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简介

2024-04-27

中国玉器简介(共8篇)

篇1:中国玉器简介

上玉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3年,是中国阀门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中国防腐阀门的领军企业,跻身永嘉28个重点扶持阀门品牌行列。公司总部坐落于“中国泵阀之乡”永嘉瓯北镇,并拥有永嘉及云和两大现代化工业园区,生产建筑面积达65000余平方米。集团下属子公司5家,员工10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158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37个营销分公司、数百名销售人员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延伸到欧美、中东等全球各地。

公司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阀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精密磨床和阀门全性能测试中心等200台(套)生产、检测设备,形成从研发、铸造、锻造到加工、装配,再到内销、外贸、售后服务的科、工、贸一体化运营模式。

自主创新的技术、卓越超群的品质、严谨有序的管理、影响深远的品牌,凝聚成上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高度注重自主研发实力的持续提升。产品包括衬胶阀门系列、衬氟阀门系列、弹性座封闸阀系列和给排水供暖系列等,主要生产标准有GB、BS、API、ANSI、ASME、JIS、ISO、DIN和非标等。主导产品耐腐蚀阀门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中衬氟衬胶系列阀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公司是浙江省最早开发出耐腐蚀阀门的专业阀门企业,多次进行技术攻关,频频打破衬胶衬氟、烟气脱硫等技术依赖进口的格局。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填补多项国内、行业和省内空白,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公司还成为中国阀门技术标准委员会成员,参与起草制订多项国家标准。公司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欧美、中东等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医药、铁路、建筑等各个行业,适用于军工、核电、环保、城建、消防、水利等各个系统,深受用户好评和社会信赖。

公司高度注重质保体系的建立健全。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Q Net国际认证联盟、美国石油学会API、欧盟CE安全等认证,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公司产品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监制。公司还成为中国通用机械阀门协会成员,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生产定点单位,中国化工防腐蚀技术协会成员单位、中国石化物资资源市场成员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级供应网络成员,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成员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站配件供应网络成员厂等。

公司高度注重品牌战略的实施。丰厚的文化底蕴、执著的事业追求、独特的思维模式、强大的人才团队,成为上玉品牌的有力支撑。由此,公司明确提出“力争成为中国耐腐蚀阀门行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服务水平均居首位的领导性品牌”的创牌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先后获得“温州市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水工业十大创新品牌”等殊荣。

用心经营,追求卓越。走过近30年历程,上玉集团已经由国内走向国际,由单一阀门生产走向配套设备的组件生产,由独体发展走向区域联合经营之路。上玉,已成为瓯江之畔永嘉“中国泵阀之乡”的一颗璀璨明珠!

篇2:中国玉器简介

新疆五德玉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7月,座落在新疆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

顺应时代潮流,将玉器、制作加工、销售,民俗文化、餐饮消费、园林景观、户外拓展训练、以及户外球类、棋牌类、骑马观光、钓鱼等项目有机的融和在一起,创建了充满浓郁民俗文化的 “五德玉苑风情园”。拥有大型接待蒙古包15座,多功能宴会厅一座,具有楼兰文化的包厢3个,以玉石命名的包厢6个,充满罗布泊文化的艺术长廊两个,一次接待可供500人同时就餐。公司还建设有采摘区、动物观赏区、书画室、篝火晚会场地、拓展训练基地、景观区、歌舞表演场地等。年接待客人近5万次。拓展训练近1万人次。五德风情苑内设置有会议厅,可供各个单位举办集体性活动,包括会议接待、展览展示等。截止目前,公司已研究开发出民族玉器工艺品30个系列、1006个品种,生产出各类玉器工艺品15000多件。

新疆五德玉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供各界人士作文化交流、联欢联谊之用。同时五德的会展大厅可提供近百人的会议场地,也可供各单位举办联欢晚会等使用。

篇3:中国玉器艺术

玉,也称玉石,在矿物学上分软玉和硬玉两大类。软玉硬度较低,适合雕琢,制成的玉器丰富多样,颜色有乳白、淡黄、淡绿、墨绿几种。硬玉又称翡翠,此名称相传来自鸟名,这种鸟的羽毛颜色鲜艳,雄鸟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鸟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我国的玉矿分布广泛,蕴量丰富。昆仑山——祁连山、东北——内蒙、秦岭、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喜马拉雅山及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玉石资源的主要成矿带。目前,中国已发现玉石种类达170余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和湖北绿松石,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中国最早的玉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开始用玉石等物精心制作“串饰”。这种装饰品不仅为了美观,在原始人心中有更深的内涵。山顶洞人赋予了它原始的宗教观念,这些“串饰”不仅长期佩戴,甚至被带入坟墓。到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做工更加精细,并能明确所装饰的部位。如南京阴阳营龙山出土的各类玉器分别放在墓主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其表达的意义在于显示死者的财富与身份。

到了商周时期,玉石工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商代,玉器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甚至和青铜器一样,成为了祭祀等重大活动的礼器。人们赋予了玉器更多的含义,甚至和社会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

商周时期的玉器一般分为礼玉和佩玉两大类。

礼玉在商周玉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工艺考究,造型精美,分为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玦、玉璜、璇玑等。

一般礼玉用于祭祀,而佩玉则是奴隶主阶级身份的象征,佩戴美玉称为上流人物的一种风尚。殷商妇好墓中出土了玉器共755件,其中大部分为配饰品。在出土的玉器中,最精美的当数玉凤。玉凤用黄褐色的新疆玉石雕琢而成,凤身弯成“C”字,形象生动,凤嘴很尖,头顶上有三朵连为一体的凤冠,凤尾长而肥大,弯曲分成两股。玉凤的两侧还有穿绳的小孔,做工十分精细。除了礼玉和佩玉,商周时期还有用于日常生活的玉梳、玉笄、玉簪等以及用于战争的玉戈、玉刀、玉矛等。

战国时期的玉器已经超越了礼制的规范,向日常生活用器发展。这个时期除了配饰外,日用品和陈设品等也多用玉,而且在工艺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商周时期的玉器以造型为主,而秦汉以来,发展了刻纹、浮雕、透雕、镶嵌等多种技法。战国时期的典型作品“白玉龙凤纹璧”,璧中央镂刻着一条奔腾的龙,璧耳为两只修长的凤。整件作品构思巧妙,比以往的作品更加生动。

