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介绍

2024-05-05

著作权介绍(共6篇)

篇1:著作权介绍

著作权知识介绍

一、概述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它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著作财产权是无体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慧所产生之权利,故属智慧财产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在中国实行自愿登记原则。

二、“著作权”国内最早由来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权”一词,始于中国第一部的著作权法律《大清著作权律》。清政府解释为: “有法律不称为版权律而名之曰著作权律者,盖版权多于特许,且所保护者在出版,而不及于出版物创作人;又多指书籍图画,而不是以赅刻模型等美术物,故自以著作权名之适当也。”此后中国著作权法律都沿用这个称呼。如今华人社会通常还是使用版权一词,不过大陆地区及台湾地区对于著作相关权利的正式称呼均已不再使用版权。

三、著作权的主体

(一)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创作,是指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了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创作是一种事实行为,而非法律行为,不受自然人行为能力状况的限制,但创作成果必须符合作品的条件,创作主体才能取得作者身份。创作本来只能是具有直接思维能力的自然人特有的活动,但单位也可在特定情形下通过其特定机构或自然人行使或表达其自由意志,因而单位也可被拟制为作者。著作权法第儿条第3款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单位被视为作者时,可以成为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享有作者权利,承担作者义务。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都可作为认定作者的证据。

(二)继受人。继受人,是指因发生继承、赠与、遗赠或受让等法律事实而取得著作财产权的人。继受著作权人包括继承人、受赠人、受遗赠人、受让人、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和国家。继受著作权人只能成为著作财产权的继受主体,而不能成为著作人身权的继受主体,因著作人身权具有不可转让性。

(三)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即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1.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的;

2.其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30日内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3.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元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

四、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

(一)演绎作品的概念。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改编,是指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翻译,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注释,是指对文字作品中的字、词、旬进行解释;整理,是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者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

(二)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演绎行为是演绎者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演绎创作所产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者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五、合作作品的着作权人

(一)合作作品的概念。合作作品,是指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其构成要件是: 1.作者为两人或两人以上;

2.作者之间有共同创作的主观合意。合意,是指作者之间有共同创作的意图,既可表现为“明示约定:,也可表现为“默示推定”; 3.有共同创作作品的行为,即各方都为作品的完成作出了直接的、实质性的贡献。

(二)合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果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如共同创作的小说、绘画等,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人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如果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如歌曲,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六、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

(一)汇编作品的概念。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称为汇编作品。汇编作品的构成成分既可以是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及片段,如论文、词条、诗词、图片等,也可以是不受版权法保护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如法律法规、股市信息、商品报价单等。汇编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汇编材料本身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而在于汇编人对汇编材料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在材料的选择或编排上体现独创性的数据库,可作为汇编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二)汇编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及行使。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由于汇编权是作者的专有权利,因而汇编他人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或作品的片段时,应征得他人的同意,并不得侵犯他人对作品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等著作权。

七、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

影视作品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影视作品是比较复杂、系统的智力创作工程,需要制片者、编剧、导演、摄影、演员等方面的通力合作。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影视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其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八、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一)职务作品的概念

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特征是: 1.创作作品的公民与所在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存在劳动或聘用关系;2.创作完成作品是公民的工作任务,即属于公民在该单位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工作任务有时是具体的,明确指示公民创作一部作品;有时是笼统的,由劳动合同、岗位责任制、聘用手续等作概括性规定。职务作品的认定与公民创作作品是否利用上班时间没有必然联系。

(二)职务作品的种类及著作权归属

1.单位作品。即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由单位主持、代表单位意志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单位被视为作者,行使完整的著作权。2.一般职务作品。除单位作品外,公民为完成单位工作任务而又未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创作的作品,称为一般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与单位相同的方式使用该作品。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3.特殊职务作品。这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规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制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九、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

委托作品,是指作者接受他人委托而创作的作品。委托作品的创作基础是委托合同,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委托作品应体现委托人的意志,实现委托人使用作品的目的。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但委托人在约定的使用范围内享有使用作品的权利;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范围的,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须注意的是,以下两种作品不同于委托作品,其著作权归属有自己特定的规则:一是除著作权法

