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2024-05-03

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精选8篇)

篇1: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现在城市居民的家庭每天都会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现在城市科技的发达每天都会涌出的废气污水越来越多;现在城市生活的快捷每天都会堆积的白色垃圾越来越多。这些环境每天都在自己的身边转来转去,难道我们不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去保护她吗?

据说,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与发展,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见,城市的污染对地球已有严重的危害,处在如此环境中的我们觉悟了: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即使得到了改善,但我们依然要保持这样的佳绩,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科技的发达,城市生活的方便,身边的垃圾必然日益增加。

在此时此刻,我们就要有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当然,生活垃圾在环境中还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首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第一步是家庭,不要以“垃圾扔在自家垃圾桶就行了。”的想法去处理垃圾分类的问题。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白色垃圾,放在适合的地方,各家各户在扔掉垃圾时,社区已率先设立了分类垃圾桶,按分类扔进不同的垃圾桶。如塑料瓶、盒子,这些可以回收变卖,挑好整理好,其次是尽可能地减少垃圾的产生数量。自己家里的妈妈、奶奶去菜市场,手里会提着一个环保袋吗?平日去买菜,少用一个塑料袋,多用一次环保袋,从而减少一份“白色垃圾”。出外,多乘公共交通,欣赏更多的城市风景,少驾私家车,减少二氧化碳的骚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二

选一,你会选择什么?

我们身边的环境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要以为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是很麻烦的事,只要你不在大街上乱扔垃圾、乱吐痰、多用环保袋,那么此时的你已经为环境做了每个公民应尽的一份环保义务。这些事情不要不屑,你在大街上把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大家会向你投来赞扬与欣赏的眼光,而那些认为你的做法很假的人,是因为他们嫉妒。不能因善小而不为,更不能因穷富而不为。低碳、环保、等理念,几乎人人皆知,但不能只挂在嘴上。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尽自己一份力,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篇2: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周长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懂得垃圾分类后可以回收再利用。

2、方法与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拿出实际行动,主动参与环保。

二、教案背景

垃圾分类这一活动主题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有时同学们会一不注意将垃圾随手乱丢。为了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从而初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本活动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优美的环境和脏乱差的环境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

四、活动背景

生活垃圾的管理主要分为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同学们每天在市区看到的清洁工人,大部分是清扫街道和收集垃圾的。清洁工人们工作的时间长,工作量也相当大,收入也不多,让一起来关注垃圾的回收利用,使学生从小养成回收垃圾保护环境的习惯。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做得不够好;要求学生调查垃圾分类,学生的积极性高,但需要走出校门调查会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垃圾危害与处理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每家每户每天都在产出垃圾,你知道你们家一天会产出多少垃圾?一周垃圾的种数量有多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垃圾减量分类》。(板题:垃圾减量分类)【设计意图:了解本地区垃圾产生的情况,找出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讨垃圾的危害:

1、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家每户每天都在产出垃圾,这么多垃圾,如果都随地乱倒的 1 / 7

话,会怎么样呢?(课件演示:垃圾乱倒的图片)

/ 7

/ 7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觉,想说些什么?

4、小组交流垃圾的危害

4、集体汇报垃圾的危害。(板书:垃圾的危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乱扔垃圾是不对的行为。】

三、探讨垃圾的处理方法

1、看来,垃圾的危害可真不小,那我们如何对这些垃圾进行处理呢?能不能使垃圾减少一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2、小组交流垃圾的处理方法。

3、汇报垃圾的处理方法。

(玻璃瓶插花、硬塑料插花、易拉罐制成烟灰缸、碎布缝成口袋„„只购买所需要的东西;选购减包装的商品;拒用一次性使用的商品,选择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

4、小结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板书: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废物直接利用、回收、再利用))

5、现在我们来看垃圾回收处理流程图(课件展示垃圾回收处理流程图)【图片展示】垃圾回收处理流程图的图片

/ 7

6、垃圾经过处理之后,变成什么了呀?(课件展示发电厂的图片:垃圾经过这样处理后残渣做成了砖块,蒸汽经过能量转换后发出了电,还产生了热能,服务于人类,没用的垃圾都变成了宝。)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第二部分 垃圾分类

过度:原来这么多垃圾我们都可以进行回收,而且还大有用处,那么要回收,必须先怎样?(分类)我们继续来学习垃圾的分类。

一、分类大练兵,让学生给所给垃圾进行分类。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许多垃圾,你能给它分分类吗?(纸、塑料瓶、易拉罐、水果皮„„)(请一位学生分类)

2、你是根据什么给垃圾分类的?

3、小结:垃圾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回收经过加工后可以再利用的,我们把它称为可回收垃圾;另一类是不可回收垃圾;还有一类是有害垃圾。(板书:垃圾分类)

4、小组讨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后再可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有害的?(请同学小组讨论:)

5、学生汇报。

【图片展示】可回收、其他、有毒有害垃圾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短片,了解到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可以让学生正确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类型。】

二、探讨电池的危害与回收

/ 7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电池,(出示电池实物)确实,它和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别看它这么小,用处可大了,如果电能消耗完了,扔掉的话,你知道危害有多大呢?

2、学生汇报。

3、举例说明电池的危害:听了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应该怎样做?(板书:回收,变废为宝)

4、看来,废电池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怪不得有人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课件展示:放对位置的垃圾用处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变废为宝,让学生保护环境。】

三、垃圾分类图标设计大比聘

1、我们已经知道垃圾大致分为三类,如果我们要把 “垃圾宝宝”送回“家”,那么你怎样帮它们设计“家”的标志呢?请同学们设计最有创意的垃圾分类图标。

2、展示同学设计有创意的垃圾分类图标。

3、老师收集了一些垃圾分类图标请同学们欣赏(课件演示垃圾分类图标:)【图片展示】垃圾分类的图标

【设计意图:通过垃圾分类图标设计大比聘,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部分 环保宣传大行动

一、小组讨论:

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垃圾该如何进行分类,那么我们不能光说不做,你能为家庭或学校的垃圾处理做些什么吗?(学生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3、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想法真好,希望大家拿出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不乱扔垃圾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二、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清除校园垃圾,保护环境的大行动,为校园生活作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清除校园垃圾,保护环境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7

七、板书设计 垃圾分类

垃圾的危害

侵占耕地;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危害健康;破坏风景;