从战国时期起,玉器便大规模地用作日常生活器皿,而质地坚硬的玉石雕琢成器则需要高超的技艺和极大的耐性。汉代的“白玉鸟纹卮”“青玉蟠螭耳洗”“青玉云纹灯”等皆为故宫博物院藏品。

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玉器可以防腐,如果在死者的眼、耳、鼻、口等九个窍孔中塞进玉石,人体内的精气便不会外泄,尸体能够不腐。由此,“玉衣”就成了王侯贵族的葬服。据《后汉书》记载,东汉皇帝死后穿金缕玉衣,诸侯王、始封贵人、公主穿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穿铜缕玉衣。1968年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金缕玉衣展现了古代完整玉衣的真面目。这两套金缕玉衣按人的体形制作,由头罩、上衣、袖子、手套、裤子和鞋六部分组成。其中刘胜的玉衣长1.88米,由2498块玉片和1100克金丝连接而成;刘胜妻子窦绾的玉衣长1.72米,用了2160块玉片和600克金丝。除了这两套金缕玉衣,汉墓中还出土了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等二十余套。

隋唐时代是中国经济的鼎盛时期,玉器艺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隋唐时期的玉器,在造型和装饰方面开创了历史的先河。配饰出现了玉镯、玉钗及金、银镶玉的步摇,还有男子佩戴的玉带铸。隋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和“金镶玉手镯”,雕琢精细,质地温润,金、玉相互映衬,富丽高雅。

张九龄为唐开元年间尚书丞相,深受唐玄宗器重。广东韶关的张九龄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垂云、玉璜等玉佩饰。而“青玉人物椭圆杯”“青玉云形杯”“双鹿寿带”及“双凤”等,都是传世的玉器艺术珍品。

两宋时期,各官府中都设有玉院,专门制造宫廷御用玉器。这个时期的玉器,图案以龙凤居多,用料以青玉、白玉为主。宋代琢玉艺人善于利用玉料自然的色彩雕琢成各种纹样。如“鹰啄雁玉佩”,巧妙利用白玉上黑褐色的斑点雕成雄鹰,构思奇巧,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北海公园的玉瓮亭里存放着一尊元代的大玉瓮——渎山大玉海。此玉瓮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65年制作,当时,元世祖曾以它盛酒大宴群臣。整个大玉瓮由整块玉石雕琢而成,颜色黑白混杂,重达3500千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玉器。玉瓮外壁用浮雕的方法雕琢了许多形状各异的海生动物,元代玉工的想象力可见一斑。清乾隆皇帝亲笔书写了玉瓮诗和序言,为这个大玉瓮增添了更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渎山大玉海”这件雄伟壮丽的玉石大作既浑厚豪放,又细致典雅,反映了元初国力的强盛,也标志着中国的玉器艺术走向鼎盛。

明代的玉器种类繁多,佩饰有玉簪、玉环、玉珠、玉坠等,器皿有玉杯、玉碗、玉洗盂、玉盒、玉壶、玉瓶、玉炉等。用料以新疆和田玉居多,外表雕琢精细,以神仙及祥瑞图案为主。

著名的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郊,万历皇帝的定陵于1958年被考古工作者打开,这座神秘的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种随葬品3000余件,其中玉器的数量巨大,艺术价值极高。玉盌就是这座地下艺术博物馆中一件珍品。据推测,玉盌为万历皇帝饮茶的用具,由玉盌、金盖和金托盘三部分组成。玉盌上没有任何花纹装饰,玉色纯净,光洁透明,在造型繁复的金盖和金托盘的衬托下,更显得素洁高雅。

清代皇室专设“金玉作”,制作各种玉雕供皇室使用。乾隆年间,玉雕工艺达到鼎盛,而最有名的当数苏州和扬州玉雕,可谓各有千秋。扬州玉雕以巨作著称,最典型的是“大禹治水玉山”,这件作品高224厘米,重达7吨,历时13年。乾隆皇帝亲自题诗“功垂万古德万古”“重器千秋难败毁”。而苏州玉雕则以精巧见长,最著名的当数“白玉嵌金红宝石碗”,是用白玉雕刻而成,外壁错金花草纹,红色花朵上嵌有180颗红宝石。碗心有乾隆皇帝亲题诗句“酪浆者牛乳,玉碗似羊脂”。是典雅华美的玉中珍品。

在中国的玉石中,有一种特殊的品种——俏色玉。俏色玉是依据玉石材料原有的颜色和纹理精心进行加工和创作,最后雕琢出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清代的“桐荫仕女图”玉雕无疑是俏色玉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件玉雕展示了一幅江南庭院的美丽景色:上部分是屋檐,一排排的瓦整齐地排列着,屋檐下方有一根柱子。两侧则雕刻了假山,山石周围环绕着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和芭蕉。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树荫下,她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左手拿着灵芝,正朝圆门走去。圆门打开一条缝,门里也有一位少女,身穿长裙,手拿盒子,正要从门里走出。两位少女,一里一外,一进一出,极具意趣。

篇4:中国玉器简介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汉代玉器出现的次数较多,各卷或多或少都会介绍到一些汉代玉器。概括起来说,从(《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这样几点汉代玉器的信息:

1.可以掌握全国范围内汉代墓葬出土玉器信息。出土的汉代玉器绝大部分均出土于汉代各地的诸侯王和显要家族墓中,这些玉器信息多出现在出土报告或其他报道中,但它们反映的是个别墓葬或遗址的汉代出土玉器情况,读者没有办法一目了然地了解中国汉代出土玉器全貌,只能通过大海捞针式的查找来解决,难度可想而知。《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将全国出有汉代玉器的墓葬都收录其中,如: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广州南越王墓、保定中山靖王刘胜墓及其夫人窦绾墓、中山怀王刘修墓、北京大葆台广阴王夫妇墓、山东巨野红土山冒邑衰王墓、河南永城梁王墓、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妾莫书”墓、安徽巢湖北山头西汉墓等,这样做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

