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感悟与心得

2024-04-30

论文感悟与心得(精选6篇)

篇1:论文感悟与心得

脱贫攻坚心得感悟 四 篇 与 脱贫攻坚心得感悟 六篇 篇

脱贫攻坚心得感悟 四 篇

【篇一】

2015 年 1 月和 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考察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民情怀,极大激发了广大边疆干部群众的爱国爱党热情,极大振奋了各族群众发展信心。纪检监察机关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加强自身建设,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一、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坚定发展必胜的信心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面对面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全省上下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充分体现了对云南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县与全省全市一道坚决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定了必胜信心决心;充分体现了对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总书记这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 2015 年 1月考察云南工作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同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身为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和指导,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一要抓好一体学习贯彻,加强理论武装。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把监督执纪问责各项业务做得更好。二要增强纪律规矩意

识,坚守底线思维,把党纪国法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严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做到自重自行、慎独慎微,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带头遵守各项纪律规定,自觉守纪律、讲规矩,不被金钱所诱惑、小利所诱惑。要坚持从细节做起,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强化法纪观念。同时,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无论是在 8 小时以内还是以外,都要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保持正确对待监督、诚恳接受监督的良好心态和宽广气度,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书写对党忠诚的行动实践。三要学以致用,撸起袖子加油干,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自己应有作用。着力提高业务能力,全面系统学习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理论知识,统筹推进“两个责任”压实、综合体验式监督、蹲点式谈心谈话监督、疫情防控监督、人防系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及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等工作,加强与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联系沟通,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业务,推动政治生态高质量建设。四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农村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多到挂钩户家中了解情况,掌握具体真实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篇二】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的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篇三】

茶文化中把饮茶比作人生,茶汤的口感分三个阶段,就如同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阶段茶俨,口感浓烈,苦味明显,就像人在青年,热情四溢又充满奋斗之艰辛;第二阶段适中,苦味渐退,香气凸显,此时茶汤甘甜可口最宜人,犹如人到中年,意气风发,人生价值得到体现;第三阶段茶汤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偏淡,好比人到老年,历经世间百态,一切都云淡风轻,活出如佛如僧的风采,归于平淡。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基层党员干部开展扶贫工作,也应有以上三种境界:热情洋溢、甘之如饴、归于平静。

行动上热情洋溢,为做好扶贫工作想方设法,主动出击。干扶贫工作,工作热情需要像第一口茶那样浓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兼基层党员,除了教学工作,笔者也肩负了扶贫工作,所对接的贫困户,属于特别贫困一类,家中四口人,只有户主各方面健康,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存在精神缺陷,大女儿非常严重,二儿子稍微轻一点。经济来源也基本靠户主外出务工来维持,幸好政府把这一户纳入社会兜底,才保证了他们基本生活的稳定。但由于两个孩子都患有癫痫,需要一定的费用,减少其经济支出、增长经济收入是第一要义。给贫困户送上换洗的衣服,减少生活开支;宣传购买贫困户种植的水果,拓展收入渠道,增加收入;给身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推荐户主,稳定其收入来源。扶贫工作中,基层党员扶贫切不可被动做事,“形式主义”“数字脱贫”“一发了之”

是做不好扶贫工作的,面对帮扶工作的艰难要不退缩、不敷衍,想方设法,主动出击,才能真正做好扶贫工作。

态度上甘之如饴,为做好扶贫工作做孺子牛,奉献力量。干扶贫工作,工作态度需要像泡的第二次茶那样甘甜。笔者经常跟贫困户讲的一句话是:“通过扶贫工作让我和你都交了一个异姓亲戚,你不用跟我太客气。”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虽不能帮他迅速改变家庭环境,但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党员的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社会各领域要起先锋模范的作用。所以,工作中尽力帮助扶贫户。及时给他宣讲,确保他享受到相关的惠民政策,感受到国家的对贫困户的关心,由于他正好在笔者工作的学校务工,一旦了解到开工的相关消息,就及时给他打电话转达情况,让他提前安排好家里准备上工,挣点零用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给他正在特殊学校上课的小儿子送上提高阅读能力的书籍。扶贫工作中,不自轻自贱,认为自己只是个基层普通党员不能做大事,而应以“蚍蜉撼树”的态度,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思想上返璞归真,以做好扶贫工作为己任,秋毫不进。干扶贫工作,思想理念上需要像泡的第三次茶那样淡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人民教师,要能守得住清贫。“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这种革命思想应该得到弘扬,在扶贫过程中,有的帮扶干部接受了

扶贫户的一袋自产水果、一捆自制苕粉、一块腊肉,还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人家自愿给的”“东西也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思想意识上还存在问题,要是扶贫户反映出来,仍会造成不良影响。今年是脱贫攻坚年,但并不意味着今年之后就与贫困户“一刀两断”,要本着“扶上马送一送”的理念,在今后仍然不忘初心扶贫户的生活。将继续关注贫困户,尤其是他那位当前 10 岁、在特殊学校读书的二儿子,只要他长大后能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能自食其力,他的家就有希望。在今后,我将尽己所能,为他二儿子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贫工作中,要抱着以做好扶贫工作为己任,放下私欲和抱怨,有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思想境界,严格要求自己。