第11条第3款外,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报告、讲话等作品。其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讲话人享有。著作权人可以支付执笔人适当的报酬。二是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作品,当事人对著作权权属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执笔人或整理人对作品完成付出劳动的,著作权人可以向其支付适当的报酬。

十、原件所有权转移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绘画、书法、雕塑等美术作品的原件所有权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作品原件购买人可以对美术作品欣赏、展览或再出售,但不得从事修改、复制等侵犯作品版权的行为。除美术作品外,对载体所有权可能转移的其他作品,都要注意载体所有权变动并不必然引起著作权的变动。合同法第137条规定: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十一、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归属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是指从通常途径不能了解作者身份的作品。如果一件作品未署名,或署了鲜为人知的笔名,但作品原件持有人或收稿单位确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不属于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

十二、编辑本段著作权的客体

语文著作:包含文学作品(诸如小说、诗歌)、参考作品、评论,音乐著作、戏剧、舞蹈著作,美术著作(艺术作品,例如油画、素描、和雕塑),摄影著作,图形著作(地图、技术制图及摄影以外之平面或立体图形著作物),视听著作(即内含影像及声音互相配合之影音著作物,例如电影、电视节目等等),录音著作,建筑著作,电脑程序著作。

十三、著作财产权的种类

著作财产权的种类在过去一百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先较单纯的出版权、演出权,因电影的发明而有公开上映权、因广播及电视的发明而出现公开播送权,时至今日因因特网的普及化,公开传输权随之而生,除了这些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的新型态著作权利,另外一些较传统的权利也由于人类生活型态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例如因为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著作物在各地区以及国际间的散布权问题获得重视;著作物所有人以往基于所有权拥有将该物出租的权利,规模有限,对于著作权人的利益影响不大,但由于大型连锁租书店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从而使得著作物的出租权亦须被顾及。一般来说,著作权人对于著作享有若干项基本权利,其中有一些是专属权利。他们享有使用、或根据议定的条件许可他人使用其作品的专属权。

十四、著作权人的权力

著作权人可以禁止或许可:以各种形式对各种著作进行重制,例如以印刷或录音的方式重制语文著作或音乐著作。将其著作公开口述、演出,例如将戏剧及表演著作或音乐著作公开演出、将语文著作公开口述等等。将其著作通过无线电、有线或卫星或因特网加以公开播送、公开传输。对其视听著作公开上映;对其摄影著作、美术著作、图形著作加以公开展示。将其著作翻译成其他语文,或对其加以改编,例如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本、将英文版本改译为中文版本。受著作权保护的许多创作性作品需要进行大量发行、传播和投资才能得到推广(例如:出版物、音乐作品和电影)。因此,著作权人常常将其对作品享有的权利授权给最有能力推销作品的个人或公司,以获得报酬,这种报酬经常是在实际使用作品时才支付,因此被称作授权费/版税。

十五、时间限制

著作财产权有时间限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条约,该时限为创作者死后50年。但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国内法可规定更长的时限。这种时间上的限制使得创作者及其继承人能在一段合理的时期内就其著作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十六、维护权力的方式

著作财产权人通常可透过行政手段或透过法院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前述手段包括以搜索住居处的方式查找生产或拥有非法重制的(亦即“盗版的”)与受保护作品有关之物,作为证据以实施权利。权利人还可要求法院对非法活动发出禁制令,并可要求侵权者就其在财产上和表彰姓名等人格权方面所受损失负损害赔偿之责。

十七、著作人身权

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特点、性质:

1、著作人身权整体的不可转让性;

2、不可剥夺性;

3、个别权能的可继承性(如发表权);

4、著作人身权的永久性。该权利内容包括:

1、发表权;

2、署名权;

3、修改权;

4、保护作品完整权。

十八、科技发展与技术中立原则

著作权的种类由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大大拓宽了范围。以往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而有版权的概念,直到今日人类科技进步到透过诸如卫星、广播和光碟之类的全世界通信手段,为传播创作作品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因特网上公开传输著作是出现了新的著作权种类的一个动态,未来还有可能出现更多种类、权利关系更复杂的著作权型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积极参与正在进行的国际讨论即意图制定关于电脑世界中保障著作权的新标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著作权)条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常被统称为“因特网条约”)规定了一些国际准则,旨在防止未经许可在因特网或其他电子网络上获得和使用创造性著作的行为。

