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案

2024-05-01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案(精选8篇)

篇1: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案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流程

一、投资商或招引单位(带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县开发区申报项目落地申请。

二、县开发区招集发改局、环保局、安监局三部门

预审项目可行性并出具意见书。

三、县开发区向县工业服务业领导小组提交项目可行性意见书。

四、县工业服务业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发改局、环保局、规划局、国土局、住建局等)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分析,审核后出具项目落地意见。

五、项目确定落地,县工业服务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助投资商或招引单位办理各项手续。附:定陶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流程图

篇2: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案

县人民政府:

根据县经济运行问题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第二款(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第七项“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问题”和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招商项目落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3年,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县实际到位国内市外资金68.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71.85万元。近几年来,全县招商引资企业注册100余家,招商引资在谈、签约项目153个,其中在谈项目50个,签约项目103个,在签约项目中,落地项目74个,落地率71.84 %。先后引进了万家欢、锦苑花卉、杏林大观园、蓝莓庄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引进了狂欢之都、云林五星级度假酒店、银瑞林大酒店、彝族第一村斗牛城、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文化项目,引进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群能电力塔架生产、华益管道、种子加工等为代表的工业项目。这些招商引资企业的引进,带来了大量资金、项目、信息和技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二、为促进项目落地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招商项目落地,一是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充分利用已成立的石林县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工业、城镇建设、旅游文化、农业、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6个综合审批组的有效机制,分口负责协调推进进入绿色通道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办理工作,提高审批办事效率,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二是完善项目开竣工目标管理制,“三个园区”分局全年至少有1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至少有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五个产业分局、鹿阜分局全年至少有2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至少有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乡镇分局全年至少有1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各分局申报的开、竣工项目不得重复。三是实施落地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制,实行引进单位、落地服务单位、项目责任人三位一体的企业长效跟踪服务机制,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项目,由县四班子主要领导直接挂钩联系;总投资1亿元至5亿元以下的项目由县委、政府指定县级领导直接挂钩联系。每月一次定期走访企业,用保姆式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投资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项目落地困难

项目落地困难涉及最多的仍然主要是土地问题。项目土地供给不能满足项目落地的需要,熟地和项目落地基本不匹配,普遍存在项目等土地的问题,而且,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严重制约了供地时间。

(二)、招商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上紧下松”,领导重视,个别招商分局不重视,招商引资的工作氛围很好但工作质量不高、无招商引资实绩的情况。有的部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问题和矛盾上交或片面强调土地、规划、审批问题等。同时,作县市级重大项目的帮办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少数帮办人“等、靠”思想严重。

(三)、石林县《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保护区域较大,且保护区域大部分处于区位较为优越的地段,很多项目选址时皆选址于此地段,造成很多投资意向较为明确的项目无法落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国家金融政策收缩,企业融资渠道不宽,资金周转困难,项目推进缓慢。以旅游配套产业及文化产业类项目为例,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及回报周期长,且由于融资难度大,企业建设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五)、优惠政策不明晰,兑现难。为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台商投资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昆明市政府出台了《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难以落实兑现情况。

(六)、洽谈项目多,引进新项目少,大型企业引进难,上水平、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不多,特别是产业类项目少。

(七)、台创园园区与景区合规性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台创园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4年来的开发建设属于“无照经营”,园区所有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由此带来开工前期的项目立项、开工前建设规划许可、建设开工证、环评审批等工作难以开展,导致大量招商引资项目无法开工或建设难以推进,从根本上制约园区建设发展。例如王府酒店项目,项目建设用地已摘牌、规划已通过规委会审批,尽管台创园管委会多次督促企业尽快开工,但企业考虑各方风险因素,迟迟不肯动工。

(八)、设施农用地审批难度大。虽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的(国土资发„2010‟155号)文件明确了设施农用地审批、管理的有关问题,但是云南省并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园区设施农业项目审批困难。而有的企业根据发展需要,产生了项目设施农用地未批先建的情况,园区企业例如:圣火、爱生行、十里香茶、圣宴食品等,都受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罚款处罚,企业抱怨情绪较大。

(九)、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建设用地地价。轻轨基金等各类基金导致建设用地出让成本价高昂,面对高昂的地价,企业难以支付建设用地费。很多已落地企业均表示暂时不准备对项目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进行摘牌,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十)、台创园项目审批手续亟待简化。在办理工商登记时,纯农业项目审批也必须提交环评批复等文件,但园区诸多项目选址位于石林风景区二、三级保护区,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评、水保手续审批难度大,园区招商引资软环境改善存在客观困难。

