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句错乱排序

2024-05-07

小学语句错乱排序(精选6篇)

篇1:小学语句错乱排序

排 序

排序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粗读顺序错乱的句子,了解其大致内容,明确其文体。

第二步:细读这些句子,按照不同文体的写作顺序,对它们进行排序。可以先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根据相关的提示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

第三步:将连成的段落读一读,如果有不通顺或者语意不畅达的再作与一些细微的调整。

排序技巧:

首先确定第一句,第一句一般都会出现对象或者事由,接着代词(你,我,他,她,它,你们,我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这里,那里等)开头的句子一般都往前排。后一句出现的内容,在前一句会有照应或者伏笔,要注意抓住一些提示语和关键词。

记人:①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写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②单纯介绍描述一个人: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按总分或总分总的顺序。题目1()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题目2()是啊,为人民服务,雷锋是永远不知道累的。()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这天,雷锋因公出差上了火车。

()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你看累得满头大汗,快歇歇吧!”()“我不累。”

()他又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帮助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

叙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题目3()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第二天,我们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写景:按照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来写,后一句写到的景物,在前一句要有所涉及。题目4()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山腰间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流过。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报告丰收的喜悦。

状物: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顺序,先总得交代要描写的事物或者它的总特征,然后在按照一定的顺序,要么是从上往下,要么是从下往上,也可以是由里到外,由外到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题目5()它的底座是黑色的玻璃盘,稳稳当当,显得庄重而大方。

()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玻璃球,乌亮鉴人;中间是一个乳白色的圆球,晶莹剔透。

()往上是身躯,它分为三节。

()在三个球之间,镶着银色铁圈,仿佛是两边紧身的腰带。

()我家有一盏约四十厘米高的台灯。

()一只红蓝相间的绢丝做成的灯罩,像一项合适的帽子戴在灯泡上,美丽极了。

()玻璃盘上安装着一只精巧的开关。

()身躯的上端是灯座。灯座上安着一个圆圆的脑袋,那就是灯泡。说明文:按照话题——解说的顺序来写,先要提出说明的对象,然后

再写对象的特征等其他内容。题目6()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汹涌的热浪不断从这些大火球中吐出来,射在广漠的宇宙空间。

()无数颗星星在茫茫无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如: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例如: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有这么一个习题: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譬如: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

1、将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条理清楚的一段话。

()瀑布从崖壁上直泻而下。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

()四周乐声奏鸣。

()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如雷轰鸣,山谷回应。

2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正确顺序重新排列,序号写在句前的括号里

()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啊,叫啊,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午后二时许,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满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⑴调整句子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是啊,为人民服务,雷锋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

()这天,雷锋因公出差上了火车。

()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歇歇吧!”

()“我不累。”

()他又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帮关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

水,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

2.()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地变阴了。

()看着没被雨淋湿的麦子,张大叔真是又累又高兴。

()上午,天气晴朗。

()张大叔在场上晒了许多麦子。

()当他刚把最后一袋麦子运回家,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了。

3.()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他就常去监狱图书馆借书。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呆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

()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

()在监狱里,列宁被关了十四个月,也整整地用图书馆读了十四个月的书。

()当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他高兴极了。

()他一一中大多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4.()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在海里起伏的波涛。

()溪水的那么的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旁静静地流过。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奏,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5.()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

()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6.()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7.()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开始,我怎么也捉。

()第二天,我们我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

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8.()他吓得躲在深宫里,好几天不敢上殿。

()老鼠见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怕它,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皇帝穿的龙袍也咬破了。

()听说宫里出了妖怪,皇帝吓得连金銮殿都不敢上了,满朝武也都吓坏了。

()一天,金銮殿上忽然出现了一只老鼠,愚蠢的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老鼠,以为是个妖怪。

()这样一来,弄得大家更加惊慌起来。

1.()这样一快一慢,鱼鳞身上出现了一圈松(夏季)一圈紧(冬季)的痕迹。

()鱼的生长跟气候有直接的关系。

()于是,人们根据鱼的“生长圈”,计算出鱼的年龄。

()秋冬季节,气温低,鱼儿长得慢。

()有的科学家叫它“生长圈”。

()春夏季节,气温高,鱼儿吃得多,张得快。

2.()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田野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方。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3.()我把钢笔交给老师。

()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我在校门口拾到一支钢笔。

()老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还给我戴了一朵小红花。

()同学们都说钢笔不是他们丢的。

()到了学校,我问同学:“谁丢了钢笔?”

