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与画散文

2024-04-14

师与画散文(精选5篇)

篇1:师与画散文

与画有关的经典散文

壬辰八月走山东,车进济南城的时候,却已是傍晚,林立的高楼昏黄的街灯,茫茫然一片汪洋浑浑噩噩,忽然右侧就看清了按察司街的路牌一闪而过,心里却是吃惊,惊叹济南终究齐鲁老城,连街名亦是让人心存敬畏与艳羡。须是再有三、五分钟的样子,向外看去,左侧路的对过人行道上,街灯下有一男子跄跄踉踉,步子很沉,身旁的老姜说,怕是又喝大了。我心里就有些自在的笑意,觉得济南城真是亲切而又可爱。

其实心里还是自然地想起一个人来,历下老五。有一年白水兄来长安,顺便带了一沓稿子让看,他作文,老五配画,果然都是清清爽爽得让人心生欢喜,对老五虽不太熟悉,但对他的画印象是深深的。后来南京子聪先生钟情于这些文字与画,就在他所主持的《开卷》上连载着,至今也快有一年的天气了,成就了很有些影响的《画说汪曾祺》系列。长安一见,对老五的关注是必然的,就常常要到他的新浪空间里去走动,看他署名为“历下老五”的画作,往往总是惬意的。最初不理解“历下”的意思,到了济南才知道,原来历下是济南城的一个区,那天有活动在历城进行,我问济南的朋友,历下是不是就是历城,他说,历城是另外一个区,历城是历城,历下是历下。不过我想,老五总还是那个老五吧。

老五的画给人的感觉是随意和自在的.。他在处理画面时,似乎是信手拈来,画面形象的组织多不按正常的形体去描摹,但又不失于形象的实体结构,线条与笔墨所渲染出来的画面效果既有造型上的有组织性,又有着个性自由的随意发挥性,明明地彰显出一种内心世界向外界展示情感的张力来。表面看来,那些松散、凌乱,甚至于放纵的线条,再加上不经意间墨色浓淡不一的涂鸦式的渲染,像是偏离了正统,但它却是怎么样看来看去都不会让人心生厌烦的,实际上只能说它是超越了正统,有了很明显的新文人画的色彩。在题材上,老五的画融入了很多的生活中的现代元素,他不仅仅局限于跟随着传统而来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的画面上,很容易就能看见挂在墙上的电视,放在茶几上的香烟,目之所触,都能形诸笔端,以物态的美来显示自己对于生活美的独特的视觉发现,而给观者传递出美的情愫,感受生活的美,共同升华着内在的愉悦的快乐因子。

他临冈山鸡嘴石《佛说无量寿经》,临《爨宝子》,临《西狭颂》,似乎并不拘泥于原帖的规矩,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放松地模仿,初看上去相去也远,但深深地多看几眼,总还能觉得有精神相通的成分在,看上去很美,是一种与古人的艺术精神的约会,而脱离了一笔一划的呆板的摹拟,从而亦能看出他对艺术精神的认识与领悟,更重要的是展示出了他的放浪不羁的天性。他所临写的齐白石,放纵、洒脱,而又实实在在地得其神似,手法与技巧似乎已经在画面上找不到了痕迹,但线条与笔墨的把握与控制所产生的效果却让观者能深深感受到手法与技巧的真实存在。

对传统的精准把握是对传统的继承,但对传统的超越一定是继承之上的超越,新文人画更多的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领悟与发挥,艺术的创新总是有很长的路子要走,在济南城寻常的巷陌之间,也一定时常能看见老五的身影,他也许会行走在昏黄的街灯下,也许会游荡在寒风里的公园中,但他的视觉却一定会在艺术的路上行走,留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作品,让我们从容地漫步在艺术欣赏之旅,去感受生活的轻松自信的气息。

篇2:师与画散文

一、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人类未知的问题作 出解答。科学研究固然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往往是引出更深的问 题。正是“问题”的深入导致研究的深入。可以说,教育科学发展的。

历史就是它所研究问题发展的历史,是问题的不断展开和深入的历史,就研究者本身而言,在自己研究领域内发现和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认识的成果。能否善于提出问题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研究价值大小,决定研究的成功与否。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正因为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们,如爱因斯坦、英国的贝尔纳等,都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①他们都把课题的形成和选择看作是研究工作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作为研究战略的起点。应该看到,问题固然表示我们对世界的无知、不知,但同时也是一种知识,是关于不知的知识,而这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知识。

