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重点

2024-04-16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重点(通用6篇)

篇1: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重点

体操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Gymnasitike,古希腊人将从事锻炼各项走、跑、跳、攀登、爬越、舞蹈、军事游戏的内容统称为体操,体操是当时所有运动的总称。

现代体操的概念:①通过徒手、持轻器械或在器械上②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③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表现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要求的体育项目。④他是学好其他项目的基础,对人的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与功效非常明显。目前体操内容:

一、队列队形练习

二、徒手体操

三、轻器械体操

四、技巧运动与自由体操

五、器械体操

六、支撑跳跃

七、健美操

八、艺术体操

九、蹦床运动

十、体育与艺术表演(团体操表演)

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通过手持哑铃、实心球、体操棍、跳绳、火棒、沙袋等轻器械所进行的身体练习。

器械体操:包括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平衡木、高低杠等竞技器械项目,还包括众多增强体质、健身和掌握实用技能的器械内容,如肋木、云梯、体操蹬、爬绳(杆)以及各种练习器械等。

支撑跳跃:指经过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支撑山羊、跳箱、跳桌等器械的跳跃练习和腾跃练习。健美操:它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身器械进行的身体锻炼项目。男单、女单、混双 7*7米² 三人操、六人操 10*10米² 艺术体操:绳 圈 球 火棒 彩带 集体/个人 蹦床运动 男单 女单 男子同步 女子同步

基本体操包括: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 男子竞技体操六项: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 女子竞技体操四项: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

世界大型体操赛事:奥运会体操比赛、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杯锦标赛 奥运会体操比赛三种:团体赛、个人全能决赛、个人单项决赛

体操的特点:

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能全面而又针性的锻炼身体

三、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

四、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五、技术不断创新

古代体操的发展:第一类,强筋骨、防疾病的医疗体操。古代中国虽无“体操”一词,却有类似体操的“养生”“导引”“乐舞”“百戏”等健身活动,体现古代体操浓郁的文化性和养生健体的特色。第二类,反映在古代歌舞、戏剧、杂技和流传于民间的技巧运动。例如,在出土的西汉乐舞杂技陶俑中,有手倒立、后手翻、桥和空翻等动作。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器械体操陆续传入我国,体操被运用到军事训练、学校教育、日常锻炼活动中。

1951年11月24日,国家体委公布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至今已公布39套。

197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试行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小学体育暂行规定》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刚要》出台

1962年,在第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男队跃居团体第四名,女队获得团体第六名,于烈风夺得男子鞍马第三名,第一次在国际体操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

1979年,在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重新站在国际体操赛场上,男队获得团体第五名,女队获得团体第四名,马艳红一鸣惊人,夺得女子高低杠冠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在体操赛场上奏响。

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一人独得全能和五个单项冠军,开创体操史上在一届比赛中个人夺取金牌数最多的记录。

1983年,在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我国体操队首次战胜强大的苏联队,荣登世界男子体操团体冠军的奖台。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女队首次获得团体冠军。

2008年奥运会上,男队、女队双双获得奥运会团体冠军,并一举夺得九枚金牌。

1968年,男子规则中增加了在决赛中采用“熟练性、惊险性、独特性”的三性加分因素,为体操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支撑跳跃动作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阶段。影响人体平衡稳定度大小的因素有两个:重心的高低和支撑面的大小。体操教学方法是指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

示范的种类: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慢速示范法、对比示范法和领做示范法。运用示范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示范动作应准确优美,具有感染力,起到既能给学生建立起正确清晰的视觉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②应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示范。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应作完整正确的示范,并配合精炼、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第二阶段除了做完整示范外,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分解示范或对比示范,有利于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第三阶段可少做示范动作,着重改进动作技术的细节,提高动作质量;③正确的选择示范位置和示范面。示范位置是指示范者与学生之间的空间关系,其距离多远、位置多高应根据学生的队形和人数来决定,选择的位置应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对于技术类体操动作教学,一般采用正面与侧面示范两种形式,采用哪一种示范面,则要看动作技术结构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

体操术语是体操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用语。其文字简练,且含有特定的信息,是传播交流体操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

对体操术语的界定三个基本要求:正确、简练、易懂 人体的运动轴:纵轴 横轴 前后轴

器械轴,器械最长的工作部分两端的中心连线称器械轴。器械最长的部分。动作关系术语:同时 依次 接 经 成

握器械的方法:正握 反握 正反握 扭臂握 反扭握 交叉握 深握 从内握 从外握 全握 窄握 宽握

倒立:是指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支撑姿势。

滚动:是指身体不同部位依次接触地面或器械,但不经过头部反转的弧形动作。滚翻:是指身体的不同部位依次支撑器械或地面并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队列队形术语

列:左右排成一条直线称为列,一般由右向左按高矮顺序排列。

路: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成为路,一般从前到后按高矮顺序排列。

绕:是指关节某环节做大于180°且小于360°以下的弧形动作。绕的方向由动作的开始姿势与身体的关系而定。支撑与垂悬的区别看肩轴

体操动作的术语构成:①开始姿势:有悬垂、支撑、站立、分腿坐、起跳、蹲撑、后撑、挂臂撑等。②动作部位:有头、臂、腿等部位,通常用于徒手体操术语的构成部分,器械体操和技巧动作术语一般省略。③动作方向:有前、后、左、右、上、下等,④动作形式:有团身、屈体、直腿、分腿。⑤动作做法:有摆动、用力慢做、回环、转体、弧形、屈伸、翻滚、空翻、腾跃等。⑥结束姿势:有立正、半蹲等姿势。

记写每拍动作的方法:记写的顺序一般从左至右,从上而下(腿、上体、臂、头)或下肢、上肢、上体和头部的顺序记写。保护与帮助的意义:①有利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②有利于练习者正确的学习动作和技术③有利于练习者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④有利于练习者团结互助良好品质的形成

保护(不碰触他人的身体):在体操技术类动作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为防止练习者发生意外事故,同时给于心理支持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叫保护。

直接帮助:在体操练习中,帮助者为了使练习者更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感应,更好地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质量而直接助力于练习者的措施叫直接帮助。手法:托 顶 送 挡 拨 搓 扶 提 推 保护的方法:接 抱 拦 扶 挡等手法

保护与帮助的正确运用:①正确的站位②灵活的移动③时机恰当④助力适当⑤部位准备⑥适时脱保

对保护与帮助者的要求:①具有高度的责任感②了解练习者的情况③熟悉动作技术④掌握扎实的保护与帮助技能⑤要重视培养教学骨干

体操创编原则:①针对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原则

针对性原则:贯彻针对性原则就是在创编中针对大学本科学生(普修教材)不同年龄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动作风格和运动负荷量。同一目的的不同性别,所编内容和运动负荷不同。创编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材,应选编能充分热身并能逐步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动作;创编专门身体训练的教材,应选编与主项技术在动作结构上相同或相近的比较简单的动作;创编健身性的教材,应选编简单易学和有锻炼价值的动作,以适应不同年龄和健康水平的学生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创编应考虑的技术因素:①身体姿势②动作方向③动作幅度④动作路线⑤动作频率⑥动作速度⑦动作节奏

创编步骤:①准备工作②选择音乐与编排动作③练习与调整

示范形式:有镜面(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 口令:是指用简短的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

口令的要素和种类:口令一般包括预令和动令两个要素,也有少数口令只有动令而无预令。预令必须清楚、洪亮,长短视队伍大小而定。在双人或多人练习时要稍长一些,以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动令必须短促有力,音调高于预令,使学生果断地开始行动。口令:短促口令 断续口令 连续口令 复合口令

行进间队列变化

横队变化:①行进间一列横队变二列横队:口令为“成二列横队——走!”②行进间二列横队变一列横队:口令为“成一列横队——走!” 纵队变化:①行进间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口令为“成二路纵队——走!”②行进间二路纵队变一路纵队:口令为“成一路纵队——走!” 纵队与横队的转弯走①纵队左(右)转弯走:口令为“左(右)转弯——走!”②纵队左(右)后转弯走:口令为“左(右)后转弯——走!”③横队左(右)转弯走:口令为“左(右)转弯起步——走!”,行进时左(右)转走的口令为:“左(右)转弯——走!” 走和跑属于队列

鱼跃前滚翻:动作做法:由半蹲两臂后举姿势开始,两臂前摆,同时两脚蹬地,向前上方跃起,身体腾空时保持含胸、紧腰、梗头,髋关节大于90°,腿处于臀部水平位。接着两臂前伸撑地、屈臂、低头经后脑着地做前滚翻。

手倒立前滚翻:动作做法:由手倒立姿势开始,脚尖远伸使重心前移,接着屈臂低头,使头的后部在两手前着地,同时微屈髋、紧腰,以肩、背、腰、臀依次前滚,当滚至背部着地时,迅速收腹、屈膝、跟上体、团身抱腿,经蹲立成直立。滚杠:动作做法:由分腿坐开始(以滚右杠为例),两臂侧上举,直体前倒左手在肩垂直处撑杠顺势屈臂支撑,接着右手从杠下虎口向内掌心向上靠近左大腿处握杠,同时上体前俯头至杠下左腿举起带动髋部向右杠翻滚,以臀部上部压杠经分腿仰卧,接着右腿举起跨越两杠向下压杠转体带动上体抬起,同时左肘落下右肘翻起经屈臂支撑在用力撑直臂上体立起成分腿坐。

分腿坐慢起肩倒立:动作做法:由分腿坐开始,两手靠近大腿撑杠,上体前倒屈臂夹肘用力向后下方推撑,同时收腹提臀,当肩触及杠时两肘外张以肩臂撑压杠抬头挺胸,两腿离杠后尽量侧分、翻臀、举腿、并肩展体紧腰夹臀成肩倒立姿势,两手推拉杠控制身体重心平衡。骑撑后倒挂膝上:动作做法:由右腿骑撑开始,支撑臂杠将身体提起左腿后举身体后移,前腿屈膝勾杠,上体后倒前摆。当前摆腿接近杠前水平时,制动摆动腿。当身体回摆臀部过杠下垂直部位后,摆动腿加速后摆,屈膝腿压杠,同时两臂快速压杠直臂撑起上体抬起,前腿前伸抬上体成骑撑。

篇2: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是在 20世纪80年代

出现的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还包括了:对母语为非汉语海外的华裔进行的汉语教学 华语(华文)教学:主要指对海外华裔子弟(包括有没有居住国国籍)进行的汉语教学

第一语言: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以及周围环境中自然习得的语言。母语指本国语或本族语,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第一语言的概念更科学,更有包容性;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习得的语言。包括非本国语、非本族语、非本地语。外语指的是外国的语言,外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习得: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的某种能力

学习:指从阅读、听讲、研究、训练、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习得阶段:1~2个月,前语言阶段,分辨出语音和非语音的区别,半个月:听懂指令,并遵从指令行动,开始模仿发出声音 1~1.5岁,单词句阶段,开始说话(一个字,叠音词)1.5~2岁,双词句阶段,初步语法,多数施事在前 2~3岁,多词句阶段,两个以上的词组句 4~5岁,掌握基本语法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主体:F:幼儿,S:成人

动机:F:生存的本能

S:各种目的 环境:F:自然环境

S:课堂

方式

F:环境与语言相结合S:通过母语来连接

教育者及相关因素:F:大多是由亲属输入S:大多是由教师输入 过程:F:从不自觉到自觉

S:从自觉到不自觉 文化:F:无影响,S:有影响

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包括

汉语预备教学、进修教学、本科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 海姆斯

提出语言学还应该研究人的 “交际能力”

;概念包括4个方面:

合语法性:指说话的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规则

可接受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听话人的心里不能接受。适合性:什么样的话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说 可能性:懂得某一语言形式使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语法——翻译法特点:

教学语料是所谓的“规范语言”,即古典的书面语 教学的语言基本上是学生的母语 词汇教学主要通过词汇表孤立地进行

语法教学的内容是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规则,主要讲词的形态和曲折变化,对于复杂的语法要作详尽的解释 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 教学方法以翻译法为主,全身反映法: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

阿舍尔

强调

通过身体来教授第二语言,开始主要用于美国的 移民儿童。

教学原则:先有充分的理解性听力的听,才能自然地转移到说 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性听力的关键。

指令是基本的交际。第二语言的大多数语法结构和数百个词汇项目,都可以通过教师熟练的动作指令进行教学。

在大量输入之后,等待学生自然地产生说话的愿望,不要强迫。

教学程序:演示。教师一边发出指令,一边做示范动作,学生只做动作不说话

教师只说不做,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来完成动作

教师将新旧指令一起发布,同时做示范动作,学生只做动作不说话 教师将新旧指令一起发布,但不做动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来完成动作

某个学生发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按指令完成动作

功能法(交际法)主要内容:

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中实现有效的交际 不强调采用语言学的途径教授现代汉语,而是强调交际途径。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有效的交际,包括4个部分:功能、情景、话题和表达

学习成果的构成有5个部分:功能项目,情景项目,话题,熟练度和文化

在听、说、读、写、文化等5个方面都有具体的教学法建议。教案内容: 对象 目的 重难点 时数 环节和过程 板书

补充练习及课堂活动 作业及课外安排 经验和问题

教案的核心部分是: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迁移: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对学习其他语言产生的影响 偏误:偏离目的语、不符合目标语规则的语言现象 对比分析内容: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 描述基础是组成句式的不同范畴

二语习得专家

埃利斯

提出的对比“等级”: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某个语言点没有差异 第一语言的两个语言项=第二语言的一个语言项

第一语言的某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的等值项有不同的分布 第一语言中的语言项和第二语言没有相似之处

第一语言中的一个语言项在第二语言中有两个或多个语言项与之对应

程序:经典程序4个步骤:

描述。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明确、清晰的描写,这种描写以一定的语法体系为依据

选择。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和结构进行对比 对比。找出两种 预测

回避:

偏误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语际偏误: 语内偏误: 偏误的4种类型: 语内偏误相关的4个学习策略:

训练偏误: 认知偏误:

Hatch提出,认为

考虑到

,二语习得可能涉及的3种因素:

中介语:

中介语的变异类型: 可理解输入和“i+1”原则:

理解这种输入的途径: 临界期假说:

语言能力有两类:

显性学习: 显性知识: 隐性学习: 隐形知识: 交际策略的定义: 交际策略的类型:

文化适应模式:

课程设置可分为

;教材也可分为这两大类,前者主要

,后者主要。

根据学习者

的不同,汉语教材可分为

。主客观测试的区别主要在于: 学能测试: 目的: 诊断测试:

测试信度常用的方法:

有效性: 注意:

汉字文化圈: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

其他语言类中文核心期刊,开辟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专栏:,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办组成的 “

”)

汉语水平考试()→分

级 新()→分

(简称带音法:

为中心的汉字教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汉语综合课:

主要特点:

口语教学原则:

一般的外语教学原则,对于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来说尤其重要: 口语教学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交际既是口语课的目的,也是其手段:

另一条口语 基本教学原则是“教学活动和交际任务的设计应该接近学习者的实际生活”:

篇3: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重点

ISO 13678:2009“石油天然气工业—套管、油管、管线管及钻柱组件用螺纹脂的评估和测试” (第二版) 由ISO/TC 67/SC 5制定, 并于2009年5月出版。

ISO 13678:2009为螺纹脂的测试提供了要求、建议和方法, 适用于ISO/API规格螺纹以及特制的带有旋肩式接头的套管、油管、管线管和钻柱组件。这里所给出的测试方法可用来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螺纹脂的关键功能以及物理和化学特性。

这些测试方法主要是用于以油脂为基液配制的螺纹脂, 而不适用于某些用来润滑和/或密封螺纹接头的材料。很多地区对此类产品会有环保要求, 但ISO 13678:2009不包含这方面的要求。

篇4:《经济学》(第二版)中文版序

这种增长对中国各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贫困减少了。根据某种衡量标准,绝对贫困者的人数减少了2亿。中国早就有相当高的识字率,这种识字率又迅速地从八十年代早期的65%提高到1997年的81%。收入增加也反映在健康状况的改善上,例如,预期寿命从62岁提高到70岁,婴儿死亡率下降一半多,从每千个出生婴儿死亡69人减少为32人。

可以通过比较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就来理解这种成就的重要性。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增长率——即使在这一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中,中国的成就也是突出的。

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对比特别值得注意。印度是世界上的人口第二大国,1978年它的人均GDP为725美元,高于中国的人均收入700美元。(数据为用实际GDP除以各年人口数的类似方法计算得出)。过去的20年间这两个国家的增长途径不同,结果中国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多。

在1989年之前,俄罗斯一直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中国经济有显著的不同特点。在过去的10年间,俄罗斯遵循一种与中国转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极为不同的政策,努力向市场经济转变,其结果不会是惊人的。在转型的将近10年之后,俄罗斯的人均收入下降了46%,而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9%。

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理解中国的成功:在1978年到1995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低收入国家总收入增长的2/3,而在这一时期开始时,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GDP只占1/4,人口占40%。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在中国内部广泛地分享了这种增长:当我们分别衡量同一时期30个省的收入增长时,我们发现,这30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导致这种显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牽为了在未来保持这种增长的势头还需要做些什么呢牽这些是现在全世界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说明了经济学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良好的经济管理——与好运气相结合——可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与教育,甚至还可以改善环境;而不良的经济管理——与坏运气相结合——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在过去的两年中,原本在30年间增长一直强劲的许多东亚国家遇到了收入大幅度下跌和失业急剧增加的危机。什么原因引起了长达30年的成功之后的这种阴沉的下降趋势呢牽

尽管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但是本书有助于你理解成功与失败的某些原因。而且,这种理解对帮助我们思考提高中国持续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益的。

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是共同的,这就像物理学的规律是共同的一样。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着稀缺性,必须作出选择。资源是有限的,把资源用于某一目的就意味着不能把这些资源用于其他目的。

激励是重要的。一般来说,人需要有动力——勤奋工作的动力、投资的动力、储蓄的动力,以及建立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的新企业动力。

制度是重要的。每个社会为了正常运行都必须有规则与制度。如果规则与制度过于严格,就会挫伤创新与创造性。如果规则与制度过于宽松,一些人就会践踏其他人的权利,并引起社会混乱。在认真建立起来的法律规则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预见到会出现的情况,也就会相当负责地行事。

本书论述家庭与企业如何作出选择,如何考虑利弊权衡,以及如何使不同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平衡。本书还论述激励如何发生作用;如何以激励机制来使人们勤奋工作、投资、储蓄、创新,为更广泛的社会利益工作,以及设计不良的激励机制如何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本书还论述了整个社会如何自行组织的各种方法,社会如何创造了各种制度和规则。设计良好的制度与规则会产生一个有生产率的、增长迅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设计不良的制度和规则会引起停滞,甚至衰退。组织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我们经常惊讶蚁群的运行——每个工蚁如何知道做什么,以及它们如何都为群体的利益而共同工作。但是,在一个现代社会中需要完成的工作远比这个要复杂得多。在像中国这样大的由亿万人组成的社会中,区分责任看来是一件令人生畏的工作——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的能力。而且实际情况的确如此。然而,不仅这种任务本身显得极为复杂,而且甚至许多看似简单的任务也十分复杂。以生产铅笔的例子来说:了解如何生产从铅芯到木头到橡皮擦每一个部件的人即使不是没有,也是很少的。铅笔生产出来还要在数量上与消费者所需要的量一致。而且,不是一个人管理这种过程——确切地说,这是生产中所涉及的企业和市场的复杂结合。本书将解释市场和企业如何协同工作,以确保从看似简单到极为复杂的经济工作得以完成。

然而,尽管基本经济学规律是普遍的,但是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制度,并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反映着一国独特历史与文化的经济挑战。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我们将探讨它的特点,并努力解释它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和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请关注《经济学》第二版一书

这是惟一一本反映了最近20多年来经济思想革命的教科书。此书第一版中文版自1997年出版后,风靡全国,产生很大影响,作为经济学革命的一位领袖人物,斯蒂格利茨把微观经济学从传统的“超市场”的栖息地引入了现实的不完全市场之中。他摆脱传统模式,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最完美的统一。在反复的教学和接收了千百万名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之后,斯蒂格利茨在新版中重整《经济学》的构架,插入数百例“政策透视”、“经济学应用”和“焦点镜头”,活泼而有趣味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展现了经济学和经济生活交相映照的一幅精彩画面。与第二版中文本一同上市的还将有学习指导和习题集。通过演练题,对读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将会大有助益。作为一位极为关注现实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新版《经济学》中对世界与美国经济事件新进展的分析会使我们对许多问题有新的认识。斯蒂格利茨也是一位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经济问题,特意为新版中文版写了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一章,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考察中国改革的过程,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第二步改革”所要进行的工作。斯蒂格利茨还把近两年来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对东亚危机所作的深入研究介绍给中国读者,并据此中肯地提出中国应该从中汲取的教训。

篇5:经济地理学第二版重点

学习要点

1.1.细菌 Bacteria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1.基本形态

(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 叠、葡萄球菌。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的统称,一般分散存在。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 旋状,超过1圈)。

细菌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一般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形状正常、整齐。而在老龄和不正常生长条件下会表现出畸 形、衰颓形等异常形态。畸形是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衰颓形是由于培养 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的。

2.细菌大小

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μm左右,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形状。可用显微测微尺测 量细菌大小,不同细菌大小不同,一般球菌直径0.5-1μm;杆菌直径0.5-1μm,长为直径 1-几倍;螺旋菌直径0.3-1μm,长1-50μm。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细菌细胞结构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

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特殊结构 是细胞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气泡等,只在部分细菌中发现。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的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

①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形状;②鞭毛运动支点;③正常细 胞分裂必需;④一定的屏障作用;⑤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 关。

(2)革兰氏染色

Cristei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方法。不同的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和结构不同,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G+)与革兰氏阴性(G-)两

大类,两者在细胞壁组成上具有明显差异。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 性菌(G+);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染色的过程:

①初染: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②媒染:碘和结晶紫形成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③脱色: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④复染:沙黄复染,增加脱色菌与背景的反差并区别于未脱色菌。

(3)革兰氏阳性菌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例,G+细胞壁:是连续层,厚20-80nm,由微纤丝组成的网状骨架和基质两部分构成,其化 学组成主要是肽聚糖和磷壁酸。

①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由许多亚单位交联而成的大分子复合体,由双糖单位、短肽、肽桥组成。

双糖单位是N-乙酰胞壁酸(NAM)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

短肽为L-Ala-D-Glu-L-Lys-D-Ala;肽桥由5个甘氨酸组成,连接相邻的短肽。短肽全部或 部分连至NAM上,短肽之间也有连接,组成一网状结构。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也是原核微生物的特有成分(古生菌没有)。

溶菌酶使肽糖中的糖苷链断裂,而青霉素是干扰短肽之间肽键的形成。

②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大多数G+的特有成分。通过磷酸二酯键与NAM相连,它是多元醇和磷酸的聚合物,能溶于水。其主要功能是:使壁形成负电荷环境,吸附二价金 属离子,调节酶的活性;维持壁硬度;在细胞表面形成噬菌体吸附的受体位点;也是细胞壁 深层的一种抗原物质。

(4)革兰氏阴性菌

以大肠杆菌(E.coli)为例:

G-细胞壁的构成是非连续层,包括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称为外膜,8-10 nm,由 脂多糖层、磷脂层和脂蛋白层组成,以脂类部分与肽聚糖相连;其中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其主要成分,也是G-细菌的特有成分,它由类脂A、核心

多糖和O-侧链组成。

脂多糖层的功能: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②吸附镁、钙离 子;③决定G-表面抗原;④噬菌体受体位点。内壁层紧贴细胞膜,厚2-3 nm,由肽聚糖组 成。与G+区别在于:交联低,肽链中的L-Lys往往被二氨庚二酸取代(DAP),无特殊肽桥。

(5)G+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厚度 较厚,20-80nm 较薄10-15nm

细胞壁分层 不分层 分层,包括外膜和内壁层

肽聚糖含量 含量高(30-70%)只占组分的5-10%

肽聚糖层数 层数多 低,一般1-2层

交联度 交联度高 较低

磷壁酸 有 无

脂多糖 无 有(在外膜层)

DAP 无 有

(6)革兰氏染色机制

G+细胞壁厚,网状结构致密,肽聚糖含量高,分子交联度紧密,用乙醇处理后,肽聚糖 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内使其呈现 紫色。G-肽聚糖层较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松散,且含较多类脂质,故用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细 胞被脱色,经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7)古生菌

古生菌是一群具有独特基因结构或系统发育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单细胞生物,主要包括一 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除热源体属Thermoplasma外,均有与真细菌类似细胞壁,但 化学成分差别很大,不含肽聚糖,而含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

(8)细胞壁缺陷细菌

①原生质体protoplast: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形 成的球形结构。一般由G+形成。

②球形体spheroplast: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结构,一般由G-形成。具有对渗透压敏感; 有鞭毛也不运动;对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特点。

③细菌 L型:一种由自发突变形成无完整细胞壁的变异型,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 “油煎 蛋 ”状小菌落。

④支原体:长期进化形成的无细胞壁、形态多变的G-细菌。

2.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存在于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厚5-10nm。由蛋白和磷脂组成,蛋白质含量高达75%,种类也多。

(1)膜结构假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基本骨架;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形式不断 运动,从而使膜具有流动性;膜蛋白无规则的,以不同深度分布于膜的磷脂层中。

(2)细胞膜的功能:①高度选择透性膜,参与物质运输;②渗透屏障,维持正常渗透压; ③重要代谢活动中心,生物氧化和合成作用;④与壁、荚膜合成有关;⑤鞭毛着生点,提供 运动能量。

3.间体(mesosome)

间体是细胞膜内陷形成。其功能是呼吸酶系发达,拟线粒体结构;与壁合成、核分裂、芽孢形成有关。

4.细胞质及内含物

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与拟核之间的无色透明胶状物,原核与真核的细胞质组成不同。原 核细胞的细胞质主要由水、蛋白、核酸、脂类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不同细菌细胞内,含 不同内含物,是细胞的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

①贮藏物:异染粒是普通贮藏物聚β-羟丁酸颗粒是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常含有的碳源类 储藏物。此外,还有肝糖粒和淀粉粒、硫滴等储存碳源和硫元素的贮藏物颗粒。②磁小体: 在水生螺菌属和嗜胆球菌属等趋磁细菌中发现,其功能是导向作用。磁小体可用来生产磁性 定向药物或抗体,以及制造生物传感器。

③羧酶体:自养生物(如固氮菌)所特有,可能是固定CO2的场所。

④气泡:是存在于许多光能营养型、无鞭毛运动水生细菌中的泡囊状内含物,其内充满 气体。许多漂浮于湖水、海水表面的细菌如蓝细菌都具有气泡。

⑤核糖体(ribosome):是一种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每 个细胞含大量的核糖体。原核生物具有70S的核糖体,游离存在;真核生物具有70、80S 的核糖体,游离存在或结合于内质网等细胞器中。

5.细胞核(nuclear body)

原核细胞由于其核构造简单故称原核,拟核,核物质等,原核无明显核,仅有一核区。

其细胞核的特点是:无核膜、核仁、固定形态;结构简单;细胞分裂前核分裂。一般为单倍 体。主要成分为环状双链、超线圈结构的DNA。

6.质粒(plasmid)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DNA分子。它可以独立复制,稳定遗传。质粒 分子比染色体小的多,仅有50-100个基因。一个细胞内可有一至数个质粒。质粒可以控制 抗生素的产生,在遗传工程中质粒可作目的基因载体。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1.荚膜(capsule)

