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内侧传球优秀体育课评课稿

2024-05-03

脚内侧传球优秀体育课评课稿(共6篇)

篇1:脚内侧传球优秀体育课评课稿

体育老师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去理解体育技术的环节,这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体现。本课以脚内侧传球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球操和快速跑练习作为辅助练习手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脚内侧传接球技术的同时也发展快速有氧跑能力。本节课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先以球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以圆形作为课堂组织队形进行传接球练习,充分利用了球场的宽度进行教学,学生有充分的自主练习和发挥空间,教师没有大范围的集中学习,而是积极走动点拨、纠正指导,大大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在最后的体能发展部分,教师利用接力跑帮助学生发展快速有氧能力。

本课教学组织过程流畅,各个环节过度自然,学习目标的指向清晰,教师端正的教态和学生的积极投入程度都让人为之一振,球操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结合足球充分进行了身体各部分各关节的拉伸和柔韧练习,特别是对腰部的热身部分很有新意。但是课堂中学生对所学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有个别学生脚触球的部位是用脚尖或拓骨部位而不是脚内侧部位,教师的纠错不够及时,这也与教师对以圆形队形列队的学生进行教学示范时,示范面的不足有关;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方法如果可以再丰富些的话相信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比如适当的采用运球接力、小范围传接球等练习;运动量也稍显不足,强密度均可以增加,最后的快速跑练习如果能结合球进行的话,能更好的彰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建议:1. 明确重难点,加强对技术细节的学习

2. 教师在发现错误的技术动作时应该及时纠错,避免错误动作意识深化

3.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篇2:脚内侧传球优秀体育课评课稿

本课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是脚内侧踢球,在众多足球技术中最容易学会,也是最常用的踢球方法。但学生之间,特别是男女生之间差异较大,本课主要掌握脚内侧踢球的运动技能,在活动设计上,根据学生差异要求有所不同,满足不同需求,共同发展。

本课也有一些遗憾:

1、教师在语言讲解上没有做到精讲;

2、教师讲解时队伍的调动不及时也就是队伍站得比较散,教师的讲解显得很费力;

3、在游戏时,学生不遵守游戏规则时,教师没有及时指出或及时纠正。

篇3:脚内侧传球优秀体育课评课稿

一、运动技能教学及其地位

《课标》明确提出课程的性质, 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它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 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 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这充分说明新课程不是不要运动技能, 而是给运动技能的传授以更大的空间和重要的地位。因此,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层面上, 一方面要认识到它对实现其它课程目标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又要克服以往的技术教学的“繁、细、难、偏”, 要把技能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些都为重视运动技能教学提供依据和政策支撑。

二、运用“简约”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要防止运动技能越教越细, 教学内容越教越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关键是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要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 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简约”体育就是大胆有效的实践探索。

“简约”体育是指基于新课程理念和对课改现状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带有鲜明个人烙印的发展性课程概念, 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内涵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体地说, 基于有效组织形式, 探索体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发展性。“尚简求实”是其精髓, 崇尚“三简” (简洁实用、简要有效、简练有趣) , 追求“三动” (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 , 积极倡导“简约”体育。结合水平教学, 形成目标简约、内容简约、方法简约、评价简约等课程系列, 通过专项活动和专场展示加以推进, 有计划举办名师示范课、青蓝互动课、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训练指导课等活动, 确保课程有效实施。结合俞向阳老师的课例, 运用“简约”体育的理念, 实施运动技能教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环节简约:传统创新要兼顾, 实用简化莫贪多

1. 简化环节:

简化环节应思路清晰, 过程简洁, 目标明确, 扣紧“主线”。所谓“主线”, 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 它是课堂教学的“魂”, 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根基。体育课堂教学要走向简约, 有一条清晰的“线路”是前提和保证。俞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以“快乐足球”为主线, 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 理解动作要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练, 基本掌握动作方法。尝试从“丁字步”法→踢定位球→两人一组练习→运球射门练习,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2. 有效设计:

运动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来保证。就课堂练习的设计而言, 教师应明确练习目标, 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 既安排适量的内容, 又注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

3. 简而不空:

课堂设计简约一些, 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偷懒, 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上狠下功夫, 用简洁而切中要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 教学方法简约:教学本有法, 简便乃得法

1. 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中尽可能选用省时又有效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应用与选择, 对于目标的达成影响很大。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又要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便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 要教给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方法, 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努力追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俞老师的课堂上, 她选择应用了观察、体验、比较、示范、讲解等方法, 留给学生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尊重差异, 分层教学:

新课程重视运动技能学习, 更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 但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教师要树立“差异也是资源”的理念, 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积极因素, 因势利导,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既要重视运动技能在相应的水平阶段学到什么程度, 又要关注同一水平阶段, 甚至更加关注班级学生的差异水平, 提出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 整合差异资源实施运动技能教学, 更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第一, 所有组学习同一内容, 但进度由各组自己掌握。如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踢定位球模仿练习, 每人累计10次, 至少保证6次触球部位正确;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短距离对传球练习每人累计20次, 至少保证12次传球成功。达标的组就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可以选择练习内容, 也可以玩自编的游戏。不能达标的组规定的时间练习规定的内容, 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 甚至没有。

第二, 不同的组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学习如登山一样。设置不同的难度小组, 在一个小组完成了一个较低难度后, 就可以进行较高难度的练习。激发更多的组, 所有的学生向更高目标自觉攀登。俞老师的课由低到高设置为:原地熟悉球性——原地踢定位球——两人一组短距离传球——分组竞赛等。

第三, 组际间要进行互动互助。让做得好的组进行展示, 增强荣誉感, 让学生增强对成功的体验;还要让做得好的组的成员做“小老师”分散到各组中去指导, 指导别人的过程, 既是帮助别人的过程, 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 更是团结互助的过程。这样, 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间、组际间的差异资源,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课堂效益的目的。

最后, 还要强调运动技能教学难度要适中。对学优生或特长生可以将下一个水平目标作为自己的发展性目标, 或鼓励他们课外加强练习, 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对于学困生, 要树立“跳一跳, 摘得到”的理念, 通过适当降低难度、确立合适的目标、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等途径, 使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在纵向维度上逐步提高的同时, 收获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3. 游戏化教学:

依据对新课标的理解, 笔者认为, 游戏化教学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最后还是丰富的内容资源。为此, 在开发和利用游戏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 要确定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

第一是适合。教师需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安排游戏教学, 要根据具体内容、课时、具体教学对象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坚决杜绝为“游戏”而游戏的情况发生。第二是合理。合理即尊重规律。要根据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和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安排对应的游戏。第三是适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体育游戏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深受孩子们喜欢, 教学效果较为显著。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朋友, 俞老师设计了很多有趣有效的小游戏, 如草莓、香蕉、哈密瓜、叫号拿球、照镜子等,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其他水平的体育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学情, 去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 安排适量的游戏。一堂课中到底安排几个游戏, 要因具体课型、课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具体学情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 关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较高的达成度和与主教材较强的关联性。

在开发和利用游戏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还要确定开发和利用游戏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基本形式:第一种是主教材+主教材游戏;第二种是主教材游戏+主教材;第三种游戏贯穿始终。

前两种方式容易理解, 容易把握, 容易推广, 适合小学各年级。然而, 随着年级增高, 效果就不明显。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游戏的兴趣也逐渐泛化, 在教学中对教师设计的程序逐渐失去兴趣, 因此游戏化成分就逐渐减少。第三种是一个典型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依托情景、故事的展开, 操作起来比前两种要困难, 但是应用恰当, 多维目标的达成效果明显高于前两种, 更多适用于水平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俞老师设计的“照镜子”小游戏是创新之一, 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它集教师的镜面示范、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准备活动的创新于一身, 既发展了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反应能力, 又增强了准备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趣性, 特别对于借班上课来说, 学生对老师充满好奇和期待, 老师做什么学生跟着做什么, 学生感觉特好玩。教师通过速度改变、难度改变、口令改变等小手段, 更加激发学生参与激情;二是有效性, 俞老师非常用心地内在逻辑地通过模仿动作科学安排了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特别巧妙地把踢毽子、丁字步等动作融入进去, 不仅使准备活动更充分, 还为后续主教材学习奠定基础;三是简约性, 整个动作设计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动作简练、方法简便、口令简约, 便于模仿和操作;四是推广性, 因为此游戏可借鉴可移植可复制, 尤其通过游戏变式, 使之具有更强的推广价值。

最后, 我们开发和利用游戏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游戏的应用时机、适用范围以及游戏变式等, 脚踏实地, 大胆创新,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教学语言简约:规范亲切是基础, 简要精练须追求

1. 规范准确:

教学语言的规范准确主要指要体现体育学科特点和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符合科学性。阐述理论知识、讲解动作要领等一方面要求规范准确, 另一方面有力求通俗易懂。俞老师教学的语言很规范, 运用也很准确。