四、意见和建议

(一)、突出工作重点,抓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实行项目专人联系制度,对拟建、在建的重大项目进行跟踪联系,重点做好阿着底风情小镇、石林冰雪海洋世界、群能电力塔架生产二期项目、石林风力发电场项目、双汇肉食品加工基地项目、瓦楞纸包装箱生产加工基地项目、三七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研究中心项目、500千伏变电站220伏出线工程、石盟大酒店和石文化博览馆、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实验示范项目示范区(100兆瓦)和科普区(66兆瓦)二期项目、巴斯国际商务酒店、鹿城广场、幸福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投资建设。

(二)、突出服务水平,抓投资发展环境

把为企业搞好服务作为重要职责,把招商看作是责任、把亲商看作是觉悟、把安商看作是水平、把富商看作是目标,围绕叫响富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品牌,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手续代办等项目推进制度,形成了涵盖项目审批、建设、经营各个阶段的服务机制,推行一站式办理,提供从申请到建设、投产全过程高效、优质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突出产业招商,抓重大项目落地

围绕产业重点进行招商。围绕旅游商品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业、先进制造业、石材加工、煤焦等七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前延后伸文章,着力引进配套企业和产品,努力放大主导产业的集群效应。特别是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项目、龙头项目,紧盯不放,力量上主攻,政策上倾斜,服务上倾心,配套上满足。同时,围绕旅游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几个我县重点产业拓宽招商范围,积极联合其它市、县组织开展合作招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四)、突出主攻方向,抓招商对外宣传

针对拟重点引进项目,制定“走出去”招商计划,有选择到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温州、北京、厦门等经济发达、名优企业集中的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重点企业进行登门拜访、洽谈、推介项目,一但掌握信息,加强跟踪,主动出击,促使项目早日签约落地。

(五)、突出解放思想、抓招商方式创新

一是通过传统的各类展会、洽谈会、推荐会,以及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项目推荐。二是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广建关系、广拓渠道、广搭平台,广交商界朋友、深挖项目信息,搭建覆盖各行各业的人脉资源网,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机制。三是建立了领导、部门、个人联系企业责任制,主要领导定期带队深入到各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积极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营造了“亲商助商”的发展氛围,使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招商、服务招商。一是逐月通报招商引资情况。

(六)、通报情况,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每月以政府办文件对各招商分局资金到位情况、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情况、拟签约项目情况进行通报。二是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研究破解办法,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七)、对签约项目进行跟踪督察。

对招商引资项目逐个进行现场察看督办,签约项目要查验相关资料、开工项目要看选址意见书、在建项目要看到位资金相关凭据。通过督查,确保项目真正落到实处。每月对招商引资工作动态,包括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目标完成进度、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落地开工情况、拟签约项目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

(八)、召开落地项目负责人座谈会,当好娘家。召开落地项目负责人座谈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投资商“娘家”。

篇3: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案

临汾市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以大招商推动大建设, 所有国有旅游资源、产品的经营权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 5年引资200亿, 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力提质升级。

为了破解资金不足的瓶颈, 近年来, 临汾市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大集团、大企业、国有资本投资旅游业, 以民营企业煤炭转型投资云丘山、人祖山、广胜寺景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转型旅游发展模式;以霍州煤电集团投资开发七里峪和壶口景区为代表的大集团引领旅游发展模式;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为代表的股份制旅游发展模式, 这些融资体制和模式, 实现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发展。自2010年起, 该市各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不断落地开花, 襄汾双龙湖、龙澍峪, 霍州七里峪、霍州署衙, 乡宁云丘山、古县牡丹园、曲沃太子滩水上乐园、吉县人祖山、浮山印象田园、尧都区涝洰河、仙洞沟等一大批签约项目顺利落地, 招商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 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不断推进。由北京兆通置地集团注资100亿元、国信集团配套资金20亿元共同打造以黄河壶口瀑布为龙头的大黄河旅游产品, 已达成初步意向。2015年5月, 在山西临汾 (广州) 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 临汾市政府与浦发银行签订了《成立临汾市旅游基金协议书》, 签约金额达30亿元。

篇4:项目,落地生金促“井喷”

