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游人员的讲解技巧

2024-04-30

浅谈导游人员的讲解技巧(通用6篇)

篇1:浅谈导游人员的讲解技巧

浅谈导游人员的讲解技巧

潘长宏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导游讲解方法的阐述,探讨导游在讲解过程中如何运用讲解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讲解,达到让游客满意的目的。[关键词] 导游 看人下菜 设置悬念 技巧

“江山美不美,全在导游一张嘴”,景点讲解是导游带团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精彩的讲解往往能够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使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而使得整个旅游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反之,如果导游讲解枯燥乏味、漏洞百出,则会使游客游兴大减,整个旅游活动也将变得磕磕绊绊。那么,导游如何在讲解过程当中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讲解效果呢?下面就导游员的讲解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看人下菜法

旅游团队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游客当中有机关人员、有普通市民、有知识分子也有工人农民,当中涉及到各个行业不同阶层,年龄大小不一,素质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也都不一样。如果在导游讲解中面对所有的游客都采取同样的导游词,自然就会众口难调。导游在实际讲解中,要针对游客的年龄、职业、知识层次适当的调整导游词的内容,游客喜欢听什么,导游就讲什么,尽量找到游客的兴趣结合点。

例如,在讲解个园的竹子的时候,如果游客是一群中小学生,导游就需要侧重介绍竹子的种类和特点来增长他们的知识。

世界上大约有1500多种竹子。毛竹主要分布在北纬30度左右的温带地区,如中国东部的丘陵地带,它高可达15米左右。尽管热带竹子可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种类,但是由于热带地区湿热的气候,用热带竹子制成的地板很容易发霉。而毛竹因其特有的细密均匀的纹理、坚硬的质地,非常适合用来生产地板及其它装饰板。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多、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的金矿”。中国是世界竹子中心产区之一,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栽培历史最悠久、经营管理水平较 高的国家之一,竹林面积占全世界竹林面积的1/5。我国竹子约300种,不但是亚洲竹子的主要起源地,也是现代竹子的分化和分布中心。竹子生长快,一次栽植可多次利用,在建材、食品、造纸、包装、工艺品等方面有几百种用途。“以竹代木” 成为有效保护森林的最好途径。新兴的竹产业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考古证实我们的祖先在一万年之前已使用竹子狩猎和作战。竹简、竹帛、毛笔这些竹文化用品记载了历史。古往今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子是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的性格象征和人格理想。

假如游客是成年人,导游可以侧重介绍主人栽种竹子的目的。

个园的主人姓黄叫做黄至筠, “筠”这个字在辞典里面解释就是竹皮的意思,从他的姓名来看,他就是一个非常喜爱竹子的人,因为爱竹子,便把他的园子取名“个园”,而且三片竹叶就像“个”字,这是对个园名字的最好解释。另外,主人在园林里面栽种这么多竹子,也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品格高尚之人,因为苏轼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假如说游客是一群生意人,导游还可以讲一个竹子的故事来表现盐商之富。

黄至筠这个人非常喜欢吃竹笋烧肉,他一直认为老家安徽的竹笋最好吃,每次做这道菜的时候,他都要请一个人在安徽砍下新鲜的竹笋,在炉子上面烧上一锅肉,连夜从安徽启程,途中再将竹笋倒入锅中,第二天中午挑到扬州的时候回锅肉烧竹笋味道正好,这样一道普通的菜,花了别人几十倍的代价,可见当时的盐商确实是富甲天下。

二、提问激趣法

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当中,经常需要提出问题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起游客的游兴。1)我问客答法

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 为了启发游客开动脑筋, 防止单调乏味, 适当组织游客积极参与讲解是大有益处的。例如: 在中国的园林旅游景点中, 我们时常会看见各种砖雕、木雕以及各种花纹图案, 导游员除了讲解这些所见物的年代、历史和典故外, 还可以向游客提问它们的寓意。

比如蝙蝠、桃子和灵芝三种图案合在一起为何寓意? 导游员这么一问, 游客定会兴趣大增、七嘴八舌。导游员提出问题后, 一般要停顿数秒钟, 见游客回答 2 不出, 立即给予答案, 否则时间过长会陷入尴尬的场面。当导游员将蝙蝠、桃子和灵芝在中国古代的象征意义细说一番后, 说“ 三者合而为一, 寓意为福寿如意!”此时周围定会响起一阵掌声。再比如导游人员在讲解扬州汉墓的墓葬结构的时候会提到“黄肠题凑”,首先导游员要做一个提问,停顿一段时间以后导游人员再仔细解释什么是“黄肠题凑”,游客一定会恍然大悟,深深地佩服导游人员的知识丰富。2)客问我答法

游客在游览过程当中接触的都是新鲜事物,对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往往会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对导游进行提问,这个时候就需要导游导游员依据一定的事实基础和原则思想进行合适的表达。在整个旅游过程中, 游客的问题涉及面很广, 其难度也有深浅, 同时也具有随时性。导游员首先应该是不厌其烦, 对实在回答不出的问题也应谦虚, 想尽办法做到既不失面子, 又使游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例如瘦西湖里面栽种了很多花卉,烟花三月的时候这些花一个个都争奇斗艳,很多游客都会在花前拍照留念,有一些还会忍不住问导游这些花的名称,实际上这个时候就是对导游知识储备的考试,如果导游能够把花的名称特点娓娓道来,游客一定会惊叹导游的知识面,但实际上这些花种类繁多,而且经常会增加一些新品种,万一碰到说不出来历的花卉,导游员可以说,既然它在春天开放,让我们就叫它迎春花吧,这样的回答虽然牵强,但往往也能赢得游客的会心一笑。

3)自问自答法

自问自答就是由导游员自己提出问题, 并且由自己来回答。此法 “ 自问 ” 实际和“ 我问 ” 相似, 而 “ 自答 ” 不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法在掌握节奏和速度上要比我问客答法来得快些, 因导游员在指导思想上不打算让游客来回答, 如果有游客要回答或者想回答, 那导游员也就顺水推舟, 顺其自然了。例如: 导游员在讲解瘦西湖的植物时会说,湖边栽种桃树和柳树是什么寓意呢,接着答“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为什么要栽种玉兰树呢,接着答这样代表着玉堂富贵。

自问自答法的关键在于动作、表情和眼神上, 也许自问自答法和我问客答法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 游客望着导游员的表情, 心中自然会有一杆秤, 哪些该 3 回答, 哪些不该回答, 导游员驾驭这两种方法, 全凭自己灵活掌握, 只有这样导游员的讲解艺术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浑然一体的境界。4)客问客答法

客问客答法一般在导游员使用以上 “ 三法 ” 中产生的。当游客向导游员提出问题后, 导游员不马上给予解答, 而是故意让游客来回答, 这儿应当注意的是: 导游员要有意让那些活跃分子来回答,那些人如果回答正确, 心中自然高兴;如果回答不对, 当导游员讲出正确答案时, 那些人也会哈哈一笑了之, 要知道只有在这时得到 的知识, 脑海中才能久久难忘, 像烙印一般。

例如很多寺庙天王殿里面的四大天王都是抬着一只脚的,很多游客看到这个情况都忍不住要提问,这个时候导游往往会卖一个关子,让游客先回答,等到最后导游才揭开谜底,所有的游客一定会印象深刻。

三、设置悬念法

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当中,往往需要故意设置一些悬念隐而不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脑子里面始终绷着一根弦,注意力也会一直离不开导游。

例如导游在讲解虎丘时,一般都会介绍唐伯虎在虎丘三笑留情的故事,在“枕石”那边会讲秋香一笑,在云岩禅寺会讲秋香二笑,而秋香三笑的地点一直隐而不讲,直到游览结束导游才抛出来,而此时游客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总算落了地。

四、触景生情法

很多时候尽管导游人员讲的口干舌燥,但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并不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游兴,反而导游导游人员的临场发挥能够起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 导游员在上海带领着一群兴致勃勃的游客参观游览龙华古寺, 在宝塔下他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开始时, 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10分钟后, 游客走掉三分之一, 15分钟后, 游客又走掉一半, 当他讲解 20 分钟后, 身旁的游客寥寥无几, 忽然, 一边传来了悠扬动听的琐呐声, 只见 6 位穿着民族服装的抬轿人, 他们随着琐呐声吆喝着, 翩翩起舞, 轿内那位游客乐得笑个不停。这位导游员深知游客的兴趣已转移到花轿上,自己的讲解时间越长其效果就越差, 倒不如顺水推舟, 想到这儿, 导游干脆领着游客来到花轿旁说: 各位来宾,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的士 ",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时远远不如它那么漂亮。说完, 他走到花轿旁, 学着那抬轿夫的姿势边跳舞边吆喝着, 游客 4 兴趣盎然, 拍着手哈哈大笑起来。事后游客都拍着导游员的肩膀说:“了不起, 短短一席话使我们了解了中国民间风俗的一个侧面”。