2.可以了解同一地区相临墓葬出土汉代玉器信息。同一地区的墓葬可能有很高的关联度,它们或是一个王陵,或是一个家族墓地。但考古发掘,或因发掘时间先后的原因,或因各发掘地点单独出报告的因素,读者看不到一个地区全面的墓葬出土器物信息,这样就人为地肢解了很多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在现行的体制下,考古发掘同一遗址出土的器物也不能全部保存在一个文物单位。人们要了解。一个墓葬出土的全部汉代玉器信息,竟然要跑几个文博单位,这就给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江苏地区,汉代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扬州和徐州地区。以扬州地区为例,扬州地区出土汉代玉器的墓葬就有: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姚庄101号、102号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区西湖蚕桑砖瓦厂西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市文物考古队;扬州市东风砖瓦厂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妄莫书”西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宝女墩104号新莽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市邗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巴家墩墓葬,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甘泉东汉2号墓,器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再以徐州地区为例,徐州地区出土汉代玉器的墓葬主要有: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器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器物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徐州市后楼山西汉墓,器物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器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些相关性极强的汉代玉器收藏在不同的文博单位,读者无法了解其全貌。《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以省或自制区为单位来排列,将省或自治区内相关的玉器信息集中在一起,还原了墓葬的历史地域和玉器出土的全部样貌,使读者很容易找到相关信息,能够统筹考虑问题。

3.可以知晓全国范围内藏有汉代出土玉器的文博单位信息。以往各地博物馆有馆藏文物图录出版,但大多数不是玉器专著,更不要说汉代玉器专著,有关汉代玉器可能只占图书的极少部分。即使是这样,能够出版这些图录的文博单位也是有些规模的文博单位,规模小一些或经济效益差的文博单位所藏汉代玉器几乎不见天日,无法和世人见面,更多的人无缘见到这些汉代玉器的面貌。《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收有很多小文博单位所藏的汉代玉器,既帮助这些文博单位展示了自己的汉代玉器,又使大家了解了中国汉代出土玉器的全貌。如:云南省江川縣出土,现藏于江川县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的墨玉策子等。

4.可以全国范围内比较汉代出土玉器的特色。汉代玉器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展现的是汉代出土玉器全貌。河北满城汉墓,徐州狮子山汉墓,广州南越王汉墓虽然都是出土汉代玉器较多较大的墓葬,但它们所出玉器还是有所不同的,河北满域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大量玉佩玉璜,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的成绀玉佩等各有特色,读者可在不同卷册之间比较其异同。

5.作者以科学精准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高深难懂的汉代出土玉器。比较以往玉器图书,专业人士写的多半晦涩难懂,民问人士写的往往偏离事实。《中国出土玉器全集》这套图书,以考古出土的汉代玉器为依据,件件器物部有准确的出土地点,都是无可争议的真品。在此基础上,以统一的写作体例来规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达,使考古出上的器物随通俗易懂的语言跃然纸上,实乃一部大众都能读懂的考古图书。

当下的情况是,有些玉器图书粗制乱造,以假的玉器作标本,以俗不可耐、哗众取宠的语言来描绘器物,不知误导了多少读者。社会真的需要好书与真书,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是真正能够使读者受益,学到真正知识。

篇5:凌源市玉器项目简介

凌源玉器雕刻历史悠久。建国前我市依托“凌源玛瑙矿”出产的玛瑙进行雕刻,培育了大批雕刻人才。1992年凌源市玉器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后,技术人员开始从事个体玉雕工作,逐步形成了玉雕产业。全市现有玉器雕刻厂6家,从业人员120多人,有高级技师25人,中级技师95人。年产玉器6500均件,年产值1200多万元。产品销往国内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我市不属于原材料出产地,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力量,我市对玉器加工业出台了相应的优厚政策,调动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玉器雕刻业不断发展壮大。

凌源玉雕原料多以进口为主,岫岩玉为辅,主要产品为人物、素活、动物、花鸟、鱼虫、红山文化出土文物复制品和旅游纪念品为主。金朗光珊玉器厂玉雕品种多达300余种,其产品多次获省、市金奖。

篇6:中国玉器发展介绍教案

——沈希希 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上期 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重点:1.不同时期玉器艺术造型的演变。

2.玉器在古代社会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运用。3.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内涵和历史意义。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 教学目的:1.通过古代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 教学难点重点: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不易直接接触到。而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所以应当从社会大背景入手,先给学生们普及古代社会的礼制,是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

 教学导入

一.引入课题:通过华夏银行的商标引入课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图案是什么?

二.让同学欣赏08奥运会奖牌和以往奖牌相比有何不同?

 教学内容

一 古代玉石艺术的发展 1.旧石器时代

1)

玉器的发现:在先民制作打制石器时发现。2)

玉石审美的提高与进步

a.制玉技术的发展:在加工过程中,对形体的方与圆、比例对称、线的变化运用变化及截断、琢磨、钻孔等技术。

b.审美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带来更加精美繁复的玉器,使得玉器的形制变得丰富多变。2.新时期玉器

1)红山文化(北方辽河地区),代表:玉龙,玉猪龙。欣赏一段红山文化玉器出土视频。

2)山东半岛大纹口文化、龙山文化.代表:龙山玉璧 3)良渚文化: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制玉工艺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其风格朴素稚拙,造型复杂多几何、动物形状。代表:玉琮王

4)新时期晚期玉器审美性质的变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演变成财富和权力的象征。3.商代俏色玉雕:

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并出现俏色玉雕。俏色玉是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使作品的造型颜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的一种玉石,是中国古代玉雕技术与艺术的集大成者。

代表:玉鳖

4.东周到两汉——“君子比德于玉”

a.温润而泽,仁也。b.言念君子,温其如玉。c.玉体致密坚刚——智

d.瑕不掩瑜——忠 e.玉材之重——礼 f.玉之声音——乐 5.两汉以后

a.对玉的审美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中珍贵性,并用来养生、殓葬尸体防腐之物。b.金缕玉衣

