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质量问题墙体裂缝案例范文

2024-05-25

房屋质量问题墙体裂缝案例范文(精选5篇)

篇1:房屋质量问题墙体裂缝案例范文

墙体裂缝问题赔偿案例

【案情介绍】

原告王某在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都公司)开发的锦绣天城小区购买商品房一套,在该房屋交付前墙体就已出现多处裂缝,被告未按规定程序对前述裂缝进行修补,在隐瞒前述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将房屋交付原告。原告在入住后不久墙体再次出现多处裂缝,在原告通过有关部门交涉后,被告进行了修补,但因修补仍未能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在进行装修后再次出现裂缝。现原告为维护合法权益,诉至本院,请求法院判令:

一、被告依约为墙体裂缝维修;

二、赔偿因墙体裂缝及维修给原告的损失20000元(包括维修费5000元、维修期间的住宿费3000元、装璜损失12000元);

三、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法院判决】

一、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为原告王某购买的位于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锦绣城小区13幢2单元1003室房屋的墙体裂缝进行修复;

二、驳回原告王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50元,由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负担。【律师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本案中,原告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问题,属于服务质量问题的范畴,因此在保修期内负有维修及赔偿损失的责任。被告称原告所购房屋已超过二年的保修期,故不应承担修复义务,法院认为被告在交付房屋时墙体已有裂缝,原告在房屋保修期内也已要求被告修复裂缝,但经被告修复后墙体仍有裂缝,故被告应继续履行修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基于真实的意思表达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规定了开发商对房屋出现的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具有的维修责任,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行为实际上是违反了合同的约定。

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修复费5000元,因该项请求与要求被告为墙体裂缝修复这一请求重复,故法院对原告该项请求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修复期间的住宿费3000元,但是墙体裂缝修复工程量较小,不至影响原告在房屋内居住,故对原告该项请求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因修复产生装璜损失12000元,法院认为进行墙体裂缝修复并不当然会导致原告装璜损失,如被告在裂缝修复过程中实际导致了原告装璜损失,原告可另行主张权利,故法院对原告该项请求也不予支持。

篇2:房屋质量问题墙体裂缝案例范文

1.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种类

1.1斜向裂缝。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建房屋多为平顶建筑,这类建筑中的墙体裂缝大部分集中在建筑物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且沿建筑物两端大、中间小。特别是在建筑物较长而未设置伸缩缝时,顶层端跨内纵墙会出现斜向裂缝。

1.2垂直裂缝。垂直裂缝又叫竖向裂缝,主要有底层窗下墙的垂直上下方向的裂缝、过梁端部的垂直裂缝,建筑剖面上有错层的墙体裂缝等几种类型。

1.3水平裂缝。在建筑设计时,如果对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考虑不足,屋面不在同一高度或错层时,常会出现这种裂缝。这种裂缝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女儿墙的根部,有时发生在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有时出现在顶层圈梁下2皮砖的灰缝处,圈梁施工采用硬架支撑时易出现这种裂缝。

1.4女儿墙裂缝。采用砖砌女儿墙时,不论女儿墙长短,在转角处均会出现裂缝。若女儿墙较长时,还会在其它地方出现裂缝,女儿墙裂缝的出现会导致防水层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1.5混合裂缝。有时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会同时出现,形成一种混合裂缝;也可能出现两个斜向裂缝交叉出现形成“X”形裂缝,不过这种裂缝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2.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

2.1温差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墙体裂缝。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和墙体材料是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 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而砌体墙的线膨胀系数约为5×10-6。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可由下式计算:ΔL=Δt×α×L

式中:ΔL——相应材料的伸缩值;

Δt——温差;

α——材料线膨胀系数;

