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2024-05-03

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通用8篇)

篇1: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撰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通知,我县迅速组织工商、工信、工商联、统计、国税、地税等部门有关人员先后深入非公企业和个体业主及有关单位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总结发展的经验和找到影响发展的原因,在今后我县非公经济发展上,我们更好、更有效服务非公经济,使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发展现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县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强化园区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了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活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截止2012年6月,全县登记注册私营企业420户,从业人员768人,注册资金71068.4万元,其中,农、林、牧业60户,采矿业10户,制造业82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户,建筑业65户,交通运输、仓储业14户,信息传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4户,批发和零售业102户,住宿和餐饮业6户,房地产业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8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7009户,从业人员19769人,注册资金1817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93户,入社成员1032人,农民成员1004人,注册资金18743万元。

近年来,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县累计登记注册私营企业301户,比2006年增加283户,年平均增长率37.32%;2011年累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7251户,比2006年增加6569户,年平均增长率27.47%;2011年累计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2户,比2006年增加132户,年平均增长率158.99%,这些数据可以体现出我县非公经济呈发展上升趋势。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层次不断提升。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3户,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2.86%,其中,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2户,500—1000万元以上的1户,全县涌现出了鑫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惠思洁纸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创建了一批在省内外颇具影响的名牌产品,“鑫龙”牌碳化钙、单氰胺、硫脲、氰氨化钙、双氰胺、三聚氰胺、硝酸胍、氨基胍盐获得甘肃省著名竞标、“惠思洁”牌系列生活用纸被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

3.非公有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通过参加全国、全省大型商贸活动和创办工业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特别2009年我县 2 工业园区的创建给招商引资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至2011年底,共引进投资超千万元的私营企业15户,以建材、化工、能源、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一大批大项目落户我县,不仅加快了我县工业化的进程,也为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近几年,先后建成了##伊禧堂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高原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以PVC管材、彩钢加工为主的甘肃海纳塑业有限公司、##鸿达彩钢有限公司等一批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

4.非公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从非公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看,非公企业在促进财政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16.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18%,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65.5%,比2006年提高了3.53个百分点;2011年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701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6472万元的42.6%,比2006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全县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21616人,比2006年增加7566人,有效解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问题。随着非公有制经济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2011年至2012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为教育事业、公益事业共捐款13万 3 元、抗震救灾捐款2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周转困难,融资渠道不畅。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匮乏,缺乏获取资金的有效渠道,融资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报表欠真实、缺乏不动产抵押、信誉度不透明、贷款额度较小、银行发放贷款交易成本较高和担保抵押条件苛刻等这些不利因素,使企业发展错失良机,部分企业因资金短缺造成建设项目搁浅,已投入资金无法收回,不能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2011年,省工商局跟兰州银行签订了企业融资的框架协议。之后,县上立即将需要贷款的82户企业的贷款表册进行了上报,但是,至今只有1户企业进行了融资。由于资金不足,在一些有一定生产经营基础并初具规模的企业,欲谋求资金再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只能是“望资兴叹”,“无米下炊”。

2.个体私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是非公经济中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部分私营企业,其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是初、高中毕业后父母出资开店开铺,有的是在外地打工挣钱后摆摊设店,这些从业人员基本未进行过职业培训,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二是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是“夫妻店”、“兄弟姐妹店或厂”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小打小闹,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小生产者思想,缺乏创新能力和做大做强的竞争意识。三是信息不畅,大多数个体经营都不善于捕捉信息,4 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面窄、产品档次低,品种单调,缺乏品牌意识,部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有的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手工操作上,产品在市场缺乏竞争能力。

3.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明知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不讲诚信,偷税、漏税,变相逃税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只要求政府服务,出台优惠政策,不依法纳税,不讲回报社会;有的企业主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不买保险,“两低一高”现象在个体工商户中普遍存在。经走访座谈,大多数业主都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即使少数业主已购买“两保”,但拖欠保费相当严重。

4.行业发展不平衡。全县个体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类、家居生活类、餐饮住宿类、休闲娱乐类等基本无技术含量的行业,经营领域不宽,经营形式较为传统,基本上没有形成大的专业市场,诸如药业一条街、农资农机一条街、特色农产品一条街、批发一条街、建筑建材一条街等。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加工旅游业等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

5.非公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造成本县部分质好品优的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产品销路不畅,尤其是在农产品创品牌占市场上与其他县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宽松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是拓宽发展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和参与电力、石油、通信、铁路、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多种领域。二是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和形式,广泛宣传中小企业对富民强县的重要作用,宣传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形成谁发展谁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把是否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要多服务、多帮忙、多设路标,简化办事程序。突破全县非公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外贸、技术、金融、法律、信息、能源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四是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给予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对侵犯非公有制经济合法财产的案件,依法及时查处。五是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保障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健康发展。

(二)统一准入标准,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对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要求以及城市规划要求,设立统一的规模经济标准、质量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重点参与供水、供气、供热、绿化、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推进民营资本投资全县农村文化、卫生、医疗、旅游和非义务教育等。

(三)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实行公平的信贷政策。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和金 6 融部门要加大对非公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提高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积极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对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变现在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做法,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组织形式参与多个层次的担保体系,以解决现行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下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瓶颈性制约。

(四)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服务环境。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帮助个私企业进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力支持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工作,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协会、个私协会等机构,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建立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布政策和经济信息的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五)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引导和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建设和信用建设,教育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决依法经营,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防范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对诚信纳税的企业给于鼓励和表彰,努力推动建立诚信经营的良性循环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社会氛围。

(六)改善个体私营经济生产经营条件。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发展的场地问题。一是将闲置的场地租赁或者转让给私营企业,使其规模扩大,实现低成本扩张。二是加强对市场建设的管理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业主集资建立街道市场、专业市场。8

