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2022-08-10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国际经济学重点总结

国际经济法 重点(小抄版)

信用证 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内容信用证的种类、号码、开证日期和有效期限信用证的当事人信用证的金额及币种④单据条款⑤汇票条款⑥装运条款信用证的有效期间 当事人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受益人、指定行、议付行、保兑行 流转程序申请开证通知受益人交单结汇④索偿⑤付款赎单 原则信用证独立原则单证严格一致

信用证统一惯例 总则和定义信用证的形式和通知责任与义务④单据⑤杂项规定⑥可转让信用证款项让渡

共同海损 概念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当船舶、货物和其它财产遭遇共同危险时,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的法律制度 特征①必须有危机船、货共同安全的危险存在,只有危机一方的危险所造成的货物部分损失,不成立共同海损②共同海损的损失必须是特殊的、异常的,并由共损措施直接造成③牺牲和费用必须是人为有意造成或花费的④共同海损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合理的、有效的

直接投资 概念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 特征实体性、控制性、渗透性、跨国性 具体表现国际直接投资是长期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要求投资主体必须在国外拥有企业实体,直接从事各类经营活动 国际直接投资即有货币投资形式又有实物投资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是取得对企业经营的控制权,通过参与、控制企业经营权获得利益。

三资企业法《三资企业法》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三个部分内容,主要针对于含外资成分的企业。

仲裁协议 特点自愿性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是他们将争议提交仲裁的共同意愿的体现。即仲裁协议的签订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广泛性 在仲裁协议中,双方当事人既可以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也可以事先约定将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独立性 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可以任意选择他们共同认可的仲裁委员会,而不论该仲裁委员会是否与他们双方及其所发生的争议有任何联系。④仲裁协议具有要式性。即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效力:约束双方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法院的法律效力:仲裁协议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对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授予仲裁机构仲裁管辖权并限定仲裁的范围

合同与协议合同: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协议: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协商后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合同是具有特定内容的协议。区别合同有违约责任的规定,协议书没有经济合同有合同法作为依据,协议书暂时没有具体法规规定协议书比合同应用范围广,项目往往比合同项目要大,内容不如合同具体。合同的特点是明确、详细、具体,并规定有违约责任;而协议的特点是没有具体标的、简单、概括、原则,不涉及违约责任

国际税法 定义国际税法是对国际税收关系的法律调整,是协调国际税收法律关系的国际法律原则、规则、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作用国际税法的作用是指国家税法对于国际税收领域所起的影响、效果与效用避免和消除国际双重征税防止逃税和避税保证税收无差别待遇④协调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提单 提单是作为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处理运输中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功能货物收据;物权凭证;合同成立的证明文件 特征提单是海上运输合同的证明;提单是承运人出具的接收货物的收据;提单是承运人交付货物的凭证 种类按提单收货人的抬头划分为记名提单、指示提单、不记名提单按货物是否已装船划分为已装船提单、收货待运提单按提单上有无批注划分为清洁提单、不清洁提单④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直达提单、转船提单、联运提单⑤按提单是不是已付运费分为运货预付提单、运费到付提单

第二篇:国际贸易重点总结

{一}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也称世界贸易 对外贸易: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外贸依存度:表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净出口/国民生产总额)

必须是因为买卖而输出与输入的商品,属进出口之列

净出口 :出口量>进口量 。净进口:进口量>出口量

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如美元)表示的一定时期(一年)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一国的对外贸易值:出口值+进口值

国际贸易量是由于统计上的需要,剔除了价格波动(价格指数)的影响所计算出的一个数值。 贸易差额: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出超。贸易逆差:进口值大于出口值,入超。

总贸易体制是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我国采用总贸易体制。(凡是进入该国境界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境界的商品都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过继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体制是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关境与国境:关境是一个国家海关法规全部生效的领域,当今世界关境与国境不一致是普遍现象。a关境等于国境(绝大多数情况);b 关境小于国境(经济特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c关境大于国境(关税同盟,经济区域一体化)

二者的区别:总贸易体制反映了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体制反映了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货物贸易是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又常常被称作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出售或购买服务的交易

直接贸易: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接完成的贸易。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

转口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销售,而是再向第三方出口。 过境贸易: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或为了节省运费和时间,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对于第三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是目前最普通的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进行易货贸易多是由于双方的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且缺乏外汇储备。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地位。它用各国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示一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

{二}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政治文化条件(制约)、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制约

静态利益 假设:在封闭条件下;两国间发生贸易关系。总结:①只要A、B两国的两种商品的

交换比例(相对价格)不同,两国就可以通过贸易获利。(一个国家以内的不同地区之间也

适用)②在可贸易的情况下,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介于它们在A、B两国内的交换比例

之间。贸易利益的源泉:贸易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

际贸易为条件。

动态利益①开展国际贸易,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②利于开拓

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③开展国际贸易,激发企业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④开展国际贸

易,能加速资金积累⑤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⑥对一国政治、文化、社会进步产生积

极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1、决定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

2、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获利。国别价值又称国民价值,国际价值的对称。

一国范围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是以该国货币表现的。国际价值

是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

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

1、比较成本论(举例)

2、贸易互利性原理“两优择其重,

两劣取其轻”。

3、科学性①一个国家不论处于什么发展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

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国家,也能在劣势中找到相对的优势。②比较成本原理

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变化。劳动生产率落后国家的生产者不仅

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反而可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③开展国际贸易的交换价格是在一

定区间内。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

4、局限性①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②把多变的经

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动态分析③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瑞典 赫克歇尔和俄林)

1、基本内容①假设:各国劳动生产率相同②产

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a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b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③逻

辑思路:商品价格差异←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各国的生产

要素禀赋比率不同。

2、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假

设条件下,自由贸易。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

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如

果各国都以各自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是贸易前相对丰裕的要素

价格上涨,相对稀缺的要素价格下降。这样的过程发展的结果,将会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

的国际均等化。

4、科学性:a俄林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理论

上有所创新;b将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c生产要素禀赋论仍属比较成本范畴。

5、局限性:a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b该理论没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c没考虑

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动态角度)(美国哈佛雷蒙德·费农)第一阶段:创新国企业发明并制造

出新产品,对某新产品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

第三阶段:创新国以外的国家成为该产品的净出口国,参加与创新国的出口竞争;第四阶段:

在创新国开始进口竞争时期。

产业内贸易理论(20世纪60年代 )

1、产业间贸易:一国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生

产的产品。产业内贸易: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

2、理论解释:A偏好

相似理论(瑞典林德)①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

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②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

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

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B市场结构论:用市场机构中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

产品差异等理论来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内部规模经济是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必要基础:规

模经济促进各国在各产业内部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

致产业内贸易的基础性原因。

3、从供需方面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从供给方面,垄断

竞争条件下,造成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从需求方面,消费偏好多样性,各国的消费需求形式

常常有部分互相重叠。

4、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

差别,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消费层次结构

公司内贸易理论

1、公司内贸易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

贸易。

2、理论解释⑴内部化理论:为了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交易成本过高的劣势,跨国

公司实行市场的内部化。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能获得的利益:①内部化能够获得协调业

务活动的利益;②内部市场能够从公司的总体利益出发,通过差别化定价的策略充分掌握市

场力量;③内部化通过长期的或永久性的内部供需安排可以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④内

部化将买卖双方所有权合二为一,可以消除知识产权在市场转移中的各种不确定性;⑤公司

内部贸易的定价方式可以产生很大利益。⑵垂直一体化理论:指两个相邻的生产阶段被置于

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之下。垂直一体化后,生产阶段的外部市场交换关系即转换为内部市场

供求关系。 相邻的生产阶段常处于不同的国家,这种垂直一体化便导致公司内中间产品的

国际贸易。⑶公司内贸易格局:水平型,垂直型,水平与垂直交叉型。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美国哈佛迈克尔·波特)

1、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

较低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

2、四个基本

因素:①要素条件:自然资源(基本因素)、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推进因素)②相关产业

