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何昌蔚

2024-04-15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何昌蔚(精选6篇)

篇1:《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何昌蔚

一本好书励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的抱怨对象。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之光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机构以任何名义窃取盗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阐释观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场“不抱怨运动”的发起、描述、记录与召唤。正是那些已经改变了全球数百万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变流程。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标,真正的开始总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践行,如果坚持,已经足够造成改变的敞开,穿透我们杂乱无章、充满问题而又缺乏审视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钥匙而已。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军旅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

何昌蔚

篇2:《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何昌蔚

《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 读起来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感觉。书中不乏至理名言, 但笔者却深深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 就永远不要抱怨, 抱怨不如改变, 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 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抱怨, 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抱怨工作的繁重, 抱怨社会的不公, 抱怨人情的冷漠, 抱怨房价菜价涨工资没见涨, 抱怨自己没有别人那么幸运等。但抱怨之后会发现, 其实自己并没有得到和改变什么。正如书中所言, 抱怨往往只能得到一些同情心和注意力, 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 但对于我们改变现状, 取得进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那么该如何认知抱怨, 停止抱怨呢?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 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 而非抱怨的生命, 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 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心态看问题, 不要局限在眼前的微小得失里。比如, 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篇3:不抱怨的世界

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我把书本随赠的紫色手环戴在了右手上。按照游戏规则,我每抱怨一次,手环就要换到另外一只手上。于是,我戴上手环之后,一个程序也随之在我的脑海中启动,开始默默地监控起我的思想。

起初的我认为自己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除了买不起房,开不起车,薪水太低,公交太挤,邻居太吵,朋友太少,青春痘太多,睡眠太少等等这些之外,我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蛮不错的。

可关键不是我的生活有多少的问题,而是我抱怨了多少次。要知道,这些问题在很久很久之前就一直存在,事到如今,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少了几个,但抱怨一直有增无减。毕竟,我依然可能会用一天的时间为一个问题而抱怨连连。

戴上了紫色手环,我想借着思想程序的默默监控,我不会抱怨了。但是后来因为等的公交车不来,因为等到的车太挤,因为拼命往车里挤的人素质太低,我还是忍不住抱怨了。短短一瞬间,一个闪念在脑海中浮现,将消极的思想传遍全身,令我感觉周遭的空气都浑浊到叫人呼吸难耐。

当然,这样的事可远远不止一件。它们在我的生活中频频发生,一步步将我的忍耐逼到极限。我的手环也在这一次次的临界点之前频繁地更换。

我记得看过的书里曾说:当遏到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还有“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而我,像大多数人一样,遇到烦心的事情,首当其冲的表现是开口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里有一句:“今天,你还在抱怨吗?”我看了看自己手腕上被频频移动的紫色手环,心想要完全脱离抱怨的世界不会那么简单,它任重而道远。

山东省博兴县人民政府三号楼二单元

篇4:不抱怨的世界

在你的手中,握有翻转人生的秘密。听起来像在吹牛说大话?是吧,的确许许多多人的生命,都因此得到了翻转。大家都在运用这个简单的概念——将紫色的橡胶手环戴在一只手上,再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此交替更换,直到达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他们已经因而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藉由开始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进而改变话语的内容他们改变了思维,开始用心、认真地打造自己的生活。有些和你一样的人——他们长年的痛苦得以纾解,人际关系终获疗愈,职业生涯也因而改善,而且整个人都变得更快乐了。

“推行‘不抱怨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作者维尔鲍温说,“转化我们这个世界的意识。”“转化”一词很贴近,表示“不抱怨”与“抱怨”的思绪是活的、可以移动与变化的。

紫手环的力量

减缓痛苦、增进健康、创造圆满的关系、拥有更好的工作、变得更平静喜乐……这些不但可能发生,而且很有希望实现。要刻意努力去重新设定心灵的硬盘,并不容易,但不抱怨的运动,一个紫手环就能让你拥有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人生。

紫手环的使用方法: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平均的成功时间是4~8个月。

这里所谈的,只是被“说”出来的抱怨、批评和闲话。如果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就算,要重新来过;如果是心里想的,那就没有关系。不过你会发现,就连抱怨的想法,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当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批评、讲闲话的时候,就移动紫手环。移动它很重要,这样的动作将在意识里深深地刻下痕迹,让你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你一定要去移动它,没有一次可以例外。你抓到刚才说的一个重点了吗?是“当”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时,不是“如果”。抱怨在我们的世界里蔚为风潮,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牢骚要比想象中多了很多,也不必大惊小怪。