脱贫攻坚战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的胜利,代表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今天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制度的先进性,这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骄傲。让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携手贫困户,与全国人民一起跨进全面小康社会。

【篇四】

当前,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防控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因疫情导致的脱贫再返贫等问题对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性的讲话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达了“总攻令”、吹响了“冲锋号”。

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体现在履职尽责中,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帮扶力度。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心中,不断提升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让群众能够感觉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感到劳动有干头、生活有盼头、前程有奔头,真正享受到美好生活。党组织书记必须亲自抓脱贫攻坚工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从严治党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让脱贫攻坚的成果真正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员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主力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积极与村民搭建交流平台,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帮扶党员干部深入到联系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完成微心愿,共商脱贫之策、共谋致富之路,落实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促进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变“输血”为“造

血”,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精准扶贫,发挥扶贫工作队的作用。扶贫工作队代表的是派出单位的形象,要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驻村扶贫攻坚工作队员。扶贫工作队要指导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着力提升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本领。严格落实好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坚持好常态化入户走访,认真落实“一户一策”工作措施,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大调研,督促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无返贫情况的发生和新贫困户的产生。积极谋划村级产业发展,深挖资源,结合村情实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努力促进村集体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提升农村工作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农村工作、农民群众具体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严格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做到率先垂范、勇于担当,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队”,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服务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的紧要关头,夺取全面胜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思路、更

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打赢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心得感悟 六 篇

【篇一】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对我们党员干部的重要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做实党建工作,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力量引领精准扶贫,才能确保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是要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可以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党员等人群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贫困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积极选

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要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再教育,组织政策再学习、村情再了解、民情再熟悉、贫情再研判,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人才帮扶到位,选拔优秀干部,选调扶贫优秀队伍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出实招,谋新路,探索稳定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

三是要继续整合帮扶队伍。划分片区,落实包保责任,精心组织开展帮扶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帮扶实效。要全力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级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帮办民生实事,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四是要坚持调度督导相结合,加紧组织有关力量开展实地督导,目前脱贫攻坚中还存在作风不实现象,有的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组织纪检部门要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进脱贫攻坚做实做细,决战之际,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同时要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让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党建发力,继续强化组织建设,全力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立愚公开山之志,下足绣花之功,尽锐出战攻克脱贫攻坚大决战。

脱贫攻坚战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是彰显初心使命的考试卷、发扬斗争精神的主战场,广大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强化政治担当,对标对表、砥砺践行、攻坚克难,将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做实做细,抓好抓牢。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 5 月 3 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压实干部队伍作风,严防“四风”反弹。“四风”问题直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精神、行事方式和作风,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果党员干部一味地只注重表面形式工作,凑数字、补充材料、走过场等,不去真抓实干,不吃苦,到头来苦了群众、伤了群众的脱贫信心、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压实干部队伍作风,减轻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都需要通过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去落实和执行,上级部门、派出单位、基层乡

镇党委政府等要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的保障性工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压实干部队伍作风,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和学习。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直接担负着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政策,才能更好的解释、宣传政策,进而有效保证政策的落地。因此,必须加强脱贫攻坚干部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其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运用,提高政策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推动扎实、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篇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脱贫工作更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在当前紧要关头,考验着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担当。我们要闻令而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持续用力解决扶贫领域政治担当、精准施治、监督保障等方面问题,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党委政府及主要负责人要牢牢牵住“牛鼻子”,切实负起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到既挂帅、又出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扶贫工作的职能部门要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仅要做到该干啥就干啥,还要做到干好啥。各级党员干部要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对各行业扶贫部门、乡镇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情况开展集中监督检查,重点督查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乡村基层直接责任落实情况,一线看党员干部是否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对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等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越是紧要关头、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材料式脱贫”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发生。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建立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直查快办、约谈提醒、情况通报等制度,构建与扶贫领域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情况互通、线索互移的监督机制,曝光典型案件,时刻拧紧党员干部帮扶脱贫的责任弦,让党

员干部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当“翘脚老板”,不做“甩手掌柜”,心无旁骛投入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际工作中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聚焦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如期脱贫。同时,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要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稳定住、巩固好脱贫成果。纪检监察机关要较真碰硬“督”,着力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情况、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聚焦扶贫领域中专项资金使用、扶贫工程项目建设、扶贫领域中的为官不为等重点方面突出问题亮剑示警,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保障扶贫政策的落实。

