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初中教学管理做法

2024-04-07

桐木初中教学管理做法(精选9篇)

篇1:桐木初中教学管理做法

坚持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桐木初中教学管理做法

桐木初中精细化管理一直是我校着力打造的一张名片,下面将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从领导班子开始,带头抓教学。

学校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岗位工作认真负责,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在全体师生中树立起负责、敬业的形象,引导和带动全体老师狠抓教学质量。第一,学校领导把教学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校长带头亲自抓教学质量,每天坚持下班进组,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二,领导班子带头联级联班联组,校长副校长联系年级组,坚持进年级组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校委会成员联系班级,联班领导、跟班老师每周进班参加班会,齐抓共管参与班级管理;教学领导小组成员联系教研组,参与指导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参与检查教师教学常规,参加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第三,教师管理中坚持以“师”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教师的劳动,关心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积极为老师们创造“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良好条件,我们建设灯光球场、建设健身房、工会活动室、搞好教师伙食,提升教师宿舍硬件条件,同时尽可能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安排,让老师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二、从师德师风抓起,教师认真教学。

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责任感。我们坚持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规范,端正其教学态度,加强职业责任感,通过不同形式的师德教育,规范每一个教学环节,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首先是以学校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条规定》为基本要求,落实师德规范,实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师德的立体评价,对教师的敬业、爱生、师德、公德等进行综合考核,将教师的师德考核纳入考核,评优考核,晋职考核。其次在教师中坚持开展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讲实绩、讲奉献、讲文明、讲团结、讲进步的“八讲”活动。再次坚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师,并在全校范围内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教师事迹宣讲会,他们的事迹真实可信,可感可学,感召力强,进而积蓄校园正能量,培育师生阳光心态。

三、从教学常规抓起,教师会教学

我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重点监控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三个方面,注重常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矫正。我们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坚持一周一抽查,一月一量化,一期一总评,一年一考核。每周例会结束教导主任宣布本周随机抽查教师名单,教学领导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教师常规抽查,重点检查教师是否做到提

前一周备课,设计是否体现课改理念,是否具体可操作,当面提出表扬和戒勉。每月常规量化,及时亮晒常规分数和优缺点,每年常规量化分数计入评优和考核。同时,教学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时段划分坚持定时不定时常规巡查,检查坐班、考勤、学生学习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教师全员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教学领导小组成员推门听课完毕检查教师是否无教案上课,教案与课堂教学是否一致,提出课堂教学建议。再有就是按时实行月监测,坚持开展质量阶段性总结与提升研讨活动,认真研究分析教与学情况,召开质量提升会和师生座谈会,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把住质量关。通过狠抓常规引导教师把工夫用在课前,把力量放在课内,把补困放在课后。力争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都能规范标准操作,终端质量得以保证。

四、从队伍建设抓起,教师善教学

我校教师队伍流动大、新上岗年轻教师多,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年轻教师的培训规划是:一年入轨,两年达标,三年创优,五年骨干。努力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年轻教师的发展始终保持源头活水。我们把“青蓝结对”作为对年轻教师培养的重要形式,凡是教龄在十年以下的教师均实行主动拜师,从学习管理学生开始,学习教育理念,学习备课,学习讲课,学习辅导,学习反思,学习课题研究,学习教育总结。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内容,明确帮扶任务,保证帮扶时间,实行师、徒捆绑考评,保证帮扶实效。我们把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渠道,设立“桐中讲坛”,以教育理论学习,听、评、说课和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论文交流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我们把新任学科教师汇报课、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示范课、常态课推门听课、“六环九步”模式过关课、全员赛课、硬笔书法基本功大赛作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上学年我们成功开展“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评选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学新秀17名,在教师中引起积极反响,形成教师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一批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优秀的教师团队正在形成。

五、从教改实验抓起,教师高效教学。

年轻教师课堂随意性大,一不小心就上成了“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我校提出“六环九步”教学模式,此项教改实验被确定为市级规划课题,六环即新课导入、自学探究、效果展示、教师点拨、课堂小结、当堂训练。九步即在第一第二个入了目标展示、自学指导、自学检查、小组合作。“六环九步”教学模式具体特征是:“问题导航、合作探究、盘活课堂、激发潜能”,旨在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教师教学生不会的知识,教不会的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平等、合作、探究中成长,教师因材施教、学

