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展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俄罗斯发展范文

俄罗斯军队防弹头盔的发展

2008 年 5 月 9 日,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俄罗斯武装力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俄军主要重型作战武器悉数登场亮相。因为审美疲劳,本善对这些随处都能见到的武器已经没有多少兴趣,唯一的亮点是俄军近期配发的新型芳纶头盔。或许是因为苏联解体导致 17 年来的经济困窘,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包括中国)都已经用复合纤维材料头盔淘汰掉老式钢盔的年代,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俄罗斯武装力量的野战部队,却仍然在大量使用已经装备 40 年的金属钢盔,所以,这是个不小的变化,说明俄国经济在复苏,俄军的实力在恢复。

晚上闲着没事,简单写一段,介绍介绍这次胜利日阅兵中,俄军展示的新型伯利特(BOLIT)系列通用防弹头盔。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 80 年代开始换装新一代凯夫勒材料的头盔,前苏联的老旧金属头盔也将面临淘汰问题。苏军在上世纪 80 年代也开始研究新式头盔,由于美欧北约对前苏联/俄罗斯在芳纶纤维材料技术上的封锁,早期研制出的 6B14 等型号,都是对老式 SSh-68 的改进,性能并没有质的飞跃,所以都无疾而终。90 年代末,俄罗斯的芳纶纤维技术终于取得突破,研制出第一顶复合材料头盔 6B7,尽管这头盔重量高达 1.5 公斤,尽管初期的生产成本高达 400 美元,比欧美同类产品贵一倍,但 6B7 就像火种,不断改进诞生了许多性能优异的发展型,例如 6B7-1,6B7-1M,6B7-1A 等等。这时恰逢俄罗斯经济最困难时期,军队没有能力对老旧钢盔进行更新换代,事情就拖了下来。

随着普京上台和俄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军队开始有能力关注在近些年的车臣等战争中,出现的单兵防护装备,在外形、材料、质量及使用性能等方面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俄军近年来在组织和技术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 2001 年开始立项研制,2003 年推出 BOLIT-M 系列通用防弹头盔(产品代号仍然为 6B7,产品名称 Борит),现在这个系列头盔已经通过了各种试验并开始装备野战摩托化部队以及装甲部队。但俄内务部等从事治安反恐的强力机关,似乎没有以伯利特-M 头盔取代原内务部那种长护颈 TSH-5 和 K 系列钢盔的意思。

这个系列头盔,由三个企业制造,不同公司产品之间有细微的差别。同时还有商业版本,用于民防或准军事行动。俄军希望在若干年内逐步用 BOLIT 系列通用防弹头盔取代已装备快 40 年的 SSH-68 钢盔。俄军自称 BOLIT 通用防弹头盔防弹性能是原 SSH 制式头盔的 2 倍,可以使战斗减员减少 20% 以上。笔者个人极度怀疑这种说法,一般来说俄罗斯对自己武器性能的夸大已经成了惯例,所以在俄国人介绍自己武器的时候,人们都要下意识的打个折扣。

目前为止伯利特系列通用防弹头盔有好多种发展型号,有 6B7-1,6B7-1M,6B26,6B27,6B28 等型,其实俄国人也经常把这两种头盔搞混,不仔细看还真不好分清。(科罗廖夫出版)

6B7-1 头盔主要性能:

全重 1.2 公斤。防护面积 13 平方分米。可在 5 米距离防御初速 315 米/秒的 BM 或 TT 手枪发射的 9 毫米 57-Н-181С 子弹。可以 V50 有效防御初速 580 米/秒的质量为 1 克的斜边圆柱体弹丸破片(V50 值=580)。使用新一代 Армос 芳纶纤维材料,悬挂装置采用皮带系统,下颚托使用皮条编织(原文如此),可随时安全地让头盔紧固士兵头部来保持防护性能,使用温度范围从-50°C至 50°C,可比较方便的附加其他防化防毒,通信等装置。配备夏季和冬季两种伪装罩。6B7-1 头盔还有一种轻量的发展型,被称为 6B7-1A,全重 0.9 公斤。

6B7-1M 头盔主要性能:

全重 1.25 公斤。防护面积 12.7 平方分米。防御性能优异,可以防御初速 315 米/秒的 9 毫米 57-Н-181С 手枪子弹,可以 V50 有效防御初速 650 米/秒的质量为 1 克的斜边圆柱体弹丸破片(V50 值=650)。悬挂装置采用三点式,材料采用了特殊防水处理的芳纶纤维材料,防弹性能超出原老式钢制头盔的 2 倍。除了防护面积稍小,其他性能指标与 6B7-1 头盔近似。

这两种头盔外形有细微差别,6B7-1 型头盔采用皮质颚托,而 6B7-1M 型头盔采用塑料颚托。铆钉数量也不同(6B7-1 为 6 枚铆钉,6B7-1M 为 3 枚铆钉),6B7-1M 型护耳突出部位是近似方形的,而 6B7-1 头盔是近似椭圆形的。盔型上,6B7-1M 更加接近欧美和中国的盔型,外观比较好看。而 6B7-1 头盔看上去外形更加圆,主要原因是为了头盔与士兵头部各部位间隙尽可能的保持一致,这样在头盔受弹片打击变形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佩戴者。

2006 年,俄军又推出经过改进的伯利特头盔,新盔分为三个型号:6B26,6B27,6B28。这样俄国的头盔型号就此进入跟俄国坦克一样复杂乱套的时代。6B26 型为轻型盔,重量只有 0.95 公斤。6B27 是普通型号,重量为 1.25 公斤。6B28 为空降型。三种盔防弹能力 V50 值为 600-650 米/秒,防护面积从 11 到 13 平方分米不等。

头盔,重量只有 0.9 公斤

6B27 是普通型号,重量为 1.25 公斤,V50=650 米/秒

6B28 是为空降兵专门设计的,比较轻巧,但防护面积小

08 年 5 月,俄军的这种伯利特系列头盔出现在红场的阅兵式上,本善认为,这说明伯利特系列头盔今后将成为俄罗斯军队野战部队的标准头盔。

胜利日阅兵中俄军塔曼近卫摩步师和空降兵的方阵里,士兵就佩带着新型头盔,外面加有新型迷彩的布罩和风镜: 早期的 6B14 头盔,是 SSH-68 的升级增强版本,仍为钢制盔体,复合材料悬挂装置,V50 值大于 550 米/秒,重量 1.7 公斤:

这是用于做防护性能试验的 9 毫米 57-Н-181С 手枪子弹:

前些日子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因为南奥塞梯大打出手,图为佩戴新型头盔的俄军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

俄军这种新型 BOLIT-M 系列头盔,性能比较先进,防护水平等几个指标与中国 QGF02 头盔相当,6B7-1M 与 QGF02 在 V50 破片防护初速值上几乎相同。头盔的防弹指标,是最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头盔的根本性能。而 V50 则是最能准确反映头盔防弹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所谓 V50 值,就是用质量为 1.1 克的斜边圆柱体弹丸,在规定距离内以不同的速度射击头盔,其中 50% 的弹丸击穿头盔,50% 不击穿,即达到 50% 的击穿概率,所发射子弹速度的平均值即为这顶头盔的 V50 值。V50 值越高,头盔防弹性能越好。6B7-1 型头盔的 V50 值是 580 米/秒,6B7-1M 型是 650 米/秒。而中国 QGF 系列芳纶头盔,特别是 QGF02 型头盔的 V50 值是 630 米/秒,美军 PASGT 头盔为 V50=609 米/秒、德军现役头盔为 V50=620 米/秒,北约通用芳纶头盔为 V50=487 米/秒。这样看,俄罗斯 BOLIT-M 系列头盔的防弹性能是比较高,这说明,原来比较落后的俄罗斯化学纤维材料工业,这些年有了明显进步。

俄军 BOLIT-M 系列头盔的防护面积为 1,300 平方厘米,与中国 QGF02 头盔大体相同。解放军目前使用的 QGF02 头盔的有效防护面积是 1,266 平方厘米,相比 GK80 钢盔增加了 16%。可别小视这 16%,在战斗中却是有生与死的天壤之别。

在保证防弹性能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地增大头盔的防护面积,中外各国的头盔设计人员都绞尽脑汁。至于头盔质量,自然是越轻越好。俄军 BOLIT-M 系列头盔全重 1.25 公斤左右,与解放军 QGF02 头盔的质量相同,比美军轻巧(美军小、中号头盔分别为 1.5 公斤和 1.59 公斤),头盔轻重与头盔材料、制造水平有关。非金属军用头盔采用的防弹材料主要是尼龙增强树脂、玻璃纤维及芳纶凯夫拉纤维。与前两者相比,芳纶的制造成本稍高,但同样重量的芳纶可提供 2-3 倍于其他纤维,5 倍于同样粗细钢丝的强度。综合造价、重量等因素,芳纶的确是能够大批量制造个人防护系统的最佳选择。

国产 QGF02/03 头盔

BOLIT-M 系列头盔,是俄军第一种用于大规模装备野战部队的标准非金属头盔。而在这之前除了内务部队的少量钛合金头盔,俄军以及前苏联军队在近 60 年期间,都在装备钢盔。

前苏联的钢盔在 1939 年以前,命名以 M 开头,有 M15,M16,M36 型。1939 年以后改为 SSh(俄文为сш)开头,сш 是“Стальной шлем”(意思就是钢盔)的缩写。有 SSh-39,SSh-40,SSh-60,SSh-68,SSh-68m 等型号,后面的数字就代表了此型钢盔的开始装备时间。SSh-68 盔是前苏联的最后一型钢盔并一直沿用至今,今后将不再有金属的钢盔,都陆续改成芳纶头盔了。

