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2024-04-24

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精选9篇)

篇1: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2007-12-28 09:00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发表评论 ] [ 关闭 ]

俄罗斯要入世 中国准备好了吗

面对即将跨入世贸组织大门的俄罗斯,作为俄罗斯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中国准备好了吗?早在2004年10月,中俄双方就签署了有关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正式文件。专家认为,入世必定会对俄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及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俄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等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对中俄经贸合作特别是两国毗邻地区的经贸关系将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过,人们相信,俄罗斯入世给扩大和深化中俄经贸科技合作既会带来新的机遇,也会带来新的竞争和挑战,总的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俄罗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商品出口潜力。俄罗斯的进口关税一直比较高,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俄必须按世贸组织要求将关税水平降低到5%的标准。为适应这一要求,俄政府已经从2001年1月1日起,调整归并进口商品名目,调低进口税税率。这为降低进口成本,扩大出口潜力,提高我国传统优势商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提供了机会。

但俄罗斯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后,其低端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除农副产品外,服装、纺织品、鞋、类和家电等仍是我国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长期以来,这些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除价格优势外并不具备其他明显的竞争优势,许多这类商品摆不上正规大商店、精品店、专卖店的柜台,进不了流通的主渠道,只能在各地的露天市场销售。在俄罗斯入世后,它在向中国开放市场的同时,也向其他世贸成员开放市场。中国商品必然要与其他成员的商品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第二,俄罗斯入世后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中国企业按国际惯例开展各项经贸活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俄必须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从根本上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严格执法,按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组织经贸活动。这有利于中国公司按正规途径进行报关纳税、销售和结算,有利于参与公平竞争,从而使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入世后,俄海关及其他涉外机构的腐败低效将得到治理,贸易秩序将得到整顿,随着“灰色清关”逐步解决,正规贸易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中俄两国政府已建立了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并就整顿“灰色清关”达成了一些共识。今后双方将在该机构框架内,通过协商对话和协调一致的措施来解决“灰色通关”问题,这对中国正规的对俄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有利的。

第三,入世后,俄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市场经济意识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引进俄罗斯先进技术的难度将会增大。相对于美、欧、日等西方国家,俄罗斯对华技术转让的限制较少,但俄罗斯并没有真正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平等的科技合作伙伴,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总体科技发展水平很低,在同这类国家合作中,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给予者。在俄对外科技合作格局中,中国属于排在国际组织、独联体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之后的第四类国家。俄罗斯入世后,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意识会不断增强,我国引进俄高新技术成果的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条件会更加苛刻。现在俄政府的防范措施日益完备,由于多年经济危机及科研经费短缺等原因而积压在科研单位和科学家个人手中的发明专利、前期研究成果很难再轻易流到国外。

第四,中俄劳务合作的条件将有所改善。中国劳动力对俄输出一直是双方入世谈判的焦点之一。俄政府一来要考虑解决本国的失业问题,二来对中国居民大量进入俄境抱有戒备心理,在引进中国劳动力问题上历来采取限制政策。现中方已承诺以“俄罗斯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中国对俄出口劳动力的问题,看来俄方对中方开放劳动力市场的程度仍是有限的。

专家认为,对于这些机遇和挑战,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提前谋划、提早动手,努力避害趋利,认真迎接相关挑战。今年6月,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主题为“俄罗斯入世和中俄经贸关系远景”的研讨会。俄罗斯驻华商务总代表(公使级)齐普拉科夫在会上对中俄两国未来经贸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俄相互间投资发展很好,其中很重要的增长点是两国边境地区的边贸合作,在俄罗斯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中国是东北地区。”(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篇2: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中医药专业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给广西中医药专业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广西中医药专业学生应如何把握机遇、面对挑战,本文对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作 者:陈世存 梁妍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外语部,广西,南宁,5300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39)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中医药专业学生机遇   挑战  

篇3: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2013年9月至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同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一带一路”确定为优化经济发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开始落实和推进。目前“一带一路”已有5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一带一路”被认为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

1、“一带一路”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龙头,是中国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坚持开放合作精神、推进沿线各国实现政治经济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一带一路”提出共建原则,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一带一路”体现出了古今传乘。内外开放、海路统筹、东西互济、虚实结合、中外共赢的内涵,内容丰富,包容性强,是顺应沿线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一项宏大事业。“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出并主导,推进中国经济主动走出去,带动中国有参与世界经济竞争转向引领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格局,必然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产生更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一带一路”将对中国体育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带来了新的机遇。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施了改革与开放,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今天以“一带一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常态也必将促进中国体育的大发展。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了中国体育发展空间和交流范围。以往中国体育主要通过参与国际体育赛事、举办重要国际赛事来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的成绩,今后可能会更多主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家体育赛事和国际体育交流。“一带一路”将促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升级和发展,为与沿线、沿岸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素材和主题。中国体育学术国际交流向“一带一路”国家倾斜。其次“一带一路”将促使国内体育格局的转变,“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省份将利用本次机遇提升本省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提高在中国体育中的地位。最后“一带一路”在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推进也给体育赛事、旅游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舞台。

2、“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体育带来的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竞技体育通过参与国际体育赛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体育人的形象。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将给中国体育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能够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民族、民间体育的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体育要向哪个方面发展,有哪些突破点也成为体育界需要考虑的问题。

2.1、消除有关国家疑虑和顾忌的需要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面临着个别国家的种种疑虑和猜测,需要中国作好有关宣传和解释工作。因此“一带一路”发展要既考虑经济因素,还需要考虑政治、文化、民族等因素,加强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合作。目前“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有可能会增加外界对中国的反感和抵制。因此建设“一带一路”中如果只重视政府投入和政治作用,而不考虑经济效益,不依靠民间的交流,可能就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对于促进不同国家、民族的交流,增加互信,增加友谊,消除隔阂,增进相互理解,因此“一带一路”客观上创造了加强中国体育与相关国家体育交流的机遇。

