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2024-04-29

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通用10篇)

篇1: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患者姓名:孙敏富,男,52岁,因“右大腿外伤外固定术后十个月”与2012年3月14日入院。

患者十个月前因车祸致右大腿受伤、出血、就诊外院,诊断为右股骨干骨折,股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股动脉修补术,后因右下肢肿胀转入我院,先后行右下肢血管探查、右下肢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右大腿清创左大腿取皮植皮术,于一个月前取下右大腿外固定架,摄片提示“右股骨骨折不连伴骨缺损”经过检查拟“右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伴骨缺损、左大腿创面不愈合”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术前专科检查:右下肢肿胀明显,皮肤粗糙,右大腿中下段压痛,右侧膝关节强直屈曲障碍,右侧髋关节外展,内收受限明显,右下肢血运一般。辅助检查:右侧股骨正侧位片:右股骨中下段骨缺损。

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给予术前指导于3月1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股骨复位Ilizarov架固定植骨,左大腿植皮术”,术毕安返病房,右下肢Ilizarov架固定在位,左侧髂骨取骨处左大腿植皮区敷料包扎好,左下肢切口引流管一根接负压引流通畅,右下肢切口引流管2根接负压引流通畅,给予抬高右下肢,右下肢末梢血运正常,术后留置尿管,并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并给予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术后6小时内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家属用干棉球湿润患者口唇,按摩受压部位,术后当日晚患者体温39℃,遵医嘱给予消炎痛栓100mg纳肛,并嘱给予温水擦浴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6小时后给予饮食指导,协助翻身,术后第一日患者精神状态好,右大腿Ilizarov架固定在位,定眼酒精纱布包扎,右下肢血运好,左侧大腿敷料包扎完整,无渗血,左下肢末梢血运好,继续遵医嘱给予抬高右下肢,以利于消肿,心电监测生命体征较正常,遵医嘱停吸氧停心电监测。术后第二日遵医嘱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8g/L,患者面色较苍白,术后第三日遵医嘱给予输红细胞600nl,输血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左下肢引流管拔除,右下肢已经拔除一根引流管,镇痛泵已拔除。双下肢末梢血运正常,继续抬高右下肢。患者术后3日未解大便,给予饮食指导。

所存在的护理问题有:

1、疼痛 与骨折不愈合手术有关(已解决)

2、体温过高与发热有关

(已解决)

3、知识缺乏 与缺乏术前术后相关知识、Ilizarov架的相关护理知识、肢体功能锻炼知识有关(正在解决)

4、有继发感染的危险 与留置各种管道及使用外固定架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手术创伤失血,及缺乏营养知识有关

6、便秘——与三日未解大便有关

7、自理缺陷——与骨折术后有关

8、废用综合征——与缺乏肢体功能锻炼有关

篇2: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时间: 2013.10.3 地点:

指导老师: 参加人员:

病史汇报 一般资料

床号:9

姓名:

性别:女

年龄:80

婚姻:已婚 住址:

职业:务农

社会支持系统:车祸,子女和护工轮流照顾

现病史

入院前2小时患者被摩托车撞倒,当即感到左膝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活动、伴头痛、气促、呼吸困难、无头昏、恶心、呕吐无昏迷史,当即到XX医院就诊,行膝关节X片检查。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来我院,以左胫骨骨折、头皮血肿”收入我科,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x片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即往史

即往体检,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其他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个人史

生于XX,当地长大,否认疫区居住史。家庭史

否认家族遗传史,否认过敏病史。入院护理检查

T:36.2℃

P:72次分

R:20次分

BP:16077mmHg 治疗过程

入院后即予患肢骨牵引抬高制动,静脉予补液、消肿(甘露醇)、止痛(高乌甲素、)及口服布络芬缓释片及肌注曲马多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术完成相关检查,拟择期手术。

109: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予保留导尿。139:诉腹胀、伴恶心、呕吐,予肌注胃复安。

159:诉腹胀伴排便困难,予潘泻叶导泻、开塞露塞肛 169:患者空腹血糖10.2mmol/L,予测三餐前、后血糖

279:术前各指标也调整至手术耐受状态,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289:在全麻行左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持续心电监测、吸氧、静脉予补液、抗炎(头孢米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纤溶酶),同时配合双下肢气压泵及伤口TDP照射等对症支持治疗。

现在护理评估 患者现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可,睡眠较好,无压疮,引流管已拔、伤口无渗出、四周无红肿。尿管已拔,二便正常。诉伤口痛疼能耐受,其余无特殊,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护理措施 术前:

1、疼痛:与骨折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进行各项护理

操作,治疗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2)、安置患者舒适的体位,局部制动,抬高患肢处于动能位。