随着科技的进步,侵害著作权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甚至某些技术扮演著侵害著作权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音乐压缩格式MP3的发明大大减低音乐档案的容量,进而使得人们彼此重制或在网络上传输音乐档案更为便捷,未经许可而使用他人著作的行为也大大增加。政府可能接受著作权人检举,进行取缔下载或互相交换MP3音乐档案的行动,导致社会大众往往认为MP3音乐档案是不合法的。事实上某一项技术,除了用来侵害著作权之外,也有其他正当用途,像是录影机一样可以用来合法录制有著作权的录像带,并非所有的录影机都是用来违法重制,这时候并不能认为录影机的制造商或贩卖者有侵害著作权,此即所谓的技术中立原则:法律不会因为新科技或技术可作为侵权工具之用途,就直接认定该技术提供者必须负起侵权责任,必须负责的是使用该项新科技或技术的管理方法、是否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授权或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范围。

十九、著作权的起点、财产价值与经营

在大多数的国家,著作权是从著作完成时即开始享有,不需要经过任何官方程序。然而,许多国家设有国家著作权机关,而且法律对于作品的保护是以经过注册为前提,也有些注册著作权的目的在于确定和区分作品的题目。不过,著作权的财产概念是近代才有的,以下两个例子可供对照:中国西晋时期,京城洛阳地区的文学家左思花费十年时间,完成描写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首都山川地形与风土人情的巨著三都赋,当时人人争读此赋,热烈传抄的结果使得洛阳的纸供不应求,一日三价,从此中国以“洛阳纸贵”形容一部著作受欢迎的程度。不过,这个成语也意涵著:在过去,著作本身的价值是依附于纸的价值之上。过去中国一直在“文以载道”的观念下,不重视著作的经济利益,反而认为文章必须经世济民、广为流传,也造成著作权制度的接受度不及一般有体财产权。反观今日英国的乔安·凯瑟琳·罗琳女士,由于创作哈利波特小说,其内容富含各种奇幻构想,获得全世界许多儿童及成年人的喜爱,进而翻译成多国语言版本,甚至被改编成剧本、拍摄成为电影,介由相关著作财产权的授权,使得她名利双收,甚至比英国女王还要富有。相较于前述有实体可依附的语文著作,其著作权人得到丰富收益,许多音乐、戏剧和表演的著作权人则无法寻求法律上和行政手段上的保障,特别是全球化的结果使各类型的著作被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民所使用。也因此,许多国家有一种发展趋势:社会上渐渐出现集体管理著作权的组织或协会,就是所谓的著作权利人团体。这些著作权利人团体集体管理会员们的著作财产权,他们具有法律专门知识,并且对于国际上使用该会成员著作所须支付的授权金的收取、管理和分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著作权人的利益即因参与此种团体而获得确保。

二十、保障创作者和资讯流通的平衡点

著作权是以表彰创作者及给予合理报酬的方式鼓励创作者,从而保障著作权对于人类创造力至为重要。这种权利制度使创作者确信在传播其作品时可不再担心遭受未经许可的重制或盗版。因为这种制度性保障而不断产生的创意使全世界人类享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知识及娱乐的乐趣。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云“人不必当巨人,只要站在巨人的头上,就可以和巨人看得一样远”,这句话是在说明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于知识的累积,人类基于过去社会经验的传承得以更加快速地发展文化、知识与娱乐,假如过度保障关于著作的私人权利,将使得资讯无法流通、知识亦无从累积。从而,有人主张知识财产权是人类公共财产,应由全体人类所共享,例如维基百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创作共享(Creative Commons,简称CC,中国大陆正式名称为知识共享)亦提出保留部分版权(some rights reserved)的概念,希望为资讯流通和保护创作者两方面重新取得平衡。由上述二点可知,如何在保障著作权人的利益以激发思考及促进人类文明继续进步这两个面向上取得平衡点,是在制定著作权相关法令的重要思考,法令中合理使用(fair use)的条文即往往是这两个面向互相拉扯所得到的结果。

