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3-07

第一篇: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 2003年376号令),预防和控制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广大旅客、铁路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运输生产秩序,结合铁路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国内突然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的事件;铁路车站、列车发生 3人以上集体性或有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3人以上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

第三条 铁道部统一领导、指挥铁路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消除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疫情借铁路传播或事态扩大。

2、做好旅客、铁路职工家属的健康保护。

3、保证突发事件急需物资运输。

4、做好病人的医疗救治。

第四条 铁路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应坚持以下原则,最大程度地减低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和危害。

1、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反映及时、措施果断。

2、领导负责、分级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

3、防治结合、专群结合、路地联控

4、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五条 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应给予适当补助;对做出贡献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或抚恤。

第二章 组织保障体系

第六条 铁道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织保障体系,实行领导负责、逐级落实、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网络指挥系统和疫情报告制度。

第七条 发生突发事件事,铁道部成立“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卫生工作的部领导担任,部内卫生、外事、运输、安全、公安、宣传等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协调开展工作。

第八条 部属各单位相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和指挥机构,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九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服从国家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发生在铁路范围内、需要两

个及两个以上铁路局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时,由铁道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并协调处理。突发事件仅限于铁路局、分局管辖范围内时,原则上由铁路局、分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具体处理工作;必要时,由铁道部统一指挥。

第三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十条 部属各单位要制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建立预防工作检查监督和效果评价制度,确保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落实。

第十一条 铁路站车应加强对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防病信息和技术措施的广播宣传,提高广大旅客的防范意识。加强对站车工作人员识别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使其掌握铁路常见应急处理事件的报告、防范、处理方法。

第十二条 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有关公共卫生工作,提高站车和铁路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水平。

第十三条 加强对铁路职工、特别是站车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保证清洁和饮食卫生,提高防御疾病能力。

第十四条 铁路站车按照规定配备医疗救护药箱、应急设备以及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第十五条 铁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的预防、治疗、检测、控制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第十六条 加强卫生机构建设,健全信息网络、配备食品、有毒化学物、微生物等突发事件检测设备,提高铁路系统疫情检测、卫生检疫、医疗救治、追踪调查和疫情处理等方面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理水平。

第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卫生、科研机构开展预防控制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工作。

第四章 信息报告制度

第十八条 铁道部在全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铁路局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小时内报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1、旅客列车上发生三十人以上旅客食物中毒或有人员死亡。

2、铁路沿线城市人民政府宣布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流行。

3、铁路单位职工发生三人以上职业中毒事故或发生死亡事故。

4、 铁路运输过程中有毒化学品泄露引起公共人群急性中毒。

5 、 铁路运输放射性物质包装失去屏蔽效能,放射性物质撒漏或丢失。

第十九条 发生本办法十八条

一、

三、

四、五款情形时,各铁路局卫生主管部门应在 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 铁路站车发生 30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重大食物中毒需要立即组织抢救病人时,执行公务的卫生、客运人员科直接向部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缓、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

第五章 应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国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铁路采取措施时,由铁道部决定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各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铁路局、分局决定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向铁道部报告。铁路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铁路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向铁道部报告,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初步处理建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决策,组织各成员单位按照“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展工作。

第二十三条 铁路各级卫生部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对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相关单位预防和控制疫情在铁路职工和家属中传播;及时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组织控制和消除疫情。

第二十四条 铁路各级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突发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为抢救、隔离、运送病人提供安全保障,协助卫生部门对拒绝安规定隔离处理的传染病患者和接触者依法强制执行,打击利用突发事件扰乱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稳定,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第二十五条 铁路各级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客货运输部门防止和控制疫情借铁路交通工具传播,保证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过程中的人员、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的运输。

第二十六条 铁路各级外事部门负责掌握进出境旅客的情况和信息,组织协调处理涉外有关工作;指导铁路有关部门配合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做好铁路口岸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各类货物需要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药械等物资优先经铁路口岸及时运送。

第二十七条 铁路各级安全监察部门负责组织职业危害事件的现场勘察、事故原因及定性分析

第二十八条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铁路各单位做好职工、家属和旅客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二十九条 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经费。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分别给予领导者、直接责任者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留用查看、开除等相应处分。

1、对突发事件隐、缓、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缓、谎报,对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不力、工作失职,造成一定影响和损失的;

2、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3、未按照优先安排的原则,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运输的;

