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江南诸弟,寄江南诸弟韦庄,寄江南诸弟的意思,寄江南诸弟赏析

2024-04-09

寄江南诸弟,寄江南诸弟韦庄,寄江南诸弟的意思,寄江南诸弟赏析(精选6篇)

篇1:寄江南诸弟,寄江南诸弟韦庄,寄江南诸弟的意思,寄江南诸弟赏析

寄江南诸弟,寄江南诸弟韦庄,寄江南诸弟的意思,寄江南诸弟赏析 -诗词大全

寄江南诸弟

作者:韦庄朝代:唐体裁:五律 万里逢归雁,乡书忍泪封。吾身不自保,尔道各何从。

性拙唯多蹇,家贫半为慵。只思溪影上,卧看玉华峰。

篇2:寄江南诸弟,寄江南诸弟韦庄,寄江南诸弟的意思,寄江南诸弟赏析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作者:韦庄朝代:唐体裁:七律 回头烟树各天涯,婺女星边远寄家。尽眼楚波连梦泽,

满衣春雪落江花。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篇3:寄江南诸弟,寄江南诸弟韦庄,寄江南诸弟的意思,寄江南诸弟赏析

在经历十年的困守长安的生活之后, 杜甫开始由漫游、酬和、赠别等诗歌创作转向抒写下层人民的深重灾难, 抒写亲身经受的坎坷遭遇。而在众多的现实主义诗作中, 分别写于大历二年 (公元767年) 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大历五年 (公元770年) 的《江南逢李龟年》两首诗成为杜甫抚事感慨兴叹寄怀的成功之作, 读来使人震撼。两诗如下: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 夔府别驾元持宅, 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 壮其蔚:, 问其所师, 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 余尚童稚, 记于郾城观公孙氏, 舞剑器浑脱, 浏漓顿挫, 独出冠时, 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 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初, 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 况余白首, 今兹弟子, 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 知波澜莫二, 抚事慷慨, 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 善草书帖, 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自此草书长进, 豪荡感激, 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 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 风尘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 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 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茧荒山转愁疾。

唐代宗大历二年至五年, 正是杜甫在四川奉节与湖南长沙等地飘泊辗转, 落魄潦倒地生活时期, 岁月沧桑, 荣枯巨变使得诗人感时抚事, 惋伤倍增。《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和《江南逢李龟年》正是这种惋伤心情的真实再现。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先以一序说明写作此诗的动机及心态。诗人先说在夔州别驾元持的宅第看到临颍李十二娘表演的《剑器》舞, 然后简洁介绍了公孙大娘当年在都城长安的歌舞人员中的地位, 以及唐书法家张旭得益于公孙大娘《剑器》的神韵, 而使草书大有长进的事, 引出全诗。序中只说“抚事感慨”但并未提及“感慨”的内容。

全诗的开头, 诗人用了八句的长度, 叙写公孙大娘《剑器》舞的神韵, 先是说“一舞剑器动四方”表现公孙大娘舞剑器的轰动效应。接着拓开一笔, 写观众的反应是“色沮丧”, 写天地是“久低昂”把公孙大娘上下起伏, 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姿, 通过“反应”表现出来。为写好公孙大娘, 诗人不以后羿射日及众仙驾龙飞翔的传说为喻, 准确地表现舞者的姿态之美, 这种抒写与我们看到的现代仿神话舞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舞蹈结束, 诗人的雷霆收怒, 江海凝波舞者与观者同时隔不久进入片刻的静场状态表现舞者的高超伎艺, 即证了序中所写的“浏漓顿挫, 独出冠时”的评价。很好地表现剑器舞的魅力, 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唐开元年间的盛世状况, 及宫廷中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

在生动叙写“独出冠时”的公孙大娘后, 诗人把笔触移向她的弟子-李十二娘, 诗人说, 公孙大娘身后有弟子而“传芬芳”, 而且还是“妙舞此曲神扬扬”, 对诗人提出的问题, 也能说出原由, 这不免使诗陡增惋伤之感, 公孙氏的舞技有人继承, 这是值得欣慰的, 但盛世不再, 舞者即使使尽浑身解数, 也难求当时的气氛.且白帝城 (夔州、奉节) 地处三峡, 更难寻“盛世”的环境, 这些便是惋伤之感的由来。

