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4-05-18

《李如松》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4篇)

篇1:《李如松》文言文阅读答案

《明史·李如松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

万历十五年,以总兵官镇宣府。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参政王学书却之,语不相下,几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栋因劾如松骄横,并诋学书,帝为两夺其俸。

二十年,哱拜反宁夏,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其弟如梅、如樟并年少英杰,宜令讨贼。六月抵宁夏。如松以权任既重,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如樟夜攀云梯上,不克。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拜窘,遣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竟败去。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如松新立功,气益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貌。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言倭酋行长愿封。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于营,誓师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师次肃宁馆。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李宁生缚之。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行长大骇,复遣亲信来谒,如松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抵平壤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以倭素易朝鲜军,令副将祖承训诡为其装,潜伏西南。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少却。如松斩先退者以徇。倭方轻南面朝鲜军,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倭大惊,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军自小西门先登。火器并发,烟焰蔽空。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中旨特用如松。如松感帝知,气益奋。明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译文:

李如松,字子茂,是李成梁的长子。因父亲的功劳担任都指挥同知,充任宁速伯的侍卫官。骁勇果决作战勇敢,从小跟随父亲熟悉兵法。

万历十五年,又以总兵官的身份镇守宣府。巡抚许守谦检阅军队训练,李如松把座位搬去与他并列。参政王学书让他下去,说话互不相让,几乎要动起手来。巡按御史王之栋因此弹劾李如松骄傲专横,并且诋毁王学书,皇帝因此剥夺了两人的俸禄。

二十年,哱拜在宁夏反叛,御史梅国桢推荐李如松有大将的才干,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樟都是年少的英杰,应该派他们讨伐叛贼。六月抵达宁夏。李如松因为权势已经很大了,不想接受总督的节制,办事总是独断专行。兵科许弘纲等认为不合制度,皇帝于是下诏斥责他。

在这以前,董一奎、麻贵等众将多次攻城没有攻下。李如松到达后,攻势更加猛烈。李如樟夜间登云梯而上,没有成功。游击龚子敬率领苗兵进攻南关,李如松乘势带兵攻城,也没攻下,于是决定用水攻。哱拜窘迫,派养子克力盖前去勾结河套的敌人,河套的敌寇率领一万多骑兵到达张亮堡。李如松奋力应战,亲手斩杀畏缩不前的士卒,敌寇最终大败而逃。水淹北关,城墙倒塌。李如松等佯装攻打北关诱惑敌人,而暗中派精兵袭击南关,攻克了宁夏之后,哱拜自己杀死叛党刘东旸,请求免去死罪。

消灭了哱拜和族人后,记录功劳,如松升为都督,世袭锦衣指挥同知。恰逢朝鲜倭寇为害严重,皇帝诏令李如松限期东征。李如松刚立了功,气焰更加骄横,与经略宋应昌不相让。按旧例,大帅第一次见到督师,穿着战衣在大庭拜见,出来更换帽子和衣带,才更加礼貌。李如松用监司拜见督抚的礼仪,穿着平常的衣服坐在一边而已。十二月,李如松到达军中,沈惟敬从倭寇那边回来,说倭寇酋长行长愿意接受封赏。李如松叱责沈惟敬奸邪,想杀了他。参谋李应试说:“藉助沈惟敬欺骗倭寇说给他们封赏,而暗中偷袭他们,这是条妙计呀。”李如松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扣留沈惟敬在营中,誓师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大军驻扎在肃宁馆。行长以为封赏的使臣将要来了,派牙将前来迎接,李如松下令让游击李宁活捉他们。倭寇仓促起来格斗,只抓住了三人,剩下的逃回去了。行长大惊,又派亲信前来拜见,李如松抚慰打发他回去了。第六天,驻军平壤。行长还以为是封赏的使者,站立在风月楼等待,李如松的军队抵达平壤城,众将徘徊没有入城,行迹完全暴露,倭寇全部登上城墙据守。

第二天早晨,李如松下令围攻时放开东面。因倭寇一向轻视朝鲜军队,命令副将祖承训假装穿上朝鲜兵的`服装,潜伏在西南边。李如松亲自带领大军直抵城下,攻打城东南。倭寇炮像箭雨一样,官军稍有退却。李如松杀了先退的士兵以示众。倭寇正轻视南面的朝鲜军,祖承训等于是脱下外面的服装露出明军的盔甲。倭寇大惊,急忙分兵抵抗,李如松已经命令部队从小西门抢先登城。火器一起发射,烟火遮住了天空。昊惟忠中炮胸部受伤,仍然奋勇呐喊着督战。李如松的战马中炮而死,换了马疾驰,落在壕沟中,一跃而上,指挥士兵加强进攻。将士们无不以一当百,于是攻下平壤城。

