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2024-05-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共8篇)

篇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雍熙一小关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工作落实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毕节市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校晨检、疫情报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现将关于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涉及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把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二、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学校指定各班班主任作为学校各班级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杜绝迟报、漏报或隐瞒疫情不报的现象。

三、各项传染病预防措施。

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部署,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

1、集中力量对学校环境卫生尤其是教室等教学场所和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场所进行清扫和清理,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2、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换气;

3、师生宿舍被褥勤换洗,有太阳时要在阳光下曝晒。

4、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晨、午检记录,努力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1、学校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展一次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校还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联系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相应知识和要求,并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有异常时,应及时带学生赴医疗机构就诊。

五、大力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

大力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多到户外运动。

六、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督促检查。学校主动与卫生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按照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加强自我检查,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尤其要重视当地卫生部门提出的整改措施,改进学校卫生工作,消除有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

雍熙一小

2013年9月

篇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保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校晨检、疫情报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现将关于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

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涉及学校师生身心健康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把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二、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学校指定各班班主任作为学校各班级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杜绝迟报、漏报或隐瞒疫情不报的现象。

三、各项传染病预防措施。

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认真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对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部署,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

1、集中力量对学校环境卫生尤其是教室等教学场所和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场所进行清扫和清理,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清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2、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换气;

3、师生宿舍被褥勤换洗,有太阳时要在阳光下曝晒。

4、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晨、午检记录,努力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

1、学校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展一次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校还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联系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的相应知识和要求,并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有异常时,应及时带学生赴医疗机构就诊。

五、大力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

大力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多到户外运动。

篇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1 高校常见的和新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流行是高校较常见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高校人群集中、接触密切等原因, 流感、肝炎、菌痢及肺结核容易在高校爆发、流行。现全国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麻疹, 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58%[3]。从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 (SARS) 之后几乎每年均有新发疾病传染流行, 禽流感、手足口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对高校造成重大影响。

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是近几年来学校常见、多发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2010年1-5月全国发生在集中供餐单位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68起, 中毒1 646人, 死亡18人;其中学校食堂发生36起, 中毒922人, 死亡1人, 学校是发生事故报告最多的场所[4]。

2 制定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案

2.1 领导重视, 提高认识

学校应加强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领导, 由一名副校长分管负责, 当发生疫情时上升由学校一把手负责。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成员, 在校医院下设办公室。实行校领导“亲自抓、总负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 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校内各部门职责明确的组织体系。

2.2 健全组织, 落实责任

高校应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 包括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领导小组 (核心领导小组) , 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专职将日常工作统一归并。成立4个工作组: (1) 医药、后勤保障工作组; (2) 宣传工作组; (3) 信息工作组; (4) 紧急情况应对工作组。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启动预案, 各部门工作密切配合, 定期召开会议, 指定专人明确职责负责落实。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案

2.3.1 校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当校园外新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 及时修订预案, 制定学校防控工作方案, 各部门早期部署对外来人口与返校人员的防控, 特别对从疫区返校人员登记报告管理, 公布值班电话, 居家隔离期间如有异常变化, 立即转送校医院或定点医院隔离诊治;要求师生员工尽量避免前往国内外疫区;幼儿园、子弟学校启动晨检, 对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早报告;通过有线电视台、广播站、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宣传栏, 编写“宣传手册”, 将防控知识印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大力开展卫生常识和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育学生不要到校外不卫生饭店就餐;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保持教室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 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2.3.2 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加强源头控制。做好假期及学生返校防控, 包括印发告学生家长书, 记录学生假期身体情况, 身体不适学生延迟报到上课, 告知同学主动向学校报告有无接触史、开学1周内身体有无疾病症状。 (2) 启用门禁和督查制度。强化学校大门出入管理, 设立监测站对进入校区人员初步筛查。各学院布置学生返校防控工作, 对发现身体异常的学生尽早送校医院检查隔离。 (3) 启动晨检报告制度与消毒制度。以寝室、班级为单位晨检, 统一晨检缺课登记标准, 对缺课较多学生调查缺课原因, 及时发现新病人。对学生寝室、食堂、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学校大型活动场所均设立监测站、考试预留备用考场等。 (4) 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诊疗。校医院制定防控工作方案, 预检分诊, 规范病例登记报告制度, 确保不漏诊。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 严防交叉感染。设立隔离治疗区, 制定诊疗规范, 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实行分级管理, 重症病例及时转诊。主动与疾控部门联系取得指导、与定点医院联系转诊, 使病例得到及时诊治, 确保医疗安全。 (5) 强化疫情报告管理, 做好应对爆发疫情准备。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实行防控领导小组值班制, 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规范疫情报告, 确保校医院疫情报送渠道畅通及时准确;学校设立隔离区, 将密切接触者规范化隔离管理, 减少二代传播病例;预留充足经费、备用房屋和储备必要的防控物质, 以应对爆发疫情。 (6) 统一学校信息渠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往往伴随着群体性恐惧产生, 这种恐慌往往是因为对事件不了解引起的, 一方面及时与上级疾控中心联系, 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的突发事件信息为准[5], 及时向学校汇报提供真实可靠信息并把校防控领导小组声音及时传达到每一个人。

