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一周不抱怨美文

2024-04-13

试试一周不抱怨美文(共2篇)

篇1:试试一周不抱怨美文

消极的代价

和同事聚在一起罗列“全民公敌”的条条罪状是每天的例会。但是我渐渐发现,回到座位,镜子里一张怨妇的脸吓了我一大跳。

心理学家说,如果抱怨超过了一个度,反而会让你积怨更深压力更大。心理状态对身体状况的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把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事情上会使血压提高、胃酸增多、肌肉紧张,我们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女性们倾向于相互感染负面情绪,这会让负能量层层递加。

我决定改变,尝试着保持1个星期不抱怨。

分散注意力

第一天从不完美开始。出门时找不到右脚鞋子,公交车到底什么时候来?雨你敢再下大一点吗?还没到午饭时间我就把清晨宣言忘得一干二净。

当负面情绪潜入我的脑海时,我立即察觉,自己除了抱怨什么也做不了。心理我培养一些爱好——来分散即将爆发的情绪。去健身?我照做了,好的荷尔蒙似乎变多了。我愉快地决定去买个瑜伽课程。

第二天我的实践开始得风平浪静。顺利地梳妆打扮好,地铁来得很准时。但11点时又出状况了,我被办公室“友谊”团团围住,当他们一如既往地碎碎念那个不“作”就会死,“劣迹”一箩筐的主管时,怨气就像黑洞一样吸引着我立即加入。那个主管昨天对我说:“我的胸对我的身体来说太大了,每天都为穿什么烦恼”,我真想把这句话抖出来让大家恶心恶心。但我最终忍住了。

下午我去了瑜伽教室,在那里,工作上的挫折,生活上的不顺,交通工具的不按时都变得次要,我集中于更加迫切的事:比如如何把脚踝绕到脑袋后面去。

让烦恼止于笔尖

第三天,我打了电话给一个情感专家。“抱怨是一种情绪发泄,让挫折看起来不那么巍然耸立,但其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只是暂时得到了缓解。”他建议我在想要抱怨的时候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试着写下对策。所以,每当我感到怨气像岩浆一样即将喷涌而出时,就立刻翻开口袋笔记本,把那些情绪记下来,随后做一个标志性动作,代表这次已经雨过天晴。这当然比直接说出来要麻烦,但也正好用这个过程抚平了烦躁。比如:状况:又没有热的洗澡水了。对策:威胁房东要起诉他?已经试过了……在健身房洗澡?对啊,这不就迎刃而解了。很快,我感到自我控制力变强了,而且,不再那样消极——虽然只是一点点进步。

做一个“牢骚银行”

第四天,我的状态越来越好。我继续进行清晨宣言:我不胖没病,有工作有亲朋,下半年要去塞班旅行,生活简直不能再好了。这种积极的心里暗示让我觉得身心轻快,神清气爽。我已经可以自然地回避最糟糕的办公室抱怨会,并且试图寻找更有建设性的途径来控制牢骚。

我用饼干盒做了一个“牢骚银行”。如果我说了任何消极的话,就得往里扔硬币当作罚款。比如,咒骂飞快地开过积水溅我一身水花的汽车,罚5元;埋怨工作餐难吃,罚3元;周六晚,听说我的前任找到新女友,又花了我1元。对钱的惋惜比真正的烦恼来得更清晰,虽然积累到周末,就可以请朋友们喝一杯了,但是每次因犯规而破费,真是个方便的提醒,让我的脾气悬崖勒马。

她们怀念我的牢骚

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刻适应我的阳光新面貌。起先,在我没有附和着表示对总监的厌恶时,原先一起“开小会”的同事毫不掩饰他们的扫兴:“难道你真不认为她是个大傻瓜?”但是1周结束后,我发现新态度起到了预期外的效果:周六晚上的聚餐,我们的话题不知不觉中从“她真是个不可理喻的奇葩”或“老子明天就辞职”转到“我得和她好好谈一下”或“我考虑申请换个职位”。我没想到,正能量的传播也能这般有效率。

怨怒燃起敌意,豁达重拾希望,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把抱怨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有抱怨的时间和精力,不如想一下如何解决问题。于是,我终于和那个每次合作都无法愉快的业务伙伴做了了结,他连鸡肋都不如,为什么还要留着给自己添堵呢?另外,我花了太多时间抱怨那个总是在跳上火车前改变主意的朋友,我欠彼此一个坦誠:我应该告诉她这样的出尔反尔让朋友多么无奈。