这个方法的重点,就是要让我们察觉到自己在抱怨,这样在下一次抱怨发生前,我们才可能逮到个正着。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关注的念头创造人生。为了重新创造生活,控制思绪是很重要的,不抱怨的紫手环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是处于交相表现消极或积极的连续状态。紫手环帮助我们设下陷阱,我们才能逮住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释放它。

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四个步骤,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却。有些阶段会比其他阶段费时更久,每个人的经验各有不同。你可能飞也似地越过一个阶段,却卡在另一个阶段许久,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掌握这种技巧。

养成能力的四个阶段是:1、无意识的无能;2、有意识的无能;3、有意识的有能;4、无意识的有能。

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具有纯粹的潜力,准备创造伟大的作为。很多人都是习惯去注意伤害而喊“痛”。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

当你进入“有意思的无能”阶段,你可能会不太舒坦地察觉(意识)到,自己有多常抱怨(无能)。我们在抱怨时,可能会尝到获得注意力或同情心的甜头,也可以回避去做让自己紧张的事,然而抱怨的行为也是双刃剑,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是一个超级敏感的阶段。你开始会察觉到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你移动紫手环的频率愈来愈少,因为你说话十分谨慎。你现在说话正面多了,因为你开始会在还没说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话。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在说出之前要先穿越的过滤器”。

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这个“后二十一天”阶段,你不再是注意伤害而喊“痛”,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你想要的东西上。你也开始注意到,不只是你自己更快乐了,连周遭的人们似乎也这样。你会吸引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们,你的积极天性将激励身边的人进入更崇高的精神与情绪层次。

杜绝抱怨才有健康的沟通

和你同处一段关系中的对方,时常会引发一段你必须承担也终究要解决的问题。最健康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找对方谈,而不是跟其他人说。维尔鲍文说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天地一沙鸥》的作者李察·巴哈曾写下一则简单深刻的真理:“同类相吸。”相似的人,无论是同样在抱怨或是同样感恩的人,都会彼此相吸。

如果你是个平常就会说闲话的人,那你会发现,只说好听话赞美那些不在场的人。一点都不好玩。在今天的社会里,说闲话就像是在“挑虱卵”,也就是“吹毛求疵”。所谓的“挑虱卵”,就是要从头皮里挑出头虱的幼卵,而头虱最爱从一个人身上传给另一个人,所以不要随便乱挑,不然你可能会被传染。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们的对话开始移转成负面内容时,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行,不要跃跃欲试或想去改变他人。

批评无法消弭问题,反而会扩大事端

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针对某人而发出,意图贬低此人。有些人认为批评能有效地改变另一个人的行为,其实,批评倒是比较可能造成反效果,却不会消弭被我们批评的事端。杰出的领导者都知道,欣赏能激励人们表现优越,以获得更多赏识;批评则使人耗损,当我们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往后依然故我。例如。如果我们批评某人懒散,当他们和我们接触时,便会接受自己是懒散的事实;这等于给了他们默许的权利,可以表现出与“懒散”这个标签相称的举动,懒散的行为便会反复出现。

每个人共有的头号需要,就是获得认可、受到重视,能感觉到自身的重要。即使我们天性内向,也还是需要他人的注意,特别是我们视之为重要的人。即使这种注意是负面的,像是批评,我们也会重复同样的行为,以获得自己心中渴求的注意。这种行为鲜少是有意识地发生,而是在不假思索下完成的。我们都喜欢被注意,也会以各种方式去引起注意。如果这种注意带有批评意味,我们则会向下修正,以达到批评者的负面期望。

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在职场上,我们是凭着做事的能力或缔造的作为来领取薪水;我们的所得多寡,大多取决于本身专业才能的高低。然而,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则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显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不只是人,连动物也是如此。

成为不抱怨的人,还能获得另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你在当下和未来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力。无论是好是坏,我们通常都会拿身边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将在你的世界里造成影响力。以往,你的影响力可能都是负面的。因为你有抱怨的倾向。如今,你则在为所有人设立乐观的典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

篇5:威尔·鲍温 对世界不抱怨

威尔·鲍温突然拿起茶几上的玻璃杯,在桌上飞快地磕起来,一连串当当声让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杯子里的水剧烈震荡着,溅到他熨烫妥帖的衬衣袖口上。

就在你觉得下一秒他就要把杯子磕碎的时候,他停了下来,眨眨眼睛说:“你看,很多人的心灵就是这样的。他们从来不会停下来让自己恢复平静。”然后又是一个故意的停顿,以便给听众留下时间思考、反省,对自己过去的错误幡然悔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技巧纯熟的“心灵导师”。

让白领学几天乞丐?