金刚水泥的高效增长是近两年辽源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项目建设给辽源市插上腾飞的翅膀,增速领先,结构优化,位次前移,比重增加。2005年以来,辽源市实施重大项目1683个,投资超过700亿元,年均递增165.5%。其中,去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项目遍地开花,大批知名企业涌入辽源市,催化了“商帮”、“扎堆”、“裂变”效应,形成了产业集群。2008年以来,虽然遭遇了金融危机,但是辽源市这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就相当于“十五”期间累计投资的1.66倍,项目建设形成产能的释放,使辽源经济呈现出“井喷”之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

没有投入何来产出?近年来,从政府官员到基层群众,辽源市上上下下达成共识: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之举,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的载体,向上争取优惠政策的抓手——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府部门到中小企业形成了一心一意谋项目、千方百计抓招商的良好氛围。

辽源经济开发区是吉林省9个市(州)中最晚成立的,按说,可规划利用面积6.41平方公里不算太大,可是起步之初,怎一个“愁”字了得。看着空旷旷的土地,好多人心里直嘀咕:要名气没名气,要资源没资源,谁来呀?转眼间7年过去了,这个开发区累计引资29.5亿元,引入项目48个。博大制药、锂源锂离子动力电池、麦达斯铝业、利源铝业、东北袜业园……一批批产业配套关联度高、产业链配套功能强的项目扎了根,一家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落了户。而今,辽源经济开发区已是满园春色,生机盎然,成为投资的热土、企业的孵化器。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21倍、20倍、10.8倍和5.8倍。

项目投产之时,就是产品淘汰之日,这是个别项目建设痛心疾首的教训。辽源市决策者给项目建设定下一条铁律: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他们站位高、出手快,及时捕捉政策信息,立足产业高端,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科学谋划、筛选、凝练重点项目。辽源市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广泛收集既符合国家投向,又适合本地特点的项目,让项目立得住、靠得上,提高了争取项目的成功率。这其中,高科技项目不断突破,引进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博安霉素、三环自润滑轴承等多个高新技术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磷酸亚铁锂材料研制成功,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锂电池材料及动力电池被列为全省2009年10个重大转化项目之一。

辽源市是个小地区,论条件没啥叫得响的地方。可是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上,小地区有了大作为。2008年,组织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162个,总投资663亿元;今年,组织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254个,总投资980亿元。成绩得之不易,每一个项目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辽源市见缝插针,在北京召开大规模自主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7个,总金额188亿元;3月末,远赴香港,签约2个项目,金额4.7亿元;紧接着又在深圳、北京开展了后续招商活动,洽谈推进14个项目。今年2月,18个项目在辽源集中开工,为辽源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透过这张紧锣密鼓的招商时间表,辽源市领导事必亲躬抓招商、呕心沥血谋项目可见一斑。重大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问题亲自解决。招商活动多时,连饭都来不及吃,有时一天就去北京一个来回。在争取项目上,辽源市“实力不足感情补”,用真情实意赢得人,用对工作的热忱感动人。他们抓住人脉资源和信息资源两条生命线,抢得了先机,实现了项目量质并举。一季度,辽源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

大项目催动大发展。辽源市已形成了高性能隔膜纸、磷酸亚铁锂材料、动力电池、电动产业链;纺织袜业产业链;铝材深加工产业链;水泥和新型材料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而且,正大阔步向高性能聚芳醚工程塑料产业链、建筑塔机产业链、选采矿设备产业链、大型锻铸造件产业链等领域进军。

篇5: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案

落地情况汇报

换届以来,工业园区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势推动下,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稳中求进,进中求变”的总基调,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强的项目为重点,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服务,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招商引资的成果

换届以来,工业园区累计实现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07.75亿元,新签项目67个(供地项目40个,租赁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4个。截止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60个,在建项目5个,待建项目2个。历年来招商项目投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55%以上,新增过千万税收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企业4家,生产经营性税收增长35%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招商引资实绩对全县经济拉动,社会事业发展及城乡面貌改变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招商项目的主要特点

(一)五金机电产业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引进五金机电龙头企业哈迪威年产10万吨高吨紧固件项目,总投资10亿元,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由于天然气资源优势转换强势推进;2016年以来在县委、政府领导的高位推动下水漫庭、哈迪威二期、长隆科技、众汇照明等五金机电项目开工建设投产,五金机电产业累计落户企业119家,五金机电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纺织鞋服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通过坚持招商与服务并重,成功推动斯沃德学生装项目增资扩建,一期50亩项目,总投资1亿元,已建成;二期600亩,总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2000万件套学生装项目,目前正在主体建设,预计2019年2月一期建成投产,2020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整个项目达标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届时将打造全国集研发、销售、生产、电商、工业旅游最大的学生装集散基地,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筹备上市,截止目前实现税收2200万元。