关于选题问题涉及到两种观点的争论,这就是“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还是“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有的学者基于对认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分析,提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目的是强调认识的实践基础,这是从认识论总体上来提的。作为科学研究过程却是从问题开始,只有引起问题才会引起研究.观察必须从一定的研究问题出发,观察如果不引起问题,只不过镜子似的记述观察到的事实而已,而这不是研究。也就是说,如果不善于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不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课题就不可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决定应该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因此,“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与“科学研究始于观察”二者具有不同含义。只有明确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才能把科研看作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二、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教育现象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反映了教育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但是应该看到,并非每一个矛盾都是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也并非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值得我们作为研究的对象。在人力、物力和时间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规律性问题,抓住教育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来研究,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研究的效益。

回顾以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拢,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在选题上走了一些弯路,至今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关系上,较偏重理论的思辩性研究,对大量的教育实际问题不够关心,提供给实际工作者的知识和方法不一定切合教育发展实际,缺少透彻的问题说明和系统的理论建树。而应用研究则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缺乏理论指导且处于较低水平。

在一般与重点关系上,由于“唯上”倾向,往往抓不住当前重点的前沿课题,导致一个时期·—‘个热门话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在选题的学习与独创关系 上,或者热衷于引进国外的理论与观点,或者热衷于效法别人的经验,忙于学习、移植和模仿,把研究搞成运动,表面上似乎轰轰烈烈,实际上却严重抑制了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如此等等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掌握全局动态,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重点与一般,学习与独创的关系,从而正确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三、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独立地判断和正确地选题是衡量科学工作者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原因在于,研究课题的确定,意味着研究者要善于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中,发现、提出和形成——个有意义、有创见的问题,它是科研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胆识的综合反映。有的基层实际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但往往不善于把问题提炼成科研课题,导致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的经验总结阶段,不能纳入——定的理论框架。有的青年学者,缺乏问题意识,不会提问题,或盲目跟着“热点”走,或满足于“初探”、“刍议”、“商榷”的水平,或热衷于“创立”新学科,“构建”新体系,缺乏深入扎实的科学研究和系统的理论基础。有的人发表了不少文章,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虽然面宽有新意,但显得零碎肤浅。因此,学会正确选题对于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它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

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这方面强调的是课题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题范围要广,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

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这方面课题一般较专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和建树,或有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教育研究的实际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哪一种,都要选择那些最有意义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从全部总和”、“从联系中去掌握

事实”。那种“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事例”的做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是完全起相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大处着眼”,用综合的普遍联系的全面观点去分析研究个别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对选定问题的价值不应作狭隘的理解,不能以一个课题在研究中的成败来判定它所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原因在于,人们正是从错误问题所导致的失败中长出许多重要知识,从正反对比中得到经验教训。

二、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问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韩非子在《喻老》篇中指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是说,要从小处着手。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应该看到,科学上的任何重大成果,几乎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前人、别人工作成就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即使是被人认为非常新的,第一次开辟的新领域,也仍然是由以前同时代的人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体分析,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这就是恩格斯指出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①有的选题,看起来似乎是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但由于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违背了基本的科学原理,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如1958年有人提出的“关于中国十五年内普及高等教育的对策研究”,这样的选题不仅徒劳,并且常常会导致实践的盲目性。

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 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课题。有的人擅长实践操作,就不——定非选理论研究课题;反过来,有的人擅长于理论思维,就不一定非要选择实验研究课题。而在一个课题协作研究组当中,不同特长的人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发挥出整体研究效益。对于刚学步的年青人,最好选择那些本人考虑长久,兴趣最大的课题。而在教育第——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选题最好小而实。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更容易激发信心和责任感,更容易发挥创造性。总之,知自己之短长,扬长避短,才能尽快出成果。

三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提出过早,问题会攻不下来。如前几年有人曾尝试从生理学角度,通过对恼电图的研究来考察人的认识规律,由于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而调整。提出过晚,又会被认为是亦步亦趋,毫无新意。这里有—个胆识问题,善于抓住新课题,又要注意时机。正如贝弗里奇所说,如 何辨别有希望的线索,是研究艺术的精华所在。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能按照其本身价值而不是按照主宰当时的观点去判断论证的科学家,最有可能认识某种确属新东西的潜在意义。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选题不当的情况。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因此,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把握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全局,而且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

