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2024-05-04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共13篇)

篇1:《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我是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当我静下心来读《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时,被里面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里面的文章短小精悍而又寓意深刻,如此多的佳作,真想一口气读完,读过这本书,引发了我的许多感动和感触。“一代良师”中的文章描绘的都是教师的典型,从他们身上,我们知道了良师的风范和教师的价值。“教师的任务”则让我们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目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人文读本》里面还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生活中的美、世界观、人生的乐趣等等。

在读到“教师的任务:”教师要严格但不苛刻、温和而不随便地去教学“时感受颇深。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我觉得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虽然时代的浪潮淘汰了许多故事,但有些东西始终在那里熠熠生辉。我希望自己能向着这个方向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书中几乎每位大师都谈到了师爱,记得于漪老师也说过”师爱是最难得的感情,也是伟大的感情,因为它没有血缘,但是老师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付出。“作为教师,我们要关爱每个学生,他才会喜欢这个老师,也会喜欢你的这门学科,课堂教学也会有效果。再次,教师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我们应该牢记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书中讲的一句话: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

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篇2:《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1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2

近日,阅读《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其中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文章《关于思考》感受颇多。 本文题为“关于思考”,但字里行间论述的是思考与读书的关系问题。在提倡教师读书的今天,在教师已经行动起来读书的时刻,我们的确应当把思考和读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或者思考还要比读书更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有的人读书范围广,涉猎宽,但是这样的人不见得对所学习阅读的知识精通,或者说读过的书收益甚少,只还过是水过地皮湿,在脑海中有所印象而已。为什么呢?本文充分解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若要将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在诸方面相结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的真理互相比较。”读了什么,照单全收,不过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搁置了更多的知识、资料而已,它还不是自己精神思想的一部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我们老师经常听取一些教育专家的报告,或是听、评课,听的时候热血沸腾,但是如果在会后,不去进行深入地咀嚼,这种思想会渐渐地冷却,直到消逝,相反,经过自己反思,专家的思想或许变成自己的思想,或许自己还能跳出专家的思想引发自己产生更为理性的思考,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呢。

近阶段的时间里,我增加了自己读书的时间,读的书目也多了起来,但是,读书的后思考却淡化了。这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的缘故,一昧地沉浸在阅读中不可自拔,自觉得这是一种吸收,一种快乐的心灵体验,现在看来这只是浅层次的阅读而已。其实,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古人早有论述:学而不思而怠,思而不学则罔。看来一种思想做到熟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实践中得以印证,对其体会才会深刻。 思考和读书对人的精神上的作用,于每个人来说是有差异的,这与个人的.爱好和性格有关。我喜爱读书,我LG更乐于沉思。论读书的量来说,的确,他读的书不如我多,但是,从实际来看,对于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感悟来说,我觉得他比我更为有效,可能他在读书之余加深思考,书本的知识和思想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从而效果更为明显吧。如叔本华所述:“在思考的瞬间,精神和外界完全隔绝,随着自己的思考而活动,它不像读书,被别人特定的思想所控制,而是按照当事者的禀性和当时的心情,供应一些资料和情绪而已。所以,一天到晚沉浸于书中的人,他的精神弹力便要消失殆尽了。”这真是对自己最好的提醒:切忌因读书而舍弃思考,因为思考才是形成一个人真正思想的根本。

那如何摆正读书与思考的位置呢?“我们最好在思想的源泉停滞之时,才去读书。”此时,书籍便成为思想的“引绳”。于此说来,读书和思考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是表达,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精神行走方式,不可偏颇任何一方。我思故我在,作为一名老师,在纷乱迷人眼的教学方式、流派、思潮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思考分析,用实际教学来实践,切不可迷失在别人的思想论述中。

“真正思索的人,在精神王国中,等于一国的君王。”真正思考了,才能主宰自己的灵魂。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3

这学期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自己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责任,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们,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不过想要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小到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

篇3:《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关键字: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91-02

不敢说自己为教师这一行业奉献了多少力量,但至少我可以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你,说出我十分热爱我的职业;不敢说自己教育出了多少学生,但至少我也可用自信的眼神看着你,说出我关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事实上我从选择教师这一行业起,是带着深深的热爱和满满的期待,热爱教师育人的性质,期待自我兴趣在这一岗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倦怠、疲惫的时候,特别是当确定教师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后,碰到磕碰便会感到一阵阵挫败感,甚至有时对教师的意义产生了怀疑,这个时候便亟需外界的精神粮食给自己一正面能量,时不时鼓励自己,走出时而的阴霾。

