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2024-05-07

七年知青岁月心得(通用7篇)

篇1: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述了总书记在1969到1975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经历。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待在农村的时间最长,年仅15岁的习近平毅然决定放弃在北京优渥的生活条件,到陕西去当知青,到最苦最难的地方去磨炼自己,到最贴近农民的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主席,扎根在土地里,枝繁叶茂在党中央,用自己高大的身躯,树立起中华儿女的榜样。

分享片段---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近平离开中学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在梁家河,虽然艰难困苦,但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从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可是哪一所高等学府、哪一座象牙塔里都学不到的真东西。

那个年代,考试交白卷、得“鸭蛋”很光荣,但是近平没有受那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每时每刻都汲取知识。那时候,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待在屋里就是昏暗的窑洞,出门就是漫山遍野的黄土。近平在劳动之余读书,也是一种充实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荒废时光的好办法。

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你能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那么你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 民、学者、医生、教师,或者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才。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考进医学院,五年大学生涯,三年规培之路。这是新一代医学生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我们已经离开了校园,开启了新的梦想,一摞摞的发黄医学书,一支支废旧墨蓝笔,一张张尘封的病历纸,一声声催命的电话铃声,一串串急促的脚步声,一场场激烈的病例讨论,这些都是我们的平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医路漫漫,唯有坚持,才能取得教授、专家那样的称号。

十一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住院医师在医院值班?漆黑的夜里不知道有多少医务人员在伏案工作,患者的入科教育,不知道你是否千叮咛万嘱咐患者不要熬夜,不要劳累,而如今的你想起这些话语会有什么想法呢?现实是什么呢?我们收起自己的矫情,擦干自己的眼泪,放下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揉揉眼睛继续工作,你们都很坚强,工作再苦再累,也都在坚持,从来不向父母抱怨,不向社会妥协,牟足尽,一个个的向前冲,做不到总书记那样的坚持不懈,但我们也不差,坚持在医学的道路,快乐的穿梭在病房里。主任们常说,住院医师,只有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在病人身边学习才能尽快地成长起来。没有高强度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难以培养出合格医师,年轻医师没有下夜班,你们要多看、多学、多问、多做,这样才能早日成为值班医生。我们经常会听到轻轻松松是当不好一个医生的,不努力永远做不好医生,换句话说,技术不够硬,被患者抓住把柄,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我们看过不少真实而负面的消息,我们抱怨过无奈过哭泣过,但仍发现自己没有改行的勇气,还是想继续做医生。医生的工作服务对象是患者,患者的救治需求随时可能发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医生工作时间不可能是“朝九晚五”。下班时间到了,医生仍会继续对病人进行治疗。对规培医师而言,规培期间是以学习者身份在工作,住院医师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才能有更多收获。如果因为待遇问题去“颓废”自己,对病人不负责,那样失去的很可能是自己的生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七年知青岁月,总书记从一个懵懂迷茫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青年,他从梁家河大队出发,从一个普通农村的村长迈向党中央,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艰苦的环境,容易使人沉沦,但是如果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永远不要停止为梦想而努力!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弘扬主人翁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青年医师。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做事在行,忌言之凿凿,作之寥寥。

篇2: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选择做知青,书中介绍,习近平同志“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因为在当时,“做知青,是身不由己,没有其他路可走”。对他而言,这无疑是选择了一个新的未知的环境。而这个环境,从1969年1月13日出发,1月16日到梁家河(走了三天),从那时起在那里度过了7年。

对习近平说,“由于家庭原因目标大,早已经被一些人注意上了”,“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他是在困境中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长成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在这个新环境里,他从不适应到适应,从积极性不高到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语言交流有困难到融入环境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最终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实现精神上的升华,确实是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过程。如书中所述,过四个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个关是一个体系(锤炼)三个范畴(生活、工作、思想),容不得一块短板。习近平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适应的,“我们由于懒…”,“刚到生产队时劳动积极性都不那么高”,“当然,时间长了,思想有了变化,和老乡接触多了,劳动也习惯了,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分也涨到10分了”。这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环境起到的积极影响。当时,“梁家河后队的老乡都很同情和理解这些知青”,是“陕北的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豁达、包容、厚道、质朴、奉献的集体人格,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铸造了他不变的初心”。他是北京知青中最后一批离开的,在农村入了党,当了支部书记。我们还看到了组织的催化,比如冯家坪公社书记赵廷璧对这个“转变”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

对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叫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纵观这七年,这是一个人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双向互动,促成升华的过程。对我们来说,面对新的环境,首先是适应,尽快的适应和融入,然后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聚力推动各项事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如果有机会的话,要充分利用基层加艰苦的客观环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完成蜕变,为人生道路指明正确路向。

二、相信和依靠党组织,以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发挥作用

1、坚定的追求进步,坚决相信和依靠党组织。习近平同志是高干子弟,但顶着“黑帮弟子”的帽子。对此他显得很坚毅,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意思就是,正人要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他一直坚定追求进步,不懈追求上进和一贯努力奋斗下,1972年秋天正式被批准入团。在基层党组织坚持客观公正的锻炼考察下,1974年元月,经县委研究讨论批准入党,当时正好赶上村领导班子换届,村上党员大会推举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需要强调的是,“在当时,入党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如果有一个经手人思想僵化,严守当时所谓的政治标准,都会影响到习近平入党”。从中也可以看到,对习近平同志的一贯表现的认可,群众和组织是有其客观的内生动力。