在实际的讲解过程当中,导游人员还可以运用“分段讲解”法、“突出重点”法、“画龙点睛”法、“前后呼应”法等等,总的来说要达到“千篇一律”,“千变万化”的效果。所谓“千篇一律”,指的是基本的资料不能有偏差,比如说年代、姓名等,如果唐代说成宋代,张三混淆成李四,那就显得导游不够严谨,甚至知识上面有缺陷,这些错误都是导游讲解的硬伤,千万不能出现。所谓“千变万化”,指的是在讲解实际内容时,可以增加佐料,甚至可以虚构杜撰情节,在此过程当中,即使出现偏差也无伤大雅,游客也能够理解。总之,导游人员在实际讲解过程当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以达到激发游客游兴,顺利完成游程的目的。参考资料

《扬州导游词》,王兰编著

《导游业务》,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中国导游吧》 http:///Article/dywz/ 5

篇2:浅谈导游人员的讲解技巧

摘 要:导游讲解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是衡量导游接待质量的重要标志。导游在接待工作中应掌握各

种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技巧,使导游讲解更富感染力,在思想、情感及信息上达到与游客有效 地传递与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导游员;讲解语言;服务技巧

导游员戏称是靠“嘴皮子”吃饭的,“江山美不美,全 在导游一张嘴”,事实上,导游人员应具备掌握和运用语言 技巧。导游人员掌握的语言知识越丰富、驾驭语言的能力越 强,信息传递的障碍就越小,游客就越容易领悟和理解。导游讲解语言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仅包括对景观 的解说,还包括导游过程中的思想沟通、知识传播和情感交 流等等。精彩的讲解往往能够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使游 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而使得整个旅游活动能够顺利进 行。反之,如果导游讲解枯燥乏味、漏洞百出,则会使游客 游兴大减,整个旅游活动也将变得磕磕绊绊。那么,导游员 如何在讲解过程当中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讲解效 果呢?下面就导游员讲解语言的服务技巧方面做一些探讨。针对性、灵活性讲解

祖国的江山有千千万万,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遍布全 国,但是作为导游员,不能为了博取游客的满意和喜欢,就 瞎讲,糊讲,应该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但讲解也 要有针对性,也要把握灵活性原则,就是俗说的“看人下 菜”式的讲解。

旅游团队的人员构成非常复杂,游客当中有国家公务

员、有知识份子、有普通老百姓、有企业家、有个体老板, 其涉及到各个行业不同阶层,年龄大小也不一,素质参差不 齐,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也都不一样。如果在导游员在讲解中 面对所有的游客都采取同样的导游词,千篇一律,自然就会 众口难调,显得枯燥、乏味,游客没有游览的兴致。所以, 导游员在实际讲解中,要针对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知 识层次适当地调整导游词的内容,尽量找到游客的兴趣结合 点。

比如像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迄今为止最年轻的 主讲嘉宾、年仅36岁的女导游赵英健,在清东陵讲解不下 千余次,可每次的导游词都不雷同,对机关公务人员,她以 正史为主,讲康熙皇帝的廉洁治吏,评雍正王朝的功过是非 接待百姓旅游团,她会结合当年正在热播的清宫题材的影视 作品,为孝庄皇后正名,为慈禧平反,对小朋友,“还珠格 格其人”“香妃的故事”便成了主讲的内容。而这种因人而 异的讲解方法,却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积累和形象生动的语 言表达技巧的基础之上的,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和苦功夫。“看人下菜”式的讲解法,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兴趣和

不同层次人群的接受能力,这既是导游员讲解过种中语言服 务技巧的体现,也是对游客的尊重和“以人为本”在旅游活 动中的生动诠释,让游客在景点实物从导游员讲解细节中都 感受到关怀和体贴。

二、设置悬念,吸引游客注意力

人们往往都有好奇心,充满探究欲。导游讲解可以利用 人们的这种心理,在游览某个景点或景区时,为引起游客的 关注,导游人员在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故意引 而不发,激起游客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制造悬念,俗称 “吊胃口”、“卖关子”。

例如大家所知的山西恒山浑源的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 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 合一的独特寺庙。它建立在山势陡峻、两边是直立百金米、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上,抬头望上去,但见层层叠叠的 殿阁,只有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俗语说: “平地起高楼”,可是,悬空寺却反其道而行之,悬空建在这 绝壁之上? 随着导游员设置悬念开始的这么一问,把所有游客都问 呆了,是呀,这悬空寺是怎样起来的呢?为什么1400多年 都过去了还能岿然不动?游客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在导游员的 精彩讲解上了。游客解开了心中的谜底,自然对导游员的讲 解是十分地满意和敬佩。

三、游客参与讲解,激发游兴

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当中,经常需要提出问题来吸引游 客的眼球,从而激发起游客的游兴。我问客答法

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为了启发游客开动脑筋,防止单

调乏味,适当组织游客积极参与讲解是大有益处的。但若使 用不当,仍然起不到顶期的效果。所以,问题要提得恰当, 要估计到他们不会毫无所知,也要估计到他们知之不详,答 案各异导游员要诱导游客回答,避免强迫旅游者回答对回答 者应多鼓励,避免直截了当的否定。

例如:在游览甘肃敦煌莫高窟景点时,我们可以看到洞

窟的四壁有很多的壁画和彩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库之一,导游员在讲解各种壁画和彩塑 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前,可以向游客提问? “大家所看到是的世界有名甘肃敦煌莫高窟,它是我国

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宗教艺术宝库。大家知道这个宗教是指的 哪个教吗?”导游员这么一问,游客定会兴趣大增。

2、客问我答法

游客在游览过程当中接触的都是新鲜事物,对很多东西 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往往会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对导游进行 提问。这个时候的主角是游客,但游客的“问”实际上是导 游员设计出的“圈套”,是导游员诱导游客提出问题,活跃

气氛,导游员应自信地面对提问,精彩地做出回答。例如瘦西湖里面栽种了很多花卉,烟花三月的时候这些 花一个个都争奇斗艳,很多游客都会在花前拍照留念,有一 些还会忍不住问导游这些花的名称,实际上这个时候就是对 导游知识储备的考试,如果导游能够把花的名称特点娓娓道 来,游客一定会惊叹导游的知识面,但实际上这些花种类繁 多,而且经常会增加一些新品种,万一碰到说不出来历的花 卉,导游员可以说,既然它在春天开放,让我们就叫它迎春 花吧,这样的回答虽然牵强,但往往也能赢得游客的会心一 笑。

3、自问自答法

自问自答法,即导游员自己提出问题后略作停顿,让旅 游者猜想,但并不期望他们回答,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后,导游员再作出简洁明了的回答。导游员的“问”只是为 了激起旅游者的思考兴趣导游员的“答”也只是为了借题发 挥,铺开讲解的气氛。自问自答法在掌握节奏和速度上要比 我问客答法来得快些,因导游员在指导思想上不打算让游客 来回答,如果有游客要回答或者想回答,那导游员也就顺水 推舟,顺其自然了。

自问自答法的关键在于动作、表情和眼神上,导游员全 凭自己灵活掌握,只有这样的讲解艺术才能发挥到淋漓尽 致、浑然一体的境界。

4、客问客答法

客问客答法一般在导游员使用以上“三法”中产生的。当游客向导游员提出问题后,导游员不马上给予解答,而是 故意让游客来回答,这儿应当注意的是:导游员要有意让那 些活跃分子来回答,那些人如果回答正确,心中自然高兴;如果回答不对,当导游员讲出正确答案时,那些人也会哈哈 一笑了之,要知道只有在这时得到的知识,脑海中才能久久 难忘,像烙印一般。

四、触景生情法

在导游讲解时,导游员不能只针对景区或景点介绍景

物,而是要借题发挥,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有趣而感人的 语言,赋予死的景物以生命,注入情感,利用所见景物制造 意境,引人入胜,使游客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讲 解的内容要与所见景物和谐统一,使其情景交融,让游客感 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譬如,步入武汉东湖风景区听涛

区,游客可看到有“活化石”之称的珍贵植物———水杉。导 游人员在介绍水杉的发现过程和科学价值后,向游客特别说 明:“为纪念水杉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发现,并以其刚毅坚 强、耿直不阿的精神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水杉被定为武汉 市的市树”。然后进一步发挥:“那么,武汉市的市花又是什 么呢?那便是不畏寒威、独步早春的梅花,它象征着武汉人 民的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最后,还可向游客讲解李白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著名诗句。在实际的讲解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导游讲解语言的音、调、节奏。讲解速度要缓急结合,讲解的音量要适中,讲解 要有优美的语感导游员还可以运用“分段讲解”、“突出重 点”、“画龙点睛”、“前后呼应”等很多的语言服务技巧方 法。总之,导游员在实际讲解过程当中要灵活运用各种语言 服务技巧,既能激发游客的游兴,又能让游客增长知识、增 加阅历、获取教益,达到让游客满意的目的。85 2009·2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篇3:浅谈导游人员的讲解技巧

