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的语句

2024-04-24

哲思的语句(共9篇)

篇1:哲思的语句

关于哲思的精髓语句

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

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那样的洁白

偷一根针的人,也将会偷一头牛。

有罪而不罚,是对无罪者的残忍。

诉讼使两方瘦,律师肥。

历史是用实例教训世人的哲学。

教育是廉价的国防。

先知觉後知,先觉觉後觉。

图画是无字之诗。

艺术是永久的,时间是短暂的。

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是我们最好的顾问。

书的价值应以你在它里面所取得的东西多寡而定。

书籍乃储积知识的灭明灯。

一间没有书的房子,有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世间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笔;结果呢?前者常被後者征服。

俗语说:「坏消息不但走得快,而且远。」

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愚人;老年人知道青年人是愚人。

愚人认为自己很聪明,聪明人知道自己是个愚人。

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的愚昧,一个傻人以为他什麼都懂得

当金钱说话时,真理就缄默了。

金钱买不到灵魂所需要的东西。

爱钱是万恶之源。

父亲的德行是留给儿子的最好遗产。

凡是诚实的人决不会很快致富。

篇2:哲思的语句

1、好男人经得起诱惑,好女人耐得住寂寞。

2、爱可以简简单单。但不能随随便便。

3、世间没有美丽的天使,只有善良的女人。

4、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你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5、喜欢你,不需要理由;不喜欢你,什么都是理由。

6、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7、人的.一生做大的幸福在于做对两件事:一是找对单位、找对上司;二是找对妻子或丈夫.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事,日落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

8、不遇大事、难题,衡量不出人的才能;不遇顺境、逆境,考察不出人的气度;不遇善事、坏事,检验不出人的涵养;不遇众议、非论,体验不出人的胆略。

9、金钱靠不住,再多的钱财也会用完;权位靠不住,再大的官职也要“下课”;关系靠不住,再好朋友也可能失散。唯独才学与生命同在。

篇3:感悟散文的哲思之美

一、找准情趣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散文内容根据其体裁和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两大类。根据不同散文作品的特点,教师要发掘不同的兴趣切入点,以快速激发学生散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类记叙性散文。切入时,应着重分析“老先生”的人物特征,从老先生的衣着、语言、行为等细节描写入手,揭示这些细节背后所蕴含的老先生敬业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个性。学生在对老先生钦佩之余也引发了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所内涵的哲思之美的理解。在比如对《家里的灶头》这类抒情性散文的阅读,教师要以分析文章情感的抒发方式和情感表达为主,通过由灶头的描写到对母亲的情感表达,揭示作者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从民俗的角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点,在感悟作者情感抒发的过程中发掘作品所内蕴的哲思和审美情趣。

二、注意方式方法,深化审美体验

学生的审美体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直观感知到深入挖掘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初中散文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方式方法的传授。首先,要重视初中生在散文阅读中的感性特点,鼓励学生的“灵光乍现”和新奇的思维活动。尊重学生对于作品的个性化的理解和新鲜的阅读感受。如在《想北平》的阅读欣赏时,学生第一感觉往往都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老舍对北平的那种痛彻心扉的爱。在阅读《金岳霖先生》时,学生也都会对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着装报以会心一笑,同时对金岳霖先生幽默的人格魅力和对爱情的坚守执着给予发自内心的敬重。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的直观感受是学生对文章最直接、最基本的感知,也是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的第一步。

其次,在学生对散文作品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圈点、批注。在圈点、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自己对文章字、词、句、文的疑惑之处,同时对文章所表现出的精彩点、内涵点、寓意点等亮点给予自己的评价和感悟。如在阅读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时,文章结尾处的点睛之笔需要学生自己去仔细品味、感悟,并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加深了学生对“结尾处文章整体内涵得到升华”的理解。圈点、批注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在散文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再次,在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散文作品的审美议题,从而将对文章的鉴赏感悟养成初中生散文阅读的习惯。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议题的设计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审美体验点、培养思维习惯和文学素养的过程。如在阅读学习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美”、“文辞美”、“社会美”、“内涵美”以及作者流露的思想之情等几方面进行审美议题的设置。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感悟,领会作者在白描手法和哲理性语言背后所要表达的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尊重之情。

三、创设审美情境,感悟哲思之美

初中散文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课堂作为这个交流的枢纽和平台,需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加以渲染。将学生引入与散文作品相符的特定情境中,更能增加学生对散文内容的审美体验。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是初中散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创设成为了可能。多媒体具有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和动画互动的特点。利用图片,可以将学生难以想象的唯美画面直观展示给学生;音乐的渲染,可以使作者的丰富情感变得形象生动;动画视频的展示,不仅丰富了散文情感的表达,也增加了学生与文章之间的互动性。例如在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采集关于母亲、母爱的图片制作教学课件,同时在课堂上配以阎维文的歌曲《母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中加深了对母亲辛劳、慈爱、无私等形象的体验,也加深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对母亲的爱的感悟。通过情境的创设,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散文作品中的哲思之美。

篇4:蕴含哲思的忧虑

或许由于作者长期在基层从事宣传工作,奔波于城乡结合部之故,职业习惯常常驱使他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生活的悲喜剧进行剖析和思考,反射于他素来爱好、即使从政也不愿放弃的诗歌创作中,也便无处不染上这种思维的印痕了。那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主人翁的责任心。

