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2024-05-13

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精选8篇)

篇1: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无信必颓”,这里的政就是指政府——政府无信,社会必定衰败。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政府建设不断进步,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起色。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敷衍塞责、表里不

一、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在一些地方仍占有一席之地,更有甚者,滥权、越权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是什么导致政府信用缺失?究其原因,体制性缺陷是信用缺失的根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良好的政府信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明确行政许可的权限和范围,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废除不允许设定的行政许可,减少可设可不设的行政许可,健全和规范关系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行政许可,使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强行政审批大厅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第二,完善问责制度和监督机制。针对一些政府部门重权力、轻问责、责任意识普遍淡薄的事实,当务之急是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各级政府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程序、责任追究措施,对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认真检讨责任、追究责任,并向公众道歉。自觉接受人大、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行政规范化,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推行政务公开和听证制度。据统计,我国大约60%的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一般未向社会公开,信息资源富集政府一身,往往无法充分利用,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政府部门应在保证经济社会安全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快解决公共信息依法公开和共享的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要通过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后方能出台。

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的保证,事业呼唤,民心所系。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党和政府就一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篇2: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辽政发[2005]21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和省委提出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要求,打造“诚信辽宁”,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现就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信用体系是由信用立法、信用交易、信用监管、信用服务、失信惩罚、信用文化与教育多个子体系共同作用、交织形成的社会机制,它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信用活动,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内容。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加快建立我省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全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启动民间资本的步伐;有利于加强银行信贷监管,促进企业发展,扩大社会消费,防范金融风险;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有利于打造“诚信辽宁”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秩序,培育新的信用文化,维护经济健康发展。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市场体系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社会中介机构为载体,改善信用体系,构建信用文化,改善信用环境,全面提高信用社会化水平,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全省社会信用体系。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信用共享,规范信用服务,加强信用监管。推动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特许经营、专业服务,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实际,周密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分段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坚持统一设计、联合建设、重点突破。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实现快速发展。

4.同业征信先行,逐步实现联合征信。以同业征信为重点,充分发挥各地区、部门的作用,利用现有的信用信息网络,建设全省统一的征信平台。

5.统一信用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与全国信用体系有机结合,并逐步实行国际标准。

6.法制建设与诚信宣传教育相结合。坚持立法先行,规范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监管,惩治失信行为,抓好诚信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诚信水平。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逐步构建“一个保障、两大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即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标准及有关法规,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法规保障;建立信用基础平台,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服务与应用的技术支撑;建立信用监管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息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领域广、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要长远规划、分布实施、梯次推进,采取同业征信、试点先行的办法率先推进基础较好、具有示范效应的地区、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进而推进全省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总体发展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吸收国内外信用体系建设先进经验,按照省的统一规划,周密制定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各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各县(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动地区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用资源共享,尽快建成区域性的信用体系,改善地区信用环境。

四、制定统一标准,加强信用立法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借鉴国内外信用标准化建设先进经验和成果,尽快研究制定全省征信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范和系统技术规范等信用标准体系,为各地区、部门相关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开放提供统一技术支持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加快公共信息开放、征信制度、信用监管、信用担保、信用评估等方面的立法,重点划清信用信息公开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商业秘密、消费者个人隐私的界限,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省政府法制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抓紧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

五、搭建征信平台,整合信用信息数据资源

建立辽宁省信用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统一的信用信息征集平台和应用的技术支撑,对与信用监管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和有序发布。在完成对信用信息数据源部门同业征信的基础上,各地区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征信体系建设前期将相在的信用信息向省信用信息平台无偿传送并及时更新,实现联合征信。同时,建立政府特许、具有法宝资格的信用管理平台,为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披露、信用管理等提供规范的服务。

六、加快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建设

(一)提升政府信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升政府公信度。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提倡财政诚信、公务透明、依法服务,完善行政监察、问责、投诉等制度,完善并推