导游服务的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导游讲解服务;旅行生活服务;市内交通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导游讲解服务, 导游讲解是导游服务的核心内容, 所以导游讲解技能是导游人员应当具备的各项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可以说导游讲解是导游服务的灵魂。

2 导游讲解在旅游中的作用

2.1 导游讲解服务可以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景为题材, 以兴趣爱好口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 对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境的再创造。导游讲解的好坏关系到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 有水平的导游讲解能增强客人的满意度, 优秀的导游讲解能够促进导游和游客之间关系的和睦, 能够活跃旅途气氛, 游客会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配合导游, 使导游在导游服务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导游也正是通过高水平的讲解, 渊博的知识来树立自己在游客心目中的第一形象。

2.2 导游讲解服务有助于传播文化

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不仅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更有举不胜举的名胜古迹。如果没有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说明, 游客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通过导游人员的介绍和讲解, 可以帮助游客认识一个国家 (或地区) 和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 进而了解他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 使游客对游览地的社会文化和精神风貌有切身体验, 获得在旅游目的地的一次难忘经历和美好的回忆。

导游员的讲解必须以渊博的知识做基础, 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才能向旅游者提供最新的信息, 最好的服务, 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求新、求美、求乐的旅游需求。导游人员的工作特点就要求导游要有真才实学, 有渊博的知识, 能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 深入浅出的发挥出来, 通过导游讲解更好的传播文化。

2.3 导游讲解服务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陶冶游客性情

旅游者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放松自己压抑的心情和陶冶自己的情操。另外, 旅游者出来游玩还有一个目的, 就是为了更加亲近大自然, 更多了解和感觉大自然的美。但是由于自己知识的缺乏或者由于了解不全面, 不能尽兴的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就会留有遗憾, 这时就需要导游的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多的的去了解大自然, 弥补他们的不足, 使旅游者可以尽兴而归。同时高质量的导游讲解服务有助于加深游客对游览地的了解和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认识, 从而使他们增长知识, 获得更多的旅游乐趣和精神享受。另外导游的讲解服务还可以使旅游者游览观光时的审美情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并以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讲解, 激发游客的兴趣, 使之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操。

3 目前导游在导游讲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导游讲解不尊重史实, 信口开河

有些导游, 平时不注意学习, 在导游讲解过程中, 开就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胡编滥造, 给游客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严重影响了旅行社的形象。胡编乱造现象在导游讲解过程出现过多, 就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质量。有些导游因为连续带团, 精神差, 或者是缺乏敬业精神而胡乱讲解或不讲解, 草草了事, 败坏了旅行社的信誉。

3.2 导游讲解照本宣科, 缺乏创造性

导游在讲解时, 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 就是只顾着自己把所知道的内容, 一口气不停的往外讲, 不管别人有没有在听, 更没有去注意游客的反应, 说白了就是自己一个人在背书, 没有注意到这样做不免使自己的讲解生涩, 难懂, 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同时, 讲解缺乏创造性, 不能够增加游客的游兴。

3.3 讲解中常常伴有不良的口语表达习惯

有些导游在讲解时使用平时的口头禅, 直接妨碍整个讲解内容的连贯性, 游客听起来很不舒服。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齿应该清晰, 思维敏捷, 用词要准确无误, 即使有时不能回答游客的问题也不能用拖泥带水的口语代替。

3.4 导游讲解方式古板, 缺乏生动性

导游服务是一种艺术, 集中表现在导游讲解上, 许多导游在进行导游讲解的时候, 语言过于平淡无味, 不注意多种导游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没有波澜起伏, 没有抑扬顿挫, 没有任何修饰, 语言过于死板, 平铺直述, 听起来好像没有灵魂。

4 导游讲解中应把握的问题

讲解是导游的看家本领, 导游要想使自己的讲解出色, 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4.1 要对讲解足够的重视并做精心的准备

在讲解前, 要把讲解的内容作一个统筹安排。比如, 准备突出哪些知识点, 怎么突出, 准备延伸哪些知识点, 怎么延伸, 每个点之间的衔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怎么有意识的克服口若悬河的缺点, 增加讲解的条理性。

4.2 善于营造讲解的氛围, 同时注意表情、动作、声调等的协调和配合

讲解时的面部整体表情有助于导游员讲解内容的表达。如果讲解时“铁面无情”或麻木不仁, 没有必要的感情流露, 那么只能是一部“会说话的机器”。讲解时的动作, 不仅能强调或解释讲解的内容, 而且能生动的表达讲解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容, 使讲解生动形象。一个好的讲解氛围会让自己越讲越进入状态。在讲解时要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加以配合, 这样才会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才能把游客带入你导游要描述的那个环境中, 这就是所谓的引人入胜。

4.3 导游讲解语言要口语化, 和游客多些互动

导游讲解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浅显平白的口语化讲解让人听起来舒服, 也让人容易理解。同时口语化的讲解更容易使导游和游客之间缩短距离。导游口语讲解不仅应该朗朗上口, 而且应该易于入耳。词语方面, 应该大量使用浅显易懂的基本词汇、常用词汇、口语词汇, 以及一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 这样更易引起游客的共鸣, 才能和游客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

4.4 讲解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很多导游在讲解时语言过于平淡, 缺乏修饰, 每句话里都没有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言, 讲解效果就不可能好。所以, 导游在讲解时要多用一些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手法等, 这样的导游讲解会更具吸引力。

4.5 导游讲解要有逻辑性和层次性

导游语言的逻辑性是指导游人员的语言要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导游人员的思维要符合逻辑规律, 语言要保持连贯性。导游要根据所讲的内容分清前后顺序, 也就是先讲什么, 后讲什么, 要使自己所讲的内容层层递进, 条理清晰。

5 结论

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讲解, 可以增强游览的兴致, 加深旅游观光的印象, 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 了解在风景区看不到的许多知识, 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浓郁人情味, 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因此, 导游员应该注重导游讲解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把导游服务工作做的更好。

摘要:通过对导游讲解作用的探讨, 对导游讲解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 提出了作为一名合格导游人员应掌握的讲解技巧。

关键词:导游讲解,导游服务,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殷钰.导游服务技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7, 2.

[2]魏行.导游语言艺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11, 27.

[3]韩荔华.导游语言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8, 21.

篇4:探讨导游讲解的语言技巧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语言是导游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好的导游讲解可以使导游与游客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如果游客想更好的理解他们旅游的地方,理解旅游地区背后的深层意义,就必须寻求一定的媒介,而导游的讲解服务就是根据这种需求而产生的。所以,只有把这个行业的语言技巧分析透彻,我们才能促进旅游业快速的发展。

一、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

(1)准确。这是导游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导游在讲解时观点必须正确,内容也要做到准确、有据可依,里面所涉及的时间、年代、人物以及地点都要有可靠的历史依据。此外,还应当做到语音、语调与语法准确得当。

(2)清楚。导游进行语言讲解时要思路清晰,做到条理分明、脉络清晰、符合逻辑,务必使每个游客能清楚、明白导游的思路。

(3)生动。导游语言要生动化、形象化,并带有适当的幽默,也可以多记一些笑话,根据讲解过程中遇到的相关情景可以即兴而讲,这样即生动,又给游客以快乐感,减少旅途带来的疲劳。

二、导游讲解技巧应具备的以下几种特点

(1)美感性。旅游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享受美、陶冶于美的过程,这种特征必然会对导游语言提出更高的审美要求,使导游语言产生独特的美感性特点。因此,导游语言必须应该具有一定的美感性。因为,要注意导游词的藻丽美的把握,通过加强描绘性语言因素的锤炼,包括对具有形象、鲜明、传神、生动等表达效果的语言材料的锤炼,使导游语言在语音、语义、词语、句式等诸多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游客带来舒服与亲近的美感享受。

(2)趣味性。这里所说的趣味性是指导游词具有使游客感到轻松愉悦,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特点。一是要注意讲解语言的鲜明生动;二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幽默性。导游要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常常运用风趣幽默的讲解方式,不仅能够融洽导游与游客之间的感情,活跃旅途气氛,还能够为游客们增添兴致,获得一种精神享受。

(3)口语化。导游讲解不是文字语言,而是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在导游创作中要注意尽量用日常词汇和浅显易懂的词汇,要注意从生活中寻找语言,尽量避免难懂的书面语词汇和音节拗口的词汇出现,使讲解语言更贴近游客。这里可以选择多用短句,以便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