书名《豪华的忧虑》,显然是以诗的语言表达作者透过时髦的表象对生活本质的严峻思索。正如徐迟同志在《代序》中对他的评价:“你一槌定音:对今天的新兴的生活一方面是赞扬和肯定的,另一方面也说出了你的微辞忠言。”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微辞忠言难能可贵。在这本诗集中,绝大部分的诗表现了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种种现实:关于商品市场的社会公德;(《心灵的天平》)关于谎言废话盛行的弊病;(《说话的行情》)关于不该忘却的历史经验;(《心中的记忆》)关于金钱的魔力;(《瘦与胖》)关于讲排场比阔气的超前消费;(《豪华的忧虑》)关于徒然消耗的时间;(《江边待渡》)关于追逐新潮的现代女性;(《似乎缺少点什么》)关于权欲与廉洁;(《但愿处长不再睡着》)关于妒忌与奉承;(《理解的结局》)关于烧香拜佛看相算命的复活(《涌动在空门外的炎黄子孙》)……,面对这些许多人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不良的现象,作者忍不住了,他用形象化的语汇生动细腻地刻划出种种心态,并加以犀利的剖析,以期引起人们的警觉。作者在诗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那种委婉敦厚的谴责,那种痛心疾首的喟叹,那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向往,通过朴实清新的诗句表达出来,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在《后记》中作者说,“总以为诗贵真诚,不该无病呻吟”,看来他确是由感而发,触景生情的。

说到底,《豪华的忧虑》实在是一本独特的哲理诗集。作者观察社会,重温历史,体味生活,经验人生,返回大自然,进行认真反思,力求悟出真谛。他认为,《春天不一定阳光明媚》:“冷雨要洗褪草尖的翠绿/寒风要扯碎枝头的红蕾/就连从田间捡回来的梦/也湿漉漉沾满冰冻的泥水”,而要“真正成为春天的主人/就该有一个坦荡之胸怀/思维不在赞歌中迷乱/信念不在风雪中枯萎。”比如关于路,他的思考是:“是地球的经络/没有一定的走向/是生活的航道/没有明确的终点/说无也就无/说有也就有/在意念中萌生/在脚底下伸展。”读完整本诗集,可以发现,这类闪烁着睿智光泽的哲思短语比比皆是:“当心灵回归了自然/才能读懂生活的全部涵义”;“历史是一部难以读懂的书/谁读懂了/自己便成了历史”;“人和季节/重复着同一过错/成熟的未必收获/收获的未必成熟”;“挺拔的不一定高尚/躬曲的不一定卑微/那撕裂长空的响箭/正是弯弓的精灵”(《石拱桥》);“自身的价值/倒在忘却自身的时候”,等等。

当然,哲理诗不能一味以直接说理取胜,而必须借助艺术形象曲折含蓄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让读者在享受诗意美的同时悟出人生的哲理来。倘若以此来要求,《豪华的忧虑》中有些诗似乎略觉不足,构思稍嫌直露、呆板,可以更精巧,就意象而言,恐怕也过于实了些,倘能虚实结合,表现手法更丰富些,并给读者留有联想或想象的充分余地,诗就能更鲜活灵动,充满情趣,增强艺术魅力。

篇5:青鸟的哲思诗歌

(一)

那只青鸟儿

站在最高的枝头

把自己摆成一个

桀傲的造型

给天空给予十足的面子

瞧瞧他那一副思念的模样

是在风中想娘?

还是在思念远方的妻子

亦或伤感朋友的离去

......

(二)

不要嘲笑冬季

青鸟的执着

在栖息寒枝的那一刻起

已经具备玉树临风的情怀

梦想在枝头上高高挂起

寒风中的等待

成了青鸟唯一的`人生哲学

(三)

瓦蓝的天空

只为一只鸟的存在

撑起了整个宇宙

天空给了青鸟理想

却给了树干自信

于是,青鸟变得极度可爱

露出了脖颈下的鱼肚白

扯展了自己的身躯

与天空互动

从从容容不慌不忙

(四)

那个皲冽的枝头

成了青鸟的舞台

寒枝成为青鸟留梦的温床

我不再担心鸟儿的跌落

只要青鸟肯依恋枝头

既使没有绿叶庇护

寒枝也是青鸟的天堂

(五)

青鸟矗立枝头的姿态

充满遐想

即使凝神屏气

也惊悚不了他的坚毅

青鸟是:

站在高处的思想家

是:

站立枝头的旅行者

于是:

我想起了马可波罗和他的处世哲学

也想起了

篇6:感慨人生的哲思句子

1、纯,属虚构。乱,是佳人。

2、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3、苹果最光辉的一刻就是砸在牛顿头上!

4、人生有些事,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

5、最深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起成长。

6、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

7、生命是属于你的,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8、女生伪装幸福,只是害怕被最心爱的男生发现她伤心。

9、人生的聚会是一种缘分,有时分离也是一种爱的祝福。

10、完整的人生应有“三感”,使命感,失落感,危机感。

11、机遇如清水,无处不可流;机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

12、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

13、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在此刻,却只有自己对著影子。

14、关于爱的记忆,要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寻找。

15、因为爱过,所以不会成为敌人,因为伤过,所以不会做朋友。

16、我选择离开,不是想成全,不是想放弃,只是想你我重新认识……

17、下大雪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打伞一直走,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到白头?

18、都说人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谁知低处纳百川!