一、《教师人文读本》的人文意义

《教师人文读本》是很好的心灵鸡汤,它从不同的侧面给与了我教师意义的启示,比如丛书的上册以爱为主题,爱是一切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从事教学活动要时刻秉承一颗爱人的心,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自己包括对自己的事业、生活等的热爱,让自己时刻对生活充满热情。通过爱自己建立了对生活热情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爱他人,包括学生、同事等等,这是一个爱意传递的过程、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所以每当自己在教学上受到阻滞,我会想想读本上册给我们传达的精神,用爱的情感为自己加油打气,伴我度过心情阴霾。《是站着读还是跪着读》一文就从另一个侧面探讨了爱,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是否缺失了爱的时候,最重要的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进行交谈,是教师人文修养的起点。

丛书的中册以人文观念为主要内容,人文观念包括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等,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育观念和学术观念可以在中得到启发,特别是在目前学术风气比较浮躁的大背景下,不免让人对教学活动工业产生一阵阵的浮躁感,找点闲暇,读《教师人文读本》中的一两页书,会让我浮躁的心情得到宁静,进而开始有条理的思考教学活动的意义,探索出怎样才能以正确的学术观念对待教学活动。比如《以学生为镜》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要经常以学生作为自己的明镜,在明镜中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正视自己的确定,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完善的过程。这篇文章让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学生之于教师的意义,教师需要不断读书以丰富自己,学生就是一本很好的书、是一面清澈的镜子,不同的学生构成了多彩的世界,可以让我在不断品味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

下册则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里面的一些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生与死的意义、人生与宇宙的存在感、现实与历史的比较等等这些哲学上的问题,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先都在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却无法寻出正确、完整的答案,事实上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和纠结,于是不断的对这些答案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但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使我们在探索和思考中成长,得出自己对这些哲学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哲学的真正意义在于鼓励人们思考。特别是作为教师,一个文人、一个知识分子,思考的停滞就代表了事业的停滞,这会导致我们不断的丧失自我价值,最后沉沦。

二、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思考

该读本引发了我对教师人文修养的深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师的人文修养,它又包含什么范畴,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人文修养?人文素养是知识、观点、能力、感情等的综合体,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和价值观等,结合教师的特点,我认为教师的认为素养包含以下几点:

(一)教师丰厚文化底蕴。

教师履行着育人的职能,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所涉及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如历史、法律、艺术等,由此看来教师的文化要求是极高的,只有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才能在进行教学时信手拈来。如丛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章《教育的四大精神支柱》,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在文化底蕴上的深厚,进而建立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教育的支撑。

(二)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对其行为和思想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我将其总结为“尊重生命、崇尚文化,已经深得力量传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仅仅只简单地将自己看成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要赋予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将知识所描述的现实世界与人类关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育德了。其中,教师的人文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将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进行人本主义的教育。将人文知识的教学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给与其充分的重视,让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价值观建立深厚的基础。

(三) 教师高尚的人文品格。

人们长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赞美,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待,期待教师们具有更伟大的灵魂、更强大的人文品格。理想的教师人文人格可以概括为“具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学生具有教不厌、悔不倦的性格”。这种人文文化品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这一种修养来自于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真诚,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这种专注中获得人文修养的提高。

(四)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教师的一种学生观,第一是对学生的尊重,尊重给学生的独立性格,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倾听学生的想法等等;第二是对学生的关爱,这跟《教师人文读本》上册中强调的“爱”主题不谋而合,教育要是爱的教育,当然这里的爱不是溺爱,是以学生正常成长为前提的关爱,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去爱学生。

三、结论

教师认清、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再将这一种素养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创建一种浓烈的人文教育氛围,使学生和老师在这种氛围的引导下,共同成长,我想这正是《教师人文读本》所要传达的最终旨意吧!

参考文献:

[1]吴刚.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10.9.

[2]杨晓奇.教师专业生命之美:意涵、境遇和重塑.中国民族教育。2012.1.

