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2024-05-23

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共6篇)

篇1: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一四四团工会女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今,女职工作为团场的一支生力军,在团场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护和调动好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作用,;如何在团场改革和发展中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如何加快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以适应团场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切实加强女职工组织建设,努力开创女职工工作新局面,是摆在工会女工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女职工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女职工年龄因素的制约。由于近些年来团场没有招录新职工,原来的女工队伍年龄在逐渐增长,而且女工队伍年龄偏大。队伍老化是阻碍女职工队伍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

二是对自身肩负的使命认识不足。大部分团场女职工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还是明确的,但责任感还需要提高。在工作方面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这几年团场发展的很快,职均收入逐年增加,但是许多女职工只满足现在的棉花收入,没有想到拓宽增收渠道,从其它方面去增加收入。

三是女工组织活动无新意,不能吸引女职工。女工干部以兼职为主,单位繁重的工作使她们不能在女工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女工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等。

二、女工组织作用的发挥存在的问题

女工组织作用受到限制发挥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制约因素的负面影响,这样就最终造成女工组织对女职工的吸引力降低,而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也不高。

除此之外,在工会女工工作中还存在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在追求男女不平等的大前提下,往往就会增加男性竞争和挑战,这样最终势必会造成这一条件的切实实现,对于妇女或者是女工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现实生活中还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这其实也在提醒我们,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仅仅带来女性或者女工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做好相应的工会工作,以实现工会女工这一群体得到应有的保障以及发挥其最强大的作用。

三、对加强女职工工作建议

女职工出现的问题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原因,必须通过女职工和团场女工组织共同努力,逐步加以解决。

1、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培训工作。随着团场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快速发展对女职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强烈,要适应这种需求,就要在女职工培训上多想办法。

一是积极鼓励女职工结合生产所需自学。二是让女职工多参加一些相关知识培训,即使“充电,聘请一些专家为女职工授课。三是加强对女职工思想政治的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适应时代潮流的人格魅力。

2、增强女职工的责任意识。一是从政治上关心。为女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思想修养,注意理想教育,对她们入党提干排除性别歧视。二是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关心女职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帮助女职工树立起生活和工作的勇气与信心。女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女工委要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本单位女职工的思想状况,对她们的心事、难事、烦事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与她们交流、谈心等形式,关心她们的生产、生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切实解决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女工委组织真正成为女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知心人。

3、健全组织体系。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女工工作人员是兼职,工作繁杂,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女工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工工作的力度。为加强基层女工工作的开展,基层女工工作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选拔热爱女工工作、有较强事业心、乐于奉献的兼职人员,使女工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提高女工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抓紧各项女工工作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使女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切实走向稳步发展的轨道。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女工工作的推进常常与各种活动连接在一起。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工会女工组织要充分考虑女性特点,举办一些女职工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在团场文化建设上,充分发挥女性爱唱、爱跳的特点,举办歌咏比赛、健身、健美舞蹈比赛,让她们在自娱自乐中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利用她们爱美的天性,开展化妆技术交流、服饰创新比赛、插花比赛等,使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增强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教育和引导女职工争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篇2: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固定每周x为驻点工作联系日,在长期开展过程中,必然会有与镇(街)其他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产生冲突的时候,这样就会出现两难状况。

2、镇(街)的领导干部都安排了驻点联系工作,多数领导担任了1~2个驻点团队的组长,村(社区)、人口较多的大镇部分领导甚至担任4~6个驻点团队的组长,而乡镇基层的领导干部工作量大,分管的工作范围广,事务繁忙,很难切实做到每个周x都能到驻点村去联系群众。

3、基层领导会有一些阶段性的重点工作任务,如计生、征地拆迁等工作,时间紧、周期长而且任务繁重,同时任驻点团队组长,无暇分身,若长时间不到位,则会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4、基层干部年龄结构偏大,为数不多的年轻干部不能满足驻点团队成员人数的要求,部分成员只能在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中抽调,而他们又因为自身工作性质等原因,无法坚持在每周x固定时间到村接访、走访,驻点团队人员工作力量严重缺乏。

