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试题

2024-04-27

公共文化服务试题(精选6篇)

篇1:公共文化服务试题

2016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2016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60分)

1、洛阳市获得第()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区创建资格。

A、一 B、二 C、三 D、四

2、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周期是()。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申报主体是()。

A、地级市(区)人民政府 B、地级市(区)创建办 C、公共文化机构 D、专家委员会

4、公共文化服务是基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配置活动。

A、社会保障 B、社会文化 C、资源分配 D、社会效益

5、按照我市创建示范区规划要求,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人均达到()册以上。

A、0.6 B、0.8 C、0.4 D、0.3

6、按照我市创建标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平方米。

A、600 B、300 C、500 D、200

7、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小时。

A、56 42 B、42 42 C、56 56 D、42 56

8、全市每个行政村每月播放()场以上电影、每年组织()场以上文艺演出和()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A、2 1 5 B、2 2 5 C、1 3 5 D、2 2 8

9、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求人均参加文化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小时。

A、3 B、5 C、7 D、6

10、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部)标准,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应达到部颁()级以上标准。

A、一 B、二 C、三 D、四

11、我市民办博物馆有()家。

A、15 B、34 C、28 D、6

12、县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天。

A、16 5 B、12 6 C、15 5 D、18 9

13、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应至少配备()台流动车服务。

A、3 B、2 C、1 D、4

14、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人才保障要求,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

A、70% 90% B、70% 60% C、70% 80% D、70% 70%

15、按照创建国家示范区要求,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至少有()名财政补贴文化管理员,至少有()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

A、2 1 1 B、3 1 2 C、3 1 1 D、2 1 2 16、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月定为“全民读书月”。

A、9 B、10 C、12 D、6

17、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平米,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藏书不少于()册。

A、100 1500 B、100 2000 C、100 2500 D、100 3000

18、按创建要求()的乡镇(街道)、社区都要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A、70% B、80% C、90% D、100%

19、()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基层服务点,()的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居民可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学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的资源服务。

A、100% 70% B、100% 90% C、100% 80%

20、利用网络、声讯、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实现当地文化信息资源()。

A、为民服务 B、共建共享 C、服务群众 D、服务社会

21、为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总体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议事日程,纳入对地方政府的()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预算,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

A、考评 财政 B、考核 财政 C、绩效 财政 D、测评 财政

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为()主体建立的,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施、机构、运行管理系统以及制度的总称。

A、社会 B、政府 C、协会 D、企业

23、下列哪些不属于公共文化设施()。

A、图书馆 B、文化馆 C、美术馆 D、旅游景点

24、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以()为中心的正确导向。

A、社会 B、群众 C、人民 D、服务

25、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

A、文化民生 B、文化惠民 C、文化为民 D、文化利民

26、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各类服务水平,首先要转变“()”的思想,将运营管理纳入工作重点。

A、重管理 轻建设 B、重建设 轻管理 C、重管理 轻提升

2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三者缺一不可。

A、社会 B、团体 C、民间 D、个体28、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日。

A、读书日 B、文化遗产日 C、知识产权日 D、地球日

29、属于公共文化硬件建设的是()。

A、文化制度标准的建立 B、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C、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D、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文化服务30、2015年1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

A、中共中央办公厅 B、国务院办公厅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31、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应坚持()基本原则。

A、公益性 B、基本性 C、均等性 D、便利性

32、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包括那些()内容。

A、书报刊阅览 B、电子阅览 C、图书借阅 D、信息服务

33、我国公共文化设施的类型主要有()。

A、固定文化设施 B、流动文化设施 C、数字文化设施

34、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包括保障人民群众()。

A、看电视 B、读书看报 C、进行公共文化鉴赏 D、参与公共文化活动

35、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应符合()要求。

A、人口集中 B、公交便利 C、布局合理 D、方便群众参加活动

36、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应具备()服务功能。

A、图书阅览 B、电子阅览 C、文体活动 D、培训

37、我市有哪些文化惠民项目()。

A、“广场文化狂欢月” B、“舞台艺术送农民”

C、“百场公益性演出” D、“文化、科技、卫生”下乡

38、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应包括那些()项目。

A、各类文化培训辅导 B、各类文化展览 C、网络服务

D、其它公共服务 E、各类群众文化演出活动

39、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目的是培育一批具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A、创新性 B、带动性 C、导向性 D、科学性