L——结构长度。

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而在其下的墙体一般仅为30~35℃,温差可达30~40℃,加之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墙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与邻接的砖墙伸缩不一,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变形差,这种变形差的分布是中部小、两端大,由于变形差必然彼此相互牵制而生产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2.2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裂缝。房屋的地基在平整过程中,一般都经过高挖低填的工序,因此在房屋建成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地基沉降。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且这些裂缝会随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成斜向裂缝,裂缝的方向一般向着凹陷处。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等。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2.3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引起的墙体裂缝。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地层表面所含水分就开始结冰;而当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性土中的水就开始结冻,下部土中的水分在毛细管的作用下,不断涌进上部,上部土不断结冻形成冰晶体而膨胀隆起,由于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同,结冰的厚度不同,随着气温的降低,地基隆起的程度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越高,气温越低,隆起的程度越高。冻胀应力很大,可高达2×106MPa,建筑物很难抵抗如此大的应力,所以建筑物的某一部位就会被顶起。由于地基的含水量不同,各基础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出现冻胀的情况也不一样,就好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屋面排水不利、渗漏、女儿墙压顶开裂出现渗漏等也同样引起墙体裂缝。

2.4因房屋结构引起的裂缝。因房屋结构的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见之于这些情形:(1)结构设计有差错。由于计算结构荷载时有遗漏、构造不合理,造成结构本身不合理从而引起墙体裂缝。(2)砌体施工质量低劣。墙体砌筑时灰缝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砌筑砖墙时,未对砖块湿水,采用干砖上墙等违规作业都会降低砌体承载能力,使墙体日后出现裂缝。(3)墙体整体性被削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因为在房屋建成后,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截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出现裂缝。(4)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和增加振动力,也会使墙体受到破坏,引起墙体裂缝。

2.5引起墙体裂缝的其它原因。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墙体裂缝原因之外,还存在因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等特殊砌体材料、地震、爆炸或其他外力作用等引起的墙体裂缝等,由于这些情形在实际生活在发生的比例要低得多,因此我们在这里不加以过多的分析。

3.墙体裂缝的应对措施

针对墙体裂缝产生原因的不同,我们应分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3.1温差裂缝的应对措施

3.1.1设置温度伸缩缝。这是防止墙体竖向裂缝的主要措施,因为各伸缩单元中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要小得多。按照有关规定,建筑物总长大于50m时,应设伸缩缝。伸缩缝应设置于因温度变化和材料干缩可能引起应力集中且墙体开裂可能性大的地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每隔15~18m左右就应设混凝土后浇带一道。

3.1.2屋面现浇混凝土轴板可分段浇灌,先浇灌两边,留好施工带,过一段时间后再浇灌中间,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及两种材料的温度系数不同而引起的裂缝。

3.1.3屋面上设置隔热层或保温层,并且在做屋面保温层时最好避开高温季节。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增设空气隔热层或选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作保温层,能有效控制屋面板的升温。通常采用内隔热和外隔热两种方式相结合,可减少温差10℃以上,屋面板温度降低后,它与墙体的温差可大大减小,能有效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3.1.4采用装配式有檩瓦屋盖。有檩瓦屋盖在温度变化时的水平位移小,墙体中的主拉应力也小。该方法可减小屋面的水平刚度和温度变形,对防治外墙的裂缝较为有效,同时可以改善顶层的居住环境,可以达到实用美观双重目的。

3.1.5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或者将现浇挑檐应改为预制挑檐。

3.1.6另外一点也是很关键的,就是要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确保砌体施工质量。

3.2沉降裂缝的应对措施。这类裂缝的产生原因大多是与设计的缺陷或者施工质量不合格有关。因此工程设计应加强地基土持力层的详细勘探工作,了解有关土层的性质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措施:

3.2.1防患于未然,在设计阶段就消除裂缝隐患。一般在设计中选取土质均匀的场地建造房屋;当地基土壤严重不均匀时,应采用处理地基或改变基础埋深的方法,消除不均匀影响;当基底持力层为遇水膨胀或湿陷性土壤时,应在房屋周围采取排水及隔水措施;从而使基础的局部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2.2新老或相邻两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引起不均匀地基沉降。

3.2.3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形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较大的部位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分开,缝宽不得少于10cm,最好是三缝合一。

3.2.4利用肋梁基础或加大地圈梁,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均匀地基沉降,也可以减少此类裂缝的出现。

