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机制开展青少年犯罪帮教工作

2024-05-07

四项机制开展青少年犯罪帮教工作(通用4篇)

篇1:四项机制开展青少年犯罪帮教工作

四项机制开展青少年犯罪帮教工作

------------------

2007年6月1日 15:34

近年来,如东法院将青少年犯罪审判作为刑事审判工作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庭前、庭后的延伸帮教措施,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以来,该院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数呈总体下降趋势,辖区内青少年犯罪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

该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的审判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该院针对辖区内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的问题,专门在刑事审判庭内部成立了少年法庭,由2名审判经验丰富,熟悉青少年心理的法官重点做好青少年审判工作。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要求,该院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少年法庭搞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工作,切实掌握青少年犯罪成因,探索预防方法,改善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促进社会和谐。

二、延伸庭前工作,了解青少年犯罪成因

在青少年罪犯的身份中,学生和社会无业人员在青少年罪犯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犯罪的青少年一般文化较低,仅具有一些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生活阅历较浅,思想单纯,往往在生活中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该院针对青少年罪犯的特点,在庭审之前通过阅卷了解青少年被告人的性格、心理状态、犯罪成因、生活环境、成长过程及社会交往等。不仅如此,该院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对青少年犯罪人员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教育以及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把家庭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平台。

三、庭审认真帮教,促使青少年罪犯改过自新

该院在庭审中,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根据青少年智力发育程度和心理状态,注意法庭气氛平缓又不失严肃,因案审理、因人施教、采取不同方式帮助青少年被告人认识犯罪原因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该院对青少年犯罪适用刑罚时,注重对失足青少年采取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使刑罚的目的达到处罚其罪,教育其人,对初犯、偶犯等社会危害性较小,具有悔罪表现的或适用缓刑不至于再危害社会的青少年犯,依法适当判处缓刑,并且在适用缓刑前,均要到被告人所在的居委会、派出所和学校进行走访,落实缓刑考察条件和帮教措施。

四、审后真情回访,帮助青少年罪犯回归社会

该院坚持对判处缓刑的青少年犯进行回访和延伸帮教,使管教落实到实处。缓刑回访是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关键环节,因此该院对判处缓刑的青少年除要求他们定期写出书面思想汇报外,还为每个人建立档案,从而能随时掌握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促使他们不放松思想警惕,并尽力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他们不重新走犯罪的道路。对本辖区以外青少年的缓刑,在繁重的审判工作之余,该院始终坚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察,并进行实地了解缓刑考验情况,随时掌握他们的最新思想动态,促使他们不放松思想改造,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步入生活的正轨。

到目前为止,在该院所判处缓刑的青少年罪犯中,重新犯罪率几乎为零,青少年审判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得到了上级法院和当地党委的高度评价。

篇2:四项机制开展青少年犯罪帮教工作

1、贯彻落实国省市综治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部署,将预青工作列入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年有计划、月有中心、周有重点”。

2、成立由社区主任“挂帅”的预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社区居委会——专职领导——个组员”三级联动、“社区——家庭——学校”多方配合的防范工作机制;坚持例会制度,交流信息、研究对策、布置工作、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3、结合“五五普法”,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讲座、培训、竞赛活动,对青少年进行“两法一条例”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防线。

4、经常性地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和矫治学生不良行为,组织远离“黄赌毒”、告别“三室三厅”法制实践活动。

5、落实帮教措施,开放“一助一”、“多助一”结对帮扶,做好单亲家庭、后进和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转化工作。

6、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向青少年普及防范侵害原自护知识,提高青少年防范侵害能力及对违法犯罪自我防范。

7、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知识,矫正青少年心理误区,化解青少年的心理矛盾,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心态。

8、净化、优化社区环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社区辖内治安环境专项治理,清除社区辖内治安隐患。

篇3:四项机制开展青少年犯罪帮教工作

日前, 滨海新区塘沽人民检察院与宁波里小学合作, 成立塘沽首个“青少年温馨家园”, 有针对性地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 塘沽人民检察院邀请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检察官与小学生“面对面”, 引导同学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宁波里小学创建了“模拟法庭”, 配齐了审判桌椅、法官服装、声像设备等, 建起了科学实用的模拟法庭活动室。

据悉, 塘沽人民检察院以宁波里小学为试点, 将这种模式陆续向辖区内中小学进行推广。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法律宣传、模拟法庭、主题班会、暑期夏令营、知识竞赛、法制电视栏目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把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会效果, 从特殊预防上升到一般预防和群体预防。

篇4:法制教育机制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近些年来, 青少年的犯罪率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犯罪的形式、涉及的罪名也越来越多, 低龄化、群体性的特点也逐渐凸显。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 不了解基本的犯罪常识和刑罚常识, 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就使那些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青少年对其自身的行为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本来不该发生的案件最终却没能避免。