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1、废物直接利用

2、回收,变废为宝

3、再利用

垃圾分类

1、可回收垃圾

2、不可回收垃圾

3、有害垃圾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过程,以及给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能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给垃圾进行分类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爱护自身生活环境的情感,养成自觉讲究卫生,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为这个时代出色的小主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的“大家庭”,时刻要求我们大家都应该爱护她,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环保卫士。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关注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方面应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

篇3: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国外的研究现状而言, 多集中于管理科学方法的研究, 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关注于成本收益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多目标优化等方面, 其中又以废弃物回收网络规划方面的研究居多。其中Louwersetal (1999) 提出了一个收集、处理废旧地毯并再分销的选址-分配模型;Fleischmannetal (2001) 提出了一个考虑逆向物流的一般的MILP工厂选址模型。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 自1979年城建部门正式接管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以来, 中国对垃圾管理问题的研究由此开始。在首卷《中国城市建设年鉴 (1986~1987) 》中总结了1949~1986年底中国垃圾管理的发展历程。1989年出版的《国外城市废弃物处理》一书中就十分强调立法与经济政策在垃圾管理中的重要性, 认识到可以通过补助金、减免税收、奖金等手段鼓励垃圾分类收集和物质的综合利用, 提高垃圾管理的效率。

总体上看, 国外学者更注重垃圾减量和回收的管理经济政策的研究, 而国内在垃圾管理方面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也日益广泛, 包括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污染控制对策, 中国垃圾管理体制与市场化改革, 垃圾资源回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的发展, 以及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等众多方面。

二、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问题的层次结构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 (O) , 即垃圾减量分类的效果;第二层为准则Ⅰ层 (C (1) ) , 即评价指标, 共有四个因素, 分别为居民知晓率, 参与率, 垃圾投放准确率和资源回收率, 依次标记为Ci (1) (i=1, 2, 3, 4) ;第三层为准则Ⅱ层 (C (2) ) , 即影响因素, 共有八个因素, 分别为社会宣传, 督导, 激励, 家庭收入水平, 户籍类型, 受教育水平, 家庭结构和其他因素。其中前三种属社会因素, 后四种属个体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未考虑到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总称, 依次标记为:Ci (1) (i=1, 2, …, 8) 。建立量化模型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三、模型求解

(一) 确定准则层Ⅰ (C (1) ) 对目标层 (O) 的权重

对天景花园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考虑到资料和数据的搜集程度, 对参与率、知晓率、资源回收率和投放准确率在目标层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 进行专家打分, 构造出成对比较矩阵A, 元素个数为n (1) =4, 有

即A表示在垃圾减量分类活动中, 知晓率 (C1 (1) ) , 参与率 (C2 (1) ) , 资源回收率 (C3 (1) ) , 投放准确率 (C4 (1) ) 的相对重要程度。求得的最大特征值为, 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并对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得

根据随机一次性指标对照表, 得RI (1) =0.90

计算一致性指标:

和一致性比率指标:

由CR (1) <0.1说明对比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即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W1可以作为权重向量。则式 (1) 表示, 准则Ⅰ层中, 参与率、知晓率、资源回收率和投放准确率对目标层的权重分别为0.0541, 0.1053, 0.3025, 0.5381。

(二) 确定准则层II (C (2) ) 对准则层I (C (1) ) 的权重W2

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模型的假设, 专家对于各项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价是客观和准确的。构造准则层 (C (2) ) 对准则层I (Ci (1) (i=1, 2, 3, 4) ) 的比较矩阵:Bk= (bij) 8×8 (i=1, 2, 3, 4)

其中 , (k=1, 2, 3, 4;i, j=1, 2, …, 8) , 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知晓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B2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参与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B3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资源回收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B4表示准则Ⅱ层 (Ci (2) ) 中各因素对投放准确率的相对影响的重要程度。

按照上述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对Bi (i=1, 2, 3, 4) 判别矩阵求取最大特征值及其归一化特征向量,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3) 随机一致性指标:由表二 (n (2) =8) 得RIi (2) =1.41;

得到准则层II对准则层I中所有判断矩阵计算数据见表1。

由于CRi (2) <0.10, 则各对比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W1 (2) 均可作为权重向量。

备注:W1 (2) = (0.0189 0.3082 0.1642 0.0330 0.0272 0.0661 0.2532 0.1291) TW2 (2) = (0.0266 0.2431 0.2917 0.1190 0.1038 0.0862 0.0846 0.0450) TW3 (2) = (0.0190 0.2264 0.3006 0.1205 0.0480 0.0314 0.1802 0.0740) TW4 (2) = (0.0275 0.2088 0.3498 0.0968 0.0547 0.0307 0.1224 0.1093) T

(三) 确定准则层 (C (2) ) 对目标层 (O) 的组合权重W

由于准则层 (C (1) ) 对目标层 (O) 的权重W1和准则层 (C (2) ) 对准则层 (C (1) ) 的权重W2, 于是准则层 (C (2) ) 对目标层 (O) 的组合权重W为

(四) 组合一致性检验

五、结论分析

根据模型求解得到W1, 这表示在准则Ⅰ层中, 参与率、知晓率、资源回收率和投放准确率对目标层的权重分别为0.0541, 0.1053.0.3025, 0.5381, 即垃圾投放准确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最为重要。

根据模型求解得到, 这表示在准则Ⅱ层中, 其他因素, 宣传、督导、激励、家庭收入水平、户籍类型、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结构对目标层的权重分别是0.0246, 0.2236, 0.3185, 0.1036, 0.0591, 0.0411, 0.1387, 0.0907。

从分析结果可知:为了保证垃圾减量分类的效果, 首先应提高垃圾投放准确率, 因为它对垃圾减量分类效果的影响最为重要, 所占比重为53.81%。其次应加强社会督导和广告宣传, 它们对垃圾减量分类效果的影响程度分别为31.85%和22.36%, 明显高于其他影响因素。第三, 应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它对垃圾减量分类效果的影响程度为13.87%, 仅次于督导和宣传。

天景花园采用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垃圾, 阳光花园采用楼层增加厨余垃圾桶方式分类投放垃圾, 由于定时定点集中投放方式便于督导, 所以天景花园的试点效果要明显好于阳光花园。

参考文献

[1]何强, 朱姝, 吴正松, 等.基于综合分析法的重庆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 (1) :72-74.

