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假日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曾一度让疲软的内需市场出现“即期繁荣”,也给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的酒店业发展带来了活力。本文仅以武汉地区假日经济背景下酒店假日营销问题为例,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促进武汉酒店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篇:假日经济论文范文

三亚假日经济广告策略分析

[摘要]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现代消费特点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旨在研究三亚广告营销的效果,针对中青年消费群体在假日经济中的选择产生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揭示广告给三亚带来的效益,可以让三亚在假日经济背景下投放宣传广告时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假日经济;假日消费;广告营销

1引言

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升,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家庭消费步入结构转型阶段。居民消费由日常的“吃、穿、用”等物质消费向更高层次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旅游消费等方面转变。根据国际衡量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已达到了小康水准,基本的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2012年,我国GDP总额已居全球第二位,对外开放也在进一步扩大,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2假日经济概述

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的是投资与出口的带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带动,尤其强调了消费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假日经济的出现,鼓励居民利用一部分存款进行购物、旅游、娱乐等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的增长。

1999年9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2006年,我国对节假日休息时间再次进行调整,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人传统假日纳入公休体制,将“五一”长假缩短为3天。至此,全国法定有效带薪假日为11天,加上双休日,我国公休假日最长可达115天,约占全年的1/3。公休在普通百姓看来,是难得出行购物、旅游休闲的好时机,在商家眼里也就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的国庆作为第一个旅游“黄金周”,长假七天由旅游带来的收益便高达114亿元。

三亚是一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旅游业为其支柱产业,假日经济的产生同样为三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抓住假日经济的发展机遇,是促进三亚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告营销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旅游宣传手段,而考量广告营销的效果,是检测广告宣传对三亚假日经济市场消费是否存在以此来调整广告营销的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3三亚假日经济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

“假日经济”是中国调整节假日政策以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假日经济的火暴给长久以来不是很景气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四个英文单词,是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时考虑的四个因素,现已广泛运用于多种战略情况的分析。我们现在便利用SWOT分析法来对三亚假日经济前景进行简略分析。

3.1优势(Strengths)

3.1.1三亚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国际旅游城市,拥有充足的日照和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被联合国誉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三亚是首选度假过冬、疗养观光的目的地。夏季海滨度假也是优良选择,海滩洁净,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平民海湾——三亚湾,也有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大东海、亚龙湾,新近开发的海棠湾又将建成一大批高星级酒店及相应的娱乐度假设施,特有的热带自然风光结合日益完善的旅游设施,都使三亚成为独具特色的度假胜地。如此热带海滨城市的旅游资源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3.1.2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多,已根本改变改革开放前以基础消费品为主的消费结构,中端消费已成主流。休闲消费成为现代消费方式的主流,即旅游、娱乐、购物等。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接受或尝试旅游等休闲消费模式,这种消费观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扩散到二线或中等城市中去,拥有购买力和购买意愿是促使假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3.2劣势(Weaknesses)

3.2.1距离目标市场的距离较远

三亚作为一座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在国内目标市场定位于大中城市有消费能力的中青年消费团体。位于中国最南端的三亚和目标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的便利性成为很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旅游者到达三亚的交通方式以火车和航空客运为主,而飞机因其便利性,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陆路运输上,由于没有修建跨海大桥,火车和客车都需要经过轮渡,给交通便利性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空运方面,机票价位浮动较大,旺季居高不下,是影响有出行计划的游客的因素之一。选择海运来三亚的游客多为邮轮出行,票价较为高昂,使得它的受众群体目前较窄,多集中于中高端消费群体。

3.2.2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虽然三亚长久以来一直是一座旅游城市,但是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并不够完善。酒店建设呈现漏斗状,中端水平酒店的建设供给不足,高端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三亚目前开发较完善的海湾分别为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其中亚龙湾作为高端度假区域,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密度之大,为全国之首,新开发的海棠湾等海湾仍在大规模建设高星级酒店。而中端市场目前却存在开发不足的现状。此外,旅游旺季,交通系统运转不畅等问题也是基础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3.3机遇(Opportunities)

海南岛作为中国南海的门户,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孔雀东南飞”,大批人才前往海南进行开发建设。2009年,中国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海南是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对三亚而言同样是难得的机遇。国家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为三亚发展假日经济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面对消费向节假日集中的趋势,面对假日经济越来越热的趋势,尝试应树立全新的假日经济营销理念。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住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开始将大量资金改投其他经济项目,其中文化、旅游市场是投资热点,三亚作为国际旅游海滨城市,也成为投资商的宠儿。国内知名地产商、财团纷纷将目光转向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市场,将文化与旅游结合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是目前投资者青睐的投资方式之一。例如新建于海棠湾的万达影视广场,是为推广宣传舞台剧《海棠秀》而专门建造的旅游地产项目,目前正处在运行初期,在三亚旅游淡季吸引了大批散客前往观看。类似这样的旅游产品开发将是三亚未来发展的重要模块。

3.4挑战(Threats)

3.4.1收入水平的制约

消费的原动力在于收入的增加,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假日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短期效应,难以维持长久动力,更难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国家整体收入水平的制约,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面临着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健全、教育开支较大等一系列收入问题。假日经济的消费主体应为受假日影响较大的工薪阶层。有限的收入需应对种类繁多开销,但是他们的收入常被高估,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这个群体需求的消费项目,设计出能够吸引他们的广告,将是三亚发展假日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