和支撑产业 ③需求因素 ④公司战略、结构与竞争;两个辅助因素:一国面临的机遇,政府

所起的作用。

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区别:从静态的比较优势到以

竞争、创新为基础的动态竞争优势,是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对传统理论的突破。联系:①比较

优势与竞争优势往往同时作用于一国产业的发展;②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可互相转换;③两

者都是产业竞争力的比较。

{四}世界市场价格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

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

2、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及影响因素:①国际价

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②货币价值是影响世界价格的基本因素;③世界市场供求关

系;④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竞售(卖主)P ↓;竞购(买主)P↑;买主与卖主间竞争:

卖方市场P↑;买方市场P ↓]

3、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条件:统一的市场上,完全竞

争的条件下。

4、世界市场价格的多元化:㈠ ⑴调拨价格(转移价格):跨国公司内部母公

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调拨价格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

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特征:①与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偏离性;②价格实现与资源配置的二重

性;③广泛长远的战略目标。⑵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利用垄断地位规定的高于或低于正常价

格的一种市场价格。有两种:垄断高价,垄断低价。垄断组织操纵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手段:

组织卡特尔,价格领导制。㈡ 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⑴国家对商品市场价格的干预(单

方面:农产品)方式:①通过收购或对农场主贷款来支持价格;②限制产量;③按保证价格

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的大小,给予补贴;④管理进出口;⑤国家经营收购业务和进出口贸

易 ⑵双边的:政府间贸易协定 ⑶国际性:国际商品协定(缓冲库存;出口限额;多边长期

合同)。㈢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国际间在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独立

经营的买者和卖者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五}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两种

表示法:用物物交换表示,用价格表示)

贸易条件指数种类及其意义

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T=(Px

/Pm)×100;Px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T﹥100表示贸易条

件改善,T﹤100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商品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单位商品的贸易利益变动;商

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并不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减少。

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1)单项要素

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

数的乘积。S=(Px/Pm)×Zx;Zx代表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2) 双项要

素贸易条件指数 D=(Px/Pm)(Zx/Zm)×100;Zm代表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指数。

3、收入

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出口支付进

口的能力。I=(Px/Pm)×Qx;Qx代表出口量指数。

贫困化增长(印度 巴格瓦蒂)含义:当—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

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

害的地步。

关税政策:征收进口关税对贸易小国和贸易大国的影响不同:

1、贸易小国征收进口关税

不会对该国的贸易条件造成影响,关税全部由进口国消费者负担

2、贸易大国征收进口关税

大国进口量的调整就会影响到世界市场价格,大国进口↑,将引起世界市场价格上涨,进口 ↓,

将引起世界价格价格下降。大国征收关税会对该国的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若该国出口价格不

变,那么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关税效应由进口国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商共同负担,

大国向出口国转嫁了部分关税效应。

{六}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形式:自由贸易政策(实质是“不干预政策”);保护贸易政

策(实质是“奖出限入”)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德国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法国近代工业

也有长足发展,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1 李斯特对自由贸易

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观点:(1)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它完

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而以所谓增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2)

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以及国家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

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4)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2 经济增长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

业时期:工业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农工商业时期。3 李斯特关于

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1)保护对象的选择:主要是国内的工业。对不同的工业部门采取不同

程度的保护措施:奢侈消费品(低关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工业品部门(实行关税

保护)、机器/工业原料的进口(免税或极低关税)、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工业(较

高关税)(2)保护关税的运用:一国的保护税率应有两个转折点,由低到高然后又由高到

低。4 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1)积极作用:指导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生产力,实

行经济自卫(2)当代发展中国家若实行贸易保护只能采取适度保护:保护的范围要适度、

保护的水平要适度、保护的期限要适度。

{七}关税是—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

行政管理机构,它是贯彻执行本国有关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的重要工具。

关税的目的 (1)增加财政收入;(2)保护本国生产

关税的种类 :1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正常

关税。(最惠国税和普通税)【最惠国税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贸易协定的

国家或地区所进口的商品;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这种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所进口

的商品。】最惠国税率比普通税率低,二者税率差幅往往很大。2出口税 :是出口国的海关

在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品征收的—种关税。3过境税: 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

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二战后,大多数国家都不征过境税,仅仅在外国商品

通过时征收少量的准许税、印花费、签证费和统计费等。4进口附加税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

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就叫进口附加税。征收进口附加税是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临时

措施。主要目的是:应付国际收支逆差,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的低价倾销,对某

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反补贴税 :又称抵消税。它是对于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津贴

或补贴的外国商品在进口时所征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

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品和国内市场。】5差

价税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

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国内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就叫差

价税。由于差价税随着国内外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它是一种滑动关税,能较好地起

到限制进口的作用。6特惠关税是指某一国家或者一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商品或

一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这种关税优惠待遇有互惠的,

也有非互惠的。7普遍优惠制(GSP)简称普惠制,它是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

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原则:普遍

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税则):1依据(1)海关税则及其商品分类: 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

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商品的系统分类 (2)海关税则的种类:单式税则(单

栏税则),复式税则(多栏税则)【欧盟实施五栏税则: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普惠制税

率、最惠国税率、普通税率;中国实施四栏税则: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最惠国税率、普

通税率】2征收方法: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关税的经济效应:1对贸易小国:消费效应(征收关税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

直接伤害)、生产效应(对与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国内生产者来说,可从保护关税中获得利益)、

贸易效应(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导致进口减少,从而使经营进口商品的公司和

个人损失了部分市场,减少了收入)、财政收入效应(只要关税不提高到禁止关税的水平,

它会给进口国带来财政收入,这项收入等于每单位课税额乘以征税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收

入再分配效应(关税会造成收入从国内消费者向国内生产者的再分配)。2对贸易大国:大国

征收关税虽然也有上述小国的种种关税的经济效应,但由于大国影响世界价格,因此从局部

均衡分析所得的征收关税的代价和利益对比的净效果,不同于小国的情况。 贸易大国征收

关税, 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 。若该国出口价格不变,那么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大国征收关税对该国净福利的影响:比较关税的保护成本与贸易条件改善获得的利益。

非关税壁垒措施:㈠ 进口配额制:1 ①绝对配额(全球配额、国别配额、进口商配额):

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

进口;②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

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关税或附

加税。2 配额与关税的比较:①关税只是改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而配额则完全替代了市场

机制;②进口关税的贸易效应是不确定的,从而对生产者提供的保护是不确定的,而进口配

额是由政府确定的;③进口关税在发挥保护作用时,不能完全隔绝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④

管理方法的差异。 ㈡ “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

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

额即禁止出口。 ㈢ 直接生产补贴:是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工业化进程,对国内某些过去必须依赖进口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即进口竞争部门给以补贴,使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能以与同

类进口产品的相同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以达到排挤(或减少)此类进口产品的目的。 ㈣ 汇

率政策 1 汇价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升值):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类似于对

进口产品提供了相当的补贴,起到鼓励进口的作用。2 汇价低估(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提

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类似于对进口产品征收了相应的关税,起着限制进口的作

用。3 均衡汇率,就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 ㈤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进

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

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

标准,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

场的目的。 类别: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措施:(1)严格苛刻的技术

法规和技术标准(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4)绿色壁垒[绿色

标准、 绿色环境标志、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内在化要求(加工和生产方法内在化、

环境成本内在化)]㈥ 其他几种主要非关税措施: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出口的国

家垄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各种国内税、最低限价、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进口押金制

度。

出口鼓励的政策措施:㈠ 出口补贴是政府对该国的出口厂商或潜在的出口厂商所给予的直

接或间接资助,旨在降低本国厂商的出口成本,鼓励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被指责为“不公

平竞争”。主要方式:直接的现金补贴、对出厂商提供财政优惠等、出口优惠金融制度(出

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 ㈡ 商品倾销 1 定义(两种情况)(1)出口国以低于其

国内市场的价格向外销售商品(2)出口国以低于其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外销售商品。2 种类:

持续性倾销、掠夺性倾销、零星的倾销。 ㈢ 外汇倾销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

限制进口。㈣ 经济特区 是—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综合

性经济特区、保税区、边境区。

{八}WTO的主要协议: 部门协议(实体协议):有关货物贸易协议、有关服务贸易协议、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程序协议: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争端解决机制WTO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1)WTO中的最惠

国待遇原则是多边、无条件的,它要求一个缔约国给予另一个缔约国的贸易优惠和特权,必

须自动地、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缔约国(无论对货物、服务、知识产权都适用。最惠国待

遇原则不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实行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的例外:边境贸易的例外、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例外、普遍优惠制的例外、国际条约已有规定的例外。】(2)国

民待遇原则指在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

公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国民待遇原则不对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实行歧视待遇。)

【有关国民待遇的例外:一般例外、安全例外】2.关税保护原则(1)包括两层含义:一是

以关税作为各缔约国唯 一的保护手段。另一层含义是各缔约国应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通

过关税减让谈判,逐步降低关税水平,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关税水平只能降,不能升。

(2)关税减让原则存在的例外:a有关成员方在某些条件下,可借助“保障条款”,不遵守此原

则 。b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自身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可在关税减让方面享受非对等的

优惠待遇,如GSP。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数量限制通过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数量来保护本

国市场,从而妨碍了竞争。与关税保护原则相违背,应取消。4.透明度原则 :指各成员方政

府应迅速公布其与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规章,以便其他成员方和贸易商

能够熟悉。这些法规在公布前不能实施。5.公平贸易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减少其他非关

税壁垒,以保证公平贸易 。6.互惠原则:双方在贸易特权或贸易利益方面的相互或相应让

与、贸易减让的结果要使双方增加的进出口量大致相等。 7.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解原则:为维

护各成员方正当权利,协调其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通过争端的解决恢复各方权利和义

务的平衡8.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的原则 :基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实力的巨大

差距。9.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二战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和国家间经济依赖程度加深,国

际贸易领域出现了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向,各集团内部纷纷采取减少或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

垒的区域性贸易安排。10.合理保障原则:国际收支保障条款、幼稚工业保障条款

第三篇:国际物流经典重点总结

选择题

1、航空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是按( C )条款赔款的。

A、《海牙规则》B、《维斯比规则》C、《华沙公约》D、《汉堡规则》

2、船期表是班轮的( B )表。

A、出发时间B、运行时刻C、间隔时间D、在两个港口间的航行时间

3、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起草于( A )年。

A、1965B、1978C、1980 (施行)D、1990

4、租船运输也被称为( B )

A、班轮运输B、不定期船运输C、集装箱运输D、多式联运

5、在两个选卸港的条件下,船舶在抵达第一个选卸港之前的一定时间以前货主没有能够将确定好的卸货港告知船长,船长有权将货物( C ),并认为船东已经履行了对货物运送的责任。

A、弃于岸边B、抛于海里C、在任何一个选卸港将货物卸D、运到终点港

6、货物装船后由承运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根据大幅收据签发给托运人的提单是( C )。

A、清洁提单B、不清洁提单C、已装船提单D、收货待运提单

7、根据法律的规定,提单具有的功能或作用不包括( B )。

A、运输合同的证明B、运输合同C、货物收据D、物权凭证

8、集装箱货运进出口程序是( B)。

A、审核单证—安排卸货—通知货主提货B、审核进口文件—进口申报—安排卸货—通知货主或安排下程运输C、进口报关—卸货与理货—通知货主提货

D、审核进口单证—安排船舶进港—卸货—货主提货

9、外国货物的保税期一般最长为( C )。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10、我国从( B )起实施“先报检,后报关”的检验检疫货物通关制度。

A、1999-1-1B、2000-1-1C、2001-1-1D2002-1-1

11、下列关于国际物流的概念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国际物流是指货物经停的地点不在同一个独立关税区内的物流 B、、国际物流纸质发生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网络间的货物流通活动 C、国际物流是指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D、国际物流是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

12、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主的是( D )

A、第一方物流B、第二方物流C、第三方物流D、第四方物流

13、在固定的航线上定期航行的航班,这种飞机固定始发站、目的站和途经站的航空货物运输经营方式为( D )。

A、包机运输B、集中托运C、航空速递D、班机运输

14、下面关于公路运输的主要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普遍性B、快捷可控C、单车动量大,能耗低,成本低D、污染严重

15、按包装功能不同分类,包装可分为( B )

A、一次性包装和周转包装B、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

C、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D、防潮包装和防震包装

16、订单处理是配送中心的一个核心业务流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A、可以通过改善订单处理的流程,使订单处理的周期缩短B、得到对客户订单处理的全程跟踪信息C、提高库存量,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D、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递等。

17、企业进行国际采购的原因不包括( C )

A、降低成本B、获得更先进的技术,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C、扩大企业规模D、对等贸易要求

18、现代物流系统中,交易中心、认证中心和结算中心是通过( C )绑定和连接的。

A、SET证书B、CA证书C、企业代码D、银行账号

19、现代物流系统的运输方式中,不需要办理委托托运的是( B )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

20、关于物流企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能够提供运输、代理、仓储、加工和配送等服务 B、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C、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D、以上说法均正确

21、我国某出口商托运一票货物通过海运去西雅图,走下列( A )航线。

A、远东—北美西航线B、远东—北美东岸航线 C、远东—欧洲航线 D、远东—地中海航线

22、货运代理企业客户提供的产品是( A )

A、货运代理业务B、货物运输能力C、舱位D、货运总量

23、多式联运经营人在统一责任制下对货物承担的运输责任是( A )

A、全程B、自己运输区段C、实际承运人区段外的区段D、自己控制区段

24、仓储业务的根本任务是( A )

A、储藏和保管货物B、促进物资流通C 、数量管理D、质量管理

25、以下货物适合于货架方式堆码的是( C )

A、煤炭B、矿砂C、医药品D、木材

26、保税仓库所存的货物如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储存期限的,应向主管海关申请延期,经海关核准的延期最长不超过( A )年。

A、1B、2C、3D、4

27、关于企业物流外包的负面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肯定导致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B、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被削弱

C、出现连带经营风险D、公司战略机密泄露的风险

28、根据我国海关的有关规定,报关企业应当经( C)注册登记许可后,再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许可经营项目登记,方可到所在地还管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A、工商局B、商务部C、直属海关D、所在地海关

29、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是( A )。

A、供应链管理B、第三方物流C、国际物流D、区域物流

30、根据我国《海关法》的规定,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办理报关手续必须依法( C )

A、有一定数量的报检员B、经商务部注册登记C、经海关注册登记D、有一定数量的报关员

31、集装箱货运出口程序( D )

A、揽货订船—集装箱货运站装箱—承运B、货物装箱—货箱装船—承运—到达交货

C、订舱—空箱发放—重箱进场与铅封—货物站场保管与装船—文件流转

D、公布船期表/订舱—空箱发放—重箱进场与铅封—货物保管与装船—承运—到达交货

32、以下对提单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提单本身就是运输合同B、提单具有作为经济合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C、提单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共同签字确认的D、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已存在的证明

33、用TEU表示货运量的航线是( B )

A、杂货航线B、集装箱线C、散货航线D、邮轮航线

34、( A )是租船市场上最活跃、最为普遍的一种租船方式。

A、航次租船B、定期租船C、光船租船D、包运租船

35、制定船期表的主要参数是( D )。

A、一段时间内的航班次数B、船舶在两个口岸间的航行时间

C、航线上的货运密度D、确定两航次的时间间隔

36、《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条约》对诉讼时效的规定为2年,但是( B ),则此期限满后即失去诉讼时效。

A、如果未在货物交付的6个月内提出书面索赔通知 B、在6个月内未向仲裁机构交付仲裁

C、在6个月内未向法院提起诉讼D、如果在2年之内仲裁与诉讼均无结果

37、航空货物运输诉讼时效应到达之日或运输终止之日算起,在( B )内提出。

A、1年B、2年C、3年D、4年

38、集装箱出口货运单证的流程是( C )。(①装箱单 ②集装箱提单 ③站场收据单 ④设备交换单)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

