农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2024-04-21

农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通用6篇)

篇1:农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石鼻代表小组针对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调研。代表们深入集镇及全镇16个村,通过看现场、问群众、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仔细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评估,研究讨论了整治意见建议。对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石鼻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美丽南昌幸福安义”文件精神,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聚焦重点难点,大力开展“美丽石鼻·幸福家园”环境整治行动,投入480万元进行农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镇配置200个钩臂式垃圾箱并遍及国、省道、各村小组,坚持每周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大比武”评比,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地对我镇区域内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构建了镇、村、组、农户四级共抓共建共享的城乡建管格局,全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石鼻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擦亮了“美丽石鼻”名片。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计划方案,下设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同时相应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或部门一把手任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的一把手作为卫生综合整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制订环境卫生规章制度,配备卫生专干,各村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

(二)建章立制、明确具体责任,严格考核制度

一是研究制定了《石鼻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保洁员工作职责》、《门前“三包”责任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细致安排各类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职责,制定了农村环卫保洁制度,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石鼻镇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小组,每周对各村的环卫整治工作进行考核,每周开展一次全镇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由第三方进行考核评分。对考核组巡查到的问题,各责任村要及时进行整改。

(三)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素质

农民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体,教育农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观念,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是环卫整治的关键一环。石鼻镇组织镇领导、蹲村干部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制作横幅、印刷标语、以及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意义,使其能够主动参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从而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村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治理。

(四)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经费落实情况。按照“以县为主、乡镇为辅、省市奖补”的原则,石鼻镇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投入。县级财政安排30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建设经费和运行保障经费,镇里也安排18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农村人口每人每年50元标准。

2.保洁员队伍建设情况。目前,全镇共配备农村保洁人员97名,配备比例接近3‰,保洁员统一配发工具,做到每人“统一着装、一把扫把、一把铁锹、一辆保洁车”;保洁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采取村干部与保洁员共同负责的模式进行管理。

3.环卫设施建设情况。目前主要以建设垃圾转运设施和村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设备为重点,全镇共配备勾臂式垃圾箱200个,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向全镇农户发放垃圾桶10000多个,基本实现垃圾清转运全覆盖。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环保意识薄弱,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保宣传的影响,农民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来说农民群众传统生产生活陋习依然长期存在,部分农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对环境整治工作不重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卫生习惯差,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县、镇都加大了环境卫生治理的投入,但因为原有基础差,很多村只有少数垃圾池,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居住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投入大,特别是垃圾分类对基础设施要求高,需要统一配置标准化分类收集桶和户分类小桶,以及垃圾密闭转运需要采用密闭箱体和压缩式中转设备等。村级积极薄弱,工作经费短缺制约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保洁员整体素质偏低。保洁员招聘过程中大多结合扶贫等公益性岗位,所招聘保洁员很大一部分为五保户、低保户等,甚至有些为残疾人,这些群体整体素质偏低,工作效率较低。

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一是在全镇范围内张贴、悬挂环境卫生保护宣传标语,村口、街道交叉口等显眼地方增设固定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并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育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全镇中小学开设垃圾分类和卫生行为习惯教育课堂,提高中小学生对环境卫生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共知共识,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们自觉参与环境卫生保护。

(二)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环卫设施配套。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村队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三)强化保洁员队伍建设,落实责任。一是加强保洁员岗位培训。安排专业人员对全镇保洁员进行职业道德、垃圾分类处理、卫生保洁、再生资源回收等岗位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水平和责任感。二是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竞聘方式对新一轮保洁员实行竞争上岗,对原来保洁工作不积极,辖区内环境污染整改不及时的保洁人员实行劝退,再通过全村公开竞聘,村民自愿报名、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初审等程序,招聘能让群众信任、责任心更强的保洁队伍,同时保障保洁员工资落实,确保保洁员队伍长期稳定。

篇2:农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垃圾整治情况。

我市农村垃圾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模式进行运作,20xx年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26万吨,集中清理陈年垃圾5.8万吨,完成15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20xx年我市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全市已建设有害垃圾回收点1057个,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吨。今年以来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接收农村生活垃圾2.3万吨,确保了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全接收,且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改厕工作情况

