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2024-04-28

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共4篇)

篇1: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一、黑鱼湖生态园基本情况 黑鱼湖,原名黑鱼泡,以盛产黑鱼得名。七十年代,为解决油田开发地下注水和部分农业灌溉水,兴建了北部引嫩工程,将黑鱼湖修建成水库,成为大庆重要水源地。黑鱼湖水面宽阔,6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周围湿地景观旖人,蒲草丛生,鸥鸟成群,大小泡泽错落其间,环境自然,生态原始,有包括丹顶鹤、灰鹤、野鹤、白鹤、大雁、啄木鸟等数十种珍禽栖息于此;湖内水域生长着黑鱼、草鱼、青鱼、花鲢、白鲢、鲤鱼、鲫鱼、嘎牙鱼等四十种野生鱼类。被原全国人大领导姜春云、周光

召、钱正英及各界知名人士誉为大庆的北国江南、天然百湖之首,绿色休闲之都。

黑鱼湖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东北侧,距主城区20余公里,与林甸县和安达市交界,临近大庆萨尔图飞机场,其属归的萨尔图区是大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黑鱼湖是大庆市的旅游窗口,展示了大庆城市形象的新视窗和游客市民休闲度假的新趋向,为大庆市的旅游开发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已被国家评定为3a级风景区。黑鱼湖景区现状:黑鱼湖景区从开始规划建设,累计到现在,供水公司已经投入9000多万元。完善了景区道路,修建了荷花池、戏水池、钓鱼池、游船码头、广场等主要景观设施。完善了餐饮、娱乐、养殖等多种配套产业,现已形成完整的园区。其中,餐饮业建成高档式餐饮服务酒店两座,烧烤特色餐厅一座,以及农家风情,多种特色的饭店多座,完善了餐饮的多样选择性,同时建成3星级

标准的黑鱼湖宾馆一座。娱乐业开发了游泳池等亲水娱乐项目和游船码项目,头并引入了多型游船、快艇,同时畜养荷花,修建栈桥、平台等赏荷场所,令游客流连忘返。养殖业对各种鱼类,鸟类,以及野生梅花鹿,松鼠等进行放养,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黑鱼湖风景区虽已被评为3a级景区,但目前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特色,旅游策略及品牌宣传不够、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一级市场的影响力还不够,需要进行景观的重组和规划,从而吸引和容纳更多游客流量。

二、黑鱼湖景区规划 规划原则

黑鱼湖生态园规划以因地制宜、生态环保、效益优先为原则。同时为防止水源地污染,将原有湖区的游船功能迁出,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天然绿地、湿地和湖面,建设野外休闲、自然绿色的生态景区,并在新园区实现功能性、娱乐性整体配套,多种旅游资源相整合的规划目标,实现“一湖双效”功能。规划区域

本次规划为南区总体规划。范围是301国道以北,水库路以西,生态园宾馆以南部分。规划面积265万平方米,其中,自然湖水面积153万平方米,鱼塘面积30万平方米,天然草地面积43万平方米,湿地面积39万平方米。规划规模及方案

黑鱼湖生态园规划按园区日接待万人次的客流量考虑,将301国道以北的几个湖面连通、扩建,把黑鱼湖原有的游湖功能迁移到南区湖面上来。充分利用南区水面、湿地资源,并与北区已有景点资源相结合,实现“一湖双效”功能,将南区建设成具有游湖、赏荷、垂钓、休闲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区。

1、南区水面规划

西部将a区和b区的湖水相通;北部渔池整形再利用;

东部鱼池种植荷花。通过以上措施,扩

大自然湖面水域面积,实现游湖、赏荷、垂钓三大功能。

2、南区路网规划

3、出入路规划

出入口道路为一入两出。一个主入口,宽度为24 m,为双向4车道16m宽沥青砼路面,中间4 m宽绿化带分隔,两侧各设2 m宽彩色道板人行道。两个出口道路宽度分别为12 m,其中沥青砼主路面宽8 m,两侧各设2 m宽彩色道板人行道。

4、南区环湖路规划

5、配套设施规划 主要包括停车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游船码头等。停车场规划:面积万平米,可容纳大客车45台、小型 车200台。