(三)粮食食品加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围绕县域农业优势资源,引进江西新和源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精制大米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基本收尾,设备正在安装,计划10月份全面建成投产,届时将进一步打响鄱阳湖大米品牌。

三、招商引资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强化领导高位推动抓招商。我们通过深化“以商招商,县领导高位推进”的招商模式,坚定了客商投资的信心,提升了招商项目的签约率,更促进了重点的项目后期推进。近年来,通过县领导高位推进我们成功签约了海伟、斯沃德、水漫庭、鄱阳湖米业、宏地等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度大、项目规格高、产业延伸强,更充分体现了领导高位推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要性、高效性。

(二)瞄准差异突出重点抓招商。鄱阳地理位置优越,但在资源禀赋上与周边县市具有“同质化”的特征,差异化招商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围绕电镀中心资源,我们引进的海伟、长隆、众汇、沙仑五金饰品产业园等项目。差异化的招商项目选择让鄱阳在日趋激烈的招商竞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抓招商。一是实施签约落地项目“五人行”跟踪服务制度。二是积极兑现招商引资奖惩。

四、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环境制约。一是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还很薄弱,用地不足,换届以来我们新增的40个供地项目没有新增一块用地,通过腾笼换鸟嫁接用地2400余亩,目前正在积极征地,但到目前还有40多家企业在等地。二是部门服务环境不优。“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二)人力资源制约。招商引资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技能型、管理型用工短缺。用工难的问题长期制约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新落户企业用工需求。

(三)企业融资制约。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招商项目的跟踪推进。一是对在建的斯沃德、海伟、众汇等项目进行跟踪管理,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施工顺利进行;二是对已签约的宏地工业城、俣敏等项目指定专人跟踪前期手续办理服务,力促企业早开工、早建设;三是加强与在谈企业金雕科技、嘉欧汽车零部件等企业的沟通联系,力争取得实质进展。

(二)创新和完善招商方式。一是继续“走出去”招商。二是积极拓展商会招商,充分利用商会资源进行招商。三是强化以商招商,进一步加强已落户客商的沟通联系,通过已落户客商掌握一部分客商信息,主动上门对接。四是深化领导高为推动。通过县领导对重要客商亲自接待洽谈,对重点项目亲自调度、跟踪服务,增强客商在鄱阳的投资信心,促进项目落地。

(三)强化招商选商。一是优选项目,深化和完善入园企业评审会制度,对新上招商项目实施“四规(国家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规划)”预审和“五率(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综合带动率、税收贡献率、就业率)”会审,进一步规范招商项目准入程序,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关”。二是优选企业,结合县域实际,围绕产业行业做文章,针对行业龙头和品牌企业进行招商推介。三是优选投资商。通过政府与企业双方相互考察的方式,重点选择有实力、讲诚信,有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感的投资商。

篇6: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方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区重大产业招商项目落地推进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牢固树立“以大项目推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6+1”产业集群部署,扎实开展“产业招商突破年”活动,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和质量,招商引资项目已逐渐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持续发展的动力源。1-8月,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4.8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全年目标任务(105亿元)的84.2%;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5.4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全年目标任务(68亿元)的81.5%;新签约投资5亿元及以上项目10个,完成市上下达全年目标任务(10个)的100%;省级平台签约项目18个,总金额152.8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全年目标任务(130亿元)的117.5%。

(一)打通“中梗阻”,畅通招商机制。

坚持既“讲艺术”更“讲技术”,着力创新招商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招商引资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化。在大力构建招商部门为主体,三次产业职能部门为核心,“六区”指挥部办公室为载体的“136”协同招商模式的基础上,强化机制建设,规范招商流程,提升招商实效。一是强化项目评估机制,科学组建评估团队,分行业领域对产业发展、整体规划、用地保障、环保准入、投资强度等招商要素进行综合评估。二是强化项目洽谈机制,项目意向协议签订后,明确挂包领导和牵头单位,列出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敲定项目选址、规划及正式协议。三是强化项目决策机制,严把项目协议初审、行业审查和法制审查关口后,按程序审定实施。四是强化项目落地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加强跟踪督办,每月通报项目推进情况,锁紧招商项目生成链条。