二十五年冬天,辽东总兵董一元被罢免,皇帝圣旨特别任用李如松。李如松感戴皇帝知遇之恩,意气更加振奋。第二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皇帝沉痛哀悼,命令备置衣冠礼仪运回安葬,追赠少保、宁速伯,建立祠堂,谥号忠烈。

篇2: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A(应是“赴”。)

2.B(都是介词,用。A项第一个是介词,对;第二个是动词,做。C项第一个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是代词,其中的。D项第一个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D(这是和尚圣刚对权贵子弟的话语,与他们对待饭菜的直接态度关系不大。)

4.C(不是“烧菜的程序不当”,而是使君家做火锅用的炭火不当,有烟味。)

5.(1)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2)①这是骄奢淫逸成性的人了,你邀请他们赴宴,行吗?(乃、召、可)②李使君特意为几位兄弟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可谓丰盛洁净,你们为什么不稍稍吃一点呢?(特、丰洁、略)

二、韦陟

1.D(应是“派,派遣”。)

2.C(都是介词,跟。A项第一个是转折连词,却;第二个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而且。B项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可译为“被”。D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他。)

3.A(这是描述韦氏家族的名望和门第。B项为韦斌不同他人的桀骜个性;C项为韦陟的简傲性格;D项为韦陟的清高饮食。)

4.C(文学和见识方面著名的,只是韦陟。)

5.(1)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2)①每吃完一顿饭,你去看看他家厨房里所扔掉的菜肴食物,何止价值万钱呢?(委弃、啻、直) ②自三事以下,没有不摘帽掸雪或抖掉衣服上的雪的,有人还移动他站立的位置。(莫、振、更)

三、芸辉堂

1.A(应是“还”。)

2.B(都是动词,做。A项第一个是介词,从;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不译。C项第一个是介词,趁;第二个是连词,于是。D项第一个是表示修饰的连词;第二个是表示承接的连词。)

3.B(描写元载“紫绡帐”掠夺而来的来历。)

4.D(不是被皇帝收缴,是元载知道被皇帝发现了,不得不进贡给皇帝。)

篇3:《李如松》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庆龄,国际上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从青年时代就追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成为他的革命伴侣和战友。她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逐步成为革命主义、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她团结海内外一切进步人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为世界的和平与民主,进行了英勇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新中国诞生后,她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副主席、国家名誉主席。

本文仅从几个侧面略述这位伟大女性的卓著功绩和高风亮节的人格,以纪念宋庆龄逝世28周年。

力促第二次国共合作

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作出了宝贵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她又力促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8月1日,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对此,宋庆龄率先响应。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念念不忘剿共的蒋介石集团迫于形势的压力,通过好几条渠道,寻找同共产党接触的线索,其中一条渠道就是宋子文。

宋子文找到姐姐宋庆龄,请她设法与中共联系。早就同国民党中央断绝关系的宋庆龄认为蒋介石走出这一步,符合历史潮流,欣然同意出面斡旋。

1936年1月初,宋庆龄让化名为王牧师、当时在上海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的董健吾来到家里,交给他一封重要信件,托他呈送毛泽东、周恩来。董健吾到达陕北已是2月底了,而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却在山西石楼。10天后秦邦宪把毛泽东、周恩来的复信交给董健吾,还交给他长征前江西中央苏区政府铸造的有镰刀、斧头图案的三枚银币及一套布币,送给宋庆龄作为珍贵的纪念。

就这样,宋庆龄在民族存亡关头,首先在国共两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事变后,不少人主张枪毙蒋介石。此时,宋庆龄再次表现出非凡的远见卓识。事变第二天,她得到消息后,立即作出要到西安劝说张、杨释放蒋介石的决定。

这天,她把救国会的胡子婴约到家中,问能否陪她到西安去。接着,又解释了为何去西安的理由。她说:何应钦等亲日派唯恐中国不乱,如果蒋介石被杀,内战势必全面爆发,日军就可长驱直入,侵占全中国。胡子婴马上明白了宋庆龄的用意,同意随她去西安。正患病的何香凝听了宋庆龄的意见后,也同意一起前往。然而,当宋庆龄让孙科为她准备去西安的飞机时,南京政府却调兵遣将,准备轰炸西安,孙科无能为力,宋庆龄只好作罢。

宋庆龄为民族前途忧心忡忡。在这危急关头,只有中国共产党与她灵犀相通,作出了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决定。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的大力推动和督促下,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开辟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心系祖国统一大业

打开《宋庆龄选集》,有一篇题为《人们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重要文章,这是宋庆龄1979年为国庆30周年而撰写的。文章说:“在举国欢庆祖国伟大节日的时刻,我不能不想念台湾的骨肉同胞。三十年了,台湾归回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哪一个中国人不应感到身有责任呢!”