前苏联的钢盔,可以从盔型、内衬、下颚带、印戳等特征来判断它的型号。SSh-40 与 SSh-60 的盔型相同,都是球形,但铆钉位置不一样,SSh-40 一侧的三个铆钉都在下面,成一线。SSh-60 的是二上一下。SSh-68 盔的盔形改为了圆锥形,一侧的三个铆钉位置与 SSh-60 一样,也是二上一下。SSh-60 和 SSh-68 的下颚带都是皮的。

这就是前苏联的老式 SSh-68 钢盔,重量 1.5 公斤,防弹能力 V50=250 米/秒。似乎是最后一种钢制头盔,服役年龄快 40 岁了:

前苏联和俄罗斯还有种比较独特的头盔,即钛合金头盔,有 маска-1ш,стш-81,стш-94,6B6,3щ-1-2,тш-5等多种型号。这是一种重型头盔,专门为城市作战和治安反恐战斗而设计的。这种盔的外形比较古怪,防护面积特别大,有点像古代武士的盔甲,其实大家经常可以在电视里见到俄罗斯联邦安全机构的特种部队,执行任务时佩戴这种头盔。

钛合金头盔在车臣战争时曾被大量的使用,已经后来俄罗斯经常发生的恐怖劫持事件中也可以频繁看到它的身影。

стш-81 头盔在俄罗斯已装备多年,很多士兵把这头盔起了一个“钛火锅”的绰号,由于使用钛合金材料,通常仅仅配备在特种部队,作为标准头盔配发野战部队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昂贵的材料也就俄毛敢使用。这种头盔的具体装备年份没有找到,不过本善最早发现这个头盔的时间是在 1992 年,当时我在俄罗斯的时候就发现内务部部队既有配发。而在最近发现的图片里,发现阿富汗战争时期,苏军就有装备,那么,很有可能 стш-81 头盔在 80 代初期就已经装备苏军了。

стш-81 头盔重达 2.4 公斤,主要是由三片钛合金装甲版所构成,这三片钛合金装甲版包覆住头的两侧、上方及后半部,完全保护各种角度的攻击。为了固定住这三片装甲板的位置,俄罗斯设计师设计了一个特别的口袋以容纳这三片钛合金装甲版,使它们可以安分的维持头盔的外形,并紧密保护头部不产生缝隙。因为这样子的特殊设计,使得口袋中的钛合金装甲板可以在维持头盔外型的形状下,有限度的调整各装甲板的位置。这样便可以做适度的微调以随着使用者的头形及尺寸而进行改变,已达到完全包覆头部的目的。再来,为了抵挡子弾撞击头盔的强大冲击力,стш-81 头盔拥有相当舒适厚实的缓冲层,以确保头部不会因遭受冲击而受伤。стш-81 头盔地发展型为 стш-94,性能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熬述。

тш-5 型钛合金头盔,这几年的新产品:

6B6 钛合金头盔属于重型头盔,盔体为钛合金制成,全重 3.5 公斤,可以外加厚达 20 毫米防弹有机玻璃的面罩,主要用于特种部队的反恐作战:

从左至右,分别为 SSh-6

8、6B

7、6B

26、BSh-1 头盔:

前苏联和俄罗斯对头盔的装备并不太重视,这也是几十年来其军队一直使用老式钢盔的主要原因,随着 08 年 5 月胜利日阅兵的结束,BOLIT-M 系头盔也将大规模配发俄罗斯军队,从而使俄军称为世界主要军事力量中最后一个淘汰金属老式头盔的国家。

总结发言,苏俄之头盔,装备是轻视的,设计是土蹩的,材料是即落后也先进的,解放军是鄙视的,实际是半斤八两的,最终可能是我胡扯的。

第二篇:俄罗斯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俄语1201班 尹琪 41204199 摘要:进入21世纪,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俄罗斯开始更加重视国内国际能源市场,发展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合作。俄罗斯通过调整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建立能源安全体系,确立俄罗斯能源大国地位。为此,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能源政策和措施,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建设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向俄罗斯能源领域投资,深化能源领域全面合作关系;建立各种能源对话与合作机制,保证能源合作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大趋势下,俄罗斯建立了与欧盟、亚太地区国家全面的能源合作关系,特别是中俄两国成为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关键词:俄罗斯 能源经济发展战略 能源外交 欧盟 亚太地区 中国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欧盟等经济发达体实施“能源独立”、“再工业化”及低碳发展战略,以维持其经济优势。同时,危机也引发了新一轮全球产业重组,并促进科技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以及以非常规油气和新能源开发技术为代表的能源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并推动其进行新一轮调整(史丹,2013)。国际能源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拉美、非洲及前苏联地区石油产量大幅增长,石油供应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加速,欧洲和北美地区保持领先地位;亚太地区煤炭产量进一步增长,但资源条件劣于欧洲和北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能源消费格局也深刻变革,石油消费重心正在转向产油国和发展中国家;天然气消费呈普遍增长态势,欧美是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地区;欧洲和北美煤炭消费依次下降,亚洲多国煤炭消费加速增长。在全球能源投资中,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但发展中国家以快速增长的速度进行着能源投资计划。在各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中,新能源成为了能源投资的热点。能源安全是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急剧恶化,直接影响了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低碳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能源体系的整体性决定了国家间的能源相互

依赖。对于当今所有国家来说,无论是能源进口国,还是能源出口国,能源问题都是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断构成和完善了包括能源资源、能源贸易、能源金融、能源运输通道和能源技术在内的能源体系,将所有国家纳入体系之中,因而能源安全已经不仅仅拘泥于传统的能源供应安全,而是通过能源安全保证经济、环境、社会的稳定和平衡发展。当然,能源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也使其成为一种权力来源,众多世界能源大国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政策集中体现了深刻变化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对于俄罗斯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深刻发现并总结其自身特点,有助于推进其经济体的转型发展。 1)俄罗斯是能源资源大国

根据国际权威能源机构预测,至2020年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主要能源,世界能源需求的60﹪来自石油和天然气。随着世界能源格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俄罗斯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并制定了具有长远性、综合性、相对完善的能源战略。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能源出口大国。能源资源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源出口收入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外汇来源。对能源的过分依赖使俄罗斯经济发展深受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也成为俄罗斯能源战略首要目标(刘涛,2015)。适应国际能源格局、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俄罗斯积极调整能源外交策略,不断深化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在俄罗斯17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中约2/3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拥有世界上第一位的天然气储量,第二位的煤炭储量与第七位的石油储量,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27吨,其中俄罗斯占5.5%;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1.3万亿立方米,俄罗斯占总量的16.8%;煤炭探明储量为1570.1亿立方米,俄罗斯占17.6%。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地质勘探领域的经济投入会不断加大,上述区域的油气资源潜力还会增加,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2)俄罗斯是能源生产大国

根据官方的评估数据,俄罗斯碳氢化合物资源储量总计约为3900亿吨标准煤。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数据,2002-2012年俄罗斯原油产量提高37.2﹪,占世界总产量的17.6%;炼油厂产能提高了5.3%,占世界产能的6.2%;

天然气产量提高了9.9%,占世界总产量的17.6%;煤炭产量提高了43.4%,占世界总量的18.2%;核能产量提高了25.5%。2012年仅油气产业收入达6.4万亿卢布,油气产业的投资规模和生产加工能力都在不断提高。就目前的资源潜力和俄罗斯能源企业的生产能力足以支撑俄罗斯在全球范围确定其能源生产大国的地位。

3)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

当今国际市场上,俄罗斯时石油、天然气、铀、电力等大宗能源产品的主要供应者,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净出口国。雄厚的能源资源储备和发达的能源工业基础不仅是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也是俄罗斯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的物质条件。“全球经济危机和工业生产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俄罗斯经济的‘深层次的改革’并向市场经济过渡。各种矿产资源产品的国内需求急剧下降迫使俄罗斯生产商努力提高其在海外市场的地位。俄罗斯国内生产的原油41-45%出口国外,成品油的出口为30-35%”,天然气为30-33%,到2010年就基本恢复到了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013年BP公司《2035年前世界能源发展预测》报告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前景也做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认为未来20年俄罗斯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纯能源出口国,可以满足全球4%的能源需求。虽然欧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基于欧洲与俄罗斯历史形成的能源依赖关系和正在推进发展的俄罗斯与亚太能源合作发展水平,在可预计的未来,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出口大国在国际能源关系中将始终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这即是俄罗斯能源政策的目标和出发点,又是俄罗斯大国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俄罗斯政府不断调整能源出口运输管道战略布局,并通过立法的程序逐步有序地提升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竞争力(刘涛,2015)。

2.研究意义:

能源战略是一个国家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路径。确保能源安全,是一个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任务。国际能源格局、国际经济形势、大国关系、地缘政治的变化都会对国家能源战略产生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国际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俄罗斯是一个世界能源大国,它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能源出口大国。能源资源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能源出口收入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外汇来源。对能源的过分依赖使俄罗斯经济发展

深受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也成为俄罗斯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为适应国际能源格局、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利用能源优势在产业重组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俄罗斯开始重视能源经济政策的调整。同时,在乌克兰危机处于僵持状态,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调整俄罗斯能源经济政策,可以使俄罗斯归避各种能源风险,保证俄罗斯有稳定的能源出口市场。

二. 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

为适应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与任务,俄罗斯政府通过制定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国家能源政策,确定俄罗斯能源发展目标、任务和优先发展方向,以保证能源产业稳定快速发展,以推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提升俄罗斯国际能源竞争力。