生自主发展。以达到杜绝无效课堂,逐步消除低效课堂,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六、从培养习惯抓起,浓厚学习氛围。

通过“三讲三促进”主题活动,齐抓共管,加大学困生、留守儿童辅导、家访等管理力度,切实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科任教师贯彻“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切实地从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课堂教学起抓纪律、抓学习习惯、抓学风建设。值周教师通过班级学风检查评比通报抓学风情况。班级通过班会、板报、对手赛、发喜报等多种途径认真组织学生贯彻落实《学习常规》、《养成教育系列规范》和《桐木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材料》,从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课堂练习、坐姿、书写习惯、遵守课堂纪律,完成课后作业,课外阅读等方面抓起,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高效的学习方法,着力消除“学习六大不良现象”。学校建立学生学业成绩激励制度,大力表彰奖励学习标兵、进步之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逐层提高,形成一种人人学习有目标、有希望、有成就感的和谐局面。

七、从质量管理目标抓起,全员抓教学。

学年初对部门、年级组、教研组、班级、科任教师提出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全体教师公开质量目标承诺,列入学年质量考核评价,把学年教学质量达标情况面向社会公开亮晒,同时作为考核优

秀、县镇校级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联级联班联组领导质量考核与级班组挂钩,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全体教师在培优补差上加大力度,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每班学生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力争达标。我们要求:起始年级人人过关,避免分化。过渡年级关注整体提高,滚动推进,补差补缺,毕业班侧重抓好中优生,培优拔尖,发挥龙头作用,做好职中招生工作,保证每个学生合格毕业。

以上我主要谈的是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做法。当然,教学管理内涵丰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全方位的。说的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2:桐木初中教学管理做法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教学展室督查指导工作,教学展室以文档图片形式展示了我校教学工作点滴做法及成果。请允许我耽误各位领导一点时间,予以简单介绍。

近年来,我校教学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学校紧紧围绕“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创建县域名校”为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全体师生克难奋进,锐意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努力践行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取得较为丰硕的教学成果。

1、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有效落实两个常规。对教师的备、讲、批、辅、考等教学常规工作坚持一周一自查,两周一互查,一月一量化,一期一总评,一年一考核。通过加大对教学常规的,管理锤炼教师的教学底功,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有效落实学生学习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班级制定学困生帮扶方案(小组互助,结对子),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2、扎实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制定教师培训制度,创新校本培训的方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理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坚持实施集体备课,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青蓝共进”;加大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做到“四有”:有主题,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全体教师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服务教学(上学年有四个市级小课题,两个县级课题在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按时结题)。

3、借鉴洋思经验,构建高效课堂。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分三步走:杜绝无效课堂,逐步消除低效课堂,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我校通

过借鉴洋思经验,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以“五个一”(一个理念:分层指导,分类要求,教学生不会的知识,教不会的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平等、合作、探究中成长,教师因材施教、学生自主发展;一个切入点:即,盘活课堂,发掘潜能。主要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一个常规:坚持教师的备、讲、批、辅、考等教学常规;一个座位模式:改过去“插秧式”的座位模式为“餐桌式”的座位模式,便于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探究;一个工程;“三清”工程,即: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坚持节节清,天天清,月月清一个理念:)作为高效课堂的保障。目前,我们正在按照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方案,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丰富校园文体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素质。我校深入学习领会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要求,秉承“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理念,及时制定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保证活动有时间、有内容、有指导、有记录;学校在各部门的组织下,组建晨风文学社,青年文艺社(民乐、汉调二黄)等社团,创建校刊,班刊,组建篮球、乒乓、绘画书法等兴趣小组,积极有序开展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英语的手抄报,数理化的错题集,政史地的社会调查,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各位领导,通过全体师生努力,学校、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区域名校差距较大,敬请各位领导指导。

