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2024-05-04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精选10篇)

篇1: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我又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l.课堂纪录法。

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问题归纳的逻辑性、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新的课程观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新教材也提供了这种便利,设置了诸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专题。采用课堂记录的评价法就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口头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且在下课后,还要按等级记录在学生的档案本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写上简单的评语。

2.活动课记录法。

本单元有一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这节活动课中,事先就做好了活动的部署和安排,而具体的实施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给予帮助和指导。活动结束时,根据不同的分工,即组织才能、搜集、提供材料、小组成员合作、整理材料、制作卡片、辩手的表现等各个方面分别给予评价等级。原来,我以为学生较难完成这节活动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班级表现得很出色。我想,这种出色的效果与采用这种观察记录的评价方法是分不开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节课中留下闪光点,而不愿是一页空白。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

二、活动法

活动评价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活动。

1.出一期名为“昌盛的秦汉文化” 的历史专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加以扩充、延伸。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查寻资料,然后用电脑打印所下载的资料和图片。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张衡地动仪复原图,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详细介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既节省了时间,又开阔了视野。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我就积极鼓励他们阅读课外书籍,从书本中同样可以加深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2.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这节活动课可以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三、学生自我评价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历史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以及不足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改进学习状况,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单元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自我评价法。

1.历史作业反馈小结。

它主要包括小论文、活动课、调查报告、历史专刊等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当教师写完评语时,再由学生记录下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包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法。通过这种形式,我发现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写得得心应手、丰满充实,而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语言干瘪、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2.单元测验学生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

本单地学习结束以后,采用阅卷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测验,我采用自我评价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把成绩记录在档案本上,结果发现有的学牛较诚实,但也有的学生不够诚实。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另外,可以适当改进,即同桌同学交换批改。

四、测试法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闭卷考试,就可以过关。教师通过观察和检查,发现有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连基础历史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所以,闭卷测试还是必要的。于是,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了一次测验。通过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篇2: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一、要会看书。

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 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

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

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点;

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 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二、要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 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唐文化的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制作了下面一个简表。 这样全新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 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知识。

三、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 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 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四、要巧答题。

例如某年中考题目考到我国对台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承诺放弃武力”,可不少同学仅答一句“一国两制”而失分,所以答题时审清题目很重要, 避免粗心大意,过于紧张而顾此失彼,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同时注意规范化、时序化。

最后建议在写历史小论文时,在行文之前和行文中,应该始终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泛泛而谈;

2.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要合乎逻辑。

★ 学习经验

★ 学习经验心得体会

★ 俄语学习经验

★ 学习经验演讲稿

★ 经验学习发言稿

★ 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有效研修》心得体会

★ 高中政治学习经验方法

篇3:初中历史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有效教学观念, 主动转变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运用这一理念, 可以引导成员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明确把握课题研究目标, 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方法, 通过科学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 实现课题研究效率的最优化。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率,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管理和指导作用, 因此, 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能否运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只有教师及时更新了教育观念, 树立了牢固的教学效率意识, 才能主动研究课堂教学规律,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二、问题导入, 激发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十分重要。初中学生一般都在12~14周岁之间, 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 求胜心强, 敢于质疑, 善于探究, 只有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主动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就会主动尊重学生, 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就会自觉地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达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历史教学中, 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结合时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上课时, 利用当前发生的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等时事资源, 鼓励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进行思考, 如朝鲜核问题、我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以及南海、钓鱼岛维权、叙利亚战争等;二是引导学生古今对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 如岳飞、张衡、祖冲之、杜凤瑞等, 探究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我从县内出版的报纸中挑选一些有关古缯国、楚长城的资料, 还动员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珍藏的古钱币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 在历史课堂上展示出来,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四是在讲授一些历史知识时, 补充介绍一些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一点有趣的历史典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讲一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引导学生;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历史剧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五是巧妙设置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五四运动》一课时, 首先提出“为什么爱国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这一问题, 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 从五四运动的起因、宗旨、过程和意义对五四运动进行全面了解。课堂上,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开展讨论, 在讨论中解决了问题, 找到了答案。

三、设置讨论情景, 引导学生质疑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尽快进入历史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 体验人物心灵, 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了实现这一点, 我主要通过情景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 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如在教学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历史事实时, 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一遍课文及相关材料, 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 你该如何收复新疆?”再组织学生独立思考, 并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过程中达成了一致意见, 解决了问题, 实践证明历史课堂学习效果良好。另外,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当老师, 体验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个专题展开辩论,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 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 还可以编排和表演一些历史短剧, 学唱历史歌曲, 编写家庭史、社会史, 举办故事会, 撰写学生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这些都会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四、同质异构, 鼓励为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始终以正向引导, 以肯定、激励为主, 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同质异构”的原则,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学习成绩考评机制,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竞赛, 并将考评量化制度化, 这样可以促使课堂教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从而使历史教学达到有效学习的预期目标。