5、固定每周x时间安排全部驻点团队成员集中到村(社区)开展工作,镇(街)村(社区)数量多,且有些村位置 偏远,往返交通车辆是个大难题,车辆统筹安排不过来。

6、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驻点联系群众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党员干部认为驻点联系群众工作虽然很重要,但自己从事业务工作常常忙不过来;一部分人“做客”思想严重,不把联系地当“家”,主人翁意识淡薄;部分人驻村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工作方式简单。

篇3: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一、嵩明县农行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 业务开展情况。

截止2009年9月末, 有经营网点9个, 职工117人, 职工平均年龄43岁;“资产总计”212996万元, “当期结益”5811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盈余2529万元;“各项存款”余额204554万元, 比年初增加了26705万元,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25057万元, 比年初增加了20056万元。在“各项存款”的结构中:“单位定期”占比2%, “单位活期”占比36%, “定期储蓄”占比26%, “活期储蓄”占比36%;“各项贷款”余额52872万元, 比年初增加了4652万元, 其形态结构为:按五级分类, 其“正常贷款”占98%, “关注贷款”占1%, “损失贷款”占1%;按四级分类, 其“正常贷款”占98%, “非应计贷款”占2% (呆滞、呆账)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该行于去年剥离了11618万元的不良资产;实现“净利润”5811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29万元, 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息资产”中的“往来资金”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497万元;“中间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1万元;在增收的同时, 支出控制较好, “营业费用”比去年同期仅增加了4万元。

(二) 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的支持情况

从整体来看:贷款100%为涉农贷款;从具体的投向来看:主要投向于个人住房、个人消费、个人生产经营、农户小额信贷、县域中小企业、市政设施建设;从贷款品种来看:个人类的信贷品种主要有———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住房贷款、质押贷款、农户小额贷款, 公司类的信贷品种主要有———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从贷款品种的更新速度、推广速度、信贷资产质量以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来看:服务方式改善明显、各方面效果也明显;从市场份额来看:近年来出现了下降 (见表1) 。

二、嵩明县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进展情况

农业银行的“三农”金融事业部仅设置到市行一级, 该部职能在县级支行对应的是“个人金融部” (个人业务) 和“经营管理部” (公司业务) 。从“三农”金融新业务的开拓、推广来看, 尤其针对“惠农卡”业务, “三农”金融事业部在县一级的职能更多地集中在“个人金融部”。

嵩明县农行的“个人金融部”成立于2008年1月, 其主要业务包括:电子银行、自助银行、银行卡、三农的个人类贷款、以及国债、基金等中间业务, 现有职工7人。

以惠农卡为例, “个人金融部”的业务流程为:农户向营业网点提出申请———营业网点初审, 向审查合格的农户发放表、卡, 填制、录入信息, ———“个人金融部”专设审查员, 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再审查———市行营业部的独立审批人 (专职) 进行网上审批。于此可以看出, 在惠农卡业务中, “个人金融部”的主要工作是管理、服务、审查和指导。

在财务方面, “个人金融部”没有实现独立核算。

在管理考核方面:将“三农”业务发展情况列入了市行对县行的年度经营计划进行考核, 目前嵩明县的惠农卡已经发放了5500张, 并已经激活了2475张6260万元, 超额完成了市行下达目标。

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除了将发卡量、激活量列入年度经营计划进行考核外, 市行对每一张卡都设置了费用、工资标准。

在风险管理方面:目前的风险管理, 除了审查、审批把关之外, 主要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嵩明县农行在股改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

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在当前的改革中, 嵩明县农行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一) 职工思想建设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为:对于改革的近期目标、远期定位, 基层职工知之不多, 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对于一些新政策、新业务, 尤其是一些涉及到“三农”的业务, 职工在思想观念上的认同不够、理解不够;对于经营中存在的困难, 习惯于强调困难的客观性, 很少在主观上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应对。

(二) 职工业务素质、结构亟待改善

目前, 职工的平均年龄已经43岁, 在已经有多年没有进新人的情况下, 人员老化比较明显。随着银行的业务综合化, 其业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业务量、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 职工的业务素质和结构亟待改善。

(三) “三农”业务发展的外围环境有待改善

在调查中, 领导、职工普遍对于发展“三农”业务心存忧虑, 担心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担心风险。毕竟“三农”经济具有脆弱、周期长、效益低的特点, 而且农村的诚信环境也不是很令人放心;二是担心收益。剔除风险因素不谈, 与其他信贷品种相比, “三农”业务仍具有金额小、笔数多、收益低的特点, 在效益方面, 并不具有可见的任何优势;三是担心规模效应。由于“三农”业务具有风险高、金额小等特点, 与大额的公司类贷款相比较, 成本高, 手续复杂, 管理繁琐, 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职工的抵触情绪。