[3]是站着读还是跪着读.教师人文读本。

注:此文获中国教育学会2012年“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读书征文三等奖。

篇4:《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范文

心中有善,灵魂自有所向

善才是最高的道德,爱才是惟一的才能。只有善才能拯救沉沦,只有爱才能避免绝望。”

——沉河《生命》

精彩片断摘录:

①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②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想使学生能在某一地点以某种方式谋生,那这种教育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更糟的是,这种教育会使学生不适宜在那一行业谋生,因为到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技术时,这种技术早已过时。

我读《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还有,对教育的认识: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是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这本书写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还有老一辈教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平凡,是因其日复一日,具体而琐屑;伟大,是因其在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人的灵魂、人的未来。从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播下知识的种子,更要播下爱的种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知音;教师不仅应是学生的良师,更应是学生的益友,用无悔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撒播关爱的种子,收获人生的精彩。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作;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练,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这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我们爱科学,爱艺

术,爱自然,但我们对教育和我们可爱的学生应该付出最多的爱。在爱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坚守和充实我们为师的基本观念:平等、真诚、守信、博爱、崇德。这是我们生活的座标,为人师表的基础。

学习中总会有些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面对这些孩子,我们是否可以不责骂他们,不批评他们,而是通过不断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找回自我,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排的。每篇文章都在写我们教师。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文章中讲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名师,从一些琐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平凡老师的不平凡之处。这几位老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记得我刚参教时,为了鼓励那些后进生我偶尔会在他们的作业、考卷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后来学校要求实施激励性评语,“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肯定行!”、“老师会支持你的,加油!”这些看似平常的话却给那些孩子带来了信心。当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主动问我问题、上课时积极的举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喜欢叫学习困难的同学回答问题,虽然回答的不一定正确。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平等的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包围着他们。

教师要以“四真”赢得学生,而不是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四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猜测和武断地下结论最容易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用心灵走进心灵,这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更懂得了教育学生要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5:《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看作是新世纪全世界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一个非常有眼光也非常负责任的观念。这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与目标。

学会认知: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能够获得做事的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联接、交叉和交流点。

作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等。使他从小就能够具备一种独立的意识、进取的精神,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以便长大了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趋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作为教师,我曾在电视中留意到:在德国的教室里,墙上的德国地图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彩笔画出来的(虽然德国生产的“海德堡”是世界上最精密的胶印机之一)。回看本国,学校里的所有挂图(包括教学用图)都是用此类机器印刷出来的!“探索+创新”与“机械+重复”,这种反差造成的结果太可怕了。要知道“得到了一桶水的人”和“学会了取水的人,他们完全处于不同的起跑线。我们的学生虽然先“得到了一桶水”,但不会“取水”,不但没有“鲜水”吃,原来的水也会变质变臭,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我们的学生若不能及时学会“取水”的本领,那么他们恐怕又要重蹈“花高价买水喝”的覆辙。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或成为廉价的劳动力,或成为唯唯诺诺的幕僚……每每想到这,我就不寒而栗。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他们成才,他们立志,他们成长,成为自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而我们每一个教师,除了岁月的流逝之外,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我们的知识在教学中更充实,我们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长。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我们对学生有多少理解,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但是,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我们也经常遇到阻力、误解,甚至非难。正常的知识传承,往往变成机械的操练;坦诚的心灵交流,往往变成枯燥乏味的训诫,加上人事的纠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这些使我们的心灵失衡而不知所措。

这些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有相应的改革和时间,但如何直面这些问题并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应当不断自省的。先辈、前辈和同辈中有不少楷模,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爱,惟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我们爱祖国、爱同胞、爱亲人,当然也爱自己。爱科学、爱艺术、爱自然,对教育和可爱的学生应付出更多的爱。等等。

篇6:《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而活着!”而他们也大都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这样的答案,因为他们不满足于上帝创造了我们,让我们拥有生命这样一种单纯的答案。我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曾经问过大人,他们总是说:“活着呀,就是要快快乐乐的感受生命啊!”曾经品读他人,我的脑海中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与目的,可是,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我为什么而活着!”

在《读本》中,收录了沈从文,史怀哲,罗素等一些诗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读此章节的时候,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收录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章节中,不过由于自己也曾经苦苦思索过,不免反复咀嚼,体味其中真味。从沈从文给时间“画出的肖像”到史怀哲放弃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其中的种种让我看到一个个在生命的长河中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身影。他们可以冲破种种既定的条款,做别人认为“特立独行”的事,尽管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可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努力的去冲破着什么。他们可以改变上天赋予的种种不公,用顽强的意志把生命诠释,尽管目不能视,但是却并不能阻碍他们想象,当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体不允许我们跑,跳,走,越,但谁又能阻挡想飞的心呢他们可以鄙视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就,只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滚滚红尘抛于脑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个人生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如果说,初读他们的时候是感动,那么在沉下心来仔细品味后,则是深深的震撼!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来说,生命却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从昆虫界的短短几分钟的生命到其他几百年的生命,时间虽各有不同,存在却是相同的。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杀,奔跑;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维系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循环……

