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2024-04-10

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共8篇)

篇1: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支部党建工作制度规范,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的教育管理,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党章》的有关规定,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思想理论素养。

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积极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党支部与06级车辆工程、国贸专业7个班级团支部结对帮助,成立7个党小组,分别负责指导、帮助团支部建设,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展开学风督查评比,党员重点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将帮扶效果作为对党员考核的重要内容。成效显著,支部党员全部荣获奖学金、三好生、优秀学干等,相应班级的学风也明显好转,不及格率明显降低。

组织党员先后深入桃花坞小学开展“学习防震减灾常识,用知识守护生命”活动;深入市红旗小学宣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意外伤害预防方法;积极响应“金陵晚报虎凤蝶行动”,喊出“捡起每片垃圾,让城市畅快呼吸”的口号,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被省、市媒体报道,赢得市民的广泛好评。

篇2: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京江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是党的一支由公共事业管理、制药、高分子、工业工程、交通工程专业与京江学院桃花坞校区所有专业在校学生为主的党的基层组织,现有党员72人,其中正式党员48人,预备党员22人,教师党员2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领导能不能得到加强和改善,从严治党的方针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任务能不能落到实处,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不断改革、完善、深化的环境下,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物欲横流逐渐统领风骚的今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更显得至关重要。近三年来,京江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在校党委和院党总支的领导下,面向五个专业和桃花坞校区(镇江市船艇学院),做到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全面部署,扎实推进,明确任务,从严要求,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在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学生党员上狠下功夫,切实改进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方面坚持和改进我们过去在党员培养、发展、管理方面长期新成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在加强中改进,在继承中创新,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把党员培养、发展、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地把京江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顺利贯彻执行和党的未来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提供了强有力的素质保证。

一、立足理论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对于党员来说,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前提。针对于此,学生第五党支部克服了以前理论学习上重视不够、抓得不紧、要求不严、态度不端、浅尝辄止、敷衍应付、理论学习不能联系实际等缺点与不足,创新思维,开拓性地开展了党员理论学习活动,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一年来,我们在思想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一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到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注重效果,督促检查。通过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学生第五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提高了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够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二是用党章规范支部工作,坚持“一月一会”制度和学习制度等。党支部通过坚持学习制度,经常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并利用此制度先后组织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等理论文章,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论述(每月一次政治学习,有学习记录);同时通过“一月一会”制度定期讨论支部工作,发扬党内民主,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保证了学生第五党

支部的健康发展。三是积极组织学生第五党支部开展活动,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进了解,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每年学生第五党支部都要开展两次以上此类活动,如镇江烈士陵园扫墓,参观革命旧址,拜谒老红军,观看历史纪录片等。四是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第二课堂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008年11月,我学生第五党支部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积极申报最佳当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独立学院德育宽容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在江苏大学党委组织部2008党建与思政教育论文的评选中,荣获了三等奖;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公开发表了《效率、公平、发展——邓小平政策制定思想初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第1期》。

二、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学生第五党支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党章及中央下发的各项条例,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使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以规范和制度来保证党建工作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高,熟悉全系学生情况,学生信任,热心党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同志选出来担任支委委员。二是建立“推优”考试制度,充分发挥所辖专业辅导员的作用,做好推优考试与考察培养工作。辅导员和班级学生党员每学期定期向党支部推荐表现突出的优秀团员作为培养考察对象参加推优考试,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党员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中的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推荐考察意见,使得党支部能够了解真实情况,提高发展质量,又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班级工作开展。三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制度,做好发展党员的基础工作。学生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方面,院、校两级党校学习,依靠船艇学院军事政治教育的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具体做法是每学期举办一期院党校学习班,选择出优秀团员参加校党校;组织好校党校学员的学习,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并做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与此同时,党支部也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考察工作,确定两名党员对一名积极分子进行联系,加强指导,填写《入党积极分考察表》,每季度写一份考察记录,并定期向支部汇报考察情况。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向支部写一份思想汇报,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教育。四是确立“坚持质量、重在培养”的方针,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学生党支部每年都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初步制定下一的发展计划,及时上报院党总支,做到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在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中组部《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确保党员的质量。五是建立预备党员的继续考察教育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预备期的教育,如京江学院“六个一工程”的落实情况考察表,学习小组总结材料等。组织好校党校预备党员班的学习与讨论,举办各种

革命传统教育,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进了解,进一步升华思想,坚定信念。党支部制定专门的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每季度填写一次预备党员考察记录,发现不足及时教育帮助,确保了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思想一如既往,健康向上的成长态势。通过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近几年来我院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一直处于一个健康、有序、规范、良性的发展状态。

三、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充分认识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篇3: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高校是培养高学识、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的基础力量和主要依托, 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其力量的壮大和凝聚, 需要一批批先进的基层党组织的涌现和带动。加强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时势所趋, 时代所唤。

当前,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诸多问题不断显现, 主要表现在:高校基层党建忽视思想引领, 理念滞后, 缺乏感召力;高校基层党建活动模式单一, 形式僵化, 缺乏感染力;党建活动载体拓展不够, 缺少平台创新, 缺乏创造力;党建活动实践激励不足, 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向心力;学生党员组织观念弱化, 欠缺有效机制, 缺乏战斗力。

无论是从基层党组织功能结构优化上、学生党员的个人成才上, 还是从新时期高校稳定发展需要上、国家改革建设的骨干力量培养上来讲, 都迫切需要一批批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脱颖而出。

二、如何创建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如果将高校基层党建比作钢铁工业的生产, 高校创先基层党组织则类似纯净钢、优质钢的精炼。那么, 怎样通过科学高效的“工艺流程”, 去打造新时期高校基层的“钢铁党支部”呢?