3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预防措施

3.1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

由于在校大学生对肺结核、乙肝、甲肝相关问题知晓率均低, 尤其不明白其传播途径[6], 因此, 应利用广播、报纸加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现在的公选课改为必修课。

3.2 组织开展高发传染病疫苗预防接种

学校易发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 肺结核、流感以春季为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 (96.36%) 为主, 发病学生大多未接种计划免疫相关疫苗[7]。大学新生的PPD阳性率为48.87%[8]。PPD阴性表示未感染结核菌, 是结核病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应进行卡介苗 (BCG) 接种;PPD实验强阳性者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能明显减少肺结核的发生[9], 保护率高达80%。肺结核、乙肝、甲肝对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 目前在大学生中, 因患传染病而休学、退学的比例最高。在新生中组织开展和科学实施易发、高发传染病的疫苗预防接种和PPD试验进行结核病普查, 对增强学生机体免疫力和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深远意义。

3.3 加强学校食品卫生规范化管理

学校是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最多的场所[3]。2010年6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 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加上食物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的污染以及食堂经营管理不善, 容易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应经常组织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 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管好水源, 防止水源性中毒与腹泻;建立食堂卫生管理工作小组, 强化食堂安全防范措施, 同时发挥大学生膳食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鼓励学生校内就餐。做好学校卫生是预防和控制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应切实保障灾后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10]。

3.4 校医院强化传染病的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细则、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成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小组、明确医院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管理规定、明确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工作职责、实行卫生应急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制度。每年按时开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 完善登记及时报告, 确保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落实, 这些是观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哨阵地, 强化传染病的日常管理, 把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关。

4 讨论

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制度健全、措施到位、保障有力、职责分明、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 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防控长效机制的关键。校医院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主战场, 是学校其他任何部门不能取代的。突发公共卫生防控机制在应对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已发挥出良好的效果。2009年甲型H1N1流感校医院隔离密切接触者484名;治疗39℃以下流感样病例2 305例;转诊39℃以上重症病例150例, 无死亡病例, 教学正常进行,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效果满意。学校应提高校医院在学校的地位, 重视校医院发展, 加强校医院基础建设。因此, 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对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即维护学校稳定大局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变动事件,公共卫生,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厅[2010]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第一次预警》的通知.2010-3-9.

[2]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厅[2010]4号.《关于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二次预警通知.》2010-5-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2010-6-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第11号卫生部关于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公告.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5-12.

[6]潘文峰.某高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重庆医学, 2008, 37 (8) :894.

[7]吴金菊, 张俊青, 靳玉惠, 等.合肥市2000-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6) :528-529.

[8]鲁建民, 鲁滨, 刘晚霞.某高校6 534名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3) :254-255.

[9]刘玉清, 屠德华, 安燕生, 等.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 (二) 结核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中国防痨杂志, 2005, 27 (3) :139-142.