课题组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做了一项小范围调查, 有很少一部分被访者承认, 当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法的, 只是心存侥幸, 认为可以逃脱惩罚。此类犯罪分子一般在首次得逞后都会再犯, 直到事发。由于是明知故犯, 又存有侥幸心理, 其犯罪行为通常具有计划性和反复性。对此类青少年教育改造起来也比较困难。另有少数人表示, 犯罪当时出于一时冲动或是随他人一起行动, 根本没想过后果。此类青少年的特点多为没有头脑、缺乏主见, 遇事不做思考, 自己本身胆小如鼠, 但在群体作案时却会很胆大, 行为动机很盲目。此类行为人很少有积极、主动犯罪行为, 多数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胁从犯。此类青少年通常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的, 一部分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觉得好玩、刺激、解恨等, 或者认为这是小孩子的事情, 与大人社会中的犯罪无关。例如中小学生中的“擂肥”行为就是一个典型的现象1。

二、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机制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然而, 普法教育搞了很多年, 大多数中小学也都有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课, 但总是觉得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分析当前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机制, 笔者认为至少存在着如下不足。

1、缺乏统一的、硬性的要求, 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普法教育的责任, 教育行政机关管理着大大小小的学校。司法行政机关不能对学校工作加以干涉, 教育行政机关又没有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二者不能有机结合, 对中小学的法制教育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量化标准。

2、缺乏统一的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 没有专职法制课教师。

虽然多数学校都常年坚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但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并没有专门的、统一的法制教育教材, 平时的法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和政治课或其他课程一起来上的, 还有的仅仅是每学期安排几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3、法制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重点不突出, 没有轻重缓急之分。

目前各类法制教育书籍的内容多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部分刑事、民事法律常识。再有就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浅而全”是此类书籍的特点, 多数内容都在讲目的、原则等概括性的内容, 缺乏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4、教育组织不具有固定性、教育形式缺乏常规性,

很多中、小学都按规定配备了法制副校长, 但这些被聘任的法制副校长都有其本职工作, 大多数都是其本单位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或, 日常工作繁忙, 很难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学校法制教育。

5、缺少受教育者的参与

爱表现、参与性强是青少年的性格特点之一。法制教育自然离不开受教育者即青少年本身的参与。在不同层次的学校,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征, 有组织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法律知识竞赛、成立不同形式的法律知识学习或宣传小组等, 能否有效地调动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 并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从枯燥的学习变为充满兴趣的学习。这必将大大有利于实现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目标, 有效防止或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此外, 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与法律界尤其是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学者、少管机构等都缺乏应有的交流, 这也使得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或与实际需要脱节。法制教育缺少青少年群体的参与, 教育者不能及时了解青少年不当行为的思想和动机等。

三、改善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机制的几点建议

1、政府牵头, 组织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青

少年犯罪研究机构等联合制定措施, 把法制教育工作和成效纳入对学校和学生的考核指标, 学校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法律教师;必须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法制课必须纳入义务教育的必修、必考范围, 向英语和语文一样予以重视。

2、编写专门的法制教育教材。

此类教材应不同于普通法律知识书籍或大学法律教材, 因为法律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法学理论性内容不适合青少年学习, 法律知识类的内容通常缺乏趣味性, 很难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因此, 课题组在调查、询问了部分青少年学生之后, 建议编写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读本, 如《青少年犯罪案例选编》、《一案一法学常识》等。

3、根据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在宪法和基本法律教育的同时,

重点突出加强刑法知识教育, 尤其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八种犯罪行为以及青少年犯罪中常见的盗窃、非法拘禁、轻伤害等行为, 各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法律责任都应做具体讲述

4、教育、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 应该以强化思想认识和预防犯罪为目的, 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

不能以死记课本内容和再现法律条文为目的。

5、在组织建设上, 可以在团委指导下, 在学生会中设立法制宣传部, 在各班班委中设立法制宣传委员。

在人员的选任上可以有意识的选用哪些具有“孩子王”素质的不稳定分子“委以重任”, 借以对其进行安抚教育, 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其自尊心和归属感, 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进而影响其周围的同学。

总而言之, 法制教育和青少年犯罪预防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此项任务单靠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完成。因此, 我们应当鼓励相关学者, 教师, 家长、少管所、社区矫治机构、学生团体、失足少年之间加强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从法学、心理学、生理卫生、社会学多个方面同时下手, 以求获得预期的教育和预防效果。

摘要:近年来, 青少年的犯罪率又有抬头上升的趋势,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和严重后果。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目前虽然大多数中小学都有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课, 但总是觉得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改善当前学校法制教育机制, 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改革的重点。

上一篇:《江南春》改写作文下一篇:劳动教育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