这是4月的北京,威尔·鲍温刚刚吃完午饭—全素,青菜、蘑菇和汤,陪同的人悄悄抱怨“吃不饱”。鲍温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惬意地坐在沙发上,春天的太阳从背后笼罩全身,耳钉闪闪发亮。

他发起的“不抱怨运动”—用戴紫色塑料手环来提醒自己不要抱怨,一旦抱怨就把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已经遍及80个国家,600万人参与。每个国家不到10万人,听起来不多,但这些追随者让他的书卖出去两百万本。

作为美国最有名的心灵导师之一,这位堪萨斯州牧师的新书刚刚在大陆出版,叫做《你可以幸福》。但他更为人所知的著作是上一本《不抱怨的世界》。那本书的宣传语是:“这本书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典型的“心灵鸡汤”类读物。它被放在机场书店的显眼位置,被公司老板买回去激励员工,被急于功成名就的年轻人放在枕边。它充满似是而非的心灵抚慰和劝诫,甚至在某些读者看来,它的论调有些居心叵测。一位愤怒的读者写道:“无所抱怨的人所做的最大的错事是:他们使错误的行为得不到抵制。作者号召人们去进行逆来顺受的行动。在指出微观正确的事实的同时,却使读者陷入到宏观的混乱之中。这样的著作是不负责任的。”

鲍温听完这一段转述,礼貌地微笑:“在美国人们也是这样批评我。批评我的人都没有读懂我的书。”他解释,倡导不抱怨并不是让人忍受一切苦难,而是让他们有一种健康的沟通方式,去改变糟糕的现状,而不是把时间、精力和心情浪费在抱怨上。

“所谓不抱怨,就是直接并且仅仅向你希望带来变化的人诉说。”他举例,当你在酒店听到噪音,应该去找酒店的经理,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坐在宾馆的床头跟自己的妻子打电话抱怨宾馆太吵,让你无法入睡。在鲍温看来,这个世界的麻烦在于,人们抱怨成瘾,但并不为改变现状作出努力。就像吸烟的人,不是不知道抽烟的坏处,而是戒不掉。鲍温适时地提出了一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方法:戴上一只紫手环,一旦抱怨或批评什么事就必须换到另一只手上戴,若能坚持21天不换手,那么恭喜你,进入了不抱怨的世界。

有人讽刺这种方法是“让白领学几天乞丐不会自动养成朴素”,但是也有人称他是“可与甘地媲美的心灵导师”。

“想用爆炸的知更鸟宰掉绿色的猪”

威尔·鲍温是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口才出众。不过他并不是那种意志坚定、永远知道目标的人。曾因为堵车而垂头丧气,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譬如《愤怒的小鸟》,在巡回演讲的空余时间玩,甚至在演讲间隙,也忍不住去掏外套口袋,“想用爆炸的知更鸟宰掉绿色的猪”。

两年前他还在堪萨斯市一个教会担任牧师时,因为被一群反对者抵制、骚扰而痛苦不已。那是一个不友好的地方,他们对谁都不满,在周日围拢在教堂,咒骂他要他辞职。“许多夜晚我都在痛苦煎熬中流泪。筋疲力尽,身体、感情、心灵上都不堪重负。”

即便作为“心灵导师”,他也不是完美的榜样。在刚刚发起“不抱怨”运动时,几个星期里他的紫手环不停换手,弄断了三个。他跟普通人的不同在于,他愿意反省这些糟糕的事情,想一想应该怎样生活才是对的。

在回溯何以会写一本“不抱怨”指南时,他提到了他的童年:“和许多家庭妇女一样,我的母亲很消极,她喜欢盯着事情的阴暗面。我想她总是怕失望,或者让别人失望。即便是好事发生,也不会让她开心。”作为抱怨的聆听者,他感到非常痛苦,想让这种令人不快的声音停止。这似乎非常符合事物的规律,久病成医。一个特别反对某种事物的人,大多与这事物有一段纠葛的历史。一个天性开朗乐观不抱怨的人,或许真的不会再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专注要不要抱怨这件事。