2、以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习近平坚持认为,“不能光停留于议论抱怨,要争取入党,在党内发挥驱浊除弊,改造时势的积极作用”。同时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比如,他一次次找我(武刚文),让我多为集体考虑,要用自己的能力给全生产队的人贡献,他还问我:“你听不听党的话?不听党的话,说明你觉悟不够高,我就给你办学习班。”前后谈了十几次,最终把我说动了,我说:“行,我当这个队长”。再比如,“像张卫庞,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当队长,咱们要重视培养年轻的村干部”。这就是出于对干部队伍传承和事业可持续性的考虑。

三、传承家风,为人仁义,性格坚毅,处事公正

1、传承家风。书中介绍的“习仲勋的儿子帮我(警卫冯俊德)拉过车,领导人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习近平充满了对父辈那一代革命者的崇敬,也传承了父辈的高贵品格。而早在延安时期,习仲勋就被毛主席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也这么回忆:…没有长期待下去的观念,别的知青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后来受到姨姨、姨夫的教育,很快融入了陕北农村新的环境,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书中还介绍,在梁家河接受采访,一讲到群众的功劳就滔滔不绝,一讲到自己就讲的很少很简单,“这个年轻后生,功成不居,谦虚谨慎,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我想,这就是家庭家风的作用。

2、为人仁义。帮(冯俊德)拉车赠送衣物后,面对别人的不解,习近平表示“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他骗我什么,他不会骗我的”,可见“心地非常善良。按陕北人的说法,很‘仁义’”。其坦诚也确实令人肃然起敬。习近平会做思想工作,批评人时没有说一句污染辱人格的话,而是以平和的态度,给他讲道理,教育他改正错误。社员(因为打坝被砸伤)受伤,可把近平急坏了,借用赵福友的话就是“他把咱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咱不能忘”。习近平认为,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多少年过去了,习近平还是这么朴实,这么平易近人。他待人真诚,为人人实在的品格始终没有变”。

3、性格坚毅。“他很有个性,绝不是软弱的人”,“少年老成,遇事不慌,跟村里任何人说话都是稳稳重重的,从不和别人乱开玩笑”,坚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矢志以恒,一以贯之,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4、处事公正。“很多农村人党领导,裙带关系很严重…他一视同仁…”,“梁家河的姓比较复杂,有十几个姓,选书记一定要选一个威望比较高的,大家都认可的人,既要考虑到有本事,还要考虑办事公道。考虑来考虑去,大家都想到了近平”。“农民是非常实际的,他就看你能不能做事,能不能公道。只要做到这两条,什么问题都好处理”。而习近平面对队里人多嘴杂,主意也多。他每一次都能调解的很好,他说话能说在理上。做事情稳稳妥妥,和村里谁也没有发生过矛盾。近平处事非常公正。

四、紧紧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1、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这是习近平的显著特点。说话办事很稳妥,考虑问题也很周全,和村民关系融洽,是一种乡亲、亲人、家一般的感觉。个人认为,在当时环境中形成了朴素的共同体意识。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群众立场。在那个时期,“脑子里那些阶级斗争,实际上和陕北的现实不是一码事。人们并不知道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道路在农村的体现到底是什么,却要每天面对最现实的问题:怎样才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这是当时的实际。因此,只有在基层受过苦,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够有真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山西原平县委书记,80年代调研正定,习近平当时曾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这都告诉我们,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至今对这几句话印象深刻。

3、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为群众做实事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让人民过上好生活是他工作和风斗的目标。早在,习近平同志在公开发表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下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誓言――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当年他思想上准备在陕北当一个农民,并非虚言。当他下决心回梁家河挑重担前,曾长时间躺在土地上,望着蓝天,下决心像父兄一样好好在农村干一场,这辈子就当个农民吧!”,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时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比如当时除了过“四关”,还有一个“厕所关”,联系到现在的“厕所革命”,这可能就是习总书记关心的文明的最不起眼处的源头;比如制定了村规民约;比如带领村民打坝、取火、办铁业社、代销店等等。一句话,他迫切地想为这块贫穷落后的地方改变面貌尽一份力。

五、志高行稳有担当

1、志当存高远,事须从实做。习近平同志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志存高远。但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的官,不是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为老百姓办好事”。“1972年到1973年这两年,是近平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大部分知青走了,近平因为父亲受到政治迫害,就是走不了。那时候近平的思想有很明显的转变,他渐渐意识到了,他苦苦期盼的光明大道,其实就在自己的脚下。记得近平跟我(武晖)聊过他那时候的想法:我为什么就不能在梁家河扎根呢?我为什么就不能留在这里为老百姓干好事呢?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可以说,那个时候近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开始形成了。”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1975年大学招生,习近平填报志愿的时候,三个志愿填的都是清华大学…表现了独特的性格和自我人生设计上的理念。毕业后又放弃了看似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至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并表示“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他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走的很充实。他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明确了人生道路的人,一个有很强求知欲、上进心和定力的人(从《知之深爱之切》、《之江新语》等书中也可以看得出其一贯的知行观)。

2、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同志有一个特点,就是:我说的话,如果有错你们就指出来,我肯定改;如果我说的没错,你们就照着办,不能打折扣。如果是你不对,我就要纠正你,而且不能说一下我就不管了,还要督促你真的改过来。如果有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对的事情还要说对,那绝对不行。近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工作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严格要求别人,他非常善于团结同志,关心群众。

