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事迹材料

2024-05-09

医护人员事迹材料(精选14篇)

篇1:医护人员事迹材料

白衣天使 铿锵玫瑰

——(副标题)

***,医学学士,中共党员,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医院内一科主任、中华航海医学会秘书长、**市呼吸学会主任委员。***同志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一、独当一面,困境中撑起一片天空

***同志1985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分配到**医院工作。那时的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工作条件艰苦,但大家无不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仅仅四名大夫便担起了整个内一科的工作,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值班、查房、接待病人,其中有苦有累,更有快乐和自豪。***同志在工作中脱颖而出,逐渐得到了单位同事和广大患者的认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医疗卫生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企业医院受到了极大冲击,医院也面临着“断奶断娘”的处境,科室的工作更是步履维艰。为了在困境中求发展,医院实行干部制度改革,推出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举措。庸者让,能者上,深孚众望的***在竞聘中一举夺魁,年仅35岁的她成为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上任后,面对这百废待兴的局面,肩上的担子之重,心中的压力之大,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同志以身作则,兢兢业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紧紧依靠全科医生护士,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挑战中寻找机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破解一道道新旧难题,带领全科人员渡过难关,使内一科焕发出勃勃生机,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医院的一流科室。

二、救死扶伤,以患者的生命健康至上

医生这一职业的崇高性就在于救死扶伤,这就要求以人为本,以患者为先,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这一点在***同志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她在救治每一位患者时,从不

1凭借经验、印象和仪器检查的结果去轻易下结论,而是详细询问病人病史,严格对病人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仪器辅助监测,然后经过认真的综合分析,才对病情作出最终判断,给出科学的治疗方案。最严峻的考验是救治重症患者,这时候,就像是为争夺患者生命而与死神展开拔河比赛,这种考验不仅要求有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要求有超凡的意志品格,可以说是对医生综合素质的考验。在这种考验中,***同志作为科主任,其责任更大,其风险更高,其经历更为惊心动魄。一天夜里,科里来了一位急性肺水肿的患者,患者呼吸急促,口鼻冒出粉红色泡沫,处于频死状态。当值班医生向***主任报告时,劳累了一天的她已经休息了,接到电话,她不顾天寒地冻,立即穿好衣服,冒着风雪,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医院,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之后,她果断地制定了抢救方案,迅速组织力量,开始紧张的抢救,经过争分夺秒的救治,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使他转危为安,而一夜无眠的***大夫才放下心来。工作中像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多少年来,***同志就这样哪里有需要就及时地出现在哪里,为此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

三、德艺双馨,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不断发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少数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部分医生医德缺失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身处医疗工作第一线的***同志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只有医术而无医德的医生,会成为“恶医”;而只有医德却无医术的医生,只能称为“庸医”;只有同时具备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才算是合格的医生。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医德修养尤其紧迫。医生的职业是高尚的,如果不讲医德,为了个人私利,不惜牺牲患者利益,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则会玷污了神圣,不配做医生。悬壶济世,心存仁厚,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问题,是一个医生所应该做到的。工作中,她很好

地实践了自己的这一理念。人常说“名医不治喘”,**科的病人,大多年老体弱,病情反复加重,多数病人财力拮据,经济贫困。她清楚地知道病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极为普遍,如何既能治好他们的病,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一直是她长期关注的一个医德医术并重的认识问题。她提出换位思考,主张像对待亲朋好友一样地对待病人,她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避免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

曾经有这样一位中年患者,他来自农村,患有“肺源性心脏病”,已花去数万元医疗费用,心肺功能不全使他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痛苦,而常年就医也导致债台高筑,家庭不和。面对以后的人生道路他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在万念俱灰之时,经人介绍,他慕名找到了***主任。经过一番详细诊治,并根据病人家庭境况,关主任最终为其实施了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案,既达到了医治病人病情的效果,又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在她的精心治疗下,这位患者心肺功能得到了大大改善,并且恢复了部分劳动能力。这位患者对***主任的医德医术赞不绝口,逢人就说是关主任让他重获新生。

跟这位患者相似,不少重症病人因疾病折磨和经济重负,都或多或少地有心理问题。***主任曾对同科大夫说:“健康是指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在给患者看病时,一定不要忘记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争取经过治疗,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平时出专家门诊时,她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因此,有的患者看完病后说:“不用吃药,跟关主任聊上几句,就觉着病好多啦!”