【篇四】

巍巍太行,绵绵吕梁,群山叠翠,汾河荡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又走进了山西农家和企业。他的行程在“两会”前夕向全国人民传递了鲜明的信号,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收官战场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打赢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我将无我”。习近平总书记随时心系国计民生,映照其情真意切的扶贫初心。2019 年 3 月 22 日,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国家主席习近平:“您当选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现场的回答字字珠玑,今日看来更是字字诤言。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初心,贫困人口是习近平总书记永远的牵挂。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打响后,习近平总书记虽日理万机,仍是走遍了四川凉山、河北阜平、湖南花垣、宁夏固原、贵州遵义、山西吕梁……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和要求。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民生,用真情与行动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作好了表率,我们只有沿着总书记的指引,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真扶贫、扶真贫,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功成必定有我”。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地方发展,彰显其胸有成竹的脱贫信心。2018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谈改革时说道,海南广大干部群众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了,他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3 年前,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山西省过去空气质量差、环境污

染严重,煤炭工业不能再担当发展重任。山西省委领导在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山西人民发展经济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提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出了云州黄花的产业扶贫路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而现在山西的天也蓝了、山也绿了、水也清了。这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需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广大党员干部应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价值观,学习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革命奉献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心,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凭着坚强执着、耐心细致的“大国工匠”精神,最终打造出本地的特色产业、优质品牌和地方名片。

“时不我待”。习近平总书记惦记脱贫攻坚,表明其不胜不休的战贫决心。2020 年,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就差临门一脚时,新冠肺炎疫情横插一杠子,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一些地方农民工进城务工难,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制约着脱贫攻坚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前又到山西省考察,他的行程释放出“时不我待!必须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号,坚定了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信心与决心。前进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驰而不息与贫作战,没有过不了的坎。在这关键时刻,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为群众想方设法,网上带货、网上

推销,帮助农村学生上网课,协助农民工上网求职,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困难,温暖着群众的心,坚定了群众脱贫信心。只要干群一心,就能战胜所有困难,就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样,看那党旗迎风招展,党徽在街头巷尾熠熠生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党员干部带头干,广大群众跟着干,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都会在英雄的中国人民面前仓皇逃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走上脱贫攻坚收官战场,“我”是战将一员,有困难就上,有难题就解,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无数个“我”共克时艰,一定能打赢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

【篇五】

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剩下的脱贫工作可以说是贫中贫、困中困,还有些贫困户极易在贫困和脱贫之间反复。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亮剑”精神。

要有“亮剑出鞘更待何时”的大勇,以化作“一心一意拔穷根”的坚定决心。“大勇收全胜。”在历次战斗中,攻占最难的阵地时,都要有冲锋的劲头,这就需要大勇。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比“只要敢冲锋就能胜”的战斗都难。因为脱贫工作既要能拔穷根,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是最难的。此时,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还要能出细活,更

需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党员干部要能冲得出、豁得出,“亮剑出鞘”。冲得出、豁得出不是冲动,也不是急躁。“亮剑出鞘”更不是比划两下就行的。要把“亮剑出鞘”的大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心全意、久久为功“拔穷根”的坚决,不破楼兰终不还。

要有“一剑能当百万师”的大智,以练就“纾难解困”的独门绝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善用智慧。要把握好“天时”。全国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各项政策的集中效应凸显,各项互动合力效应不断辐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时”,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要用好“地利”。立足地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生态有机融合,在修复生态保护中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形成与生态和谐发展。关键要形成“人和”。扶贫先扶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进一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内在动力,形成内外合力挖掉穷根。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群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脱贫举措,在精准施策中“纾难解困”。

要有“直为去贫困”的大爱,以励志为民“润如酥”的点滴深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是为民的大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具体体现。大爱在心中,更在行中。要把对民的大爱转化到为民的点滴小事之中。群众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是凝聚民心民意的过程,体现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要与群众同甘共苦、同进共退,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引领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让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在攻坚关键时刻群众坚实的依靠。患难见真情,患难更能凝聚真情,更能筑牢干群关系信任的“基石”。要“春风化雨”,在脱贫攻坚克难中如“小雨”般为民“润如酥”,用心用情为贫困群众送来“贵如油”的致富“及时雨”,实现让贫困群众在不知不觉的坚定追随中实现脱贫致富。

“亮剑”精神是一种不畏难、不怕难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要用好“亮剑”精神,力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如期赢得脱贫攻坚的胜利。

【篇六】

2020 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扶贫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他们一年四季朝夕奔波在各个山村,为村民的吃穿住行倾尽全力出谋划策,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奉献青春,用他们最热诚的心为贫困

人民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美的风景”。

你奔向河流小溪,浸湿了肺腑,却架起了幸福的桥梁。要致富,先修路,要变好,先建桥,人民要富起来,需通过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促进增收,如此一来,修路建桥变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大山村通往繁荣富强的成功大门,更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安康的温暖之门。此时,我们扶贫干部站出来了,他们组建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协同我们的村干部以及无数帮扶责任人共同构建起强大的扶贫队伍。清澈的河流倒映着山清水秀,沉鳞在灿烂的朝霞下自由竞跃,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映衬在安静的小沙滩上,用他们的辛勤奋斗为村民建起一条条宽广的大道,搭起一座座幸福的桥梁。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走出大山了!