篇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摘要:本文以民族类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控为研究内容,梳理了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定义及类型,在此基础上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研究了民族类高校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民族类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危机:防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1.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统计,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1%。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到10%,但分布却十分广泛,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但受制于较差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民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素质不高。但在面临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由于民族类高校学生多来自于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以及民族差异、宗教信仰的原因,他们往往缺乏危机知识,不能正确的评估风险信息,难以保护与调适自己的心理,危机事件对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系统造成的伤害将长期影响着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2.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定义及类型

2.1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定义

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从高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应当是与高校成员有关的或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突然发生的,有可能会伤害到高校成员,破坏到高校的基础设施,影响到高校的形象并且严重威胁高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这样一种类型的公共事件。

2.2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

第一类是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涉及到学校内外师生员工可能会参与的各种示威、游行、请愿、非法集会及聚众闹事、上访、罢餐及罢课等群体性事件;各种类型的政治性活动、非法传教活动;针对师生员工的各种袭击恐怖事件;员工师生的非正常失踪及死亡等影响社会和学校稳定的事件。

第二类是灾难事故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涉及到学校建筑物倒塌、学校馆舍楼堂等发生火灾、校内的交通事故、集体活动事故、校园水面溺水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保障事故、集体活动灾难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危害到学校稳定安全的其它突发事故灾难等。

第三类是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涉及到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集体食物中毒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害员工师生安全健康的校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当地发生的有可能会危机学校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第四类是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涉及到洪水、气象、森林、地质等自然灾害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衍生及次生性的灾害。

第五类是信息与网络安全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涉及到利用校园网络发送色情、迷信、反动等有害信息,宣传不良思想,窃取国家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涉密信息,并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以及各种危害校园网络安全的事件等等。

第六类是考试安全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涉及到教育局统一组织的学校考试制卷、命题、保管及运送等环节出现的泄密事件,在监考及阅卷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纪违规事件等。

3.民族类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心理应激防控措施--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3.1组织机构方面

校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全面规划和领导全校学生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作出决策,学生工作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

3.2工作制度方面

首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汇报制度;其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及鉴定制度。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时召集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专家组进行危机风险评估,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邀请省内心理危机专业机构、专家进行评估。学生因心理危机问题需要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其病情经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专家组鉴定,或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指定的县级以上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鉴定;第三,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备案制度;第四,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会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3.3责任追究方面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对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面对如下情况会追究单位或个人责任:(1)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某些单位协助而单位负责人不服从统一安排的。(2)参与危机干预事故处理的部门,在接到学生心理危机事故报案后,拖延时间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或在现场不配合、不服从统一指挥而延误时机的。(3)相关部门对学生心理危机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或不及时上报,或执行学校危机干预办法不力的。[5]

4.民族类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学生心理应激防控路径

4.1政府层面:加强相关立法

目前,我国对于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的机制没有相应的立法,处理危机及危机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时只能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通则》、《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所以,加快针对高校以及民族类高校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立法是我国政府目前解决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学生会出现的心理危机的当务之急。

4.2学校层面:完善相关规章制定

民族类高校针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有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及学生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应当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增强相关制度的供给。拥有一个良好的组织体系并不能完全将事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必须在相关的管理规章、政策方面予以强化,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予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才能在问题真正出现时立刻解决,将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4.3 学生层面:培养危机防范意识

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应激,民族类高校大学生应当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危机情况,增强危机防范意识。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各种相关书籍加以学习,做到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临危不乱,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张胜强,我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出版社,2010:10-11.

[2]邹赐岚,心理干预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纵横:75-77.

[3]封贵平.转型社会的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与应对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8(8):226-228.

[4]李建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28-29.

篇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

制能力,减轻或消除引起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

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

急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

普及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

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

完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

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工作原则

(一)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

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

播途径,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

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领导

小组,做好防控工作。

(三)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三、组织管理

成立学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领

导全校的公共卫生安全工作。

1.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行政人员、全体班主任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教处),负责具体落实

学校传染病防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主任:***

(兼)

^

四、疫情监测与预防

(一)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密切关注师生因

病请假缺勤情况,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

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

治疗。

(二)

重视信息的收集。与我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

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

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三)

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

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四)

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

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

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五)

加强学校食堂、校园直饮水、校园内商店卫生管

理,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

五、信息收集与报告

(一)

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

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

向政教处报告,政教处在接到报告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

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传真形式(或电话)向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二)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三)