(3)、转移病人注意力如听音乐与家人聊天等。

(4)、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和剧烈程度,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若疼痛不能耐受时及时予口服布络芬缓释片缓解疼痛,口服无效时肌注曲马多。

患者术前疼痛减轻,可耐受。

2、尿潴留:与排尿习惯改变、疼痛致不能用力排尿、紧张等有关。护理措施:1)评估引起尿潴留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2)作好心理疏导,给予细心解释和耐心安慰,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同时提供排尿的适宜环境: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使视觉隐蔽,以保护病人自尊;适当调整治疗、护理时间,使病人安心排尿。

3)调整体位和姿势: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病情允许应尽量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助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对需绝对卧床休息或某些手术的病人,事先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床上排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而造成尿潴留,增加病人痛苦。

4)诱导排尿:利用条件反射,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以

导排尿。

5)上述措施均无效,遵医嘱予保留导尿。患者下腹腹痛缓解。

3、便秘 与环境及排便习惯改变、饮食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腹胀的程度,排便的习惯、饮食性质和量。

(2)提供隐蔽环境,协助病人采取最佳的排便姿势,以合理地利用重力和腹内

压。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顺结肠走行方向作环行按摩,刺激肠蠕动,帮排 便。

3)上述措施无效,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使用开塞露通便。4)同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缓泻剂,但应告之病人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危害,即会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甚至造成病人对药物生理、心理上的依赖。

(5)鼓励患者进食,指导患者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患者便秘症状改善,不适感减轻

4、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入院宣教,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

2、根据评估想患者解释术前准备的必要性,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信心。

3、告知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的重要性。

评估:患者了解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能正确运用术前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潜在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症

护理措施:1)损伤早期(一般为48h内)可局部不同部位交替冷敷,以减少渗出和局部组织的出血或者充血,从而达到减轻骨筋膜室间的压力,阻止肢体肿胀的发生

2)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同时做患肢的肌肉被动或者主动收缩运动,有利用肌肉舒展以及收缩功的能,从而促进血液回流,这样可防止肢体供血不足,并且有助减轻肢体肿胀。但要控制抬高时间,时间过长,可以引起体位性供血不足,从而加重缺血。

3)行骨牵引术,使骨折断端复位,减轻筋膜室的内压,以利血循环的恢复,减轻组织水肿。

4)静脉滴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减轻组织肿胀,消除水肿,缓解压力。

5)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环、感觉运动、肿胀情况及有无足趾的被动牵拉痛。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

潜在并发症:压疮

1、协助患者翻身或抬臀,每两个小时一次。夜间可4小时一次,防长期受压

2、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

5、加强巡视,严格皮肤交接班

6、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术后:

1、出血: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

1、了解术中情况及出血量,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

命体征,及尿量。

2、术后24小时内患者局部制动,冷疗减轻术区出血,观察伤口出

血量、(尤其是6小时内)。

3、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评估:患者术后当天渗血较多请示医生给予换药,以后伤口无渗血液,生命体征平稳,现愈合良好。

2、疼痛:与手术切口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性质、频率。

2、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遵医嘱采用多模式镇痛,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评估镇痛泵效果。

3、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减少刺激,运用放松技巧。

评估:患者疼痛能忍受。

3、潜在并发症

(1)、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⒈ 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阻滞,以免影

响小腿深静脉血回流。

2.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患肢的运动,健侧下肢

也要进行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伸曲运动。

3.指导陪护给予患者正确进行按摩,准确有效的给予抗凝药物每天

一次。

4.给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每天两次。

5.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6.经常观察术后患肢血液循环状,如出现肢体疼痛进行加重,皮温

升高或肢体肿胀明显,提示有血栓形成的可能。

7.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一般没2小时翻身一次。

评估:患者未发生深静脉血栓。(2)骨筋膜室综合症

护理措施见术前的1、2、4、5 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

1、术前严格准备皮肤。

2、术后严格无菌换药,注意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炎性分沁物,三天后注意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现象,有异常时告知医生。

3、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固定稳妥。如有渗血渗液体液浸渍时及时通知医生换药。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作相关辅检。

5、注意营养搭配,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指导老师提问

1、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及原因

陈佳:筋膜间隔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筋膜间隔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杜圆圆: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隔内压力增高所致,因有:

1.筋膜间隔容积骤减:

(1)敷料包扎过紧,如绷带、石膏、小夹板等包扎过紧。

(2)严重的局部压迫,如地震时肢体长时间被重物挤压。

2.筋膜间隔内容物体积骤增:

(1)缺血后水肿。

(2)软组织严重挫伤、烧伤。

(3)小腿的剧烈运动。

(4)出血:发生于筋膜间隔内的出血。

2、患者术后的饮食指导

张月: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抵抗力促进骨折愈合。避免进食高 脂肪食物如肥肉,墨鱼,动物内脏等,因为高脂肪食物内含大量的脂肪,可使血管内皮变得毛躁,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产生血栓,不利于恢复。而且患者高龄,消化功能弱,更不利收,易致腹胀等不适。

3、甘露醇是怎么起到消肿作用的呢?