2.2、构建新型大国外交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打破中美两个国家的外交僵局,80年代友好运动会的举办体现出了体育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国家关系方面的作用。今天“一带一路”发展受到个别国家的抵触,造成了国家关系之间不必要矛盾。能否借鉴“乒乓外交”加强与有关国家之间的交流,增加了解和沟通。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具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助拉近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距离,从而发挥体育在政治方面的作用,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因此在构建大国外交中,中国体育仍然有可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2.3、民心相通,文化交流的需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五个内容为重点加强合作。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学术、人才交流,可以为深化双边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可以发扬体育的文化功能,体育文化作为交流的重要部分。中国体育文化交流应该参与到沿线国家的文化、经济领域的沟通和交流,尤其要要大力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交流,让世界人民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因此体育文化交流将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带一路”将是是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突破口,“一带一路”能够提升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步伐与力度,以强化对区域各国的文化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对国内来讲“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可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将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带一路”的切入点,构建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将少数民族体育遗产保护与传承作为促进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认同的重要手段,促进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创建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体育产业基地(园)作为“一带一路”国内深化的途径。对外来说“一带一路”可以作为中国体育文化向外传播的突破口,有助于加强中国传统体育(如武术等项目)、承办体育赛事、国际体育学术对话与交流、从而提升中国体育文化国际竞争力,以应对世界体育发展带来的挑战。

2.4、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带一路”将带动中国的产品、产业和资本向沿线国家移动,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性升级提供舞台。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均利于中国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一带一路”给国内体育产业创造了新的机会,有助于具有实力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生产和竞争,实现以内保外,以外拉内,提升中国体育企业的发展空间,尤其为体育装备制造业、体育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将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如可以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体育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服务业,充份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3、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体育带来的挑战

3.1、一带一路面临的地缘风险

“一带一路”是需要长时间的经营的伟大工程。沿线、沿岸国家有64个,其中50多个国家均希望“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收益,但是他们未必做好了相应投入和准备。其中个别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干扰。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自身地缘战略,而“一带一路”提出与部分国家地缘政治存在部分竞争,导致有关国家对“一带一路”不支持。其次“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内部治理存在的风险,可能导致边界冲突、政权和领导人更迭等风险,给“一带一路”的推进带来不确定性,对体育如何跟进带来了挑战。

3.2、一带一路面临安全的挑战

发展“一带一路”还面临着海上安全风险、国家冲突、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等安全方面的挑战,给体育交流和发展带来了困难。“一带一路”推进了中国向陆地和海洋两个方面更加深入的开放程度,同时也加大了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向中国渗透的风险,对国家安全,边疆的稳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要统筹安排。

3.3、具有国际视野体育人才储备的不足

对于和美欧、东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方的了解相比,对于西部“一带一路”各国国内了解不深,通晓相关语言人才缺乏,政府和民间智库和相关机构很少,具备这类国际视野的体育人才更为稀缺,这些给体育交流带来了不便。

3.4、对中国体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前瞻性研究不足

当前“一带一路”热点集中在政策理论、战略层面,金融、经济、产业领域,体育学方面的文献很少。对于体育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整体性构想,前瞻性性理论探究和规划更是欠缺。对“一带一路”国家民族、宗教、文化方面基础研究不足,导致对相关国家国情了解不透彻,体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缺少动力和方向。

4、结论

“一带一路”是中国从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向主动提出开创世界潮流的转变的标志。“一带一路”发展对中国社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体育界要抓住这次机遇,开创中国体育发展新篇章。

4.1、体育应该更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强近的支持,“一带一路”为体育拓宽了平台。政府要推动体育部门参与并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体育部门应该与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并以此为契机,搭建体育的平台,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事业与“一带一路”发展的融合。

4.2、要强化风险意识,面对挑战

要清醒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风险意识,积极研究和评估,制定预案,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参考文献

[1]盛毅,余海燕,岳朝敏.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

[2]财新传媒编辑部.“一代一路”引领中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15,10.

[3]王子朴,朱亚成.“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04.

[4]陈刚.一带一路与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7.

[5]王钧,王长生,谷松.“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04.

[6]戚俊娣,贾连堃.“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文化与蓝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东岳论丛,2016,08.

[7]邵凯.“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我国体育产业融合路径研究[J].体育科研,2015,06.

篇4: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记者:可以谈一下目前的国际香水趋势?

对于香水的趋势而言,我们把目光转向了一种并不复杂的简约主义,一种让人感到舒适的理念是最重要的,这种趋势不再能从中想像出富贵,奢华和性感,而是让人联想到和平,希望鼓舞人心和舒适康乐,而女士香水更趋于典雅和富有女性特质,但是我们比以往更关注年轻女士,她们对香水有着更标准的注释,她们强调舒适,精力旺盛和身体健康,这就是包括目前市场再度兴起的,对麝香、 薰依草、柑橘、香草、琥珀以及玫瑰等香气的关注,除此之处,那些能提供水、雨、臭氧、氧气及地球为主题的让人感到舒适的香精产品,简单而又基本,也备受关注而且日趋流行。

当然,那些能换回人们对舒适美好回忆的生活的香水也逐渐多了起来,例如:雨后清新空气的气味,皮革和青草的气味。

美国香精市场在整个市场的业绩是十分突出的,美国企业把香精制造 业从一个高定价,难以接近的市场推向了大众,从而创造了一些十分伟大的适合大众的香精,在近50年来,就如ELIAS香精公司这样的香精创造商,顺应着生产最终香精产品的作坊,将美国的香精市场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国内工业。露华浓早在70年代推出Charlie,对这个工业进行了革命,而这款香精至今仍然流行。而那些香水作坊如CK,雅诗兰黛,玫琳凯,雅芳持续了这种趋势至今,创造出了几乎每个人都喜爱的香水。