现以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来扼要介绍先进基层学生党支部的“铸造记”。该党支部根据“明理念, 夯基础, 重实践, 铸品牌, 谋合作”的工作思路, 以“炼钢法”为要领, 像锻造钢铁一样去铸造“具韧性、够强度、高品质”的学生党支部, 着重从思想道德、组织建设、学习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地合作等方面加强党建工作, 成功创建成了“吉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1、以自学组织来制好铸模。

如果把党建比作炼钢, 那么为国家复兴事业培养骨干力量的教育目标就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铸造模具”。基层党支部可以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突破口, 成立学生党支部的自学组织, 深入学习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动员支部成员自主阅读经典著作, 提升自我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 按照“信仰与志趣统一, 头脑与行动一致”的原则系统学习、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 开展“党团活动进宿舍, 核心价值进头脑”之类的活动, 引领党团员青年, 紧密联系时势, 理性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对其产生真正兴趣。支部书记表率开展学术研究, 鼓励支部成员立项, 并筛选出立意深远、内涵深厚的优秀论文, 以个人或团队名义上报研究计划, 评选确定重点资助项目, 让政治理论学习充满活力, 并能够辐射覆盖最大化。

2、以组织建设来精选矿石。

加强组织建设, 是提升党支部核心战斗力的基础。合金微调作为重要的冶金功能, 是保证钢材性能稳定的关键技术。高校基层党支部应加大对学生骨干的重点培养,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考察, 像计算机在线计算各种合金加入量来保证钢材成分和性能一样, 精选吸收优秀的考察对象入党, 发展对象的结构力求全面兼顾。按照“五率先”的标准要求支部成员, 评选党员中的骨干分子为校院各级“优秀学生党员”, 并将事迹推广宣传, 感召学生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让他们成为支部取之不竭的优质“矿源”……创新是高校基层党建的永恒动力, 网络党建是组织建设中的载体创新, 会有力地助推创先工作。组织设置创新上, 可以考虑高年级逐步建立毕业生党支部, 同时为便于管理应该控制支部增设的数量, 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新支部带头人。机制创新上, 可以建立优秀党员进驻新生班级制, 选派学生党员参加团学组织换届改选及考核活动等等, 让“富矿石”得到“精冶炼”。

3、以文化建设来熔浇钢水。

经过长时间的熔化与提温, 矿石就会冶炼成制钢的铁水。各类特色文化建设好似“熔炼”高校创先党组织的“催化剂”。基层党组织为克服只重使用而轻培养的认识误区, 着力培育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 可以从发挥校园文化对于党员的教育功能入手, 旗帜鲜明地开展纪念建党、建团、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活动。形式上力求新颖活泼, 参与者能喜闻乐见。文学院学生党支部特别注重学生党员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 最大限度的开放利用富含教育价值的校园文化载体, 使支部成员在生活体验中受到教育与熏陶。例如, 举办“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用行动践行十八大”活动, 用歌咏比赛的方式向“十八大”献礼, 赛会活动使党团员们释放激情的同时, 享受到了协助配合带来的快乐。再有, 支部鼓励成员投身贴近专业的戏剧文学创作, 用艺术的形式去感染自我。近年来, 支部党员创作的两部戏剧获得吉林省一、二等奖。

4、以志愿服务来淬炼粗钢。

炉外精炼是粗钢提纯的重要过程。根据材料的用途和用效, 才好判断钢铁质量的优劣。一个基层学生党组织是否先进, 要在实践检验中辨别。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基层党组织创先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已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创先活动的共同理念。只有心甘情愿为人民群众服务, 才能得到社会百姓的认可和呼应。让志愿服务时刻停留在身边, 经常出现在社区, 是锻炼和检验党组织生命活力的有效途经。在党支部的倡导下, 可以成立志愿服务团队投身于帮扶助困, 关爱老人儿童, 以温暖社会为己任, 力所能及服务大众。吸纳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学生, 共同营建一个“组织稳定、特色鲜明、活跃奋进”的志愿者队伍, 将党的宗旨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群众面前。文学院学生党支部招募的“文暖”志愿团队公益活动的事迹, 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其多年坚持慰问当地聋哑学校、福利院, 总会带去微笑、留下温暖;到农村中小学义务支教, 在患病学生捐助中, 总是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在帮助农民抗灾保粮, 绑扶倒伏玉米等行动中, 又总能攻坚啃硬, 冲在最前。

5、以校地合作来轧实钢材。

支部对地方德育示范单位的充分共享, 好比实现优质钢材的合金化作用。高校党支部要善于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 大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用多方举措来激发学生培养健康的精神品格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意识。文学院党支部充分吸收当地宝贵的红色资源, 拓展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吉林省第一荣复军医院等单位作为爱国主义实践基地。通过到特色博物馆的参观, 学生党员增添了对革命历史知识的了解, 产生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成才理念更迫切、更具体。赶赴荣复军一院慰问时, 支部成员带给退伍老军人御寒生活用品, 聆听和平功臣讲述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历史。师生与地方的这种互动, 让学生党员感恩的情怀、传承革命的信念,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仍能馨芳扑鼻、荣盛不衰。

三、小结

“千锤百炼出好钢”。文学院学生党支部以冶炼钢铁的方法锻造自我, 争作钢铁先锋, 勇当钢铁模范, 时刻牢记党性于心, 分秒力作党员于行。在创先活动中, 支部时刻注意将理论知识以教育生活化为主要方式传递给支部党员, 将理论学习和社会观察有机契合,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升级和优化, 培养出百余名“思想健康活跃、实践经验丰富、整体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支部成员并创建成了一支“富于理想、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良团队。

参考文献

篇4: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党支部是联系广大党员和学生的纽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需要党建工作者不断的改进思想认识,加强党建研究,改进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党支部建设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独立学院的诞生,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独立学院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不少独立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党支部建设重视不够,使得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中没有体现,这种状况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转变思路,创建学生党建工作品牌,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质量。