20xx年我市共完成10.2526万户农村改厕。20xx年省厅下达我市6.4万户改厕任务,市政府岗位目标任务为10万户(每县区2.5万户),目前已开工31035户,完成进度占比31.04%。其中谯城区6900户,完成进度占比27.60%;涡阳县9850户,完成进度占比39.40%;蒙城县7055户,完成进度占比28.22%;利辛县7230户,完成进度占比28.92%。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情况。

1.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全市80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涡阳县20个、蒙城县16个、利辛县22个、谯城区22个。已开工建设35个;纳入城市管网的5个;已建成运营26个(其中需扩建7个)其中涡阳县建成2个,蒙城县建成10个,利辛县建成4个,谯城区建成10个;未建成14个。2.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全市40个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14个,其中涡阳县4个,蒙城县6个,谯城区4个。14个污水处理设施中6个采用改厕式、8个采用管道+站式污水处理技术。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全面“清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

5月全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全市所有村庄和沿线沿边,全面开展多年积存垃圾清理工作。一是高标准。按照“垃圾全面整治、农村全面覆盖、设施全面配套”的总要求,围绕农村环境“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公共场所垃圾”的六无目标,重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二是配设施。按照“农村人口300-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1.81万人,“每个自然村至少设1个垃圾收集点和1辆垃圾收集车”的标准建设近6万个垃圾收集点、购置2.1万辆收集车,为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夯实了基础。同时,为减少农村生活垃圾运转频次和二次污染,试点推广“不见垃圾桶·垃圾不落地”。三是推分类。20xx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施垃圾源头分类。采取可利用废品市场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政府有偿回收、厨余无害垃圾堆肥填埋等方式,构建了适合当地的“农户分类”“有害回收”“无害填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目前,全市已建设有害垃圾回收点1057个,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吨。四是重长效。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4000万元,五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确保农村清洁工程能长期开展。采取抽样暗访、日常督查、委托第三方测评等方式进行督查,建立了农村清洁工程“一月一测评、一月一通报”的督查制度,年终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市级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的重要依据,确保农村保洁取得常态长效。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行之有效的农村保洁机制,在广大农村全面消除了成片成堆垃圾。

(二)抓住关键“改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

把改厕工作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工作。一是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各县区结合实际,坚持群众自愿、试点先行的原则,有效实施三格式和窨井式两种模式,不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提档升级。二是加快推进改厕进程。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有力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落实落细。20xx年我市共完成10.2526万户农村改厕;20xx年省下达我市6.4万户改厕任务,市政府岗位目标任务为10万户(每县区2.5万户),目前已开工3.1035万户,完成进度占比31.04%。三是探索实施粪污治理。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积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四是充分利用资金支持。农村改厕县区级每户补助500元,市级每户补助300元,省级每户补助400元,合计1200元/户。改厕资金的充分利用,助推了此项工作的纵深开展。

(三)突出重点“治污”,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基础。

结合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抓住乡镇政府驻地和示范中心村这两个关键,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规划布点先行。编制县域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建立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布点体系,在选点布点上,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省级中心村、列入“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的`建制村及重点流域周边、水源地重点地区及环境敏感区的村庄,重点打造敏感地带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二是因地制宜处理。结合区位、人口等因素,坚持因“地”施策,科学选择处理模式。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通过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建设,一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如古井镇污水处理厂、许疃镇污水处理厂、高炉镇污水处理厂等,日处理规模-3000吨,其他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500-1500吨左右;二是城区近郊的乡镇直接接入城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如谯城区十八里镇、蒙城县双涧镇。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及建制村通过管网+污水处理站、管网+大三格式化粪池、户用改厕等三种模式进行。自然村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主要采用户用改厕模式,与扶贫相结合,优先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进行户用改厕。三是统筹协调推进。乡镇政府驻地、省级中心村和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省美丽乡村建设同步部署、同步施工、同步督查、同步考核,统筹使用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厂(站)建设运行按序时进度推进、如期完成目标。目前,全市8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启动建设,建成运营26个,20xx年底基本全部投入运营;省级中心村、建制村污水处理设施分别建成72个、80个,分别在建85个、40个;20xx年完成改厕10.2526万户,20xx年截至目前完成改厕3.1035万户;养殖场治污设施覆盖率达98%。这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问题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系统谋划有待提升。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还基本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市各级相关部门在系统谋划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思维、整体谋划和长远观念。