3.4.2周边旅游城市的竞争

三亚虽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度假城市,但是位于海南岛的其他一些旅游城市也在迎头赶上,而国内西南、东南海域的海滨度假城市也在积极迎接挑战,竞争日趋激烈。同在海南岛的博鳌、琼海都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有所建树。博鳌亚洲经济论坛的召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虽然与会领导人大多经三亚再到博鳌,但是博鳌的确开始创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享有知名度。广西的北海海滨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之中。三亚不仅面对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也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如泰国普吉岛、日本冲绳、韩国济州岛,都是三亚周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4假日经济下对中青年消费者广告营销的效果分析

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假日消费市场的潜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项主要课题。广告营销是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三亚在假日经济中,广告营销带来了多少利益份额,在三亚假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广告营销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这些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以下两个计算模型,来衡量广告营销效果。

笔者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方法,方式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因此本文所采用的样本基数为182。

4.1PFA购买率分析

沃尔夫“PFA”评估模型实际上是把理夫斯的“使用牵引率”模型进一步细化,它是通过询问调查方法,将被调查者划分为接触广告与非接触广告两大群体,进而甄别购买者与非购买者人数,由此测量“因广告而带来的销售效果”。

在调查询问时,首先要确知消费者是否看到或听到有关三亚旅游或三亚其他信息的广告,然后再询问是否在三亚进行过假日消费,然后将所得数据列示出来,取得确切数据后,可计算PFA指标。

斯塔齐认为,看到广告与购买商品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看过广告且购买广告商品的人中,不一定都是受广告刺激而购买的。广告销售效果应剔除看到广告但非广告刺激而购买的情况。那么,这部分的百分比如何确定呢?斯塔齐以未看到广告者中却采取购买行动的百分比看做是看到广告者中“非因广告刺激而购买”的比重,因此,从看到广告而购买者中减去未看到广告者中却采取购买行动的百分比,剩下的就是“纯广告销售效果”。

4.3影响因素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亚假日经济市场广告营销效果的高低,同时可以总结出影响广告营销效果的相关因素。

4.3.1广告内容

广告的内容是支撑整个广告存在的基础。在三亚假日经济广告营销效果的问卷调查中,PFA的购买率为0.20,总体PFA比率为0.15,所有购买者PFA比率为0.46。

调查显示,消费者大多对三亚景点宣传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关注度,最期待看到的是三亚景点宣传。其中,较多的被调查者都希望能够同时看到三亚多个景点的宣传,从而对三亚整体概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很多没有来过三亚旅游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对三亚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多停留在刻板印象,很多广告宣传都是关于酒店度假村等,对三亚的景点知之甚少。所以消费者很期待看到三亚除“天涯海角”外,其他的旅游景点信息。

4.3.2广告投放力度

在被调查的消费者,接触最多的媒体是网络,其次为电视。消费者接触的有关三亚的广告基本来自电视,以电视宣传片、影视作品广告植入两类为主。网络传播的广告多是酒店度假村的相关信息,缺少针对三亚整个城市进行宣传的广告。而电视广告中,影视作品植入广告通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2010年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映,使得片中出现的三亚亚龙湾国家森林公园也迅速蹿红,获得相当高的知名度,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都是为了一览影片中出现的美丽风光。

4.3.3广告针对性

目前市场上投放的有关三亚的广告,专门针对假日经济市场进行制作的数量极少,多为城市宣传或酒店广告,缺乏针对性。消费者在面对种类繁多的广告时,会选择性地接受信息,因此对重复性较高的广告内容会采取忽略排除的态度,广告也因此达不到预期效果。现代营销不只是创造产品和服务,并把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送达目标顾客手中,而更应注重创造顾客、培养需求、扩大需求并维护需求的稳定增长。

5假日经济下三亚广告营销的建议与对策

营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广告营销也不例外。

5.1改进广告内容

参与填写问卷调查的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是三亚相关景点宣传介绍,紧随其后的是城市宣传,而对酒店度假村等信息关注并不高。而现在投放于市场上的广告,数量最多的是三亚酒店宣传。营销的效益来自于企业的产品、服务同顾客进行相互满足的交换,而顾客需求能否获得满足是这种交换关系的基础。

三亚的旅游业产值是三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广告投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密切相关,但是这事关三亚整体假日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自为政不如整合资源,集中攻破,针对消费者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广告内容的修改投放。只有吸引到消费者前往三亚,才能产生相应的消费。

5.2网络广告营销

在传统旅游营销中,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信息的失真率高是影响旅游营销发展的“瓶颈”,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网络现已成为和传统媒体并驾齐驱的一种传播渠道,甚至在一些方面的影响力超过传统传播媒介。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媒体所进行的营销活动。为满足假日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4C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最大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开拓市场、增加赢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是现有的营销体系有力的补充。

网络是被调查者接触最多的媒体,其次是电视、报纸。网络的受众群体十分庞大,因此加大在网络上的广告营销,目标受众群体也将大量提升。

5.3提高广告针对性

不少受众群体反映有关三亚的广告内容同质化太明显,很多酒店、景点的宣传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消费者通常只是停留在观赏风光介绍的层面,却较难产生购买欲望。这一方面的问题不仅涉及广告宣传内容,也涉及广告宣传方式、宣传的时间等。调整三亚广告宣传内容、方式、时间,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广告设计开发宣传,不仅吸引顾客,更应潜移默化地通过广告培养一批具有相对忠诚度的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顾客稳定性。