我在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的过程中, 结合班主任提供的情况, 对班级的学习小组进行大胆改组, 采取同质异构分组法, 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同质异构原则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鼓励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课堂上, 根据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的有关问题,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开展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阶段任务完成以后, 通过个人展示环节, 激励学生在小组之间展示, 并将学生探究的成果量化成平时学习成绩, 在课堂上予以公示, 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进步和发展, 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一课中, 在课前预习探究的基础上, 主要以教材的八幅图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设想, 并要求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展示,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责任的主体, 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摘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探讨这一问题, 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篇4: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对于整个课堂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框题时,可以首先通过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段,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再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性格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目标也得到有效达成。

二、巧设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方式,于是很多学生仅仅满足于考试,思想不够重视,更谈不上主动要求提升自身的能力。这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为较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探究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很多历史故事具有较强趣味性,有针对性地挖掘并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

比如在探究“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内容时,笔者先呈现探究性问题: 体会王昭君的复杂心情,并说出昭君的命运及其原因。接着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了解人物的个性品质,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采取表演历史剧的方式,组织学生表演“汉元帝”带领“文武百官”送“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一直到“十里亭”,并通过背景配乐和旁白增强短剧的历史气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探究活动的组织,有助于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喜怒哀乐,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事件往往发生在很久之前,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情境缺乏切身体验与感受,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再现历史片段,可以拉近历史事件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有兴趣地学习。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在讲《香港和澳门回归》时播放香港、澳门回归实况等,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枯燥讲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历史变得直观、清晰、易懂,能够赋予历史一定的生命力,增强历史的感染力。

四、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的设计上是以人为本的,十分注重生动的插图、富有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以及探究性问题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在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等有关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活动的兴趣,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比如在探究“文艺复兴”的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到电子阅览室观看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感受人物的情感、性格,体会人文主义内涵,以及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提升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动的兴趣。

总之,在提倡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长利,胡柏玲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历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关文信编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篇5: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进修学校中教部

谷淑荣

1.一堂好课的关键点有哪三大要素?你认为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2.作为历史教师应如何有效运用问题策略来激发学生历史探究的情趣?

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学习方式的?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好处?

4.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历史教育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才是实施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请以一课为例,谈谈你是如何营造生活化课堂的?

5.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观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你在历史教学中将如何落实这一重要的素质教育理念?

6.现代教育尊崇的是教学的高效率,这就离不开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请你举出完成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关键性教学技能。7.在历史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

8.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地增强巩固强化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

9.课堂教学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学管理调控策略才是历史课堂教学最有效的?

10.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你是怎样进行分组合作教学的?同时分组学习时应注意什么? 11.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活动。而探究学习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所创造”的平台。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哪些支持?并举例说明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12.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请你结合实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社区资源的?

1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深入课堂。请你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媒体之间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14.请你举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过程中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15.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6.列举三例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17.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是一个合作者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当你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后,有哪些收获或困惑? 18.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

19.你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怎样认识的?(在历史(历史与社会)课改与实践中,你一般采用什么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学习有什么意义?

篇6: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理念的要求与兴趣探究性,逐一挖掘个人与集体间的有效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对学习态度、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能力,分析学生们之间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真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兴趣所向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由于兴趣投入学习当中乃至把个人看成小组合作学习,阐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态度 小组合作 探究性学习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混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在如今学生面前根本就是司空见惯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完全提不起几分力气了,而就算是一些真正想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潜移默化中怀疑自己当初所立下的学习目标,一个人有了内心的怀疑与旁人的影响,那么说明他已经有了放弃自己的目标的想法。而任何教育方法在现在学生面前应经完全没有丝毫的作用了,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教师自主,一个学生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念头,就算多完美的学习教育方式都只是竹篮打水。

学习态度完全表达如今一个学生能否真正努力学习的筑基,要激起一名学生对好的学习态度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不然学生的学习理念就无法完全浸入学习状态之中,最后讲台之上教师蕴含无数人所传承下来的教学知识却成了学生的“催眠曲”。

为什么学生们对学习态度完全没了积极进取的信心?一部分是因为社会现象在影响着学生,也或者一些学生们之间的问题,在这就不一一举出了。而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却是如今教师的唯一问题,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逐步改变教育措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让学生有着属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绝对权威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自主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气氛活跃。但作为一线的教师不得不思考热闹与自主背后透射出的放任与浮躁。

而现在教师的自主问题需要因情况而看待学生们,一个教师没有了权威,而有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本存在的学习气氛因为没有教师权威,而刚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也很快失去其存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小组合作存在后放射出的严重问题。

那么,在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而不淡化教师的权威呢?