40、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基本形成()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县县有支中心、乡乡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

A、资源丰富 B、技术先进 C、服务便捷 D、覆盖城乡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4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对 错

42、创建指标中指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设置方便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

对 错

43、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手段。

对 错

4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府对自身职能的清晰定位、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对文化民生的主动担当。

对 错

45、按照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至少应达到300平米,且单独设置。

对 错

46、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对 错

47、“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探讨的是如何最大程度整合盘活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对 错

48、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意味着所有服务全部免费。

对 错

49、公共文化设施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对 错

50、国家“十二五”村村通建设规划指出,到2015年,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对 错

篇2:公共文化服务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和多选题):

1、健康体检包括(D)等。A.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 B.健康评价、健康状况 C.疾病用药情况 D.以上都对

2、居民健康档案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常驻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C)居民。

A.户籍 B.非户籍 C.户籍及非户籍 D.以上都对

3、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B)。

A.宣传资料 B.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C.健康档案 D.相关辅助检查

4、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或医疗保健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D)。

A.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B.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C.补充健康档案 D.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5、居民健康档案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B)。

A.操作并归档 B.汇总及时归档 C.归档存放 D.补充记录内容

6、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B),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 系统的数据安全。

A.个人基本资料 B.个人隐私 C.个人疾病情况 D.个人信息

7、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C)。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A.无误,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B.齐全、真实、规范、内容无缺失

C.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D.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内容无缺失

8、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D)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A.防盗、防晒 B.防高温、防火、防潮 C.防尘、防鼠、防虫 D.以上都对

9、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D)。

A.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总人数/辖区内常住总人数×100% B.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总人口/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C.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总人口/辖区内常住总人数×100% D.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10、健康档案使用率=(B)。

A.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份数×100% B.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C.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总份数/抽查档案份数×100% D.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总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11、健康体检表中带有(A)的项目,在为一般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不作为免费检查项目,不同重点人群的免费检查项目按照各专项服务规范的要求执行。A.*号 B.辅助检查 C.心电图 D.查体

12、老年人认知功能粗筛方法:告诉被检查者“我将要说三件物品的名称(如铅笔、卡车、书),请您立刻重复”。过1分钟后请其再次重复。如被检查者无法立即重复或(B)后无法完整回忆三件物品名称为粗筛阳性,需进一步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检查。

A.30秒钟 B.1分钟 C.2分钟 D.3分钟

13、体育锻炼:指主动锻炼,(B)。不包括因工作或其他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活动,如为上班骑自行车、做强体力工作等。锻炼方式填写最常采用的具体锻炼方式。

A.即有意识地为强身健体而进行的活动 B.即有意识地为强体健身而进行的活动 C.即有意识地为锻炼而进行的活动 D.即有意识地为生活方式而进行的活动

14、足背动脉搏动:(B)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A.高血压患者 B.糖尿病患者 C.精神病患者 D.65岁老年人

15、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指(D),并影响目前身体健康状况的疾病。A.曾经出现 B.一直存在 C.体检时出现的 D.曾经出现或一直存在

16、住院治疗情况:指(A)的住院治疗情况。应逐项填写。日期填写年月,年份必须写4位。

A.最近1年内 B.最近半年内 C.最近2个月内 D.最近4个月内

17、主要用药情况(老年人健康管理体检时不需填写“服药依从性”一栏):对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了解其(A)的主要用药情况,西药填写化学名(通用名)而非商品名,中药填写药品名称或中药汤剂,用法、用量按医生医嘱填写。

A.最近1年内 B.最近半年内 C.最近2个月内 D.最近4个月内

18、非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史:填写(A)接种的疫苗的名称、接种日 期和接种机构。疫苗名称填写应完整准确。

A.最近1年内 B.最近半年内 C.最近2个月内 D.最近4个月内

19、档案填写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不得用(B、C)书写。字迹要清楚,书写要工整。数字或代码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字和编码不要填出格外,如果数字填错, 用双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并在原数码上方工整填写正确的数码,切勿在原数码上涂改。