三、导游讲解的语言技巧

(1)善于使用副语言。副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主要包括音量、语调、语气、语速等几方面。在口头语言运用中,它们的变化往往引起语义上差异。导游要充分调动语言的这几方面因素,正确运用这些技巧,将会起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的良好效果。一是要控制好音量,说话音量的控制要遵循的原则是据游客人数的多少、导游地点周边的环境,以及导游讲解和言谈的内容来调节,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二是要掌握好语调。讲话时句子里语音高低升降的配合,它是一个人发出的声音的音律。导游员的语调既要正确,又要富于变化,使自己的讲话听起来悦耳动听、亲切自然。三是把握好语气。导游的在讲解说词时的语气要亲切、平和,给游客一种可亲近之感,如果再配以坦诚、微笑的表情,将起到更好的效果。四是控制好语速。导游工作者的说话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难以使游客的思维与导游保持一致,导致给游客留下的印象较浅,或者很快忘记;语速过慢则会使游客感到烦燥,造成游客观赏间的减少。同时,导游人员也要注意语速也不能从始至终保持不变,这样也会使游客听起来感到乏味。当然,导游要根据游客的年龄、讲解内容、重要程度等来调整适当的语速。五是注意好停顿。即语句、段落、层次之间的停顿,是根据讲解的内容要求所做的停顿,而不是说话时的自然换气。它的作用在于能突出说话时的节奏感,使说话的节奏抑扬顿挫、能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吸引听众。

(2)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以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伴随语言,具有强化和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它包括体态、手势等部分。导游的体态语言可以包括站姿、坐姿、走姿等。站姿要体现得自然、自信和礼貌,昂首挺胸、面对游客,双腿略分开,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手自然下垂或互抱置于小腹前方。坐姿要注重体现端庄,给游客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常见的坐姿是双腿自然弯曲,男性导游的两膝左右略分,女性导游的两膝并拢。走姿应该从容、轻快,应仪态从容,上身挺直,抬头、挺胸、收腹,重心适当前倾,双肩放松,两手随步伐自然摆动。走路时要注意一定的频率,根据游客的年龄、要求等合理确定速度。手势语。常用的手势语主要包括:大拇指手势、“O”形手势、“V”形手势。大拇指手势,最常用的就是向上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佩服的意思;“O”形手势即“OK”的意思,意思是同意、完成等意思,很多年轻游客都会喜欢这种手势;“V”形手势从英文胜利的第一个字母而来,表示胜利、庆祝的意思,可在旅游阶段性结束的时候使用,以达到激励游客情绪的作用。

四、结束语

要导游的语言技巧,非一日之功,是需要导游工作者的长期积累和不断的学习。导游要注意在讲解的时候抓住游客的需求来进行引导,正确的使用语言的各种艺术,使游客通过导游的讲解得到美的享受,使主客关系交流更加和谐,这样才能体现导游的意义,体现出导游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婷.导游员讲解服务的语言技巧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 2013(2)下半月刊.119.

[2]吴子钟.论导游讲解语言技巧[J].科教文汇.2012(06)中旬刊.47-48.

篇5:导游讲解方法技巧

导游员需要口齿伶俐,具有广博的知识,熟悉导游业务,了解有关旅游景区的资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人认为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导游员,就能做好导游工作了。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这些条件只是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定产生良好的导游效果。导游员只有根据游客的不同情况,灵活地使用导游资料,运用导游艺术和技巧,才能使导游内容生动而又富有生命力。犹如有了齐全的原料,还要厨师高超的烹饪技术,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一样。

导游是靠语言吃饭的,“祖国山河美,全靠导游一张嘴。”“看景不如听景。”导游讲解在导游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导游语言及其要求

(一)导游语言

导游语言就是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口头语言。它不同于书面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突出的特色。

(二)导游语言的四原则

1、正确恰当

语言、语调、语法、用词恰当正确,多用敬语和谦语。内容要有根有据,正确无误。切忌信口开河,任意夸大。(世界第一,中国最大等)。

2、清楚易懂

简洁明了,表达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浅白易懂,按口语化要求,缩短句子,或句中停顿,改变书而用词和句式。

3、生动形象

在语言准确清楚的前提下,要鲜明、生动、形象,言之有神,切忌死板、老套,平铺直叙。语言要流畅,用词要恰当。运用好修辞方法,来美化自己的语言,做到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多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增加趣味性。

4、风趣幽默

借题(景或事)发挥,用夸张、比喻、讽刺、双关等语言,使导游语言锦上添花。活跃气氛,忘掉忧愁,缓解气氛。

(三)导游语言要做到“八有”

1、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有说服力,不讲空话套话。

2、言之有理。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言之有据。有根有据,不胡编乱造,弄虚作假。

4、言之有情。语言友好,富有人性味,对游客亲切、温暖。

5、言之有礼。语言文雅,谦虚敬人,礼貌待人。

6、言之有神。语言形象,声音传神,引人入胜。

7、言之有趣。说话生动、幽默、风趣、8、言之有喻。适当比喻,生动易懂,印象深刻。

(四)不良的口语习惯

1、含糊不清

讲解内容胸有成竹,才能有条有紊的讲解,用词贴切。如对事物理解不全面,望文生意,讲起来言语不清,使人易产生误解。还有的导游员说话含糊,主要是对讲解的内容不熟悉,缺乏自信心,讲解时常用“大概、好像、可能”之类的模糊语言,游客肯定不会满意。要使用准确、肯定的词语,才能赢得游客的信任。

2、罗嗦

反反复复、颠来倒去,生怕游客听不懂,动机是好的,听者不耐烦。有的人想用哗众取宠的语言吸引人,故意用琐碎的语言铺垫,使人感到假门假式,令人生厌。话说罗嗦的人,语言实质内容少,就像海蜇皮,看起来很大一块,放在开水中一烫就剩下一点点。

3、艰涩难懂

口头语与书面语不同,如果导游人员在讲解时机械地背诵导游词,或用诘屈聱牙的装饰语、倒装句、专用术语,或用艰涩、冷僻的词语,游客听不进去,而且也无法理解消化。

造成口语艰涩难懂的原因,除了导游人员工作态度之外,不懂口语特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口语同书面语比较,有自己的特点:

①口语有声,声音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抑扬顿挫,丰富多变。声音能很好的表情达意。②口语除语言之外,还有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态势语言辅助,帮助表达。③口语因其语言环境不同,可大量简略,不必每句话都主谓齐全。加长修饰词,反而会造成听觉上的困难,不便于语言表达。

4、不良的习惯语

即口头禅,这个、那个、可能、嗯、差不多、结果呢、反正、呃哪等。

二、导游讲解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满足游客求知、求知、求新的需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游客有不同的旅游目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也不同,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语言运用、服务态度、讲解方法和技巧方面具有针对性。即按游客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看对象的“八股式导游”,不会有好的效果。

1、了解游客动机和目的。是观光、度假、公出、访友、商务。

2、了解游客的层次。水平高的游客,要讲得深一些;一般市民,要通俗一些,或穿插一些小故事。

3、了解游客的地域。地域不同,文化背景、风俗、生活习惯、价值观也不同。不能拿接待北京人的方式接待上海人,不能拿接待中国人方式接待外国人。

(二)计划性原则

按照游客需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等条件,有计划安排导游讲解内容,目的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三)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就是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不同审美情趣的游客。

因时:四季更迭,时晨更替,因时而宜。因地:最佳观赏点会因季节不同而各异。

灵活性还在于能触景生情,随机应变。特别是沿途导游,不能千篇一律,要见物生情,讲解内容随手拈来,即成妙趣。见什么讲什么,见商场讲购物,见马路讲交通,见农田讲农业,见酒店讲旅游,见姑娘讲风情。

(四)趣味性原则

讲解过程中要合理运用语言艺术和技巧,做到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增加讲解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游客感到有意思。

三、导游语言艺术与技巧

(一)态势语言艺术与技巧

导游讲解并不是单纯动口就可以圆满完成的,必须用态势语言来辅助导游讲解,如果把站姿、眼神、表情、手势处理的恰到好处,就会增加讲解的效果和魅力。

1、站姿

站姿显示风度。讲解时,要挺胸立腰,端正庄重。在车上,要站立讲解,面向游客,可适当倚靠。实地导游,一般不要边走边讲,讲解时停止行走。上身要稳,不可摇摆,烦躁不安。

2、目光

导游讲解是导游员与游客之间一种面对面的互动,可以进行“视觉交往”。

一是目光的连接。目光要与游客接触,不可低头或翻着眼睛讲。但也不要死盯着一个人讲。

二是目光的移动。讲解讲一个景物时,首先用目光把游客的目光引过去,然后再收回目光,继续投向游客。

三是目光的分配。目光要注意统摄全部听讲游客。

四是眼球转动。视线转移,面孔应同时转移,不能只是眼球转动。头不转只有眼球转动令人生厌。

3、表情

目光是表情的一个方面,这里主要讲解具体表情。

一是要有灵敏感。面部表情随着讲解内容变化而变化,比较迅速敏捷地反映内心情感。二是要有鲜明感。内容明快、沉重、快乐、愤怒,都要有表情。三是要有真实感。表情要真诚,不要虚情假意,故做姿态会引起反感。

