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300字

2024-04-20

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300字(通用17篇)

篇1: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300字

春天来了,在鹃湖的草地上,有很多小朋友在放风筝。

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蝴蝶形的风筝,看着两个小男孩放风筝。只见一个小男孩举着风筝准备往上面抛,另一个小男孩拿着风筝的线,拽了拽绳子,大声喊:“先别放,我数到三再放,一,二,三!放!”燕子形的风筝摇摇摆摆地向湛蓝的天空飞去。因为放成功了,两个小男孩欢蹦乱跳,也许是跳得太欢了,风筝被拽了下来,两个男孩垂头丧气的,像两个泄了气的皮球。小女孩轻轻地说:“哥哥,要不你们再试试吧!”于是,两人又放了起来。果然,风筝又在天上平稳地飞起来了。远处,一个小弟弟在放风筝,爸爸妈妈在一旁看着他放风筝,爸爸搭着妈妈的肩,一起为他喊加油。多么幸福、温暖的一家呀!

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蜈蚣的、有老鹰的、还有金鱼的……美丽极了!

啊,春天放风筝,真快乐!

篇2: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300字

小作家:李梓源

风和日丽的早上,小红,小林和小明约好一起去公园的大草坪放风筝。

来到公园,这里宛如一片风筝的海洋。有展翅高飞的老鹰风筝,看,它正在寻找地面上的食物,有活泼可爱的金鱼风筝,在柔软的白云里游来游去,多姿多彩!小明放开线,一边跑一边把线抽出去,小林用双手把燕子风筝举得高高的。而小红在一旁说:“你们好了吗?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放风筝了!”小明回答:“好了。”小林哈哈大笑,心想:“一定能行。”小明和小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前冲,风筝飞得高高的,但总是会下降落,不一会儿,风筝快落下时,风娃娃又吹了一口气,哎!真是太倒霉了。

瞧,那边有一家三口。那个小男孩的爸爸用手搭在她妈妈的肩上,他们可真幸福!小男孩的风筝越飞越高,但那风筝太重了,小男孩都快被拉起来了。他心想:“我的风筝一定是这里飞得最高的,没人能比过我,我真为自己骄傲!”他的脚跑过绿油油的小草,好像在给小草按摩。就这样大草坪上有许许多多的欢声笑语。

小红、小林和小明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里,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真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

小作家:王慧怡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大早公园里便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小朋友们在公园里放风筝,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小明和小华一起放风筝,他们的风筝是小燕子形状的,小华高高地举起风筝大喊道:“可爱的小燕子要起飞咯!”说完手一松,风筝立刻飞上了空中,他高兴地跳起来叫道:“太棒了!”而站在一旁的小红也很激动,她手里也拿着一个彩色的蝴蝶风筝,她笑着说:“我也要赶紧把我的风筝放飞起来。”说完就飞快地往草地跑去……

不远处还有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小男孩手里拽着风筝线,边动边笑。一旁的爸爸搂着妈妈,两人慈爱的目光一直都在注视着小男孩,两人都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多么幸福、温馨的画面。

你瞧!那条金鱼的眼睛又大又圆,样子很是神气。旁边蜈蚣的腿不停地来回晃动,好像要去追金鱼似的……

孩子们的风筝五颜六色的,各式各样的飞在天空中,美丽极了!

春天是个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个让人幸福感倍增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带上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里放风筝吧!

【放风筝】

小作家:凌鸿森

周末的早上,阳光明媚,天气晴朗,正是放风筝的好天气。小明小东和小红相约一起去公园放风筝。

哇!公园里放风筝的人真多啊!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天上的风筝五颜六色,各种不一样的形态,有游动的金鱼,长长的蜈蚣,还有飞翔的小鸟……真是太有趣了!