3.2.5要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时要严格按规范施工,每道工序都必须经监理部门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6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墙体修复;沉降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墙体。基础加固常用的有加大基底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法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墙体裂缝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

3.3冻胀裂缝的主要应对措施

3.3.1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一定要设计在冰冻线以下。

3.3.2基础下的垫层最好选用3:7灰土垫层,因为3:7灰土的密度大,含水量小,而且弹性也较好,不容易引起冻胀。

3.3.3用单独基础,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时,基础梁下应留一定空隙,防止因土冻胀而顶裂基础梁和墙体。

3.3.4一定要防止水泡基础,尽量减少基础地基的含水率。

3.3.5屋面防水、女儿墙压顶,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3.4结构裂缝的应对措施

3.4.1在设计阶段要做到正确结构计算和设计,这是应对结构裂缝最基础性的工作。设计资料要仔细审查,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

3.4.2通过卸载方法减轻墙体荷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承担上部荷载。

3.4.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损害主体立面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以提高其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应的效果。

4.结束语

篇3:框架结构房屋墙体裂缝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裂缝;原因;治理;对策

1裂缝形式

(1)水平裂缝:主要出现在框架梁与砌体交接处,屋面东西山墙更为普遍。(2)竖向裂缝:主要出现在砌体与框架柱或剪力墙交接处,窗台下部砌体也可能出现竖向裂缝。(3)沿管槽方向裂缝。(4)沿窗角45°裂缝。(5)不规则裂缝:主要是墙面抹灰裂缝。

2 填充墙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2.1 设计原因:设计单位均按规范的统一模式进行常规设计,不考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一带而过,明知有通病,但只要结构不出现问题,便与自己无关。施工中的问题由施工单位处理。而改进工艺、作法,必然导至施工成本的增加。大多业主又不认可增加费用,结果只有按设计施工,稍有不慎,造成隐患。

2.2 管理、施工工艺等原因:施工队伍管理不到位,工人素质低,技术交底不明确,细部处理不到位,马马虎虎,检查不尽责。造成砌筑时砂浆饱满度不够,抹灰时砂浆不密实。产生基底裂缝。特别是砂浆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快和水化过程中体积收缩是导致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2.3 材料的原因:(1)为了节约成本选用砂子含泥量大、过粗或过细,水泥的各项指标不合格,外加剂选取不合理,砂浆配合比不准确,造成砌体结构强度不好,抹灰面强度降低,导致墙面裂缝。(2)规范规定,施工时的砌块产品龄期≥28天。而许多厂家忽视此项规定。生产紧张时,砌块往往提前出厂,而施工现场缺乏检测手段,在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下,基本是进多少用多少,直接造成墙体砌筑后收缩量大的问题。(3)施工时,忽视砌块含水率的问题,造成砌筑完成后失水,加大收缩量,当墙面抹灰时,砌体本身的裂缝往往已存在或正在发展,当抹灰砂浆干燥收缩时,又加大了砌体的裂缝。(4)框架结构墙体是后填上去的,本来就不可能填实,而且混凝土和墙体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温度等外界环境变化时,其伸缩变形量是不同的,所以,在梁下、柱边、窗下产生裂缝是难免的。

2.4 气候、环境的原因:秋天抹灰时,风大、气候干、夏天天热,施工时砂浆的水灰比控制不好,养护不到位,造成水泥砂浆失水快,使砂浆在凝结硬化初期体积收缩大,极易引起裂缝。

3 框架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治理方法

3.1 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加强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加强抽查和复查。砌块砌筑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砌体施工质量的优劣。应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砌块建筑的特性,施工工艺及规范标准,通过与实心粘土砖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出混凝土空心砌块与实心粘土砖的不同之处,提高全员的技术水平。

3.2 加强砌块产品本身的养护。为了减少砌块本身的干缩,养护28d后,进入施工现场前,在厂内的龄期不宜少于40天,含水率控制在40%以内,保证砌块有足够的养护期和存放期,以促进砌块强度的增長和完成砌块自身的收缩。使用砌块必须选用完整的无破损的砌块,砌筑时不得打碎砌块,不足模数部分必须用实心砖进行补充调整,相应的拉接钢筋必须按规范的要求设置。同时对于诸如脚手架眼、缆绳孔洞等造成的墙体缺陷要认真修补,不留隐患。墙体抹灰前保证墙体完成28天以上。