二十一、著作权与保障创作者之关系

创作者不等同著作权持有人。为了使作品能获得最大商业利益,不少作品(尤其是商业创作如电影、流行歌曲)的著作权持有人多为商业机构(如娱乐机构),而非创作者本身。结果是著作权带来的报酬(尤其是经济报酬)实际上多会到了商业机构手中。因此著作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究竟是保障了创作者的利益,还是保障了商业机构的利益,早已有人提出质疑。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JASRAC)便因垄断著作权收益(2005年为99.3%)而备受批评。曾有创作者从来没有因自己的作品,从JASRAC得到任何著作权收益分帐,却在使用自己的作品时,被JASRAC要求缴交著作权费用,否则采取法律行动。(其他批评还有财政透明度不足、高层收入过高、滥收著作权费用等)。

著作权保障年期

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人身权,对此三种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没有时间限制。而发表权虽然也是著作人身权,但其与著作财产权一样,有保护期的限制。

一般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二十二、相关法律《著作权法》部分展示

《著作权法》第九条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著作权法》第十条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我国的著作权制度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著作权一般被习惯称呼为版权,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著作权。

在中国,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符合著作权保护条件的作品,通常是能以某种物质复制形式表现的智力创作成果,因此不排除对未被有形载体固定的口述作品的保护。而不像英美法那样要求作品必须固定在有形载体上。

二十三、著作权上职务作品的定义

职务作品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为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而创作的作品。其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限于《著作权法》第16条第二款规定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为公民完成创作专门提供的资金、设备或者资料。另一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凡不属于特殊职务作品的职务作品就是一般职务作品。

认定职务作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作品的作者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即作者与该单位具有劳动关系,作者有权从单位定期领取劳动报酬,享受该单位为工作人员提供的工作条件,同时就接受单位在劳动合同范围内安排的任务,并接受单位在工作上的必要的监督和指导。(2)创作作品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单位的性质而提出的工作任务。(3)创作作品应当属于作者的职责范围,单位在作者的职责范围之外并在单位的正常业务之内委派作者完成某些作品,除非双方有新的约定,不属于法定的职务作品。(4)作品基本上是依作者自己的意志创作,而不是依单位意志创作。如果是按照单位的意志创作的作品,不是职务作品,而是单位作品,即应视单位为作者的作品。

二十四、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和行使

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是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优先使用该作品。同时,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可见,一般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著作权,而单位享有优先使用权和两年的专有使用权。作品完成两年内,如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单位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在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后,单位可以在其业务范围内继续使用。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特殊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除署名权外归单位享有,署名权由作者享有。这是因为,这类职务作品的创作必须借助于单位的资金、设备、技术资料,并且作品一旦发生错误造成经济损失也需由单位来承担。因此,由单位来享有著作权,可以平衡双方的利益。而由于署名权是一项人身权利,不具备任何财产性质,同时作者是职务作品的事实创作者,法律因而规定署名权归作者享有。

二十五、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著作权的保护期如下:

1、作者为公民,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2、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自首次发表),但作者身份一经确定则适用一般规定。

5、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自首次出版后10年。

6、表演者享有的表明身分;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等保护期不受限制;其他自该表演发生后50年。