陶玲:甘露醇能明显减轻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皮肤水泡形成明显减少。高渗甘露醇静滴后,因其不易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因而提高了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细胞内水分向细胞外转运,从而使组织脱水,减轻水肿,降低压力。另外,甘露醇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增加氧利用率,促使组织功能恢复。

篇3: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病例48例,均为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病人,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1岁。

收治标准: (1) 患者有外伤史,骨折超过90天未愈合,且有超过180天不愈合的倾向; (2) 出现假关节形成、流脓、局部窦道形成或伴有软组织缺损、瘢痕的体征; (3) 患者出现局部在应力下疼痛、持重疼痛、不能持重、小腿成角、节段性骨缺损、短缩畸形等症状。此外,通过X线检查,能够发现患者有如下三种症状之一,即: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髓腔封闭,骨端硬化。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通过对患者的全身检查,排除患者感染症状,并通过病史询问等手段,排除患者其它因素造成的手术禁忌。如发现患者存在感染,则需要通过采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待感染愈合后,才能进行手术。

1.2.2 手术方法

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骨折不愈合应当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其中手术方法治疗的具体过程如下:

(1)手术体位的选择:手术过程中,采用仰卧位进行。

(2)麻醉方式的选择:采用硬膜外加腰麻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实施麻醉。

(3)断端与切口的处理:通常取原手术入路实施手术。在进入手术区域,切开显露断端后,取出端口内固定物,并将断端的纤维组织、瘢痕组织和硬化骨组织送去检查。在此基础上,为方便植骨,需要打通骨折断端髓腔,并摘除死骨、修整骨折端,采用洗必泰液、敏感抗生素盐水或双氧水溶液进行冲洗消毒。

(4)取骨与植骨过程:本案例中病例植入骨来源均为自身髂骨部位,具体取骨量依据创口缺损的程度而定。在确定量的基础上,在髂骨部位取出适量松质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切开皮肤,沿髂前上棘到髂后上棘这一路径,剥离臀肌,沿近向远骨膜下的附着部进至髋臼的上缘,此时髂骨的外表面便得以显现。接着,根据需要进行取骨,从髂嵴骨膜下剥离腹肌的附着部截取适量带皮质骨的松质骨即可。植骨则通常采用皮质骨贴附移植、大量松质骨碎片植骨、镶嵌植骨等方式,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大量松质骨碎片植骨方式进行。

(5)复位和固定:完成植骨后,在直视情况下复位骨折断端,当效果满意后即可进行固定。本研究中,固定方式多样,包括组合固定架式26例,半环式固定架12例,单边式固定架8例,全环式固定架2例。固体依据结构力学和生物力学,遵照外固定架操作步骤进行。固定过程中,穿针过程尤其需要注意,因为穿针是骨折固定中的关键步骤,其成功与否对治疗结果的好坏影响巨大,同时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直接联系。

1.2.3 术后处理

对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采用全身抗生素治疗1周,防止感染。如术后未发生感染,在手术后两周即可拆线。患者麻醉消失后,护士即可鼓励患者进行小幅度活动,减少关节肿涨情况。正常术后1周内即可下地活动,并借助双拐逐步进行负重。术后还应及时复诊,并通过X光的检测结果,在合适的时候拆除外固定架。

如术后发生感染,则需要进行更多的护理,通常在感染处设置负压引流,进行灌洗,并通过灌洗管的使用,冲洗髓腔以控制感染。对于感染者,首先可采用大量抗生素盐水消炎治疗,并控制流速在10 000mL/d以上,1周后可减少灌洗量,1周后,保持每天3 000~5 000mL即可。在此治疗过程中,要对感染区域进行跟踪观察,具体可采用观察流出液的澄明度或对其进行无菌检查来判断,感染结果又能够用以指导灌洗流速量的选择。一般来说,对于感染者需要持续冲洗2周以上才能拔管,无菌检查至少要三次呈阴性,确认感染消失后,即可停止冲洗,此后,还应坚持使用抗生素1周,以巩固效果。

2 实验结果

本组48例骨折不愈合病例中,通过治疗有46例得到痊愈,平均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有效率为95.83%,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较大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例术后合并胫骨感染者通过术后护理,有19例完全愈合,效果良好。