篇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 “离教现象”较严重。所谓“离教现象”, 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 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 课外不做作业, 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 不会做”, 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 我的体会是, 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 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 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 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 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 ”, 在限定时间内通过 讨论的方式 , 找出每个 “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如“概念关”里的正数、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 “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 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 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 在全班进行讲解, 最后教师总结。这一活动, 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 而且使学生处于“听得懂, 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 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并且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 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 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 由其他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 则“挑战者”自答, 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 指出了错误所在, 则应战队加分, 最后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挑战者积极准备, 应战队努力思考, 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 , 其效果比 单纯的教师归 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从阅读开始, 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 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 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 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 并指出记忆的方法, 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 让学生读题, 引导学生审题意, 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 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 设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 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 组织交流, 相互启发, 促使学生再次阅读, 寻找答案, 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 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 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 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 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 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 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 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 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 除利用课堂教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 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 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 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 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 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 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 从而开拓思路, 找出解题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篇4: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做法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汉语言文字既表意又传情。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要强化阅读的作用,读中含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奥与美妙,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指导学生在诵读名篇佳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文章词句优美,语言规范,生动形象,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少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如教学小说《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时,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反复诵读,并组织评读,学生便能较好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一句,通过诵读,学生便能把两个破折号的内涵作出正确理解:那是由于感情过于激动,喉咙受阻所造成的语塞、停顿。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清晰地感悟到韩麦尔先生那种痛苦不堪的表情和无比激动的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那股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是教师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李白的诗歌《行路难》时,对于诗中描写李白在面对仕途坎坷而对前途倍感茫然的重点句子,我指导学生采用分读、齐读、轮读、小组竞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推敲、品味“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引导他们想象宴会时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事重重,犹豫彷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会主人公空怀豪情壮志的惆怅无奈。通过诵读,学生感悟出诗人李白面对前途渺茫而心生愤懑之情,但他并不消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最终让他发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壮语。

创设情景,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情景的创设,有多种方式方法。例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在讲授《荔枝蜜》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蜜蜂酿蜜图,接着告诉学生:蜜蜂为了酿一公斤的蜜,蜜蜂要在一百万朵的鲜花上面,辛勤飞行,酿造。学生们一听,他们内心感触很大,蜜蜂是一种多么辛勤的小动物啊,由于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很浓,因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了,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了解蜜蜂的学习动机。这样,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指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为目标,优化课堂阅读教学方法。1、初读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要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准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出声朗读再采用画线法标出各段的主题句、或者导言,找出全文中的总结性段落等。2、精读课文,深入研究理解课文知识。教师应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自行加以研究。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条化的知识,而应允许他们自主地作出选择、分析、评判,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究。深思善疑学会自己提问,是精读课文的关键。一个好的提问比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质疑、小组解疑、集中答疑来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默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观点,更好的感悟文章内容如学习第二册《热爱生命》一文,虽此文简洁,但深含哲理,若硬告诉学生是什么哲理,学生会感到生硬而不好懂。

激发学生投入情感,置身作品之中,从而体会阅读的乐趣,提高能力 阅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阅读者来说,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读什么都像在喝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读过之后不久也就淡忘了。我们的初、高中学生是生活在物质较丰富的优越时代,生活的斑斓,音像制品的大量出现,特别是卡通漫画等的走红,造成许多学生心态浮躁,不屑于动脑子去思考。他们对身边的事情过于冷漠,在追星或欣赏流行歌曲时却群情激昂。生活给了他们养尊处优的权利,也使他们失去了体验人生丰富情感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曾感慨学生进入不了作品的情景。比如读《白毛女》选场时,有些学生对黄世仁、穆仁智的奸诈、冷酷觉得好笑,对杨白劳的胆小软弱也觉得好笑,课上能笑出声来。在讲《最后一课》时,有的学生对韩麦尔老师悲愤的心情无法理解,课上居然也笑出来,造成较尴尬的场面。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史是一家,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的,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大多数作品的时代距离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遥远了,距离远使学生很难进入作品的情景,自然动情就更困难了。除老师课上作必要的历史知识补充外,还要发动学生学好历史,课下阅读历史书籍,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做基础,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空差距就缩短了,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也就拉进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疏离感消失,情感也就慢慢产生了。其次,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作品的魅力。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作者饱蘸心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作品中有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的哲理,对于读者具有启迪和警醒作用。文学也是人学,要理解作家的情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作为,把自己置身与作品中去充当一个角色,用换位法去体验,在体会角色的过程中受到触动,从而提高阅读作品的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抽象干巴巴的人物性格分析为自己情感的体验、感悟。比如教《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此方法,学生觉得课文太有意思了,从角色的体验中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掌握了阅读的重点,达到了“不读不知道,读了忘不掉;文中虽无我,我已在文中”的阅读境界,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意识。