一、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组织架构,但具体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并不完善,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模式有待改进。

1.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方式单一粗放,特色不明显

大多数独立学院基本照搬母体学校党建工作模式,自身的特色不明显,结合学生实际的部分较少。独立学院基本上都是年轻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身兼数职、事务繁杂,党建工作经验和政治素养相对比较缺乏,无法深入指导学生。加之,独立学院辅导员流失率相对较高,导致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延续性不强,无法形成深厚的文化传承。

2.学生党支部工作质量不高,内容单一

在独立学院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线党建工作者的水平不够,导致支部建设过多关注党员发展的客观程序、入党资料的审查,对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不够深入。更有甚者将发展学生党员当作上级布置的任务来抓,活动流于形式,远离学生、远离生活、远离实际。诸多因素,造成学生党员的意识薄弱、政治理论水平不够、社会责任感缺乏。

3.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

学生中不少人把入党作为就业、考公务员、争取机会等的跳板,入党动机功利化。党支部在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够,深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部分同学入党后,动力不足,党员意识渐渐薄弱,群众基础薄弱。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缺失。[1][2]

二、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持独立学院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十分重要。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相较于公立学院还很年轻,许多认识还不清晰,需要加强工作建设的力度,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是独立学院党建工作质量提高的主要努力方向之一,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实施内涵式发展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质量,确保独立学院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要求。

教育原本应该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但独立学院存在之初即是一个以投资和回报为基本要求的教育体,这与教育的公益性质相违背。在独立学院加速发展进程中,如何保证独立学院办学质量,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十分关键。加强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力度,确保党组织在独立学院中发挥主动指导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2.实施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都是本科2B批次或者三本批次录取的学生,与其他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能力稍弱,但他们多才多艺,个性鲜明,活动能力较强。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内涵式发展,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政治追求的实现,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真正实现以学生的成才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3]

三、对策和建议

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总体发展设计,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依托母体中山大学创建,坚持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以创办国内一流私立大学为目标。目前有在校学生近19000人,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学生党支部建设内涵式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思想上转变认识,重视党建工作内涵式发展。

转变认识,重视思想、认真学习、寻找问题、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邀请党史研究专家来校讲课,党建工作者带头认真学习指定的文件和书目,带动学习风气;二是深入学生中寻找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谈心谈话活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人情感,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三是摸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规律,认清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强,因此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加强学生党支部工作团队建设。

学生党建工作團队是党建工作质量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团队是首要任务。其次是认真选拔学生党建工作带头人,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担任。同时,还需加强对学生党支部工作团队的培训与考核,做到培训有计划,考核有依据,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党支部工作团队的热情和创造力。

3.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校级“党建课题”为平台,加强学生党员的意识教育,提升党建工作内涵。

从2014年开始,学院党委专门下拨党建课题专项研究经费,供全院教师党员申报课题研究,首批申报共22项课题立项,其中重点资助课题8项,资助金额3000元,一般资助课题14项,资助金额1000-2000元。该项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全院教师党员的学习热情,老师们从自身岗位工作实际出发,把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成果颇丰。

以外文系党总支为例,该党总支学工办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学院所在地的农村发展相结合,构建与乌土村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环保知识海报宣传、亲子小品、文艺汇演等形式,将大学的文化植入人民群众心中,带着对社会的真诚回馈之心,践行“中国梦”,将青年学生的梦与人民群众的梦相结合,在大学生与群众的激情碰撞中,擦出党建新火花。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党建新模式,可持续性强,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既是大学社会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也是践行群众路线,践行“中国梦”最有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文丽,吴春庚.独立学院党建品牌的创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10月

[2]赵刚,陈晓敏.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问题研究及对策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月第10卷第10期。

篇5: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5人,预备党员16人,党外积极分子100人,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队伍。第一学生党支部凭着一股韧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全体成员为纽带,带领06级、07级学生奋力拼搏,出色完成了学院党总支交办的学生思想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任务,开创了教学评建工作新局面,赢得了学风建设工作和党务工作的双丰收。通过支部建设,我们看到了以制度促党建、以党建促评建的管理思路带来的成功经验,也领略到了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学生党员队伍的新风采。

一、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屹立于东方的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战争硝烟的洗礼、文化大革命的考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都雄辩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学生党员是学生当中的优秀代表,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支部自然成为学生中的核心和骨干组织。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中坚群体的学生党支部同样肩负着领导、教育、培养后备力量的重任。作为一名党员,首先应该有警惕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勇于奉献、为人服务的精神。学生党支部非常重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使之形成在学生中有影响有威信的组织,以确保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号召力、影响力。在抓好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在学生中开展细致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工作,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对共产党有更深的理解,对党的各方面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使之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对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吸收更多的高素质学生加入党组织,以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学生党支部的延续性。

二、学生党支部工作情况 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

首先,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引导广大的学生积极靠近党组织。自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各团支部积极配合工作,大部分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特别是对于高中时期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支部更是认真进行教育,并给予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通过团校、党校进行学习,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吸引了更多同学积极靠近和要求加入党组织。对于上交的入党申请书,建立个人档案,并登记造册。有支部组织委员负责管理。并及时将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相关材料归档。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培养,又班级党代表、团支部组成推优小组,对一般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综合考核,已确认其是否可以成为重点积极分子,填写积极分子考察表,并制定专人进行指导,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培养,建立重点考察对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

党支部和入党介绍人继续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团和班级的工作,锻炼自己,从而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预备党员每季度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党支部每半年对其考察一次,并及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认真记录预备期的现实表现情况,以备上级党委进行审查。