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曰报

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疫情应急处置

(以下疫情与应急响应等级划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执行)

(一)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各班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2.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

措施。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市政府有关要求管理。

3.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4.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二)

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组织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认识和防护能力。

2.各班级启动全员体温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隔窗、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三)

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摸排登记学生缺勤情况与原因,按要求及时上

2.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停止晨会、课间操等大型公共活动。

3.学校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四)

发生校内疫情

1.班主任、年级部行政人员要立即报告分管校长与校

长。

2.学校立即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教育

局、疾控中心等政府部门。

3.年级部立即协助班主任负责对发生症状的同学及时

处理并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治疗,联系学生父母,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父母的合作。

4.政教处组织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

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5.总务处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提供后勤保障。

七、应急保障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

卫生用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尤其是改善学生

食堂、厕所、宿舍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

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责任追究

对在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

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氺氺氺氺氺氺

2020年**月**日

学校疫情防控40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老师们、同学们、家长们:

度过特殊而漫长的假期,从今天起,我市各学校错时、错峰有序开学。同学们终于可以再次背起书包,踏入校园,在“立德而行,向美而生”的美好愿景中,“德润金昌·美育校园”号角已经吹响。为了确保师生顺利返校,拥有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市教育局发出倡议:

教职工“十做到”

1.做到职责到人,责任落实。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年级组、班主任、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带头做好防护,带头参与防控。

2.做到防控流程熟练。自觉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掌握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相关要求,主动做好学生动态排查跟踪、健康监测、防疫引导等工作,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能够有条不紊处置突发情况。

3.做到防控教育有效。开学第一课讲授防控知识,宣传先进事迹,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自我管控能力。中午、下午放学最后一节课任课教师反复提醒学生做好自我防护,确保学生安全。

4.做到教学有序高质。统筹在线教学与开学后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

5.做到教学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不从事有偿家教,不违规补课。

6.做到信息如实报告。开学前,所有教职工完整、准确、及时报告近期出行方式、出行轨迹等。

7.做到健康自测报备。主动检测体温,如实报告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8.做到日常防护到位。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9.做到遵守学校食堂就餐规定。分散、错峰用餐,避免集中、扎堆就餐。

10.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参加非必要的外出旅行、会议和活动,不参加集会、聚会和聚餐,主动远离人员密集场所。

校园防控“二十到位”

1.责任落实到位。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应急演练,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制度,责任到人。

2.监测排查到位。全面掌握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督促湖北及境外返金师生严格落实“到达前3天向社区(村)、学校报备,到达后遵守2次核酸检测和相关隔离要求。

3.入校管理到位。在学校门口建立测温通道,规范入校程序,严格执行晨午检、缺课登记、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4.封闭管理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管理。教职工进出校园、宿舍区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和登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5.日常管理到位。加强教室管理,尽量拉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分楼层定时按规定消毒、通风。

6.环境整治到位。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留观室等和重点部位的通风、保洁及消毒,每天通风、消毒2-3次,组织师生开展“洁校”活动,彻底清理校内外卫生死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装运设备每日必须消杀。

7.宣传教育到位。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教育教职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

8.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消防、实验室、危化品、食品安全、校舍等管理。确保校车安全运行。

9.隔离措施到位。严格复课审查制度,精准掌握未能按时返校师生情况。按规定做好相关人员隔离工作。

10.复学组织到位。校门口设立测温区、消毒毯、报到处和临时隔离区,验证健康登记卡。强化“护学岗”高峰勤务机制。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各年级间隔10分钟以上。

11.教职工管理到位。不安排教职工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各类研讨班、培训会等,不安排教师外出培训。

12.教学管理到位。合理安排调整教学计划。中职学校要掌握校外实习学生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中小学校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3.重点场所管理到位。加强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管理,避免人员聚集。图书馆、体育馆、各类功能教室非必要不开放。

14.校园活动管理到位。暂停聚集性校园活动,减少线下会议数量,严控室内文体活动规模。原则上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实行预约管理。

15.后勤人员管理到位。加强防护教育、管理和培训,上岗必须佩戴口罩。

16.校园服务到位。教师、家长和学生交流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做好开学前后师生、家长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恐慌焦虑情绪。

