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弟子规教案

2024-05-05

少年宫弟子规教案(共11篇)

篇1:少年宫弟子规教案

践行弟子规 争做四好少年

-------母亲节体验日记

黎明小学

三年二班

崔逸达

《弟子规》在背诵过程中,对学生强调道德教育,这种道德教育是从孝敬父母开始的。践行弟子规,争做四好少年通过讲解《弟子规》中对父母的孝道,将其上升到祖**亲的高度,在这一高度之上,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的树立对学生地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在年龄合适的时候,都要加入少先队,教师要善于将少先队的精神和宗旨等讲给学生们听,并且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也慢慢去体会这种对祖**亲的爱,在背诵的过程中,去体会那种理想的伟大之处。

《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在学生背诵时,不只是去强调对经典的诵读,还要帮助学生往“四好少年”方面去靠拢。教师的引导,能让小学生明白争当“四好少年”首先就是要树立对祖**亲的爱,树立长远的人生理想。知识的记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联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去,尤其是对争当“四好少年”的追求上去,这种追求,不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背诵作业,更是用《弟子规》去引导如何做人,如何在感悟经典的过程中,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结合我校的写字特色教学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将《弟子规》的内容,通过智慧之笔,写在纸上,是对心灵的一次升华,在不断地书写过程中去体悟《弟子规》,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篇2:少年宫弟子规教案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

sun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

yu皇皇。干将发

xing,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甘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波既仕,学且勤。披薄编,削竹简。波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波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波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波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篇3:少年宫弟子规教案

现实让我不得不思考和寻找有效的班级工作的切入点和方法。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送给过我一本《弟子规》和几张相关的光盘, 平日工作太忙, 我还没顾得上认真看。利用周末时间, 我把书和光盘都找出来, 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这一读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弟子规》中既有为人子女的礼仪, 还有为人弟子的规矩;不但有做人的道理, 而且有求学的方法。这些不正是老师所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这不正是学生应该遵从的行为规范吗?我决定在班里开展学习、诵读《弟子规》的活动。

熟读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手中的《弟子规》小册子里面对每一句的内容都做了详尽的解释, 我想, 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看, 那么学习《弟子规》就有可能是走走过场,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决定在读报时间举办“班级讲坛”, 让同学们仿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形式来解读《弟子规》。但是由谁来讲, 如何讲得让同学们既爱听又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和班委们一商量, 孩子们一致同意由同学们“轮流坐庄”, 这正合我意。同学们轮流讲不但能使他们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 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 班里的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把《弟子规》按照内容进行了划分, 安排好每天要讲的语句。然后, 进行“招标”, 也就是让学生们自己预定将要解读的内容。说实话, 一开始我是有一些担心的, 因为毕竟初二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平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都寥寥无几, 会有人来“投标”吗?然而,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招标”工作非常顺利, 很快每天要讲的内容都有人“中标”了。但是毕竟《弟子规》的篇幅有限,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走上讲台。于是, 我们安排没有“中标”的同学负责搜集资料等辅助工作。

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把自己负责的《弟子规》的内容讲好、讲透、讲出自己的风格?经过一番讨论, 我和同学们商定了“班级讲坛”的“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规定内容”有:提前在黑板的左侧书写出自己要讲语句;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讲解语句含义;讲述自己的理解。“自选内容”包括:引经据典、播放视频等。

篇4:《弟子规》毒害青少年?

近段时间,“国学”在内地升温甚至受热捧现象,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认为“国学”有助于“国人”民族性回归而大加赞赏者有之,茫然不知所措而观望不前者有之,担心“封建糟粕”对人(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而杞人忧天者有之,不过这些都是理性范围内的争执探讨,乃人之常情,不钻牛角尖也罢。倒是不久前一个专治哲学的教授,以省级美学学会会长的身份,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似乎让人听到了权威的、“官方”的“定论”。于是,在下忍不住想对此唠叨几句。

