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2024-04-22

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精选19篇)

篇1: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阳春三月,郑逸佳、王子轩和杨仇昊约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星期天,一起去草坪放风筝。

这可是一个大晴天,碧蓝碧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朵,如同几只在散步的绵羊。各种风筝在空中飞舞,有金鱼的、蜈蚣的等等。蓝天下,是一片绿茵茵的,无边无际的草坪,多么美丽的一副图画啊!

他们来到了草坪上。郑逸佳带了一个蝴蝶风筝,王子轩和杨仇昊带了一个燕子风筝。“我不会放风筝呀!”杨仇昊说。“没事,”郑逸佳说,“我们会教你的。”王子轩说:“来,你拿着它,拿高一点儿,对,就是这样!等一会儿,我说放时,你就放开,这样我们的风筝就能飞了。”说着,他就拿着线轴跑了起来。不一会儿“小燕子”就飞上天了。郑逸佳眯着眼睛,微笑地看着他们。

远处还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妈妈对儿子说:“你看,宝贝,其它风筝都比你放得高,你得加油了!”小朋友一听,急了,他努力地使自己地风筝飞得更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真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日子呀!

篇2: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春天来了,太阳在空中笑眯眯地看着大地,春风轻轻拂过柳枝,又到了风筝飞满天的季节了。翠绿的草坪上,许多人在放风筝,远处有一个小男孩正吃力地放起一个五彩色的三角形风筝。他仰着头,后倾着身体,用力拉着风筝线。他的爸爸妈妈在旁边微笑地看着他,说:“孩子你真棒,风筝飞得很高,加油哦!”

小红、小朋和小峰三个好朋友拿着蝴蝶风筝和大鸟风筝,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中。小朋拿着风筝线向前方跑去,他边跑边说:“小峰,你举着大鸟风筝看好时机,趁风刮起时,把它猛抛向上方。”“好的,你放心,咱俩配合好,风筝肯定飞得高。”小峰自信地说。这时一阵风刮来,小峰顺势抛起了风筝。风筝越飞越高,不一会儿,这只大鸟就自由地在天空飞翔了。小红在旁边开心地说:“你们俩太棒了,帮我把蝴蝶风筝也放起来吧!”

不一会,天空中又多了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放眼望去,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上自由飞翔,有活灵活现的“大蜈蚣”,有胖胖圆圆的“小金鱼”,还有展翅高飞的“老鹰”等等,这些风筝把蓝蓝的天空装饰出了各种颜色,好美呀!

篇3: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看图写话练习是进行作文教学的基础课程,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刚刚入学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能实现培养。在低年级学生中,虽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写字量积累,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薄弱,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较低,也就导致了其对于图画的理解程度不够,并且,由于孩子缺乏系统的语言训练,也就相应会使得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言不达意的现象,其言语的表述不清,语句的流畅性也不足。在本文中,结合其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经验分析来对低年级应当如何开展看图写话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二、自由表达,培养写话的兴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应当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观点,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在获得一定的识字量后, 将会受其天性影响,产生自然而然的阅读与写话意愿,就写话而言,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充分的鼓励,进而使得其表达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对于其字数也不要设定要求,让学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蓝天白云,在进行表达对其的喜爱过程中,可能会说到其颜色、形态、变化这些真实存在的感受,但也有可能会写到它味道、触觉等抽象的虚幻想象,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孩子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与明确认识,对于这样事物的表达, 是学生心灵的真实体现,是学生对自由、快乐的切实感受,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学生进行写话活动中的真情流露,这样的语言表达当得到老师认可的时候将会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得到学习的乐趣[1]。

三、改变评价方式,感受写话的快乐

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即在花费了较大精力进行作文批改之后,学生对于其评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发下作文本之后,学生对于其评语不屑一顾,只是单纯地看下自己得到了多少分,使得语文老师在进行了作文批改之后难以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语文老师的评语的内容往往是关于学生的写作是否生动具体,语言运用是否优美顺畅进而忘记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作文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关注,教师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使得学生难以对其写作积极性进行提高,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难以实现根本提高。在进行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方式也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转变,就其中对于学生作文的评语来看,从以往单纯地通过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写作内容选择等方面的说教,向着通过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交流模式来实现语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实现对作文内容的交流与分享。具体来看,对学生所讲述记录的故事所形成的作文,语文教师应当尝试去对其内容进行感受与理解,进而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能够发自内心的对其表示认可与喜爱,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和老师分享他们的故事,进而推动其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文提出相对而言较为贴切真实的评语也会使得学生的作文故事能够更加的真实自然,进而帮助其实现对于故事选择与记录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写作给其带来的乐趣。

四、在“流动写话本”和“接力日记”中,体验写话的乐趣

为了实现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进行写作练习这一目标,借助不断地练习进而得到老师与同学对其写作能力的认可,所以,在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设立两本“流动写话本”,要求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好的美文、字句誊抄在上面,使其形成班级读物,进而能够让所有同学都能读到这上面的文章与字句,这样的笔记形成,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来实现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对于优秀文章进行鼓励,进而促使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使得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发展。同时,在采用这样的记录方式之后,与之相对应的,还应当设立相关的笔记记录时间以及同学阅读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早读期间,专门设立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这些文章,并且,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优点,同时, 也要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明确,进而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 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互相指导,进而实现进一步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生活中的小事进行记录进而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同时,借助这样的平台建立与完善,能够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能够实现其可持续性与有效性的提高[2]。

五、在“发现”中感受生活的多彩,感受写话的乐趣

对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会对其写作对象与内容的选择不知所措,这样的现象产生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较浅,同时,在进行了长期的写作训练之后, 对于写作内容与对象的选择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不知所措,缺乏写作素材,使得写作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针对这样的现象产生,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之中的小事进行感受,对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明确,同时, 在有机会的前提下,带领小学生参与到对大自然的感受之中去,进而在这样的观察基础上,来实现对其写作素材的丰富,使得小学生写作内容既能是天真自然的,也能是真实而丰富的。通过这样的过程,将会使得小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与大自然,进而实现对其观察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世界的美好,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成长乐趣,最终,使得整个写作的过程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对其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的发展,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同时,也能使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拥有更为坚实的素材基础,即为其写作技巧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3]。