3 讨论

3.1 骨折不愈合合并感染治疗方法探讨

胫骨由于周围软组织少、血供差,胫骨中下段在骨折后易出现不愈合现象[2]。此外,大部分胫骨骨折是由于高处坠落、车祸等原因造成,因而粉碎性骨折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现象较为常见,从而也使得感染现象的发生非常频繁。

针对胫骨骨折合并感染,同时并发不愈合这一症状,临床上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手段治疗[3]: (1) 采用传统方法,首先治疗感染,当消除感染之后,再通过相应手段,治疗不愈合问题,这一手段的缺点是手术次数较多,疗程很长,容易引发其它问题; (2) 采用两病同治,在治疗感染的同时,对骨折不愈合进行治疗。如今,随着抗生素疗效的提高和骨组织修复技术的普及,为两病同治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本组患者即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良好。

3.2 外固定架辅助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本组治疗还采用了外固定器进行术后辅助治疗,通过这一手段,能够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骨折愈合。而在外固定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主动或被动的肢体运动应当在术后及时进行,以便患者手术部位能够尽可能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利于康复[4]; (2) 在使用外固定器时,应当尽可能采用环式构型全针固定,对于有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则需要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以免发生意外,如患者骨质较好,则可选择性使用其它方式; (4) 钢针直径粗细要适当,以免出现固定不稳或断针情况,一般来说,钢针直径不应大于骨直径的20%,本研究中钢针采用直径为3.5mm和4.0mm两种,治疗效果良好,无固定不稳或断针现象出现。另外,为了方便后期调整和早期负重活动,穿针的布局要尽量合理。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取得良好疗效,证明了骨外固定技术是临床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法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 2005.

篇4: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手术 Hoffmann外固定

资料和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4月收治胫骨远端平台骨折和胫骨远端的骨折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34岁(8~68岁)。高能量损伤18例,合并损伤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股动脉损伤1例,足外伤1例,锁骨骨折1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对侧跟骨骨折1例。致伤原因:车祸14例,高空坠落伤2例,压伤6例。按照AO分类,A1型2例,A2型3例,A3型3例,C1型3例,C2型5例,C3型6例,闭合骨折8例,开放骨折14例。按照Custito-Andenson分型,Ⅱ型1例,ⅢA型1例,ⅢB型18例。16例并发腓骨骨折72%。全部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

手术方法:12例开放骨折急诊手术,4例石膏托固定,6例跟骨牵引,拾高患肢,手术推迟4~8天直至皮肿胀消退到满意、皮肤出现皱纹后可进行手术。本组16例合并腓骨骨折,10例使用克氏针固定,6例病人没有行腓骨固定,其中2例软组织条件较差而不适合做固定,4例为胫骨关节外骨折,没有必要复位腓骨。恢复腓骨长度后,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使克氏针或螺钉固定。9例关节外胫骨骨折直接单纯使用Hoffmann固定架固定,在主要骨折块前为中心作长度4~8cm的切口,进行最小限度的骨膜剥离,利用次主要骨折块作为复位其他骨折块的窗口,复位关节内骨折。关节面使用克氏针固定,4例進行了植骨,干骨后端固定后使用Hoffmann固定架和胫骨干固定到一起。对有远端粉碎性骨折者,首先处理固定远端部,使用2mm克氏针自腓骨的后侧向胫骨前内侧穿出,然后上外固定针调整方向,第2根克氏针自内踝后内侧向前外侧穿出,第3根固定元端骨折块。所有克氏针均上张力,与胫骨和外固定架连为一体。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10天。8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开放损伤伤口延迟闭合,在4例ⅢB型骨折中,术后14天内高渗糖纱布湿敷后闭合,本组无植皮和皮瓣转移者。远端骨折者,术后鼓励早期踝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合并关节内骨折者,3个月禁止负重;关节外骨折者,允许足趾在骨愈合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负重。

结 果

按照Helfer标准评价,平均随访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除1例外,全部解剖复位,或恢复力线。优11例,良6例,中4例,差1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2%)。

讨 论

跨关节外固定可以增加远期踝关节的活动功能[1]要求的坚固内固定,满足了提早活动以改善功能的需要。然而长期跨关节固定和石膏托制动(60天)的确难以取得满意的致病效果[2]。本组通过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治疗22例,无须跨关节固定,同使用钢板相比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剥离,降低了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的危险[3]。

胫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5cm以内关节外骨折,是选用这种外固定架治疗适应证[3]。而对于软组织条件较好的低能量损伤性骨折,仍以钢板内固定为主[3]。使用Hoffmann外固定有如下优点:①损伤小:克氏针和有限的钢针作内固定物,能把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固定可靠;②交叉克氏针可以对骨折块产生把持作用,托起骨折块,必要时再加用松质骨踝钉可稳固固定骨折;③无须跨越关节,不需用石膏托保护,术后3~4天就可活动关节,6~8周后可逐渐负重,对软骨修复效果较好;④可通过胫骨前的骨进行关骨块的复位满意率较高。本组94%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说明通过有限的切口也能进行可接受的关节面重建,减少并发症,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瞿桂华,刘诉,等.骨折外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62-263.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11-826.