***同志的这些做法,为医生在患者中、为医院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全科医护人员都像她一样,德艺并重,善待病人,使得十多年来,内一科保持着零事故和零投诉的良好,医患关系非常和谐。

四、勇担重任,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2003年春天,正当科室的业绩如火如荼地发展时,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突降人间,“非典型肺炎”在很短的时间里席卷大半个中国。根据防控“非典”工作的部署,**市政府将医院定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担当起接收全市可能出现的“非典”疑似病人的重任。危急关头,***同志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医院组成了抗击“非典”专家小组,***同志临危受命,作为医院呼吸内科的权威担任专家小组组长。有同事开玩笑称她是穆桂英挂帅,一笑之余她却深知自己的担子重如千斤。***同志立即着手准备,当天指挥妥善安置院内原有住院病人。这天晚上她彻夜未眠。医院的病区结构、仪器设备、医护技术力量等客观条件,她心里非常清楚,如何完成如此异常艰巨的任务?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投身前线,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如何保证这些医院的精英一个不被感染?如何确保每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如何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方方面面的困难使她焦急,各种各样的不测令她忧虑。她在院子里徘徊着,思考着,寻找着最佳的方案。经过深思熟虑的准备和一丝不苟的工作,她率领专家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取得了这场异乎寻常的战役的胜利,被评为**市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2009年H1N1流感病毒快速蔓延,***主任再一次担当重任。根据**市卫生局安排,医院担任港口的甲型流感患者的监测工作。港口的外来人员多,人口流动大,是甲流病毒进入我国的重要途径,***同志总是亲临港口第一线,严格把关,测体温,查病情,为大家的健康做着看似简单实则危险的工作。虽然一次次险情都是一场虚惊,但在这些危急时刻,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她都慷慨请缨,冲锋在前,义无反顾,不愧为不怕牺牲、善打硬仗、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五、坚持学习,医术上精益求精

医学是一种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科学,旧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地被修正,新的知识和技术则不断地涌现,各种疾病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作为医生依靠旧的书本知识和几年的临床经验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专业知识前进的步伐,才能在与疾病做斗争中

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有停止专业知识的学习。她坚持攻读大量的专著和专业杂志,虚心向众多知名专家学习求救,参加包括全国性的等各层次的专业学术交流会,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投身于新技术的创新实践。她的学习富有针对性,大多结合自己本职工作的需要,选择最紧迫的内容学习。她特别注意学以致用,能及时地将所学用于临床实践,使患者及时地受益于新科技的治疗。她精益求精的态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个人医术日臻成熟,成为**市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患者信得过的呼吸内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她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还主动将所学所悟传授给年轻医生,鼓励同事们参与学习,跟大家进行专业探讨。有了她的带动和督促,内一科学习气氛日渐浓厚,成为一个学习型科室。

六、服务社会,积极从事公益性活动

尽管***同志忙于业务和领导工作,尽管她多年来身体欠佳,但她谨记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医院倡导和组织的各种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活动,成为一名为群众所熟悉的健康大使。对于那些曾在医院治疗过的支气管哮喘病人,她不定期地组织他们来医院,开设康复知识讲座,给他们提供新的诊疗指南,使病人的健康知识不断更新。同时与病人加强沟通交流,使病人得到最规范的诊疗,最大程度地减少哮喘患者的发病次数,减少病人痛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除了请进来,她还主动走出去,走向社会,走近广大患者。她经常深入周边农村、企业、工厂、学校,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十几年来,***同志深入农村送医送药上千次,出诊危重病人数百人。在世界哮喘日、戒烟日、COPD宣传日等活动现场,人们也总能看到她不知疲倦的身影。

篇2:医护人员事迹材料

最美医护人员事迹材料

白衣天使的情怀——

xxxxx,男,xxxx年12月出生,xxxxxxxxxx人,xxxxx市中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该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荣获省卫生厅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提名奖、xxxxx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xxxxx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和医院“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平凡的岗位创佳绩

xxxxx刚分到医院时被安排到放射科工作。放射科是一个很多医生都不想去的科室,但他能服从组织安排,毫无怨言。

xxxx年,因为身体的原因(白细胞减少症),被医院调到麻醉科工作。为了尽快掌握麻醉技术,他经常加班加点。xxxx年,他与同事合作,在医院率先实施术后镇痛技术,从此术后无痛不再是神话了。为了使自己的麻醉技术更上一个台阶,他于xxxx年赴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1年,回来后在医院实施了逆行气管插管新技术,解决了困难气管插管难题。xxxx年赴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修心脏手术麻醉及体外灌注技术,回来后配合有关科室成功开展心脏手术。

