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

2024-05-17

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共18篇)

篇1: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先让学生读课文,认生字,给自然段标序号。再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老师全盘托出。这样的阅读教学,一环套一环,看似有一定的目的性,也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对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一无所知。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繁琐,学生没有主动探究,这说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给他们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是多么重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回顾本节课,我摒弃了“教师讲、学生记”的繁琐的教学方式,上课伊始,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播放周总理的大画像,旁边出示一首诗《你是这样的人》),此时课前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形象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为课堂教学作下铺垫,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这样留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的读书,充分的感悟。然而对于周总理那个年代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讲比较久远,学生对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还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始终以“情”为主,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从而感受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适当的点拨和多媒体辅助,让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周总理批阅文件时地心理活动,把自己融入课文中,去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周总理人格的魅力,使文本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

同时,巧妙地结合课外查阅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抒发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能够超越文本,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无声息的文字“活”过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足见读书的重要。中国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叶圣陶先生早就告诫我们:“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新课标积极倡导让学生自渎自悟。

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是新鲜的发明,而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古人十年寒窗,勤耕苦读,“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就是例证。可是,从应试教育开始,以读为本的理念就被淡忘了,随之而来的是以讲代读。满堂灌成为最省事的教学方式,因而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权利。随着素质教育的暖风劲吹,以读为本才重返课堂。这是语文教学的正本清源,教育理念的返朴归真。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了琅琅的读书声,但必须注意的一个倾向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读书成了老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一种装饰。其表现在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够或太少,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读。我认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为学生读书服务,或引导或点拨,或创设情景,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去读书,在读书中学习语言文字,在读书中升华情感,在读书中抒发感情。

《一夜的工作》,是人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加之我新接任六⑵班语文教学工作,所以精心准备了教案,课上得令人满意,使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语文课。首先,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时代背景,文章层次,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加之课文不长,文字浅显易懂,语言朴实无华。于是我大胆采用了直扑重点,反复细读品味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重点语段反复读:

比如“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及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如此而已。”抓住“极其简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入体会,反复诵读。在文中这句话共反复读了九遍,学生对周总理的生活简朴体会很深刻。

2、创设情境认真读:

在读周总理认真审阅稿件那一段时,创设了三个情境引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读)“一句一句地审阅……”夜深人静,人们早已进入了香甜的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生再读)……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倦的双眼,拿出了这一夜他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生三读)……通过情境创设,三次引读,学生对周总理通宵达旦的工作,十分劳苦,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3、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信息:

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为了更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达的表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周总理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和他心系国家和人民的伟大情怀。我特意补充了《周总理的一天》,《周总理最后一段日子的工作时间表》以及柯岩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当课文接近尾声时,我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敬爱的周总理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眼圈红了,个别同学失声哭了。这种对师生心灵的震撼,人格的熏陶,是任何空洞的说教无法比拟的。

4、在读书中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用提示和要求,自然地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教某个词怎样理解怎样用。比如“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周总理这一夜”;“你会发现,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假如‘极其’这个词换掉,你会用哪个词?”“有没有同学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你对周总理这一夜的感受?”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用得灵活,也同时训练了思维。

这堂课我较为满意,但同时又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这堂课是否预设过多?课想要上得有深度,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又只有这样。否则,只能让学生停留于肤浅的表面认识。究竟还有没有两全之法呢?还需继续探索。

篇3: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 没有情感的教学, 是不完整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 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 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 才会受到感染, 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电教手段, 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

二、引入情境, 以读悟情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 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悟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这一环节教师可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 初读整体感知。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因此, 在这一环节, 教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提出阅读要求 (幻灯片出示) : (1) 初读课文, 把生字读准, 句子读通。 (2) 读完课文后, 请学生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 鼓励学生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基础上, 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文本。因为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许多个性化的感悟, 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对总理的认识。

第二步, 精读感悟, 入境悟情。在本环节中,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的设计可用“简朴”、“劳苦”两个词为切入点, 撬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感悟周总理伟大的精神品质。在体会“简朴”这一环节时, 笔者根据农村小学生见识面不广, 知识面狭窄, 认识人物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特点, 结合直观的图片展示对比, (幻灯出示富丽堂皇的皇宫摆设与总理陈设简单的办公室, 丰盛的晚餐与简单的宵夜) 通过这一古一今, 一奢一俭的强烈对比中, 感受总理生活的简朴。说明了正是这种极其“简单”的表面蕴含着极其“不简单”的内在, 让我们看到了总理人格的伟大, 精神的崇高, 心中不禁涌起对总理的无限敬爱。让学生带着对总理这份无限敬爱之情朗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 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 如此而已”。 (幻灯出示) 从“一个”、“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些简单的字眼中读出画面, 达到对总理这种光辉精神的进一步领悟。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细节也是许多感人的画面, 学习到运用这一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这样, 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为突破难点打下