7、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的保护期自首次制作完成后50年。

8、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录制/复制自首次播出后50年。

篇2:著作权介绍

溪蛮昔负命,杀气凌南州。

城郭涨烟火,堂皇啸蜉蝣。

被发尽冠巾,吾人反缧囚。

行剽至杪忽,归载越山丘。

驱攘事虽定,收合信疮疣。

不有异泽沾,何令余患瘳。

寒风在林鸣,君马不能留。

初佩太守章,慨然任人忧。

问俗灰烬余,咄唶令心谋。

士材为世用,因难乃知尤。

烦苛一荡涤,幽远遍怀柔。

四封鸣鸡犬,五谷被原畴。

里闾多娱宴,歌鼓震溟陬。

明义每所希,古人不难侔。

日月有常运,志士无安辀。

篇3:著作权介绍

一、满清政府颁行《大清著作权律》的背景

1910年, 满清政府颁行《大清著作权律》, 开启我国版权法律制度的体系构建历史。但是, 该律并非在传统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而是在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下, 即在国内、国外诸多复杂环境的共同影响之下被迫颁行的。首先, 清末时期版权保护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引进我国, 随着人们对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大, 版权纠纷越来越多, 盗版现象严重侵害了出版机构的权益, 出版商通过各类方式寻求救济, 但是清朝政府却未提供统一的法律保护, 而是沿袭南宋时期通过发布禁令的方式进行规制, 商人每出版一本书均必须向政府申请保护, 远不能满足版权保护的需要, 这就必须建立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其次, 满清政府和日本、美国谈判中, 美、日对满清政府亦对满清政府提出加强版权保护的要求。1902年, 满清政府和日本进行通商行船的相关条约谈判, 对于日本人编印的在供中国人使用的各类地图、书籍等一切作品, 必须由中国设法保护, 避免给日本人的利益受到损害[1]212。同年, 满清政府和美国政府进行续修通商行船条约的谈判, 美国在谈判过程中要求满清政府采取措施在中国境内保护美国版权。鉴于我国当时的盗版现象较为严重, 负责谈判的大臣张之洞认为美国、日本政府提出的这些要求不能全部拒绝, 在最大限度维护中国人民利益的同时, 适当同意了美国、日本提出的要求, 直接推动了满清政府版权制度的建立。再次, 《伯尔尼公约》等现代版权理论在我国的传播推动了满清政府建立著作权法律制度。由于受到美国、日本和中国版权相关法律问题谈判的影响, 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和相关人士更加高度重视现代版权理论, 在国内出版了许多推介和研究著作权法的著作, 比如《伯尔尼公约》、《版权考》、《版权之关系》、《论著作权法出版法急宜编订颁行》等, 对满清政府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舆论方面的基础。最后, 知识界、文化界对著作权立法的呼吁, 促进了满清政府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建立。

二、《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

《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由民政部草拟《大清著作权律》草案。1910年9月, 清朝民政部草拟《大清著作权律》5章55条, 并且还附有详细的理由说明书, 阐明了制定著作权律的重要意义, 认为西方各国均专门设置了著作权律保障著作权, 所以促进了艺术和学问的发展, 在朝廷预备立宪之际, 亦应结合清朝国民思想进步程度, 结合著作权必须加以保护的实际, 必须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而且, 对草案当中的14个法律条文的立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二个阶段, 由宪政编查馆进行复核。宪政编查馆、修订法律馆是清末立法中的两个专门的法律馆, 这两个专门的法律馆同时存在并同时开展工作, 在工作内容上存在重叠交叉之处, 却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宪政编查馆的职能更为广泛些。民政部拟定的《大清著作权律》, 须先送交宪政编查馆复核, 才能提交资政院进行审议。第三个阶段, 宪政编查馆复核后, 送交资政院“三读”。一读程序为, 资政院将法律草案送交相关成员后进行讨论, 民政部派员作相应说明。二读程序为, 由之前审核法律草案的成员进行再次讨论, 提出修改意见, 将原法律条文和修正之后的法律条文进行逐条讨论并作出是否修改、如何修改的决定。三读程序为, 将二读程序中的决定提交议员表决通过, 表决方式为当场表决, 多数议员的意见相同则通过审议。《大清著作权律》经过“三读”程序之后, 对相关条文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了修改, 请旨裁夺颁行满三个月后“通行各省, 一体遵照办理”。

三、《大清著作权律》的主要内容介述

《大清著作权律》包括正文、附件。正文共5章55条。

第1章为“通则”, 共4条。第1条对著作权的概念作出了界定, 即“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 曰著作权”。并对著作物的内涵作出了界定, 即“文艺、图画、贴本、照片、雕刻、模型等是”。第2条、第4条规定了著作权注册制度, 著作权须向民政部申请注册, 获得民政部注册后受法律保护。