书中介绍过一件事:有一次我(石春阳)到他窑洞里去,他跟我说:“随娃,我要上大学走了,支书谁当?”我说:“这个事情难说,大家选谁是谁。”他说:“你可以当。”我说:“我不行,当不了。”他说:“你咋当不了?我以前也没当过,现在不是当得挺好吗?”我说:“我怕我当不好。”近平说:“你还没当,你咋就知道当不好?”过几天,近平召集大家开党员会。在会上,近平和大家说:“我快走了,下一任支书谁来当,咱们得选。我个人推荐随娃当。”紧接着就是投票,大家写的都是“随娃”。这个结果,其实不是因为我有多好,而是我们村里人都信任习近平,他推荐了我,大家就都选我。近平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然后又当众对我说:随娃,梁家河以后要发展,你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你是年轻人,当支书以后,要多动脑子,多思考问题,还要多联系群众,这样工作才能做好,支书才能当好。如果处理问题不考虑群众的感受,支书也当不好。

又比如,习近平“敢担当,能做事,总是为村里着想。当时办铁业社、代销店,方便了群众,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一切以粮食生产为中心,搞这些副业,有一定的风险,很容易被扣帽子。他对政策方面把握的很严谨(铁业社为了生产,为村里人打农具修农具不盈利;代销店非营利性质,公对公,为社员生活提供便利)。他这个人,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

六、坚持学习和独立思考

习近平说,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需其同意便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只有愚蠢的人才不去读书。他通过“读书…佐证…扩展…联系…不同点,养成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起到了活跃思想、拓展思路的效果”。正所谓“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他坚持独立思考,当时,“逐渐对这种长期无休止激烈的阶级斗争有了疑问,引起思考”;“对马列著作版本阉割是很注意的。他感慨地说,这么一个小薄本经典,就有这么多名堂,可见认识真理很不容易”。他以辩证思维方式看问题,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简单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

七、做好新时代财政监管工作的启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青岁月》启示和激励我们,做好新时代财政监管工作要有新的精神风貌、新的工作标准、新的时代担当、新的工作干劲、新的工作作风。简要汇报几点。

1、为人民服务需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比如,在当时习近平同志就是从民生生计、生活必需入手,如打淤地坝,为的是能让大家吃上饭、多吃一口饭;从铁业社、代销店入手,为的是让大家能更好的“活”一点;从修沼气池、厕所入手,为的是让大家生活得更舒适一点。

2、遇事要有定力。书中介绍,习近平很很喜欢曾国藩的一段话:“愈是军情棘手,众议纷纭,愈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谈到智商和情商的关系,他认为,智商是重要的,而情商则是关键,尤其是做大事者。

3、注意方式方法。比如,习近平“不但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而且性格很随和,说话既不偏激也不保守,非常实在”,对工作和对群众,需要采取不同的思路理念,对待工作是认真加鲜明地坚持正确的反对错误的;对待群众是服务。又如,插队期间,农村经常搞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活动。习近平是怎么做的?“近平讲话,能把人听憨了”,就是说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爱听想听的话,表达对路子。另外,习近平还注意采用合适的方式正确处理与群众的关系,“近平把粮票和钱压在了碗底下”(一碗鸡蛋面,垫了1斤2两粮票和三毛钱)。

4、办事实、作风实。“那个时候,农村基本建设就能够考验村干部的实际能力,你能说动大家打坝,修梯田,你就是有本事”!习近平带头干,做到了。后来的取火记(修沼气池),在那个年代,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建材、路、技术,能够完成一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事,也是非常不容易。到了主持(正定)县里的工作,到乡镇和农村检查,从来不提前打招呼,都是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到了实地,他去看领导在不在,工作做的怎么样,实地去看,不给对方提前准备的机会。如果看到什么工作做得不到位,当时就把相关领导叫到现场,督促他拿出整改方案。重内容而不是形式、过场之类的花架子,重一手的直接信息而不是二手的信息。

5、重视榜样力量。书中介绍,“其实,习近平的才华初现,不是在他插队落户的梁家河,而是在他搞社教的赵家河。赵家河是习近平才华初现的地方。能去搞路线教育的就不是一般知青了,这对所在队的工作有了话语权,对这个大队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了影响。榜样,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这也是从小我(自我提升)到大我(人民领路人)的升华。

6、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7、守规矩。“要调动力量,没有规章制度可不行。近平把规章制度定的严严的,大家一起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度不认人”。

篇3:追逐,知青的岁月

忆惜,毛主席在1955年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由此掀起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1975年9月的一天,我也随着市政府欢送大会,代表工程局首批知青,在工区父老乡亲的欢送下,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加入了声势浩大的队伍。我们知青点共三十名男女学生,都是刚迈出中学校门,就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了“接受再教育”的道路,掀开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蹉跎生活。我们被安排到一座贫瘠荒凉的山头上,从事着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的挖山筑梯田的劳作,两年光阴,难忘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和汗水,凝固成一段沉重而又难忘的青春记忆。