四是要有分寸感。要掌握好度,既不要缺乏表情,又不能有过分夸张的表演,矫揉造作。

4、手势

情感手势:表现情感的形象化、具体化手势。指示手势:指示具体讲解对象。象形手势:模拟物体大小、形状等。

(二)创造声音表情的技巧

人的音质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但运用声音的技巧,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创造声音表情就是调动语言技巧的综合能力。

1、掌握语调

任何语言都要用抑扬顿挫、起伏多变的声调和语调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情感。导游语言更要善于利用语调的变化。语调平平的讲解,可以听懂,但听起来缺乏生气,味如嚼腊。在讲解中,高潮时,音色应洪亮些,圆润些;低潮时,音色应深沉些,平稳些。

2、调节音量

音量是声音的强弱、大小。要根据游客多少和导游地点、场合调节音量。游客多,室外讲解音量应大些;否则小些。也要根据讲解内容调节音量。主要信息的关键词加大音量,强调主要语义;先抑后扬,造成一种气氛,增强感染力。

3、控制语速

一种速度,像背书一样,不仅缺乏感情色彩,而且使人乏味,令人昏昏欲睡。放慢语速:需要特别强调的事情;想引起游客注意的事情;严肃的事情;容易引起厌恶感或误解的事情;数字、人名、地名、人物对话等。

加快语速:众所周知的事情;不太重要的事情;故事进入高潮时。语速一般是每分钟200字为宜。老年游客可以放慢一些,以听清为准。

4、注意停顿

生理停顿:主要缓气、换气的停顿。

语调停顿:一句话说完,一个意思完成后要停顿。

心理停顿:是为了使讲解收到心理上的反应效果,突然故意把话头中止,沉默下来,给游客留一点独立思考余地或自由活动时间,或留一点悬念,卖一个关子,引起游客注意。

如:“这里现仍然保留用人祭祀河神的仪式,每年都要把一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姑娘投入河中”。这时导游员故意停顿,引起人们的惊诧。停一会才说:“不过,现在的姑娘是用塑料制作的”。

停顿可以使语言流畅而有节奏,收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三)运用修辞的技巧

在导游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可以使导游语言鲜明生动,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趋艺术化。并提高幽默层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幽默,而不是沦为一般性的诙谐和滑稽。

1、比喻

就是用相似的事情打比方。可以达到: 使抽象变得形象,如姑娘唱歌像百灵鸟的声音。使人物形象鲜明,如她亭亭玉立,像一株吐艳的荷花。

使景物形象化,如远望千岛湖,像一银盘,千座山峰就像盘中的青螺。使想象更加丰富,如天鹅起则如晴天飞雪,落则如素锦铺地。比喻要注意就熟喻生,就近喻远。力求新颖,不落俗套。

2、夸张

是在客观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即巧妙刻意地言过其实。夸张不同于吹牛,要以客观实际的基础,给人以真实感,掌握分寸。其奥妙在于不似真实胜似真实,要明显,能一眼看出。

如:“唱戏吼起来,是陕西十大怪之一,讲的是秦腔的真嗓音演唱,保持原始、豪放、粗犷的特点。唱秦腔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再如:“三亚南山一带人均寿命居全国之首,现存百岁老人达百人之多。有一则笑话形容寿命之长:说有一位作家到南山深入生活,见到一位阿婆扎着小辫,感到新鲜,就问:“您这么大年纪还扎小辫,是否南山有这样的习俗?”阿婆回答:“我年纪大吗,还不到70呢。小辫是我妈给梳的,她喜欢。”作家问:“你妈呢?”“我妈上山给我爷爷送饭去了。”“您爷爷在山上干吗?”“放羊呢”。

还如:“吐鲁番热,过去县太爷坐在水缸中办公,物理降温。达坂城风大,男人的胡子向一个方向歪,风刮的;树木朝一边长,风刮的;小学生上学为防止被风刮跑,书包装满石头。”

还有一些名句夸张:怀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一处开花满坡香,一家煮饭四邻香。

3、引用

引用名人名言、典故、寓言、谚语、诗句文章,能使导游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强说服力。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对比 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

如:云南路南石林和内蒙赤峰阿斯哈图石林比较,巴林鸡血石同昌化鸡血石的区别,赤峰面积同韩国基本相同。

5、换算

把抽象的数字换成具体可感知的事物。

如,故宫的房子9999年间,一个小孩从呱呱坠地开始每晚住一间,一个轮回下来,他已27岁的小伙子了。

赤峰有多大,9万多平方公里,等于韩国的面积,和浙江省差不多。一顿饭一头牛,一辆车一栋楼。

6、双关

利用词语多音或多义的条件,使一语同时有表里两层意思,并以里层意思为表意重点。有谐音、谐意两种。

清朝时,一天和珅(当时和珅为尚书)和一名御史,到纪家看望纪晓岚(当时纪晓岚为侍郎),和珅看见纪晓岚非常喜欢的一条狗,想了想,指着狗说:“是狼(意为侍郎)是狗?”御史不明白,纪晓岚马上悟出是在骂自己,接口说:“分辨很简单,只看尾巴就行,上竖(意为尚书)是狗,下垂是狼。”随即他又说:“是狼(意为侍郎)只吃肉,是狗则遇肉吃肉,遇屎(意为御史)吃屎!”

再如,铜钱上雕蝙蝠表示福(蝠)到眼前,喜上眉梢(梅),竹报平(瓶)安等。

7、移时

对词语进行时间变异,把古汉语现代化或把现代汉语古代化。

如,文殊为大智菩萨,专司佛的智力;普贤为大行菩萨,专司弘扬佛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殊重理论,普贤重实践。

8、异语

即非汉语普通话,包括汉语方言和外族词语。对异语解释既可弄清原意,也反映地方特色或异域情调。

雪顿节:“雪”藏语为酸奶,“顿”藏语为奉献,即奉献酸奶的节。香格里拉:藏语为“老朋友,您来了”,英语为“世外桃源”。还有阿斯哈图、昭乌达、克什克腾、巴林等。

9、异称

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对象予以不同的称谓,可增强感性色彩,联想丰富,予以深刻的启示作用。

赤峰——乌兰哈达,玉米——棒子,土豆——山药蛋

10、溯名

对一些名称的成因或来源进行解释、说明。

千山——千朵莲花山,香港——出口莞香的港口,克什克腾——亲军卫队,阿鲁科尔沁——岭后弓箭手,赤峰——红山,其甘——酸马奶

东莞——在广州东边,因盛产莞草而得名。莞草编席子,十分凉爽,当地人都铺莞草子,并出口东南亚。广东学生到北京读书,不带褥子,只带一条席子,大冬天在床板上只铺一条席子。校领导检查时,一看差点落泪,赶紧叫学生处补助一床褥子,过几天一看,褥子辅上了,上面还铺一条席子。

11、数概

把有关内容,用数字概括出来。即把分列的各个项目用能反映其特色的词语另以概括,再如,前朝后寝,就是前边是办公之所,后面是宿舍。

再标上跟分列项目相等的数字,从而构成一种临时性的节缩形式的修辞技巧。

特色和个性旅游景观的生命,挖掘特色和个性是导游词要表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亮点。如黄山四绝、西湖十景、四大名著、四大美女、文房四宝、东北三宝、关东三怪、赤峰三宝、赤峰三对、男儿三艺等。

12、顺口溜

通过民间流传较广或现成的比较整齐押韵的段子,来简练的描述某种现象。

如“导游行业著名顺口溜”形容导游的工作辛苦:起的比鸡还早,下班比小姐还晚,干活比牛还多,跑得比狗还快,吃得比猪还差,挣的和民工差不多。

13、笑话和奇闻异事

导游要会讲笑话,但不要讲黄色笑话,否则有损形象,还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笑话不要搞成一个节目,可穿插于一切活动中。住酒店时,讲注意事项:

如,有个人住酒店,为检查房间有无窃听器,把地毯翻遍,发现地板上有一个纽扣一样的东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弄下来,只听楼下轰隆一声,有人大叫电风扇掉下来了。

购物可穿插轻松话题:

如,小王同女友外出旅游,女友喜欢帽子,路过帽子店,试了20多种,选中一顶,一问多少钱,说不要钱,为什么?是你刚才进来戴的那顶。

乘机乘车旅游或等待时:

如,飞机上发口香糖让游客嚼,以减轻飞机起飞时耳朵的压力,乘务员问是否有效,有人回答有效,但不知怎样把口香糖从耳朵里拿出来。

有人打电话到出租车公司,说预定的到机场的车为什么还没来。接电话人说:对不起,不过先生你也别担心,飞机总是误点的。你说得对,因为我就是这班飞机的驾驶员。

就餐时有人说鸡不好吃:

如,一所小学,老师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识别母鸡年轻,一位女生回答“用牙齿”,“但母鸡无牙呀”,“我有,如果鸡肉嫩,年龄就小;肉老,年龄就大”。