篇4: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建始县妇联

妇女儿童占据总人口中相当大的比重,妇女儿童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的制定实施,我县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妇女儿童作为相对弱势群体,在自身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当前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我县妇女儿童发展现状

我县有总人口50.57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4.31万人、儿童7.3万人,妇女儿童占据总人口数量3/5的比重。历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我县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地取得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领域:

1、参政领域。全县现有女干部2804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4%;有女党员4947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25%;有县级女干部3人,占全县县级干部总数的11.1%,比三年前上升了

1.7个百分点;有科级女干部58人,占全县科级干部总数的11.8%,比三年前上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县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75%,有1名女性担任正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70%,有1名女性担任党政正职;83个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有40个单位配备有女干部,配备率为48%,有4名女性担任主要职务。县十六届人大女代表和县七届政协女委员分别占代表、委员总数的19.4%、32%。综上数据显示,妇女参政议政状况明显改善。

2、就业领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截止2008年底,全县妇女就业人数为10.5万人,占全县就业人数的40%。劳动保障部门实施了对妇女就业再就业政策倾斜,落实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等政策,不断引导妇女向第三产业和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转移,确保了男女平等就业、男女同工同酬。妇联组织联合相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女性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县妇联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举办了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大量农村女性和下岗失业女性实现了转移就业。近三年来,女性劳务输出占总输出人数的45%。

3、教育领域。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础教育基本得到保障,两性受教育差距缩小,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近三年来,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无小学适龄儿童失学现象;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115%,辍学率降低到1.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9.1%;女性识字率达100%。

4、健康领域。妇女儿童的基本健康得到保障,生存质量受到普遍重视。一是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3.7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65.8/10万下降至2008年的0/10万;2008年婴儿死亡率12.71‰,比2005年下降6.81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77‰,比2005年下降6.73个千分点。二是计划免疫面不断扩大,相关传染病得到控制。2008年我县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单种接种率分别达到90.33%、97.11%、97.11%、96.7%、97.62%,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降低为0。三是政府在经费方面加大了投入。2008年全县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8880万元,是2005年的8倍;用于妇幼保健支出268万元,是2005年的6.38倍;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支出747万元,是2005年的2.7倍;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务支出1145.69万元,是2005年的2.28倍。

二、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当前,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但是,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新的因素的不断涌现,一些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凸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妇女参政级别越高所占比重越低,与妇女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妇女参政议政状况虽然与过去相比有了进展,从政妇女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但是任职层次仍较低,妇女参政级别越高所占比重越低。突出表现为“两多两少”:一是副职多,正职少。全县已配备女领导干部的县直部门中,仅有4位女性担任正职;乡镇党政正职仅有1位女性担任正职。二是一般性岗位多,重要岗位少。从全县整个任职情况看,女干部在重要岗位、综合部门任职少,多数在一般性岗位上。

2、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专职少、兼职多,在引领妇女发展上不够。全县10个乡镇的妇联干部均为兼职,其中有2个乡镇妇联主席由副乡长兼任,有8个乡镇妇联主席分别由党政办副主任、组织干事、人事干事等兼任,造成妇联干部工作压力大,任务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妇联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引领妇女发展上。为落实待遇,全县41%的村妇代会主任兼任计生专干职务,但待遇标准较低,直接影响了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年轻、有文化的女性没有吸引力,使基层妇联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3、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维护妇女权益手段乏力。2007年,县妇联接待庭暴力类案件15件,占上访案件总数的29.4%,2008年,县妇联接待庭暴力类案件 16件,占上访案件总数的32%,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已打破了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领域的限制,暴力程度普遍具有残忍性、隐蔽性、持续性、循环性等特点,导致对妇女身体和精神上的严重摧残。由于立法的不完备和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家庭暴力查处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维权手段比较乏力,受家庭暴力者的合法公益得不到维护。