[2]孙凤海, 李汉楠, 孙作青.城市生活垃圾减量排放模式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11, 27 (1) :146-155.

[3]陆小成.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研究综述[J].城市管理技术, 2011 (2) .

[4]温汝俊.城市垃圾处置系统方案决策及市场动作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3.

[5]陈海滨, 章程, 潘绮.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综合效益及优先地位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29 (S1) :84-86.

[6]李文娟.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评价模型及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杭州:浙江大学, 2012.

篇4: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一、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现状

2000年-2013年,德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几乎持平,年产生量约为5000万吨,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617公斤,明显高于欧盟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481公斤。由于2005年的垃圾填埋禁令,生活垃圾不能直接填埋。生活垃圾中纸张、玻璃等物资被循环利用,不能被循环利用的部分需要经过生物机械处理或焚烧处理,产生的残渣或建筑垃圾才允许填埋,因此生活垃圾填埋量急剧下降。目前,填埋场主要填埋矿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仅有0.2%左右用于填埋,比例很小。

据统计,2013年,德国生活垃圾回收率达83%,其中的65%被循环利用,另外的18%通过焚烧回收能源。从2000年到2012年,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率由50.1%提高到65.2%,《循环经济法案》所提出的“2020年后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率保持在65%以上”的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培训团所考察的柏林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柏林部分垃圾运往勃兰登堡州EMAB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置。该厂为柏林和勃兰登堡州共同持股,属国有性质,接收两个州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由于勃兰登堡州规定从2000年起生活垃圾不允许焚烧,因此进场垃圾需要进行机械生物处理后填埋。该厂总填埋容积为100万立方米,年处理18万吨垃圾,经机械生物处理后,6万吨残渣进行填埋,12万吨进入回收循环系统或被制成燃料棒。该厂还建有一座焚烧工房,主要处置医疗废物、油漆等有害垃圾。

港口地区的Schwanebeck 生活垃圾机械生物处理厂和鲁平县废物管理联盟有限公司(AWU OPR),前者每年垃圾处理量为75万吨,其中25万吨来自于本地,另外的50万吨来自于柏林市。进场垃圾经破碎、分选后筛下物进行生物堆肥处理,稳定化之后填埋,工艺相对简单;后者为收运转运公司,县政府占股51%,欧绿保集团(OLAB Group)占股49%。管理车辆40台,作业人员52人,除基地外还包括一个转运站和一个空箱暂存地。2015年清运量为25000吨,其中生活垃圾7000吨,包装类垃圾5000吨,玻璃类3000吨,废纸类7000吨,另外还包括粪便清运、道路清扫、除雪等业务。

二、生活垃圾法律体系及演变

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生活垃圾管理,是德国垃圾管理与处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德联邦和各州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达8000多部,是世界上拥有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体系的国家。这些法律均是德国政府为适应不同时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所制定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垃圾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为推动生活垃圾管理,1972年,德联邦政府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推动垃圾从无序堆放逐渐走向集中处理。1986年,德国政府对《废弃物处理法》进行了修改,改名为《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开始引入“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及再利用”理念,垃圾治理的理念从末端治理向前端治理转变,垃圾治理的战略方针确定为优先考虑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再利用在垃圾处理对策中具有优先权,对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才能进行最终填埋处理。1991年正式通过的《包装法令》要求所有的制造业,当他们的商品包装被消费者废弃后,企业必须负责收集、回收或回用这些包装物,以此促使企业对商品包装承担物资终身循环的责任,同时鼓励企业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避免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1994年颁布、1996年生效的《促进废弃物闭合循环管理及确保环境相容的处置废物法》(简称《循环经济法》)是一部有关垃圾处理的核心法律,也是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该法将资源闭路循环的理念推广到生产领域,规定对废物处理的优先次序为“避免产生、回收利用、最后处置”,并确定了“污染者付费”、“生产者付费”等原则。

2005年,德国全面禁止原生垃圾直接填埋,以此避免垃圾中的有机物对填埋场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对于无法填埋处置的垃圾,焚烧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焚烧成为德国垃圾处理的“支柱”。

德国对生活垃圾管理的理念也影响了欧盟生活垃圾管理的思路。2008年,欧盟实施垃圾处理框架指令。指令中将垃圾管理按照以下五个层级逐级选用,即:避免产生、重复利用、回收利用、焚烧和填埋。此举标志着欧盟国家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顶层设计”。由于这一设计的存在,产品的生产者在生产设计和生产阶段将最大程度地减少原材料消耗,尽可能地回收所用材料,以此促进前端减量。

2012年,德国将本国法律和欧盟垃圾处理框架指令相衔接,出台了《循环经济法》(KrWG),提出了“end-of-waste标准”,废物处理五级优先次序,以及从2015年1月1日起有机垃圾必须单独分类等更严格、更精细的要求。

三、生活垃圾分类及废旧物资回收

目前为止,德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可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德国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图1)。在柏林,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划分为四类,一是塑料等轻质包装废物(黄色垃圾桶);二是纸张(蓝色垃圾桶);三是厨余垃圾(棕色垃圾桶);四是剩余垃圾(灰色垃圾桶)。在这四类垃圾中,仅对剩余垃圾收费。

玻璃分类收集桶一般在道路等公共场所摆放,质地为铁质收集容器,容器上贴有不同玻璃种类的同色标签,按照颜色分为白色玻璃、绿色玻璃和棕色玻璃,进行分类收集。

nlc202309080842

除玻璃、纸张等外,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废旧衣物及饮料瓶回收设施(图2)。饮料瓶回收实行押金制度,通过预付费和回收后退回押金等方式,有效提高了饮料瓶的回收率。其它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等定期进行收集,一般一年两次。

据统计,德国每年可回收塑料2100万吨,纸类15400万吨,玻璃1.92万吨。这些材料经过回收,由废物变为原料,产生了可观的利润。德国在该行业的营业额超过2000亿欧元。

四、生活垃圾的市场化机制

德国的垃圾管理采取了纯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政府无需财政补助,企业是垃圾回收和循环利用的主体。为了实现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德国政府制定了各种经济和产业政策,包括垃圾收费、押金制度、对再生资源行业补贴等政策。