六、总结

篇4:小学二年级作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作文素养;培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建议,学生写作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想象的事物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以及感想。二年级学生的作文是其整个语文写作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产生更多的兴趣,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让这一阶段的写作更有价值,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如何培养二年级学生的作文素养浅谈以下几点:

一、作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二年级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正处在人生语言的基本塑造期,可塑造的空间非常大,作文素养是学生后天语言能力一种表现形式,是小学生发现世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自我的过程,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素养小而言之关系到学生的作文分數,大而言之关系到以后学生的学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所以小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

二、作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1.提高对写作的兴趣

有相关研究表明,兴趣是个体积极认知、探究事物或者从事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作文创作、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创作,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写作上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才会逐步提高。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组织写作比赛,奖励写作优秀者。

2.扩大阅读面,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相互配合

学生的阅读量会局限学生的创作水平,所以增加知识的储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化早已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有很多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看电视动画、图片、图书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更加能够表达出生活的感受。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相辅相成存在的,好的阅读能力是写作的基础,好的写作能力有助于阅读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资料,将其发挥在写作上,此之谓学以致用,也可以通过写作深化对于词汇的理解,加深认识,最终达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增强。

3.夯实作文教学的基石

由于小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有限,在提高写作的前提下必须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书写量,而字、词和句是构成作文的基本要素,通过加强学生对字、词和句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字、词和句的运用能力,可以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词语的造句和行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这样不仅发掘了学生的词语运用和句式运用的能力,还塑造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此外,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识字场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学习生字并非一定要在学校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进行识字的练习。建立识字场景可以用动作表演来认识生字、利用汉字的形状记生字、编儿歌的方法识记生字、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记生字,这样枯燥的识字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记忆;日常生活识字包括课间识字、课外识字、阅读识字和电视识字等等。

4.开展活动,增加学生的创造力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其书面表达的冲动和欲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展现形式,比如可以进行自我介绍、讲故事和唱儿歌等活动,这样不仅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更加丰富,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写作的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

5.加强学生作文的写作指导工作

学生的写作最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内心世界、映射出学生的人格品质、体现出学生的作文素养。加强学生写作的指导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独立写作、支持学生运用语言资料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小学二年级作文写作存在着众多问题,例如学生情感的缺失、写作模块化不会变通、抄袭现象严重等等,所以应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主动性学习、探究式学习、互动合作式等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写作中“支架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有良好的指引作用,支架问题是指通过相关问题的探究能够使学生写作时思路更加清晰,比如写给谁、写什么、如何写等,最终确立真实准确的表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二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件重要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要求教师饱含极大的热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积极置身于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和能力的实践中去,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人们坚持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光军.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1):95-97.

篇5: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放风筝。妈妈拿着风筝,我拿着线顺着风往前跑。

妈妈一松手,只听“呼”的一声,风筝飞了出去。我立即放线,风筝一下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地掉了下来。我看着躺在地上的风筝,想:它可真调皮。

篇6:放风筝小学二年级作文

春天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熊从家里拿来一只风筝,到草坪上放。

它在草坪上高高兴兴地放风筝。当它放得最高兴的时候,一阵风把风筝吹到了一棵高高的树上,它坐在草坪上哭了起来。小熊的哭声让一只长颈鹿听到了,它走过来问:“小熊,你怎么哭了?”小熊说:“我的风筝卡在这棵树上了。”长颈鹿说:“不哭,我帮你把风筝取下来。”小熊说:“谢谢您!”长颈鹿说:“不用谢,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说完长颈鹿伸长脖子取下了小熊的风筝。

篇7:放风筝小学二年级作文

寒冷的冬天走了,明媚的春天来了。春天是那么美好,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了。

我和妈妈来到河边,那里的人非常多,人山人海的,有卖菠萝的,有放风筝的,有照相的,热闹极了。我来不及看这些热闹的场面,我赶紧拿出了我自己的风筝,它是一只猫头鹰,眼睛大大的,鼻子小小的,翅膀软软的,可爱极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我赶紧把风筝朝前一抛,风筝就凌空飞起,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可是飞了不一会儿它就掉下来了,看到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我很羡慕它们的主人,妈妈说不要放弃,下次努力。

我听懂了妈妈话里的意思,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

篇8:《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抓住放风筝等事例, 感受刘老师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 体悟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快乐、幸福及其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学生的感染、教育与影响。

3.学习体会课文注意细节刻画、托物寄情、以景衬人等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放飞风筝中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品味, 体会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内涵和意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走近刘老师

1.揭题。齐读课题。

2.复习词串。

课件出示:摇摆舒展吹奏

叫喊蹦跳追赶

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1) 指名分行读, 要求读正确。边读边思考: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词描写春景, 第二行词描写刘老师, 第三行词描写风筝。课件出示相关词语。)

(2) 指名再读, 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把这些词语概括成一句话。 (刘老师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放风筝。)

(3) 齐读词语。

3.过渡:放风筝是作者回忆刘老师三件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为什么是最深的一件事呢?这风筝明明是天上的风筝, 怎么说成是理想的风筝呢?这堂课我们就要回到作者的童年, 跟他一块去感受、品味刘老师。再次读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精心选择课文中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三行词串, 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中复习巩固, 积累语言, 另一方面通过朗读想象, 整合中心画面, 勾勒出刘老师放风筝的整体形象, 继而通过设问形成主要话题, 激起阅读期待, 并直切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 可谓一举多得。这是长文短教的有效方法。

二、细读品味, 走进刘老师

(一) 体悟刘老师的外貌

1. 复习过渡, 激活学生积累。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呢? (板书:闻其言观其貌品其行识其人)

点拨:认识刘老师就要充分关注文中描写他言行的语句。那么喜欢放风筝的刘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把镜头对准刘老师的外貌。

2. 速读课文, 找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 交流品悟, 体会人物特点。

(1) 指名读句。课件出示:

刘老师个子不高, 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 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 而左腿, 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 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2) 师激情引导:同学们, 老师每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 内心总是被深深震撼。自由轻声读读, 想想:这段外貌描写什么地方同样打动了你, 说说你的感受。

(3) 互动交流。引导扣住“慈祥”、“忠厚”、“油亮”等词交流体会刘老师的特点。

(4) 小结:刘老师跟我们平常见到的老师不同, 他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 但他身残志坚, 从刘老师的外貌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自信乐观。 (板书)

4. 指导朗读。

点拨:把自己的感受放到文句中, 注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名读, 齐读)

设计意图:从复习写人文章的一般特点入手, 正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 利用学生感受深的地方引导对话交流, 在初步感悟人物特点激起情感的同时, 关注文本表达特色, 并为下面体悟刘老师放风筝的形象作必要铺垫。

(二) 体悟刘老师“放风筝”

1.过渡:这样一位头发花白、失去一条腿的老人又是怎样放风筝的呢?

2.默读课文, 找出刘老师放风筝的句段 (6~9节) 。抓住关键词语圈画批注, 特别是写动作的词语。思考: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说说你的感受。

3. 互动交流。

课件出示句1: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 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 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 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1) 抓住“总是”、“喊”、“拉动”等词, 联系下文“甜蜜”一词, 体会刘老师放风筝时动作的娴熟、心情的欢乐, 他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失去了一条腿影响自己的情绪, 没有悲观绝望。

(2) 看, 那风筝怎么样?引读词语: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师:风筝姿态优美, 灵活自如, 自由自在, 寥寥三个词语, 就把风筝写活了。

(3) 假如你就是此刻的刘老师, 你会想什么呢?

想象练习:

我仰望白云, 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我想:________________。

(4) 指导朗读。

(5) 引读:看到这儿, “我”有什么感受?引读句子:我常常站在他旁边, 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 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 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课件出示句2:

有一次, 他故意撒脱手, 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 叫着, 拄着拐杖, 蹦跳着去追赶线端, 喊着:“你们不要管, 我自己来!”终于, 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 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1) 这一段又有什么地方打动你?

抓住动词作随机点拨, 进一步感受刘老师身上表现出的快乐、高兴、幸福、充满活力和富有朝气, 体悟他笑对人生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重点抓住“笑”进行引导:这是第几次笑?还有什么地方写到笑?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图文对照, 激情引读。

看, 尽管刘老师失去了一条腿, 行动那样不便, 但他依然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 ——引读:他笑着, 叫着, 拄着拐杖……

看, 尽管刘老师已是满头白发, 年过半百, 又失去了一条腿, 行动那样不便, 但他依然在地上蹦跳着追赶, ——引读:他笑着, 叫着, 拄着拐杖……

看, 尽管刘老师一头白发, 身有残疾, 不便于奔跑, 也不便于追赶, 但他依然在奔跑, 在追赶, ——引读:他笑着, 叫着, 拄着拐杖……

(3) 小结。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一幕啊!从这一段“放风筝”的叙写中, 你对刘老师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你觉得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热爱生活生命顽强)

(4) 引读“我”的感受, 体会表达方法。

点拨:这里具体描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场景, 写得非常生动细腻, 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值得好好体会。同时, 还写了“我”观看时的感受, 这种方法叫夹叙夹议, 这样可使读者读来更觉亲切和真实。

齐读“放风筝”一段。

设计意图:教者根据课文特点对教学内容作了合理取舍, 大胆重组, 把“放风筝”一节作为研读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重点句段, 通过“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这一提问, 凸显主题意识, 紧扣关键词语展开互动对话, 进行个性交流, 在多形式的层层朗读中想象画面, 深入品味形象, 体悟情感, 努力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起情感共鸣, 并相机揭示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及其效果, 以求言意兼而得之。

三、总结拓展, 升华刘老师

1.小结板书, 联系拓展:刘老师还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联系上下文, 从文中其他事例中去品读。

点拨:阅读要瞻前顾后。

2.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谈腿疾”、“写板书”两个事例进一步感悟刘老师, 丰满人物形象。)

板书:风趣幽默、热爱工作……

3.质疑:课文写刘老师, 为什么不重点写他的课堂教学, 而写了他放风筝呢?

点拨:作者精心选择材料, 匠心独具。刘老师的生活态度决定着他的工作态度。

4.配乐范读最后2节。思考交流:你从这两段体会到了什么?

感受两个“永远”, 体会作者对刘老师充满了思念、感激、敬佩、赞美之情, 体会老师对学生影响之巨大……

齐读句子 (满怀深情) :他将永远……永远……

5.知识拓展, 简介苏叔阳。 (图示)

这就是作者苏叔阳——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在他脸上, 写满了动人的笑意。看他笑得多么健康!多么洒脱!然而, 老师从资料中得知, 他年轻时饱受生活的磨难, 到了晚年, 曾多次身患癌症, 饱受病魔的摧残, 但他依然笑对生活, 顽强、乐观地与命运抗争, 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抗癌路上14年, 共写作了300多万字, 出书7本。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6.回归课题, 揭示内涵。

(1) 课文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刘老师放上去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放飞了什么?

(2) 体会课题的内涵。 (风筝代表着刘老师一颗热爱生活、执著追求的心;刘老师的风筝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植根于我们的内心, 让我们深受影响。)

(3) 小结, 齐读课题。作者借风筝抒发自己对刘老师的无比思念之情, 这种写法叫——托物寄情。 (板书)

设计意图:从“放风筝”一事辐射全课, 以点带面, 整合鲜活的人物形象, 回归整体。拓展介绍作者概况, 深化对课题内涵的认识, 且进一步体会本课刻画人物的独特方法。

四、课堂练笔, 铭记刘老师

1.过渡:春天又到了, 你看刘老师又在放风筝啦!

2.指名读课文1、2节。探究:这儿描写了春天的景色, 有没有什么深意, 你从中品出了什么?

小结: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 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着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板书:以景衬人)

3.练笔:蓝天上, 老师亲手制作的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 如果让你在刘老师的风筝上写一句话, 你会写什么?请你来写一写!