绿油油的大草坪草坪上,还有一家三口也在放风筝,小男孩正在拉着牵引线,奔跑着,他的风筝是三角行条纹的小鱼,被他放起来了,一旁的爸爸搂着妈妈开心地目不转睛地观望着天空中的风筝,画面很温馨。

小明、小东和小红也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的燕子风筝和蝴蝶风筝也飞上天空。看!小明正拉着线向前奔跑,小东把燕子风筝高高举起,小东大声喊:“小明,再跑快点”。刚好一阵大风吹来,燕子风筝顺着风飞上天了。这时小红抱着蝴蝶风筝笑盈盈地问小明:“能帮我把风筝放上天吗?”“当然可以,因为我们是好朋友,蝴蝶和燕子风筝也是好朋友。”很快蝴蝶风筝和燕子风筝一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了。

望着天空中的风筝,他们三个开心地哈哈大笑着……

【放风筝】

小作家:钟宛芝

周末,天气晴朗,碧空如洗,几个小伙伴商量好去放风筝,一路上兴奋不已,到了公园,小兰、小绿和明明到公园的大草坪上放风筝,他们废话不多说,立刻把风筝的线绑好,拿在双手中,小绿一边跑一边拿着线,明明把美丽的风筝高高举起,脸上还洋溢着激动的表情,不一会儿风筝终于飞起来了,天空上到处是风筝,比如:火红火红的小鱼、一条长长的蜈蚣,它瞪着又圆又大的眼睛,身上全是脚,可恐怖了,五颜六色的风筝把天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天上洁白的白云像甜津津的棉花糖,可美了!小兰大声说:“你们放好了吗?我也想放。”小绿露出自信的表情说:“很快。”小兰笑眯眯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手上还捧着一只精致美丽的蝴蝶,耐心等待。

不远处还有一户家庭,他们的孩子在放风筝,爸爸搂着妈妈说:“我们的孩子总算是长大了。”孩子用力抓着风筝说:“这风可真大啊!都快把我拉上天了,好像是想带我去旅游。”

公园里渐渐地传出了一片片欢声笑语,小草从土里钻出头来,绿油油的叶子随风飘动,小花满地都是,风爷爷来了,小花们就像挺拔的军人笔直地站在草坪上。

【放风筝】

小作家:陈世仁

星期天的早上,天空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小美、小王和小明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广阔的草坪上放风筝。

小王拉着细细的风筝线,小明捧着像小燕子一样的风筝,第一次小王和小明没有成功地把风筝放飞天空。小王和小明并没有因这样而轻易放弃,异口同声地说:“再来一次!”最后,终于把风筝给放飞到天空中。小美自己做了一个像蝴蝶一样漂亮的风筝,小明笑眯眯地对小美说:“什么时候轮到我放蝴蝶风筝呀?”小美回答:“马上就到啦!”

草坪上的人们,奔跑时犹如在给广阔的小草们按摩似的。有个小男孩第一次自己把风筝放飞,很有成就感!小男孩的爸爸搂着小男孩的妈妈说:“你看我们的儿子长大了不少呢!”妈妈说:“是呀!我们的儿子终于长大了!”小男孩心想:“这个风筝都快把我给拉飞了!”

天上飞来了很多风筝,有的风筝像一只蜈蚣,有的风筝像一条大鲤鱼,有的风筝像一只雄鹰……

篇3: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300字

读懂, 读不懂, 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于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倘若教师仅仅只能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对话”的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刻, 甚至不能从本质上真正读懂文本, 便会纷至沓来。

何谓线性思维?线性思维, 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只按逻辑规则和既定秩序进行;二是思维结果惟一;三是思维方向单一。线性思维属于静态思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往往只满足于关注文本“有几个生字、词语, 有几个难以理解的句子, 有几种修辞方法, 有哪些写作特点, 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关乎知识点与考点层面的信息。而这些被关注的信息, 一方面来自神圣权威——教参, 另一方面来自指挥魔棒——考纲。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地与文本对话, 行走的是“字、词、句、篇”的“直线”, 看到的是教参标准答案的“单向度”;听到的是考纲刚性要求的“单维声”。如此这般教书30年, 只不过是把第一年的备课重复了30遍而已。

一如小猫转着圈儿咬自己的尾巴, 以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永远接近不了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

教师应该怎样与文本对话, 才能真正读懂文本呢?