你穿越山野丛地,洒满了汗水,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奋斗。这时,我们的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协调村民旧房改造、搞拆迁、引水源、拉电线,落实国家房屋改建政策补贴,为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满山村矗立着一栋栋明亮的小楼房,充满生机的夜晚,村文化广场响起了动听的歌声,村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看着温馨的家园,村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个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温暖的氛围中。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山野丛地认真绘制着画卷,让

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一个个善良淳朴的乡村农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焕然一新了!

你陷入田间泥坑,污浊了脚步,却迈向了胜利的港湾。房子建好了,就该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生计,发展产业促进村民经济增收了。我们的扶贫工作队难题又来了,要如何让我们这群憨厚淳朴但无专项技能的村民改变陈旧的思想去实现劳动致富呢?要如何让我们的山野田地发挥最大的作用带来劳动丰收呢?于是他们召集村民搞创业培训,做思想工作,拉投资赞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联系本地企业工厂,帮助村民稳岗就业。山上的茶花开起来了,地里的果实红起来了,家里的猪牛壮起来了,就业的人多起来了,口袋的钞票满起来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干事创业的作风好起来了。朝霞倒映在田间,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脱贫胜利的港湾中不断发光闪亮。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富起来了!

闪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这一道道“最美的风景”,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脊梁,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带着满腔热忱与激情来到这片热土,希望能留下坚实的脚印,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一份喜悦与自豪,成功托起贫困人民阔步奔向小康的希望。

篇2:论文感悟与心得

细米?你们一定觉得这是种粮食,不对,这其实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细米》细米生在大麦地,父亲是小学校长,日子风平浪静的过着。有一天,从苏州来了很多女知青,这些女知青是来大麦地干活的,这些人中有草凝、梅纹等,她们都长在城市里,很娇气,干不了很多活,刚下地时,大家还能适应,但是,时间一长,那个叫梅纹的女知青就累得散架了,大胡子队长将梅纹安排在了细米父亲的学校,就在细米家住。 细米渐渐的对梅纹这个女知青喜欢起来,因为细米喜欢雕刻,梅纹就去油麻地镇上买了一套正规的雕刻刀,并一步一步教细米入门,细米也一天天认真的学着,但好景不长,梅纹的父母又回到了苏州城,梅纹被父母接走了。细米回到家,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放声大哭,哭过之后,失踪了好一阵子才回到家,人们都说,他去找梅纹了。看了这部小说,我知道了五六十年代的乡村生活,也知道了当时下乡的知青很多很多,但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人们的生活是不会改变以前的那种美好的境界,一碗小米粥,一盘咸菜,一盘玉米团子,是当时最美的享受了,细读细米这本书,你会发现,里面也有很多描写水的细节,细米这个人物集合了所有的情感杂念,也让我觉得,一个人可能有时候会不怎么样,可是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就一定能追上来。

篇3:论文感悟与心得

感受什么?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或情境倾注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思想观点或内心世界;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特色或艺术境界等。领悟什么?领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或表达的事理;领悟语言形式本身的特色与魅力。把这些感受或领悟写下来, 就是读书心得。学生写读书心得, 是一种练笔的过程、思维理顺的过程, 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

那么, 如何教学生写读书心得呢?首先要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 认真阅读;第二,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确定引发感想的“点”。读书心得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原文的主题与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谈感想、发议论, 也可以围绕某一角度、某一侧面集中抒写感想;既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内容充分发挥, 也可以就书中的内容与其他读物加以比较, 写自己的认识。但无论怎样写, 都要善于捕捉和抒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注意把笔锋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 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 泛泛而谈。下面试举几例。

音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一篇文章, 最简单的体会就是根据文章的主要意思明白一个道理, 如读《从小立志》, 学生的体会是:

著名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 他四年级时就曾经担任过图书管理员, 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工作着, 意志非常坚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 持之以恒,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 才能最后成功地实现目标。

读文章《民工》, 同样有这种体会:

《民工》这篇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民工形象, 他荡气回肠的歌唱, 活泼开朗、简单快乐的生活态度无不让我们感动。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切的感情告诉我们:当我们处境卑微、深陷逆境时, 一定不要放弃快乐, 因为它能让我们看到光明, 看到希望, 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音关注文章的重要句子、重要情节

学生读一篇文章, 除了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有些了解以外, 也会对文章中的某个情节或者是某句话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此会产生一些想法, 如读冰心作品《水中红莲》, 学生的感悟是:

这是一篇赞美母爱的文章, 可她没有正面描写母爱的特征或作用, 而是在结尾处点出了母爱的伟大:“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挡天空下的荫蔽?”是啊, 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比母爱更伟大吗?本文的前几小节写了雨中的荷花, 衬托出了母爱的伟大, 这也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要珍惜母爱。读了这篇文章, 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管孩子怎样独立, 都需要母亲的呵护。