4.出示课始词串, 再次朗读。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和课始设计遥相呼应, 使全课结构浑然一体。针对年段特点, 通过环境描写的初步体悟让学生对写人类文章的表达特质有新的认识, 和更高段的学习相衔接。自主练笔实践则把读与写紧密结合, 有利于学生感悟课文和迁移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布置

1.积累文中优美词语。

2.找出文中用了省略号的句子, 读一读, 再说说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3.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寻找苏叔阳的文章阅读。如:春天的梦。

篇9: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理想的风筝》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s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文中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选编这篇课文首先在于鼓励学生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是学习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

设计理念:1.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中体验,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2. 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3. 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典型事例,感悟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教育事业、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3.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借景抒情、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本文写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1.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作者通过抓典型事例来表现工作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别是哪几个典型事例呢?

2. (指名学生汇报)笑谈掉腿、激情上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师相机板书:刘老师→典型事例)

3. 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请同学们默读第⑧至⑩自然段,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并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品味细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1. 在同学们默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同学读得非常认真、细致,他们边读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了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接下来,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

2. 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句子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A、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B、从“决不肯”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C、师:是啊,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

(2)句子②: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A、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B、在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深深地触动了你?(笑、叫、拄)

C、这是刘老师哪些方面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动作描写,体会刘老师坚强乐观、像个小孩子一样,等等。)

D、除了这些词语之外,还有哪些句子同样触动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体会刘老师顽强执著的精神)

3. 指导朗读以上句子。

4. 小结:同学们的朗读以及作者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乐观积极、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

5. 假如你就是站在这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刘老师身边的一名学生,亲眼目睹了他放飞风筝的情景,你想到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回答)(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纯朴而强烈的爱与追求,应该像他那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生命的意义。)

6. 师小结: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是那样乐观。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放飞了一直有一只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种照应文题的写作方法。(板书:照应文题)

三、领悟写法,学以致用

1. 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过刘老师放风筝,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就仿佛亲眼看到了这个情景,那是因为作者善于抓住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进行描写,(板书:动作 语言 神态)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2. 出示学生劳动的画面,学生动笔。

3. 师巡视。指名展示自己的描写片段,生评价、师评。

四、体会文章结构,升华文章中心

1. 刚才读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我们知道了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而在文章的开头,描写了这样一个画面:(出示①②③自然段)

A、配乐齐读。这段话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你感受到了什么?(嫩绿的柳枝、举起金黄小喇叭的连翘花、一只只与白云玩耍的风筝,体会春天的美丽景色。)

B、你还想到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C、多美的春天啊!谁来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D、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开头写春天的美景?(借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

2、对,作者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想到了刘老师在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么美的句子,我们试着把它背诵积累下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热爱生活、挑战困难、与命运抗争的刘老师,还学习了细致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以及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的表达方法。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

篇10:小学二年级作文放风筝

今天妈妈带我去舞蹈考级,考完级,妈妈带我去留仙湖大草坪玩。

我和妈妈先跳了一会儿跳绳,又打了一会儿羽毛球,然后,我和妈妈就去车上拿风筝了,拿来风筝,我和妈妈就开始放风筝,就放了一大会儿风筝妈妈就冷了,然后,我和妈妈就开着车回家了。

篇11:二年级学生作文:放风筝

我和妈妈先去义乌买风筝,我选了一个带有红橙蓝黄白黑的小燕子风筝,我给哥哥选了一个带有橙黑白的飞机风筝。

接着,我们赶到西六路小学去接上特长班的哥哥,又来到博物馆广场。我们紧急的各扎各的风筝,“哎!我的风筝坏了!放不成风筝了。”我伤心地说道,因为我的风筝有一个零件掉下来了,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你和哥哥一起放一个风筝,好吗?” 发扬风格的哥哥也说道:“我和蔚蔚一起放我的风筝吧!”我高兴地笑了。

我们三个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风筝放起来了,可是风筝线没有系在轴上,风筝被风吹跑了,我和哥哥撒开腿就追,眼看着风筝就要飞过马路,妈妈在后面一个劲地喊我们:“别追了!被追了!”太幸运了!风筝线给挂在了一个和哥哥差不多高的小树上,哥哥把线摘了下来,“这回我们可要抓紧!”我们高兴地说。

妈妈和哥哥在放,可是不管我在妈妈身边怎样唠叨着,妈妈都不理我,我难过极了,我也不理妈妈了,自己坐在上博物馆的楼梯上,玩树上掉下来的小球球,正在这时,风筝挂在了树上,妈妈又喊我帮忙,我心里想:我帮你们弄下来,反正我还捞不着放。我没动,妈妈和哥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风筝弄下来。妈妈又来哄我,我哭了,我说:“你们又不让我放,还来哄我。”妈妈解释说:“这面树太多,风筝容易挂在树上,我和你哥哥想把风筝收线,去大广场上让你放。”哥哥还在那里使劲缠线,好让我重新放。我们来到了空大的地方,迎着风,我一拽,风筝就飞起来了,我边拽线边放线,风筝越飞越高,我拽着风筝向着风筝反方向飞跑,我发现放风筝的诀窍要朝风筝反方向跑,并且筝线要一收一放,这样风筝才能越飞越高。

天气太热了,哥哥买来清凉的冰糕,我们吃冰糕时,拜托妈妈来帮我们放。哥哥又放了一会儿,风筝眼看着就要掉下来了,我来帮忙,我拽了几下,风筝又飞回了天。

篇12:放风筝小学二年级作文200字

星期天早上,秋高气爽,天空中飘着洁白美丽的云。秋天的风温和地吹在我脸上,微风中带着一股股淡淡的.桂花香味,我感到心旷神怡。

我和妈妈骑着电瓶车来到人民广场放风筝,人民广场的地面不在像夏天那样冒热气了。许多人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来放风筝。妈妈用手托着风筝站在远远的地方,我牵着线喊:“放!”妈妈就往上送风筝,我立即牵着线飞快地跑了起来,风筝就顺着风慢慢地飞了起来,我赶紧把线一紧一松地拉着。风筝慢慢飞向天空,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又把风筝的线慢慢地放开一些,风筝飞得更高了,好像在云彩上面。