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的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根据厚度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 大荚膜、微荚膜和粘液层。荚膜由90%以上的水和多糖或多肽的聚合物组成。折光率低,可

用负染法观察。它具有抵抗干燥;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堆积某些代谢废物;贮存营养物 质等功能。

2.鞭毛和菌毛

鞭毛(flagellum)是某些细菌表面一种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鞭毛 的直径是20-25nm,长超过菌体若干倍。可通过电镜或特殊染色法观察鞭毛。鞭毛由鞭毛丝、鞭毛钩和基体三部分组成,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鞭毛的运动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鞭毛的 着生位置与数目,可作为分类依据。

菌毛(fimbria,pilus)又称纤毛,是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纤毛比鞭

毛更短、更细,且直而硬,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其作用是作为附着到哺乳动物细胞 或其他物体的工具。

性菌毛(F菌毛)的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性菌 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株中。性菌毛的功能和雌性菌株的有性接合有关,在接 合中传递遗传物质。

3.芽孢(spore, endospore)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营养细胞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极低、抗

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芽孢位于菌体的中央或末端。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反 之,一个芽孢经萌发后也只能生成一个菌体,所以芽孢没有繁殖功能,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的一种方式。

(1)芽孢的结构:有多层,主要包括芽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

(2)芽孢的形成过程:营养细胞中的DNA浓缩形成束状→质膜内陷→前芽孢双层膜形成→

合成DPA →皮层合成→芽孢衣合成→芽孢囊裂解。

芽孢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指标及灭菌标准的重要参数。

4.伴孢晶体

少数芽孢杆菌,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个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它对昆 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故可制成细菌杀虫剂。

三、细菌繁殖与群体形态

1.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以裂殖为主,少数有性接合。细菌分裂过程:菌体伸长,核质体分裂→ 形成横隔壁→子细胞分离。

2.菌落形态

菌落(colony)是由单个或少数几个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 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若多个菌落连成一片则称为菌苔(lawn)。

菌落形态包括大小、形状、隆起、边缘、表面状态、表面光泽、质地、颜色等等。

3.细菌菌落的特征

一般都较小,菌落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用接种针容易挑起,多数表面较光滑、湿润、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色泽多样。

1.2.放线菌(Actinomycetes)

放线菌为细菌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因其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是丝状分 枝细胞的细菌。细胞核属于原核,直径在0.5-1.5μm、长度在50-600 μm之间,细胞壁 的化学成份与细菌相仿,G+,行无性繁殖,是细菌类中进化较高级的类群。一般分布在含水 量低、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有特殊土腥味。大多数是腐生菌,少数寄生;多数 异养,好氧。突出特性是产各种抗生素。

1.形态与结构

由菌丝构成,直径0.2-1.2μm,无横隔,仍是单细胞。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不同分为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与孢子丝。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长在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 养物;气生菌丝是由营养菌长出到培养基外,伸向空中的菌丝,其功能是分化产生孢子丝;孢子丝是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孢子丝 的形态多样,孢子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形成分生孢子。不同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 菌丝的颜色可不同,孢子丝和孢子的形状各异,是分类依据之一。

2.繁殖

放线菌通过无性孢子及菌丝片断等进行繁殖,其中以无性孢子为主。大多数放线菌通过 产生横隔膜的方式使孢子丝分裂成为一串分生孢子。少数放线菌在菌丝上产生孢子囊,孢子 囊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放线菌可通过菌丝断裂而繁殖。

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菌落介于霉菌与细菌菌落之间,质地致密、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与培 养基结合紧密,由于菌丝及孢子含色素,菌落呈一定色泽。

1.3 蓝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a):是一类含叶绿素、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有

些种类的细胞特化为异形胞,具固氮功能。由于具有含水量丰富和储存有营养物质的荚膜、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类囊体、固定CO2抵的羧酶体,以及抗干燥的厚垣孢子,可在贫瘠沙滩荒

岩上生长,故被称为“先锋生物”。

1.4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1.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专性真核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生物。多数无滤 过性,细胞形态多变,不运动。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抵抗性差。

2.支原体(Mycoplasma)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柔软,可通过滤器,细胞 膜含甾醇类。已知的可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细胞型生物。可人工培养,形成“油煎蛋”状菌 落。

3.衣原体(Chlamydia)

衣原体是介于立克次氏体和病毒之间、专性活细胞的能量寄生性的G-原核生物。具滤过性,有不完整的酶系统。在其生活史中有原体、始体、包涵体等形态。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学习要点

2.1 真核微生物概述

真核生物是—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 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 称为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属于植物界的显微藻类、属于动物界的原生动物和属 于“菌物界”的真菌等微生物。

真核生物细胞与原核生物细胞相比,有显著的差异:真核生物细胞中存在着许多由膜包 围着的细胞器和有核膜包裹的完整细胞核。

“菌物界”这个名词是我国学者裘维著等于1990年提出的,是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 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类。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①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一般具有 发达的菌丝体;③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④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⑤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⑥陆生性较强。真菌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酵母菌、霉菌和蕈菌3 类。

2.2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主要构造有细胞质膜、细胞质、细胞核(真核)和许多执行特殊生理 功能的细胞器,有的种类还有细胞壁、鞭毛和纤毛等特殊构造。水生真菌能产生“ 9+2 ” 结构的鞭毛。

一、细胞壁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另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低等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以纤 维素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而高等陆生真菌则以几丁质为主。其功能是具有固定细胞 外形和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不良因子的损伤等功能。

二、鞭毛与纤毛

某些真核微生物细胞表面长有或长或短的毛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其中形态较

长(150-200 μm)、数量较少者称鞭毛,而形态较短(5-10 μm)、数量较多者则称纤毛。它们在运动功能上虽与原核生物的鞭毛相同,但在构造、运动机制等方面却差别极大。鞭毛 与纤毛的构造基本相同,都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埋在细胞质膜上的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 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

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被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每条微管二 联体由A、B两条中空的亚纤维组成,其中A亚纤维是一完全微管,即每条由13个球形微管

蛋白亚基环绕而成,而B亚纤维则是由10个亚基围成。所缺的3个亚基与A亚纤维共用。A 亚纤维上伸出内外2条动力蛋白臂,它是一种能被Ca2+和Mg2+激活 的ATP酶.可水解ATP 以释放供鞭毛运动的能量。通过动力蛋白臂与相邻的微管二联体的作用,可使鞭毛作弯曲运 动。在相邻的微管二联体间有微管连丝蛋白相连。此外,在每条微管二联体上还有伸向中央 微管的放射辐条。基体的结构与鞭杆接近,直径约120-170 μm,长约200-500 μm,但在 电镜下其横切面却呈“9+0”型,且其外围是9个三联体,中央则没有微管和鞘。

三、细胞质膜

细胞质膜是一个分隔细胞内和外的半透明屏障,与原核生物相似。

四、细胞核

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等构成。是细胞内遗传信息(DNA)的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每个细胞通常只含—个核,有的含两至多个。

五、细胞质

细胞质位于细胞质膜和细胞核间的透明、粘稠、不断流动并充满各种细胞器的溶胶。组 成真核生物细胞质的细胞基质、细胞骨架和各种细胞器。在真核细胞中,除细胞器以外的胶 状溶液,称细胞基质或细胞溶胶,内含赋予细胞以一定机械强度的细胞骨架和丰富的酶等蛋 白质、各种内含物以及中间代谢物等,是细胞代谢活动的重要基地。细胞骨架是由微管、肌 动蛋白丝(微丝)和中间丝3种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支架,具有支持、运输和运动等功能。

六、细胞器

细胞质中含有多种细胞器,主要有: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 体、叶绿体、液泡、膜边体、几丁质酶体、氢化酶体等。

2.3 酵母菌

酵母菌是非分类名词,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是第一种“家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含糖较高、偏酸性环境中,又称 “糖真菌 ”。可用于单细胞 蛋白(SCP)的生产。

一、酵母菌的特点:①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② 多数营出芽繁殖;③ 能发酵糖类

产能;④ 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⑤ 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1.细胞壁:呈三明治状,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机械强度),中间夹着一层蛋白

质(包括多种酶,如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可被蜗牛消化酶水解。

2.细胞膜:含蛋白质(约占干重50%)、类脂(约40%)、少量糖类。

3.细胞核:由多孔双层单位膜包裹。除细胞核含DNA外,在酵母菌线粒体、“2μm质粒” 及少数酵母菌线状质粒中,也含有DNA。

三、繁殖方式:①无性繁殖包括芽殖(最普遍方式)、裂殖(少数)、产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②有性繁殖(产子囊孢子)。

四、生活史

生活史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酵母菌 的生活史可分为3类:①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双倍体形式存在(酿酒酵母);②营养 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八孢裂殖酵母);③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路德类酵母)。

五、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大且厚。

2.4 丝状真菌——霉菌

霉菌是非分类名词,为丝状真菌的统称,通常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 菌。

一、霉菌的形态和构造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直径3-10μm,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形成的一个菌丝集

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分两类:密布在固体营养基质内部,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 体称营养菌丝体;而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则称气生菌丝体。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态主要包括: 假根和吸器(吸取养料)、附着胞和附着枝(附着)、菌核和菌索(休眠或蔓延)、匍匐菌 丝(延伸)、菌环和菌网(捕食);气生菌丝体主要特化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如:分生孢 子头、孢子囊、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子囊果等。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进 行通气搅拌或振荡培养时,往往会产生菌丝球的特殊构造。

二、霉菌的繁殖

真菌的繁殖能力极强,主要通过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来完成。

①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内生孢子。壶菌)、孢囊孢子(内生孢子。毛霉,根霉)、分生 孢子(外生孢子。曲霉,青霉)、节孢子(外生孢子。白地霉)、厚垣孢子(外生孢子。总状 毛霉)、芽孢子(外生孢子。假丝酵母)、掷孢子(外生孢子。掷孢酵母)。

②有性孢子:卵孢子(厚壁,休眠。德氏腐霉)、接合孢子(厚壁,休眠,大,深色。毛霉,根霉)、子囊孢子(形态多样。脉孢菌,红曲)、担孢子(担子上。蘑菇,香菇)。

霉菌生活史是指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最后又形成同一种孢子为止。

三、霉菌的菌落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硫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棉絮状或毡状;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构造,以 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等。

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几种霉菌:

1.根霉属(Rhizopus):在培养基上或自然基物上生长时,营养菌丝体上产生匍匐枝,匍 匐枝的节间形成特有的假根,在有假根处的匍匐枝上着生成群的孢囊梗,梗的顶端膨大形成 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子。孢子囊内囊轴明显,球形或近球形,囊轴基部与梗相连处有囊托。孢囊孢子球形、卵形或不规则。根霉的用途很广,其淀粉酶活力很强,酿酒工业上多用来作 淀粉质原料酿酒的糖化菌。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根霉能产生 有机酸(反丁烯二酸、乳酸、琥 珀酸等),还能产生芳香性的酯类物质,转化甾族化合物。

2.毛霉属(Mucor):菌丝体在基质上或基质内能广泛蔓延,无假根和匍匐枝,孢囊梗直接 由菌丝体生出,一般单生,分枝较少或不分枝。分枝有两种类型:一为单轴式即总状分枝,一为假轴状分枝。分枝顶端都有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囊壁上常带有针状的草酸钙结 晶,囊轴与孢囊梗相连处无囊托。毛霉用途很广,能糖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产生蛋白 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国多用来做豆腐乳、豆豉。许多毛霉能产生草酸,有些毛霉 能产生乳酸、琥珀酸及甘油等,有的毛霉能产生脂肪酶、果胶酶、凝乳酶。对甾族化合物有 转化作用。

3.曲霉属(Aspergillus):菌丝体由具有横隔的分枝菌丝构成,通常无色,老熟时渐变为 浅黄色至褐色。从特化了的菌丝细胞上(足细胞)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形成顶囊,顶 囊有棍棒形、椭圆形、半球形或球形。顶囊表面生辐射状小梗,小梗单层或双层,小梗顶端 分生孢子串生。分生孢子具各种形状、颜色和纹饰。由顶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构成分生孢 子头,分生孢子头具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如球形、棍棒形或圆柱形等。曲霉菌在发酵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及粮食贮藏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4.青霉属(Penicillium):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 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而是形成扫帚状的分枝,称 帚状枝。小梗顶端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 长时呈蓝绿色。有少数种产生闭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亦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根 据帚状体分枝方式不同,将青霉分为4个类群:单轮生青霉群、对称二轮生青霉群、多轮生 青霉群、帚状枝多次分枝且对称、不对称生青霉群。在工业上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例如青霉 素生产、干酪加工及有机酸的制造等。但也有不少青霉是水果、食品及工业产品的有害菌。

2.5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蕈菌也称伞菌,指能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主要属于担子菌类。

一、蕈菌的形态特征

蕈菌可形成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大型肉质子实体。典型的子实体是由顶部的菌盖(包 括表皮、菌肉和菌褶)、中部的菌柄(常有菌环和菌托)和基部的菌丝体3部分组成。

二、蕈菌的菌丝分化

蕈菌的菌丝有三种:①一级菌丝(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细胞构成的菌丝);②二级菌 丝(一级菌丝接合,通过质配形成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通过“锁状联合”,形成 喙状突起而联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③ 三级菌丝;④子实体;⑤担孢子(由担子细胞顶端形成的4个有性孢子)。

三、锁状联合蕈菌的发育过程有5个明显的阶段,其中双核菌丝细胞的增殖方式十分特殊,称为锁状 联合。其过程为:①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开始分裂时,在其两个细胞核间的菌丝壁向外侧生 一喙状突起,并逐步伸长和向下弯曲;②两核之一进入突起中;③两核同时进行一次有丝分 裂,结果产生4个子核;④在4个子核中,来自突起中的两核,其一仍留在突起中,另一则 进人菌丝尖端;⑤在喙状突起的后部与菌丝细胞交界处形成一个横隔,在第二、三核间也形 成一横隔,于是形成了3个细胞-----一个位于菌丝顶端的双核细胞,接着它的另一个单核 细胞和由喙状突起形成的第三个单核细胞;⑥喙状突起细胞的前端与另一单核细胞接触,进 而发生融合,接着喙状突起细胞内的一个单核顺道进入,最终在菌丝上就增加了一个双核细 胞。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学习要点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

