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2024-05-25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精选10篇)

篇1: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共产党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委员会

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以及《中共东莞理工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展党员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进行。各级党组织要把吸收师生员工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第三条 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具体工作程序参考《中共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见附件一)。

第二章 对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考察

第四条 党组织要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主张,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启发和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对申请入党的师生应要求其向党组织递交书面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二)。党支部应根据申请人的表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既不能过于苛刻,也不能失之于宽。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过团支部召开团员大会进行推优。团总支讨论确定推荐名单后,填写《团员入党推优表》(见附件三)。

第五条 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支部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表》(见附件四),并指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和存在的不足,鼓励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

2.向党支部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情况,约半年填写一次对入党积极分子全面考察的情况。

3.在入党积极分子具备入党条件时,向党支部提出将其列为发展对象的建议。

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2个月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五)。党支部要及- 2 -

时将思想汇报装入《党员档案袋》,并按要求填写《入党申请人递交思想汇报情况登记表》(见附件六)。

第六条 党总支(直属支部)要成立党章学习小组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进行教育培训,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每学期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第3周、第18周分别将培训名单(见附件七)、培训工作小结报学院党校。

党章学习小组培训后要进行结业考试或提交学习心得,并按要求填写《党章学习小组学习情况表》(见附件八)。未经党章学习小组培训教育的,不能列为发展对象,不能推荐参加院党校集中培训。

第七条 党总支(直属支部)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整理存档。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毕业时,应及时将材料交由学生处转给毕业生去向地党组织。

第三章 发展对象的教育考察预审

第八条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方可列为发展对象。党总支(直属支部)要在每学期开学第3周将列为发展对象的人员列入《发展党员计划表》(见附件九),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备案。逾期不报,视为本学期不发展党员,党总支(直属支部)须承担相应责任。

党支部要严格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全面把握党员标准,- 3 - 既重点考察发展对象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也要看其能否在本职岗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拟发展入党的学生,还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讨论发展的当年,其综合测评总分排名原则上须在班级前50%以内;

2.讨论发展的当年须无不合格课程(含必修、必选课考试、考查、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成绩);在校期间累计不超过3门不合格课程(重修后)。党支部须提交由教务处提供的成绩总表;

3.在校期间获得院级或院级以上的奖励或荣誉称号(须提交获奖证书复印件)或有突出贡献;

4.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

第九条 学院党校要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20个学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发展对象对党的认识和端正入党动机。学员在培训期间按要求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记录本》(见附件十),培训后统一组织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未经过学院党校集中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的,不能发展入党。院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时间为每年的4月和11月,培训对象是各党总支(直属支部)每学期第3周上报的发展对象。学院党校培训的有效期为三年。发展对象在其他单位获得的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证书,可作为集中培训的凭证,但- 4 -

时间须在三年有效期内。

第十条 为便于党组织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的成长历程和思想认识提高的情况,党支部要及时通知发展对象写出个人自传。《自传》内容要求真实详细(《自传》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一)。

第十一条 党支部要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对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审,党总支(直属支部)可通过函调进行(《函调证明材料》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二)。各党组织要提前做好函调工作,属东莞市范围的,也可直接派人(须为正式党员)外调,但不能由发展对象本人办理函(外)调事宜。如学生发展对象的直系亲属中已有党员的,本人政治历史清楚,政治表现好的,可不再函调或外调,但必须出具有关说明材料(具体写法见附件十三)。教工发展对象原则上必须函调或外调。

政治审查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综合政审材料》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四)。凡没有经过政治审查或政审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

第十二条 党支部要通过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和个别了解,广泛听取对发展对象的意见。座谈会要由党员教师

- 5 - 或学生正式党员主持,并指定专人做好原始记录。听取意见的重点是:发展对象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现实表现等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半年内没有征求过党内外群众意见或超过半数认为其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不能发展入党(《党内外群众意见原始记录》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五)。

第十三条 发展学生入党,由所在单位党总支(直属支部)预审;发展教工入党,由所在单位党总支审查后报党委办公室组织科预审。预审材料要用《党员档案袋》装好。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表》、《综合政审材料》、《外调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原始记录》、《党校结业证书》(复印件)。学生发展对象还须附入校以来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成绩总表》和获奖证书复印件、《团员入党推优表》、《党章学习小组学习情况表》。

第十四条 经预审同意后,由党总支对发展对象的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见附件十六),进一步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时间7天。教工发展对象公示范围为其所在单位,学生发展对象公示范围为其所在系。对公示后反映的意见,党总支应及时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

第十五条 公示期后,没有反对意见或有异议经核实后不影响发展的,党总支派人到学院办公室组织科领取《入党- 6 -

志愿书》,并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填写注意事项见附件十七)

第四章 预备党员的接收

第十六条 接收预备党员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办理。

1.确定入党介绍人

申请入党的人要由2名正式党员作入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

(1)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指导被介绍人认真填写《入党志愿书》。

(2)切实了解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本职工作、业务学习、个人经历、存在不足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并实事求是地填写在《入党志愿书》“入党介绍人意见”栏内,并明确表态是否同意其入党,是否愿意担任其入党介绍人。

(3)在讨论接收被介绍人入党的支部大会上,介绍人还要负责介绍被介绍人的情况。

(4)被介绍人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介绍人仍要继续对其关心帮助教育。

2.审查《入党志愿书》

- 7 - 支委会要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3.召开支部大会

支部大会接收预备党员的程序:

(1)支部书记主持会议,报告出席会议的党员数;(2)支委会报告对申请人的审查情况;

(3)申请人汇报自己在《入党志愿书》中填写的内容;(4)入党介绍人介绍申请人情况并表明意见;(5)与会党员发表意见;

(6)与会正式党员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注意事项:

(1)支部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出席大会方可开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的半数方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正式党员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可统计在票数内。

(2)支部大会讨论2个以上的申请人入党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4.送审

党支部要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和表决情况(应到数、实到数、有表决权数、同意数、反对数、弃权数)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连同预审材料,报党总支审查。

- 8 -

5.谈话

按照党章规定,入党申请人没有经过谈话的不能审批入党。根据院党委授权,各党总支负责对本单位学生入党对象进行谈话。谈话人必须是党总支正副书记、总支委员或担任系(院)行政职务的党员干部。申请入党的教工由院党委指定专人谈话。

谈话人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入党目的,对党的基本知识熟悉掌握的程度,对党员义务和权利的理解以及觉悟程度,从而考察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

(2)提醒入党对象要继续接受预备期一年的考察,入党后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党内活动,勇于承担党的工作,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预备期满要及时向所属党支部提交书面转正申请和预备期思想汇报等。

(3)谈话人要将谈话的情况写入《入党志愿书》“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进行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栏内,并在最后明确表态是否同意该发展对象入党。

6.审查

各党总支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及材料,应及时审查,并召开总支委会议,逐个审查讨论,形成总支审查意见,填在《入党志愿书》相应栏目内,由总支书记签

- 9 - 章后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

7.报批

以上程序完成后,党总支(直属支部)填写好《接收预备党员报告表》(见附件十八),连同发展对象所有材料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报批时间距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党委或授权审批部门原则上1个月内须完成审批工作。凡无故超过规定时间未予审查报批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无论何种原因超过三个月未审查报批的,原报批党支部应重新开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问题,申请人本人要重新填写《入党志愿书》。

报批时间要求:每年的1月5日、4月5日、6月15日(注:此次会议一般不再讨论应届毕业生发展对象的入党问题)、10月25日前,为学生发展对象报批时间,教工发展对象可随时报批。

8.审批

学生预备党员统一由学院党委审批。学院中层以上干部(含中层)、副高以上职称和民主党派教职工由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审批。党委办公室组织科要及时将审批结果书面通知有关的党总支。党支部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对发展对象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审批。对未被批准入党的,党支部要告知本人并做好思想工作。

第十七条 入党手续履行完毕后,各党总支(直属支部)- 10 -

要及时将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并及时更新党员的信息数据。

第五章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第十八条 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入党宣誓仪式一般由党总支(直属支部)组织进行,院党委也可结合党内重大纪念活动组织进行。

第十九条 预备党员应定期向党支部和介绍人汇报思想。预备期满半年时,党支部必须对其进行半年考察鉴定,并填写《预备党员半年考察鉴定表》(见附件十九)。该表作为预备党员转正时必备材料上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

第二十条 预备党员应在预备期满前1个月,向党支部递交《转正申请书暨预备期思想汇报》(写法及具体要求见附件二十)。无特殊原因预备期满超过3个月,本人未向党组织递交转正申请,则不能按期转正,视情况按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处理。

第二十一条 党支部接到预备党员转正申请后,应审查并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及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其能否转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要在会上汇报自己在预备期各方面的表现。支委会要说明对其进行教育考察的情况。具备党员条件的按期转正;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可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不具备党员条件

- 11 - 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按期转正、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必须经支部大会表决通过,表决方法与接收预备党员大会时相同。

第二十二条 预备党员的转正经所在党总支讨论审查,并填写《预备党员转正和处理情况报告表》(见附件二十一),报院党委审批。

第二十三条 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党总支必须在2个月内完成审查报批工作,党委或授权审批部门必须在1个月内讨论审批,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党支部。党支部要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

第二十四条 预备党员转正后,党组织要及时将所有入党材料归入本人人事档案。学生党员毕业时,由学生处转给接收单位。

第六章 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纪律

第二十五条 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发展党员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把好“入口关”。要客观公正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违纪问题,要严肃查处,党委要对有关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 12 -

第二十六条 要选配好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以及总支和支部委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保证工作到位和工作质量。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学生正式党员可作为支委承担党员发展的材料组织、管理等工作,条件具备时可选配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组织员,充实发展党员工作的力量。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落实责任到人,及时讨论和审批,杜绝疏漏和延误。

第二十七条 院党委每学年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检查,并采取适当方式在全院党内通报,作为党组织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二〇〇七年元月一日施行。过去有关发展党员工作的规定和解释,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之规定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负责解释。

- 13 -

篇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以及《中共东莞理工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展党员工作在院党委领导下进行。各级党组织要把吸收师生员工中的先进分子入党,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第三条 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具体工作程序参考《中共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委员会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见附件一)。

第二章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及考察

第四条 党组织要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主张,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启发和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对申请入党的师生应要求其向党组织递交书面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二)。党支部应根据申请人的表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既不能过于苛刻,也不能失之于宽,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

第五条 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支部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表》(见附件三),并指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和存在的不足,鼓励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

2.向党支部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情况,约半年填写一次对入党积极分子全面考察的情况。

3.在入党积极分子具备入党条件时,向党支部提出将其列为发展对象的建议。

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2个月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四)。党支部要及时将思想汇报装入《党员档案袋》,并按要求填写《入党申请人递交思想汇报情况登记表》(见附件五)。

第六条 党总支分党校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各党总支要及时将入党积极分子送分党校进行教育培训,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每学期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每学期第15周- 2 - 分别将培训名单(见附件六)、培训工作小结报学院党校。

分党校培训后要进行结业考试或提交学习心得,并按要求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情况登记表》(见附件七)。未经分党校培训教育的,不能列为发展对象,不能推荐参加院党校集中培训。

第七条 党总支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整理存档。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毕业时,应及时将材料交由学生处转给毕业生去向地党组织。