篇7: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最近一直在读《教师人文读本》,其中《怎样读好一本书》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艾德勒,他认为从古典着作中可以学到适应各时代的永恒的东西,只有古典着作所提供的“自由教育”,才能真正丰富生活,并使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性和自由的人”。

在此文中他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母语教学无效低效是普遍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深层地探讨怎么读一本书。是的,每次考试过后,分析学生失分原因时,语文总是集中在“阅读理解”和“习作”这两块,我们总是抱怨学生不长脑子、不会思考,总是会找这些客观原因,其实从我们自身找找看,我们真的就没有责任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教师一味地追求准确,学生被应付考试搞得迟钝了。

想想看,我们从一出生接触的就是语文,可是有那么多的学生竟然对语文感到头疼,究其原因,还是缺乏阅读,不会阅读,甚至于连字面意思都不能理解。可想而知,他的习作水平会如何了。就算是为了“应试”,也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篇8: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教师人文读本》里面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编排的。每篇文章都在写我们教师。第一篇文章《名师》就深深打动了我。文章中讲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名师,从一些琐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平凡老师的不平凡之处。这几位老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书中有一篇《我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教育——关于阳阳的故事》的文章,在很多教育文章中我都曾经看到过。不禁让我想了很多。在自己短暂的教学之路上,也碰到过不少象阳阳这样很有个性的孩子。他们中大多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和认可。而我们则往往被他们的调皮、丰富的想象力给吓到,不愿意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甚至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对他们往往是很严厉的。而阳阳的老师总是鼓励他、提醒他、点拨他……他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心里话都愿意和老师说,同时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阳阳变得非常优秀。我不禁感叹,阳阳遇到了一位好教师。

不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记得我刚参教时,为了鼓励那些后进生我偶尔会在他们的作业、考卷上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后来学校要求实施激励性评语,“你有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肯定行!”、“老师会支持你的,加油!”这些看似平常的话却给那些孩子带来了信心。当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主动问我问题、上课时积极的举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到现在我还有一个习惯,不管是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喜欢叫学习困难的同学回答问题,虽然回答的不一定正确。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平等的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包围着他们。

篇9:教师人文读本心得

看此书,引发思考之处很多,现摘录部分,以求加深理解及时时反思。

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步步逼近教学艺术的境界,看来需要做三件事:第一、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第二、通过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创造的范例,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巧和机智,并运用这些技巧和机智驾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第三、展开教学分析活动,提高教学分析的理论水准。

教师与儿童看护者有时与牲口饲养员有着同样的心态:饲养员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这些温驯的畜生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它们的摇车里迈出一步;然后就象他们提出他们企图单独行走时会威胁他们的那种危险。

人类的生存问题,答案只有两个:一是通过倒退到人类以前的生存形式,取消人所固有的理性和爱情这些特性,来寻求人与自然的再次和谐;二是充分发挥人的力量,从而达到与自己的同类以及同自然界的最终的新的和谐。而这正是人的最终目标。

在战国后期,当时走红的知识精英是苏秦、张仪之流。他们与同时代的策士们奔走于七国之间,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在位者兜售他们的谋略。他们已经没有理想的追求,不象孔子那样只执著于自己的学说,准备吾道不行就“乘桴浮于海”,而是像兜售货物那样各有几套方案,王道不售就来霸道,还总有“上、中、下”三策供选择。

周国平:我承认认识自己也许是徒劳之举,但同时我也相信,一个人倘若从来不想认识自己,从来不肯从事一切无望的精神追求,那么,工作决不会使他成为完人,而只会使他成为庸人。

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

对他人的侮辱是一种不可宽恕的野蛮行为。

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逃避堕落才是难的。因它比死亡跑的还要快。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消遣上,而这些消遣与猪、鸽子甚或鲸鱼所喜欢的消遣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这是违背人性的。

人的最大娱乐莫过于有所发现,而发现与学到知识又是同义词。

浏览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帮助你确定你最先要探索的可能存在的世界。

毫无用处的教育就是力图传播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的教育,而有用的教育则是增强理解力的教育。具有了理解力,当今的青年便能充满信心地面对未知的明天,而不管明天是什么样子。

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想使学生能在某一地点以某种方式谋生,那这种教育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更糟的是,这种教育会使学生不适宜在那一行业谋生,因为到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技术时,这种技术早已过时。