读《安妮日记》, 有这样的体会:

我在“安妮语录”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在我死后, 仍能继续活着, 只要我还活着, 能看到阳光, 这蔚蓝的天空, 只要这一切还在, 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这个不到16岁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的犹太女孩儿,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依然那么乐观、勇敢、善良, 渴望自由和公正。

音关注人物

每篇文学作品中都有人物形象的描写, 走近人物, 理解人物, 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工作, 学生读《三国演义》, 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是:

这是选自《三国演义》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一篇文章。《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中平元年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刘备与曹操在酒席前谈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袁绍见利而忘义, 不是英雄;刘表空有虚名, 没有真才实学, 不是英雄;刘璋只会守城, 不会创新, 非英雄也……总之, 曹操认为英雄要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下之志。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音关注思考和联系实际

当学生读到某些内容时, 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 进而去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书心得, 重点应写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千万不能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想, 或者复述课文, 一定要“感”比读多。如读《把梦想交给自己》, 学生的想法是: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 它的实现不是靠别人给的, 而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 只有这样, 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实现更远大的理想。

读文章《亲情》, 就更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了:

读了课文我十分感动, 因为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过年时要去看看孤独的爷爷和奶奶, 多给他们一点关心, 这样他们就不再孤独了。其实, 不一定要在过年, 平时一有空我们就应该多去关心关心爷爷、奶奶, 哪怕挤时间也要去看看他们。

读《尊严是生命的基石》:

文章告诉我们要获得别人的尊重, 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给予别人尊重, 在别人陷入困境的时候, 保全他人的尊严才是最大的帮助。外祖父因为知道小偷生活的艰辛, 所以对来偷东西的人一律敞开大门, 甚至还帮助他们翻墙, 因为他相信不到万不得已, 谁也不愿当小偷, 这不是笨, 而是内心中一种善解人意的善良。

音关注作家的写作手法, 情感, 关注作品的语言形式与结构

写读书心得, 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个内容某个情节的感受上, 还应关注作家的情感和写作方法, 关注作品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如读丰子恺作品《忆儿时》, 学生写道:

这是一篇丰子恺回忆童年的文章。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直率自然, 语言朴素洒脱, 形式灵活多样, 信笔所至, 妙趣横生, 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 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我很喜欢这篇文章, 它仿佛是一幅水墨画, 让我都不想再生活在热闹繁华的上海了, 而想在偏僻的乡下过一种宁静的生活, 这篇文章的结尾一面点出了作者儿时和父亲还有其他家人一起在中秋节赏月的欢乐, 一面忏悔儿时杀了螃蟹, 从而表现了他对小动物的怜悯之情。

读冰心作品《山中杂记》:

这是一篇冰心奶奶赞美海的文章, 冰心奶奶那优美的文笔让我陶醉, 她那惊人的说服力让我折服。冰心奶奶的文章结构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她用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开头, 从而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山也是可爱的, 但和海比, 的确比不起, 我有我的理由。

接着, 冰心奶奶从多方面比较了海和山的特点, 衬托出海的妩媚、庄严和璀璨……

篇4:论文感悟与心得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超越这个话题,是我们今天生活中经常讲到的。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在于对现实的认知,在于我们能够辨别所有纷杂生活中恒定不变的本质。

讲一个题外的故事:乾隆下江南时,到了金山寺。他问禅宗高师法磐:每天长江上来来往往,这么繁忙,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大师回答说:两条船。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无非就这两条船。

那么,庄子对名利又是怎么看的呢?

尧让天下

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尧和舜被认为是自古至今天下明君贤主的代称,但是,尧却是很认真地对许由说,先生,现在遇到了你,我就知道,当日月这些光明永恒的星宿都出现时,还用我这个火炬干什么?天降甘霖,万物已经得到滋润,还用得着担水一点一滴去浇地吗?总之,我的能力是不如你的,所以,请允许我把天下让给你吧(图1)。

(1)尧甘愿让出天下,被传为美谈

尧辞让的可不是小官位啊,他是主动把天下大权拱手让出。那么,许由又是怎样回答呢?许由淡淡地说:你治理天下已经这么好,你想把美名让给我,我要这些空名干什么呢?算了吧。许由接着说了一个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只小鸟,即使给它广袤的森林来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鼹鼠,即使给它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来喝水,它又能喝多少呢?

同样的道理,人生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饭啊?一个人住再大的房子,往床上一躺,能占多大的地方呢?所以要有一种淡泊为大、宁静致远的心智。

可是,一个人要看清自己的方向,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的生活往往是无事忙,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有个人想要往墙上挂一幅画,他忙忙叨叨地找来锤子、钉子。一钉,发现钉子吃不住这幅画。怎么办呢?他说我得打一个小木楔子让钉子能够吃住。于是就去找木头,找着以后,说我必须得找把斧子。找着斧子以后,又觉得要有锯,于是又去找锯。找到后,发现锯子没有手柄,然后又去找手柄……就这样一轮一轮地找下来。等到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了,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了,因为他早就把那幅画忘到了脑后。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时候,我们终日奔波,忙忙碌碌,但忘记到底是为了什么(图2)?