南区主入口大门规划:大门标示采用文化石贴面,鱼形框架。中部留空供交通使用。北侧建游客服务中心兼具商业等功能。

游客接待中心: 新建三层框架结构的游客服务中心一座,建筑面积2170m2。包括接待、游客休息大厅、商业销售、餐

饮服务、儿童游乐区、公共卫生间、景区导游服务、医疗服 务等多种功能,形成景区内标志性的综合建筑。

固定卫生间及环保卫生间规划: 新建单座固定卫生间6座,面积80平。购置环保卫生间20座,沿景区环湖路及主要景 点布置,通过多点式的综合布控,保证景区的生态性、环保性得以合理解决。

三、已落实完成的项目

园区建设项目共投入2640万元。

所有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如下项目建设:

1、园区围栏建设30万元。

2、停车场改造60万元。

3、水厂周边环境改造万元。

4、临湖观光道路及临湖观光亭建设50万元。以上几项均已

竣工完成,供水公司总计投入2140万元。

5、游客中心建设项目500万元黑鱼湖生态园游客接待中心建设进展情况: 在得到市里的批复后,我们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该项 工作的实施,目前已完成了该项目的部分工程。工程未全部竣工的主要原因:

1、由于征地工作没能按照原计划如期完成,致使各项工作 的开展顺延。

2、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为湿地地貌,施工难度极大,对工期有一定影响。

3、项目施工所取土方大多为挖湖所得,据建筑行业施工规 范,此类用土必须经过越冬风化之后方可用于工程建设。

4、根据今年气候条件,预计游客中心项目将于5月初复工。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资金,推进落实南区总体规划方案中未实施建设的配

套设施,如园区大门、停车场、路网、配套管网、游船码头等。、进一步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完善原有的景区景观,引入文化旅游经济,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运营

成本,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具体项目有:

景区内交通环路规划:拟新建两条3 m及6m宽的沥青路和四条3m宽的荷兰砖路。将环湖路与北侧已有的景区道路相连,形成景区内的交通环路,使游客乘坐电瓶车可游览黑鱼湖生态园的全部景点。

索膜亭规划: 索膜亭采用一大两小围合布置。大亭背南遮挡

阳光,小亭侧向呼应。大亭直径24m,高度12m,小亭直径

12m,高度6m。内部布置4座藤椅,供饮茶等高档消费使用。共有座位80个。

广场字碑规划: 在近湖广场安装主题字碑,采用水泥浇筑,外刷真石漆,长度约7m,高度约3m。800m长堤景观长廊规划: 原有园区800m长堤路路宽

6m,以道板砖铺设。本方案采用防腐木制长廊对长堤路进行

整体覆盖式装饰,长廊跨度6m,柱间距4m,以∮150木柱作

为中柱,木柱直接深入地下1m,地下部分作防腐处理,以∮

120木柱作为横梁,侧面及顶部采用50mm宽竹片布网隔挡,每12m距离开宽门一个,两侧设置不对称开门,长廊 内部放置藤椅,供休闲使用。长廊延长每米需费用900元,估算总造价约72万元。绿化部分种植观赏性藤本植物,每株40元,每米5株,估算总造价约32万元。整体项目总投资约104万元。800m长堤景观长廊规划: 原有园区800m长堤路路宽

6m,以道板砖铺设。本方案拆除两侧各1m宽道板,进行绿 化布置,中部区域采用以上2种形式长廊进行有机的结合。

计划长廊总长度为450m,绿化铺装1600m2,观赏性藤本植物4500株。两廊结合部用建筑小品以及绿化过渡,营造休闲观景良好平台。长廊及小品部分造价万元,绿化部分造价45万元。近水楼亭规划: 在原有亭子处以木制栈桥伸入水中,修建

2层亭台。亭台以木制为构造材料,中式古建筑为造型。占地6m10m,高度16m。木制栈桥宽,伸入水中10m距离。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g015国道建设后将全线封闭,直接影响经过此道路进

入黑鱼湖景区的便捷性,请政府部门给予协调解决。

建设资金不足仍然是困扰我们的问题。一线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我们提高服

务质量的瓶颈,建议以行业协会组织牵头的形式组织 培训。

篇2: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补充意见》和县相关会议精神以及我乡“三步走”创建规划,2005年大河行政村的圪台子村按“示范型”标准进行创建,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村基本情况