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病毒的特点:形

体极其微小;没有细胞构造,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缺 少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繁殖方式特殊;绝对的细胞内寄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的大小以纳米为单位,直径在20-200 nm,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必须在电镜下才能

观察。病毒的化学组成为蛋白质、DNA 或RNA、脂类和糖蛋白。病毒粒由衣壳(capsid)(由 衣壳粒capsomere组成的蛋白质外壳)和核心(core)(DNA 或RNA)构成,衣壳和核心也称为 核衣壳,核衣壳是所有真病毒都具有的结构。蛋白质构成病毒粒子外壳,起保护病毒核酸的 作用。核心贮存病毒的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增殖及对宿主的感染性。在各类病 毒中,植物病毒以ssRNA为主;动物病毒以线状的dsDNA和ssRNA为多;噬菌体以线状的

dsDNA居多。复杂的病毒在核衣壳外还有包膜,包膜成分为类脂或脂蛋白,是病毒以出芽方

式成熟时,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包膜的功能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与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有关。

病毒的基本形态:球形(多为动物病毒)、杆形(多为植物病毒)、复杂形状(T偶数噬 菌体)。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三种:螺旋对称(如烟草花叶病毒)、二十面体对称(如腺病毒)以及复合对称(如E.coli的T偶数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为螺旋对称的杆状病毒,其衣 壳蛋白亚基和ssRNA核心都围绕一个中心轴进行螺旋排列。腺病毒为双链DNA病毒,无包膜,由252个球形的壳粒排列成的二十面的对称体。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由头、颈和尾三部分 组成。头部为二十面体对称,内含dsDNA构成的核心;尾部长由尾管、尾鞘、基板、刺突与

尾丝等5部分组成;颈部位于头尾相连处,由颈环和颈须构成。病毒的群体形态有包涵体(动、植物病毒)、噬菌斑(噬菌体)、空斑(动物病毒)以及枯斑(植物病毒)。

噬菌体为原核生物的病毒,多为蝌蚪状,包括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的 繁殖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噬菌体效价(titre)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为噬菌斑形成单位数(pfu)。常 用于测定效价的方法为双层平板法。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 growth curve)是定量描述烈 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包括潜伏期(latent phase),裂解期(rise phase)和平稳期(burst size)三个阶段。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组整合

到宿主的基因组上,并随宿主基因组的复制而同步,而不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受温和噬菌体感染的宿主称之为溶原菌;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游离态、整合态(前噬菌体 prophage)、营养态。温和噬菌体也能发生自发和诱导裂解。

植物病毒大多为ssRNA病毒,一般无包膜,无特殊吸附结构,只能靠昆虫媒介或创口等 方式被动侵入。植物病毒感染植物的症状为花叶或叶片发黄、植株矮化或畸形、形成枯斑或 坏死。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多角体,多角体的功能是保护病毒粒免受外界不良 环境的影响。昆虫病毒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等。

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一种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3类。类病毒(Viroids)是一类只含RNA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 子病原体,其代表为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PSTD)。拟病毒virusoids,又称类类病毒、病毒卫星,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拟病毒的基因组也为RNA,但不具有

立侵染性;朊病毒(prion)是在研究羊瘙痒病是发现的,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 分子。

病毒与人类实践的关系极为密切。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很大,因此应加以控制;昆 虫病毒可以用于生物防治;而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噬菌体作为原核生物基因工 程的载体;动物DNA病毒作为动物基因工程的载体;植物DNA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昆虫DNA病毒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学习要点

4.1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

一、碳源

凡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均可作碳源。其主要功能

是;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碳源的种类包括: 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有机含碳化合物:糖类、脂类、有机酸以及各种含 氮的化合物。

二、氮源

氮源是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其主要功能有:提供合成 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物等的原料;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氮 源作为能源。如,硝化细菌。氮源的种类包括:分子态氮,只有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态氮作为 唯一氮源;无机态氮,包括硝酸盐、铵盐等,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有机态氮,主要 是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三、能源

能源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的能量来源的物质。微生物的能源种类包括化学能和光 能,如,化能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物,光能营养微生物利用光 能作为能源。

四、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但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极微量的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AA、碱基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核酸和辅酶,如嘌呤和嘧啶。提供生

长因子的物质包括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复合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五、无机盐

为微生物细胞的生长提供碳、氮源以外的多种重要的元素物质,多以无机盐的形式供给。其主要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分;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有些无机盐,如S、Fe还可作为自养微生物的能源;构成酶活性基的组分,维持酶活性。无

机盐的种类有大量元素 S、P、K、Na、Ca、Mg、Fe(以无机盐阳离子形式被吸收,配培养

基时要加磷酸盐、硫酸盐)和微量元素 Zn、Cu、Mn、Co、Mo等(在微生物培养中的浓度很

低,自来水中的就够用,不需另加)。

六、水

微生物细胞的含水量约占细胞鲜重的70-90%,水以游离态或结合态存在。其作用包括:

是细胞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被吸收或排出细 胞外;水的比热高,能有效的吸收代谢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致使细胞的温度骤然上升;维 持细胞的膨压(控制细胞形态)。

4.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方法很多,依碳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自养型(autotrophs)(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和异养型(heterotrophs)(不能以CO2为主要或唯一碳源)。依能源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光能营养型(phototrophs)(利用光反应产能)和化能营养 型(chemotrophs)(利用物质氧化产能)。较多的是按它们对能源、氢供体和碳源的需要将 微生物分成四种营养类型:

一、光能无机营养型

以C02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并利用光能,以无机物如水、硫化氢、硫代硫酸钠或 其他无机硫化物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叫光能自养微生物。光能自

养型微生物包括蓝细菌(含叶绿素)、红硫细菌和绿硫细菌等少数微生物(含细菌叶绿素),由于它们含有光合色素,因而能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ATP),供机体直接利用。

二、化能无

机营养型

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氧化无机物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利用电子供 体如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使CO2还原成细胞物质。这类微生物主要有硫

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与铁细菌。它们在自然界物质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光能有机营养型以CO2和简单有机物为基本碳源,以有机物(如异丙醇)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成细胞物质。红螺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属于此种营养类型。

四、化能有机

营养型

这类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以 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进行生长的微生物,称为化能异养微生物。多数微生物属于化能异养型,其生长所需要能源和碳源通常来自同一种有机物。其中,化能异养型又依据所利用的有机物 特性,分为腐生型和寄生型。

营养类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不同生活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4.3 营养物进入细胞的方式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依靠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蛋白;被运输的 物质无特异性。如,水、二氧化碳、氧气、甘油、乙醇等的运输。

二、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借助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被运输的物质有特异性;载体蛋白(渗透 酶)有底物的特异性,是诱导产生的。如,硫酸根、磷酸根、糖(真核)的运输。

三、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被运输的物质有特异性。如,氨基酸、乳糖、钠、钙等物质的运输。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的主要方式。其运输过程是:膜 载体与被运送物质结合成载体复合物进入膜内,在能量的参与下,载体发生构型变化,亲合 力降低,运输的营养物质被释放出来,运输过程中营养物质不发生任何变化。

在上述3种方式中,被运输的溶质分子都不发生改变。

四、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基团转位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与普通的主动运输相比,营养物质在运输的过程中发 生了化学变化(如,糖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主要是用于单(或双)糖与糖的衍 生物,碱基以及核苷与脂肪酸的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是微生物通过磷酸转移酶系统,即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来完成的。具体的运送分两步进行:

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HPr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细胞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通过酶 1的作用把HPr激活。

2.糖经磷酸化后运入细胞膜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2结合,再被转运

到内膜表面。这时,糖被P-HPr上的磷酸激活,并通过酶2的作用将糖-磷酸释放到细胞内。酶2是一种结合于细胞膜上的蛋白,它对底物具有特异性选择作用,因此细胞膜上可诱导出 一系列与底物分子相应的酶2。

4.4培养基(medium)

由人工配制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用的营养物质叫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类型

1.根据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不同分

(1)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um):利用化学成分还不完全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物质,(如肉汤、蛋白胨、麦芽汁、酵母汁、豆芽汁、玉米粉、牛奶、血清等)制成的培养基,除 实验室使用外,更适宜于在生产上培养微生物及其产品。

(2)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该类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精确、清楚,重复性强,但微生物生长较慢,且价格昂贵,故一般适 于在实验室,研究微生物营养需要、代谢、分类鉴定、生物测定以及菌种选育、遗传分析等。如高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

(3)半合成培养基(semi-defined medium):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些天然成份,以 便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的需要。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2.依据制备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

(1)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um):天然固体营养基质制成的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中加

入一定量凝固剂(琼脂1.5~2%)而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表面。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计数等方面的研究。可依使用目的不同而制成斜面、平板等形 式。

(2)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um):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7%的琼脂构成的 培养基。常用来观察细菌运动的特征,以进行菌种鉴定和噬菌体效价滴定等方面的实验工作。

(3)液体培养基(liquid medium):液体培养基不含任何凝固剂,营养物质分布均匀,菌 体与培养基充分接触,操作方便,适合积累代谢产物,常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以及在实验 室进行微生物生理代谢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

3.依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不同作分类

(1)础培养基:指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此外,基础 培养基也可作为一些特殊培养基的基础成分。(2)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种或某一类群微 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 养基可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3)加富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的营养物,如血、血清、动、植物组织 液或其他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成为一类营养更为丰富的培养基。用来培养营养要求苛刻 的微生物,或用以富集(数量上占优势)和分离某种微生物。(4)鉴别性培养基:鉴别不同 类型微生物,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 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伊红美兰培养基(Eosin Methylene Blue,EMB)是一种鉴别培养基,可用于检查乳品 和饮用水中是否含有肠道致病菌。如将大肠杆菌接种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长出来的大肠 杆菌菌落,是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的小菌落,而产气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长出的是较大 的棕色菌落。

二、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1.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

(1)目的明确:培养基组分应该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2)营养协调:营养物的浓度与比例应恰当,尤其是C/N比。

(3)条件适宜: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4)经济节约: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原料及其来源,以粗代精、以废代好、以简代繁等。

2.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方法

生态模拟;查阅文献;精心设计;实验比较。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学习要点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推动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依据代谢 产物在微生物中作用不同,又分为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初级代谢(primary metabolism)是与生物生存有关的、涉及产能和耗能的代谢,产物有小分子前体物、单体、多聚体等生命 必需物质。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 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产物有抗生素、酶抑制剂、毒素、甾体化合物等,与生命活动无关,不参与细胞组成,也不是酶活性必需。

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研究能量代谢的过程就是研究微生物如何将有机

物、无机物、日光辐射能等最初能源转化为通用能源ATP的过程。异养微生物依靠生物氧化

形成ATP,必需经历3阶段:脱氢、递氢、受氢。底物脱氢的四条主要途径为EMP、HMP、ED 和TCA途径。EMP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EMP 途径不仅可以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ATP和还原力,而且是连接其它几个重要途径的桥梁。HMP途径是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途径而得到彻底氧化,并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

还原力和多种重要中间代谢物的途径,它能为微生物C3-C7多种碳源,是自养微生物固定 CO2的重要中介。ED途径(Entner-Doudoroff pathway),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 酸(KDPG)裂解途径,是少数EMP途径不完整的微生物所特有的一种替代途径,细菌酒精发酵

经ED进行。ED途径的特点是: 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的反应为特征性反应;

KDPG醛缩酶为特征性酶;产能效率低。TCA循环是由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 化、脱羧,形成CO2、H2O和NADH2的过程,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三羧酸循环(TCA)中的大多数酶分别定位在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和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TCA循环的特点有:必

须在有氧的条件下运转;产能效率极高;TCA位于一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的枢纽地位。

根据递氢特点以及受氢性质不同,又可将生物氧化区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 酵3种类型。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是一种递氢和受氢都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完 成的高效产能方式。在有氧呼吸中,电子经过呼吸链传递。呼吸链是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 或真核生物线粒体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传递体。氧化磷酸 化又称电子传递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

用。无氧呼吸以无机氧化物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产能 效率较低的特殊呼吸。依据最终氢受体的不同,无氧呼吸有分为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硫酸盐呼吸、铁呼吸、碳酸盐呼吸等。广义的发酵是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 用代谢产物的一类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是在无氧条件下,还原力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 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不同发酵 类型有: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HMP途径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ED途径的发酵;

氨基酸的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三者之中,有氧呼吸的产能最高,无氧呼吸次之,发 酵最低。

自养微生物根据最初能源的不同,分为化能自养微生物和光能自养微生物,前者利用

NH4+、NO2-、H2S、S、H2 和Fe2+等无机底物的氧化获得ATP,其产能的途径主要也是借助于经

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因此,化能自养菌一般都是好氧菌。与异养微生物相比,化能 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具有产能效率低、无机底物的氧化与呼吸链直接偶联、呼吸链组分更 为多样化等特点。光能自养微生物则利用光能,并通过循环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以及紫膜系统获取ATP。环式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存在于自养光合细菌中的光合作用机制,是 在光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的磷酸化产能反应。环式光合磷酸化不放氧,还原 力来自无机氢供体。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是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利用光能产 生的ATP磷酸化反应,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放O2 型光合作用。嗜盐菌在无氧条件下,利

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从而在膜两侧 建立一个质子动势,再由它来推动ATP酶合成ATP。