4、突发事件发生后,对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

第三十一条 铁路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铁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

1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瞒报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未按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4拒绝接诊病人的。

第三十二条 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部核备。

第三十四条 除铁路站车外,铁路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依照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由所在地铁路主管部门组织处理,并报部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篇:突发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突发卫生事件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防疫防护组、信息网络组、后勤保障组、应急办公室等,应急办由李新负责日常工作事宜。

1、医疗救治组

组 长: 成 员:

2、防疫防护组

组 长: 成 员:

3、信息宣传组

组 长: 成 员:

4、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二、预警预测

防疫防护组负责开展突发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包括:自然疫源疾病疫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重点传染病和卫生事件的监测、消杀等工作。

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监测报告信息向颍上县疾控中心应急办提出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由 县疾控中心根据情况对突发卫生事件进行预警信息发布,调整和解除。

三、信息报送

辖区内村卫生所发现突发卫生事件,在2小时内拨打 电话报告卫生院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须在2小时内向 县疾控中心和 政府报告。

四、应急处置

院应急领导小组接到 县疾控中心突发卫生事件预警信息或镇内突发卫生事件信息后,立即启动《 中心卫生院突发事件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院应急办及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积极配合颍上县疾控中心应急办采取疫情控制措施。医疗救治组根据院应急办要求立即开赴现场开展求援工作,同时及时向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突发卫生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伤亡(危害)程度、能否控制、是否需要增援力量、救治物品补充

和转送交通工具等。

2、院应急领导小组应靠前指挥,及时向 县疾控中心和 镇政府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和其它部门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3、防疫防护组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传染疾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严格按要求进行转诊;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应急疫苗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采取暂时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紧急措施;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及其它事件和报告;对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求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协助颍上县疾控中心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

4、信息宣传组应及时准确了解救援一线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 县疾控中心和镇政府报送信息。及时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疏通道路,劝离无关人员,保证救护车辆顺利通行。

五、响应结束

1、突发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可以终止响应。

2、做好事件村(居)民及家属的安抚与善后处理工作,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3、查清原因后以书面形式作出全面报告,分析情况,明确责任,总结教训,提出预防整改措施。

第三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讲义

山阳县卫生局

关于《山阳县2010年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报告

县政府应急办:

根据山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山政办发[2011]16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县卫生局牵头,工商局、林业局、农业局、药监局、质监局等共同参与的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农业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1件,卫生局处理服用自制药酒中毒致2死3伤事故1件,余工商、林业、药监、质监等各行业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有力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应对工作分析评估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商洛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其它各专项预案要求,各系统均能从组织领导、机构编制及人员配备、预案编制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物资准备、监督预警预报等方面入手,全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各系统均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日常办事机构。按照职责划分,各成员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医疗救治、监督执法等工作领导小组、承担相应的工作

任务,使相关人员做到了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保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事态蔓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强化学习培训及预案编制演练,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坚实业务基础

各部局组织工作人员通过自学,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对预防和应急准备、监督和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事后恢复和重建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做到深刻领会、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特别是县卫生局组织各成员单位编制了《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非典疫情流调处置预案》、《人禽流感应急处置预案》、《疟疾暴发流行应急预案》、《手足口病[EV71]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并组织了两次演练,抽调疾控、医疗、卫生监督等部门50余人参加,检验指挥体系协同作战能力。各下属单位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开展了多次模拟演练,达到了演兵目的。通过演练,锻炼了多支应急队伍,保证了关键时刻处置人员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为应急处置提供了良好的物资保证

各系统均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分别进行了物资储备,卫生系统以县疾控中心为基地成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各类消毒剂、喷雾器、防护服抗病毒药物等一应俱全,并在县医院设立传染病隔离病区18间,固定急救车2辆,其它各下属单位也相应进行了物资储备,县农业局也相应进行了禽流感、猪瘟、新城疫、兰耳病等疫苗及防护服、消毒药品等的储备。

4、强化监督管理措施,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全县各系统均相应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应急事件监督网点,实现了县乡两级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