支委会、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开展情况: 支部非常重视组织生活,认真过好支委会,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要求在会前要作好充分准备。通知到参加会议本人,并告知会议内容。要求参加会议人员不得迟到。会上保持严肃、民主的气氛。使得每一项会议都收到实效。

近两年学生党支部发展情况,积极分子培养建设情况:

以完善的组织机构、考核体系做保障,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为原则,经过不懈努力,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8年发展党员16人,学生党员质量和数量都有所提高。

三、按照评估对党建工作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以评建工作为核心,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按照评估对党建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使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使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建立“党员建档”制度。对于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都由辅导员及时建立入党档案,以便即使了解情况,跟踪考察培养。在确立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在原有入党档案的基础上,将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推优意见表、荣誉证书复印件、大学生党校结业证书复印件、《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等进行整理,装入该档案,由支部统一管理。

二是建立“推优”制度,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各班团组织的作用,做好“推优”考察工作。辅导员和各班级学生党员每学期1-2次向党支部推荐表现突出的优秀团员作为培养考察对象,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团组织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中的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推荐考察意见,使得学生党支部能够了解真实情况,提高发展质量。

三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制度,做好发展党员的基础工作。第一学生党支部已形成依托学校、学院两级党校学习,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选拔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制度。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考察工作,党支部要求每两名党员与一名积极分子组成一个小组,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指导,小组每6个月写一份考察记录,定期向支部汇报考察情况,同时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向支部写一份思想汇报,使支部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掌握上能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便于支部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

四是制定党员发展计划,严格党员发展标准,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第一学生党支部每年都要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及时上报院党总支、校组织部,做到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在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和中组部《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确保党员的质量。不仅严把思想关,同时综合考虑学习成绩、表率作用、群众基础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叫响“我是共产党员”。

五是建立预备党员的继续考察教育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员的预备期的教育。支部通过每学期的党员考核,找不足、找差距,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好预备党员的学习与讨论,举办革命传统教育讲座,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觉悟,进一步升华思想。支部每季度填写一次预备党员考察记录,发现不足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确保了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思想一如既往的健康发展。

六是建立群众监督制度。支部为了使党员发展工作更加透明化,将发展党员的全过程及时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公示,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党员发展公开、公正、阳光、透明。

四、支部工作成果

学生党支部经过多方面努力,党支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党员理论水平有了总体提高,综合素质得以加强。

首先,认真学习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和“双争”活动目标要求,坚持做到先知先会。通过加强学习,全面把握 “双争”活动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把握两个学习重点:一是胡锦涛等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二是学校党委“双争”活动的目标要求。支部妥善处理好指导学习与自身学习的关系,努力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取得做好指导工作的主动权。同时,全面把握“双争”活动的方法步骤,确保活动有序推进。明确“双争”活动的学习动员、对照检查、争创提高三个阶段步骤,把握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活动有序推进。紧密围绕学校工作的实际来开展“双争”活动,确保活动实效。明确学校党委开展“双争”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在于推动工作。

其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支部于2009年4月中旬与沈阳化工学院信息学生党支部共同召开座谈会,共同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学习讨论,既解放了思想,又统一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支部于2009年4月下旬与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党支部再次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同时不断灵活教育方法、丰富教育模式,采用研读原文、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增强受教者的学习效果。在科学发展观学习的第一阶段每一名学生党员都撰写了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在学习活动当中,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的积极分子也不甘示弱,主动加入学习的行列,参与支部集中学习和讨论,并自觉提交思想汇报。形成了学生党员与积极分子平行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学习机制。

再次,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学院学生工作做贡献。号召广大党员、学生把远大理想同务实精神结合起来,艰苦奋斗,多作贡献,扎实有效地完成党支部和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评建创优”活动,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上的“楷模”,带动身边同学,为建设良好学风做出新的贡献。党员是一面旗帜,是各项工作的排头兵带头人。通过开展教学评建工作教育,使广大学生党员树立了 “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外树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的责任心,实现了学生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党员在不同的位置上勤奋而忘我地学习与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冲在前、抢在先,充分体现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投入到学院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去,在学生党建、学院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取得了许多的骄人的成绩,为2006级评为优良学风年级和2006、2007年级多个支部荣获优秀团支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将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努力,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学院贡献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

篇6: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用青春、智慧、汗水谱写我院团委工作的辉煌未来

——在共青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张文娟

(2013年12月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学们:

现在,我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共青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全院各部门单位的鼎力支持和全院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后,我院共青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承载着全院近万名团员青年的期望和重托,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标志着再创辉煌的崭新起点。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服务同学,奉献同学”的工作宗旨,带领全院广大团员青年,传承精髓,深化内涵,创新发展,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谱写青春华章,努力推进我院共青团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三年,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支持领导下,紧紧围绕我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上级团组织的工作要求,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依托,以服务广大青年为根本,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青年特点和学院特色的团的工作格局。

(一)以思想引领为主线,构建文化育人新体系

我院团委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根本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始终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共青团工作的首位,着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注重探索新时期引领青年的客观规律,加强思想教育,以思想引领树人。

1.切实抓好团员青年思想教育。

京江学院团委抓实主题教育内容,将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党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结合起来,抓住重要契机,力争将思想教育的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利用十八大召开、建团90周年等重大节点,通过理论学习、红歌传唱、心愿寄语、墙报设计等形式多样主题党团活动,引导团员青年热爱党、认同党,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学院层面开展“我的学院我的家”——“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学院可持续发展”专题报告会,“我与学院共成长” 座谈会,“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作品展等主题活动。党团支部开展“放眼二十年、寄语十八大”、“心语心愿话理想,规划未来报祖国”、“图书义卖,情暖系党”、“优异成绩向党汇报”等主题党团日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党团员参与面广,反响良好。