与李十二娘的交谈, 引起诗人的兴亡之慨, 仅从梨园弟子当初“八千人”的盛况, 到大历年间“散如烟”的情境, 便可看出安史之乱带给统治者的是长安陷落, 玄宗奔蜀, “乱纷纷,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与人民群众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的苦难。虽有李十二娘这样的舞者在表演《剑器》, 那也只是“寒日”“余姿”很难再找到昔日的辉煌。

在叙写“舞剑器”由盛转衰的情形后, 诗人笔锋一转直写现实的悲凉。先揣测玄宗墓地大树已长到“合围”, 次写瞿塘衰草萧瑟。尽管元持的盛宴热烈非常, 但“乐极”之后, 衰从中来, 诗人不免想到自己的处境, 不免四顾茫茫不知所措, 史能拖着重病体足茧荒山, 到处飘泊, 凄苦之心沉重得使人难于忍受。诗写至此, 情境全出。由剑器舞的兴衰更迭, 到对一时代兴衰的叹惋, 诗人把安史之乱带来的动乱与苦难抒写得淋漓尽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写杜甫孤舟飘泊湖南潭州 (长沙) , 距写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晚三年, 三年当中, 杜甫从四川流落至湖南, 始终没有安定过。这便是他见了当年宫廷的著名歌唱家李龟年后, 为什么感慨良多的原因。

诗作的前两句先叙诗人与李龟年的旧交。在当年极尽奢华的歧王 (李范) 府第, 经常可以看到李龟年的身影, 听到李龟年的歌声, 在秘书监崔九 (崔涤) 的殿堂上也经常可以见到李龟年精湛的演出。诗句虽是畅叙旧情, 但深层的感触却在一代君王的没落。遥想当年盛世, 诗人为完成“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而滞留长安十年, 有机会接触李龟年这样的宫廷歌唱家, 听他演唱, 与他交流。彼此建立很深的友情。然而“开元盛世”的那种歌舞行手, 在经历安史乱后, 便风光不再。岁月沧桑, 荣枯大变, 无论是诗人, 还是歌唱家都只能漂泊中度日。

诗作的后两句子, 承接前二句子, 点出时间 (落花时节) 、地点 (江南) 、事件 (又逢君) , 在暮春三月, 草长莺飞的江南, 两人再度重逢, 一方面是朋友之情, 一方面却是多年的人事沧桑, 不免百感交集。一个著名演艺之人, 一个著名诗才, 曾同时徜徉于奢华之都, 又几乎同时沦落为飘泊之人, 世事沧桑, 溢于言表。发语轻松, 却又悲情深沉。在不着痕迹的抒写中, 使“悲”情显现于读者面前。

篇4:江南寄来邀请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温山暖水孕育着这座城市,孕育了丰厚的吴地文化。苏州古典园林,则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苏州素以“园林城市”闻名于世。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名园,两座是北方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两座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

追根溯源,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就在苏州建造了王家苑囿;晋室南迁,为吴地带了高雅的士大夫文化;北宋帝王爱好园林,苏州为皇家造园输送了“花石纲”;南宋大量官宦文人聚居江南,又一次兴起造园风。明清时期,苏州经济发达,文人荟萃,造园也进入了全盛时期——园林多达500余处,其中部分保存至今。这些名人、名匠的作品,造诣之雅,技艺之精,是中国园林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是: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苏州古典园林是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在这个浓缩的“自然山水”的艺术空间里,园内的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古典园林是文化意韵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皆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叠山理水、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作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苏州古典园林是宅园合一的江南人居环境,是居住功能和环境艺术的综合体,可居、可游、可赏。它反映了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它是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是居住文明的经典。园林建筑类别齐全,造型舒展,亭、廊、轩、堂等在园林中都可找到典范;布局奇巧,充满趣味,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风格秀丽,色彩淡雅,飞檐斗拱隐现林间。而装修、家具、陈设等用材高档,制作精雅,均是苏州地区民间工艺的上乘之作。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正是居住文明经典的记载。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尤其集中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市隐文化。园林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装饰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反映出过着市隐生活隐士们的思想、志趣、心态、理念,如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的园名即是一例;它如“远香堂”、“真意”、“小桃源”等景点名称无一不带有这种印记。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载体,它集中了文学、诗画、书法、建筑、装修、陈设、盆景及各类工艺。园林是一个大舞台,各类艺术在这个舞台上竞相施展,呈现出艺术的千秋万态。它们不仅给人以典雅精致的美的享受,其中有些艺术形态已仅存于园林,所以更显珍贵。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选定在中国的“园林城市”——苏州召开。