A.毛笔 B.红色笔 C.铅笔 D.以上都对

20、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C)。

A.健康知识和健康教育宣传栏 B.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 C.个体化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的教育 D.宣传资料和知识讲座

21、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A)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A.文字、图片、影音 B.文字、图片、总结 C.记录资料、总结 D.记录资料、影音

22、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A),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A.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 B.姓名、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

C.姓名、性别、及接种记录 D.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23、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C)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A.疫苗流通管理条例 B.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C.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D.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24、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D)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A.疫苗流通管理条例 B.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C.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D.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25、预防接种服务规范中的建证率=(D)

A.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B.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总人数×100%

C.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总人数×100%

D.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00%

26、某种疫苗接种率=(D)

A.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B.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应接种总人数×100%

C.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应接种总人数×100%

D.辖区内某种疫苗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100%

27、脊灰疫苗接种月龄是:()月。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天。(B)

A.1、2、3月,间隔≥28天 B.2、3、4月,间隔≥28天 C.4、5、6月,间隔≥30天 D.2、3、4月,间隔≥30天

28、新生儿访视率=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辖区内活产数×100%。

29、儿童健康管理率=(D)

A.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B.辖区内接受2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C.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D.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随访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30、儿童系统管理率=(D)A.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总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总数×100%

B.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总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总数×100%

C.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D.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31、新生儿喂养方式中的人工喂养指(C)。A.有母乳但不够,完全喂代乳品 B.由人来完全喂养乳类

C.无母乳,完全喂其他乳类和代乳品 D.以上全对

3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B)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

A.孕产史、个人史、妇科手术史 B.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 C.孕次、既往史、家族史 D.家族史、个人史、妇科手术史

33、孕妇健康管理率=(D)A.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2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B.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3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C.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4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D.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34、产后访视率=(A)

A.辖区内产后28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B.辖区内产后29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C.辖区内产后30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D.辖区内产后31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35、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服务对象:指辖区内(A)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A.65岁 B.60岁 C.0岁以上 D.以上都不对

36、老年人辅助检查:包括(A)。A.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 B.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

C.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X线

D.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图检测、X线、B超

37、老年人健康管理率=(C)

A.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所有居民数×100% B.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C.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D.接受健康管理人数/年内辖区内60岁及以上所有居民数×100%

38、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D)面对面的随访。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9、高血压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A)等方式。

A.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 B.上门就诊、电话追踪 C.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 D.门诊就诊、电话追踪 40、2型糖尿病服务对象指辖区内(C)。

A.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B.6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C.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D.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

41、流脑A群疫苗第一剂次接种()月龄,第二剂次接种()月龄,第1、2剂次间隔()个月。(A)

A.6、9、3 B.3、6、9 C.6、9、1 D.3、6、1

42、流脑A+C群疫苗第一剂次接种()岁,第二剂次接种()岁,第1、2剂次间隔()年。(B)A.3、6、1 B.3、6、3 C.3、6、6 D.3、6、9

43、乙脑灭活疫苗的接种月龄是(A),接种第一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

A.8月,2岁,6岁 B.8月,2岁 C.2岁,6岁 D.以上全错

44、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现在的疫苗有几苗防几病(A)。A.7苗防9病 B.8苗防10病 C.13苗防14病 D.14苗防16病

45、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具体(C)等。

A.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厂家规格数量等 B.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厂家规格剂量等 C.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等 D.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批号等

46、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B)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47、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B)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48、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C)。

A.最近一次随访血压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B.最近一次随访血压总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C.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D.最近一次随访血压未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49、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A)并协助调查。

A.卫生监督机构 B.疾病控制中心 C.卫食药监局 D.工商局 50、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B)报告。

A.卫生监督机构 B.职业病诊断机构 C.卫食药监局 D.劳动仲裁部门

5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某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A)。

A.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B.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及住院记录 C.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D.以上都对

5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小时内报告。(B)

A.1小时、12小时 B.2小时、24小时 C.3小时、24小时 D.4小时、12小时

55、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包括(C)内容。A.9项 B.10项 C.11项 D.12项

56、“健康档案”一般分(C)类。A.一 B.二 C.三 D.四

57、健康档案的采集一般采用(A)等工作项结合的方式来完成。A.入户调查与日常医疗、预防和保健 B.入户调查和保健 C.日常医疗、预防和保健 D.入户调查

58、(C)是采集健康档案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其优点是建档面广,易操作。缺点是工作量大,失真度高,动态性差。