篇2: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根据县政协的工作计划,今年五月,县政协经科委组成了有工商局、工商联、县个协等参加的非公有制经济专题调查组。经过历时四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这个报告。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并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市场经济舞台上的生力军。截止9月底止,我县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4954户,从业人员19369人,注册资金676万元,产值和营业额4.2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到528户,从业人员10424人,年产值和营业额5.69亿元。

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县经济的主体是与我县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县是农业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高产出, 低收入”状况;工业比重低,底子薄,无国家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因此,从宏观上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协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初级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现象。从县域经济讲,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县域经济的主体。 近年来,县委、县府加大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使其发展呈现出跳跃式增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后劲,其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体现。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形势看好;一、二产业特别是二产业的国营、集体企业改制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进一步加大,现已超过62.48%的比重,正以它特有的发展速度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我县“工业强县”战略和“四梁八柱”工程的实施。将逐步以非公有制经济来构筑“四梁八柱”。如果我们真正切中了这一脉博,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铜梁经济的发展战略,并对此花功夫研究政策,正确导向,大力扶持,那么铜梁经济的发展,将在新的里程碑里走出一条辉煌的路来。

成绩是可喜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个私业主贷款困难,素质亟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将会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对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1、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把认识定位到“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来”,消除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快,比重过大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羁绊,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个体私营经营经济是实现多种形式所有制的必然,把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成我县经济的主体是我县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确定到“三个有利于”上来,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 2、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⑴建议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全面领导和管理这块工作。

⑵建立领导联系个体私营企业大户制。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全县私营企业大户,乡镇主要领导联系辖区内的私营企业大户,以增进了解、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⑶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对每年度评选出的个私纳税大户,由县纪委实行挂牌保护,维护业主合法经营的权益。

⑷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每月定期接待个私业主上访,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⑸建立缴费卡制度。由县物价局统一制定收费卡,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的.收费文件制定收费项目、标准,收费卡业主人手一册,未上卡的项,业主可以拒付,由此杜绝屡禁不止的“三乱”现象。

⑹建立举报制度。纪委、监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都要分别设立个私举报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解决优惠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在鼓励发展个私经济方面,应坚持先发展、先搞活、后规范、后受益的原则,采取“北沟”市场的发展措施。吸引外来投资者投资开发,刺激本县居民出资开发。

4、认真摸清资源、传统产品、交通状况,搞好全县经济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杠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经济。

5、已改制企业,是我县今后的当家财源,各级党政应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对他们要加强宏观指导、要扶持、保护、监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克服“超前消费”、“自我满足”、“家族式管理”等缺点,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长足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6、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实施集团战略。使其向公司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告别“作坊工厂”、“提篮叫卖”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

⑴开发铜梁龙系列工艺产品。铜梁龙享誉中外,但没有很好地开发其商业价值。太平、安居、二坪等乡镇有一批民间艺人,扎龙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应组织和引导他们开发竹编、纸扎、绸制、木刻、石刻、泥塑等各类工艺龙,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⑵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我县年产生猪70万头以上,猪肉、猪皮加工业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前景,可与西农联手搞猪肉深加工产品。平滩、侣俸搞稻米加工业,安居搞渔业、蔬菜业,白羊、水口搞山羊养殖业,维新、少云搞淀粉加工业,虎峰搞制茶业,永加搞竹木业等。

⑶稳定已形成规模的茧丝绸行业。一稳蚕茧收购价,价格不能大起大落,保护养蚕户的养蚕积极性;二稳转制丝厂,对他们既扶持,又保护又监督;三稳销售市场,既不放松外贸市场,也要拓展内需市场。

⑷大力培育建材、烟草市场,铝材业、水泥制造业已形成规模的市场,还需在深度上下功夫,使产品数量、质量、价格、新产品在广阔的竞争市场上占优势。同时,放开烟草政策,培育象合川别溪那样的烟草市场。

⑸大力发展运输业。我县地处重庆远郊,无铁路运输,但农副产品、矿产丰富,是发展公路运输业的有利条件。要抓住县境公路改造后,公路运输业发展新高潮到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汽车监理权,放宽车辆收费政策,把失去的市场抓回来。

⑹努力开发旅游业,带动餐饮、娱乐业的发展。我县的西温泉、巴岳山、武庙、博物馆、岚峰溶洞都具有一定的观光旅游价值。铜龙挂面、岚峰黄花等特色食品有一定开发价值。餐饮娱乐业各种档次的都应具备,继续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方针。

⑺努力发展科技、教育、医药、广告业。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事科技、教育、医药卫生行业人数少,起步晚,在今后一段时间,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教学、医疗、劳务、信息、中介服务、广告制作等行业的发展。

7、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指导。把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短平快项目,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所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避免走俏行业一哄而起,冷落行业无人同津的盲目投资趋向。

8、加强对乡镇、部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考核,实行重奖重惩的奖惩制度。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制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规划和考核办法,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9、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工商联、个体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机构要担负起此重任,定期举行经济信息交流联系会,建立培训制,请有关专家授课,学习科学文化、生产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提高整体素质。公安、司法、检察、法院要为个私业主提供法律帮助,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0、对个私经济实行定税制,坚持“蓄水养鱼、培植税源”的优惠政策,实行定期定额征税办法,坚持一定一年不变,每年定额递增,数额尽量控制在最小幅度范围内。在规费收取上实行“先服务,后收费”,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物价部门要从严查处乱收费的现象。

11、制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政策。把个私营企业贷款指标纳入信贷年度计划,集中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基础好、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私营骨干企业。