广政府采购、价格听证、信息公示、公开承诺等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监察部门、社会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力度;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内外监督,改进机关作风,规范公务员行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省政府办公厅、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研究室等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制订政府信用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围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开展政府信用建设。

(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对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引导、教育各类企业树立诚信意识、积极创建以讲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信守合同、依法足额纳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企业及企业法宝代表人信用数据库,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企业资信情况实现行业自律,在各行业内部建成相对成体系的信用管理制度;鼓励各行业协会通过培训、研讨、交流、编辑书刊等方式,宣传、推广和普及信用信息知识和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提供企业和经营管理人员信用观念。加强企业信用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各金融机构、企业建立新型的“银企”信用关系;工商部门要积极开展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和“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各级消费者协会要通过诚信维权等措施,开展信得过商品和诚信服务评定工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信息统计标准化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经营活动诚信自律;知识产权部门要积极开展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活动,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检察机关要严厉打击走私、洗钱等犯罪活动,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质监部门要大力推动名牌发展战略和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辽宁省政府质量管理奖”活动,强化企业质量档案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计量不实行为,促进企业积极提高产品质量;物价部门要广泛推行明码标价制度,继续开展“价格、计量信得过”活动和价格信用认证工作,培育、树立一批批诚信企业,增强经营者价格诚信意识,促进价格自律;劳动保障部门要与有关部门配合,在用人单位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商业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商业诚信建设活动;环保部门要大力提倡和宣传“环保诚信”,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人事部门要建立企业用人信用档案和诚信等级评价制度,防止虚假招聘、虚假工资福利以及其他欺骗求职者的行为,保障求职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人才交流环境。

(三)推进个人信用建设逐步建立以个人信用数据收集、使用、披露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系统。起步阶段从企业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会计师、评估师、注册造价师、律师入手,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逐步拓宽覆盖范围和领域,初步形成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框架。辽宁银监局负责指导金融机构加强个人信用交易信息记录,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要利用本系统现有网络和渠道,完善个人信贷征信系统的建设,做好个人信贷信息的基础信息储备,完善银行自身的内部评级系统,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省人事厅以人事档案为依托,以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数据库以及工资、职称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包括个人信用的基本信息、奖惩信息等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开发建设人才诚信档案系统。

七、培育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交易

为了促进信用市场的发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管理工作,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资质认定、年审年检、产权交易以及国债、财政支持项目审批等方面积极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和评估资料、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企业承包发行债券和已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等,要实行信用强制评估。在毕业生就业、公务员录用中使用个人信用资料。提倡企业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等商业活动中,更多地利用信用服务,降低交易风险,鼓励企业扩大信用销售,鼓励个人信用消费行为,鼓励金融机构在企业信贷、个人信用卡投放中,积极使用信用信息数据和信用产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

八、发展和完善信用中介服务业

逐步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信用保险和商账追索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全省统一制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资质认证标准,界定特许经营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基本信用信息采集准确性、权威性。各地区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等环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商业化运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要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强化日常监管,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明确信用征集使用的权利、义务及信用信息失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公信力,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对蓄意、合谋出具虚假验资报告、评估报告、审计报告、质量认证等的中介机构,要坚决查处,并取消其执业资格;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九、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各市政府要运用激励和惩戒手段,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对失信行为给予信息披露、限制消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等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失信者法律责任。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充分发挥法律和市场对失信行为的双重惩罚机制,使全社会逐步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加大对信用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信用数据库等公共基础项目,属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各级政府要积极投资建设,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对信用征信等服务机构的建立,应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的行政性收费应予以适当减免,在土地使用、工商登记、运营性资产购置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对涉及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各重点城市和重点部门的基础信息平台和重点征信机构的征信平台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十一、加强诚信宣传与教育,培养信用管理人才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信用道德教育。省精神文明办、教育厅、人事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总工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建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信用管理基础知识普及活动,强化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形成人人关心、支持信用建设的人文环境,树立“诚信辽宁”形象。加强对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对信用专业人才的管理。