4.()几天后,树叶一片片分开了,像绽开的花朵。

()三月里,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

()要是你在远处看,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的雾。

()几个星期后,柳树的枝叶就变成深绿色的。

()刚冒出的嫩叶儿,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绿色的花骨朵。

篇2:小学语句错乱排序

一、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

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排序的方法是什么?

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例:

()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

老师提示:

(1)请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时候,在公园,发生在 和

之间的事。

(3)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是

,事情发生的起因是

,被

发现了,说了,小军的态度

,结果。

(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答案:2、4、1、7、3、6、5

二、给状物短文的句子排序

状物短文是指对自然界中的静物如小闹钟、小台灯等,或者动物进行描写的短文。状物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描写的“物”进行细致、有序地观察。排序的方法是什么?

首先,要了解状物短文一般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其次,再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确定短文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最后,按照写状物的方法给短文排序。例:

()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

老师提示:

1.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

花。作者先概括写了花

。3.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花,写花的?

(作者通过具体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四季海棠茎、叶、花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的特点。)

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答案:5、3、2、4、1

三、给写景短文的句子排序

写景的短文,是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可以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可以按空间顺序写,还可以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排序的方法是什么?

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排序。例: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

()把村子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老师提示:

1.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景色。3.想一想哪句话和哪句话联系得更紧密些 ? 4.想一想:“河边有个小村庄。”这一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好?

5.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答案:5、1、3、6、4、2

四、给写人的短文的句子排序

写人的短文,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短文。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所谓“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写人的短文,要抓住两点来分析排序,第一点:弄清写的谁的事。第二点:弄清作者想赞扬这个人什么?或想说明什么道理。

【模拟试题】 练习一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布鲁斯看见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直到第八次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练习二

()四条粗壮的腿,有的直,有的有点弯,仿佛在慢慢地向前走。()写字台上摆着我的小瓷象,它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长长的鼻子向上翘着,好像在左右摆动,两颗匕首似的牙齿从嘴里伸出来。()小象屁股后面的那条又小又细的尾巴,从正面看,根本发现不了。()脑袋两侧有两只扇子般大的耳朵,微微掀起,像是一张一合地扇动着。()它全身淡黄色,还夹杂着一条条白色的条纹。

练习三

()星期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在学校里碰见同学带的好书,我一定会借来认真阅读。()有一天中午回到家,我看书入了迷,竟然忘了吃饭。()一有时间,我就捧着书专心地读起来。()我很喜欢看书。

()我高兴极了,连忙打开书看了起来。

()几个同学找我去玩,我都拒绝了,在家里埋头读书。【试题答案】

练习一: 4、1、5、2、6、3 练习二: 5、1、3、6、4、2 练习三: 5、3、4、2、1、6、7

1、()借着楼道的灯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我关上了楼道的灯,摸黑下了楼.()写完作业,灯光通明的教室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上了楼.()我快速收拾好书包,熄灭灯,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里的灯没关

2、()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上午。()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不满了铅色的阴云。

3、()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

()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看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日月潭景色宜人。

()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朦突然开阔起来。()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

4、()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希望。

()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

()他又让我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

5、()湖当中,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几只游船在上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湖岸边,垂柳成行,知了叫个不停,一阵微风吹过,好凉爽啊!

()青龙湖的景色可真美啊!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青龙湖去玩。

()在湖边的浅水里,十几个孩子正在游泳,嬉戏,玩得很开心。()举目远眺,隐隐约约地望得见一抹青山和山下的一座大塔。

6、()老黄鹂说:“这是卷叶虫。”

()小黄鹂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张开黄黄的嘴叫着:“妈妈,给我吃,给我吃。”()那只小黄鹂吃得津津有味,问妈妈:“这是什么呀?真好吃!”