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最好的女式香水分别是Tommy Hilfiger 生产的Tommy Girl香水,雅诗兰黛生产的快乐,美丽,愉悦香水,以及近期才生产香水的兰蔻公司的奇迹香水和Ralph Lauren的浪漫香水。

而男式香水转向了具有经典的男子气概的香水,运用了咖啡,巧克力,白兰地,烟草以及皮革伴随传统木香和多香料的气味,当然还有经久不衰的柑橘香气。

顶级的男式香水包涵了经典和魅力,例如Tommy Hilfiger生产的Tommy香水,CK公司的永恒和迷人两款男用香水,Polo运动系列以及新近流行的Ralph Lauren推出的浪漫男用香水。

现在,男士们正在花费越来越多金钱和时间来打扮修护自身。男用护肤品市场以每年12%速度增长,而来自大零售店的回应,一些新推出男士护肤品,例如:妮维雅的男士系列,Neutrogena和雅诗兰黛的一些产品生产日益扩大,男士,尤其是年轻男士,会比以往更注重其各自的外表形象。他们通常会把打扮当作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以此在工作中,交友中,恋爱中获得更多!虽然,打扮在男士中过去从没有人讨论过,可是现今却成为男士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就像著名的Generation Y一样,大家已经把主要视线集中在年轻人的市场上,这一市场以12至22岁的女孩和小范围的男孩们构成,而目前这是一个有550亿美元的市场并且在不断增加,一些低价值的产品,例如:走珠液,护手霜,全身乳液,例如:沐浴和身体工作(BBW)以及维多利亚秘密等在一些大型低成本销售的商场就好像Walmart, Target, K-Mart等都在这一市场中获益,这也包括直销商如:玫琳凯和雅芳是十分受欢迎的,对于这一市场,含有果香,混合果香以及许多早就受到关注的简单的花香将备受瞩目。

在美国市场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发展趋势,那就是男女消费者对于香水的各式各样礼品包装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些礼品组合通常由3、4或5小瓶不同风格的香水组成,这提供给人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而不用去花费金钱去购买那些大瓶的香水,这些礼品组合日趋流行,而尤其是在假日的季节中,它们的销售业更是蒸蒸日上。研究者表明,这些礼品套装以前往往是用来专门送人的,而现在却成为最终客户为了省钱和实用而专门为自己购买的产品。

非主流市场正寻求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方法让货物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这其中之一就是发展迅速的网上销售。虽然,这仍然不能尽如每个人所期望的那么快,那么大。但不可否定的,几乎所有的香精公司都能够网上交易,而许多有关该香水的信息能够十分完全地展示在消费者眼前,使得消费者能够安心地坐在家中购物而再也不必在商店中做出仓促的购买决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电脑,特别是年轻人,这就足以证明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另一个非传统市场方式就是凭借电视销售,这同样也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随着更多人能够看到直销电视,全国范围内的网络电视,如:QVC和居家购物网络已经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虽然,这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是这种通过电视购物被称为导购(既含有信息又有商业广告意味)的方式给化妆品、香精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它们以比在大商场中销售低得多的成本与广大消费者接触。一些新兴的,小型的生产厂商使用导购和网上销售作为其主要销售手段,有些已经完完全全置大商场于不顾了!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前景?

Rouda先生: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有潜力的市场,而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大于7—9%的速度上升。这无论对于中国本土还是国外的生意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商机,在短短的十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已经翻了三倍,当然,中国也是一个出口大国。但如果你的意识够敏锐的话,你会察觉到中国消费者对消费品和生活质量的需求正在日益增加。而这一增加的需求正导致一个对优质消费品的巨大需求。

在传统贸易关系中,贸易壁垒常常使得国外产品不是被挤出市场就是价格过高无人问津,而随着这些贸易壁垒的放松和中国的入世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和厂商进军中国市场,那么许许多多国外品牌的产品进入了中国本士市场,这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于这些原有的中国厂商来说,面临的挑战是他们进入了一场竞争激烈的商战,而机会是,这能促进国内产品不断升级,提高并使得消费者热衷于购买国内产品而非进口品牌。而且国内产品比一些进口的国外品牌更占优势的事是,它们能够满足一些既非中产阶级也非如上海、北京、珠海三角洲地区那些大城市里居民的需求。

入世之后,当地厂商购买国外高档原料进行生产的关税将大幅下降,这使得国产商品有着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我可以在这里预言,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产品质量和可利用性 的不断提高,中国产品和美国产品的可以肩并肩地出现在遍及全美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中,很快中美的贸易关系会最后进入全球性的友好的竞争伙伴关系。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ELIAS公司。

Rouda先生:ELIAS香精公司成立于1972年,在公司成立之初,ELIAS迅速投入了在优质香精中加入麝香的研发项目,并把以Jovan命名的香精产品投入市场。Jovan麝香是一个非常特别,与众不同的产品,至少在其投产30年纪念的今天,它在世界各地仍被广泛喜爱和需要,这款产品是Coty 公司生产的,它是美国十分著名的生产厂商之一,Coty是德国Benckiser公司的分支机构,是世界最大消费品生产厂商之一。

公司建立伊始,ELIAS即发展了与一些有良好声誉和极赋名望的厂商的业务往来,包括雅诗兰黛、玫琳凯,DEL 实验室和威娜公司。

我们的香精产品包括护肤类、护发类、香水、古龙水销往世界各地。

ELIAS香精公司坐落于纽约的布鲁克林,邻近曼哈顿和JFK国际机场。我们的办公室、实验室和生产设备均位于同一幢楼内,这使得所有创造人员和产品都在一起,这样就能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服务,我们的生产能力大约为每年1000吨左右。