省人事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信用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与管理办法。条件成熟时,在我省高校中开设信用管理专业,为全省信用管理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确保这项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

附件: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ΟΟ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附件:

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许卫国

常务副省长

副组长:陈建安 省政府副秘书长

仲跻权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成 员:王明星 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胡建阳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杨锡怀 省经委副主任

何晓淳 省教育厅副厅长

刘晓东 省科技厅副厅长

鲁鸿明 省公安厅副厅长

霍文忠 省民政厅副厅长

赵东岩 省司法厅副厅长

闫 伟 省财政厅副厅长

陈守力 省人事厅副厅长

马祥图 省编委办副主任

金国生 省监察厅副厅长

温雪琼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焉锦林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周宏煜 省建设厅副厅长

李雁鹏 省交通厅副厅长

陈汝义 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助理

单成繁 省中小企业厅副厅长

李忠国 省农委副主任

王桂芬 省外经贸厅副厅长

乔 军 省商业厅副厅长

刘文艳 省文化厅副厅长

梁东明 省卫生厅副厅长

毛 泽 省审计厅副厅长刘开勇 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玉文 省地税局局长王福全 省工商局副局长于文礼 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弘士 省质监局副局长许 波 省广电局副局长

方德林 省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马艳竞 省统计局副局长

张树森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高凤龙 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助理马洪君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吕廉生 省物价局局长

王新权 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胡嘉禄 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新联 省国税局局长

陈竹秋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于嘉云 省烟草专卖局副局长肖亚农 沈阳海关关长孙庆发 大连海关副关长

闫 力 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副行长高忠林 辽宁银监局副局长杨叔竞 辽宁证监局副局长张广增 辽宁保监局副局长陈 英 省法院副院长

篇3:政府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 还要提高信用销售 (赊销) 的能力。信用结算方式是交易大趋势。从政府管理角度, 针对我国由于公司信用制度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民众信用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 避免由此引起的局部社会动荡;其次从服务的角度, 切实保障现有企业的服务工作, 建立和完善劳动、税务、海关、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动信用风险防范体系和预警机制, 防患于未然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不良效应,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文献综述

1、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的内容界定。

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一方面是指企业在以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 降低由于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包括了政府为了增强该地区的企业竞争力、降低行业风险、控制防范交易中的信用风险和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制定实施一系列方案、政策以及制度等。本文主要从第二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2、目的意义。

目的是为了建立统一的信用监管平台, 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有效发挥多行政部门的整体优势, 建立高效的信用监管机制, 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提高执法效能, 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的识别其信用风险, 营造良好的区域市场环境, 维护信用客户的合法权益。而建立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意义主要有: (1) 有利于加强政府监管和部门合作, 提高行政效率; (2) 有利于防范行业风险, 促进行业平稳发展; (3) 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觉守信, 提高行业信用; (4) 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风险, 增强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三、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内容

1、思路框架。

如图1.1, 整个风险防范体系分为四部分, 主要围绕着风险预警体系、风险修复机制、风险退出机制进行研究, 围绕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 从政府的角度对其包含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为企业客户服务的角度, 重点对企业信用风险预警系统、修复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研究。

2、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系统既是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 又是信用风险修复机制和信用风险退出机制能否成功运行的前提。如图1.1所示, 由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评价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 以各参建政府部门的信息和社会公众反映信息为基础, 以法定职能为依托,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信用监管为手段, 通过已有的数据库输入风险识别子系统, 进行综合分析, 识别风险后, 由风险评价子系统对风险进行量化和重要性评价, 进而由预警子系统判断是否应该发出警报以及发出警报的级别, 为企业下一步风险修复和退出市场做铺垫。

3、企业信用修复机制。

因为信用报告记载的企业的信用信息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企业信用的评价, 可能影响到交易的成功与否或授信额度等。为了防止“一竿子打死”, 给予企业改邪归正的机会, 允许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主要由行政部门主动帮助失信企业制定企业信用修复方案, 促使企业主动缴费纳税偿还债务, 纠正自身失信行为, 恢复企业名誉, 并通过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评估后, 解除企业的失信行为公示以及对其市场准入限制。主要有两种修复方式: (1) 纠正不正确的信用信息; (2) 纠正不正确的违信行为。