()老黄鹂看见了连忙飞过去,从那片卷着的叶子里捉出一条黄绿色的小毛虫,飞了回来。()老黄鹂把小虫塞到小黄鹂的嘴里。()海棠树上有一片嫩叶卷了起来。

例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1)早上,我去上学

(5)我说:“不用谢!”

(3)我上前扶起爷爷。

(2)看见一位爷爷摔倒了,(4)爷爷说:“谢谢你!” 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句子进行排列

(1)花儿开放是有一定的时间的

(4)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展现它的美貌

(2)清晨四点,牵牛花打开喇叭。

(5)夜幕降临,夜来香不声不响地散发它的香味。

(3)六点钟,蒲公英向你点头。

按方位顺序(前后、上下、左右)排列

(2)黑板的上面写着“无色图画,书写人生”八个字。

(6)右面挂着“流动红旗”。

(3)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

(5)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知识。

(7)那是全班同学的骄傲。

(4)左面放着电视机和电脑。

(1)教室前面有一块大黑板。

按照植物生长的过程排列

(3)几天后,它发了一点嫩芽。

(2)我天天给它浇水。

(4)又过了几天,有一朵白花绽放了。

(1)我在花盆里埋下种子。按照“概具”式或“总分”式排列。

(4)她总是帮别人收拾好,(2)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和一张总是微笑的脸。

(5)然后送到别人家里。

(3)每当看到别人家的东西放在外面

(1)我的妈妈是一个又美丽又善良的人

阅读理解答案:

风的故事

1、略

2、拟人

3、每当风伤心悲泣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只要是表示回忆的语句也可)

4、(1)柔情万千;(2)热情洋溢;(3)沉静和煦;(4)孤独衰老。分析:(4)为衰老疲惫、暴躁也可。

5、(1)感激;(2)欢迎;(3)赞美;(4)置之不理。

6、言之有理即可。

7、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依赖别人生活,而应该

阅读理解答案:

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对某一事物感情专注。

2、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3、今后,没有人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了。

4、(1)父亲教小群认识水,学游泳。(2)父亲为小群解说颜色。(3)父亲给小群买书包。

5、因为父亲不知道书包是绿茶的,他觉得对不起孩子,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给孩子解释。

6、因为这句话让小群明白了原来父亲也是一个盲人,他非常深切地体会到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热爱和勇气。

7、(1)说明父亲对于小群意义重大,是父亲让小群对世界充满了爱。

(2)对于一个盲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是十分重要的,就好比拥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8、《明亮的眼睛》(言之成理即可)《学溜冰》 阅读理解答案:

1、懦弱 倔强 阻挠 恐怖

2、第一段从开头到“是不是”。第二段从“不要以为”到结尾。第一段:写一位体育教师用椅子教“我”学习溜冰的事。第二段:溜冰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3、“我”在初学溜冰时遇到很多困难,当“我”正需要别人帮助时,教师想通过椅子来帮助“我”掌握溜冰的技巧,尽快学会自己溜冰。

4、因为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地学会溜冰,必须离开椅子在冰上自由滑行。

5、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6、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题意。

阅读理解答案:

风的故事

1、略

2、拟人

3、每当风伤心悲泣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只要是表示回忆的语句也可)

4、(1)柔情万千;(2)热情洋溢;(3)沉静和煦;(4)孤独衰老。分析:(4)为衰老疲惫、暴躁也可。

5、(1)感激;(2)欢迎;(3)赞美;(4)置之不理。

6、言之有理即可。

篇3:高考语文语句排序题解题方法例析

一、把握中心, 确定龙首

例:下面六个分句打乱了顺序, 请重新排序。只写序号。

(1) 苏东坡被贬广东, 他一到惠州, 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2) 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 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 (3) 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4) 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 也有近千年历史。 (5) 到了清代, 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6) 所以, 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解析:本题六句话谈的中心内容是广东盆景, 中心句为 (3) , 定为龙首, 放开头;再由关联词语“由于”和“所以”, 确定 (2) (6) 为一组并紧随其后;最后 (4) (1) (5) 因追述历史并按时间的先后举例, 排在最后。故正确排序为 (3) (2) (6) (4) (1) (5) 。