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型及来源

一、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

研究课题类型关系着研究过程中搜集材料、整理加工材料的不同要求,反映出成果的不同类型,这是需要研究者从总体上把握的。

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础性研究课题。主要包括那些以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新的领域等为基本任务的课题。.这类课题探索性强.自由度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关于我国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现代教育功能的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等。这是以揭示带有普遍意义的新理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

二是应用性研究课题。主要包括那些为基础理论寻找各种实际应用可能性途径的课题,是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的。例如:关于制定地区教育科研管理条例的研究,结合地区特点组织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用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法矫正学生行为问题的研究,职业教育投资效益存在问题及对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研究等等。

对于发展性研究课题人们往往将它归为应用性研究,这类课题针对性强,覆盖面宽,既有宏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也有微观的决策性研究。

一个课题研究领域,往往既有基础性的理论性研究课题,同时又有应用性研究课题。如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八·五”教育考试科研规划课题指南,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研究课题系列。国家教委考试中,“八·五”教育考试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一、考试基础理论的研究

1.考试的心理学、哲学基础的研究

2.考试制度与教育教学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关系的研究

3.知识、能力的含义与考试目标分类学的研究

4.中国考试历史的研究

5.各国考试制度的对比研究

6.标准参照测验(水平考试)理论的研究

7.考试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8.经典与现代测验理论的研究(特别是IRT理论)

9.学能测验理论的研究

二、教育考试应用研究

(一)会考

1.会考标准的制订,命题原则与技巧的研究

2.会考的等值问题研究

3.会考成绩等第划分的研究

4.如何利用会考成绩评价中学教学的研究

5.会考试题、试卷质量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二)高考

1.会考及高考如何注意考查能力的研究

2.会考后高考的难度确定与控制办法的研究

3.高考标准分转换与合成的研究

4.如何利用高考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的研究

5.高考的效度研究

(三)成人高考

1.成人高考标准的研究

2.成人高考内容如何体现成人特点的研究

L成人高考标准化的研究

(四)待定研究

1.高考、成人高考、会考题库建设的研究

2.题型功能及高考、会考中题型比例的研究

3.主观题评分误差控制的研究

4.考试管理手段现代化的研究

5.口试测试的研究

6.考试的地区差别与少数民族问题的研究

7.多元统计在考试分析的应用研究

8.利用模糊数学,Bayes方法估计难度的研究

二、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即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是十分广 泛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咯的目标研究;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类别结构、形式结构、区域结构的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要求与地区差别研究;农科教结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关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比例、保障机制以及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研究,等 等。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以德育论研究为例,围绕德育本质与功能问题,可以形成一系列研究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研究,学校德育的社会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关系的研究,“德育”与“品德’’概念的界定,德育的实体性、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我国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德育方法论的研究等等。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及矫正,现阶段各级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品德后进生转化教育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与转化,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幼、小、中衔接的研究以及有待扩展和深化的 社区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等等。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北京师大孙瑞清在一所中学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中发现不同学生解题思维策略的不同,进而对学生认知特点的研究。又如:关于中小学优等生与后进生学习过程特点的比较研究,中小学生创造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中学生学习特点研究,有关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的研究,中学生交友与伙伴关系的研究等。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这就是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仅以教育学为例,教育科学与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渗透交叉中进行多向综合而产生的诸如教育控制论、教育生态学、教学生理学、教育病理学、教育美学、教育法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未来学、教育技术学等新学科研究领域,以教育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研究得到了有效的深化。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如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奥斯贝尔、斯金纳以及赞可夫、巴班斯基等人的教学 理论,也有对西方课程理沦、伦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结合中国实际,确定若干专题研究。

除以上几个主要途径外,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 选题。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 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指南。该指南是根据今后十年的“八.五”期间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目标和任务,经过充—分讨论后形成的14个学科或门类共187个课题。还有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八五”国家重点课题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涉及18个学科或门类,共2课题。这些都

是屑国家 资助的研究课题,需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在实际选择一项研究问题时,初学者或缺乏经验的研究者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常常选择了一个比较大的、宽泛的,或者是比较笼统、比较模糊的问题

领域,甚至是某一类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研究问 题。应该认识到,从前面第一节所介绍的几种来源中产生出的各种兴趣、想法、思路和问题,通常还不是我们所说的研究问题。要使这种最初的、粗略的、一般性问题,转变成为焦点集中的、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就必须进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工作。

一、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

所谓研究问题的明确化(focus the problem),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