德国垃圾处理厂有“两端”收入。一是前端收入,也就是政府在进行项目招标时,合同所约定的收入或者是每年经核算的费用。在德国,每家每户都要缴纳垃圾处理费,就像水费、电费一样,按季度收取。德国很多城市采用按垃圾箱容器计量收费制。一些回收价值较高的垃圾,如纸张、玻璃,不收或者收很少的处理费(根据城市的不同)。而处理难度大的物质、有害物质和未经分类的物质,则会收取较多的费用。从居民手中收上来的垃圾处理费,政府进行透明管理,用于支付垃圾处理厂的日常消耗。二是尾端收入,即再生资源的出售收入。比如,用有机物制成的肥料,焚烧垃圾产生的发电量,以及从电子垃圾中提取的金属物质等,都可以作为二次能源与再生资源,再次进入流通领域,并且很多二次矿产的价格与一次矿产的价格相比会更便宜且纯度更高。不过,垃圾处理厂由于需要不断更新设备,需要高技术人才的支撑,所以尾端的收入远抵不上投入。特别是一些有害物质和较难处理的物质,基本上是在亏本处理。因此,垃圾处理厂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前端。德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平衡的系统,如果后端处理成本过大,就会有相应较高的前端作为补充。所以,追溯到源头,居民在进行垃圾分类时,管理部门也才会根据居民遗弃的垃圾种类,收取不同费用。许多垃圾处理公司纷纷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以期获得更多的垃圾处理权。通过市场化运作和财政补贴,德国政府使垃圾处理变成了盈利的事业,从而实现了政府、居民和垃圾处理企业三方都得利的局面。

五、垃圾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

2003年,柏林市政府决定不再续建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设施,在欧洲招标垃圾处理新技术,欧绿宝公司以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中标。此后,欧绿宝公司与柏林市政府紧密合作,于2005年建成运行了两座垃圾处理厂。如今,这两座垃圾处理厂已处理柏林市50%的垃圾。

培训团在欧绿宝公司考察时,该公司介绍了他们对垃圾处理技术的认识理念,认为垃圾处理技术分为三代(图3):第一代是填埋技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第二代是焚烧技术,易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第三代为“绿色煤炭”技术。“绿色煤炭”技术的学名为“机械物理/生物稳定化技术”(Mechanical Physical/Biological Stabilization),是指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无害资源化处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有价值的材料,剔除危险废弃物和惰性物质,并最终将剩余物制成垃圾衍生燃料,广泛应用于电厂、水泥厂等工业企业的技术。

绿色煤炭技术的核心是分拣。第一步:垃圾接收与存储(垃圾储坑);第二步:机械预处理,将垃圾中的金属物质进行分选再生利用(粉碎、磁选、光选、风选);第三步:烘干(通过生物热烘干降低含水率);第四步:分选。一方面,将PVC塑料进行资源回收(其它种类塑料不进行分选),另一方面,分选出沙石玻璃等惰性不可燃物,制成建筑材料;第五步:将剩余种类的塑料、橡胶、纸、木、纺织物,以及有机生物质等高热值组分,通过微生物活动产热并借助风力实现脱水,形成稳定的“垃圾衍生燃料(RDF)”;第六步:将“垃圾衍生燃料(RDF)”通过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理,垃圾焚烧技术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处理技术,并配套相关烟气净化系统及渗滤液处理系统。

据欧绿保公司介绍,通过分离出PVC材料即可减少绝大部分二恶英的排放,同时分选出的沙石玻璃等惰性物质可以有效改善燃烧工况,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

六、德国生活垃圾管理及处理技术的启发与思考

此次,培训团通过实地考察德国生活垃圾管理及处理技术,并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在几个方面引发如下思考:

(一)政府政策推动、相关产业贯彻执行、民众参与支持

德国垃圾分类程度很高,是本次培训学习的重点内容。除了培训讲授外,在日常出行和参观处理设施时,培训团都非常关注垃圾分类设施。对比我国与德国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方面的差距,我们认为,德国的“制胜法宝”是它的“黄金三角模式”——政府政策推动、相关产业贯彻执行、民众参与支持。在管理方面,德国采用了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纯市场化运行的机制和政府控股或参股管理的思路。德国没有“物资回收”这个行业,垃圾不能卖钱。但是,德国通过“包装物押金制度”和“绿点制度”,成功地将经济手段引入垃圾减量环节,其效果远比行政管理手段见效。德国家庭生活垃圾分为四类,一是塑料等轻质包装废物;二是纸张;三是厨余垃圾;四是残渣(剩余垃圾,类似北京的其它垃圾)。家庭处理大件垃圾需要预约,玻璃瓶等分类后可投放到公共场所设置的玻璃瓶回收箱内,其中只有残渣一类收费,并且收费标准很高,无形中提高了公众自觉减少这类垃圾(残渣)的产生量,达到了垃圾分类的目的。德国的这些管理手段都值得北京在推行垃圾分类和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借鉴和思考。特别是作为政府一级的管理部门,如何在垃圾分类中做好引导工作,利用政策推动并引导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很重要。

(二)设施一般远离居民区,操作严格规范

此次实地参观的两处垃圾处理设施已运行多年,采用的处理工艺谈不上最新最先进。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各个工艺的运行相当规范。

德国垃圾含水率低,发酵臭味小,而且设施一般远离居民区,因此厂内部分设施为露天,臭味明显的生化处理车间、进料分选等车间则采取密闭化,关闭车间密封门后,站在车间外闻不到一点儿臭味。在焚烧烟气排放方面,德国标准是非常严格的。德国吉宝西格斯公司宣称,其设备排出的气体质量优于环境空气质量,至少在二恶英这一公众最为关心的污染方面。这要归功于其垃圾焚烧厂有适当的预处理和在烟气处理方面采用了更多的处理工艺,并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环保设施设备按要求运行。目前,北京市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焚烧厂、填埋场、堆肥厂、综合处理厂等。特别是焚烧设施,大部分为进口炉型,在工艺类型上与德国差距不大。但是在规范化运行和管理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学习德国先进、严谨的管理经验。

(三)垃圾处理技术世界领先

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面,德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焚烧垃圾处理技术,德国马丁公司、JFE均是垃圾焚烧界著名的炉排供应商。特别是马丁公司,掌握焚烧炉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并对运行的设备提供长期咨询、改造与维护服务,在余热利用、烟气净化等垃圾焚烧方面也有技术优势。除垃圾焚烧,在有机垃圾处理方面也是较强的一个领域。例如,欧绿保公司的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智康环保公司的二段式固定床沼气工艺。这些我国急需的技术和设备都可以考虑引进。当然,还要考虑国内外垃圾成分差异,以及技术的适用性等因素。

