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相识的情感美文

2024-04-22

故地重相识的情感美文(精选5篇)

篇1:故地重相识的情感美文

这里风景甚好,我们却无法遇到。

此处风声聒噪,你却在树荫下睡着。

终究,再美的风景也敌不过有你的图景。你走后,曾因你而失色的边景也骤然撞进我的眼底。

初时美好的相见,是因为前世情缘未了。后来的各自嫌弃,是因为缘份走到了尽头。像你说的,没必要把感情看得那么文艺。该来来,该散散,我们各自都有好长的人生要去走。长到没法天长地久地挂念你,长到可以沉浸到生活的琐碎里,繁重的世俗总能让我夜夜安睡。

分手理由无非两种,你爱他他不爱你了,他爱你你不爱他了。所以不用悲伤,你失去的不过是一个不爱你或者你不爱的人。若是爱,又怎么舍得放弃。

那些过往的悲伤,留下了痕迹的或者是没有留下痕迹的,都已经不再重要了。下一个路口会有人在等我,会朝我伸出手,然后,并肩向前走。你,被我丢在身后。

篇2:故地重相识的情感美文

松树共有五棵,都有两抱大小,顺着山势一字排开,枝繁叶茂,挺拔苍翠,把小山坡全置于自己的荫蔽之中。坡顶是一片开阔的平地,生产队在那里开出了一块椭圆形的大田。也许真的是有大树的佑护,这块田里的庄稼年年都长得非常茂盛。树下的坡地,常常铺着一层厚厚松针,象一块天然的戎毯,往外延伸的是绿油油的草地。这里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放学后或假日里的闲暇时刻,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便飞一般跑到这里,或笑笑闹闹在树下玩捉迷藏、扮解放军抓特务等游戏,或虔虔诚诚站在林边的田垦上,凝眸静看禾田里轻盈跳跃的绿浪、松树上翻涌奔腾的碧涛,洗耳聆听风乍起时“绿浪”细碎的唏唰声与“碧涛”海啸般的轰鸣声所混杂而成的合声,沉静在一片奇幻的境界和无尽的遐想中。

按照有文化又自学了一些风水术的堂兄陈维练的说法,这里的山是架,树是笔,田为砚,地理象形为文曲星。小山坡位于所处山脉的最尾部,整条山脉山势原本向东,到这里却突然向南一拐,恰恰围在“亚盖”这一小山坳的前面,形成围首之势,成就了“亚盖”这一地形的主象,最佑“文”,不佑“官”。想来也是,我们“亚盖”历代无“官”,但真出了几个“文人”。不过至今最大的“文人”,也就算正规大学毕业,现在龙胜最高学府──龙胜中学当人民教师的侄女陈永莉,而如我这师范毕业,小学老师出身的,自愧难以入流,不值一提。

说到“文化人”,我同母异父的二哥也能算一个。二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办学时期推荐上学的初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乡村里有点文化的年轻人的确是凤毛麟角,他实实在在成为我们一家的骄傲。而二哥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与众不同,比如晚饭之后,别的年轻仔都是忙着唠寨坐妹,他却宅在家里看书,比如去田里打谷子,别人都是挑一对箩筐,而他偏带两只“蛇皮”袋。有一次,广南的舅妈姨妈一伙亲戚来我家做客,同来的还有同是“文化人”的舅表哥,二哥和舅表哥自告奋勇去水井边打办鸡鸭,大人们乐得清闲好扯家常,便由着他们去了。可等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见回来,让我去催。我到水井边一看,连个鬼影子都找不到,原来这俩“文化人”跑到大松树下畅谈理想去了,害得一家人这餐饭晚吃了两个小时,个个都饿得肚皮贴背皮。这些在现在已不是什么奇谈怪事,但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的了,招来的闲话也很不少。不过,由于社会、性格等诸多因素,再加上英年早逝,二哥最终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入“准文人”之列。