篇5: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时间:2014年8月12日19:30 地点:医护办公室

参会人:

主持人:谭天丽

记录人:马春兰

护士长谭天丽:今天进行护理查房的目的是如何应用护理程序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并且学习一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首先请责任护士马春兰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马春兰作病历史介绍

8床,罗永峰,男,16岁,因头部外伤后头昏、头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余,于2014年8月7日14:00入院。

现病史:患者3小时前,因头部外伤后头昏、头痛伴恶心、呕吐数次,在家未作任何处理即送我院诊治,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诉:头部外伤后头昏、头痛伴恶心、呕吐3小时余。

身体评估:T:37.5℃,P:86次/分,R:26次/分,BP:96/67mmHg,步入病房,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查体合作,活动稍受限。

入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治疗及护理:入院后给Ⅰ级护理、禁食、吸氧、心电监护,做生活护理每天两次、脱水、止血等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有发热、给予物理降温。

护士长谭天丽:请马春兰根据该病人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

1、焦虑、紧张:与对脑出血知识缺乏和突然发生有关 ;

2、舒适的改变:疼痛,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有关 ;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脑损伤后高代谢、呕吐、高热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5、潜在并发症:脑疝、坠积性肺炎;

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评估心理学状态,告诉家属要理解病人,给予精神、物质的支持,以利于病人树立坚定的信心。

2、对症护理:(1)发现体温升高:及时告知医生,遵医给物理或药物降温;(2)皮肤的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观察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完整,预防压疮形成。

3、生活护理:(1)补充营养,24小时内给予静脉营养;(2)24小时后给予不同的饮食方式,生命征的稳定;(3)原则:足够蛋白、维生素、纤维素、易消化流质、半流质补液每日1500—2000ml左右。

4、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生命征、意识、瞳孔变化。

5、用药护理:使用甘露醇,注意血清电解质的变化,甘露醇不能与电解质混用,以免发生沉淀结晶。

7、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脑疝: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用力大便,烦躁,剧烈咳嗽,快速输液诱发脑疝的危险因素,有无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宏大,呼吸慢而深,意识加重等脑疝的表现,发现立即采取救护措施:1)与医生联系、给氧;2)头部放冰袋或冰帽;3)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4)限制液体入量;5)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2)呼吸道感染: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坠积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原因,采取正确的进食方式,观察体温、呼吸变化。(3)尿路感染:观尿液和体温的变化。(4)上消化道出血:注意病人的呕吐物,胃液及大便性状,发现情况,通知医生,观察脉搏、血压、出血量等,执行医嘱建立静脉通路,控制出血。

护士长谭天丽:责任护士对该病人的护理措施详细具体针对性强,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护师阮晓明发言:

1、加强与患者沟通,主动协助生活护理,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护士黄伟凤发言:各班应做好导管护理,严防导尿管滑脱,预防尿道损伤和泌尿系感染:患者烦燥时,根据情况使用约束带和遵医嘱给慎静剂,防止患者拔尿管,每天更换尿袋,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预防尿路感染。

护士杨俊发言:遵医嘱按质按量补足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士长谭天丽:我们来复习一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吴雪梅你来回答一下脑出血的概念。

吴雪梅发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其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及中毒等所致。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在活动中、情绪激动、体力过度或饮酒后突然发病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

篇6: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2017年9月11日下午3点整,在康复科进行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教学查房,我作为住院医师参加了由在 副主任医师主持,主治医师设计的教学查房,教学查房进行地井然有序,学员们深入了解了该病的从病史采集到诊断以及康复治疗原则等知识,达到了本次教学的目的,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查房。现将教学查房小结如下:

一、查房前准备充分 为了保证教学查房质量,吴成祥主治医师多次与上级医师沟通,决定选择一例病种有特点,病情不复杂,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故选择了一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的病人。该病人为年轻女性,25岁,术后第21天转康复科治疗,左侧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转科时左膝关节弯曲受限,现左膝关节主动运动达117度左右,被动运动达127度左右。在选定好病例后,吴成祥主治医师首先是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患者及家属同意配合参与教学查房,然后按照教学设计要求,设计了该病例的教学查房教案,并教导我要仔细熟悉患者病历和病情,交代教学查房的注意事项,并在正式查房前进行了多次演练,尽量减少教学查房出现的差错。