在引导学生领悟“劳苦”一词时。首先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走进总理这不简单的“一夜”。笔者用周总理深夜批阅文件的图片做为幻灯背景加上舒缓的音乐, 配以教师深情的导语: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 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 只见他── (学生接读) 深情的语言分别描述“夜幕降临、夜很静、夜深了、天亮了”这四个时间段总理工作的场景, 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总理工作时间之长, 再让学生在教师深情的导语后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 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有时停笔想一想, 有时问我一两句。” (幻灯出示) 在读中闪现出总理认真工作的画面, 然后联系前文“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 (幻灯图片) 量是如此之大, 总理就是这样的批阅, “他是多么劳苦”。通过学生一次次的朗读, “身临其境”的学习, 引领学生一次次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 一次次触摸总理行为背后伟大的情感, 周总理那高大形象自然地显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此时, 教师适时演示配乐的CAI课件:静静的夜里, 星光在闪耀, 敬爱的周总理在专注地伏案工作。同步出示小练笔:“我的脑海里浮现出______, 我情不自禁地想______, 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_______。”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感情积累, 使学生入境生情, 以情促练。学生纷纷发言, 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有学生这样写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周总理认真工作的情景:夜深了, 周围的灯一盏一盏地灭了, 惟独周总理房子里的灯还亮着。透过灯光, 可以看见周总理在一句一句地审阅文件。夜静极了, 我甚至可以听见笔在纸上划过发出的声音。我情不自禁地想:总理, 您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的太多了。我多想是您的卫士, 能为您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绿茶。我更想轻轻地对周总理说:“您辛苦了, 一定要注意身体!”

通过这样的练笔设计, 更能激起学生与文本的再次共鸣, 从而升华到对总理这种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的敬佩。完成练笔后, 让学生带着这份真情朗读最后两自然段。 (插入幻灯: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如何从这一夜联想到每一夜, 每一天。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出示收集的拓展材料——《总理最后的日子:周总理1974年3月26至27日的工作日程表》 (幻灯) , 让学生感受到总理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亦如此地工作着, 他平日的工作更是如此, 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通过这样设计就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一夜仅仅是总理“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一生的一个缩影。最后让教室里响起《百年恩来》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 (链接视频) , 让总理的音容笑貌牢牢地定格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摘要:教师发挥电教优势,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这样, 既充实了课堂, 又升华了学生情感。受到学生的欢迎, 激发了学生兴趣, 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激发情感,朗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4:《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键词:阅读  感受   人格   学习   方法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俭朴”中,感受周总理的崇高品质。(3)学习本课作者用人物的小事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

一、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出示周总理图片)。这是谁?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事迹?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周总理的资料。教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是怎样工作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夜的工作》。然后,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大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景。

3.课文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快速浏览,把这篇课文读成几个词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亲切﹑劳苦﹑简朴﹑繁忙﹑辛苦。

二、探究周總理生活简朴

1.默读课文,课文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生活简朴?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指名汇报。“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这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1)哪个词语最关键?极其简单。

(2)谁能把“极其”换个词语?非常﹑特别﹑十分﹑相当﹑很﹑如此。

(3)作者为什么要用“极其”呢?说明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们感受到作者用词非常恰当,在写作时也要学习作者的用词恰当。

(4)写周总理的办公室极其简单,为什么要写“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和“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想象一下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应该放些什么?非常阔气的写字台、漂亮的沙发、高档的红木家具和富丽堂皇的水晶大吊灯等。可是在周总理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只有两把小转椅、 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5)“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不过这样罢了,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是这样的。

3.交流感受。

三、深入探究总理生活简朴方面的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总理生活简朴还体现在哪些地方?

2.指名汇报。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同学们把“好像”去掉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去掉“好像”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加上“好像”,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好像没有增加似的。

(2)身为国家的总理,每天应该吃什么?可他却吃什么?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周总理夜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如此辛苦,而吃的食物如此简单。一心一意为工作,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却从不为自己着想,他真是我们的好总理!