篇5: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之做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重要比重。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社会、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白居易在《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古人的这些见解,都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以及作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搞好作文教学,对提高总体语文教学质量非常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通过多年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点做法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会有所帮助。

一、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支配地位,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使得学生没有成就感,从而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那么,怎样让学生拥有作文的成就感呢?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教会学生动手去写他们看到的身边事,去写他们心中的所想所思。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可以说,兴趣与爱好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教师在布置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心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或者去实地考察,以获得具体的、真实的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画、幻灯、音乐等方式创设具体情境,积累写作材料,让情境引路,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2.尽量不要命题作文,让学生自由发挥。命题作文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命题所规定的主题并非学生熟悉或不感兴趣的那些事,学生本来就对这个事感到茫然或厌烦,如果再让学生去写这样内容的作文,那学生不是应付了事也是牵强附会,带着这样情绪写出来的作文当然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尽量不要命题作文,而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写他们的感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出传统思维的定势,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其自由发挥。

3.利用成功感激发写作激情。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幸福的事。学生的作文也是一样,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加以表扬,以此鼓励学生作文,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己的成就感,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比如一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好,但一些语句却写得非常优美,如果教师对他的优美语句方面进行表扬,并把这些句子读给同学们听,让大家共同欣赏,这样,学生得到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于是就会产生写作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培养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就像建造一座高楼大厦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材料。积累写作素材,是为动笔行文作准备的。素材的积累需要在课内外完成,包括观察、阅读、做笔记等等。

1.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学生来说是那样的平常,看似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好,生活中每天不乏这样或那样的新鲜事,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比如师生之情、父母之恩等等,只要抓住某一方面,并将其真实地写下来,这就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2.阅读。阅读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最好方法之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不但语言精美、情节动人,而且构思巧妙,是学习、借鉴的范本。

三、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初中生青春年少,正是生理及心理迅速成长期。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将作文的方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作文指导专题,根据对象不同进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为学生步入写作道路奠定基础。

要写好作文,掌握写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学生写完后,让学生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等。其次,要求学生互改,这个环节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引导学生采用“四遍过滤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划出错字、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即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四遍即由教师给出评语,评语要简明,要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要多表扬,少批评。

四、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不要人云亦云,要使学生在作文上有所创新。

古人笔下的“落花”几乎都是悲凉凄惨的象征物,如《红楼梦》黛玉葬花中写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读后令人伤感落泪。在教会学生理解此文的同时,又引入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让学生学会对比,创新立意,赞美落花,提炼出新颖别致的立意来。

此外,选材要新颖。选择那些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俗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无味道。”应该避俗趋新,另辟蹊径。比如中考作文题“ 谢谢你”,多数考生写的无非是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等之类,都是写俗、写烂的题材,但有考生却大胆求异出新,出人意料写《孔子,谢谢你》,真心感谢孔圣人那充满哲理的话挽救了几近崩溃的自己,引领他走近一片新天地。

篇6: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文/杨伟尧

摘 要:化学概念包括定义、定理、反应规律等,都是用最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它既是推理的依据,又是理解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非常重要。在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用生活事实来辨析概念、用实验现象来引出概念、用关键词来讲清概念、用剖析讲解来理解概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验现象

在初中的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基本上章章节节都会涉及,是化学学习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所以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在初中的化学概念中,它的字字句句都是经过无数的科学家们反复实验验证,反复推敲,并使其拥有存在的特定意义,从而保证概念本身的.精练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所以,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把化学概念仔仔细细地讲清楚,让学生对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概念的认识就不致驻足在感性认识,而是更加深刻地认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一、用生活事实辨析概念

生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化学的教学更应该联系生活,用学生身边的化学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辨析化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例如,我在教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举两个常见的例子,小明他们玩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那么玻璃碎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小鹏买了一个汉堡包,没有吃完,结果他忘了,等他想起来去吃的时候,汉堡包已经腐烂了。那么汉堡包腐烂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玻璃碎了,但依然是玻璃,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但是汉堡包腐烂了,其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得出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二、用实验现象引出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化学概念。再如,上边讲到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材中设置了几个实验,但这几个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形象性不够。于是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组对比实验:一张纸,用手把它撕碎;用另一张纸,用火把它点燃。我一边做实验,一边问学生:“大家看这两个实验中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一样吗?”在这个操作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看到,撕碎的纸虽形状发生变化,但依然是纸,但是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从白色变黑色,后又变成了灰,已不再是纸了。通过对这两种变化的观察和叙述,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变化的本质性区别。