1. 俄罗斯能源发展的战略规划: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能源发展的法规性文件,以确定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例如:《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能源发展战略》(2009年)、《俄罗斯联邦石油产业2020年前总体发展方案》(2011年)、《俄罗斯联邦天然气产业2020年前总体发展方案》(2011年)、《俄罗斯2030年前煤炭工业长期发展规划》(2012年)、《俄罗斯联邦电力能源设施2020年前,兼顾2030年前发展前景总体布局方案》(2013年)等5个战略规划方案。在2014年3月8日俄罗斯政府通过了《能源效率与能源发展》国家能源规划。这些文件主要是在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电力开发和电力生产现代化、石油工业发展、天然气产业发展、煤炭产业发展与重组,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规划与部署。

俄罗斯确定了能源发展总体目标和任务。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要为国家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国家能源发展的任务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

1) 发展节能产业,提高能源效率;

2) 保证国内市场对可靠的、高质量的、价格合理的电力和热能的需求;

3) 发展燃料-能源综合体的油气产业和煤炭产业,以有效保障国内市场对碳氢化合物和煤炭原料的需求,以及完成海外订单义务; 4) 促进燃料-能源综合体的创新发展。

预期到2020年俄罗斯GDP的能耗比2007年降低13.5%;石油深加工率不低于85%,石油和凝析油年开采量保持在5.1亿吨水平稳定发展。煤炭年开采量达到3.8亿吨。为此,国家财政预算将支出962.09亿卢布,重点支持节能、电力、煤炭、可再生能源四个领域。在2013年-2019年年预算拨款额度不低于600万卢布。电能现代化领域拨款7.71卢布用于电能生产设备大规模现代化改造,提高电力生产的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益,提升电力供电功能的可靠性,降低电力生产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按照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将推动石油天然气产业创新式发展。它不仅是增加产量,而是要提高质量和效能。因此,促进油气下游产业发展,提升油气资源深加工能力,成为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规划的核心战略之一。根据《能源效率与能源发展》国家能源规划,将对现有的和即将投产的油田进行有效地开采,提高石油深加工技术水平,提高石油伴生气的合理利用率。到2020年前环保等级为5级的发动机燃料油的比重将不低于总产量的90.8%。对现有的石油运输管道将进行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改造,并兴建新的大型石油管道。

同时,大力加强天然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产业全球的竞争力,2020年前将有6个新气田陆续投入生产。大力支持发展煤炭产业,2013-2020年国家预算拨款总额为388.63亿卢布,使煤炭年开采量达到4.4亿吨,年人均开采量达到4500吨,煤炭产品出口达42.9%,被浓缩的煤炭要占总开采量的55%。2014年俄罗斯制定了《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草案。在乌克兰危机不断加深,欧美对俄制裁措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俄罗斯已经对能源发展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2. 俄罗斯国内能源发展目标:

第一、 强调俄罗斯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解决行业内部问题。 第

二、 通过实施基础创新发展方案发挥俄罗斯经济在传统行业、新知识密集行业、“知识经济”领域的竞争优势,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发展高中技术产业,使创新因素转变为现实经济增长。

第三、 加大基础科学投入,鼓励应用技术研发,提高试验基地现代化水平,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潜力,为开展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根本上改善燃料-能源综合体生产技术水平。

从俄罗斯的现实来说,能源创新发展首先在传统能源领域——石油领域提高采收率。在石油伴生气产区和孤立的天然气田引进相应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合成液体燃料小吨位生产。天然气领域要加快研制开发北极海域大陆架碳氢化合物钻探开采技术,利用国产钻探设备、技术、材料提高天然气开采、钻探特别是低压天然气田钻探的可靠性,使非传统天然气进入经贸领域。煤炭领域提高地质勘探工作质量,引进现代化三维建模技术。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尤其是电力领域是俄罗斯能源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建立大型(300-350兆瓦)燃气轮机项目和一系列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项目等创新发展方向已经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

3. 俄罗斯国际能源发展目标:

根据《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俄罗斯能源潜力,融入国际能源市场,加强俄罗斯国际能源地位,为国家经济获取最大利益。在世界能源贸易领域俄罗斯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之一,通过能源合作拓展国际能源市场和国际政治空间始终是俄罗斯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油气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类型,已成为世界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相互竞争的武器。由于能源对世界经济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它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从低级政治领域跨入高级政治的范畴。能源问题的全球化特征,日趋政治化的发展态势,以及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在世界能源领域的客观意义,决定了俄罗斯对外能源政策的重要性。

从普京继任俄罗斯总统以来,积极的能源外交政策和强势国家垄断经营已经使俄罗斯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生产、贸易领域的主导国家之一。总体来看,欧亚平衡的发展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在欧洲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背景下,“亚太方向在俄罗斯长期能源政策优先体系中占据特殊地位。该地区是发展最快、最具前景的能源市场,俄罗斯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最积极的参与者。考虑到在这一地区国家中能源的特殊地位,可以确信,扩大同这一地区国家

的能源领域合作将成为俄罗斯亚太经济关系的核心方向,并且为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因而,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已经将目光更多的放到了亚太地区,跟随国际形势以及地缘政治的改变,俄罗斯积极的调整能源外交策略。

三.俄罗斯与欧盟及亚太地区的战略合作

1.俄罗斯与欧盟的合作:

近年来,在俄罗斯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整体能源战略时,作为优先方向,对欧盟的能源外交作为优先方向的趋势也逐渐明晰。鉴于双方互补性强,俄罗斯以系统的对欧能源计划为指导,以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为资源依托,以管道建设为重要载体,形成了复杂的、多元的、连带式的、互惠的、生态的合作体系。欧盟成员国(主要是西欧国家)中形成了俄罗斯能源销售市场,其中几个国家是俄罗斯能源设备的主要供给者。未来俄罗斯能源资源仍将在欧盟能源市场上发挥重大作用,欧盟仍将是俄罗斯燃料能源综合体的一个主要销售市场。此外,欧盟国家对于俄罗斯的燃料能源领域还是重要的潜在资本输出国。因此,俄罗斯应该扩大向这一市场的出口,从而对欧盟的扩大和欧盟国家工业的增长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获得国家的最大利益。俄罗斯也在能源领域开展同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及其它西欧国家的双边合作,以及俄罗斯-欧盟框架内的合作,对于俄罗斯能源外交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种合作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推动俄罗斯能源公司进入西欧国家能源批发市场,并且开发其零售市场。俄罗斯还应致力于制定对欧盟国家的长期能源安全战略,1995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欧洲能源安全战略”国际会议上确定了该战略的总体轮廓。当然,俄罗斯与欧盟也存在一些能够引起利益冲突的问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欧盟的能源政策规定要建立绕过俄罗斯的欧亚天然气过境运输走廊,以及制定欧盟天然气市场竞争和透明度的指令(防止主要能源供应商操纵市场),这一指令的实行对俄罗斯对欧盟的天然气出口造成障碍。有鉴于此,根据布鲁塞尔倡议而进行的俄罗斯-欧盟能源对话,在寻求俄罗斯与欧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前景(袁新华,2005)。

然而,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美对俄罗斯发起的一轮又一轮制裁对俄罗斯的银行、能源、军工以及航运业造成直接冲击,对俄罗斯的外部经济关系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欧盟国家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制裁措施使俄罗斯本已蹒跚前行的经济雪上加霜。2014年10月份以来又发生了油价暴跌,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累计下跌了50%,创六年来最大的年度跌幅。因而使得俄罗斯更加重视与亚太地区的能源经济合作,发挥能源大国的优势,缓解经济颓势。

2.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合作:

俄罗斯长期以来以欧洲、独联体为主要能源出口市场,亚太地区所占份额十分有限,但在未来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中,亚太地区将成为俄罗斯新的战略取向,预计到2020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分别占其出口总量的30%和25%。除国际形势的影响之外,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国家能源合作具体原因如下:第一,供求互补性。俄罗斯油气资源相当丰富,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故而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上升,是重要的能源需求集中地。国际能源署进行了估计,在2004-2030年这段时间,全球能源需求将以2%的增幅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增幅为3.3%;但是一些国家的自给率却不是很高,中国的中期自己率为39%,而远期自给率为37%,印度的中期自给率为20%,而远期的自给率为23%。而一些国家则完全依赖进口,诸如日本和韩国。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为了更好地促进亚洲现代化的发展,俄罗斯的资源对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俄罗斯则会从中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第二,能源出口潜力。从能源整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只有中东、非洲、北极海洋大陆架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等几个为数不多的综合能源基地能够满足今后世界日益膨胀的能源供需。然而,这些地区不论是经济问题,还是地区冲突等问题都十分棘手,内外交困的境地致使其能源出口倍受打击,能源进口国出于能源安全战略考虑也不断减少对这两个地区的能源产品消费。从储量来看北极海洋大陆架富含石油,但是目前该地区能源开发技术还不成熟,常规能源开采工作还十分困难。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无论是从线路安全性、地域靠近性,还是技术成熟性方面,都比其他地方有着优势,这些地区石油品质优良,轻质低硫石油占据着其中的大部分,主要指标超过俄罗斯的乌拉尔石油出口标准。因而俄罗斯能源经济的能源部署更应着重于亚太地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地区将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促进亚太地区甚