(2)当一个人迷失在功名利禄之中时,常常会忘记了人生本身的意义

而庄子淡泊名利,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贫困恰恰成就了庄子,使他能在淡泊为大的境界中感悟到了人生许多真正的道理。

那么,大境界在哪里?大境界就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和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让心静下来,真正有空灵之境,我们的眼睛就会锐利起来,就会看到不经意处很多至极的道理。

有这样一个报道,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刚开始声名远扬时,总觉得自己的嗓子不堪重负,十分苦脑。有一次,他在世界巡回演出时,在酒店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这时,隔壁客房有个婴儿不停地啼哭,烦躁不安的帕瓦罗蒂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婴儿啼哭一两个小时,为什么声音不哑,相反一直那么洪亮呢?他不停地听,不停地想,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婴儿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还不会单独用嗓子来哭,他的气来自丹田,一股气在往上顶。帕瓦罗蒂突然明白,成年人因为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独立运用了,所以往往会鼓励吊嗓子,结果唱不到一个小时声音就嘶哑了。如果我们也学会运用丹田气,也许就会省了嗓子。于是,他开始练习运用丹田气。结果他这次演出大获成功,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霸主地位(图3)。

(3)帕瓦罗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细微之处,悟出精妙的大道理,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有很多人一生追逐辉煌,总是耐不住寂寞,就连一个小小的兼职机会都不肯放弃,总是想以这种外在的辉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事情是不是这样子呢?

有一句谚语说:“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这句话很是耐人寻味。大家想一想,不管是百米还是马拉松比赛,冠军跑到终点之前,观众席上是没有掌声的。只有冠军冲过终点线,掌声才响起。然而更多的掌声是为落后的运动员加油的,结果落后的运动员往往比冠军得到更多的掌声(图4)。

(4)为落后的运动员鼓掌加油,是竞技场上常常出现的情景

“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说的就是古人的散淡、恬静,古人的辞让在于他们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终于可以开阔。

所以,寂寞有时并不意味着愁苦,而是意味着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当你独自去面对时,可能会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庄子在《逍遥游》里有过很多的描述。

肩吾问连叔

肩吾和连叔是两个修道者。

有一天,肩吾问连叔,说,我听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他可以不吃不喝,在天地间自由地翱翔,你说他怎么可能呢?连叔说,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他做起事来气定神闲。这个人气定神闲到了何等程度呢?大旱之年,天旱得山崩地裂,土地都被烤焦了,可是这个人也不觉得热。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里有定力。接下来连叔说得更邪乎了,说这样的人,他身上的皮屑、尘垢就足以捏一个尧舜了。意思是说这个人有很大的一种功力和境界。当然,这是一个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可是他也说明,人生的经历和悟性不同,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图5)。

(5)连叔对肩吾说:你不相信有这样的人,是因为你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

宋人的笔记中有一个故事,说到苏东坡和佛印。这一对冤家经常共同出游,有一天,两人走到一个木匠铺,看见木匠正在做活。木匠拿出一个墨盒弹墨线,佛印一见,马上就这个墨盒做了一首诗: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意思是说,这个墨线一弹,给出来的就是规矩,落线就是正直与准则,在这样正直与准则的制衡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出来的。这就是说做人要有行为准则,不要超越底线。

苏东坡随后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但不是墨盒,而是一张琴。这张琴的 5根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出来弹,这是别人听不到的。我的心智可以听到天下所有的无声曲,无声的音乐是至极的天籁。这架琴是什么呢?它就是人心中一种欢欣之意的流露。

其实,苏轼与佛印分别代表了追求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叫做“依于仁,游于艺”。“依于仁”就是指一个人内心要有仁爱,这就像墨盒弹出的墨线一样,是做人的一条不容置疑的底线;而“游于艺”就是人的自由境界,就是苏东坡心中的那张琴。一个人具备了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他还会感到寂寞吗?面对纷纭的世事能不超越吗?