于是, 我们想到了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线性。举个例子来讲, 如问:两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几倍?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 可实际是6~10倍!这就是非线性。

非线性思维, 是指相互连接的, 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 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

通常在人的潜意识里完成的非线性思维属于右脑思维, 它有助于拓展思路, 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 更真实地接近事物本体。

所以, 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才能达至本真意义上的读懂文本。下面, 试以《风筝》与《慈母情深》例谈之。

《风筝》, 是一篇三年级的课文, 听过不少教学, 教者仅仅在“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与“找”风筝的失落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终难跳出线性思维的窠臼。以至于有一次, 一个学生当堂质问老师:“风筝找不到了, 孩子们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老师一时语塞;另一次, 一个孩子当堂扣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结果, 老师被“挂”在了黑板上。

设若运用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真正读懂了《风筝》, 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不至于如此窘迫了。

譬如, 我们不妨先在自己的“心空”中, 多放飞几只“风筝”。

首先, 我们可以放飞鲁迅的《风筝》 (全文略) 。与鲁迅的《风筝》对话, 抓住第四节的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难怪放风筝的孩子快活地“一边奔跑, 一边喊叫……”风筝断线了, 飞跑了, 找不到了, “天使”消失了, 他们能不伤心吗?以至于他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其次, 我们还可以放飞林晓燕《挂在墙上的童年》里的“风筝” (全文略) 。与林晓燕的《挂在墙上的童年》对话, 孩子们的疑问:“风筝为什么不见了”便清晰地浮出了水面——原来, 风筝被一只只厌恶孩子玩耍的手撕掉了, 或者, 挂在了墙上。

再者, 我们便可以放飞周国平《童年价值》里的“风筝”——

“在人的一生中, 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 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 在梦想, 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 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 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 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 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 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鲁迅、林晓燕、周国平的“风筝”, 与文本的“风筝”在我们的心空放飞、对话, 我们读到的《风筝》, 还仅仅只是风筝?

不!风筝是儿童玩具的隐喻。换句话说, 放飞风筝便放飞了孩子的童年;没收了风筝, 便没收了孩子的童年;撕毁了风筝, 便撕毁了孩子的童年!

相互勾连、相互开启、相互融合的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不仅可以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展开, 还可以在同一文本内部进行。

譬如, 若干次听老师教学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遗憾的是千课一面, 九九归一, 落脚在“情”怎样“深”上。“情”为什么“深”?便鲜有人读懂了。究其因, 乃“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为之。设若以非线性思维与文本对话, 我们就会重新发现母亲!

第一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苦”母——

她工作环境噪音大:“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温度高:“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经年累月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 母亲脊背弯曲了, 手指龟裂了:“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工作着实辛苦啊!

其实, 每个家庭、每个母亲都很辛苦啊!有人说, 天底下有一条苦不尽的河流叫母亲。

第二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慈”母——

无怨无悔供养孩子吃穿, 这就是慈母。如此慈母, 天下不计其数, 但单靠“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能解放自己, 解放孩子吗?

第三个层级的发现:母亲是个圣母——

“爱孩子连母鸡都会”, 而更高质量地爱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尊重孩子的兴趣, 激发孩子的兴趣, 点燃孩子的兴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书中自有“生产力”。读书, 让孩子读书, 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千千万万个像母亲一样从事技术含量很低, 流血流汗很多、经济收入却很少的劳动者的生产力!

母亲可能不识字, 但是, 她懂教育;母亲不是作家, 但是她成为了作家的母亲。这样的母亲, 难道不是圣母?

有了圣母, 便有了圣子。

不是吗?圣母给了圣子一本《青年近卫军》;圣子便还圣母《浮城》、《死神》、《父亲》、《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若有情》等一部部宏篇巨著。

篇4: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300字

[关键词]基本步骤 循序渐进 引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7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苏教版教材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安排了看多幅图作文的练习。此时,学生正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掌握并不熟练,况且看多幅图编故事,学生刚刚接触到。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有效步骤,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尽力降低坡度,将习作的要求与方法巧妙融入课堂,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面对处于作文启蒙阶段的学生,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图作文的启蒙教学任务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与思考,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为例,归纳出以下五点:

一、研读例文,获得启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文就是学生获取作文方法的极好途径。苏教版习作练习都安排了例文学习部分,例文为学生的习作练习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其示范与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学生需要掌握的习作要点,在例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教材中,例文后面往往会提出几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暗含了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掌握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带着教材所提的问题读例文,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照图片,读一读例文”的环节,思考例文后面的问题:(1)段秋霞是怎样分段写的?(2)哪些话是画面上没有的?(3)读了这篇习作,你受到什么启发?有了例文的示范作用,加上问题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写作方法:(1)要想层次分明,一般一幅图写一个自然段;(2)要写好看图作文,画面上有的要写,画面上没有的,发挥合理想象也要写。这两点正是这篇习作最重要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研读了例文,并从中获得了启示,了解了习作的方法,为进一步看图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图画,说出大意

