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然冰释的意思解释

2024-04-22

涣然冰释的意思解释(共4篇)

篇1:涣然冰释的意思解释

涣然冰释的拼音和来源

涣然冰释这个汉语成语的读音是“huàn rán bīng shì”,这个成语出自于《老子》,《老子》即《道德经》,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的哲学著作,书中展现了道家哲学思想。

涣然冰释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于第十五章,书中提到了“涣兮若冰之将释”这样的语句。

篇2:涣然冰释的意思解释

【拼音】bīng shì qián xián

【注释】冰:冬天里结的冰;释:在此意思是释放,融化之意;前嫌:以前的过错,误会等。

【意思】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反感,在某一时刻,像冰一样融化,消失。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被解除。

篇3:如何冰释校长与教师的心理抗衡

之一, 校长应无条件地以自己的言行榜样去发挥影响力和人格魅力, 这是加强校长与教师心理黏合的诀要所在。作为一校之长, 胜在处处为教师树立长效样板, 如果校长能从备课、授课、研课以及能说行话、会写行语、能谋行理、精干行事等方面起示范作用, 就会使教师感到可敬、可亲、可信、无形中会滋生一种莫大的感召力, 从而激起教师的工作活力: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勇于探究, 自觉地紧跟校长把校里的各项工作做实做强做好。相反, 假如校长表里不一, 只会指手画脚, 评头论足, 甚至食言而要求教师做到的, 而自己只是空头支票, 眼高手低, 总是做不到。教师当然仅是嘴皮上表示敬畏, 其实内心并不信服, 总觉得“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再说校长在工作中难免或多或少会得罪教师, 有些教师因心里长期不服, 往往对校长产生对抗性行为, 如经常跟校长无理取闹, 拉开舌战, 得理不饶人, 固执己见, 以致工作消极怠工、偷教减学推卸责任等等。对此, 校长绝对不能因教师对自己的不满而耿耿于怀, 倘如是自身的工作失误, 要敢于当面或在教师会上认错改错;要是教师观念上的模糊, 校长可要和风细雨地告之以事, 悟之以理, 导之以情, 耐心说服。有了这样好的影响好的垂范, 校长和教师的心理裂痕就自然会弥合得更紧。相处时间长了, 教师总会深深被校长的模范力所牵引, 心服口服地听从校长的安排和指挥。

之二, 校长要善于装扮角色。角色变换有利于促进领导与教师内心沟通和认识的划一, 保证本校工作顺利推进, 校长对教师实行管理时, 要常在心理上正正经经地扮演教师角色, 平心静气地倾听教师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方案。要是校长不顾实际, 对工作不做深层调研, 不征求教师意见而从外面乱搬一套规章制度, 肯定会给教师心理上添加负担和怨气。这样下去学校的工作是很难开展很难创新的。所以, 当教师出身的校长要充分利用茶余饭后深入了解教师现实生活中最“隐痛”之处, 要良心发现教师工作上的思想病灶, 自我反思总结, 从中认真寻找并选择比较适合大家口味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有效地进行科学管人用人, 这才有可能出色达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目标。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毫无亮色。

之三, 校长必须克服世俗偏见, 懂得全面看人。在与教师的交际中, 偏见是导致校长与教师心理僵化的一个主要根源。人际交往中的成见通常有下列几种畸形:一是教师起先给校长留下的第一印象, 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带来极大的片面性;二是校长脑里对人动辄形成钉定形象, 一旦不让事实说话, 偏听偏信个别讨好教师乱褒贬, 误认为某教师学识浅陋没有能耐而一直不于重用;三是校长见到教师某方面比自己拔尖强干而怕人“占官”, 因此引发一种“做鬼打鬼”甚至“放冷箭”的小人心态。如果校长一己主义严重, 总想独权、揽权、霸权。业务上像个门外汉, 一开学就借‘忙’辞课, 只会玩钱玩物不善管事管人, 财务暗箱操作, 有账无目。并且抱着“远贤近佞”的心计工作。那么, 早晚会引发教师对工作产生失落感, 在校长面前只是貌合神离, 不想跟校长说真话做实事。弄得校长面对一大堆校务, 急得团团转, 无奈之下, 只好望校兴叹, 其结果可想而知:教育教学教研质量必然因师心涣散而“流产”。

之四, 校长一定要想方设法优创条件, 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这也是有助于减少校长与教师心理摩擦的可取手段之一。教师的合情合理要求不外乎有二:他们对于生活上的原则诉求, 校长要经常体恤过问, 千万不要认为是生活上的琐事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 高高挂起, 不答不理, 敷衍了事。理应做到不忘主动上门磋商并赶紧稳妥地帮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教师对于工作上的需求, 服从的校长更要注重他们的“弱档”, 工作中的缺失要亲力亲为地常作示范, 万万不可动用乱罚乱扣的僵硬手段来处置;要为他们多出主意多开“良方”并给力加以正面机制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教学竞争力, 加深教师对校长钦佩和笃信的情愫, 这就逐渐驱使教师自发由衷感到校长是他们的贴心人而不是他们的抠门“老板”。