有几次宴客,宋庆龄用鸡血和豆腐制作可口的酸辣汤。席间,她风趣地笑着用英语说:“这是国共合作汤(鸡血是红色,豆腐是白色)。”她多么期待国共再次合作,渴望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团聚。

宋庆龄的兄弟姐妹及其他亲友大部分在海外工作和生活,她深情地思念着海外亲人,密切关注着亲人们在外面的境况,从各方面努力建立和保持与他们的联系。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宋庆龄逐渐与海外亲友取得联系。她的儿媳陈淑英、孙女孙穗英、孙穗华等,由于长期阻隔,对祖国的变化了解甚少。宋庆龄知道他们的心情后,就每月给她们寄《中国建设》杂志,给他们通信,介绍祖国的新貌。海外亲属沟通联系后,纷纷摆脱各种干扰,应宋庆龄之邀回内地参观旅游,了解新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宋庆龄生前联络的这些亲属好友,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为实现宋庆龄未了的心愿发挥了力所能及的作用。

光荣的归宿

宋庆龄早就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与中共的关系,经历数十年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她始终把共产党视为孙中山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最忠诚的继承者和领导者,并且愿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奋斗终身。

1957年4月,宋庆龄见到刘少奇、王光美夫妇时,郑重地向刘少奇提出:“希望参加中国共产党!”刘少奇非常高兴,但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将转报党中央和毛主席。纵观宋庆龄的整个革命生涯,完全证明她不愧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她从投身革命起,与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和最彻底的决裂。

邓颖超在给宋庆龄的献词中赞道:“你长期在蜕变的国民党的敌视、威胁下,能够奋勇当先,进行单枪匹马的战斗而坚持不懈,这种坚韧不拔、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不愧为人中之杰,女中之杰,伟大的革命战士。你比荷花更皎洁,比青松更坚贞。”

刘少奇这样评价宋庆龄:关键时刻,宋副主席一向是支持我们党,同人民在一起的。

因此,对宋庆龄这样有特殊作用的人物,更要从革命大局来处理组织上入党的问题。宋庆龄正式提出入党要求不久,党中央就派刘少奇和周恩来到上海看望她。刘少奇恳切地对宋庆龄说:“党中央认真地讨论了你的入党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你虽然没有入党,我们党的一切大事,都随时告诉你,你都可以参与。”宋庆龄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尊重党中央的意见。当时,宋庆龄眼中含着泪花,体现了一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深沉的情感和博大的胸怀。

事实证明,宋庆龄以非党人士身份工作,在许多方面确实起到了独特作用。1956年,党中央邀请她列席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7年,她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莫斯科各国共产党会议,都是对她最大的信任。后来无论遇到什么政治风浪,她始终没有动摇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

1981年5月14日晚,宋庆龄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经多方治疗无效而恶化。经抢救后,第二天早晨神志清醒,她最后一次向去看望她的彭真、王光美和邓颖超提出入党要求,并且接连重复了三遍。他们当即表示热烈欢迎她加入共产党,并立即报告党中央。

1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16日上午,邓小平前去看望宋庆龄,祝贺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望着邓小平,微笑着,点点头。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刚结束,人大委员长彭真、副委员长廖承志就驱车前往宋庆龄的住宅,把人大常委会授予她国家名誉主席荣誉称号的决定告诉她,向她表示祝贺。

宋庆龄以美好的归宿圆了政治生活的夙愿。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与世长辞,享年88岁。

按照宋庆龄的遗嘱,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她父母的墓旁。小小的墓地,无华的墓碑,是她一生从不炫耀个人品质的写照;长青的松柏,向人们述说着墓主人的高风亮节。

宋庆龄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为了永恒纪念宋庆龄,在其祖居旁落成了宋庆龄陈列馆。馆前竖立着一尊宋庆龄半身汉白玉雕像。陈列馆以丰富的资料、珍贵的文献图片,再现了宋庆龄光辉的一生。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文昌县还成立了宋庆龄基金会,致力于宋庆龄未竟的事业,为发展儿童文教福利事业服务。

篇4:员工是宝 企业如松

创业的故事并非都是传奇,其中更充满了风险、付出与艰辛。在创业刚刚开始的9个月里,我们没有接到一笔业务,一开始就处在摇摇欲坠的困境,但我和我的团队都没有放弃,我们始终坚持着逆境中迎难而上的理念,我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艰苦的创业,让我更加感觉到企业文化的重要,在最艰苦的日子里,凝聚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的,正是宝松独特的文化力量。