篇5: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是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努力所得到的一个回报,也是中国不断向外开放和国际资本持续进入中国的直接后果.这一标志性事件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面貌,而且也将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精神世界.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WTO的一系列原则为我国会计行业提供了较为公平的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同时,会计行业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作 者:李伟  作者单位:福建画报社 刊 名:出版经济 英文刊名:PUBLISHING ECONOMY 年,卷(期):2002 “”(1) 分类号:F2 关键词: 

★ 外墙清洗合同范本

★ 清洗车辆的写作范文

★ 教你如何清洗油壶油桶

★ 蚕丝被的清洗注意事项

★ 清洗岗位工作职责

★ 清洗空调的小学五年级作文

★ 教你如何清洗与保养羊绒大衣

★ 浅谈电话行销中的数据清洗

★ 飞机维护清洗中的1,1,1-三氯乙烷溶剂淘汰技术

篇6: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网络时代将给邮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计算机技术引发了电子信箱、电子出版物、电子金融、电子数字交换(EDI)等现代技术的问世,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无纸化邮件、无纸化贸易、无纸化货币、无纸化报刊等。这种变革对以纸张为媒体进行实物传递的邮政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刚刚起步的今天,发达国家的邮政业务量已呈现停滞不前的迹象。美国国内平信的增长率从1990年的4%萎缩到1995年的1.5%;日本邮政的邮件量也已基本不再增长;瑞士邮政的业务量正在走下坡路。

网络时代对邮政意味着什么

信函类:从最近的一些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在美国,通信(电话除外)、交易、出版和广告市场的总收入每年约二千二百亿美元,其中邮政总局约占四百三十亿美元即19.6%,其余的由美国邮政传统竞争对手如:报纸、电视和电信业(传真等)所得。电子邮件每二至四年就增长一倍,到,美国邮政在交易通信市场所占的比例则会降为35%。

报刊类:目前的电子出版物有三种。第一是出版物产生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排版技术,这种情况使实现分地印刷变得容易且经济,对于邮政的发行运输和运输计划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要求;第二是出现电子报刊,如美国《时代》周刊和我国的《计算机世界》等出版合订本光盘,这样会影响图书市场的份额分配,这种情况,电子出版物仍需要通过物流网传输,邮政还有一定的发行运输业务;第三是“无纸出版”,它包括可视图文、电子邮件、电子报刊、电视和广播等,这已和邮政发行体制分道扬镳了,邮政全然没有了业务。全世界目前的网络报纸有900多种,美国占一半有余,欧洲有200余种,拉美有38种。我国《经济日报》等约20余家报刊已加入国内“金桥电子报刊联机阅读系统”。

印刷品:越来越多的图书进入光盘,出现在个人计算机的屏幕上。世界电子出版物的市场空前繁荣。1995年已超过了一万五千种,年销售数量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到21世纪初,可望达到全部出版物比例的25%。目前,中国已有四十余家电子出版社,共有近两千种电子出版物。同时Int

ernet网上各种各样的专业数据库也对印刷品业务带来严重威胁。

包件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包件类传统邮政业务的发展不仅未带来冲击,反而由于邮购业务的发展、网上购物的普及以及邮寄电子出版物等新业务的开拓、包件类业务正呈上升趋势,据预测,包件类业务将成倍增长,成为传统邮政业务中,唯一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增长的业务。

金融类: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在美国,25%的银行业务是通过电话或电传进行的。购物者和销售者买卖双方在计算机网内进行全部的商业交易,由于这种通过个人计算机和银行业务网实现付账、转账、管理投资、查询财务及其它金融业务功能,“电子货币”就应运而生。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将大量减少和限制现金的使用,这对邮政金融来说是莫大的考验。

新技术对业务结构的影响

随着邮购发展和网上贸易的普及以及邮寄电子出版物等新业务的开拓,信函业务将成倍下降,而包件业务却将成倍上升。因此,在传统业务中,包件将代替信函成为第一大邮政业务。

物流网是邮政的基础和优势,但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邮政受到很大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世界邮政界的不少有识之士的眼光不仅仅局限在实物邮件的传递上,已将业务扩展到通信领域和社会各个角落,大邮政的观念逐步树立起来。美国邮政将在电子通信领域里开拓如下服务:管理和提供标准地址的存取服务;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并对此负法律责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产品定购服务;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全球通信。

电子邮件系统具有接受、发送、阅读、编辑、管理、名片、专业咨询、公众信息、信箱号簿、电子论坛、用户热线等功能;可提供主送、抄送、密送或公开(电子公告版)等形式。而且可以将中文、英文、图形及影像等不同资料结合成一份完整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电话线路传送。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邮政部门在把新的通信方式介绍给公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邮政部门可通过独有的邮局和邮筒网络进入商业领域和家庭。

现代通信的发展为邮政在不断增长的通信市场上占有合理份额提供了机遇。在这里,邮政需要为新产品新业务的产生、发展、评估和采用而开发系统化的处理方式。这些新产品新业务应当充分利用邮政的下列网络优势:收件网络;零售网络;运输车队;传输系统(国内及国外);正在建设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储金汇业局的金融操作能力;邮政服务系统的`普遍性与运递能力应与其它通信技术的长处结合起来,形成迅速、可靠、价格低廉、普遍的信息传送系统。此外,这些先进技术的结合可通过提供全范围的高附加值业务,从而使邮政部门获益。

邮政业如何上网去淘金?