6结论

综上所述,三亚假日经济发展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假日经济市场的营销手段从无序到有序,从盲目到理智,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1)三亚假日经济广告营销为想了解三亚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更是一个三亚展现城市吸引力的良好平台。

(2)三亚广告营销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告营销的范围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容易造成重复宣传和受众审美疲劳。

(3)在已有的广告营销中,广告对引起消费者消费意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

(4)因此做好三亚假日经济的广告营销,能强有力推动三亚假日经济的发展。

假日经济为拉动我国内需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针对假日经济市场的营销手段纷繁复杂,本文针对三亚广告营销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对策。

参考文献:

[1]姜楠.我国假日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2]陶卓民,华东.假日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及旅游发展因应对策[J].经济地理,2001(12):282-284.

[3]胡晨光,程惠芳.要素优势与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J].学术月刊,2012(5):86-93.

[4]方相望.假日经济营销方案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0(4):52-53.

[5]夏晶.假日经济与假日营销[J].商业研究,2000(8):67-68.

[6]陆红梅.假日经济的营销创新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6(2):97-98.

[7]黄聚河.论假日经济与营销创新[J].商业研究,2004(2):177-178.

[8]Donald R.Lehmann & Russell S.Winter.Analysis For Marketing Planning 5th Edition[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2:107-135.

作者:蔡道成 张侨

第二篇:假日经济背景下的武汉酒店假日营销策略

【摘要】 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曾一度让疲软的内需市场出现“即期繁荣”,也给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的酒店业发展带来了活力。本文仅以武汉地区假日经济背景下酒店假日营销问题为例,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促进武汉酒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假日经济 酒店 假日营销 消费

一、假日经济催生酒店假日营销

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它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旅游等消费行为等带动供给、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出现刺激了我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随着假日经济概念的出现,假日营销也相应被提出,顾名思义,假日营销就是指在节假日期间,利用消费者的假日消费心理,综合运用广告、公演、现场售卖等营销手段,进行的产品、品牌的推介活动,旨在提高产品的销售力,提升品牌形象。酒店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假日经济催生酒店假日营销。

二、武汉酒店假日营销存在的问题

1、酒店假日营销中存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问题

武汉很多酒店追求的是短期的销售额,而不是长远的销售目标。没有几个酒店在年初即拥有完整的假日营销规划。他们不熟悉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销售渠道策略、旅游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不太根据消费者需求心理去选择适合的推广对策、促销载体。这种营销的短视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于酒店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的调查,更多的是抄袭照搬别人的模式,劳民伤财,却达不到促销的真正目的。

2、酒店在“差异化”竞争中很难控制成本,同质化竞争严重

酒店实施“差异化”竞争,在突出自身特色上下功夫,确立自身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中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然而,因“差异化”方案所带来的成本控制,却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后能否提升效益的关键。据业内人士称,尽管酒店为了争夺假日营销市场份额活动层出不穷,且营业额不断攀升,但是利润却越来越少。例如节假日酒店客房促销活动,入住率明显上升,但酒店收益并不大,因此,在酒店形成“差异化”竞争中,由于无法解决成本控制问题,一些酒店只能放弃“特色”,从而陷入同质化竞争。

3、恶性价格竞争循环

据统计武汉目前五星级酒店达到13家,这些酒店星级上去了,房价仍维持“四星级”原状。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武汉的市场就那么大,武汉酒店数量的增加,酒店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仅以中南为半径,只要不堵车,15分钟可以抵达至少6家五星级或准五星级酒店:保利白玫瑰大酒店、洪广大酒店、楚天粤海、威斯汀以及楚雄国际大酒店、最佳西方五月花等。因此,为了抢占客源,许多酒店只能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推出打折和优惠服务业务,周而复始形成一种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4、人员安排不够合理,服务质量下降

由于假日经济的时间集中性和人员流动大,出现客人扎堆旅游、消费,酒店人手不够,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员工的工作量过大。员工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疲惫的状态,对客服务质量和处理问题的效率得不到保障。且武汉还有相当一部分酒店没有有效贯彻三倍工资的制度,只是在淡季给予补休,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顾客投诉增多。在节假日期间,为应付人员短缺问题,酒店会聘请其他部门的员工或大专院校的学生前来兼职,由于缺乏培训和对业务不够熟悉,也容易影响服务的整体质量,导致客源流失。

三、武汉酒店假日营销的可行性建议

要做好酒店假日营销工作,总体来说必须抓好市场这个中心,酒店必须关注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适当的运用价格、产品、促销等策略来开展营销工作。对此提出对武汉酒店假日营销的一些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制定长期的营销策略计划

(1)提前做好市场客源预测。营销人员应该细分和研究去年同期节假日每天客房出租情况,如:每日出租房间数,散客房间数,以及来自协议的散客比例、来自订房中心的散客比例等,从而将以往的数据与今年节假日预订情况进行比较。根据客源市场构成不同,进行产品整合,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组合。

(2)加强酒店与各旅游部门的合作。酒店与其他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也是保证假日经济持续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就酒店业而言,应多加强与旅行社,酒店和其他旅游部门的合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与同行酒店及时互通信息,相互核对酒店房态,做到互送客源;与各大网络订房中心随时联络,及时通告酒店房态;与每天预定的客人进行核对,确认客人是否到来、抵达人数、抵达时间等;与媒体电台定时联络。然后根据预测情况,通过分析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细分市场,制定适合本酒店的中长期规划,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开发新渠道,增加酒店收益。