19、於纠结的字里行间回归思绪,却道每个触点都比这苍白的文字更为美丽。

20、在键盘上敲字,被网络推着往前走,文字越来越经典,心却越来越荒凉。

21、请不要在他面前泪留满面,他无法给予你照顾和关心,至多只是—点同情。

22、尘封了半生的笔,终因你而提起,从此便告别了写心情的日子,转而写诗歌。

23、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24、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一个会伤人,一个会让人远离你,因此人要椭圆。

25、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

26、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27、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8、—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地爱—个不爱自己的人。

29、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为快乐,什么样的人最美——自信的人;所以我们不但快乐,而且自信。

30、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百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31、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要记住:遗产为零,诚实第一,学习第二,礼貌第三,刻苦第四,精明第五。

32、年轻的情怀,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在我们长大过程中;只要爱过,喜欢过就是美丽的。

33、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34、爱一个人最重要的也许不是山盟海誓和甜言蜜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更能体现他对你的用情,那才是爱的密码。

35、人生最大的悲观莫过于:看到自己的长相,看到自己的学历,看到自己的薪水,都有一种想回炉再造的强烈欲望。

36、如果是件好事,肯定错过;如果是件坏事,必然发生。不希望发生的事结果便不发生,希望发生的事情其实现不了。

37、你在一生中,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然而,许多人却在悔恨过去和担忧未来之中浪费了大好时光。

38、当一个人看清自己的航行路线是多么迂回曲折的,他最好依靠自己的良心作为领航员。而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束自己的人,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心态平衡,也才可能拥有幸福的家。

39、学会沉默,不是叫你变成冷漠,是张口闭口把握得当;努力奋斗,不是叫你不顾健康,是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堕落;学会平淡,不是甘于平庸,是保持内心的平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变得成熟。

40、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乐与苦。

41、很多时候,心里明明不是那样想的,却控制不了自己而说出相反的话。放下苦痛,才能沐浴阳光。生命不能、也不必承受太多的忧伤和痛苦,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微笑时就微笑。人生苦短,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

42、人生的路,靠的就是自己一步步取走,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幸福。你以为你没有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她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

43、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倦,会累。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44、得不到的,因为缺少深入的了解,它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象,展示给我们一个绚丽的外表。如果有那么一天,你距离它近了,知道了它的真相,你才发现,它和我们拥有的,竟是那么的相似。别把眼光停留在想象中,你拥有的,都是你的幸福。

45、活着并快乐着,便是最大的幸福。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无论你的生活是苦还是甜,你都是你自己人生的调味师;无论是忧还是乐,你都是自己人生的调琴师。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边等它消失,你只能想办法穿过它。

46、当你是快乐时,悲伤便在一旁窥视;而当你是痛苦时,那随之而来的就是欢乐。到了最后,你会发觉,每一样都配得好好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每一样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好的与坏的,到了最后,你仔细去算算看,加加减减之后,那个数字将会是一样的。

47、人生的道路,无论是崎岖或平坦,都要靠自己去走;人生的滋味,哪怕是酸甜或苦辣,也要靠自己去品。人生的命运,无论是幸运或多舛,都要坚韧精进;人生的历程,波折坎坷可以感悟世间冷暖艰辛。尝遍酸甜苦辣,才识世间万象,淡泊明志,恬淡悠然的享受生活。

48、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祸福互倚。凡是路过的,都算风景;凡能记住的,皆为幸福。等走远了再回首,人们就发现:离别令人珍惜,伤痛使人清醒;付出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抱怨他人,折磨自己;嫉妒他人,作践自己;羡慕他人,浪费自己;怨恨他人,气坏自己。

49、人生不在于活得长短,而在于觉悟早晚;生命不要用来修正别人的错误,而要用来实现自己的精彩;善待自已,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50、幸福不是人生的商标,而是生活的品质。不依赖过人的财富,不依赖超人的才华,依赖的只是一颗平常心。常怀一颗笑对人生的平常心,就会有圆融丰满的喜悦伴随。幸福如同穿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幸福如同喝水,是冷是热只有喉咙知道。幸福不在隔壁,而在自家院子里。

51、抚摸着窗台,感受时间的律动。时间,有时候是一种宽恕。无法释怀的,放逐时间,就是一段经历;不能割舍的,赋予时间,就是一个记忆一声叹息;难以解释的,融入时间,就是一种结局一抹微笑。时间,是距离是宽恕,让一些东西更清晰,让一些感情更明白,让一切都趋于平静。

52、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回忆从前时你笑了,说明你长大了;回忆从前时你哭了,说明你成熟了;回忆从前时你感慨了,说明你无奈了;回忆从前时你淡定了,说明你开始老了!