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带着热情、单纯,心中还充溢着青春的激情与美好的向往,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到偏僻山区去。插队到户之初,我们向善良、纯朴、勤劳的村民,学插秧、割麦、犁田、挑尖担,与他们一起干农活、吃农饭、住农家、唱农曲、聊农趣,抗酷暑、抢双季,修水利、战严寒,并肩作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日子。没过多久,我们经历了几个月由学生到知青再到和村民打成一片的艰苦的角色转变,小白脸晒成黑包公,细白手炼出硬茧花,稚嫩的肩挑起了百斤担,再也不是手无肌力,五谷不分的学生。知青点房屋建好后,我们三十名知青又从各生产队收编到林场,从此大伙过起了集体生活,开始扛锄拿锹舞大锤,挖山筑田种橘树。父母亲单位为了协助加强知青管理,从企业中抽调一名优秀干部到知青点带队,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她没有领导的架子,对人很亲切,与大家一起开荒种地,插秧、锄草、收庄稼,样样活抢着干。论年纪,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她在我们心中却是一位可敬的大姐。她既是领导,也是同事还是知心朋友,更是学习的榜样。

“上山下乡”,过的第一关就是学插秧。经过两天培训,“左手拿一把秧苗,右手大食中三指合力抓两至三棵秧苗,锥形状插入田里,”动作要领己熟,迫不及待想下田实地操作,老场长特意选了块已整好的水田,让大家大显伸手。我们戴着草帽弯着腰,卷着裤腿站在刚能淹没小腿肚的水田里,像模像样一字排开,学着村民抓起抛入水田的小捆秧苗,一边插秧一边往后退。因为新奇我们很兴奋,精神倍增,相互间还掀起了插秧比赛,干得正如火如荼,突然听见一名女知青大声尖叫起来,大伙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过去,只见一条蚂蝗附在她的小腿肚上吸血,吓得她在水田里连哭带跳,胆大的男知青上前用手一拉,把蚂蝗扯掉,血迅速从腿肚内流了出来,过了会才止住,大伙都为她捏了一把汗。经过半天的忙碌,半亩水田秧苗终于被我们插完,老场长一声收工令下,大家个个拖着疲惫的双腿,艰难地直起了腰身,看着对方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笑脸。

第二天一大早又有人尖叫起来:“不好了,我们昨天插的秧苗一半漂浮在水面上了。”怎会这样?大伙连赶带跑想看个究竟,到秧田前一看,都傻了眼,好好的秧苗怎么都睡在水面上了,一时个个脸上像霜打的茄子“怏”了。随我们赶来的老场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用安慰的语气向大家说道:“知青们,不要灰心,这很正常,你们第一次插秧有一半能活已不错了,看似插秧简单活,也有技巧的,大家只要认真练,会熟练掌握的。”

不服输的知青们“憋”着气,展开了插秧练习,热心的村民们也手把手耐心细教,没有秧苗就拿扑克牌双手配合练,没有柔软的水田,就拿自己棉被当水田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苦练,待知青队伍再度被拉到生产队插秧时,熟练的动作,横竖成线,间距均匀的秧苗,展现在大家眼前,村民们个个竖大拇指赞叹。

简单农活,想要做好也有难度,通过插秧一事对我们启发、教育很大,也使我们改掉了年轻人浮躁、眼高手低的毛病。我们还开展了虚心好学的行动,一份份表决心订上宣传窗,一篇篇心得体会粘上宣传墙,一个个找村民学农技成为时尚。与村民同住一个屋檐下,同耕一块土地,同享丰收喜悦的苦与乐,同奏锅碗瓢盆生活曲,成了我们充实生活乐趣的主导。生存环境差,用双手来改变。生活物资匮乏,养猪养鸡种菜来改善。正因为知青岁月的艰辛,才给我们留下了这永恒的回忆,也磨砺了我们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性格。正是那段岁月的历练,使我们体魄变强壮,意志变坚强,精神变充实,才使我们在今后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迎刃而解。

光阴似箭,少壮的当年,而今已年过半百,满头青丝渐染白霜。下乡时结识的玩伴们都已由平房改住小洋楼,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岁月的洗礼使人成熟,也催人变老,但它抹不掉我们对知青点那段时光的怀念,隔不断我们与翟家大队村民凝结的深情友谊。而今重迈这块土地,追逐青春的岁月,寻找难忘足迹,那一山一水一木,都可追述起知青生活插曲,点燃起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更让人眷恋难舍,因为我们把踏上社会的第一春奉献给了这片热土。

责任编辑:肖华

篇4: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李 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我们解决了过去长期想要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要办却一直没有办成的事情,这一切成就离不开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作为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党领袖,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仅是总书记个人宝贵的实践经历,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和深挖的精神宝库。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当年上山下乡的全国知青中,总书记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他插队去的陕北是全国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也是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1969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总书记属于老初一学生,只有15岁多。那时候的总书记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几乎没有歇过。到1975年末,当初来延安的26200名北京知青只剩590人。总书记插队的梁家河,到1974年10月就只剩他一个知青了。我们要从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的目标,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实际,克服困难,努力奋进,方能成长成才。

青春是用来奉献的。‚近平还是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最美的青春在一线,最美的青春是奉献,总书记把七年的打拼岁月奉献给了黄土地、奉献给了老百姓,这是青春里关于理想信念和事业追求的最美的奉献。这种奉献足以启示我们,要把奉献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把人生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把‚小我‛凝聚成‚家国‛,把点滴真情奉献给祖国人民。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以无怨无悔的奉献书写人生价值,这样‚有血有肉‛的青春,无上光荣。