至是全球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第三,能源多元化战略。目前,能源进口多元化是当前亚太地区国家的普遍做法,建立和俄罗斯的良好合作关系,能使其拥有稳定长期的能源供应,这是其战略中的优先选择。从能源进口渠道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对于中东的石油,亚太地区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以中国为例,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占到了总来源的一半以上,而日本、韩国与印度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分别近似为90%、70%、70%。近年来安全性成为海上运输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东地区局势不稳,单一依赖中东地区能源的战略亟需调整,亚太国家纷纷从渠道开辟上下功夫,为了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而进行不遗余力的努力。因而出口的多元化同样是俄罗斯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这样才能使其能源安全得到更好地保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其能源主要流向欧盟,但是乌克兰危机以来,双方已经关系紧张,欧盟一直在力求进口多元化的实现,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鉴于此,对亚太地区出口能够减轻俄罗斯能源经济的损失。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能源外交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可以以能源合作协议来进行能源外交,里面不但需要包括油气贸易、能源勘探以及开发,还应该包括相关的投资、输油管道的修建等相关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双方的利益。为了取得更好地合作效果,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手段:其一,加强管道基础建设。为了更好地达成能源合作,油气管道的建设和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二,进行油气开发。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外资,还可以通过合作油气开发的形式,这样对于俄罗斯资源的利用有着更大的好处;其三,直接出口。若是为了使效果更加显著的话,直接出口是一个不错的形式。2030 前俄罗斯与亚太国家能源合作的相关的文件制定已经完成,诸如“东西伯利亚与远东燃料能源体系 2030 年前发展战略”等。对于远东和西伯利亚资源的开发是这些文件的重点,其中提出了对亚太地区加大油气供应。为了吸引外资,其还制定了“产品分成法”,这对于能源投资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3.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能源外交策略已经部署多时,其中,俄中合作最受关注。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1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2011)预测,俄罗斯对亚洲国家的能源出口份额将会增加,而对欧洲的出口份额将会减

少,2010年对欧盟的能源出口收入占俄罗斯能源出口总收入的61%,到2035年将减少至48%,而对中国的出口比例将从2%增加到20%。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与俄罗斯进行能源领域的合作有着便捷、路程短、成本较低、资源潜力大等多方面的优势,而能源出口又是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发展支柱,能为俄罗斯创造大量的财富,因此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可以说是互利互惠的。出于能源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有政府牵头,合作带动贸易发展的特点。以石油资源为例,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石油方面的能源合作,虽然中间过程偶有肌力和风波,但还是取得了可喜的合作成果。

根据中俄能源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可以发现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具有阶段性。1992-1996年为第一阶段,是中俄能源贸易的探索阶段。当时俄罗斯对能源出口的愿望比中国能源进口的需求强烈,再加上俄罗斯国内环境较差,中俄能源贸易开展的程度较低。1996-2004年为第二阶段,是中俄能源贸易的初步启动阶段,这一阶段又以200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中国开始对俄罗斯开展能源贸易的邀请积极回应,而到了第二个时期,东北亚主要能源需求国的介入,中国在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下降,中俄能源贸易陷入“囚徒困境”。2004 年~2008 年为第三阶段,是中俄能源贸易的稳步发展阶段。俄罗斯在国家战略调整的指导下,转变对中国的态度,减少摩擦,中俄能源贸易向前推进。2008 年以后为第四阶段,是中俄能源贸易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阶段。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彰显出了强大的资金实力,通过对俄罗斯提供贷款使中俄石油贸易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天然气贸易突破性的进展正是俄罗斯向世界传达大国战略同盟的信号。(张博,2014)

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在一段时间里对中俄能源贸易具有负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将会促进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俄罗斯能源使用效率在较短的时期内对中俄能源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俄罗斯能源的消费量小于生产量,国内存在能源结余,俄罗斯能源结余的扩大对中俄能源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俄罗斯需要扩大国际市场,中国市场无疑对俄罗斯充满了吸引力,所以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水平对中俄能源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中俄能源贸易具有惯性作用,而且贸易惯性对中俄能源贸易的影响程度最大;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效率对

中俄能源贸易具有重要影响;俄罗斯能源结余和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水平对中俄能源贸易的影响程度稍弱。同时,俄罗斯国内能源配套的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向中国输送能源的设施还比较缺乏,限制了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速度;俄罗斯的高税负严重打击了能源公司对外出口的积极性;俄罗斯法律基础有待完善、政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市场秩序有待加强,这些都是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必备条件。俄罗斯能源定价权的缺失使俄罗斯在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时陷入被动的境地,在与中国能源贸易的定价环节,俄罗斯往往定出高于国际水平的价格,中国在与俄罗斯能源价格问题上的谈判耗时长久,减慢了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的速度。俄罗斯对中国的崛起的心态比较矛盾,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

四.评价与前景

1.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将会推动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结束了19年的长跑,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56个成员。俄罗斯加入WTO后,其能源资源禀赋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必将加速地显现出来。许多专家都表示,俄罗斯的入世对推动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有促进作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市场当然会变得更加开放,在关税方面应该会有很大变化,但是关税减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总体上来看,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能源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积极推动WTO规则进一步完善,从而为多边贸易谈判带来新的形势和机会。

2. 页岩气革命时代为中俄能源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美国在页岩气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际能源署预测,20年后美国将可能实现“能源独立”,页岩气产量大幅增加,商业性开发已成为现实,人们称之为“页岩气革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将对全球能源市场、能源格局、世界经济秩序乃至地缘政治产生持续的影响。页岩气革命将加快全球油气生产中心向西移动、消费中心向东移动的趋势,全球油气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可能会

越来越激烈。页岩气革命将加速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重心向东转移。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的《中期天然气市场报告》指出,到2017年,美国的天然气生产总量将达到7690亿立方米,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供给国;到2020年,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能源自给。如此一来,本应流向美国的天然气将更多地流向欧洲市场。然而,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经济低迷,最近两年,欧洲减少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量。与此同时,亚洲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了对能源的需求,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重心逐渐向东转移。对于俄罗斯而言,在国内开采常规天然气资源相当便利,开发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耗时耗力,相对而言得不偿失。因此,俄罗斯对于全球页岩气开发的前景、美国页岩气革命以及世界各国的页岩气热均持消极和怀疑的态度。但是,全球因页岩气革命而逐渐改变的能源格局、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和能源需求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全球天然气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使俄罗斯控制全球天然气产出的雄心受挫。面对供应量的提升和需求量的减少,俄罗斯不得不降低对天然气出口的价格预期,而且从自身角度出发,俄罗斯必然会扩大对中国的能源输出,主动加强中俄能源贸易,未来中俄能源贸易潜力巨大。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且发展前景良好,对中俄能源贸易具有积极影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3年公布的数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排在世界第一位。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根据“十二五” 规划,到2015年,中国要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实现65亿立方米的产量。力争到2020年,中国可以实现页岩气产量600亿至1000亿立方米的目标。中国页岩气发展的良好前景,将使国内能源供需缺口逐步缩小,增加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价格谈判上的筹码。

3.世界能源新格局有利于俄罗斯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最近,在乌克兰危机逐渐发酵的背景下,欧美已对俄罗斯推出多轮制裁,其中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制裁力度也不断升级。俄罗斯也做出反击,正限制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在欧盟内部,一些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欧盟想要在能源进口领域“去俄罗斯化”也并非易事。从长期来看,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市场注定会萎缩。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一定要为其能源出口寻找新的出路,积极调整能源经济发展战略,对欧盟能源贸易陷入相互制裁的同时,加快与中国等发

展中经济体的能源贸易的步伐。在世界能源新格局下,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将进一步扩展。(张博,2015)

4.俄罗斯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

俄罗斯提高能源部门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特殊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和政府十分重视能源部门的发展。俄罗斯联邦政府经普京总统授意,已对能源部门实现大规模的投入。近几年内,按能源部门确定的发展规划,这些投资还要增加。预计向能源部门投资额将占GDP的6%~7%,大大高于世界该指标的平均值(1.3%~1.5%)

2) 俄罗斯在 GDP 生产指标中是能源单位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比世界平均低3倍)。

3) 在 2040 年前预测方案中,俄罗斯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会缩小。 4) 俄罗斯将广泛深入研究国内外能源市场前景,因为这是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风险的必要条件。

5) 俄罗斯在制定新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

专家们认为,俄罗斯在2009年通过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及其能源部门的总体发展规划,与今天全球市场的现实状况,与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预测已完全不相适应。因此,修改国家和大公司 (尤其是国家公司) 的能源政策是绝对必要的。日前,俄罗斯能源部已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从该草案的文本可见,俄罗斯已认识到过去几年全球能源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因此,在俄罗斯新制定的能源战略草案中对俄能源部门现存问题,如经济过分依赖能源出口,易受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以及企业设备损耗高、低能效、投资效率低等问题明确提出:“俄罗斯能源部门发展的目标将不再追求盲目的生产规模扩大和数量的继续增长,而是应努力使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和使用的技术质量现代化。同时,要修改原来过分向欧洲出口能源的对外政策,提高俄罗斯的能源竞争力,促进出口区域和产品的多元化,提高产品质量,巩固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具体而言,就是俄罗斯要化解与欧盟间的天然气危机,解决其需求下降、竞争加剧、转变定价机制、实施监管法律等问题,“在充分考虑到俄罗斯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必须使监管体系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在不破坏基本原则条件下,提高长期合同的灵活性”。同时,