学习了例文,掌握了习作的基本方法后,我们还不能直接让学生对照方法写作,这个坡度对学生来说,依然很高,我们需要进一步降低坡度。

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从习作练习提供的两组图中,任选一组,仔细观察,说出故事的大意。学生自己说一说,同桌之间又互相说一说,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并不难。学生了解图的大意后,我让学生尝试给故事加个题目。学生纷纷发言,很快把《知错能改的孙小圣》统一为第一个故事的题目,把《亡羊补牢》作为第二个故事的题目。为了巩固成果,我还引导学生说说“亡羊”和“补牢”在故事中的意思,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大意。虽然例文后的问题没有提出“仔细观察,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弄清每幅图之间的联系”这个要求,但学生显然是有必要完成的。我设计“观察图画,说出大意”这个环节,不仅降低了习作的坡度,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作文常规训练,让学生明白:看懂图的大体意思再作文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至于“重点突出,选择一两幅图重点写”这样的要求,教师此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学生说出了图片大意)你准备写几个自然段?

生:一共是三幅图,所以我准备写三个自然段,一幅图一个自然段。

师:很好。你准备把哪幅图的内容写得最多?

生:我准备把中间的第二幅图多写些。

师:这样重点就突出了,这就叫“详略得当”。

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不少作文知识,也为学生更好地完成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方法指导,充实内容

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学生编故事的时候,这些要素大都会具备,但学生心中没有这些要素的概念,没有故事要完整的概念。况且要想把故事写具体充实,就要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教师该如何巧妙地渗透这些知识呢?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引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以第一个看图编故事《知错能改的孙小圣》为例,我是这样“引说”的:

师:星期天早晨,谁和谁一起去……

生:星期天早晨,小熊贝贝和小猴孙小圣一起去公园玩。

(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了。)

师:一路上,孙小圣一会儿……一会儿……

生:一路上,孙小圣一会儿跳到路边的大石头上,一会儿爬到大树上,可开心了。

师:你们所说的“一会儿跳到路边的大石头上,一会儿爬到大树上”就是动作描写。你们发挥的想象合理,非常符合猴子的特点。

(学生不仅运用了动作描写,还发挥了符合猴子特点的合理想象,学生在快乐中得到了方法的指导。)

师:他们来到公园的一座小亭子里。这时,贝贝觉得口渴了,说……

生:孙小圣,我去买两瓶水,你在这里等我!

师:这就是语言描写。

师:贝贝刚走,孙小圣看到两根鲜红的柱子,他想……

生:我的老祖宗孙悟空,曾在如来佛祖的手指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大字,我为什么不在这柱子上写点什么留作纪念呢?

师:太精彩了!这就是心理活动描写。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如此引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写作方法,充实了写作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四、分组活动,口述故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样的兴趣离开了学生的会说、想说,将成为“无米之炊”。在教师“引说”之后,学生尝试创作顺理成章。此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一听。这样做其实是对学生因材施教,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创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则可以照着老师的思路去编。分层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发展,降低了坡度,让学生感觉不到写看图作文的难度,因而能收获写作成功带来的欢乐,提升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畅所欲言、兴趣盎然,他们自编的一个个精彩故事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五、独立构思,完成习作

学生会说,往往就会写。极个别学生略有困难,参加了小组交流之后,创作能力也能随之提升不少。此时提笔创作,可以让学生熟练借助所学方法,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学生创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习作的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难,尽量做到不打乱学生的思绪。习作结束,教师立即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自己的习作的方式发现问题,修改习作。学生自己修改过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修改,使习作的功效最大化。

实践证明,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完成看多幅图编故事的习作练习,但只要教师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材特点和儿童实际的方法,降低难度,学生完全可以轻松驾驭习作。

篇5: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300字

抬头一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来回飞舞:有“老虎”一样的、有又大又红的“苹果”似的……我看得眼花缭乱。爸爸说:“别看了,我们赶紧开始吧!”

我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抓住风筝尾巴,飞快地跑起来,接着用力把风筝抛了出去。风筝借着风势腾空而起,飞了起来。我和爸爸不停地放线,让它升到了最高处。我带着风筝飞来飞去,风筝一上一下像坐着弹簧椅一样,你们看这个飞行员的技术是不是很高超?

篇6:放风筝三年级300字作文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这不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吗?