网络广告:据美国Jupiter Communication预测,到20美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因此,我国邮政应当加强混合邮件广告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网络广告的开发推广。借助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抓住“三电合一”技术的发展应用这一契机,及早发展邮政网络广告,利用邮政通信的网点优势,提供基于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混合邮件广告和邮政网络广告,力争在网络广告方面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混合邮件广告系统方面处于主导地位。

网上银行:划拨业务是网上银行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中国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已于3月6日成功地完成了第一笔网上支付业务。网上银行作为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准金融机构的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应尽快完善邮政金融计算机网,早日建成网上银行,为邮政在金融业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开展和推动电子商务提供前提条件。

电子商务:Internet电子商务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Internet将销售商和客户之间的服务信息进行传递的电子形式。它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企业之间的电子贸易;二是网上购物。利用Internet进行交易意味着包括寻找和确认客户、产品介绍、订货、填表、付款、产品的调整以及售后服务过程的自动化。它甚至可以使公司成为不需要销售渠道以及集中式存货仓库的虚拟企业从而成功地在全世界进行贸易。事实上,电子商务盛行之时,整个世界将彻底打破原有的格局,按照新的经济形势划分世界,因此美国总统克林顿把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列为其第二任期内任务,而美国政府也认为电子商务将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据统计,Internet电子商务目前在全球的网络用户已达9000万,到底全球前500家大企业中有75%建立了网络交易系统,全球电子交易额在4500亿~6000亿美元。这样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有效利用邮政通信物流网,促进邮政业务的迅速发展。

混合邮件(电子邮政):它是现代通信与邮政结合的产物。利用现代电信网络的电子传输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并发挥邮政营业和投递服务网点面广、触角深的特点,适应了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突破了传统邮政完全以实物为载体传递信息

的模式,开辟了邮政的新天地。在发展中国家,邮政部门在把新的通信方式介绍给公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邮政部门可通过独有的邮局和邮筒网络进入商业领域和家庭。混合邮件系统的输入为电子或其它方式,它使得这类邮件的传输速度更快,而且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事实证明,混合邮件系统是解决经常困扰邮政服务质量问题的方案之一。

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Internet等新技术的基本功能,也是网上用户最多的一种服务形式。微软商业Internet(MCIS)系统就建立了新闻服务器、会议服务器、信息检索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和地址簿等信息服务系统。事实上,通过邮政特殊的地位以及邮政综合网和营业网点的优势,建立各种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信息服务就应是邮政最有发展前途的新业务之一。

篇7: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电视受众遭遇新媒体的分流,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12月底,我国宽带网民达到1.62亿,已经超过有线电视用户数。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69%,意味着电视观

众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中,网络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电视,意味着电视传递信息功能在网民中已失去主导地位。网民上网的高峰时间段之一是20:00至22:00,与电视观看黄金时段形成直接冲突。特别是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功能的使用增长很快,已从第19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36.3%、34.4%增长到本次统计报告的86.6%76.9%,意味着网民的娱乐方式也已发生重大改变。另外,根据美国对8至15岁儿童视听消费习惯统计,2005年到2007年,看电视或dvd的比例从50%降到38%,上网的比例从47%升至52%。在美国,有75%的网民在观看网络视频。以2007年9月为例,用户观看在线视频的平均时间达到181分钟,平均观看视频数量68个,每天平均超过2个。显然,广播电视受众遭遇网体媒体分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电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2008年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包括广电、电信等6大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相互融合渗透,更明确了双方可进入的领域,其中就包括iptv、手机电视和数字电视。政策的调整进一步拓宽了广播电视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作为广播电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不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且已经成为拉动我国消费电子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我国带显示屏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有82%的企业已经开始生产cmmb终端。在我国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用户数量预计会超过1.5亿,按照每一个终端1000元计算,1.5亿用户购买终端可带来1500亿元的直接消费市场。随着cmmb覆盖网的建设,将会逐渐形成更大规模的用户终端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拉动我国消费内需,降低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篇8: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是基于开放教育理念而兴起的在线课程。MOOC并非新事物,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许多学校和公司进行了在线教育尝试。比如, 2001年, 麻省理工学院发起“开放课程计划”;200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发起“开放教育资源”运动。MOOC模式的出现和兴起与技术的进步、教学理念的变革、未来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

1.1 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 受带宽、压缩编码等技术限制, 不能流畅传输音视频数据, 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几年信息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网络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音视频教育资源可以被方便获得和分享,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在线学习的门槛。MOOC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和高等教育融合后把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送到每个角落[1]。

1.2 教学理念的变革。

在连通主义理念支持下, 课程教学开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如Facebook Groups等) 。此时MOOC吸引了不少学生, 但其高度强调课程自组织, 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高, 没有得到师生的认可, 遇到发展瓶颈。随着行为主义教学理念融入, MOOC具有了系统的教学流程和结构化的教学体系, 得以迅猛发展, 形成了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平台, 三大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大都来自全球顶级高校, 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自然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名校、名师效应及在线教学模式的成熟对MOOC兴起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3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 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对教育结构调整, 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不断对职业教育进行加强, 职业教育必然越来越重要, MOOC的出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手段。随着社会进步和知识时代到来, 知识和技术的保质期缩短, 被更新的速度很快[2], 传统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线性教育模式”逐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不适应, 需要运用更灵活的学习模式补充知识。MOOC的学习模式能使学习者在需要的时候快捷得学习任何新知识, 从而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职业生涯中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从而保持创造力。

2. MOOC模式的主要特征

MOOC的兴起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从当前三大MOOC平台的运行方式可以发现, MOOC模式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2.1 课程的开放性。