俄罗斯拟加快进入亚太市场,将使俄罗斯石油油品出口总量中亚太地区所占的比例从 2010年的12%提高到23%,天然气从6%提高到31%。该草案还强调,必须完成同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谈判,发展与亚太国家的能源对话和合作关系。为此,有俄罗斯专家建议,需要在国内建立经常监测和协调出口政策的机制,建立能源市场发展前景预测系统。近来,俄罗斯已吸收外国伙伴参与有关能源资源 (特别在国家东部、大陆架和非常规油气)开发的财团,可能会起到重要作用。这样,在正确法规条件下,可以吸引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在新的条件下发展较有前景的生意形式;保证对项目支出和活动结果的严格监控;获得产品销售的附加保险; 提高对物流和国外市场规则的适应力。总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仍不能摆脱对能源部门的依赖,能源部门占俄罗斯 GDP 比重的减少将是漫长、渐进的过程。由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分析中心共同完成的《2040年前俄罗斯和世界能源发展预测》报告指出,今后,俄能源部门对经济GDP的贡献、向能源部门投资占GDP的百分比、能源部门在总投资中所占份额等虽会有所减少,但燃料能源部门在俄罗斯经济中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孙永祥,2014)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能源格局的新变化,深刻认识到世界能源相互依赖的趋势。根据俄罗斯能源大国的地位,深入研究了俄罗斯能源经济发展的战略,并深刻挖掘了由于国内国际形势,俄罗斯政府作出的相应战略调整,希望通过宏观的认识战略方针政策,使得俄罗斯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卡佳,2013,俄罗斯的亚太能源战略分析. 刘涛,2015,21世纪初俄罗斯亚太能源战略研究

史丹,2013,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J], 《中外能源》,18(2):1-7. 孙永祥,2014,俄罗斯经济增长难能摆脱对能源依赖[M], 《中国经贸》,(6):39-43. 袁新华,2005,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 张博,2014,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研究

第三篇: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 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治体制建设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对此,他用“六个确立”来予以概括。“第一,确立了总统的地位和权威;第二,确立了政权党的主导地位;第三,确立了国家对寡头的控制;第四,确立了主权民主观;第五,确立了今后政治稳定发展的基础;第六,确立了国家发展方向的继承性和社会性。”

会上,许多代表对普京卸任后其诸多理念的继承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石泽研究员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关普京政策的传承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虽说是一种大势所趋,但其政策是会变的,比如与西方的关系,因为与西方对立,回到冷战期,这根本不是俄罗斯的想法。有关对俄罗斯转轨评价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变化比较缓慢,其中制约因素很多,另一种则是以新的角度去考量俄罗斯发展问题。对当代俄罗斯的发展变化我们不能用历史的老眼光去看,俄罗斯所具有的对抗能力在世界大国中找不出第二个,它完全可以凭自身资源优势去解决发展问题,它的能源取之不尽,是其外交的支撑基础。俄罗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发展,并已在提倡创新性发展,外交政策提倡竞争力,经济发展也提倡竞争力,普京任期结束之前,重点是谈两个调整,对外调整其大国地位,对内侧重经济建设调整,从而创造一种中长期经济稳定发展局面,包括发展规划。”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键研究员针对俄罗斯未来政治局势发展中存在的变与不变问题概括为六个方面。他指出:“一是俄罗斯发展至今变数很大,但这次政治选举没有变数;二是俄罗斯的总统继任者存在变数,但新议会政党中没有大的变化;三是普京的去向还有较大变数,但普京的治国方略不会有大的变化;四是普京能否重新回到总统职位有一定变数,但普京通过某种方式继续影响俄罗斯是无疑的;五是后普京时代的外交会有一些变化,但其内政不会有大的变化;六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会有变数,但是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会上,一些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当 代俄罗斯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唐朱昌教授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趋势特点归纳为三要点:一是必须维持经济强势增长的惯性态势,二是经济质量短期内难以提升,三是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可能增强。在阐述自己观点依据时,他指出:“第一,实现俄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是俄罗斯政府上下的基本共识,是‘硬约束’,将促使俄罗斯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能源价格不断上升趋势,延续目前的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以达到GDP年均保持7.2%以上的增长目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将不断得到显示,主要集中在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方面;制度变迁作为一种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得到进一步显现。第二,GDP翻一番的‘硬约束’使俄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上面临两难选择,其结果是牺牲经济增长的质量换取经济增长的规模,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企业粗放经营惯性的交织与互动,使资源密集型经济及其衍生的弊端成为俄经济短期内难以治愈的痼疾,企业总体微观竞争力不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第三,对俄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带来影响的各种因素,除经济增长模式、结构不合理和质量不高之外,其固定资产持续老化 和投资资金不足、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非均衡’、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风险增大等都是制约因素。”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丁佩华研究员在发言中对普京执政期俄罗斯经济结构的非效益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俄罗斯产业结构呈现一种非效益性,原先重工业重,轻工业轻,现在重工业基本没有了,这样的经济结构还在延续,并且没有大的改观。投资依然还是以资源领域为主要投资,其他方面的投资相当少,尽管2006年投资额达到300多亿美元,但其投资结构差距相当悬殊。由于贸易结构畸形还在发展,其他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少,而且影响了周边贸易。鉴于其产业结构非常脆弱,一旦外部行情发生变化,其内部经济也会发生大的变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军梅则认为:“从经济发展来看,能源已经不仅仅是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标点,一方面可以提高俄罗斯国民收入,拉动其内需,另一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外汇储备和稳定基金。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比阿拉伯国家先进多了,如果抓住油价上涨这个机会的话,俄罗斯不仅可以为自己经济发展积累资本,而且同时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创新技术所需资金的保障,实现其经济崛起战略目标。”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转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新 教授从俄罗斯历史发展过程对俄罗斯社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关系,尤其是普京执政期的制度改革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俄罗斯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制度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而非正式制度由于其内在的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其移植性就很差。所谓非正式制度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这种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是很难改变的。由于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一旦这个国家走上某条道路就很难再改变,在新经济学中称之为路径依赖。在俄国历史上,从彼得一世和二世,包括90年代的改革来看,每次改革它都是八面清洗,固有的思维方式使之脱离了欧洲,改革又使它回归欧洲。历史上出现的每次西化都使社会变成一种无序的状态,每次回归则都带来了秩序。由此可见,由于这些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不管普京是不是继续掌权,它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从俄罗斯历史过程来看,俄罗斯集权程度最高时便是它经济高速增长时,而其弱化时也就是其经济衰退时。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制度移植与本土的非正式约束形成了冲突造成俄经济改革失败,普京的‘拨乱反正’使其制度改革与本土非正式约束紧密结合,便是21世纪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制度基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季志业研究员则对如何去看待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看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要打破一些传统理论的模式去评价俄罗斯。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普京不仅从政治上控制了俄罗斯,而且通过行政与市场结合手段逐渐将俄能源、军工、通讯、交通、航空制造和船舶制造等涉及国家命运的战略行业控制在了手中。都说俄罗斯产业结构脆弱,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只要中国的经济不垮台,只要世界经济在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就势必在增长。俄罗斯的能源按照现在的增长幅度还可以开采50年,更何况它地下还有很多没有探明的油气储藏。所以我们不要指望他能源不行了,如果其能源枯竭了,要垮台了,那么我们的经济就非常不行了。所以我们要以这种思路去看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方向,而且普京已经对石油价格的下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它的稳定基金,该基金总额已超过了1 000亿美元。尽管俄罗斯的发展结果是不合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这种强劲的势头谁也挡不住。怎样去对待在这样强劲经济支撑下崛起的俄罗斯,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双方之间已经存在了一个激烈的竞争关系。”

会上,与会者对俄罗斯政治走向,尤其是普京卸任后的去向及其接班人问题予以了较大关注。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原社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盛世良研究员在发言中就此问题及俄今年总统选举形势予以了大致预测,并就“普京之后是普京”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指出普京卸任之后,无论谁出任下届俄罗斯总统,他都将继续保持其政治影响。他认为:“普京是否回归政坛,我觉得,有其三大保证,第一是干部保证;第二是政策保证;第三是计划保证。普京执政八年制定了八个发展计划,并且一些长远目标都跨越了2008年。2005年提出四大社会工程,2006年提出人口工程,完成期为十年。2007年又首次提出为期三年的发展计划。政府对2020~2030年已定下经济目标:至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人均GDP将从现1·2万美元增加到3万美元,至2030年则达到4万美元。所以,从短期局势与中期趋势来看,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趋势是有计划保证的,后普京时代的权力架构已经形成,八年执政已经探索出一个符合国情民意的发展模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研究员就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结构特点与趋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随着俄罗斯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社会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其中社会分层结构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社会结构由原来二元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化;二是俄罗斯的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从这样的社会结构去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判断结论:第一,俄罗斯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是俄罗斯长期以来政治制度、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的延续,在某种意义上是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当前社会现实中的体现。这个遗产的惯性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完全消除。第二,从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社会实践对比表明,鉴于俄罗斯社会市民的‘横向相互关系’薄弱,俄罗斯的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治理。普京执政时期强化社会的纵向相互关系,增强了俄罗斯社会对自身历史文化遗产的肯定和依赖,将对俄罗斯社会发展,或者说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第三,俄罗斯社会结构决定了其社会公正模式是以‘合作和互助’为大众心理取向,而不是以西方新教伦理为基础。普京执政时期提出的所谓‘政策社会化’,正是体现了对这种俄罗斯社会公正模式的取舍。第四,民众在对待政府和普京总统信任程度上表现出很大差异,说明俄罗斯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权力结构,但俄罗斯更需要完善国家的权力架构。第五,俄罗斯的政治是精英政治,精英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主体。普京通过打击叶利钦时期形成的所谓旧金融寡头,完成了自己在精英层的布局,形成了以强力部门成员为主体的精英层结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立凡着重就在俄西方非政府组织活动现状、对俄大选采取的手段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俄罗斯大选之前,在俄西方非政府组织往往会加大其活动力度,对普京主权民主制度说三道四,采取一些惯用手段,干扰选情和社情,譬如:以一些人权组织散布评论,或以非政府组织名义办论坛,包括组织一些学术机构举办国际会议,通过会议影响来抨击俄罗斯的权威统治;以一些非政府组织名义对俄部分政府官员进行拉拢,利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构建民主大联盟等。但自‘颜色革命’之后,俄罗斯政府对在俄非政府组织加大了控制,采取了各种立法和行政措施。尽管非政府组织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但俄总统选举前夕,在俄的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绝不会罢手,停止其活动,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来攻击俄政府。”

