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期末重点

2022-08-22

第一篇:区域经济学期末重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 西方经济学 两张复习资料的答案

选择:

《西方经济学》微观选择判断

1~5

D D B D B

6~10 D A A A B 11~15 B C A C A

16~20 B B A A D 21~15 B C A A B

26~30 D A A C B 31~35 C D D C A 判断:

1~5

√ √ × × ×

6~10 × × × √ × 11~15 √ √ √ √ √

16~20 × √ × × √

《西方经济学》宏观选择判断

选择:

1~5 A A B D B

6~10 B D B D A 11~15 B A/D C C A

16~20 B B B B A 21~15 D B A B C

26~30 A C C D D 判断:

1~5

× √ √ √ ×

6~10 √ × × √ × 11~15 √ × × × ×

《西方经济学》微观简答题

1、发生下列情况蘑菇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为什么? (1)卫生组织报告,这种蘑菇可以致癌。(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3)培育蘑菇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答:(1)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

(2)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3)需求曲线不变化,成本只影响供给,不影响需求。

2、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后价格又可能回升。请问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为什么?

答: 不对,混淆了需求与需求量,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而不是需求增加

3、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歉收,但有人认为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可以提高谷物价格,对这两种议论你有何评价? 答:从理论上讲,农业歉收导致供给减少,价格上升,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使总收益增加,对农民有利。但实际上,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不变,而农民歉收后,量减少了,总收益减少则对农民不利。

4、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2)在X产品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X的人工和原料价格上涨了;(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答:(1)供给增加;(2)供给减少;(3)供给减少;(4)供给减少。

5、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递减的三种情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规模报酬:1)长期的;2)都变

可变比例生产函数:1)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2)至少有一个变。

6、SAC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成因有何不同。 答:SAC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形成的,

LAC是由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形成的。

7、为什么完全竞争中厂商不愿意为其产品花1分钱做广告?

答:完全竞争的特征是:数目多,产品同质无差别,进退容易,且信息完全。因此花一分钱做广告只是增加本厂商的成本,并不能为其带来比其它厂商更多的收益,所以厂商不愿花一分钱做广告。

8、为什么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以表达为MC=P?

答:1)特征(同7)

2)在完全竞争情况下,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总收益曲线是过原点的射线,(因为不能控制价格)TR=P*Q

MR=P

所以可以表达为MC=P

9、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同意,厂商关门的原因取决于AVC,如果价格高于AVC,即使亏损仍可生产。(P85)

10、分析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TP、AP、MP曲线之间的关系,依此分析说明在短期内企业对劳动要素的使用量并非越少越好。 答:(图在P65)MP是由TP上各个点的斜率连成的,而AP是TP上各点与原点间的斜率组成的。当MP>AP时,AP呈上升趋势;当MP

1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论述:“没有什么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却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相反,钻石似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请给出解释。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水的数量多,边际效用低,因此价格低。而钻石的数量少,边际效用高,因此价格高。

12、你先拥有了一只鞋,当你获得与之相配的另一只鞋时,这第二只鞋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了第一只鞋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不违反,因为一只鞋不能代表一双鞋。鞋是按双卖的,不是按只卖的。

13、请解释下列情况为何正确:1)全世界的干旱使得从出售粮食中得到收入的农民总收益增加,2)但如果只是堪萨斯有干旱,就会减

少堪萨斯农民得到的总收益。

答:1)粮食是缺乏弹性的,全世界的干旱,会导致供给减少,因而价格上涨,总收益增加;

2)如果只有堪萨斯地区有干旱,其他地区的粮食会流进来,因而价格不会变动,所以会减少堪萨斯农民得到的总收益。

14、假设你是一个大型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博物馆缺乏资金,并建议你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你将怎么办呢?你是要提高门票价格还是降低门票价格? 答:先做市场调查,确定其弹性如何,若富有弹性,则降低门票价格,若缺乏弹性,则提高门票价格。

15、家电行业的制造商发现,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包括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其竞争程度是很激烈的。因此,家电行业被认为是完全竞争行业。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对。完全竞争行业的特点是:数目多,产品同质而无差别,进退容易,且信息完全。而家电行业中的广告,售后服务,产品外形设计等,说明产品是有差别的,因此,不是完全竞争行业,应是垄断竞争行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简答题

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PDI这五个变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2.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2)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3)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4)增加的收入不能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3.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总需求时只计算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

4.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 (1)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动机;(2)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动机;(3)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动机。