苏州园林,名播远扬。上世纪80年代初,以网师园殿春移为蓝本设计的“明轩”作为中国园林的首次落户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后,苏州园林一次次走向世界,相继在欧、亚、美十多个国家安家落户。苏州园林真正成为“中国的长驻文化大使”。

苏州古城,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园林是浓缩了的湖光山色,而自然山水则是放大了的苏州园林。自然、人文,交相辉映,苏州——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园林十三大阵容

苏州古典园林,“是指历代建造的具有典范性的、以写意山水艺术为特征,以古典建筑、人工山水、花草树木为要素组成的宅第园林、寺庙园林、衙署园林、会馆园林、书院园林等。”其首要价值是历代建造而留存下来的,其艺术价值是经典作品,这些园林承载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也是居住文明的艺术典范。

自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会议上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已12个年头了。根据《世界遗产公约》有关精神,世界遗产的管理机构承有向公众广泛宣传世界遗产的价值的责任和义务。各缔约国要利用一切合适的方式,开展公众教育,不断提高遗产管理者和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以保证人类的优秀遗产世代流传,这也是国际组织考核衡量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典型例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是苏州历史上众多园林中的精品,是古城苏州的珍贵遗存,它们风格自然秀丽,每个园林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古城苏州。

有人说苏州园林都差不多,无非是由亭、台、楼、阁、假山、池塘、花草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大同小异,但是同样的园林要素,经过造园家的立意剪裁,呈现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个园林都是苏州园林中各具特色典型范例。遍布苏州古城内外的古典园林,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的时代风格,并因其历史渊源不同、规模大小不同而各呈特点;更因园主的个性、人生历程的差异而形成审美观念的不同,他们主持或授意建造的园林,在构思、取材、布局和文化内涵等均各具特色。也可以说是——造园有法而无定式,不落窠臼,自成一体,无以替代。如沧浪亭的崇阜广水,巧于因借,将园旁水系纳入园景;狮子林将佛教典故传说巧妙融入山石、植物中;耦园以园名布局(偶),景观多采用寓意成双的配置……

同样是园林,同样是山水是楼台,但经过造园家的谋篇布局,构成的景观是变化的,呈现的画面是千姿百态的。在艺术家的笔下或镜头里,它们是一幅幅带有诗意的美的画面。

拙政园——江南水乡韵味

拙政园在苏州古城东北街,占地5.2公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献臣遭贬回乡造园,取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政也”语意命名。园东部明快疏朗,恍如江南乡村;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西部回廊起伏,华丽精美。

拙政园水面宽广,池水面积占全园五分之一,亭台轩榭水而筑,水中多植荷花,以荷花命名的建筑有十多处,每年的荷花享有盛名。

留园——建筑艺术精湛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占地2.3公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万历年间,徐泰时始建,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清嘉庆年间,改名为寒碧庄,集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同治末经盛宣怀父子重修,改名留园。园东部为庭院建筑群;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有山林野趣;北部呈田园风貌。

留园以精湛的建筑空间艺术著称,园以厅堂、长廊、粉樯、洞门划分空间,组成一个个层次丰富的庭院。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网师园——小巧玲珑精致