12、县级主要领导要从“消防队长”角色中解脱出来,高瞻远瞩,把握全局。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的导向上,可以组建一个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研班子,潜心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篇3: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键词: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政策建议

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供新增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将成为推进城市创新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和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以及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的重要力量。

一、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演进历程

1. 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

这一时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活跃城乡市场,增加有效供给,扩大社会就业起到有力的支撑。随后,鼓励、刺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个体经济的地位、作用不断提高。到1992年,太原市个体企业数发展到3.15万户,从业人员达9.17万人,全年总收入16.62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2. 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年)。

在这一阶段,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与国内其他地区一样,进入了非公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全新发展时期。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受到政策的强有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显著。到2002年,太原市非公经济企业数发展到6.8万户;从业人员达68.2万人;增加值160.0亿元,占全市GDP的38.9%;上缴税金13.7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3%。

3. 全面发展阶段(2002年以来)。

在这一阶段的前期,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认识到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相继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意见》、《太原市私营企业发展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办法,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和优化外部环境,加速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推动中小企业从创业到创新的转型。到2007年,太原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发展到14.2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3.75万户,个体工商户10.5万户,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74家,实现营业收入354.44亿元),比上年净增1.75万户,是2002年的2.1倍;从业人员达106.5万人,比上年净增7.3万人,是2002年的1.6倍;增加值完成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全市GDP的46.4%,比上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是2002年的3.6倍;上缴税金104.44亿元(其中:国税64.46亿元,地税39.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1%,分别占全市财政总收入240亿元的43.52%和税收总额233亿元的44.83%,是2002年的7.6倍;完成投资262.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4.9%,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增幅是国有经济的20.5倍,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4.5:38.8变化为2007年的50.0:45.5,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占比增加高出国有经济11.2个百分点。目前,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融合渗透及博弈竞争已经进入更高层次,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加快太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太原市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的发展环境

1. 外部环境障碍。

(1)资金融通十分艰难。

据相关调查,近年来全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业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逐渐萎缩。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90%的企业靠自筹,主要靠贷款的占比仅为7.61%。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民间融资以及借高利贷,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渡过“钱荒”难关,短期融资利率甚至高达70%。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对非公经济人士就太原信用环境看法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各种信用主体中,个人信用最差,占到全部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的44.5%,其次是企业信用,占到全部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的22.0%,再次是行政部门,对行政信用不满意的人数占到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3.9%。认为社会信用度低进而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的非公经济人士占被调查人数的13.3%。太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广大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资金担保需求。

(2)发展待遇缺乏公平。

从本次抽样调查问卷来看,认为政策法规不配套的非公经济人士占比达到25.4%。在回答太原是否存在行业准入壁垒时,有19.1%的非公经济人士认为存在进入壁垒,且门槛较高,有33.5%的非公经济人士认为存在进入壁垒,但门槛较低,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总数的52.6%。在回答能否对非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看待时,认为不能得到同等对待的被调查非公经济人士占比为26.0%;而100人以下的小规模非公有制企业经济人士在同等规模企业中的占比达到33.3%。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就司法部门能否“公正、公平、公开”执法向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征询意见。统计结果表明:有12.1%的非公经济人士持肯定态度,认为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有7.5%的非公经济人士持否定态度,认为不能体现,加上不予回答者视为默认不能体现的13.9%,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人数的21.4%,对太原司法环境不满意的非公经济人士比例高出满意者9.3个百分点。而认为行政部门不依法办事和司法不公及有法不依的非公经济人士占比分别达到13.3%和16.2%。非公有制经济税负过载,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甚至与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税负不公平的问题,外资企业的有效税率低于国内企业10到12个百分点;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受到双重征税挤压,公司的净利润除了要缴30%以上的各种保险费,还需缴33%的所得税,而且个人收入超过征税基数的还得缴个人所得税。

(3)政府职能难以到位。

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非公经济人士就有关政府行政管理选项的回答是:认为行政效率高的占比为5.8%,认为行政效率较差的占比为13.9%,加上不回答视为不满意的4.0%,对行政效率持否定态度的占比达到17.9%,是认为行政效率高的3.1倍;认为行政管理效能低下的占比达到28.3%。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居影响太原发展环境负面因素前三位的依次是:“审批办事手续繁琐”、“开放意识不够、改革措施不到位”和“企业营运成本高”,其占比分别为41.6%、36.4%和32.4%,而前两者与第三位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审批办事手续繁琐”在所有的11个选项中首当其冲,成为削弱企业应对能力、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最大困扰。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对“行政部门服务意识”的统计结果中,非公经济人士回答政府部门服务意识“较强”的比例只有17.3%,认为服务意识“较差”的比例为16.8%,加上“没有回答”等同否认的4.0%,对“行政部门服务意识”不满意比重高出满意的3.5个百分点。

(4)社会服务体系薄弱。

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主体的公益性服务机构,还是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商业性服务机构,从总体上看表现为数量偏少、质量较低、作用有限等特点,仍处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级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完善不相适应,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及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平等”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偏少、服务范围狭窄、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市场不规范,服务功能不完善,严重影响着市场环境的优化、行业发展的有序与企业行为的自律。

2. 内部机制缺陷。

(1)家族型管理模式束缚。

从对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发展环境抽样调查问卷(以下简称本次抽样问卷调查)中非公有制企业股权结构的统计结果看,有52%的企业由其家族控制着企业全部股权,有37%的企业由其家族控制着企业绝大部分股权,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9%。只有11%的企业其家族控制着企业的少部分股权。如果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型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那么就很难拓展经营视野,形成长远发展战略,迅速集聚要素资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2)企业技术创新乏力。

本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公有制企业家在太原投资发展的首选因素是,太原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此项占比与其他5项相比达到最高为57.8%,只有13.29%的非公企业家认为是由于太原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才到此投资发展,属于末位因素且占比最低。