17.防控物资储备调配到位。强化属地责任,多措并举筹措防控物资,确保口罩、测温仪、消毒液、洗手液等物资储备充足、台账齐备、发放合规。

18.设施设备配备到位。按要求设立独立留观室。水龙头、洗手盆、废弃医用物资专用垃圾桶等设备配备齐全,数量充足。

19.应急处置措施到位。师生出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向包校医院、卫健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好隔离、转运、报告、消毒等工作。严格履行相关规定和程序,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20.管控检查到位。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具体到部门和人员,组织开展防控制度落实、错峰开学、规范办学行为等情况监管检查。

学生“五做到”

1.做到自我防护,家庭至学校两点一线,上下学途中不在其它地方停留,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合理选择步行、骑行或私家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不走亲访友,不聚餐聚会,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品质。

2.做到自觉遵守学校各项防疫安排,遵守学校进校、入班时间。上学前,在家自测体温并向班主任报备,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报告老师。进入校园时,严格按照学校安排,自觉主动排队,间隔1米以上,接受校门口体温测量。进校前后如果发现体温异常,不要惊慌,按老师的引导到留观区等待医生和家长。进入校园后,应按规划路线行进。下课期间,同学间避免在教室、走廊等地聚集。寄宿生严禁串宿,要保持宿舍干净整洁、通风,定期进行大扫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按照正确方法勤洗手。

3.做到分时错峰用餐,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餐前洗手,排队、就坐保持安全距离,不面对面就餐、扎堆就餐。不在公共浴池洗浴。

4.做到坚持体育锻炼,每日保证1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条件下,可开展室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外出运动期间,注意佩戴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的适宜距离。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5.做到家中有新入住人员(特别是从境外、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到金昌的人员)、或父母离金外出,主动向班主任老师报告。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按照正确方法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主动通过主流媒体了解疫情防控动态和防控知识,积极应对。

家长“五做好”

1.做好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全面如实向学校报告寒假及复学期间学生和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旅居情况(往返疫情较重地区的情况、与疫情较重地区或境外返回人员接触情况、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情况等),配合学校进行反复摸排,保护学生和他人健康。

2.做好孩子在家中的每日两次测温,做好孩子每日健康情况报告,若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老师。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卫生、饮食习惯,避免感冒。提醒孩子坚持每天佩戴口罩衣服,勤洗手,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被褥、衣物等要勤换勤洗。

3.做好点对点接送孩子,随接(送)即走,不在校门口聚集、聊天。接到孩子后要迅速离校,不逗留,不观望。放学后直接回家,不去人员聚集场所。

4.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与班主任老师保持联系,强化家校合作。主动学习疫情防护知识,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做好防疫知识宣传,重视公共卫生安全。

篇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应对防范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中的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可能会对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实施属地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则。

三、工作职责

1、成立以学校校长李志明为组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全校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全面协调、组织全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3、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导、检查;

5、负责组织开展对本校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四、预防为主:

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学校师生自我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消灭鼠害、灭蚊、蝇,对人员密集的教室、办公室、进行定期消毒。

3、坚持晨检制度。晨检应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4、坚持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五、疫情报告:

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六、应急处理

1、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教育主管部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2、学校在接到属地政府、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按照属地管理得原则,不折不扣地实施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3、应急预案启动后,各负责人员应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按照突发事件的情况,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

4、突发事件发生后,在学校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立即对突发事件所涉及的病人就近医疗救治。医护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卫生部门给予支援。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当主动配合校医及有关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

七、组织领导 组 长:李志明(校长)

副组长:刘小平(总务主任)

成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班主任

职责分工:

1、组长抓总体工作,负责工作的落实。

2、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及卫生的整治、购置有关器械和药品,消杀(除“四害”)以及防控物品保障等具体工作。

3、食堂管理员负责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检查督促,做好平时防控的督查、数据统计、上报等临时工作。

4、少队: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组织在校内和班级等宣传。

5、各班班主任:负责班级晨、午检和平时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学校,协助疫情处理等。

篇7:乡镇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镇疫防指挥部进入敏感词。指挥部下设各工作组立即进入工作:

总指挥:

顾云拥孙方灵

综合组:

徐山、李井永、李化海(负责综合协调内部事务工作,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事项。)

人员防控组:

代文涛、苏尚业、邓永侠、刘军、夏龙、派出所若干人、镇机关人员和涉及的村居两委人员(负责管控区域人员隔离,人员防控措施的落实。)

社会治安组:

胡学连、马艳芳(关注疫情动态和社会动态,及时依法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落实强制隔离措施。)

医疗防疫、环境消杀组:

徐山、李井永、镇卫生院若干人(配合上级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防疫措施制定,对疫情发生区域和其他需要环境进行消杀。)

宣传组:

江明、石殿军(负责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知识。)

后勤保障、物质储备组:

徐山、李井永、杨秀红(负责协调防控应急和医疗救助物资保障工作。)

市场保障、检查组:

李方凤、苏振学(督促和检查市场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市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测和保障生活必需品等市场动态及供给。)

督查组:

米辉、戴冠勇(负责对各单位、各部门、各村居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

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对分管行业和分管工作涉及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一、疫点管控。

在疫情发生后,根据上级疫防指挥部划定的风险等级区域,管控区域范围精准划至最小单元(如居民小区、楼栋、自然村(居)组等),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后采取交通管制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规范设置进村(居)检疫点,落实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扫码、消毒等措施,并提前做好隔离期间村(居)民的物资供应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村(居)委会要协助将新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者,转运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规范治疗。

二、流行病学调查。

积极配合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争取最短时间摸清可能的感染来源,判定、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三、核酸筛查。

积极配合上级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根据上级疫防指挥部要求和疫情防控需要,及时组织人员配合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根据人群可能感染的风险高低,按照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全体村(居)民等顺序依次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及时发现并管控感染者)。

四、隔离医学观察。

按照区疫防指挥部要求,利用闲置房等资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对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通过发放告知书、悬挂公示牌、每日上门等方式,强化落实单人单间隔离、体温监测等措施。建立帮扶制度,由镇村、社区分别组建爱心服务队,主动问询、及时协调解决隔离人员困难。

五、医疗救治。

镇卫生院、各村(居)医务室要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及时发现并转诊可疑病例。对于确诊病例要尽快安排救护车转运至上级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六、环境消杀。

篇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课题组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检索词进行手工检索, 收集了2009-2010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国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的文献;排除了2009-2010年间调查对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全或不详、数据不完整或重复发表的文章;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 使用均数、百分率或构成比等统计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共检索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24篇[], 综合分析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 发现在事件类型上表现为“学校”“农村”“小学”三个为主。

1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事件类型与规模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比均数为68.34%, 传染病、食物中毒分别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比均数为91.01%、5.77%。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为主, 传染病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 传染病类型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1.2 事件分布特征

1.2.1 时间分布

这些检索的研究文章, 研究的年限跨度从2001-2010年, 全年各月均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间存在明显季节特点, 发生时间总体呈双峰分布。一般上下期均有一次高峰期, 但具体高峰时间主要根据学校开学时间、各地地理位置有关。

1.2.2 地区分布

这些检索的研究文章, 涉及国内13个省市, 发生地区各省各个区域均有分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分布有差异, 各地发生起数、例数等数据均不同, 主要同当地环境、人口密度、疾病防控等有关, 但总体上均占首位。

1.2.3 学校类型分布

事件发生学校涵盖大中小学与幼托机构, 但主要以小学为主, 其构成比均数为59.29%;事件发生学校也涵盖城市与乡村, 但主要以乡村学校为主, 其乡村学校构成比均数为58.27%, 其中乡村小学占乡村学校的构成比均数为79.35%.