第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公平性与学们和教师之间的差别。

小组合作主要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把多个学生规划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内也分化出不同的子组,竞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成为每组的大组长,成绩突出者为每组小组长,这样就确保了小组之中的公平性。

而师生之间在讨论问题中,要确立彼此现在的关系,教师适当徘徊每小组讨论内容当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入每个小组当中讨论,这样就要抛下一个教师所有的权威,坦然与学生们交流,如此就能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

第二,有效调控,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学生在小组中要彼此有着倾听不同的意见见解,要谦虚需求帮助,学会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一股凝聚力。小组中分工合作是必须的,小组的存在就是抛弃个体,创立集体,一般需要一人分工,一人记录,在完成合作探究后还需要确定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这样完整有序的进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这时候的教师义务就是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要尊重学生们,这样在小组讨论当中,教师就是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一名教师,而在确立问题存在并提出解决时,教师就要快捷转换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讨论对学生的放任,使其一时忘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立,而教师这时候就要适当解决权威问题,不妨在无法控制当中开玩笑的说:“朋友们,现在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给点面子,不妨听听老师的意见吧!”这样一句话下去,也就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也照顾到教师权威所化。只是如今权威却是柔和了不少。

挖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把教师职位暂时抛开融合学生们当中,适当转化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依存,而小组合作存在也能更好的发展教学。

篇7: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历史是一门充满趣味与深刻内涵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有效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不佳、课堂教学混乱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到了历史课堂教学中,并有效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全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也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变革,传统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许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被取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历史文化素养,对促进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何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此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的方式,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讨论与探索,以小组活动为教学的主体

第 1 页 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信心、合作意识等也具有十分有利的影响与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而要想做到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初中历史教师要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并以此为根据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此基础上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方便教师的管理,还能够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堂秩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教师根据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出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机智精准的课堂提问环节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中,教师要根据小组中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一

第 2 页 些较为明确、针对性较强、具有分析与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探究与深层探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核心

针对初中生好奇心较强、兴趣广泛、注意力较难集中的特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学经验,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也正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讨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开展各种课堂活动等方式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历史成绩,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例如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很容易出现对某个历史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到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并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一场以某个历史问题或观点为主题的历史辩论大赛,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其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又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的表演,利用这种小组内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与把握,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第 3 页

4.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有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手段,并不能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成果,从每一节课中吸取经验、找出缺点,就需要建立起相关的科学教学评价机制。而且,也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合理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爱历史、愿意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激发出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然而,每一个班级的学习合作小组中都有表现好与表现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不能有歧视,应该一视同仁,机智灵活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与水平。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第 4 页 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对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篇8: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一、创设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对于整个课堂来说非常重要,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创设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框题时, 可以首先通过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段, 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 再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的性格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目标也得到有效达成。

二、巧设探究性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加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方式, 于是很多学生仅仅满足于考试, 思想不够重视, 更谈不上主动要求提升自身的能力。这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为较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可以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探究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 很多历史故事具有较强趣味性, 有针对性地挖掘并提出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 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

比如在探究“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内容时, 笔者先呈现探究性问题:体会王昭君的复杂心情, 并说出昭君的命运及其原因。接着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了解人物的个性品质,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以采取表演历史剧的方式, 组织学生表演“汉元帝”带领“文武百官”送“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一直到“十里亭”, 并通过背景配乐和旁白增强短剧的历史气息,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探究活动的组织, 有助于体验人物心灵, 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喜怒哀乐, 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通过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事件往往发生在很久之前, 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情境缺乏切身体验与感受, 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再现历史片段, 可以拉近历史事件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有兴趣地学习。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 在讲《香港和澳门回归》时播放香港、澳门回归实况等, 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枯燥讲解,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所以,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历史变得直观、清晰、易懂, 能够赋予历史一定的生命力, 增强历史的感染力。

四、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的设计上是以人为本的, 十分注重生动的插图、富有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以及探究性问题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 教材内容毕竟是有限的, 在教学时, 可以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等有关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活动的兴趣, 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比如在探究“文艺复兴”的内容时, 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到电子阅览室观看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 感受人物的情感、性格, 体会人文主义内涵, 以及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提升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动的兴趣。

总之, 在提倡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的背景下, 初中历史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 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才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潘长利, 胡柏玲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 (初中历史)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篇9:初中历史有效学习评价

一、合作学习要做好前期准备

1.精心创设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和配合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讨论交流,因此要有一个学生关心的主题去引起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计划讨论的问题。

学生学习和讨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和讨论的价值。例如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西安事变》的内容时,我首先发动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西安事变的有关史料,特别是有关西安事变的一些故事传说。课堂上,我不是直接开始讲教学内容,而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先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西安事变的一些故事传说,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接着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西安事变后,该不该杀了蒋介石?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会有什么后果呢?当时各个党派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有哪几种?