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这是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可以把我们的兴趣和关注点集中到研究领域中的某一具体方面,并将其潜在的、含糊的维度减少到我们所能处理的水平上。

举例来说,像“我国社会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研 究”、“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研究”等等一类题目实际上并非研究问题,而是问题领域或研究主题。用前面第二节中的标准来衡量,不难发现,这几个问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可行性上它们都比较欠缺。而造成这种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问题在内涵上过于宽泛,过于一般。同样的道理,如果只说:“我打算研究民工潮的现象”,或者说“我准备做一个有关民工潮的研究”’

这都是很不够的。因为这种研究问题的内涵不够确切,焦点不够集中。你还应该进一步将你的问题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你应该仔细问问自己:我究竟是想了解民工潮的规模、它的地区分布、它的形成原因、它的后果及影响,还是其他内容?我所感兴趣的又是哪一种类型的民工潮?或是哪一个时期中的民工潮?只有经过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工作,研究者才能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研究的是什么。

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要使我们所希望研究的问题明确化,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作出努力。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明确化,可以采取先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的做法,通过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来达到这一目标。比如,“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十分宽泛的问题领域,其内涵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社会研究所能包含得下的。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通

常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限制和缩小问题的内容范 围,将其转化为诸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研究”

等类似问题。当然,更好的研究问题是进一步缩小问题的范围,突出基本的研究变量后得到的诸如“家庭关系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原因研究”这

样的问题。又如,“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研究”内容也十分宽泛,我们可以通过限制和缩小内容范围,将其转化为诸如“某省青年农民的生育观研究”,或“家庭结构与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这样一些比较具体、比较确切的研究问题。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我国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研究”进行限定,缩小其内容范围,分别转化为诸如“城市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研究”、“家庭结构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当前城乡家庭生活方式比较研究”等等问题。

在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的过程中,文献回顾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文献回顾的含义和方法详见下节)。比如,我们打算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通过阅读有关文献,进行文献回顾,发现已有一些研究专门探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区因素、大众传播因素等等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去探讨同辈群体的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这时,我们就可以专注于这一特定因素,选择一个类似于“同辈群体与青少年犯罪”,或“不良伙伴对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影响研究”这样的研究问题。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陈述研究的问题也是使研究问题能够明确化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无经验的研

究者常常意识不到问题的陈述所具有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划定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范围。它使得研究者知道哪些资料必须考察,同时哪些资料可

以放在一边。与此同时,这种陈述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好的问题陈述具有下列两种特征:(1)所陈述的问题必须是在研究者的能力

范围之内;(2)所陈述的问题既不能太宽泛,又不能太微不足道。

对问题进行陈述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同时,在对研究问题进行界定、陈述和明确化的过程中,最好能运用变量的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比如,“跨文化交流短训班是否明显地改善了参与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那些经常看、或者有时看、或者很少看电影的人在观看动机上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一个常用且有效的提问形式是:“现象(或变量)A与现象(或变量)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比

如,“看电影的频率与看电影的动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在学术刊物发表的研究报告中,问题的陈述有时是在研究目的陈述中出现,有时则是在文献评论的结尾

处作为一种小结出现。

第二,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比如,前面两个问题陈述中,第一个包含了“参加培训班与否”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两个变量;而第二个则包含了“看电影的频率”与“看电影的动机”两个变量。只包含一个变量的问题陈述通常为描述性研究的问题。比如,“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具有什么样的择业意愿?”它们分别只包含了“社会化发展状况”这一个变量和“择业意愿”这一个变量。

第三,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可检验的含义指的是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不止一种回答。那种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陈述则是不合格的问题。前面所

列举的例子中,“参加培训班”可能改善了、也可能没有改善参与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看电影的频率”与“看电影的动机”之间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没有关系;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状况”或许是正常的,或许是基本正常的,或许

是不正常的;而对大学生择业意愿研究的结果则既可能是“金钱导向的”,也可 能是“权力导向的”,还可能是“声望导向的”。

总之,我们应该明白,在清楚、明确地定义研究问题之前,就匆匆忙忙地去收集资料,这种做法尽管是可行的,但却不是有效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常常

是:在你所收集的资料中,许多是无用的,许多是错误的,许多又是残缺的。因此,每一个社会研究人员在具体从事一项社会研究课题时,应该养成首先将问题内涵明确化的好习惯。当我们运用上述知识,选择到一个有价值、有新意、切实可行、自己也很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同时,这一研究问题又经过了明确的界定和