4、企业信用退出机制。

完善企业信用风险退出机制, 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和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增强市场退出机制, 也能够帮助地区政府避开可能影响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稳定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三种退出途径: (1) 资质取消; (2) 股权转让; (3) 清算。

5、风险防范流程。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的速度和质量, 以及风险预警的有效性, 根据相关资料及实际的具体情况, 本文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关键因素分析法, 整个风险评价流程可以归纳为:

1) 如图1.2所示, 信息经由识别子系统筛选后, 将潜在风险信息输入评价子系统;

2) 输入评价子系统的信息, 先经过关键因素分析, 如果关键因素出现问题, 直接进入风险退出机制;如果关键因素分析后显示没有问题, 则进入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进行进一步分析、量化和归纳, 得出风险评价结果;

3)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 确定风险预警等级, 采取恰当的风险应对措施。

6、建议。

1) 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的工作重点是日常维护;2) 风险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3) 需加快相关法律政策的创新与改革。

参考文献

[1]、闫凤霞.试论企业信用管理[J].现代审计与经济.vol.6, 2007;

[2]、张恒.我国企业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的角色地位[J].生产力研究.Vol.6, 2002;

[3]、王计昕.美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vol.8, 2006;

篇4: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所致,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不讲规范,不讲诚信,不从实际出发,贪大求多。如有的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商业欺诈,不负责任逃废债务等,为逞一时之快而付出惨重代价,更扰乱了市场秩序,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和维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李克强总理说,“要依托大数据完善监管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机制”,就是对此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说到诚信,我自然想到浙江胡庆余堂悬挂的一块“戒欺”牌匾。一代名商胡雪岩写道:“凡贸易均著得欺字”,“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名店蜚声于海内外,其秘诀就在于“戒欺”二字。可以说,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戒欺”都不会过时。

诚信本属道德范畴,要对诚信进行监管,听起来似乎不合乎逻辑,要监督的诚信还叫诚信?但正因为失信现象的存在,造成信用危机,才不得不督促各市场主体做到诚信。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建设企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也是企业建设自身良好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从政府到民间的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中,都必须诚实、守信。当然,要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步伐,还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机制。

一是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全面实行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我国作为一个信用体系后发国家,必须强化政府主导,整合企业信用信息资源。要加快建设联合征信系统,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信用中介服务产业;完善企业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促进企业信用自律管理。

二是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需要改进监管方式,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要参照中国证监会监管上市公司的做法,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对涉及企业重大信用信息要进行披露,公开基本信息,公示行政处罚结果,通过经济、行政、道德以及法律手段,激励守信行为,惩处失信行为,警示、提醒企业,从而维护信用秩序,营造诚信守约的氛围。

三是完善征信评信制度。我国企业信用体系之所以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与尚未制定统一的信用法律有关。除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迫切需要有一部统一的法律,规范信用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规范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关系、信用关系、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使企业信用制度化、法律化,从根本上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而健康地发展。

作为企业,要身体力行践行诚实守信,要认识到信用是重要的资产。信用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融资、维系客户、扩大销售、建立品牌,还可使企业摆脱诉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诚信,不但能对外树立形象,更是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

摘要

01《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4月20日“水十条”最严目标:15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在4月16日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设定的一系列量化治理目标中,“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或许堪称最为积极且最为艰难。《水十条》提出,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具体包括坚持水质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一河一策”;坚持将水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严格考核,国家开展城市水环境状况排名等措施。

02央视网 2015年4月23日安监总局通报福建PX项目爆炸调查情况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在4月22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确认,福建PX项目爆炸事故已经定性为责任事故,暴露出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工程建设、设备设施选用上采取了最低价投标的招标方式,埋下了重大隐患。