先不论《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蒙学”(学术界不将其列入“儒学”经典)能否作为“国学”之精华而“毒害青少年”。教授列举的“罪证”,出自《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中的一句“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伺,不离床”,认为“让健康的人尝病人喝的汤药,本身是违背医学常识的”。我以为,“药先尝”并不是真的在喂病人之前先“喝”一口汤药,而是“试”一下刚从药罐里“泌”出来的汤水的温度,以健康人的感受来做出是否适宜“喝”的判断。这样的做法,我认为恰恰才是“科学的”。再往深处说,同样是“往嘴里放东西”,古汉语里的“尝”较之“吃”、“喝”,更有文化内涵,更具审美品味,如“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与“胡吃海喝”不可同日而语。在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编著的《王力古汉语字典》里,“尝”的本意是“口辨味”(用舌尖辨别味道),兼有“试探”的引申意——父母喂婴儿牛乳时尚且要“尝”一下温度,那么,下辈给长辈端茶送药时试一下汤药能否入口又未尝不可!由此看来,望文生义并不是做学问的严谨态度。

说到《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教材的“封建性”和“迷信色彩”,这倒是古今中外蒙学的一大特色,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即便在西方,可视为蒙学教材的《圣经》,试问又有几处不“封建迷信”?我上小学第一节课学的“万岁”、“万寿无疆”之类,按照现代的逻辑,不仅“封建”,甚至可称作“迷信”之极品——但是这种寄托着人们情感的善意的“迷信”,又有几人信以为真而用“科学的”方式予以论证!这大约就是“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思维吧。如果按照现代所谓“科学的”、“民主的”标准去判研古代文化,恐怕没有一样经典能够入围,《诗经》的宿命论、《红楼梦》的男尊女卑、《水浒传》的江湖义气、《三国演义》的君臣观、《西厢记》的阶级性、唐诗宋词的酒乐歌妓等等,都足以“毒害青少年的心灵”。不过黄冈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说得有趣:“我教书二十多年来,还没有发生过学生因为读《孔雀东南飞》去殉情,或者学了《孔乙己》之后而去图书馆偷书的。”

篇5:弟子规讲演稿一 做文明的好少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的好少年》。每天清晨,徜徉在宿北中学美丽的校园中,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的广播声会徐徐而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就是《弟子规》,短短的1080个字,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像一位恩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位长者,谆谆教诲;似心中的后花园,芳香四溢。。

我爱读《弟子规》,因为,它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化的瑰宝。因此,我要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我爱学《弟子规》,它的道理浅显易懂,着眼于实际生活,一字一句都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在接人待物中。让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与人相处要兄友弟恭,诚实守信。与人相处要做到与人为善,亲近有仁德的人,在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多学经典,做彬彬有礼的有志少年,不要沉迷于游戏、流俗于市井之气。

从前的我如迷途羔羊,不知道什么是文明,怎么做才是文明,弟子规,如一位深情的母亲,她教会了我:

百善孝为先。要从首孝悌开始。在我的家中,父母一直对我百依百顺,他们想方设法满足我的需求。我一直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有时父母关心我,多叮嘱几句,我反而嫌父母啰嗦;父母吩咐我做些事,我总是拖拖拉拉,即使做,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如今,我才知道,古人告诫我们,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怜天下父母心,小羊尚且知道跪乳、乌鸦还反哺。无论是作为一名中学生,还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叔叔阿姨,父母并没有奢望我们给他金钱、荣誉和地位,他们只是祈祷我们平安健康的成长,希望我们能够和颜悦色每一天。至少,我们要做到《弟子规》所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是文明。原来的我时常会摇摆不定,经常会交友不慎,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和朋友相处,那是因为我没有明白一些道理,有道是“心安理得”。学习了弟子规,让我做出了改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正是弟子规所讲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是兄”,生活中我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才是真正的爱朋友;朋友之道,大道国家邦交,小到商人的贸易往来,哪怕是量小无猜、拉拉勾许诺言,都要“凡出言,信为先”,人无信不立,不仅如此,弟子规还告诫我们“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能因为爱慕虚荣夸大自己的能力,结果帮不到朋友,反而丢了诚信。也许有朋友说,诚信是大人的事,我们还没有长大呢!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了!当你把果皮扔到干净的操场时,你诚信了吗?当你看见老人上车而假装闭目养神时,你诚信了吗?当你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考试舞弊时,你诚信了吗?„„我们真的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诚信!这就是不文明!学习知识,人可以跑的更快,学习智慧,你才能站的更高。如今,就在我们身边,为了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漂亮,人们生活的更美好,大家都在倡导宿迁文明二十条。那,就让我们从学习弟子规开始吧!