一位帅气亿万富豪,仍然“抱怨一切”。于是鲍温想,有钱也并不能让人幸福,会有很多事情让他们抱怨。比如红灯时间太长,工作总是要加班,甚至当苹果手机拉长了屏幕,也有很多人把这当成对自己消费习惯的背叛。晴天太晒,雨天太湿,地铁太挤……生活总是坏事连连,充满挫败感。

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鲍温把人生遇到坏事比作杯子的一次摇晃,水会摇晃,但是会恢复平静;但是如果将一切事情都往负面看,心灵将永无安宁,因为“他们不断发现、夸大生命中痛苦的部分”。

“不幸也是一种幻觉”

理论上,“自我医治”是不太现实,处于某种精神困境的人,要超拔出来总需要有所凭借。所以,作为一个方法论者,鲍温更愿意把自己当做作家,谈论自己的精神源流。

他喜欢爱默生,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信奉自然界,认为它体现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则。他还喜欢安·兰德,一位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相信人们必须透过理性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和行动;个人有绝对权利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活,无须为他人牺牲,但也不可强迫他人替自己牺牲。

鲍温也宣称从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老子和孔子的著作中获得启示,譬如佛教宣揚的克制欲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的清静无为、无欲则刚。他不相信会因为文化背景的隔阂导致对自己著作的理解偏差。

每天他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其中一些来自中国。“他们和美国人提出的问题一样,怎么让我的老婆停止抱怨,让别人停止抱怨,他们总是在问什么是好的,但实际上从不谈论生活中到底面对了什么。”“所以在抱怨的问题上,其实中国人和美国人没有什么不同?”我问。他大笑:“其实大家抱怨起来都是一样的东西:配偶、健康、政府、经济……”所有这些烦恼,都阻止人们去感受幸福,感受“全球性幸福的本能”。他建议,除了克制抱怨的紫手环,人们还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幸福指数:把幸福从1到10分成十个等级,每天给自己打分。

nlc202309020428

他谈到了自己正在推行的一个实验,让朋友们每天给自己做出幸福指数的评价,并且每天给他们发三遍短信询问感受到多少幸福。这种心理暗示似乎有效,三周之后—又是三周,他们的平均幸福指数提高了20%。

于是鲍温又对幸福有了新的领悟:“幸福其实是一种幻觉,但不幸也是一种幻觉,既然都是虚幻的,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自己幸福。”老实说,这个结论挺让人沮丧,就像所有试图或者假装试图化解人类精神困境的导师一样,鲍温最终把问题交还给了听众自己。了解、克制、淡化自己的欲望,仍然是将“不抱怨”内化为一种下意识的唯一入口。或许,这也是幸福的入口。

[对话鲍温]

梭罗是个好例子

记者:在谈论美国超脱的精神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谈到写作《瓦尔登湖》的亨利·梭罗,你谈到了和他同时代的爱默生,那么梭罗的超越世俗是否是你欣赏的生活方式?

鲍温:梭罗作品中讲人要独立,遵从自我,不要从众,遵从自己的选择。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总是在听别人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然后为得不到好的而抱怨不休。而有些人会去做不同寻常的事,梭罗是个好例子,尤其当他在瓦尔登湖的时候。

记者:所以,梭罗是一个“不抱怨的世界”中的人?

鲍温: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梭罗指出社会中他认为是错的事,我说的不抱怨是不抱怨那些人们无力让它更好的事。我想梭罗的不抱怨,是他相信人们可以不抱怨,而且自己能够做出改变。

记者:那些批评你的“不抱怨”理论是有利于统治者和资本家、愚弄平民的言论,你怎么看?

鲍温:他们没有去看懂我的书。人们抱怨的一个原因是摆脱责任,不去实行。生活中糟糕的事,你给他一个建议,他们倒开始抱怨解决方案,你又给他们一个建议,他们继续抱怨……他们不想解决,他们不想面对问题,他们只是把问题夸大到无法解决,获得别人的同情。

记者:不抱怨,与改变糟糕的现状,如何区分?

鲍温:它们不矛盾。它们是一体。所有有积极影响、正面影响的改变,全都是由不满引起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不满意,他对能够直接改变这件事情结果的人去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时候,这并不算是抱怨。不抱怨,就是致力于解决问题,有能力的人都在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浪费时间、推卸责任。

记者:在你看来,不抱怨运动发展到中国,你的书在中国畅销,跟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有这些精神苦恼有关吗?