2、进行差异化市场定位,突出酒店自身特色

酒店应将视线从市场的供给方移向需求方,从与竞争对手的盲目比超竞争转向为顾客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对本酒店的主要顾客群体和顾客消费心理分析,这样既能缩小竞争范围,控制酒店成本,又能让酒店集中资金开发出具有特色又对客户有吸引力的产品。针对宾客的不同需要,武汉酒店可重点开发的组合产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公务客人组合产品。针对公务客人的特殊服务,为公务客人提供优惠:如免费在客房供应一篮水果,免费提供欢迎饮料,免费使用康乐中心的设施和器材,免费参加酒吧,歌舞娱乐活动。

(2)会议组合产品。会议组合产品包括使用会议厅,会议休息时间供应点心咖啡,会议期间工作餐,按每人一个包价优惠提供。

(3)婚礼组合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针对当地居民市场,结合婚礼消费的形式,适应消费的心理,强调喜庆的气氛,吸引消费。酒店可通过与专业婚庆机构合作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

(4)周末组合产品。周末组合产品可吸引客人在一周工作之余,来休息和娱乐一下,因而需策划组织一些娱乐体育活动:如举办周末晚会、周末杂技演出等等,将娱乐性活动加上饭店的食宿服务组合成价格便宜的包价产品。

3、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

价格策略是酒店重要的营销策略之一,酒店既不能单纯强调创利而忽视市场和竞争形势,又不能为追求市场份额而陷入价格战。

为此,酒店可以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然后酒店在这个标准内以成本为基础,按照假日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灵活的、层次不同的价格以最终达到营销目的。行业协会应保证酒店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酒店,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可以让会员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由行业协会保管,当酒店出现恶意的价格竞争行为时,协会立刻扣罚该酒店,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4、促销方式灵活多样

以往促销一直把“打折”作为主要手段。其实,仔细分析了顾客在节假日的消费心理就会发现,折扣不是客人最大的心理需求。比如发放“优惠券”,赠送菜品酒水、鲜花书籍、假日特色产品或是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假日纪念品。这些促销方式比传统的打折促销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对于酒店来说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提升酒店的文化品位。此外,有些酒店还推出“酒店VIP”俱乐部计划,向酒店长住客和高端消费客户发放会员卡,给予会员假日期间的优惠服务,通过会员来酒店的频繁消费来提高和稳定酒店的整体收入,在当地商界提高影响及知名度,这样既保证了客源的巩固和扩充,又能提高酒店的总体收入。所以,在经常实施打折促销的酒店市场中,酒店不妨换个思路,以差异化策略来制定有针对性的促销方案。

5、增加员工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

(1)注重内部营销,加强员工培训。节假日是酒店的旺季,所有的酒店人力和设施设备都有可能超负荷运转,因此酒店必须提前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根据预测情况合理安排人手。这在平时可以交叉训练员工,培养多面手,也可以从旅游职业学校预约一些学生兼职,准备好充足的人手。人员推销对酒店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酒店应在假日来临前组织员工集体培训,

(2)建立与假日工作绩效密切相连的报酬体系。节假日期间是员工最忙的时候,在别人休假时还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因此,酒店员工都希望他们的的辛勤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她们在为酒店创造收入时,酒店也应给予员工回报。建立一种和假日工作绩效密切相连的报酬体系,如销售提成制,顾客表扬,优秀员工制等,都可以给员工工作带来积极性。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满意度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6、假日营销成果的总结

假日结束后,随着各地酒店的入住率回落,酒店经营暂时出现相对冷清的局面,此时酒店业的当务之急便是对黄金周期间进行一个总结,探寻自己在假日“黄金周”里的所得与所失,为今后的工作做一个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酒店业的良性发展。具体来说酒店假日营销总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要做好假日营销的数据库建设。假日营销中数倍于平时的新顾客,给客户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企业提供了平时无法接触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资源,一方面,为企业今后的市场定位、市场细分提供依据,进一步区分客户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从客户的使用经验中归纳对于产品和服务改进的建议,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在寻求与客户的长期沟通上找到切入点,将老客户变成忠实客户,新客户变成老客户。

(2)对假日营销成果的总结。对酒店假日营销成果的总结既包括对此次营销方案的优势及给酒店带来的回报,也包括此次营销的不足及酒店采取的措施。假日后一番好的评估总结能够使酒店总结成功之处,正视失误和缺陷,为今后开展工作做好引导,规避风险,从容应对。

总的来说,假日营销是酒店整个营销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短期售卖活动,从酒店的内部和外部综合考虑,适当地运用假日营销策略,为酒店业适应新市场、新商机的变化,巩固假日期间酒店的客源,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并维持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柳:对中国假日经济的理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2] 方相望:假日经济营销方案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0(4).

[3] 李姝:企业市场营销中如何驾驭消费者[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0).

[4] 曾凡琪、薛兵旺:关于武汉市酒店餐饮业发展的十大趋势分析[J].知识经济,2010(21).