5.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自动稳定器主要有三种:(1)税收的变动。在经济扩张时有遏制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有缓解作用。(2)政府的转移支付。同税收作用相同。(3)维持农产品价格政策。该政策使农场主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

6.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 答: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劵,从而调节货币量的一项业务活动。

(1)按中央银行意图进行;(2)根据自己愿望确定规模;(3)操作规模可大可小;(4)缺乏刚性。

7.简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经济效应。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1)收入财富分配效应,即收入和财富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再分配。(2)产量和就业效应,即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对于产量和就业的影响。 8.如何区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动AD曲线,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动AS曲线。【预测:此图可能出画图题第二题】 9.通货膨胀时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哪些影响? 答:(1)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影响。 (2)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 (3)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 10.下列交易对GDP有什么影响?并说明原因。

答:(A)消费增加,GDP增加。(B)投资增加,GDP增加。(C)政府购买增加,GDP增加。(D)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GDP减少。

仅供参考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期末重点总结(缩印版)

研究对象:研究产业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关系。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

产业组织:通常是指上述组织概念中的第三种含义,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完全可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乏阻止力

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卖方或买方各自供求规模及其分布情况。对市场集中度得分析大多从卖方的角度展开。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

规模经济的成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学习曲线的影响

产品差异度量方法: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广告密度(=产品广告费用/产品销售额)

进入壁垒:芝:在位企业相比,新进入企业需多承担的成本。哈:长期中在位厂商所具有的优势,即能够把价格提高到竞争性价格以上,而又不会招致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策略性进入壁垒:强调在位者主动利用自身的在位优势,通过各种策略性行为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吧进入和进入阻挠看作是在位企业和潜在进入者之间的动态竞争过程。

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在位厂商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厂商的进入决策

静态限制性定价:假定潜在进入者相信进入发生后在位厂商不会改变它的产量。因此,它进入后行业的总产量是它的产量与在位厂商现行产量之和,超过需求的产量将导致价格的下降。在位厂商为了达到遏制进入的目的,会调整它的产量水平以及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潜在厂商进入的诱因。

两部收费:是指先向消费者收取一定数量的固定费用,然后再按消费数量向消费者收取使用费。即企业向消费者收取获得购买权的费用,而后以某一特定价格对消费者期望购买的产品数量收费。

捆绑销售:是指供厂商出售的商品包中包含多于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方式。

搭配销售:是指企业出售的商品包中至少包含两类不同的产品。在策略性行为中,搭配销售的目的是实施价格歧视。

主导产业:是指那些能够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回顾效应:对后向关联的部门提出新的投入需求,将会促进后向关联部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发展。旁侧效应:引起周围一系列的变化,在广泛的方面推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前瞻效应:激发了一种“刺激力”,引起了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

主导产业的选择:1.关联度基准2.筱原二基准(1)需求的收入弹性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这些产业有较高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生产率上升基准(按这一原则选择主导产业,就是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经济效益好的产业)3.其他基准

幼小产业的扶持政策:1. 国际贸易保护政策,是指政府采取限制有关产品进口或削弱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竞争力,并对本国相关产品出口给予优惠和补贴的措施,为本国幼小产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合适的环境。

2. 国内生产扶持政策,是指为配合贸易保护政策,利用政府所拥有的权利,将资源向幼小产业倾斜,以迅速增强本国幼小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具体措施包括:财政扶持、金融扶持、技术扶持和直接规制扶持保护等。

实施衰退产业政策的必要性:1.降低社会撤让成本:一个产业在退出产业结构系统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社会沉没成本。如果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由于退出壁垒的存在,撤让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2.维持社会的稳定:衰退产业在退出产业结构时,会带来大量的结构性失业,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创新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直接动因。

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产业结构渐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跨越式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升级的途径:

1、用信息技术更新传统产业的装备,并大力改造发展装备制造业

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

3、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管理现代化

传统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改进传统产业的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强技术进步立法。

前向关联关系:一个产业向其他产业提供产品或劳务发生的联系。

后向关联关系:是一个产业通过需求与其它产业发生的关联。

产业集群:是指由一群在地域上相近,品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企业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具有专业分工又紧密协作,彼此维持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由此形成了比较完成的产业群体.