青春是用来沉淀的。‚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再艰苦的生活环境都没有动摇总书记追求思想进步的决心。他在梁家河的打磨锤炼中通过学习和思考,积蓄成长力量,也正是梁家河的经历为他的基层经验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他了解民情、体察民情,从不曾忘记那片土地教会他的民生之义。15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迷茫、彷徨;22岁离开时,他已经有着坚定的目标、充满自信。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到基层与群众说白话、打交道、讲感情的精神,真正了解社会民生的真实状况,了解基层民众的疾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提高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到艰苦环境中去打磨,才能在实践锻炼中沉淀自我、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为走好人生道路沉淀和积蓄力量。领袖的成长经历,深深镌刻着时代发展的历史烙印;领袖的品格风范,鲜明地展现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气质形象;领袖的智慧情怀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前途。有人说,没有梁家河的7年,便没有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习总书记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总书记心系群众、为国为民的情怀,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紧紧围绕总书记这个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篇5: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一是要敢于吃苦。作为青年必须要培养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在艰难困苦中锤炼成长。

二是乐于吃苦、善于吃苦。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形成拼搏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不忘吃苦。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只要经受了艰难困苦,锤炼了意志和顽强的品质,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能处变不惊、应对自如,当代青年必须学好吃苦这个人生必修课。

篇6:学习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应该拿出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劲头,深入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机遇,奋发作为,干事创业。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我要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列重要讲话精神热潮。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在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

二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精心细心用心做好群众工作,把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抓牢、抓实、抓细。

三是坚决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抓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夯实精准扶贫的工作基础。

四是突出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要深入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并且做好全镇村民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大力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作。

五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十九大召开在即,信访稳定是确保大会顺利召开的前提条件,要对全镇信访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带头下访接访、包案督访,带头处置重大复杂问题,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六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干部作风实现新的转变。严格要求自己,抓实全镇工作,不松劲、不懈怠、不畏难,带头转变作风,带头勇于担当,带头苦干实干,夙兴夜寐、_工作。确保全镇各项工作开展稳中向好,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篇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

轨迹。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意味着青年时期的经历跟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作为新时代成长的青年人,品读此书能够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毋庸置疑,本书意义非凡,对青年来说更为意义深远。它是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也是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还是当代青年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更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务实态度;在不断遇见、分析、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锻造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坚信每说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际遇,每一代人都应担起每一代人的责任,艰难困苦,玉汝自成。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树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走出自己的道路;应该建立“学乐精神”,在坚持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自身文化修养,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总结提炼,以求内修于心,外践于行;在不断攫取知识的过程中滋养精神、洗礼心灵、升华思想。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入尘寰,与民悲欢,始信从中另有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团结群众为伟大工程建设,伟大梦想实现努力奋斗。

【篇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党员学习书籍,在学习过程中,我能够在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成长过程中的不易和历练,更让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书中描述的件件事例凝结汇聚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与经验来源,事关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一下子变得更为清晰明朗、可信可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告诉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年习近平为我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理想信念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但我坚定,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在修身、律己,谋事、做人上从严从实,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不断地磨炼党性修养,固根守魂,脚踏实地把路一步步走稳走实。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面对困难他选择了顽强的拼搏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敢于吃苦,勇于挑担,立场坚定,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篇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我一直在脑海中想象着书中描写的梁家河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想到自己也能踏上延安这片红色土地,更是置身于48年后的梁家河村,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地方,倾听总书记与人民共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虽然书中述说的故事发生在40多年前,但是珍贵的记忆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色。站在梁家河村史馆和知青窑前,站在总书记带领村民挖的第一口沼气池前,站在至今仍然发挥效用的淤地坝前,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当时还未满16岁的总书记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不适应我们可想而知。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总书记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带领人民群众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挥洒的汗水和实际的成绩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高原,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站在梁家河村,看到村里一条条规整的柏油路和一项项惠民工程,不禁感慨万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念才能开拓出这片黄土地。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仍要牢记“延安精神”,勇闯思想观、生活关,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困难中不断磨炼自己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扎根基层需要一种坚持、一种勇气、一种执着和一种奉献。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作为一名基层普通的人们公仆,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向领导求教、同事求帮、书本求知、实践求真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党员干部队伍要密切关注群众需要,也要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不可脱离群众,不能以公谋私,从而做到进得千家门、问得千家事、解得千家难,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目标,为了自己事业上的目标,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不忘初心,愿使裤腿粘泥土,勤勤恳恳做公仆。

【篇四】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启迪最大的是,习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在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仍热不忘读书,我们面对今天的美好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是要做学习的先行者,争做对党忠诚的表率。一般来说,党务工作者总是比普通党员能够“先人一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和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指示。之所以要“先人一步”,目的是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党务工作者应该首先学习在前、统一思想在前、消除障碍在前。因此,党务工作者必须是学习的先行者,这也是开展有效开展工作的保证。

二是做优秀的组织者,争做履职尽责的表率。“一粒粒珍珠,只有用线把它们穿起来,才是一条耀眼的项链”。没有组织工作,党员的活动就可能流于形式,甚至是一盘散沙,今后我要运用运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组织好这次专题教育活动,增强专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在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组织机关党员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三是做党员的模范者,争做干净纯洁的表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无论职务高低、进步快慢,都要感谢组织的培养、教育之恩,人民群众的抚育之恩。对待职位,要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清醒;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恩。只有常怀这种感恩之心,才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不为名而失志,不为利而乱意,不为权而动心。要牢记君子之交淡如水,择善而交,用“火眼金睛”分清谁“真朋友”,谁是