39、我国出口公司向德国出口核桃3000公吨,一般应采用( D )贸易术语为好。

A、FOB汉堡B、FOB青岛C、FOB北京机场D、CIF汉堡

名词解释

1、货运代理人:是从事货物运输的运输代理人,即提供服务的运输代理人,服务的范围包括收取货物、安排转运或送货,目的是保证和协助委托人将货物尽快运达目的地。

2、物流管理: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正向、逆向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

3、方便旗船:指在外国登记,悬挂 外国国旗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营运的船舶。

4、集中托运:指集中托运人将若干批单独发运的货物组成一整批,向航空公司办理托运,采用一份航空总运单集中发运到同一目的站,由集中托运人在目的地指定的代理收货,再根据集中托运人签发的航空分运单分拨给各实际收货人的运输方式,也是航空货物运输中开展最为普遍的一种运输方式,是航空货运代理的主要业务之一。

5、起码运价:是航空公司办理一批货物所能接受的最低运费,是航空公司在考虑办理即使很小的一批货物也会产生的固定费用后制定的。

6、成组运输:是利用一定的方法,把分散的单件货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规格化、标准化的大运输单位进行运输。

7、国际多式联运: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8、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保税仓库:指经海关核准的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保税仓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保税制度,服务性和灵活性都很强,有力地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保税工厂:是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保税监管方式。保税区:是一国政府批准设立的具有保税加工、存储和转口功能的受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

9、供应管理:供应管理是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对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0、外包:是将某些生产、经营活动交由企业外部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者来完成,或者是将一部分职能管理和控制交由与本企业无关的第三方企业。

11、第三方物流:是指工商企业外包以前由本企业机构承担的全部物流功能或物流某一环节

的做法称做第三方物流或称契约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先物流服务商”。

简答题

1、运输业的基本经济特征:运输服务是商品价值增值过程,实现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协助实现占有价值和形态价值;运输服务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唯一性;对运输服务的需求是典型的派生需求;运输业发展产生多种外部效应。

2、.什么是航线,形成航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世界各地水域,在港湾、潮流、风向水深及地球球面距离等自然条件限制下,形成的可供船舶航行的一定路径即称为航路。而承运人在可供通行的航路中,根据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为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选定的营运线路为航线。航线的形成取决于:

安全因素,指确定航线时应考虑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可能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因素。 货运因素,指航线沿途所经地区当前或未来货物进出口的主要流向和流量。

港口因素,指影响船舶靠泊和装卸的各种港口设施和条件。

技术因素,指船舶航行时在技术上需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国际间的政治形势,沿途国家的关税法令、经济政策、航行政策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航运企业的营运成本,未来的收益水平,甚至会影响船舶的营运安全,因而也会影响企业对航线的选择。

3、班轮运价分为哪几种?特点是什么?

答:班轮运价即班轮公司为提供货物运输服务而向货主收取的运费价格,有杂货运价和集装箱运价;班轮公司运价和班轮公会运价;等级运价、单项费率运价和航线运价。基本特点包括:以运价表的形式公开发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包括装货港到卸货港的运输费用;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运价的制订采取运营成本加成和运费负担能力原则。

4、为什么说“一旦滞期,永远滞期”?

答: “一旦滞期则始终滞期”(Once on Demurrage, Always on Demurrage)的原则,即一旦超过许可时间后的装卸时间,原可扣除的周末、节假日及不良天气等因素就不再扣除,而按自然日有一天算一天,均计做滞期时间。

5、什么是“解约日”,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解约日是按合同规定,租方可以接受船舶的最晚装货日期。如果船舶在解约日未能到达装货港,或虽然到达,但在各方面没有做好装货的准备,则租船人有权选择解除合同或者继续执行租船协议,并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6、简单概述海运进出口业务流程。

答:进口业务包括;租船定舱;掌握船舶动态;收集和整理单证;报关、报验;监卸和交接。出口业务包括审核贸易条款;备货、报验;租船和定舱;集港;出口报关和装船;投保;支付运费、领取提单。

7、航空货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航空货运的主要特征有:运送速度快;地面条件影响,空间跨度大;安全、准确;节约包装、保险、利息等费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运输费用更高,运量小,容易受恶劣气候影响。

8、几种航空运价的使用顺序是怎样的?

答:航空运费计算时,应首先适用指定货物运价,其次等级货物运价,最后是普通货物运价,如按指定货物运价或等级货物运价或普通货物运价计算的货物运费总额低于所规定的起码运费时,按起码运费计收。

9、集装箱运输的特点有哪些?

答:集装箱运输的特点包括机械化作业提高装卸效率,降低货运成本,缩短运输时间;以箱为单位进行作业,经海关铅封后,可以一票到底,中途转关无须开箱再次检验,手续简便,便于进行国际多式联运,实现门到门服务;节约包装费用,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10、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采购?

答:企业进行国际采购的原因主要包括:为降低成本;为获得更先进的技术,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获得国内无法得到的资源或产品;对等贸易的要求;借此压低国内厂商的销售价格;供应源所在地有直接投资,为服从当地政策或法律要求而进行采购等。

11、选择和评估供应商时都考虑哪些因素?

答:一般认为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质量保障能力;商誉;售后服务能力;供应商地理位置和信用条件等来选择。

12、为什么企业选择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答:在外包物流业务的过程中,工商企业希望获得以下收益:使企业能集中精力于主业;改进物流管理技术,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减少资源占用,降低投资风险;降低或更好地控制物流运作成本;解决内部物流设施不足问题等。

13、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将本企业的资源、产能和技术与其他企业的整合起来,设计、构筑、运行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在这里,强调第四方企业将突破自身资源的限制,协调管理其他第三方服务企业以实现企业间管理效率的最优。它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业务协调能力,利用对客户需求的充分理解和对外部资源的控制能力向客户提供类似“交钥匙工程”的全方位物流服务。

14、企业进行战略性外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企业战略性外包是希望将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对于非核心业务,则利用供应商明显的竞争优势,包括更大的规模,更低的成本结构,或者更优异的绩效水平,提高本企业相关业务的竞争力。根据调查,发现位于前列的原因分别是:降低和控制运营成本;改善企业核心领域;达到世界最佳绩效;为其他原因释放内部资源;促进流程重组获得的收益等。

案例分析题

1、某进出口公司A依照贸易合同将货物分别交由B(海运公司)、C(空运公司)运往目的地,并分别取得B、C于6月20日签发的凭指示B/L和MAWB。请问A的索赔理由是否成立?B、C是否应对由此给A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解析要点:学生应该指出该案例反映了海运提单与航空运单的不同之处。海运提单是提货凭证,因此海运公司在没有见到正本提单(案例中说明银行在正在审理单证,说明单证在议付行处)情况下交付货物是不应该的,需要赔偿正本提单持有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而航空运单则不同,不是提货凭证,因此空运公司根据运单上收货人的名字可以将货物直接交付收货人。因此,只有货交收货人,空运公司就没有责任。

2、2005年,国内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来自美国慈善机构的捐赠物品被发现是“医疗垃圾”的事件。请结合集装箱运输的特点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运输服务提供商是否应对此事件承担一定责任。

解析要点:学生应该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集装箱运输的特点是以箱为单位进行作业,经海关铅封后,可以一票到底,中途转关无须开箱再次检验。因此,在开箱之前大家无法得知集装箱内货物的真实情况。如果是托运人自行安排装箱,则承运人一般无法得知集装箱内货物的具体情况,那么应该不承担上述垃圾货物的责任。但如果承运人负责装箱,而

集装箱单据上又注明是正常的医用物资,对明显不符合描述的变质货物、医用垃圾,承运人应该承担责任。

3、Harley-Davidson公司是JIT理论的忠实信徒。请藉此讨论仓储系统在国际物流之中的重要意义。

解析要点:要求学生将仓储系统的目的和国际物流的特征结合在一起。指出仓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市场供应,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缓解供需矛盾,应对突发事件等。而在国际物流中,由于环节多,运输路线长,风险大,所以很难保障运到时间,同时规模经济明显,所以会利用仓储系统保证供应,降低成本。而国际物流中突发事件事件频繁出现,也促使企业使用仓储来保证供应。