二哥对我一生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甚至于后来他那么苛刻地对待我都没能减低他在我心中的位置。逢年过节去哪玩,他必定会带上我,我用的第一根钢笔是他给的,我唱的第一首歌是他教的,我爱上看书作文,他是引路人。记得我看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一本薄薄的描写苏区赤卫队闹革命的小册子,就是在他的房间里找到的,印的是繁体字,看得我半懂不懂的仍是爱不释手。看到我爱看书,他又千方百计帮找来了《回顾长征》和《欧阳海之歌》两本书,更是让我百看不厌。里面的许多描写还被我用到了作文里,得到了老师的百般称赞。他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讲义道,要一诺千金。有一年六月二十四,他早一个月就承诺了要给我两块钱去平等街赶会集。要知道当时的干部工资每个月才十几块,一个农民累一年年终核算可能也就进款几十块,弄不好还会超支。两块钱对他一个未满二十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对我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笔天文数字。对他的这个承诺,我也不很当真。不曾想六月二十四那天早上,他真给了我两块钱。后来听妈说,这两块钱,是他摸黑卖了几担柴火攒下的,因为白天要在生产队出工抢工分,像这种当时被称为“野马副业”的事情,都只有在晚上偷偷摸摸去做的。这更让我感觉到了这两块钱的弥足珍贵,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现在我为人憨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二哥曾经风光过一段时间。那时公社推行科学种田,成立了农科技术员培训班,学习“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初中毕业生,二哥有幸成为培训班的一员。跟着辅导老师和学员们一起培训学习、参观考察,走了很多地方,着实见了不少世面。我二嫂就是二哥在那段时间里认识的。二嫂是平等街“务衙”人,姓谢,长得苗条清秀,嗓音甜美,是平等大队文艺队的骨干,平等街尾一枝花。在平等街,谢姓是外来户,仅二嫂一家,家中人丁又不旺,就二嫂和她哥姐兄妹仨。她父亲早逝,母亲辛辛苦苦拉扯他们三个孩子长大不容易,很想二嫂能就近找个人家,相互有个照应。现在二嫂却偏不随母愿看上了我二哥这个高山上的儿郎,把当娘的气得个半死。虽家人再三阻挠,可二嫂还是铁了心要嫁我二哥,不要嫁妆不办酒席,背个小包自己就和二哥进了洞房。真正是“窈窕谢家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时的二哥真像是掉进蜜罐子里了。

后来,农技培训班进入实验阶段,各学员要回各自的生产队进行“三系杂优水稻”制种。二哥选了老松树坡顶的那块大田做试验田,一来它够宽够大,二来它独处坡上,与其它田隔有一小段距离,不大容易受其它禾苗花粉的干扰。二哥对这次制种试验非常在意,把它当作一次难得的机会,每道工序都不敢有丝毫马虎。在二哥的精心打理下,试验田里的各系禾苗长势都很好。其中我也帮过一些忙,最难忘的是帮禾苗“授粉”的工作。我和二哥拉着一根长长的细绳,各站在田垦的一边,牵着绳索,推着绿浪慢慢地向前走,禾田泛起的绿波装载着我们无数的憧憬,好似许多的梦想就将在松林佑护下的这片绿色中实现。因为出色,二哥的试验田迎来了好几拨参观团,二哥也就更加志得意满了。到了收获的季节,二哥的试验田收获了近百斤种子,在培训班里是首屈一指的,是难得的成功。这是二哥人生辉煌的顶点。

之后,培训班解散,所有的生活又折回到原点,二哥终日为出工挣工分和家里的柴米油盐奔忙,慢慢少了许多浪漫和梦想。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稍有点背景的亲戚,据说能知晓一些内幕消息的,在闲谈中为二哥叹惋,说道二哥不该那么早结婚,那年公社招收干部,本来在推荐名单里有二哥的,后来得知二哥已经结婚,才去掉了。二哥由此失去了摆脱农门的难得的大好机会。姑且不论这话的真假,原本有许多梦想的二哥和我们一家却真真的激起的些许怅惘。