四、探究周总理工作劳苦

1.自由朗读,思考:课文怎样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把自学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1)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3)喝了一会茶,就听见公鸡喔喔的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4.谈谈你的理解。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体会周总理的品质。

6.出示“周总理的一天”,深化情感。我们读着课文内容,看着总理的日志,看看画面,想说些什么呢?请将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在插图旁写下来。

五、朗读,悟真情

1.作者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对自己说了什么?想对全世界说什么?

2.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读了本课想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热爱总理的感情。

板书设计:一夜的工作

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教学反思:第一,《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把课文读成一句话,再把课文读成几个词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虽然不是以字词为主,但学生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几个词语,充分体现出教师训练学生到位,字词教学很扎实。第二,教师围绕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俭朴”两条主线来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文中最感动的地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句段来学习,这是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从重点句段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用人物的小事来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5: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

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我紧紧围绕“劳苦”和“简朴”这两个层次展开。从内容上看,围绕中心的句子较为明显,故我也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紧紧抓住“劳苦”和“简朴”这个文章的文眼来进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本课设计以读为本,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读得充分:有整篇读,有一部分一部分地读,有关键语句的反复读;读的形式多样:有自读、范读、齐读、师生同桌互读等,使学生在熟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方式、获得情感的体验。读后又让学生自由谈体会和感受,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到时时刻刻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又时时刻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达到“会学”、“善学”的目的。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课堂上,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后在小组里和同学充分交流、和全班交流,学生相互启发,提高了认识。课结束时,我节选一首歌颂周总理的诗歌,让学生诵读,从而使学生对总理崇敬、爱戴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篇6:《一夜的工作》课文理解

一、词语积累

1.审阅:审查阅读。如:我把本班文体活动的计划交给老师审阅。

2.浏览:大略地看。如:这本书我浏览了一遍,知道了大体情节。

3.陈设:①摆设。如:我家客厅里陈设着整套新款家具。②摆设的东西。如:他家的陈设简朴而实用。

4.咨询:征求意见。多指行政当局向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如:遇到法律问题,应当到律师事务所去咨询。

5.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如:他家境富裕,衣着却很简朴。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审阅-审批陈设一摆设咨询-征询简单-简朴思索-思考劳苦-劳累

反义词:简单-复杂浏览-精读简朴一豪华普通-特殊

三、难句讲析

1.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

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德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四、难段讲析

课文第7-8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讲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心情。由于“我”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不由得要倾吐自己的感受。“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表现了他满怀激情难以抑制。“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是作者满怀崇敬与自豪的情感对周总理崇高品德的由衷赞颂,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是一个反问性质的句子,意思是你们绝对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为有这样的总理而自豪的心情。

五、篇章学习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全文8个自然段,可按事情进展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讲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这篇课文是体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训练项目的重点课文。作者在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集中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第二部分讲述他亲眼所见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也充满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了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

本文语言朴实。全文没有用华丽的词语,也没有用比喻、夸张等表现形式,读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可信。文中还有多处鲜明的对比,如高大的宫殿与简单的陈设,总理彻夜工作夜宵却只有一点花生米,总理让“我”去睡,自己却工作不辍等。这样的对比,愈显出周总理形象的高大。

六、疑难点拨

思考·练习2

设置这个练习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抓住课文的中心和重点。因为课文就是从周总理工作非常劳苦和生活极其简朴两个方面来叙述他一夜工作情况的。二是让我们深入一步理解课文,搞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反映周总理工作非常劳苦,体现在工作量大(一夜要批阅“一尺来高一叠文件”、工作非常认真(“他一句一句审阅”,画圈,边看边思索、询问)、工作时间长(工作了整整一夜)、休息时间少(工作到天亮才休息,下午又要“参加活动”)等方面。

反映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一是周总理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二是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只有“一杯清茶”,“一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

篇7:《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总理审阅一篇稿子的时候,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由于作者所写的事情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由小见大,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时间放在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慢慢揣摩上,使学生从初读无感触到细读感受深。全文内容浅显,理解上并无多少难度,只是感情比较深沉。所以,当学生圈划出关键语句后,我安排了几个说和写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由文本材料进行迁移,从而把作者的感情变成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读,再次将学生的感情激发到高潮。最后,通过两个拓展阅读,说感受,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篇8: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反思