二、留心语段, 注意标点

在审题时, 我们要注意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 借之帮助排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号和句号。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9年宁夏、海南卷, 15)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1) 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2) 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3) 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4) 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5) 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6) 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 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 (4) (2) (6) (1) (5) (3) B. (4) (3) (6) (2) (1) (5)

C. (5) (4) (6) (1) (3) (2) D. (5) (3) (2) (1) (4) (6)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由横线处的句号和分号可知, 备选的六个句子应分为四层, 即 (4) 句的“主题”、 (6) 句的“地点”、 (3) 句的“特征”和 (2) 句的“色彩”。再从四层的逻辑来看, “主题”在前;从后文“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来看, “色彩”在最后。最后从其他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排列顺序为: (5) (4) (6) (1) (3) (2) , 即答案C。

三、联系语境, 辨明句间关系

1. 时间顺序。

使用记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使用时间顺序。其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

例: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确的顺序应为 ()

(1) 就像勇敢的战士一样。 (2) 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3) 马上扔下背包。 (4) 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____, 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解析:此题所列的四句话是“某校师生”发生的一系列动作, “听到广播”是引发“扔下背包”等的缘由, 应排在开头;“像勇敢的战士一样”是形容战士冲入抢收战斗的, 应放在最后。根据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 动作行为的先后顺序为“听到——不顾——扔下——投入”, 因此四句话的正确排序为 (4) (2) (3) (1) 。

2. 空间顺序。

使用说明、描写表达方式的语段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其顺序一般是先外后内, 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等。

例: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 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 路旁有茅棚, 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2) 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 就是一条小溪, 水却不深。 (3) 小屋前门有一条小路, 曲折向外, 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 便“豁然开朗”。 (4) 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 有的还是很青翠, 有的已经很枯黄。 (5) 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 隔路又是一片松林, 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 (1) (4) (2) (3) (5) B. (3) (4) (2) (5) (1)

C. (1) (5) (2) (4) (3) D. (3) (5) (4) (2) (1)

解析:这是一个描写语段, 写沿着小屋曲折向外, 于松林中行约数百米后所看到的“豁然开朗”的场景。据此判断, (3) 显然是首句。此外, (5) (4) 为一组, 写左手上坡去所见的森林和草; (2) (1) 为一组, 写右手下坡去看到的小溪及过溪后见到的茅棚。由于空间顺序一般按“先左后右”的原则排列, 所以确定 (5) (4) 应排在 (2) (1) 之前, 则本题的答案为D。

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 由整体到局部, 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原因到结果, 由特点到用途等。一般有相应的关联词作为标志。

例: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 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 (2007年宁夏、海南卷, 21)

几十年来, 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 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 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 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2) 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3) 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4) 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解析:整个语段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从横线前“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一句的句式和句意可知, (4) 句应与之紧密联系。剩下的三句从逻辑推理可知, 应该先是 (1) 句“执著寻求”之因, 才会有 (3) 句的“发现奥秘”, 才会有 (2) 句的“震动学界”, 所以四句话的排序是 (4) (1) (3) (2) 。

四、瞻前顾后, 巧抓关键词句

1. 代词

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 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 可以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这类代词有:这, 这里, 这些, 这时, 那, 那里, 那些, 那时, 我, 你, 他, 她, 其, 其中, 此, 彼等。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8年辽宁、吉林卷, 4)

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 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门卫感动校园, 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1) 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2) 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3) 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 实在不容易。 (4) 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5) 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 很简单。 (6) 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 (1) (4) (5) (2) (3) (6) B. (2) (6) (1) (4) (5) (3)

C. (3) (6) (2) (1) (5) (4) D. (5) (3) (2) (6) (1) (4)

解析: (2) 句开头的“这”, 指代 (5) (3) 句中陈述的王煦对全校500多个学生的熟悉程度, 这就清晰地显示了 (5) (3) 句和 (2) (6) 的层次: (5) (3) 句讲的是程度如何, 而 (2) (6) 句讲的是达到“这”程度的原因为何。所以答案为D。