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 提问:同学们共有谁知道这个金缕玉衣一共有几片玉组成的呢? 是4248片,重达1.6千克。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每块玉片都有4个孔,以线断石。

二 儒家思想对玉文化的映射 1.巫文化是形成玉文化的基础

A.巫与玉的关系:对神祭祀古人的神鬼意识导致了对祖先和神的崇拜和祭奠,祭祀活动过程中需要祭器,玉石担任了这个角色。“ 以玉事神,谓之巫”。不善于用玉或不能用玉事神者,就没有做巫的资格。

B.巫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说文》道:“儒,柔也,术士之称”。术士就是巫。儒家在巫的主持祭祀的基础上扩大为相礼,教学成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

2.礼玉是形成玉文化的关键:玉器作为特殊的工艺品,迎合统治者的观念和习俗,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现象,整个社会制度被纳入严密规范的礼仪之中。

A.周公启儒制礼促进玉文化形成:周公相王伐纣,启用商儒,制定《周礼》,将玉文化融入儒家学术。B.规范用玉丰富玉文化内涵:以玉为礼,玉文化玉精神融入人们的生活,在礼仪场合,无论在幔帘之外还是大堂,都不允许大步跨越,不能跑步前进,要不紧不慢,小步前进,如车轮之运转,连续而不间断。

3.孔子论玉提高了玉文化的品味: A.孔子对玉器,玉器的内在美很重视。强调玉器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相统一。

B.以德比玉:他认为品质高洁的君子要像玉器一样具有11种品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意味着玉文化时代到来。

玉文化和儒家思想小结:儒家思想在历史上被称为“独尊”,不仅与政治衰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历代文学史学艺术哲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中国的玉文化在儒家思想的映射下,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三.古代玉石文化小结

提问: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带玉呢?

玉是古人通神的崇拜物,偶像,它比青铜器等物更富有深邃的宗教、礼仪内涵。

玉文化是人类对古人玉神文化的继承,也是世俗社会对高尚人格的要求。

玉石文化是伴随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劳动而产生的一门艺术,在它身上能折射出古代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形态的好多信息;

由于玉材的稀少、品质的优秀、制玉工艺难度大,使玉石成为古代人们最喜爱的物品和最有价值的物品,进而根据稳定社会、稳定礼制、推行礼制的需要,产生了“比德于玉”的观念。 教学知识拓展

一、典故

《红楼梦》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完璧归赵》和氏璧的故事。

说明玉石从古至今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古代就占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表达了人们对玉石的崇拜之情。玉石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下源远流长。

二、玉石种类鉴别

软玉:质地细腻,韧性好。软玉有很多种,颜色丰富,都具有油脂光泽。中国新疆和田是软玉的重要产地,那里的软玉被人们称之为“和田玉”,2003年被定为“中国国玉”。白玉,其名称有羊脂白、梨花白、象牙白等。青玉色泽深绿、灰绿色,颜色均一,质地细腻 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者为靑白玉 还有黄玉,碧玉,墨玉等。

硬玉:俗称翡翠,它属辉石类,它多产于缅甸,中国云南也有产。硬玉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光泽。翠绿色、淡紫色、苹果绿、雪花白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玛瑙:它的矿物名称叫玉髓,是隐晶质石英的矿物。

碧玺:其优质的可作宝石,次的常作玉雕材料。颜色有桃红、浅绿、粉红、浅黄等。

现代玉雕欣赏

 西方玉雕欣赏

篇7:2015年中国玉器市场总结

2015年刚过,正要提笔写点什么,一场罕见的霸王级的极寒天气就从北到南席卷了中国大地,笔者近三十年都没有经历过京城冬季如此严寒的天气,最冷的夜晚有事在街上走了半个小时,竟有被冻僵的感觉,回到家中久久不能暖和过来。天气如斯,2015年玉器行业生意的惨淡竟与冬天的气候如此相像,行走在玉器江湖的人们,心中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寒冷了,用极寒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5年中国的玉器行业喜忧参半,具体可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观察。

一、重要会议

(一)第三届中国当代玉文化高层论坛在上海召开

2015年6月6日,由上海雅园玉道和上海尚善堂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当代玉文化高层论坛”在沪举行。会议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玉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于明主持,全国知名玉器专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玉石雕刻大师及玉石经营者汇聚一堂,本届会议主要围绕和田玉的成因及和田籽料在各个河段的分布情况展开讨论。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施光海教授代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王时麒教授作了题为《和田籽料成因原因》的报告,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和田籽料的形成年代及成因。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琳演讲了《和田籽料在清官中的应用》,青海地矿局原副局长范晓华先生为大家介绍了青海玉的开发历程。最后,徐州玉道馆董事长倪润杰先生根据他多年在和田地区购买籽料的经验和研究心得,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不同地段和田籽料的不同特点,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6月7日上午,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位于上海新华路的尚善堂会馆,馆内收藏了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的精品力作数百件,多为当代玉雕艺术的典范之作。在尚善堂,各位专家就当代玉石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以及当代玉文化的发展问题再次展开了座谈。

(二)“燕京八绝”中的玉雕作品评比结果揭晓

2015年9月12日,出白北京各技工院校学生之手的519件“燕京八绝”作品,与46件工艺美术大师的佳作一起在北京隆安寺公开展览。“燕京八绝”包括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官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集各地民间工艺之大成,是最具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以皇家工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北京文化特色,明代时初现规模,至清代盛极一时,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的新高峰。

展览中的玉雕作品以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学生的作品为主,作品以全新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年轻一代玉雕师的技艺水平。

(三)齐家文化玉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5年7月28日,“玉泽陇西――齐家文化玉器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213件(套)齐家文化玉器亮相,首次向公众展示齐家玉文化这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史前玉文化。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黄河上游重要的文化遗存,因最早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分布地域广泛,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及内蒙古西南部地区。迄今已在甘青宁三省区近百处遗址发现了齐家文化玉器,数量约3000件,器型种类二十多种。此次展出了15家国有文物收藏、研究单位考古出土及采集的213件(套)齐家文化玉器,从多个角度诠释齐家文化玉器与玉文化。