四、导游语言的幽默艺术

导游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一定的修养,但国际上的导游专家看了之后,却异的同声地说要加上一句“导游员一定要幽默”。看来导游员是否幽默已成为我国导游与国际导游的重大差距之一。

(一)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外来语,其定义有几百个。

1、《牛津英语词典》解释为:行为、谈吐、文章中足以使人逗乐、发笑或消遣的特点。

2、美国人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幽默是一种最有效、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

3、黑格尔说:幽默是用聪慧、巧知使客观内容达到充分的主观表现。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笑声,最深奥的道理是哲理。幽默则是笑声与哲理的美妙结合,它能使人们从笑声中悟出哲理,在哲理的启示下发出会心的笑声。”这句话本身就富有哲理。

(二)幽默导游语言的作用

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压力为轻松,化沉闷为愉悦,化平淡为有趣,化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具体有:

1、融洽关系 导游员与游客大都初次接触,比较生疏。为融洽关系,应主动同游客接触,增加亲切感、信赖感。如果说一大堆客气说,会产生敬而远之的陌生感。而讲几句幽默风趣的话,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

有一泰国导游,上车就痛说革命家史,说自己与车上中国游客同宗同根,曾祖父时下南洋,现已四代。虽说自己已加入泰国籍,娶泰国人做老婆,也算为国争光。但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依然是中国心。一下拉近了同游客的感情距离。

接着讲当地风土人情,说学几句泰国话方便出行。泰语夸小伙子帅,叫“老妈妈”;夸姑娘漂亮,叫“水晶晶”;大哥大姐叫“屁”,我姓洪,为了亲切大家可叫我“洪屁”,或叫“屁”也行。又说车上有姓方的可叫“方屁”,姓马的可叫“马屁”。

这一段插科打浑、虚实难辩的神侃,大家笑的前仰后合,心理警戒线被冲破,思想上被彻底缴了械,成了俘虏。真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再如:

西双版纳一导游,对上海旅客说自己的父亲是上海知识青年,后来返城了,自己就是“孽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2、调节情绪

幽默语言是一种兴奋剂,可以增添游兴,也可以调节游客不安、低落、冷淡的情绪。如: 游长江神女峰,导游员说神女一般羞见外国人,今天她被各位真诚的向往和纯洁的友谊所感动,特地出来和大家见面。上帝保佑,你们真幸运。如果看不见,就说她害羞,躲了起来。

再如新疆导游这样说:

前方就要到达王洛宾老先生歌中的唱到的达坂城了,大家要仔细的看达坂城的姑娘是不是两只眼睛真漂亮。看到了姑娘了吗?没有,那一定是她们害羞躲起来了,或是被过往的游客娶走了。王老的歌是好,但当地维族同胞有意见,说王老把我们写的太傻了,姑娘嫁给你可以,还要把妹妹赔上,你们也太贪了。

一游客对住宿不满,说昨晚房间内老鼠打了一夜架。导游说:这么便宜的房间,你想看什么?看斗牛。

3、摆脱困难

遇到使人局促、尴尬的困境,幽默会使人解脱。

如有一导游员在旅游团送别时,说我说两句,结果说了十分钟。一位客人半开玩笑说:“你说讲两句,怎么说这么久”。一时都很尴尬,导游员反应快,说开头一句,结尾一句,不是两句吗?

外国人问周恩来中国有多少钱?意思是笑中国穷。周总理回答说:十八元八角八分(为当时人民币面额之和)。还有人问中国人走的路为什么称马路,回答:马克思主义的路。

4、寓教于乐

在笑声中获得知识,受到教益。

一名导游员带团参观博物馆时,说:这个盒子里的化石已有两百万零九年了,有人欣喜的问你为什么会如此清楚?回答:我刚来时它已有两百万年了,我今年来了九年。

埃及导游介绍为什么建金字塔时说:“一是法老要纪念自己的功绩,二是给当时的农民找份工作,三为现在的埃及人找份工作。

(三)幽默语言的技巧

1、移花接木

把一种场合的词语转移到另一场合。

如,丰都:亡魂进入鬼国必须有“护照”,否则“不能入境”。再如,河南武侯祠导游词:刘备大小也是个处级干部,还有个侄子在中央工作,诸葛亮草头百姓一个,就是有知识的农民,二次来见你都躲着不见,太过分了。张飞大怒,要烧草堂。你也太猛了,不怕诸葛亮给你小鞋穿。

2、正题歪解

以轻松、调侃的态度,故意对一个问题主观臆断或歪曲解释。

如,在日文中有许多中国字和词,但发音方法和说法不一样。中国说千年仙鹤万年龟,日本说万年仙鹤千年龟;中国说贤妻良母,日本说良妻贤母;中国说和平,日本说平和,中国说政法大学,日本说法政大学。为什么呢?大概是日本留学生当年在中国学了词句之后,在乘船回国途中,由于船的颠簸使头脑产生混乱,记颠倒了。

3、一语双关

利用词语多音或多义的条件,使一语同时有表里两层意思,并以里层意思为表意重点。乾隆微服私访,刘墉、和珅同行。从北京出发,途中路过清河、沙河,晚上住沙河行宫。吃晚饭时边吃边聊天,刘墉问乾隆:“皇上,我们今天过两条河,一条清河,一条沙河,你说哪条河深?”乾隆不加思索的回答:“当然沙河深了”。刘墉马上说:“传皇帝御旨,杀和珅。”吓得和珅尿了裤子,当场跪了下来,乾隆和刘墉大笑。

4、借题发挥

为活跃气氛,增加情趣,故意把正经话说成俏皮话。如导游员提醒游客:不要忘记自己的行李,如果忘了我负责给你送到家去,不需感谢,只要报机票就行。

5、模仿套用

泰国导游:各位先生们、女士们:大家好?我代表泰国政府欢迎大家。大家发楞时,他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我现在做泰国总理的工作,只不过他在官方我在民间,而大家都是为了促进泰国与国际大家庭的交往与亲善。导游员有民间大使之称,旅游有如此伟大的社会意义,导游员有如此伟大的政治意义。

6、自我解嘲

当遇到无可奈何情况时,以乐观的态度自我解嘲,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点阿Q精神。

如,路道不好,坑坑洼洼,导游员说:请大家放松一下,汽车正在为大家做身体按摩运动,时间是十分钟,不另收费。

车晚点,游客报怨,导游讲一笑话:有一天,一位老乘客发现总晚点的列车正点到站,非常高兴,对列车员说今天终于不晚点了,值得祝贺。列车员说你拉倒吧,这是昨天的车。

(四)幽默禁忌

1、切忌取笑他人,当然可以取笑自己。

2、注意适宜。

3、幽默不要反复,好话说三遍,狗都不喜欢。

4、自己不可先笑。

5、不要预先交底。如我讲一个很好笑的笑话,大家一定会笑得肚子痛。

6、不要当喜剧演员或小丑。

7、不要一幽到底。

8、杜绝黄色幽默,提高幽默品位。

五、导游讲解方法

导游讲解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活动,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讲解,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导游讲解方法有多种,这里选取一些常用的。

(一)简单叙述法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把景物介绍给游客。

(二)详细描绘法

用具体、形象、富有色彩的语言对景物进行描绘,使其细微的特点显现于游客的眼前。

(三)分段讲解法

对于内容较多的游览项目,先概括介绍一些全面情况后,再按游览对象的先后顺序逐一讲明。

(四)点面结合法

“点”是参观游览点,“面”是更加概括、广泛的情况。先面后点,以点带面。包括全程导游线路中游览点和面的关系,一个大的旅游景区中点和面的关系,一个看点引出全面情况。

(五)虚实结合法

“实”就是所谓的实景实物,客观存在的实体;“虚”就是与实体有关的传说、故事等。把二者结合,穿插讲解,以实为主,以虚为辅。

(六)内容升华法

对景点的讲解内容进行切合主题的挖掘引申、剖析内涵,使主题得以强调突出。一是对景观中蕴含的特定理念、道理或情感进行发挥引申。使个性特征突出,游客认识提高。

二是对景观蕴含的深刻内涵或包含的典故进行深入分析或剖析,从而引起游客深入思考,给游客以深刻启迪。

(七)突出特点法

人们对“最”感兴趣,也喜欢追求“最”。适应这一心理,把游览项目中最显著的特点充分表达出来,抓住游客,引起游客兴趣。

(八)设置疑问法

就是通过设置技巧疑问句,突出重点,吸引游客,激发兴趣,渲染气氛,增强讲解效果的方法。包括:

设问:自问自答。反问:无疑而问

正问:推测问,多以语言“吧”收尾,答案就在问句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没有必要回答。

奇问:无须回答,也无法回答问题。

(九)触景生情法

见到景色后,不是简单讲景色,而是引出话题,介绍事情,使游客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见到园林美景讲造园艺术,见到石林讲形成原因,见到蒙古包讲蒙古包构成、特点。