从早上玩到下午,天气越来越热,后来,我把风筝收了起来,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篇13: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二处主任曲俊明告诉笔者:“勤履责、勤走动、勤沟通、勤送暖、勤培训、勤监控, 这是确保班子行得正、工作看得准、队伍摸得清、根基扎得实、队伍管得严的关键。”

群雁高飞头雁领。为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二处领导班子成员恪守“三不、三合、三清、三早、三实”原则, 即不独断专行, 不揽功推过, 不搞小团体;思想上合心, 行动上合拍, 工作上合力;界定责任清, 队伍分布清, 落实措施清;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工作作风务实、管理队伍扎实、完成任务真实。

二处党委书记李自明介绍说:“班子如果不团结, 一切工作等于零。所以, 我们班子想事议事民主集中, 大事集体定, 小事勤沟通, 办事勤落实, 能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位, 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做就是要以人格的力量和表率作用来凝聚职工队伍。”

笔者来到二处所在的洛阳吉利基地采访时, 二处主任曲俊明刚从千里之外的工地赶回来。他与班子成员沟通商议后, 立即通过电话部署一支休整不到三天的上百人队伍由洛阳起程, 奔赴辽河石化“西蒸馏”装置工地增援。二处副主任刘乃明在旁边告诉笔者:“目前辽河天寒地冻, 如果不争分夺秒, 气温降到零下20度以下就无法施工了, 所以一刻也不能耽误!我也要起程赶过去, 盯在工地。”

二处领导班子成员全年平均有一半时间工作在一线。曲主任说:“职工在一线, 夏天头顶烈日, 冬季抵御严寒, 年复一年在外埠吃苦受累, 我们能在办公室坐得住吗?他们想什么、说什么、盼什么, 这些第一手信息坐在办公室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曲主任向笔者讲述了一件事。一次, 从前线回到基地的一名职工走进曲主任办公室, 曲主任笑着问他什么事, 他说要点茶叶。曲主任赶忙把上好的茶叶送给他, 并和他聊了起来。从此, 曲主任就与这名职工交上了朋友, 每到其所在的工地, 一定会去看看他。曲主任对笔者说:“这名职工仅仅是要茶吗?不是。他就是想和我们说说心里话。”

二处领导每次从一线返回基地后, 都要梳理归纳信息, 通过会议将一线热点问题、思想动态、感人事迹传递到机关每一个人, 让大家谈感想、讲认识、找差距、定目标, 以便及时、准确地解决基层的困难与问题。他们还经常派出宣传骨干到一线去采访, 带回一线职工的感人事迹和工作生活的录像照片, 组织后方职工学习观看, 以增强后方职工服务一线的意识。这种方式也使一线职工心顺、气顺、劲顺, 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在一建新疆独山子项目中, 二处参战队伍先后8次荣获“优秀工程队”称号, 各班组13次被评为“优秀班组”, 34名员工分获“管理明星”、“岗位明星”称号;在一建大连项目中, 213、214工程队在项目组织的安全、质量、进度评比中, 连续3次分获第一、二名。

职工常年在外作业, 远隔千里, 最需要领导的关爱。每当一线职工过生日, 都会收到从基地寄来的生日贺卡。职工对工资奖金分配特敏感, 能否公开、公平、公正, 涉及队伍稳定。为此, 二处领导深入一线, 检查指导队务、班务公开, 以消除职工疑惑, 理顺职工情绪。职工队伍返回基地, 二处就举办集体文体活动, 增强团队精神。2008年, 二处先后为35户困难家庭发放了慰问品和救济款, 每季度还按时把补助款打入困难职工账户, 并资助6名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

为了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处建立了长效培训机制, 大力营造成才环境。除实施“一帮一”、“传帮带”等岗位培训外, 还根据实际需求大力开展冬休脱产培训和技能比赛。二处建立了焊工、铆工、管工、钳工等工种的技能培训场所, 聘请管理专家和高级技师授课。在2008年一建公司组织的技能大赛中, 二处的5名选手以绝对优势分获不同工种的前3名, 被授予“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同时, 二处以总分第一的佳绩荣获“优秀组织奖”。

篇14: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师: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满足

生:(读第一组词语)我想到了刘老师笑谈腿疾这件事。

生:(读第二组词语,两个“转”字读不好,教师引导纠正)读这组词语我想到刘老师旋转板书这件事。

生:(读第三组词语)我想到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

生:(读第四组词语)我想到刘老师追风筝这件事。

师:这是刘老师放风筝这个事件中的一个特写镜头。

【点评】词串识字作为苏教版教材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此巧妙迁移运用,形式新颖,加上所选词串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提炼,学生一读即懂,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了解课文主要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

师:对了,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伴乐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咱们先来学习刘老师放风筝的第8~9自然段,去感受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

【点评】高年级的课文长,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长文短教”,是唯一的选择,加上学生经过多年的阅读训练,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中,采用了直扑中心,提领而顿,辐射全文,使长文变短,不仅突出了重点(课文第8~11自然段),也突破了难点(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

二、 学习第8~9自然段,感受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8~9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词句,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学生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师:(课件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刚才有同学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刘老师的不肯放弃。哪个词最能给你们这种感受?

生:决不肯。

师:你从“决不肯”感受到什么?

生:可见他很自信,他不肯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风筝送上蓝天.。

生:亲手制作,亲自送上蓝天,那份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师:请你带着快乐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指名读)

师:(课件2: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你们注意到没有,刘老师快乐地仰望着白云,久久地注视着风筝。此时的他没说一句话,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生:也许他会想,风筝啊,飞吧,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

生:也许他希望他的学生像这青黑色的燕子一样在理想的天空展翅翱翔。

生:也许他想,我虽然腿有残疾,但我还是要亲手放飞风筝,这就是生活。

生:他也许在想象自己也像风筝一样翱翔在蓝天,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师:也就是说,刘老师把他的理想与愿望寄托到风筝中去了。

生:刘老师不为身体的缺陷而难过,尽情地享受着放风筝的快乐,这就是对生活的热爱。

师:想着想着,刘老师的脸上怎么样?(体味“漾”字的用法妙)我们平时用哪些动词刻画笑容?