第三章 发展对象的确定和教育考察预审

第八条 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方可列为发展对象。学生发展对象的确定,须经过团支部召开团员大会进行推优。团总支讨论确定推荐名单后,填写《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见附件八),报院团委审核备案。党总支(直属支部)要在每学期开学第3周将列为发展对象的人员列入《发展党员计划表》(见附件九),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备案。逾期不报,视为本学期不发展党员,党总支(直属支部)须承担相应责任。

党支部要严格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全面把握党员标准,既重点考察发展对象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也要看其能否在本职岗位上起模范带头作用。

拟发展入党的学生,还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讨论发展的当年,其综合测评总分排名须在班级前50%以

- 3 - 内;

2.讨论发展时须无不合格的(补考后)的必修、限选课程,且累计不得有超过3门补考课程(以上均按课程名称计,以教务处教务系统提供的成绩总表为依据);

3.在校期间获得院级或院级以上的奖励或荣誉称号(须提交获奖证书复印件)或有突出贡献;

4.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

第九条 学院党校要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20个学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发展对象对党的认识和端正入党动机。学员在培训期间按要求填写《入党发展对象培训班培训记录本》(见附件十),培训后统一组织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未经过学院党校集中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的,不能发展入党。院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时间为每年的4月和11月,培训对象是各党总支(直属支部)每学期第3周上报的发展对象。学院党校培训的有效期为三年。发展对象在其他单位获得的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证书,可作为集中培训的凭证,但时间须在三年有效期内。

第十条 为便于党组织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的成长历程和思想认识提高的情况,党支部要及时通知发展对象写出个人自传。《自传》内容要求真实详细(《自传》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一)。

第十一条 党支部要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政治历史和在- 4 - 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对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审,党总支(直属支部)可通过函调进行(《函调证明材料》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二)。各党组织要提前做好函调工作,属东莞市范围的,也可直接派人(须为正式党员)外调,但不能由发展对象本人办理函(外)调事宜。如学生发展对象的直系亲属中已有党员的,本人政治历史清楚,政治表现好的,可不再函调或外调,但必须出具有关说明材料(具体写法见附件十三)。教工发展对象原则上必须函调或外调。

政治审查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综合政审材料》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四)。凡没有经过政治审查或政审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

第十二条 党支部要通过召开党内外群众座谈会和个别了解,广泛听取对发展对象的意见。座谈会要由党员教师或学生正式党员主持,并指定专人做好原始记录。听取意见的重点是:发展对象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现实表现等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半年内没有征求过党内外群众意见或超过半数认为其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不能发展入党(《党内外群众意见原始记录》写法和具体要求见附件十五)。

第十三条 发展学生入党,由所在单位党总支(直属支部)预审;发展教工入党,由所在单位党总支审查后报党委办公室组

- 5 - 织科预审。预审材料要用《党员档案袋》装好。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表》、《综合政审材料》、《外调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原始记录》、《党校结业证书》(复印件)。学生发展对象还须附入校以来的《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成绩总表》和获奖证书复印件、《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情况登记表》。

第十四条 经预审同意后,由党总支对发展对象的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见附件十六),进一步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时间7天。教工发展对象公示范围为其所在单位,学生发展对象公示范围为其所在系及校内宣传栏。对公示后反映的意见,党总支应及时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

第十五条 公示期满后,没有反对意见或有异议经核实后不影响发展的,党总支派人到学院办公室组织科领取《入党志愿书》,并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填写注意事项见附件十七)

第四章 预备党员的接收

第十六条 接收预备党员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办理。

1.确定入党介绍人

申请入党的人要由2名正式党员作入党介绍人。入党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 - 6 -(1)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指导被介绍人认真填写《入党志愿书》。

(2)切实了解被介绍人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本职工作、业务学习、个人经历、存在不足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并实事求是地填写在《入党志愿书》“入党介绍人意见”栏内,并明确表态是否同意其入党,是否愿意担任其入党介绍人。

(3)在讨论接收被介绍人入党的支部大会上,介绍人还要负责介绍被介绍人的情况。

(4)被介绍人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介绍人仍要继续对其关心帮助教育。

2.审查《入党志愿书》

支委会要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3.召开支部大会

支部大会接收预备党员的程序:

(1)支部书记主持会议,报告出席会议的党员数;(2)支委会报告对申请人的审查情况;

(3)申请人汇报自己在《入党志愿书》中填写的内容;(4)入党介绍人介绍申请人情况并表明意见;(5)与会党员发表意见;

(6)与会正式党员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注意事项:

- 7 -(1)支部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出席大会方可开会,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的半数方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正式党员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可统计在票数内。

(2)支部大会讨论2个以上的申请人入党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4.送审

党支部要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和表决情况(应到数、实到数、有表决权数、同意数、反对数、弃权数)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连同预审材料,报党总支审查。

5.谈话

按照党章规定,入党申请人没有经过谈话的不能审批入党。根据院党委授权,各党总支负责对本单位学生入党对象进行谈话。谈话人必须是党总支正副书记、总支委员或担任系(院)行政职务的党员干部。申请入党的教工由院党委指定专人谈话。

谈话人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入党目的,对党的基本知识熟悉掌握的程度,对党员义务和权利的理解以及觉悟程度,从而考察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

(2)提醒入党对象要继续接受预备期一年的考察,入党后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党内活动,勇于承担党的工作,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预备期满要及时向所- 8 - 属党支部提交书面转正申请和预备期思想汇报等。

(3)谈话人要将谈话的情况写入《入党志愿书》“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进行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栏内,并在最后明确表态是否同意该发展对象入党。

6.审查

各党总支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及材料,应及时审查,并召开总支委会议,逐个审查讨论,形成总支审查意见,填在《入党志愿书》相应栏目内,由总支书记签章后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