另外,装置的规划布局不合理、不科学,加热炉跟储罐罐区距离太近,没有考虑到它们之间的风险,加热炉发生爆炸之后,冲击波直接把最近的一个大罐撕裂,点燃了罐中的物料,引起着火。

杨元元表示,事故中还发现企业的安全管理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都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这起事故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的处理。

03中新社 2015年4月20日纺织服装产业转型 “机器换人”成趋势

“机器换人”、智能化纺织设备,已逐渐成为“东方米兰”福建石狮纺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伴随着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跨越,石狮今年年初出台了帮扶纺织鞋服产业转型升级的系列举措,对企业设备更新、升级给予大额奖励和支持,助推“机器换人”战略落地。

篇5: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黔府办发〔2008〕12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中小企业局、贵州银监局、人行贵阳中心支行)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意见》(黔府发〔2006〕14号)精神,改善我省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坚持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有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二、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

(二)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有关规定,在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市(州、地)、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力度。

(三)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资人增加资本金投入。对于由政府出资设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视财力逐步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提高其担保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采取积极措施与国家开发银行等联合搭建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的担保机构资本金贷款项目,壮大我省担保机构的实力。吸引省外有实力的担保机构进入我省市场,加强市场有益竞争。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民间优质资本增强自身担保实力,促进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五)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各地应根据实际,逐步建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的损失补偿机制。试点建立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以参股、委托运作和提供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增信、风险补偿机制。

三、完善担保机构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六)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省中小企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其它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七)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27号)的有关政策规定。对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担保赔偿准备,并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当年担保费收入50%比例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并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未到期责任准备按照年度担保费收入实行差额计提,对超过年度担保费收入50%所提取的准备金部分要转为当期收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应依次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和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实行与运营风险成本挂钩的办法。基准担保费率可按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执行,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也可经当地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同意后由担保双方自主商定。

四、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

(九)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加强技术和业务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风险分摊比例及担保放大倍数,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协作,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

(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

(十一)金融机构应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对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审贷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项目,可按人民银行利率管理规定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五、切实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十二)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积极为有市场、有效益、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

(十三)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中涉及工商、房产、土地、车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抵押物登记和出质登记,凡符合要求的,登记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担保机构按规定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登记部门要提供便利。

(十四)登记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推进抵押物登记、出质登记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登记成本。同时,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质物)进行强制性评估,不得干预担保机构正常开展业务。

(十五)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向担保机构开放,支持担保机构开展与担保业务有关的信息查询。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可公开企业信用信息与担保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十六)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由省中小企业局牵头,金融、财政、工商、税务、国土、建设、交通、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

六、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指导和服务

(十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施行业指导管理制度,担保机构应在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变更登记后(现有担保机构在本通知公布后)及时书面报告同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并由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逐级上报省中小企业局。

(十八)探索建立我省担保行业的准入、退出机制,设立科学、审慎的监管指标,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担保机构应按监管要求向当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报送业务统计表、会计报表等资料。

(十九)登记注册机关在依法对担保机构进行年度检验时,应参考同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担保机构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的检查意见。

登记注册机关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长期不开展担保业务,在履行代偿行为时无法足额偿付到期债务,年检不合格且整改后仍未通过年检的担保机构,根据不同程度,依法予以处理。

(二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将其纳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推进。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指导和督促担保机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经营水平和防控风险能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督促担保机构到有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并在征得担保机构同意的前提下,将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布。

(二十一)省中小企业局负责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担保机构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开展面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咨询、经验交流、业务培训、行业统计、权益保护、行业自律及对外交流等工作,切实推进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鼓励担保机构进行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担保行业协会建设,整合担保资源,促进担保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篇6: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招标投标领域出具企业信用报告的建议

盘锦华信信用公司副总经理、县政协委员:王洪丽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全民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2009年9月9日省委、省政府就召开了全面推行“信用辽宁”建设工作会议,会上,省委书记、省长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加速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11月26日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辽宁省全面推行“信用辽宁”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目标。2010年3月4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从2010年6月份起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同时要求各市政府要按照通知精神,在本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