生:我们一般用“流露”或者“洋溢”。

师:作者为什么用 “漾”字,你体悟到什么?

生:我感受这笑容是刘老师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笑。

生:我读到一个童心未泯的刘老师。(无忧无虑、人老心不老、心中充满阳光、快乐的刘老师、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师:(课件3: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一蹦一跳地飞跑。)刚才我听你们读这句话时很投入,这句话震撼着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我被刘老师勇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精神感染了。

师:读这句话你们最想强调哪两个词?

生:“故意撒脱”和“任”。

师:你能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吗?(指导个别读、齐读)

师:(课件4:他笑着,叫着,……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动画课件展示刘老师追风筝情景)从他追逐中的笑容,你看到了什么?

生:刘老师的乐观向上。

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刘老师。

师:你从刘老师的叫声中听出了什么?

生:他像孩子一样天真,是一个老顽童。

师:是啊,笑出了他的乐观,叫出了他心中的快乐,天真,叫出了挑战困难的决心。请喊出他的心声来。

生:“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喊出他的忘我与自信来。(指名读)能喊得更自信点吗?(指导男女生读 、齐读,赞赏评价。)

师:(品味刘老师的动作,指导读书)这句话中哪个词最使你们震撼?

生:“蹦跳着”,我从这个词看到了刘老师超乎寻常的毅力。

生:刘老师蹦跳着,他却全然不顾自己的腿疾,他完全沉浸在放风筝的快乐中了。

师:读出你的震撼,读出刘老师的执著来! (指名读,齐读)

师:这样蹦跳着的结果怎样?引读“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他脸上流淌的是得意和满足,得意是因为什么?

生:刘老师觉得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生:那是追风筝胜利后的喜悦!

师:刘老师坦然地面对人们的目光,执著地追逐着,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他用强大的生命的力量,证明他的自信自强。

【点评】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品味,可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围绕“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重点,研读课文,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間默读、思考、圈画批注;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指导品味,就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品词析句的过程,学生准确地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词句,感受和体会句子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而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中,自然会真切地感受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 品读第4~5自然段,感受幽默、敬业

师:生活中自信坚强的刘老师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忘,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有哪两件事?

生:谈腿疾、写板书。

师: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师:刘老师是怎样谈他的腿疾问题的?

生:刘老师将自己腿残疾这件事通过女娲造人传说巧妙告诉学生。

师:你们觉得故事怎么样?

生:有趣,更能衬托刘老师的幽默与开朗,因为他虽然丢了腿,但他却不愿把伤心事告诉学生。

师:其实,刘老师丢腿肯定不是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的,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生:一个笑对人生的老师,否则他不会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学生的,他会把自己的悲伤告诉同学们的。

生:一个身残志坚的老师。

生:一个耐得起折磨的强者。

师:痛苦是他一个人扛着,却把悲伤化作趣事, 你们发现没有,刘老师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请注意他的神态。

师:你从这个“笑”看到刘老师的什么?

生:乐观幽默。

师:老师的笑,刘老师的幽默也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课件5: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刘老师的尊敬。)

师:笑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什么?又为什么泛起酸涩?为什么更增加尊敬?(课件出示填空补充题,学生填空。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_______;泛起酸涩,是因为_______;更增加对刘老师尊敬,是因为_______。)

师:刘老师以他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位学生,30年过去了,刘老师的这个故事仍在作者耳畔回响,作者永远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师: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指名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师:(课件6: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再转向讲台。)看到这段文字,如果我要转身写板书,那是件容易的事,可刘老师呢?容易吗?找到关键词,你感受到什么?(生找出关键词,课件红色字体映示)

生:刘老师板书艰难。

生:刘老师板书很累,刘老师很坚强。

生:刘老师的敬业。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同学读文,指名学生动作演示理解,教师采访刘老师扮演者。)

师:刘老师板书是这样不容易,甚至很吃力,但他却竭尽全力,因为什么?

生: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工作,深爱着学生。

师: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仅仅是靠那根圆木拐杖吗?还靠什么?

生:是靠他顽强的毅力。

生:是他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是他对挚爱事业的执著追求。

生:是靠他的敬业精神。

师:(小结)30年过去了,刘老师上课时的笑容以及写板书的情景一直浮现在作者眼前,他用圆木棍撑地、跳跃旋转,成了同学们心中最美的舞蹈。

【点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我咬文嚼字的过程中默读思考,读书批注,抓住“腾起一片笑声——泛起酸涩——更增加尊敬”心理活动的变化,以及刘老师旋转板书时的情景等句子,去朗读体会,悟文明情,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感悟体会到是因为刘老师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支持着他工作敬业执著、自强不息。

四、 品味心聲,深化主旨

1. 师:(过渡)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生带问题自读后谈感受,指导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赞美与思念)

师:读到这里,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呢?在作者的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只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

生:刘老师虽然是残疾人,但他希望自己能自由、快乐,和常人一样地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

生:刘老师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实有意义。

生:他还放飞了自己的理想。

生:他放飞了自己的快乐与信念。

师:是啊,一只只风筝寄托了刘老师对事业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与不懈追求。风筝就是他乐观坚强、自信自强的标志。

师: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课件出示作家苏叔阳感慨,学生齐读)作家感慨:热爱生活,挑战自我,挑战人生;笑对坎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对生活要有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要做有理想的人,要有凌云壮志,要志向高远……

师:这正是刘老师一生的写照、正是刘老师借理想的风筝告诉我们的。

【点评】挖掘相关背景资料,找准了焊接点,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近苏叔阳,课内与课外有机融通,领悟刘老师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的坚强品格,实现了对教材的超越,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五、 回顾开头,升华情感