MOOC借助互联网展开,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开放。一方面表现在MOOC学习者和学习场所上, 任何学习者都能利用这些资源, 即便是清洁工也能获取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学习资源, 无论在咖啡馆、家里等静态环境还是地铁、动车等动态场合, 学习者只要有需要就能通过上网设备 (比如手机、Ipad等) 学习。另一方面表现在视频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由于课程面向的学习者不局限于本校生, 而是面对各地学习者, 在内容的选取上更有普及性, 表述也更严谨;另外, MOOC大都采用微课授课, 教学形式不局限于传统课堂, 可以更注重视频画面的构图、布局等因素, 教学形式也更灵活和丰富。

2.2 资源的优质性。

MOOC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大都是国际上顶尖大学的学者, 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 以最快速的方式把优秀的教育资源向外传播。2002年麻省理工大学发起一项公开教育资源运动, 随后多个世界名校也将自己优质资源放到网上共享, 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学习运动发展。在大数据时代, 根据优胜劣汰法则, 学习者可以选择优质课程学习, 低劣资源便没有了市场。

2.3 围绕学习者开展教学。

学习者在MOOC平台注册后, 授课教师或助教通过平台的通知或公告的方式发布课程的开始时间、学习进程等提醒。MOOC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推进教学进程, 周时长基本控制在1至2小时, MOOC考虑到学习者多是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教学多采用微课形式, 相关学习资源按学习路径的纵向需求安排, 使学习者能便捷地找到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测试内容等。此外,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会针对普遍性问题、课程动态及时做出通告, 从而使学习者能把握学习进程。课程的考核也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给一个固定分数, 而是采用多元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2.4 需要强大的团队支撑。

MOOC面向网上所有学习者开放, 主讲教师不仅课前需要做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中还需回应学习者各种问题, 对教学质量要求非常高。据调查, 主讲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一般需要花近100小时进行课前准备, 开课过程中每周平均花费8小时解答学生疑惑。虽然主讲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中坚作用, 但传统教育中只有一名教师独自完成课程教学的方式无法在MOOC中实现, 必须以主讲教师为中心建立教学团队才能有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比如爱丁堡大学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团队[3]。教学团队依照课程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制作MOOC, 对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并利用相关挖掘技术分析学习者的数据, 以便在后续的课程中进行调整, 从而高效高质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3. MOOC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机遇

3.1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MOOC的出现对传统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同时也为高校的教学提供了改变教学模式的时机, 高校教师应顺应这一趋势, 积极转变“教师台上讲, 学生台下听”的模式, 探索把“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4]。比如“翻转课堂”是一种颠倒传统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 它将知识传授环节放在课外, 将知识的理解放在课堂, 增强了信息反馈功能, 从而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另外, 在MOOC平台上, 师生可以充分讨论, 教师身份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协作者, 使教师与学生间产生更多互动,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的角色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自主学习者, 学习过程中能获得多方协助,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2 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高校的教学环境建设受到了严峻挑战, 急需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环境。MOOC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平台之上, 依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提供的环境, 从而发挥网络教育中的作用。它融入了新的教育手段, 大量集成网络工具及平台, 极大地改进了传统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式, 使得交互模式和交互界面更符合网络用户的习惯, 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3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和整合。

MOOC出现之前, 各高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开放共享, 但这些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很多处于一种“数据孤岛”状态[5], 师生很少围绕这些教学资源开展网络交流, 也很少直接用于实际教学, 因此, 只能算做一类数据;另外, 这些资源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护, 使得它的知识性得不到延伸。MOOC以平台的方式将共享的资源汇聚并进一步整合, 通过这个平台把教师推荐、学习者筛选、师生协作、多元评价机制等进行联合, 形成能够发挥实际效用的教学资源, 把内容、方法、主客体等教学要素的整体性功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实现了教育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4. MOOC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

MOOC在为高校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要求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以面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在教学组织上对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

4.1 对教师的挑战。

MOOC强调个性化学习, 使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的中心地位被学生取代, 变为协调者和服务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众多学生时, 做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偏好和习惯是不现实的, MOOC能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 代替教师给出合理的教学评价。MOOC在教学过程中替代了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 评价过程与教师人工效果相比, 往往更客观合理和效率更高, 这些都对传统教师的地位形成很大的挑战。

4.2 对教学管理者的挑战。

MOOC改变了传统授课和考试的被动模式, 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 比如MOOC遵循市场经济运行原则, 往往造成“强校愈强, 弱校愈弱”的局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MOOC在教学改革中改变了教师的传统习惯, 会产生大量课堂外的工作量, 教学管理者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如何成立课程的遴选和管理委员会?如何进行培训、教学研讨、奖励设置?以上问题都对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产生影响, 进而给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3 教学组织团队化要求更高。

MOOC强调自主、协作学习, 教师从主导位置变为引导和答疑的辅助角色, MOOC并不会使教师数量上必然缩减, 但对教学团队化要求提高:首先,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 MOOC把课堂扩展至互联网, 要求培养团队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 适应在线教学的特点;其次, MOOC的目的是在网上把优秀的教学资源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 这些视频制作需要团队进行协作, 就是说MOOC是全体教师共同组织的课堂, 而不再是某一位教师的课堂;再次, 由于MOOC是大规模在线教学课程, 授课教师单独对所有学习者作出评价工作量大, 公正性也难以保证, MOOC大多采取授课教师、学习者及校友共同评价的机制对学习效果综合考核, 构建高效的考核团队也是MOOC模式的内在要求。

5. 结语

MOOC作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交叉融合的产物, 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是学习资源, 更是有启发性的教学思路。面对MOOC, 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 可以从以下方面研究与实践, 探索适合本校教学改革的道路。第一, 把握住MOOC带来的机会, 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第二, 教育和引导教师和学生主动适应MOOC带来的教育理念的新变化。第三, 尝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 强化学习效果。第四, 教师应积极利用MOOC的成果, 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帮手, 同时重视团队的组建。

参考文献

[1]李未.抓住MOOC发展机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03) .