xxxx年,他被安排到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负责全面工作。icu是一个崭新的医学领域,对于每一位医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和考验。作为开展icu工作的第一步,他亲自率领全体icu医护人员于xxxx年底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进修学习。回院后,xxxxx在科室内建立了完善的icu工作制度,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学习院内各项医疗制度,尤其是十三项核心制度。全面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和家属交待、解释病情。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共收治危重病人300余例,配合相关科室成功开展心脏手术、喉癌手术、嗜铬细胞瘤手术、胸腺瘤切除手术、大咯血抢救、重症肌无力治疗等。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气管切开面罩的使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实施使用等。

患者的病情当命令

出于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工作。医院里只要有需求就能见到他的身影,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疑难病例讨论,甚至是一些诸如蛛网膜下腔穿刺、插胃管等“分外的事”他也会去做。在他心里,患者的病情就是命令。

xxxx年,有一例因车祸导致颅脑损伤及全身多发创伤患者急诊入院,拟行ct检查,在ct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xxxxx医生接到抢救通知以后,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救:面罩给氧、吸痰、气管插管、复苏气囊辅助呼吸、体外心脏按压,患者很快恢复自主心跳,全身缺血缺氧迅速得到改善。为了使患者在呼吸心跳得到有效治疗和监护的情况下尽快进行ct检查,他主动为患者做复苏气囊辅助呼吸以及生命体征监护,直到患者头部、胸部以及腹部全部扫描完之后,陪护患者至住院部住院。

xxxx年6月一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经院内外专家会诊后,需紧急行高压氧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尚需呼吸机辅助呼吸,进高压氧舱治疗风险极大。该院还未有对此类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先例,但如果延迟进行高压氧治疗,肯定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可能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为了能使患者进舱治疗,xxxxx医生与高压氧舱的医生协商,决定在舱内一边进行人工辅助呼吸,一边进行高压氧治疗。并且xxxxx医生决定由他自己首先在舱内陪伴患者做第一次治疗。他进舱一边为患者做辅助呼吸,一边监护患者。三个大气压对鼓膜的压迫,使xxxxx医生头痛难忍,全身冒汗。但是为了追求疗效,他还是强忍着高压氧对自己的不适,使患者成功完成了第一次高压氧治疗。由于疗效显著,后来他近十次陪该患者进舱治疗,直达其康复。有人劝他为了病人不要如此卖命,而他却说:“为了追求患者疗效最佳,我付出一点点是非常值得的。”

真心实意走近患者

“xxxxx医生这个人非常随和,解释病情很清楚,很有耐心。同时又能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医生”,在医院经常能听到患者这样评价他。

xxxx年9月26日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有名患者因伤势严重而急诊转入icu,可是患者家属没法联系上,他顾不上这些就带领同事投入抢救。经过24小时的抢救,次日患者家属才从山东赶来,见患者已脱离危险,其家属非常感动。由于患者家在山东,治疗10日后患者家属提出要把患者转移至山东老家的医院继续治疗。为了使患者路上安全得到保障,他毅然决定亲自护送。他一边联系救护车,一边和同事制定转移计划。经过约20小时,奔波千余里,最终安全把病人交给了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当他们掉头要回家时,家属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说“xxxxx的医院好,xxxxx的医生更好”。

xxxxx医生总是亲力亲为,哪怕是一些很不起眼的事情,只要是为了患者,他都很认真去做。

xxxx年11月,icu收治了一位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由于患者家属回家办事,无人为其提供饮食,xxxxx医生立即回家为其熬了红枣稀饭。患者一边吃着稀饭一边流着泪说“xxxxx主任真是个好医生”。

xxxx年9月,他在夜间随访从icu转入普通病房的病人时,发现一名患者呼吸急促,唤不醒,经检查后考虑是痰痂阻塞气管,患者处于缺氧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把气道内的痰吸出来。他迅速准备,亲手为患者吸痰。由于痰很浓稠无法吸出,最后他决定行气管插管。插管后顺利把痰吸出,患者呼吸很快转为平稳,经数小时抢救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他常对他的同事们说“医生平时对患者多一份责任,患者就多一份安全!”