一、在想象揣摩中走近人物

为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读出形象, 读出情感, 教师出示课题后可这样引导:1.由“一夜的工作”, 你能想象出哪些人工作的情景, 从他们一夜的工作中你能感受到人物的什么特点? (联系生活, 想象生活中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诸多人物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工作的情景, 感受他们工作的辛苦。) 2.本文叙述的是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读了课题, 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借助课题, 想象总理夜深人静时潜心工作的情景, 感受他为国家、为人民工作的劳苦。)

二、在内容梳理中感知人物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自读后组织交流, 引导梳理内容。为培养学生速读课文、概括内容的能力, 可引导从不同角度概括:

1.从作者的角度概括:一天晚上, 作者把记录稿送给周总理审阅, 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 感受到了总理工作的劳苦, 生活的简朴, 对总理的敬仰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2.从总理的角度概括:周总理工作很劳苦, 他一个晚上要批阅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总理的生活很简朴, 虽然办公室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虽然工作了一夜, 但夜宵只是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

3.从读者的角度概括:读了《一夜的工作》, 我们感受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生活的简朴, 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和敬仰。

这样引导, 既是内容的梳理, 也是人物的感知;既是情感的感悟, 也是语言的训练。

三、在要点品读中感悟人物

课文中没有华丽的语言, 但在质朴的文字中体现了人物品格和人格魅力, 在质朴文字中体现了真切情感和言语智慧。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予以关注。可围绕“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两个要点,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 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圈出重点词语, 在旁边加上批注, 然后引导学生畅谈体会。在交流互动中, 教师要相机引导, 凭借语言激发情感, 构筑人物鲜明的形象, 促进学生的感受, 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 从而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语言的运用融为一体,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对比品味, 感受工作的劳苦。总理工作的劳苦, 体现在审阅文件的两句话上, 两句话分别写工作量大和审阅认真。学生阅读, 往往是概念化地得出结论, 难以从量大与认真的联系中, 由语言与情感的关联中, 具体形象地理解, 真切真情地感受。为此, 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

(1) 在推理比较中感受。引导学生由语言入手而关注形象: (1) 如果你就是作者, 知道周总理一个晚上要审阅一尺来高的文件, 你想周总理可能怎么审阅, 为什么? (想象推断:只能粗略地看看, 快速地浏览, 要不然, 一个晚上这么多文件是不能审阅结束的。) (2) 当你陪着周总理审阅文件时, 你看到周总理又是怎样审阅的?看到这样的情景, 你的心情会怎样, 为什么? (联系思考:工作量这么大, 审阅这么细, 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该是多么紧张, 实在叫人不可思议, 总理是多么劳苦啊!)

(2) 在语言品味中感受。引导学生从细节的关注和语言的品味中感受周总理工作的劳苦, 感受作者言语的智慧。可出示下列句子, 让学生与文中句子进行比较, 自我发现:他审阅稿子时, 不是一目十行, 草草了事, 而是一丝不苟, 这不, 他全神贯注地看, 聚精会神地想, 随时随地地问, 过了好一会儿, 才审阅完。

通过比较, 学生就能明白:出示的句子虽然堆砌了优美的词语, 但给人空泛的感觉, 没有具体实在的内容, 周总理的认真难以给人具体而真切的印象。而文中的句子, 则通过“一句一句”“画上一个小圆圈”“思索”“问我一两句”等细节的描述, 真实地再现了周总理审阅文件的严肃认真:“一句一句”, 说明周总理认真推敲每一句话, 生怕哪一句话有毛病没有看出来;“画上小圆圈”, 说明周总理每句话都要看, 生怕遗漏了一句话;“问我一两句”, 说明周总理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作者咨询, 决不放过一个疑点。这样描写, 把周总理一丝不苟的严谨形象跃然纸上, 周总理工作的劳苦也就给了人以具体、形象、真实的感觉。

2.情境比较, 感受生活的简朴。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集中体现在办公室陈设的简朴和工作后简单的晚餐上。对此, 作者以白描的方法进行叙述, 没有词句的修饰, 让人深信不疑;没有情感的渲染, 让人感动不已。对此, 教师可凭借语言描述, 引导学生推理想象, 进入情景, 促进感悟, 强化表达。