7.报批

以上程序完成后,党总支(直属支部)填写好《接收预备党员报告表》(见附件十八),连同发展对象所有材料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报批时间距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时间不得超过2个月,党委或授权审批部门原则上1个月内须完成审批工作。凡无故超过规定时间未予审查报批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无论何种原因超过三个月未审查报批的,原报批党支部应重新开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问题,申请人本人要重新填写《入党志愿书》。

报批时间要求:每年的5月15日、12月15日前,为学生发展对象报批时间,教工发展对象可随时报批。

8.审批

学生预备党员统一由学院党委审批。学院中层以上干部(含

- 9 - 中层)、副高以上职称和民主党派教职工由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审批。党委办公室组织科要及时将审批结果书面通知有关的党总支。党支部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对发展对象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审批。对未被批准入党的,党支部要告知本人并做好思想工作。

第十七条 入党手续履行完毕后,各党总支(直属支部)要及时将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并及时更新党员的信息数据。

第五章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第十八条 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入党宣誓仪式一般由党总支(直属支部)组织进行,院党委也可结合党内重大纪念活动组织进行。

第十九条 预备党员应定期向党支部和介绍人汇报思想。预备期满半年时,党支部必须对其进行半年考察鉴定,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见附件十九)。该表作为预备党员转正时必备材料上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

第二十条 预备党员应在预备期满前1个月,向党支部递交《转正申请书暨预备期思想汇报》(写法及具体要求见附件二十)。无特殊原因预备期满超过3个月,本人未向党组织递交转正申请,则不能按期转正,视情况按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处理。

第二十一条 党支部接到预备党员转正申请后,应审查并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召开支委会按照以下要求{学生预备党员在- 10 - 预备期期间,综合测评总分排名(或预备期学习成绩排名)下滑至班级前50%以外,或出现1门补考课程的,延长预备期半年或一年;补考课程累计达到2门的,取消预备期(上报学生预备党员转正材料时,须提供预备期期间的学习成绩表和排名情况)。预备党员毕业时不能取得毕业证的,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如系正式党员,则劝其退党}提出转正处理意见,并予以公示(《公示》内容见附件二十一),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时间7天。教工预备党员公示范围为其所在单位,学生预备党员公示范围为其所在系及校内宣传栏。对公示后反映的意见,党总支应及时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报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

第二十二条

公示期满后,要及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其能否转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要在会上汇报自己在预备期各方面的表现。支委会要说明对其进行教育考察的情况。具备党员条件的按期转正;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可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按期转正、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必须经支部大会表决通过,表决方法与接收预备党员大会相同。

第二十三条 预备党员的转正经所在党总支讨论审查,并填写《预备党员转正和处理情况报告表》(见附件二十二),报院党委审批。

第二十四条 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党总支

- 11 - 必须在1个月内完成审查报批工作,党委或授权审批部门必须在1个月内讨论审批,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党支部。党支部要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

第二十五条 预备党员转正后,党组织要及时将所有入党材料归入本人人事档案。学生党员毕业时,由学生处转给接收单位。

第六章 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纪律

第二十六条 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发展党员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把好“入口关”。要客观公正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违纪问题,要严肃查处,党委要对有关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 要选配好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以及总支和支部委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保证工作到位和工作质量。

各党总支(直属支部)要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学生正式党员可作为支委承担党员发展的材料组织、管理等工作,条件具备时可选配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组织员,充实发展党员工作的力量。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落实责任到人,及时讨论和审批,杜绝疏漏和延误。第二十八条 院党委每学年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党总支(直- 12 - 属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检查,并采取适当方式在全院党内通报,作为党组织和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〇一〇年三月一日施行。过去有关发展党员工作的规定和解释,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之规定为准。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院党委办公室组织科负责解释。

篇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一、服务学习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服务学习的概念

服务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又称体验学习,即行动中的教育,起源于美国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19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学习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就是将服务学习与学校课程相结合,使其有别于课外活动形式的义工服务,它将社区服务与学术课程相结合,透过有计划安排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来完成被服务者的目标需求,并促进服务者的学习与发展。

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来说,服务学习就是在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服务的同时,结合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课程内容,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上,以达到更好更优的服务效果,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我的实践成长经验,并能根据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效果进行反思,提高服务活动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二)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

从服务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着重反思过程、强调自我实践与探究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反思与互惠是服务学习的两个中心要素,根据这两个中心要素,笔者将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四点。

1.明确而真实的学习目标。服务学习,是引导服务者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实的运用在服务实践活动上。服务学习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专业化、精细化的,而要完成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服务者必须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服务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学以致用。

2.适应真实的社区需要。服务学习,看重服务效果是否达到双向互惠作用。也就是说,在服务者运用专业知识来拓展服务途径和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专业化的服务是否是社区和被服务对象所需要的,能否真正达到互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既能提升服务者的理论运用水平,也能有效的满足社区需求。

3.服务者做决定。服务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为了帮助服务者成长,导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建议,但服务过程的经验习得就在于服务者能根据被服务对象的需要作出思考和判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服务过程中能主动组织、策划、实施等内容,只有这样,服务学习的经历和经验的习得会更有效。

4.分析性反思。服务学习最能体现服务学习成长的特征就是分析性反思,检验服务学习过程效果的因素就是服务者的理论是否真正符合社区的真实需要,发挥作用,只有找到不足,才能更好地发掘理论和服务实践的契合点,才能更好的学习成长。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通过对服务学习概念的理解,不难发现,服务学习和志愿服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志愿服务,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服务学习除了要求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强调与课程结合以及服务后的反思和反馈。此外,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的情况,以及走访其他在服务学习方面开展得较好的高校,发现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还有以下异同点。

(一)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一致性

1.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都强调学以致用,回馈社会,注重培养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活动对接的同时,实现对社会的服务和回馈,体现自身的价值。