此后,二哥无端地信起命数来了,性情更是大变。虽经文革时破“四旧”的洗礼,但算命看相在农村还是偷偷地流行着。二哥不知从哪里掐算到这样的命相,说“亚盖”的“围首”不够高大威猛,几棵风水松恰长在龙尾,地理运势不强,每家每代只能佑护一人得道。而我家男丁有三,二哥识文断字,本来前途无可限量,偏在后面有个我,从命数上看我样样压二哥一头,二哥不管怎么拼命都难以出人头地。从此,二哥在心里对我有了芥蒂,最后矛盾终于在我初中毕业考取师范后爆发了。借了酒劲,借了点小根由,二哥对我百般辱骂,甚至令我向他跪下。为了不使家庭矛盾扩大,我不知从哪来勇气,都忍了,从了。但我的退让并未能缓和紧张的关系,最后还是演化成了父亲与二哥的矛盾,大嫂和二嫂的冷战,家庭矛盾全面升级。我还好,读书住校,工作了还住校,偶尔假期才回一趟家,只是为难了夹在中间的母亲,手心手背都是肉,帮谁心里都是痛。后来还是母亲劝说我和父亲,离开六田山,回到平等街父亲的老家去,说是“近怄气,远变亲”,兄弟俩离远了,关系可能反倒会慢慢调和起来。于是,我和父亲把老家原属于父亲的两间破房修缮了一下,和父亲母亲住了进去。这时早已分田到户,大家不用再靠到生产队抢工分吃饭,各家的农活均由自家安排,自由自在。这样,除了农忙,父亲和我也都少回六田山了,和二哥也少了许多正面的冲突,更何况我心中本来对二哥更多的是感激,很少有过真正的恨意,与二哥的矛盾还真缓和了下来,慢慢地就都不再提起了。就好像家乡的山,再大的伤害,只要给她疗伤的机会,就能青葱如故。

这时的二哥却患上了肝癌绝症,自知已命不长久,反倒拼起命来。除了种田,还发狠砍山种杉树、茶油树。谁劝都不听,大家也都知道他是想提取生命的最后一点价值为儿女留下哪怕一丁点的财产,以尽自己作为父亲的最后一份责任,只能报以一声叹息。

终于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二哥强忍着一口气被我们从医院抬回了家,经过那排大松树前时,二哥让我们停了下来,远远望着依旧青翠的大松树和曾给他无数梦想的大田,一滴眼泪慢慢挤出眼角……刚到家,二哥随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走完了他复杂的一生。那年,他刚满三十六岁,是按老家习惯刚可埋进祖坟的年纪。

二哥临走的那两个月里,脾气变得异常的暴躁。二嫂不但要对他细心服侍,还得时时忍受他无端的痛骂,把年轻时积攒的那点爱情之火浇灭殆尽,加上生活的重压,在二哥逝去两年后,她带着年幼的侄儿侄女改嫁广南,六田山的那点家业也渐渐变卖干净,留下的只是二哥的一杯荒坟,落寞地藏在衰草丛中。

每年清明,我和妻儿回平等“坝常”的吴氏墓地奠扫祖坟时,都要特意转道去“交衙”陈氏墓地为二哥扫墓。为清除二哥坟墓上及周边的衰草,往往都要干到一个多小时,汗流夹背,力歇神衰,但我没有哪一年放弃,为的是让九泉之下的二哥也能像其它人一样能年年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抹新绿。

两年前国家施行“林改”,明确林地权属,堪测绘图上证。那五棵大松树及养育它们的小山坡,堂兄力主在证书上剔除了我的名字,理由大概这是陈氏祖先的“风水”,我归属吴门,不应再共享这一福祉。其实我知道,证书上的除名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与故地渐行渐远的我早已没有资格再窃取她的福荫。不过,世界之大,何处无绿,心中有绿,又何必担心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绿,只要真正拥有过一片绿,这何必在乎他人怎么对待你心中拥有的那一片绿。

篇3:故地重相识的情感美文

注重情感表现的绘画在美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排斥理性, 漠视死板的学院派教条, 以自由灵活的构图、强烈张狂的色彩, 动荡不羁的画面和充足饱满的激情为特征而立足画坛, 存在了上千年之久。本文以西方绘画各历史时期的代表画派及画家为论述对象, 对注重情感表现一路的绘画作了论述。

重情感表现绘画流派的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洞穴壁画和岩画。我们人类的祖先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毫不畏缩, 毫不屈服, 同恶劣的外部自然环境作斗争, 又用极富智慧的手法, 利用赤铁矿等矿物质色来图画, 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这些原始的洞穴壁画和岩画, 是现在有考证的最早的人类绘画, 也是情感表现类绘画流派的早期起源。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重情感表现类绘画流派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发展一度受阻。