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两者紧密联系,EMP、HMP和TCA都是很重要的两用代谢途径,起 连接作用的中间代谢物有12种,其中最重要的为EMP的烯醇式丙酮酸和TCA的草酰乙酸。微生物特有的乙醛酸循环是一条重要的代谢物回补途径,可以使丙酮酸和乙酸等化合物转化 为4C二羧酸,该途径对于在以乙酸(醋杆菌属、固氮菌属等)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所特有的和有代表性的合成代谢途径有:自氧微生物的CO2固定以及生物固氮、肽聚糖的合成和次级代谢物的合成。Calvin循环、厌氧乙酰-CoA途径、逆向TCA循环和羟 基丙酮酸途径是目前已了解的4条CO2固定途径,其中,Calvin循环是自养微生物固定CO2 主要途径,包括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CO2受体的再生三个阶段。生物固氮是将分子N2通过

固氮微生物作用形成NH3的过程,为原核微生物所特有。固氮微生物可以分为3种类群:自

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固氮反应需要满足ATP的供应、还原力[H] 及其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N2、镁离子和严格的厌氧微环境等6要素,测定固氮酶反应的常用方法为

乙炔还原法。肽聚糖为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细胞壁所独有,其合成共5步,分为3个阶段,分 别在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膜外完成。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肽聚糖分子中肽桥的合成,因此对于处于生长旺盛阶段的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生长停滞状态的休止细胞却 无抑制作用。次级代谢物的合成是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主要有4条合成途径。微生物的 次级代谢产物有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它们大多是分子结构复杂的化合 物,是微生物在生长后期合成的没有明确生理功能的的代谢类型。

微生物细胞具有一套可塑性极强和正确的代谢调节,调节方式有很多,主要有细胞膜透 性的调节、代谢途径的区域化和代谢流向的调控,后者有包括酶合成量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 节。代谢调控对微生物代谢产物比如赖氨酸和肌苷酸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学习要点

生长是指生物个体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个体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繁殖 是指生物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 的生物学过程。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

6.1 测量生长繁殖的方法

测定生长量的方法适合于各种微生物,一般有称干重法、比浊法和生理指标法(含氮量 等);

殖数法只适用于单细胞状态或个体分明的细菌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等的孢子,具 体方法主要为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和利用固体平板的菌落计数法。

菌的菌落计数法一般可用:高层琼脂柱、亨盖特滚管(Hungate)滚管技术、厌氧培养 皿、厌氧罐、厌氧手套箱。

6.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同步培养

同步培养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 群体细胞。以同步培养方法使群体细胞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进行分裂的生长方式称 为同步生长。同步培养方法很多,可归纳为机械法与环境条件控制两类。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如以细胞数目的 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画出一条有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4个阶段组成的曲线。四个时期是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即每小时分裂次数(R)的 不同划分的。

1. 延滞期

延滞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为0;②细胞变大或变长;③细胞内的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④合成代谢活跃,为以后的生长准备物质条件;⑤对外界 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接种龄(它生长到生长曲线上的哪一阶段用来作种子的);接 种量(接种量大则延滞期短);培养基成分。

2. 指数期(对数期)

指数期(对数期)特点:①R最大,代时G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各部分 的成分十分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指数期的3个重要参数:①繁殖代数(n); ②生长速率常数(R):R=n /(t2-t1);③代时(G)。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因素: ①菌种;②营养成分;③培养温度;④营养物浓

度(营养物浓度很低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着营养物浓度的逐步提高,生长速率 不受影响,只影响最终的菌体产量)。凡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 营养物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3. 稳定期

稳定期(恒定期,最高生长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 亡的细胞数相等;②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菌体产量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 比例关系:生长产量常数Y(生长得率)=X-X0 / C0-C;③细胞开始积累内含物;④芽孢杆 菌一般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⑤次生代谢物开始形成,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也是生物测定 的最佳时期;

形成稳定期的原因: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③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④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4. 衰亡期

衰亡期特点:①R为负值,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②细胞形态发生多形化,一些微生物 有自溶现象;③有的微生物进一步合成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④芽孢杆菌释放芽孢。

三、连续培养

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分批培养。如 果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及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出培养物(包括菌体及代 谢产物),从理论上讲,对数生长期就可无限延长。只要培养液的流动量能使分裂繁殖增加 的新菌数相当于流出的老菌数,就可保证培养器中总菌量基本不变,此种方法就叫连续培养 法。连续培养按控制方式分为恒浊器和恒化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 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称为恒浊器,多用于生产。保持培养液的流速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 的条件下进行繁殖的连续培养器称为恒化器,多用于实验室。

一般将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 技术称为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高密度发酵)。

6.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温度(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氧气(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厌 氧菌)、pH。对厌氧菌氧毒害的机制已提出了较公认的“SOD学说”。

6.4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装置很多。微生物培养装置好坏的关键是供 氧、防污染和设法提高单位时间、单位容积和单位基质的产率。

6.5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有害的微生物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 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 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 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 过抑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化疗是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 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用于化学治疗目的的化学物质称化学治疗剂,包括磺胺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生物药物素和若干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等。

物理灭菌方法主要有高温、辐射(X、α、β、γ)、超声波、微波、激光和静高压等。高温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热灭菌法和加压蒸气灭菌法。

因素包括表面消毒剂和化学治疗剂。表面消毒剂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 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用石炭酸系数作为比较各种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 度指标。抗代谢药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 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具有良好的选择毒力,如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 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 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抗生素的活力称为效价,其计量用“单位”表示。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引起细胞壁降解;干扰细胞膜合成,破坏 细胞壁功能;抑制RNA转录,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的合成。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学习要点

微生物在遗传上特点:微生物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微生物繁殖速度快; 易积累不同的中间及最终代谢产物;环境条件对微生物作用直接均匀;存在多种方式的繁殖 类型;微生物的变异易被识别;参与基因工程的载体、供体、受体三角色。

7.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三个经典实验

1.转化实验

1928年,Griffith首次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实验发现:加热杀死的致病型SIII 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非致病型RII型细胞并使RII 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转变为SIII型细胞。1944年,Avery等在离体条件下,用无细 胞抽提液重复这一实验,并对转化本质进行了研究,终于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T2的感染实验

1952年,Hershey & Chase 用E.coli, phage T2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实验,证明DNA携带有包括合成蛋白质外壳在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3.病毒拆开与重建实验

1956年,Fraenkel & Conrat 用TMV(烟草花叶病毒)和HRV(霍氏车前病毒)进行实 验,说明遗传信息在RNA中。

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的存在方式

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包括染色体DNA(核基因组)和质粒。染色体DNA(核基因组)是微 生物遗传信息的最主要负荷者;质粒是存在于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独立

存在于染色体外或整合到宿主DNA上、能自主复制。

质粒的种类:

(1)致育因子(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含有F质粒的菌株为F+(♂),无F质粒 的菌株为F-(♀),质粒DNA整合到染色体上的菌株为高频重组菌株(Hfr)。F质粒在大肠

杆菌的接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

(2)抗性因子(R因子):主要包括抗药性和抗重金属两大类,带有抗药性因子的细菌 对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呈现抗性;许多R质粒能使宿主细胞对许多金属离子呈现抗性。

(3)Col质粒: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杆菌素的基因,可杀死近缘且不含Col质粒的菌株。

(4)毒性质粒:该质粒含有编码毒素的基因,许多致病菌的致病性是由其所携带的毒性 质粒引起的;Ti质粒是引起双子叶植物冠瘿病的致病因子,是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

(5)降解质粒:这类质粒上带有能降解某些基质的酶的基因,能将复杂有机化合物降解 成可利用的碳源和能源的简单形式。带有这类质粒的细菌在污水处理、环境保护方面可发挥 重要作用。

7.2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突变是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前者是由于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突变;后者是

染色体DNA的大段发生变化,表现为插入、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一、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类型

按照突变体表型特征的不同分:

(1)形态突变型:指细胞或菌落形态的改变。

(2)生化突变型:代谢途径发生变异所引起的营养缺陷突变、抗性突变、抗原突变等。由于基因突变引起某酶合成能力的丧失,必须在原有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生长 的突变型称为营养缺陷型;能抵抗有害理化因素,包括抗药性、抗噬菌体等突变类型称为抗 性突变型;细胞成分,尤其是表面成分的细致变异称为抗原突变型。

(3)致死突变型:指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类型。

(4)条件致死突变型:指在某一条件下呈现致死效应,如温度敏感突变型。

2.基因突变的特点

(1)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相应的环境仅起 着淘汰原有非突变型个体的作用。

(2)自发性:各种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的诱变因素下自发发生。

(3)稀有性:自发突变频率较低,一般为10-6。所谓突变率是指每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 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

(4)独立性:突变的发生一般是独立的,某一基因的突变,既不提高也不降低其他基因 的突变率。突变不仅对某一细胞是随机的,而且对某一基因也是随机的。

(5)诱变性:在诱变剂的作用下,可提高基因的突变率。

(6)可逆性:指野生型正向突变为突变型,而突变型可回复突变为野生型的现象

3.自发性与不对应性的证明

影印培养试验:Lederberg在1952年设计了影印培养法,是在一系列培养皿相同位置 上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实验方法是: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E.coli K12 细胞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上,在用影印法分别接种到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2)上 和含链霉素的平板(3)上。实验结果发现:原始敏感菌株只通过几次转接,在根本未接触 过任何一点链霉素的平板(2)上,筛选到在平板(3)相同位置上也出现的大量抗链霉素的 突变株,说明突变是自发产生的,链霉素只是起一种检出的作用。

二、突变机制

1.诱变机制

(1)碱基对置换(点突变)

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碱基对置换,碱基对置换又分为转换和颠换。直接引起置 换的诱变剂,可直接与碱基发生反应,不论在体内还是离体情况下都起作用,包括亚硝酸、羟胺和各种烷化剂(硫酸二乙酯、NTG等)。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是一些碱基结构类似物,其稳定性比正常碱基小,易发生互变,通过活细胞的代谢活动掺入到DNA中,只对正在生长

发育的细胞有作用,即DNA复制时起作用,主要是5-BU、5-AU、2-AP、8-NG等。

碱基对的置换可导致同义突变、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2)移码突变

由一种诱变剂引起DNA分子中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 的全部密码的转录和转译发生错误。诱变剂主要是吖啶类染料。

(3)染色体畸变

DNA分子大的损伤称为染色体畸变

(4)转座因子

1940年,B.McClintock 在玉米的遗传研究中发现染色体易位的现象。把在染色体组 中或染色体组间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称作转座因子。

2.自发突变机制

自发突变是指微生物在没有人为的参与下,自然发生的突变。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其 仪为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的诱变,如辐射、高温和低浓度诱变剂的长期效应。其二是自身代 谢产物的诱变,如内源诱变剂H2O2引起的突变。

三、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

紫外线可使同链DNA的相邻胸腺嘧啶碱基间形成共价胸腺嘧啶二聚体,阻碍碱基间正常 配对,从而引起突变或死亡。机体对损伤DNA的修复表现有光复活作用和暗修复作用,光复

活作用是指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暴露于可见光下,可明显降低起死亡率的现象;暗修复作 用是在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下完成的。

7.3 突变与育种

一、从自然界分离菌种

主要步骤如下:1.调查研究及查阅充分的资料;2.设计实验方案;3.确定采集样品 的生态环境,采集样品;4.对其进行富集培养;5.用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及可能的定性或半 定量快速检出法对其进行平板分离;6.接种斜面保存;7.确定发酵培养的基础条件进行初 筛、复筛,得到单株纯种;8.进行生产性能试验;9.最后进行菌种的鉴定。

二、自发突变与育种

1.从生产中育种,指充分利用生产中那些生产性状发生正向突变(优于原株的产量突 变)的菌株。

2.采用特定的选择条件,利用微生物的自发突变,定向培育优良菌株。用某一特定环 境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地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积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 体的一种育种方法。

三、诱变育种

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 设法采用简便、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科研之 用。

基本步骤:原种(出发菌株)→ 纯化 → 同步培养 → 菌悬液 → 诱变处理 →平板 分离 → 斜面 → 保藏及扩大试验

1.出发菌株的选择

用作出发菌株的有野生型菌株、生产菌株、经过诱变的菌株等。一般要求生长快,营养 要求粗放,发育早,产孢子多,对诱变剂敏感性高,已能积累少量产品或前体物的菌株。

2.菌悬液制备

一般采用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制备菌悬液时要注意生理状态、均一性、细胞浓度、菌 悬液介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3.诱变处理

常用的诱变剂包括紫外线(UV)、X射线、r射线、快中子(0.2-10Mev)等物理诱变剂

和硫酸二乙酯DES,甲基磺酸乙酯EMS,亚硝基胍NTG等化学诱变剂。诱变处理时选择合适

剂量和诱变方法。合适剂量是指在高诱变率基础上,既能扩大变异幅度,又能使变异移向正变范围的剂量;处理方法常采用复合处理,包括诱变剂先后使用,同时使用和重复使用,可 提高诱变效果。

4.变异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一般将筛选分为初筛和复筛。初筛重点在于分离培养尽可能多菌株,采用预先设计的 相同培养条件,以量为主,准确性其次,减少漏筛机会。复筛以质为主,反复多次。

四、三类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1.产量突变株的筛选:可用琼脂块培养法

2.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方法,常用梯度培养皿法

3.营养缺陷型的筛选:

营养缺陷型用所要求的营养物的头三个字母表示,如bio-,对应的野生型以bio+表示。

营养缺陷型筛选的一般步骤:

(1)诱变处理

(2)淘汰野生型: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

(3)检出缺陷型:利用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培养法、逐个检出法、影印接种法等。

(4)鉴定缺陷型:如生长谱法:缺陷型斜面培养后制成菌悬液,涂布于基本培养基平板 上,将其划分成不同区域,分别加上一种所需测验的营养物,培养观察。

7.4.基因重组与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的基因转移到一起,经过重新 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

杂交(hybridization):两个性状不同的菌株或变种之间进行细胞结合,遗传物质经过 交换,重新组合成新的性状。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1.转化(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 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转化后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