2. 重复出现的相同词句

例: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9年江西卷, 5)

在儒家传统中, 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1) 既有《论语》, 则有《孟子》。 (2) 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3) 今人冯友兰, 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 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4) 既有大成至圣, 则有亚圣。 (5) 《史记》说:“孟子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

A. (4) (2) (1) (3) (5) B. (1) (2) (4) (5) (3)

C. (1) (4) (2) (3) (5) D. (4) (1) (2) (5) (3)

解析:本题起句是个总起句, 下面的句子就要按照“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来展开。 (1) (4) 都含有“既有”“则有”, 句式结构一致, 且从内容看应是先人再作品, 所以正确顺序应是 (4) (1) ; (2) 句中的“也”字, 标明它应放在 (1) 后; (3) (5) 句是用冯友兰和司马迁的观点来印证自己的说法, 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即为 (5) (3) , 故选D。

篇4:语句排序技巧突破

[非语境类]

例1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 ⑥⑤①②③④

B. ④③⑤①②⑥

C. ③①⑤④②⑥

D. ④②①⑤③⑥

解析 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②句。再初步分层归类。统观这几句,除①②⑤外,③⑥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B、D两项了。根据②句中代词“此”和转折连词“却”,可以断定②必接于④后,即顺序为④②;根据①和⑤两句中的关联词“则”,可断定这两句的顺序应是①⑤,并且应当在②后对②中的“不同景观”进行解说,然后③句过渡,⑥句指明原因。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D项符合提出问题(④②)——列举现象(①⑤)——指明原因(③⑥)这一思路,因此,D项正确。

点拨 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和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答案。

[语境类]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1. 直接设置语境类

例2 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解析 首先对所提供的四个语句进行排序。这几句话主要是描写行动的,人们的行动很迅速、很勇猛,为什么?是因为“听到了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因此,④句应放在首句的位置。下面的几个语句应注意前后承接,通常思路为:①先不顾疲劳,再行动,这样,②句应放在行动性较强的①③句之前,结合四个选项,初步选定C,即④②③①。然后分析整体语境。整个语段要表达的是:野营队来到村里,然后抢收。这样,来到村里——听到广播——不顾疲劳——扔下背包——投入战斗,自然连贯,语意贯通;①句自然作“投入战斗”的状语,排序基本确定为④②③①。最后再审察调整。经过语境分析,句间关系分析,确定无误。因此,选C项。

点拨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非语境类”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2.间接设置语境类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下面结合有关试题具体分析。

例3 根据表达需要,恰当排列下面语句的顺序。

A. 离闹市很远 B. 这地方

C. 因为 D. 一直未被人注意

E. 保守的成分很多

要求:①强调地处偏僻是造成一切的原因。②强调此处比较保守。③解释此处为什么不被注意。④陈述这地方为什么落后。

解析 ①②均要求强调一定的内容,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如何强调的问题。一般说来,总要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句首(定语后置表强调例外)。①中要求强调的是“地处偏僻”这一原因,因此应当把C—A放在句首,其余项依据逻辑顺序则为B—E—D,那么符合要求①的答案就应该是C—A—B—E—D。同理,符合要求②的答案就应当是B—E—C—A—D。符合要求③的是解释“不被注意”的原因,就应当把要解释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解释。据此,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就应当是B—D—C—A—E。至于符合要求④的“陈述落后的原因”,那么就该按照通常先因后果的顺序排列为B—C—A—E—D。

篇5:语文语句排序练1

教学目标:

1、掌握句子排序题的基本答题技巧。

2、提高同学们的语感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链接:

1.句子排序题

(1)所谓句子排序题,就给出几个句子,要求重新排列顺序;(2)解答这种题型的要求是:层次清楚而分明。条理清晰。2.句子衔接排序题

(1)所谓句子衔接排序题,就是在一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上入后面给出的几个句子;(2)解答这种题型的要求是:衔接自然,条理清晰。教学过程:一课时 温故知新:(考考你的连贯能力)

甲:选择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A.它面容清秀,身体矫健,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B.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C.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四肢轻快,身体矫健,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D.它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非常敏捷,四肢轻快,非常机警 作者是按来排列句子的。乙: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①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 丙: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

①是强健的风姿②是飞扬的流苏③是蹦跳的脚步 ④是急促的鼓点⑤ 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B.③⑤④②①C.④①③②⑤D.③①④⑤②

通过上面三个例子的学习,你知道了我们在做句子排序题时要主要哪些技巧呢?