作者:朱伟

第三篇:假日经济:消费爆炸的光晕与涟漪

主持人:姬大鹏 袁 航

特约撰搞:朱丽叶 高 辉 刘 超 蒋廉雄

盛宴下的消费迷雾

朱丽叶 高 辉

假短暂的消费狂潮后,呈现给公众的是一份亮丽的业绩报表——假日期间的消费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但是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令人欣喜的统计数据上时,却只看到了假日经济的表面战果。在拉动需求的表象背后,更深层面的是长假打破了原有的消费规律和消费需求,它转移消费时空,改变消费版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诱发消费行为转变。不仅如此,借助市场的无形之手,长假深层次地改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资源流向,使资源在不同的地区间,不同产业间,不同企业间重新分配。对于鏖战其中的商家,既意味着机会更意味着挑战。

一、谁的盛宴:消费转移与结构升级

长假制度是在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出笼的,其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历年长假期间消费爆炸式的增长似乎都在印证着长假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但是透过盛宴下的消费迷雾,把这些消费数据放在更大的时空加以解读的时候,我们发现长假不仅仅带来短期的消费释放,更深的层面是长假打破了原有的消费规律和消费需求。

1.带来消费时空转移。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虽然长假在短期内刺激消费的作用显著,但是从对全年和整个国民消费总量的影响来分析,长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长假主要改变了人们消费上的时间分配,使长假以外的消费集中在长假中来实现了。长假期间的消费热潮,往往伴随着长假过后的销售冷清。其次,长假使跨地域的消费和流动性消费成为可能,从而使消费地域发生转移,改变了消费的空间分布。一方面长假造就了旅游景区和中心城市的消费繁荣,但是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消费却呈现出不升反降的局面。

2.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活动的产生有三个必要条件——消费动机、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假期制度调整以前,对闲暇时间有较高要求的休闲类消费需求受到压制,实行长假后,休闲类消费需求被充分释放,旅游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带动了汽车、数码电子类等产品的消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更大程度上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偏好,在现有收入约束条件下,人们消费内容和品种发生变化,消费在产业间发生转移,直接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那么假日经济,究竟是谁的盛宴?

在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消费版图的重新划分中,长假为文化娱乐业、旅游休闲业、服务业等与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的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对某些基础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此外,消费在短期的集中释放、骤涨骤跌和跨地域转移,对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资源调配能力和营销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面上这场璀璨夺目的盛宴是由商家主导,实际上却是受到消费者需求的牵制,与平日相比,人们的消费内容与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二、谁在狂欢:消费让位于快乐性

喜庆是节日的主题,而长假总是与节日不可分割,在商家的推动下,一年中的三个长假更是变成了消费的狂欢。层出不穷的营销宣传和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在商家精心营造的热烈氛围中,开始了狂欢的消费。与平常消费不同,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假日消费更是在购买一种快乐、一种体验和一种氛围,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快乐,品味消费的乐趣。在这种特殊的氛围和心境下,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平日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也可能变得出手大方,而且消费常伴有冲动性和非理性购买特征。

对商家来说,通过现场销售气氛的营造让消费者获得快乐的体验对拉动销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历年多个长假之后,消费者逐渐出现审美疲劳,而商家销售手法的单一和雷同.更加剧了这种现象.长假拉动消费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长假市场更需要商家开展个性化营销和特色化营销。另一方面,虽然在长假期间的购买中.生活必需品仍占相当分量,但是这些商品多属计划性购买类型,消费者的购买是冲着促销优惠而来。真正愉悦消费者心情、拉动企业销售增长的是包含节日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这类产品和服务不仅要体现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更要有节日的文化内涵、民俗积淀。目前的现状是,企业和商家都在生活必需品的红海市场上酣战搏杀,而节日特色消费的蓝海市场远没有做大,供应不足,消费者可选择余地小,同时缺少应有的文化内涵和节日特色。在消费让位于快乐性的假日市场,消费的快乐性还有待商家去挖掘、放大,而作为参与的一方主体,企业在享受消费狂欢的盛宴时,也要能真正狂欢起来。

在快乐性消费的主旋律下,长假制造的宽松和闲暇使人们的消费内容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休闲度假类消费需求被激活,逐渐成为长假消费的主要内容,同时这些消费活动中,以群体性消费为主要特征,并带有集体购买和决策的特点。长假充足的闲暇时间让家人、同学、朋友间的相聚以及集体活动成为可能,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和注重人际关系的构建,造就了情感交流的巨大假日消费市场,这其中人情消费、送礼消费亦是不可缺少的乐章。

年年岁岁都相似,年年岁岁又不同。伴随着人们度假观念的转变,度假消费趋势正在发生迁移,度假选择开始趋于成熟和理性。过去,全民旅游是长假消费的集中写照,人们在拥向热门景区时,带来景点、交通、食宿的供求失衡,以及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现在人们长假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化,除了旅游观光,文化节、音乐会、体育健身等活动成为市民度假消费的新宠。旅游的选择和方式方法也在悄然改变,以放松休闲为主题的短途旅行和自助游受到青睐,野营、探险、城郊远足、自驾车游等个性化出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三、该如何把握的盛宴:旅游经济向休闲经济的嬗变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目前长假市场正从旅游经济形态走向休闲经济形态,有专家甚至称2006年为中国的休闲元年。休闲经济的到来,休闲度假方式的多元化,使假日市场中各行业围着旅游一个轮子转的现象得到改观,消费从旅游业向文化、体育及娱乐业等相关产业延伸.形成一个新兴的休闲产业集群。那么,对于市场沉浮的企业和商家,长假消费究竟是一场该怎样把握的盛宴?笔者围绕休闲经济的特点及长假的消费规律和需求,简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育休闲文化。文化是休闲的灵魂,新兴休闲产业的培育必须以文化作为灵魂。通过倡导积极的休闲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大这个产业,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空间。由于目前我国休闲经济仍处于成长初期,人们休闲观念不够成熟,休闲文化尚处于较低层次,还需要企业积极引导和培育。