(责任编辑:李静敏)

篇5: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

为扎实有效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推行清洁直运和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为目标,以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垃圾不抛撒和“全程分类”为标准,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坚持科学筹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强化源头思维、系统治理、依法管理、共同缔造思想,努力打造生活垃圾分类与清洁直运相结合,垃圾前端、中端、末端处置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不断夯实部门协作、重心下移、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基础,逐步形成标准化要求、智能化监管、社会化运作、网格化收集机制,促进我市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按照“共同缔造”理念,加强政策引导,统一顶层设计、统一规范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智慧监管,探-2

化利用率达70%以上(含再生资源回收、焚烧、生物处理等方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同时,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建设部门要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建成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投放、收运、处理体系;环保部门要推动建立工业垃圾的投放、收运、处理体系;市容环卫部门、园林绿化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和绿化垃圾的收运、处理体系,防止各类垃圾混收混运,增加处理难度和成本。

(四)工作安排

2016年6月前,市、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部署;2016年7月至2016年底,宣传、教育等部门组织以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垃圾不落地、生态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市、区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体系设计规划,推动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市、区分层组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2016年12月底至2017年12月,思明区、湖里区各规划建成3条,集美区、海沧区各规划建成2条,同安区、翔安区各规划建成1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开展示范线路上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转运工作试点,为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积累经验;2018年1月开始,全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底,实现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

二、主要任务

4.加强“限塑”管理。加大“限塑令”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农副产品市场、零售业等重点场所和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逐步控制、减少塑料袋的销售、使用。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5.抓住关键源头。开展厨余垃圾家庭处理试点,各区可在社区试点逐步推广餐厨垃圾处理器,鼓励对家庭厨余垃圾进行处理,财政部门给予一定补贴。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二)推行分类投放

由区政府牵头,各区环卫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四位一体”机制。

1.分类规定。居住区域,包括居住小区、公寓区、别墅区等生活住宅区域,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单位区域,包括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厦等办公场所,有集中供餐的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无集中供餐的一般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公共区域,包括车站、公园、体育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或其他垃圾一类。有条件的区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分、细分。

2.投放设施配置。全市统一组织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袋选型招标,各区依据本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规定和-6

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回收物自行处理;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转运至东部固废处理中心,可回收物由各区自行处理;全市的有害垃圾由各区、各单位自行转运至东部固废处理中心,逐步建立起以清洁直运为主的收运模式。

市环卫处于2016年6月底前制定《厦门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方案》,各区规划收运路线、确定收集站点、设置相关标识、配置设施设备,于2017年底建成分类直运体系。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市政园林局、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环境保护局、市建设局,市、区环卫部门

2.实行分类收运。由市统一组织垃圾转运车辆选型招标,各区按需组织采购,并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实行单独运输。具体收运时间和次数由各收运主体确定。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市政园林局、市商务局、市环境保护局,各区环卫部门

3.严格收运要求。建设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采用密闭、环保、高效、智能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登记制度,提高生活垃圾收运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加强保洁收运人员培训、管理,分类垃圾实行分类收运,杜绝混运混处问题。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市政园林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城-8

焚烧发电厂建设。同步提升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东、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其他垃圾全部焚烧处理。

5.与生活垃圾相关的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要做到分类处理。

(1)餐厨垃圾处理。全市餐饮区产生的餐厨垃圾由各区负责收集运送至东部固废处理中心集中处理,根据餐厨垃圾处理需求,视情开展餐厨垃圾处理后续项目建设(具体按市餐厨垃圾收运方案执行)。

(2)大件垃圾处理。2016年底,各区结合压缩中转站建设分别建成一座大件垃圾处理厂,负责本区居民家庭沙发、厨柜、床铺等大件垃圾的处理。依托大件垃圾处理厂逐步建立废旧家具、家用电器、自行车等大件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和管理机制,完善二手货交易市场,提高大件垃圾资源再生利用水平。

(3)绿化垃圾处理。市、区绿化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我市绿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及时清运和处理草木修剪产生的绿化垃圾,力争做到绿化垃圾源头处理,回收利用。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规划委员会、市环境保护局、市商务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市政集团

三、宣传教育

0

(三)组织专项培训

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培训,2016年下半年组织一次,今后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重点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标准、先进国家和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进经验以及上级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通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存在问题,组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难点问题研究;各区负责组织辖区生活垃圾分类骨干操作培训,传达贯彻市级培训精神,学习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范,具体分析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市场化运作等可能遇到的问题。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市政园林局,市、区环卫部门

(四)加强基地建设

统筹社会资源,建设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利用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等环境教育专题讲座,营造公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氛围。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市政园林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领导小组,市市政园林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建设局、市商务局、市-12

立完善“以奖代补”机制,明确资金使用范围、申报审批要求、奖励标准和比例等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各基层落实该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区财政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区环卫部门

(三)提升科技水平

在智慧城市、智慧市政的大框架下, 推进智慧环卫建设,建立生活垃圾产生、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控体系,实行精准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的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市、区环卫部门

(四)健全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试行)》,作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政策支撑。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区域环境补偿和总量控制机制;研究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公众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责任单位:市法制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五)强化监督考评

篇6: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职责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条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指导的,处3000元罚款;

(二)未公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时间或者地点的,处2000元罚款;

(三)未记录或者未如实记录责任范围内生活垃圾排放情况的,处2000元罚款;

(四)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处3000元罚款;

(五)未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交由符合规定的单位分类收集、运输的,处5000元罚款。

第四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未分类投放或者未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元罚款;对单位处1000元罚款。

个人受到罚款处罚的,可以申请参加主管部门安排的社会服务以抵扣罚款。

第四十二条

生活垃圾收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混合收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处10000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生活垃圾运输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以罚款:

(一)运输车辆未标示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的,处2000元罚款;

(二)运输车辆未保持密闭、整洁、完好的,处3000元罚款;

(三)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随意倾倒、丢弃、堆放、遗漏生活垃圾或者滴漏污水的,处5000元罚款;

(四)混合运输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的,处10000元罚款。

第四十四条

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违法处理其他垃圾或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产生二次污染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0000元罚款。累计处罚3次或者3次以上的,取消其生活垃圾处理资格。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篇7: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草案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减量、分类及相关管理活动。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等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是指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减量,是指在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采用合理措施减少废物量。