53、人的一生,平安就好。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无论是繁华还是苍凉,看过的风景就不要太留恋,毕竟你不前行生活还要前行。再大的伤痛,睡一觉就把它忘了。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每一个当下。边走边忘,才能感受到每一个迎面而来的幸福。烦恼不过夜,健忘才幸福。

54、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之中重要的不是你曾经拥有,而是明白你的所有。人最是需要宠辱不惊的平和,坐观潮涨潮落的平和,静看云卷云舒的平和。别惹事,但别怕事,生活是弹簧,你弱它就强;当你改变不了现实,那就适度调整自己;携手时珍视,放手时洒脱,于人于已,都是一种幸福。

55、有什么样的心境,便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心中装的是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如果你心中全是烦恼,那么你看到的自然也是烦恼;如果你心中满是快乐,看到的当然也是快乐。当我们把烦恼、悲伤、妄想都舍了,自然就会得到人生的一番新境界。舍与得,无非一种轮回,看破了,也就释然了。

56、你怕疼,可以退后,但不要让自己无路可退;你怕累,可以休息,但不要让自己停滞不前。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需要勇气需要自信去闯开青春的道路,别怜悯,别伤感,一切都会过去的,就像过去伤感的我们。凡事都有缘起缘灭,强求不得。人生如过客,欢欢喜喜的来,高高兴兴的走。

57、不要带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带给别人困恼。对自己好,就要用心;对别人好,就要关心。看别人,烦恼起;看自己,智慧生。体谅别人,就会做人;清楚自己,就会做事。人经不起考验,故不要轻易考验于人。走入人心很难,走入己心更难。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确定,则当下就定。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

58、善待自己,从心开始。眼里的世界从来只是表象;心灵的声音,才是生命的真谛。一片落叶,是衰败的迹象,还是重生的征兆,取决于心的方向。美好如阳光,心里布满阴霾,阳光就不可能走进来。心存美好,判断人事的标准就会偏向美好。太阳之所以温暖,在于内心永恒的热情。追求美好生活,应美化自己的心灵。

59、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早安~

篇7:在乎的哲思人生哲理

太在乎自己,只有孤单的自己;多在乎别人,别人也会在乎你。

在乎一种缘分,在乎一种情感,远比一次显山露水的机会重要百倍。

理应在乎时,不知道在乎,而懂得在乎时,已没机会在乎,这是成长的痛苦。

有时你在乎的,未必是别人在乎的,有些事物的交错,你未必知道,终将开的什么花,结的是什么果。

不可能什么都在乎,那就去在乎生命中最值得在乎的事物。

有些事情还必须不管别人在乎与不在乎。太在乎别人了,你也没有自己了。

人最混沌的,就是奢望别人都能在乎你,或者你在乎的,也期盼别人在乎,而真正明白这一点,你已经过了历练。

别人在乎了你在乎的,所以你得到了,而你不在乎别人在乎的,别人失落了。在乎不是一种秤杆,而是一种深挚的情感。

对别人在乎的,即便并不认同,也应保持足够的尊重。选择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自己对自我的`在乎,而尊重是一种人性美德,是对真善的自觉在乎。

当你在乎了,这天地就清晰真实,当你并不在乎,这一切皆成模糊。

今天你在乎的,也许明天就不在乎了,但应不影响你今天的在乎。在乎就是过程的快乐和觉悟。

在乎就是生命的一个标注,倘若什么都不在乎了,生命已归于一种死寂和荒芜。

篇8:浸润文化哲思的语文课堂

一和多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 “一”表示元起、根本、本质、主体, “多”为派生、表现、从属等。联系到教育上, 其价值观是“多样”和“多元”的, 但核心的价值观, 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都需要保持“一”, 这是其赖以存在的根本。教育价值观这个“一”如果化简为一句话, 那么它就是唤醒生命、启迪生命、激扬生命, 引导学生诗意地、有尊严地生活在现实之中。

一、无为而无不为

“戴尔菲神殿”是世界著名的古希腊神殿, 殿上刻了一行字:认识你自己。作为教师, 应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课堂可以是教师展示的舞台, 教师可以用鲜明的个人魅力熏陶学生, 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心中应始终回望着教育的原点:以生为本, 激扬活力, 课堂上更应成就的是学生。具体到实践中, 教师可秉承老子的是“无为, 则无不治”的思想。这里的“无为”, 并不是断然主张教师“根本不去从事任何创造性制作活动”, 而是在课堂教学中, 儿童可以自为的, 教师坚决无为, 真正让学生打破对教师的权威崇拜和依赖心理。“无为”隐含着无形的“有为”。语文课堂上“合理的观点”与“合法的规范”要让位于“真实的认知”与“真诚的沟通”。语言的教化过程应是学生独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的过程, 不需要教师过度参与。教师的引导是有限度的, 不能成为诱导。知识的赋予应建立在激发儿童的自我意识上,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文本。学生变成开拓者而非追随者, 教师变成隐蔽的、隐性的“组织者”, 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 让他们独立地思考, 自主地选择, 避免教育的过分塑造。长此以往, 每个学生才能真正从面具后面走出来, 变成真正的自己, 在对话中有真诚的自我表现, 体认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拥有了师生个体内心的思索, 我们语文教学中充斥着的“假话”“空话”“套话”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儿童就其天性来讲, 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 是世界的发现者。探究精神的源头是好奇心。卢梭说过:“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 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我经常提醒学生, 质疑就是不做精神上的奴隶。读书只是猎取死的知识, 就是让你的头脑变成一个跑马场, 让别人思想的马匹蹂躏一通。而学会思考, 不仅仅是知识的融会贯通, 更是赋予知识以属于自己的真切新鲜的感受, 这就是发现自我。这种思维上的萌发, 就会拉升起创新的阶梯。引领学生在哲学的思辨中, 在有趣的有意义的追问中, 他们就会获得心灵的启示和心领神会的顿悟。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自由, ‘好奇心’这棵脆弱的幼苗不可避免地会夭折。”在自由的氛围, 学生更乐于自主预习;展示时, 方能如此博学、敢于并善于发言。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激发, 天性得到了张扬, 生命的成长就像鲜花怒放一般。在教师的“无为”中却有效地体现了教育核心的价值观。