师:30年的不见,30年的思念绵延,正因为这份浓浓的思念,所以每逢春天,每逢人们放风筝时作者就会——

生:(齐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学到这里,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生:我懂得了做人一定要乐观坚强。

生:为了理想的实现要不懈追求。

生:我想对刘老师和作家苏叔阳说“感谢你们让我懂得了人生要笑对坎坷,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不要悲观退缩。”

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疾病、灾难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是另外一种风景,另外一种境界。我希望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入你们的心中,希望你们树立信心和理想,努力拼搏,飞向更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和志向。

【点评】再次回旋,紧扣主旨,让学生深刻明确刘老师的形象,理解了课题,更是由此跃出文本,与文中人对话,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人文教育,放飞属于学生自己的理想的风筝。

篇15:放风筝小学二年级作文450字

我叫上我的表妹果果,一起来到草地上。天空中已经有很多风筝了,有活泼的蜈蚣风筝,可爱的金鱼风筝,还有凶猛的老鹰风筝……我的同学小明和小东正在放他们的燕子风筝,小明左手拿着线,右手拿着线轴,飞快地跑着;小东帮小明举起风筝,哇,风筝飞起来了!我再也等不及了,拿着我的蝴蝶风筝开始放,我跑了起来,右手不停地放线,太棒了,风筝已经开始上升了,没过一会儿,风筝就在天空中不停地盘旋,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丽。

再看看果果那边吧,果果不停地跑来跑去,累得满头大汗,原来,她在学我呢!可是以她跑步的速度,风筝怕是放不起来了!爸爸妈妈呢?他们早已捧腹大笑。

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我的风筝快要和小明的风筝缠在一起了。小明正以他最快的速度往反方向跑。我急得都快哭了,但哭并没有用,我只好先平复一下情绪,开始想办法。

篇16:小熊放风筝小学二年级作文

这天,天气晴朗,微风徐徐。小熊来到树林边放风筝。它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小熊心里可高兴了!

突然,一阵狂风刮来,风筝摇晃起来,最后被刮到了一棵大树上。小熊怎么拉也拉不下来,它左思右想,可就是想不出办法,小熊急得都快哭了。这时,长颈鹿正好经过,它关心地问小熊:“小熊,你怎么了?”小熊回答说:“我的风筝被风刮到了树上,我怎么拉也拉不下来。”长颈鹿说:“你别急,让我来帮助你”。说完,它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用嘴把风筝衔了下来,交给小熊。

小熊望着失而复得的风筝,又开心得笑了,它连连向长颈鹿道谢。

篇17:放风筝小学生二年级作文

星期日,小红、小明和小杰约好了去公园放风筝。

来到公园,凉风习习,绿草如茵,小红、小明和小杰聚到一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风筝。小红迫不及待地把“八爪鱼”放到到蓝天上。“八爪鱼”的触须在空中自由地飘荡,随着风越飞越高。而小明呢,他拿出“金鱼”,当他准备放的时候,却发现有些丝线缠绕在一起,他不得不蹲下来,细心地把线分开。你看,他做得可真认真了!很快,他的风筝弄好了,他连忙拿着风筝,扯着线,快速地跑起来,忽然,他的手一松,风筝就“哧”地飞上了天空。看着金鱼的尾巴在风中摆动着,小明高兴地笑了。而小杰呢?他的“方形”风筝只做了一半,因为他总是做不好,看着小红和小明的风筝已经在蓝天上飞翔,他非常羡慕。再看看自己的风筝,他感觉非常苦恼。小红和小明看见了,他们都主动过来帮忙,一起做风筝。过了一段时间,经过他们三个人的共同努力,小杰的风筝终于做好了,他们的风筝一同在高高的蓝天上飞翔。看着天上的风筝,他们三个高兴极了,一边跑一边笑,风筝就越飞越高。

今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篇18:二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解读

一、主要内容与编排特点

二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全册教材分为上篇和下篇, 分别对应一个学年上学期和下学期的教学。每学期按16周设定章节, 每周编排了三个固定版块引导教学, 即“每日一诵读”、“每周一大家”和“每月一名著”。

1. 每日一诵读。

二年级诵读成语,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由浅入深, 如上篇依次安排了“含数字”、“含动物”和“含植物”等16类的成语, 下篇则安排“ABAC”和“AABC”等16类的成语。每周分类积累16个成语。为了分散难点, 教材编排了“每日一诵读”版块, 即周一到周四每天积累四个成语。周五“分享会”, 设计了“一周大回放”, 通过“填一填”、“连一连”和“读一读”等形式, 巩固运用成语。我们还编排了“成语小故事”, 在给予孩子成语学习方法引导的同时, 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兴趣。

2. 每周一大家。

在“每周一大家”这个版块里, 二年级先介绍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6位书法家, 再介绍从贺知章到罗隐等26位大家。根据二年级孩子的阅读特点, 教材简洁通俗、重点突出地介绍了这些名家的成就, 推荐他们的书法或文学作品, 还匠心独运地编排了和这个大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如“入木三分”、“持之以恒”等, 在增长孩子见闻的同时, 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

3. 每月一名著。

根据学生年段特点, 结合课标要求, 二年级在上下篇第一、五、九、十三周分别推荐了《格林童话》《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8本经典文学作品, 供亲子、师生共读, 也为孩子们同读一本书及交流分享创造了条件。

二、具体措施与学习效果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们采取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让孩子乐学会学。

1.“争当小老师”。

教材的编排目标指向非常明确, “每日一诵读”周一至周四每天四个成语, 每天都有“我能背给爸爸妈妈听”的家长评。孩子在家诵读时, 我们会给孩子学习的目标:争当小老师!国学课上, 我们首先了解孩子们对本周内容的诵读情况, 然后选出本周“小老师”教读。在示范引领的作用下, 孩子、家长都不甘落后, 都会主动地在家里下足功夫, 有的孩子甚至提前一周就已背完。