规制的分类:①按照规制的手段划分: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②按照规制的性质和内容划分: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激励规制:是指在特定的规制结构下,通过设计激励方案,诱导企业正确运用信息优势,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实现规制者预期的规制目标。

结构性进入壁垒形成原因(大题):结构性壁垒产生于欲进入的产业本身的特性,即进入某一特定产业时遇到的经济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导致的成本的提高,包括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规模经济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障碍。新企业在某一产业未能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前,由于不能充分享受规模经济的经济性,相对于产业内在位企业其生产成本必然较高,这就是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所必须投入的资本。在不同产业,必要资本量随技术、生产、销售的特性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必要资本量越大,筹资越不容易,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别化也是形成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产品差别明显的产业,在位企业的商标已为人们所熟悉并有了良好的信誉,他们的广告宣传和推销只需维护这种信誉即可,而新企业则需从头开始。绝对成本优势通常是指与新企业相比,在位企业具有一些有利性,这些使得新企业进入市场时成本总是高于在位企业。 造成绝对成本优势的主要原因(大题):第一,原有企业垄断控制了各种稀缺原料以及支持生产的基础设施和产品的销售;第二,专利。因为专利限制新进入企业取得最新技术的机会。专利保护的有效性取决于仿制的难度。第三,与潜在进入者相比,在位者能够以较低的利息借入资金,或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同样的货物配送与售后服务,或者有获取更有效率生产技术的快捷途径。第四,进入方面的法律限制和政府政策。企业实施搭配销售的理由(简答):可以提高效率,暗中给予价格折扣,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企业并购动机:1.企业发展动机(1)增强市场控制力(2)减少交易费用 (3)实现多元化经营 (4)突破进入壁垒的限制2.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动机(1)股东财富最大化。(2)经营者的利益驱动。 投入产出表定义及构成(大题):也称里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表。它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及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一般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第Ⅰ象限。第Ⅰ象限主要反映了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故称部门交易象限。它是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中间产品矩阵,其主栏为中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具有双重意义: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各产品部门使用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使用;沿列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被称为中间投入。 第Ⅱ象限。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它反映了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年总产品中可供社会最终消费或者使用的产品,故称作最终产品象限。它的主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宾栏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等最终使用项目组成。沿行方向看,反映某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价值量;沿列方向看,反映各项最终使用的规模及其构成。第Ⅲ象限。第Ⅲ象限是第Ⅰ象限在垂直方向的延伸,主要反映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品价值,说明了增加值是由哪一个部门提供的,所以又称增值象限。它的主栏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各种增加值项目组成;宾栏的部门分组与第Ⅰ象限相同。第Ⅲ象限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投入产出表的均衡关系(大题):①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出②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③总投入=总产出④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⑤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的分析: 最终需求=总产出-中间需求; 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附加价值=总投入-中间投入; 附加价值率=1-中间投入率 产业结构演变基本规律:见原打印 雁行发展、产品循环发展的区别:见原打印

第三篇:新闻编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1、新闻编辑工作:指基于一定的目的,从事新闻类精神产品的搜集、选择、管理和加工,促其发表和播出,并使之有效传播的工作。

2、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精神产品——新闻稿件、新闻图片、广播电视节目素材等等。

3、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策划、编稿和组版三部分。

4、策划包括宏观策划和微观策划。宏观策划包括报刊编辑方针的确立及报刊的整体设计;微观策划则主要指报道的具体策划和组织。

5、编稿是指对稿件的选择、修改、加工,以及制作标题。

6、组版是指安排版面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的版面。

7理论功底。

8力。

1、选择稿件的两大标准是新闻价值标准和报纸适用价值标准。

21饰。

2

3

4、后生差错是指(2)原稿

5(外加完整)

6

7、压缩稿件的原则:(1)消除累赘,但不损伤原稿主干(2)与新闻价值相适应(3)顾及版面刊登的可能

8、改写方法:改变主题、改变角度、改变体裁、调整结构、改写导语。

第四章

1、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与正文的字号刊于正文之前,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

2、新闻标题的功能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帮助读者理解美化报纸版面。

3、引题;(1)定义:在复合型标题中引导主题的辅题,字号小于主题。 (2)作用:长句化短,引出主题;交代背景,强化主题;说明目的,交代原因;烘托气氛,点染意境;发表议论,评价事实。

4、主题也称主标题,是主要的题目,也是标题中最受人注意的部分。作用:表达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的概括与说明。

5、副题也称为子题、下辅题,排在主题后,用以补充和解释主题。作用:用于补充交代新闻的次重要事实 ;说明主题的根据、结果和重要的新闻要素,起注释、补充、印证主题的作用。

6、实题是以叙事为主,即直接概括性地标明新闻的基本事实。着眼于叙述事实,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

7、虚题是以说理为主,即直接明确地发表议论,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阐明新闻的意义 ,揭示新闻的本质。