之五, 尤显至重的一点, 是校长在实行管理工作中, 必须尊重信任理解教师。首先说尊重, 主要体现在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上, 不管教师哪项工作能出彩, 都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公开表扬, 及时奖励, 提高教师的威信。至于在尊重教师的人格上, 最忌的是装神作态, 出言不逊, 发号施令, 任性训人, 很像个把庸俗的行政长官。当然, 校长的“号令”不得不唯命是听, 但年月一多, 教师自必催生一种“抗衡”心术, 致使彼此之间加厚心理障碍, 失去亲和力, 既不利于倡导团结协作精神, 也更不利于工作局面的打开。依我看:我们的老师是“求教不求气”的, 任何人有“气”都是做不好工作的, 当官的也一样。这点常理量必校长是懂的。作为一线校长应无理由勇敢地说:我是老师, 我爱我的老师, 我要好好地服务老师, 我要横心做一个真校长。设若有了如此平起平坐的心态, 就会使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工作的主人, 而不是校长的“打工仔”。亟须点破的是:据说有这么一种“假校长”, 有时因打麻将输了, 或因家事犯难不遂, 第二天到学校稍有不顺眼, 不问青红皂白, 就把自己的“不明火”迁怒到老师的身上。这种故意予人尴尬难堪, 玩世不恭的发威, 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打击情绪, 迫使教师有意弱化工作质量;其次说信任, 校长要坚持“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的原则, 用人时绝对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唯贤唯能不唯亲唯故, 更不要妒忌挫伤人才。对教师的工作安排因人而定, 因专而异, 分工明确不要张冠李戴, 更不要强人所难, 多给教师一个设计自己施展自己才能的时空, 并且多给一些劝善规过的机会, 哪怕是吃教师气也切勿破口大骂, 挖人隐私;再说理解, 应从教师的身心着眼, 维护其合我合你合他的权益, 在教师面前尽量化解矛盾, 不要借题发挥小题大做, 甚且要有古书《战国策齐策》中的齐威王的“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的度量和包容, 必要时可原则做到谁要是“面刺”校长的半句不是就给谁一份嘉奖。让教师在“人和”的环境中, 以百倍的求实和创新精神投入工作, 并在接受学校管理过程中真真正正体验自我教书育人价值的完美与实现。

篇4:三百多年前的公案涣然冰释

我到台南县不久,就想去台南观光,亲自观看郑成功当年与荷兰殖民军交战的遗迹,由于年代久远,它们也可能湮没无存。在热心的台湾朋友陪同下,我兴冲冲地到了台南。他先带我到海边高地上远眺,指点远处郑军船队从外海进入台江的孔道鹿耳门以及附近双方激战的沙洲北线尾。我睁大眼睛顺着指示的方向远望,因为那天天色阴沉,加上我视力不足,眼前见到的只是水天一色,一片迷,什么都看不清楚。我们休息片刻后,他又带我到城内瞻仰郑成功祠。这祠不很高大,但殿堂已修饰一新,游人很多,香火极盛,转了一圈我们就往回走,这样就草草地结束初次台南之游,感到相当扫兴。当时我认为要有所收获,事前应该有所准备,如浏览关于郑成功的资料,查阅有关的地方志,再带上一份地图,不这样做就会空劳往返,什么也得不到。我又以为台南近在咫尺,不必急于前往,随时都可以再去。不料人事倥,没有多久我离开台湾,返回大陆,从而失去再次观光台南的机会。现在时间过去已将近半个世纪,追忆往事,一直引为遗憾。

今年春节过后,接到朋友来信,他说台湾一位历史学者,在荷兰海牙国立档案馆里新发现郑成功当年与荷兰缔约换文的资料,极为珍贵。他本人不研究这段历史,向《读书》编辑部推荐我写稿,并希望我乐于接受。我回复说过去虽写过一些文章,但我不是台湾史的专业工作者,只知道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的投降书,不知道双方缔结过条约。我请他转告编辑部,可否将资料转来一阅,然后再考虑是否接受写稿任务。不久编辑部送来台湾《汉声》出版社的两份资料,一份是郑成功与荷兰台湾殖民长官揆一(F.Cogctt)双方缔约的译文,另一份是译者江树生关于这次战事及订约过程的若干情况介绍,还附有摄绘的精致图片多幅。出版社不惜工本,将这两份资料印制得讲究大方,古色古香,足见对这项工作的极大重视。