A.预防 B.保健 C.入户调查 D.日常医疗

59、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流程是确定建档对象→(D)。A.建档→整理→归档及保管→编码→编目→检索使用 B.建档→编码→编目→整理→归档及保管→检索使用 C.建档→整理→编码→编目→归档及保管→检索使用 D.建档→编码→整理→编目→归档及保管→检索使用 60、健康教育对象是(A.B.C.D)。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高危人群 D.社区特殊人群 61、新生儿出生后2-3天,皮肤会逐渐发黄,称新生儿黄疸。黄疸分为(A.B)。

A.生理性黄疸 B.病理性黄疸 C.一直就有 D.一直没有

62、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后潜伏期2-7天,病程为7天左右。多发于(B)季节,急性起病。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63、预防接种种类包括:(B.C)。

A.人群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人工被动免疫 D.口服、肌注、皮下 64、接种类型分(A.B.C.D)。

A.常规接种 B.群体性预防接种 C.应急接种 D.定点接种

65、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住满三个月的≤(D)儿童。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A.4周岁 B.5周岁 C.6岁 D.7周岁

66、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A)

A.3月龄∽6岁,7∽11岁 B.3月龄∽4岁,5∽6岁 C.3月龄∽5岁,6∽7岁 D.3月龄∽3岁,4∽5岁 67、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下注射的疫苗有哪些(A.B.C)。A.麻风 B.麻腮风 C.乙脑 D乙肝.68、感染是病原体对(B)的一种寄生过程。A.苍蝇 B.人体 C.蟑螂 D.老鼠

69、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A)、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生长、繁殖 B.寄生、繁殖 C.生长、寄生 D.生长、寄生、繁殖 70、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要求使用(A.B),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A.钢笔 B.圆珠笔 C.红笔 D.黑色笔

7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疑似患者及其他爆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与(B)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A.1 B.2 C.3 D.4 72、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疑似肺结核患者。(A.B.C.D)A.咳嗽、咳痰三周以上者 B.咯血或血痰者 C.长期低热、盗汗、消瘦者

D.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反应,且伴有结核病症状者 73、1-2岁儿童前囟门,一般在(D)岁闭合。A.1 B.1.5 C.2 D.1~1.5 74、龋齿俗称(A),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A.虫牙 B.大牙 C.义齿 D.缺齿

75、预产期:可按照末次月经推算,为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或减(),为预产期月份数;天数加(),为预产期日。(C)

A.9、1、7 B.6、3、7 C.9、3、7 D.6、0、7 76、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对于已纳入相应慢病健康管理的老年人,本次健康管理服务可作为()次随访服务。()A.一 B.二 C.三 D.四

77、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50且舒张压<10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是(B)。

A.3个月后 B.15天内 C.30天内 D.2个月内

78、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B)内随访。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79、在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A)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A.1 B.2 C.3 D.4 80、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B)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1 B.2 C.3 D.4 8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危险性评估分为(C)级。A.4 B.5 C.6 D.7 82、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C)个月时随访。

A.1 B.2 C.3 D.4 83、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C)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A.1 B.2 C.3 D.4 84、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B)周内随访。

A.1 B.2 C.3 D.4 二判断题:

85、健康档案的记录分书面记录、电子记录等,书面记录简单易操作,但还需大量的人力录入计算机。(√)

86、在各项服务规范中,分别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标及服务记录表等作出了规定。(√)

87、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88、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建档日期、建档单位、建档人、姓名、性别等基 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89、辖区内所有人群有选择性地开展免费辅助检查项目,并按照各专项规范要求执行。(√)

90、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人群为重点。(×)

91、预防接种管理中每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9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0-6岁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

93、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94、接种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只能在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接种。(√)

95、健康档案”一般分社区、家庭、个人三类,每类又分“基本档案”和“动态档案”两部分。(√)

96、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病理疾病。(×)

97、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服务对象是学校及企事业单位。

(×)

98、居民健康档案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的居民。(×)

三、简答题:

9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分类干预。

答:①.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 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②.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③.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④.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100、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意义。答:①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②掌握社区卫生资源情况; ③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篇3:公共文化服务试题