鲍温:当一个国家的财富阶层发现,他们虽然富有,但是依然不满足,就需要心灵导师。因为人们开始发现幸福与财富无关。北京,上海,有非常帅的男人,有美丽的妻子,变成有产阶级,但是成长之后都很虚空,他们依然不幸福。怎么指点他们去满足和幸福,就要应用我们的原则。

记者:在网络时代的心灵导师跟讲坛上的牧师有什么不同?

鲍温:几千年前,孔子、释迦摩尼,在街頭跟人们传道,现在,发一个博客,成千上万的人看到,时代不一样,精神领袖是一直在的。

记者:不同宗教、文化背景,在理解你的著作上不会发生分歧吗?

鲍温:中国的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谚语。在很多问题上,世界各地的教导是一样的,也就是对待别人像对待自己一样。

篇6:《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何昌蔚

1树立你应有的自信

扪心自问:自信又有安全感的人会吹牛、抱怨吗?答案是不会。自尊自重的人,认同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弱点的人,悠然自得;不必透过他人的目光来肯定自己的人——这些人都不会吹牛,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告诉别人自己有多棒。同样的,他们也不需要抱怨,以藉此来取得神经质的益处。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请树立起你自己应有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而不需要用抱怨的借口为自己开脱。

2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当你表达出你不喜欢什么——无论是你自己、你的工作、家庭、朋友、财务或者是其他任何东西,你就会找到更多不满的对象和事物。记住:同类相吸。当你更加肯定自己、他人和你的人生境况时,你就会引来更多带给你乐趣的东西。

21天不抱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坚持自己21天的胜利,你可以为自己制定阶段性“战略”目标——7天为一个周期。当你实现了第一个7天不抱怨的阶段性目标时,可以送自己一个礼物作为奖励。实现第二个阶段性目标可以送自己更好的礼物。当你收到自己送的第三个礼物之时,你会发现,你的行为、你的思维已经悄然改变,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你的眼中却呈现出了另外一面——更加美好的一面。

3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话用语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言语,创造自己想过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日常用语,在潜移默化中放弃抱怨。如果你开始采用可以激发心中正向能量的命名,来称呼生命中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他们再也不会让你烦心,还会给你带来实质性的助益。例如:将“问题”称为“机会”;将“挫折”视为“挑战”;将“我要求”变成“我会感激”……试试看吧,刚开始可能觉得有点困难,但是时间久了,你会慢慢发现这些小小的细节将会大大地改变你对人和事的看法。当你改变用语时,你的生活景况也会随之改变。还是那句话,你可以选择自己的言语,创造出自己渴望的人生。

4找一个相互支持、不抱怨的伙伴

征求一位“不抱怨的伙伴”。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这个人要能和你分享成功;如果你的“不抱怨”计划需要重来,他也会鼓励你继续下去。他是一个能帮你以积极态度重塑生活状况的“守护天使”,可以引领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善良点。你也可以像这样,成为另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一个藉由停止抱怨,而致力改变生命的人。

所以,找一个你可以为他打气加油,他也愿意为你这样做的人吧。你们俩一起努力,一定可以促成令人惊喜的改变。

21天不抱怨,成功之后你会发现,你不再是只盯住伤害而喊“痛”,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你想要的东西上。你也开始注意到,不只你自己更加快乐了,连周围的人似乎也是这样。你会吸引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们,你的积极天性将激励身边的人进入更崇高的精神与情绪层次。当一切进展顺利时,你的第一反应是:“当然会这样!”当困难出现时,你不会对其他人提起,让它有扩散的机会,而是开始寻找其中隐含的祝福,而且你寻找,就必寻见。

你还会注意到另外一件事,就是当周遭的人开始抱怨,你竟然会觉得很不舒服,仿佛有一股非常难闻的气味突然飘进室内。因为你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检视自己、对抗抱怨,所以当你听见别人口中吐露出怨言时,就好比在神圣的宁静时刻里出现了嘈杂的声音。然而,即使旁人的牢骚听起来很不顺耳,你也觉得没必要指正对方,只是观察着这样的现象。因为你既不批评也不抱怨,对方也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抱怨于是很快就止息了。

你会开始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

成为不抱怨的人,还能获得另外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在你当下和未来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力。无论是好是坏,我们通常都会拿身边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特别是我们认定的权威人物,例如父母。

上一篇:《诛仙Ⅰ》观后感精彩影评下一篇:旅游景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