(二)立足“短平快”,加快项目引进。

树立环境是“气候”,企业是“候鸟”的理念,坚持定点、定位、定向招商。一是实行定点招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组建招商小分队,分赴北京、重庆、深圳、江西、昆明等地招商40余次,与XX等一批知名企业对接洽谈XX等重点项目30余个。二是实行定位招商,紧盯重点储备项目,量身定做个性化招商方案,采取“一对一”“点对点”招商,着力引进XX集团入驻XX,带动农业、食品精深加工和旅游等产业发展。三是实行定向招商,充分发挥在京、在粤、在滇等支乡联谊会平台作用,深化与各地行业商(协)会特别是XX商会的联动合作,借助“中外知名企业XX行”“渝洽会”“西投会”等招商活动,在渝成功举办“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专题投资推介会”,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2个;“中外知名企业XX行”签约项目11个、投资87.3亿元。

(三)做到“灵准稳”,力促招商实效。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精力集中抓项目、抓落地、抓实效。生物医药产业方面,XXXX区域首个药店已投入运营,XX药业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XX中药制剂生产项目正完善规划设计,与XX药业、XX集团、XX集团等行业龙头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农产品加工产业方面,XX产业种植项目一期种植5000亩,XX制品深加工项目正进行规划设计,XX集团XX现代XX产业园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XX精深加工确定入驻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装备制造方面,XX项目开工建设,XX项目意向入驻。商贸方面,XX项目开工建设。旅游产业方面,XX项目建设加快推进,XX项目已开工建设,XX项目正完善规划设计,XX项目正进行规划设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瓶颈难突破,土地政策紧、资金筹集难、制约因素多,难以实现企业对用地、财政扶持等方面的诉求;

二是XX地处中心城区,受产业定位、用地规划等影响,制造业招商面临极大局限性,招商难度大;三是旅游业招商引资情况相对复杂,双方洽谈对接、规划编制、用地指标取得等耗时较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顺利落地、快速推进。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多元招商机制。

一是研究制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奖励办法,寻找投资源头,拓宽招商渠道,大力营造全员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氛围。二是围绕产业招商主攻方向,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强化重大产业招商宣传,主动结亲联姻,涵养重要客商,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洽谈一个促成一个、促成一个开工一个、开工一个见效一个,实现招商引资量和质双提升。三是更加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大力鼓励支持XX食品工业园等企业招引上下游项目和配套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延链集聚集群发展。

(二)协同推进项目落地。

始终坚持把项目开工建设作为衡量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标准,强力推进产业招商项目落地。一是统筹联动协同推进招商,继续实行区级领导挂包重大招商项目工作机制,压紧压实招商引资项目牵头部门主体责任,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有人认领、有序落地、压茬推进。二是深化洽谈项目对接引进,建立XX等重点招商项目信息台账,加快谈判进度,力促签约落地。三是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对XX制剂XX等重点签约项目联系制度,全程跟踪推进,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三)优化项目投资环境。

一是制定XX促进制造业及总部经济招商实施办法,落实产业招商扶持政策,继续推行“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制度,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二是发扬“店小二”精神,落实部门和专人跟踪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妥善解决项目建设、生产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有事即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三是利用“抓落实”微信群,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对接平台,主动靠前作为,以“互动”增加了解,促进项目尽快落地、顺利推进、早日竣工。

篇7:招商引资暨工业项目固投考核方案

一、考核内容

1、考核对象

(1)重点对象。15个乡镇、3个街道、bb**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14个市直部门(同XX年)组成20个作战单位,下达工作指标见(2012年**市招商引资暨工业固投指标分解表)。

(2)其他对象。其他市直部门及垂直管理部门不下达具体考核指标,以招商引资500万元为奖励起始指标。

2、考核范围

(1)落户**经济开发区的固定资产(土地、厂房、设备等,下同)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投资强度不低于XX万元的项目。

(2)落户**工业集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投资强度不低于1500万元的项目。

(3)进入两区孵化器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项目。

(4)落户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资产盘活及新建工业项目。

(5)落户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及旅游开发类项目。

(6)续建项目固投5000万元以下的跨1个考核;5000万元至1亿元的跨2个考核;1亿元以上的跨3个考核。

(7)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万元的其它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

(8)已交土地款,尚未摘牌,未开工的项目不考核。

3、计分标准

重点对象计分标准:

(1)基础分:完成市里下达指标数的得基础分100分;完成指标数在60%-100%的按百分比得基础分;完成指标数低于60%的不得基础分。

(2)成果分:符合考核范围要求的项目,固定资产每到位100万元得1分,上不封顶。

(3)各项加分:

①新建大项目加分:新建1个固投3000-5000(含3000)万元的项目,另加25分;新建1个当年固投到位5000万-1亿(含5000万元)的项目,另加50分;新建1个当年固投到位1亿元以上的项目,另加100分。每到位1000万元另加50分,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②续建大项目加分:续建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另加2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另加10分,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③外资项目加分:外资项目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经换算后按同比增加20%计;

④规模以上工业加分:新增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统计局认定为准)加5分,上不封顶。

其它对象计分标准:

完成招商引资500万元奖励起始指标的基础分为10分,其余各项计分标准比照重点对象计分标准计算。

二、考核方式

考核工作采取现场实际踏查与查验相关证明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各相关部门要对所考核项目出具以下相关证明材料:

(1)土地出让缴款凭证(租赁协议)。

(2)基本建设完税凭证。

(3)设备购置发票、生产性车辆购置发票及行车证。

(4)考核组要求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5)联合引进项目双方单位出具的分成比例协议书。

没有上述凭证的固定资产投资,以考核组现场认定或经有资质的中介部门评估为准。

篇8:促进丹东项目落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项目建设,项目落地,投资环境,政策建议

一、丹东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近三年相关数据分析发现, 丹东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投资增势趋缓。

2012-2014年, 丹东在建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增长22.9%、14.1%、3.3%。其中, 亿元以上在建项目数量分别为242项、156项、146项, 分别占在建项目的25.4%、18.7%、14.5%;完成投资额分别占在建项目的63.3%、58.1%、57.7%;完成投资分别增长29.8%、4.7%、2.6%。

2. 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占比逐年下降。

2012-2014年, 在丹东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中, 工业项目数量占比分别为57%、44.2%、40.4%, 完成投资占比分别为52.3%、28.2%、24.6%, 投资增速分别为18.5%、-43.3%、-10.8%。

3.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萎缩。

2012-2014年, 丹东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595.7亿元, 年均增长12.3%, 低于同期在建项目投资增速3.8个百分点。其中, 住宅建设投资累计完成444.6亿元, 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4.6%, 年均增长8.1%。2014年,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了44.9%, 其中, 住宅建设投资下降了41.3%。

4. 重点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2012-2014年, 丹东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估算分别为32.6%、30.3%、29.8%, 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42、2.82、1.76个百分点。

5. 重大项目投资后劲不足。

据初步统计, 2015年拟确定的亿元以上新开工重大项目71项, 比上年减少29项;投资总规模325.5亿元, 比上年减少67.5%。其中, 工业项目22项, 比上年减少13项, 投资规模减少76.7%;服务业项目22项, 比上年减少7项, 投资规模减少74.6%;房地产项目16项, 比上年减少8项, 投资规模减少66.1%;基础设施项目9项, 比上年减少3项, 投资规模增加13.7%;农业项目2项。

二、影响项目落地的主要因素

1. 环境因素。

一是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 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双重因素影响, 市场需求疲软, 对丹东钢铁、煤炭、黄金、白酒、硼镁等行业冲击较大, 与此相关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二是朝鲜半岛局势不稳, 朝鲜闭关锁国以及鸭绿江新公路大桥迟迟不通关等消极因素影响, 降低了域外投资者来丹投资的心理预期, 给招商引资带来难度。

2. 项目审批时间长。

一是一些部门“窗口”办事人员流动性较大, 对项目审批过程不够熟练, 不能对企业需提交的要件一次性告知, 导致企业反复“跑腿”, 晕头转向;二是行政审批中心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没有做到“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只提供了一个办公场所, 形同“虚设”;三是各相关部门没有赋予“窗口”办事人员实质性权利, 只起接件作用, 实质性工作还需回到各自的部门办理, 从而延长了审批时间;四是相关部门各自为政, 互不说话, 互为前置条件, 尤其是在规划、土地、环评、城建等部门尤为突出, 往往进入“死循环”, 导致一个项目审批久拖不结。有些项目几近竣工或已竣工, 环评手续、开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还没办下来, 企业无法进行正式生产或被迫缴纳罚款;五是涉及安全方面如消防、安监、气象 (雷电) 等审图、审批工作分头进行, 且权利集中, 往往积压了大批待审项目, 难以在短时期内办结。