展览的同时还举办了“齐家文化玉器研究学术报告会”。国内众多玉器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发言中指出,齐家文化与中原地区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和联系,研究齐家文化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五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五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良渚遗址价值对比研究之――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玉文化”。在研讨会的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上,共有31位学者就史前和历史时期的玉器类型、用玉制度、图像解析、跨地域和跨文明比较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重要活动

(一)“天工奖”颁奖

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评选活动,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于2002年创立的一项专业评比活动。2015年“天工奖”入围展品480余件,评选出金奖12件,银奖31件,铜奖47件,最佳工艺奖19件,最佳创意奖15件。

(二)第七届中国苏州玉石文化节举办

2015年10月26日,第七届中国苏州玉石文化节暨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精品展在苏州盛大开幕。展览的作品除了传统的和田玉作品,还有南红玛瑙、阿拉善玛瑙、战国红玛瑙、绿松石等作品,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第八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颁奖

2015年9月9日,第八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9月10日举行了颁奖大典。开场是以微电影《神工学院》开始的,这部电影以集中的场景、生动的情节、典型的性格、诙谐的表演,为颁奖大典营造了欢乐和谐的基调。

(四)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评比

2015年11月14日,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评比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评比从8000件玉雕石雕作品中,评选出1200多件(套)作品入围,并分为金、银、铜、最佳工艺、最具文化创意及优秀奖等奖项。

(五)第七届上海“玉龙奖”颁奖

2015年4月28日,第七届上海“玉龙奖”颁奖活动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玉龙奖”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参选作品700余件,材质多样、题材丰富,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玉雕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一次中国玉雕精品的整体展示。

(六)“子冈杯”展评活动

2015年9月19日,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暨国际玉雕艺术家作品博览会于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海内外玉雕名家云集苏州,展示了中外玉雕艺术家本的代表作品近千件。

(七)第十四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

2015年11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揭阳)玉文化节在揭阳开幕。中国(揭阳)玉文化节是揭阳市乃至业界享有盛名的品牌活动,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树立玉都品牌、反映揭阳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揭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成就、推进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平台。玉文化节期间召开了中缅玉商座谈会,缅甸和国内各地玉商齐聚一堂,交流玉器产业发展思路,介绍揭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探寻双方在玉文化产业深入合作切入点。

三、学术研究

(一)考古发掘重大发现

2015年,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海昏侯墓也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该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整个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还有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具有汉代高等级墓葬所包含的许多重要元素,反映了西汉列侯的墓园制度,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非常巨大。此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

(二)新疆“问玉昆仑”活动举办

由笔者组织,北京国玉公司赞助,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问玉昆仑”活动在2015年8月举办。此次活动考察了昆仑山沿线古代玉矿遗址,重点探讨了大同玉矿、叶尔羌河、和田白玉河、于田矿等玉料出产地。通过考察活动发现,古代文献许多关于古代玉器原料的产地和开采的记载并不是很准确,得到了许多古代玉料开采的一手资料。

四、市场状况

(一)古玉市场成交低迷

2015年的古玉市场应该说是成交低迷。全年中比较有亮点的是几次大拍卖公司拍卖的高档玉器。

2015年4月的苏富比香港拍卖,一件估价3000万至4000万港币的白玉“雍正御笔之宝”方玺,最终1.49亿港币成交。

2015年11月的北京保利秋拍中,乾隆晚年最常用的宝玺――白玉双龙钮宝玺,成为全场焦点。该玺龙钮,侧面阴刻乾隆御制诗,在重要的书画收藏或乾隆御笔作品上常盖有这方宝玺,该玺最后以7475万元成交。应该说,这些玉玺的成交价物有所值。笔者在近十年的撰文中,多次提到宝玺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正如朱家?孟壬?所言:“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明清帝后宝玺》弁言)由于宝玺是中国玉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出现多么高的成交价都不足为奇,2015年的经济形势不好,这些宝玺的成交价并不高,也算是捡漏吧。

2015年高端玉器拍卖差强人意,民间的古玉交易一落千丈。不仅交易额锐减,全年不开张的也大有人在,某古玩城已经到了有些商户连店租都交不起的地步。想当年(也就前几年),这些经营古玉的古玩商们还是得意洋洋,出手阔绰,年消费个百十来万都是小case,现如今个别商户不仅店租交不起,甚至晚上睡在店里面。真不知他们每晚看着货架上也许价值千百万的古玉,再摸摸衣兜里干瘪的钱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真是天寒心更凉啊!

(二)新玉市场不景气

2015年新玉市场虽说也不景气,但还没到古玉市场那般惨淡的地步,具体来看:

1.玉石原料异彩纷呈。以往以和田玉为原料的玉器在新玉市场上一直占比较高,2015年出现了新的局面。各种材质异彩纷呈,和田玉、翡翠、水晶、琥珀、南红、叶腊石、鸡血石、河磨玉、黄龙玉、绿松石、青金石、青田石、泰山玉等尽数登场。这些材料的精彩纷呈带动了更多消费者入场,有些材料价格不高,自然成品的价格也不高,购买者不少,市场看起来还算繁荣。但具体到每种材料上的市场状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2015年仍然有大批高档翡翠作品露脸市场,这些高品质的翡翠价格依旧是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高品质的翡翠原料供应稀缺,因而成品奇货可居,而品质一般的翡翠饰品的价格则一泻千里,较常年下降一半的也比比皆是。

2015年最火爆的玉器材料算是绿松石,可谓一材独秀,好一点的绿松石原料每克卖到上千元,2014年同样品质的绿松石原料每克也就三四百元,一年竟涨了两三倍。2015年笔者到湖北十堰去调研,见到的红火景象,与白玉市场的凋零形成强烈的反差,2015年疯狂的石头非绿松石莫属了。和田玉原料市场虽不能说一塌糊涂,但也绝对可以说萧条之极,价格上变动不大,但购买的人群却少多了,和田玉已经从神坛上走下来了,但并非所有的和田玉材料都没有亮点,俄罗斯料就是亮点。2015年,俄罗斯出口中国的白玉,质高价低,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南红这种材料曾红遍大江南北,但前两三年的价格飞涨已成往事,201 5年南红原料从价格到销量都有较大跌幅。