4、汉密尔顿标准公司为商用和军用飞机设计和制造一系列零部件。请结合配送网络的决策问题谈谈直接送货给客户和通过配送中心中转的模式各有哪些利弊。

解析要点:该案例是典型的由直接配送向中转模式变化的企业。在以前,该公司配远东地区客户需求有限,而远东与美国距离遥远无法借用北美的DC所以采用直接由北美送货的方法,这样的运达服务没有中转环节和中转费用。 后来,随着远东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直达模式由于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耕种要的是提前期较长,因此被放弃,转而使用建立DC的中转模式。虽然因为增加中间作业环节而产生了一定的成本,但由于配送中心汇集了来自多个客户的需求,因此可以实现由工厂到配送中心的采购、运输、存储中的规模经济。而且距离较近的新加坡DC供货缩短了客户的订单周期,提高了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因此,收到良好的效果。

计算题

1、利用表3-7,计算Fruits, dried 200吨,320 m2由上海到Montreal的基本运费。如果同时征收12%的燃油附加费,每运费吨20美元的港口附加费,那么总运费该是多少? 答:查表得知Fruits, dried计费标准M,11级,运价为368.00美元。

基本运费为:320×368=117,760美元。

燃油附加费:117,760×12%=14,131.2美元港口附加费:320×20=6,400美元

总运费=基本附加费+燃油附加费+港口附加费=138,291.2美元

2、根据表5-2,计算5公斤普通货物应该付多少运费,280公斤货物呢?280公斤的呢? 答:5×50.22251.1<320,因此需要按最低运费支付320元。280×37.52 =10,505.6元

如果运送的是280公斤的2199类货物,因为可以使用指定货物运价,而21.89×300 = 6,567元,因此将支付6,567元。

3、如果上述280公斤的普通货物每公斤单价达到1,000美元,假定声明价值费为0.5%,请计算该批货物应缴纳的声明价值费。

答:声明价值费=(1,000-20)×280×0.5% = 1,372美元

第四篇:国际经济学理论总结

重商主义(15-17世纪产生于资本主义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保护贸易理论 三个观点:1.拥有贵金属数量的多少是衡量国家财富的唯一标准

2.获得金银贵金属通过国际贸易顺差。

3.主张政府干预保证国际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两个时期

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又称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  (英)斯塔福(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 主要观点:

1.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内,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2.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

即出口值超过进口值,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就是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的原因。 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叶——17世纪)又称贸易差额论或重工主义

 (英)托马斯孟(运动、联系的观点)

 主要观点:

1. 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 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他们允许某些地区有贸易逆差,只要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这就是被称为贸易差额论的原因。

2. 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重商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3. 晚期重商主义者还积极鼓励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扶植和保护本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如“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即对输入本国的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或者禁止进口本国不需要的商品,以达到保护本国工业和保持贸易顺差的目的。进口替代等等。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 通过重商主义的各种政策主张,我们可以看到,重商主义者的基本错误在于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这种思想的根源是他们只把货币当作财富而没有把交换所获得的产品也包括在财富之内,从而把双方的等价交换看作一得一失。

 重商主义是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但在理论上是不成熟和肤浅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这种理论所研究的“商”,只不过是流通领域里的表面经济现象,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因此只研究如何从国外得到金银,没能进一步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是否能为参加国带来贸易利益。

 但它为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形成的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三个观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

节省了转换时间,有利于发明创造。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 绝对优势的来源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绝对成本说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其正确的方面,是深刻指出

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

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比较优势理论 1815年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这是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主要内容

生产和贸易模式生产和贸易的模式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的。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来确定。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与现实上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的缺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

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下表所示即为“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模型”。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

2.只考虑了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的差别而导致部分资源分布不均产生的劳动生产效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没有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运输与通信手段、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生产区位、贸易政策与贸易公约、经营策略与技巧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而,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逐渐下降,而上述其他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比较优势理论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现实中,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大都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向替代的产品。

H-O理论 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赫克歇尔的论点,创立了要素禀赋理论,所以要素禀赋理论又被称为赫-俄理论。

内容

 贸易基础: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不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因此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

 贸易方式:每一国都应出口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自由贸易使两国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最重要的贡献是从30年代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法,即在编制反映各部门间产品量交流情况的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用数学方法研究各部门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关系。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迅速传播并广泛运用,并被联合国规定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70年代领导一个小组,从事世界经济模式的研究,对2000年的世界经济情景进行了预测。

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 Leontief,1906-) 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预测相悖。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劳动熟练说(里昂惕夫)又称人类技能说(Human Skill Theory)、劳动技能说和劳动效率说,最先是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加以发展,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里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他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这是他本人对这个“谜”的解释。

2.人力资本说(美)舒尔茨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3.自然资源说自然资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凡涅克和波斯特纳等。他们认为,里昂惕夫之谜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经验验证研究时,仅拘泥于要素禀赋理论关于贸易模型只包含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假定,忽略了自然资源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要素。一旦将自然资源要素纳入理论讨论的范畴,“谜底”也就自然而然地毫无玄妙可言了。

4.贸易政策说

第五篇:餐饮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餐饮经济学是什么?

餐饮经济学是研究餐饮企业为实现其产品(服务)在从生产向消费的转移过程中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餐饮经济活动的市场运行机制,是通过餐饮需求与餐饮供给之间的商品交换的经济联系实现的。

餐饮经济学以研究餐饮企业在从事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交换、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交易关系及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

在餐饮经济活动中,有两类规律在发挥着作用。一是体现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一般经济规律,如市场竞争规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规律、商品自愿让渡规律、贱买贵卖规律等,这些规律只是在餐饮经济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餐饮经济学对这些规律的研究,着眼于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二是体现餐饮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

餐饮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交往与交易关系。 服务劳动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以交往关系为纽带。 交易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

餐饮企业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因而服务不能储存。服务是开放系统。

二、餐饮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餐饮经济学及应用经济学,不是理论经济学。

B 应用经济学是要解决问题,理论经济学则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系统。 C 餐饮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 D 主要研究内容:

1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2 餐饮业的性质

3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互动及结构

4 餐饮市场机制及供需关系

5 餐饮市场的竞争

6 餐饮业的业态

7 餐饮产品与服务

8 餐饮业的行业管理

9 中外餐饮业的比较

10餐饮业的发展与评价

三、餐饮经济学的框架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A 餐饮业的微观经济分析 B 餐饮业制度经济分析 C 餐饮业与国民经济分析 D 政府规划与餐饮业发展

第二章

餐饮业的发达程度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反应

1餐饮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生活水平下对餐饮服务的要求不同 2

综合实力的提升为餐饮业走向现代化提供支持 第二节 餐饮业的性质及特征

餐饮业的基本性质

1 加工业性质

A 产品规格多、批量生产少 B餐饮产品生产时间短 C 餐饮产品的生产量难以控制 D 餐饮产品及其原材料保存成本较高

2 服务业性质

餐饮业的基本特征

1 经济特征 2 服务特征: A 无形性 B 不可储存性

C 生产与销售的同步性

D 差异性

3 文化特征

A 增强就餐环境的文化内涵,环境设计要与人文需求相协调,与传统民俗文化相结合,体现民族特色

B 增强饮食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为顾客提供烹制精良的美味佳肴,是餐饮业的重要服务职能

C 餐饮文化需要通过企业员工的语言和行为体现出来

4 多元化特征 餐饮业的结构特征

1 投资主体与市场格局多元化

2 消费需求大众化 餐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 扩大就业

2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3 扩大内需、拉动市场潜在消费

4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三章

餐饮业与农业 一方面,农业为餐饮业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餐饮业也大大刺激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联系的纽带

1 产品联系:农产品是餐饮业与农业最基础的联系渠道。

2 劳务联系

3 生产技术联系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推动了餐饮业加工技术的发展

其次,餐饮业对生产技术要求的提高将加快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三,餐饮业对产品的高质量标准将刺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第四,餐饮业向现代产业化方向发展,不仅会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且会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催化作用