第2章为“权利期间”, 共11条, 分为2节。第1节为“年限”, 规定著作权对作者而言终生享有, 在著作者去世之后, 继承人继承其著作权的年限为30年。同时规定了“合著”的著作权相关问题, 著作权的年限为合著者终身享有, 著作权人去世之后, 其继承人继承著作权的年限依然为30年。关于“遗著”方面, 规定“著作人身故后, 承继人将其遗著发行者, 著作权专有至30年”。第2节为“计算”, 规定“均以注册日起算年限”。同时对继承著作权的年限计算方法、子孙发行先人遗著的起算时间等作出了规定, 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第3章为“呈报义务”, 共8条。本章规定了清朝实行实名注册制度, 对实名注册的相关程序和要求作出了规定。

第4章为“权利限制”, 共3节27条。第一节为“权限”, 对著作权的权限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对于合著著作的著作权, 规定如果出现了其中的一人不愿意发行的情形, 可按照体裁的具体要求确定, 如果是可以将其著作的部分单独分开的, 其他合著者可将自己享有完整著作权的著作发行, 如果不能分开出来的, 依然可以发行, 但应维护不愿意发行者的著作权益。与此同时, 对口述著作、译著、阐发新理之著作的相关内容作出规定, 并规定了诉讼权利。同时规定法令约章及文书案牍、各种善会宣讲之劝诫文、著作权年限已满的著作等不得享有著作权的八种情形, 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第2节为“禁例”, 也就是保护著作权的禁止性规定, 比如规定了按照程序注册的著作, 他人不得翻印仿制, 以及不得通过各种假冒的方法侵害其著作权。规定不得假托他人的姓名发行自己的著作, 但是用别名的则不加以限制。规定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 比如因编著教科书、参考书而使用他人著作的, 不视为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第3节为“罚例”, 规定了对假冒者和知情的销售者侵害他人著作权行为的处罚。

第5章为“附则”, 共5条。规定了《大清著作权律》的生效日期、溯及力、注册费等内容。此外, 著作权律的附件和正文同时颁行, 附件附有关于著作权登记注册的三种申请格式, 均要求注明申请者的姓名、申请日期等相关内容。

四、《大清著作权律》对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影响

1910年, 满清政府颁行的《大清著作权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其立法具有许多先进之处, 可因清朝在之后不久灭亡, 该律并未来得及实施。然而, 这部并未及时实施的《大清著作权律》却对民国时期的著作权法律制度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于1915年颁行了一部著作权法,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又颁行了一部著作权法, 统属民国时期的著作权立法, 均受《大清著作权律》的重大影响。比如, 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分别颁行的著作权法均在第1章中规定了登记制度等核心制度, 北洋政府规定的登记机关为内务部, 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的登记机关为内政部, 而满清政府规定的登记机关为民政部。民国时期的两部著作权法第1章名称为“总纲”, 而《大清著作权律》第1章为“通则”, 其意完全相同。除此之外, 民国著作权法中的相关概念、术语均受《大清著作权律》的重大影响, 著作权的期限也均为30年。民国时期颁行的两部著作权法均规定了相应的溯及力, 民国政府还对清朝时期登记的著作予以保护。综上, 《大清著作权律》对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在措辞方面有所修改, 却在整体上基本延续了满清政府制定的著作权法律制度, 在实质上未发生重大变化。

1910年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到新中国于1990年出台《著作权法》, 两者之间相隔了80年的时间。虽然两者之间时间跨度较大, 并且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 一个是封建时期的法律, 一个是新中国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但是, 历史的传承是无法完全分割的, 在法制文化、法律制度方面的传承更是如此。相应地, 在民国时期著作权法受到清朝著作权法影响, 而新中国著作权法律制度也受《大清著作权律》以及民国时期著作权法的影响, 在立法体例方面, 新中国的著作权法沿袭了《大清著作权律》篇首为“总则”、篇末为“附则”的体例, 体现出国家公权力对著作权的明显干预, 比如推行著作权登记制度、法律责任的公法化, 最为突出的国家公权干预体现在设立了侵犯著作权罪。

摘要:《大清著作权律》对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国时期颁行的两部著作权法虽然在措辞方面有所改动, 却在整体上基本延续了满清政府制定的著作权法律制度, 在实质上未发生重大变化。