3. 下放权力有待调整。

一是虽然国家和省先后下放了多项审批权, 但环评、土地、林业、城建等部分审批权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下放, 这点县里要好于区里, 区里的规划、环评仍由市里把握, 区里只起到收件和初审作用, 反而多了一道环节;二是有的项目涉及到城市建设规划调整,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生错位, 规委会开会次数又太少, 很多项目因此耽搁, 不能及时调规, 影响项目推进;三是个别项目审批手续繁琐, 需要加盖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公章, 企业办事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4.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为了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丹东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 但近期国家对土地及税收政策进行清理整顿, 使得有些项目单位该享受的优惠和规费减免得不到兑现, 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诚信度因此降低。有的项目在办理相关手续中就因此停止或减少投资, 增加了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的难度。

5. 服务监督缺位现象较突出。

一是有的部门服务意识差, 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 不认真研究“怎么行”而是研究“怎么不行”, 个别不涉及原则问题也办事拖沓, 执行力不强;二是对懒政现象缺乏有效监督, 个别人抱有侥幸心理, 对应办理或解决的问题不能尽快处理, 企业反响强烈, 影响了政府招商引资的环境;三是个别重大项目单位不知谁是包扶领导, 领导和项目单位彼此沟通不足, 使重大项目包扶任务流于形式, 没有为项目单位解决实际困难。

6. 动迁难度较大。

土地出让由“毛地”出让转为“净地”出让, 政府作为土地所有权人对土地进行收储, 然后挂牌出售, 政府承担动迁工作。一是核实拆迁费时间较长。这方面区里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勘察核实阶段需要市级财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由于人力不足, 难以全程跟踪。拟定拆迁费用预算交由市级财政部门审核, 时间较长, 费用额度卡的较死, 直接影响了区级政府动迁的积极性;二是政府负责动迁工作的人员较少, 力不从心;三是有的动迁补偿费标准较低, 难以保障农民长期生存需求, 也有少数住户对拆迁补偿费期望过高, 不达目的绝不搬迁, 直接影响项目单位按期施工。

7.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在城市郊区部分地区, 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解决, 个别项目建成几年仍无法投入使用, 单靠区级政府财力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加大了这部分地区项目落地的难度。

8. 部分审批权限受省和国家部门制约。

主要集中在环保、土地、规划、海洋、林业等部门较为突出。按照规定, 很多项目需要报省甚至国家相关部门, 市级无权审批, 又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 报批时间长, 手续繁琐, 企业为跑批件筋疲力尽, 影响项目落地。

9. 中介机构缺乏统一管理。

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 业务主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成立进行资质审查, 各部门往往从本部门主管业务的角度分块进行审批, 垄断与本部门相关的中介业务。一些与项目建设密切联系的中介行业, 如从事可行性研究编写及节能、资产、土地、房地产、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维稳评估等各类中介机构的认证, 有的属于国家或省级部门审批, 市级政府部门只具有协助管理的职责, 缺少审批权和处罚权, 监管混乱, 存在收费不规范现象, 企业反响强烈。

1 0. 项目单位自身原因。

一是一些项目单位自身实力不强, 在得不到国家金融支持的情况下, 资金链出现断裂, 形成“半截子”工程;二是有些项目自身违规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难以提供审批要件;三是有些项目单位提供的可研报告与实际操作相差较大, 容易造成“假投资实圈地”。

三、政策建议

1. 争取省级项目审批权限。

以建立“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契机, 建议市政府积极向省政府争取在环保、国土、规划、林业、涉海、固定资产投资、矿产管理、水务等领域项目审批事项上享受省级审批权限, 并建议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能下放的审批权限最大限度的下放, 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审批的瓶颈问题。

2. 建立重大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

一是每年确定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为丹东主要税源、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 按照各位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的职责或工作分工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 负责领衔、牵头、协调;二是按季度召开重大项目推进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市主要领导作为召集人, 市委常委、副市长、各县 (市) 区委书记、县 (市) 长、合作区管委会、大孤山经济区管委会以及市国土、规划、环保、财政、发改、城建、外经、消防、林业、公安、电力、法院和市直产业园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 必要时可吸纳重大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到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联席会议主要职责是:听取市级领导包扶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