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难度要适中,而且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中要探讨的问题,一般是学生共同关心和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个体的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就没有必要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如果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还不能认识和理解的问题,就要由教师启发和引导来完成。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内容时,我在课堂合作学习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的问题:“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和日本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维新变法却失败了?”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很难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的区别。于是我就及时通过课堂点拨,引导学生从两个国家当时的政治背景去分析,认识到中国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变革,而日本的改革是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

2.精心编制符合学情的导学案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有一个指导方案,历史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案就是导学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依据导学案去提前预习和根据学案提出的学习要求去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把每一课时设计成“学习目标—预习与自我检测—探讨与提高—总结与归纳—课堂检测—学习感悟”模式的学习过程,上课前发给学生,并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去预习,把导学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讨论探索的“探路石”。

二、组织好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前期所有的准备最终是要付诸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否真正起作用还是要看课堂效果。合作学习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但又不能失控。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保证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预习方案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合作学习应该是包括预习、合作讨论、评价等环节的过程。

2.组织好分组讨论活动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讨论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组织好课堂讨论和交流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问题去讨论,要注重确保讨论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中“探讨与提高”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都有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3.精讲点拨

历史合作学习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学生都能够看懂历史事件,许多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讲解,他们学习的难点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例如五四运动,课本对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过程都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能通过讨论去理解。但对于五四运动发生的意义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帮助学生从五四运动对我国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去思考、讨论。

在合作学习的历史课中,教师的讲解应该是精讲。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和合作学习能够理解的问题,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而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还不能全面深刻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务必让学生啃下“硬骨头”。

篇10: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逐渐走进教师的视野,并成为广大教师所不断追求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所谓有效教学是在有 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历史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觉得历史教学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强,这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找准病症,对症下药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作一概述。

一、营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以往的教学中,历史教师按照提前制定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只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听与记,参与教学的程度不高,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呆板沉闷 处于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会感受到历史教学的枯燥与单调,只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厌烦怠慢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要想进行有效教学首先就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身心愉悦之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相对紧张与对立的关系中,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畏惧,学生畏于教师的权威,惧于教师的威严,在教学中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绪,学生往往是循规蹈矩,严格地执行着教师的命令,使得教学围枯燥沉闷,缺乏活力。要想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就要转变对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成为教与学的统一体,使学生与教师站在平等的学习地位上来共同参与学习,使教师单方面的教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统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组织与指导工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差,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相机诱导,教师要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师与学生成

为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只有切实改变这种“高压”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敢于吐露真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改变以往知识简单地由教师传向学生的接收过程,才能实现师生的良性交流,促进知识的多向互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疑问是激发生兴趣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推器,是智慧的窗口,思维的开端。初中生有着较 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一个巧妙的问题可以引 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无法运用自己的知 识来顺利地解决问题时,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好 奇心,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他们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一探究竟,来解决心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与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顺利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如在学习第 10课《秦王扫六合》时,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秦始皇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来评论秦始皇的功过 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结合 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对秦始皇都有 自己独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地阅读教材,这样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为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的教学才更具实效性,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诱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有时很难将一些历史重要的知识点讲清讲透,使得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单调的讲解、枯燥的分析,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强。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疲于教学,学生苦于学习。改革教学

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契机。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传递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 尤其对于历史学科而言,与初中生的生活离得较远,学生往往很难深入理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横跨古今,再现真实的历史情境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化解教学重难点,穿越时空,将学生带人历史画卷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多媒体强大的教学优势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而且被广泛地运用于历史教学视频。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优美的历史画卷,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在学习第l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立体化、动态化。并从网上收集图片及相关的视频经过精心的组合与加工后,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教材上静止的图片与文字以动态的效果表现出来,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进而积极地阅读文本,认真思考,以获取更多相关的教学信息,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上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先进的教学观念来统领我们的教学,对教学进行不断的实践、不懈的改革,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将有效教学进行到底。

上一篇:村优抚双拥工作计划下一篇:初中历史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