篇3:医护人员自身的感染防护

大多医生们表示, 在进行手术时一旦发生手套破损, 除了立刻消毒别无他法。而后续的检查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一部分医生在确诊自己是否感染前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有一部分医生逐渐对此习以为常, 认为会不会感染全凭运气。其实, 降低感染风险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握。与其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惶惶不安, 不如提前一步进行防范, 从保护自己的屏障——医疗手套入手。

为了保护医生免受职业暴露, 手套的安全性需要覆盖很多方面。由于医生的双手在手术中会通过手套微孔或撕裂而接触到患者的血液, 高质量的手套需要具备极强的韧性, 从而避免手套在机械力作用下轻易破裂, 给感染带来可乘之机。除了抗撕裂之外, 手套的安全性还表现在避免产生微孔、对有机溶剂等化学试剂的抵抗力等方面, 这些都对手套的材质有极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外科医生对手套安全性的需求, 包括安思尔在内的全球手套生产商在乳胶配方和生产工艺两个方面不断创新, 力求为医护人员提供最好的保护措施, 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

除了安全性, 敏感度是医护人员对手套的另一个需求。在安思尔一项针对医护人员的调查中[2], 53%的受访者认为手套缺乏敏感度, 84%的人认为手套敏感度对他们在手术过程中的表现非常重要, 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对手套敏感度的期望颇高。

但是, 高敏感度的手套一般意味着材质偏薄, 这增加了手套破裂的风险。很多丁香园上的医生推荐在工作时穿戴两层手套, 其实, 避免感染还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 一双好的手套完全可以在力求达到其安全性的同时, 提供匹配医生职业需求的敏感度。安思尔的GAMMEX®和MediGrip™系列手套就是很好的选择, 其超薄且安全的手套可满足眼科、神经内科和整形外科等精密手术的要求。

一双高质量的手套, 既要有安全性, 还要有敏感度, 只有二者兼具、并取得平衡的手套, 才能真正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帮助医生完全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Itopic on DXY:http://i.dxy.cn/topic/gloves

篇4:医护人员谨防汞中毒

在医院的门诊和临床科室内,使用最多的是水银体温计和水银血压计,其中血压计漏水银的机会最多。目前由于血压计管理上的问题,常常是一个血压计多人使用,使用后没有按常规关上开关,致使水银从顶端漏出。当出现漏水银时,往往都滞留在血压计盘上,而不去清除它,其原因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汞的慢性中毒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汞蒸气无色、无味,不知不觉与空氣一起吸进人体内;另一方面是中毒的缓慢性和小量积累,每次吸入的汞蒸气不会使人有任何反应,但汞在人体内不会排出体外,而是积累在体内,长期的积累就会出现病症。

汞中毒的危害有:汞蒸气吸入后,迅速透入各组织,随时间的推移,各组织中的汞便逐渐转移到肾中,产生慢性中毒。如牙齿松动,毛发脱落等,但脑中的含量仍较高,因此汞蒸气中毒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遭到较明显的损害,如出现精神错乱等。

汞中毒现象有不少医护人员是认识到的,但他们总认为只有工厂的工人与大量汞接触时,才有可能中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此而产生的医护人员对暴露在空气中的汞视而不见。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都需要用血压计和体温计,若血压计时常漏汞,就应更换和及时处理暴露在空气中的汞,此外当水银体温计破裂,水银掉在地上时也应及时回收处理。

篇5:医护人员抗疫事迹材料

进入病房,自认为经历过一次的我能坦然面对,但当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还是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巡视病房时,看到几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不禁和他们聊了起来。攀谈中欣慰的笑容代替了我脸上的泪水,孩子们很配合,也很乐观。其中一个男生格外活跃,说:“姐姐,你吃饭吗?姐姐,你是哪儿的呀?姐姐,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啊?……”我假装生气的说:“叫阿姨,我儿子和你们差不多大,叫姐姐可不行”。但一会儿,他还是一直姐姐姐姐的叫。

篇6:医护人员抗疫事迹材料

两年后,我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每个人的心里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作为一名抗疫老兵,奔赴战场的焦急与我如影相随。终于,在3月17日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奔赴阳信县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中午到达目的地后,紧接着病区规划,开展培训,经过精心准备,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3月18日零点左右,接收了第一批患者。看到他们那惶恐不安的眼神,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两年前,往日的异乡朋友,今日的家乡同胞,惟有奋勇向前和英勇顽强方能打破这黎明前的黑暗!