网师园在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占地0.6公顷,被称为苏州小园林的极则。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宋史正志曾在此造万卷堂,堂侧建花园“渔隐”。清乾隆年间,宋氏重新浚池叠石,筑堂构室,沿史氏“渔隐”义,名网师园。网师园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联风貌,东部住宅,中部花园,西部别院。东部建筑结构轩昂;中部山水疏朗有致;西部庭院雅洁,张大千曾在此教授丹青;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明轩”,即以此为蓝本。

环秀山庄——假山独步江南

环秀山庄在苏州景德路,面积0.2公顷。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宋代为金谷园的一部分,明代为大学士申时行花园,清前期为尚书毕沅所有。嘉庆年,叠山名家戈裕良自创叠山“钩带法”,在此堆叠了大型湖石假山。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咫尺之间,千岩万壑。假山下还有池水萦绕,山巅有古木参天;山池四周有漏窗高墙,南北有四面厅与补秋舫。置身其间,可得真山之天趣、园林之雅韵。

陈从周先生评价:“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学李、杜。”

沧浪亭——宋代遗存

沧浪亭在苏州人民路南,占地1.1公顷。2000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遭贬至苏,购地造园,并以《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命园为沧浪亭。南宋一度归韩世忠;清代曾多次修葺,在园内安置康熙皇帝御碑,文徵明石刻象,林则徐诗碑,五百名贤祠等。山水之间,以一条复廊相联系,廊壁上有108式花窗。山巅沧浪亭,为中国名亭;亭柱所刻“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联,为中国名联。

狮子林——假山王国

狮子林在苏州古城园林路,占地1.1公顷。2000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至正二年(1342),高僧惟则的弟子集资建造,园内怪石有状如狮子,又因惟则之师中峰在天目山狮子岩得法,故名。清康熙、乾隆都曾数次来游,并分别在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中仿建。狮子林以大型湖石假山群著称,被誉为“假山王国”,假山气势磅礴,洞壑幽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石径,21个洞口。“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正是其真实写照。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赞其为曰:天然画本。

艺圃——质朴自然

艺圃在苏州古城阊门内文衙弄,占地0.4公顷。2000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天启年,文徵明曾孙大学士文震孟建造,题名为药圃。清顺治年,园为姜埰所得,改名为颐园,又名敬亭山房,后又易名为艺圃。王石谷绘有《艺圃图》。园内水池居中,池北延光阁横跨水面;池南假山,山石嶙峋,树木葱郁;池东“乳鱼亭”为明代遗构,亭内梁枋上尚有明代彩绘。池西“芹庐”,为园主读书处,精雅优美,被称为庭院精品。

至今,园内山水相依,景致连绵,宛如文徵明笔下的青绿山水图卷。

耦园——枕波双隐

耦园在苏州城东小新桥巷,占地0.8公顷。2000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雍正年间建造,名涉园;同治年间,沈秉成得园扩建西部,形成东、西为园,住宅居中的格局,名为“耦园”,意为夫妇偕隐。上世纪30-40年代,女教育家杨荫榆、国学大师钱穆、史学家顾颉刚先后在此办学研读。耦园之趣都在“耦”上,花园成双,东部城曲草堂、双照楼、听橹楼、吾爱亭等建筑的命名多与“耦”有关。

园内黄石假山雄浑厚重,师法自然,刘敦桢教授认为是明代叠山名家张南阳的遗作。

退思园——贴水听香

退思园在吴江同里镇,占地0.65公顷。2000年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十一年(1885),安徽凤颍六泗兵备道任兰生,革职回乡,购地造园,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名园退思。园自西而东,横向布局,依次为迎客区、住宅区、庭院区,山水花园。住宅区楼上,回廊贯通,宽可走马,俗称走马楼。东部花园水池居中,各式建筑贴水而筑,园如浮于水上,是构思独特的贴水园。

闹红一舸、菰雨生凉、水香榭等名称均出自南宋姜夔词意,被称为“冷香飞上诗句”。

石湖风景名胜区——湖光山色塔影画桥

石湖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郊5公里。石湖是太湖的一个内湖,因湖底皆石,故名。西南与上方山相毗,群山起伏,湖光山色,遥望风景如画。此处名人遗迹众多:上方山巅的楞伽寺,始建于隋代,寺旁有古塔。环湖还有“天镜阁”、“余庄”、石佛寺等景点。湖北长堤上有越城桥、行春桥,堤北石牌坊坊额“吴中胜景”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顾廷龙手书。南宋名臣范成大隐居石湖时曾写下了著名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诗碑保存至今。