3.3 对于复杂的外立面造型,在窗口附近和外维护墙砌筑,拉结钢筋一定按要求留置。

3.4 保证砌筑砂浆饱满度和灰缝厚度。同时以挤砌的方法来保证。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5%,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8-12mm。

3.5 提高砌筑砂浆等级,保证砌筑砂浆与砌块强度相匹配。不能因为是围护砌体不承重就采用低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这样可增加砌体整体强度,提高砌块本身的抗裂能力,也可使温度应力引起的开裂得到控制,一般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高于砌块强度等级,但不能高出很多。

3.6用于填充墙顶砖的改进维修中发现,填充墙尤其是200mm厚墙体顶砖易于出问题。其原因在于,市场缺少专用顶砖,而现场自行制作难度较大,往往采用红砖用180毫米墙的方法斜砌顶砖。对此,可改为使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塞缝法来解决墙顶收口问题。墙体砌至梁(板)底50毫米,做为预留缝,待墙体砌筑完成28天后,用C20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塞缝,干硬性混凝土的标准为用手可捏成团。填缝分三次进行,每天塞填一次,用手将混凝土塞紧。最后一次应压实抹平。

3.7为防止龟裂,在砌筑时应重视墙面平整度,以减少抹灰厚,将厚度控制在30mm以内。选用粗砂对防止抹灰层裂缝可起到明显作用,同时还应保证抹灰砂浆和小砌块收缩的一致性。

3.8 框架结构墙体是后填上去的,本来就不可能填实,而且混凝土和墙体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温度等外界环境变化时,其伸缩变形量是不同的,所以,在梁下产生裂缝是难免的,也是通病,在室外(外墙面)通常采用加钢丝网抹灰,再采用外贴保温,所以裂缝还不明显,在室内由于通常不加钢丝网,所以裂缝明显,没有太好的防止方法,可以做的就是砌墙时尽量填实和在柱子和梁与墙体连接处加塑料网片以减少抹灰的裂缝,同时抹灰前将砌块浇足水以免抹灰后砌块吸水快,使得抹灰干燥过程中在两种材料交接处造成不同时干燥而加重开裂的概率。

3.9严格控制各种构造缝的处理措施。严格按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做好伸缩缝和沉降缝处的处理,保证选用材料的质量、厚度和规格等符合要求。

3.10 增加屋面保温层厚度(可在原基础上增加50%-70%),或选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以减小屋面热胀对墙体产生的水平推力,同时增加横墙圈梁数量,加强纵横墙之间的拉结,提高纵墙抵抗水平推力的能力。

4 结语

造成框架填充墙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较多,裂缝是质量通病,但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切实按规范的要求精心施工,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并且积极采取先进的和科学的施工工艺,裂缝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作者简介:

齐海博,男,(1968.1-),现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作者单位:丹东市兴泰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篇4:房屋墙体裂缝分析的论文

【关键词】房屋;墙体;裂缝;工程质量

1.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种类

1.1斜向裂缝。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建房屋多为平顶建筑,这类建筑中的墙体裂缝大部分集中在建筑物顶层纵墙的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且沿建筑物两端大、中间小。特别是在建筑物较长而未设置伸缩缝时,顶层端跨内纵墙会出现斜向裂缝。

1.2垂直裂缝。垂直裂缝又叫竖向裂缝,主要有底层窗下墙的垂直上下方向的裂缝、过梁端部的垂直裂缝,建筑剖面上有错层的墙体裂缝等几种类型。

1.3水平裂缝。在建筑设计时,如果对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考虑不足,屋面不在同一高度或错层时,常会出现这种裂缝。这种裂缝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女儿墙的根部,有时发生在屋面板与女儿墙交接处,有时出现在顶层圈梁下2皮砖的灰缝处,圈梁施工采用硬架支撑时易出现这种裂缝。

