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假日

2024-04-19

快乐的假日(精选6篇)

篇1:快乐的假日

教学内容: 教材92~93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篇2:快乐的假日

快乐的假日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我盼望已久的国庆假期给盼来了。我们可以暂时撇下沉重的书包,扔下考试的紧张,去尽情的玩耍了 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玩玩游戏。玩了一会儿该休息一下了,于是我在网上看起了最近常看的动画《妖精的尾巴》,我连续几天都在上电脑(当然也在写作业)。可是正当我准备写英语时,天煞的,我的英语试卷不见了,真的是倒霉透顶啊!

篇3:快乐的假日

2007年12月16日, 国务院正式颁布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后文简称新《办法》) 。新《办法》中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年中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比之前规定的 (1999年) 增加了1天, 为11天, 其中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 共计6天, 占到了全年法定假日的54.5%以上, 与1999年同比增加了24.5%, 传统节日的数目占总假日数的比例也由25%增加到57.1%, 增长了32.1%。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2008年我国的传统节日呈现出了“假日化”现象, 而法定假日则表现出“传统化”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与假日正逐渐融为一体。所谓“假日化”是指我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其地位和重要性以法定假日的形式得到了肯定和提高, 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希望通过假日效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所谓“传统化”则是指我国的法定假日中的传统节日数目明显增多, 比重明显变大, 假日文化中的传统节庆文化特色突出。

二、传统节日“假日化”的旅游文化学意义

(一) 节日与假日

节日和假日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讲, 一个国家的节日可能有很多个, 但不是所有的节日都能够成为假日。当一个节日对国家或民族具有重大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政府和民间安排有重要庆典活动时, 才有可能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国家法定节假日首先是节日, 然后才是假日, 是以国家法令的形式确定的全民公共假日。

目前, 世界各国的法定节假日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政治性节假日, 如国庆纪念日、战争纪念日等;二是宗教性节假日, 如圣诞节、感恩节等;三是传统节假日, 或称民俗节日, 如春节、中秋节等。从总体上看, 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主要分配给具有悠久历史传统、深厚宗教影响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和纪念日, 同时在时间分布上比较分散, 一个节日通常放一天假, 大部分国家一年连续数天集中休假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一次。

(二) 传统节日为何“假日化”?

1、从文化内涵和民俗学角度讲, 我国的部分传统节日能够“假日化”。

清明节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 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 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端午节既有迎接炎夏, 预防疾病的意义和插艾草、熏香等习俗, 又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和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秋节, 人们将月圆与团圆联系起来, 亲友团聚成为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 象征团圆的月饼则是中秋节最重要的礼品。因此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 又是全民性节日,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具备了“假日化”的条件。

2、从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的角度讲, 我国的传统节日需要适当“假日化”。

由于我国农耕文明的被边缘化、西方节庆文化的冲击和长期以来传统节庆文化教育和传承的缺失等原因, 我国的传统节庆文化正在逐渐的衰落和边缘化。另一方面, 在目前的传统节日的旅游开发中, 缺乏对传统节庆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 使得传统节庆旅游表面化、形式化、局部化。

3、“假日化”是我国传统节日保持生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节日假日化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将会大有裨益。节日增加为法定假日会强化人们的节日观念, 而且这些节日放假会给予人们足够的闲暇去体验和完成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 比如清明的祭祖扫墓, 端午节的祭祀和观看龙舟赛, 中秋的家人团聚赏月等。同时, 假日的旅游效应早在“黄金周”盛行时就已明显体现出来。

(三) 传统节日如何“假日化”?

1、通过假日旅游对传统节庆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利用旅游的假日效应, 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所蕴涵的传统文化, 使之在开发利用中得到良性的保护, 从而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传承力。采用多种方式将主要传统节庆里的民俗活动、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儒家伦理文化等精髓鲜活地体现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以清明节为例, 近年来, 人们借着扫墓的机会到郊野去踏青渐成潮流, 而假期调整后将使之成为出游高峰。清明节旅游主要可以开发利用以下几点传统文化: (1) 、“孝”文化和感恩文化。清明节孝心的表达本身就是在感恩, 通过“孝”文化和感恩文化的同化, 可以引领人们过上别样的清明节, 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把清明节变成中国的感恩节。 (2) 、祭祖文化, 如曲阜市清明祭孔。 (3) 、传统民俗活动, 如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

2、节日的“假日化”应注意避免过度“功利化”和“形式化”。

应注意, 国家制定法定假日有其重视现实功利性的一面, 将民族传统节日法定化, 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统的繁荣、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拉动国内消费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节日法定化应注意更新人们的过节观念, 提升节日的文化内涵, 否则再多的“假日化”也不会带来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效果;其次要避免节日假日化带来的“形式化”问题, 即只重表面形式而忽视节日所包含的深层文化精神。