在“7天无抱怨日”体验结束时,我的自我感觉变好了很多。当周日来临,我就像刚充满了电一样,干劲儿十足,一扫往日的倦怠无力。我欣然地决定将无抱怨状态持续下去。虽然还不能豁达到完全摒弃负面情绪,但我试着把要发泄的东西带到健身房去扔掉——当我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时,那些乌烟瘴气的怨怒都从毛孔中蒸发了出去。“牢骚银行”仍在营业,只是请朋友喝一杯的周期越来越长——要3周甚至1个月才能攒够当初1个星期攒够的钱。

篇2:试试一周不抱怨美文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台湾心灵作家张德芬说。如今,抱怨已不是某个人的发泄渠道,而成为一种“全民情绪”。国内一项调查显示,65。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每天抱怨1~5次,4。8%的人每天抱怨多达20次以上。抱怨在其他国家也同样流行。美国某无线网络公司调查发现,约70%的人表示,有的同事总爱发牢骚;英国一项调查显示,英国人平均每天要花十四分三十秒钟向亲友倾吐郁闷心情;法国调查显示,93%的人认为本国人爱抱怨;澳大利亚心理学会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抱怨自己“压力大”。

在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全球“不抱怨运动”发起人威尔·鲍温看来,人们喜欢抱怨主要有5方面原因。第一,当自己得不到更多关注时,就容易抱怨。第二,人们想逃脱自己的责任,或在工作、家庭中遇到问题时。第三,出于炫耀心理,因为人们总会抱怨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当他抱怨别人缺点时,其实就在暗示自己没有这种缺点。第四,有的人抱怨是因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这样的人往往很难超越自己。最后,有人是因为想控制别人,当目的达不到时,就容易用抱怨还击。

不抱怨带来神奇变化

无论是哪种抱怨,带给我们的影响都是消极的。一方面,它让人们变成“受害者”,为挫败、失落、愤怒找到正当理由,导致其心态失衡、言语失礼,甚至行为失常。另一方面,抱怨传递的负面情绪会动摇团队“军心”,成天被“祥林嫂”倒“苦水”,亲友也不堪负荷,长此以往,会破坏家庭关系和人际圈子。

更重要的是,抱怨伤身。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内分泌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研究表明,经常抱怨会强化消极思维,进而导致大脑产生一系列不良变化。听别人抱怨产生的后果更严重。反复被负面情绪袭击,容易导致认知功能减退。

蒂莫西·费里斯用时三个月,做到了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并体会到了它给生活带来的神奇改变:1。解决事情的能力增强。每当要描述一件事或一个问题,他都会先在脑子里自问自答,并尽量找出解决方案。2。学会随时赶跑负面思维和消极情绪,让自己的精神和睡眠都得到质的飞跃。3。用陈述事实代替抱怨,让沟通更高效。4。提出建设性意见,无形中引导身边人多思考、少批评,许多问题顺利解决。

有人说,不抱怨是自己与自己建立的心灵契约,是一种阳光、积极、独特的心灵体验。研究也显示,很少抱怨的人生活态度更积极,幸福感强,家庭和朋友关系处理得更好,而且更加自信。

二十一天养成不抱怨的习惯

心理学家发现,二十一天通常是一个行为转变成一个习惯的周期。如果我们能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那它就会慢慢成为习惯。

1。换个思考角度。抱怨有传染性,容易让人陷入和周围人相同的负面思维中,此时要马上换个角度想问题。美国职场培训师特雷弗·布莱克说:“当抱怨的想法在脑海中浮现时,别等它脱口而出,就立刻换个想法。比如想到‘房子真贵,可我没钱买’,不妨换个想法,‘等我有钱了就把它买下来,但这需要我马上开始工作’。”这样能给大脑积极暗示,更好地调整自己。

2。转移不良情绪。如果负面情绪根深蒂固,难以通过转换角度来消除,可以试试“物理方法”——拿出耳机听音乐、去外面跑步等。

3。常做感恩练习。习惯抱怨的人可能短期内很难改变,可以通过感恩小练习来增加对快乐的记忆:每周抽几天,在睡前列举出几天中5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最好是细微、不重复、具体的。

上一篇:体验馆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科研处新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