在新的世界上,制度化的正规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人们为过有学问的生活作好准备。

真正的阅读一定要有灵魂的参与,而有灵魂的参与的阅读是要花费脑力和心血的,尽管伴随这种阅读的大多数时间仍然是欢娱和沉醉,但这与仅仅为了消遣的阅读从出发点和结果上看都有本质的区别。

要在严峻的生活压力下仍然坚持理想,是需要有相当的精神底蕴的。而要想获得这样的底蕴,是需要跨越巨大的障碍的。

教育的三种形式: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造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从教育的意义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竟异物所知。——虽然世上已无苏格拉底,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做苏格拉底。

篇10:教师人文读本的心得体会

文中那些真善美的心镜叙述,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它将成为我以后做人、做工作的指示灯。人文精神博大精深,但首当其冲的是爱。惟其有了爱,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育人之人。于漪老师用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消融了学生敌对情绪,使她走上了正路,并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徐匡迪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阐述了我们今天怎样当老师。他们至真至切的话语,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基础的基础。家长们把他们天真无邪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我们就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使他们能茁壮成长,使家长满意、放心。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在父母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的,父母的教育和自身行为是孩子的第一影响源。进入幼儿园后,我们教师就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

孩子们很自然的把他们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望和对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要求老师也像父母那样关心照料他们、体贴爱护他们。所以我们教师具备的不仅是教育技能,还要有像父母般对孩子的爱。每次的新学期开学,总会有几个孩子向你耍威或哭闹,而我们总是微笑着把手伸向他们,有时手上被抓伤了,身上被踢疼了,我们多无所谓;大小便弄到身上了,呕吐了,我们为其清洗;衣服不会穿,鞋带不会系,我们不厌其烦“谆谆教导”。凭着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我们将会换来幼儿天真活泼的笑容和对你更亲切的呼唤、尊敬。

教师作为祖国人才的塑造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是必要的,对于我们这些年纪大的老师来说,提高人文素质也尤为重要,能确保在教学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平稳。

篇11:读《教师人文读本》的心得体会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书中几乎每位大师都谈到了师爱,记得于漪老师也说过“师爱是最难得的感情,也是伟大的感情,因为它没有血缘,但是老师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付出。”作为教师,我们要关爱每个学生,所谓付出和得到是互相的,只有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他才会喜欢这个老师,也会喜欢你的这门学科,课堂教学也会有效果。

再次,教师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一般。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我们应该牢记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书中讲的一句话:每个教师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

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篇12:《教师人文读本》读书心得

教学目标应该这么设计!

从教以来,每次写教案,我已习惯从教参书中“移植”过来。说实话,我从没想过认真考虑过这些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本班学生,只是生硬地照搬了事。细读《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第一章“教学目标及其设计”后,我对设计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1.课程标准在充分解析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参考的教学目标,既体现国家培养总目标的要求,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求和科学发展现状,体现课程开发的有关价值取向,因此,是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

2.教材内容是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的总体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结构设计上尽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牲,充分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

3.教学对象。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特征,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培养的情感和态度目标,然后根据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分析,采取合适的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因而,教学对象的学习现状是我们设计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

4.当代社会生活也应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之一。因为学校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直接为当代社会生活服务,而且人是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因此,在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就要站到终极的高度,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可分为五个步骤:需求分析、需求类别化、目标筛选、目标分解、目标表述。这五个步骤中,其中我对目标表述这个步骤认识较深。

表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五个:

1.行为主体学生化。我平时在这方面不大注意,有时表述教学目标是以表述教师的行为,比如“指导学生„„”或“吸引学生„„”等。根据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精确化。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语言要明确,行为动词要准确,尽可能是可观察、可检测、可评价的,可以量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量化。比如“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模仿、参与、讨论、交流”等词就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以往我们表述教学目标所用的是“理解、知道、熟悉、掌握”等笼统含糊的词,难以观察、难以测量,无法检验。

3.行为条件情景化。行为条件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时间、提供信息,它可以为评价提供依据。

4.行为程度具体化。行为程度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可以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

5.教学目标要整合。在具体的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应当是整合的,这样才有利于达成。

篇13: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夫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引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我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到现在还是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情很快会提上我生活日程中。

我看到书上的某一片断,总在不停的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家人的态度。我感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的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的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工作了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好人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少了,有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发展”“教师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新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前进的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要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去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在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有了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上一篇:青岛市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下一篇:初中数学研修观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