2.加强阵地建设,发挥新媒体作用。

宣传工作是我院团委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窗口,院团委积极创新工作模式,重视学院团委工作重心转移,逐渐将共青团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增大新媒体在共青团工作中的比重。我院共青团与时俱进,形成了以“人人主页、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口袋大学”为一体的新媒体引导体系,密切了学院团委与团员青年的联系,增强了团的各项工作在全体团员青年中的影响力。我院团委通过网络新媒体把大量校园新闻、最新动态、好人好事等信息及时放到相应的网络平台上,使更多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地传送给广大团员青年们,加强了各级团组织的交流与学习,使团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3.把握思想动态,注重分类引领。

我院团委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共青团江苏省委关于开展青春导航行动的实施意见》的号召,定期召开团学干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以“大学生思想状况”、“大学生心理状况”以及“关注社会热点”等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同时以京华班为载体,按照“差异培养、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培养理念,把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要求相结合,培养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新时代青年。通过这种按照专业、功能、志趣三种主题方式来组建团队,提高了学生党员在本年级支部和团队活动中同时发挥示范作用,实现了差异培育,共同发展的理念。

(二)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我院不断完善共青团组织工作中的各项制度,使得日常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完善团干部选拔机制,吸引优秀团员纳入团学组织,通过各类培训强化团学骨干的能力,为组织输送鲜活的力量;坚持党建带团建,努力形成党团结对成果共享的局面。京江学院团委以“组织建设聚人”的理念,凝聚组织力量,奋发开拓组织建设新局面。

1.党建带团建常抓不懈。

京江学院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以服务提升基层组织活力。按照《京江学院关于开展党建带团建“三结对一创争”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根据以学科专业、业务流程为主线,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团员开展结对。学院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共637人,结对团员人数达6289人。党团员结对率为党团员总数的69%。

2.完善团的管理模式。

根据我院团员青年众多、组织机构庞大的特点,探索院团委-年级分团委-基层团支部三级管理模式。具体的做法是,院团委宣传组织,团支部发动实施,团员青年广泛参与,年级分团委汇总考评。有效的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和系统性,提高了活动的参与深度和广度,保证了活动的实效。在具体的工作中,我院团委建立起更加丰富有效的管理制度:团支书培训、团支书例会、团支书年终述职和优秀团支部评比等一系列制度来有效地规范、引导各班级团支部的工作,增强了我院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我院通过扎实的工作举措、良好的工作成效,得到了团省委领导及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在2012江苏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年终考核结果中,我院团委获评“优秀”。

3.增强基层团支部活力。

京江学院团委鼓励基层团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我院团委开展了围绕十八大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其中J动力机械1101团支部“喜迎十八大,优异成绩向党汇报”获得了最佳优秀团日活动,电气1101团支部获得“江苏大学十佳标兵团支部”的荣誉称号。同时,我院团委坚持做好团支部书记理论学习和能力素养锻炼,定期召开团支部书记例会和团员青年座谈会,充分发挥基层团支部的作用,积极发掘广大青年团员的思想症结和意见,更好的开展团组织的建设,服务广大青年团员,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这一目的。(三)注重团员青年素质拓展,实践育人再上新台阶

京江学院始终按照“差异培养、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培养理念,坚持“服务同学、奉献同学”的工作宗旨,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立足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将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

1.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近年来,京江学院团委以“学术育人、理念培养、实践养成”的总体要求号召全院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我院紧紧围绕“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的活动主题,全面部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召开暑期设计实践动员大会,利用丰富社会资源,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我院青年学生实践热情高涨,共组织了144支社会实践团队,参与人数占全院人数的15%,其中班级团队人数占63%。这些团队及个人结合当前实际,细致深入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镇江各街道、社区、部队、企事业单位,实践内容涵盖科技、文化、教育、社会热点等各个方面。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苏工人报》、《新华日报》、《镇江日报》,丹徒区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累计报道13篇次。

2.志愿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我院坚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原则,不断拓宽我院青年志愿者的工作领域和活动内容,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主动配合团的地方组织开展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我院共有四支志愿服务小分队:骆焱志愿服务小分队,镇江市血站小分队、特教中心小分队、镇江市图书馆小分队。其中骆焱小分队被评为2011年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小分队,该小分队成员荣获2012江苏省大学生人物提名奖。2013年,我院团委又与镇江市世业镇团委结对,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旨在能长期关爱该镇的留守儿童,基于他们全身心的关怀。我院团委以青志协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尽自己所能为广大群众带来科学文化知识、体贴入微的生活关怀,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也被《镇江日报》,《京江晚报》,《人民日报》多次报道。

3.创新创业,成绩显著。

我院团委一贯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我院每年都召开“学生科研立项动员大会”,在校、院良好的学术环境下,我们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鼓励同学们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开创了校园文化新方向,同时也加强了对同学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说我院科协举办的科技节、魔方大赛就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关注。此外,在各类国家、省、市级竞赛中,我院学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了培养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正确意识和必备能力,使京江学院广大大学生对自我就业创业的定位有较深的认识,我院团委和学工办开展了共青团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工作,组织相关专家来给广大学生就就业和创业方面开展讲座,让他们找准自身社会定位和自己上的差距。我们还举办了像“简历大赛”、“模拟面试”之类的一系列活动,给准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个模拟平台,最终达到促进我院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目的。

(四)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开创校园文化新局面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学院团委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院团委注重抓活动品牌,以品牌活动促进大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学院团委坚持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凝聚青年的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1.树立品牌意识,狠抓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学院团委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院团委注重抓活动品牌,以品牌活动促进大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文化艺术节和科技创新节的“两节联动”,大力开展文体、科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年来,我院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十大歌手比赛、院际篮球联赛、科技创新节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每届文化艺术节都具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活动覆盖面广的特点。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欣赏水平和品位。我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集体竞赛项目,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围绕文化内涵建设,增添基层支部活力。