“假朋友”,不交无德之友,不交无义之友,不交无耻之友。

习近平总书记把七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今天我把青春也投入到了基层党建工作当中,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很多都体会过“党建办的夜晚静悄悄”,正是这样一个个“静悄悄”的夜晚,迎来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在应当吃苦时选择安逸,我们必须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在吃苦中锤炼品行,练就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为党的事业不断奋斗。

【篇五】

2015年,一次随团赴延安市委党校学习的机会,到了延川县梁家河村。

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是刚到梁家河村时最初的印象。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梁家河村史馆、带领当地群众修建的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前,随团导游说得最多的话,便是总书记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如何客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和政治环境,勤奋学习、工作和生活,点亮青春、点亮人生,让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时隔三年,当第一次捧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时,对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面对苦与难,毫不气馁、砥砺前行,凭借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勤奋点亮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全面的理解。

坚定信念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得益于艰苦环境的造就,更是他信念坚定、苦心立志、勤勉奋斗结果。正如书中一位受访者说:“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

有没有坚定理想信念,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决定了其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在梁家河村七年的艰难困境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定“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的信念和决心,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养成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爱民为民的情怀、艰苦奋斗的品质、苦干实干的作风,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的生动范本。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渴求知识、崇学尚读。他到梁家河村插队期间,书籍装满了两个箱子,在田间地头“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不仅读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军事等方面书籍,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如今,我们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独具有哲学的眼光,饱含深厚的底蕴和智慧,这与他饱览群书、“厚积薄发”有关。“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更需要我们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在践行新目标上展现新作为。

其次,要学习他爱民为民的情怀。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在梁家河村插队期间,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他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习近平总书记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当前,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深入调查研究,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结合实际,用正确的工作方法,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再次,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一开始要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都很艰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吃苦耐劳,艰难度过了这四关,促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今天,我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品质,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竭尽心力。

最后,要学习他苦干实干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七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从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之包容、关心;

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

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要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结合实际学典型,明晰方向补短板,坚持苦干、实干、带头干,把真抓实干、苦干实干的作风落地落小。

【篇六】

伟大的革命先辈陈独秀同志这样评价青春:“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青春至美,每个人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青春,总书记把人生宝贵的七年青春挥洒在了陕北,在知青岁月里不断积淀蜕变,深深与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习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可以了解到,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所面临的苦难与抉择,“家庭问题”犹如雪上加霜,他本可以晚一年留京参加工作,有个相对更好的去处,可他毅然拒绝了班主任的好意,离开学校和家庭走上了知青之路,无疑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对习总书记后来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呆就是七年,与他一同前去的知青相继离开,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在那里坚守,在那里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带头找水源、建沼气池、发展农业生产等,正是在这种艰苦磨砺的考验下,也正因为这份执着、这种坚守,让他慢慢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起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习总书记曾感慨说:“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习总书记博览群书,在那靠体力劳动为主的时代里,总书记依然挑灯夜战,见缝插针地学习,从没有忘记读书,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促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提升了思维能力。习总书记在后来的讲话中,总能够引经据典,说话有底蕴接地气,这正是习总书记多年来始终如一坚持学习的结果,真正印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反思自己,自参加工作以来后,就没有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过几本书,缺乏自觉性和持续性,“恐慌”时常伴随着自己也就理所当然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唯有和奋斗、拼搏连在一起,才能托起无限宽广的梦想,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总是在展现奋斗的场景,始终如一的坚守,永不懈怠的精神。正是因为这样,知青时代的习近平是我们思想上、人格上、行动上的榜样,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你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前进的方向!”

【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艰难困苦犹如人生成长的基石。敢于吃苦的人,往往能够享受吃苦,在苦难中磨炼心志,经受住苦难的考验,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

只有懂得苦难,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有懂得吃苦,敢于吃苦,享受吃亏,才能在吃苦中磨练服务群众的意志,增长服务群众的本领,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吃苦中磨砺。对待困苦的态度,决定着人生成长的方向,同样面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懦弱者把它当做退却的借口,奋进者却视其为上天的恩赐。艰难困苦可以毁害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干部的本质注定我们只能逆风前行,迎难而上。我们只有能够甘过“苦日子”,才能换来人民的“好日子”,因此我们必须在吃苦中锻造心智和毅力,在吃苦中锤炼技术和能力,在吃苦中坚定梦想和信念。

在吃苦中成熟。人生道路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敢于直面艰难困苦,是一个人性格、心理成熟的表现。年轻干部往往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

再加上与父辈相比,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大的磨难,往往容易养尊处优。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就难以在艰苦的基层工作中立足,容易成为高压下的“抱怨者”,甚至最终成为一名“逃兵”。没有品尝过奋斗的苦,就不会懂得收获的甜,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吃苦观”,在工作中对待“苦差”、“苦事”,不推不躲,摆正心态,端正态度,做足“苦工”,下足“苦力”。多做一点“苦”事就会多一分锻炼机会,在实践中收获精神财富,逐渐走向成熟。