2.还原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与

长假相关的节日背后都蕴含深刻的人文背景或包含丰厚的民俗积淀,企业在产品和服务的打造和创新上,不仅要追踪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也要体现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注重特色消费和个性化消费。节假日以快乐性消费为主导的行为模式,使个性化消费需求和特色消费需求高涨。企业不仅要以特色营销和个性化营销应对这些需求,更要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体现特色化和个性化。

4.升级营销和管理能力。长假使消费在短期的集中释放,加剧了企业完成全年业绩对长假销售的依赖,导致竞争更为惨烈,并且,即使是长假期间的销售,也往往更依赖于假期的头几天,这无疑中增加了商家营销的难度,对商家营销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消费的骤涨骤跌,跨地域转移,对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资源调配能力、整体部署和作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变革经营思路和策略。对于旅游及相关产业来说,人们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和出游选择的多样化既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也需要对原有经营思路和策略进行变革。旅游资源的开发、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及设计等都需要围绕这一转变,有更为多元化视角和更加开阔的思路。

开启假日淘金的蓝海之门

刘 超

七年之痒

每年黄金周前后,纵览各类媒体,有关假日经济的种种非议与诟病,俨然轮回般地成为众人心头一个如鲠在喉却欲语还休的话题。今天,即便还有学者对“假日+经济”这一颇有些中国特色的话语搭配嗤之以鼻,但不争的事实是,节庆消费、假日休闲的生活理念正是发酵于黄金周效应的催化而日久弥深。

毫无疑问,假日经济的创意母体来自假日节庆对消费者需求的有效促进与拉动。“集中消费、全民旅游、商家主导”,似乎已成为假日经济的“淘金铁律”。客观地说,此一现象与规律非中国独有,可谓全球皆然。以日本为例,尽管日本人素来享有“只知工作,不知生活的‘工蜂’”,的盛名,但长期以来,在日本同样早就形成了5月黄金周,8月中旬暑假大连休,12月圣诞节、新年民族大移动等三大假日经济季节。

追忆黄金周走过的8个年轮,本身无疑便是一次最蔚为壮观的全民性的消费体验和最具互动功能的消费者教育。在又一个国庆、中秋接踵而至的金秋十月,当迷失人文关怀情愫的“快餐式消费”再次如约而至的时候,试问众位,您是否激情依然?今天的消费者,正从感性的蒙昧状态逐步踏上理性的归途,成为假日促销的“麦田守望者”。这种冲动性消费与理性消费日益融合的趋势,无疑对商家的需求管理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

当假日促销日益成为一条商业铁律的时候,对于假日财富一如往昔般痴狂的众多商家而言,就必须跳出红海的地平线而仰视蓝天。以美国为例,感恩节次日的“黑色星期五”对于各大小商家的重要性无需赘言。这一天通常是假日季节最繁忙的一天,甚至可以占到零售商一年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而这一天过后,零售商的财务报表就会因假日期间销售额猛增而由红变黑,摆脱赤字。但即便如此,短短两天凭借低价促销取得的销售业绩,并不能改变美国零售业根深蒂固的疲软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商家可持续发展的假日淘金之匙,将是基于生活方式变迁的消费者价值创新,而不是那个形同零和博弈式的“需求漏斗”。

恰如婚姻情感之旅中的一朵浪花.假日经济的七年之痒,或许是消费者与商家激情燃烧后情感休眠的冰河期,抑或是下一次情感升华前的尘封与积淀。如同购房政策、购车政策对于消费需求的指引一般,中国消费环境中重要的一环来自于消费政策“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带薪休假和休闲经济呼之欲出的今天,我们业已隐约看到了假日经济这艘巨轮将由红海驶向蓝海的前兆。

蓝海之门

事实上,今日假日经济的种种乱象,本身便影射了一个逻辑的发展过程。这里既有消费水平及其衍生需求层级演变的历史印迹,也有消费者价值观物异时移的时代影像。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群体规模的日益壮大,休闲经济的门槛已是触手可及。从这个层面来看,假日经济恍若曙光来临前的浮光掠影。而伴随休养生息这一假日本原的回归.传统“先生产,后生活(消费)”的价值理念,必然在“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映衬下日渐斑驳,寻常百姓精神层面的消费诉求将真正得以从物质需求的藩篱中释放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的行业边界重组将找到基本的理论根基与内核。

可以说,假日与休闲俨然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但从市场开发与应用的层面来看,假日只不过是休闲这个时空隧道中一段有限的时间涟漪,假日淘金的蓝海必须立基于休闲的视角。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一文中所讲的,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首先在美国,休闲经济将占GNP的50%以上。或许真如华盛顿地区公共策略预测部主席莫利特所说,休闲、娱乐活动及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近年,我国部分学者业已从休闲学的视角对假日经济的实质及其未来走向进行了重新阐释,但从竞争战略创新的角度却鲜见有启示的解读。