(3)人才机制落后。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决策者深知拥有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企业的发展命运攸关。在本次抽样调查问卷中,非公经济人士在回答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时,有41.6%的企业家表示对人力资源十分重视,53.8%的企业家表示重视人力资源,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企业家总数的95.4%。然而,由于在人才观念、用人制度和财富分配等方面存在缺陷,以及本土企业家市场竞争经验积累有限,人才管理理论知识普遍缺乏,人才管理素质支撑不足,多数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和信任危机,尚未摆脱招聘、使用和留住人才艰难的尴尬处境。

(4)企业社会责任淡薄。

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责任感,普遍存在诚信、守约、践诺、履义不够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环境污染严重,卫生、安全、环保条件超标,危害社会生活、民众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非公有制企业不能正确审视与定位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就不可能获得社会、公众的承认,更不可能获得长期的、潜在的、稳定的和最大的利润,最终必然被淘汰出局。从总体上看,虽然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进入高速成长期,但是还有不少企业生命周期短,更替频繁,蜕变重生艰难。从本次抽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看,在被调查的173家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中,成立时间在5~10年的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38.2%,5年以下的企业占到29.5%,10~20年的企业占到5.8%。另据有关统计,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5000家民营企业中,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

三、加快太原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1.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其占太原经济总量份额的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太原长期以来投资过度倚重若干大型企业,全市年度投资状况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相应的起伏走势。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分布领域宽、企业规模小、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弱(因非公有制企业投入多为自有资金)的优势,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太原经济发展速度,而且可以提高全市资本投入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太原经济总量、结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认识水平,全方位消除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僵化体制弊端、不适宜政策法规等制约因素,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律上有保障、政策上有支持、方向上有引导、工作上有帮助、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氛围,以及能与其他经济成分平等待遇、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有利格局,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上的双重跨越。而且要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限制,放心、放手、放胆、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幅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构成中的比重,使非公经济真正成为推进太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

2. 健全多层次社会化投融资体系,开辟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绿色通道。

一是完善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在以政府出资为主设立担保基金,构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担保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同时,支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建立与发展,设立地域或会员制信用担保基金、协会,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合作设立民间担保公司。引导各专业协会、同业协会,以及中小企业之间联合成立互助性担保机构,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二是融洽银企合作伙伴关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遵循“不惟成分惟效益,不论规模论实力”的原则,加大对管理规范、效益好、信誉高、前景广的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上要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在信用征集上建立有效适用的信用评估机制,在条件审查、办理程序上更加灵活便利快捷。同时,开展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产权交易、抵押典当、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形式,运用个人生产资料、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企业经营权、知识产权、持有股权、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可用于担保、抵押质押的财产或权益,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抵(质)押贷款。三是建立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扶持非公有制企业拓展资本融资市场,利用上市融资、创业板块融资、外资金融机构融资、涉外上市融资、租赁融资等模式,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降低非公有制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门槛,为其股票发行和上市融资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四是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为非公有制企业投融资提供税收支持,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予以贷款贴息。五是积极拓宽民间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通过加大监管力度降低融资的风险和成本。

3. 建立高效能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首先,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目标,在全市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纲要中,体现出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布局和安排;在工商登记、国地税收、土地使用、基本建设、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技术认证等诸多领域,全面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同等待遇。凡是国有、集体企业资本退出的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允许、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彻底打破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尽快改革相关管理体制,完善配套政策,打开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进入的通道;尽快统一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税收政策法规,对创业型、就业型、科技型、服务型非公有制企业实行税费扶持政策;尽快规范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切实制止各种摊派行为。其次,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形成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环境支撑。一是坚持依法管理与强化服务并重,改善行政执法,改进司法监督,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突出矛盾,规范行政执法和司法行为,创造更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二是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加快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配套政策,消除某些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垄断利益的影响,扫除在市场准入操作层面上实际存在的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障碍,创造更加规范、有序、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三是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行政绩效和服务水平。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四是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利,加强劳务监察,协调劳动关系,行动结果公开透明,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创造更加安全稳定、更适宜创业发展的治安环境。

4. 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提升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层次,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各级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非公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摒弃传统条件下拼资源、拼人力、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切实走上更多依靠高层次要素投入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大胆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通过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以集群的方式提高整个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支持,在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对一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取得突破,以此引导更多的非公企业,特别是一些依托资源开发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非公企业,能够较为容易地进入过去想进入却难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从而把非公企业发展模式创新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引导广大非公企业人士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把企业发展与肩负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使非公企业发展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奠定非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社会基础。5.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提高非公经济发展竞争力。一是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加大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推进力度,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生活与创业的宜居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破人才短缺瓶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财产制度和薪酬制度,增强优秀人才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使他们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三是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尽快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与专业技术优秀人才投身非公企业,提供有效的保障支持;四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改变非公企业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非公企业消除人为屏障,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扩张和持续发展;五是遵循诚实和公平的原则,构建人本、和谐与共赢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永杰.2006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

[2].郑曙光等.民营企业准入自然垄断产业对产业安全和公共利益影响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0)

[3].王争等.中国私营企业的生产率表现和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08(1)

[4].太原市中小企业局.2006年、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5].太原市工商联.太原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调查问卷

篇4: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贾庆林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报告会上,坚信“中国人能做到世界最好”的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追求“和谐发展、激情奉献”的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饱含“大漠之子绿色情怀”的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以安置18万人就业为“莫大荣耀”的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创新让“小企业干出大事业”的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信仰激励我前行”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坚持制度保障发展、文化引领成长”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唱响“为祖国强大而强大”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大步“走向世界、共谋双赢”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10位先进典型,分别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自己的事迹,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显著成果。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社会的可贵品质,生动诠释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时代精神。与会听众深受感动和教育,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出席上海分会场会议。