篇6:《弟子规》教案

十间房镇中心小学 陈红敏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十九课围绕“借用”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借人物,须明求,及时还”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借物时应遵守真诚、有礼、守信的道德准则;“倘不问,即为偷。人借物,有勿悭”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诫我们既要严于自律,又要宽以待人,乐于助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宋濂借书》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帮助。”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设计理念

1、板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借”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三、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的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使学生明确向别人借物时,做到真诚、有礼、守信。借物给别人时,做到热诚、慷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借与偷”界定,“借与还”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通过自由读、范读、晒读感受古文的节奏美、韵律美。

2、激趣法:通过故事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理解文章意思,获得人生启迪。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洋洋与灰太郎》的动画片吗?大家认识懒洋洋吗? 懒洋洋上小学二年级了,他养成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上学时老是忘了带学习用品。一次上语文课,他把字典落在家里,同桌把字典借给他,他一不小心把字典给翻破了。另一次,他到美洋洋家玩,美洋洋不在家,他见美洋洋挂在墙上的风筝挺漂亮的,他没有和美洋洋说一声就把风筝拿去,过了好几天才把风筝还给美洋洋。当同学找他借东西时,懒洋洋总是推说没有。久而久之,班上的小朋友们再也不借东西给懒洋洋了。如果你是包包大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第十九课,看看这里面是如何借与还的。【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带入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二)诵读经典,品读古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1)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自己练读,要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及时鼓励。

(3)提出诵读要求,学生集体朗读韵文。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1)指导学生读出停顿的节奏。

(2)指导学生读出重读的字。(学生同桌读,集体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鼓励。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采用自读、范读、赛读等方式,使学生有韵味的诵读,达到“悟”的目的。】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借与还”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借物的行为准则:总之,我们在借物时要记住,用人物——明求、还及时;人借物——有,勿悭)【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意思。】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借东西时要明确向别人提出请求,还东西时要做到及时,不耽误别人的事。我们一定要牢记借物的行为准则。刚才同学们读的也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

(2)播放故事《守信的宋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后要有问题问大家。

【说一说】 同学们,你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宋濂为什么要借书?他是怎样借书和还书的?我们要学习宋濂什么优秀品质呢?宋濂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课件出示问题)

(3)师总结。(宋濂借书时,牢记借东西的行为准则,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帮助,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这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道德智慧。师总结了四句话:借人物,守信度,心有诚,言毕恭。)【设计意图:从故事中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自己做到恭谦有礼,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和帮助】

3、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看看下面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我们该用今天学的哪句话来劝劝他们呢? ①当妈妈借来邻居家的物品忘记及时归还的时候,我们会善意的提醒妈妈说。(借人物 及时还)

②当小明舍不得把国学课本借给别人用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说。(人借物 有勿悭)

③当丽丽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私自拿人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告诫她。(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2)我会说,我最棒!

生活中,我们借东西的时候常常会有过于随意,说话不诚恳,对人不恭敬的现象,或是借了东西忘记还,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实例说一说。(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交流后汇报)

(3)借物游戏

在《弟子规》的学习中明理,更应在学习与生活中实践。下面请大家同桌进行借物游戏。(大屏幕出示要求)

学生同桌交流后,请两组学生上台展示借物过程,相机引导。(再读今天所学经文)

【设计意图:结合游戏与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处世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

4、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同学们:贫穷的宋濂赢得了别人的帮助,成就了自己的学业。而我们在开头说起的懒洋洋大家还记得吗?为了帮懒洋洋改正错误,喜洋洋找到了同学们,请同学们帮助懒样样找到做的不对的地方,并给他一些好的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投影:(懒洋洋说:谢谢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向别人借东西时,已经知道了要有礼貌的请求别人,爱惜他人的物品,还要及时归还,并向借我东西的人表达谢意。当然,听了你们的建议,我也不再小气,学会大方的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了,现在大家愿意和我一起玩了,谢谢你们!)这一课《弟子规》是规劝自己的。生活中借物,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遇到别人偶尔未经允许就借用我们的物品,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能以“倘不问,即为偷”把别人视为小偷,这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礼导行,在生活中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