2.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主体和对象具有一致性。香港和台湾部分大学的服务学习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社区的需求设计服务计划,由学生结合课程理论开展服务,教师则充当引导和监督者的角色。而大陆地区的高校的志愿服务则是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由学生组织、策划、实施,指导老师进行引导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服务。

(二)服务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差异性

1.服务学习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与志愿服务更注重服务实践不同,服务学习更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通过结合学校课程,将志愿服务与学科教育有机整合。在制度上,服务学习由更为稳定的学制,并将服务学习的课时列入学科课程的学习当中,配合严格的考核机制,保证服务实践和课程学习两者之间的平衡,避免两者间的失衡和冲突,真正让服务学习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而不仅仅是第二课堂。

2.学科教师作为支撑服务学习的重要团队。在我国现行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下,虽然各个志愿服务基本都配备老师主要担任指导角色,但事实上服务的开展和设计更大程度上依靠于学生的资助策划,专业针对性则相对薄弱。

3.服务学习更强调服务实践后的反思。服务学习中的反思通过在学科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析概念,评价经验,形成观念,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灵活地开展服务,让学生在服务学习后有总结升华,同时对课程学习和服务实践过程有深入的巩固提升,真正达到“服务”“学习”两者并重的效果。

4.服务学习的受益方式是双向的。服务学习的运作模式使得服务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能在更大程度上解决社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满足社区的真实需要,能够在学校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学生实现自我提升、社区问题得到解决,三者之间达到共赢效果,使活动收益最大化。

三、高校志愿服务的基本现状

以笔者所在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基于对与服务学习的比较,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情况。

(一)过多强调服务时间

在高校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里,志愿者的评优主要是以服务时间和服务数量作为衡量标准,而学生的服务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与课外学分挂钩的前提下,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往往是为了学分而去参与,并不是真的发自内心想去参加,这与志愿服务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志愿服务应当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人格塑造等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不应该沦为学生取得课外学分的参与条件。

(二)缺乏专业的指导

高校志愿服务的一大特点,是组织性较强,特别是针对大型活动的时候,高校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很好地服务各项活动,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组织各种志愿服务分队,为社会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志愿服务的组织由学校团委进行指导,而这一块工作往往和教务工作没有完全结合,而没有像服务学习那样,专业的志愿服务队配备专业老师进行跟踪和指导,长此以往,学生虽然在服务过程中得到锻炼,但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没有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现阶段,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实施往往以高校的评价作为依据,导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功利性很强,参与志愿服务纯粹是为了加分或者取得某些荣誉,忽视了服务对象的意愿要求,以及服务质量,这样的评价结果不一定科学、准确。以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为例,更强调服务过后的自我提升,以及服务对象的感受,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四、服务学习模式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启示

结合服务学习的理念,对比笔者所在高校志愿服务的情况,笔者认为,高校志愿服务可以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双向受益性

当前,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有以下几点误区:例如在组织者的角度,对于学生和社会的服务效果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提升两者的理解均不够深刻;同时,专业老师的指导不够深入,使得志愿服务和专业课程相辅相成没有发挥出实际效用;在学生的角度上,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志愿服务活动是体力活。三者之间并没有互相之间体现出志愿服务活动的双向互惠性。通过服务学习的借鉴经验,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寻求合理的途径使志愿活动组织者、专业老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真正意识到,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成长和发展锻炼各方面能力提供平台,更可以为教师开展好专业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抓手,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推行志愿服务教育专业化

根据志愿服务的现状,能在“面”上做倒覆盖面广,学生热情高涨,志愿者参与面较广,服务内容也较为广泛,例如扶贫助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社区服务等,但这样的服务内容还不够精细、专业。高校的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应当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学科专业结合、专业教师承担志愿服务项目指导等方式,让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实施能更大程度上地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含金量”。

(三)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他们是需要得到被认可和尊重的,这也是让学生能够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源动力,而得到认可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肯定,而服务学习模式下,仅仅通过参与服务的时间来评定志愿服务的优良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和完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根据志愿服务过程中不同的主客体之间的互评体系,从志愿者与志愿组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等主客体之间设计不同的评价体系,对高校志愿者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注重评价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好坏结果,而强调评价过程中,这就是服务学习中最强调的服务后的反思,无论是对志愿者,还是对志愿组织,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翠翠.“服务学习”对于志愿者培训体系建立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王珩.“服务学习”视阈中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5).

[3]许瑞芳.比较与启示:服务学习与社会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09(6).

[4]滕晓黎.从美国服务学习看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J].赤峰学院学报,2011(6).

篇4: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社会工作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社会工作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社会工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的学习和考试,为其他课程打下一个理论基础,考察学生对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二、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了解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社会工作的领域,掌握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的要素。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识记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掌握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社会工作对社会秩序的意义,了解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了解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识记价值和反价值,掌握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掌握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与伦理,了解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议,掌握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构。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

掌握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掌握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了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整理归类。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

识记社会福利的定义,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分类与功能,重点掌握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识记福利国家的内涵。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识记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掌握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第七章、社会小组工作 识记小组工作的定义,掌握小组工作的功能,熟悉小组类型,了解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掌握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掌握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熟悉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第八章、社区工作

了解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识记社区工作的定义,熟悉社区工作的目标,了解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掌握社区工作模式,熟悉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社会工作者的角色,重点掌握社区工作的过程和技巧。第九章、社会行政

识记社会行政的涵义,掌握社会行政的功能,掌握社会行政的内容。第十章、儿童社会工作

了解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内容。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识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第十二章、老年社会工作

识记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实务内容 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

识记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了解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第十四章、家庭社会工作

识记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了解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第十五章、医务社会工作(不作为考核内容)第十六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识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务。第十七章、矫正社会工作

识记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实务。第十八章、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了解反贫困的实践。