关键词:清朝,著作权,法律制度,民国,立法,影响

参考文献

篇4:历代论砚重要著作介绍

《砚谱》 一卷,佚名。全书共有32条。记述砚石的出产及源流,还收有古名人评论,颇有特色。

《端溪砚史》 共三卷,清代吴兰修撰。首卷论述端石各坑,并附有图释;第二卷论述石品、石色,兼论砚式、砚工、养砚、用砚、藏砚的方法;三卷载有贡砚、开坑及诸多逸事。此书内容丰富,论述周洋并有图,是一部很好的端砚著述。

《端溪观谱》 一卷,宋代无名氏著。此书主要详细论述和分析了砚品,对石质、石眼、形制到价格等都有论及,是一部分析端石产地优劣,砚石品质好坏的重要参考书,对古砚鉴藏者尤为有用。

《歙州砚谱》 一卷,宋人唐积撰。此书共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斫、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10类。主要记载歙州砚的种种情况,对了解歙砚极有帮助。

《西清砚谱》 共24卷,清乾隆年闷于敏中等人奉敕编定。此书收录内府秘藏历代砚晶,文图并茂,前有乾隆皇帝亲自写的序,赐名《西清砚谱》。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六卷著录汉至明煤的陶砚,为第一部分;次录晋至清代的石砚,有砚200方,绘图464幅,共15卷;第三部分为附录,收松花、紫金、驼墓、红丝等砚品。此书每一砚品都有详细的记述、考证,崇图形、款课都加以臨摹。每砚的形制、尺寸、材质、收藏者名姓以及出处,多作详述。是关于古砚的一部名副其实的大全。

《砚史》 清代高凤翰藏砚的谱录,又名《西园砚史》。全书收砚百余方,所拓纹图也有百余瞌,且屈影拓。刻工细致、印制上乘。

篇5:游戏著作权

游戏著作权是游戏软件厂商或者个人作者开发的游戏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就受到的一种保护权益,它对于互联网游戏公司来讲尤为重要,游戏源代码泄露可以通过游戏著作权有效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游戏著作权申请所需材料明细

1.拟申请游戏著作权的软件产品名称及版本号(若版本号超过1.0的还需要版本说明,产品名称里若有英文,需进行说明);

2.拟申请游戏著作权的公司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盖公章

3.拟申请游戏著作权的程序代码(前三十页、后三十页、每页不少于五十行);

4.拟申请游戏著作权的操作说明书(游戏软件要设计文档,页数不能少于十页);

5.拟申请游戏著作权的关于联系人的姓名、电话、传真、邮编、邮箱;

6.拟申请游戏著作权的申请表。

办理游戏著作权的必要性

游戏著作权资质申请机构是版权局,游戏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人的有效保护,在发生游戏著作权争议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是主张游戏著作权的有力武器,同时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司法保护的前提。如果不经登记游戏著作权的很难举证说明作品完成的时间以及所有人。而且在进行软件版权贸易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权利证明,有利于交易的顺利完成。申请游戏著作权就是对软件本身负责,因为申请游戏著作权是对自己作品最好的证明。

游戏版权申请流程明细

一.游戏著作权登记信息表(网上填写打印)

二.用户手册、设计说明书、操作手册、使用说明书等文档之一(没有字数和页码的限制)

三.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软件的源代码(程序和文档的鉴别材料应当由源程序和任何一种文档前、后各连续三十页组成。整个程序和文档不到六十页的,应当提交整个源程序和文档。除特定情况外,程序每页不少于五十行,文档每页不少于三十行)

五.鉴别材料的例外交存:

1.源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三十页,其中的机密部分用黑色宽斜线覆盖,但覆盖部分不得超过交存源程序的百分之五十;

2.源程序连续的前十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五十页;

3.目标程序的前、后各连续的三十页,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连续的二十页。游戏著作权登记

游戏著作权是游戏研发者对游戏的各种权利的享有,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是为了保护游戏研发商的各种权利,由于游戏是由源代码组成,它很容易被复制和盗用,这是只有著作权登记才能有力的证明游戏的所属。

游戏著作权办理地点

国家版权局

注意事项 如游戏著作权需转让的情况下:

一、游戏著作权登记人或者合同登记人可以对已经登记的事项作变更或者补充。

二、申请登记变更或者补充时,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拟变更游戏著作权按照要求填写的变更或者补充申请表;

(2)拟变更游戏著作权登记证书或者证明的复印件;