4 价格联系

二、联系的方式

依据不同的维系关系,产业间的关联方式常分为三种;一是前向关联,二是后项关联,三是旁侧关联

前向关联: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旁侧关联:经济活动中的各个产业依据前向,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了顺向的产业链关系

(三)餐饮业与农业关联的组织形式

1.餐饮企业加农户2. 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3.农场加雇工4.餐饮企业加农业协会 第二节 餐饮业与食品工业

一是依照原料来划分,根据食品的主要原料来源,可分为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三种

二是依照加工程度划分,可分为四类: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加工和调理加工

三是依照食品产品功能划分 (一 )餐饮业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1、餐饮业的发展依赖于食品工业的发展

2、餐饮业的发展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二 餐饮业与食品工业的关联趋势

工业食品根据其被加工的程度,为人类饮食提供了不同等级的食品:一是初级食品,它是由农产品的初加工而来,如辗米、榨油等,它为人们的饮食提供原料;二是中级食品,它是由初级食品再加工而来;三是高级食品,它更贴近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需要。 3.3二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1.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

2. 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增大

3. 旅游行业规模扩大,旅游人才不断涌现

4. 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状况改善 三 、餐饮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关系

(一)餐饮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改善餐饮设施已经成为发展旅游服务的重要手段

其次,在旅游活动的支出中餐饮占有很大比例

第三,餐饮是实现特色旅游的一大法宝

最后,餐饮已经不仅仅是旅游业中的一个要素,而日益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品牌

(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餐饮业的发展

四、我国旅游餐饮业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二)旅游餐饮业存在的问题

1.空气污染

2 .水污染

3 .垃圾污染

4 .噪声污染

5 .景观污染

6 .欺客现象

(三)旅游餐饮业发展的原则及对策 1 旅游餐饮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生态性原则;第二,因地制宜原则;第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四,满足旅游者舒适用餐的原则

2 旅游餐饮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第一,选择体现旅游特色的食品;第二,使用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的食品包装材料;第三,采用合理的食品生产经营方式;第四,选择适宜的用餐地点;第五,采取品牌经营战略;第六,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控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点:以示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

第一,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同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质是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

第三,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四,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证餐饮业的持续发展

第二,餐饮业发展应该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总目标相适应,应能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实现餐饮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就餐者、餐饮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三、影响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餐饮资源、餐饮设施、管理系统、区域经济支持条件以及区域社会发展条件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四、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第一,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投入要素使用量获取最大的餐饮福利总量

第二,贫富地区均应实现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餐饮企业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五、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 绿色餐饮

1.正确认识绿色餐饮的概念

(1)区别客人,制定有针对性的菜单(2)采购绿色食品原料

(3)每个产品环节都要扎实细致的工作(4)绿色消费服务

2. 全面认识在餐饮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如今在餐饮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原料残留超标;二是餐饮污染;三是假冒伪劣;四是超量使用或滥用化学品 相关措施解决:

一是严格防范,拒病于国门之外;二是加强管理,防范于未然;三是坚决执行绿色食品政策

3. 餐饮企业实施绿色餐饮的步骤

1) 收集绿色信息 2 )制定绿色营销计划,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3 )开发绿色资源 4 )开发绿色产品 5 )制定绿色产品价格 6 )开展绿色促销 二 科技餐饮

1 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呼唤餐饮业的科技化

2 国际餐饮业的发展新态势要求我国餐饮业实现高新技术化

3 我国科技、经济发展将促进餐饮业高新技术化

4 我国餐饮业实施科技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A 我国餐饮业实施科技化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

B 餐饮业实施科技化发展战略是实现餐饮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C 餐饮业实施科技化发展是推动我国餐饮业发展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基础

D 餐饮业实施科技化发展战略是餐饮业开拓新的产业领域、扩大产业规模的重要途径

五 餐饮科技大基本组成

大体上可以有餐饮科学基础性研究系统、政府决策支持系统、餐饮业科学管理系统和餐饮产业工程技术管理系统四个部分

七 餐饮科技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加强餐饮业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A 对餐饮活动社会功能的理解 B 对餐饮资源的理解 C 加强对国际餐饮市场的研究

2 积极发展餐饮业工程技术,为餐饮业的再次创业开辟道路

A 走转化发展和规模经营的道路 B 全面实施餐饮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

3 餐饮业实施科技化步骤

A 首先要在餐饮业内把“科技兴餐”战略落实到实处

(3)通过建立相应的机构,具体实施餐饮业科技化发展工作 (4)成立餐饮科技化研究机构 (5)完善和发展我国餐饮教育体系

第四章

(一)餐饮市场机制的含义

经济机制指的则是在经济运行中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联因素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功能。

市场是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的载体或现实表现。所以餐饮市场机制是餐饮经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餐饮市场机制的特点 1.客观性。指的是餐饮市场机制的自然协调组织能力,是各种餐饮市场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自然运动产生的结果,并不是人们的主观设计。

2.内在性。指的是餐饮市场机制的自我协调组织能力,这种能力是由于机制内部各种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不是由外部力量的作用形成的。

3.连锁性。指的是餐饮市场机制是一系列市场要素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的运动过程。 4.制约性。指的是餐饮市场机制通过对餐饮市场主体利益的盈亏来发挥作用。

5.动态性。指的是餐饮市场机制在各种市场要素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二、餐饮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市场价格混乱

1.价格欺诈行为。2.价格站愈演愈烈。

(二)相关法制落后

(三)人才建设不适应餐饮市场的发展。要符合“四个相结合”的基本标准,即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结合、普适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思想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1.在宏观层面上。首先要塑造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环境。其次要做好中国餐饮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工作。最后建立基于人才分类、分成机制的教育体系。

2.在微观层面上。首先要加强对国外先进理念、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学习,提高餐饮人员素质。其次要加强餐饮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后要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企业人才流动机制。

三、中国餐饮市场的新特点:1.餐饮市场发展一体化;2.市场竞争要素复杂化;3.餐饮市场竞争规范化;4.餐饮市场运作科学化。

4.2餐饮需求的概念: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餐饮产品的需求。

需掌握以下几点:1.餐饮需求是消费者对餐饮产品渴求满足的一种欲望,即餐饮产品的购买欲望。

2.餐饮需求表现为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购买能力。 3.餐饮需求还表现为有效的餐饮需求。

(二)现代餐饮需求的产生条件

1.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餐饮需求的前提条件。2.生活节奏的加快,是产生餐饮需求的必要条件。

(三)影响餐饮需求的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等。

二、

(一)餐饮需求规律

对餐饮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餐饮产品的价格和人们的收入状况 1. 餐饮需求量与餐饮产品价格成反比。2.与人们的收入成正比。

(二)餐饮需求弹性:指影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即餐饮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状况。

1.餐饮需求价格弹性。指餐饮需求量对餐饮产品价格的反应及变化关系。 (1)当/EDp/>1时,这时称餐饮需求富有弹性。 (2)当/EDp/<1时,这时称餐饮需求缺乏弹性。 (3)当/EDp/=1时,这时称餐饮需求为单位弹性。

2.餐饮需求收入弹性。指餐饮需求量与人们收入之间的反应及变化关系。

(1)当EDi>1时,可支配收入发生一定的增减变化,会引起餐饮需求量发生较大程度的增减变化。

(1)当EDi<1时,可支配收入发生一定的增减变化,只能引起餐饮需求量发生较小程度的增减变化。

(1)当EDi=1时,即餐饮需求量与人们可支配收入按同比例变化。

(三)餐饮需求衡量。餐饮需求变化状况及水平,可以通过餐饮经济指标来反映和评价。 餐饮需求指标:1.在外就餐人数指标。2.消费者餐饮消费支出指标:餐饮消费支出总额、人均餐饮消费支出额、餐饮消费支出率。

(四)餐饮需求调查和预测:是开发餐饮市场,进行餐饮产品销售的前提,也是餐饮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内容:1.餐饮需求构成;2.餐饮需求动机;3.餐饮需求行为。