通知要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标人将信用报告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依据。政府和招标人在招标时,不再使用资信证明。招标人要在保证投标条件充分的前提下,规定某类信用等级作为投标资格的必要条件。同时要求各市也要按此精神在招标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报告。而且规定,出具企业信用报告的,必须是在省发改委备案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招标投标中使用信用报告可以有效防止腐败

和舞弊现象,预防围标、假投标、资质转让、转包、分包的现象发生,正确评价投标企业的信誉度和承担工程项目的能力,为政府和招标人规避风险,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提供有力保证。

我们盘锦华信信用公司是于2009年12月14日成立,2010年2月4日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了《辽宁省信用服务机构备案证书》。

自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推行企业信用报告制度的通知》辽政办明电【2010】30号文件下发后,华信信用公司为部分进入辽滨沿海经济区参加基础工程建设的投标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估、评级,出具了企业信用报告,按标准评估了投标企业的信誉程度和经济、设备、队伍和技术实力,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解决了围标、假标、转包、分包等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工期、降低投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规避政府风险,确保清正廉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些报告经省信用办和省信用中心组织专家评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达到了省规定的标准,华信信用公司被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具备辽宁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信用评级资格单位

【辽发改信用(2010)490号】。全省28家信用公司仅进入12家,华信信用公司排在第6位。获得信用评级资格后,除在盘锦市内为招标投标领域进行评估、评级,出具企业信用报告外,还可以在全省范围内为招标投标领域开展信用评估、评级,出具企业信用报告。省发改委要求华信信用公司要认真履行信用工作职责,开展信用评估、评

级业务,为维护招标投标市场公平竞争和“信用辽宁”建设工作做出贡献。

目前,我县经济正在迅猛发展,工程项目建设正在加速进行,招标投标工作是必经之路,使用企业信用报告是当务之急,我建议,在我县开展的工程项目建设的招标投标领域也应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使用企业信用报告,防止违规招标投标,为招标投标的顺利进行,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按期完成提供可靠保证。

篇7: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精选)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第三条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评定内容与标准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

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一)税务登记情况

1.开业登记;

2.扣缴税款登记;

3.税务变更登记;

4.登记证件使用;

5.年检和换证;

6.银行账号报告;

7.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二)纳税申报情况

1.按期纳税申报率;

2.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

4.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三)账簿、凭证管理情况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4.税控装置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四)税款缴纳情况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五)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前款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内容分值进行分解细化。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第四条的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置A、B、C、D四级。第六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一)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三)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四)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五)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第七条 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第八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一)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二)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四)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五)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3篇)

第九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一)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篇8: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美国的Cagan.p(1958)首先运用现金比率法来测估逃税的规模,即二战后美国人们因为偷逃税而少申报自己的收入所占的比例几乎达到了向国内收入署所申报总额的23%;[1]英国的道尔顿(1969)认为租税的本质之异于政府其他收入者,即在纳税人与政府间无直接的同等交换物存在;[2]威廉·配第(1981)提出税收应当贯彻“公平”、“简便”、“节省”三条标准;[3]日本北野弘久(2001)认为,若不将信用法则引入税务行政理论上就肯定会产生违法行政(违反租税法律主义);[4]英国的西蒙·詹姆斯(2009)提出应提高失信成本,主要通过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诚信激励机制来实现。[5]