篇7: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事迹材料

冯__——男,中共党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挂职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除夕才回到老家的他,发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大年初一一早便毅然离开牙牙学语的稚子和年迈的父母,带着一位医生和党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第一时间赶回新县人民医院,投身到疫情防控救治一线工作中。他指导县医院完善疫情防控救治流程,严格培训全院医务人员,建立信息日汇报和专家会诊例会制度,筹建重症抢救单元,指导病区中医药治疗全覆盖。

他每日深入隔离病区对疑似及确诊患者逐一会诊,积极救治危重患者。为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患者,他连续两个月未曾休息过一天,在隔离病房度过了自己的38岁生日。在他的指导下,医院11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医护人员无一感染,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的目标。冯__在抗疫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受到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通报表扬。中共新县县委、新县人民政府也组织开展向冯__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坚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恪尽职守、克难奋进的责任担当;学习他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篇8:面向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尉建锋认为,卓健与同样主攻移动医疗的“春雨掌上医生”的区别点是,后者垂直于行业,将其移动互联网化;而卓健垂直于每家医院,实现医院的移动互联网化。他希望为此可以架设出一座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把医院的围墙推倒”,简化繁复的就医流程、缓解就医紧张的问题。

面向全体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卓健的业务模式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三甲医院开发APP,将医院的全流程业务搬到手机上来,通过智能导诊,患者可以明确自己需要在哪个科室挂号,并能知道医生的姓名、排班日期;挂号后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排在多少号,以此决定什么时候出门去医院。而患者就诊后的服务,也成为其应用的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它了解医院所反馈的结果,是否需要去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除此之外,它还给患有疑难病症的用户提供集疾病库、药物库、急救库为一体的信息查询,并能与医院产生互动。

卓健除了开发具有上述服务、针对患者的大众版外,同时还开发了医生版。医生使用其应用既可以协助患者挂号,进行住院登记管理,也可以查询所指定的患者检查检验结果等与此相关的多项功能。

尉建锋说,假如一家医院有3000名医护人员,他们之间一定会产生交互,一个医护人员需要向100名同事群发消息时,他可以借助QQ﹑微信这样的工具。但当消息需要与3000人发生交互的时候,就很难做到。“首要的问题是,一个医生不大可能用一个通讯工具加3000名同事为自己的好友,更不能保证这个医院里所有的医务人员都会加其他3000人为好友。”

而卓健针对医生的应用产品,相当于微信朋友圈的概念。只要装了这个软件,就能看到其他同事发的与业务相关的消息,一个护士可以把一个患者与病情的文件直接传到主管医生那里,并调出患者的相关数据,“相当于我们在梳理医院内部的一些工作流程”。

尉建锋始终觉得,要用移动医疗的概念实现、架构出一座基于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力度目前尚且微弱的情境里,首先要做的是把桥墩一个一个建好,再在桥面上“跑一个一个的应用”。他以此解释,卓健为什么首先做的事是垂直服务于单个的医院,而不是去改变整个行业。

不过,卓健未来的发展愿景并非止步于此。尉建锋说,实现医院的移动互联网化是第一步,其后他希望能将医院之间的信息对接在一起共享,形成一个个对应于某区域的应用乃至建构出一个全国性的移动医疗应用平台。

与医院系统的“博弈”

触发尉建锋创办卓健源于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2004年他在美国,一次在浴缸里泡澡突然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急诊室。“主要表现是拉肚子和头晕,自己没太重视就回家了。到家后,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打来电话,在这么短暂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一系列的流程化处理。”魏健锋在浴缸里晕过去是因为消化道出血,但作为医生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出问题了。“我还会犯这样的错误,那么一个普通百姓更会犯这样的错误。可见,医疗健康管理是多少的重要!”