二、儿童文学, 激活潜在的灵性

成天从教科书到教科书, 会使原本应当是“文化殿堂”的学校被异化为“文化沙漠”。语文的精华在文学, 要领悟汉语言文字的美妙和灵性, 应多接触汉语言经典。儿童文学无疑是小学生首选的美味佳肴。儿童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 是缪斯性的文化载体, 有语言的天分。儿童文学顺应了孩子的这种天性, 不仅是充满趣味性的文学, 而且饱含着心灵的感动以及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想象力等因素。《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安妮满脑子浪漫的想象, 让孩子们想象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柳林风声》里, 生命中蛰伏的希望与爱在孩子们心上悄悄萌芽, 柳林间的风声也在每颗学生的心上吹拂……儿童文学激活了孩子潜在的灵性, 守护、陪伴和促进了孩子的精神成长。

我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了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因为共读, 我们就共同拥有了进入本书的语言密码。握着这个密码, 师生一起走进那片迷人的《草房子》。阅读交流课上, 在“有一个人物, 让人掩卷难忘”环节交流时, 孩子们已和书中大大小小二十多个人物成为知音, 聊起来都是如数家珍。桑桑调皮好动、好表现, 待人热情;秃鹤对尊严能执著坚守, 用展示缺点的方式赢得自尊;细马命运坎坷, 倔强、精明, 有情有义……从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孩子们咀嚼到了善良、坚强、责任感……在“有一种感动, 让人回味悠长”这个环节, 学生们眼眶湿润地谈到了父亲历经艰辛给桑桑治病等亲情的感人, 桑桑卖鸽支持细马等友情的感人, 温幼菊和桑桑的师生情深等等。厄运中的相扶, 困境中的相助, 孤独中的理解, 冷漠中的脉脉温馨, 使孩子们充分领略到了“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诗一般永恒的感动, 定会永恒地珍藏在学生真切而美好的记忆中。

实与虚

实表示近期利益或局部利益, 虚意味着远景利益或全局利益。纵观中国的教育史,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取士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高考制度, 无不处处实字优先。在此制度下, 许多人接受多年教育却仍然趣味低劣、视野狭窄、缺乏修养。虽也培养了些优秀的人才, 可也磨平了许多学生的棱角, 抹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前车之鉴提醒我们不要一味追求与现实相适应的教育, 不要局限于一时的功利。对教育的思考要有大视野, 教育要带有超越现实的目标, 要从当下去触摸永恒, 用一种直悟生命、直悟教育本真的方式, 为孩子打开一条通往精神生活的道路。

一、语文教育, 闲暇的艺术

在希腊文中, 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 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 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这种时间的浪费或许是必要的, 它很可能是人们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 卢梭说了惊世骇俗的话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 要浪费时间。”很多的天才人物在学校读书时都不是“好学生”, 都有过与教育制度做斗争的经历。毫不夸张地说, 他们的成才史就是摆脱学校教育之束缚而争得自主学习的自由的历史。闲暇, 使得他们充分地敞开生命的自由, 受到良好的陶冶。因此, 教育应该远离功利, 保持教育对变化的社会生活的必要的张力与适当的距离。着眼于长远, 培养活泼、智慧的头脑, 丰富、高贵的灵魂, 从而保持教育的芬芳。

罗素认为, “真实是重要的, 梦想也是重要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泉, 在梦想中, 儿童生活在比现实更为宽广宏大的世界里。在游戏、探索、歌唱、跳跃里, 在对童话、神话的迷恋里, 儿童会进入一个现实以外的真实世界。约翰·洛克说过:“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变成一种娱乐, 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语文教学, 要鼓励孩子去梦想、去空想。要注重结果, 但更应注重过程, 孩子学得是不是轻松, 是不是快乐, 是不是丰富了心灵, 是不是完善了人格, 是不是涵养了生命。课堂的内容可以是大容量的, 但节奏一定是有张有弛的。可以有无拘无束的想象, 显出思维的新奇;可以有寓教于乐的游戏, 显出内心的放松;可以有静默的深思, 显出思考的张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是授课制的, 但方式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习了《负荆请罪》, 让学生们组成小组演课本剧;学习了《但愿人长久》, 可以让孩子欣赏并吟诵《水调歌头·中秋》;学习了《夹竹桃》对树影的幻想部分, 和学生走出教室, 静静地欣赏阳光下扑朔迷离的树影, 也尽情地展开幻想的翅膀……

二、静听花开的声音

无数的事实证明, 智慧的成长、成熟的道路是多样的;智力是多元的, 发展是不均衡的。孩子就像玫瑰蓓蕾, 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 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教育是等待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拥有耐心, 才能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来理解他们的世界。长期留心地观察, 会从中发现每个人虽然学习风格不同, 但语文的素养却总有突出的地方。比如阅读能力发展滞后, 普通话却很标准;朗读结结巴巴, 想象力异常丰富;表达能力欠佳, 书写却清清爽爽……聚焦到语文学科, 在耐心等待的同时, 如何关心暂时较差的学生?老师要帮助学生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 发现自己语文方面的巨大潜能, 然后充满信心地追寻自己的语文梦想。要引导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扩大视野、提高学识, 促进语言常识、写作能力的提高, 而并不急于解决眼前字词句的准确运用。比如作文, 格外地放大其中的优点, 使他们感觉每一处优点就像黑夜里的火炬一样, 给他们带来温暖, 看到希望。尤其注意发现文章中具有个性色彩的语句, 加以鼓励和褒扬, 增强言语表达的信心及品质。再比如考试, 建立一个和语文有关的考试分预存制。一旦正式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可以从预存分中提取十分加到原先的考分中。预存分通过怎样的形式申请取得?比如书写工整得体的同学, 可以用心地抄写十首诗歌;普通话好的, 可以以主播的身份进行一星期的新闻联播;朗读声情并茂的, 可以申请诗歌朗诵;口语交际能力强的, 可以用相声表演的形式来展示口才;记忆力棒的, 可以背诵20首宋词……