从消费者决策的角度而言,假日的本质内容首在于时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才是货币资本效用的最大化分割,或许,“2天购物+3天旅游+2天休息=7天长假”,“6000元的假日消费预算;1台心仪已久正在促销的笔记本电脑;(5天翘首企盼的港澳购物游”,便是对上述消费者心理决策过程最简洁、最直观的公式化表达。基于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的考量,则假日中各不同行业类别间的商家都互为潜在的替代者,他们争夺的都是消费者在这个短暂的消费周期中可支配的时间份额与货币份额。

跨越行业边界,只是开启蓝海之门的第一步,而要完成从商品属性向消费者需求的惊险一跳,价值创新正是那攻陷消费者心智的最重的一块筹码。某种程度而言,假日也好,休闲也罢,它们提供的都是一种个性体验。因此,假日淘金的蓝海就在于利用行业边界重组的契机,通过休闲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生活态度、观点和活动,人们将购买虚无缥缈的感觉而不是具象的商品或服务,那些提供独特价值体验的企业将尤为繁荣兴旺。

在这里,体验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业功能叠加后的价值附加,它既可以

是购物过程中植入娱乐元素后的行动体验,也可以是浓缩在购物旅途中饱含亲情互动的关系体验,以及娱乐、旅游珠联璧合后遁世般的娱憩体验.探亲访友与踏青寻游相得益彰时的情感体验……而终极体验则来自集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甜蜜地带。(见图1)

香港,素以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形象而成为内地访客购物游的天堂,迪士尼乐园落成后引发的家庭游热潮,更是为香港零售业的点石成金附着了新的魔法。

目前来看,“休闲街”将是各商家将假日蓝海战略付诸实践的主要途径。所谓“休闲街”,是在聚集了餐饮娱乐、艺术画廊、服装修饰、化装美容、旅游信息等相关行业,并形成吃、住、行、玩、购物的一条龙服务后,对景观、文化、商业等价值创新元素的立体整合,各行业功能和价值元素在融合互动中将达到共荣。

位于东莞的华南MALL是亚洲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国庆黄金周,华南MALL以其鲜明的娱乐动感特色,两公里长的水道和众多的大型机动娱乐设备,吸引了近10万名游客前往游玩,成为国庆黄金周一道独特的风景。7天长假期间,华南MALL到处都围满了游客,过山车、极速风暴、九霄惊魂等较为刺激好玩的机动游戏前更是排满等待的游客。为加大对客流的吸引,华南MALL更是特别推出“黄金大汇演”,组织卡通明星嘉年华巡游活动,同时还推出适合一家老少游玩的“太空充气城堡”,让家长和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超人气的休闲氛围感召下,商家假日淘金的隐性目标找到了和谐的载体。

竞争对手之间不是争夺市场份额,而是争夺“生死”、“存亡”。一些企业的兴盛,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企业的破产:兴盛的是你,还是我?破产的是你,还是我?这种迫切的危机感,会敦促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竞争。跨越红海的羁绊,将把假日淘金未来的航标引向蔚蓝色的云际。

假日营销?营销假日!

蒋廉雄

假日营销疲劳

假日是企业销售的黄金时节。例如在美国,感恩节和圣诞节两个重要假日前后的销售占了年度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企业年度销售的两大重头戏。国内也莫不如此,黄金周的出现改变了企业和商家销售收入的流八方式,假日成为决定年度销售业绩的关键时期。假日营销强化了消费者将假日作为重要的购买期、突击消费、集中消费以及高水平消费的消费方式。

在营销管理上,由于假日营销对销售的贡献,假日越来越被作为寄予实现销售突破的机会。业内的共同默契使假日营销实际上正变得越来越像促销的代名词,通过价格折扣、广告、事件营销、清理存货等营销策略企业制造了短暂的销售旺季。虽然获得了可观的销售效果,但利润降低的压力甚至赢利的风险问题随之而来,使企业为应付假日营销在营销预算、投入和组织上陷于困顿。对于消费者,消费拥挤现象及其导致的服务质量下降伴随着黄金周的到来几乎同时出现,同时假日促销让消费者养成了假日购买的特定消费定势:在假日的消费黄金时间去淘价廉物美的商品,非到假日难有购买的冲动。

假日在中国占了全年时间的几乎三分之一,频次过于密集的假日营销正在变得没有新鲜感而沦为老套陈腐。假日营销演变为一场营销者之间的零和游戏和消费者的体验麻痹,营销疲劳正在逼近假日营销。

营销假日:为消费者创造生活方式

在假日营销的模式下,假日似乎被认为是营销者的狂欢节,所以把假日看成是企业的盛宴也就成理所当然之事了。但是,为了规避假日营销疲劳的发生,现在是必须思考从假日营销转向营销假日模式的时候了。

问题解决的中心是,假日将不再是营销者的而是消费者的狂欢节。营销者的角色将从假日的狂欢者变成假日的创造者和劳动者,营销者的任务是通过价值创造设计,精心构建平台,让消费者加入到假日的狂欢平台上。从企业的价值创造目标来看,营销者营销假日的使命就是为消费者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让消费者获得不同于工作日以及超出自我预期的假期新生活。营销假日为消费者创造生活方式,远非只是为消费者创造新的购买和消费体验。为消费者创造生活方式的核心任务是改变消费者对假日的历经方式,包括时间、空间历经方式和金钱的消费方式。