二 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的外交走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石泽研究员就普京执政期的外交战略及俄美关系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指出:“普京的外交政策与前任相比有一个很大的战略调整。其特点概括起来为八个字:独立、自信、进取、务实。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在外交思想上出现了欧洲大西洋主义与新欧亚主义的争论。第二,外交由原来的退让到现在的强硬,从被动到主动。第三,在外交布局上,由局部的弱点到全方位的优点。第四,从盲目追求大国地位到注重地缘战略的经济利益。第五,由浪费资源到保护利用资源。”

石泽研究员认为,俄罗斯的外交转变与其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密切相关。就俄罗斯外交战略而言,其地缘政治是两个层面,一是独联体,二是欧洲,但俄美关系是影响俄罗斯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指出:“俄罗斯改善与美关系是有变化过程的,先是通过退让和妥协,以求得改善关系,如今则采取比较强硬的做法,实际上还是想与美改善关系,但其目的并非跟美国人对决,回到冷战,而是寻求同美国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美国多年一直奉行对俄挤压政策,但俄罗斯并未被压垮,反而发展了。这与俄罗斯民族的凝聚力以及所面对的机遇,或者其领导人的智慧有一定的密切关系。当前俄美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俄罗斯和美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对立加剧,这种对立已经使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出现了难以弥合的情况。第二,俄罗斯对美国表现出空前的抗争态势,这表明俄罗斯在力求改变其对美妥协和退让的做法,而且改变不平等关系的模式,这些模式受到了俄罗斯的改变。第三,俄美军事竞赛已经拉开序幕。双方在军工领域的冲突可能对未来的双边关系构成直接的影响。第四,俄罗斯借助多边对美国实施反制,这是普京的特点。俄罗斯作出调整与美关系,实际上是对西方国家的政策,也包括对独联体政策和对中国政策。但尽管俄罗斯与西方矛盾凸现,但还没有突破冷战后这种非敌非友的关系。在应对非传统威胁方面却又面临一些共同的利益,必须借助各自力量。”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傅勇从全球层面和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俄罗斯发展的国际环境及对外政策走向,她认为:“从全球层面来看,涉及五个方面。 首先,全球经济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对俄罗斯发展非常有利。其次,对俄罗斯的外部军事威胁相对减少许多,即公开的大国集团对俄罗斯的军事打击的可能性非常低,俄罗斯没有永远的敌人。第三,目前的国际体系是以单独体系为主的,这种体系对俄罗斯构成一种威胁,美国利用其军事实力对别国实行军事打击,但这种情况不会永远下去,会出现一个真正的多极世界,一个多层次的国际体系。第四,能源始终是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未来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可能会得到缓解,俄罗斯对此是充满信心的。第五,由于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与世界经济发展将愈加密切,但也存在一部分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地缘政策方面。”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军副研究员着重就俄罗斯国家地位及其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对外政策始终摇摆不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国家地位的缺失。从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来看,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部帝国的兴起、扩张和衰落的历史,它拥有太多的帝国成分及太少的民族国家成分。从俄罗斯国家定位的外部性来看,俄罗斯是走向西方还是面向欧亚,这一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俄罗斯今天不可能走向西方这样的国家。普京时期,俄罗斯重新确立了面向欧洲的国家发展战略,与西方形成了一种新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尤其与欧盟的关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但是,随着普京加强中央集权领导,西方各国便开始对俄罗斯国内民主倒退一再批评指责,从而导致俄罗斯新的东方外交政策出台。今日俄罗斯外交从冷战终结后向西方一边倒真正转向面向欧亚的‘双头鹰’外交,它表明,俄罗斯外交从大西洋主义走向欧亚主义,是欧亚主义思潮复兴以来在俄罗斯外交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标志。”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研究室副主任张耀副研究员对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与美欧关系变化及发展 走势进行了分析。他在发言中强调:“目前俄与美欧关系滑坡之性质乃是双方基于价值观念和地缘政治与安全利益冲突的结构性矛盾。其冲突焦点包括‘民主人权’、‘颜色革命’、能源、反导、北约东扩、伊朗核问题等,这种矛盾冲突短期内难以解消。为此,俄将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1)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约组织机制加强与独联体内的战略协作,未来可能出现以俄为首的新欧亚国家核心集团;(2)利用自身能源优势,谋取国际优势地位和影响;(3)加快军事力量建设;(4)加强与中国、印度和伊朗等国战略合作,以牵制美欧。但从美欧与俄关系发展总体趋势来看,美欧对俄罗斯的战略定位一直是遏制加接触。一方面在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上继续对俄施压,另一方面在反恐、防扩散等一些问题上则还是强调与俄合作。”

三 新机遇期中俄关系发展前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季志业研究员就普京卸任后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包括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刻分析,在预测两国关系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他认为:“首先,中俄在政治关系上至少可形成三大共识。一是谋求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俄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实践,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双方因政治制度不同产生的分歧,也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来自西方的政治压力,增强双方的互相吸引、借鉴和借重。二是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互相关系。中俄两国在发展战略方面的共识增多,有助于中俄战略协作框架的总体稳定,有利于我争取和延长战略机遇期。三是阻止外来渗透与干涉。在经历国家衰败痛苦体验和“颜色革命”的现实威胁后,俄更加深切体会到防止外来干涉、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因而,双方在应对国际政治压力方面的沟通与配合会更默契。其次,中俄经济发展各具规模,为双边经济合作可拓展三大领域。第一,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为规避风险、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双方开展广泛合作。当前,中国是一个产品出口大国,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出口大国,两者如果形成合力,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使西方主导的‘不合理’经济秩序加速调整。第二,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两国互相协调,发挥促进作用。中俄在地区能源和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工农牧业现代化等方面可找到更多合作领域与合作方式。第三,能源是中俄之间最有潜力的一个合作领域。从长远看,俄欧进一步扩展能源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俄日因领土问题能源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中国则是俄最具潜力的能源销售市场,而且中俄能源合作将超出双边的局限,可在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框架内、朝鲜半岛、中东及世界其他地区找到更广阔合作范围。再则,俄要成为多极世界中的独立一极,将促进中俄在三大战略方向开展密切协作。一是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共同发挥建设性作用。二是为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开展更密切合作。三是为应对安全领域的共同挑战而积极合作。再则,俄罗斯不断走强,可能对中俄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影响之一,俄‘老大’思想抬头。随着俄罗斯综合国力和大国意识上升,未来对我国战略需求会相应降低,可能会更看重经济利益而轻视战略需求。之二,在周边地区与我竞争。俄仍把独联体,尤其是中亚视为其传统影响区域,对我在当地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能源合作的深入感到不安。之三,大企业和大项目合作难度加大。由于俄扩大战略行业‘禁区’,将使我大企业难以进入俄重要产业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俄经贸合作档次的提升。之四,给我与西方关系带来冲击。从发展趋势来看,俄可能对美欧一味采取强硬姿态,同时要求我跟进,迫使我在维护中俄共同利益和改善与西方关系之间作两难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对制度积累与中俄关系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尽管中俄关系从来就不是一组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纠缠了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因素并复杂互动、综合作用的产物。但是,中俄关系的制度安排比其他任何一组大国关系都要完整,所以两国保持相当长时期内的稳定和发展是可能的,其决定因素正在于制度化的中俄关系所带来的累积效应。在中俄关系的制度安排下,中俄双方合作开始变为一种有规则、稳定和长期性的结合。这种合作制度可以调节、限制和疏导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就中长期而言,即使中俄关系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也会因为其制度化的原因而得到释放和缓解,甚至消除,很难重复过去中苏关系的那种大起大落局面。但应该看到,尽管中俄关系已经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但不可能解决两国根本的国家利益问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研究室副主任强晓云就中俄关系发展的确定与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保持中俄关系良好发展势头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中俄双边因素,包括推进中俄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以及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有利因素包括:(1)中俄领导人希望两国世代友好的意愿;(2)中俄国家利益和发展战略要求双方保持友好发展的势头;(3)中俄关系已经确立了友好发展的基础。不确定因素包括:(1)如何增进中俄民间交往意愿;(2)如何推进两国经贸关系持久发展。增进中俄民间交往首先须建立起互信基础,消除各自心存戒备和防范心理。中俄关系中出现彼此竞争在所难免,正当的竞争有利于共同发展,而不正当竞争则有碍于两国关系。二是中俄两国以外因素,包括美国因素。美国在中俄关系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假设有一天,中俄之间某一方突然改变了目前与美关系现状,成为另一现状,那时候中俄关系会怎么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研究室主任陆刚研究员就中俄贸易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必须正视未来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两个实质问题,一是中俄经贸结构不平衡现象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所加重;二是中俄之间存在关税和非关税性贸易壁垒。对此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他提出:“(1)努力促使双方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制定关税政策,加快实现贸易便利化进程;(2)努力消除双方经贸关系中的非关税性贸易壁垒;(3)通过制度安排消除两国贸易中的不正常现象,减少贸易纠纷;(4)扩大两国的贸易领域和投资范围,加强两国的经济技术合作;(5)最终实现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