本办法所称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生活垃圾的属性、成份、利用价值、处置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分成若干种类。

第四条[基本原则] 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减量分类工作),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辖区负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社会服务体系。

第五条[分类制度] 生活垃圾根据末端处理技术情况,遵循科学分类、充分回收、有效利用、妥善处理的原则建立

分类制度,并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第六条[政府职责]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将减量分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设施规划布局,制定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障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资金投入。

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

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区人民政府的部署,指导和督促辖区内单位、社区、市民开展减量分类活动,并配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主管部门职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全市减量分类工作的主管部门,制定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目标,负责减量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监督考核。

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减量分类管理目标,确定专门机构负责辖区内减量分类工作的实施、指导和督促。

第八条[其他部门职责] 经贸信息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及清洁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减量分类工作资金的监督、管理和落实,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循环经济产品(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并组

织实施。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后有害垃圾收集、贮存和处理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建设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减量分类工作责任。

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幼儿园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推广工作,将减量分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商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严格限塑令、落实净菜进城。

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规定,做好减量分类工作。

第九条[社团组织职责] 妇联、团委(义工联)、工会应当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宣传减量分类知识,参与减量分类工作。

清洁卫生协会、食品行业协会、餐饮业服务行业协会、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电子行业协会、服装行业协会等应当制定本行业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方案,倡导、督促会员单位落实减量分类的相关要求。

第十条[单位和个人职责]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践行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

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减量分类的管理规定,依法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履行减量和分类义务,减少生活垃圾产生,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第十一条[社会监督员制度] 实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社会监督员制度。

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选择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社会监督员参与减量分类工作,协助、指导单位或者个人履行减量分类义务,开展减量分类工作的培训、宣传和推广,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章 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政府宣传]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减量分类纳入每年6月“节能周”和6月17日“全国低碳日”的宣传内容,集中开展生减量分类的宣传推广。

第十三条[宣传计划] 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制定减量分类宣传教育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

第十四条[教育先行] 学校、幼儿园应当结合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宣传画、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宣传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

第十五条[职业规范宣传]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将减量分类纳入本单位职业规范要求和入职培训、岗位培训的内容。

第十六条[媒体宣传] 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根据相关规定,适时在黄金时段或者显著版面免费安排减量分类宣传内容。

第十七条[社会组织宣传] 妇联、团委(义工联)、工会、科协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减量分类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全社会、各阶层参与减量分类工作。

鼓励非政府组织、公益基金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量分类培训、推广和督导活动,政府可以按照规定给予资金支持。

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等组织及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在其服务区域内开展减量分类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志愿者宣传] 鼓励、支持志愿者组织开展下列活动:

(一)开展减量分类宣传教育;

(二)劝阻不进行减量分类行为,对不听劝阻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协助单位和个人开展减量分类工作。

主管部门应当为志愿者组织开展减量分类活动进行指导和支持。

第三章 源头减量

第十九条[设计环节减量] 产品及包装物的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的要求,优先采用可循环再生、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简便易行的设计方案和材料,并符合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第二十条[生产销售减量] 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对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标准和要求,减少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废旧产品强制回收] 实行废旧产品强制回收制度。

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应当采取押金返还、以旧换新等措施对所销售的下列废旧产品及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

(一)超市、商场和药店,应当回收废旧电池、废旧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旧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废旧小家电产品等;

(二)体育馆、公园、电影院、音乐厅、图书馆、机场、客运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市政路灯照明设施管理者、学校、医院等,应当回收废旧灯管;

(三)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微波炉、消毒柜、洗衣机、煤气灶等家用电器销售者,应当回收运输包装;生产者有义务接受销售者返回的运输包装,在重复供货的情形下,可以在下一次供货时使用;

(四)农副产品销售者应当确保净菜进城,并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废旧产品强制回收目录及回收场所、设施的管理,由经贸信息部门会同市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废旧产品循环利用] 鼓励和支持废旧产品依法进入二手市场进行再流通,减少资源消耗和垃圾产生;无法销售的,应当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不能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应当进行热回收。

废旧产品不能再利用、再生利用或者热回收的,应当依法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第二十三条[绿色采购]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优先采购列入循环经济产品(服务)政府采购目录的产品,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

第二十四条[消费减量一]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厉行节约,低碳消费,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鼓励单位和个人减少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优先使用循环再生利用产品。

第二十五条[消费减量二]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食堂应当在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者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适量取餐,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配餐,避免浪费。

餐饮经营单位应当积极引导消费者节约用餐,在显著位置张贴或者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的宣传画或者提示牌,餐前引导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

第四章 分类投放

第二十六条[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鼓励有条件的场所进一步将其他垃圾细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适用餐厨垃圾管理的相关规定;厨余垃圾纳入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理系统进行收运和处理。

市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生活垃圾管理实际,适时调整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分类投放规定]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交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

(二)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三)其他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四)国家、省和本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其他规定。

市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规定]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按照下列规定设置:

(一)住宅区,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收集容器;

(二)宾馆、酒楼、单位食堂等餐饮场所,设置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农贸市场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

(三)其他场所,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收集容器。

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根据生活垃圾分类的需要,及时制定收集设施设置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住宅区投放要求] 住宅区内的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相对集中分类投放。

第三十条[分类管理责任人的确定]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住宅区,全体业主为责任人;实行物业服务的,由全体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具体承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

(二)党政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

组织的办公和生产场所,本单位为责任人,实行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为责任人,单位自管的,自管单位为责任人;

(三)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其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公共服务单位为责任人;

(四)机场、客运站、轨道交通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为责任人。

按照前款规定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分类管理责任人义务]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减量分类知识培训,在责任区内开展减量分类知识宣传;

(二)按照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并保持分类收集容器完好、整洁,出现破旧、污损或者数量不足的,应及时维修、更换、清洗或者补设;

(三)公示生活垃圾投放时间和地点;

(四)对分类投放工作进行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

(五)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管理台账,记录责任范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种类、数量、运输者、去向等情况,并定期向辖区街道办事处报送数据;

(六)按规定将生活垃圾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收集、运输。第三十二条[物业服务企业特别义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动员和督促业主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