1::: 合作探究:

丁: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②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③什么是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的长短。④

这种用时间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A.④②①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戊: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①④③②C.③②④①D.②④③①

你的心得: 学以致用:

1、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__;宽容是一种镇定剂,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2.下面文段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饭后在椰林中散步。椰林一眼望不到边,林中遍生青草,①一条莹洁的小河,在林的另一端流淌。②在林的另一端,有一条莹洁的小河。③水平如镜,水上有独木舟静静地横着。④如镜的水面,静静地横着一只独木舟。⑤绿得很浓和浓的树木的两岸郁郁葱葱。⑥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得很浓。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⑤

3、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①1983年,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3.将下列四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酿泉对面,古木参天,绿树掩映中,是 ④ 檐翘脊,勾心斗角②号称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④一片乌瓦白墙的古建筑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 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篇6:9种方法解决语句排序难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转发。

语句排序题,从命题形式上看,可分为语境类和非语境类两种。非语境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语境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协调的考查。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型的时候往往存在着“碰运气”的心理,不太关注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也就形成不了规范、准确解答语句排序题的意识。问题来了:解答语句排序题都要具备哪些意识呢?

1、文体意识 不同的文体决定了不同的写作思路,因而,如果能够判断出文段的文体性质,就能较好的把握文段的思路,从而快速、准确地解答。从文体来看,排序题的语段无外乎记叙、议论、说明和描写等四种表达类型。一般来说,叙述性语段以时间、空间和事情发展的客观过程为顺序;议论性语段按主次轻重、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展开;说明性语段以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的空间和先古后今的时间为序;描写性语段则按定点取景和移步换景的空间顺序展开。可以根据文体特点理清层次关系,从而恰当排序。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邀游,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①时而沿着水边,②回到有人的地方,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⑥藏到灯芯草丛中,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解析:这是一段描写性文字,描述天鹅在水、岸自由活动的情景。可以按照空间顺序排序:先写“水上”,再写“岸旁”,再写“沿着水边”,最后写“离开它的幽居”,即可以确定③①⑤的先后顺序;然后再按照逻辑关系,②和④都含有“人”,应紧承⑤;灯芯草是长在水边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故⑥紧承①。故答案为A。

2、逻辑意识 在给定的文段中要求我们排序,往往可能存在着很强的逻辑性,我们只要把握了这种逻辑关系,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例2:在横线处填入的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

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

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解析:从动物受到伤害的程度这一角度出发,按由轻到重的逻辑排序。答案:B。很多人错选A、C、D,就是未能把握此语段的一个主要考查要点,即按一定事理逻辑排列语序。例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上个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解析:横线上所填的句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④⑤,其中④讲的是“战略”,⑤讲的是“措施”。第二个层次是③⑥,讲的是产量,其中⑥是对③的具体说明。第三个层次是①②,讲的是“意义”,其中①讲的是对中国的意义,②讲的是对世界的意义。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采取战略措施——促使产量提高——产生巨大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为④⑤③⑥①②,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

3、时空意识 在游记类文章和说明类文章里,时空顺序尤其是空间顺序往往是写作时的一个主要思路,因此如果能把握文段中的时空顺序,无疑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例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③小屋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A.①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⑤①C.①⑤②④③ D.③⑤④②① 解析:这是一个描写语段,写沿着小屋曲折向外,于松林中行约数百米后所看到的“豁然开朗”的场景。据此判断,③显然是首句。此外,⑤④为一组,写左手上坡去所见的森林和草;②①为一组,写右手下坡去看到的小溪及过溪后见到的茅棚。由于空间顺序一般按“先左后右”的原则排列,所以确定⑤④应排在②①之前,则本题的答案为D。