清楚的表述,那么,这项社会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整个社会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从一开始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文献回顾

一、文献回顾及其意义

所谓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在社会研究报告中,往往也会有这样一个部分的内容(详见本书第十三章)。但研究报告中的文献回顾实际上是对选题阶段所做的大量查阅和分析工作所进行的总结,此处我们所介绍的则是这种过程本身。

文献回顾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前期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尽管它对于研究的各个部分都将提供有益的信息,但它特别与研究课题的选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文献回顾与选择课题二者之间往往有着交互作用和过程。

1、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领域

2、较宽泛地查阅相关的文献

3、初步确定研究问题

4、进一步查阅更为专门的文献

5、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

这一过程表明,熟悉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问题的明确化密切相关,同时它也是进行一项社会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

一般来说,开题报告需要50左右包括书籍、硕士论文、学术论文之内的文献。

论文题目参考

1、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2、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调查及教育对策的思考

——以重庆蜀都中学学生为个案

3、论农村和谐家庭教育的构建研究

4、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5、枣庄市初中生思想品德及教育对策研究

6、论学校对综合时间活动课程的有效管理研究

7、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

——以东莞市第一中学为例

8、中学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调查研究

9、农村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市东区个案分析

10、重庆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11、“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研究

12、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策略的研究

13、生活情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

14、中外某某教育家教育思想的研究

15、重庆市高校教师科研态度和科研激励的研究

16、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17、“五四”时期陈独秀教育思想研究

18、中学生使用地图基本技能训练的研究

19、深圳初中科学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0、南充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

21、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现状研究

------以贵州省遵义平正仡佬乡为例

22、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23、重庆市南川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个案研究

24、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之教师同伴指导研究

25、我国综合课程实施中驾驶的适应性研究

26、中学闲暇教育课程研究

27、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研究

28、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合理性构建研究

29、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研究 30、农村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市东区个案分析

31.独立学院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个案研究 32.高师初等代数研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33.学习性社会下的成人学习策略应用研究

34.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35.高职院校公共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36.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研究 34.34 同学:现将部分论文题目发给你们仅供参考,拓展思路。

当选一个论文题目时,应该考虑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两个方面,研究对象就是在研究范围内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比如上述参考题目中绿字是研究范围,而红字则是研究对象。要想选一个研究的问题,可以从自己学校、自己的教育与教学中发现寻找你认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确立了初步的研究问题之后,则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请在网址:http://dlib.cnki.net/kns50 查资料!你可以在当地邮局去购买CNKI学术刊物的登陆账号。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内容与要求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背景

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般由三至四个标题来加以阐述。

(二)、研究的价值

回答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相关概念鉴定

一篇论文论文有二至三个概念鉴定,其中包括对“研究对象”要作出界定,同时在论文中对研究所涉及的、出现几率最多的概念也要加以界定。这对于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很重要。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就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而言,针对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对象)从多角度来加以分标题的阐述,避免滥竽充数。其目的在于通过文献综述而得知你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在哪些方面或者在那些角度下还研究的不够,从而提出你所研究的切入点。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个研究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支撑,这就意味着要运用一定的相关理论,为你研究的问题加以证实,以证明对研究的问题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可理解为对存在的问题认定的视角以及构建对策的理论依据。具体而言,根据研究的不同问题可以运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教学、法学等相应的理论。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回答你将怎样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思路的指引下,你将采用哪些方法或手段进行研究,以达到研究的目标。

六、研究计划

本研究根据时间段写明研究进程。

七、论文提纲

根据你所研究的问题,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应写出较为完整的论文提纲。这是开题报告重要的内容之一,必须写出。

八、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硕士论文根据你所研究的具体问题,一般要查阅五十左右的查考文献(著作、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同时具有两篇以上的外文资料。值得注 意的是所罗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你研究的问题紧密相关的并你所阅读过的,避免滥竽充数。

篇3:诗与画

这些词,每一首都是一幅理想意境的花鸟画。当文溃曲尽之处,也就需要另一种视觉语言——更直观的绘画来表达这种无尽的意。

词境、花鸟境;能解花情、鸟语的人越多,曲折委婉、丰富细腻的情感也就越浓厚,花鸟画的社会心理审美基础也就越广泛。

自中晚唐始,以边鸾为代表逐渐形成工笔花鸟画艺术强进阵势的同时,新的文学体裁——词,也适应着人们细腻微妍的感情而产生、发展着。在语言形式上,词脱出了唐诗格律的限制,可以用自由、轻松节奏的长短句来抒发内心复杂、曲折、幽婉的情感。