实行清扫保洁卫生外包的物业,应当将减量分类要求纳

入清扫保洁服务合同,并监督实施。

物业管理协会应当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有关要求纳入物业服务企业评级考核、物业管理示范、优秀住宅小区标准及评分细则,住房和建设部门予以指导。

第三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义务]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公示的时间、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丢弃、抛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整改意见,拒不改正的,可报告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 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第三十四条[收运设施建设和处理企业确定]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到垃圾收运规模运营和区域全覆盖。

鼓励通过公开招标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并向社会公布服务企业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收集企业应当按下列规定分类收集各类生活垃圾,禁止混合收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

(一)承担可回收物收运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按照可回收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收集可回收物;

(二)承担有害垃圾收运的服务企业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定期收集有害垃圾;

(三)其他垃圾的收集,应当做到日产日清。第三十六条[分类运输] 生活垃圾运输企业应当分类运输各类生活垃圾,禁止混合运输已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

可回收物运输至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有害垃圾运输至有资质的有害垃圾处置单位或者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贮存场所,其他垃圾运输至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处置,不得混装混运。

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应当密闭、整洁、完好,标示明显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运输过程中,不得随意倾倒、丢弃、堆放、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

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应当持证上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车辆的日常监督管理,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对车辆的执法检查。

第三十七条[分类处理] 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生活垃圾应当采用分类处理技术,妥善处置。

我市重点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积极发展生物处理方式,合理统筹填埋处理方式。

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处理生活垃圾。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政府考核]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的综合考核制度,并将对相关部门、区人民政府的考核结果按规定程序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 市主管部门应当制订全市生活

垃圾减量分类管理目标,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制定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运营规范;并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区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减量分类管理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辖区内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收费原则] 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应当遵循“谁产生、谁付费”,“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的原则。

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不得挪作他用。

发展改革部门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一条[补偿机制] 实行辖区生活垃圾限量排放和跨区域处理环境补偿制度。

各区生活垃圾排放超出限量排放指标的,每年超出部分按照“地域统筹、设施共享”和遵循“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生活垃圾导出区应当向生活垃圾处置导入区支付环境补偿资金,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设立专项资金] 市人民政府设立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专项资金,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资金、环境补偿资金、社会资金。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低回收价值可回收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以及奖励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

第四十三条[全过程监管制度]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全过程监管制度,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并与经贸信息、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台账,汇总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报送的相关数据,并按规定向区主管部门报送。

第四十四条[经贸信息部门的监管] 经贸信息部门应当加强对可回收物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制定强制回收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低价值可回收物的的价格补贴及监管机制。

第四十五条[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害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监督管理,核实收运、处理企业的资质,确保有害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理符合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六条[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监督管理,落实本办法有关产品及包装物设计、销售及强制回收的要求。

第四十七条[联动机制] 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贸信息、环境保护、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生活垃圾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协调机制,定期通报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举报投诉] 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生活垃圾举报、投诉的方式、处理流程和时限,依法处理举报和投诉,并公示结果。

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均有权向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鼓励新闻媒体参与社会监督,构建平台,曝光违反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行为。

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九条[诚信约束] 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减量分类义务的,主管部门、经贸信息、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作不良行为记录,并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第五十条[表扬补贴] 减量分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社区、家庭和个人,可以给予表扬和补贴,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部门不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减量分类管理职责的,由其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单位和个人不分类投放或者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第一次处50元罚款,第二次处100元罚款,第三次及以上的,处200元罚款;对单位每次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分类管理责任人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 生

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未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管理台账的,处1000元罚款;

(二)未记录或者未如实记录责任范围内生活垃圾排放情况的,处200元罚款;

(三)未按相关标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处5000元罚款;

(四)未按规定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宣传、指导的,处200元罚款;

(五)未公示生活垃圾投放时间或者地点的,处2000元罚款。

第五十四条[收集、运输企业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

(一)人员或者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处1万元罚款;(二)不分类收集、运输生活垃圾或者混装混运的,处5000元罚款;

(三)收运车辆未标示明显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处2000元罚款。

第五十五条[未履行强制回收义务的法律责任] 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生产或者销售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回收其生产的废弃产品或者包装物义务,经辖区经贸信息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罚款。

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违法收运、处理有害垃圾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理。

产品及包装物的设计、生产及销售违法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六条[权利救济]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依照本办法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定义]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可回收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等;

(二)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等;

(三)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其他废弃物。包括废弃食品袋(盒)、废弃保鲜膜(袋)、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宠物粪便等;

(四)厨余垃圾,是指家庭生活中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剩饭剩菜、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等易腐的垃圾。

第五十八条[以上、以下之界定] 本办法中的“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篇8:垃圾分类、减量环保、低碳生活

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进入成长期,经济快速发展,而日本国内固有的“高生产、高消费、多废弃”生活模式没有变化,使得生活垃圾与日俱增,用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难以满足处理需求。随着大量的垃圾填埋场所容量饱和,需要拓展新的垃圾填埋场来处理更多的生活垃圾。而垃圾填埋场所引发的臭气和虫害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新拓展的垃圾填埋场所受到本土居民的强烈反对,在日本国内出现了大面积的反对声音。

由于焚烧处理技术处理生活垃圾较传统的直接填埋法可减少80%~90%的填埋量,且能有效消除臭气和虫害等问题对周边居民的影响。20世纪后半期,为解决上述生活垃圾直接填埋处理出现的填埋场容量不足和相关环境污染问题,日本开始从国外引进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并不断消化发展,日本国内出现大范围建设焚烧设备的浪潮。目前,日本全国80%的一般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仅占1.3%,其它部分通过破碎、分选等中间处理方式处理。

90年代,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被发现产生二噁英污染等新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新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本通过提高焚烧设备技术标准,优化炉结构,加强飞灰、烟气等污染的控制,制订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很好地控制垃圾焚烧的环境污染。

步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在“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中首次提出“3R”概念,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循环(Recycle)”,促进资源再生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构建循环型社会。自此项倡议实施以后,日本国内为减少垃圾排放、促进资源再生利用制订并实施了各种政策和活动,取得一定的成绩。

2 日本垃圾减量分类的具体做法

2.1 垃圾分类标准。

日本各地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因处置方式不同而因地而异,但总体上大同小异,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