大河行政村是回汉聚居村,辖6个自然村,共400户,1155人。其中圪台子自然村51户,159人(回民为49户,150人)。

二、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

我乡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推行“一把手工程”,组建了由乡党委书记曹卫东同志任组长,由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大河乡关于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大河乡关于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按照“分类施建、整体推进”的原则,特聘请城建、土地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因村制宜,对村庄进行了合理规划,2005年大河行政村按“示范型”标准创建。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展开 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我乡按照规划,强力运作,扎实推进。一是整治村容村貌,力抓“四化”

制定了“五无”(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流、无禽畜乱跑)、“四有”(有卫生清洁队、有垃圾处理设施、有固定清运人员和车辆、有卫生厕所)的工作目标。共投入人工1100个,车工860个,动土2400方,拉沙1200方,用砖4万块,修街道排水渠280米,新建垃圾池4个,清理垃圾860方。切实治理了“五乱”,实现了街院净化。硬化村内主街道260米,沙化次街道7条1500米,改变了行路状况,实现了街道硬化。新植路旁树277棵,种庭院果360棵,发展经济庭院38个,绿化了村院。为21户720米的临街墙壁进行了“穿衣戴帽”,书写规范创建标语8条,美化了环境。

二是健全活动设施,完善“三室两栏” 村委会购进了彩电、VCD、音响等电教设施以及图书,配备了“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并进行了粉刷装饰,将创建规划图与村规民约上墙公布,使家喻户晓。还实现了“两有”(有村务公开栏与读报栏),做到村务按时如实公开,报纸定时更换。村委会切实发挥“三室两栏”作用,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播放科教录像、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种养技术资料、及时传递有用信息,使村民养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改变生活陋习,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村内成立了“三村一校”(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和农民技术学校)对村民进行思想街道教育,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日、农闲时间组织村民自编自演具有农村特色的节目,改变了生活陋习,使村内发生了“三多三少”(农闲时学科技的多了,闲聊的少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赌博的少了)的可喜变化。同时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建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公示栏,上半年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8户,使村内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新风尚。

3、领导包联,部门帮扶,群众参建

为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乡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实行“三包”、“三帮”、“三定”责任制,即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户包门前责任区;包扶单位和包村干部帮规划、帮技术、帮资金;创建任务定标准、定人员、定时限。县包扶单位林业局副局长韩凯亲自带队先后四次入村搞调研,帮规划,为村内联系高杆杨277棵,庭院果360棵,并进行了种植技术指导。乡武装部长李玉忠、副乡长刘建强、包村干部曹书韵驻村七十余天协助、指导村内的创建工作。同时在创建活动中,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和入户宣讲、召开村民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村民为创建提出合理建议,参与创建规划的制定。凡是涉及创建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重要事项,都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另外在创建中用实惠讲道理,让事实说话,号召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目前农民参与规划5项,出人工1100个,车工2860个,节约资金3万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前一阶段的创建工作中,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乡村干部的努力下,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村民思想落后,对创建活动认识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增收难;村级资金积累少,对创建活动投入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下步创建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多地运用利益驱动,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克服部分农民存在的“等靠要”依赖思想,使创建活动真正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村自然泉水,实施配套,开发水浇地,发展高效农业。

三、破解创建资金难题,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完成主街道的亮化、沼气池的修建和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

篇3:衡水湖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研究

生态规划在满足人类使用的同时制定可持续景观利用决策[1]。近年来, 生态规划日益受到关注, 国内外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理解与评估方法, 这也能够保证人类行为和生态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需要根据国情, 在实践中选择适用的方法, 为衡水湖生态规划构建的适用模式[2]。因此, 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 参考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 对衡水湖生态建设途径进行设计。

1 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简述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弗雷德里克·斯坦纳在《生命的景观》一书中提出了一套生态规划的成熟模式, 该模式包含11个相互影响的步骤, 即问题和 (或) 机遇识别、建立目标、区域层面的调查和分析、地方层面的调查和分析、详细研究、概念规划、景观规划、教育和公众参与、详细设计、规划和设计的实行、管理[3]。行为的逻辑序列为最佳土地利用空间规划提供了功能组织框架, 该序列不断被反馈循环打断, 规划过程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也不完全重复, 每一个步骤都有反馈, 并对其进行调整, 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排序, 也可以跳过一些步骤[1]。

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通过人们利用景观以及人和社会、文化、经济及政策力量之间相互作用来研究不同尺度景观, 具有人文生态学的倾向[1], 由于其能实现战略适宜性评价法的所有功能, 该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大量规划工程和项目中。