始建于宋代的行春桥九空相连,每至中秋夜晚,皓月当空,九桥洞内九轮明月倒影齐现,苏州现仍有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观赏“石湖串月”的民俗。

枫桥风景名胜区——古桥、古镇、古关、古寺、古运河

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城西3.5公里处。枫桥一带,历史悠久,隋唐以来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文化——始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依漕运而兴的枫桥古镇,建筑古朴,房屋高低,商贾云集;枫桥、江村桥,两桥石拱桥遥遥相邻,见证了水乡工匠高湛的造桥技艺;江南水乡关隘的典型铁铃关,雄踞水陆要冲,苍古险要,是明代苏州军民抗击外敌的例证。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在这里而沟联南北交通……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一首诗,传诵至今,枫桥因诗闻名天下,古诗随枫桥而载入文学史册。

天平山风景名胜区——怪石、清泉、红枫

天平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高虽仅海拔221米,然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山上奇石嶙峋,状如朝板,人称“万笏朝天”;山中部有一股清泉,醇厚甘冽,相传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白居易赞为“白云泉”。山东南麓的古枫林,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于明后期栽植,现已蔚然成林,每至深秋,满山红叶,灿若彩霞,有“天平红叶甲天下”之誉。

清代乾隆帝多次来巡,因感范仲淹高风亮节,在山麓赐建“高义园”,现仍留有“高义园”牌坊、御碑亭、范文正公忠烈庙诸多遗迹。

虎丘风景名胜区——吴中第一名胜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外西北角,面积20余公顷。自春秋以来,虎丘成为“吴中第一名胜”,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现存的吴王阖闾墓葬及剑池、千人石、生公讲台、憨憨泉、试剑石、二山门、天下第三泉、拥翠山庄等众多遗迹,是虎丘历史的实录。始建于五代的巍巍虎丘斜塔,是苏州古城的象征。虎丘的名泉、名茶,享有盛名;山麓盆景园内,陈列苏派盆景精品600余盆。明清时,虎丘春有花会,秋有庙会,其民风民俗流传至今。虎丘古塔及其它古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文/衣学领

篇5:寄江南诸弟,寄江南诸弟韦庄,寄江南诸弟的意思,寄江南诸弟赏析

寒食寄京师诸弟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体裁:七绝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篇6: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句赏析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这两句是说,终日在这宽敞高大的书斋里,没有事作,独自一人在芭蕉叶上题写诗句。诗围绕着“闲”字写,这两句即反映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闲适的意境,读来如见其人。

闲居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注释

①尽日:终日、整日。

②高斋:高大宽敞的书斋。

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诗以“独怜”二字领起,诗人把自己置于西涧僻静的环境中,去独自观赏山水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声息。也使读者似亲眼见到这位卸任不久的地方官,正踽踽独行于山水之间,充分领略自然美景,一洗胸襟。因此,这“独怜”二字实为赏析本诗的关键。

“怜”是爱惜之意,诗人置身西涧上,他喜爱这里的什么东西呢?

首先是他脚下涧边的幽草。草用幽来形容,不仅写出了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而且写出了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传达出环境的.幽僻氛围。其次是他头顶上林木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啼鸣。涧边之上是层层峰峦、树高林密,黄鹂就在林木深处,那婉转悦耳的歌声传到诗人的耳朵里,深深地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如果说“幽草”给诗人以静的感受,那鸟鸣就带来了动的乐趣。这里用笔简练,意境清幽,还成功地运用了古典诗歌中以声衬静的手法,使画面生机盎然。这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声,非但丝毫无损于西涧环境的清幽宁静,相反倍显其静。

此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活动,也有听觉活动;就画中的景物而言,既有上下高低之分,又有纵横远近之别。只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将茂密的绿树、鸣啭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画图,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阅读训练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上一篇:专家教我弹吉他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托福口语阐述观点技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