第十九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不作为考核内容)第二十章、社会工作教育 社会工作教育的涵义与特性 第二十一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识记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掌握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掌握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第二十二章、社会工作研究 掌握社会工作研究的功能与常用方法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单选题(20分)、不定项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题(2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8分)、方案设计题(12分)

四、参考书

篇5:东莞理工学院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

为树立榜样,鼓励在校生健康发展、全面成才,进一步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决定每年在应届毕业生中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表彰在校期间表现优异的毕业生。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评选条件: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思想进步,品德优良。

2.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平均学分绩点3.0以上。

3.坚持体育锻炼,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自觉遵守法纪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校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5.诚实守信,在申、还助学贷款和就业过程中无不良诚信记录。

6.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两次校级奖学金并至少有一次二等奖以上;

(2)获市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3)在由教育行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青团组织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竞赛(含团体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前三名或三等奖以上);

(4)参加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或应征入伍;

(5)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一项以上;

(6)考取硕士研究生;

(7)获其他重大奖励或有其他突出表现。

第二条 评选办法

1.评选名额为各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5%,以院系为单位核算指标。

2.评选工作在毕业学期开展,根据学校通知时间开展评比选报工作。各院系在广泛听取毕业班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由班委会推荐,经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并公示无异议后,形成推荐名单报学生处,由学生处汇总报请学校分管领导审定确认。

第三条 奖励办法

1.对评为优秀毕业生者,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2.评优材料归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四条本办法的“以上”、“以下”均含本级。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东莞理工学院全日制普通学生。

第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办法同时废止。

第七条 附 则

1.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意愿,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协商后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

2.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学生,如在毕业离校前出现违反校规校纪受到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及党团纪律处分的,将撤销其荣誉称号,并追回所获荣誉证书。

第八条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篇6: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城市规划原理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为其它与城市规划相关课程打下一个理论基础,考查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

二、考试知识点

第1章 城市与城镇化

熟悉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以及城市的发展历程,掌握城镇化的含义,理解我国城镇化过程的特点。

第2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理解中国和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了解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第3章 城乡规划体制

掌握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系统、城乡规划技术系统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了解城乡规划行政系统。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了解城市规划的任务、目标与价值观,理解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第5章 生态与环境(不作为考核内容)第6章 经济与产业

了解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产业分类,理解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联系。

第7章 人口与社会

理解城市人口的界定,人口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了解人口增长和人口构成,以及人口预测的方法。第8章 历史文化(不作为考核内容)第9章 技术与信息(不作为考核内容)

第10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掌握编制城市规划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城市规划的层次体系和主要内容,了解城乡规划的修改和审批。

第11章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掌握城市用地的概念、属性和归属,理解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主要因素,了解城市用地的分类和构成。

第12章 城乡区域规划

掌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熟悉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型。

第13章 总体规划

掌握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城市建成区、城市发展方向、市域、市区、规划区等概念,理解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之间的关系,了解城市常见布局形态的特点,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14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性控制要素和引导性控制要素,理解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层数、绿地率等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地块开发容量的计算。

第15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了解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常见的城市道路系统形式,掌握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和停车场布置的服务半径和位置选择,熟悉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的种类以及用地布局。

第16章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了解城市绿地的功能,掌握城市绿地的分类和建设标准。第17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了解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内容,掌握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的交叉避让原则。第18章 城乡住区规划

了解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掌握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掌握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布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

第19章 城市设计(不作为考核内容)

第20章 城市遗产保护和城市复兴(不作为考核内容)第21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不作为考核内容)第22章 城市规划管理 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名词解释(3分×5=15分)、填空题(2分×5=10分)、单项选择(2分×5=10分)、简答题(6分×3=18分)、计算题(10分×1=10分)、分析题(15分×1=15分)和论述题(11分×2=22分)。

四、参考书

篇7: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模拟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的学习和考试,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和重要的知识、理论,为其他电子信息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理论基础,考试考察学生模拟电路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考试知识点

第二章、集成运放及其基本应用

理解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认识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符号、同相、反相输入端和电压

传输特性;掌握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值(开环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共模抑制比);熟记理想运放线性区虚短、虚断的特点;会分析反相比例电路、同相比例、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双运放比例运算电路,认识电压跟随器、反相器;知道单限、滞回电压比较器和阈值区别,掌握单限电压比较器的分析方法和电压传输特性图绘制。

第三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熟知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及其多子、少子;理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理解正偏、反偏的含义;理解理想二极管的工作特性(正偏导通和反偏截止时的电流和电阻大小)。掌握用二极管恒压降模型分析电路。熟知稳压管的稳压工作条件、特性。

第四章、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熟知晶体三极管的类型、结构、电流关系、电流控制放大作用,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晶体管的三个工作区,工作在三个区的偏置条件。会判断晶体管的类型NPN/PNP、材料(锗/硅)、工作状态、区分电极。掌握阻容耦合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用直流通路计算静态值,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熟悉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和各级的主要特点。熟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方式的特点。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差分放大电路抑制零漂的作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主要性能参数(最大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及功放管不同状态的导通角。熟悉基本OCL电路。

第七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理解反馈的概念、会判断有/无反馈、正/负反馈、电压/电流、串/并联负反馈组态。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A、F、Af的关系,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输入/输出电阻、通频带的影响。

第八章、信号的运算和滤波

了解基本高通、低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滤波作用,会根据需要选择。掌握一阶低通、高通无源滤波电路基本结构、通带截止频率计算式。熟悉一阶低通、高通有源滤波电路基本结构和原理。

第九章、波形的发生与变换电路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特点和谐振频率计算。

第十章、直流电源

熟知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部分框图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二极管的选择。了解电容、电感滤波的原理和特点。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单项选择题(2分×15=30分)、判断题(1分×10=10分)、填空题(1分×10=10分)、分析计算题(5题共50分)。