(四)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齐背今天学的弟子规,让我们把“诚信”二字刻在心中)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进一步强调诚信的重要。】

[板书设计]

《弟子规----谨》

借 还

态度好 及时还

诚 信

教学内容

篇7:弟子规教案一

问道于微

教学内容:《弟子规》选段

事虽小,勿善为,苟善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弟子规中对生活中的小事物如何处置,来理解如何在生活中防微杜渐,使自己改正错误的认识和习惯;

2、从生活的对小事小物的处理来一点一点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

3、改造顽固犯的思想也要从小事着手,循序渐进。教学过程:

一、讨论

1、你觉得生活中什么是大事?

2、如果时机成熟,条件也具备的话,你觉得你想要做什么大事?

3、你觉得你会成功吗?理由是?

4、在服刑期间,你能为你的理想中的大事做哪些准备?

二、学习《弟子规》

1、想要成功,先读《弟子规》。《弟子规》在成功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如果仔细阅读,就能找到一些门道,让自己能为成功做好准备。

2、学习选段:

事虽小,勿善为,苟善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3、释义:

(1)、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弟子规》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很好懂,请服刑人员讲述这段话的意思。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在学习之后,你对这段话还有什么理解和体会。

(3)、“子道亏”、“亲心伤”这些只是如果违背的最直接的结果,当然相对而言对你们没有什么约束力,但你们回顾一下这些年来自己的经历,如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如何迈出的第一步,自己被严管禁闭是因何事而起,自己的减刑受到限制是因为哪些事而扣分,等等。

(引导服刑人员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过去做法的错误。)

三、事例: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陶母封鱼。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与他母亲严格的教育分不开。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区,并且献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父母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通过正面的典型事例,引导服刑人员辨析言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巩固。

篇8:少年宫弟子规教案

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落实《弟子规》,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

一、学习《弟子规》,以身作则

老夫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要做表率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并给学生讲《弟子规》及相关的故事。《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无私地爱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学困生,要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成为学生的典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弟子规》,从生活小事入手,例如:用“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衣贵洁 不贵华”教育学生如何穿衣、待人接物等形成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大方的仪容举止,还可以培养他们严谨、诚信的生活态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良好的习惯渐渐养成。如,班中有些学生以前亂放东西没有规矩,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很多学生明白了“置官服 有定位”的道理。桌面整洁了,寝室衣物被子整理得规范了。

三、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篇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养成爱学习,勤思考的。“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告诉学生,读书有三个要领,就是“心眼口”要具足。“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教育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对自己要有信心,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四、感受践行《弟子规》的快乐

学习《弟子规》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每周都给学生留感恩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体验学习《弟子规》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家里摆收碗筷、打扫卫生、给父母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洗脚……在学习《弟子规》分享班会上,有的说洗碗筷时父母笑了;有的说不仅懂礼貌还爱劳动了;有的说我知道感恩花草树木了……

让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9: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8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总叙”,第三至六周学习“入则孝,出则弟”,第七至十一周学习“谨而信”,第十三至十六周学习“泛爱众,而亲仁”,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第十七至十八周学习“有余力,则学文”。

第1课 《弟子规》总叙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2、会背《弟子规》总叙。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 “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 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 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第2课 “入则孝”之“父母呼”

教学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教学重难点:

1、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指生答)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生答)

延伸:

父母呼 应勿缓;老师呼 应勿缓 ; 长辈呼 应勿缓 ;同学呼 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汉江路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阅读第一册教案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 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 业

1、背诵“父母呼”。

篇10:弟子规教案

1、通过课件,进一步帮助儿童理解《弟子规》之三十一。

2、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3、让儿童学习用明快的节奏诵读课文,激发儿童对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一台。

2、大字卡、小字卡。

3、电子琴一架、音箱。

活动过程:

一、儿童大声诵读《弟子规》

儿童复习已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

二、让儿童先欣赏《弟子规》之三十一。

三、学习汉字“贵”、“洁”、“循”、“称”。

“找字”游戏:教师出示所教内容中的一个字,让儿童找找哪儿有这个字。

四、教师帮助儿童理解、学习《弟子规》之三十一

(一)运用课件帮助儿童理解《弟子规》之三十一内容。

(二)儿童学念《弟子规》之三十一。

1、请儿童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先单句、再2句、再4句)