快瞧,人们在这宽广的山坡上放风筝呢!近处,小亮和小明两个好朋友在放风筝。一个拉着风筝线跑,另一个举着风筝。小亮对小明说:“举高点、举高点。”小明对小亮说:“跑快点、跑快点。”三、二、一、放,风筝迎着风飞起来了。小亮拽着风筝线,一放,一收,风筝越飞越高,引来了小鸟的围观,小鸟好像在说:“你是谁呀?你在天上干什么?旁边的小妹妹抱着漂亮的蝴蝶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甜甜的微笑。远处是温馨的一家三口,小男孩兴奋地放着风筝,他的爸爸妈站在一旁欣慰的看着自已的孩子好像在说:“瞧,我家宝贝会自已放风筝啦!可真厉害!”

不一会儿,天上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漂亮的“燕子”、可爱的“金鱼”、神气的老鹰……这些风筝成了天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篇7:放风筝三年级300字作文

一路上,我看见路边刚刚露出新芽的小草,嫩绿嫩绿的。温暖的春风吹在我的脸上,金色的阳光沐浴在我的身上,天空中飘浮的云朵也显得格外悠闲。

我们来到活动地点,哇!人真多啊!老师说:“小记者们请坐好,家长排队领风筝。”妈妈排队领了一个有图案的风筝。小记者们领到风筝后,都认真地画起来,有画小鸟的,有画小鱼的,还有画蜈蚣的。我画了个熊大、熊二和光头强。

小记者们拿着画好的风筝,一起来到驻马店实验中学放风筝。陈老师站在操场上,大声喊:“小记者们都来照相了。”然后,老师喊“一、二、三”,大家开始放风筝,天中晚报的首席摄影师给我们抓拍了几个镜头。大家狂奔在操场上,天空中顿时飞满了五颜六色的风筝。看着自已的风筝越飞越高,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篇8:三年级:看图写故事

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任选一组写一篇习作,也可以自己找几幅连贯的图写。

快乐导航:

本次习作是看图写话,与以前不同的是,本次习作看的是多幅图写话,同学们在学习了写一幅图的基础上,既要把握多幅图的整体涵义,又要有恰当、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2)层次分明,每段结构脉络清晰;(3)展开想象,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写;(4)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词语加油站:

阳光明媚 姹紫嫣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雅 得意洋洋 抓耳挠腮 目不转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息 喜上眉梢 自言自语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山清水秀 五颜六色 争奇斗艳 五彩缤纷 不假思索 乱刻乱画 憨厚可爱 知错就改

名言加油站: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英]罗斯金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三国]刘备

皮皮的教诲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小学三年级 王信心

阳光明媚的假日,湛蓝的天空犹如一颗蓝宝石,高耸入云的大山稳稳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个大巨人守护着这座美丽的公园。高大粗壮的树木,戴着它那绿油油的帽子,像是士兵在欢迎游客。五彩斑斓的花儿争奇斗艳,小巧玲珑的亭台点缀其间,真是美丽极了!(开篇一系列景色的描写为下文写小猴皮皮和小熊比比的春游做铺垫。)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小熊比比和小猴皮皮边走边唱,朝着公园走去,还不时手舞足蹈,开心极了!连周围的小鸟似乎也被感染了,一起“叽叽喳喳”地伴起奏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此时小猴和小熊的心情非常愉快。)

小猴皮皮走着走着,看到前面的亭子似乎有点意思,它的眼珠子飞速地转动了几下。突然,小猴皮皮一跃而上,跳到亭子里的柱子上倒挂起来,拿起笔快速地写下“孙小猴到此一游”一行大字,还自言自语地说:“哎呀,这么好的景色,一定要留个纪念啊!”小熊比比看到了,还没来得及阻拦,小猴皮皮就已经写完了。小熊比比生气地对小猴皮皮说:“环境被你破坏了,别人还能像我们一样开心地观赏景物吗?美丽的风景犹如你美丽的衣服、干净的脸颊,你愿意别人在你的衣服上、脸颊上随便乱画吗?”小猴皮皮听了,惭愧地摸着后脑勺喃喃地说:“我,我……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犯了,一会儿我就把上面的字擦掉。我们应该保护好这美丽的风景,和大家一起观赏。”说完,小猴皮皮拔出毫毛,轻轻一吹,柱子上的字就消失了。(“眼珠子飞速地转动了几下”写出了小猴皮皮十分机灵搞怪,“没来得及阻拦”暗指小猴皮皮速度非常快,“惭愧”说明小猴皮皮受小熊比比话的启发。)