(二)群众参与度急需提高。

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群众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认为垃圾清理是环卫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随意扔的现象;有的个别农户厕所建成后,基本没使用,还是继续老传统用厕方式;有的个别农户对污水处理的意识还不强。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很不足,长效保障资金等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压力较大。

四、几点建议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及存在问题,就如何抓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

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二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比如,要将整治和投资的重点放在规划保留的村庄,非保留村庄主要以环境提升、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要为主,避免以后村庄撤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要注重文化保护,要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和历史文化等,在环境整治中重点加强保护和修复。

(三)健全保障机制。

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

篇3:农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源,体制,综合整治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具有以下特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 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 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江苏太湖蓝藻事件的爆发, 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除去全球气候的反常, 农村化肥的大量使用、农村生活污水的不处理直接排放等, 造成水体中磷含量的增加, 也是导致蓝藻的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已把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一、各个地方的基本做法

(一) 无锡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1) 全面开展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 工业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2) 农村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网络。 (3) 积极疏浚河道。 (4) 加大三品基地建设和村庄绿化力度。 (5) 农村改厕和畜禽粪便利用走出新路。 (6) 农村水环境监测全覆盖。

2、各项综合整治的工作全面落实。

(1) 完善机制, 抓落实, 从市到镇各级建立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农村环境整治领导机构, 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考核指标体系。 (2) 突出重点抓落实, 将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 明确建设、环保、卫生、农林、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3) 明确规范, 抓落实,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使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全面掌握村庄整治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等。 (4) 创新提高抓落实;筹集资金, 抓落实, 除争取省拨资金、筹划市级资金外, 想法设法募集社会资金, 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稳步推进。

(二) 泰州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1) 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截至目前, 靖江、泰州市通过对垃圾的统一管理, 建立稳定的保洁员队伍, 实现了村庄保洁的长效管理和垃圾处理权覆盖。 (2) 水环境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切实加强。 (3) 公路环境整治。 (4) 工业污染全面治理。 (5)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 包括改厕、三品建设、绿化、秸秆的综合利用, 清理乱搭、乱建。

2、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探索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体制机制。

(1) 实施分类指导, 落实工作责任。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情况, 因地制宜, 因村施策, 同时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 细化工程项目, 明确责任分工, 确保责任到人。 (2) 坚持建章立制, 加大工作力度。 (3) 创新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地加快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前方百计、多元化筹集整治资金。 (4) 实施常态管理, 构建长效机制。建立保洁管护队伍, 实现农村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

(三) 淮安市

1、积极开展各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1) 工业污染防治。60%以上的乡镇企业纳入申报体系。 (2) 面源污染防治, 实现病虫草害防治, 全市常年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3000万亩次, 高毒高残农药使用比例降低到10%以下。 (3) 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建设, 累计建成2900处。 (4) 积极疏浚河道、整治河塘。 (5) 农村改厕。全市新建、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8.14万座,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6.7%。 (6) 加大三品基地建设和村庄绿化力度。

2、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举措。

(1)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 成立以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 (2) 编制专项规划。 (3) 加大资金投入。将环境整治列入部门元, 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配套力度。 (4) 强化督查考核。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各项任务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和考核, 定期督察, 综合评比, 同时对目标完成较好的单位和地区以奖代补进行奖励。

二、经验总结

(一) 领导重视, 责权明确

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中, 地方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淮安市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农村新五件实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 由副市长任组长, 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根据环境整治的职能, 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的问题, 协调整理过程中的矛盾。

(二) 试点探索, 及时反馈

选择合适的村庄或地区进行改造试点, 并及时地反馈经验教训, 便于其他地区借鉴。例如无锡市树立了水墩上模式的村庄整治新典型, 在宜兴市率先实施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分级管理模式。泰州姜堰市的河横村早在20世纪90年就已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 作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示范。

(三) 部门分工, 责任到位

在整治工作中, 各项专项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主体, 保证工作能够有效、有序的进行。例如由环保厅负责工业污染治理, 提高排放标准, 建设厅、环保厅、农林厅、卫生厅负责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水利厅负责河道清淤等。

(四) 政府筹资, 社会集资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量大的情况下, 地方政府筹集资金抓落实, 除争取省拨资金、筹划市级资金外, 村想方设法募集社会资金, 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缺乏