1.4女儿墙裂缝。采用砖砌女儿墙时,不论女儿墙长短,在转角处均会出现裂缝。若女儿墙较长时,还会在其它地方出现裂缝,女儿墙裂缝的出现会导致防水层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1.5混合裂缝。有时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会同时出现,形成一种混合裂缝;也可能出现两个斜向裂缝交叉出现形成“X”形裂缝,不过这种裂缝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2.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

2.1温差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墙体裂缝。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和墙体材料是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而砌体墙的线膨胀系数约为5×10-6。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可由下式计算:ΔL=Δt×α×L

式中:ΔL——相应材料的伸缩值;Δt——温差;α——材料线膨胀系数;L——结构长度。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而在其下的墙体一般仅为30~35℃,温差可达30~40℃,加之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墙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与邻接的砖墙伸缩不一,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变形差,这种变形差的分布是中部小、两端大,由于变形差必然彼此相互牵制而生产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2.2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裂缝。房屋的地基在平整过程中,一般都经过高挖低填的工序,因此在房屋建成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地基沉降。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且这些裂缝会随着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一般成斜向裂缝,裂缝的方向一般向着凹陷处。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等。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2.3地基土冻胀和屋面女儿墙漏水冻胀引起的墙体裂缝。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地层表面所含水分就开始结冰;而当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性土中的水就开始结冻,下部土中的水分在毛细管的作用下,不断涌进上部,上部土不断结冻形成冰晶体而膨胀隆起,由于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同,结冰的厚度不同,随着气温的降低,地基隆起的程度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位越高,气温越低,隆起的程度越高。冻胀应力很大,可高达2×106MPa,建筑物很难抵抗如此大的应力,所以建筑物的某一部位就会被顶起。由于地基的含水量不同,各基础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出现冻胀的情况也不一样,就好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屋面排水不利、渗漏、女儿墙压顶开裂出现渗漏等也同样引起墙体裂缝。

2.4因房屋结构引起的裂缝。因房屋结构的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见之于这些情形:(1)结构设计有差错。由于计算结构荷载时有遗漏、构造不合理,造成结构本身不合理从而引起墙体裂缝。(2)砌体施工质量低劣。墙体砌筑时灰缝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砌筑砖墙时,未对砖块湿水,采用干砖上墙等违规作业都会降低砌体承载能力,使墙体日后出现裂缝。(3)墙体整体性被削弱。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因为在房屋建成后,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截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出现裂缝。(4)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和增加振动力,也会使墙体受到破坏,引起墙体裂缝。

2.5引起墙体裂缝的其它原因。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墙体裂缝原因之外,还存在因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他非烧结砖等特殊砌体材料、地震、爆炸或其他外力作用等引起的墙体裂缝等,由于这些情形在实际生活在发生的比例要低得多,因此我们在这里不加以过多的分析。

3.墙体裂缝的应对措施针对墙体裂缝产生原因的不同,我们应分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3.1温差裂缝的应对措施

3.1.1设置温度伸缩缝。这是防止墙体竖向裂缝的主要措施,因为各伸缩单元中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要小得多。按照有关规定,建筑物总长大于50m时,应设伸缩缝。伸缩缝应设置于因温度变化和材料干缩可能引起应力集中且墙体开裂可能性大的地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屋盖,每隔15~18m左右就应设混凝土后浇带一道。

3.1.2屋面现浇混凝土轴板可分段浇灌,先浇灌两边,留好施工带,过一段时间后再浇灌中间,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及两种材料的温度系数不同而引起的裂缝

3.1.3屋面上设置隔热层或保温层,并且在做屋面保温层时最好避开高温季节。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增设空气隔热层或选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作保温层,能有效控制屋面板的升温。通常采用内隔热和外隔热两种方式相结合,可减少温差10℃以上,屋面板温度降低后,它与墙体的温差可大大减小,能有效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3.1.4采用装配式有檩瓦屋盖。有檩瓦屋盖在温度变化时的水平位移小,墙体中的主拉应力也小。该方法可减小屋面的水平刚度和温度变形,对防治外墙的裂缝较为有效,同时可以改善顶层的居住环境,可以达到实用美观双重目的。