在吃苦中建功。吃苦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笔宝贵财富。纵观历史,大凡有大作为的人,都是在吃苦中炼成铮铮铁骨,干出一番伟大事业。没有汗水,难有收获;

安于享受,难以建功。新时代需要我们有新作为,新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怀远大抱负做好每一件小事,将自己努力锻造成“工匠+猛将”型干部,用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干部应敢于吃苦、勇于吃苦,在吃苦中锤炼本性,提升素质,增长学问,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

【篇八】

1982年初,在中央部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怀着“我要为人民做事情,要同人民唱一曲悠扬的‘农家乐’”的情怀,主动请缨“下沉”基层,到了河北省正定县。在正定工作的三年多时间,习近平同志历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他跑遍正定25个乡镇,走访县直机关,组织编撰《正定县情》,编制《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习近平同志带领领导班子抓党建、搞改革、促经济、兴教育、引人才。到1984年,正定全县10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30年后,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成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县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与国家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是“一线指挥部”,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出后,立刻引起极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国内外网站纷纷转载,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是当代青年干部学习的榜样。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务实态度;在不断遇见、分析、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锻造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坚信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际遇,每一代人都应担起每一代人的责任,艰难困苦,玉汝自成。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树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走出自己的道路;应该建立“学乐精神”,在坚持学习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自身文化修养,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总结提炼,以求内修于心,外践于行;在不断攫取知识的过程中滋养精神、洗礼心灵、升华思想。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入尘寰,与民悲欢,始信从中另有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团结群众为伟大工程建设,伟大梦想实现努力奋斗。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之后,人生历程中拉开的差距,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青年时代的主观世界、主体努力与人格状态不同直接相关。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

【篇九】

近日,再次拜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进一步深刻地了解了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在1969年1月—1975年10月插队期间逆境中成长的艰辛历程。进一步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

一是攻坚克难,作知青的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放弃了有可能留京当工人的名额,执意要去延川县插队,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一关关攻克下来,闹出“吃生肉”的笑话。即使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总书记仍旧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农村生产,带领农民为改变生产生活面貌努力工作,坚定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

二是贴近群众,作村民的好后生。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称自己“是个普通农民”,没有表明“知青”身份,而是自称“普通农民”,把自己完全融入农民之中,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习近平总书记敢说敢做敢担当,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自己踏踏实实,一心为民办实事,并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感恩陕北老乡的收留,感恩群众的培养,想着为梁家河做点事,为此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强烈的使命感,辩证的思维方式,遇事有定力,肯读书善学习,逐渐从一名普通知青成为梁家河大队的领头人。

三是志存高远,作革命事业的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但这七年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生最宝贵的的财富,也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陕北插队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懂得了中国的国情,了解了国家、人民、民族、世界,了解到当时人与自然的矛盾才是最大的矛盾,了解到怎样能够在那种环境中生存下来才是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人民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这绝非空谈,也绝非易事。习近平总书记经历了特殊的时代变迁和农村生活磨练,在劳动之余不懈努力学习。从最基层的村支书干起,从为人民办好事的具体实践做起,不断扩大实践范围,不断深化实践层次,不断在实践中夯实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心提升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一样,立志办大事,绝不搞形式主义。默默做事,不多言传,积极要求进步,刻苦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工作中,垫平脚下的坑,夯实基础,把每一个困难当成新的考验,当作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新机遇。面对困难没有抵触,没有怨言,迎难而上,努力奋进,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这句话富含深刻的哲学思想,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显功与潜功既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又是事物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自然法则演化成的社会发展规律,若将政绩拟物化,那就自然在看“花开花落”间感悟到“显功潜功”的真谛。

要做“冲天香阵透长安”的利民显功。花朵盛开,花香四溢时“势”达到顶端,内外部环境都已经成熟,量变发生质变。这时在工作中就要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立马行动,大胆创新,绝不能抱残守缺、犹豫不决,多为老百姓做点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比如畅通“只跑一次”的审批流程,又比如营造“蓝天白云”的人居环境。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写到,担任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在短短两年内带领老百姓打地坝、办沼气、钻水井,真正解决了梁家河民生难题,做到了为民谋事尽心尽力,不舍尺寸之功,不捐毫末之益。

要做“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为民潜功。花瓣散落,花香不在时“势”在转化,将花瓣的养分给予泥土,为下次花朵盛开打下基础。在这时工作中,往往大局内外部环境还没有成熟,党员干部不可急于事功、满心惦记“立竿见影”的效果;

要沉着冷静地顾大局、看长远,积极稳妥地做调查研究,多做一些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习总书记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走遍了宁德所有乡镇,用步子量出了宁德实际经济发展水平,针对特殊局面他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不耻落后的发展定位,拒绝一夜暴富的胡干乱干,发扬久久为功、苦干实干的精神,最终推动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旧貌换新颜。

要做“花开花落皆为情”的爱民政绩。无论是花朵盛开、花香四溢,还是花朵零落、成泥护花,都是花的一种生命规律,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物质状态,正如同潜功是显功的基础,显功是潜功的结果,显功的持续增长离不开潜功的牢固支撑,这都是恒古不变的规律。在《摆脱贫困》中的一篇《干部的基本功》的文章写到:“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无论显功还是潜功,党员干部都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跳出个人小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保证各项事业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十一】