爱情意绪是词表达的主要倾向,唐末温庭筠所创“花间派”的那种纤细柔美,正是此倾向的代表。多写青楼闺房,惹人情意。因为情意的关注,目光也越来越聚焦。在比、兴的传统文学思维中,一下子凝神于最容易喻为美人的艳丽花朵,或是寓意爱情的鸳鸯、鸂鵣(chi4)。

李商隐、杜牧的诗,他们的诗已不再是李白、杜甫的“盛唐之音”,而是

“相见时难别以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这些千古传颂的新词丽句。这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主题以完全不同于盛唐,而是沿着这一主线,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

宋代在重“文”的基本倾向下社会比较安定、平稳。宋在对外政策方面,不象唐朝那样开疆拓土,而采取较为内向的政策。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必然会体现社会内向的基调,宋词就是艺术内向发展的一个范例。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从注重外在转向了内心的抒泄。通过花鸟的细细观取和咏吟来阐发内心深处的心绪。

例如欧阳修的词:“暗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鵣滩头风浪晚,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蝶恋花》。周紫芝词:“春雨细,开尽一番桃李。柳岸曲栏花满地,日高人睡起。绿浸小池春水,沙暖鸳鸯双戏”《谒金门》。

时代、文化的内向,使人越来越细致地发掘内心的微妙爱情意绪。鸳鸯蝴蝶、莺愁燕苦,惜春伤春、花开花落,目光从满目春色聚焦到翩翩而飞,成双成对的蝴蝶鸳鸯身上。

即使是词境堪称豪放雄壮、有剔除当时词坛“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之称的大文人苏轼,也不免被时代所染,目光也照样转移到杂花折枝之中:“浓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里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因为自古中国人内心就与生俱来的带有迷恋花鸟的浪漫情节。

心境意绪的复杂、细腻,暗渡于花鸟生命之中,借一花一鸟一草一虫来传达心境,是文学艺术给予了绘画艺术——花鸟画的极好契机。通过对一个折枝花卉、几枝霜天芦花悉心深入的绘画,正是一首词境,绝妙的表达。或静逸,或淡愁,或焦虑,或欢快,或活泼,或深沉,或生机盎然等等,也就是将作者之神移入鸟禽之形,所有这些,都是画家的诗思、诗意的传达。

花鸟画更要求从观察物象的精细到艺术造型的精微,必须要细心沉入自然之中。通过花卉鸟禽各部分细致、准确描绘,渲染出它们的神情、神态。

中国的诗词好像天生就与花鸟融为一体。这种词与花鸟画的同时发展,从一定角度来说,词是花鸟画的构思意绪,花鸟画是词的形象表达。词的艺术感染力能弥漫整个时代空间,花鸟画能在五代、北宋大盛并成为时代的绘画,这与词的艺术审美环境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由唐到宋,也由诗变到词。词,就是通过长短不齐的句型,更为具体,更为细致,更为集中的刻画抒写某种心情意绪。

诗常一句一意或一境,整首含义阔大,形象众多;词则常一首(或一阕)才一意或一境,形象自然更为细腻,含义也更加微妙。词经常是对一般的、日常的、普通的自然景象,的白描来表现,不是盛唐那种气象万千的景色事物。从而也就更为具体、细致、新巧,并有更为浓厚更为细腻的主观情感色调,不同于较为笼统、浑厚、宽大的“诗”。

人们各种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也只有通过景物各种微妙细致的比兴,才能客观化地传达出来,词与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有着相同之处——篇幅小、写实,以小见大。

心境意绪的复杂、细腻,借一花一鸟一草一虫来传达心境,通过对一个折枝花卉、几枝霜天芦花悉心深入的绘画,正是一首词境,绝妙的表达。

篇4:教案《字与画》

预习提示

小朋友请你轻轻打开书从第5、6页中找一找你已经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与旁边的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并进行扩词练习。2.学习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认识17个汉字。2.学习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字。

教具准备

字词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象形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2.注意观察图画,了解字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金钥匙,导入课题 1.出示投影片(金钥匙图标),师配解说: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学习伙伴丁丁。瞧,我手中拿着一把金钥匙,你知道这把金钥匙代表什么吗?(生讨论后,师总结: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金钥匙今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投影片(句子:我们可以看图识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让学生知道“看图识字”是个认字的好方法。