一六六一年四月,郑成功从澎湖出发,统率军队两万多人,分乘大批船只进攻台湾。四月三十日,郑军船队通过鹿耳门,直扑赤嵌城。赤嵌居民对郑军表示热烈欢迎,数以千计的汉族人用货车和其他运输工具协助郑军登陆后,立即包围赤嵌城,一举切断它与热兰遮城(台湾城)这两个最大的敌方军事据点之间的联系,歼灭守军一百余人,卤获一批被遗弃的武器。随后郑军又与荷兰殖民者在鹿耳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海战。由于郑军英勇无畏,忘我战斗,围攻拥有大小铳千余号的“海克托号”,将其炸沉,吓得其余荷兰船退出战斗,逃往爪哇。郑军水陆交战获胜,声威大振,加紧围困赤嵌城。五月四日,赤嵌城守将Valentijn因“孤城援绝,城中乏水”,向郑军投降。郑成功指派一部分军队从事农业生产,解决粮食不足的困难,同时调遣主力包围热兰遮城,后来郑成功移驻一鲲身岛,亲自指挥战斗。热兰遮城是荷兰统治台湾最重要据点,是台湾殖民长官的驻地,设有评议会,驻扎军队。城堡建在沙堤上,极为坚固,城墙由糖水调灰垒砖砌成,城内建有炮楼,城外高地上耸立一座碉堡,扼守陆上通道,守军拥有新式枪炮,其杀伤力虽没有后来同类武器那样强大,但在当时却是最先进的。城内还贮存大量粮食和其他物资。揆一拒绝郑成功的招降,决定坚守待援,请求巴达维亚发兵解救,击退郑成功对热兰遮城的围攻。揆一还向郑成功提出愿以每年致送饷税若干万两和价值相当的土产品为条件,要求郑成功退出台湾,如果同意退兵,答应另送劳师银十万两。郑成功坚决表示一定要收复台湾,对这些要求一概严辞拒绝。他说台湾是“先人故土”,一向属于中国,现在他亲自前来索取,唯一正当办法是来自远方的荷兰人必须向该岛主人退让。他警告揆一如果继续顽抗,他将被迫采取最坚决的手段贯彻收复台湾的主张,届时东印度公司必将承担这次战争的全部费用。五月二十五日,郑军发起一次猛烈进攻,由于热兰遮城十分坚固,敌人凭城坚守,据高临下,于郑军仰攻不利。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办法,断绝它对外联系,“俟其自降”。九月间,郑军击退巴达维亚派来的荷军七百人,夹板船五艘,打死船长、尉官和掌旗官兵多人,迫使他们逃回爪哇。

郑成功为加速攻克热兰遮城,拔除荷兰在台湾的最大据点,采取“篮堡”作为进攻和御敌相结合的新战术。台湾盛产竹子,郑军就地取材编为竹篮,其中装满泥沙,堆成“战壕”,高低多少,能够随时调整搬动。士兵进攻时躲在“篮堡”后面,既可阻挡敌人枪炮的攻击,减轻伤亡,又能将它们自由移动,用以接近敌垒,作为前沿进攻的据点。郑军利用“篮堡”对敌作战,使得仿佛固若金汤的热兰遮城逐渐失去优势。在郑军枪炮的不断轰击下,敌方城外碉堡的外层开始剥落,城墙多处出现裂缝。一六六二年一月二十五日,郑军对热兰遮城发起全面进攻的炮战,不仅打垮殖民军的防御计划,也极大地动摇了他们的作战意志。两天后,评议会作出决议,要求与郑成功商讨“在合理条件下交让城堡”。郑成功表示同意,指出由于揆一和评议会过去拒绝献城投降,致使军队受到较大损伤,东印度公司必须赔偿全部战费,但是一般官员和普通士兵不必对此负责,准许他们带走全部财物,并同意供应在返回途中所需食物等等。二十八日荷兰方面派出一名商务专员和一名中尉送信给郑成功,表示原则上接受。此后数天内,双方派出代表返覆商谈具体办法,终于在二月一日签订缔和条约,郑成功方面提出十六条,荷兰方面十八条。荷兰占领台湾共三十八年,至此宣告结束。经过郑成功的坚强奋战,荷兰殖民者终于退出台湾。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同荷兰殖民者的斗争中,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恰当地结合起来,这是不容易的。他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荷兰人必须从台湾撤走,拒绝他们提出的交付大量赎金以及其它企图赖在台湾的要求,绝不动摇。他又认为东印度公司必须赔偿全部战费,交出武器,没收所有现款和货物,但在具体执行上却又适当通融照顾,如允许高级殖民官员从公款中带走一定数额的现金并携带部分武器返回巴达维亚。郑成功又认为东印度公司一般职工和普通士兵,个人所有的私产不多,准许他们随带全部财物,安全出境。郑成功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来分化敌人,促使敌垒中的下级对上级施加压力,迫使掌权者从速同意求和订约。郑成功在同揆一等人交涉过程中,尊重他们的对等地位,既严格认真,又通情达理,显出泱泱大国的风度,没有一般战胜者对战败者那种高傲、专横和褊狭的表现。他赢得敌人的敬畏,从而较顺利地达到收回中国领土的神圣目的。