三、用关键字词讲清概念

对于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不仅仅要注重概念论述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注重概念中关键词的应用。概念中的关键词就是概念的点睛之笔,及时地纠正学生在表述概念时的不恰当用词,不仅能够纠正学生对于概念的错误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例如,教师在解释化学概念“单质”“化合物”时,首先应该强调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它们都是纯净物,然后才会根据它们各自的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决定它们分别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如若不然,学生就很容易片面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从而误以为像石墨这种单一元素组成的物质会是单质,而将食盐水认为是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会是化合物。其实石墨和食盐水都是混合物,它们连是纯净物的大前提都不能满足,又怎么能再去判断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

四、用剖析讲解理解概念

化学概念中,有很多都是内容复杂、意义深刻,且表达非常严谨的,若一个关键字漏了或理解错了,这个概念就会产生歧义,这就需要我们对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例如,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溶解度”这个概念字面上比较长,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解溶解度时,要将这个概念剖开,逐句逐字地帮助学生理解,把概念中的本质和重点剖析透彻。首先溶解的条件有“三一定”,缺一不可:温度一定,溶剂的量100 g一定,一定是饱和状态,满足了这三个“一定”时,再看这一定的溶剂能够溶解多少溶质。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总之,在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联系生活的实例和演示实验,引出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要更加深入地剖析、理解和研究每一个化学概念,并准确地抓住其中关键性的、本质性的字、词、句,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0-03。

[2]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06)。

[3]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06)。

篇7: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就教于广大教师,以便在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篇8: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 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 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 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 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 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 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 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 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 (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 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 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 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 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 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 均要突出“全部”二字, 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 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 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 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 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 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 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 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 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 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 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 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 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 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 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 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 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1.一定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3.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 二者居一即可, 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 但1.它是化合物;2.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 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 但前者是混合物, 后者是单质, 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 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 又有抓住特征, 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 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 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 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 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 再从反面来讲, 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 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 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 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反复推敲,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 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 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关于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案;化学;高效教学

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爱好、对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案的设计和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目的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预习根据教学案进引导引

为了发挥教学案的价值和作用,我们要在课前就将这一节课的教学案发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教学案的指引进行预习。

例如,在教学案中设置有知识梳理、讨论交流与巩固练习几个专栏,在课前将教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案的引导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自己哪些方面的知识还欠缺、看不懂,需要通过教师进一步的讲解才能弄明白。这样有助于学生听课效果的增强,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另外,教学案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可以及时记下,以便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上课时可以做出针对性讲解。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避免了顾此失彼。因此,教师要将学生预习过的教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批阅,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难点,找准教学的方向,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能很好地利用预习教学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基本上能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不仅成绩得到提高,组织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化学概念、化学反应过程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图、文、声、像”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视频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是一种理想、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例如,对于分子结构、微粒之间有空隙等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可运用图像或计算机动画将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抽象的微观运动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又如,在讲到排空气集气法的时候,因为空气是没有颜色的,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空气的运动过程,不容易理解集气法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因此,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具象化的特点,展示开口向下的集气瓶,要导入集气瓶内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这些有色微粒扩散聚集至集气瓶的底部,将“蓝色的空气”排挤出,然后演示导气管不插入集气瓶底部与插到底部收集的气体,比较两者的差异。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并结合理论内容便可理解排空气集气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结束教学进行习题激励

在课堂的最后,很多教师都喜欢出示一些特色小练习来结束教学,这种方法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它不仅能对本堂课的学习有一个复习巩固,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后面更好地学习埋下伏笔。

例如,教學《元素》一课,在学习了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之后,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出示了如下小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评讲、同桌检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不错。我十分兴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让我自豪,让我坚信你们都是有潜力、充满智慧的,只要努力付出,成功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节的化学课再次创造成功,创造精彩!”激情洋溢的结语,让学生信心满满,对化学的喜爱又加深了一层。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创新,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

上一篇:时时处处坚持高标准下一篇:消防建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