在景观决策及其实施过程中, 斯坦纳最初的主旨是平衡社会公平和生态平等, 在生态规划中强调社会过程, 强调人文生态, 主张不断探寻人类利用景观的本质适宜性和文化重要性。

2 基于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的衡水湖生态规划对策

2.1 应用人文生态学方法

应用人文生态学方法强调生态规划中的文化因素, 将文化看作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媒介。其考虑的核心是在景观利用中寻求生态适宜和文化理想选址之间的最佳匹配[1]。生态规划不仅仅被作为工具和技术, 而是一种基于人与土地之间相互关系之上的更高层次协调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方式。

在考虑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态这四大因素条件下, 强调追求对景观的最佳利用。只依靠单一专业不能解决其错综复杂的问题, 生态规划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需要由景观设计师、人类学家、生态学家、林业学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规划师、野生生物学家和土壤学家等组成的团队来共同完成。

2.2 提倡公众参与

市民参与不仅是一个明确的步骤, 同时也融合在整个过程之中, 强调市民参与在与其他空间配置方案比较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区参与并使当地居民受益。为了获得当地居民对衡水湖资源与保护发展的支持, 让衡水湖湿地与社区实现利益上的“双赢”, 应当倡导社区参与, 体现利益公平分配, 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只有社区参与, 衡水湖生态规划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反映社区居民的利益和愿望, 才能真正达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衡水湖生态规划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加强公众参与景观规划设计意识的培养, 建立政府与民间的沟通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 逐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使公众成为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可通过建立公众听证会、决策公示等制度, 扩大公众参与程度。此外, 应当逐步培养公众保护衡水湖生态的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 激励公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

2.3 合理的功能区划

根据衡水湖的区位分析和发展潜势, 提出适宜的功能区划, 强化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坚持湿地经济发展以湿地生态保护为前提, 将衡水湖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生态恢复区、湿地产业区、民俗文化体验区、湿地体验区、森林景观休闲区、服务管理区等功能分区, 为湿地体验、社区参与、民俗文化的展示, 湿地管理的教育培训、科技创研提供理想场所。

规划的实施将相应地进行保护区内居民迁移、退农还湿、生物多样性保育、污染控制、开展生态旅游、开展湿地科研、环境教育与宣传等措施。对衡水湖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合理的规划, 避开湿地敏感地带, 减少新城市化而给衡水湖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4,5,6]。

3 结语

目前, 生态规划方法的多样性正是生态问题复杂性的反映, 它需要多样的不同尺度的应用模式, 在环境伦理与美学伦理的范畴之间, 寻求生态问题的可持续途径。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将重点放在目标的建立、实施、管理及公众参与, 对衡水湖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中国面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和资源环境危机中, 引进国外生态规划的先进成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将生态规划实践建立在对以往经验的深度理解之上, 以应对当前迫切的生态问题, 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衡水湖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的研究, 简述了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内涵, 提出了基于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的衡水湖生态规划对策, 将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为衡水湖生态规划探索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衡水湖,生态规划,斯坦纳,模式,对策

参考文献

[1]福斯特·恩杜比斯.生态规划:历史比较与分析[M].陈蔚镇, 王云才,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王立科, 石宝军, 马惠钦.斯坦纳生态规划模式及其对衡水湖生态建设的启示[J].生态经济, 2012 (6) :182-184.

[3]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2版.周年兴,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杨新宇, 冷中笑, 格丽玛.新疆兵团小城镇生态规划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1) :67-68.

[5]范楠楠, 张大威, 汪正祥.三官洞狩猎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3) :240-241.

篇4:黑鱼湖生态园规划建设工作汇报

关键词:生态保护 衡水湖 建设

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总面积达187.87平方公里,目前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2003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北明珠。衡水湖湿地是比较特殊的湿地类型,一是因为它是华北平原最为典型最为完整的淡水湖泊湿地;二是衡水湖湿地位于平原人口密集区,是距离城市最近的保护区。人类与自然、湿地与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衡水湖的建设要考虑生态保护和衡水的全面发展。