[2]李照清.城镇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4 (06) .

[3]王海荣, 王美静.国外MOOC评估报告对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 (综合版) , 2014 (03) .

[4]叶树江, 张建华.应用型高校“虚拟企业”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 2014 (03) .

篇9:俄罗斯入世给中国带来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网络视频 广电媒体 挑战 机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喜欢通过互联网来收看各类电影、电视和动漫节目,网络视频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6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及网民视频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高达1.6亿。

什么是视频,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釋,视频泛指将一系列的静态影像以电信号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连续的图像变化每秒超过24帧画面以上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单幅的静态画面,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连续的画面叫做视频。视频技术最早是为了电视系统而发展,但是现在已经发展为各种不同的格式,以利消费者将视频记录下来。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促使视频的纪录片段以流媒体的形式存在于因特网之上并可被电脑接收与播放。

据此,网络视频其实也可被称作网络电视,就是采用互联网传输协议,利用互联网作为传输平台,以互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电影、电视、动漫等多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网络视频的收看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脑+互联网”的方式收看,另外一种是通过“电视机+网络机顶盒+网线”的方式收看。两种方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电视机+网络机顶盒”实际上就是一台特殊的电脑。国内这几年被业界炒作得火热IPTV实际上就是指的第二种方式的网络视频业务。随着3G业务的开展,将来还会有许多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来观看视频节目。

网络视频最大的优点是变“大家的电视”为“我的电视”,充分体现了互动与个性化的传播特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与收视偏好来点播节目,可以自由控制节目播放的进度,选择快进与快退,也可以反复欣赏某片段。用户终端在接收网络视频节目的同时,也在适时地向网络视频平台反馈自己的收视信息,如正在收看什么节目,收看了多长的时间等等。用户可以一边欣赏网络视频节目,一边与其他的网民聊天、讨论问题。最激动人心的是,网络视频平台可以让用户自己制作节目并上传到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允许用户下载节目到个人的电脑上,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编辑节目。此外,网络视频不再像传统电视一样受到地域的限制,任何一个网络视频平台上的节目,都可以轻松地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利用最新的网络传播技术,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电脑变成一个电视台,直接向外界播出自己的节目(当然,这里边涉及一个政策法规的问题,这里仅仅就技术而言)。

网络视频给广电媒体带来的挑战

网络视频崛起的原因在于它契合了网络时代的精神:每个人都可以适当地表达,甚至有机会成为焦点;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欣赏与众不同的节目;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新鲜的创意等。①正是由于上述种种优势,网络视频才会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将给传统的广电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首先,网络视频打破了广电媒体对电视传播渠道的垄断。一直以来,电视节目只能通过无线与有线的电视网络进行传输,电视传输渠道是一种稀缺资源,谁拥有传输网络,谁就拥有了经营电视节目的权力。广电媒体牢牢地控制着传输网络,也就垄断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权力。但是网络视频的出现,使得电视节目的传输渠道一下子变得丰富了,传播渠道的价值大打折扣。电信(网络)运营商现在跃跃欲试,准备在互联网上大规模地开展网络视频服务。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早在2005年就公开宣布了它们全力投入网络视频试运营的庞大计划!②他们的传播渠道,当然是互联网宽带。现在,只要家中安装了宽带,就可以轻松地收看国内外数百乃至上千个电视频道的节目。这样,在国内,实际上就出现了两条相互独立电视节目传输网络。从技术上讲,普通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网络观看节目。广电媒体对传输渠道的垄断实际上已经被打破了!

其次,网络视频正在抢夺广电媒体的用户资源。网络视频对青少年网民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首先,众多网站都在免费提供网络视频服务,这对囊中比较羞涩的青少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此外,网络视频丰富的节目资源及互动的传播优势很能吸引他们。网络视频平台可以提供数百个乃至上千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可以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并开设专门的频道,滚动播出一些热门的或经典的电影与电视节目,用户还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视频节目到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当然也可以一边观看节目,一边与其他用户聊天。这对数以亿计的青少年网民有着很强的诱惑力。电信运营商们已经下定决心,大力推广IPTV(即“电视机+IP机顶盒+网线”的模式),让用户坐在沙发上也能享受网络视频服务,这就是面对面地与广电媒体争夺普通的家庭用户了。电信运营商作为网络视频经营的主力,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有着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家电业巨头也在背后大力支持,因此,他们可以大范围、快速地推广网络视频服务。如果许多人的眼球与目光都被网络视频吸引走了,毫无疑问,广电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最后,网络视频对广电力推的数字电视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数字电视只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转换成了数字电视信号,就理论上而言,只是图像质量更为清晰而已。在传播方式上,与传统电视差不多,都是点对面、一对多的传播方式。用户得到的好处,不过是节目的画面质量更清晰一些(需要高清电视机的支持)、节目频道更多一些(需要多付费)。数字电视也在搞所谓的“互动”,用户可以预约在某个时间开始观看节目,但节目内容是电视台确定了的,用户也无法控制播放的进度,只能算作一种“准互动”。但网络视频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时间点播节目库中的任何一部节目,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节目播放的进度,甚至可以改变节目的元素,自己制作或编辑节目,在互动性方面远远超过了数字电视。此外,网络视频可以让用户与媒体、用户与用户之间即时交流,这一点也是数字电视做不到的。因此,网络视频才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其对普通用户带来的新鲜感与震撼力是数字电视无法比拟的。此外,许多网络视频平台都在免费提供服务,相对于数字电视每月至少数十元的服务价格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网络视频也为广电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网络视频的出现对广电行业而言,犹如一柄双刃剑,在给广电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网络视频提供了新的节目传输渠道,使广电媒体的节目资源能够以新的方式与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级电视台已经积累了上百万小时的存量节目,但是绝大多数的节目在播出几次后,就束之高阁了。但是现在有了网络视频平台,电视媒体完全可以将这些节目进行压缩和转换,放在互联网上,供用户点播观看,可以再次获取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此外,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下,一些地方电视台的节目很难在全国市场上流通,除了本地用户可以看到外,其他地方的用户是看不到的。但网络视频可以将各个地方台的优秀节目汇集到统一的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并观看这些节目。