2.新玉市场进入低潮。2015年新玉销售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些年刚刚有些起色的新玉拍卖市场不可避免地也进入了低潮。北京博观的四季拍卖及几次大拍都不尽如人意,虽然其中也不乏亮点,如岁末大拍中,曹杨的四块和田白玉组牌拍到980万元,令人眼前一亮,但这毕竟是少数情况,大部分作品几乎都在低价位成交。西冷的玉器拍卖中规中矩,拍品成交率还算挺高,但也多在底价附近成交,没有了往年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拍品,也算是市场的回归吧。2015年拍卖市场也不是没有生机,也有生力军杀入市场,为市场带来一抹春色,北京正道拍卖公司就是一例。这家拍卖公司由有行业拍卖经验的人士组成,货品上好,价格超低,成交量还不错。看来市场不是完全缺钱,而是缺性价比高的拍品。

虽说拍卖市场总体还算过得去,但具体到落地的实体玉器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高端玉器市场以北京上海市场较有代表性。前文提到的古玩商夜宿古玩城店里的事例就发生在北京,可想而知北京玉器市场已冷清到什么地步了。以经营玉器著称的北京天雅古玩城,2015年的店面转让已无转让费了,能有人接手已算烧高香了,其他一些较为著名的经营玉器的珠宝城同样门可罗雀,多数商家日常交易额极小,全年不开张的也大有人在。笔者一位朋友在一珠宝城看中一件玉器,要价60万元,他随口还价2000元,对方竟然没有恼休成怒,只是希望他提高点出价再谈,由此可见生意惨淡。

北京市场如此,上海市场也好不到那里去。中福古玩城是上海经营白玉较为集中的场所,进门一看萧条至极,店面要么关门要么打牌,正常经营的没几家。笔者一位朋友,2015年岁末去逛中福古玩城,本没打算买东西,见到一件以前商家要价30万元,他两年前还过12万的玉器还摆在那里,因与商家已认识,故不好意思多砍价,直接出价8万元,商家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且在晚上请他吃饭。席间敬酒感谢他能在这种情况下帮忙买东西,并说没这笔钱恐怕年都过不好。上海玉器市场经营之萧条由此可见一斑。

中端玉器市场主要就是苏州、揭阳市场。笔者2015年下半年去苏州几条主要经营玉器的商业街转了转,不由得心生感慨:前几年苏州街上只要是门口摆着庆贺开张之喜花篮的店铺,不用抬头看,准知道是玉器店开张,笔者这次仍然是在这几条街转,只要是见到有转让告示贴在门上的店铺,同样不用抬头看,准知道就是玉器店转让。只两三年的光景已物是人非了。好在苏州市场也不完全如此,一些新锐玉雕师的店里顾客还是挺多的,玉件摆出来不出几天准能卖掉。以往那种商家鱼龙混杂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

广东揭阳市场也算是和田玉的一个中端市场,尽管中国大部分高档翡翠皆出于此,但该市场的和田玉作品无论品质还是数量就差一些了。笔者2015年岁末去揭阳,市场表面看起来还正常,商家们依旧悠闲地生活和经营着,只不过摆在店里切料用的大锯上已锈迹斑斑,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生意的凋零。问问商家,虽说经营状况大不如以前,但吃饭绝没有问题,只是挣多挣少的问题。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个别有实力的商户仍能挣到上千万元,这说明市场机会还是有的,只是竞争激烈了,分化严重了,强者更强了。

低端玉器市场的代表是河南南阳的镇平市场。笔者2015年去镇平的次数较多,对一件事较有感触,那就是飞往南阳的航班减少了,票价打折的幅度大了,而且乘客买玉的人占的比例大幅度缩小了,连南阳机场出租车司机都抱怨去镇平的人减少了,使得他们的生意大不如以前。这种情况与揭阳的飞机十分相似,以前揭阳飞机上70%都是买玉的,2015年变成了不到20%了。2015年几次去镇平,对市场的感受每次还是略有不同的。上半年去的时候,商家都在炒股票,特别是5月份的时候,满市场的商家都在低头看手机,询价他们都带搭不理的,根本没有心思做生意,当时在他们看来,玉器市场低迷,卖玉器挣的那点钱与炒股票挣的钱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股票市场疯狂了,更反衬出玉器市场低落。10月份再去的时候,炒股票的人几乎没有了,除了个别人还在谈论几句股票,人们开始认真做生意了,市场不算红火,但买东西的人不少,价格比起往年是差了一些,但还有钱可赚。笔者岁末再去的时候,情形完全不一样了,满市场只见卖东西的商家,买东西的顾客稀稀拉拉没几个,商家遇到一个有意买东西的客户,会竭尽全力让他成交,甚至忙中出乱也是有的。笔者亲眼见一商家将一批(近百只)质量不错的青海料手镯,本想以3000元左右一只的价格卖给一位客户,卖家太急于成交了,结果忙中出错,最后算账,竞只卖到2200元左右一只,这种品质的青海料手镯,往年的批发价多在5000-6000元左右一只,如今竟然跌到这个价格,也是笔者始料不及的。问问其他商家,几乎共同的回答是,年底卖的东西,如果不赔钱就卖不出去,笔者诧异地问他们,赔钱为什么还要做这个生意,他们的回答是,我们现在赔点钱,等以后生意好了再赚回来。呜呼,愿望是好的,来年生意会好吗?镇平市场大多数人都在这样强撑着,但也有人开始退出市场了,有几条主要经营玉器的街道,其中的一些店铺,有关门的,也有转让的,不知道来年还会有多少人仍在坚持。