3. 切实建立起“一站式”审批机制。

一是提高审批效率, 优化审批流程。依据不同项目的审批主体、法律法规依据及相关条件, 对现有的项目办理方式、审批流程、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间等进行清理,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一站式”审批流程, 并予以公开。二是切实赋予各级行政审批中心协调权利。各级审批中心是项目审批的第一受理人, 项目单位报件由各级审批中心受理、初审, 按照项目审批主体、依据、流程、条件等对所缺少的要件一次性告知。需要多部门联合审批的项目, 由各级行政审批中心协调办理, 审批结果由各级行政审批中心负责反馈。办理过程纳入市纪委的电子监察系统。三是项目按属地原则进行申报。项目驻地在县 (市) 区的, 由县 (市) 区审批中心负责受理、办理, 依据审批权限, 需要上级部门办理要件的项目, 及时提交到市级审批中心, 由市级审批中心负责办结并将结果反馈至县 (市) 区审批中心。四是建立项目审批质询制度。对在承诺时间内不能按期办结或不能批准建设的项目, 要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单位, 并阐明理由。若项目单位提出异议, 由各级审批中心负责召集市纪委相关人员、涉事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单位负责人举行质询会, 根据质询结果, 市纪委应对于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而不按时办理的懒政人员做出相应处理。五是各部门要赋予派驻审批中心“窗口”人员实质性权力, 不能在“窗口”办、受理的事项要说明理由, 防止审批工作“两层皮”。凡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报件均由各级审批中心受理, 各部门不得在本部门直接受理, 否则对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六是建立联合审批电子网络系统。市政府应搭建一个统一的机关内部办公服务系统, 实现项目审批网上受理、网上取件、网上并行审批和网上反馈。七是项目审批应合并同类项, 如消防、安监、雷电等安全事项从审图到审批应联合办公, 一次办结。对收储价格、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审批、用地规划许可、土地证、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集中审批, 一次办结。八是强化审批中心人才建设。一方面各部门要派出业务骨干到“窗口”担任代表, 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与“走上去”相结合的方式, 使各部门具体经办人员充分掌握项目审批事项的操作程序和相关业务要求。

4.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

对长期占有土地又受国家法律法规严控而无法完成的项目要坚决摒弃, 将人、财、物力等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向有希望按时落地的大项目倾斜。

5. 调整、下放审批权。

一是按照国家、省有关审批权下放目录, 重新清理、划定市、县 (市) 、区审批权, 特别是环保、城建、林业、消防等部门的审批权, 能下放的就坚决下放, 县 (市) 区审核完毕即为有效, 市级就无需再审, 以提高审批效率。市级应给予县 (市) 区相应的人才支持。二是鉴于区级政府规划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全面承接市级规划部门下放的审批权有困难, 同时也为避免规划审批市、区“两层皮”现象, 应将区级规划初审权上收市规划部门, 区级政府无需初审, 以减少审批层次。

6.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由市领导牵头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水、电、气、污水排放等问题, 尽快排除项目单位的后顾之忧。二是按照市、区政府共担原则, 制定完善城郊基础设施时间表, 吸引重大项目落户。

7. 创新审批理念。

一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项目, 经认真调研分析, 在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控制的前提下, 为不耽误工期, 可以实行“批审制”, 即先干后审, 补办手续。二是市规划部门在调规项目达到5项时, 应立即提请市政府召开规委会逐一审批, 避免因等待调规而耽误工期。

8. 政府要勇于担当。

一是积极争取西部开发政策, 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域外资金收购、兼并丹东如钢铁、白酒等不景气行业企业, 盘活资产, 做大做强。二是对于牵动力较大或集群产业龙头项目, 应继续给予政策扶持。

9. 建立统一的中介监督管理机构。

为改变目前中介机构多头管理、监管不足的现状, 必须打破纵向监管模式, 成立新的统一的监管机构, 明确规定项目单位所聘用中介机构的职责、权利、义务等, 并对中介机构服务费用支付方式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负责监督中介机构的行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检查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是否真实、可信, 核实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否具有法定资格及是否规范作业等, 但并不干涉中介机构如何开展业务。

1 0.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简化审批手续。除涉及化工、高污染及其他高危行业和上报国家、省级部门审批项目按规定必须做维稳评估外, 其他项目可酌情免除。二是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 能减免的必须减免, 并列出清单予以公布。

1 1. 解决动迁难问题。

上一篇:安全员工资待遇下一篇:武装部长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