苏中、苏北农村地域宽广、人口众多, 前期基础设施薄弱, 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良财力物力, 但由于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 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瓶颈。苏南经济发达, 但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也存在不小的缺口, 主要是由于农村与城市的资金分配不均, 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在整个建设大盘子里的定位有关。

(二) 宣传力度不够, 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误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面广量大, 很多领导干部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 部分地方干部存在畏难心理, 工作上消极应付, 重形式、重当前、轻长效, 工作进展不明显, 还有部分地方领导急功近利, 不考虑实际能力。此外农村干部、居民环保意识和环卫常识的缺乏, 也给农村环境保护的维护造成很大困难。比如部分地区村庄改造后, 经常会出现建成后垃圾收集点收不到垃圾, 而河道垃圾成山的景象。

(三) 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撑

农村环境问题情况复杂, 处理难度大、费用高, 必须探索出适合农村情况的污染物治理方法。以生活污水为例, 按照城市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 前期投入和后续成本都难以承受, 而传统的应用较广泛的化粪池又难以满足处理要求, 因此需要找到新的使用技术。

(四) 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1、农村建设中配套的政策不够完善。

农村整治的相关政策的不完善, 造成了农村整治工作推进中重点不明确, 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2、保洁人员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农村保洁人员待遇过低、保障制度不完善, 导致现状农村保洁人员的严重匮乏。

(五) 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根据现状调查, 除苏南部分村庄外, 很多村庄没有配备足够的垃圾收集设施, 以泰州市为例, 除市区建有一座标准垃圾填埋场以外, 其他地方尚未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堆放或被直接倒入河道, 导致农村到处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 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存生活安全。

(六) 污染特征有着较强的地域性

苏南、苏北的环境问题有着其不同特征, 例如苏南第二产业较为发达, 生产污染在环境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苏北作为江苏肉制品、粮食的主要供给地, 产业结构仍以第一产业为主, 农村环境污染中, 农业的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所占的比重较大, 同时由于经济条件制约, 没有经费配备专职环卫机构和环卫人员, 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丢造成的污染相对严重。

四、几点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环境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结合江苏省部分地方农村环境整治的经验, 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改造措施和意见。

(一) 政府加大财政支持, 破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政策问题

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以农民为主体的建设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特别是省、市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负起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作用, 以农民为主体就是说农民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和保护的受益者, 要克服对政府的依赖心理, 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收入, 富裕自己, 以担负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二) 重视规划, 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一批农村示范点进行集中改造

依据镇村布局规划, 在对规划保留的村庄进行农村环境基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筛选, 挑出一批有特色、改造见效快的村庄, 制定和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等, 规划批准后, 多渠道投入资金, 积极落实整治, 重点打造, 建成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 避免出现以往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对村庄建设改造的对象过于分散的情形。

(三) 因地制宜探索新路径, 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农村环境整治的技术和模式

苏南、苏北的农村经济基础、居住模式、污染特征差异较大, 应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地方情况的整治模式和整治技术。就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为例, 苏南地区由于现状农村经济基础较好、生活垃圾产量大, 应积极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 苏中地区, 基础设施尚不到位, 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 难度大、费用高, 但由于其地处里下河水网, 养殖业较发达, 对环境保护要求又较高, 因此, 需要村庄应加大保洁力度, 在各自主要乡镇逐步建立统一垃圾转运设施, 县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 积极向“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模式靠拢, 但必须分阶段逐步进行。苏北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垃圾产量小, 可采用“村收集、镇村转运、相对集中处理”的模式。

(四) 加快农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 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 将考评与领导人业绩挂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污染治理的制度, 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 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 可由省政府牵头, 建设、环保、水利、卫生相关部门协助, 制定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 并积极落实。强化督查制度, 定期督查, 综合评比, 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 促进整体发展。

(五)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提高环保意识

1、利用媒体宣传。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影宣传主渠道作用, 组织环保专题电影、电视专题讲座、领导专题讲话, 利用村、厂板报、画廊刊登环保政策、环保科普宣传资料。

2、各级会议层层发动。

通过各级召开专题会议, 广泛宣传农民环境保护与政治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整创标准、工作要求等, 大力倡导全体区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参加农村环境整治义务劳动, 形成各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开展专题活动。

通过各种主体活动, 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全社会动员, 倡导人人珍惜环境, 自觉保护环境, 关注健康, 关爱生命, 逐步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典型宣传, 示范带动。

把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前列的相关镇和村树立为环境整治工作典型, 组织其它各村进行参观学习, 进一步调动领导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促进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面广量大, 在认真贯彻各项整治措施的过程中, 我们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排查主要污染特征, 加大力度优先整治。

参考文献

[1]、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 (2) .