三、法定假日“传统化”的旅游文化学意义

2006年12月, 新浪网针对我国调整节假日制度和全面建立带薪休假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网络调查, 在是否增加传统节假日, 减少“五一”、“十一”放假天数问题上, 63.31%的受访者表示有必要;2007年3月, 中国人民大学调查评价中心向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春、西安等六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进行了有效电话随机访问, 6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减少“五一”、“十一”放假天数, 增加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见, 法定假日“传统化”是有其必要性的。

(一) 从文化保护的角度看, 法定假日“传统化”有其必要性

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将这些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有利于人民群众开展各种与节日主题内容相符的活动, 如清明节扫墓、祭祀祖先, 端午节的赛龙舟、尝粽子, 中秋节人相聚、赏明月、品月饼等。而正是由于之前对传统节日的忽视, 我国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和民俗文化日益消亡, 并在端午节“申遗“之争中败给了韩国。

(二)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法定假日“传统化”的必要性

1、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加重传统节庆文化的色彩以提升特色吸引力。

就我国的传统节日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对旅游者而言, 应该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尤其是在国外旅游者的眼中是具有非常浓厚的神秘色彩的。但是相对于国外的同类型旅游活动, 我国的节庆旅游明显缺乏竞争力,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深度开发节日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 缺乏富有参与性、特色性、纪念性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法定假日中增加传统节日可以丰富我国的假日类型, 从而丰富假日旅游和假日旅游产品的类型, 提高旅游产品的层次, 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

2、发展传统节庆文化有助于丰富、提高、深化和改善我国的旅游文化结构。

旅游文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传统节庆文化通过在假日旅游中的体现和保护利用, 可以丰富我国的旅游客体文化, 使假日旅游、传统节庆旅游、传统文化旅游均得到发展;深入挖掘传统节庆文化的内涵和展现形式, 可以提高我国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文化旅游的层次, 使之脱离表面化、形式化, 从而提高旅游供给文化;通过假日旅游中传统节庆文化的宣传、推广、实践, 可以教育和和影响广大的旅游者, 改变和形成新的、更科学、更健康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 深化旅游主体文化和消费文化, 从而改善我国的旅游文化结构。

3、在时间分布上, “传统化”实现了法定节假日应相对分散的科学要求, 有利于避免旅游高峰期的诸多弊端。

实践证明, 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 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冲击, 特别是对公路、铁路、民航、商业、旅游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经营管理的影响尤为突出。从国际经验看, 适当分散法定节假日密度,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 此次将“五一”国际劳动节调减的两天假期和新增的一天假期分配给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使我国法定节假日在时间上的分布更加合理, 也将对旅游活动的开展产生重大影响。

(三) 传统节日“假日化”与法定假日“传统化”的辨证关系

1、二者互为因果, 互相影响。不论是由于对传统节日的日益重视导致了“假日化”, 还是由于对法定假日的调整引起了“传统化”, 二者都是同样的结果:“假日化”与“传统化”的并存。同时, 二者还互相影响, 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引起另外一方的变化。

2、二者强调的主体不同。前者强调的是传统节日的一种变化, 体现的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后者强调的是法定假日的一种变化, 体现的是国人对人权的重视和休闲方式的改变。两者各有侧重点。

3、二者都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旅游活动及旅游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如上文所述, 传统节日的“假日化”和法定假日的“传统化”都会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庆文化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对旅游活动的策划、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文化的提升完善等产生重大影响。

4、二者的出现有诸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 旅游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推动力, 不能简单化和单一化。

参考文献

[1]、曹俏萍、周叮波.端午节习俗的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7)

[2]、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2

[3]、王明美.淡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节日走势—以春节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 2004

[4]、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5]、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 2005 (4)

[6]、罗启荣, 阳仁炫.中国传统节日[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6

[7]、张承平, 万伟珊.文化的普适与包容——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2002, (4)

[8]、陈炜、黄达远.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因素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J].青海社会科学, 2007, (3)

[9]、 (德) 皮柏著.节庆、休闲与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 1991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有关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采访http://www.sina.com.cn2007年12月16日中国新闻网

篇4:快乐假日勿忘饮食平衡

那么,节日期间如何安排饮食才是科学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营养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类所需能量的50%-7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如果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不足,机体将燃烧脂肪,并使蛋白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供人体需要,而摄食蛋白质在成人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组织的更新和修复,过量摄入不仅无益,还会加重肾脏等器官的负担。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平衡饮食是比较科学的,即健康饮食应以谷类为主,它提供的热量应占我们每个人全天所需能量的50%—60%,蛋白质提供15%,脂肪提供不超过30%,再适当补充薯类、水果和蔬菜。