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审美品位,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激励和引导广大团员更加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全团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院团委充分发挥各种力量,每年组织策划了如:“京江杯”篮球赛、“京江杯”足球赛、趣味运动会等大量的体育竞赛活动。心理活动月、征文比赛、各种专业比赛等系列活动,每年策划举办迎新晚会、双旦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以及送毕业生晚会四场大型文艺晚会。全面展示了京江学子高超的演艺才能,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大力扶持学生社团,提高活动参与度。

目前,我院共有5大类学生社团28个,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中焕发出了无限活力。院团委在社团管理中,坚持“数量建团”与“质量建团”并举,专门设立了社团联合会对28个社团进行管理,院团委只对各社团作指导,所有的管理都由学生自己去做,非常有效地调动了各个社团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社团联合会开创性地推出《学生社团考核制度》、《社团活动申报制度》、《社团宣传管理制度》等制度,社团活动 “百花齐放”,社团工作呈现出“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良好发展态势。红蔻动漫社、京舞门、RSK轮滑社、养正学社等社团组织在校外也有相当的影响,经常受邀到校外参加演出活动;红蔻动漫社和英语协会曾多次与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进行学习交流并对其社团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京江学院团委积极探索提升校园活动参与度的方法和途径,以广大青年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的活动。在团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院团委始终坚持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有记录、有宣传、有效果”,特别注重活动影象资料的积累,以及对外宣传报道。我院团委与时俱进,通过团委官方腾讯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人人主页,时时更新我校共青团活动。

各位代表,近三年的奋斗历程留下了我院共青团的光辉足迹,也给予了我们许多深刻启示和经验,那就是:

1、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围绕党政中心开展工作,才能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

2、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围绕需求竭诚服务青年,才能更好的履行共青团的基本职能;

3、坚持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围绕时代发展推进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共青团的生机与活力。

二、未来工作展望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的四年是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全院各级团组织要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务必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坚持服务青年、服务大局,不断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工作成绩,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工作领域,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学习,艰苦创业,努力开创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校园和构建京江的辉煌而贡献青春和力量。

1.创新思想引领方式,进一步提升共青团的引导力。

思想引领是共青团工作的核心要素。京江学院团委将切实提高各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组织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青春朝气,进一步巩固团的群众基础,切实推进团建创新,通过“分年级、分群体、分形式”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加大对基层团支部和班委的指导和建设力度。定期召开团员青年座谈会,畅所欲言,谈学习,谈理想,谈生活,邀请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干部参加座谈,倾听青年的建议,及时掌握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普遍要求,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

2.强化团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的内在活力。

坚持“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我院团委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夯实共青团的组织基础,要按照“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资源”的原则,重点探索团组织进社团、进公寓等领域的团建模式,力争对团员青年实现多重覆盖,不断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

为更好地实现团学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京江学院团委将加大对团学组织的指导力度,实现团学干部“选拔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科学化、考核规范化”。我院团委将努力打造“学习型”、“活力型”团支部,以班、团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以团支书培训为支撑,提高团支书的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以QQ、飞信、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体为载体,建设班级网络团支部。

3.提高服务青年水平,进一步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

京江学院团委将指导学生组织更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扎根于同学、服务于同学,在组织好各项品牌活动的同时,着重代表好、维护好、实现好青年学生的正当权益,并不断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我院团委将进一步推进“江苏省法律援助中心”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反传销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以及必要的法律援助,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青年的成长成才。

我院团委将更加重视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社团活动的资源投入和资助力度,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与影响。我院将在未来积极打造社团“百千万”工程,百,在京江学院发展一百个社团;千,举办一千个活动;万,惠及一万名京江学院师生。同时,我院团委将以学院橱窗、学院官网、团校、网络平台为主要阵地,抓学习,抓队伍,抓活动,抓实践,抓成效,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调动团员在学习上、学院各项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更加优良的班风和院风,使我院团的工作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进一步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

篇7:机械学院机制学生党支部先进事迹

机制学生党支部包括2个本科专业,四个年级18个自然班,党员人数为51名,其中教工党员2名,学生党员49名。机制学生党支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机构建设。机制学生党支部根据学生人数多,学生党员发展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党支部在每个年级中选择出一名学生正式党员作为本年级学生党员总负责人,大大提高了党支部的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加大培养力度,坚持发展标准,为党组织输送更多新鲜血液。(1)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是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基础。我支部坚持“早启发、早引导、早选苗、早培养”的做法,从低年级抓起,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并积极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地以实际行动创造条件争取入党。

(2)坚持发展标准,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党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做到了严格把关,真正把那些品学兼优、为人正直、入党动机端正、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同学吸收入党。力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为确保党员的质量,党支部采取层层把关的制度。

3、充分发挥我院离退休老党员的优势,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我院开展了本科生学生党支部与离退休党工委机械党支部共建活动,并设立了学院关爱谈心屋(机制学生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支部共建及关爱谈心屋活动)。陈嘉真、金瑞琪老师联系机制学生党支部,每周单周一下午由2名老党员与支部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与我支部班级“三困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定期与所联系支部书记进行沟通交流,协助审查学生党员发展材料,参加讨论吸收新党员支部大会,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

4、充分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党建三个一”活动;抓支部学生考研率,今年机制学生党支部共有05级学生党员24名,考取研究生14名,其中考取中科院研究生1名,上海交通大学2名,天津大学1名,为低年级党员起到了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我支部开展了考取研究生党员与1至3年级党员考研经验交流会,指导低年级党员如何准备考研复习,如何报考等问题。

5、做好学生党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学生党支部书记是由05级辅导员兼任,为了提高本支部党员的就业率,机制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通过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机制学生党支部24名毕业生党员中,除了考研学生,其余全部就业,并且有不少学生签约在比较好的单位,如索尼公司、常发集团、高露洁公司等。