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正因为庄子超越了功名利禄,才能够逍遥人生,而庄子所谓《逍遥游》中的“游”字,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这 “游”字告诉我们,一个人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的系统,让生活有更多的灵动,不要让它僵死。因为有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真正稳定的东西都存在于动态之中。比如陀螺,就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陀螺不停地旋转时,它才稳定。一旦静止,就失衡倒下了。今天有太多的人应对整个世界挑战时失去了心理的平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他不动(图6)。

(6)同样道理,骑行中的自行车才不会倒下

庄子在他的故事里又说到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个商人僵死地按照自己的心理标准去卖衣帽。他想,越人处于蛮荒之地,可能没有开化,衣帽这类东西他们没见过,我要是去那里卖,肯定生意兴隆。于是,就浩浩荡荡运着好多衣帽去了。结果越人是“断发纹身”。因为那个地方热,用不着穿衣服,他们的装饰就是纹身;因为热,男人不蓄头发,根本用不着帽子。庄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想当然去评估这个世界。我们在很多时候愤愤不平,就是因为我们心带成见,做了多少去“断发纹身”之地推销自以为是的衣帽,然后又抱怨生活给我们的机遇不好。其实这就是缺乏智慧的一种判别(图7)。

(7)与时俱进,才不会出现去“断发纹身”之地推销衣帽的洋相

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把自己和自然万物融为一体,他对自然万物充满了悲悯之心,而对自己的生活只求淡泊平静。今天我们有许多人的心态总是不能平衡,是因为眼睛里看到了太多的功利。

由于我们看到太多的功利,也就可能会失去很多的机遇。什么是生命逍遥之境,这种逍遥绝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外在世界之上,跟万物成为对抗的一种自尊霸主。这种逍遥需要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行动与世间万物相连,水乳交融,欣赏春花秋月,听懂鸟鸣水流,这样我们的心才是干干净净的。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如果心头无事,用不着郊游多远的地方,坐在自己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这个床无比宽阔。

东郭子问道

东郭子曾经问庄子,说,道在哪里呢?庄子随意地说,道在蝼蚁,就在地上的那些小蚂蚁。东郭子不解,说道怎么如此卑下呢?庄子不搭理他了,说道在野草上。这一说还没有生命了,东郭子不满了,说道就这么卑下吗?庄子说,道在砖瓦上,你去看吧。东郭子就更加不满了,说道怎么越说越卑下啊?庄子实在不耐烦了,说道就在屎溺。用今天的话来说,道就在粪便中,你去找吧。这下东郭子就不说话了(图8)。

(8)庄子说:道法自然,自然之中皆是道理,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这话对吗?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有时我们能够看见鲜花,但当一个人的心被名利遮蔽时,他能看见的世界也差不多是遍布饲料。因为饲料是可以吃的,是实用的,而鲜花是神秘的,是启迪心智的。不要以为只有牛羊才看得见饲料,我们今天往往在抱怨饲料太多,鲜花太少。这就需要我们重归到庄子所说的道,去看看那些最卑下甚至是最污秽的东西,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放低我们的心去发现,这是一种态度。

出家的僧人都穿僧鞋,僧鞋的形状很有意思,即使在冬天穿很厚的白布袜子,僧鞋仍然是前面露5指,后面露脚跟。僧人再俭朴也不至于要节省这点布啊?这里是不是也隐含着道呢?

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六根通透,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六根要清净就是要你看到这6个洞,这6个洞是要让你看得穿了,真正的奥秘是为什么要把这个道理放在脚下呢?因为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

篇5:论文感悟与心得

我认为科研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需要科研者在有着明确的研究方向,在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阅读大量文献,了解这个方向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从中发现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地方,找到这样的突破口。顺着这些突破口,以科学的方法处理其中的小细节,利用实验或仿真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解决问题,得到一定研究成果。

1.作者是怎样搞科研的

以第一篇论文为例,在第一篇文章中,作者先是简单的说明了伪火花放电的结构和特性,详细分析伪火花放电的四个阶段,指出四个阶段中非常重要但未被做好的地方,即空心阴极放电阶段和大电流主要增长阶段,同时提出实际工业应用中需要更多更详细的关于电流电荷转移能力和大电流增长能力的资料,且拿伪火花开关与高气压火花开关、氢闸流管作比较,指出伪火花放电作为一种开关设备的研究机制不明确,所以如果将伪火花放电机制搞清楚,得到一些实验的数据,对于一些工业应用将起到升级的作用。于是对伪火花放电中包括等离子体的形成和初始化时间,获得高导阶段的形成时间,获得最大峰值电流总的增长时间,依据时间变化的震荡和频率、等离子体的电离和传播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其中,在呈现数据时,用了很多的图表。通过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对放电的作用,总结了伪火花放电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这样搞科研的: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章的基础上,找到伪火花放电研究方面还没有被很好的解决的地方,花了很多的时间做实验,并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周密的的考虑,想办法解决,多次试验得到关于伪火花放电方面的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并整理,得出实验结果。

2.我们应该怎样搞科研

从这篇博士论文中可以受到启发,首先我们要通过专业课程了解一些新的概念,补充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毕竟如果连基础的东西都没有,其他都是空谈。我们下一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应该是读一些阅读文献,知道国内外学者们现在在做的一些前沿的东西,这对于我们开阔视野,熟悉研究方向,知道前辈们做出的研究成果是必要的一步。随着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积累和提高,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就能找到这些工作中不足、未被深入的点,攻克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些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成果去做应用(比如利用为火花放电设备和机制做出的强流脉冲开关等)。个人认为第一点是比较难一点,而应用方面会简单一点。