(1) 看到那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知道这就是国家总理的办公室, 你想象里面的陈设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 (推理想象办公室的陈设:下面是高级的地毯, 上面是豪华的吊灯, 四周是新颖的壁灯, 周总理用的是高级的办公桌椅……因为他是国家的总理, 这是最起码的办公条件。而且只有这样, 才能与他所工作的办公室相匹配。)

(2) 走进周总理办公室, 你看到的又是什么情景, 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 (描述所见, 凸显落差;感受简朴, 抒发真情。交流时, 可让学生说说“一张”“两把”“一盏”这一组数字说明了什么?弄清“写字台”“小转椅”“台灯”都是办公用的必需品, 没有一样属于多余。“极其简单”“如此而已”背后的意思是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 叫人难以想象。)

(3) 你身边的人, 晚上工作、学习了几个小时后, 会吃些什么夜宵?周总理辛勤工作了整整一个晚上, 你想他可能用怎样的晚餐?为什么? (想象推理应该的晚餐, 表达对周总理的关心。)

(4) 值班室同志送来晚餐时, 你看到的是什么?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你想对值班室的同志提些什么建议? (感受到晚餐的简单, 要表达心中的不解、不安, 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感受周总理生活一贯的简朴和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交流中, 要引导抓住“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中的“数得清颗数”“好像”等词叙谈体会, 尤其要弄清“好像”的内涵:好像没有增加分量, 实际因为“我”陪总理审阅, 而增加了分量, 可见花生米实在是太少了。要在往日, 花生米则更少。可见, 周总理的生活实在是太简朴了。)

至此, 学生既真切感受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又具体感悟了言语表达的秘诀:借助朴实的语言, 叙述真实的事情, 表达真切的情感。

3.随文练笔, 促进言语的迁移。教师要指导学生仿照写“室内陈设”的写法叙述周总理的夜宵, 促进言语方式的迁移。如:工作了一个晚上, 周总理的夜宵极其简单, 一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

四、在情境拓展中颂扬人物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是作者真情的流露, 教师可借助朗读, 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崇敬和感动”“骄傲和自豪”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可以这样引导:

1.如果你是作者, 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会对周总理说些什么?回家后会对自己的家人说些什么?回单位后又会对自己的同事说些什么? (延伸想象, 通过对周总理发自内心的颂扬, 通过对他人情真意切的传达, 表达出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无限崇敬。)

篇9:《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设计理念:本课是这一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课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组课文的阅读专题。根据本文简短、内容具体充实等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拟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读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周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学情分析:学生阅读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有待于老师加强引导,尤其是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感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师搜集周总理的照片及重点段课件。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介绍总理,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周总理的照片。师: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声回答:周恩来总理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周总理的资料介绍周总理。

3、师用鼠标箭头指着周总理胸前的纪念章导入新课。

师: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点拨。(30分钟)

1、质疑导向,初读感知。(4分钟)

(1)自由读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总理一夜工作的。(2)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准备把自己感受讲给同学听。

2、精读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合作交流。(15分钟)

(1)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作批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质疑、解疑。

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等。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

(3)最后全班交流。

3、创设情景,发展思维。(5分钟)(1)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2)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

(3)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

4、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6分钟)

(1)让学生听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用心聆听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2)再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一读,在读中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3)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

(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5.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这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三、拓展延伸(5分钟)

小练笔(口语交际)?

?当你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假如你就在周总理身边,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呢?请你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出来。

篇10: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一夜的工作》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对于多年教学毕业班语文的我,加上有《教参》、《教案》作参考,可谓是轻车熟路,应该是没问题了,但问题就偏偏出现在这一课。

上这一课时,先让同学们充分预习,通读课文,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按照课前备好的课一步步进行着。但我明显感到学生学习的劲头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效果自然也不是很好。下去询问了几个学生,学生认为语文不应该老一套,总是从头到尾读读、画画、想想、说说,让人学得腻味了。是呀,为什么老是这一套呢?能不能试着改变一下学习模式,比如来个“倒学”怎么样呢?如果从最后两个自然段学起怎么样呢?这样学习会觉得很新鲜,上课学习积极性一定很高,课堂气氛一定会很好的。我想老师应该关注学习通过什么方法,以什么方式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不是仅仅关注如何教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组织学生既定的课程内容,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系统过程,现在,新课程的研究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必须大胆改革。

篇11: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一夜的工作》教学片断:

句子: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生1:咳,总理也太节约了吧,客人来了也不增加一点儿分量,这样好像不礼貌吧!