文艺复兴, 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也为情感表现类绘画流派的再度觉醒准备了条件。首先提到的画家应该是近代绘画之父——乔托, 乔托把人文主义之光带进绘画, 发展了近代绘画史上的解剖学、透视法等等, 更为情感表现类绘画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波提切利是弗兰德斯画派的代表性大师, 他继承了乔托开拓出来的绘画新风尚, 用淡雅抒情的色调和流畅的线条, 对情感表现绘画流派的发展产生启发。还有一位该时期不得不提的西班牙绘画大师——格列克, 他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奇才和怪才, 是西班牙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 他奇特的绘画人物造型和阴冷的画面色调, 直接影响了西方重情感表现绘画流派的发展。

十七、十八世纪是情感绘画流派的极度发展时期, 该时期的巴洛克风格和罗可可风格是其代表。巴洛克绘画盛行于十七世纪的欧洲, 是十七世纪的主要画风之一, 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以强烈的运动感的构图方式, 夸张的造型特点, 绚丽多彩的色彩搭配, 以开放、纵深、涂绘的方式突破古典绘画树立起来的端庄、典雅、封闭、平面、线描的绘画典范和传统。作品更注重情感的自由表达。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性画家是弗兰德斯画派的绘画大师——鲁本斯, 鲁本斯是这一时代的风云人物, 他不仅是这一时期出色的绘画大师, 还是重要的外交家、政治家, 多重角色的人物特点, 愈加激发了他情感表达的欲望。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绘画作品, 有不少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 《抢劫波西琉斯的女儿们》《圣母在圣堂中引见》等都是其代表作。

十八世纪的罗可可绘画占据画坛的主要地位, 其画面特征与巴洛克绘画风格相近, 可看作是巴洛克绘画的晚期阶段。其题材上多是反映宫廷内部的少男少女们谈情说爱和吃喝玩乐的场景, 凸显了法兰西民族的浪漫情调。为情感表达流派抹上了光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性画家是布歇, 其代表性的画作是《舟发西苔岛》。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画坛上出现了两股相互对立的潮流——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重情感表现绘画流派的光辉代表, 在这一历史时期, 彰显了其作用和地位。浪漫主义绘画在巴洛克绘画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作者的主观表达, 突出个性, 不受理法的约束。画面上用张狂的构图、放荡不羁的笔法和注重情感表达的色彩组合, 题材上表现出对重大历史题材和重要社会事件的兴趣以及对表现异国情调的向往。德拉克罗瓦和籍里克是这一画派的杰出代表, 充当了与新古典主义画派竞争的旗手。《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中的众人物形象笼罩在英雄人物的统照之中, 代表了社会正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突出表达了作者的进步的思想感情。《梅杜萨之筏》是籍里克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采用不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把死亡安放在三角形的底部, 把求生的希望安放在三角形的顶端, 在残酷的对照中是画面产生强烈的动感效果, 仿佛从绝望到希望之间经历了一种时间的和心理的转换过程, 从而充分的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加强了作品所蕴含的主题。

十九世纪中晚期, 重情感表现绘画流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后印象主义绘画里。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三代表之一。凡高的艺术作品, 直接启发了表现主义思潮。因此, 后印象主义, 尤其是凡高的艺术成就, 在重情感表现绘画流派的历史演变进程中,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向日葵》《加歇医生》《星月夜》等是凡高的代表性作品, 凡高在作品里用热烈的色彩, 理性的笔触, 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对太阳的热情追求。凡高短暂的艺术生涯, 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表现主义, 是重感情绘画表现流派的高峰。重感情表现绘画流派的美学主张, 在表现主义绘画里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表现主义主张表现“精神的美”与“传达内在的信息”, 在造型上用强烈的对比, 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 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蒙克是表现主义的绘画大师, 其代表性作品有《呐喊》《青春期少女》等, 揭示了同时代人们被隐蔽的心灵, 表现了人们内心世界的丰富而猛烈的情感。

二十世纪初期的野兽派绘画, 也是西方世界重情感表现绘画流派的表现区域。野兽派绘画用夸张的造型和色彩, 来释放内心的情感, 表现形式美。马蒂斯是这一画派的代表, 《舞蹈》和《音乐》等作品是其代表作。马蒂斯用鲜明艳丽的色彩, 舒适流畅的线条, 做成一把安乐椅, 来抚慰世人疲惫的心灵。

抽象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中期诞生于美国的绘画流派, 是重情感表现绘画流派在全世界范围的再发展。德库宁和波洛克是这一画派的代表, 他们二人把重情感表现流派的绘画继续往前推进了一步, 也让世人了解了美国绘画, 并把世界艺术的中心由法国引到了美国。

重情感表现流派的绘画在当今世界依旧蓬勃发展。通过以上的梳理, 我们看清了这一路绘画的发展脉络。对我们更好的认识美术史, 更好的处理继承与创新等问题, 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 梯利.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2005.