4、就业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女性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相关罚则,对就业歧视未能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导致女性就业遭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女性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现农业女性化现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中,女性明显滞后于男性,导致大量女性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第一产业,制约了农村女性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出现职业性别集中现象。由于用人单位因素和自身因素,男性和女性被分配于不同的职业,出现两性在不同职业集中的现象,而女性主要从事零售、餐饮、旅馆等这些技术要求不高、收入较低的行业。三是女性的就业和再就业要比男性难。女性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明显比男性难,尤其是文化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的女性就业难度更大。

5、“留守儿童”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其教育管理令人担忧。我县“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留守儿童”1.5万人。因为没有得力的兼护人导致不少“留守儿童”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教缺约束、安全缺监管,其教育管理是一大社会难题,少数“留守儿童”存在孤僻、厌学、打骂、偷盗等不良习性,出现了一些“问题儿童”,令人担忧。

三、对策与建议

——继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

1、建立健全公开选拔任用机制。要进一步把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总体规划和部署。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要继续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倾斜力度,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女干部要破格提拔,对发展潜力大的女干部要放到重要岗位上培养锻炼。在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公推公选领导干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拿出一定比例或职位公开定向选拔女干部,要让业绩突出、群众共认的年轻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2、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把女干部教育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培训女干部。整合现有资源,改进培训方法,创新培训内容,建立科学、高效、实用的培训新机制。积极引导女干部把由理论学习和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组织年轻女干部到基层第一线去,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去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继续加大基层妇联组织的建设力度

1、建设精干高效的妇女干部队伍。要争取党委重视,加大对妇联干部的培养推荐力度,推动妇联干部的输送和交流,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激发妇联干部的激情和活力,将更多的优秀妇女吸纳到妇女干部队伍中来,真正使妇联成为培养输送女干部的基地。

2、创新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农村,探索新型基层组织网络体系,把女能手、女大户吸收进妇联组织,延伸其工作手臂,解决农村妇女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问题。在城镇,以各类新经济组织为重点,积极拓展横向基层妇女组织,在各类专业协会、民营企业中建立妇代会。

——制定和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机制

1、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普法教育规划,提高全社会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认识。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教育作用,大力宏扬平等、民主、文明、健康的家庭美德,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念。加强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舆论监督,营造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社会氛围。

2、加快《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进程,尽快使家庭暴力有法可依。规定家庭暴力举证责任倒置;明确家庭暴力如何取证、哪些证据具有法律效力等;明确对造成受害者轻伤以下的家庭暴力行为人相应责任;明确相关单位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不作为的法律责任。

3、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一是成立反家庭暴力志愿者队伍。及时发现、制止、调解家庭暴力事件,对心理压力大、有倾诉需求的居民,进行心理咨询,做到轻微的家庭暴力现象在基层内解决。二是建立妇女儿童庇护中心。依托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如养老院、福利院等),临时收留受暴妇女儿童,为其提供食宿、法律咨询、心理疏导,以帮助受害人及时摆脱家庭暴力。三是规范建立“反家庭暴力110”报警系统维权投诉站。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家庭暴力接处警工作制度,做到及时出警、果断制止、确保安全、妥善处置。及时对施暴者进行教育和恰当的调解处理,对构成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严格依法处理,对受害妇女要求提供保护的,要对施暴方予以强制约束。

——努力探索女性就业再就业新途径

1、优化女性就业再就业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有利条件,要将女性就业和再就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列入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考核内容,定期对保护妇女权益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加大执行力度,依法维护女性的劳动权益。

2、提升妇女自身素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对企业女职工在岗培训、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培训以及农村妇女技能培训,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3、培育女性就业岗位。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务密集型产业,发展城乡第三产业,扩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开发就业岗位,如社区保洁、巾帼家政等容量较大又适合女性就业的岗位,要大力引导扶持,有序推进。

——探索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

1、坚持家庭监护主体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明确“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父母,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监护和教育孩子的关系。

2、建立政府领导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检查“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

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3、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在校“留守儿童”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传道、授业、解惑”,教育部门责无旁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坚持和推广成功经验的同时,努力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4、形成社会关爱帮扶机制。要致力营造充满人间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各相关部门继续开展“爱心妈妈”、“知心哥哥”、“知心姐姐”、“老少牵手”等结对帮扶活动。同时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