让我们看一个消费者的案例:L女士是中国城市典型的中产家庭消费者,三口之家,先生平时工作繁忙,小孩上初三为中考备战,处于中国学生普遍性的压力期。国庆期间,L女士和先生有7天假期,但小孩只在前3天有假期。L女士计划省内旅游2天,小孩上学后的4天假期逛街1次,此外再没有其他预期计划。但L女士为怎样度过假期感到困顿,熟悉的几个省内景点在以往的假期都已经游玩过,新的旅游去所又不知悉,像平时那样去市区的购物中心逛街也觉得了无新意,还有其他时间也不知怎样安排,心想到时可能就是在家看电视作罢。

针对L女士的假日消费疲劳,营销假日模式可为其创造新的假日生活方式:

1.L女士家庭属于某个核心家庭类型的某个细分市场,这种家庭是消费旺盛单位。某家市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发展其为会员,除了购物折扣外,按期给刘女士提供全市的而不仅是购物中心的假日消费指南,并且告知不同假日的不同主题和形式的促销活动,让L女士形成预期和需求。

2.某家旅游公司在年前就让L女士加入了品牌社区,对全年的假日家庭旅游,为L小姐做出了年度性的意向计划。国庆节前,旅游公司主动向刘小姐确认计划执行或是否需要调整景点,为L女士履行计划或提供可替代性的选择。

3.某家消费品公司了解到假日城市有一定规模的留守人士,针对留守人士的心理特点在小区进行了其年度计划的主题互动活动,将L女士从电视机前拉到互动现场,让L女士购买原来没有列入采购计划的产品。

假日作为营销计划的轴线

在假日营销模式下,企业执行的是从内而外的营销战略决策,即为实现自身的销售目标(先内)制订针对吸引消费者{后外)的各种促销方案。在价值创造的营销时代,企业取得成功必须实施由外而内的战略决策过程。在营销假日的模式下,企业从为消费者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先外)考虑,再制订其营销计划(后内)。因此企业需要从由内到外变为由外到内的营销计划重置。除了这一基本的取向掉转外,还有具体的两个理由促使企业从假日营销转向营销假日:

1.假日在年度时间中占据了相当的长度和营销资源。自1999年以来,中国的法定假日假期长达114天,加上非法定的传统或现代假日,假期几乎占据了一个年度的1/3。假日不但诱发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的消费高潮,但其所占的时间长度大,占据了企业大部分的营销预算及其他相关资源。

2.假日在公司实现年度营销目标中具有决定性权重。对于生产消费产

品的公司,假日销售在公司年度销售额中占据了相当的份额.而且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及其假日支出的增长,这个份额还将增长。

在假日营销的模式下.假日作为特殊性营销的几个日子,为此做出几个专门但是独立的促销计划。当转向营销假日的模式时,假日在公司营销计划的状态是,假日不是营销计划中的几个特殊性日子,而是公司年度营销计划的轴线,组织公司的年度营销计划,实现年度营销战略目标。

从“为假日做营销计划”到“基于假日做营销计划”

当前,企业普遍重视假日营销,并体现出“为假日做营销计划”的特点。可以看一个企业的例子:

春节是某企业冲击销量的重要时期。为了保证春节销售计划的实现,在两三个月之前公司就制定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包括产品组合计划、促销方案甚至广告,同时与零售卖场一起,从营业目标、促销计划、商品库存、人力安排、配套活动等方面做好部署和安排。营销计划的直接任务是确保与春节销售有关的各个环节万无一失。

若转向营销假日的模式,假日作为营销计划的轴线,企业从“为假日做营销计划”将转变为“基于假日做营销计划”。再看下面的例子:

春节、国庆、五一是某企业战略中的产品上市环节,每年该公司重要的新产品均会在三个假期来临前的两个星期上市,新产品的上市带来公司销量的巨大增加。为了保证新产品的顺利上市,公司在年度计划中就制定了研发、消费者测试、渠道策略、广告策略规划。在节前的一个月,同时还做好了广告投放、促销的计划和安排。同时与零售卖场一起,从营业目标、促销计划、商品库存、人力安排、配套活动等方面做好部署和安排。

不要以为这是文字游戏。两个模式的区别有天壤之别:

1.在营销假日模式下,企业的年度战略计划是根据年度中的系列假日形成的市场周期而安排的。而假日营销确是假日促销围绕某个假日而设计,企业年度战略计划与假日及其市场周期无关。

2.有些新品的研究计划较长,新产品的发展计划是跨不同类型假日的,公司更需要根据假日周期进行通盘考虑研究。

3.年度的各假日促销策略是根据年度战略目标、公司年度计划及其假日的市场周期进行统筹安排而不是各假日单独计划的,这实际上是根据市场的假日周期进行整合营销。

4.其他战略活动也是围绕假日周期而进行安排的。

实际上,一些著名的公司就是如此行动的。看看苹果电脑吧,它选择在11月份正式上市销售Mac OS Leopard.目标是赶上圣诞节的销售热潮来临前实施新产品上市的战略,公司的诸多计划很早就是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而设计的,如在8月份WWDC大会上公布操作系统Mac OS Leopard的细节就是一例,而更多的活动在内部按部就班进行。

(编辑:袁 航)

上一篇:消费维权论文范文下一篇:贸易融资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