报。县卫生系统为直报网络配备直报微机36台,笔记本电脑1台,并在县疾控中心设立疫情监督报告组,对全县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进行实时监督,随时发生预警信息,指导疾病防控工作。农业部门全面落实每村一名监测员,每乡镇一名报告员,县疫控中心24小时值班。及时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同时认真开展免疫接种工作,严把屠宰场和流通环节检疫关口,绝不允许不合格的动物产品上市流通。工商部门大力开展食品市场、农资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农村经营门店为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严历打击商品流通环节的违法违章行为,认真开展重点商品、节日食品、农耕市场等专项执法检查,保障全县商品流通环节消费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不受侵犯。药监部门有计划的开展药品安全隐患的监测、预测、排查和分析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监测到的各类药品安全事件进行了预测分析,重点加强对放射性药品、疫苗、血清、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易制毒化学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高风险品种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品种的监测,预测、排查工作,全面掌握药品安全状况和发展事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我们的投入保障机制尚显被动,事情来了才申请保障。由于投入较少应急物资储备及工作经费远远达不到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

2、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是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政府行政协调的深度介入,明确各职能单位职责,做到有机结合,令行禁止,责权分明,齐心协力,才能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

3、机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强化。目前,限于编制、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经费投入等因素制约,我县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队伍建设严重不足。

4、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老百姓对公共卫生事件认识比较少,反应迟钝。

(二)工作建议

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及后果不可预见性,如果应对措施不得力,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旦发生,将造成严重后果。故建议:

1、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基金。县财政每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由县卫生局统一管理。卫生局根据各单位性质及承担的工作量逐一下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人员培训,处置演练,物资储备,监测报告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经费,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到卫生、教育、药监、环保宣传等部门,在采取强制措施时还可能需要行政,公安部门配合,县上应成立一个协调机构协调各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

3、科学处置突发事件。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各专项预案及卫生部各专项方案应急处置,避免人为因素和行政因素,科学处置。

4、要加强科普知识教育、自我保健、法律法规等公共卫生宣传力度,提高普通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杨地镇大石头村村民误服自制药酒中毒致2死3伤事件。

1、事件经过:2010年12月19日中午,杨地镇大石头村村民隆小辉等5人将一瓶含有“芫花”成份的药酒误认为是劳伤药酒喝下后致集体中毒,后经多方全力抢救,但因服用过量,致2死3伤。

2、事件分析:自制药酒使用的材料是“芫花”的块状茎,《药

性论 》记载“有大毒”,其块状茎不能入药。过量服用可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抑制和周围神经麻痹而危及生命。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老百姓对毒性药品认识不足,二是老百姓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在认识上有误区。三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案例二: 7.23暴雨灾害后,县农业局疫控中心对生猪及鸡尸体进行防化处置。

1、事件经过: 7.23暴雨灾害后,全县倒塌畜禽圈舍67712平方主,死亡猪牛羊66511头(只),家禽324733只,其中8210头生猪尸体和5.5万只鸡尸体暴露在水毁中,沙滩和圈舍,疫病发生与流行的隐患极大,事件发生后,农业局立即组织动物疫控中心技术干部深入受灾区域,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灾后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2、事件分析:一是及时奔赴灾区,将动物尸体挖坑集中消毒深埋,做到了无害化处理,二是对灾区的养殖场地、村庄院落里面开展消毒灭源工作;三是积极筹备各类应急物资,确保了应急需求,四是全面开展疫情防控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灾后疫控及自我保护意见,做到了群防群控,五是做好疫情监测,确保信息畅通。

面对这次突发灾情,我们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方法正确,宣传到全,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工作目标如实完成,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四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 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释: 指已经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预警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气象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公共卫生, 食物、饮用水严重污染,生物病媒, 带(菌)毒宿主动物等。

1预警 2气象异常 3公共卫生 4生物病媒 5病原体 6类似事件 7传染病 8特点 9应急条例 10突发事件 11专家分析

预警

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

4.自然灾害

气象异常,厄尔尼诺现象。

1.食物、饮用水严重污染

2.工作、生存环境受到有毒有害物严重污染

生物病媒

1."惊"现带(菌)毒宿主动物

2.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密度明显增加

3.宿主动物带(菌)毒率大幅度增加

4.宿主动物大量死亡

病原体

1.流感抗原变异、出现新亚型-大流行

2.流脑流行菌群改变-大流行

3.耐药性改变

类似事件:在某一单位、某一社区或某一区域,发生中毒、疾病暴发,突发性人为重大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向有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单位或区域发出预警 传染病