二、查房过程有条不紊 查房过程中,在 主任的主持下,自办公室介绍,到进入病房,最后到查体示教结束,过程有条不紊,进入病房后站位明确,做好了保护性医疗措施,有明确的爱

伤意识。由我先脱稿汇报病史,有了前面的充分准备,介绍患者病情时语言流利,表达精练,重点突出了患者的专科查体情况。在仔细介绍完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后,向大家演示了康复科专科查体的技能操作,演示过程中一边进行操作,一边向学员解释查体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查体动作流畅、准确,操作解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副主任医师和 主治医师对病史汇报和查体示教进行了补充和讲解,让学员们加深了对该病例的了解。

三、查房总结细致入微

在康复科示教室,首先由住院医师归纳了病例特点,分析了检查报告,提出了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方法,然后 主治医师对其汇报进行了补充。最后由 副主任医师进行归纳总结,综合整个教学查房,指出了住院医师在专业知识、示教查体、分析病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查体、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着重提示学员们在该病例中应掌握的内容,另外还给学员布置了思考题。

本次查房中,在上级医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大家前期精心准备、到查房教学,再到宣布查房结束,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知识,更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让我明白了做一名合格的医师非常不容易。虽然教学查房中还存在不足,但上级医师均一一给予指正,同时,也对我在查房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在今后的规培学习中,我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活学活

篇7: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 例, 男15 例, 女5 例;年龄21~49 岁, 平均年龄33 岁。按Schatzker分型均为Ⅵ型, 其中Ⅱ度污染10 例, Ⅲ度污染10 例, 均为急诊手术。

1.2 手术方法

1.2.1 开放性骨折常规清创

彻底清创是积极防止感染的关键, 6~8 h内彻底清创, 切除坏死及失活的组织, 由浅层到深层将各种组织进行清创, 保护好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对于皮肤撕脱伤的患者用切皮机切成中厚游离皮片作游离植皮。

1.2.2 有限内固定

在C型臂监视下首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 采用撬拔等方法使关节面解剖复位,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再用2枚空心钉固定。

1.2.3 组合式外固定

对于污染严重的关节开放性骨折行超关节外固定, 其他行胫骨平台及干骺端固定。在直视下复位干骺端, 复位满意后再进行穿针固定, 切忌先穿针后复位。对于平台骨折小的骨块用克氏针或小的空心钉固定。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监视下进行, 确保复位和穿针固定可靠, 最后用扳手将所有固定连接拧紧, 操作完成后麻醉下检查膝关节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1.2.4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钢针处每日点酒精2次, 使用有效抗生素, 引流管48 h后拔除, 皮肤撕脱伤要用负压吸引。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摄片, 观察关节面情况, 根据骨折类型、年龄以及骨痂生长情况决定去除外固定器的时间。

2 结 果

20 例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 平均16个月, 术后6个月复查X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评分法评价 (见表1) , 优15 例, 良2 例, 可2 例, 差1 例, 优良率85%。术后伤口一期愈合16 例, 2 例延迟愈合, 2 例因皮肤撕脱伤面积大, 部分皮肤坏死, 行二期植皮后愈合。

3 讨 论

3.1 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和治疗

对于一般的胫骨平台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但对于高能量损伤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的开放性骨折, 采用有限内固定辅助石膏固定, 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并且软组织损伤严重, 伤口容易感染, 内固定适应证明显缩小。而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是治疗此类型损伤的良好方法, 可维持关节稳定及早期活动, 有利于关节软骨磨造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有序修复, 避免关节黏连。

3.2外固定器的使用

20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其优点为:a) 手术操作简便, 对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少, 骨性结构表浅, 大范围的软组织剥离容易产生软组织愈合问题, 而外固定手术可在骨折端上下穿针, 骨折处可用闭合或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骨折块。对于开放性膝关节损伤的病例, 可以超关节固定, 手术时间短, 减少了术中软组织暴露时间, 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及组织坏死的发生。本组2例因皮肤撕脱伤面积大而部分皮肤坏死, 二期植皮后愈合。b) 对于大块的胫骨平台骨折可直接用空心钉固定, 有利于膝关节的稳定并能早期功能锻练。c) 对于跨关节的外固定可临时固定3~4周, 再改为内固定。

3.3注意事项

篇8: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9岁。受伤原因:坠落伤3例,摔扭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开放骨折2例(均为Gustilo分型Ⅰ型),闭合性骨折10例。按AO分型:A1型骨折6例,A2型骨折4例,B1型骨折2例。单纯胫骨骨折5例,胫腓骨双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的2例均急诊清创缝合后以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其余均在适当准备后3天内择期手术。