会后,上海分会场召开会议,杨晓渡就本市学习贯彻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他指出,贾庆林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非公经济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贾庆林主席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今天十位先进典型的发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非公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争当先进。支持非公经济就是对上海大局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工商联要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一点的投资环境。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广大非公企业要积极应对,努力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启动转型发展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发展后要发扬优良传统关爱社会,对内关爱员工,对外扶贫帮困。上海的未来需要大量优秀非公代表人士,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和工商联要切实担负责任,把引导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做深做透。

篇5: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XX县工商联(商会)

(2009年6月11日)

按照 [2009]03号《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形式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工商联对我县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组织形式发展变化及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XX县工商联(商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基本情况 XX县在商会班子新一届商会执委会委员规模为29名,其中: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22名,占委员总数的76%,党政领导干部(包括工商联机关干部)7名,占委员总数的24%。执委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10名,其中企业人士兼任副会长7名,占领导职数的70%。这些都表明XX县工商联(商会)坚决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坚持工商联统战性,逐步建立健全了工商联(商会)班子内党员干部与党外人士、专职干部与兼职企业人士搞好民主协商、合作共事和团结教育的工作机制。截止2008年底,XX县工商联筹建成立的乡镇基层商会7个,行业协会1个,企业会员16家,会员发展到374名。

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

我县约有680多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分别进入我县的采矿业、建筑行业、建材行业、饮食服务行业、农资行业、运输行业,加工等各个行业,有的是个体工商户,有的是企业老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我县解决就业人员3229人。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为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截止2008年底,全县初具规模的企业发展到59家,其中:工业企业16家、服务和流通企业43家。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达2300户,从业人员3229人,注册资金3679万元;私营企业达59户,从业人员556人,注册资金3491万元。县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递增趋势,已成为县域经济一支重要的力量。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选XX县十二届政协委员11人,其中政协常委1人;当选XX县十三届人大代表3名,其中人大常委会常委2名;他们在各自参加的各种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对我县实践“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等提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多建富民利民之言,多献发展繁荣之策,多出文明和谐之力,多做鼓劲团结之事,促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我县的公益事业、社会救灾救济等捐款捐物达数40000元。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汶川等地震灾区捐款达207385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市场经济的开拓者,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2009年以来,没有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停业和减员、减薪的现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自治区、地区、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攻坚克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变挑战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取得和实现富民强县和自身发展的更大胜利!

三、对规范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组织的对策建议

1、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要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教育,激励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

2、多培养推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体现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3、经常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去,与他们谈心交心,交朋结友,了解掌握他们在经营中的经验、问题、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咨询等服务。

4、继续坚持一年至少召开2—3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座谈会,向他们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县委、县政府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决策和新思想、新举措、新成就。激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斗志,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篇6: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情 况 汇 报

自接抚统字[2011]58号文件之后,我会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针对文件精神,认真而深入地开展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到建筑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近三年来为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公经济数量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县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到去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724户,从业人员2.5万人,注册资金13.8亿元,与1997年底的1189户、2.12万人、5.23亿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5%,18%和164%;私营企业总数达492户,与1997年底的304户相比,分别增长了62%。注册资本1000万—1亿元的私营企业16户。同时经营领域也得到不断的拓宽。从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民办教育、网络文化、医疗保健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三年来非公经济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2.05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主导产业开发、促进资源配臵、繁荣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平抑市场物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008—2010年全县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总额分别5.1亿元、7.43、9.2亿元。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由51.8%上升到65%。非公经济上缴税收由2008年的0.7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45亿元,分别由占全县税收总额90.4%上升到92.4%。三年全县非公经济企业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累计0.77亿美元。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2008年的19家发展到2010年的38家,年纳税1000万元的企业1家。

-----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

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我县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492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等领域。

-----社会贡献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我县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09年全县非公经济从业人数2.96万人;安臵下岗职工再就业3210人,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2040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1159人。二是积极参与各项社会经济建设。非公经济人士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今年是活动的第三年,我县**宾馆帮扶嵩市镇高陂村、贺源村种植白茶1600亩,帮助农民就业586人,帮扶资金达160万元,浙籍商会帮助马头山镇永胜村建立葡萄园基地1000亩,帮扶资金达200万,全龙面包培训中心免费帮助培训农民面包制作技术,受帮农民达20人,帮扶资金1万元,到目前为止我县参与企业有18个、对接村数36个、惠农项目3个、帮助农民工就业1066人、帮助大学生就业22人、县里建立了1个示范点,已落实帮扶资金达383.8万元。三是踊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发扬乐于奉献、回报社会、扶贫济困的精神,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工作,帮助贫困大、中、小学贫困生完成学业,一年来,非公经济人士共救助在校大、中、小学生21名。同时为保护**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古塔,展现原有风貌,各家会员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纷纷捐款,累计金额达10余万元。

非公经济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公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首先是非公企业规模小,个体工商户在数量上仍远多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仍然太少;其次是档次不高,大部分非公企业为资源型和粗加工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能源消耗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再次是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受资金、土地、项目储备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新上的好项目、大项目不多,增长亮点不多,发展后劲不足。

(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或执行不到位;二是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率、优服务的联动机制。政策、法律保障机制滞后,致使非公经济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政策、法律地位。

(三)非公企业经营管理滞后,缺乏后劲。一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缺乏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二是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在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据调查,我县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高中文化的占的比例很少,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三是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大部分是家族式经营,家庭式管理,形成了一种管理权、决策权和所有权紧密结合的管理模式,决策经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制约了非公经济发展。