不过,六七年过去了,他发现国内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及健康管理仍无多大的改观。创立公司的初衷是希望民众能及时、便捷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与此同时,“能简化繁复的就医流程、缓解就医紧张的问题”。

医院内部各个业务系统能否实现有效的交互,对于其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至关重要,尉建锋承认,做移动医疗系统的挑战很大。

卓健现在的做法是,平台与医院的系统除了实现重要的接口对接交互外,在医院之外,自己还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包括与患者症状、药物相关的数据库。“病人只要愿意诊断,我们就会推荐一些跟疾病相关的信息,这样的话对医院的依耐性就不是特别强。”

这个平台80%的功能尽量避免与依靠医院的系统产生交互,他觉得患者在诊断这一个步骤里,往往需要一个连续性的监控,这不一定通过医院的单点接触就可以实现。

但这个数据库从症状到疾病,再到医院、科室、医生都能互相关联,尉建锋说:“这是我们比较有专业色彩的竞争优势。大部分的IT公司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此外,他说他们产品的可复制性也比较强,谈好一家医院,“两个星期内就可以上线产品,基本上有80%的功能在大部分的医院都可以通用。”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是每家医院的业务系统其端口都不一样,如何快速地将其系统对接起来呢?尉建锋称他们参考了国际标准,制订了不同接口的标准化模块,医院只要选其中的一种对接方式,就可以马上对接进而使用。

平台建设与后续的维护是卓健两个主要的收入源。去年它已经与七八家医院展开了合作,尉建锋预估今年公司的营收为“几百万元的规模,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与此同时,尉建锋觉得,由于提供了患者与医生点对点的沟通与服务,医院为此也可以向患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这种业务模式意味着医院方能随时、随地找到能提供服务的医生。“这当然也涉及医院内部管理的变化与调整,我们也希望以后能够把这种医患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更好,使之彼此的联系更紧密、沟通更流畅。”

篇9:医护人员抗疫先进事迹材料

医护人员抗疫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女,汉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现任**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自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成为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医院,与同事们奋战在战“疫”一线。

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同志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请战书这样写道:“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她就奔向了疫情主战场、最前沿!她作为一名90后护士,用最简短、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她是这场战“疫”的最美逆行者。

剪掉齐腰发,轻装上战场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往返于病房之间,必须穿防护服,为了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同志毅然决定剪掉满头齐腰发,剃光头。女人剃光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早日战胜疫情,面对更加照顾好病人,为了同事的健康,她选择换了一个发型。在她的带领下,医疗组的其他同事也毅然选择剃光头,组成“光头”医疗组,这个发型很美,令人感动。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同志所在的医疗组负责*个病人,进驻第一天,她就与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况,很快就投入了护理工作中去,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她总是抢着值夜班,在晚上值班的八九个小时里,需要同时护理*位患者,随时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这几个病人在不同的病房里,上班时间她就在一直不停地来回跑。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之后,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抗疫期间,**同志累计工作**小时,最长*个小时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经过精心救治护理,先后有**名患者治愈出院。

篇10:抗疫医护人员事迹

2022年3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肆虐古城邯郸。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总动员,医务人员迅速投入抗疫工作。李小会作为抗疫一线的一位“老兵”,迅速响应政府号召,率先报名参加了第一批的抗疫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白”。40多天紧张的工作,奋战在一线,吃住在宾馆。而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邯郸明仁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王晓翠,默默地支持着“大白”的工作。

工伤中,作为一名护士长,她是科里的“铁娘子”、医护人员的“老大姐”。在科室人员被抽调投入抗疫工作、严重短缺和在院患者数量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她担任起了“救火员”的角色,哪里缺少人员就到哪里去,如带患者做检查、给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操作、统筹病区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核酸采集、领取卫材、病区门禁管理等等,病区里时时刻刻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面对疫情和工作双重压力下的医护人员她又像长姐一样,宽慰着弟弟妹妹们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坚守在岗位上,顺利的完成了工作。

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妻子的王晓翠成为了支持李小会的抗疫工伤,对他更多的是“隐瞒”和关爱。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李小会的母亲突发心肌梗塞,紧急入院,植入了5枚支架。为了不影响李小会在抗疫一线的工作,王晓翠向爱人隐瞒了婆婆的病情,一个人照料在床旁,从无怨言。由于婆婆的生病,父母又被隔离在永年不能帮忙带孩子,王晓翠作为护士长,不仅负担着科室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照顾一双儿女;12岁的女儿也早早当起了家,担负起照顾6岁的弟弟重任。40多天来夫妻两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虽然牵挂者彼此,但是,心里更多的是相互的体贴与谅解。在家里两个的孩子无人照料,弟弟才刚刚6岁,她就教导姐姐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要照顾好弟弟。白天里她忙碌在病区里,少有停下来的空闲。儿子想妈妈了会给妈妈打电话,而她也只是匆匆的应付两句,告诉孩子妈妈在忙,要听姐姐的话;而她还要强作镇定,忍住颤抖的声音,转头擦去眼角的泪花,又风风火火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由于科室工作的繁重,她很多次顾不上吃饭,护士姐妹们心疼她,她总是笑笑地说“没事”。