第五章

1、分稿要领:取舍要有标准、紧扣版面特点、掌握平衡点、保证重点稿件、注重实效。

2、同题集中即是将内容有联系的若干稿件排列在一起,并冠之以一个标题,形成一个较大的相对独立的稿件群,使稿件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3以上的稿件相对集中地组合在一起。

5的放大。

6、配置评论时应注意:(1)并抓住重点(2)3

7的的评论形式。

8

910(2)

3、变栏就是以基本栏为基础而生化出来的栏。变栏分为两种,(1)长栏即由两个或两个以2)破栏则是宽度非整数倍于基本栏的栏。

5、色彩的作用: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可以表现强势、可以表达不同的含意、可以美化版面。

6、栏的转接要注意的原则:(1)不能跳栏(2)不能逆转(3)避免在同一栏中转入两段不带标题的文字(4)转文时,下一栏接的地方不要低于上一栏转的地方,也不要高于本文标题(5)尽量避免在文章告一段落的地方转栏,以免读者误以为文已结束,而漏读下面的文章

7、版的转接要注意的原则:(1)在转的地方注明“下转第X版”在接的地方要注明“上接第X版”(2)转到另一半的文字,要尽可能写标题(3)转接的文字不宜过短(4)不能逆转即其他版面的文字不能转到要闻版

第八章

1、编辑策划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未雨绸缪原则、扬长避短原则、体现特色原则、灵活权变原则。

2、报道基调是指对报道的全部内容提出一个总的要求,规定了报道所应宣扬的中心思想以及编者的态度和意图。

3、连续报道是指随着时间或问题的发展变化,连续及时做出报道。最大特点是及时。

4、系列报道也可能是连续发表的的报道,但它与连续报道的一个显著不同是,着手报道时,应报道的对象已经全部摆在报道者的面前,只是需要报道者转换自己的角度,从不同侧面深入挖掘,依次加以反映。多用于比较复杂的事件或问题的报道。

第四篇:班主任学期末重点工作

1、 考试前(7月1日)必须上交德育处的材料 A. 诗歌抄写本(要有适时的批阅) B. 学生读书记录表

C. 班级读书之星(人数30%左右) D. 班主任工作手册(内容填写完整)

2、 德育相关工作

A. 红领巾图书角学校下发的图书查对、整理后先由班主任保存,是否上交另通知。图书登记、借阅表暂由班主任收存。

B. 市发、县发的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协调科任教师,提前按要求填写完整,县发的放假前交,市发的如果假期发给学生下学期初上交。 C. 未列出的一些本职工作请做好。

赠班主任:永无止境的追求源自

对事业的那份热忱, 对学生的那份挚爱,

更因为我们擎起的是未来和希望!

感谢全体班主任的支持!!!

班主任学期末重点工作

3、 考试前(7月1日)必须上交德育处的材料

E. 诗歌抄写本(要有适时的批阅) F. 学生读书记录表

G. 班级读书之星(人数30%左右) H. 班主任工作手册(内容填写完整)

4、 德育相关工作

D. 红领巾图书角学校下发的图书查对、整理后先由班主任保存,是否上交另通知。图书登记、借阅表暂由班主任收存。

E. 市发、县发的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协调科任教师,提前按要求填写完整,县发的放假前交,市发的如果假期发给学生下学期初上交。 F. 未列出的一些本职工作请做好。

赠班主任:永无止境的追求源自

对事业的那份热忱, 对学生的那份挚爱,

更因为我们擎起的是未来和希望!

感谢全体班主任的支持!!!

第五篇:河北大学行政监察学期末考试重点

行政监察学

1.行政监察的含义:即监察行政,是指各级政府通过所属专门机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综合性的监督和检查。

2.行政监察的特点:属于内部监督;具有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性;依据行政监察法履职的法制性;对行政行为综合监督的全面性。

3.行政监察与行政监督的区别与联系:联系指的是行政监察是行政监督的一种。区别是:1.监察主体不同,行政监督的主体广泛既包括国家机关,又包括非国家机关和个人而行政监察主要由行政监察机关执掌;2.监督人任务不同,行政监督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监督,监督的任务是保障监督科学化、合法化、高效化,而进行行政监察的任务是行政监察机关及其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廉洁奉公,目的是保证其依法行事廉洁从政;3.监督的效力不同:行政监督主体并非都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力,而行政监察是政府所属机构,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可以对违法违纪者以及纠举和惩戒,因此行政监察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4.行政监察的原则: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5.行政监察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保证政令畅通;反对腐败、促进廉洁;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果;强化事前监督,构筑预防体系。