砥砺奋进谱华章,风正扬帆正当时。近期,中组部、新疆自治区党委先后召开了新时代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暨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会议,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选调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掀开了选调生工作的新篇章,激发了我们选调生成长进步、服务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应倍加珍惜发展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过硬的本领,更加优良的作风,履行新使命、树立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为新时代稳定发展改革各项事业贡献选调生力量。

信仰坚定是精神之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动力,有信念就能开辟美好未来。”选择了选调之路,就是选择了奉献基层、服务群众。基层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理想坚定才能政治上坚强,只有信念坚定才能行动上坚决,对理想失去信心、对信念出现动摇,精神世界就会坍塌,导致行动上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历练是理想信念的磨刀石,正是七年的基层艰苦生活坚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公仆的人生追求。焦裕禄的无私奉献、廖俊波的务实担当、黄大年的至诚报国、库尔班·吐鲁木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选调生必须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念之基,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精神追求,在服务群众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领过硬是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经历时刻在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提升九种能力,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争做真抓实干的“老实人”。实干对选调生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纽扣。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字当头,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只有把工作岗位作为践行宗旨的重要阵地,才把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实落细,才能把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办实办好。

争做勇于担当的“责任人”。大事难事看担当,勇于担当日渐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面对维护稳定和脱贫攻坚两大任务,在外围呐喊助威,不如上前担当,选调生只有敢于负责才能挑起重担、增长才干,只有勇于担当才能砥砺品质、有所作为,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争做政策精通的“明白人”。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多项惠民利民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这些政策是我们推进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武器。这就要求我们选调生要不断提升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成为“政策通”“活字典”,做到“一口清”。

争做能谋善思的“有心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善思则善行,善谋则善为。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做好各项工作需要我们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一项一项制定措施,一件一件抓好落实;

同时,在学习、实践、总结中研究工作、探索经验,主动谋全局、谋大事、谋长远,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争做改革创新的“带头人”。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新举措、新办法,新时代对改革创新也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我们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创新,在工作落实上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大胆探索、敢于突破,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推动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

争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选调生立足基层、直面群众,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十分迫切。只有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时刻牵挂群众的安危冷暖、忧患疾苦,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才能成为群众心中的好干部。

争做预知预判的“引路人”。基层工作时常出现各类问题和风险隐患,衍生不良效果或次生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在“未动先知”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熟悉掌握各类政策、会议、文件精神,增加知识储备,提升预知预判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分析研究、举一反三,对苗头性、倾向性现象进行预见预知,防范于未然。

争做处变不惊的“清醒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我们经常会碰到复杂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这时既要直面问题、敢于担当、沉着冷静,又要头脑清醒、务实稳妥、积极应对,认清问题的性质,找准问题的关键,保证事件得到有效解决,坚决防止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简单武断,导致小问题变成大事故。

争做自律自胜的“规矩人”。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来到基层工作,只有扑下身、沉下心,耐住寂寞、扛起责任,才能提升思想定力,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只有在基层是大熔炉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正确看待苦与乐、顺与逆、荣与辱、成与败,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选调生。

作风优良是立身之本

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作风优劣直接决定着群众的口碑与信任。因此,选调生需要内增素质、外树形象,时刻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

崇尚学思践悟。做好基层工作,需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升党性修养;

同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系统性,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在文学经典中学做人,在党的理论中学思辨,在法律法规中学自律,在规划部署中学谋事,在实践锻炼中学方法,增见闻、长才学、强本领。

注重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选调生做好基层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在施工现场看进度、在农户家中问实效、在田间地头听心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最真实情况,研究谋划工作、思考解决问题。

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选调生转变作风的具体实践,坚决摒弃“高高在上”的官气,承接“万家冷暖”的地气,永葆奋发向上的朝气,不怕一身土、带走两脚泥,自觉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通过田间地头助生产、院落炕头唠家常、嘘寒问暖解民忧等方式,融入基层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凝聚群众力量。

常态自查反省。面对各级党委的特殊关怀和成长期望,需要我们持续自我加压、自律自强,学习先进典型提高自己,对照反面案例警示自己,做到知所循、知所守、知所惧;

定期反思反省,查问题、思不足、补短板、强弱项,以过硬的作风、攀登的勇气、蜕变的决心,立足岗位做贡献、奉献青春保稳定。

【十二】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广大党员坚持崇高理想、实践根本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守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政治责任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云区第七小学党支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踏寻先辈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教育。

唱红歌,重温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学校党支部在红色之旅活动中,组织全体党员唱红色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经典红歌唱出基层党组织的生命活力,爱国、爱党之情,唱响对党和祖国的美好祝愿,抒发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表达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不仅让党员体会到了团队力量,还感悟到了红歌精神。

读红书,共享传承红色文化的盛宴。党日活动中,党员分享了他们二个月来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红色经典著作的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言并以读书感悟指导自身工作,学以致用,强化了他们努力工作的责任意识,筑牢了他们担当作为的传统品质,激发了他们的凝聚力、战斗力。

观遗址,踏寻先辈足迹振奋精神。红色之旅活动中,参观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党员沿着昔日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行走在蜿蜒狭长的地道内,想象着焦庄户人民依靠智慧和勇气,为焦庄户人民不畏牺牲、奋勇杀敌的精神而感动,切实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伟大,纷纷表示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珍惜今日良好的生活环境,奋发努力,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上一篇:新时代新家风下一篇:3-大学生村官自我鉴定_大学生村官个人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