2. 亲切和蔼:

俞老师的语言亲切和蔼, 这不仅包括语言温柔, 态度温和等外显行为, 更为主要的是要把学生作为“人”来对待,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达到真正交流之目的。

3. 简要精炼:

教学语言的简练主要指教师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达到简练教师可以采用编口诀进行讲授。比如, 在俞老师的课中出现:说停——就停;这是几?提问——回答;谁反应快——我反应快;谁最快——5-4-3-2-1等等, 这种“浓缩”的、口诀化的互动式语言, 学生听起来易记, 调节了教学气氛, 为运动技能的教学节省了时间。

4. 生动形象: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语言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准确合理地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俞老师课中灵活运用了“丁字步”、“钟摆”等等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实施建议

(一) 重视运动技能教学本身的内在逻辑性

实施运动技能教学时, 要高度关注运动技术本身的内在逻辑性, 不能随意孤立、割裂、省减、甚至舍弃。如球类教学时, 特别是小篮球、小足球教学时有传球必有接球, 只教传球不教接球或只教接球而不教传球都是不科学的, 更何况没有传球哪来接球呢?又如跳跃类包括支撑跳跃技术学习, 有起跳必有腾空和落地;武术教学有起势必有收势等。

另外, 特别是球类教学时, 依据目标和内容, 要对器材资源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一方面, 我们坚决反对全班只玩1~2个球, 很多人一堂课下来碰不了几次球, 适宜的运动量刺激、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兴趣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反对器材资源的浪费, 如果课始每人一球, 课中直至课结束有一半球闲置, 无论怎样的设计都是不合理的。关注器材的合理利用, 是重视运动技能教学本身的内在逻辑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 正确处理整体感知和纠缠细节的关系

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应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与完整, 强求技术动作细化和统一化。学习运动技能主要目的不是将学生培养成运动员, 而是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为此, 在教运动技能时, 侧重教学生掌握基本的、主要的技术, 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 更不能照搬训练运动员的方法进行教学。

俞向阳老师的这节课, 关键是让更多的孩子整体感知传球的重要性, 积极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递进活动, 并在活动中体验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带来的快乐, 而不是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像足球专业运动员一样, 脚法细腻, 触球部位准确无偏差且要做到支撑腿的脚尖向前、摆动腿的脚弓向前等几个严格的“向前”。过分地纠缠细节无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 还会使我们听课看课的目光和心胸变得狭隘。

从时间、人数、效果三个方面来说, 运动技能教学都不应该纠缠于运动技术的细节, 而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和学生的运动参与及在参与过程中丰富的鲜活的运动体验。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有限, 一节课的教学对象少则几十人, 多至上百人, 过分地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 一是不切实际;二是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难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 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考虑, 重要的不是运动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 而是学生能否通过运动技能积极参与运动。从这个角度来说,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比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更重要, 但不能因此理解成不要运动技术的细节。

(三) 方法为目标达成服务, 宜注重应用时机

方法本身无好坏之分, 新旧之别, 关键是如何用、何时用。运用时应贯彻以学定教、多学少教、能学不教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为了方法而展示方法。比如, 有的讲解示范, 集中纠正错误时间太长。表面看来, 有讲解有示范, 有集中纠正错误, 教学规范。从实质上看, 他们缺乏目标意识, 关注有偏差, 方法应用时机把握不科学。有经验的教师在学习新的技能动作时, 只作了简要的讲解与示范, 设计多种循序渐进的练习,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新技能。

(四) “育体”和“育人”要并重

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 “育体”是手段, “育人”才是最终目的, “育体”和“育人”要和谐并重。运动技能的教学不能单纯地“为教运动技能而教, 为学运动技能而学”;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 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要将运动技能的教学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联系起来, 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为了充分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功能, 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当然, 每一种体育技能都隐含着自身特有的教育人、发展人的功能, 甚至同一技能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和学习方式下也会有不同的教育价值, 因此要建立正确的运动技能教学观, 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高举健康第一的旗帜, 努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为健康的、坚强的、大写的中国人!