(1)可燃垃圾。如菜叶垃圾、纸类、灰尘等。

(2)不可燃垃圾。如平菜刀、剪刀、底锅、锅、吹风机、熨斗、伞碎、盘子、茶杯等。

(3)资源垃圾。如饮料瓶(铝罐、铁罐)、无色透明瓶、茶色瓶、可以直接再利用的瓶类。

(4)大件垃圾。如废弃的家电、家具等较大的物品。

2.2 投放及收集模式

如分类标准一样,日本各区生活垃圾投放及收集模式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综合考虑各区垃圾产生量、产生种类和季节性变换等因素,制订详细的收集计划。对于不同种类的垃圾,各区会安排不同日期收集,要求居民在指定日期投放对应种类的生活垃圾。

2.3 终端处理方式

日本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以焚烧为主,终端产物最终以填埋的方式处理。10年来生活垃圾直接焚烧率一直在77%以上。2006年焚烧生活垃圾量约4000万t,直接焚烧处理比例达76.7%,而直接填埋处理仅有4.6%,堆肥处理约为0.1%,其余为回收资源化处理。

3 日本垃圾减量分类顺利实施的原因分析

3.1 危机意识强

日本地域狭窄,资源有限,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危机意识非常强。日本的教材中就明确指出:日本国生存不易,处境危险,可能随时被各种灾害袭击。20世纪中期,因日本国内生活垃圾直接填埋导致土地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引入并消化了焚烧处理技术。90年代,对于焚烧技术产生新的污染问题,攻坚克难,通过提高标准和优化结构,使得日本垃圾处理技术领先在前。经过半个多世纪环保意识的培养,自动自觉分类垃圾在日本市民心中已成为理所当然之事。通过严格的分类标准,全面准确地把垃圾进行按类投放处理,增加资源量,是日本市民危机意识的最直接体现。

3.2 个人素质高

经过20世纪的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国内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市民接受教育水平非常高。日本社会有一个共识: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这正是从小受此教育的熏陶,日本市民整体素质非常高。对于垃圾分类,日本人从小就被进行宣传教育,对此了然于胸,自觉地开展垃圾分类投放。

3.3 法律齐全、可操作性强

经过半世纪摸索,日本制订完善了垃圾分类相关法律体系,从而保障垃圾分类的顺利开展:基础层,由2000年制订实施《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构成;中间层是两部综合性法律,2001年实施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上层是根据具体法律法规,如:《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汽车再循环法》、《废弃物处理法》以及《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置法》第25条14款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3万元);如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家用电器回收法》中既要求生产企业对产品承担回收义务,又要求消费者支付循环回收处理废旧家电的费用。

3.4 宣传力度大

日本部门行政区每年都会给市民发放次年的年历,年历上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种类垃圾,注明各类垃圾投放的时间,时刻提醒市民按期投放垃圾。租房子的时候,房主也会第一时间送给租客一本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提醒租客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事宜。生产企业在生产商品时,被要求在生产商品外包装上标明此类包装物属于哪一类可回收物,以便于市民按类投放。在学校,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日本小孩从小就被进行宣传教育,回到家里,自觉监督父母垃圾分类行为。种种现象表明,日本人通过各种渠道向人们灌输环保思想,让市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

4 对深圳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启示

4.1 紧抓基础教育,从根本上培养一代人垃圾减量分类意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表明,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反作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历史继承性等特性。从日本一个世纪人与垃圾相互斗争的历史可以得出,日本人的环保理念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认识垃圾、了解垃圾、再到分类处理垃圾,逐步在人们脑海中灌输环保思想,明确人与垃圾的关系。深圳市市民对垃圾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仅认识到垃圾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废弃物,而未能深入认识怎样减少产生垃圾、怎么回收利用垃圾中资源化成分、如何无害化处理垃圾及垃圾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缺乏对垃圾系统化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在幼儿园学校普及垃圾减量分类环保知识,从娃娃抓起,普及一代人的垃圾减量分类环保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垃圾投放行为。

4.2 加大危机宣传,切身体验垃圾围城困境

2015年,深圳市每天将产生1.5万t垃圾,预计到2020年,将达1.8万t/d;新规划垃圾处理设施无法建成,深圳市将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局,随时可能产生生态“灾难”(老虎坑、平湖、下坪为例)。而市民对深圳市垃圾产生量、处理设施、处理技术、处理能力等有关问题似乎一无所知,对深圳市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采取阻挠态度(围堵下坪场、东部垃圾焚烧厂选址难问题),垃圾问题在市民心中仅是政府一家之事,与己无关。因此,必须转变市民此种态度,让市民深入垃圾处理设施一线,了解深圳市垃圾处理现状,切身体会垃圾围城困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市民垃圾投放行为,推行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才能如鱼得水。

4.3 从终端处理技术反推垃圾分类标准

纵观国内外,每个国家地区,甚至每个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都不一样。日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大件垃圾四类,台湾地区分为一般废弃物、事业废弃物两大类,其中细分厨余垃圾,并细分为生厨余和熟厨余。北京市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深圳市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垃圾分类经验看出,垃圾分类标准服从于垃圾处理技术。日本主要以垃圾可燃性为标准,因其垃圾处理技术以焚烧为主;台湾之所以将厨余垃圾细分为生厨余和熟厨余,因其熟厨余可用于喂猪,生厨余用于堆肥,市场需求不同而已。反观深圳市,2006年已制订《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生活垃圾处理从“以填埋为主,焚烧和其他处理方式为辅”调整为“以焚烧和综合利用为主,填埋和其他处理方式为辅”,则垃圾分类标准应服从于焚烧大战略。

4.4 健全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细化服务指引

目前,《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已出台差不多一年时间,但是相关配套性文件及具体指引性文件未完善。借鉴日本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经验,应建议国家出台生产者生产减量、废旧产品回收等相关法律法规,市级出台销售者建立出售产品回收平台,实行大件垃圾生产厂商回收处理。制定完善并推广宣传《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指引》、《居民小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指引》、《学校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指引》、《公园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指引》、《医院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指引》等指引文件,引导市民开展垃圾减量分类。

参考文献

[1]徐海云.日本垃圾处理概况[J].城市垃圾处理技术,2009(3).

[2]张瑞娜,陈金华,王娟.日本垃圾焚烧处理发展趋势[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9(11).

[3]张嫄.日本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3(6).

[4]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R].深圳:深圳市城管局,2006.

[5]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7).

上一篇:右玉精神是什么下一篇:安然事件与泡沫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