篇5: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一) 数据核对机制缺失, 要素保存不齐全。

数据报送系统往往是金融机构最先应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根据数据报送的要求, 金融机构通过总行 (部) 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FIU) 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在这一模式下, 金融机构依据数据接口规范, 采集来自业务系统的数据要素生成相应的数据文件并发送给FIU, FIU则定时读取数据文件并归并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在这一机制中, FIU和金融机构未能对数据进行实时的核对和反馈, 难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机制上存在缺失;另外, 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口规范经过不断修改, 需要报告的要素在不断增加和完善。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要素却难于获取。例如, 网上银行交易时, 由于同一银行跨行间受权限限制或跨行之间信息无法共享等原因, 要获取报告中交易对手的信息 (账号、名称、IP地址等) 极其困难, 从而造成报告中经常缺少这些要素的内容, 不利于反洗钱监测分析和行政调查工作的开展。

(二) 数据报送量过大, 交易报告报送有泛滥趋势。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的核心业务, 但从近两年的实践看, 金融机构在履行该义务上效果不佳。究其原因, 在于金融机构实行了总行 (部) 级的数据集中后, 根据反洗钱有关规定的判断标准, 只需在总行 (部) 级的业务系统中设定这些客观标准, 就可以自动筛选出大额和可疑交易的记录, 再由相应的基层网点对筛选的交易数据进行确认后由总行 (部) 报送给FIU。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信息系统对交易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不具备智能判断的能力, 同时基层网点又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来对筛选的交易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造成确认流于形式, 但凡筛选出来的交易数据都被确认上报。仍以网上银行为例, 其交易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 可实现卡对折、对公与对私账户、跨行转账等多种转账方式, 以及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 导致了众多企业和个人借助网上银行进行交易, 特别是利用网上银行作为中介, 实现跨行、跨地区资金转账, 然后又将资金转回原地区不同类型账户的交易明显增加。在上述数据报送机制下, 网上银行还会出现不同银行对同一笔 (类) 资金交易多次报送的情况。如果以上情况长期发展下去, 将导致数据报送和接收的泛滥, 影响到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

(三) 基层网点数据查询和分析手段有限。

一是证件识别手段有限, 电子化程度较低。依据现行反洗钱的有关规定, 金融机构在与客户第一次建立关系时, 要核对有效证件 (身份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目前, 金融机构除了通过公安部“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对身份证查询验证外, 其他证件的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实现了对所管理证件的信息化管理, 甚至是全国数据集中的信息化管理, 但金融机构却没有途径对这些证件进行联网实时查询并核实, 只能通过人工识别。二是金融机构 (尤其是银行) 依据有关规定通过业务系统 (如网上银行等) 筛选出来的可疑交易数据, 其资金来源和去向往往都在异地, 而本地账户常作为中介过渡, 基层网点对异地账户信息几乎无法获取, 没有更好的技术手段去分析资金链上各个环节的情况, 从而造成可疑交易报告的有效性难于提高。三是在数据集中模式下, 基层网点使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一般都不能根据需要自主设置查询筛选条件, 对于非辖区内数据的查询需要层层授权, 使得反洗钱监管部门在对金融机构进行检查、调查时, 查询所需数据较为困难。

(四) 现有技术手段识别客户真实身份困难。

互联网的普及, 使得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推出的网上业务 (网上银行、证券买卖、电子保单等) 越来越多, 但金融机构在对网上业务履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时却极为困难, 主要表现在注册开户和交易两个环节。在注册开户环节, 网上业务一般要求客户填写个人信息 (如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住址等) , 提交确认后即成为网上客户, 金融机构无法实时核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在交易环节, 网上业务主要通过密码、密钥、证书、数字签名等认证方式来确认客户身份, 属于“认证不认人”的认证方式, 是一种非柜台式交易业务, 不需要实际的业务办理人 (代理人) , 识别客户的真实身份困难。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 改进数据的报送和接收模式。

从金融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 以数据文件形式报送和接收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不是一种好的技术模式。笔者认为,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作为反洗钱工作的基础, 在反洗钱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以后, 应及时对数据的报送和接收方式进行技术改造, 通过采用合理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 把数据提升到战略资源的高度, 重构数据报送和接收信息系统, 以解决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并为长期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建立起良好的基础。此外, 监管部门应适时转变监管思路, 逐步把监管的客观标准转变到主观判断上来, 逐步淡化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客观标准, 充分信任和发挥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一线的作用, 强化其勤勉尽责义务, 通过金融机构对交易数据的分析、审核和判断, 真正筛选出具有充分、合理理由的可疑交易数据, 以提高报送数据的有效性。