治疗方法:①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根据骨折端显露情况扩大或不扩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以2~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闭合性骨折先试行闭合整复,复位满意者在C臂透视下以交叉克氏针固定;若闭合复位不能成功,则以骨折端为中心做3~5cm长的切口,少量剥离骨膜直视下复位,以尖嘴复位钳临时固定,斜型或螺旋型骨折以1~2枚3.5~4.5mm皮质骨螺丝钉加压固定,横断或短斜形骨折以交叉穿入克氏针固定,针尾露于皮外,闭合切口后以前后长腿石膏托外固定。②术后处理:常规应用预防感染药物1~3天,抬高患肢20cm以利消肿,术后24小时后开始足趾的主动屈伸活动,克氏针4~6周后拔除,拆线后更换长腿管型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

结 果

随访时间6~12个月,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

讨 论

儿童胫腓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约占儿童管状骨骨折的15%,是仅次于股骨、桡骨及尺骨的骨折。胫骨骨折男女比例约为2:1。胫腓骨骨干骨折根据损伤情况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大类。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的胫骨骨折可以通过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对于多发骨折,年龄较大儿童的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粉碎性骨折或难以复位的骨折,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合并有筋膜间室综合征的骨折;大部分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多系统损伤的骨折以及浮膝损伤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固定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如克氏针、螺丝钉、钢丝、外固定架、弹性髓内钉、钢板等,各有其优缺点。根据小儿骨骼的特征、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儿童骨折内固定时应该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并用最少的内固定物保持位置,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的血运,术后可以配合使用外固定而沒有发生骨折病的危险。由于儿童的松质骨坚硬,克氏针固定时把持较牢靠,为应用较少、较小内固定物固定骨折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因此对于有手术适应证并且年龄较小的儿童开放或不稳定的胫骨干骨折,应用闭合或有限切口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然后用辅以长腿石膏托外固定,既可以获得可靠的固定效果,又能达到保护骨折端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损伤的目的,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软组织损伤的恢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些均为本组临床病例所证实。

篇9: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60例, 纳入标准:符合胫骨骨折的诊断标准;符合Schatzker分型标准;骨折为新鲜骨折;知情同意, 愿意配合[3]。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8岁, 平均 (42.5±2.2) 岁。受伤原因:交通伤30例, 高处坠落伤22例, 摔伤5例, 其他3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25例, VI型35例。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治疗时间为3h~7d。根据患者意愿与自身特点, 把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 两组上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以骨折处为中心在小腿前外侧作4~6cm长弧形切口, 先在胫骨上、下两端向骨折方向闭合穿入克氏针各1枚, 保证钢针必须置入在包括各断骨的髓腔内。再根据骨折类型或断端斜面长度, 选择2~3枚螺钉从不同方向固定两骨段。再用钢丝环扎。缝合切口, 包扎伤口。

1.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夹板+外固定架治疗, 装置小夹板外固定, 必要时可应用牵引辅助复位制动。小夹板固定根据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及倾向性而放置适当的压力垫, 以维持骨折对位对线。对于移位不明显及小腿肿胀较轻者, 直接应用超踝关节小夹板固定骨折。然后选择IV型三段式外固定器, 调节杆由中间带有螺纹的纵杆和每段调节杆左右的螺丝固定, 其中置入的螺纹针要保持相互平行并在同一平面且垂直胫骨的纵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我们采用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 评估, 总分100分, 其中疼痛30分, 行走22分, 功能18分, 肌力10分, 屈曲畸形10分和稳定10分。优秀:≥85分;良好:70~84分;一般:60~69分;差≤59分[4]。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处理

本文全部数据均在SPSS19.0软件上处理。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30例的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3.3%, 对照组30例的疗效评价优良率为73.3%,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2 并发症

经过观察, 治疗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6.7%, 其中1例出现感染, 1例出现皮肤坏死。对照组有7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23.3%, 其中2例伤口感染, 2例皮肤坏死, 2例出现骨不连, 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胫骨骨折是骨外科临床常见骨折, 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内固定器械较多, 固定牢固, 但其手术创伤较大, 加重了对患者的损害[5]。

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有效植骨支撑及骨折坚强内固定是该类骨折手术的关键。小夹板固定方法简单、灵活, 固定可靠, 可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 踝关节、膝关节功能不受影响。有效地解决了石膏固定限制关节活动、不利于功能锻炼、容易造成关节僵硬等问题。同时小夹板都是针对克服成角弯曲趋向, 矫正畸形和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不变, 但用小夹板固定力来抵消骨折端移位的倾向力, 同时让患者有节制地活动[6]。在外固定器的应用中, 外固定器具有独特的牵开作用, 在牵开过程中可以利用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韧带牵伸复位作用, 使粉碎骨折更好地复位, 使关节间隙恢复正常, 从而更有利于后期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还有外固定器的应用避免了应力遮挡效应, 所获得的弹性固定使骨折块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微动, 能刺激骨痂生成,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7]。本文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疗效评价优良率为93.3%, 对照组疗效评价优良率为73.3%,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经过观察, 治疗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6.7%, 对照组有7例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23.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

总之, 夹板+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能提高临床评价优良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辉, 吴东明, 吴志, 等.组合式四肢骨折通用型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J].中国骨伤, 2008, 21 (8) :626-628.