(二)国内研究状况

邹自钦(2002)认为税收信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在道德层面上能指引并评价人们的行为;[6]于凤丽(2004)从纳税环境的角度分析得出,强化诚信纳税,需要征税、纳税和中介机构三方共同努力,才可以营造良好的税收信用环境;[7]马征(2006)认为,税收信用体系要想尽快完善,必须要加大宣传与监督,我们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传媒来达到目的;[8]王志荣(2007)从纳税人的角度重点研究了税收契约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诚信纳税所必须具备的良好观念和制度基础;[9]孙杰(2012)在借鉴美国、加拿大税收信用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信用体系的构想,以实现依法治税、以德治税;[10]蔡昌(2014)重点研究了导致税收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认为税收信用治理方式要多元化、多边制。[11]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据研究表明,早在上世纪中叶,国外学者就对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相关理论的研究,并就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即将税收信用的概念投入到税法中,辅之以内涵丰富的税收信用评估体系,由此完善税收信用法律体系。通过对国内外税收信用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税收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是税收信用的研究起步较晚,另一方面是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希望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最终能完善我国的税收信用管理机制,提高纳税人的信用水平。

二、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意识淡薄,阻碍税收信用建设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指标的“经济人”在商品经济时代随处可见,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一些经营者为了盈利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采取各种手段偷逃税款,如虚开巨额增值税发票、制造假账、虚列成本等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全部财政收入的份额不到5%,而国外一般都在29%到31%之间,这说明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把纳税问题看得很重要。另一方面又向税务干部寻租,以求庇护。少数干部经不起诱惑,狼狈为奸。虽然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对整个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造成的恶性影响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法律体系不健全,制约税收信用发展

首先是没有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征税、纳税及用税信息不公开;各个地方政府的税收制度也各不相同。然后是现下的税收法律及信用制度已经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不能与时俱进。最后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惩戒违反税收行为的治理体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突击检查,缺乏规范性。富人偷逃税现象屡见不鲜。财产申报制在我国成了所谓的廉政制度,是对国际惯例的亵渎。我国对工资外收入———偷逃税的主要部分,缺乏管理,因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综合申报制度。再有,很多经济活动都是现金交易,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加以限制,税务机关很难找到真实的征税依据。

(三)参与者分工不合理,影响税收信用发展

从征税部门而言,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互脱节,直接影响了治税的质量。少数税务机关和干部把管理看得比服务还重要,自比如旧中国的“老爷”,税务机关俨然就是旧时代的“衙门”了,这一恶劣现象严重暴露了征税部门体制的缺陷;从用税部门而言,预算只是徒有其表,在具体用税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使用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不必要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与老百姓对公共产品的预期心理产生巨大反差。甚至某些地方政府干预执法,越权审批减免税,严重影响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三、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税收信用管理法律体系

1. 重视税收基本法在税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税收信用立法体系。

首先,为了严格惩戒市场经济中的失信行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税收基本法的外部构架,即对失信现象的界限划分、惩戒的具体方式以及惩戒的程度。其次,税收立法力度加大化,税收立法级次提升化,税法权威、税收立法信用提高化。

2.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税号和社会保障号合一是世界通行的做法,除了出于好记的原因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这象征着因为你向政府、向国家纳税,所以政府向你提供社会保障的逻辑关系。其实这种税务代码制度在西方国家早就普及了,即国家为每个人编制一个唯一性、终身性的税号。由于我国具体国情,这种税务代码制度还没有实现全面覆盖。鉴于它对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创造性意义,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它的覆盖面,以便互联网技术能更好地管理个人贷款、偿债、纳税等情况。此外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和宣传也很重要,围绕着信用原则,建立社会道德评价标准,规范一切社会行为。

3. 建立税收失信处罚机制

纳税人的行为应与自身的信用等级直接挂钩。若纳税人过去有偷漏税等违法犯规的不良情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降低他的信用等级,并且不能以任何物质利益来替换这种损失。同时可以延长对信用等级低的纳税人的考察期,因为他们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转为正常信用等级的话,极低的惩戒代价会让其他人钻法律制度的空子,不利于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另外对于征税机关没有及时公布税收信息,或税收信息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纳税人可以利用媒介工具,促使征税部门的征税、用税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建立健全纳税人信用评估体系

1. 建立个人税收信用制度

美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为公民编制独一无二的税号,统一的税务代码制度对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目前我们也建立了统一的个人信用实码制,即社会保障号、身份证号和税号“三合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相当于是每个人都拥有了第二个身份证和经济护照。一旦纳税人具有偷漏税等不良纳税行为,其纳税信用等级就会立刻被降低。最显著的优点就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立税收信用中介机构