(二) 不断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

金融机构在进行反洗钱工作时需要查证核实许多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作为反洗钱的行政主管部门, 短期内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绝非易事, 但可借鉴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的技术模式, 将账户管理、征信管理、工商登记管理、组织机构代码、税收征管等信息系统进行实时互联, 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统一的接入端口, 实现基本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 建议建立反洗钱“黑名单”系统, 用以收录联合国安全委员会、国际反洗钱组织以及我国发布的恐怖分子、高风险人员和高风险机构等的名单, 并按规定授权给反洗钱义务主体查询, 以满足金融机构对风险客户身份的信息核对和风险评估。

(三) 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

篇6: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

1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

全市工会系统掌握的困难职工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特困职工;另一部分是家庭人均月收入略高于“城市低保”标准, 但因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负担过重造成的特困职工;还有一部分是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城市低保”标准, 因家中有重病人、残疾人或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困难职工。目前, 我市47个县 (市、区) 、局 (公司) 直属企业单位、有因种种因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共10955名, 其中特困职工3725名, 困难职工7230名。特困职工和困难职工人数分别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为0.34%和0.66%。

2困难职工的就业和收入状况

困难职工现有63.6%处于下岗失业状态中, 在岗的仅占8%, 其他如退休、病退、病休等占28.4%。据保定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7年保定市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1491元/月 (或17892元/年) , 最低工资是580元/月 (或6960元/年) , 低保标准为190元/月 (或2280元/年) 。困难职工本人月收入均低于我市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50%, 其中, 低于我市最低工资580元/月的占46.18%。有50.89%的特困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 95%的特困职工家庭支出大于收入, 93.6%的家庭有欠债。

3困难职工家庭生活支出结构

根据2007年保定市低保标准及市总工会对特困职工的米面油补助标准计算, 特困职工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00元;困难职工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600元。特困职工家庭人均年收入仅占我市全市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的18.3%, 占20%低收入户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38.6%;困难职工家庭人均年收入仅占我市全市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的23%, 仅占21%低收入户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的49.8%。困难职工的家庭收入, 除去每月水电、房租、赡养老人费, 每月能够用在食品开支上的钱十分有限, 如果困难职工家庭成员中有就学、疾病等情况, 那么基本生活就很难维持了。

4困难职工住房状况

近年来, 广大职工的住房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 但是困难职工的住房条件仍很恶劣。有40%困难职工靠租房住, 36%困难职工住在父母、岳父母家或者借用单位房子临时住, 24%的困难职工有自己的住房。无论哪种情况, 困难职工的住房条件都不好, 住楼房的少, 住平房的多, 面积小, 人口多, 卫生条件差, 76%的家庭是自己买煤烧暖气。

5物价上涨对基本生活的影响

物价的上涨对工薪阶层的职工无疑增加了负担, 对困难职工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80%的家庭从特困救助超市买来米面油一日三餐对付着吃, 菜就是自己腌的咸萝卜。90%特困职工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如冰箱、空调, 70%家中没有电话, 40%家中是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

6困难职工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情况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半数以上的职工因为单位效益不好或即将关闭破产, 都是自己交纳各种保险, 只有少数职工单位给交着养老、医疗保险, 有74.14%的困难职工将医疗支出列为家庭开支最高之一;其中, 家庭每年要自负1300元以下的困难职工占34.22%, 自负1300元-5000元医药费的困难职工占49.13%, 自负5000元-10000元的困难职工占11.2%, 自负10000元以上的困难职工占5.45%。困难职工自身有残疾或是长期疾病情况的占63.12%, 部分困难职工是因为配偶或是孩子有残疾或者患长期疾病。

二、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要求, 并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我市困难群体的现状, 我们建议:

1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现阶段解决困难职工群体问题的着力点是, 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提高对困难群体的保障水平和救助水平, 改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并建立健全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加以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就学、住房等方面的救助政策, 确保实现困难职工“三难”问题的解决。

2加大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的执法力度, 切实履行监察职能。

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第一年, 建议人大或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全省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大检查, 要将最低工资是否完全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 确保职工的权益不受损害。

3推进社会互助事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上一篇:雀巢案例分析下一篇:不同声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