师:是呀,节约是对的,但也要有基本的待客礼仪呀!

生2:(满脸的打抱不平):不,周总理已经因客人的来到而增加了分量!

生1:你怎么知道的?

生2:因为句子中有个“好像。”

一时间,教室里沸沸扬扬,有的支持生1,有的支持生2。

师:你们光这样吵,谁也说服不了谁,老师建议你们把“好像”去掉读一读,再加上“好像”读一读,看看能读出什么来?

同学们个个专注地对比读着,马上豁然开朗,一致认为总理已经因客人的到来而增加了分量。

师:现在,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生1:客人来了,已经增加了分量,可花生米还是数得清颗数,这说明在平时总理就吃得更少了。

师动情地说:“总理是多么劳苦,又是多么的——”

生异口同声地说:“简朴。”

篇12: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南溪县留宾中心校

陈祖民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读书能力和习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一夜的工作》一课,叙述的是何其芳同志亲眼看到周恩来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文章虽篇幅短小,却情真意切,朴实感人。教学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崇高品质。领悟课文选用生活小事、以平实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一改过去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教学切入点巧

课前有目的的阅读、收集、积累,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缩短时代的距离。因此在开新课时,我先放有关周总理感人事例的图片,渲染气氛,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材料,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由于学生课前胸中有积蓄,带着丰富的知识进入课堂,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相当广阔,掌握教材内容也变得相当容易。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奠定了基础。这时,我则自然地揭示课题《一夜的工作》,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写的就是何其芳同志亲眼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感人事例,你们想不想好好体会?以此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然后,要求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中心句是那句?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让学生初读感知,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没有像过去那样从课文开头讲起。

二、自读点评,学有所悟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有此良好的读书习惯,有以毛泽东主席最为突出。无论看什么书,他都喜欢在书的空白处写上眉评。因此,我一改从前的教法,阅读课文学生没有阅读,全由老师包办讲授,也让学生默读2-6自然段,要求:用“——”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字词,在书旁空白处写出你的体会,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让学生在阅读时圈划字词,写点评,旨在教给学生边读边悟的读书方法,随时记下思维灵感的火花。相信经常这样的训练,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必将养成。

然后,给学生充分读书、感悟、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灵感,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交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体会、细分析、感情读”,不仅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体会“工作劳苦”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一尺来高”、“一叠”来体会周总理工作的繁重,工作量大;抓住“看”、“画”、“想”、“问”四个动词体会周总理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体会“生活简朴”时,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等词体会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抓住“一杯”“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来体会周总理饮食的简单。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而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叙述事情,景物描写。这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使学生学得自在,学得轻松。

最后,在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点评,零散地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 完成以下填空练习,以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

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写“工作劳苦”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事例,写“生活简朴”具体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事例。

三、赏读激情,升华情感

在前面边体会边朗读感人事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激情练读7、8两个自然段,找出最欣赏的句子读,要求读出感情。并通过指名读,齐读,会背的站起来背诵等形式,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切实受到强烈的感染,“勤朗读、勤背诵”的读书习惯也逐渐养成。然后,再通过质疑:作者只看见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为什么说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并结合课外阅读,补充交流总理忘我工作的感人事例,搞清“一个夜晚”和“每个夜晚”的关系。这样再次引进课前搜集的资料,决不是重复,而是深化。在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感受这位好总理的感人事例,正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用

在体会作者的真情流露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插图,学习直接抒情的方式练说:这样伟大的总理怎不令人崇敬、爱戴呢?假如是你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亲身感受着总理伟大崇高的人格,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样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文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来说真话,吐真情,既巩固了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进一步落实了本组的训练重点,并达到了学以致用,读写迁移之功效。

篇13:读《一夜的工作》有感

关键词:艰苦;朴素;工作;敬爱

读完《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

文章中这样描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办公场所作者只用了寥寥数语就全部写出,足见总理的办公环境十分简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先进、齐全的办公设备,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级奢华。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周总理夜以继日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这也许就是人们尊敬和爱戴总理的原因吧!身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他日理万机,而工作环境却是如此简朴。想一想我们的工作环境,学习条件,电扇、空调、电脑、多媒体、智能手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高科技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周总理相比,我们在这样舒适而温馨的环境中,是否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我们是否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努力学习?是否想着去回报社会?还是我们在这大好岁月中一天天虚度年华。