一、衡水湖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衡水湖湿地沿京九铁路,处在环京津、环渤海的位置,是京津冀的生态敏感地带。衡水湖湿地是由沼泽、林地、滩涂等多种环境组成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环境质量、涵养水源、舒缓水体污染、补给地下水、稳定调节区域小气候等作用,对整个华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衡水湖湿地拥有庞大的生物链和食物网,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珍稀鸟类等在华北平原中南部的理想繁殖地和栖息地,是多种珍稀鸟类资源的避难所,其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衡水湖与白洋淀及京津冀其他湿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圈,对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衡水湖在调节气候、维护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蓄水防洪、控制污染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生态保护和衡水湖建设规划

(一)环湖植树造林,建设森林公园

为了改善湖区周边的生态景观,也为了使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减少,在衡水湖周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立人与自然的一条缓冲区。在建设次序上要坚持先造林、后造园。衡水市植树造林重点放在衡水湖东西两侧,进一步突出环衡水湖区域。在东湖大道以东,盐河故道北段建设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分为花卉展示区、水生植物区、彩叶林区、苗圃区、经济林区等,秉承“生态恢复,环境更新,文化重建”的建设理念,打造集旅游、健身、观光、养生为一体的湿地森林公园,形成娱乐度假、休闲疗养的城市后花园和以体验田园风光、农业采摘等为特色的农耕文化。通过建设森林公园,通过种植各种植物和花卉,形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负离子高的休闲区域。森林公园让人们走向森林,走向大自然,体验返朴归真,领略野趣风采,回归自然的真谛。

(二)西湖湿地恢复建设

衡水湖湿地的修复按照其天然洼地的范围进行,对湖区及周边进行生态修复,从而为保护区内的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并综合提升衡水湖湿地的系统生态功能。西湖库区建设通过生态绿化工程和库区移民迁建、建设库区进水枢纽、东西湖连通工程等,把西湖库区建设成为调蓄水库和城市水源地。为了扩大保护区的水域面积,为保护区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恢复。西湖缓冲区建设指建设西湖缓冲区北关进水闸和整修原西湖围堤,用于从东湖向西湖缓冲区补水,扩大湿地恢复面积,填筑生态岛,为湖区适当发展旅游创造条件,为衡水市旅游和人文资源开发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三)湿地生态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衡水湖湿地公园东至东湖大道,南至冀衡农场,西至湖边,北至滏东排河大赵桥,绿化面积304亩。该园是来宾和游客最为集中的区域,连接大、小船登船区并且衡水湖管理委员会也在其中,因此,做好公园内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首先是公园内道路的建设,要分出人行道路和行车道路,既要方便行人,也要考虑园区景观,达到既实用又美化园区的效果。再就是给排水设施的建设,为避免重复建设,在进行造林绿化园区美化的同时,推进公园给排水设施的建设,力求科学合理、一步到位。然后是服务设施的建设,考虑在园区建设休闲体验区(比如,建设民俗农耕场所)、拓展活动区、采摘区、垂钓区等,统筹建设供游客休息的具有文化特色的亭台楼阁及长凳、公厕、管理中心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四)保护区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为降低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强度提升后可能的负面环境影响,在保护区有组织地建设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旅游区域沿线的截污管道建设。条件允许的在社区建设排污管道,无法建设排污管道的对社区生活污水考虑进行集中排放定点处理。在保护区各村有组织地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指定垃圾存放地点,定期收集并集中处理,对区内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设施建设,有组织地进行回收和处置。通过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示范村和新民居建设,做好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示范工作。

三、衡水湖湿地保护的基本对策

一是限制保护区内的游览船只及游人活动范围,从而有效地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二是合理进行引水蓄水工作,定期清除底泥和及时收割水生植物,有效地抑制植物生长,特别是藻类的过度生长。可考虑在植物生长密集区放养对植物食量较大的大型水生生物,既可消耗大量的水生植物,又可起到旅游观光的目的。三是加大水质监测力度,提供准确可靠的水环境资料,为衡水湖的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湿地保护不能只依靠衡水湖管委会,还要协调衡水市水务局、水文局等部门,需要多部门配合和帮助。

实践证明,为保护而保护的生态总是孤立和脆弱的,只有人类参与其中、发展其中的环境,才是完整和谐的生态圈。自从2012年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以来,衡水湖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游人日益增多,对衡水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衡水湖的建设要以生态保护为基准,保护与发展并重,走出建设与保护相协调、湖城共生的生态建设之路。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生态环保视角下的衡水湖建设规划研究(课题编号:201401309)。

上一篇:最经典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石达开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