转化发生的条件:(1)能进行转化的细胞必须是感受态的。即受体菌最易接收外源DNA 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2)转化因子—DNA,一般都是线状双链DNA,不小于5×105D,转化的片段小于107D,平均含15个基因。

转化的过程:双链DNA的酶促分解→形成片段→一条单链降解,一条进入感受态细胞→ 同源配对、与受体的同源区段交换→杂种DNA→复制、分离→转化子。

2.转导(transduction)

通过缺陷噬菌体作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 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转导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两种。

(1)普遍性转导

噬菌体可错误包裹供体菌的任何基因,并使受体菌实现各种性状的转导,称为普遍性转 导,可分为完全普遍转导和流产普遍转导。完全普遍转导是噬菌体误包入供体菌DNA片段,形成完全不含自身DNA的缺陷噬菌体,感染受体菌后,受体不会溶源化,也不会裂解。导入 的DNA片段与同源区段配对,通过两次交换而重组到受体菌DNA上,形成稳定转导子。流产

普遍转导是在获得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内,如果转导的DNA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其上 的基因仅通过转录而得到表达,此外源DNA能够保持下去,任何时候只有一个细胞含有它,表型上仍出现供体菌特征,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

(2)局限性转导

通过某些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转移到受体菌中的转导现象,称为局限性转导。温和噬菌体整合到细菌DNA特定位点上,诱导裂解时,在插入位点两侧的

少数宿主基因会因偶尔发生的不正常切割而连在噬菌体DNA上,一起包入噬菌体中,形成部

分缺陷噬菌体,无正常噬菌体的溶源性和增殖能力。

3.接合(conjugation)

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完整细胞间的直接接触而传递大段DNA的过程,即为接合,也称为 杂交。基本原理:

(1)F+ + F-= F+,F因子的传递按滚环模型进行。

(2)Hfr + F-= F-,与F-接合时,Hfr染色体在F因子处发生断裂,环状变成线状,转移

至 F-约100分钟,F因子最后转移。转移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断裂,所以重组频率高,但很 少出现F+。转移过程与F因子传递过程基本相同,进入F-的单链DNA经双链化后,形成部

分合子,然后同源配对,经过两次或以上的交换才能发生重组。

Hfr菌株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脱离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带有供体菌一小段染色 体基因的F因子,称为F`因子。带有F`因子的菌株称为初生F`菌株。

4.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通过人为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原生质体融合的主要步骤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成正常细 胞、检出融合细胞。

二、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方式有有性杂交和准性生殖。有性杂交是一般指性细胞间的接合 和随之发生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方式;准性生殖是同一生物的两个不同 来源的体细胞经融合后,不通过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

7.5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衰退(degeneration)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衰退的原因有基因突变和环境条件所致,包括培养和保藏条件。常见的衰退现象:菌落 和细胞形态的改变;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抵抗力、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等;代 谢产物生产能力或其对宿主寄生能力下降。2.菌种的复壮(rejuvenation)

使衰退的菌种恢复原来优良性状称为菌种的复壮。复壮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复壮 是指在菌种的生产性能未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常进行纯种的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 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变)不断地从生产中选种;狭义的复 壮是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 找出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措施。

菌种的复壮可采取以下措施:(1)纯种分离:可用平板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单细 胞挑取法等;(2)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复壮);(3)淘汰已衰退的个体(采用比较激烈的理化条件进行处理,以杀死生命力较差的已衰退个体);(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3.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1)控制传代次数;(2)选择合 适的培养条件;(3)采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二、菌种 的保藏: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保持菌种存活,不丢失,不污染;防止优良性状丧失;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其原理是选用优良的纯种,创造降低微生物代谢活动强度、生长繁殖受 抑制、难以发生突变的环境条件(其环境要素包括干燥、低温、缺氧、缺营养 以及添加保 护剂等)。菌种保藏的方法有低温保藏法、石蜡油低温保藏法、干燥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 法和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低温保藏法是将菌种置于4 ℃冰箱保藏,定时传代;石蜡油低温 保藏法是用橡皮塞取代棉塞、加石蜡油;干燥保藏法是将菌种置于土壤、细纱、滤纸、硅胶 等干燥材料上保藏,如砂土管法,适用于放线菌、芽孢菌和某些真菌的保藏,保藏时间几至 几十年;真空冷冻干燥法是加有保护剂的菌悬液在冻结状态下予以真空干燥,适用于各种微 生物,便于大量保藏,菌种存活时间长,是目前最好的保藏方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是将菌种置于保护剂中,预冻后保存在液氮超低温冰箱中(-196℃),是各种微生物的较理想的保 藏方法。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学习要点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其环境系统见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 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8.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约108)、放线菌(约107)、霉菌(约106)、酵母菌(约 105)、藻类(约104)、原生动物(约103)。

水体的自净作用主要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包括:①好氧菌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②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噬作用;③噬菌体对宿主的裂解作用;④藻类对无机元素的吸收利用; ⑤浮游动物和一系列后生动物通过食物链对有机物的摄取和浓缩作用等。

人肠道内有60-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占粪便干重1/3的是细菌,其中厌氧菌占绝大多 数。

凡依赖于极端环境(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毒、高渗、高压、干旱或高辐 射强度等)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称为嗜极菌或极端微生物。包括:嗜热微生物、嗜 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抗辐射的微生物。

悉生生物是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

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是生活在根系邻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 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正常菌群。它们多数为G-细菌,如假单胞菌属、土壤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节杆菌属等。

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 物,主要为叶面微生物,鲜叶表面一般含106个/g细菌。此外,还有少量酵母菌和霉菌,放线菌则很少。

8.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互生、共生、寄生、拮抗和捕食等5类。互生是 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偏利于一方 的生活方式。如: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一起时,后者分解纤维素的产物 有机酸可为前者提供固氮时的营养,而前者则向后者提供氮素营养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 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

关系。如:真菌与蓝细菌共生的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白蚁与微生物的共生,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供白蚁营养,白蚁为微生物创造无氧环境而提供纤维素;瘤胃微生物与反刍 动物的共生。寄生一般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 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如: 蛭弧菌寄生G-细菌。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

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如:泡菜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其他腐败菌的拮抗作用。捕食一 般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如:生 物链。

8.3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是指一切生物将所需重要化学元素自非生命物质状态转变为有生命的物质状

态,再自有生命的物质状态转变为非生命的物质状态,如此循环不已。微生物既是分解者、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在碳素循环中,微生物是自然界有机物的最重要的分解者。在氮素循环中,只有微生物 能参与其中的8个关键反应(生物固氮、硝化作用、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氨化作用、铵 盐同化作用、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反硝化作用、亚硝酸氨化作用)。

在硫素循环中,微生物也参与同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脱硫作用、硫化作用、异化性硫 酸盐还原作用、异化性硫还原作用。

细菌沥滤是利用化能自养细菌对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进行氧化,使它不断生产和再生酸 性浸矿剂,并让低品位矿石中的铜等金属以硫酸铜等形式不断溶解出来,然后再采用电动序 较低的铁等金属粉末进行置换,以此获得铜等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

8.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 繁殖的现象。“水华”和“赤潮”就是由富营养化而引起的典型事例。“水华”指发生在淡水 水体(池、河、江、湖)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其特点:在温暖季节,当水体中的氮磷比例达 15~20比l时,水中的蓝细菌和浮游藻类突然快速繁殖,从而使水面形成了一薄层蓝、绿色 的藻体和泡沫。其中生长着的蓝细菌类(微囊蓝细菌、鱼腥蓝细菌、束丝蓝细菌)、藻类(衣 藻、裸藻、硅藻等),其中许多种类均产毒素。“赤潮”指发生在河口、港湾或浅海等咸水区 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赤潮生物多达260余种,包括:蓝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已知其个 有70余种产毒。

水体污染程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TOD(总需 氧量)和TOC(总有机含碳量)等。BOD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 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COD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

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mg/L)。TOD指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高温下燃烧变成 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TOD是评价某水质的综合指标之一。TOC指水体内所含有机物中 的全部有机碳的量。

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和厌氧生物处 理。沼气发酵又称甲烷形成,是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H2还原CO2等碳源营养物以产

生细胞物质、能量和代谢废物——CH4的过程。CH4形成可分3个阶段:水解阶段、产酸阶段、产气阶段。

生物监测环境污染有以下几种方法:(1)肠道菌群的数量作为水体质量的指标;(2)艾姆氏试验法检测环境中的“三致”物质;(3)发光细菌检测法。

第九章 感染与免疫

9.1传染

一、有关传染的概念

1.传染(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生长 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2.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是指能够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生传染病的 微生物。

3.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bacteria):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 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4.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由于受其本身因素如侵人

数量、途径及致病性(pathogenicity)和机体的抵抗力即免疫力(immunity)的影响,表现临 床症状的现象。

5.隐性传染(inapparent infection):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 现临床症状的现象。

6.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 在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

7.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8.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宿主 体内的正常菌群引起感染。

二、传染途径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触感染、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由 亲代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传播给子代的方式,主要见于病毒。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隐性传染、带菌状态、显性传染。传染病专指显性传染。

四、决定感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和环境。

1.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要造成感染,必须能抵抗机体内的天然防御机能而不被消灭,并在侵入体内 后能生长繁殖,扰乱机体的新陈代谢,造成传染。

要具备一些条件才能传染:

(1)毒力或致病性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称为毒力,其侵袭力和毒素是构成毒力的基础。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 能力。主要体现在菌毛的粘附作用、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和抗体液杀菌物质以及侵袭性酶的 作用等方面。

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外毒素(exotoxin)和内毒素(endotoxin)。外毒素(exotoxin)是指有

些病原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能释放至周围环境中的毒素称为外毒素,是其代谢的产 物,化学组成为蛋白质。用0.4%甲醛处理,可使外毒素的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留其抗原

性,这种经过处理的无毒但保留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toxoid)。内毒素(endotoxin)是指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成成分,不能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只 有当菌体死亡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后才能释放出来的毒素。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脂多糖(LPS)。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产生菌

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存在部位

分泌到胞外的代谢产物中

细胞壁的成分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毒性作用

较强,对组织器官具选择性

较弱,无组织器官选择性,引起发热、腹泻、出血休克等症状

抗原性

强,经甲醛处理可产生类毒素

弱,不能制成类毒素

热稳定性

对热不稳定,60-100℃半小时 即可被破坏

耐热性强

(2)数量:与毒力强弱有关。多数病原微生物需要足够数量侵入机体,才能发病。

(3)侵入途径:不同菌侵入途径不同,只有侵入易感机体的一定部位,才能发病。

2.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机体识别“自身”和“异已”的能力或活动。在正常条件下,它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条件下,也可使能机体有损害。

(1)免疫反应分类

①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它受遗传控制,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一系列防卫机能,在个体一出生就具有,又称天然免疫(先天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 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抗力,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隐性感 染或预防接种等方式,使抗原与免疫系统的细胞相接触后而获得的防卫机能,又称后天获得 性免疫。

②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自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方法注射抗原(菌苗、疫苗、类毒素),使机体产生免疫功能。被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方法注射抗体(抗毒素、抗血清)而产生对病原 体的抵抗力。

③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是指致敏淋巴细胞与其相应抗原作用所产生的特异性 免疫。体液免疫是抗体的免疫作用。

(3)免疫的功能:包括生理防御功能(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功能(免疫稳定)、免疫 监视作用(及时排除突变细胞。

3.环境条件

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有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宿主环境(先天,后天)、外界环境、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

五、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和免疫性。

9.2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 功能。

它的特点是:同一种的所有个体都具有;大多是机体的“常备”因素,有些是异物入侵

后很快就出现的反应(炎症),因而能迅速发生防御作用;没有专一性,对所有入侵的病原微 生物均发生作用。主要包括:

1.机体的屏障结构:由阻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皮肤和粘膜屏障,阻挡微生物从血液进入 脑组织或脑脊液的血脑屏障以及使病原微生物和有害产物不能通过母体胎盘进入胎儿机体 的胎盘屏障组成。

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人类吞噬细胞包括小吞噬细胞和大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巨噬细胞(固定于各种组织中)

吞噬细胞 大单核细胞(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前体)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

3.炎症反应

4.体液因素:正常体液和组织中含有多种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主要有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乙型溶素、溶菌酶和干扰素(interferon)等

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球蛋白(20种以上)成分,因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

抗体的能力。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溶解和杀伤细胞功能、中和病毒作用、趋化作用和免疫 粘附作用。

干扰素是宿主细胞在病毒等多种诱导剂(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等)刺激下产 生的一类低分子量糖蛋白,当它再作用于其他细胞时,使其他细胞立即获得抗病毒和抗肿瘤 等多方面的免疫力。

9.3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在与抗原物质接触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免疫力。主要特点 是:具有针对性,即特异性地对某一种或几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抗原物质起反应;主 要通过机体免疫应答过程来实现,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类型

特异性免疫按获得方式分为自动和被动免疫。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自然的显性或隐性感染

经胎盘或乳汁由母体传递给 婴儿

人工的接种疫苗

输入免疫细胞、抗血清或其它 制剂

二、免疫系统(immene system)

由主宰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称为免疫系统。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器官根据其在免疫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区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

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胸腺、骨髓和鸟类法氏囊等。在 胚胎发育的早期发生,造血干细胞在此增殖、发育、分化。周围免疫器官又称二级淋巴器官,包括脾和淋巴结。来自中枢淋巴器官的淋细胞(B细胞和T细胞)在这些淋巴器官内遇到抗原 刺激时,增殖并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和致敏细胞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是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细胞脑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是指能特异性地识别 抗原进行分化增殖后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以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细胞如T、B细胞。

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有丝分裂原受 体等。T细胞按功能可分为:(1)T调节细胞: 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2)T效应细胞: 迟发型超敏T细胞(TD)、细胞毒T细胞(TC)。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