2.“蒙眼猜成语”。

在多形式的诵读后, 安排“蒙眼猜成语”的游戏, 既可以缓解读背的枯燥和疲乏, 又是对成语识记的再次巩固。游戏规则是:将每天的四个成语分别写在四张小纸条上装在一个信封里, 老师做考官, 请一个孩子上台猜一猜, 其他孩子做评委。被请上台的孩子蒙着眼背对着老师, 老师任意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纸条, 说:“请你猜猜它是谁。”孩子说:“我猜它是……”如果猜对了, “评委们”就会说:“对了, 对了, 你真棒!”如果没对, “评委们”就会说:“错了, 错了, 继续努力!”二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 自从有了这个游戏, 他们总是早早地就记熟了成语, 课堂上的检测自然事半功倍。

3.“看图猜成语”。

老师、家长或学生有针对性地找一些图片, 让孩子们看图说成语。这个游戏适合那些写景、写物或动作感强的成语, 比如:鸟语花香、花好月圆、对牛弹琴等。

4.“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游戏有两种玩法, 一种是看到成语的同学只能用动作提示猜成语的同学, 另一种是看到成语的同学可以用动作加语言来提示, 但语言里不能出现成语里的任何一个字。孩子们往往表现得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有一次, 我出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我想它可能会难倒二年级的孩子。第一个上台的女孩子确实被难倒了, 这时有很多孩子自告奋勇, 又上来一个男生, 只见他非常自信地做了个弓箭步, 两手拉“弓”向上看, 然后收脚, 两只手臂变翅膀, 身子往下蹲。这时, 猜谜语的孩子兴奋地脱口而出——“惊弓之鸟”, 教室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接着孩子们个个兴趣高涨, 跃跃欲试。

5.“画成语故事”。

热闹的游戏之后, 可以让孩子们静静心, 同时, 这个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动起来。当然, 画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及时发现优秀作品, 在全班展示, 充分利用低段孩子极强的表现欲, 激发创作潜力。

6.“故事会”。

一是班级故事会: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 每天挤出晨读课的5分钟时间, 轮流请学生讲一则成语故事或名家的逸闻趣事。利用午餐后时间, 在小组内或班级开展“故事分享会”, 以这样的形式激励孩子们读好“每月一名著”, 培养阅读表达能力。二是年级故事会:各班选出讲故事的优秀选手, 参加年级讲故事比赛。三是学校国学成果展示:年级选出的优秀学生, 再参加一学期一次的学校国学展示。在这个系列活动中, 孩子们的视野不断扩大, 要求进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篇19:《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品读作者的思念之情,感悟体会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热爱生活和师生间的深厚情谊。③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节、直抒胸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披文入情,复沓回环,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体会刘老师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①理解《理想的风筝》深刻的含义。②揣摩表达效果,习得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悟“思念”

⑴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近他的刘老师,跟他一起去放飞——(读题)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飞得再高一点儿!⑵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板书)。⑶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来写(板书:选典型)?⑷选取这三件典型事例,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思念之情)?⑸文中哪段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还能再深情一些吗?)

二、研读细节,体验“思念”

⑴过渡:作者为什么思念刘老师?他到底有什么可值得思念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一起体验他这种绵延不绝的情感。⑵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我们先来学习(根据学生选择决定)。⑶作者怎么写的?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

⑷组织交流:预设一:研读“谈腿疾”,体验“思念”之情。①学生交流“谈腿疾”。②着重引导学生品悟“笑说”这一镜头。(板书:乐观幽默)③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品悟“笑声”“酸涩”“尊重”。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同时刘老师身体虽残疾,但乐观幽默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他学生的心里。也让他刻在我们的心里(齐读)。④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刘老师的外貌、语言、表情这些细节,抒发了当时微妙的情感变化(板书:写细节)。⑤是呀,刘老师以他的乐观开朗、幽默风趣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的好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

预设二:研读“写板书”,体验“思念”之情。①学生交流“写板书”。②出示相关内容。体会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敬业顽强)?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来读出此中的艰难?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出此中的顽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又能来读出此中的执著?④他每转一次都会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你听懂这“心跳”里有什么吗?

如果说讲台是老师生命的舞台,那么,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是一次舞蹈,是学生心中最美的舞蹈。让他再一次在我们心中舞动(齐读)!⑤这每一次旋转都令人难忘、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情地呼唤——

预设三:研读“放风筝”,体验“思念”之情。①学生交流“放风筝”。 ②品味刘老师“甜蜜的笑”。刘老师到底想到了什么会笑得如此甜蜜呢?他可能想到些什么?③品味追赶风筝。他为什么“撒脱手”?他可能在想什么?从他的喊声中你听出了什么?自信地喊一声。看看此刻的刘老师,他还仅仅是在追风筝吗,他还在追什么?定格追赶的画面,铭记幸福的瞬间,记住最美的文字(齐读)。④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板书:热爱生活)?⑤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生活,让自己和学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里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

三、品悟心声,升华“思念”

⑴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出示第10节,我们一起来听听苏叔阳的真情告白。(板书:抒真情)轻声读,说说作者思念什么?⑵体会“圆木棍”的“功德无量”。⑶感悟“理想”。让我们再次体验作者的真情流露。(指名配乐朗读)听了你的深情朗读,我渐渐明白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是什么?⑷这样的刘老师让人敬重,让人难忘——他用自身的行动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学生对人生的理想希望!所以,近30年了,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再次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齐读)。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⑴(板书:……)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另两处作用与它一样吗?⑵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思念刘老师?出示作者生平简介,自由读。出示作者名言: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⑶作者的言行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那就让我们大家记住苏叔阳,记住他的——理想的风筝,记住他的刘老师,让“乐观幽默、敬业顽强、热爱生活”也像风筝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放飞(在板书上简笔画一只蝴蝶风筝)。

五、习得方法,迁移“思念”

⑴回顾本节课的写作方法。⑵苏叔阳不见刘老师近30年,而你也肯定有多时不见的老师、朋友,他曾经陪伴你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趁你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用今天习得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朋友,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乐观幽默 选典型

写板书 敬业顽强 写细节

放风筝 热爱生活 抒真情

……

上一篇:鬼城游记作文下一篇:对秋天的爱小学生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