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健荣就中 俄关系互相认知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保持中俄关系友好发展趋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两国学界的交流,达成广泛共识。首先,应该增强中俄文明文化彼此深层了解。自中俄两国都进入了社会转型之后,各自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差异。在这种现状下,双方学界有必要建立‘知识分子长效论坛’,互相介绍各自民族优秀文化代表对本国的对方局势的思维观点,旨在寻求和加深精神上的互相理解。第二,应该客观评价当代旅俄华人的形象和作用。由于缺乏对当代旅俄华人比较客观的评价,当代旅俄华人的形象及作用没有得到俄方民众的真实了解和认同。在俄中央和地方媒体上,有关所谓‘中国人口扩张’五花八门,而有关双方关系发展问题的客观分析材料则大多数刊登在专业出版物上,只有少数圈子中的专家学者能看到,造成对华关系性质和发展未来评估上形成不和音。2007年4月份,俄罗斯舆情调查中心民调显示,占调查人数76%的俄民众在认为应该和中国保持友好的同时,却普遍认为要与中国保持距离。这种距离感的产生有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民族情绪和心态、对华了解不透,尤其是当代旅俄华人形象是俄民众对中国印象的一个现实认知面。第三,重视培养优秀俄语人才,提高国内俄语教学地位。如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被提到了相 当高度,而国内俄语教学却处于边缘化,两者之间不匹配。中国对俄罗斯当代社会文化,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精品介绍数量极其有限,民众认知度十分肤浅。中俄两国政府商定将2009和2010年分别定为中国俄语年和俄罗斯汉语年,十分有意义。通过语言文化交流,有利于引进和介绍双方更多优秀论著和论点,有利于促进彼此了解和认识。”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出席了会议的闭幕式,并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就欧盟对外政策中的俄罗斯因素、俄罗斯帝国遗产以及中俄关系中的潜在矛盾三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特别指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巨大遗产,借助这一遗产可以提高其大国地位和作用。俄罗斯在世界许多地区,包括前南斯拉夫地区,伊朗、阿富汗地区、高加索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和非洲等地区可以拥有比我们更多的话语权。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俄之间客观存在的潜在矛盾,两国是战略伙伴,但同时彼此也存在竞争因素,不能估计太高,也不能看不到。如今世界普遍认为不利的因素,对俄罗斯而言则是最得意的,油价上涨对其有利,气候变暖对其同样也是有利,西伯利亚是世界上目前尚未开垦的南极、青藏高原、西伯利亚三大地块中最看好的一块。从战略发展来说,如果说俄罗斯靠能源难以支撑50~100年的话,那么我们支撑20年恐怕问题会更多。所以,将来的战略意识在俄罗斯这边。中俄关系发展应该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计较眼前经济利益得失。”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由京沪两地专家共同参与的学术研讨会,对加强与北京和上海等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向祖文)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1期

第四篇:俄罗斯电力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俄罗斯的电力改革和发展历经磨难、艰难曲折,一直倍受世界各国关注。俄总统普京今年4月26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的电力能源建设,计划到2020年电力生产要增加2/3,需要国家和私营企业投资12万亿卢布(约4670亿美元),建设新的电站和改扩建电网基础设施。6月10日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宣称,俄电力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俄电力建设。6月26日,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总裁丘拜斯在被称为最后一次的公司股东大会上宣称,随着俄旷日持久的电力改革任务的终结,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也计划在明年注销,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看来,俄电力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俄国家杜马目前正在审议《国家电力监管法》,俄新型的电力发展和管理体系也正在形成。

一、 俄罗斯电力工业概况

1991年2月前苏联成立了燃料动力部,同年12月前苏联解体后,在国有企业私有化股份化改造高潮中,于1992年8月在燃料动力部基础上组建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该公司拥有72个地方电力公司,37个州电力厂,供电服务遍及俄罗斯全部11个时区。俄统一电力系统由大区联合电网组成。西北电网装机1950万千瓦,中部电网装机5270万千瓦,北高加索电网装机1090万千瓦,中伏尔加电网装机2390万千瓦,乌拉尔电网装机4110万千瓦,西伯利亚电网装机4550万千瓦,远东尚未与全国联网,装机为1150万千瓦。但地区联合电网之间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很薄弱,如西北电网与中部电网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只有180万千瓦,中部电网与北高加索之间的联络线的输送能力只有190万千瓦。"统一电力系统公司"现有职工约58万名、440座发电厂和200万英里的输电线路,这个庞大的"电力帝国",生产了俄罗斯所需电力的70%以上。

俄罗斯电力分布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欧洲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俄罗斯电力工业装机容量的72%在欧洲区部分,主要是火电和核电,以及伏尔加河上的梯级水电站;而西伯利亚区能源有一半是水电,还有7个1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远东区的电力装机占整个俄罗斯装机比重的7%,只有几个小的火电厂。

1、装机容量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截至2005年底,俄罗斯电力工业的总装机容量为2.19亿千瓦。其中:火电1.50亿千瓦,占68.5%;水电4590万千瓦,占21.0%;核电2370万千瓦,占12.5%。核电主要集中在欧洲区的中部地区、东伏尔加和西北地区,而近一半的水电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2、电力生产

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年鉴资料,2005年俄全口径电力产量为9530亿千瓦时(度)。其中:火电6290亿度,占66.0%;水电1750亿度,占18.4%;核电1490亿度,占15.6%。2005年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的电力建设投资为20亿美元。

3、火电及燃料构成

凝汽式发电厂占约48%,热电厂约占52%,气候寒冷的区域热电厂分布较多,如在西北系统中,热电占70%以上的比重。

欧洲部分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用天然气(80%),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火电厂主要是燃煤(85%)。

4、供电、供热情况

供电情况:大约54%为工业用电,其他占46%左右,其中约15%为居民用电;供热情况:约43%为工业用热,其他约占57%,其中约35%为居民生活用热。

5、调度结构

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采取分级调度结构:分为中央调度局、联合电网调度所和地区电网调度所三级。

中央调度局除管辖下属电网之外,还管辖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的直调电厂以及调度联合电网之间的联络线;下一级为联合电网调度所。联合电网有其所属的容量为30万以上的直调电厂,调度地区电网间的联络线和直属电厂;再下一级为地区电网调度所,调度地区内的电厂,最下一级为发电厂和配电网的调度所。

二、俄罗斯电力工业改革

俄罗斯电力体制改革始于1992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1992年—1994年是第一阶段,1995年—1997年是第二阶段,2000年6月至2000年12月是第三阶段,2000年12月至今是第四阶段。

1、第一次电力改革

1992年俄罗斯电力系统经历了一次激进式的改革,一夜之间实现了股份制,由国家所有制转变成股份制,成立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РАО “ЕАС России”)。该公司拥有10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3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以及地区联合电网之间联络线100%的股份,还拥有地区电力公司51%的股份(这种地区级的股份公司全国有71个)。电力系统的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还有大区的调度所也100%属于РАО “ЕАС России”。其所有制结构为:国家股份占52.6%,私人占5.5%,外国投资者占30.7%,国内投资者占11.2%(大型用户、缺电的公司)。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个电力市场:趸售市场和零售市场。出售趸售电能的市场主体是火电厂、水电厂和功率过剩的地区电业局。在改革方案中,原则上大型用户可直接向趸售市场按合同购电,但这种情况很少。国家成立了两级调控单位,由联邦调控委员会负责调控趸售电价,地区调控委员会负责调控零售/居民电价,每季度审核一次。买卖双方在趸售市场的中央调度局订立销售合同,合同由联邦委员会审核批准,联邦委员会不仅审核合同,同时也调控电价。

2、第二次电力改革

1995年—1997年,俄又出台了一个改革方案,但由于论证不够充分,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所以没有得到实施。

3、第三次电力改革

2000年6月,俄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出台了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该方案打算放弃国家控股的统一电力公司的国家垄断地位,将下属发电厂出售改造为独立的发电公司(核电除外),国家只保留电网、调度控制权,停止干预电价,在电力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展开竞争,由市场自由定价,发电公司之间实行竞价上网。该方案的出台引起全国上下热烈讨论,并遭到许多专家的反对。

4、第四次电力改革

2000年12月15日,俄政府为电力工业改革召开了专门的会议。2001年1月7日,俄总统普京决定成立电力工业改革工作组,工作组的成员来自各个不同单位,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任务是在现有电力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改革的经验,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改革方案,还组成了一个六人总统顾问委员会。普京总统委托包括科学院、州政府、电力工业部、原子能工业部等在内的十一个代表不同利益的单位,提出十一个改革方案,考虑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在这十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将讨论形成最后的方案。工作组计划2001年5月中下旬向普京总统提交工作组报告,以便确定最终的改革方案。直到2002年俄杜马才一读通过了统一电力系统公司提交的改革方案,并决定在2003年1月继续审议该方案和有关电力改革的一揽子法律文件。

三.俄罗斯电力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俄罗斯经济已经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内电力的消费需求猛增。在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莫斯科市、莫斯科州等俄欧洲部分的几个州区,以及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一些地区,已出现了电力能源紧缺的情况。根据预测,2007年俄国内对电力的需求将会增长5.2%,而某些地区的电力需求将会增长10%以上。因此,俄电力市场化的步伐必须加快,以便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现有电力基础设施,已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俄政府已经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电力建设计划,到2010年俄将对电力建设投资1150亿美元,新增发电能力将达到4100万千瓦,而到2020年新增发电能力将达到1.8亿千瓦。普京在今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称,俄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新型的火电能源,并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设大型的水电站,在未来的12年内还将建设26座现代化的核电站(普京4月28日已经签署命令,组建俄联邦核工业集团,要求年底前组建完毕)。