深夜回到家中,她拖着劳累了一天的身体要给孩子做饭。因为孩子小,她不许孩子们在家用电、用火,午饭独自在家的孩子们只能用零食解决,也许只有这一餐热乎的晚饭才能弥补作为妈妈对孩子的亏欠。饭后辅导完孩子的当日作业,把孩子们安排上床睡觉后,她还要收拾厨房,给孩子们洗衣服,直到深夜才能休息。第二天,依旧是天不亮就要起床为孩子们准备好早饭,交代姐姐照顾好弟弟后匆匆出门,奔赴另一个战场。

篇11:抗疫医护人员事迹

李倩玉是我院急诊科的护士长,入职15余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义不容辞承担起我院发热门诊的疫情防控工作,把发热门诊工作当做最重要的任务来抓。

当大多数人还在甜蜜的梦乡时,李护士长却早已穿戴好整洁的燕尾帽和护士服,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在她坚定的眼神里更多的是一份面对挑战的严阵以待。

抗疫斗争中,她不间断地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对发热门诊、急诊科、预检分诊、院前外联人员进行防控知识、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等培训;每天她都要认真清点上报物资使用和结余情况,在保证医护人员标准防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资损耗,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医院发起支援武汉倡议书后,李护士长毅然向党支部递交了两份请战书,立下“国有难,召能战,战必胜!”的誓言,力争支援战疫一线,驰援武汉。她说:“作为医院的老人,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院感知识,我没有理由不迎难而上,请党组织相信我,我有信心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时刻准备接受党组织考验。”

篇12:疫情防控医护人员事迹

黄__,工程师,加入中国共产党,信息科副科长

她始终保持勤学好问、刻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她所负责的医院网站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优秀网站”,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获得奖项,她的努力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工作中,她一边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一边尽职尽责开展工作,参与医院等保二级测评、电子病历三级申报及评审、等级医院评审、软件正版化考核、平安医院考评等重要工作的准备工作。

负责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急诊急救系统等项目的建设。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不言苦不怕累,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之余,她还踊跃参加医院党委和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将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继续加倍努力,为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篇13:医护人员志愿者事迹

在思想上,我积极进取,关心国家大事,并多次组织同事们学习政治精神,希望他们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努力,发扬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不懈奋斗,不断创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上刻苦认真,学习好专业理论知识,乐意与同事交流学习心得,希望大家能共同进步。

在工作中,我认真负责,多次获得“先进个人”。

现将多次参与各项志愿活动汇报如下:2011年3月参加县组织“结核病日”大型义诊活动,2011年5月与民间志愿者团队看望特殊学校儿童,2011年9月组织单位团员下村为孤寡老人做健康体检,2011年10月与爱心组织探望重度地中海贫血儿童,2012年3月参加县共青团组织大型植树活动,2012年5月组织单位团员下村为孤寡老人做健康体检,2012年8月参与了为留守儿童捐赠书本义务活动,2012年9月参加“9.18”昆仑关爱国教育活动,2013年3月组成青年学雷锋义诊队在镇上为群众义诊,2013年7月组织单位团员下村为孤寡老人做健康体检,2013年10月参加县爱心组织重阳节慰问孤寡老人活动,2013年12月联合临沂市民政局在商学院组织为贫困地区捐赠衣物活动,2014年3月联合镇各个团委为幼儿园学生体检,2014年7月组织单位团员下村为孤寡老人做健康体检。

篇14:抗击新型肺炎医护人员感人事迹

篇一

今年,武汉爆发了新型肺炎,举世恐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七年前的今天,非典爆发,全国上下皆陷入恐慌。如今战争再次爆发,我们必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

多少人不幸感染,生命垂危;又多少人勇敢上前,不畏牺牲。

病毒在武汉瞬间蔓延开来,无数市民相继中招。而且病毒已传向了全国各地。这些数字令人震惊,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不禁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尽管这样,我们也不曾退缩。一位即将出院的新型肺炎患者高兴地说:“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给了自己战胜病魔的信心。”尽管他仍戴着口罩,但仍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喜悦。

成功治愈的消息无疑给了人们天大的喜悦:肺炎是可治的!这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病毒的信心,这件事意义重大!一位老记者说。

在治愈成功的捷报传来时,还有一则更暖人心的消息传来:钟院士乘车抵达武汉。没错,就是抗非英雄钟南山院士!亿万人民高呼:他来了,他来了,他来了!