“桌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在学生们的课桌上我们或许也可见到摆放着的一摞摞书本,但那近乎是学生们一个学期所用的学习资料。但摆放在周总理桌上的一尺来高的文件,却是“我今晚要审阅”的。一个晚上的时间,一尺来高的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如此繁多的工作,周总理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审阅,不是一扫而过,不是粗略看看,而是仔细地看,还一边看一边思索。周总理对工作如此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不由自主心生敬意。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繁多的工作,从“不大的写字台”“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数的清颗数”的花生米,相互间这是多么鲜明的工作、生活比照。总理工作上的负荷是那么重,可对日常生活的要求却是那么简朴。相比之下,我们呢,付出一点,就想要回报很多,真是惭愧。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曾经学习过的一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所讲的万人送别总理的情形,长安街两旁男女老少、甚至连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出来为总理送行,人民用自己的行动歌颂、缅怀周总理,表达对他的爱戴,对他的留恋。

周总理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活生生的学习榜样,我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对总理最好的回报。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新缘小学)

篇14: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这一星期来最开心的一课,虽然没有精心备课,但学生的状态和思路是如此的清晰。回过头来回味这节课,对自己的整个教学作了一个全面的审视,让我感受颇深。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更不应该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教学设计。

这次课程实施的要求是改变实施的方式,其要点是构建起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方式的构建帮助教师从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学生有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地探究知识。那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其中也得以体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身心愉悦,学习的积极性强,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最后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篇15:一夜的工作优秀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全校的语文老师听了我上的这一课。因为准备得比较充分,找准了文章的题眼,再加上学生读得也充分,所以课上得比较流畅。看到学生专注的表情,我感觉大家学有所得。学生找感人的句子,找得比较准确。提问题也提得比较好,有自己的想法,看出来他们是经过思考的。有的问:都已经是总理了,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工作呢?有的问:为什么总理要看完一句就画一个圆圈?还有的问:结尾为什么要用一个反问句呢?......最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收获:有的说“学了这一课,我知道了我们的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太伟大,太令人敬仰了!”;有的说:“我学会了理解句意四步法”;还有的说“我以后写文章要向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写出真情实感”。这些都是学生自然流露出来的感受,我觉得是很宝贵的。

另外,这节课,我补充了一首赞颂总理的诗歌,把它放到了总结全文时请学生朗诵,升华了学生内心的感受;补充了《我的伯父周恩来》中的一个片段描写,一是让学生加深对总理简朴作风的认识,另外就是给学生推荐一本好书;还补充了课后阅读材料《周总理的一天》,看到这个时间表,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总理多么劳苦,他每一天都是这样为国为民工作的。

不足的地方还是有两点:一是学生找感人的句子还可以再多找几句,应该尽量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感受。二是学生提了问题老师不能急着回答,要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样才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主人。

篇16:《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一、抓住总理工作的细节进行斟酌。

师:周总理是怎样审阅“我”的文件的?请你画出他工作时的四个动作的词语

生: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在那一句后面画个小圆圈;

生:周总理一边看还要一边思索;

生: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还把笔放下来想一会;

生:“我”这份文件用可相当长的时间才看完,可见周总理是多么用心啊!

师:在这之前,总理已经看了多少稿子了?

生:一尺来高的.文件,得有几十份吧?

师:审阅完这份稿子是什么时间了?

生:天快亮了,因为他和我喝可一会茶就听到公鸡打鸣了。

二、融入自己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这个时候你想对周总理说点什么呢?

生:他的工作太劳累了

生:他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生:他看文件的的时候一点都不马虎的

生:深夜是人睡觉最香甜的时间,周总理还那么认真的批阅文件,我很感动

师:带着你们的感动读读这段文字。

师:还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国家有这样的总理真是太好了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周恩来

[教学反思]

这个段落虽然不长,周总理没有说一句具体的话,但是学生通过“看、画、想、问”几个动作词语,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总理是用自己的心血在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着。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毫不保留地渗透给了学生。

发表评论:

篇17:一夜的温暖

“站票啊!”我呢喃。“春运呢,票很紧张的。”妻子显得很满足。我知道年三十之前的车票肯定紧张,如果愿意晚几天回来的话,应该可以订到座票的。但是妻子归心似箭,正如我的望眼欲穿。在火车上站十几个小时,这个苦,妻子心甘情愿地吃。

到了妻子回家的日子,整个下午,我都在看客厅里的挂钟:嗯,这个时刻,应该在出租车上了,很快就到火车站了。我想给妻子打个电话,但迟疑不决——也不知道候车的队伍有多长,妻子提着箱子,接电话会很不方便。要不,等她上了火车再打吧。

那个期待的夜晚,是多么难熬。这趟火车,我来来回回也坐了若干次,心里猜度,这会儿她是到了镇江,还是在哪儿?