(四)非公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由于技术创新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且短期内往往无法很快见效,存在较大风险,致使一些非公企业只守住原来开发的产品,不愿再投入科研力量进行创新,没有走产、学、研道路,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

(五)非公企业因各种因素造成用工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工企业在思想和管理上存在严重误区。他们认为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遇到了困难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和解决,加上一些招商引资单位在引进企业过程中,承诺由政府解决企业用工,造成企业经营者和生产管理人员对员工漠不关心,在管理中随意训斥,甚至刁难,导致企业员工流失严重。二是缺工企业待遇缺乏吸引力。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果说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目的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现在的第二、三代农民工除了待遇之外,则有了个人发展、社会认同等更高的需求。部分企业提供的待遇缺乏吸引力,工资水平低,安全保障低,超时加班严重等极大造成了员工的大量流失。一个企业能否招录到员工,留得住人,关键在于企业给予员工的待遇和企业文化。以新云峰木业为例,实行的是企业自主招工,政府部门只提供服务,虽然地处乡镇,但企业管理规范,待遇留人,企业目前用工不但得到充分满足,而且还有储备人力资源。而政府包揽企业用工后,企业没有用工的后顾之忧,为了企业本身的利益最大化,企业给予员工的报酬也就随之降低,对待员工的态度也是极其粗

暴,珍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深圳调过来的员工和抚州招录的员工实行的是两种工资标准,不能做到同工同酬。三是缺工企业招工门槛提高。在有政府包揽用工问题后,有些企业招工门槛相应提高了,用俗话说就是:“矮子里挑高子”。比如男女的用工比例、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加大了限制,造成招工难度加大。四是缺工企业生产不稳定。季节性用工较强,订单多时加班加点,订单少时又放长假,员工难以适应,生产上的不稳定也是导致大量员工流失的一个原因。五是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安全保障度低。有些企业为压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在尽可能要求工人多生产劳动的同时,在生产环境、安全设施防护上大量缩减开支,导致生产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或职工身患严重的职业病,而由于相关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权益受损的员工难以在事后得到及时救济。同时,在工资收入低的情况下,又要面临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威胁。有些企业甚至社会保险都没有落到实处,员工严重缺乏安全感。

三、推动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其次是破除一切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狠抓环境营造,保证政令畅通,政策宽松、服务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继续开展好机关效能建设,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三是简化非公企业的办事程序;四是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政治安排、职称评定、技术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比重和力度;五是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之形成一种高效率、优服务的联动机制;六是不断健全和完善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企业在用工上要采用人性化管理。提高员工待遇、优化生活环境、改善职工食堂、增加福利补贴、关心职工生活等方式留住工人,企业现在招工比较困难,招来的好员工一定要想办法留下,企业要做到以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二)调优结构,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要调优产业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续建、新建项目,主动积极地解决好企业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是加大对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行业和产品的重点培育力度,对创名牌的企业实行重奖。四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使之成为非公经济的龙头。努力形成一批以珍展鞋业为主的服装鞋帽产业(**(抚州)工业园);以青云竹地板、升华新云峰木业为主的木竹精深加产业基地(高阜工业板块);以华谊食品为主的食品、医药、金属加工、旅游工艺品的产业生态园区(鹤城工业板块)的产业集群。五是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协作,提升传统产业层次,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积极探索,引导支持返乡创(就)业。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本地经济,为返乡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针对市场需求和返乡人员的自身优势,大力组织各项专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本领,学到一技之长,能够更好地寻找到一份工作。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动员当地成功的企业家和经营能手参与培训,用他们自己的经验来教育返乡创业人员,让他们组成相关咨询、培训教导队伍,在正式培训之外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3、进行有组织劳务输出,提供就业信息。搞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与外地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建立劳务信息平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咨询,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服务。广泛收集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信息,将各类用工信息及时汇总,及时向社会发布,并深入乡村宣传就业政策和企业用工信息,鼓励引导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到当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4、引导支持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发展本地经济。一是制定扶持返乡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扎实推进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工程”;二是进一步优化返乡人员自主创业服务环境,在返乡人员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信息公布、资金扶持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服务,全面激活他们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他们的资金短缺问题;四是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人员积极发展一、二、三产业,带领农民发展本地经济,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5、加强返乡人员政治思想引导,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返乡人员是当前农村新的社会群体,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工作技能,有在外多年创业的经验,见识广、观念新、思想活、有闯劲,但对从事农村实际劳动却缺乏经验,有点还存在偏见。因此,农村基层组织要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做好返乡人员思想工作,及时了解情况,沟通感情,解除思想包袱,帮助他们树立农村也是创业新天地的意识。还要从政治上予以关心,对那些年富力强,政治素质过硬、能立足农村干事业的返乡农民,要及时发现,从中培养一批人才,储备一批人才,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四)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相关部门要积极联动起来,加强对非公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帮助非公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一是实现决策科学化。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预测,形成投资者以外的管理层。二是要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建立健全一套基础管理制度,包括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制度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体系,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三是建立非公企业人才库,通过人才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及有效渠道向中小企业开放,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臵,使这些企业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位已从拾遗补缺,上升到有益补充,再到了重要组成部分。工商联工作也必须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商联的领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商联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作为,作用将越来越大,希望各级领导能进一步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与关心。

2、凸现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要赋予工商联行使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定职能,譬如:非公经济人士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职称评定由工商联统一负责,政治安排、表彰奖励、项目扶持由工商联统一推荐,协会成立由工商联初审签署意见后,有关部门才方可办理。

3、依托工商联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通过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一支爱国、敬业、守法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

4、加强工商联组织建设,努力改善工商联工作条件。配齐配强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逐步解决工商联开展工作所必须的人员、经费、办公、交通等问题,壮大经济实力,以利于更好地为工作对象提供有效服务。