2、学小古人

孩子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

3、接龙法。

即让儿童自愿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准、接得牢。

4、拼句法:

将《弟子规》之三十一内容的每个字单独分开,打乱顺序,让儿童看看、拼拼,并把它念出来,不会的鼓励儿童自己去寻求答案,可以看书检查,也可以向同伴请教。

篇11: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孝敬父母、尊长敬贤,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2.理解《弟子规》的主旨思想,诵读三字骈文的韵味。3.理解“仁爱” 4.背诵《入则孝》篇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悟古人孝敬父母的态度 2.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课程导入:

请小朋友自己讲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老师讲“黄香温席”的故事,从黄香的做法透视出孩子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引出《入则孝》篇上(父母呼~贻亲羞)。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古人日常生活中是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的。举例说明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孝敬父母。2.如何理解“品行”这个词?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三、拓展链接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简介

生卒时间:1647年至1729年。县丞 中国(清朝)

相关介绍: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四、背诵

集体诵读《弟子规》,默背。课程安排:第二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入则孝》篇上

2.理解当父母做错事的时候,应该如何的劝谏父母。3.父母病或丧期,为人子女应如何尽孝道。4.背诵《入则孝》篇下

一、课程导入:

孝顺诀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情,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由诗句引出《入则孝》篇下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想一想,当父母做错事的时候,应该如何做?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举例说明父母生病的时候,大家都是怎样照顾父母的。

三、拓展链接 二十四孝故事: 孝感动天 亲尝汤药 啮指痛心 百里负米

芦衣顺母 鹿乳奉亲 戏彩娱亲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行佣供母 怀橘遗亲 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 拾葚异器 涌泉跃鲤 闻雷泣墓

乳姑不怠 卧冰求鲤 恣蚊饱血 扼虎救父

哭竹生笋 尝粪忧心 弃官寻母 涤亲溺器

“卧冰求鲤”的故事

<简略版>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故事版>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父亲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课程安排:第三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兄弟之间相处之道 2.清楚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 3.背诵《出则弟》篇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敬长辈,与人相处要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 2.兄弟友爱,能事父母快乐,这也是孝道的一种

一、课程导入: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出《出则弟》篇上。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想一想,文章里讲到的兄弟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2.与长辈接触式,我们应该怎样做?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三、拓展链接

大家一定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它说的是:东汉学者孔融小时候,每当家里买来又香又甜的梨子,总是拣小的吃,把大的留给哥哥。这里,再讲一个孔融与哥哥争刑的故事。从这一“让”一“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美德。孔融十六岁时,朝廷宦官专权,迫害异已。有一个名叫张俭的官吏触犯了宦官头子侯览。侯览怀恨在心,便谎称张俭谋反朝廷,下令逮捕他。张俭考虑到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交情,便躲到了孔家。孔融深深同情张俭的不幸遭遇,亲自动手,打扫干净一间密室,把他藏了起来。

后来,侯览不知怎么听说了张俭躲在孔家,便差人前来搜捕。然而,孔融和哥哥已在前一天夜里悄悄将张俭打发走了。差人扑了个空,只好将孔融兄弟带走了。

审讯时,孔融面无惧色地说:“张俭是我藏的,也是我放的,如果有罪,我一人承当。”

孔褒马上抢着说:“张俭是我的朋友,完全是奔我而来的,与弟弟无关。”

地方官见兄弟两人争着受刑,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置,便将案情上报侯览。后来,侯览下令杀了孔褒。课程安排:第四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清楚如何尊敬师长,与长辈相处应注意什么

2.对待他人的父母也要向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他人的兄弟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背诵《出则弟》篇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敬长辈,与人相处要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

一、课程导入:

子路尊师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不但学我哈,而且以尊敬师长而著称。

有一次,孔子经过庭院,打算出门。子路正在院子里读书,看见老师过来,马上放下书,恭恭敬敬地弯腰施礼。然而,孔子只顾欣赏院子里新开的梅花,根本没有看到子路在给他行礼。

子路见老师没有说话,九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儿,保持着行礼的姿势。等孔子欣赏完梅花,转过身来,看到子路正在给自己行礼,忙说“免礼”。子路这才直起来。因为弯腰的时间太长了,身子都酸麻了,子路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腰。

孔子问:“子路,你的腰怎么了?” 子路如实回答说:“弯腰久了,腰有些酸麻。” 孔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弯腰呢?”