无用与有用

所谓“无中生有”, 这是个很有哲学意味的成语。“无”与“有”有密切的联系, 它们“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无”可以生“有”, “有”可以生“无”, 理念可以生长出现实, 现实是理念的外化。回到语文课堂, 有些老师每天布置一篇日记, 期望学生作文水平迅速提升;期末复习阶段, 各种各样的试卷压向了学生, 自己也批得身心俱疲……当出现为过分追求分数而牺牲童真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行为时, 老子“有无相生”的思想, “无”形之气生出“有”形之物的观点, 不失为一滴清凉的甘露, 使人躁动的心神得以消解而重归于宁静。

一、生态眼光, 像野花一样生长

正如康德提出要“限制知识”, “为信仰留有余地”一样, 教育也要为学生的精神发展留有余地, 不要让学生的精神空间被知识、技能这些更实在的东西局限了。吕叔湘说过:语文教育是农业, 而非工业。犹如作物生长, 我们老师可以灌溉、施肥, 但萌芽成熟的过程却非得依靠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 必须经历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把兴趣变成乐趣, 再形成志趣, 语文的素养才可能真正形成。期望于短时间的一蹴而就或许可以提高班级的平均分, 但教育生态却会遭到了无形的破坏,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厌恶与排斥情绪也会显著增强。理性的做法是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考试, 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 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空间。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就是告诫成人不要过多地干扰孩子,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 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 最终一定能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积累和感悟的途径可以是课外阅读推荐课, 可以是吟诵唐诗宋词, 可以是欣赏对联, 可以是朗诵儿歌, 创作儿童诗, 可以是就让孩子在课堂上聆听儿童故事……这些活动看似与当前的考试内容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 但正是这些源头活水, 这样的语文实践, 孩子们的心灵才会得到生态性的培育, 获得生态性的成长。他的生命、他的人生就会充满了多种可能性, 他的人生就会潜伏了很多的发展机遇。

儿童是潜在的诗人。当指导孩子们阅读了柯岩、金波、圣野等许多诗人的儿童诗后, 我就指导学生们创作儿童诗。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标点的形状, 联想到有关的人或事。学生们兴奋异常, 一个个智慧的火花产生了:

逗号———公园的躺椅、老师的汗珠、蝌蚪、忙碌的邮递员、弟弟的发型、发芽的种子……

句号———雪球、一杯水、圆桌、轮胎、气球、一张吃惊的嘴……

省略号———南飞的大雁、运食的蚂蚁、滴落的眼泪、布袋里漏下的米、石头桥、没完没了的广告、爱唠叨的妈妈……

有了这些别具一格的想象之后, 我启发学生:“我们的想象可以多一点童趣, 多一点夸张。如学会‘拟人法’的应用, 它会使行文显得更活泼、生动、有趣。想象时还可把几种标点联系起来。往往事物间进行联系, 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内容就会更加丰富。然后, 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就成了一首不错的小诗。”学生们觉得有意思极了!纷纷开动脑筋, 一首首充满童真的小诗也就新鲜出炉了:

一阵狂风刮过/不好, 电线杆子不见了/左找, 没有/右找, 也没有/向下一瞧/哦, 原来它躺在地上/被风当作了过河的小桥。———《失踪的破折号》

弟弟的发型是逗号/不用梳都那么帅/弟弟的嘴巴是分号/总有口水不断地流出来/弟弟的小手是句号/什么东西都抓得那么牢/弟弟的话语是问号/含糊不清的语言/总要让你不停地去猜———《一岁的弟弟》

感叹号/是个淘气包/玩丢了书包浑然不知道/等到发现时/急得上蹦又下跳/在足球场上寻觅/在秋千架下寻找/身子都弯成了问号/可讨厌的书包总也寻不着/算了, 还是回家吧/不知这次又该听到妈妈多少次的吼叫———《书包玩丢后》

假如四季是标点/那么万物复苏的春季就是感叹号/大地发生了魔术般的变化/浑身散发着蓬勃的生机/炎热的夏季则是大问号/冬天里那么慈祥的太阳公公/在夏天为啥发那么大的火/究竟是谁惹恼了它呢/天高云淡的秋天是个省略号/南方的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越飞越远/果树上累累的硕果在呼唤着果农的采摘/寒冷的冬天是个双引号/顽皮的小雪花/快活地飘上又飘下/妈妈怕我冻着了/给我穿了四件厚厚的衣服/把我变成了相扑运动员———《假如四季是标点》

……

有趣的童诗创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对标点多了一份亲近与了解。标点, 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精彩的诗歌世界, 它已不再是单纯的符号, 在学生的脑海里, 已有了生命, 成了一位难以忘记的朋友。