(3)拟变更游戏著作权有关变更或者补充的材料。

三、申请登记游戏软件的查询,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拟变更游戏著作权按照要求填写的查询申请表;

(2)拟变更游戏著作权所需其他材料

四、推荐业内最知名办理游戏著作权公司“汉唐”众多企业的合作伙伴

篇6:著作权合同

协议编号:

甲 方(委托方):

地 址 :

电 话 : 电 邮:

联 系 人: 手 机:

乙 方(承接方):

地 址 :

电 话 :

银行卡号:

第一条 委托事项:

(1)品名称:

(2)作品署名:

(3)数 量:

(4)规 格:

文件格式:

(5)制作时间:2011年 月 日——2011年 月 日

(6)内 容: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文稿故事内容,图片等相关资料来创作,画稿符合文稿的内容。详细的文稿内容见附件,附件视为合同的不可分割部分,随合同付上。

第二条 甲乙双方就第一条所约束之作品达成以下协议:

(1)甲方委托乙方就上述作品进行创作,乙方授予甲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版上述作品的专用使用权。

(2)保证甲方在合同有效期内拥有的使用权,如因上述权利的行使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3)在合同有效期内,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合同约定的权利许可第三方使用。如有违反,甲方有权要求经济赔偿并终止合同。

(4)合同有效期满后甲方不得再使用合同之著作于任何用途。否则视为盗图,乙方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进行起诉。

(5)乙方有权将合同之著作用于自我展示及宣传等非商业性用途。

第三条 稿酬,交稿方式和付款方式:

(1)作品稿酬:50 元/张,一共75 张,共计人民币 3750 元整(税后)。

(2)付款以每册为单位滚动支付。每册支付方式为:先交付小图。作品无误,甲方应于截稿后7个工作日内结款,乙方交付PSD原图。

(3)乙方因人力所不能抗拒之因素不能按时交稿的,应在交稿期限届满前 5 日通知甲方,双方另行约定交稿日期。乙方到期仍不能交稿的,应按本合同约定之相关稿酬的5 %/天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乙方无故拖稿 5 天以上,甲方有权终止和同并要求乙方赔偿。

(4)甲方若不能在约定期限内支付稿费,应在付款限届满前 5日通知乙方,双方另行约定付款日期。若甲方无故拖延稿费,乙方将获得相应稿费 5%/天获赔,若甲方无故拖延稿费 5 天以上,乙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自由使用合同之著作。

第四条 作品制作流程和责任划分

(1)稿件都以样张(学小官)之画面复杂程度,上色精细度为标准。

(2)若实际绘画稿件要求与样张有出入,另行商议价格。

(3)若在乙方制作过程中,甲方要求更换风格进行重新绘制,则应对所完成之画稿按页数进行结算。新风格重新商洽价格,重新计算稿费。

(4)乙方先将线稿传于甲方审核,甲方通过后,乙方才上色处理。若经过此程序后,甲方还要求乙方对线稿进行修改,乙方应积极配合。一切额外产生的拖延时间和修改费用由甲方承担,修改费以改动大小进行协商。

(5)因甲方原因(如:前期要求有误,文字修改等)造成画面错误,要求乙方修改,乙方应积极配合。一切额外产生的拖延时间和修改费用由甲方承担,修改费以改动大小进行协商。

(6)稿件,甲方应于 2 个工作日内提出修改意见,如果超出或由甲方原因引起时间耽搁,则交稿时间顺延。

(7)据甲方的要求以样张为标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修改、润色等。乙方应在规定时间内对画面进行修改,若乙方无故拒绝修改,或反复修改仍未达到甲方以样张为准的合理要求,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相关损失。

第五条 本合同签订后,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对本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变更或修改。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提出修改或解除本合同;若任何一方在没有得到另一方同意下,无故中止合同,则应按全部稿酬的_200_%赔偿另一方。

第六条 双方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及甲方公司之营业执照复印件,为合同附件。视为和约不可分割之部分,随合同付上。

第七条 合同之著作作品出版后,甲方向乙方赠样书_ _套,共计__册。

第八条 双方因合同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之日生效,有效期 年,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故事主题班会下一篇:生产区禁止吸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