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郑成功同荷兰殖民者双方缔结了正式条约。中国研究者过去不了解订立条约过程的全部情况。我也一直以为郑成功接受荷兰的投降书,未必履行近代国际上订约的正式手续。已故的朱杰勤教授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专家,一九六二年他提交的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的论文,在附注上说:“按协议十八条不载中国史籍,而且没有线索可寻。至原文除汉文一份外,另一份当是荷文。但荷文除一部分模糊的照片外,全文在国内尚难看到……我所根据的是甘为霖(W.Camplell)的《荷人占领下的台湾》。”我拘泥于近代国际条约订立的一般模式,认为条约应是双方领导人或其授权代表在一定的场所签署的正式文据。考虑到那时郑成功不可能亲临会场签署条约,又查不出代表姓名和签约地点,因此以为郑成功只不过接受荷兰的投降书而已。江树生先生在海牙档案馆发现的新资料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研究者的问题,知道郑成功确实同荷兰殖民者订立过条约,荷方十八条,郑成功十六条。在档案馆里收藏的条约都不是原来的文本。荷方的原本应是荷文,已交与郑成功,档案馆保存的是抄本。郑成功交出的原件应该是汉文,档案馆保存的是汉文的荷译。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文件证明当时郑成功与揆一等确实订立了条约。荷方签署的除揆一外还有评议会的委员。郑成功交出的十六条有当时的核对者对译文的核实,注明“经校对,译文与原文相符E.Max-ville”字样。校对日期和地点为一六六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于巴达维亚。我对发现郑成功缔约资料的江树生先生致谢。由于他的努力,使这个困惑中国研究者的疑团达三百多年之久终于涣然冰释。

揆一是荷兰统治台湾最后一名殖民长官,他同郑成功订立条约后回巴达维亚,联合东印度公司认为他应负丢失台湾的责任,加以监禁并拟处以极刑。揆一在受审期间,利用东印度公司收藏的档案,写了名为《被忽略的台湾》一书,为自己进行辩解,洗刷失地的责任。该书征引了各种公文,书信,决议录等原始材料极为丰富,对于战争过程以及围城内的情况,写得详细、生动,不失为外国人所写的同类记述中最重要的一种,于一六七五年以C.E.S(Coyettet Socci揆一及其同僚的缩写)的名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英国传教士甘为霖译出其中部分内容收入所著《荷兰占领下的台湾》书中,于一九○三年在伦敦问世。揆一原书只有荷兰提出的十八条,中国学者长期不知道郑成功与揆一订有条约,因为中文方面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如果揆一在他的书上,录出十八条同时又照录郑成功的十六条,多年的争论也就不至于发生了。

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上,隔海峡与福建相望,在国防上的地位极为重要。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台湾从来就为东西方的殖民主义者所垂涎,企图加以占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出色地完成历史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这是十分自然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胜利斗争,在全世界反对殖民主义的事业中也留下不朽的功绩,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理应给予恰当的表彰。

自从一四九二年哥仑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分道航海来东方,进行扩张活动,它们成为十六世纪横行海上的最大殖民者。独立不久的荷兰接着也挤进殖民扩张的行列。一六○二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六个城市,集资六百五十万盾,组织联合东印度公司,比后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活动时的资金多十倍。荷兰国会颁发特许状,授予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广大海域的贸易垄断权,它甚至拥有能以荷兰政府的名义在东方宣战、媾和以及缔结条约等特权。一六一九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爪哇的巴达维亚作为它在远东进行侵略活动的大本营,设有总督,评议会和驻扎军队。一六二四年它又占领中国台湾南部,使其地位仅次于巴达维亚,同时荷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设立商馆。荷兰占领台湾后,以它为据点同日本开展贸易活动,将台湾生产的蔗糖和大量的鹿皮等远销日本,然后将售得的白银,购买中国的特产丝绸和瓷器等,运到荷兰和欧洲市场上出售,获得惊人的利润,从而使它成为欧洲经济最活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不仅使它在军事上受到极为严重的打击,同时在贸易上也遭致无可挽救的损失,使它同中国和日本的贸易衰落或者陷于停顿,从而丧失了重大的利源。从此以后,荷兰不再是称雄海上,盛极一时的强国,无可奈何地走上它以前的对手葡萄牙和西班牙日益衰弱的老路,不得不让位于新起的劲敌英国。中国反侵略斗争和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在郑成功身上结合起来了,他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同时又是对世界反殖民主义斗争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这一点我们应有新的认识,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上一篇:工商企业管理总结报告下一篇:检验人员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