二、自然陶冶, 仰望星空的美丽

让天地自然与文化哲思巧妙地共存, 是中国文化的精粹。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生态观。人的生命发展和文化创造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不仅是宇宙的完成, 也是生命的完成, 更是文化的完成。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大自然是思想的“活的源泉”, 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卢梭崇尚自然, 服从自然, 纵使博览群书, 师从名门, 他依旧宣称:“最伟大的教育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 而是自然。”

拥抱自然, 与自然同在, 这可以使教育更多地恢复其本真的使命。可我们的许多孩子, 却整日因课业负担沉重而无暇旁顾, 因远离大自然而精神世界先天缺陷, 以善于应付各种考试而驰名世界, 却极少能在创造力上与发达国家的孩子一比高下。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 多组织一些亲近自然的活动。让学生走出去, 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用天马行空的思维去与万物对话, 与自我对话, 与文化对话, 引领儿童去“仰视”和“跨越”。听听风声与鸟鸣, 看看代表古代建筑风格的淡雅古朴的亭榭, 在体会中领悟“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的意境。留意本真的自然的民间话语, 搜集活泼有趣的民间故事, 它们虽然有些山野之气, 却那么清新自然, 那么生机盎然, 它们是开放在生活土壤之上的文化之花。语文学习, 离不开自然的陶冶。对大自然的亲近, 在大自然的旋律中飞扬流转, 孩子们会变得宁静而致远, 以平淡祥和的心态为人处世, 内心变得纯净而明朗。

生存与生命

文化是人化, 是人的生命形态的外在表征。文化与人的生命本质紧密相关, 于是“文”与“质”, “文”与“人性”的思考成了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孔子的“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率先把文化纳入生命的内涵, 文化生命 (文) 与自然生命 (质) 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并达到一种理想适中的状态, 便是生命的理想状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等观念, 这种至善的、终极的目的成为了对于人的本体建构、使人超越感性世界而成为“作为本体看的人”的精义所在。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影响人的生存方式, 提升人的生命姿态、生命境界, 焕发现实生活中人的美好生存, 使之成为自由自觉的、理性的现代主体。

一、文化生命的唤醒

语文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激活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意识、唤醒其文化创造精神的原始动力。在人学的世界里, 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这个符号和工具, 更要致力于唤醒和激励人们通过开启语词和文字的惊异之门重新发现意义的世界, 重新发现人类自身。文化是有生命的, 所以有兴盛衰亡。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最重要的当属理念层次。面对文化的繁杂与多样, 应引导学生个体对自己的文化树立一个核心信念, 亦即相信自己具有特殊性, 从而进行自觉的文化追求。经过反复的高品位的文化作品的接触、文化体验的历练, 学生对自身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日渐深刻, 不再耽于肤浅, 会形成一种日渐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教师要从文化的角度把握课程, 从文化的角度开发课程, 从文化的角度建构课程。在对文化的选择、把握、理解、创新中, 学生文化的眼光会愈加犀利, 文化的品位会逐渐提高, 文化意识得到增强。

如汉字教学。汉字是有灵性的生物, 是不朽的物质, 是思想奔流的河床, 是灵魂舞蹈的平台。一个汉字, 隐含着一个世界;一首诗, 隐含着一段生命的历程。我们应该通过文字, 引领儿童去发现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和对未知世界的哲思, 去感受生命自由创造的奥秘。一个“山”字, 穿过《诗经》《楚辞》, 浸润唐风宋韵, 历经千言万语, 而自岿然不动, 亘古如一……面对古老而常青的汉字, 如果我们不能激起生命的惊异与渴望, 不能把民族文化的根扎在学生心中, 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那简直是一种罪过。

再如诗歌教学。古代的中国, 就是诗歌的海洋, 传统文化被深深地浸润在浓浓的诗意里, 流淌着空灵而醇厚的韵致。在诗教的传统中, 语言的惊异力量被诗歌雄浑铿锵之声所高扬。文即是人, 人即是文。李白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怎样的人生豪情;杜甫仰天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是怎样的博大胸怀。一个充满诗意的人, 不论人生有多少苦难, 面对的是物质还是精神, 是自在还是自为, 他都能对其有感而发, 都能将对象点化成诗, 使人生洋溢着温馨、空灵、深邃的诗意。儿童本质上都是诗人, 都极富想象力, 可遗憾的是,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待到长大后, 竟然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 创造之树枯萎凋零。语文教育应唤起儿童诗意的眼睛, 去发现世界的美, 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给学生提供厚重的文化支持, 敞开个体开放的文化空间。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共同补充了大量诗歌让学生品读, 开展班级诵诗会, 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个体投身于学习中的热情。从中, 学生主体文化精神从自在走向自觉, 从潜在走向现实, 从感悟转化为创造。爱写诗的孩子, 语言也逐渐变得精致典雅起来。

二、考试, 文化内涵的彰显

篇9:园艺的哲思

当一个城市变成灰色,还能希望住在这里的人们拥有火红的心情,或者绿色的愉悦吗?