篇8:京江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一、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介绍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从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依托母体办学, 因此,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资助管理工作是按照江苏大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相关条例操作进行的, 隶属于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下的资助管理科。直到2011年《关于成立江苏大学京江学院资助管理中心的通知》[江京院 (2011) 2号]的颁布,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才真正独立开展相关资助工作, 中心结合学院实际, 颁布实施了《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 (试行) 》 (江京院[2011]43号) 、《关于开展2014-2015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 (江京院[2014]38号) 相关文件, 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 并且建立了贫困生相关数据信息库和个人档案,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学院资助管理工作, 初步形成了具有奖、助、贷、勤、免、补的资助体系, 分为国家、社会、学院三个层面的资助。

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2014年资助工作为例, 2014年,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在校生9497人, 贫困生1398人, 约占全院在校人数的14.72%。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为314人, 占贫困生总人数的22.46%。2014年学院资助工作发放国家助学金114.35万, 国家励志奖学金74万, 勤工助学金17.1516万, 特困生补助金6.34万, 学费减免金41.5万, 社会捐赠3万元, 共计256.3416万, 资助人数达1538人/次, 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人数为1138人, 占全院经济困难人数的81.4% (1) 。总体来看, 各种类型的资助政策均对高校贫困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资助作用明显。但是也存在现行各类型资助政策的对象并没有完全限定在贫困生内等问题。

二、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京江学院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 依据资助理论的内涵, 以四个不同的维度及影响因素为基础, 设计调查量表, 具体为资助的本质、资助的条件、资助的过程及资助政策的绩效, 其中前三个可以概述为资助活动, 第四个资助政策的绩效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内容, 所以本文又将资助政策的绩效细分为:资助政策的救济性、资助政策的发展性、资助政策的差异性、资助政策的可感性和资助政策的联动性。为了使得量表设计更加合理, 本文量表中的题目参照通用量表形式, 史秋衡、魏新婷和苗深花等在学生工作的调查研究中, 已使用类似的量表, 所以本文的问卷本身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并得到了普遍认可。经过题目筛选, 本文最终确定了资助活动的12个题目, 资助政策绩效20个题目, 加上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5个题目。量表问卷的发放对象群体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本科生、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相关人士, 共发放问卷量表2000份。为了提高调查质量, 以学生为主的问卷量表通过各学院辅导员分发给各自所带学生, 量表问卷在年级和专业之间分布都比较均匀。问卷回收并经过筛选, 有效的为1934份, 问卷有效率非常高。经过对量表的录入与整理, 本文首先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检验信度的信度系数有很多种, 本文仅需要考虑学习观量表中资助活动与资助政策绩效的各个项目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 即内在信度。内在信度的指标用Cronbachα信度系数来评价, 使用SPSS 19.0对量表数据进行检验, 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信度系数Cronbachα都大于0.7, 表明本文设计的量表信度是可以接受的。

量表的效度系数, 本文主要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 经SPSS 19.0计算得到数据结果如下表1。其中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系数分别为0.883和0.701, 均表现出较好的效度, 而Bartlett伴随概率Sig都显示为0.000, 小于0.01的显著性水平, 所以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 认为本文的变量满足进一步分析的要求, 结合被解释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89.802%和86.615%, 说明量表的效度是比较好的。

注:“-”表示不需要计算的值。

1. 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满意度情况。

问卷中对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设置了相关的问题, 分别对各相关主体进行了调查, 其满意度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总体上对于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满意度是较高的, 特别是在学生工作一线的学校, 应该将资助工作做到尽量满足贫困学生资助的要求。但是, 从学生资助政策涉及的各个主体可以看出, 其利益相关者较多, 需求和目的也不尽相同, 学生资助政策本身可能还存在缺陷。

2. 学生资助对象认定问题的调查。

从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满意度看, 尚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而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满意, 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 因为做好独立学院资助对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落实资助政策、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设置为: (1) 政策没有规定具体的贫困线; (2) 贫困学生的判定指标不明确; (3) 贫困认定流程不合理; (4) 提供的贫困证明不真实; (5) 伪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同学无法调查和了解; (6) 对班级贫困生的认定和档次评判的最后发言权不合理。从调查的实际结果来看, 具体如图3所示, 后面三个问题构成了学生资助对象认定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9%的调查对象认为, 伪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同学无法调查和了解是学生资助对象认定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比较值得重点关注的是, 31%的调查对象认为贫困生提供的贫困证明不真实, 这个问题在实际中确定普遍存在, 涉及的是相关制度完善方面的问题。

三、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依据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实践经验积累与实证调查分析, 目前资助工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学生资助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

评价任何一个政策的好坏, 不仅要看制定政策的前提和落脚点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否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复杂环境问题, 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而且要看政策执行实施的相关程序及实施方案是否经过了反复的论证推敲, 并且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测, 同时提供可选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教育资助这样对国家、社会、家庭有深刻影响的政策, 更应该谨慎, 反复调研论证, 才能防止因对问题预估不足带来的巨大损失。

2. 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实施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的保障。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大多出自中央政府的各个主要职能部门, 如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 通过指导意见或者试行方案的形式下发到各省, 然后由各省的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厅、财政厅等机构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发布相关文件通知下发到辖区的所有高职院校执行, 各个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进行相关操作, 而相关法律上的立法依据却严重滞后甚至缺失, 特别是独立学院的资助政策尤为如此。一方面, 让政策执行实施的相关部门感觉政策本身存在随意性, 缺乏严肃性、规范性;加之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权利义务关系不清楚, 容易出现推诿、踢皮球、暗箱操作等现象, 导致资助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如征式政策执行、观望式政策执行、附加式政策执行、替代式政策执行、残缺式政策执行等) , 从而达不到政策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 对于资助政策的受益主体困难学生来说, 除了按照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获得既定的资助外,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可能, 一切只能无条件接受, 对于维护自己相关权益的申诉程序、机构等不得而知。这样让资助主体完全丧失了本应有的主体资格, 无形之中增加了贫困生对国家资助政策的不解或者误解的情况。