医者心父母心,医生们在此时此刻像个战士一样挺身而出,纷纷前往武汉去救治病人。他们放弃了假期,也不顾忌了自己的性命,义无反顾地奔向武汉。一位有着20多年工龄的医生在申请书中这样写到:“不记报酬,无论生死。”一句话,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气概可见一斑。

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武汉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记者问:你会有什么感受吗?护士回答:在走进监护室前肯定会有点紧张,甚至有点恐惧,但进去后就不会有这些心情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穿上了白大褂,就有一份医者的责任感在心中,就不会害怕了。”面对提问,护士坚定地说,双眸中闪着坚毅。此时此刻,她正披着白褂,握着拳,喘着气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有战士在前冲锋陷阵,我们一定要做好后勤防护工作。千万要少外出,出门要带口罩,抵住病毒的进攻,让我们的战士无后顾之忧。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相信,我们一定能很快取得战争的胜利!

篇二

“铁娘子”落泪: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XX,从医22年。因为行事果敢、性格爽直坚毅,她是急诊科医护团队眼里的“铁娘子”。武汉发现新型肺炎后病人骤增。急诊科下夜班后,XX还要去支援发热门诊,白天黑夜连轴转。

“说不怕是假话,但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春暖花开。”XX说,“面对新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失去信心。”

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10到12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

1月5日,XX发现自己发烧了。“当时最害怕的不是自己发烧,第一反应是我去过哪里,有没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危害。”XX说,“非典”时,她还年轻,老师们怎么说,她就怎么执行。如今,她成了那个“说”的人。

所幸XX患上的并非新型肺炎。退烧后第三天,XX返回工作岗位。“病人太多,医生很紧缺。我多休息一天,同事们就要多承担一些,而他们已快到身体极限了。”

三个月前,为了兑现对丈夫和孩子的承诺,XX提交了休假申请,获得医院批准。疫情严峻,但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

20日,XX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机场。临近登机时她却改变主意,决定重回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继续抗击新型肺炎,“去机场的路上心就慌慌的,回到医院内心才平静。”

“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说我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XX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备注: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报名一下就报满了。“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型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有医生写下这样的申请书!

篇三

隔离病房里的“拄拐大夫”:把对女儿挂念压在心底

XX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9年,负责重症隔离病房的工作。

数天前,他的脚崴了一直没有好,7天前他来到重症隔离病房工作。在被问起为什么不休息时,他说:“这么紧要的时刻,怎么能休息呢,岗位上要有人啊!”

在他看来,隔离病房工作与普通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无异,但防护服加大了工作难度。比如,对一个体重75公斤的病人翻身,平时需要3-4人,在这里则需要2倍人力;对患者穿刺插管,视野严重受限,没有高超技术无法完成……

脚崴了一瘸一拐,他就柱上拐杖上岗。他单脚受伤,同事们却称他为“双拐医生”。

原来,为了防止将病毒带出重症隔离病房,病房里所有物品都不可以带出。为了方便,他在隔离病房里放了一根拐杖,上班时用。隔离病房外也放了一根,下班后用。

XX有一个7岁的女儿。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他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工作间隙经常想女儿。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传染源”。“爱她就少见她。”XX说。

备注: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参战,只有两三天时间,各种设施完全配备到位,中南医院托管的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22日晚10点正式开诊。中南医院近百名专家到该院坐诊,当晚接诊百余位发热患者。夜渐深沉,人们睡去,而医务人员的战斗仍在进行……

篇四

“最美面罩姐姐”:现在是一秒也不能停

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持续增加。最近几天,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每天门诊量在500人左右,高峰时达800人。发热门诊经过两次扩充,面积已扩大到原来的五倍。

就诊人数剧增,医院也增派医护人员。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XX和同事们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在发热门诊,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XX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被网友称作“最美面罩姐姐”。

疫情暴发使发热门诊短时间聚集许多病患和家属。她也碰到过病人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甚至责难。她虽觉得委屈难受,但从不因此影响工作

“大家都没怨言,只想把病看好。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如果以前我们说忙得一分钟都不能停,现在我们会说忙得一秒都不能停。”XX说。

上一篇:淘气的小雪花散文下一篇:摄影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