5、加强工商联干部队伍建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决定了工商联组织能否出色完成党和政府交给工商联组织的历史重任。所以,党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工商联干部工作的领导。要通过公务员招考、干部交流、干部轮岗等形式,逐步把一批懂经济,热心商会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工商联队伍中来,要形成畅通的干部工作渠道,并加大培养、选拔、交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工商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工商联组织的旺盛活力。

篇7: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截止目前,我县已注册登记的非公有制经济户3648户,投资总额28158万元,从业人员9044人。其中:个体工商户3540户,投资总额20208万元,从业人员5999人;私营企业108户,投资总额7950万元,从业人员3045人。2004年以来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15户,投资总额418万元,从业人员721人;新发展私营企业14户,投资总额550万元,从业人员180人。

一、几点做法

1、加强政策宣传,优化舆论环境。去年以来,我局共印发宣传资料2000份,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意见”精神,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说服和引导群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了其社会和政治地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大突破、大发展。

2、结合今年开展的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我局向社会公开承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保证私营企业在5个工商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个体工商户在1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法定时限为30日)。同时改变监管方式,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年度验照贴花,变集中办理为滚动审验,极大的方便了非公有制经济户申办工商注册登记事项。

3、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投资领域。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从事农业种、养、加、储、运的企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个体私营企业,允许注册资本分期注入,在首次注入资本不低于总额百分四十的情况下,可办理营业执照,同时其余部分可在一年内补齐。除特种行业和专营行业外,非公有制企业原则上按行业大类核定经营范围,不再规定具体的经营项目,经营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一律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城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旅游和我国政府承诺对外资开放的金融、保险、电信等领域。

4、实行“外来投资企业特别服务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老、弱、病、残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实施“阳光工程”。对外来投资企业,可享受如下优惠与服务:免费咨询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信息查询;对不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资源的专项审批项目可先注册,后限期规范;申请登记注册材料齐全的当天办理;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无环境污染的行为,按规费征收标准减征百分之六十,对从事其它行业的减征百分之四十;免收合同文本费及鉴证费;免收消协、私协会费;工商部门在巡查监管中发现违法行为,实行法律、法规宣传并书面通知限期纠正,对在限期内纠正的免于行政处罚。去年以来,我局共对外来投资企业减免收费18000元,对171户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不折不扣地落实优惠政策,对23户老、弱、病、残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阳光工程”,共减免收费175887元。

5、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问题。为加快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优化信用环境,提升经营效益,我局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联合印发了《**县个体私营企业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工商所和个私协分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体私营企业诚信建设,全力配合支持好信用社开展此项工作。同时把握好政策界限,既注重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协助把好信贷关,防范金融风险,共同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银企合作双赢。现已向非公有制经济户发放贷款证1070份,发放贷款4700万元。

6、以人为本,真诚为个体私营企业搞好服务。一是加强个体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和市场应变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技能和经营水平,共举办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人员300多人次。二是抓好典型,做好表彰先进工作,积极表彰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诚信个体私营企业,努力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共表彰诚信非公有制经济户17户。三是在行业发展上,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由商贸、餐饮、服务等日趋饱和的行业向第一、第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外向型、开发型企业,发展前景好、见效快的种、养、加等项目,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个体私营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步加大。四是切实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侵害个体私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出面制止,坚决制止“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行为。

二、存在问题

1、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虽有一定突破性发展,但整体上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行业结构也不尽协调,商业户数比重大,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2、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内外协作不够,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放能力差,企业资信度不高。

3、少数部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仍然存在有流于形式走过场、做样子、工作不实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档次结构和水平,在注重商贸、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扩大规模、上档次的同时,积极引导非公制围绕我县工业支柱项目和农业产业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向第一、二产业拓展,大力兴办生产型、开发型、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形成优势产业。同时,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中、小并举原则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南北两山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城关、川道重点发展生产加工型私营企业。

2、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管理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依法经营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帮助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诚信建设。

篇8: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键词: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一、近几年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果

几年来, 龙山坚持政策拉动、服务推动、市场牵动、工农联动, 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突出表现在: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实力逐渐增强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 虽然龙山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经济总量与上年相比下降较大, 但从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工业总体来看, 仍然是稳步上升。

从县工商联2006年调查的15家上规模民企来看效益还算可观, 2005年度15家规模民营企业总收入16700万元, 资产总额达到34713万元, 税后利润1185万元, 纳税总额909万元。2007年底,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数已达2.2万户, 从业人员近5万人, 完成总产值7.37亿元, 实现利税0.79亿元, 固定资产原值5.78亿元。2007年, 全县民营企业财税贡献率达48%,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县GDP62.8%, 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已渗透到农、林、牧、采矿、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20多个行业, 行业构成趋于多样化, 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势态。从产业结构看, 第二产业比重加大, 生产加工型企业增多。一些规模较大的新项目、新产业、资源开发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正在加速发展, 如从事富硒葡萄产业化项目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龙山恒宇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龙山山水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等企业正日益壮大。

3、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逐步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 农产品加工、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百货零售和餐饮服务等领域在该县已占据主导地位。以新世纪集团公司、金山实业、金刚合金制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 成为推动本县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1、社会观念转变不彻底, 民营企业融资难

社会受“原罪”论思想影响, 认为民营企业者都是靠违法经营或靠权力暴发的人, 他们的金钱都是不干净的, 对民营企业的财富增长有一定的偏见, 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调查的15家民营企业中有11家反映融资困难, 融资问题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资金严重匮乏, 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资金缺乏使扩大再生产往往只能靠民营企业自我积累慢慢“滚雪球”, 有些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无法上马。