[2]、泰州市人民政府.泰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 (2) .

[3]、淮安市人民政府.淮安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R].2008 (2) .

篇4:农村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污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01

1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现在的农村环境,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等发展的浪潮中,环境污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恶化,具有点面共存、生活和工业污染同在、新旧交织等特点,工业及城市的污染面逐渐加大,对农村的土地安全、水源安全、空气安全等都构成了威胁,加上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不力,一些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都不健全,使得新形势下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都构成了严重的伤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居民的自身污染也十分严重,如生活垃圾、污水等不经处理随处乱泼、乱倒现象十分普遍,而对一些畜禽养殖及农业废弃物缺乏管理,杂草乱堆、秸秆遍地,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仍十分常见。

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对环境的治理宣传不够

环境保护部门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性,但在管理过程中,还没能形成整体整治的格局,只是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对于环境的治理工作也缺乏宣传力度,很多农民还没有对环境治理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不是十分重视,参与共同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老习惯、老传统、老思维仍然在部分地区存在,对于环境的自觉保护还未能形成普遍的行为。

2.2 城乡结合部成为治理难点

在城镇扩大化及新农村建设中,多数地方的城乡结合部都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这些地方由于人员混杂,基础建设落后,脏、乱、差问题是管理者最为头疼的问题,白色污染、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废弃物遍布田间地头、沟渠水畔,这些污染物的处理耗时费力,但收效甚微。

2.3 工业及养殖业的污染更加严重

很多地方的农村,由于在土地及税收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一些工业企业及畜禽养殖业都会把场所设在农村,而且在建设这些企业时,选址布局都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的安排,多数都是依水而建,而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投入,多数企业都没有废水及废物的专门处理程序,往往直接排入水体或弃到野外,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水体富养化及土壤重金属超标,空气中散发着有害气体。

2.4 农村的环境管理缺乏制度保证

当前农村环境的污染已到十分严峻的程度,但综合治理仍没有完全提上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长效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改变这种现状与政策的指导及资金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综合治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项工作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及相关部门进行具体落实,这些都影响了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要充分利用媒介优势,发挥高科技产品和手段的优势,进行大力宣传,比如电子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提高群众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引起对环保的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学习科普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形成环保行为。

3.2 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证,用方针政策进行指导,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制定农村相关的配套机制,建立和长效的治理机制,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准绳。对于管理者要实行考核,把农村的环保工作同领导的目标责任结合起来,进行业绩挂钩,协同建设、环保、水利、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对于村民,要进行科学组织并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政府管理同村民自治相结合,完成农村环境的连片治理,推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3.3 确保资金的合理投入

充足而有效的资金保证是决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在管理时要结合本地的发展情况,立足于本地优势,对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形式进行创新,整合项目,同农田改造、新能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除国家的投入资金外,要广开渠道进行多方筹资,保证资金供应并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3.4 加强引导,促进农村环境整治有序进行

鼓励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向周边村镇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试点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在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引导乡(镇)建设工业集中区和农民集中创业点,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方便集中的治污设施。用好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政策,正确引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4 结语

针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的情况,应加强农业环境政策法律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及深度。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环保意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在认真贯彻各项整治措施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排查主要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确保农村的环境绿色生态。

篇5: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关于农村工作明确提出了农村环境卫生及环境工作的要求,针对我区乡、镇、街道的卫生状况,必须进一步的落实和完善乡镇乡容镇貌环境卫生的管理标准,才能进一步打造目前我市所争创的“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作为全市、全区整体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创建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村的环境卫生,必须以改善全区农村环境卫生为切入口,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落脚点,坚决彻底改变农村“粪堆堵门口、行人绕着走,冬天是冰水、夏天污水流”的现状,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摆在我区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作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我们就农村环境卫生的状况,在分析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的基础上,提几点建议。