妻子终于到家了,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唠叨:“咱家怎么像个牛栏,怎么这么脏啊?你在家也不干活,你看看茶几上的灰有多厚……”平日里的清静全没了,听着听着,我终于厌烦了。

过年就是吃吃喝喝玩玩聚聚,几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就到了元宵节,妻子开始收拾起出门的行囊。

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难道是思念吗?这应该是年轻人喜欢用的词匯吧,何况这人儿还在自己身边呢!

我下了班回来,厨房里飘着浓浓的香气,妻子指着一大盆肉丸子,说:“我炸了一下午,正准备放入冰箱。以后,不愿做菜了,你就放在锅里蒸了吃。”我点头:“好好好。”以前妻子总是包几袋饺子,放到冰箱冷冻,这次改炸丸子了。

离别的时刻到了,考虑是半夜的火车,很难熬,再说妻子到了那边还有忙不完的事情,于是我说:“你先上床睡会儿,到钟点我叫醒你。”妻子二话没说,进屋躺下,没多久就睡着了。

夜里10点钟,她自己醒了,梳洗化妆。然后我拿着旅行箱,一直把她送到路边。等了一会儿,拦了一辆的士,我把行李放在后备箱内,目送出租车闪着红色的尾灯,绝尘而去。

春寒料峭,一阵风吹来,我竖了竖衣领。这几年聚少离多,也不知道今年能相见几次。一阵落寞涌上心头,年轻的时候风风火火,如今,心头的坚冰反而更易融化,眼眶不禁有些潮润。转身踽踽独行,来时的一双人儿,如今形单影只。

在空旷的家中来回踱了几圈,地面光洁如镜,茶几也是透亮明静,妻子临行前已经把家里拾掇得很干净了。只是,几天之后又会蒙上淡淡的灰尘。

就那么静坐了好久,终是不想徒增感伤,何况明天还要早早地上班。床上的被子盖得好好的,上面还铺了一层毯子。一定是因为我一个人睡,妻子才特意加的吧。上床之后,发现床上竟然一片温暖,那是妻子的体温。

心里终于温馨如春天,我拨通了妻子的手机,告诉她,床上还是暖烘烘的。她哂笑道:“这样你上床就不冷了。”

就那么捏着电话,久久,我没有说出话来。

篇18:一夜的工作语文教学反思

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更不应该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教学设计。

重审我的教学设计,如果我以学生当初提的三个问题为教学主线,紧扣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寻求答案,然后来讨论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了。这样就可以把课文的重点段,重点句讲得更具体,更生动。中心句也会在理解、议论中,很自然地显露出来,也不会在第一课时时感到时间的紧张。既避免了学生过于被动,由老师提问学生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得以融会贯通。

新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自我构建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教师的职责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为,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这次课程实施的要求是改变实施的方式,其要点是构建起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方式的构建帮助教师从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学生有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地探究知识。那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其中也得以体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身心愉悦,学习的积极性强,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最后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佳整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啊!

二、教师要深刻地把握教材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条是提高自身的功底。我想这方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基本功、语文素质、专业技能等,才能给予学生更多。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而到现在我们不得不反思:

教师有没有一桶水?即使有了这一桶水,那么是桶清水还是浑水?

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有顾此失彼的感觉,我过分的注重周总理工作劳苦这一重点,而并没有照顾到课文中反应总理生活简朴这方面。就是在有学生交流、讨论涉及到的时候,我也没有因势利导,没有抓住机会,课堂上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就是在第二课时时,我也较简单的作了讲解,对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两方面的联系没有作很好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有明显的条块感觉。

教育活动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简单的“教”+“学”的活动,而是教育者→教育中介客体←受教育者。从教育活动的目的看,教的活动是为了学的活动,教育着具有引导受教育者活动的意向和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引导者一方发生了偏离,那么必将影响到受教育者,使之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活动。

上一篇:英语演讲稿“青春,梦想”下一篇:市规划局2011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