(十)名人效应法

讲解一个景点时,同与其有关的名人联系起来,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影响,增强讲解效果。

(十一)创新立意法

把大家熟悉的景点予以新的讲解,用创造性、新鲜的手段,将游客引入新的意境中去。如:

“青岛风光可分五个层次:碧海、金沙、绿树、蓝天、红瓦,很像音乐中的五线谱,勤劳的青岛人民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十二)制造悬念法

利用游客想知道结果,了解来历的迫切心情,故意引而不发,卖关子,使其产生悬念,想听下回分解。

(十三)引导参与法

心理参与:导游员启示,指点游客去思考、判断、琢磨,最后自己找到答案。行动参与:根据讲解内容,引导游客参与,让游客自己去做,体验讲解的内容。如大家洗洗手,摸摸狮子头,数一数多少台阶。

(十四)引用名句法

引用名言、名句、典故,言简意赅,且富于文采。

(十五)类似比较法

用游客熟悉的事物,来介绍或比喻所介绍的景物或事情,帮助游客理解和加深印象。

六、欢迎词

欢迎词是一场戏的序幕,一篇乐章的序曲,一部作品的序言。是给客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一)欢迎词的五大要素

规范的欢迎词一般包含五大要素:

1、表示欢迎:代表接待社、组团社表示欢迎。

2、介绍人员:自己、司机或其他人员。

3、预告节目:介绍城市(或地区)概况和当地的游览内容。

4、表示态度:愿为大家服务,努力工作,确保大家满意。

5、预祝成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努力使游览获得成功,祝大家愉快、健康。欢迎词切忌死板、沉闷,如能风趣自然会缩短自己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尽快相互熟悉起来,甚至成为朋友。

(二)如何称呼

交际关系型:各位游客、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套用尊称型: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亲密关系型:各位朋友、老乡、同学、老师等。

称呼的原则:一是要得体,符合游客身份、场合、气氛。二是要尊重游客,把握好分寸、尺度。三是要尽量采用通用称呼,适用范围广、弹性大,可做到游刃有余。

(三)寒喧

问候型:你好?大家好?(久仰、幸会一般不用)攀认型:同乡,沾亲带故,或自己喜欢地方的人。关照语:如吃的习惯吗?冷吗?

寒喧的要求:自然切题,建立认同感,调节气氛。

(四)自我介绍

1、要求

坦然自信,友善诚恳。如果嗫嚅含糊,露出羞怯心理,或过度冷漠,会使人产生疑虑和不信任感,彼此之间产生隔阂

一是要注意繁简。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必要带团经历或年龄、兴趣、特长等。二是要掌握分寸。自我评价不宜使用“很、最、特别”等程度比较重要的词语,不能过度夸奖自己,也不能过度贬低自己。可采取自谦、自嘲、自识,巧妙张扬自己。

2、方式 ①自谦式

在介绍时采取低调姿态,巧妙谦虚,使游客不知不觉中接纳自己。比如“我叫XXX,从XXX学校毕业,正在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导游员”。“努力学做”给人一种积极的态度,使游客容易接受,即使导游中出一点小问题,也容易得到谅解。

②幽默调侃式

自我介绍幽默诙谐,妙语连珠。可以自嘲一下,于自我揶揄中露出一点自信、自得之意。既风趣又不夸张,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能够创造出融洽的气氛,缩短心理距离。如:

十分荣幸为各位导游,只是我的长相不太符合一个合格导游的标准。因为名人说过:导游是一个国家的脸面。大家看我这张脸能代表我们美丽的国家吗?

③自识式

把自己名字进行演绎发挥。

如:我叫张曲,张学友的张,弯弯曲曲的曲。但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为什么叫曲呢?因为小时爱唱歌曲。一会我也给大家唱一曲。

有一位导游员许萍,高僧曾用其名字题过一副对联:许是曾修胜善根,萍水相逢念佛缘。

(五)增加文采

用名句、谚语等增加文采。如:

有缘千里来相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百年修得同船渡;物惟求新,人惟求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赤峰旅游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女士、先生、游客、团友、来宾、领导、同学等):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赤峰观光旅游。我叫刘祥,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和我国奥运冠军刘翔同名,只是我是吉祥的祥,留是我的最大心愿是给大家带来欢乐、带来吉祥。大家就叫我小刘好了。这位是司机小王,他的开车技术是很棒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次能为大家导游,我感到十分高兴。但愿我的导游工作能使大家满意。

今天我们的游程是(介绍游程)。祝大家玩的尽兴,玩的开心。

七、欢送词

欢送词是导游接待工作的尾声,如果说欢迎词留下的是第一印象,欢送词留下的印象则是深刻、持久、终生难忘的。除文采外,更要讲究情深意切。

规范的欢送词也有五个要素:

1、表示惜别。要面色深沉,不可嬉皮笑脸。

2、感谢合作。感谢游客在旅游中给予的支持、合作、帮助、谅解,没有这一切,难以保证旅游的成功。

3、小结旅游。一起回忆,给游客归纳总结之感。

4、征求意见。告诉游客,我们知有不足,经大家帮助,下一次会更好。

5、期盼重逢。是指要表达对游客的情谊和自己的热情,希望游客成为回头客。祝旅途愉快。

有一位从业40年的英文导游,有这样一段欢送词:“中国有句名言,‘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期盼不久的将来,我还会在中国,也可能在贵国相会。我期盼着再见,各位。”时至今日,仍会收到许多写着“来自一座山的问候”的贺卡。

赤峰旅游欢送词

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在赤峰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大家的协助和配合下,游览过程十分顺利,在此向诸位表示我由衷的谢意。我深知我的服务还有很多不够周到的地方,请大家多多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今后的导游工作将会做得更好些。

这次我们游览了„„,由于时间关系,只看了赤峰的一小部分景区,其它景区只有等大家有机会再来时游览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物惟求新,人惟求旧。东西是新的好,朋友还是老的好。我们这次是新知,下次再见面就是故交了。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们有幸这次相逢,深信将来还会有缘再相会,我盼望这一天。再见,各位,祝大家旅途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八、导游词

(一)人文景观导游词

1、人文景观及对导游词的要求

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建筑、文物、宗教寺庙类景观及地方概况、风土人情、风物特产、文化艺术等。

人文景观中包含大量的知识,导游词就应该提供一定的知识信息,并且要求准确、严谨。人文景观导游词一般以传递适量相关的知识为主要内容,绝不能绕过这些知识信息,只能是研究怎样更有效地传递这些知识。

但旅游不是学习,导游词的信息量一定要适度,大致以游客不感到有负担和枯燥厌烦为好。

2、人文景观导游词的内容 历史背景。何年何时所建,当时历史条件、社会状况。

○2 景点用途。为何而建。

○3 景点特色。独到之处,建筑结构,布局特点。

○4 景点地位。在国际国内的地位,是否为世界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5 景点价值。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旅游价值、欣赏价值。

○6 名人评论。名流评论如何,从这些评论中得到的启迪,以此加深对景点的理解。

3、人文景观导游词的讲解方式

人文景观讲解中,首先要将历史背景、人物生活年代、发生事件等交待清楚。在游客对相关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一些深入的发挥。

讲解中要遵循引发、融入、指点的基本思路。引导游客去感受、欣赏以致消化。要做到重点突出,个性鲜明。

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本体阐释

对景观所蕴含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得体的解释。这是导游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游览客体本身就是知识源点,要讲解这个客体,就必须涉及相关知识。如寺庙就要涉及宗教及建筑,文物古迹就要及历史、地理、文学、建筑、风土人情等。

②相关引证 就是造当援引与游览客体相关的史料、典故、诗文以及各种材料,更加广博,增加说服力。

③衍释发挥

对蕴涵在人文景观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风土人情进行巧妙发挥,增加趣味性。

(二)自然景观导游词

自然景观就是大自然赋予的景观。相比而言,内容就轻松多了,自由发挥的余地更大一些,操作性更灵活一些。

讲解方式分为描述、相关引证、衍释发挥三种。

描述就是描绘、叙述。通过有效的描述,使游客既能清楚的把握景物的要点,又能展开无限的联想,加深对特定景物的了解。讲解要点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不想不象,越想越像。

相关引证、衍释发挥的要求与人文景观相同。对于人文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可灵活掌握。

(三)导游词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现场导游是导游员与游客面对面,同时同步进行的一种双向沟通交流活动。导游词必须根据特定的交际环境中各种特定的需要进行调整、改变。

1、导游对象不同

游客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宗教方面的不同情况,要求对导游词内容进行调整,并使用游客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

一是社会文化背景。国家、地区、民族、风俗、年龄、性别、职业、宗教信仰、学历、教育程度、兴趣、旅游动机等,构成了游客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性的讲解才能受到游客的欢迎。数字、手势、颜色、习惯等在各国、各地都不相同。