-综合征监测预警①发热+急性出血、皮疹症候群②发热+急性腹泻症候群③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症候群④发热+急性神经症候群⑤发热+急性黄疸症候群

传染病病例预警

(1)出现个别特殊病例①已消灭疾病 (天花、脊灰) ②传入本土没有的疾病(埃博拉) ③传染性、致死性极强的疾病(鼠疫) (2)呈现聚集性①空间上的聚集性②有流行病学联系(SARS) (3)数量异常增加 (一般传染病) ①局部地方,在一个潜伏期内②与历史同期比较

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成因的多样性。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许多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也有关,比如说地震、水灾、火灾等,像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最重要的就是地震以后会不会引起新的、大的疫情,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是很艰难的,所以党中央也高度重视地震是否引起新的疫情,各级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从而避免了大灾之后必然有大疫的情况。公共卫生事件与事故灾害也密切相关,比如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交通的事故等。社会安全事件也是形成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生物恐怖等。另外,还有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险、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等。第二个特点是分布的差异性。在时间分布差异上,不同的季节,传染病的发病率也会不同,比如SARS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肠道传染病则多发生在夏季。分布差异性还表现在空间分布差异上,传染病的区域分布不一样,像我们国家南方和北方的传染病就不一样,此外还有人群的分布差异等。第三个特点就是传播的广泛性。尤其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某一种疾病可以通过现代交通工具跨国的流动,而一旦造成传播,就会成为全球性的传播。另外,传染病一旦具备了三个基流通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它就可能在毫无国界情况下广泛传播,这是第三个特点,也就是传播的广泛性。第四个特点是危害的复杂性。也就是说,重大的卫生事件不但是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2003年的SARS流行,尽管患病的人数不是最多,但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的损失确实很大。第五个特点是治理的综合性。治理需要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是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的结合,我们不但要有一定的先进技术还要有一定的投入;第二是直接的任务和间接的任务相结合,它即是直接的愿望也是间接的社会任务,所以要结合起来;第三是责任部门和其他的部门结合起来;第四是国际和国内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理,才能使公共事件得到很好的治理。另外,在解决治理公共卫生事业时,还要注意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社会体制、机制的问题;工作效能问题以及人群素质的问题,所以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理来解决公共卫生事件。第六个特点是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比如1985年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2003年,非典疫情引起人们的恐慌;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使人们谈禽色变;以及前段时间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手足口病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第七个特点是种类的多样性。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种事故灾难等。第八个特点是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问题比较严重。比如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1999年宁夏沙门氏菌污染食物中毒;2001年苏皖地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2002年南京毒鼠强中毒品;2004年劣质奶粉事件等。这些事件都属于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引起的卫生事件。第九个特点是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这公共卫生的建设及公共卫生的投入都有关系,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忽视生态的保护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滥用和管理不善,都会使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第十个特点是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严重。公共卫生事件不但影响我们的健康,还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事件有很多的特点,公务员,管理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部门一定要掌握这样一些特点。

第五篇:突发公共事件特征

虽然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和事件繁杂,危害程度各异,但这些事件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客观性和复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由多种原因、多种因素、多种条件构成,而且这些原因、因素和条件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转化。因此,既要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又要加强相互协调和沟通,采取科学、系统、综合的措施应对。

2.长期潜伏性。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长期以来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对植被的破坏,导致区域自然生态失衡。这有一个量变过程,具有隐蔽性。所以,应当极其重视这一阶段,加强科学研究,尽可能地化解这种量的积累,防止量的扩张和质的突变。这就是我们一贯倡导的预防为主的方针。

3.突发性。这些事件会在何时、何地或何种情况下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为我们防止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和选择采取应对措施的时机,增加了难度。因此,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体制具有特殊意义。

4.灾难性。这些事件对社会大众的财产和生命有时会带来灾难和毁灭,这种损害是刚性的,不可逆转的。一旦发生,必须动员必要的力量和资源进行紧急救援,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5.广泛性。如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大地震,波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多个省市区。2002年底至2003年的“非典”疫情扩散到中国20多个省市区,并波及欧美。为此,有必要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应急机制,并与其他国家或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共同抗击突发事件。

6.共振性。公共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如大洪水不仅影响农业,而且影响教育、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商业流通等。洪水退后还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流行病疫情爆发,房屋和基础设施损毁影响建筑业等。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不能单打一。

上一篇:铁路货车运用维护规程下一篇:统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