3. 学生资助政策执行实施主体的目标大相径庭。

独立学院资助政策执行实施的过程中, 资助体系涉及的相关主体有独立学院、贫困生、银行、政府部门及社会助学力量。其中独立学院是执行主体, 贫困生是直接受益者, 银行是资金供给保障, 政府部门是政策的源头, 社会力量起到补充和帮助作用。就目前独立学院的学生资助体系, 主要资助方式基本都一致, 均是由政府财政和银行来承担, 由学校直接执行实施如贷款资助的整个流程。中央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 在政策施行中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但没有具体直接的执行对象,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面对财政压力和学生资助工作的政绩权重比较低, 但是一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如期还款, 政府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 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可能会不重视贫困生的资助, 出现怠慢及不作为的现象;就银行而言, 其工作的核心是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盈利, 因此银行通常会附加许多苛刻的贷款条件。像京江学院这样的独立学院作为资助体系整个过程的最终执行者, 在接受政府部门行政监督的同时, 还要完成大量的、繁琐的学生工作, 并且要与缺乏积极性的银行合作, 以获得资助资金。显而易见, 在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显然不是影响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贫困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资助的受益者, 在整个资助体系过程中是没有反馈渠道的, 因此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社会资助力量在整个资助体系中处于辅助地位, 他们的加入完全是因为对社会的责任和感恩。综上分析可知, 学生资助政策的执行实施自身存在着不统一、难协调、效率低等问题。

4. 资助主体单一,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显然, 贫困生问题属于社会问题范畴, 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参与, 从京江学院学生资助金的分布情况来看, 政府一直是资助资金的主要来源, 社会力量参与资助一直是学院的短板,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据了解, 目前有些独立院校虽然有社会参与的力量, 但大部分是因为继承了母体学校的相关社会资源。独立学院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因素主要是独立学院建校时间较晚, 培养的人才积累不足, 社会效益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另外, 社会对独立学院的了解不足, 以及在资助独立学院学生方面存在错误的理解, 认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都较好, 不存在贫困生这类群体。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目前社会力量参与资助独立学院学生的局面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国家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加之独立学院贫困生高昂的学费, 而且贫困生的规模逐渐加大, 如何开拓资助参与主体, 唤醒社会力量的参与资助, 是今后独立学院资助工作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5. 独立学院资助对象的认定程序缺乏操作性。

做好独立学院资助对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落实资助政策、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江苏大学资助管理中心虽然依据《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 (苏教财[2007]38号) 文件精神, 结合本学院的实际制定了贫困生认定的相关实施细则, 如学生如实填写《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中《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由父母或其法定监护人签字, 并经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 (或县级) 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京江学院为例, 资助工作以年级为单位, 辅导员任所带学生组的资助组长, 几个班选取学生代表组成认定评议小组。贫困生资助评议小组需要统筹考虑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 明确学校的认定标准, 清楚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其他因素, 进行翔实认真评议, 最终确定本年级各档次的贫困学生资格。据了解, 京江学院在资助工作实施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现贫困生认定失误的情况:首先是因为提供的贫困证明不真实, 有些学生凭借家庭社会关系, 得到相关部门的印章并非难事。由于“山高皇帝远”, 相关部门也无从考证。其二, 伪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同学无法调查和了解, 其利用班级同学之间的私交, 很快能获得班级同学的同情和认可。最后, 对班级贫困生的认定和档次评判有最后发言权的辅导员, 因为对他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同时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便于班级的管理和引导。所以经常会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资助管理中心只能根据评议结果、相关证明做出判断。所以, 关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一直是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科学地对贫困生进行认定成为建立和完善独立学院资助体系必须要突破的瓶颈。

6. 独立学院资助工作的内涵拓展问题。

目前, 政府、社会、高校对于学生资助政策的理解、资助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包括国内大部分高校长期从事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 他们普遍认为资助工作就是简单地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仅仅限于货币意义上的经济扶助, 在为了弥补教育资源不足建立的独立学院资助工作表现中尤为严重。存在误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独立学院的定位就是为了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 认为只要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拿到本科文凭, 那么资助工作就达到了其实施的效果, 以致使学生资助工作流于形式, 把它当做一项工作来完成。与此同时, 主要受益方贫困生把资助扶助工作简单理解为国家、社会、学校应做之事, 把获得资助资金当做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负担, 自己能够交上学费完成学业为唯一目标和动机, 而伴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业创业问题、综合素质培养问题、感恩教育问题等却一再被忽视和抛弃。因此, 如何让独立学院资助工作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抓手, 成为承担思政教育的又一个重要阵地, 是各个独立学院资助工作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议题。

总而言之, 独立学院的学生资助工作除了上述问题之外, 可能还存在资助资金匮乏、资助过程缺乏监督、结果无反馈、工作人员对于资助政策的理解还不到位、资助政策面临的环境变迁等不利因素影响方面的问题。所以, 独立学院贫困生的资助政策能否真正落实到位, 资助工作能否深入人心, 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开拓创新, 用全新的视野, 站在时代的前沿慎重待之、谨慎思之。

参考文献

[1]成睿.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1 (8) .

[2]刘红斌.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

[3]赵中建.试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J].电力高等教育.1994.4

[4]濮筠.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比较与构想[D].苏州大学2006.5

[5]魏峰, 张乐天.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考察[J].教育与经济.2004.4.

上一篇:三书二报告下一篇:德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