3.玉器市场萧条的原因。一言难尽,笔者总结了几条供大家参考吧。第一,经济发展变缓,限制了人们的购买力。整个经济形势变差,不确定的因素增多,挣钱的前途渺茫,人们不得不悟紧钱袋,将钱用在最关键的地方,非实用性商品的购买力自然就会下降,玉器消费自然就减少些。特别是古玉收藏的人,往往都是用闲钱,一来研究赏玩,二来保值增值。收入减少了,这部分的支出自然就减少了。第二,收藏者和消费者购买变得理性了。过去人们认为,只要是玉,就是高贵的,就是物有所值的,就能保值。经过这几年的市场熏陶和自我提高,人们开始学会选择那些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的玉器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要求市场,有的商家门庭若市,有的则门可罗雀,甚至关张退市了。第三,生产者对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局限,导致时下多数玉器在文化上无表现力,消费者则知难而退,不敢轻易下手购买。中国玉文化有八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和使用功能,各个时代的人都深谙此道。因而,在各个历史时期,无论玉器的制作者还是使用者都会紧紧抓住当时玉文化的主题――主要是玉这种材料被赋予的神圣内涵所形成的文化含义来展开其功能,比如玉的比德、辟邪、宗教和祥瑞等文化含义所衍生出的趋吉避凶、神佑庇护、吉祥如意等功能。

我们今天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对待玉器如同对待神灵般的器物,但玉器那温暖我们心灵的感觉,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感觉,她从古至今一直是滋养中华儿女精神的圣物。今天大部分的玉器雕刻师并不完全了解这些玉文化的含义,只简单地将玉器以普通的工艺雕塑作品的审美标准来作为评价标准,最多再加上材料质量评价标准。这些标准看上去没错,但它背离了千百年来的玉文化主题,缺少了千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玉的最大动力――人与玉之间心灵交流的特殊意境,没有将玉当作传承时代精神的文化载体来对待,简单地将玉器混同于一般雕塑,这是今天玉文化的最大缺憾。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当代玉器都没有文化,当今中国真正有实力的玉雕大师所创作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是在最大限度的将材料的特性融入到作品中去,他们的作品,已将玉文化深入玉器作品的骨髓中去了,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这样大师在中国还是有些的:上海的倪伟滨、刘忠荣、吴德异、易少勇等,苏州的杨曦、曹杨等,扬州的汪德海等,北京的苏然、张铁成等,新疆的樊军民等。

至于那些自身素质尚有差距的大师,只是简单地将玉器当做雕塑作品来对待。这些人前几年将一些无任何文化表现力,将材料相对较好、工艺相对较精的东西,卖到很高的价格,在行情好的时候还能滥竽充数,在行情不好的当下,这样的东西就没有市场了。如果一件玉器卖点单纯在料工上,这些大师的做法还不如时下一些明智的年轻玉雕师,这些年轻玉雕师的作品没有高深玉文化元素注入,就用好点的材料,工艺尽量精细,价格却定得低低的,市场倒也蛮好。

中国古代玉雕工匠都是世代相传,这些工匠虽然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但也受到良好的家族玉文化氛围熏陶,加之各个时代对玉器崇拜的气氛都在影响着玉匠,同时每个时代都有专门指导玉器制作的机构和人,使得各个时代的玉器作品都有其可读的文化含义和深刻的社会伦理。这些作品并不以材料和工艺作为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而是以文化的表现力为评价标准。

而今人将材料、工艺作为评价玉器好坏的主要标准,使玉器以雕塑的形式出现,成为单纯财富载体或技艺载体的做法,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财富蜂拥而至,玉器价格猛涨。相反,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形下,这种势头必然下滑,整个玉器销售势必变得困难。试想,如果玉器有文化内涵作支撑,使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人们就不会太去关心其价格的变化,更多的是关心作品对精神世界的理解和表达,玉器行情也就不会惨淡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里需要强调,笔者无意强求当代玉雕师们,凭心而论,他们已经尽全力了。他们没有显赫的玉雕家史,没有高深的文化艺术水准,他们多是偶然走入玉雕行业的普通人,最初的目的就是以此作为谋生手段,后来形势好了,挣到钱后,也都是尽量提高自己,到美院进修,从书本或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他们已经够努力的了。但不能否认他们先天不足,没有受到良好的玉文化熏陶,后天大环境玉文化的普及也远远不够,他们只能随波逐流,能把玉雕的样子雕雕好就行了,这是时代的原因,而不是个人问题。然而,玉器行业要想持久稳定地发展,就需要玉雕师们知难而上。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时期,与其坐而哀叹,不如起而充电,以新的面貌迎接玉器行业新的春天。

我们谈玉器市场,特别是谈中国玉文化,更多的是要从人们的精神世界找需求。如果当代玉器都没有玉文化的内核,只是流于一般雕塑的样子,中国独有的玉文化就会消亡,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传承的链条也就断裂了。

要解决当前玉器市场下滑的问题,决不能简单地从经济的角度来就事论事,决不能简单地从现在的料工的好坏来谈论市场,这样下去玉器作品会更加远离中国玉文化的主题,而沦落为工艺品的一个小门类,市场会越来越差。是到了要将中国玉文化摆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了,我们所有玉器行业从业人员莫不如借此调整契机,加强中国玉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创作出具有当代玉文化内涵的作品,这样的玉器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玉器市场的前途才会无比广阔。

篇8:中国玉器简介

古代玉器饰品的种类丰富, 有玉组佩、玉璧、玉环、玉带钩、玉玦、玉舞人、鸡心佩, 玉带板、玉镯、玉步摇等等。这些玉器饰品有单独悬挂的, 也有成组佩带的。

玉组佩也被称为杂佩, 是一种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用多件玉器串联成的配饰玉, 主要由环、璜、珑、琥、觿、珠等组成。此佩玉风格现今所知最早见于春秋早期, 战国达到极盛, 汉以后玉组佩不再流行。春秋、战国组佩, 玉环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春秋战国时代, 玉璧开始被大量用作佩饰, 佩带的壁直径一般在10厘米以内。玉舞人起源于战国, 盛行于汉代。玉舞人有做单人舞的也有双人舞的, 大都有穿孔, 可以作为佩在身上的装饰品, 舞姿均为长袖舞。战国玉舞人, 发型雕刻极为精细, 发型在头顶呈扇形, 两边披下, 刻画出女性秀发的美。服饰上, 这个时期的玉舞人均宽袍大袖, 衣着瘦长, 好像在旋转, 苗条秀丽。汉代的玉舞人不太注重发饰, 头部没有雕刻, 平顶, 一手在头上, 衣袖盖住头顶, 另一只手在下, 上下基本是一样粗, 呈现出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 雕刻刚劲有力, 多用立刀, 粗细线并用。衣着简化, 作风粗犷之中又显活泼生动。玉步摇古代妇女常见发饰, 步摇与簪、钗一样也是插在发际的饰物, 而簪首上垂有旒苏或坠子, 行动时亦步亦摇故称为步摇。