巴细胞)标志是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

在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不易直接接触抗原,须经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将抗原信息传 递给淋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还能释放白细胞介素-1,参与免疫。

三、特异性体液免疫是由抗体介导的免疫。主要作用是:中和外毒素、调理作用、凝集 作用、阻止病原菌对粘膜的吸附。

四、特异性细胞免疫是致敏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主要作包括(1)TD细胞的作用: 释放淋巴因子,其作用于免疫活性细胞而产生免疫效应。淋巴因子作用无特异性,但其释放 需特异性抗原刺激。(2)TC 细胞作用:能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与其结合,使其 溶解。

五、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从一个抗原刺激开始,机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

胞识别抗原(感应)后,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表现出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 的过程。免疫应答一般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等3个阶段。

体液免疫的过程:B细胞一般在T细胞辅助下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 细胞合成并分泌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体液中的抗体与相应的抗 原特异性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发挥免疫效应,称为体液免疫(HI)。

细胞免疫的过程为:首先是T细胞识别抗原并在抗原信息刺激后大量增殖、分化为致敏 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再次与抗原相遇,除具有直接杀伤作用的Tc外,TDTH可释放多种淋

巴因子,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等,他们参与超敏反应,可在反应的局部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为 主功炎症,在清除慢性或脑内感染的病原体、肿瘤免疫、移植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疾病中 起重要作用。

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有超敏反应、免疫耐受性和自身免疫病。

9.4 抗原与抗体Antigen and Antibody

一、抗原

抗原(antigens,Ag)又称免疫原(immunogen),是一类能被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所识别,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的物质因素。抗原有两个突出的特性,一 是抗原进入机体后,能诱导免疫系统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称免疫原性或抗原

性。二是抗原能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能力,称为免疫反 应性。具有抗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只有反应原性,没有抗原性的抗原称为 半抗原。

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是异物性(异种间物质、同种异体间物质、自体隔绝成分、自 体组织蛋白变性)和一定的物化特性(大分子物质、一定的结构和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由 分子表面上的特定化学基团——抗原决定基所决定的。半抗原实际上就是抗原决定基。任何 抗原都可看成是一个载体与半抗原的复合物。

微生物抗原结构有鞭毛抗原(H抗原)、菌体抗原(O抗原)、表面抗原(如荚膜抗原)、外毒素和类毒素。

二、抗体

抗体(antibody)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所形成的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的免疫球蛋白(Ig)。已知有IgG、IgA、IgM、IgD和IgE等5类免疫球蛋白,它们普遍存在 于生物体内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

5种Ig结构基本上相似。单体由4条多肽链组成,两条长链称重链(H链),两条短链 称轻链(L链),呈Y字形,链间由二硫键相连。不变区(C区)与可变区(V区),枢纽 区,抗原结合在V区。1个Y字抗体有2个抗原结合点,是两价抗体

抗体形成一般规律有初次反应与再次反应、回忆反应及几类抗体出现顺序。所谓初次应 答是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须经过一段潜伏期后才能在血清中产生抗体,抗体量一般不高,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的反应。二次应答是在对抗原发生初次应答后,再次注射相同的抗原,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量迅速上升到最大幅度,可达初次注射产生抗体的10—100倍,且在 体内维持时间长,抗体的类别主要为IgG。回忆应答是当初次注射后所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完 全消失时,如再接触抗原时,又可使该抗体突然上升。若再接触的抗原与初次接触的抗原相 同,所引起的回忆反应称为特异性回忆反应。有时再接触的抗原是与初次接触的抗原不相同 的另一种抗原,也可引起与初次抗原相对应的抗体的产生,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几类抗体出现的顺序:一般抗原刺激机体后,IgM出现最早,但很快消失,在血液中只 能维持数周或数月。而后出现的是IgG。当IgM接近消失时,IgG正达高峰,且在血液中维 持时间较长,有的可达数年以上。最后出现的是IgA,常在IgM和IgG出现后2周至2个月

才能在血液中测出,含量少,但维持时间较长。

抗体产生的规律的实际意义:(1)预防接种中一般都采用二次或多次接种法,且第一次 和第二次抗原刺激之间有时间上的间隔,使出现二次应答,从而产生大量抗体且维持时间长;(2)制备抗体中,通常采用多次注射抗原的方法;(3)疾病诊断中,根据几类抗体出现的 先后规律,可作出早期快速诊断。

三、抗体形成机理有诱导学说(模板学说)、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抗体多样性分子 生物学机制等三种。

9.5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75年,Kohler和Milstein证明: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动物的 脾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分泌针对免疫抗原中的一种抗体,且杂交瘤细胞一经建立,即具有肿瘤细胞在体外无限繁殖和脾细胞产生抗体的双重功能。杂交瘤细胞在细胞培养中产 生大量单一类型的高纯度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2.血清学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

在体外进行的体液免疫反应一般采用血清进行试验,称为血清学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特异结合阶段、可见反 应阶段)、条件性(需电解质、温度、pH等)。抗原-抗体的免疫学反应,精确灵敏,特异 性高,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

(1)沉淀反应:抗原、抗体都处于溶解状态,按适当比例混合后,在电解质、温度适合 的条件下,产生沉淀现象。抗原称沉淀原,抗体称沉淀素。实验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环 状试验、琼脂扩散法、免疫电泳。

(2)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在有电解质情况下,结合成可见凝集块。抗 原称凝集原,抗体称凝集素。实验方法有直接凝集实验、间接凝集实验、间接凝集抑制实 验免疫妊娠试验)、交叉凝集与凝集素吸收实验。

(3)补体结合反应:补体作用没有特异性,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但不能单独 与抗原或抗体结合。补体结合反应系统由结合系统和指示系统组成:

结合系统:主要是抗原(可溶性)、抗体及补体,都是液体,无可见反应:

指示系统(溶血系统):羊红细胞与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若补体被结合,不溶血,反应阳性,说明抗原、抗体是对应的;若补体不结合,则与溶血系统结合,出现溶血,反应 阴性,说明抗原、抗体不对应。

3.现代免疫标记技术

某些小分子物质结合到抗原或抗体上,不影响抗原抗体反应但使之更容易观察从而提高 检测的灵敏度,称为免疫标记技术。

三大标记技术: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标记。常用方法有(1)免疫荧光方法(荧 光抗体法):荧光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抗体。(2)酶免疫测定:酶标记抗体或抗抗体进行 抗原抗体反应。常用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以二氨基联苯胺DRP为底物,产生棕褐色。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酶标法)。(3)放射免疫测 定法RIA。(4)免疫电镜技术IEM。(5)发光免疫测定法LIA。

4.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SDS-PAGE的高分辨率 + 免疫反应的特异性。

5.免疫预防

人工免疫用于预防传染病时,即为免疫预防。有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9.6生物制品

凡是人工免疫用的抗原和抗体制品以及诊断用的抗原和抗体制品统称为生物制品。生物 制品有疫苗、类毒素和免疫血清。

1.疫苗

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本身加工制成的。一般由细菌、螺旋体等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 称为菌苗,而由病毒、立克次氏体制成的称为疫苗。

活菌(疫)苗:用无毒的或充分减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

死菌(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制成。

自身菌苗:是从患者自身病灶中分离的病原菌制成的死菌苗。

亚单位疫苗:将病原微生物某种抗原成分提取出来制成疫苗,可特异性地防治某种疾 病,此种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应用DNA重组技术将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基因提取后与载体连接,然后 转入合适的受体菌中,使致病菌基因得到表达,将表达产物加工制成的疫苗即基因工程疫苗。

2.类毒素

3.免疫血清

含有特异抗体的血清称为免疫血清。有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和血清球蛋白等。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学习要点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 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学,包括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

篇6:实用经济法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1、下列选项中,属于事件性质的法律事实是D水灾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C禁止流通物

3、凡是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行为在经济法学中称为B法律行为

4、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A资格

5、经济义务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定的一种B责任

6、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规定而形成的C权利义务关系7、2006年三月一日,李某去商场购物时。。B2007年3月1日前

1、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个人独资企业的头责任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2、下列人员中,可以投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是D 国企人员

3、个人独资企业应当D 以法定条件而设立

4、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法律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个人独资企业没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5、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的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C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6、林某以个人财产出资设立一个人独资企业,正确的是D由债权人申请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7、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实行A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

8、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之前分配利润和分担亏算的原则是D有个合伙人协调决定如何分配和分担

9、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协议未约定,协商不成,A按各合伙人的实缴出资比例额分配和分担

10、甲乙丙拟设立普通合伙企业,出资比例为4:4:2。不符合规定D利润按3:3:4的比例分配亏损由丙承担

11、甲为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亦可以行使的权利是B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压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偿清

12、下列有关有限合伙企业设立条件的表述中,不符合B有限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特殊普通合伙”字样

13、李某为一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不符合B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

1、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无限连带清偿责任的公司,属于A无限责任公司

2、以股东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公司,属于A任何公司

3、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母公司的影响和控制的,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的公司是B子公司

4、甲公司的分公司在其经营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签订一份,A该合同有效,其民事责任有家公司承担

5、甲乙丙三人共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70%25%5%B只有甲乙可以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6、王某与李某拟定设立一个注册资本为50万的有限责任公司C公司利润在弥补上一亏损并提取公积金后,由股东平均分配

7、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痛过了解散公司的决议B由公司的股东组成

8、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公司解散时D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90日内

9、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不属于予以撤销的有B董事会的决定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

10、下列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组织机构的表述中,符合A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

11、下列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表诉衷,不符合B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分期缴 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12、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谢列正确的是A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

13、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得抽回其投资的是B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后

14、甲乙丙共同出资设立了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其甲设备20万C甲以现有财产补交差额,不足部分由乙丙不足

15、下列公司组织机构中关于公司职工代表的表诉,不符合B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成员中应包括公司职工代表

16、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成员中,担任监事B公司股东

17、对减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作出决议的,必须由C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表决同意

18、已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股票所得溢价款列入公司D资本公积金

19、谢列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表述中。符合C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由出席会议的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20、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股份有限公司D3%

1、企业因经营挂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D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

2、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不正确的C有关债务人财产的执行措施应当终止

3、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管理人的报酬由B人民法院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批产管理人的职责的是D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后,决定继续债务人的营业

5、千叶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错误的是D如果家里不是食物不能胜任植物,债权人会议有权罢免其管理人的资格

6、绿杨公司因严重资不抵债向法院申请破产,不构成债务人财产的是D绿杨公司购买的正在运输途中的但未付清货款的货物

7、债权申报期限限子人民法院发布受理。C最短不少于30最长不超过3个月

8、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债权申报正确的是A债权人对付条件的债权可以申报

9、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属于公益债务的A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

10、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重整之日起C6个月

11、某破产企业有10位债权人,总额1200万元。C有5为债权人同意,其代表的债权额为450万元

12、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重整计划不正确的是D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对债务人的保证人有约束力

13、下列关于和解协议效力的表述中,不符合D债务人不履行人民法院认可的和解协议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4、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未受领破产财产分配额。。B2个月

15、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财产分配是。该一定期间为D2个月

1、某啤酒厂在某产品的瓶颈上一标签,上印有“1990.。。”A根据反不正当竞阵法,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假冒行为是C销售明知道是贾某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3、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4、某商厦开展有奖销售活动,正确的是C可以两次开奖因每次的最高间隔为超过五千,属正当的有奖销售

5、甲电器销售公司与乙电视机厂因货款纠纷而产生隔阂B甲的行为属于诋毁乙的商业信誉 的不正当性竞争行为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B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下手商品用于清偿债务的行为

7、下列选项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D发布虚假广告

8、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是。。够力和保护A公平竞争

9、某家具商店广告标示展销“意大利聚酯漆家具”属于C引人误解

10、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不正确的有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1、要约于B到达受要约人是有效

2、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为C新要约

3、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为被诚实信用原则。。D缔约过失责任

4、无效合同自A开始起没有法律效力

5、可撤销合同的变更或撤销须由D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

6、被撤销的合同B自开始是其没有法律约束力

7、可撤销的合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A1年内。

8、合同履行地点不明确,当事人又未达成协议,其它标的C履行义务一方

9、甲欠乙的债务逾期无力偿还,但甲又同时放弃对丙拥有的债权D代位权

10、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后,债权人可以,,期限为D5年

11、采取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A合同的签字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12、格式条款是有合同的B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的

1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下列合同属于无名合同的是B雇佣合同

14、对于合同争议,在当事人不愿和解。。正确的处理办法D有仲裁协议的,先根据协议申请仲裁,没有。。

15、甲与乙是好朋友,一日,甲队以表示愿以300元的价格。。并的行为属于B要约

16、王某与县农科签订了一份良种买卖个同,,该合同B已成立,但未生效

17、某甲的女儿患病住院,急需用钱又求借无门。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D因趁人之危而撤销

18、乙对甲负有债务且无力清偿,乙对丙,,正确的是C甲可诉请丙向自己履行义务

19、甲欠乙房租1万元,乙欠甲诉讼费2万元,,B在甲方低效的通知到达乙方是即发生抵消的效力,不需征得乙的同意

20、甲企业欠乙企业100万元货款,,100万元货款消灭的原因A混同

21、关于合同解除后果的表述中,不正确B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一律可以要求恢复原状

22、依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为B严格责任原则

23、甲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后由于丙的原因,,A甲应向乙承担违约责任

24、甲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违约金3万元,,法院应判令甲向乙支付C3万元 多选

1、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国家B社会C公司D个体

2、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A黄金C税金D专有技术

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形财产的有B专利C商标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法律责任形式的有A违约金B罚款D有期徒刑

5、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下列哪几项ABCDEF

6、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A财B物C行为D智力成果

7、经济法主体分别承担下列义务:A遵守B正确C服从

8、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A无民事B因欺诈C因胁迫D因趁人

9、根据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A因乘人之危B因重大误解

10、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代理A行纪B居间C带人保管物 11、2009年7月5日,甲授权乙家的名义将甲,,正确的是B乙是无权代理行为D甲可以追认该行为