[2]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发展史[M].1998.

[4]刘骅, 杨永胜.世界传世名画[M].济南出版社2002.

篇4:故地重相识的情感美文

一、重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指出,通过人文性带动工具性能够建立一个情感的小学语文课堂,也就是用文章中感性的情感、思想、方法和态度来带动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从感性入手,加深对理性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真正统一,但也不能过分注重人文性,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例如《在大海中永生》抒发了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尊敬之情,《秋天的怀念》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教师在教学前要饱含文章激情,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走进教材的情,把教材的情变成自己的情,当学生捕捉到作者融入在作品中的情感时,就很容易进入课文佳境,感情得到深化,从而感悟文章的内涵。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要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亲人般的感情,可以采用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听着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海鸥,悲伤的心情油然而生。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桂花雨》一课时,如果遵循教案,语文训练似乎也很到位,但直觉告诉我学生没有动情。教师不妨让学生深情地朗读“摇桂花”部分,再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下桂花雨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会很快进入到文章情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此外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语文课堂没有情感,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二、重感悟

(一)学生——“感悟课堂”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直接参与感悟活动。感悟课堂认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并强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已经注重课堂中学生的直接参与,但很多情况下只是少数学生的“特权”。比如,在公开课上,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这段话,并能达到教师预期效果,于是教师开始呈现问题,环环相扣,少数学生思路紧跟,大部分学生处于朦胧状态,一节课就这样草草收兵。由于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阅历不竟相同,当他们碰到同一文本时,必然产生不同的心灵感悟,所以教师怎么能把情感强加于学生?

(二)朗读——“感悟课堂”的关键

感悟不是告诉,感悟不是分析,感悟是探究,是体验。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读中悟。”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窦桂梅老师也把朗读分为“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层次。通过有感情地读课文,学生可以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时,教师无需多讲多问,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能悟出感情。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不是单纯的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发声活动,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能力、技巧和情感的相互配合。所以,只有发自内心深情并茂的朗读才能悟出情感。

(三)实践——“感悟课堂”的方法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单纯的语言文字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生活中各种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运用来感悟,从而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启发——“感悟课堂”的升华

课堂学习的启发,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是感悟课堂教学的升华,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感情启发学生,创设更多的互动,教给学生有活力的语文,让语文学习更富有语文味。

三、重对话

对话的课堂就是提倡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从现代课堂视角来看,课堂必须实现从独白到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对话中提高,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就是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也是课堂上最主要的一种对话形式;生生对话指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文本对话就是学生投入到文本中,与文章作者“合二为一”。

(一)营造对话氛围

对话教学是独白教学的一场革命,在独白教学里,学生没有思考权和话语权,缺少能动性,已完全被物化,而对话教学能真正实现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能得到两种思想。”那么,如何营造氛围?首先,教师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议一座情感的桥梁,使他们产生和谐碰撞。其次,教师要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对话氛围。高效的课堂在睿智的教师的引领下才精彩纷呈,学生的思维才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领域。最后,教师要善于创造语言情境,抓住文本的情感焦点,展开与学生的情感对话,让学生情感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得到熏陶。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二)建立平等对话

在平等的对话中,师生之间那种主动与被动、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被解构,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在建构。教师不再是金口玉言的“师皇”,而是平等对话的首席;不再是绝对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平等对话的领袖。在“师道尊严”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学生不敢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长此以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高效的语文课堂对话教学追求的是“教学相长”中的技艺切磋;追求的是教师与学生间思想的碰撞;追求的是师生的共同成长。正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再是教,学生也不仅仅是学,彼此在对话中成长,获得生命的共同体。

(三)享受对话魅力

一节课好比一场比赛,对话好比比赛场上的战略技术,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就需要设计好课堂对话,但预设不等于背台词,当学生的视点偏离“文本”中心,偏离预设,教师又将如何引导对话。作为教师,不能为对话而对话,有些教师刻意追求课堂上活跃的气氛,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对话,但却与教学目标相脱离,这种对话算不上真正的对话,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简单问答,我们要让对话教学如血液一样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细胞。