二、实练导入,认识课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5页,跟老师一起读第1单元题目:字与画。2.小朋友,读了单元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三、指导看图,认识汉字

1.出示图1,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中间是太阳,右上方是古代人写的汉字。)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象形字演变来的。

2.你们知道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日)

(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

3.出示另外七幅图

(1)观察图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什么?(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座高山,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出了幼苗。)

(2)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3)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

(4)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4.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5.这些字我们经常用到,你能用它组词吗?例如用“水”组词:①你知道哪些种类的水吗?(海水、河水、自来水、汽水、冰水)②和水有关的东西有什么呢?(水杯、水瓶、水壶)③用水还能组什么词?(缺水、水库、水鸟)

四、课堂检测

1.听老师读谜语,同桌互议,从给出的字中选谜底,画“—”(1)十字路口停一停,四面八方都不通。(日 田 目)(2)刮风有它,每天扫它,说它没用,种花要它。(山 土 石)2.连一连。

日 火 上 地 石

水 月 田 山 头

板书设计

字与画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象形字,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2.能给生字口头组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出上节课学习的八个生字。(顺着读,打乱顺序读)还记得古时候的字叫什么字吗?(象形字)对,那么古时候的象形字是怎样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呢?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二、认识“人、口、目”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一是一个古时候的人;图二是一张嘴,嘴也叫“口”;图三是一只眼睛,也叫“目”。)2.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摸到,大家现在就看一看,摸一摸吧!(学生可以自己摸,也可以互相摸。)3.每幅图的下边都有三个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导。

4.你能猜出这三个字读什么吗?大声地读出来。

三、认识“木、禾、竹”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四是一棵树木;图五是一棵禾苗;图六是竹子。)

2.这几幅图上画的这几种植物,你都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3.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指名读、领读、齐读。)4.自己看图下边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认识“马、鸟、鱼”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七是一匹马;图八是一只小鸟;图九是一条鱼。)你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吗?(动物)

2.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多种形式认读)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和图上的动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五、课堂检测

1.听老师读下面的词语,与序号连起来。人口 竹子 人民 小鱼 木头

① ② ③ ④ ⑤

竹叶 木马 金鱼 石马 目光 2.读一读,认一认,口头组词。

竹()鸟()禾()木()口()鱼()马()目()

板书设计

字与画

篇5:师与画散文

1、风景园林师与园林工程师的区别:风景园林师是风景园林专业职称资格,分为:三级风景园林师、二级风景园林师和一级风景园林师。园林工程师是园林工程专业职称资格,分为:助理园林工程师、园林工程师、高级园林工程师。这两类专业职称资格均需参加重庆市人社局组织的相应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取得,其中一级风景园林师和高级园林工程师还须报经重庆市园林专业高评委评审通过才能取得。二者的侧重点:风景园林师侧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师侧重园林工程技术。

2、风景园林师和园林工程师是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不是执业资格,不涉及就业问题。这两种专业职称资格,在我市企事业单位都可使用。取得三级风景园林师资格,可应聘助理工程师职务;取得二级风景园林师资格,可应聘工程师职务;取得一级风景园林师资格,可应聘高级工程师职务。

3、非相关专业的学历,报考风景园林专业资格考试,必须实际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工作且达到报名规定的年限要求。具体如下:

三级风景园林师:非相关专业取得中专学历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5年;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4年;取得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3年。

二级风景园林师:非相关专业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7年;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6年;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4年;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3年;博士学位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满2年。

一级风景园林师:非相关专业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任工程师满8年;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任工程师满7年;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任工程师满6年;取得博士学位,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任工程师满3年。

非相关专业的学历,报考园林工程专业考试与本专业学历人员无区别对待。报考助理园林工程师:高中毕业,从事园林工作满6年;中专毕业,从事园林工作满5年;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园林工作满3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园林工作满1年。

报考园林工程师:中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6年;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5年;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4年;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园林工作满2年。

报考高级园林工程师: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6年;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获得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满4年;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园林工作满1年。

4、关于培训机构:目前重庆市园林局指定重庆市风景园林技工学校(该校具备园林绿化职业教育培训职能)负责这两类考试的培训工作。联系电话:

上一篇:望亭中学政教处工作计划(经典通用)下一篇:广播站竞选稿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