一、财政性投入成为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重要保障

稳定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供给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保障必须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供给应该由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 而不能主要靠市场收费解决。近年来,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文化财政投入力度, 全国文化投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十一五”期间, 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达1 220.41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46倍, 年均增长速度为19.3%, 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1]。针对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 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提出“文化投入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方针, 全国文化投入结构有所改善, 财政投入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据文化部的统计结果显示, 2010年, 全国文化事业费为323.06亿元, 其中农村投入116.41亿元, 占36.0%;2011年, 农村地区文化事业费为187.12亿元, 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47.7%, 较2010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一系列面向农村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2007—2010年, 中央财政共投入39.48亿元, 补助全国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截至2012年3月底, 全国已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22 443个, 建设资金总计89.49亿元, 平均每站建设资金39.87万元[2]。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一)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差距日益扩大

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呈不均衡发展态势, 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少,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村财政性文化经费的政府支出层级较低, 一般由县级以下政府提供。自从2002年我国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来, 乡镇取消了原先纳入财政预算和财政财务开支的税费项目, 仅剩下为数极少的工商税, 可支配财力薄弱, 基本上没有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 村一级每年的转移支付资金中也没有“基本文化活动经费”这一项目。农村地区文化事业经费投入远远落后于城市。据文化部统计显示, “十一五”期间, 全国文化事业费1 220.41亿元, 其中, 农村投入389.76亿元, 仅占30.29%;城市投入850.65亿元, 占69.71%, 城市投入约为农村投入的2.3倍。由此可见, 城乡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差距依然较大, 实现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的任务非常艰巨。

(二)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支出项目选择结构失衡

在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中, 各地都将注意力放到了如何获取上级财政的拨款上, 而将财政支出的项目选择放到了次要位置。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显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财政投入过剩, 而一些见效慢、期限长, 具有战略性的“隐性”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投入不足。此外, 在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方面, 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形式主义、铺张浪费、为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盲目追求数量的现象———热衷于投资新建公共文化项目, 而不愿投资维修现存的公共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绝对数量虽然增加了, 但很多质量没有跟上, 没有实用价值, 形不成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政府分层较多, 在农村文化事业经费转移支付过程中, 各个环节挪用、截留、挤压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资金到位慢, 到位率低。而财政资金经过层层截留, 下拨到农村后, 基层政府对资金的预算管理差, 不仅出现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下拨资金的局面, 而且往往还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专项文化资金、项目运作, 这些机构和行政人员又占用了大量资金, 这都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在各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普遍存在, 导致财政投入到农村公共文化领域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乏力的原因

(一)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求与政府财政统筹体制的矛盾

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属性之一, 要求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均等的分配公共文化资源。要做到这一点, 政府必须对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进行统筹。但我国目前实行各级政府“分税制”, 这就出现了“统”与“分”的矛盾。即“税”要分而用之, 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却需要“统”而用之。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对公共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统筹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二) 非均衡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影响, 公共财政投入一直以来重城市而轻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国民收入的城乡分配当前依然存在向城市倾斜的问题。此外, 政府在GDP政绩的指挥下, 文化建设长期受到轻视、忽视和偏视, 加之财政性公共文化建设的显性效益低于其他公共事业建设, 一些地区没有将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和部署。因此, 造成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不足。

(三) 转移支付制度尚未健全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转移支付中, 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强, 资金监管难度较大。因此, 目前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在我国各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的转移支付中所占比重较大。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都是针对具体项目, 规定了具体用途, 在资金的使用上受到严格监管。这种转移支付方式由于投入项目种类繁多, 重点不够突出, 对于缓解地区间公共文化建设的差异不能起到显著的作用。而且专项性转移支付额的额度、对象的确定均未进过科学论证, 财政部门很难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民对公共文化产品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 所划拨的金额往往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

(四) 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

文化经济领域的统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统计中的难点,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财政支出的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对财政资金投入文化领域的评估不仅要衡量其经济效益, 还要有针对性的衡量其社会效益, 而社会效益的评估很难直接量化, 需要借鉴中间指标, 这样难免出现评估主体认识所引起的误差。因此, 现行的评价方法存在欠缺连贯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评价指标关联度不高等问题。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 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倾斜力度, 合理界定各级财政的出资责任