一、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多次作出了专项部署,有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效果甚微,不能保持持之以恒,上级检查了、抓得紧了,或者行政和经济处罚了,能触及到一些乡、镇部门、街道的一点神经,可是活动一过去又如过眼烟云,没有能够引起乡、镇、街道部门的高度重视,导致全区乡镇、街道的环境卫生反弹,时好时差,目前我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严重的滞后,全区环境卫生、乡容、镇貌依然较差,具体体现在:

1、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环境卫生整治思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扎实,措施不得力,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可以说是纸上谈兵,抓整治力度不够。

2、乡、镇、街道、乡村道路路肩管护不到位,路边、沟边杂草不能及时清除,沿线居民垃圾随意沿路或者沟边乱扔乱倒。

3、乡、镇、街区卫生死角较多,村居民区房前屋后杂草、砖头、树枝、杂物遍地,露天厕所脏、乱、差,沟边、路边乱扯乱挂,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依然较多。

4、乡、镇、村级环境卫生意识普遍不强。农村的干部是抓农业生产或一些其它的政务,普遍忽略了环境卫生的管理,部份干部、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较差,由于农村人员占我区人口比例大,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卫生工作开展的难度,广大农村居住人员缺少卫生知识教育,缺乏良好卫生习惯,对于搞好卫生有助于防病的意识薄弱,同时,各级领导对于搞好此项工作也重视不够。

5、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不到位。到目前为止,全区乡、镇、街道仍然有大量的露天简易厕所,有的村还没有接通自来水,乡、镇街道、村一级公共厕所、垃圾箱配备不到位,新建改建公共厕所等严重不足和不配套。垃圾处理、填埋依然没有按市、区规定处理。

6、环卫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目前我区各乡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专项资金投入,各乡镇的情况也因自身经济实力原因不尽相同,部份镇有一定的投入,部分乡镇则基本上没有投入,由于资金缺乏,无力进行长效的管理和维护,所以也再度出现了脏、乱、差现象。

7、缺乏长效管理手段。我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责任较差,各自为政的情况,垃圾从公路扫到绿化带,河里、沟里捞起的漂浮物扔有岸上的现象屡见不鲜,沟塘、田边随处可见乱丢乱弃的麦、稻草和桔杆,垃圾的收集运转、处理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同时,我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列入对各级领导的考核范围。此外民办保洁员也未作岗前培训,更没有配足配齐保洁人员。

8、村一级规划不全,执行不力。与城镇规划相比,农村规划脱幅太大。在现有的村规划中缺少公共卫生设施配置方面的标 准及要求。城中村和近郊村乱搭乱建现象较多,出租市场管理混乱,村民与外来人员混住,造成环境卫生恶化。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环境卫生意识。乡、镇、村领导首先要提高认识。严格按宿迁市宿城区乡镇容貌环境卫生管理标准,09年乡镇环境卫生要达到:

⑴镇区内要达到无裸露生活及建筑垃圾,无禽畜粪便,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杂物,无乱贴乱画,无10cm以上杂草、无草垛、无散放家禽家畜、无简易旱厕。

⑵要有专人全天候保洁路面,配足配齐果壳箱,及时收集清运填埋垃圾。

⑶全面治理水塘、水沟,达到水面清洁,无漂浮物,周边无垃圾、无杂草。

⑷加强自办市场管理,杜绝摊点外溢、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做到地面整洁、无垃圾、无污水。

⑸厕所管理规范,整洁卫生、方便使用,定期消毒,确保无蝇蛆、无恶臭,墙面无尘土、无蜘蛛网、无乱写乱画,厕所周围无杂草、杂物。

⑹镇区范围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绿化美化无死株、缺株,卫生整洁,无垃圾、痰迹。办公室内外窗明几净,地面、楼梯、墙壁等处无积尘、烟蒂、纸屑、无蛛网、无乱贴乱画。

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上,加大力度抓好这项工作。各乡、镇、村领导要树立“城市管理延伸到农村,城镇规划覆盖到农村,经济财力倾斜到农村”的新观念。同时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环境建设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 氛围,使广大村民和外来人员增强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健康意识、文明意识,增强参与环境建设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镇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

2、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创卫”工作力度。一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责任主体,形成以块为主的管理方法。由乡镇主管牵头部门,将相关保洁职责、经费集中落实到各乡、镇,实行属地管理,各镇村应对所辖范围内的公路、河道、村庄卫生保洁实行统一管理。二要积极借鉴城市卫生管理的经验,尝试推广“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管理的先进做法,逐步做到村保洁,镇收集、压缩、运转,统一填埋或焚烧,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三要建立环境卫生工作层层考核机制。制定并实施好对乡镇、乡镇对村、村对保洁员的层层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他们的经济效益挂钩。四要建立一支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专业队伍,各村按比例配备卫生保洁员。在09年村居环境卫生要达到:

⑴道路两侧视野范围内无积存垃圾、无人畜粪便。⑵道路两侧电杆、墙面等无乱贴乱画。⑶路边沟旁无10厘米以上的阔叶杂草。⑷路边无草堆、树枝、砖瓦、砂石。⑸无坟头、无简易厕所、猪圈。⑹所辖路段无梗阻、无沟坎。

⑺生活垃圾专人收集、专门地点填埋,道路平坦、整洁、每天正常打扫。

⑻沟、渠汪塘水面无漂浮物。⑼无占道打谷晒场,无焚烧秸杆。

3、注重硬件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一是加快改水改厕工作步伐,制定完成此项工作的时间表。要尽快解决公共厕所等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问题,力争年内彻底消灭露天粪坑,确保无公害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100%。二是居住较为集中的行政村,要建有垃 圾收集站,并配备垃圾箱、转运车等环卫设施。各乡镇要建好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要及时对已建的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进行维修,确保卫生基础设施完好。三是切实加强农村河道整治。继续做好农村河道清漂工作,重点实施好河道疏浚工程,特别是各乡、镇沟渠、路道的整治,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淤方案,并分步实施,真正改善农村水环境。

4、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关部门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款项由镇村统一扎口管理使用;有条件的村集体资金挤出一点,支持配套设施建设;村上企业和出租户承担一部分,并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出资,用于环境卫生建设投入。建议设立“农村卫生保洁基金”,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其效益。

5、抓紧制订乡、镇村规划,大力推进集中建设。新农村建设已列入我市“十一五”规划之中,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市镇村体系布局,调整完善镇、村规划,及早明确新农村规划中公共卫生设施配置的标准和要求。要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计划,搞好试点工作,以典型引路,大力推进集中建设。建议用1-2年的时间,重点培育几个乡村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生活便利的典型示范村,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典型示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2009年工作思路

(一)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加快农村乡、镇环卫工作的管理督查、考核、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环卫管理目标任务的落实。达到周督、日汇总、季度总结,每月出一期乡、镇环境卫生情况通报,按达标情况排名,落实奖惩措施,以此推动乡、镇环境卫生工作的提高。

(二)建立乡、镇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加强城管、环卫、绿化三支队伍的建设,落实好垃圾由“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制度,达到垃圾无污染、无害化处理,让三支队伍充分的发挥其职能作用,并建立层层考核奖惩制度,奖勤罚懒,乡镇考核坚持做到日督查、日记录、月奖惩的管理制度。

(三)加大乡、镇环卫设施投入,加快农村公厕旱改水的步伐,力争在1—2年内完全取消村民旱厕茅房的现状,并从乡、镇财政和村居筹集部份资金完善旱改水和乡、镇、村居的垃圾池(房)的投入建设。乡、镇街道配足以满足群众需要的垃圾池、果壳箱,以此切实改变乡、镇、村居的环卫设施面貌,在对乡、镇村居的环境卫生督查考核中,对工作达标,乡、镇环卫设施、管理、目标任务落实好的乡镇,区政府将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以奖代补,以此促进乡、镇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提高。

四、09年乡、镇环境卫生的工作目标

㈠所有乡镇(街道)要建立三支队伍(城管执法、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㈡乡镇的主次街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贴乱画等现象。

㈢逐步规范门头招牌。

㈣主次街道密封式垃圾容器、路灯、果壳箱、下水道等设施配齐配足,并完好无损。

㈤各乡、镇乡村道路两侧及主次街道、公共场所、单位庭院无积存和裸露垃圾、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及时。

㈥乡、镇、街道村(居)民区的沟塘、汪塘达到干净卫生、无垃圾、无漂浮物。

㈦乡、镇(街道)绿化苗木定期修剪、缺株、死株及时补植、绿化带内无果皮、纸屑、垃圾、杂物等。

㈧各乡、镇(街道)的乡、镇、村及乡镇座下村,各隶属示范村要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沟渠汪塘水面无积存和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草垛堆放整齐)。