6.行政监察的历史:

(1)先秦时期:萌芽时期,有了专职兼司和检查的官员被称为御史,但是并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监察制度还未建立起来,但是体现了清吏贵监的思想。

(2)秦汉时期:成立御史府,设最高检察官御史大夫,设御史若干人,分管中央和地方监察。(3)西汉时期:建立御史府、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将全国分为十三部检查区设立刺史对郡国长吏、诸侯王和地方豪强进行监察。(4)隋唐时期:设立了御史台、司隶台和,史称三台。唐朝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并设立了台院、殿院和察院。谏诤制度在唐朝趋于完善,是指谏官职在谏政即对君主言行和违失的直言规谏规劝其改正错误。(5)宋元时期:宋朝“台谏合流”,强调君主专制裁抑宰相,手段之一是提高台谏地位,谏官可以弹劾百官而御史也取得了言争的权力。元朝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设立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负责监察地方。

(6)风闻言事:古时任御史等监察职务的官员将未经证实的情况或传言上奏给皇上作为考察管理的参考进而弹劾官吏。(7)科道合并:除都察院的系统之外,为了加强对六部的监察产生了一个新的监察系统,即六部给事中和在地方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一并成为科道合并。另清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并提高了都察院长的品味以显示其对各级官吏监察当前权威。

7.古代行政监察的启示:

对于行政监察的尊重和重视,形成强有力的职权对于监察职能发挥加以保障,建立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保证监察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地位尊崇,权力显赫。

8.行政监察的理论基础(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行政监察和怎样进行行政监察)

(1)政治学基础:权力。所谓权力是指一个人或机构对另外一个人或机构的驾驭控制能力,由正式权力和个人魅力权威组成,具有强制性、扩张性、排他性和利益指向性的特点。解决权力的滥用和徇私舞弊: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上述二者存在的问题:司法监督不足受干扰,社会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护,行政系统自身监察不力,监督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解决的方法:强化监督力度和意识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切实保障人大的权力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坚持司法独立原则,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机构,健全和完善纪检监察工作新体制,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的作用。

(2)伦理学基础: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提出的关于公务员的人性假设(性善论,性恶论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提出了道德人、经济人、公共人的假设)。公务员会出现以权谋私和腐败现象的原因:公务员作为掌握国家行政职权的人员,是为公众谋福祉的,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应该具有比一般公民更高的品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公务员存在正直人和经济人的双重品格的冲突知识他们在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上总是困扰于自我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解决办法:加强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其思想品格修养的培养。

(3)经济学基础—寻租理论: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利润的再分配活动它本身并不创造社会利益,相反却会造成多方面的资源浪费,形象的说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寻求利润。影响:造成资源分配扭曲,阻碍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浪费社会的经济资源,有可能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从寻租理论分析行政监察的原因即官员在额外的资源投入过程中享受了特殊利益他们的行为就会被扭曲,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下一轮寻租行为的发生。对策即是要限制政府。

(4)经济学基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员是理性的经济人,把政治过程看做市场过程,市场过程交易的是私人产品而政治过程交易的公共产品,总之政治制度就是一个市场一切活动都以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为基础。以此角度分析行政监察的原因:角色冲突即官员要追求政治人公共利益最大化,个人作为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又有风险成本核算即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所付出的成本是受到法律制裁的风险,而受益是公共权力受益者对它的回报。从公共选择理论看行政监察的对策一方面借助外部制衡机构对不合格官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另一方面是高薪养廉。

9.行政监察组织:

(1)四大系统构成:决策指挥系统,是行政监察组织的中枢与指挥中心;执行系统,是行政监察机关中具体实施监察业务的工作部门;信息系统,主要负责获取与处理信息;咨询参谋系统,是行政监察组织设立的咨询机构。

(2)现行机构的设置:

国务院监察机关,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请,决定恢复并确立国家行政监察体制,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是国家最高行政监察机关,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国务院监察机关主管全国的行政监察工作。国家监察部设部长一人,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设副部长若干人,由部长提请国务院总理任命。监察部内部机构设置,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后,按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保留职能不同的部门,加强薄弱部门的原则,设置了23个

厅、室、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察厅(局),设区的市、自治州、盟的监察局和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币、市辖区的监察局三级。

(3)派出监察机构或派出监察人员:

《行政监察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向政府所属部门派出监察机构或者监察人员”。派出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监察工作更好地深人到政府所属的部门,经常、及时、准确地了解情况,并围绕所在部门的中心工作,有效地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派出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设置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工作的需要,视政府所属部门监察对象的多少、监察任务的轻重而定。派出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设置的程序,必须由监察机关提出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拨给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后实施。派出监察机构的职责:派出监察机构或监察人员是监察机关的组成部分,代表派出它的监察机关行使监察职能,对派出它的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机构与派出机构的分工:对于案件的查处,原则上实行分级管理,监察机关负责对驻在部门负责人违纪案件的查处工作,而派出机构负责驻在部门各职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纪案件的查处工作。

(4)行政监察的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制:

《行政监察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监察工作,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这就是说,我国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存在的问题:1.监管黑洞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对各级政府及其领导的监督

10.行政监察管辖的概念:是指对某个监察对象确定由哪一级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察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察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制度。行政监察管辖权与行政监察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政监察权是指国家赋予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监察对象实施监的权力;行政监察管辖权是指对某个监察对象在行政监察机关内部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察。

行政监察管辖的意义:

1、有利于行政监察机关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上下衔接的监察体系,确保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行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全面监察。

2、便于人民群众和其他组织检举、控告,确保其效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3 、便于监察对象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有利于保监察对象的合法权利。申诉案件的管辖是依据行政监察级别管辖制度而确立的。申诉案件实行分级管理,归口办理和复审复核终结制度实质上是级别管辖的具体化。

4、便于行政监察机关与其他监督机关的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监督合力。

级别管辖:根据行政监察机关的级别,确定其管辖范围它体现分级管辖的原则。

裁定管辖:指行政监察机关通过裁定的行为而确定的行为

11.行政监察职权含义:行政监察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拥有的权力

行政监察职权的内容:检察权(指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进行检查的权力),调查权(指监察机关依法拥有的对监察对象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专门的调查核实的权力),建议

权(指监察机关在检查调查的基础上就一定事项向被监察机关和人员或者有处理权的有关机关提出处理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的的权力)和决定权(指监察机关根据检查调查的结果就一定事项向被监察部门和人员作出处理和决定的权力)。

行政监察的内部制约制度:审批制度,查案审案分开制度,备案制度,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回避制度。

12. 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责,是指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监察机关为实现监察职能所承担的与其性质相适应的份内责任。

13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应具备的条件

(一)实体性条件,包括申诉应当由受到行政处分的当事人提起,如当事人已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死亡的,可由其近亲属代为提起;有明确的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行政机关;有具体的申诉请求和申诉理由。申诉请求是指要求撤销行政处分决定或是变更行政处分决定。申诉理由是指提出申诉请求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属于受理该申诉的监察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程序性条件,包括申诉人应在受到行政处分后的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诉,如果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则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即丧失;申诉人应提交不服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书,申诉书应写明申诉人的基本情况、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申诉的请求和理由及提起申诉的日期;申诉人应提供所受到行政处分决定书的复印件。

14.申诉的条件和处理程序: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受到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30日之内向同级监察集团提起申诉,同级监察机关应在30日内做出复查决定,对监察机关的复查决定仍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监察机关应在60日内做出符合决定。

15.廉政监察: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各种行政行为是否清正廉洁所进行的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并纠举惩处违法违纪人员的活动。效能监察:行政监察机关或委托的的组织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效能情况进行的监察检查。预防监察:监察机关通过采取思想教育、道德规范以及制度完善等措施以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或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法或不合理行为行使职权的一种前置监察制度。

16.国外行政监察制度

(1)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年2月15日,设置执行处、防止贪污处和社会关系处,有身份独立、法律保障、制度完备、权力制衡和各方支持的特点。

(2)新加坡的行政监察制度,特点:行政首脑以身作则坚决反腐,重视舆论在行政监察中的监督,实行高薪养廉和公积金制度,有系统的反腐败法律体系及制度。启示:强化领导自身的廉洁自律,重视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权力。

(3)美国的监察制度,财产申报制度:1978年制定政府道德法,确立了相关制度;独立检察官制度:将司法部长从利益冲突中解脱出来,加大了对外发犯罪的政府高级官员的调查力度;弹劾制度:议会对总统或其他高级官员的非法失职行为进行制裁。程序是法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参议院—无罪或者转至普通法院。

(4)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制度,最早来自瑞典的大法官制度,由社会投票选出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律人士。具有特定性、权威性、独立性和职责广泛的特点。

上一篇:企业军训领导讲话稿下一篇:企业实习生管理办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