走进青岛世园会的主场馆之一——园艺文化中心,在解说员陪同下,从第一展区“源醒”一直步至第四展区“重生”,心潮起伏,思绪澎湃。涌于记者脑海的,是那个萦绕了人类几个世纪的困惑与难题: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源醒

“源醒”——这个空间充斥着原始色彩和古香古韵。LED灯珠矩阵用缓慢的镜头将一颗种子从萌芽、到生发、至长为植株的过程放大千倍,将人带到大自然微观世界,体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偈语。

墙面液晶展柜,近万年前的菜籽、盆栽陶片、石斧、石犁将观者“穿越”到新石器时代,回想当时的落后而激情澎湃的农耕文明开端。一旁的《诗经》、《农政全书》、《神农本草经》、《齐民要术》等中国古代反映农业生产的典籍,则提示着古人此前走过的漫长道路。

人类,从原始森林走出,历经沧桑,见证时代变迁。早期的原始农耕器具,中后期的理论奠基,昭示人类社会就如同LED展示的那颗种子一般,破土而出,向上招展。

征服

“征服”了自然,摆脱了牢笼的人类,是什么样的状态?能随心所欲将物质打碎成分子?能自由自在组合出需要的物种?

在第二展区巧克力馆中,“墙上挂着8幅装饰画,每幅约200公斤,这些装饰画是由纯巧克力加以雕刻、绘画制造而成。”“用巧克力打造而成的欧式城堡,直径3.5米,高4米,重达6吨。”“我们还可以看到各色各式由巧克力和糖果制成的插花作品,共有56个。艺术家们用巧克力和糖品制作插花时,工艺相当复杂,必须要克服巧克力与糖品本身的物理属性。”

解说员说得若无其事,观赏者早已听得惊诧讶然。这个由15吨巧克力、2吨糖品与面粉打造出的七彩空间,与第一展区迥然有异,在记者看来,运用可可粉做特殊材料,运用科学手段,克服物质固有的自然属性,“捏造”出各种各样的观赏品,其背后的哲学内涵,可解读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驾驭。人类在经历自然孕育阶段后,终于高度进化、反客为主。

梦想

自然之子本应与母体和谐相处,而度过青春叛逆期的人类,是否能够迷途知返?姑且不论事实如何,第三展区却表达了梦想。

在这个展区里,记者心生感动。“在我们的右侧方向就是听花。园艺、花卉不单单是用来看的,还是具有多感官的体验,大家走到花朵附近,就可以听到风过树林的声音、花朵开放的声音、草丛虫鸣的声音、风吹麦田的声音还有池塘中的蛙鸣、水声、雨落声、鱼跃声、蟋蟀声等等。”

“‘让城市呼吸’区域——这里将建筑抽象为一个个盒子,将园艺比喻为一株株绿色的植物,伴随着投影中人在城市中一天的活动,色彩的炫动和植物的生长,使整座城市畅快地‘呼吸’起来。”

解说员说,第三展区是本馆最热闹的地方。这不难理解。如果说首区震撼,二区奇幻,三区则充满梦想,让人倏忽间生发憧憬。当被摄像头纳入的观众倾听表情与笑脸,映射在一朵朵向日葵的花心之中时,人们惊讶了,欢腾雀跃,花与声,人与树,蛙与光,分不清你我,大自然的混沌状态重现,这些事物本来不就是浑然一体的吗?

梦碎

可是,现实呢?

积累起来的美好,在第四区突然梦碎、崩溃。现实残酷,人类并未与自然友好相处。那堆刺眼的城市垃圾,易拉罐,塑料盒,PVC包装袋,被灰黑的工业污水粘合着,闪耀着黑色锈光,一团一团地挂在第四展区前,赫然惊醒了所有观者。

这就是我们每天见到的城市面貌:在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大树的怀抱、虫鸣的异趣、潺潺流水的温柔都是奢望,目睹的、耳闻的、手触的、鼻嗅的甚至味蕾感受的,都是大工业化的产物,硬邦邦冷冰冰的物品,从高空到大地再到海底甚至在外太空,充斥人类制造的垃圾。哭泣的土地,畸变的物种,惊慌的人群,无法阻挡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的渗入。总之,自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伊始,人类与自然之母的亲情纽带几乎荡然无存,余下的是怨恨与报复,纠结与惆怅。

解说员领我们走进第四区前说:“我们接下来参观的区域就是整个展馆最具哲学思考的区域,在这里,可以反思我们生活的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在记者看来,整个园艺文化中心正是因为有了第四展区,才变得深沉浑厚、富有哲思穿透力。

当我走过将他们拉回现实的城市垃圾象征,步入长廊,看到两侧墙面上放映的是放大十倍的花草效果,犹如自己化身为花草间的小动物,巨大的蜜蜂、蝴蝶翩翩而过……一种信念油然而生:我不愿意被困在那黑色的牢笼里,我不愿意被自己制造的垃圾淹没,我不愿意背叛自然,做世界的逆子,我要重返园林。

停驻沉思之际,面前的闭合的数字水帘突然开启,场馆外面一个清新自然可爱翠绿的花草世界,向观众敞开一哦,这不是梦,这是真实的,在青岛世园会,我们正在重构与大自然的关系。

一次成功的展览,不在于陈列的豪华与奇异,在于能否带给观者长久的思考。“园艺文化中心”,名为园艺,实为借园艺引发哲思:城市园林的构建,其实只是为了让市民获得重回自然、返璞归真的机会,君不见,多少中国人到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失望地不见灯红酒绿与繁华盛况,而只见绿色苍茫和云淡风轻。那是人类社会的趋势。

漫步走出“园艺文化中心”,回望锦绣,记者对2014青岛世园会更添敬意。借园林和园艺,挽救钢筋水泥之殇——百果山的推倒重来,将被证明是值得的。

上一篇:中介协议下一篇: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