2、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1) 市场定位盲目部分企业对市场定位不清、分析不够, 完成资本积累后急于扩张, 盲目生产或产品适销不对路, 导致最终丧失已有市场份额, 企业走下坡路。

2) 用人机制缺乏大部分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留不住人才, 由于内部管理粗放, 采用家族式和封闭式管理模式, 使那些懂管理、善经营的科技管理人才很难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3) 组织管理欠缺一些企业缺乏组织管理能力, 生产管理混乱, 组织经营处于无序状态, 加之没有长远发展规划, 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难以适应入世后日益变化的新形势,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 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3、企业文化欠缺, 不利于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从调查的15家民营企业看, 只有5家建立了工会, 更谈不上其他文化的建设。一个企业若没有一种积极向上、凝聚人心的文化, 员工们便会在沉闷、乏味的环境中丧失工作热情, 缺乏创造的活力。

4、自身行为不规范, 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 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企业重利忘义, 违背基本的商业道德和企业伦理, 从而导致行为失范, 诸如造假卖假、偷工减料、欺骗客户、偷税漏税, 更为严重的还搞走私贩私、色情服务、抗拒监督管理、破坏经济秩序, 不但损害了自身形象, 而且在社会上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也阻碍着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员工社会保障率极低, 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稳定

当员工各种保险都无法得到保障时, 内心的安全需要便无法满足, 使员工时时处于一种恐慌状态, 无法尽心工作, 如有更好的工作便会立马跳槽, 这是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从调查的15家民营企业看, 参加各类保险人数少, 保险率低于15%。其中: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在30%以下的有4家, 在30-60%的有5家;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在30%以下的有6家, 在30-60%的有2家。参加失业保险在30%以下的有5家, 在30-60%的仅1家。

6、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存在误区, 阻碍企业健康发展

1) 领导包保。该县部分领导成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包保人, 以此来体现出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发展的力度和决心。但采取领导包保的这种方式, 不仅不利于政府廉政建设, 还束缚了企业家战胜市场风险的创造力。

2) 挂牌保护。是指以政府的名义, 以发布文件的形式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贡献的私营企业, 给予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特别保护。虽然此举目的是为确保一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由于受到挂牌保护的企业是极少数的, 使企业间的竞争处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中, 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无序因素, 破坏竞争秩序。

三、加快龙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对策

1、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1) 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认识。

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发展, 关键在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因此, 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也是中国走上富国强民之路的必要举措。龙山未来的经济发展, 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 就等于缺少一个轮子。市场本身就是民众积极参与的经济空间, 它对任何经济行为主体都应采取平等的态度, 允许所有经济行为主体参与竞争, 并获得相应经济利益。非公有制经济行为主体介入各类生产和流通活动是现实的必然。

2) 转变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扶持的观念。

发展个私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对个私经济采取倾斜性扶持政策, 而只是意味着要为各类企业创造同等的竞争条件。市场本身就是优胜劣汰的空间, 各类经济主体都必须接受这一法则。因此, 也无须担心放手发展个私经济会顾此失彼, 对个私经济的发展应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个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活动舞台将更加广阔, 不管在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多少波折, 总的趋势和结果将是明朗的。

2、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发展, 创造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笔者认为: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强化宣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加大政府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要典型示范, 加大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个体私营户的宣传、表彰力度。第三要新闻监督, 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 有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制造摩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弘扬正气, 打击歪风。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该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建议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等部门组成工作组, 对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3、必须加大政府和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地方信用担保体系, 突破融资难“瓶颈”

一是在政策导向上加以引导, 从政策导向上支持金融机构、金融企业为民营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二是从银行自身改革着手, 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与合作, 制定符合本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管理办法, 适时调整授权授信权限, 适当增加授信额度, 扩大授信品种, 降低贷款准入门槛。

三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社会参与, 民企运作的地方担保体系。建议由县政府出资建立一些信用担保股份公司, 鼓励民间资本入股, 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可以收取一些费用以维持经营, 但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4、必须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

1) 提高企业科技含量。现今市场的竞争, 最重要的是科技的竞争。非公有制经济要发展、壮大, 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开展重质量和创品牌活动, 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完善企业组织制度。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非公企业的组织制度, 家族式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要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 在家族式企业中适当引入职业经理人, 通过职业经理人规范企业运作, 避免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首先要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 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关爱员工, 自觉维护劳动用工制度, 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稳定员工队伍;其次要加强诚信建设, 鼓励企业诚信经营, 建立企业信誉评价制度, 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第三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和工会工作, 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工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

2) 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存在的缺点、弱点, 必须加大培训力度,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团结、帮助、教育、引导, 使之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守法;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分周期、分批次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外出参观学习, 或聘请外省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赴本县进行有关企业经营发展的专题研讨, 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整体水平, 激活企业发展潜力。

6、必须逐步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为此, 应尽快使社会保障制度涵盖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可以先从企业的正式工、合同工着手, 从有一定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合作企业和私营企业开始,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最终把规模较小的个体经济和城乡私营企业都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时, 应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 坚持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原则。统一社会保障的负担, 不同经济成份的企业按相同的比例交纳社会保险金, 保证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7、必须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作用

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进一步加大工商联工作的指导力度, 使工商联更好地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作用,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做实, 把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提高其在社会上的地位结合起来,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工商联可以定期组织民营企业以座谈会形式使企业互通信息, 互通往来, 加强合作, 共促发展。

作为湖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龙山, 非公有制经济目前比例不高, 实力较弱, 但其发展的潜力却是毋庸置疑。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 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 不拘一格, 多路并举, 重点突出七个“必须”, 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龙山县统计局·《2006年龙山县统计年鉴》

上一篇:检索上机练习题下一篇:zz学生着装七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