首先应改变“重经济、轻文化、重城市、轻农村”的不均衡发展思路, 平衡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财政投入结构, 平衡城乡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的结构;其次, 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分税制改革后, 财权主要集中在中央, 事权却集中于县、乡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 基层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主体, 然而由于基层政府财力有限, 用于文化建设经费的缺口不断增大。尽管中央财政已逐年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但依旧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作为一项覆盖广大农村地区、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公益福利事业, 根据公共财政“事权与财权相对称”的理论, 中央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资中理应承担主体责任, 而在地方财政的出资中, 则应明确以省级财政为主要出资主体。

(二)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项目选择上应结合农民对文化产品的实际需求。要考虑到文化传统、人口差异和地区差异等因素, 再对适合的公共文化项目进行资金投放。可尝试构建一个由辖区内部需求决定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财政投入决策机制, 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本辖区内的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项目进行表决, 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实际效率。其次, 应积极调整农村公共文化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方向。目前我国乡镇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应将今后的财政投入重点分配到最基层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可以有效降低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成本, 提高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文化产品的使用效益, 扩大各类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和受益面。

(三) 建立合理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

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实现公共文化建设的均等化、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专项性转移支付只能作为解决特定问题的工具, 起辅助性作用。所以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一般性转移的比重, 这样才能有效填补基层政府为开展各类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所产生的资金缺口, 保证农村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的稳定。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就需要相应增强资金的监管力度。自上而下成立一个管理和分配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资金的独立的专门机构, 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增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及规范性。在降低专项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的同时应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上, 应该选择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四)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绩效评价和反馈体系

可从量化指标与民主评议两个方面设计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的评价体系。一方面, 可以采用量化指标, 测算年度农村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总量、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需求量及财政实际投放量等数据来量化农村公共文化资金投入质量。另一方面, 可以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 通过引进专家咨询制度和中介机构评价监督制度结合农村群众民主评议的形式, 考核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与资金使用效果。

(五) 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非财政投入方式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由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包办, 受财政总量的限制, 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只能进行有限的投入, 因此应该应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非财政投入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可以尝试利用积极的金融及财税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新格局。

摘要:当前, 我国城乡文化均等化任务非常艰巨, 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滞后, 其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财政投入乏力。通过总结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现存的问题, 分析其成因, 探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均等化

参考文献

[1]于群, 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2)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2-3.

篇4:公共文化服务试题

关键词 文化 公共性 公共文化服务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渐强烈和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配置文化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是否能有效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前,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是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文化权益。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公共文化供给对于政府机制创新的意义和价值重大,然而地方政府公共文化供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依然面临着种种困境。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失衡、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结构不合理、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均衡等。

公共文化供给面临上述困境,是由多方面制约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公共文化供给载体薄弱,影响了供给水平。另一方面,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落后、机制失范,成为制约公共文化供给的制度性因素。

二、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逐渐开始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上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这背后的诸多问题仍不可忽视:一是,创新规模狭窄;二是,创新水平有限;三是,创新经验缺乏。因此,基于对我国现实情况的考量,应当更好地总结先进经验,并因地制宜的学习使用。

(一) 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需要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和特点,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个人和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机制。

1、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政府作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重要主体,按照合理分类区别对待的原则承担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2、企业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商业化供给模式

企业作为市场的独立个体能够积极准确地反馈市场需求,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这对弥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3、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模式

与政府供给相比,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特点的公共文化产品。

(二) 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机制

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运营与管理问题,建立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总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

1、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骨干主体,在承担和履行供给职责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内部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构建与改革,不断推动服务方式的创新。

2、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

要解决公共文化生产和供给中部门垄断,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文化领域,发挥市场机制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是当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路径。

3、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

作为公共领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多部门的合作机制,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加强政府与非利组织的合作,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制度选择。

(三) 数字网络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和渠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数字网络化的时代特征,建设数字网络化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传统的供给方式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根据数字网络时代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数字网络技术,采集、整理、储存和传输公共文化资源。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有效供给机制的构建,要以文化制度和文化机制为基础,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根本方向,逐步改变过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运营机制落后“供给渠道单一”供给方式僵化等问题,建立政府与社会化主体积极参与“合作的多元供给机制,改革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和供给总量,设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有效供给机制。