3.1.5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或者将现浇挑檐应改为预制挑檐。

3.1.6另外一点也是很关键的,就是要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确保砌体施工质量。

3.2沉降裂缝的应对措施。这类裂缝的产生原因大多是与设计的缺陷或者施工质量不合格有关。因此工程设计应加强地基土持力层的详细勘探工作,了解有关土层的性质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保证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措施:

3.2.1防患于未然,在设计阶段就消除裂缝隐患。一般在设计中选取土质均匀的场地建造房屋;当地基土壤严重不均匀时,应采用处理地基或改变基础埋深的方法,消除不均匀影响;当基底持力层为遇水膨胀或湿陷性土壤时,应在房屋周围采取排水及隔水措施;从而使基础的局部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3.2.2新老或相邻两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引起不均匀地基沉降。

3.2.3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形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较大的部位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分开,缝宽不得少于10cm,最好是三缝合一。

3.2.4利用肋梁基础或加大地圈梁,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均匀地基沉降,也可以减少此类裂缝的出现。

3.2.5要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时要严格按规范施工,每道工序都必须经监理部门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6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墙体修复;沉降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墙体。基础加固常用的有加大基底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法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墙体裂缝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

3.3冻胀裂缝的主要应对措施

3.3.1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一定要设计在冰冻线以下。

3.3.2基础下的垫层最好选用3:7灰土垫层,因为3:7灰土的密度大,含水量小,而且弹性也较好,不容易引起冻胀。

3.3.3用单独基础,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时,基础梁下应留一定空隙,防止因土冻胀而顶裂基础梁和墙体。

3.3.4一定要防止水泡基础,尽量减少基础地基的含水率。

3.3.5屋面防水、女儿墙压顶,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3.4结构裂缝的应对措施

3.4.1在设计阶段要做到正确结构计算和设计,这是应对结构裂缝最基础性的工作。设计资料要仔细审查,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

3.4.2通过卸载方法减轻墙体荷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承担上部荷载。

3.4.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损害主体立面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以提高其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应的效果。

4.结束语

篇5:房屋质量问题墙体裂缝案例范文

摘要: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常使墙体产生一些形状不规则、宽度不等的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外观造型和使用功能,而且会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本文对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现状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温度应力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 房屋墙体 裂缝

1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现状

从近年来的有关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报道可以看到,墙体裂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裂缝的形式、部位等大同小异,引起裂缝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一般讨论的是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局部承载力不足、设计施工等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如最近对某小区的十六栋住宅楼进行调查发现,每栋住宅楼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出现,尤其是温度应力引起的上部窗角的斜裂缝和底层过大窗洞的窗台下的竖向裂缝占了约90%以上。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问题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工程问题,设计人员一般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控制裂缝的产生发展。但此类裂缝还是屡屡出现,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裂缝的发生,是摆在工程设计人员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温度应力引起多层砖房墙体开裂

2.1 原因分析 常见的砖混结构是由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等胶凝材料及粘土砖作为竖向承重体系,钢筋混凝土楼盖作为水平承重体系的结构,其中钢筋混凝土和砖砌体的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度升降时,它们的温度变形相差近一倍,两者在接触面上将会产生相对位移。但是,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接近刚性,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互约束,使此位移受到限制而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通常屋面板的温度变化总是高于墙体,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由于砖砌体本身的抗拉和抗剪强度很低,当温度应力大于砖砌体的抗拉和抗剪强度时,墙体会产生抗拉或抗剪破坏,这就是造成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

2.2 温度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为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除了规范中提出的措施外,下面一些方面的控制措施也是必要的:

2.2.1 建筑布局在平面设计时,注意调整平面几何形状,使较长的外纵墙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若平面为“L”、“I”、“T”等形式,用伸缩缝将其分割成若干单元,使外墙避免不利形式,这样对抗震来说也是有利的。建筑平面尽量规整,避免出现错层或房屋高度不一致时导致温度应力集中。