1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的有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C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为声明的

1、下列事项中,作为个人独资企业必备条件的是A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B有合法的企业名称D由投资人申报的出自

2、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旅行的医务是ABDC

3、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应当进行清算,可以担当清算人的是A投资人D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人员

4、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设立条件的表述中,正确的A投资人只能是自然人B投资人可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

5、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个人独资企业分支C。。被聘用D。投资人对个人。

6、张某与2003年3月设立乙个人独资企业。错误A因乙企业C甲公司请求张某。。支持

7、在普通合伙企业中,下列各项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的是ABCD

8、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出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应当由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作出决议的是ABCD

9、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属于合伙企业应当解散的情形B吊销C2个月D无法实现

10、甲乙丙三人各出资10万元。正确的A定可以分别向甲,5,3,2D定可以向甲。10

11、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属于普通合伙人当然退货的情形是B合伙个人丧失尝试宅能力D合伙人被依法宣告死亡

12、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决议将其除名的有A普通合伙人甲B普通合伙人乙D普通合伙人丁

13、甲乙丙丁欲设立一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中约定如下,符合。B丙以其劳务C合伙企业

1、我国公司法规定和调整的公司有ABCD

2、公司章程对ABCD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方式有ABCD

4、股东会对A增减注册资本B分立C修改的决议,必须经代表2/3.。通过

5、下列选项中,不得兼任监事的有A懂事C经理D财务负责人

6、公司合并可以采取C吸收合并D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7、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司可以解散的情形有ABCD

8、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行使的职权有ABCD

9、下列项目中,属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职权的有A决定公司投资计划C作出决议D资本方案

10、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或监事会的主要全只有A检查公司财务B对懂事执行。。

11、根据工资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分公司法律地位表述中,正确C分公司。经营活动D分,,公司承担

12、根据公司法律至中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股权公司的股权不得用于出资的有ABCD

13、甲乙丙三个国有企业共同国有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不符合A选举B选举

14、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顺利通过有A5名全同意D9名

15、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以提议召开股份有限公司临时董事会议的有A代表20%表决权的股东提议D监事会提议

16、有限责任公司下列人员中,可以提议召开股东会临时会议的有C40%D代表20%

17、甲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属于甲公司解散事由的有ABCD

18、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的表述中ABCD

19、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行使的职权有A B 20、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下列情形是,应当,,A董事B公司D监事

2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组织机构的下列表述,正确A不设股东会B设立董事会

22、甲乙丙共同出自设立了一有限责任公司。。符合A有乙或丙B有乙和丙D甲有权转让丁

23、某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00.。召开情形有C监事会D持有该公司20%

24、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A修改公司章程B减少注册资本D变更公司形式

25、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80万元,符合《公司法》规定有A社会有甲B决议不舍股东D决定了公司的。

1、企业有债权人申请破产的,有谢列情形不予宣告破产ABCD

2、破产财产是指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用来进行清算和清偿债务的财产,包括ABCD

3、破产债权是可以从破产财产中受到公平清偿的债权,包括ABCD

4、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企业法人为了,可以A申请B直接D直接

5、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属于管理人责任的事ABCD

6、根据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社会中介机构,,不得担任管理人的情形ABCD

7、人民法院与2007年9月10日受理债务人甲,,予以撤销ABCD

8、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属于予以撤销ABCD

9、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属于公益债务的是A因管理B因债务人C为债务人

10、下列有关债权申报的表述中,符合《企业破产法》规定A债务人B债务人D债务人

11、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不想有表决权A通过和解协议C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12、债务人甲企业破产,乙企业依法对家企业的机器设备享有抵押权,,乙企业可以行使表决权的是香油B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C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13、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人民法院着急主持,,属于…ABCD

14、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债权人会议职权的是B选任何更换C决定继续或者停止

15、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的是A债务人D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10%以上的出资人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B最高奖金超过5000C季节性降价

2、下列选项中,属于假冒他人商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A假冒B擅自C擅自

3、用不正当的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也是一种法律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表现ABCD

4、下列选项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却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ABCD

5、下列选项中属于有奖销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A经营者采用B利用有奖销售C抽奖式

6、下列现象中属于法律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A某市政府发文规定B某商场为促销。。

7、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有ABCD

8、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有ABCD

9、甲经销商销售乙生产的品牌针织衫,,下列措施不允许的事A以乙厂厂价销售C以明示方式

10、今年冬季前卫商场销售皮衣,谎称自己销售价是,正确的是B违反了消费者权利C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D违反了民法通则

11、下列各项中,属于亲发商业秘密的行为有ABCD

12、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的有A固定或B限制C联合

13、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A固定B限定

14、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被豁免的垄断现已有A为改进C为提高D为实现

15、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市场支配地位推定的表述中,正确的ABD(78%15%11%错)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

2、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适用合同法规定的有ABCD

3、下列各项中,属于要约邀请的有B拍卖广告D商品订正表

4、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的形式有ABCD

5、甲和乙合伙开设一家“没了干洗店”,丙将意见价值3000,,该合同的主体是B丙C,美乐干洗店

6、甲与2002年10月1日因情况紧急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判断错误的是ABCD

7、甲与乙订立了一份平租合同,合同规定,如果甲父死亡,B已成立,但未生效D附期限的合同

8、A因重大误解B显失公平C乘人之危的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

9、A行为人无权代理B超越代理权C代理权,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

10、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合同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有B损害社会公益C以合法形式掩盖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合同法》规定的辩抗权有A同时履行B不安抗辩C后履行

12、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定争取证明对方有ABCD之一的,可终止履行合同

13、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禁止转让的债权有A根据合同B根据当事人C依照法律

14、有ABCD情节之一的,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15、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ABCD

16、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ABCD

17、当事人在合同中级约定违约金,有约定定金的,乙方违约时,对方A可以选择使用违约金条款B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条款

18、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若约定的违约金与造成的实际损失不等,可以采取的处理原则有A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可请求法院火种采集后予以增加D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19、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在A提供B排除D免除情况下该格式条款不生效。

20、下列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有A债务人放弃其盗取债权,C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D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判断 综合 1、2004年6月16日,A酒店印前个体工商户甲、乙、丙的借款无力清偿,经协商,讲究点的音响设备做价6万元。。

(1)试分析本案中存在哪些法律关系?a、A酒店与甲乙丙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b、甲乙丙对音响设备的按份共有关系c、甲与丁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

(2)酒店和原被告三方以印象抵债的协议是否有效,原因。合法有效,A以音响设备抵偿甲乙丙三人的债务,属于民法中债务履行方式之一;“带物清偿”不违背法律强行规定,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一致,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3)甲未经乙和丙的统一出卖音箱,买受人丁是否能取得说有权,理由。能,丁可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音箱的所有权。

(4)法院应如何判决本案?原因。判令甲偿还丙债款一万元及利息。因为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原物不能返还的,应向其他共有人在债权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2、2000年1月15日,甲出资5万元设立A个人独资企业。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标的的额超过1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甲同意。

(1)乙于2月10日乙A企业名义向丙汇入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是否有效?理由。有效,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尽管乙向丙购买货物行为超职权,但丙为善意第三人。

(2)A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是什么?a、欠乙工资5000元,社会保险费用5000元。b、欠税款2000元。c、欠丁10万元

(3)如何满足丁的债权请求?甲在B合伙企业中分取的收益 3、2006年1月,甲乙丙丁四人决定投资设立普通合伙企业,并签订了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的部分内弄如下。。

(1)不符合规定,合伙人一致同意

(2)有效(3)不成立

(4)不成乙。丁可以向合伙人甲乙丙戊进行追债24万元(5)不成立(6)

(7)不合法

(8)通知退伙(任意退伙)

4、甲乙丙丁等20人拟定共同出资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式,股东共同制定了公司章程。在公司章程中,对董事任期、监事会组成、股权转让规则等事项作了如下规定。。(1)公司章程中关于董事任期的规定是否合法?理由。不合法,《合同法》规定董事的任期每届不得超过五年。

(2)公司章程中关于监事会职工代表人数的规定是否合法?理由。不合法,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3)公司章程中关于股权转让的规定是否合法?理由。合法,公司章程对狗权转让另有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5、甲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情况如下:(1)甲有限责任公司有A企业B企业C企业共同投资与2008年。。

(1)根据要点(1)提示内容。

出资期限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本题中,甲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出资期限均符合规定。

(2)股东会对担保事项的决议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为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接受担保的股东不得参与决议,该项表决有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有 7 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在本题中,接受担保的A企业未参加表决,该绝已经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通过。

(3)乙公司的主张符合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份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4)B企业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监事会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C企业可以转让自己的出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股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在本题中,由于股东A企业,B企业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30日未答复,视为同意转让。因此,C企业可以装让自己的出资。

(6)B企业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90日内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自股东会决议通过之日起60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决议之日起9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某酒厂是国有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于2002年10月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1)建筑设备公司应如何实现自己的债权?队租凭设备行使取回权;对于12万租金应当向法院申请破产债权。

(2)可以主张抵消权,因为破产宣告时未到期的债权视为已到期债权

(3)如何行使:行使400万元的抵押权,200万元进行普通债权收场,若纺织厂放弃抵押优先受偿权,则可以就600万元债权表决权,不然就只有200万有表决权。

(4)无效,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一年内,设计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的管理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7、2009年6月20日,甲乙公司签订100万元的买卖合同,7月1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1)如何处理:管理人有权决定解除合同或者继续履行并通知对方乙公司。

(2)该妹妹合同在什么情况下视为解除?管理人自破产申请受理之日起满2个月未通知乙公司或者受到乙公司的催告之日起30日内未能答复的视为解除合同。

(3)乙公司可以申报债权。根据规定,管理人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

(4)因管理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为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属于公益债务。100万元的贷款属于公益债务,有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

(5)管理人不能自行决定履行该合同。根据规定在第一次债权会议召开前,管理人履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为履行完毕的合同,应当征得人民法院的许可。8、2007年7月1日,人民法院受理了债务人甲公司的破产申请。。

(1)诉讼费用30万元,管理人报酬20万元。a、解除甲公司与丙公司的买卖合同,给丙造成的120万的经济损失。b、为继续营业而支付的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40万元。

(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对于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五种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a、无偿转让财产的b、已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c、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d、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e、放弃债权的(3)可以。《企业破产法》规定管理人或者债务人依照破产法规定解除双方均为履行完毕的合同,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可以以实际损失危险申 8 报债权。

(4)不想有表决权

(5)诉讼费用30万元,管理人报酬20万。定银行贷款250万,乙企业贷款500万。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40万。丙公司12万。

(6)2003年4月,某市百货公司为增加营业额,提高企业收入,推出“春季购物万元有奖销售”系列活动。。

是属土不正当竞争行为,罚款/

9、某市文教用品厂主要生产粉笔、纸张、本册、割裂绘图工具等。该市生产纸张本册的厂家不止一家,而生产粉笔的厂家只此一家。。是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利用其经济优势,违背交易相对人的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处理:给侵害者造成伤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额为侵害期间应侵权所获得利润并应承担调查期间所支付的合理费用,法定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0、甲化工厂生产的“雀牌”乙醇,曾获国家劳动部“优质产品”奖和国家技术监督局“银质奖章”,在国内外享有较高信誉,产品销路一直很好。。混淆行为。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同样的包装,装潢,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非法人所得,宣布行为无效,处以罚款20万元以下。

10、某市钢材加工厂厂长王某,为争取与本省较大的钢材经销公司甲公司建立贸易关系,销售该厂的产品,私下请甲公司计划科长赵某到位地免费旅游度假数周。。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帐外暗中给予甲公司计划科长赵某慧折以行贿论处。

11、某市燃气公司开设了一家专门经销热水器的门部门。为了保证门市部的收入及为煤气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2、属于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进行交易的行为。应由工商部门或者其他监督本门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宣布行为无效、予以罚款。

13、甲公司于3月1日给乙公司发出电报成:“现有当年产玉米50顿。每吨1000元,如。。”。。

(1)不成立,乙公司的答复已改变了家的实质性条款,不属于承诺,属于新要约。(2)不成立,以为承诺已逾期,应在一周内也就是3月8日前回复才有效

(3)甲公司应对乙公司承担责任,乙以实际行为与甲设立合同关系,甲在约定期限时履行其义务,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应对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14、A公司因建造一栋大楼急需水泥,基建处向本省的甲乙丙水泥厂发出电函称:“我公司继续标号为150.。”。。

(1)要约邀请(未包含合同主要条款);要约;承诺;成立,承诺发生,合同生效(2)不成立,只要要约无承诺,则无义务,由丙自己承担。

15、孙某原是甲厂的一名采购员、现离职。某日,孙某在外地遇到乙厂厂长,以甲厂名义与乙厂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

不充分,因为孙某的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但甲厂对孙某的行为进行了追认,合同生效,而后因经营管理不当违约,责任自行承担。16、1999年12月,甲公司与乙企业订立了一份汽车买卖合同。约定:甲方于2000年2月向乙方交付新卡车一两。。

(1)可撤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可以撤销。

9(2)不完全的当。不能认为合同无效,也不能双倍返还定金a、乙可以请求撤销合同,返还定金或折价购买。b、乙可以请求对标的物的变更,修改。

17、甲乙公司拟采合同书形式订立一份买卖合同,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100台精密仪器,甲公司于8月31日以前交货。。

(1)成立。甲乙公司订立的买卖合同成立。《合同法》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虽然甲乙双方没有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但甲公司已经将70台精密仪器交付于乙公司,乙公司也已接受并付款,所以合同成立。

(2)合法。甲公司8月20日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合法。《合同法》规定,应当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由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合同。(3)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的行为合法。《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原因造成违约,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4)丙公司对货物毁损应当向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法》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毁,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上一篇:让范文下一篇:培训督导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