俄政府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本国的私人投资大规模参与俄电力建设,提出了放开电力市场的时间表。市场化的核心,首先是出售俄罗斯的"非核发电厂"。这些发电厂将重新组合成21个新的电力公司,几乎每一个电力公司(包括水力发电公司)都要实行私有化。新的电力公司包括14个地区性电力公司和7个跨地区的电力公司,其多数股份将进行公开投标出售。目前,一些世界著名的电业巨头已经准备向俄罗斯的电力工业大规模投资。这些巨头包括芬兰的富腾集团、意大利的国家电力公司、德国的E.ON公司、西班牙的国家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美国的AES能源公司。其中许多公司已经进入俄罗斯市场,国外专家预期,俄电力实行私有化之后,电力公司股票的价值总体上将上升,如果俄罗斯电力部门赶上其他国家电力部门的效率,它目前的股票价值将增加一倍。这一点似乎已经得到了验证,据6月27日《俄罗斯报》报道,在刚刚于日前结束的俄统一电力系统公司股东大会上宣布,2006年该公司实现利润7450亿卢布(约合290亿美元),而这利润的绝大部分(7170亿卢布)就是来自于公司资产重新评估的增值收益,而不是“现钱”。

今年3月俄首先出售了OGK-3电力公司,吸引了一些俄罗斯公司和外国公司参与投标,它们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法国天然气公司(Gaz de France)、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

芬兰的富腾能源公司(Fortum)和3个本地公司。最终获胜者是俄罗斯炼镍巨头诺里尔斯克镍公司(Norilsk Nickel),它支付了31亿美元获得了OGK-3电力公司38%的股份。但可以期待,不远的将来会有大规模的外资参与到俄电力市场化改造的进程中来。

第五篇:俄罗斯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发展报告

调整经济结构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历届政府都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收效甚微。1998和2008年爆发的两次金融危机,俄罗斯均未幸免,且遭受重创,尤其是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俄GDP下降了7.9%,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跌幅最大的国家之

一。鉴此,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大声疾呼并警告说,俄罗斯时至今日仍未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仍然维持原料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俄罗斯的发展是致命的。要摆脱危机、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依赖知识和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模式。新材料产业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当前把发展纳米材料等相关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和国家经济的主导产业进行大力扶持、推动和实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一些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简要介绍俄新材料研究的基本方向、领域、主要研究机构以及研发目标和策略,重点介绍俄实施国家纳米材料和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最新发展。

一、俄新材料研发的基本方向、领域、主要研发机构,研发的目标和策略

(一)俄罗斯新材料的基本研发方向和主要专业研发机构

俄罗斯新材料的研发方向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个方面。新材料研发的专业机构和企业近百家,涉及领域包括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纯度材料、生物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研发机构:俄科院合成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所、国立高分子化学和技术研究所、全俄高分子纤维研究所、国家航空技术研究所以及若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企业。

复合材料的主要研发机构:俄科院合成聚合材料研究所、强度物理和材料学研究所、硅酸盐化学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所、石墨基结构材料研究所、中央特种机械制造研究所、全俄轻质合金研究所以及若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企业。

金属材料的主要研发机构:俄科院金属研究所、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强度物理和材料学研究所、稀有金属工业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所、结构材料研究所、重工业研究所、有色冶金研究所、国家航空技术研究所、全俄轻质合金研究所以及若干研究协会和企业。

陶瓷材料的主要研发机构:俄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强度物理和材料学研究所、固体化学和矿物原料加工研究所、硅酸盐化学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所、结构材料研究所、全俄高分子纤维研究所、国家航空技术研究所、全俄轻质合金研究所以及若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企业。高纯度材料的主要研发机构:俄金属研究所、高纯度物质化学研究所、稀有金属工业研究所、特纯材料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及科研生产联合体和企业。

此外,俄还有数十所高校也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工作。

(二)、新材料的研发目标和策略

俄罗斯研发新材料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力求继续保持某些材料领域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如航空航天、纳米材料、能源工业、化工、金属材料、超导材料、聚合材料等;另一方面,则大力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防实力有影响的领域,如电子信息工业、通讯设施、计算机产业等。目前的状况是由于信息、通讯、计算机产业的相对滞后,给本来具有优势的领域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新材料研发的基本策略:在处理发展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关系的同时,做到研发新材料与有效使用传统材料有机结合,在注重研发高新技术所需新材料的同时,对于现有的一般技术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优选和更新,进而提高利用率,使研发新材料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周期缩短、效果显著。

俄专家认为,材料的复合化和多功能化,仍然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碳/碳等复合材料无论是在机械制造、军事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改进加工技术是提高效率、减低成本、减少能耗、缩短流程的根

本出路。目前,俄罗斯采用SHS法(自蔓燃技术)合成的化合物已多达700种,并居世界领先地位。

增强环境意识,将研发新材料与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增强材料使用寿命、提高循环使用以及再生利用的比率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而对环境净化、对人类生存无害则是今后研发新材料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二、俄罗斯纳米材料和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俄罗斯纳米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007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纳米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此后,俄制定了《纳米产业发展战略》、《2008-2010年纳米基础设施发展国家专项计划》、《2015年前国家纳米工业发展计划》,成立了“纳米技术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公司》联邦法。2009年10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国际纳米技术展览会开幕式上说“俄罗斯将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纳米技术,促使纳米产业成为俄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俄罗斯有发展纳米技术的强烈愿望,正在实施世界上最庞大的纳米创新计划,到2015年国家将投入3180亿卢布(约合106亿美元)用于纳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届时俄纳米创新产品的销售额将达到9000亿卢布(约合300亿美元),占国际纳米市场份额3%左右,四分之一产品用于出口。”该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8年至2011年,将完善现有的纳米技术生产流程,建立高效的研发和产业化机制;第二阶段为2012年至2015 年,将为扩大纳米产品生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俄还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扶持纳米产业,包括成立高科技创新产品国家采购项目,为高科技产品出口开辟“绿色通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同时改革高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发展纳米产业的一大关键是人才培养。按照俄政府的计划,在2015年前,俄纳米产业从业人员将达15万人,其中包括10万名高技术人才。目前,国际纳米技术及相关产业高速发展,国际纳米市场目前总产值约为2500亿美元,到2015年预期将达2万亿至3万亿美元。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总裁丘拜斯表示,俄纳米产业能在2015年前实现年产值9000亿卢布的目标,在2015年后,俄纳米产业将实现自负盈亏,不再需要政府的财政拨款。

(二)俄罗斯纳米技术产业的重点开发领域和实施单位

俄纳米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了九个重点开发领域:

1、纳米电子领域(俄联邦工业署卢金武力问题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下同);

2、纳米工程领域(俄联邦教育署莫斯科国立电子技术学院);

3、纳米功能材料及高纯物质(俄联邦原子能署全俄波奇瓦尔无机材料研究所);

4、能源动力领域纳米功能材料(俄联邦原子能署全俄波奇瓦尔无机材料研究所);

5、航天装备用纳米功能材料(俄联邦航天署克尔特什研究中心);

6、纳米生物技术(俄联邦科学创新署库尔恰托夫研究院);

7、纳米结构材料领域(俄联邦科学创新署普鲁梅伊中央结构材料研究院、超硬与新碳材料工艺研究所);

8、纳米复合材料领域(俄联邦工业署全俄航空材料研究所);

9、安全系统纳米技术领域(俄联邦技术与出口监督局中央化学力学研究所)。

俄联邦科学创新署库尔恰托夫研究院为总体技术牵头单位,在其基础上成立了国家纳米技术、系统和材料中心,负责从全局上协调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各专业牵头单位的主要职责:

1、解决纳米产业化的发展问题,开发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高科技产品;

2、协调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技术研发;

3、鉴定研发成果,评估国内外市场销售前景;协调纳米产业领域的标准化、计量工作;

4、协调国际合作及纳米技术的转化项目;

5、组织并参与落实国家私人伙伴关系框架内项目;

6、部门检测并汇总有关纳米产业产品生产与销售方面的信息;

7、整合专业领域科研与教育活动。

(三)、俄罗斯纳米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情况

2009年8月, 俄政府决定将《2008-2010年纳米基础设施发展国家专项计划》延长实施

一年,并继续部署纳米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在莫斯科周边地区建立技术产业群,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项目有:

1、粒子径迹膜基多级血液过滤医疗设备(采用平面三重膜过滤技术梯级过滤血浆,能清除血液中的致病病毒和有害蛋白质,不伤害血液细胞,同时保留血液的有效成分);

2、薄膜太阳能电池;

3、加工高精密纳米零部件的电化学设备;

4、用于纳米教学和科研的综合技术设备;

5、生物芯片(诊断:肺结核、天花、流感、肝炎、疱疹、基因变异,采用生物芯片技术的快速诊断系统可将通常需要6-8天的诊断时间缩减到1天);

6、采用纳米孔隙材料选择性催化剂和膜的多功能过滤装置(已处理俄全国三分之一的伴生气);

7、气体、水纳米结构过滤器和膜技术;

8、新型发光技术的研制和应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和功能涂层;

9、工业和民用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及其照明系统;

10、多功能聚合物和弹性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及其产品工业化生产技术(这种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在航空、航天、造船、汽车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纳米高强度钢大口径管道生产技术;

12、纳米单晶超硬材料生产技术(仪器和刀具);

13、人体药物控释纳米技术(人体新型施药技术,可改变药物剂型、剂量,对疾病具有高效、速效、长效作用)。

上一篇:大气的女人范文下一篇:党支部改选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