进行餐饮需求调查的信息渠道:1.餐饮企业内部统计质料;2.社会统计质料;3.餐饮行业内外交流活动;4.实际调查活动等

4.3餐饮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向餐饮市场提供餐饮产品的数量 餐饮供给可划分为相互依存的两大类,即基本餐饮供给与辅助餐饮供给

(二)餐饮供给的特征

1.餐饮供给的一般性质。第一,对产品质量的高度依赖性。第二,与需求互为因果性。

(三)餐饮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餐饮价格、餐饮资源、餐饮设施、餐饮服务、餐饮成本、社会状况、政策、信息传媒、劳动力素质、科学技术。

二、1.餐饮供给的形成,是微观系统向宏观系统进化的过程。 2.餐饮供给弹性分析。(1)Ep=0,供给无弹性。(2)Ep=无穷,供给弹性无限大。(3)Ep=1,单位供给弹性。(4)Ep<1,弹性不足。(5)Ep>1,弹性充足。

(一)餐饮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

1.餐饮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依存。最基本的影响来自于餐饮需求。 2.餐饮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冲突。表现在质、量和结构三个方面。

(二)餐饮供给与餐饮需求的均衡

餐饮供给与餐饮需求的矛盾是绝对的,二均衡时像对的、有条件的。

(三)餐饮供求平衡的调控

(1)调控目标:包括量的均衡与质的适应两部分。 (2)调控方式:宏观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

第5章

5.1广义的餐饮市场是指餐饮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经济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餐饮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中存在的餐饮产品具有支付能力以及支付愿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是人群、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综合体现

狭义的餐饮市场就是指广义的餐饮市场中的客源市场或者说是餐饮市场中的需求方 餐饮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一下要素:餐饮产品购买者、餐饮购买力和餐饮购买欲望 餐饮产品购买者和餐饮购买力都是构成餐饮市场的必要的客观因素,这两种因素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而餐饮购买欲望是构成餐饮市场的主观因素,是决定餐饮需求者购买餐饮产品的主观愿望和需求 二 影响餐饮市场的因素

1 影响餐饮市场的企业内部因素

即餐饮市场的经营要素,是指餐饮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各种经营的手段

餐饮产品决策

餐饮产品价格决策

餐饮产品经营业态及产品售卖方式决策

餐饮产品促销决策

2 影响餐饮市场的企业外部因素

影响餐饮市场的企业外部因素即餐饮市场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又可以分为宏观环境要素和微观环境要素 二 餐饮市场的特点

1 餐饮市场的多样性

2 餐饮市场的地域性

首先,餐饮市场上的购买力更多地来自与本地消费者

其次,餐饮市场的地域性还源于餐饮产品的地域性

3餐饮市场的层次性4餐饮市场的广泛性5餐饮市场的波动性

三 餐饮市场的功能 一 促进餐饮产品与服务的交换

二 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三 调节餐饮与旅游经济活动

四 拉动国内需求增长,促进国民收入增加

五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餐饮市场的布局与结构 餐饮市场布局的概念:指餐饮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的分配格局及其与地区间的空间联系状态 二 影响餐饮市场布局的因素

1 地理状况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因素2 人口因素 3 社会经济因素 4 技术因素 餐饮市场的结构

餐饮市场结构的含义

狭义的餐饮市场结构是指餐饮市场的竞争结构

广义的餐饮市场结构不仅包括整个餐饮市场中供需双方力量及数量的比例协调关系,同时还反映了餐饮市场中各组成要素只见到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 二 餐饮市场的竞争结构

影响餐饮市场竞争结构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餐饮产品的差别化、餐饮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等 决定某一特定市场中的行业集中程度的因素有两个: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 2 餐饮市场竞争结构状况

一般市场的竞争结构组成

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种竞争态势,即: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三 餐饮市场结构的其他分类

餐饮市场结构的其他分类有以下5种结构

1 餐饮市场的消费结构 2 餐饮市场的餐类结构 3 餐饮市场的餐式结构及菜系结构 4 餐饮供给市场中的企业所有制结构 5 餐饮市场的经营业态结构 四 餐饮市场结构的优化 餐饮市场结构优化的含义:指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过程,是餐饮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或结构之在数量、规模的比例方面形成一种动态的协调,以逐步提升餐饮市场中的整体经营水平,最终促进餐饮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餐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餐饮市场结构优化的意义

1 餐饮市场结构的优化是餐饮经济健康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基础和保证 2 餐饮市场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餐饮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3 餐饮市场结构的优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的需要 餐椅市场结构优化的内容

餐饮市场结构的优化包括餐饮市场结构的完善化和餐饮市场结构的合理化 餐饮市场结构的合理化是在餐饮市场结构完善化的基础之上 餐饮市场的开拓

一 餐饮市场开拓的意义

餐饮市场的开拓是指餐饮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扩大餐饮产品的销售,实现餐饮产品的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经营活动

只有不断地开拓餐饮市场,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只有不断地开拓餐饮市场,才能保证餐饮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只有不断地开拓餐饮市场,餐饮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并寻求发展壮大的途径 餐饮市场调查的含义和作用

1 餐饮市场调查的含义: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餐饮需求、现有餐饮供给状况和影响餐饮市场要素等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搜集、分析和研究的活动 2 餐饮市场调查的作用

餐饮市场调查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把我餐饮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掌握餐饮市场供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餐饮市场调查能够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帮助企业承受住市场波动为企业带来的经营压力

餐饮市场调查能够使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了解消费者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二 餐饮市场调查的类型

根据餐饮市场调查的对象和范围进行划分,餐饮市场调查可以被分为宏观餐饮市场调查和围观餐饮市场调查

四 餐饮市场调查的内容

1餐饮市场环境调查

政治环境调查

政治环境调查

地理气候环境调查

经济环境调查

法律环境调查

社会文化环境调查

科技环境调查

2 餐饮市场需求调查

餐饮市场容量及结构调查

餐饮消费动机调查

餐饮消费行为调查

3 餐饮市场供给调查

行情调查

餐饮设施及接待能力调查

地域及地理位置调查

餐饮产品及服务调查

餐饮市场预测的含义是餐饮企业根据历史资料和市场调查的结果,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对餐饮市场中的各种变化及餐饮需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和判断

餐饮市场预测的基础是餐饮市场调查 餐饮市场预测的内容

餐饮市场环境预测

1 餐饮市场需求总量预测 2 餐饮市场客源预测 3 餐饮需求结构预测

4 餐饮经营效益预测

三 餐饮市场预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四 餐饮市场预测程序 1 决定预测目标 2 资料袋收集和整理 3 预测方法的选择 4 实施预测 5 调整预测误差 6 完成预测报告

四 餐饮市场开拓策略

一 餐饮产品策略

二 餐饮价格策略

三 餐饮促销策略 第四节 餐饮市场的竞争

一 餐饮市场竞争的必然性

1 市场竞争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2 餐饮市场的特点导致餐饮市场的竞争

3 餐饮业的发展以及餐饮文化之间的交融汇合必然加剧餐饮市场的竞争 二 餐饮市场竞争的目标和内容

一 餐饮市场竞争的目标 1 争夺客源2 提高市场占有率 3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三 餐饮市场竞争的内容 1 产品竞争 2 价格竞争 3 促销活动的竞争

一 餐饮企业的产品竞争行为 1 产品创新竞争 2 产品质量竞争 3 文化竞争 二 餐饮企业的定价行为

1 针对消费者的定价行为 2 针对企业自身的定价行为 3 针对同行业竞争企业的定价行为 三 餐饮企业的促销行为

1 优惠促销 2 活动促销3 广告公关促销 第六章

业态变迁学说

业态的变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的必然产物

第一,流通零售业态的导入取决于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

第二,业态的变化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第三,业态模式经验的运用和推广,加速业态的成型比

第四,为适应市场竞争,注意选择和调整适应消费格局变化的业态 餐饮业态的含义

餐饮业态的概念:餐饮业态是指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已经营商品的重点和提供服务方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经营形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第一,业态与业种是一对既有内在联系,又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业态说明的是企业的经营形态;业种则说明的企业经营的范围或品种

第二,业态与连锁经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三,业态是动态变化的、发展的

为什么要用业态划分餐饮业?