基于国情,我国应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混合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篇5: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试题答案

1.常住

2.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

服务记录

3.17、身份证号

4.12、6

5.13

6.孕产妇保健手册

7.孕12周前、产后42天

8.16、7

9.140、90、非同日三次

10.4、4

二、判断题

×、√、×、×、√、×、×、×、×、×

三、单项选择题

BBAAB DBBD CABBD BDABA DDCCA ACBDD BDABA

四、多项选择题

1.BD 2.AD 3.ABCD 4.ABCD 5.AD

篇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竞赛试题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向辖区居民提供不少于(12)种印刷材料,(6)种视听音像资料。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0—6岁儿童共需开展(13)次健康管理。

4、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时间一般从(孕12周前)至(产后42天)。

5、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6)项免费体格检查和(7)项免费辅助检查项目。

6、新生儿出生后应接种的疫苗是(卡介苗、乙肝疫苗)

7、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空腹血糖检测、面对面随访每年至少进

行(4 次)。

8、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9、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第一次接种年龄为(8月龄)。

10、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首诊医生)。

11、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必须做到(无害化处理)。

12、居民健康档案编码中最后5位编码为(居民个人序号编码)。

13、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公共健康咨询活动的次数是(9

次)。

16、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

糖)。

17、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时间是(出生、1、6个月)

18、甲、乙、丙类传染病的种类分别是(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19、麻疹疫苗的初种年龄是(8个月)。

20、母亲是HIV感染患者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21、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

22、重性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1级为(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

为)。

23、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

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24、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表单内容需要更新的是(健康体检表)

25、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应当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的机构是(卫生监督机构)。

26、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

27、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

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28、预防接种后应当告知受种者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反应再离开。

30、鼠疫在我国传染病法中为哪一类传染病(甲类)

31、百白破疫苗的正确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接种途径为

肌内注射剂量为(0.5ml)。

32、乙脑减毒活疫苗在(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次。

33、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侧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下缘),接种途径为(皮

内注射)剂量为(0.1ml)。

34、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43、腺鼠疫的好发部位是(腹股沟淋巴结)。

45、治疗鼠疫的首选抗菌药物是(链霉素)。

46、腺鼠疫淋巴结病变的特点为(淋巴结肿大,剧烈疼痛,与周围组织粘连,1周后很快化脓破溃)。

47、对怀疑为腺鼠疫的病人,应首先做(淋巴结穿刺液培养)检查。

48、健康教育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

49、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

等方式。

51、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包括(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及维护)三个部

分。

52、当居民常住居住地发生改变时,应对健康档案进行迁移,包括(迁入和

迁出)。

53、居民健康档案一律用纲笔或圆珠笔填写,各表单填写要严格按照(《城

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有关规定和填写说明进行填写。

54、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规范中工作流程,将此过程分为(评估、分类和处

理)三个步骤。

55、预约65岁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56、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57、社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次较全面的健康

检查,可与随访结合。

58、重性精神疾病是指(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精神病

59、长期在农村居住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是否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是)。

62、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侧上臂三角肌附着处下缘),接种途径为(皮

内注射)剂量为(0.1ml)。

79、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80、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81、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

婴传播)。

82、传染病暴发指的是(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

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83、2011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在2009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专

项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规范)(卫生监 督协管服务规范)。

84、孕产妇健康管理考核指标有哪些(早孕建册率)(健康管理率)(产后

访视率)。

8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

目实施情况)(社会效益和综合情况)。

86、传染病人留观的隔离原则是(疑似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收住在单独房间,确诊病例可同室安置)。

87、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

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88、《2011版规范》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

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89、医疗机构发生疑似脊灰病例应报告内容(发病地点)(家长姓

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

90、健康体检记录:包括(一般健康检查)(健康状况)(疾病用药情

况)(健康评价等信息)。

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中所指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F(精神发育迟滞)。

10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科学性)(完整

性)(连续性)(可用性)。

102、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当前,国家实行有计划预防接

种的病种有(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肺结核)。

103、规范的孕期5次产前检查时间分别是(12周前)(16-20周)(21-24

上一篇: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下一篇:多元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