四、参考书

篇8: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经管类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该课的学习和考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对具体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经济学的概念;微观经济学的概念与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需求量、需求定理;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供给量、供给定理;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供求定理支持价格、限制价格;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边际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边际效用分析);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特征;边际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可能线及消费可能线的移动;消费者均衡条件(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四、五章 生产函数与成本

生产要素的种类;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规模经济;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等产量线的定义、特征;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短期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短期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第六、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原则;实现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线、边际收益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线、边际收益线;垄断竞争中的产品差别;寡头市场的折拐需求曲线。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需求;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产品价值VMP;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超额利润与正常利润;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外部影响;公共产品;信息不完全。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变量;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总需求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理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 IS曲线;LM曲线;IS-LM分析。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AD曲线;总供给AS曲线;AD-AS分析。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理论;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奥肯定理;格雷欣定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内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供给管理政策。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阶段;经济增长的概念、特征与源泉。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单项选择题(1分×25=25分)、名词解释(5分×3=15分)、简答题(6分×3=18分)、画图分析题(6分×2=12分)、论述题(10分×3=30分)

四、参考书

篇9: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电路分析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专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插班生考试而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电路分析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本大纲设置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的程度,以便其能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牢记各种直流电路元器件的模型和电路基本变量;掌握电阻串并联的等效计算方法、功率的计算方法;掌握受控电源的概念及其功率的计算;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掌握电流源与电阻串联,电压源与电阻并联时的电路特点。

第二章 电阻电路分析

掌握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重点是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南等效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

第三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牢记动态元件的伏安特性;掌握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及电容在直流激励下稳态相当于开路(隔直)、电感电流不能突变及电感在直流激励下稳态相当于短路(通直)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电阻电容回路时间常数和电阻电感回路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三要素法求解直流一阶电路的方法。

第四章 正弦稳态分析

牢记阻抗、导纳、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三相电路等概念;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串联电路中各自端电压与总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及其相量图表示方法;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并联电路中各自电流与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及其相量图表示方法;掌握运用向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的概念,相量表示法及其与瞬时值表示法相互之间的转换;掌握用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牢记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关系、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现象 了解滤波的概念和谐振现象。第六章 二端口网络

了解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第七章 非线性电路

了解非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填空题(10分)、判断题(10分)、单项选择题(10分)、直流电路计算题(30分)、交流电路计算题(20分)、一阶动态电路计算题(20分)。

七、参考书

篇10: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从而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知识点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1.识记“神话”这一概念。

2.了解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等作品。第二章

《诗经》

1.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了解《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周南·关睢》、《卫风·氓》;《邶风·谷风》、《秦风·无衣》、《小雅·采薇》等作品。

第三章

先秦散文

1.《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释名;

了解《殽之战》《召公谏厉王弭谤》《苏秦始将连横》等作品。

2.了解《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具体掌握《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逍遥游》、《疱丁解牛》等篇。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1.识记楚辞的名称、来源。

2、了解屈原的时代、生平、思„„

3、重点掌握《离骚》、《山鬼》、《湘君》、《湘夫人》、《国殇》等篇。第五章

汉代乐府民歌

1.掌握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东门行》、《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妇病行》、《古歌》、《悲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等诗作。第六章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诗十九首》

1.识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和它在我国五言诗史中的地位。

2.了解《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等诗作。

第七章

汉代的辞赋

了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赵壹的《刺世嫉邪赋》。第八章

汉代的政论文 了解贾谊《过秦论》。

第九章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了解《史记》《汉书》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1.掌握建安文学的特征,体会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2.识记“建安七子”的概念。3.“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4.了解《步出夏门行》二首《观苍海》、《龟虽寿》和《短歌行》;《步登北邙坡》、《美女篇》、《赠白马王彪》、《洛神赋》;《七哀》;《出师表》、《悲愤诗》等诗作。

第二章

正始文学

1.识记“正始文学”的概念。

2.了解嵇康《幽愤诗》和阮籍《咏怀》诗。第三章

西晋文学 了解西晋的重要诗人:陆机、左思、刘琨 第四章

东晋文学 了解郭璞及其《游仙诗》 第五章 陶渊明

1.重点掌握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2.把握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分析《归园田居》三首(其

一、其

二、其三)、《饮酒》二首(其

五、其九)、《移居》二首(其

一、其二)、《乞食》、《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桃花源记并诗》诸作品。第六章

刘宋文学与永明文学

了解谢灵运和他的山水诗; 沈约和他的文学主张。第七章

梁代文学 识记“宫体诗”这一概念;

识记作者与篇名: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颜之推《颜氏家训》。第八章

南北朝文学

1.了解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及其差异

分析《木兰诗》;选读:南朝《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丁督护歌》、《读曲歌》;北朝《敕勒歌》。

第九章

南北朝的骈赋、骈文、散文

识记作者与篇名。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珪《北山移文》,江淹《恨赋》、《别赋》,吴均《与朱元思书》,丘迟《与陈伯之书》,庾信《哀江南赋》。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了解中国古代小说溯源、志怪小说、轶事小说

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初唐四杰与陈子昂 识记“初唐四杰”概念。

研读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重点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从军行》、《在狱咏蝉》、《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远眺》。《感遇诗》“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派

把握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春晓》。王维《观猎》、《少年行》、《送元二使安西》、《老将行》、《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诗作。第三章

边塞诗派 1.了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2.了解以下篇目: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高适《燕歌行》、《封丘作》王昌龄《出塞》、《从军行》、《闺怨》。第四章

李白

1.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重点把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重点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古风》“西上莲花山”、《行路难》、《月下独酌》、《赠孟浩然》、《赠汪伦》、《古风》“西上莲花山”“大车扬飞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永王东巡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第五章