编后语:俞向阳老师的《小足球:脚内侧传球》一课把运动技能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以“快乐足球”为主线, 简化教学环节, 由难到易, 循序渐进, 没有一味的追求“运动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游戏贯彻整个课堂, 鼓励之词时机恰当, 示范准确, 用词精炼, 符合小学生的记忆特点, 课堂上同学们乐学好学。在这样的氛围中, 谁会不去参与运动呢?这样一节常态化的“公开课”, 给一线教师极大的鼓舞, 把枯燥的常态课, 加上激情和爱心, 就能烹饪出丰盛饱满的教学套餐。

诚然,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俞老师在教学反思部分也对本课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叙述。从这个层面上讲, 探索与小学中低年级基础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是任重而道远, 需要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去实践、去思考、去总结。

笔者期待着老师们能够扎根课堂、扎实研究, 将自己的成果转变成高质量的文章投稿到各专题讨论中, 供大家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7.

[2]潘绍伟.体育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 2013, 7.

[3]李志刚.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 2013.7.

[4]季浏.“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运动技能教学[J].体育教学, 2006.3.

[5]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1.

[6]毛振明, 等.论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 2005.1.

[7]韩英灵.对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运动技能教学的思考[J].体育教学, 2006.3.

篇4:脚内侧传球说课稿

11级体教三班:顾浜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足球教学内容应掌握的一项技术为依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把足球同游戏相结合,使游戏和比赛贯穿课堂始末,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亲自体验学习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必要性,按体验—认识—再体验—探究—掌握运用的过程进行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学习。以体验过程为主,结合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探究,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增长实践经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一定模仿能力,但对足球教材的基础较差,了解较浅。在知识的理解、技术的掌握和学习的方法、兴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七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力量、动作、协调等各方面都有欠缺。对于足球比赛多是爱看不爱参与,基本功较差。对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巩固、强化基本功练习,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处于思维的活跃期,爱玩、爱热闹但不喜欢单调的足球技术教学,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教材分析:

足球是中学阶段的基础教材,足球比赛是学生喜欢的一项球类运动。具有独特的攻守合一、团结一致以及合理的战术配合运用等特点,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和培养学生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本节课的脚内侧传球技术是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是足球比赛中运用较多的一项技术,它具有:传球方向容易控制;发力简单;传球路线较直;易于掌握等特点,因此多运用于队友之间的传球配合和精准的射门。本次课是单元教学中的第一次课,从足球基础技术的学习来看,本课在足球单元教学中起着引路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脚内侧传球动作协调用力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的运用脚内侧传球技术于练习和比赛当中。

六、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足球的起源与发展,增强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2、通过本次课,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脚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

3、在学练中磨练意志品质,提升集体配合意识,增强自信心。

4、通过练习体验乐趣、表达情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教法与学法

教师主要采用:(1)讲解示范法。(2)程序教学法:将动作分解为几步逐一进行最后完整练习。(3)启发引导法:如在游戏比赛中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比赛时遇到困难后再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正确方法。

学生主要采用:(1)观察法

(2)模仿法

(3)小团体练习评价法:如几位同学之间相互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探讨完成老师的课堂练习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观察同伴的练习情况,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及我讲解的动作要领,对动作优劣作出评价,加深对动作的印象,提高动作质量。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法与学法的确定。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活跃情绪、启发兴趣 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学生慢跑1分钟后分为二路纵队围成圈进行行进间足球操。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

3、游戏:“保龄球”比赛(方法略)

(二)、保持情绪、合作探究

1、学习脚内侧传球,转化兴趣(认识)。

在学生进行游戏“保龄球”比赛的基础上,修改规则,采用脚踢“保龄球”的形式,比赛结束后教师对学生比赛时,脚踢球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出脚内侧踢球的优点,球的飞行方向容易控制,命中目标的准确率高,接着引导学生学习脚内侧传球技术。(目的:制造困难,转化兴趣)

2、练习脚内侧传球,点拨指导(再体验)。(1)、由小组长用脚固定住球,其他组员依次模仿脚内侧踢球动作踢球,但不允许使球移动!(2)、各组学生分站在栏架两侧利用脚内侧踢球穿过栏架练习,距离由近到远!(目的:学习方法,掌握技能)

(三)激发潜能、培养兴趣

射门比赛(探究):学生学习了脚内侧传球技术后,教师利用射门比赛结合正确的脚内侧传球技术方法进行传球比准练习,针对进球比较多的组和学生一起探讨脚内侧传球技术。(目的:运用技能,精益求精)

(四)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教师:评价在本堂课的练习中最有价值的动作,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动脑思考,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引导,自我评价,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教师讲解放松并口令指挥。