篇5:似曾相识是归情情感美文

都市繁华,怎敌一处闲庄?复杂尘世,怎胜一颗原始纯心?岭师,而你于我,便是那处韬光养晦的闲庄,是保持童真的那片净土。你不相信?好吧!那就请你认真聆听从我心底涌上的至真至纯的告白。

我喜欢你,喜欢你美却不张扬的容颜。情人之间有时会相互诉说着爱意,好比女生会一脸娇羞地问男生:“你喜欢我哪一点?”倘若你也这般地问我,那我回答的时候脸上应该洋溢着向往、自豪和留恋。

我喜欢你古榕广场散发的历史感,那是你最初的容貌。那几棵大榕树参天耸立,地上的根有的如手腕般大,有的如小指般的细,互相纠缠,疯狂地向四周延伸或钻进土层深处。或许,地底在几十年前就已织下了一张网,网罗着自然的养分。那经过自然母亲哺育的树干皮肤也焕发着土地般黝黑的光泽,粗壮有力,笔立挺直。

阳光从错综复杂的茂密枝叶穿过,透过空气里的像闪着亮光跳跃的小精灵般的纤尘,映在长着些许青苔的古老青砖上。不远处立着一道古香古色的木门,几声的鸟叫声使周围显得格外清幽。置身于此,心里便自然地安静了下来,并有这么一种错觉,仿佛穿越到了几千年前,身穿一袭白色长裙,微笑着望着头上的那抹绿,而不远处,有那么一个人,用那温柔宠溺的眼神依旧追随着你。

看吧,你的古榕广场就有这样的一种魔力,能使浮躁的心平寂下来,并产生一种莫名的喜悦和幸福感。你的历史感让我迷恋。

我喜欢你钟楼的欧式风格。噢!钟楼只是我们岭南学子对它的爱称,它真正的名字为百年师范纪念塔,枣红色的塔身,乳白色的底座,顶端四方分别嵌着一个时钟;底下则有一扇红色雕花的小门,四周则是白色线条雕花的欧式风格柱子。塔下书写着你的简介。

春季时,若遇上一场细细的春雨,钟楼与它底下那几棵开得正旺的.美人花正好构成了一幅烟雨春景图――它们的周围被一层薄纱环绕着,空气中带着水的凉气和花的香气,沁人心脾。雨过后,那粉红中夹杂着白色的花儿与水珠相辉映,显得更为娇艳、苍翠欲滴,而地上,也会散落着掉落的花瓣。那景象真有一种诗意。

而且那里,聆听过各种的梦――事业梦、友情梦和爱情梦。圣诞节、元旦等节日,女生们喜欢结伴于此倒计时,许下自己的梦。有时,已经工作了的师兄师姐会携自己心爱的人儿回到这里来拍下他们最幸福时光,开始他们共同的新生活。每看到这美好一幕,少女的情怀――对未来幸福的憧憬又不禁显露了出来。那可能成为我们大学生活的一抹甜甜的回忆。

我最爱的还是你雨后黄昏的容颜,那时的你是最美的。夏天傍晚,倾盆大雨瓢泼过后,热气也散去了不少,空气中也弥漫着泥土的清新。细雨仍未散去,整个校园被一缕缕烟纱环绕着,绕过树干,拂过草地,飘上楼顶。当它们路过橘黄的路灯时,那昏黄的灯光显得越发温暖。环顾四周,楼宇透出的亮光也变得有点模糊了,在这夜幕降临的背景下,像黑板上被抹开了的粉笔颜色。从高处往下看,整个校园带着朦胧美,而此时给人的感觉则是安然闲适,能洗去一天忙碌的疲惫。

一场烟雨,几分醉意,些许烟纱,满园芳华。

岭师,我更为你的内涵而倾心。这里的人儿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单纯善良,没有太多勾心斗角的世俗,而是比其他学府多了几分务实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有人说:“大学里,没几个人对你是真心的,明争暗斗是常事。”但在这里,至少我自己还没感到这般的世俗与黑暗。“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以及所提倡的“人在哪里,教育就在那里”教育理念使得从这里出去的大多学子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是你使当初懵懂的他们得到了成长。如此一片净土,能让我对这复杂社会依旧信任,依旧认为人们是善良的,我能不爱慕吗?

上一篇:张翠良--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下一篇:从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原理看译作与原作关系的理性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