二、礼服文化中的玉器饰品搭配风格

夏商时期属于中国冠服制度的初创时期, 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形制。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逐渐完善, 为了掌管冠服制度的实施, 统治者专门设置了“司服”的官职。按照周代典章制度的规定, 凡举行祭祀大典按照周代典章制度的规定, 凡举行祭祀大典裳等组成, 合称冕服。冕冠, 是帝王和百官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最尊贵的礼冠, 佩玉为饰早在商代就已成为一种时尚。

(一) 冠服

宋、清时期玉器与帝王、朝廷的关系依然非常紧密, 其礼仪行为均离不开玉器。此期正史均连篇累牍地记载了帝王舆服及宝册所用的玉。皇帝在举行礼仪时从头到脚浑身是玉, 车乘有玉辂。帝王用玉均用和阗 (田) 白玉, 祭祀燔玉用真玉, 偶尔不足则以次玉或珉代之。

所谓真玉、次玉之等次, 最早始于《周礼》:“天子用全, 上公用, 侯用瓒, 伯用埒。”释为“天子的玉用纯色, 上公的玉用杂色, 成分四玉一石, 侯的玉成分三玉二石, 伯的玉成分玉石各半”。章鸿钊认为, “其言轻洁者, 明东南方产非真玉也。”至唐玄宗天宝十载诏曰:“礼神以玉, 取其精沽温润, 今有司并用珉, 自今礼神宗庙奠玉并用真玉, 诸礼用珉如玉。难得大者宁小其制度以取其真。”上述对真玉的诠释虽各有所指, 但诸家公认其质纯、音沉重、性温润者为真玉。联系唐、宋朝廷用玉均取自于阗, 可知其真玉必为于阗玉, 其他地方玉材均为非真玉。所谓次玉属美石, 也是非真玉。可知朝廷用玉是以真玉即和阗 (田) 玉为主, 在和阗 (田) 玉不足时亦用珉, 即次玉, 非真玉现在扼要地说明帝王冠服、车辂、宝册等用玉情况。

(二) 玉带

江西上饶茶山寺宋建炎四年 (1130年) 赵仲湮墓出土的其生前所佩池面人物玉带铸九 (八方一铊尾) , 为不全之带铸。安庆市棋盘山元代范文虎墓出土有素玉带铸八, 带扣、铊尾各一。据《明史》记载, 文武官员公服, 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定一晶玉腰带;文武官常服, 洪武三年 (1370年) 定其带一品玉。宋代官吏佩“带”, 以质地不同区分职位高低。皇帝、皇太子佩玉带, 大臣佩金带, 还有银、犀、铜、铁之类, 各有等差。有时, 皇帝把玉带赏赐臣下。神宗熙宁六年 (公元1073年) , 熙河路告捷, 宰相王安石率群臣到紫宸殿祝贺, 神宗皇帝解下白玉带赏赐。元丰五年 (公元1082年) , 神宗下诏:三师、三公、宰相、观文殿大学士等, 佩金球文方团带, 佩鱼。所谓佩鱼, 就是按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制成的鱼, 作为饰物。

三、常服中的玉器饰品搭配风格

(一) 古代男服佩玉风格

我国秦汉时期的男服主要是一种宽衣大袖的袍服, 又被分为曲裾与直裾两类。曲裾就是战国时的深衣;直裾又称襜褕, 除祭祀、朝会之外, 其他许多场合都可以穿着。汉代服饰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行佩绶制度。佩绶除了是一种装饰物外, 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分等级和地位高低。

佩:身上的玉饰, 绶:用来悬挂印佩的丝织带子。佩绶用来区分地位尊卑。佩绶制度在华夏衣冠里为等级尊卑的一种显著特征。商周绶带的前面挂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 其颈五寸的韨 (蔽膝) , 春秋战国时废去韨佩, 改为系縌[nì], 以方便行动。佩縌就是结绶于縌, 意即在佩玉的带纽上结彩组, 与绶相连。“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 组是官印上的绦带。

(二) 古代女服佩玉风格

宋代女服要比男服款式多, 服色种类也多。从宏观上看, 宋代妇女夏穿衫, 冬穿袄, 衣着特点是上淡下艳。上衣服色一般是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 以清秀为雅;下裙服色通常是青、碧、绿、蓝、杏黄等, 以艳丽为美。宋代后妃有袆衣、朱衣、礼衣、鞠衣。皇太子妃有褕翟、鞠衣。袆衣, 深青质, 织成五彩翟纹, 内衬素纱中单。中单领绣以黑白黼文, 以朱色罗縠缘袖、边。蔽膝色随裳。大带色随衣, 外侧加滚边, 上用朱锦, 下用绿锦滚之。带结用素组, 革带用青色, 系以白玉双佩。选择衣物配饰的首要原则是与衣物协调搭配, 衣服配饰应该是服装的画龙点睛之笔。因为玉石的总体感觉是温润高雅, 所以中式风格的服装更适合搭配玉饰。除胸针和领带夹以外, 大多数的玉质衣物配饰的玉石都不会很高档, 所以应着重挑选其款式和工艺。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审美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人们的着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的多样性已经得到了空前发展变化, 大部分老百姓也逐渐有经济实力美化自己, 给衣物增添佩饰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 因此就出现了许多用玉制成的佩饰, 它们与古代的衣物配饰完全不同。主要品种有皮带扣、西装袖扣、领带夹、胸针、丝巾扣、衣扣、腰链等。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玉器饰品的搭配风格, 对于丰富当代装饰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佟艺峰.《中国古代玉璧造型及功能演变初探》.大众文艺, 2014 (09) .

[2]尹志红.《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启示》.艺术百家, 2010 (52) .

上一篇:刚性屋面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下一篇:欢度春节的现代诗歌朗诵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