五、工作措施

㈠加强培训,提高三支队伍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后进村(居)的环境卫生管理,强化乡镇街区的城镇管理、环卫保洁、绿化管养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见和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09年年内,各乡、镇(街道)要针对后进乡镇的不同情况,采取扎实有效的形式,对后进乡镇管理人员(包括乡镇分管领导)进行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培训。

㈡充分发挥乡镇长“第一责任人”作用。乡镇长、街道办主任是乡、镇、街道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共同研究后进转化工作,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协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促进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㈢实施重点管理

1、实行后进乡镇(街道)重管制度。从09年第一季度开始,对以前每季度到各档后两名和一年内两次以上到后三名的乡镇到为重管乡镇(街)。

2、实行诫勉谈话制度。一年内连续两次受到各档最后一名,连续三次受到各档后两名的乡镇(街道),由区委、政府予以乡镇镇长(街道办主任)和分管乡镇长诫勉谈话。

3、建立区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挂钩乡镇(街道)在管乡镇(街道)促转化制度。在每月市里的督查通报中要对后进乡镇一起通报批评。㈣强化督查、明确奖惩。区委办、区环卫局每月要对区重点管理乡镇进行督查、考核,检查结果编发《后进乡镇、街道转化情况通报》,对转化工作效果明显的乡镇和帮扶人通报表扬,对每月全区环境卫生检查前三名的乡、镇街道要给予相应经济奖励 1000元,对在每月乡镇、街道环境卫生检查后三名的给予经济处罚1000元,奖罚在每月总结大会上兑现。

六、组织领导

篇6:农村环境治理自查报告

1、长效管护工作:全县推行“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推广运用“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落实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长效管护资金,省、市、县、乡分别是1:1:2:1,但县、乡两级资金还未到位。

2、“万村码上通”平台建设:县级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投入400万元,xx月xx日完成招投标程序。现已开始300个自然村摄像头安装、10座公厕监测及3套污水传感设备探测系统的选点工作,计划12月底完成该项工作。

3、稳慎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各乡镇(场)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县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行政村比例达100%。

4、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对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进行了两次督查,并根据发现问题下发通报。自今年4月份至今全县共摸排59704户,发现存在问题户厕18815个,现已完成711户整改,均完成系统录入。

5、厕所革命工作:今年计划完成57座公厕建设任务,每座公厕奖补两万元,预计投入奖补资金114万元;户厕改造年初计划完成1500座,按照每户1000元的奖补额度,计划投入150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1284座。按照市级《关于加快拨付20xx年“农村厕所革命”奖补资金的通知》的工作要求,为加快推进上级奖补资金拨付到位,县农业农村局现已联合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对全县新建农村公厕、户厕进行验收。

6、加强了县级监管和督查:我局于xx月xx日至xx日对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了督导调研,并对各乡镇(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排名,对发现的问题要求乡镇及时整改到位。

存在问题和不足:

1、中央、省、市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方案未出台,县本级也未制定五年行动方案。

2、长效管护工作各乡镇推行力度不均衡,今年县、乡两级长效管护资金未落实到位。

3、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各乡镇摸排精准度不一,且因未正式出台户厕问题整改实施方案,问题户厕整改进度缓慢,据系统显示,全县有问题户厕18815户计划今年之内完成农村户厕整改4148个,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县仅完成整改711户。

20xx年工作计划:

1、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助推乡村振兴“十个一”“八个有”建设的实施方案》(x办发〔20xx〕xx号)工作要求,结合人居办工作实际,做好“一厕”,坚持“卫生、经济、环保、适用”原则,做好公厕、户厕建设工作。落实好“一治”,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健全完善村民理事会,做到农村环境自治。

2、待上级方案一出台,我局将第一时间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方案,并根据工作方案开展下步工作。

3、根据《xx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x新农发〔20xx〕xx号)文件要求,继续推进长效管护工作,落实好配套资金、管护人员等,做到村庄环境管护长效化、常态化。

4、积极运用县级“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对全县村庄实行动态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各乡镇(场)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6、在今年户厕问题摸排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好农村户厕问题整改工作,并抓紧出台制定符合我县实情农村户厕问题整改工作方案。

7、按照上级工作要求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工作。

上一篇:亳州市教师违规违纪处分办法下一篇:寻山,寻山于邺,寻山的意思,寻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