发达国家在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视中介组织的调控作用,这为改善我国的税收信用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企业和个人资信方面的具体资料的掌握、剖析和评估,确保反映其信用的实际状况。要大力发展民间信用评估中介机构这一“第三只眼”,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为建立健全税收信用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 建立税收信息管理网络体系

目前内部连接基本属于封闭状态的税收信息管理网络只能满足税收征管的一般需要,由此产生的“信息短路”现象,必然造成信用的失真。如今税收征管层次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其需要,开放性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在未来的税收信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从而实现信息普及化和网络直接控制。利用媒介或互联网数据可即时查询得知。这样客户在业务上能很快做出明智的选择,税务、海关、银行、保险等部门也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纳税人再次失信。

(三)建立和完善征税人信用制度

我国偷税漏税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根本确是征税部门没有尽职尽责,不但没有尽到服务纳税人的职责,反而大多以“税老大”相称。

首要任务是从征税人的观念入手,加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并杜绝政府官员不良作风,建立一种相对轻松的合作式的税务管理,更易于提高效率和实现征收目的;其次,在征税过称中要严格执行责任制度,权力责任一一对应,可以以书面形式明确每个执法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合理分工,最终实现责权统一;然后,要严格加强对税务干部违法惩罚力度的管理。处罚力度大了,税务干部就会减少设租,纳税人的寻租活动也会大大减少;最后,按时纳税虽说是宪法规定的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义务,只有在征税部门合法征税,并合理用税的情况下才能提高纳税人对其的信任度。要保证其合法性,除了规范执法程序、加强内部监督以外,还要完善法律救济、强化外部监督。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行排除行政权力干扰的真正法治意义上的司法救济。税收行政部门内部的制度划分的越严格,司法机关执法的自由度越高,税务机关利用职权、占取纳税人利益的机会将越少,这样税收信用在纳税人心中的份量也就越高。

(四)建立和完善用税人信用制度

第一,用税公开化。严格监督政府征税的全过程,跟踪调查税收使用情况,让纳税人对税收的最终用途了如指掌。

第二,用税高效化。集中力量干大事。要坚持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所建基础设施要最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第三,用税规范化。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最终还是要由纳税人交纳税款来弥补,贪污腐败行为会造成社会公众利益的大量流失。为了保证纳税人的合法利益,我们必须要严惩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保证税款规范使用与安全,实现为纳税人服务的愿望。

第四,用税合理化。从公共管理角度看,纳税人在公共产品的供需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用税人必须以公共利益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满足纳税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纳税人心理失衡,根本原因是公共服务产品有缺陷,因此根本对策是依法用税。

总之,税收信用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意识是关键,如何加强纳税人、征税人和用税人这三者的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奖惩结合,本文从经济学原理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税收信用缺失导致的不良影响,保证经济的稳健运行。

摘要:中国自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始终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除税法宣传不够深入、税收制度不够完善、公民纳税意识淡薄之外,个人信用制度的阙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加强税收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应加快我国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税收信用,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Cagan.p.The Demand for Currency Relative to the Total Money Suppl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6(1958)302-328.

[2]道尔顿.财政学原理[M].周玉津,译.台湾:正中书局,1969.

[3]威廉·配第.政治算数、配第经济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北野弘久.税法学原理[M].陈刚,杨建广,等译.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5]西蒙·詹姆斯.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6]邹自钦.试论税收信用[N].北京:中国税务报,2002-02-10(02).

[7]于凤丽.优化环境.诚信纳税的必由之路[J].税务研究,2004(4):77-78.

[8]马征.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与建立征信国家[J].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10).

[9]王志荣.以税收契约为逻辑起点看诚信纳税[J].税务研究,2007(1).

[10]孙杰.完善我国税收信用体系的构想[J].2012(4).

上一篇:初一目标计划书怎么写下一篇: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