春节期间,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品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各式菜肴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却难觅主食的身影,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种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为非平衡饮食。所谓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豆类、薯类等。然而,在节日里,人们常常把主食范围扩大了,将饭后的点心如春卷、奶黄包、蛋黄酥、奶油蛋糕、烧卖、油条等当成了主食对待。事实上,这类食物中脂肪、热量等的含量均较高,多吃对健康无益,还会导致体重增加。节日饮食中,菜肴已经非常丰盛,蛋白质不会缺乏,质量也不差,此时最需要的是以淀粉为主的米、面食品,而非各种制作精细、营养丰富的点心。此外,节日期间人们还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零食,一些人甚至将零食当成了主食,无疑是本末倒置了。一般来说,在就餐前2-3小时就不要随意吃零食,以免影响正常的食欲。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此,应避免无限制地吃菜,要将胃的一部分空间留给主食,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在300克以上。此外,很多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高。

春节会友,频频举杯肯定是常事,人们在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时,常常会产生饱胀感,所以喝完酒后就不想再吃饭了,其实这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科学研究发现,在喝酒的同时多吃饭,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乙醇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在正常情况下,饮入的酒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在肝脏中经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变为乙醛,而后生成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在大量饮酒时,体内的乙醛来不及转化为乙酸,会生成大量的超氧阳离子自由基,导致人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此时,如果能够多吃些蔬菜和水果,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重要的抗氧化剂,可减少酒精对人体的伤害。至于喝酒的时间,最好放在晚上。这是因为人体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规律,中午时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因此,中午时喝酒乙醇不容易被代谢排出体外,此时喝酒比晚上容易醉,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早晨空腹饮酒极容易造成胃粘膜的损害。

追求色香味形,讲究营养的科学搭配,应是春节餐饮的新时尚。节日期间主要应注意荤素搭配,适量饮酒,劳逸结合,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过多摄入油腻及含脂量太高的食物。饮食平衡可以概括为三搭配。

第一,要碱搭配酸。健康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以pH值在7.4左右为宜。如果人体血液呈酸性,血粘度和胆固醇都比较高,人就容易疲劳;同时,人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荤菜几乎都是酸性食品,节日饮食切莫餐餐都只吃大鱼大肉,要有碱性食物(素菜)搭配着吃,以求人体的酸碱平衡。含碱量最高的要数海带,其次是青菜、莴笋、生菜、芹菜、香菇、胡萝卜等。

第二,以补钾配合排钠。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摄入量的2倍以上。节日期间副食吃多了,食盐的摄入量更多,血液中的钠含量自然就会更高,这不利于人体保持正常的血压。而钾是钠的克星,它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钠。含钾较丰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等。

第三,要“多渣”配“少渣”。荤菜不含膳食纤维,畜禽水产等也都是精细的“少渣食品”,吃多了会造成便秘,肠道中的毒物、废物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会增加肠粘膜对毒素的吸收,这样就容易诱发结肠癌。而粗纤维食物则属于“多渣食品”,多吃这类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麦片、花生、水果、卷心菜、萝卜等。

因此,在节日期间,无论外出吃饭还是在家里聚餐,都需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既要吃得好吃得饱,还要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这样才能过一个快乐、健康的节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健康,才能更多的体会亲情的愉悦,才能更好地享受生命的快乐。

篇5:快乐的假日作文

在这个假期里,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情有很多,举个例子吧,如:妈妈、爸爸和我一起骑着单车去游玩,去图书馆看书,去青少年活动中心体验各项活动,去画自己喜欢的画,去逛书店和超市,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尤其是初六的一场大雪,更是给我们增添了无限的惊喜和欢乐。虽然有时候难免会遇到伤心事,但也会很快地过去了,所以在假期里,我们总是在快乐中度过的。

在寒假里,最让我期待的是

我做出计划之后,马上

篇6:快乐的假日小队作文

快乐的假日小队

作者:城北小学304班 魏学而

秋天到了,到处都弥漫着桂花香。我深吸一口气,呵,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真是秋高气爽!这么美丽的秋天,怎能待在家里不出去走走呢?这不,我,蔡慧婷和许范晟相约到方彦绮家举行假日小队活动呢。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水果PATTY,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水果拼盘吧。我们先把各种各样的水果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切成小块。接下来,大家就分头行动。我准备做一朵小花,就挑了火龙果皮把它切细了做花边,再拿桔子皮放在火龙果皮的中间,这样花瓣就做好了。接着用香蕉片儿拼出了乳白色的花蕊,最后再放上一块弥猴桃片儿,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就完成了。其他的几个小朋友有的用黄瓜做郁郁葱葱的`大树,有的用圣女果做迷人的郁金香,还有的用橙子做太阳公公。不一会儿,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水果拼盘就OK了。

上一篇:含油废弃物处理措施下一篇:初一数学练习题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