学生:听清老师的讲解内容随口令一起练习。

教师:课后延伸让学生课下组织一场足球比赛,运用脚内侧传球技术。

篇5:脚内侧传球优秀体育课评课稿

上课人:曾建强

上课时间:2018.10.30

主评人:何跃军

上课班级:三(1)班

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培养足球兴趣,发展快乐足球,推广校园足球”。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为基础,同时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技能,分层教学发展潜能。在教学的组织上教师努力做到“激发兴趣、精讲多练”,充分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做到教学层次清楚,动作讲解简洁易懂,组织张弛有度,强度密度适中,给学生留有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从课的准备阶段,曾老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生的特点,特别是女生,几乎都没有用脚去碰过足球,更不用说怎么去踢,因此,曾老师根据我们学校三年级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的环节,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行、降低练习的难度。这节课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足球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感受足球的魅力。在动作技能教学中,曾老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多体验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并有所掌握。如果从完整的动作技能教学上来说,这节课还要注意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对传球是停球方法,踢地滚球是重心的把握,踢球后动作的固定或保持,踢球的教学运用或者几个人对传,曾老师觉得都不是他这节课要来解决的问题。学生连怎么用脚去踢这个球都不知道,如何做到以上几个方面,第一节课的教学中不可能完成,因此曾老师安排了无球摆腿、踢固定球、两人对传、小组学练、让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学习、练习,到运用。通过几个环节的学习,初步掌握动作技能动作方法。曾老师深深体会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了课教的流程、步骤、甚至是学习学习的效果。

这节课曾老师处理的比较好的几个方面。

1、教学场地的安排,能够充分利用两个同心圆,解决了讲解、示范、练习时队伍的安排及调动。

2、教学个环节安排得当,有利学生很平稳的掌握动作方法。

3、充分利用场地,设置场景,提高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这次教学,曾老师在课堂教学安排上,考虑到教学中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场地如何安排,器材放那里,圆究竟画多大合适,曾老师的讲解示范如何做到精讲易懂,每次排课都发现很多的问题,并用心去解决。本课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是脚内侧踢球,在众多足球技术中最容易学会,也是最常用的踢球方法。但学生之间,特别是男女生之间差异较大,本课主要掌握脚内侧踢球的运动技能,在活动设计上,根据学生差异要求有所不同,满足不同需求,共同发展。

本课也有一些遗憾:

1、教师在语言讲解上没有做到精讲;

2、教师讲解时队伍的调动不及时也就是队伍站得比较散,教师的讲解显得很费力;

3、在游戏时,学生不遵守游戏规则时,教师没有及时指出或及时纠正。

4、教学中,学生练习时,曾老师在安排小组练习中,分组过少,不利于学生多次进行练习。

5、在两个人对练中,安排的练习比较单调,应该从练习时停球的形式、两人距离上进行变化,将会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课堂的练习效果。

本次课,大部分同学初步掌握了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并能应用于实际之中,效果很好。本次课既锻炼了跑的能力,又通过游戏比赛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篇6:脚内侧传球游戏式量化评价的探索

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可以从传球的准确性、力度、路线和动作的整体性进行评价,总结概括为“准、力、顺”。

一、准

这里对“准”的评价可以用2个游戏来测评,即,传球到对方脚下的准确性和传球离对方接球位置的偏差度。

游戏名称1:保龄球。脚内侧传球时,如果不能将球准确地传给同伴,则等于将球权让给对方。所以评价脚内侧传球的准确性主要看是否能将球准确地传给同伴。

游戏方法:距起点5~10m(距离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调整)按统一布局摆放一组(10个)“保龄球瓶”(“保龄球瓶”可选用矿泉水瓶等容器,每个瓶子间间隔距离应根据球的大小做相应调整)。学生将球放于起点,通过脚内侧传球的方式将球从起点传出,目标是击倒“保龄球瓶”,根据击倒个数获得相应的分数。

设计说明:通过“保龄球”游戏,有利于学生的脚内侧传球动作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击倒“保龄球瓶”个数进行评价。目的就是对学生传球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传球方向越准,击倒的个数相应也会越多。通过这种简单有趣的游戏方式,使学生评价自己传球的准确性变得简单。

评价说明:一次击倒7个及以上的“保龄球瓶”为优秀,一次击倒4~6个“保龄球瓶”为良好,一次击倒1~3个“保龄球瓶”为及格,一次未击倒“保龄球瓶”为不及格。

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脚内侧传球方式进行游戏;选择地面平整的空地进行考核,尤其是初学者,尽量不要选择草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此游戏还可以将“保龄瓶”摆成倒三角的形式,以丰富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游戏名称2:通过雷区。脚内侧传球离对方接球位置的偏差度,也是影响传球质量的重要因素。偏差度太大,影响对方接球,给对方抢断反攻留下机会。