2.2.2 构造措施 层层设置圈梁,而且每个开间或进深都设置,这样可以增加房屋的整体性以抵抗裂缝的产生。在错层处级房屋不等高处必须设置圈梁。女儿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压顶,并且与构造柱连为一体,这样可以抵抗或减缓女儿墙上裂缝的发生;增加构造柱数量,所有内外纵墙与横向承重墙交接处均设构造柱(增加的构造柱可仅限于顶层),加强端部构造柱是为了加强砌体的整体性。

降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温度t,有条件时,可对屋面进行绿化,既可有效降低屋面板温度,又可以改善顶层住户的居住环境。

墙体宽度为370mm时,将钢筋混凝土圈梁设计成内包,避免其外露,使阳光不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

2.2.3 伸缩缝的设置问题 一些调查显示,有些大于规定间距的房屋没有出现裂缝;相反,小于该间距的房屋出现了裂缝,所以我们需要采用规范限值,按建筑物所在的地域气候条件、结构设计措施、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及建筑物的材料综合考虑如何设缝的问题,单纯设置伸缩缝是不能有效控制裂缝的发生的,而且建筑物的长度只是影响温度裂缝的因素之一,计算表明长度的影响较小。因此用建筑物长度(伸缩缝)来控制温度裂缝是不全面的,只有综合考虑有关参数,才能使设计更趋合理。

3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

3.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 由于地基原因、荷载原因等会引起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地震、滑坡等原因也会引起地基的动态变形。地基的变形会引起上部结构中内力的变化,由此在墙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弯矩和剪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墙体的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有斜裂缝、水平裂缝及竖向裂缝等。

3.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裂缝,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除了规范中基础的控制措施外,也可采用下面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墙体裂缝的产生。

3.2.1 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 建筑的体型是指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形式。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如“H”型、“L”型、“T”型等,在其纵横单元相交处基础密集,地基土中应力重叠,沉降往往大于其他部位,易产生裂缝,而且当平面形状复杂时,建筑物内还会因扭曲而产生附加应力。立面高差悬殊的建筑物,在高度突变处,会因荷载差异而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对于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简单的平面形式,可减少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房屋的长高比不宜过大。长高比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过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如果将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则建筑物整体具有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则房屋不容易出现裂缝。一般砖混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宜大于2.5。

3.2.2 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 ①合理布置承重墙,设计时应尽量将纵墙拉通,避免断开和转折: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将内外纵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空间刚度的整体,以提高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力;②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能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砖混结构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显著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均应在一个水平面内连接成封闭系统;③.不宜在砖墙上开过大的洞。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底层如窗洞过大,窗台下墙体易产生反向弯曲而出现裂缝。

3.2.3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采用分期施工 先建荷载较重的单元,后建荷载较轻的单元;埋置较深的基础先施工,易受相邻建筑物影响的房屋后施工,以减少房屋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对于荷载较大的建筑物,荷载宜逐步均匀地增加。

3.2.4 沉降缝的设置问题沉降缝将房屋从屋盖、楼盖、墙体到基础全部断开,分成若干个单独沉降的单元。为保证沉降缝两侧房屋内倾斜时不互相挤压、碰撞,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的宽度尚需满足抗震的要求。

4 结论

本文对温度应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温度应力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于温度应力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引起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本文总结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底层较大窗洞下墙体上的竖向裂缝问题,属于砖混结构的固有缺陷。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延缓或控制其开裂,或者建议减小窗洞宽度,但是,此类裂缝是很难避免的砖混结构中的“通病”之一。由于窗下墙的竖向荷载较小,其又基本不承受上部荷载,故此类裂缝对结构的安全性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苏文辉.中南地区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及其对策[J].建筑施工,2002(2):71-72.

[2]陈丰仁.闽南地区建筑外墙渗漏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4.31(12):91-93.

[3]杨润福,张景红.多层砖房裂缝的根源[J].建筑科学(科技资讯).2005.(20):77.

[4]姚永福.某住宅楼的裂缝分析及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02.28(6):22-23.

上一篇:石膏板墙防开裂措施下一篇:小学美术教案 第一课 森林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