[2]邵云峰, 张湘生, 黎志宏, 等, 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4 (4) :413-416.

[3]李新鹏, 胡士红.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81例[J].中国社区医师, 2008, 6 (15) :27-28.

[4]罗卫华, 叶峥.张逢年.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0 (19) :1984-1985.

[5]余松, 莫挺飞, 吉安武, 等.组合式外固定器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J].中国骨伤, 2009, 18 (7) :394-395.

[6]相大勇, 顾立强, 裴献国.胫骨骨折的并发症[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6 (3) , 328-329.

篇10:胫骨外固定架护理查房

关键词 胫骨 开放骨折 三维外固定架

2003年9月~2008年8月采用三维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38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2~69岁,均为开放性损伤。车祸伤24例,工伤8例,摔伤6例,伴血管、神经损伤3例,同时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例。

手术方法:均急诊6小时内施术[1],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下麻醉,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创,上止血带,常规消毒,伤口延长或不延长,牵引初步复位,在骨折远近折端胫骨中央各切2约10cm切口,血管钳撑开组织至骨膜,钻孔,拧入4枚外固定架螺钉,安装外固定架连接杆,复位骨折并保持位置,调整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确定骨折位置好,加压装置加压并固定牢固,若有血管、神经损伤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最后缝合伤口,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33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6~12个月,3例骨折延迟愈合,愈合时间14~20个月,2例病例不愈合,经Ⅱ期手术祛除外固定架选内固定并植骨后愈合,3例创面感染,经冲洗、换药、用药后愈合。1例骨缺损较多,术中植异体骨感染骨髓炎,后经扩创、置管对口冲洗引流,骨髓炎治愈,骨折愈合18个月后祛除外固定架。

讨 论

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不适宜内固定,内固定内置物增加感染机会,若感染,必须取出内置物,手术失败。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钉与外伤创面保持一定距離,又不与骨折接触,减少感染机会,而且外固定架方向可万向调节,有助于骨折复位及稳定支撑骨折,同时可创造良好手术条件与操作空间,处理损伤的血管、神经及清创缝合伤口。

三维外固定架优缺点:①优点: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胫骨骨折远近折端4小切口,钻4孔、4钉及外固定架连接杆固定,且三维外固定架调节方便,即使4钉孔不完全在一直线上,复位骨折固定时调整连接杆上固定螺钉孔方向即可。创伤小,骨折复位利用原伤口延长或不延长伤口,不剥离折端骨膜或极少剥离,这样,折端骨膜损伤小,血运好,有利于骨折愈合。便于术后处理,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稳定后,可及时处理创面,修复损伤血管、神经及处理其他骨折,在需要保持开放的伤口,便于再清创,敷料更换及观察损伤组织,也不防碍中厚皮片,局部转移皮瓣、交腿皮瓣或带血管蒂的复合组织瓣应用[2],还有利于术后换药,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还减少护理工作强度。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术后6小时麻醉过后即可屈伸患肢功能锻炼(血管、神经损伤修复病例除外),可减少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肌萎缩等并发症,同时亦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骨折愈合后外固定架易于祛除。二次手术创伤小。②缺点:不能早期负重行走,三维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起支撑作用,不是十分坚强固定,而胫骨粉碎骨折属不稳定骨折,早期完全负重易致骨折移位,变形。穿脱衣服不方便。影响美观。

注意事项:每一骨折端(远近折端)2钉孔不能太近,否则外因架连接杆锁定锁丝不易调节,不易复位固定骨折,最好切口前用外固定架比试一下确定大致位置。连接杆尽量靠近肢体,以不压皮肤为好,以增加稳定性,标准4钉外固定中,两钉应尽可能靠近折端,另两钉远离折端且4钉均应穿入骨质较好部位[1]。钉根部无菌敷料包扎,早期及时酒精消毒且不要祛除敷料,后期不要揭掉钉根部环状痂膜,否则易导致钉根部感染。后期6~8周后部分负重活动后及时拧紧外固定架固定螺丝,以防外固定架松动后骨折再移位。

参考文献

1 冯琼华,余国荣,许黄雄,等.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0:850.

2 胥少汀,葛宝丰.余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87.

上一篇:镇痛下一篇:金蝶kis账套恢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