4、标点意识 标点符号本身就有指示语间逻辑关系的功能,只要善于利用标点符号的这一特点,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由横线处的句号和分号可知,备选的六个句子应分为四层,即④句的“主题”、⑥句的“地点”、③句的“特征”和②句的“色彩”。再从四层的逻辑来看,“主题”在前;从后文“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来看,“色彩”在最后。最后从其他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排列顺序为:⑤④⑥①③②,即答案C。例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A.①④⑤②③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③⑥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解析:从每条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来看,六句话分为三个层次,每层两句。其中,第一个层次是③⑤,讲的是“性质”,而从⑤到③显现出由易到难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②⑥,讲的是“原因”,而从②到⑥显现出由浅(“背”)入深(“关爱”)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①④,讲的是“意义”,而从①到④显现出由“常”(“教书育人”是常识性观点)入“新”(“管理、服务育人”是新的理念)的层次。这样,六句话就形成了“性质——原因——意义”三个鲜明的层次。据此,横线上的六句话应排列为⑤③②⑥①④,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5、代词意识 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例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解析:②句开头的“此”,指代⑤③①句中陈述的“《山经》和《禹贡》”,这就将五句话分为非常清晰的两个层次:⑤③①讲的是“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如何,而②④讲的是“此后”的区域地理著作如何。因而答案很容易确定:D。

6、连词意识 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在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例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①③② 解析:该题①②④句讲的是“动车组”的优越性,而依据④句开头的“同时”和①句开头的“并”,这个句群的内部排序应为②④①。而③句开头的“一旦”表明这是一种突发情况,⑤句中的“无需人为干预”照应的正是③句中的“自动减速或停车”。据此,横线上的五句话应排列为②④①③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项。此外“例4”中可依据②⑥句中的“不只是……是……”,将②⑥句排定为②⑥,可依据①④句中的“是在……也是在……”,将①④句排定为①④。

7、重复词意识 在文章写作中,如果不用关联词或代词,经常就用重复词,形成顶针效果,起到前后句勾连的作用,因此,这些重复词语,往往是连在一起的。例9: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组是()①每—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千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解析:通读这七句话可以看出②是起始句,导入话题;⑦是结尾句,总领全段;⑤①③句都出现了“视界”,它们之间的关系较紧:⑤中“两个视界”紧承①中“特定的视界”并引起下文③,⑥中“更”又紧承③。⑦句中出现了空间,④句用代词判断“创新空间”,故此两句应该在一起,抓住这些典型句,然后再整合语段顺序,就能较轻松地得出答案A。

8、句式意识 在文章写作中,相同的句式往往是放在一起的,这样能使文章在语言上显得有文采,在句间关系上更紧密。例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解析:本题起句是个总起句,下面的句子就要按照“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来展开。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句式结构一致,且从内容看应是先人再作品,所以正确顺序应是④①;②句中的“也”字,标明它应放在①后;③⑤句是用冯友兰和司马迁的观点来印证自己的说法,应按时间顺序排列,即为⑤③,故选D。

9、话题意识 —个语段,一般有—个中心话题,或写人,或绘景,或叙事,或状物,或论理。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中心话题,一定会对正确排列语序有很大帮助。例1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种种动物植物的图。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解析:语段的话题中心是“绘图的实用功能”,⑤是总领句。由④句“这类”一词可知其前有具体的“图纸”①②句,第③句是文段的收尾,且“读者”“外地的朋友”暗示前面应是②①,可见正确语序是⑤②①④③。以上简单介绍了九种常见的语句排序方法,如果能够综合运用,再加上平时注意多观察、多训练,一定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解答排序题。

点击率最高排行榜(可点击阅读):

党政军的10个新提法,千万别再用错了

新华社:两会报道规范用语

新华社规定第一批禁用词

《人民日报》文字差错50例

2012年新版《标点符号用法》 的主要变化 2015年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100例(全图)容易用错的50组词语(图)

上一篇:服装设计与工程工程导论下一篇:合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