随着企业的壮大,我们愈加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单单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人品的竞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往往是综合素养更强的团队。正是因为这样,宝松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自始至终把“员工是宝、企业如松”作为最重要的共识。人才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创新和创意的生命力。宝松致力于为员工打造像家一样温馨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让员工的梦想汇聚成企业的梦想,让员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还不断完善宝松的文化体系,以独特的企业文化熏陶宝松人,以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和课题教育宝松人。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做法也是将信念、信任和信心传递给员工的有效方法。

宝松集团有500多名员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对于新员工的招聘“不看户籍、不论年龄、不凭关系、不唯学历、不重历史表现、不论资排辈、不为使用而使用”,员工们在宝松更加体会到了公平的就业环境,能够在宝松享有更好的就业幸福感。宝松员工中有很多人家境并不好,承受着比较大的生活压力。宝松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困难时候帮他们一把,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下。我们从1995年就开始探索党总支和工会在民营企业的创新模式,让工会成为员工身边的“知心人”,建立了“五必访”的关爱制度,对员工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党总支成为员工困难的最快“解决者”,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员工的各种困难进行解决。

企业文化锤炼宝松团队

我在宝钢工作时期,一直担任着宝钢炼铁厂的团委书记,长期跟宝钢青年紧密联系,这也使我意识到,青年人是宝松的未来,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对青年的培养,尤其是青年人综合素养的培养,是我们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自创业伊始,我们不仅注重对青年技能技术水平的培训和教育,更努力以宝松文化帮助青年人建立充满正能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市场化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让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内心满怀迷茫和浮躁,2009年,我们将几家独立的公司和产业进行整合,成立了集团化运作的公司,同步成立了宝松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针对青年人,以“集团扶持、青年自治”的方式让青年主动地自我管理和提升,以青年人的兴趣为纽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价值,并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同时我们还不断在体制上下功夫,努力建立与完善人才上升通道,培养各类管理与专业人才,现在我们宝松的几家主要子公司的领导团队,都是以80后为主的青年团队。2014年,我们还被区总工会委托建立了“陶华强劳模工作室”,我与9名“年轻化、专业化、革命化、科学化”的青年结成对子,从各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为有潜力、有上进心、有基础的骨干青年提供更全面的磨炼。

在全方位推进育人兴业战略的同时,我们首开“正能量传播”先河,在员工中发掘闪光点和正能量,每年召开宝松正能量传播大会,邀请全体宝松员工和社会各界朋友共同参加,让充满正能量的员工们分享他们的故事感悟,用员工身边鲜活的事例带给他们正能量,同时向社会传递出民营企业的正能量。

企业文化推动宝松壮大

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为宝松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在宝松的员工中,涌现出了很多成长快速或饱含正能量的感人故事,整个宝松处在良好的氛围和发展动力中,当许多行业类企业因为受到市场冲击开始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困难局面时,我们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前进步伐。

我把员工看做一家人,努力让员工们感觉到选择了宝松不会后悔、选择了宝松拥有未来,即便在金融危机企业很困难的时候,我们依然坚持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辞退一名员工,员工遇到困难,我们照样出钱出力帮助解决,员工不得已要离职,我们会多发放一些工资,确保员工离职后生活稳定。我们曾在2002年转制了宝山的一家起重机厂,我们不仅全员接收了老厂的员工,还让他们享受着与国企一样的关爱,现在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因为年龄很大退休了,我们宝松依然坚持每月给予他们退休补贴,确保他们晚年的生活幸福。这些措施给我们的资金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宝松内部,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人劝我说,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员工个人的事情与我们无关,我们没必要付出那么多,如果员工有困难或是年龄大不能上班了,我们可以招聘新的员工。但19年来共同合作奋斗的情谊不允许我这样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不允许我这样做。我对大家说,宝松是一个懂得感恩和换位思考的企业,是一个懂得“舍得”的大家庭,没有家人的支持就没有家庭的繁荣。宝松的发展需要很多志同道和的员工的支持。现在,我经常收到离退休员工的短信,他们还十分牵挂和感恩宝松,还为宝松的成长而欣喜,对我们表示感谢,这让我十分感动。

通过这些年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参加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我有深切的体会:民营企业应该是“三不像”或者说“三结合”的企业,也就是兼具国企的福利待遇和人性关怀,但摈弃国企的论资排辈;兼具外企的创新和公平工作环境,但摈弃外企的人情味不足;兼具民企的灵活和开放姿态,但摈弃民企的家长制、家族制、眼前利益为上的客观现象。我们始终坚持“永葆创业激情、永怀感恩之心”,通过文化打造,为努力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企业和人生目标而永不懈怠。

上一篇:电机学网络培训总结下一篇:跟着爷爷“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