杜甫

1.重点掌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重点掌握以下篇目:《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第六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1.了解白居易的诗论,识记“新乐府运动”概念;掌握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重点分析:《上阳白发人》,串讲《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重赋》、《杜陵叟》、《轻肥》、《卖炭翁》、《上阳白发人》、《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第七章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1.了解古文运动的内容及韩愈、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 2.了解篇目:韩愈《师说》、《原毁》、《讲学解》、《杂说·马》、《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捕蛇者说》、《三戒》、《蝜蝂传》、《小石潭记》、《小丘记》、《小石城记》、《种树郭橐驼传》、《段太尉逸事状》。第八章

中唐其他诗人

1.刘禹锡的生平与创作;李贺生平及创作

2.篇目: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竹枝词》、《浪淘沙词》。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第九章

杜牧、李商隐及晚唐现实主义诗派 1.杜牧、李商隐生平及其作品 第十章

唐传奇与唐五代词 1.唐传奇的概念。2.唐五代词的作品特色

3.温庭筠与花间词派;李煜和南唐词 第十一章

宋初文学

1.西昆派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第十二章

北宋作家(上)1.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2.《渔家傲》、《岳阳楼记》。《浣溪沙》、《破陈子》。《八声甘州》、《雨霖铃》、《望海潮》。

第十三章

欧阳修与王安石

1.了解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的贡献

2.阅读篇目:《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第十四章

苏轼

1.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苏轼的思想及影响

词:《江城子》、《江城子》、《念奴娇》、《定**》、《卜算子》; 诗:《荔枝叹》、《望湖楼醉书》《游金山诗》; 文:《前赤壁赋》。

第十五章

北宋作家(下)1.了解北宋家贺铸、秦观等的创作特色。2.《青玉案》、《踏莎行》、《鹊桥仙》。第十六章

李清照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前后期创作的异同 2.重点掌握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社会意义。3.《如梦令》、《声声慢》、《渔家傲》。第十七章

南宋作家(上)

1.了解张孝祥、杨万里等南宋作家的创作情况。2.张孝祥、张元干、杨万里、范成大的创作。3.简析:《贺新郎》(梦绕神州路)4.识记“诚斋体”的特征。第十八章

陆游 1.了解陆游诗歌的特色

2.陆游爱国诗篇的社会意义及艺术成就

3.《三月十七日醉中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临安春雨初霁》、《示儿》。

第十九章

辛弃疾 1.了解辛弃疾词的特点 2.辛弃疾的思想与创作

3.词:《清平乐》;《破阵子》;《西江月》(明月别枝);《沁园春》;《摸鱼儿》;《青玉案》(东风夜放)第二十章

南宋作家(下)

1.了解姜夔、文天祥等南宋作家的作品 2.《扬州慢》(淮左名都),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二十一章

话本 1.识记“话本”概念。1.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2.《西厢记诸宫调》简介。

元明清及近代文学

第一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 1.元杂剧兴盛的原因。2.识记元杂剧的体制。第二章

关汉卿

1.重点把握关汉卿的艺术成就和地位。2.掌握《窦娥冤》的悲剧意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3.了解《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杂剧。第三章

王实甫和《西厢记》 1.重点掌握《西厢记》的艺术特色。2.掌握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第四章

前期其他杂剧作家和作品 1.白朴和马致远

2.了解《墙头马上》、《汉宫秋》、《赵氏孤儿》等作品。第五章

后期杂剧作家和无名氏的剧作

1.了解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第六章

元代南戏 1.识记“元代四大传奇”。

2.识记南戏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3.了解高明的《琵琶记》和《拜月亭》。第七章

元代散曲及诗文 了解散曲的体制、种类和特点。第八章

明前期文学

1.明初三大诗文作家:宋濂、刘基、高启

2.识记作者与篇名:宋濂《秦士录》;刘基《卖柑者言》;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第九章 《 三国演义》

1.重点掌握《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第十章

《水浒传》 1重点掌握《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第十一章

明中叶文学

1. 了解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唐宋派、公安派、民歌等民间文学的繁荣和采集、编选,冯梦龙的《挂枝儿》和《山歌》。识记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等文学流派。

2. 了解明中叶戏剧:康海的《中山狼》,徐渭的《四声猿》。昆腔的兴起。识记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与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戏剧理论主张。3. 了解明中叶的长篇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大量涌现、神魔小说创作风靡一时,《封神演义》的思想成就和局限。《金瓶梅》的认识价值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十二章

《西游记》

1.了解《西游记》的思想和艺术特色。2.了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形象。第十三章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 1.了解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2.重点掌握《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3.了解《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第十四章

明中叶后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1.掌握“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十五章

清前期文学

1.了解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生平著作和文学主张 2.了解吴伟业的诗歌;

3.了解李渔在戏曲理论上的主张。第十六章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1.了解《聊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第十七章

洪昇与《长生殿》

1.重点掌握《长生殿》的思想、艺术特色。第十八章

孔尚任和《桃花扇》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第十九章

清中叶文学(1723-1839)

1.重点把握清代中叶诗文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第二十章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1.了解《儒林外史》的思想、讽刺艺术。第二十一章

《红楼梦》

1.重点掌握《红楼梦》的艺术成就。2.了解贾宝玉典型的时代意义。第二十二章

近代文学

1.了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和文学主张。

2.了解龚自珍与《病梅馆记》;“诗界革命”与黄遵宪;“小说界革命”与李伯元等小说作家。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单项选择题(2分×15=30分)、名词解释(5分×4=20分)、简答题(10分×2=20分)、论述题(15分×2=30分)

四、参考书

上一篇:春风化雨观看有感下一篇:餐厅服务基本规范,服务员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