子路说:“我看到夫子过来,就给您行礼,可是您没有看到,我就在旁边一直站着。”

孔子听了,称赞道:“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学生啊!”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与长辈接触式,我们应该怎样做?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2.如何对待他人的长辈兄弟?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三、拓展链接

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名句: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程安排:第五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标准 2.了解穿衣打扮的规范 3.背诵《谨》篇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衣食住行要有规律,注意健康卫生

一、课程导入:

1.讲一讲,大家的生活规律都是什么样的? 2.穿衣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 引出《谨》篇上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1.想一想,古人是的生活规律是什么样子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2.比较一下,现代人卫生标语“饭前便后要洗手”是根据什么来的?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3.根据文意知道,穿衣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三、拓展链接

引:古人没有什么娱乐活动,那他们晚上不工作了之后都做些什么呢?当然是读书。可是古代没有电灯,如果是穷人家的孩子,点不起油灯,晚上就没有办法读书了。不过晋代有个好学的人人就解决了没有油灯夜晚读书的问题。大家知道他是怎么解决的么?

“囊萤夜读”的故事:

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课程安排:第六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懂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为举止要守规范,不要有许多小动作

2.做事不要急躁,要淡定,不要避重就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论做事还是行走,都应该有规范意识,要从容,不毛躁。

一、课程导入:

复习《谨》篇上,继续了解在做事或行走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1.想一想,《谨》篇中里面,是怎样规定少年的行为举止的?

三、拓展链接

介绍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小朋友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

课程安排:第七节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与人交流时应注意的礼貌问题 2.知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出入门要注意的事情

2.询问他人时的礼节与借还物品的礼节

一、课程导入: 复习《谨》篇中

讲一讲由于学习弟子规,回家之后自己都有哪些改变

二、诵读课文,翻译文意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三、拓展链接

四书五经简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失传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弟子规——改编自《青花瓷》 只愿我心已在弟子规中游曳

宣纸铺下浓墨研玉狮镇纸边

我正流连字句间

素毫提起丹青点行云般书写

静悟传世文化的经典

孔孟之言连成篇三字间了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写成在康熙年间

那是无论幼或长都耳濡目染

传统美德随书香流淌在四方

如今我拂卷桌上

研习先哲传下的经典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的释解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在私塾里孝与悌被学童铭记

在教室里谨与信被我重拾起

而隐藏在那字里行间的秘密

是否是古人为大同伏笔

不被世间繁杂的浮云遮望眼

弟子规的释解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弟子规的释解永存心里面

孝悌谨信爱众与亲仁的字眼

在书卷里将我们陶冶

品味着五千年美丽的沉淀

中华文明如烟升腾在世界

而此时它降临三尺讲台之前

被我们了解

《弟子规》歌词:

后有急借不难

从前从前 孔夫子的语言

学习慢慢成长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诚信你要培养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弟子规 圣人训

出则悌的 那天学会分辨

首孝悌 次谨信

默默许愿 一千两百多年

好长好长的一大段的时间

渐渐渐渐 在康熙的年间

那弟子规 微笑登场出现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孔孟的故乡

就在最纯粹的东方

借人物就要及时还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对的事 要认真

古圣先贤 我们的老祖先

从中原到 九州大地蔓延

我们眼前 仁义清晰可见

一字一句 用子曰的语言

听我们的劝 博爱承传千年大同思想 历史不能断线

一遍二遍 我们大声地念

那弟子规 一起学习改变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

遇事不能贪婪

你可以对自己欣赏

凡是人我们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对的事 要认真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儒家的思想

在厚厚的黄土地上

亲有疾我们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灯火可以阑珊

亲情不能怠慢

以仁为本的力量

超乎你们想象

一起等待花开

一起青春精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亲爱的 仔细听 这些事 要用心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亲爱的 不能等认真

上一篇: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下一篇:景阳冈优秀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