二是心理背景。大多数游客共同心理是寻求“补偿”、“解脱”,最大限度地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但从个性上又是不同的。掌握游客心理十分重要。

三是职业背景。职业不同,使游客有不同的心理偏向。有一导游讲金鱼没有牙时,说吃糖太多,得了牙病,请外科医生大虾用钳子拨掉了,一直效果不错。但给一个美国团讲的时却招来了嘘声,原来这个团大多是美国牙医。

四是语言背景。根据游客的语言背景,对交际语码进行灵活转换(外语、普通话、方言)。在导游中,如果导游员在表达中不时夹杂一点游客家乡话,可有效地营造亲切融洽的气氛,缩短与游客间的心理距离,得到游客高度认同。

2、导游现场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根据游客反应情况,现场灵活地增加或删减。根据游客性趣爱好不同,用游客容易理解、接受的讲解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客观因素:游览时间长短不一,讲解内容可详可简。同一景点游览线路不同,导游词也要调整。四季不同,气候和天气不同,导游词也要不同。

3、根据突发性情况灵活发挥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对一些突发性、消极性情况要善于随机应变,巧妙应对,灵活发挥,化庸朽为神奇,化消极为积极。如遇雨大家情绪低落,可说过去皇帝出行要清水泼地,现在天要为大家泼地,或贵人为我们带来及时雨。

九、全陪、地陪导游讲解

(一)全陪导游讲解

全陪是接触旅行团第一人。全陪不用讲景区景点、地方风土人情。那讲什么,讲解有无必要,要从全陪职责说起。

1、全陪的职责

负责旅游团在旅行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乐等多方面事务性工作,维护游客利益,帮助游客圆满完成旅行活动。因此,要做到同游客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友谊,就要为大家讲清旅途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容易发生的问题。而这一切都要在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前完成,因为一旦到达目的地,就是地陪抓话筒,全陪就无机会讲了。

2、讲解的地点及时间

从旅行社开车到机场或车站的路上讲,但这需要一定时间,路途近不能完成。提前在旅行社的门口或车站机场某处集中讲。讲解时间最少半个小时。

3、讲解内容及程序

一是开场白,致欢迎词。要给大家留美好的第一印象,消除陌生感,为建立融洽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介绍这次游览的路线。注意最好不要说是第一次去,这样容易失去信任,新手要先查找资料,了解这些地方的情况。给游客简要介绍目的地各景区的特色、风味特产等。

三是讲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的注意事项。被称为“扫雷运动”,不要怕烦索,要讲全面,少讲一个注意事项,就可能为后面的旅程埋下隐患。检查是否携带身份证,佩带团徵等。

吃。目的地饮食习惯口味,可以打下预防针,先把情况讲的坏坏的,到时候没这么差,客人就会感到满意了。可以介绍一下当地的风味小吃,但要讲注意事项。

住。房间安排情况,行李员小费,房间饮料收费,物品保管,收费电视,安全,骚扰电话等。

行。记住车号,按时返回,行车注意事项。购。当地特产,购物习俗,注意事项。娱。晚间娱乐,自费项目,注意安全。

出发讲解讲好了,那么到达目的地之前,游客就与全陪建立了相当的友谊,取得了信任,游客把全陪当成是自己人,这样对以后的工作十分有利。

(二)地陪导游讲解

地陪从车站、机场、码头接团,到送团全程陪同,有的地方还要进入景区讲解。因而讲解十分重要。

接到客人,你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必须明白他们想听什么,想听怎样讲解。准备好景区的材料,背得烂熟不行。你一开始就背书,还不如自己看。导游讲解好像朋友聊天,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1、致欢迎词

2、介绍行程安排

3、介绍当地情况

如何介绍,很有学问。不能象做政府工作报告,位置、区划、面积、人口、产值,有些数字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听得客人直想睡觉。有的更是结结巴巴,面无表情,象背书还未背熟。

介绍情况是必要的,但要有技巧。新西兰有位导游是这样介绍的:

许多从中国来的老人到这不久都得了一种怪病,自己和自己说话。为什么呢?大家一听中国老人,都竖起耳朵听。导游接着说:那是新西兰人口实在太少了,到处找人聊天找不到,26万平方公里才380万人,平均14人/平方公里。在中国热闹惯了,到这不得病才怪呢?这几天大家乘车就会发现,公路上司机开车都会热情招手致意,是否认识呢?不是,因为开了一下午的车才遇到一辆对面的车,能不亲切吗?在新西兰晚上出去大家要小心,不是怕被抢,而是怕迷路找不到问路的。以前我们曾试过,在城市中心马路中间站了10分钟都没有一个过路的。

这样的讲解,使游客对新西兰地广人稀有了深刻的认识。

4、风情讲解

不要背现成的导游词,应结合一路经过的景物、景色来讲。见景生情,见人说人,见物说物,随机应变。

客人到站第一天最有好奇心,东瞧瞧西看看,专心听讲的不多,这就要求导游员顺应这一要求,把地方风土人情有关情况穿插里面,见什么讲什么,见商场讲购物,见酒店讲旅游,见宽阔道路讲交通,见农田讲农村,见姑娘讲风情等。

如,贵州导游见到姑娘讲,我们这里管漂亮的姑娘叫钉子,管恋爱叫拔钉子,游客起哄:好哇,明天导游带我们拔钉子。导游说:那要小心了,不要让钉子扎了手。

再如云南的导游讲阿诗玛、阿黑哥。云南石林附近居住的彝族撒尼人,称漂亮姑娘为阿诗玛。未婚女子头上有两个三角,一个三角表示已订婚,没有三角表示已结婚。如果不懂规矩,摸了三角,就会被留下做三年苦力。游客也不例外,因为民族传统受法律保护。三年后也不一定被留下,都被赶走了,因为汉族阿黑哥不听话。

这一类的风土人情游客一般都喜欢。

(三)如何赢得游客的好感和信任

1、多与游客沟通

多赞美,对不同地区的游客用不同的赞美词。

讲自己的工作的事情,把导游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或麻烦的事说出来,不但增加了信任,也可以让游客多了解你,增进感情。

如,导游的四个身份:导游陪同时象保姆一样的耐心细致;导游服务时象仆人一样服务周到;导游讲解时象专家一样知识渊博;导游娱乐时象小丑一样逗人可爱。

2、多与游客交谈

导游与客人交谈,可以向游客发问,但不要问其敏感话题,要懂得忌讳。

如,一位男士与一位小姐共舞,问你结婚了吗?小姐说还没有呢。那你有孩子了吗?小姐大怒,拂袖而去。男士不解,以为自己问错了顺序。后又与一位女子共舞,问你有孩子了吗?女子说有两个,那你结婚了吗?(后果可想而知)

3、多准备一些笑话、奇闻轶事。

4、搞一些活动,如唱歌、猜谜、脑筋急转弯等。关键是要形成互动,大家都要参与进来,导游员也要参与进来。

5、服务周到,关心一些细节。

6、超常服务。如到景点帮助拍照,就餐时人手不够帮助端饭,照顾老年游客,记住某人生日等。

篇6:旅游管理导游技巧-讲解技巧

(三) 典故和故事法.例如讲解苏州狮子林内的"立雪堂"应把"立雪"两字的题额典故讲清楚.据《宋史·杨时传》: "见程颐於洛, 时盖年四十.一日见颐偶瞑坐, 时与游酢待立不去.颐既党,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后人引用为尊师重道的"程门立雪"的典故出处.

(四) 类比和对比法.所谓类比即是同类相比;对比则是相对而比.例如在园林建筑中, 亭、台、楼、阁、厅、堂、馆、斋、回廊、漏窗是经常见到的, 但它們既有相互间的共性, 也有各自的特性.举"廊"为例游览苏州沧浪亭, 能见到直廊、曲廊、回廊、复廊等多种样式;而游览拙政园则有名为"小飞虹"的`一架小巧桥廊凌跨於水面上;至於游无锡蠡园滨湖长廊时, 一湖碧水尽收眼底, 有所谓"浮廊可渡"的美誉.用类比或对比, 使旅游者取得更理想的审美效果.

(五) 制造悬念法.即引而不发留下悬念, 讲解时可适当制造一些悬念, 使旅游者产生求知求新欲望, 从而增加游兴, 强化游览效果.如游览杭州西湖"湖心亭", 它是杭州现存的最大的一所亭类建筑, 导游可问: "最小的在哪里呢? "旅游者一定想急於知道, 导游可表示到孤山西南麓的六一泉再找答案, 游客游孤山时肯定游兴勃然.

(六) 情景交融法.也称导入意境法.导游把旅游者带入游览点后, 要使旅游者见到的景物和听到的讲解融汇贯通."见景生情, 情中怀景"的情景交融境界.

上一篇:签订劳动合同时注意九大事项下一篇:爱地球的手抄报漂亮又好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