其次,网络视频也需要广电媒体提供大量新型的互动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属于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方式,也要遵循“内容为王”的规律,离不开丰富的节目内容。电信(网络)运营商从市场运作上来讲,发展网络视频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要他们自己制作大量优秀的、新颖的影视节目,恐怕有些勉为其难了。更何况他们还缺乏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的经验。广电媒体拥有各类优秀的电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节目制作、播出及管理经验,不但能够控制好节目的内容与质量,而且能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总之,广电媒体有足够的能力为网络视频平台提供丰富的节目。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通信运营商都希望和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等传统的广电媒体合作,不仅仅因为他们看中了传统广电媒体海量的节目资源,还因为他们需要借助广电媒体丰富的节目制作、播出及管理经验,来为用户提供新型的、互动的电视服务。广电媒体应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这些优势,在网络视频这个新兴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网络视频的出现,使广电媒体有机会成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商。网络视频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电信运营商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迫使广电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涉足网络视频领域。网络视频本身就包括了电视服务、互联网接入、语音与视频电话以及其他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因此,网络视频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的融合。与之对应的是,广电媒体与电信运营商在业务上也会交叉融合。虽然目前国内的政策对电信与广电相互之间的业务渗透还有一定的限制,但是三網融合是一个趋势。在“十一五”规划中强调“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③,一旦三网全面融合,广电与电信彼此之间的业务渗透恐怕很难避免。广电媒体为了经营网络视频业务,也为了应对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可能迟早都会对现有的广电网络进行双向改造,使之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一旦这项工作完成之后,广电媒体完全有能力提供网页浏览、可视电话、在线游戏、远程教育等各项互联网增值服务,这也意味着广电完全有机会成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商。在美国,技术的发展使有线电视与电信互相进入了对方的业务领域,并在竞争中冲破了政策限制,快速走向了融合。一些传统的广电媒体已经涉足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成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商。广电和电信发展的现状,迫使美国政府在1996年放弃了原有的政策限制,实施重大改革,将电信与媒体统一立法。新的电信法通过后,引发出一场电信、媒体和电子等企业的重组兼并浪潮。④

面对挑战和机遇,广电媒体如何应对

面对挑战和机遇,广电媒体如何应对?视而不见?只会被电信(网络)运营商抢走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并意味着自动放弃一块巨大的市场份额。借助广电管理部门的权力进行打压限制?也许在短时间内有效,但是网络视频毕竟代表了全新的传播技术、全新的传播理念、全新的传播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从长远来看,广电媒体是无法限制它的发展的。对广电媒体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网络视频的发展,充分利用自己在节目制作、传播与管理方面的优势,抓住网络视频发展的主导权,在网络视频发展的大潮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就近期而言,广电媒体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首先是大力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工作。就是要通过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为用户提供清晰度更高、节目资源更加丰富、并且具有一定互动性的电视服务,牢牢掌握住中高端的用户群体。⑤因为中高端用户对节目播放质量要求较高,同时希望使用简单方便一些,但他们对价格不太敏感,愿意为高层次的服务支付较高的价格,这恰恰能发挥数字电视的长处。网络视频在这些方面就处于相对的劣势,因为它在使用上比传统电视与数字电视都要复杂些,且在目前的带宽及压缩技术条件下,节目播放质量明显赶不上数字电视。

其次是进行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使之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传输信息,都可以相互转换、相互融合,广电媒体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使其融入通信网与互联网的功能,这也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广电网络经过双向改造后,可以成为非常不错的宽带互联网,不但能提供数字电视服务,还可以提供网页浏览、网络视频、可视电话、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等互联网增值业务。

其三是广电媒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网络视频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节目内容。首先是对自身拥有的海量节目资源进行压缩和转换,使之成为网络视频平台上重要的节目来源。这样一方面可以盘活节目资源,让广电媒体获取良好的经济收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广电媒体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广电媒体还可以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制作新型的互动电视节目,将其销售给网络视频平台,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还会受到相关企业与用户的支持与欢迎。

其四是积极开展与电信(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广电媒体提供内容,电信(网络)运营商提供传播平台和通道,双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2006年9月,上海文广与上海电信合作推出IPTV,文广负责节目内容,电信负责传输网络与技术,双方利用各自的渠道大力宣传IPTV,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⑥此外,广电媒体也应该努力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学习和借鉴合作者们的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经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注释

①杨骏《述评:网络视频挑战电视地位的启示》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04/

content_5691566.htm

②吕波 程伟《综述: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从斗争到结盟》央视科技http://www.cctvpro.com.cn/jxlt/200508

08/4198.html

③张剑雄《分析:三网融合从规划到实施的距离》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t/2006-01-10/

1712816154.shtml

④骆正林 谢国东《美国广电和电信:竞争中构建新的传媒网》慧聪网

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

html/001/002/011/62824.htm

⑤英宁 《做强做大是广电部门应对IPTV挑战的最佳选择》搜狐网http://it.sohu.com/20060228/n2420

52888.shtml

⑥冯亦珍《上海IPTV用户年内有望达到30万》新华网http://www.sh.xinhuanet.com/2007-06/14/content_10

300956.htm

上一篇:对十八大报告关于协商民主论述的几点认识下一篇:临床医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