2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意义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事件类型上表现的三个为主, 反映了事件成因与防控受地域、经济、人口等特殊因素影响。因此, 它与我国目前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拥有的三个特点使防控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艰巨: (1) 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是每个家庭的寄托, 保护学生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2) 集聚性:学校、幼儿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 学校师生来自不同区域和家庭, 而且学校人群积聚性强、年龄程度偏集中, 属于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社会病等易感人群, 以致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加强农村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是贯彻国家公共卫生事件整体防控战略的重要部分。 (3) 特殊性:由于农村居住分散, 全国1.3亿农村中小学生中, 有3000多万学生必须在校住宿;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0年5月对青海、云南、广西、宁夏等西部4省 (区) 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 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建设及防控研究仍然是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3 国内外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的优与劣

3.1 国外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较深入, 但存在不足

国外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较深入而且实践效果显著。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25]: (1) 国家重视:国家把学校安全纳入国家整个危机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府必须为学校安全实行政策扶持和指导;政府要为学校硬件设施安全制定法律和行动指南。 (2) 政府、学校、家庭师生和社会力量之间的联防:政府主导运用政策促使学校建立安全委员会, 把政府、学校、家庭、师生和社会纳入其中, 共同防控学校公共卫生事件。 (3)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要实行学生安全训练,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学会应对灾害技能。但是由于种族、区域、农村教育投入等复杂原因[26,27], 国外对农村突发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也存在不足, 如美国农村社区的公立学校及其学生分别占美国公立学校及其学生总数的31.3%和21%, 虽然通过设立“农村教育成就项目”, 增加农村教育专项投入, 全面统整农村社区和学校, 使农村教育发展有很大促进, 但是农村突发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整体状况还是短板[28]。澳大利亚也存在类似问题[29]。

3.2 国内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已有建树, 但意见不一

2003年在抗击“非典”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 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 其核心内容被简要地概括为“一案三制” (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全面整合为基本特征, 有效地实现了应急管理工作从单一性到综合性、从临时性到制度化、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以及从应对性到保障性四大转变[8]。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损失明显减少、社会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我国许多学校包括农村学校也加快“一案三制”的落实, 教育部门等多部门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也加强软件建设, 如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的54号文件, 也不断发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预警通知或采取防控措施。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疾病防控、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卫生应急等公共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 完善监管机构, 提升监管能力。

对学校尤其是农村突发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国内观点不一, 具体观点如下: (1) 构建统一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各部门参与其中[30,31], 也要研究与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反应机制; (2) 建立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综合模式, 学校卫生健康服务有针对性地根据被服务对象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施以医学服务及健康知识传播与教育, 以帮助健全心智, 健康成长[32], 学校要做好和农民工家庭共同参与的农民工子女教育[33]; (3) 增加农村学校经费投入, 使学校卫生设施、环境及食物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34]; (4) 修订和完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35], 加强农村学校的自我监督与管理水平; (5) 增加卫生监督对农村学校卫生监督的力度及监督频次[36]。

“一案三制”在指导我国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以及国内学者就农村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防控而深入展开的研究成果, 为农村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保障和参考。但是在防控研究中还是政府规划, 提出的防控措施相对单一或片面, 侧重硬件建设忽视学校教育主要功能, 也没有提出实用的理论模型, 更没有提出当前防控的关键问题和主要解决措施、实施步骤, 主要基于没有系统研究它产生根源和据此提出的防控策略。

4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 需系统研究、整体实施

4.1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现实需求

通过国内外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研究发现, 已往策略不能没有合理解答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分布呈现的“学校”“农村”“小学”三个为主的成因与防控。因此它的解释与解决, 需要在以往研究与现实基础上对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 并在此理论指导下从基础与宏观相结合上进行系统研究和实施整体防控, 才能实现地区或学校防控目标要求和国家整体防控目标, 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总体持续上升态势。这是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现实需求。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是基础工程, 也是系统工程。

4.2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研究方向

周志忠等[37]提出了“基于人因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研究”, 实际是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研究对象, 把突发事件中的人作为着眼点, 围绕人、病因、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根源及影响因素进行的系统相关分析研究。

这种防控研究贯穿于事件发生、进展和结束整个过程, 既要强调外部干预, 又要强调自我干预的培养与引导。它既是从内因或者从基础角度提出的根本防控策略, 又是从系统角度提出的整体防控策略, 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与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分布“学校”“农村”“小学”三个为主的成因与防控。这对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有着现实与理论指导意义。在它的指导下, 可以从学校合理配置硬件设施、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制定和完善科学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公共职责等角度, 对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系统进行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防控策略和关键实施步骤。

5 小结

上一篇:关于《我的母亲》优秀作文下一篇:赣南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