其主要原因是:

1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要求餐饮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2 餐饮市场日益丰富,消费者行为趋向成熟,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餐饮业不断地改革

业态的生命周期

1 创新阶段 2加速发展阶段 3 成熟阶段 4 衰退阶段

影响业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 2 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购物习惯变化

3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4 同种业态的企业之间和不同业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如果以消费趋向、消费层次加以区分,餐饮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业态:

1 以家常菜为主的大众餐馆类业态 2 以个人便捷消费为主的快餐类业态

3 以菜系区分的中高档类餐饮业态

4 以老字号闻名的餐饮类业态

5 以满足个性化为特色的餐饮业态

业态创新工作 其一,面对传统业态,结合引进的新型业态进行现代化改造;其二,对已选择业态进行专业化提升;其三,开发新的业态,引领消费

第七章

四、餐饮产品的概念

餐饮产品是餐饮企业提供给消费主体的消费对象,是餐饮企业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A 餐饮产品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餐饮产品概念指餐饮企业经营者利用餐饮设施设备所生产出的可供消费者食用的、具有色香味形的、各式各样的有形菜肴和面点等失误成品。

广义的餐饮产品概念指餐饮企业经营者凭借餐饮设施设备,通过劳动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在餐饮消费活动中综合需要的物质及精神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五、餐饮产品的特征

餐饮产品既不同于工农业生产的物质性产品,又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提供的服务性产品。它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 2.生产性与服务性相统一3.对设备设施的依赖性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4.不可储存性5.文化艺术性

六、餐饮产品的构成 餐饮产品的一般构成

核心部分-----餐饮产品的核心部分是指餐饮产品本身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它们可以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饮食生理及其他心理方面的需求。

形式部分-----是餐饮产品整体中的主体部分,它是指餐饮产品的载体、质量、品牌、特色、风格、声誉等产品形象及这些要素的组合方式等。具体而言,形式部分的餐饮产品可以分为餐饮产品的物质载体和餐饮产品的具体形象两类。

延伸部分-----餐饮产品的延伸部分是消费产品时所获得的一些附加利益或优惠条件的总和。

七、餐饮产品的供给构成

1.餐饮食物产品2.餐饮设施设备及就餐环境3.餐饮服务4.餐饮文化 一般来说餐饮产品的需求构成包括以下2点

1 满足生理需求的餐饮产品2 满足心理需求的餐饮产品 餐饮产品的价值

1 餐饮服务具有价值 2 从餐饮文化的经济价值

具体餐饮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体现如下四个阶段 1 投入期2 成长期3 成熟期4 衰退期 特殊餐饮产品的生命周期

1 成长期无限延长型2 不断改进或周而复始型3 一时风尚型 餐饮产品开发创新的意义

1 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饮食及服务需求 2 营造餐饮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4 促进各地菜系间的借鉴和融合,加强国际间餐饮文化的交流

餐饮产品开发创新的原则

1.满足市场需要,符合消费心理。2.综合全面创新,营造餐饮文化特色。3.形成品牌效应和产品系列。4.讲求开发速度,注重开发效益。5.提高技术水平,发挥技术优势。

餐饮产品开发内容

1. 菜点品种开发与创新。2.服务开发与创新。经营设施与环境的开发与创新。4.餐饮文化的开发与创新。

餐饮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策略

1.抢先开发策略 2.仿制产品策略 3.引进产品策略 4.改进产品策略 5.品牌策略

餐饮产品开发与创新的途径

1.消费需求途径 2.员工途径 3.竞争对手途径 餐饮产品开发与创新的程序

1.条件:市场调查,要具备人才、技术、资金实力

2.过程:构思阶段、选择阶段、研制设计阶段、试销阶段、上市阶段

第八章

第1节 餐饮行业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行业、企业与市场

现代经济社会是由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大组成部分构成的。企业的本质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单位。它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构成行业的基本要素

市场有两层含义:一是商品买卖的场所,如商品交易所、集市等;二是指一定地区内商品或劳务等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需求者的关系

行业的产生源于市场有反作用于市场,一方面它是市场发育的结果,另一方面它的成长又在促进着市场的发育。 餐饮行业的历史沿革

我国餐饮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

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三是我国餐饮行业的真正大战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A 餐饮业由传统的生产部门逐步转变为现代产业部门

B 餐饮企业正在从传统餐馆向现代企业转变

一是企业结构调整呈现全新格局

二是国际化进程加快

三是餐饮连锁经营发展迅速 建立行业发展机制

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餐饮企业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

二是餐饮市场秩序有待整顿,饮食卫生状况急需改善

三是餐饮业经营的软环境令人担忧

建立餐饮行业的发展机制,关键在于建立三个方面的有效措施:

一是建立行业的自我保护机制

二是建立行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三是建立行业的市场促进机制,在此之上建立起行业的管理体制 第2节 餐饮行业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手段-----餐饮行业管理主体

行业管理的主体有两类,一类是政府管理部门,一类是行业管理组织

政府管理部门——包括两部分

一是行政综合执法部门

二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行业管理组织——行业协会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组织,最初的雏形是早期的商会或商行

现代的行业协会一般是指:介于政府、行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

行业协会是指由同行业的企业按照自愿的原则,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的通称 餐饮行业管理的内容

行业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引导和维持秩序的内容

二是行业服务性的内容

三是行业协调的内容

餐饮行业协会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行政色彩浓 2 管理体制不顺 3 政策法规不完备 4 合作意识不够

措施:1 结合政府改革,理顺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关系

2 加速政府引导,积极稳妥地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

3 强化学习机制,行业协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职能

4 制定政策法规,营造行业协会发展的良好空间 餐饮行业协会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

A 服务

一是提供信息服务,降低企业信息成本

二是通过举办各种讲座、研讨会、培训班来提供培训服务,使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不断更新

三是通过培训人员、提供信息、促进商机和辅助商务等职能,提供中介服务,为企业牵线搭桥,增加成员的交易机会

四是积极开展企业辅导、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鼓励和支持个人创业,积极配合政府建立和经营“孵化器”

B 沟通

C 整合

D 维权

E 协调

F 仲裁

G 引导

第九章

第1节 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餐饮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行业开放程度较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 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3 外部环境促使餐饮企业形成特色经营

4 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5 大众化经营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餐饮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2 餐饮市场秩序有待整顿3 餐饮业经营环境亟待改进 4 操作手段相对落后

餐饮业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3各方面

1 由品牌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

2 逐步实现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与科学化 3 市场竞争逐步规范,企业行为更加理性化 第2节 外国主要国家餐饮行业发展现状 美国餐饮业的发展-----概况

1 行业规模大,市场兴旺发达 2 发展速度较快,前景继续看好

3 市场竞争激烈,消费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趋势明显 4 快餐市场繁荣,突出品牌连锁经营 5 中餐店遍布美国,档次与地位有待提高 6 行业法规健全,协会作用突出 美国熊猫快餐集团的主要特点:

一是熊猫快餐是快和热的结合

二是广泛采用现代经营手段,强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三是注重企业效益,不急功近利的盲目发展 美国餐饮业突出创新发展

1 快餐特许经营2 餐馆菜品创新3 品牌联合扩张4 送餐5家庭厨房和外卖餐饮食品 日本餐饮业的特点:

1 餐饮口味趋向同一化和简单化,由于标准化程度较高,质量和味道差别不大,因而形成分散就餐的局面

2 西化倾向比较突出,并且快餐业占市场主导地位 3 餐厅规模与我国相比相对小型化,餐馆规模普遍较小 法国餐饮业的简况

1 法国餐饮企业仍以“古典”为其主要特色 第3节 外国餐饮业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 重视发展企业规模而不是一味扩大店面规模

2 提高服务质量 3 重视人分培养 4 实行集团化、标准化

上一篇:钢结构课程设计作业下一篇:高级工程师答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