游戏方法:在起点,学生通过脚内侧传球的方式将球传出,在1.22m的跑道宽度内,看球传出的距离。球一旦触及跑道的两条跑道线即为失败,触及点即为最终成绩。为了评价方便,可以将考核场地分为几个区域,在相应的区域里对应相应的成绩。

设计说明:将球的运动轨迹限定在一定宽度内,也就保证了传球的路线。在练习和比赛中,传出去的球要想让同伴顺利接住,传球的路线偏差度不能太大,尽量在同伴能在移动接球的有效范围内。练习时,学生为了球不偏离跑道,会反复练习传球路线的准确性,保证传出去的球是直线滚动的。

评价说明:踢球的远度在12m及以上为优秀,在8~12m为良好,在4~8m为及格,在4m以下为不及格。

注意事项:在练习时,学生会采用脚尖踢的方式,往往也能获得好成绩,教师一定要强调采用脚内侧传球之外的方式获得的成绩一律无效;当学生能传出较远距离的球时,教师可以改变评价方式,如,在一定跑道的宽度内,考核者将球传出10m,球滚到10m考核线时,通过离中心点距离多少来判断成绩等次,离中心点越近成绩越高,越远则越差。

由于采用偏差度进行考核说明学生已具有一定水平,以笔者学校1m宽的跑道为例,将跑道中心点左右各为25cm的宽度范围确定为优秀等,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核评价标准。

二、力

脚内侧传球的力度是球能否顺利达到队友脚下的保证,假如传球力度不够,在比赛中往往就容易被对手抢断造成失误。

游戏名称:弹弹球

游戏方法:学生面对墙面站立(距离视学生的能力、性别及水平段而定,小学高年级一般可以定为10m左右),通过脚内侧传球的方式将球传向墙面,球经过反弹在一定距离外停止滚动,停球位置与墙面的垂直延长线的距离为学生的成绩(采用最短垂直距离的延长线作为成绩,希望学生传出去的球不仅有力量,同时也要精准,即尽量不要偏离传球位置)。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将成绩分为几个水平距离,达到某一距离获得相应的分数,这样就使评价更加直观易操作。

设计说明:从传球的力量角度去评价学生的传球力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实际效果却使学生乐于参与练习。究其原因,学生从视觉和心理上有种新的感受,从而调动自己的精神和状态。通过墙面反弹,还可以增加他们听觉上的感受,刺激他们的听觉,也促使他们更加乐于去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球和墙面的撞击声来判断自己的传球的质量。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评价说明:停球位置与墙面的垂直延长线的距离为10m以上为优秀,6~10m为良好,2~6m以上为及格,2m以下或未触墙面为不及格。

注意事项:教师在学生练习和考核时,一定要区分学生是用脚尖捅还是脚内侧传,出现错误动作一定要及时纠正;刚开始练习时可以是原地的脚内侧传球,到后面逐渐递进为助跑形式,同时离墙面距离和评价标准都应有所提高;为了提高学生脚内侧传球的难度,还可以在墙面上设置一定高度,击墙点超过一定的高度则评为失败。

三、顺

顺是传球整体性的一个代名词,传球整体性好,传球者和接球者就会感觉很顺畅舒服。脚内侧传球不单单是要评价传球质量,而且还要评价接球质量,以及传接者和接球者的配合度,这是整体评价脚内侧传接球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

游戏名称:互挡“乒乓球”

游戏方法:2名学生相距8~10m(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调整距离),通过脚内侧传接球方式,2名学生相互连续传接球,中间不许停球。根据2名学生顺利传、接球的个数评价等级,2名学生顺利传、接1次为1个有效回合,记1分。一方未采用脚内侧传接球方式传、接球,该回合不计成绩,只作为调整,如传接失败游戏结束。在游戏中,学生传、接次数不多,且一旦限时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所以此游戏不限时间,只记有效传接回合次数。

设计说明:在以往的传接球游戏中教师以1次或2次传接球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难免紧张,从而影响成绩。通过此种游戏确定成绩更为合理。相对来说,传接球个数越多,说明2名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程度越好,配合度也相对较高。通过增加学生传接球的次数,学生状态和情绪会慢慢融入到技术动作中,也就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评价说明:以2名学生传、接3个及以上个有效回合为优秀,以2名学生传、接2个有效回合为良好,以2名学生传、接1个有效回合为及格,未完成1个有效回合为不及格。

上一篇:教学反思太平天国下一篇:我的求职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