3.这个工作与我们工作的相关性,创意点,兴趣点

这篇论文讲得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是伪火花开关,在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的文章中说到,1997年之前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生产这种伪火花开关,例如美国的联合应用物理公司和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然后我又查阅了近几年的几篇文章,其中在<<真空电子技术>>上2012年的一片论文中提到,伪火花开关影响耐受电压的主要因素是电极间距、孔径、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等因素,现在的伪火花开关技术已经产品化,现在的开关可以用来调制不低于30KV,50KA的脉冲,电流上升速度高达5050A/S,开关跳动时间小于7ns,寿命高达50000次,可直接用于替换氢闸流管以及高气压火花开关。一开始对伪火花脉冲开关比较感兴趣,看了几篇文章之后,觉得技术已经可以做的挺成熟的了,可能没有再研究下去的必要了。

这篇文章讲的第二大方面就是伪火花放电及伪火花放电可以产生强流脉冲电子束。2009年等离子体物体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伪火花放电通过Cherenkov微波激射器可以产生21GHZ的毫米波以及通过返波管可以产生67GHZ的毫米波。而且作者提到,伪火花放电设备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电子束源,甚至可以用它来产生更高频率的太赫兹波。所以可以将伪火花放电设备作为一种强流电子束源。强流电子束具有非常多的作用,它可以产生毫米波,等离子体,可以用作紫外线辐射,材料加工,薄膜技术,X-ray源,还可以产生高功率微波(听常博士说这是蒙老师研究的方向)。同时,脉冲电子束荧光(PEBF)技术被发展和应用在测量气体密度。所以我在想是否可以将强流电子束源产品化,而且用它来产生毫米波作为我们学院或我们工作的一种产生波的一种方式。4.对科研工作的理解与感悟

篇6:团队训练心得与感悟

有人说,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时间过得真快,转瞬之间。团队训练已经都过去将近一周了。可是,我还依然能够回想起团队训练的点点滴滴:半分钟的自我介绍,组队并且在40分钟内选出队名、队长、队歌、队形和口号,还有最最让人难忘的导盲之旅„„从团队训练中,我感悟到很多道理,并且对自己的硕士生涯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规划。

在参加这次团队训练之前,曾经听过一些学姐学长讲,团队训练就是做一些游戏,交一些朋友,因此我没有丝毫紧张,心态很轻松。刚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班级是将专业打乱、重新分配的,因此同学之间还是比较陌生的,大家都显得略微拘束。为了让大家互相认识、互相熟悉,让气氛更加活跃一点,老师提出了“半分钟自我介绍”的活动:全班同学站成两个大圆圈,内圈的同学按时针方向走动,每遇到一个外圈的人,就交谈半分钟,可以握手、自我介绍、聊天等。经过将近一轮的微笑,握手和自我介绍后,大家逐渐熟悉起来,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项活动之后,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规范的握手和交际礼仪,并和我们分享了经验,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沟通也正如此,发自内心的微笑,真诚的交谈和倾听,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这些就足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了。只要尝试去做,用心去做,就会发现,交往是一件既简单又愉快的事。

之后,老师又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和游戏,同学之间也彼此熟悉起来。通过抽签的方式,我们按扑克牌的四个花色进行了分组,我抽到的是梅花,大家都找到自己的队友之后,老师规定,在40分钟之内,经过小组讨论选出队名、队长、队歌、队形和口号,并完成演练,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小组展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队伍建设中来,队长以他的热情主动和高超的沟通协调能力,激发了全队同学的想象力和凝聚力。通过这项活动,我感悟出一个道理,简单的说,就是人多力量大。水滴入海,才能成就浩瀚。我们也是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到一个团队中去,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团队精神,就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互相帮助,分工协作,积极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下午的活动中,我感悟最深的,便是“导盲”活动了。在这个活动中,一个人要扮演两种角色,既要作为别人的“拐杖”,牵引着带着眼罩的同学上下楼梯,穿越一系列障碍物,并顺利达到规定地点;又要在其他人的带领下,自己带着眼罩,上下楼梯,穿越障碍物,到达目的地。老师把我们分为两组,按规定我先作别人的“拐杖”,之后再被“拐”。我很同意同班的一个同学的一句评论,“照顾与被照顾都是一种幸福。”作为“拐杖”的时候,要小心保护“盲人”的安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是进步和改变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平庸的生活状态,变得睿智、优秀与杰出。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的,我们都会属于这样或那样的团体,属于社会,属于国家。社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因此我们更要担负起社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人“导盲”的时候,一定要完完全全地信任自己的拐杖,并与“拐杖”配合默契才行。信任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尤为重要,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最基本的条件。有人曾将信任做了一些比喻,例如“信任是架设在人与人心中的桥梁”、“信任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可以说,交往与和谐的基础就是“信任”。

上一篇:小班美术图形添画教案下一篇:就蒲州使君乞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