小朋友们,小猴皮皮知错能改,是个好孩子。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相信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更加美好!(此处抒情,小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读者们能够引以为戒,爱护家园。)

指导老师 王莉娜

点评:

小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文章开头着力介绍了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并给图画中的两个人物各取了名字“小猴皮皮”、“小熊比比”,使文章读来更加亲切自然。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三个方面,刻画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文章又升华了主题,使读者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教师简介:

王莉娜,现任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教书理念:放飞梦想,点燃激情,做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老师。愿把自己的热情、智慧和爱心化作如椽巨笔,在三尺讲台绽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篇9:放风筝三年级作文300字

吃好午饭后,我对妈妈说:“妈妈,不如我们全家去小区外的空地放风筝吧。”“还是你自己去吧!我们还有事呢。”妈妈说。我虽然有些沮丧,但还是拿好风筝出发了。

我拿起风筝,呼吸着雨后带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来到小区外的空地上一看,没人。太好了,我想正好可以大显身手一番。回想着上次爸爸教我的“一跑、二放、三拽”的方法,顿时信心十足。我左手拿着线轴,右手拿着风筝,边跑边放线,回头一看,哇!我的风筝随着跑动速度的加快,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飞上了天空,而且飞得好高好远。风筝的形状是一只老鹰,而此时的风筝,远看真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看着自己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心中的舒畅不言而喻……

篇10:放风筝三年级作文300字

我们到了那里之后,我看到了许多的小朋友在那里放风筝,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来飞去,好看极了。其中有一个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的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在旁边还有“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像在水里游来游去。还有那精美的大老鹰,好像在森林上空巡视着大地。

我也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草坪上,我也拿着风筝开始放,但是我的风筝怎么也飞上天。我非常的着急,但是我越着急越是飞不起来。这使我听妈妈对我说:“小夜,不要灰心,不要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会。”于是我照着我妈妈的话去做,平静一下我的心,开始放,果然我把风筝放上了天。他它像一只小鸟一样在蔚蓝的天上快活的飞来飞去。

篇11:放风筝三年级作文300字

开始,爸爸把风筝的架子搭好,再把线系在风筝上,看了看风向,让我托着风筝往后跑。他自己牵着线,站在离我十几米远的地方,命令我“放”。我把风筝使劲往上一抛。爸爸拽着线拼命往后跑。只见风筝在空中摇晃不定,幸亏爸爸放风筝有经验,线一拉一放。风筝才乖乖地向上飞,渐渐地高过了树梢,高过了房子。后来越飞越高,我仰望风筝只有手掌那么大了。忽然吹来一阵风,风筝好像栽了个跟斗,爸爸赶紧收线,绷紧,拉了拉,风筝又上去了。

等风筝飞稳了,爸爸把线固定在河边的石椅上。我抬头看见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还真不少:有蜻蜓、蜈蚣、三角……时而高时而低,随风飘荡。自己的里红外黄的黄蜂风筝在蓝蓝的天空中非常显眼,高得快要碰到天了。

篇12:中年级看图作文教学浅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中年级    看图作文教

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它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写作需要素材,这些素材就是由观察得来的。然而观察不止是“看”,还要会“想”,要能从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和联想。小学生进入中段语文的学习后,在作文练习方面将由以前简单的看图写话向看图作文转变。能否让学生顺利转型,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质的飞跃,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有目的地加强观察和联想事物的指导、练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习作三》为例,加以阐述。

一、体察入微

联想有赖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真观察。(苏霍姆林斯语)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从看图作文上看,联想的唯一依据是画面上的事物,因此,还是要指导学生从观察画面入手,体察入微。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越细致,在脑子里的印象就越深刻,反映在作文中才可能具体、生动。但指导的方法上要有所更新,不能按低年级看图作文的指导方法——扶着走,甚至拖着走,越俎代庖。要善于诱导,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三时就侧重训练学生的观察,我是这样启发观察的。

1.复习观察事物的顺序

白板展示习作三的图画后,我不急于让学生叙述画面上的内容,而是先提出“我们过去学过观察图画,有哪几种观察的顺序?”的问题,让学生发言,互相补充;罗列出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从上至下,由下而上,从远及近,由近到远等观察的顺序。接着要求学生统观习作三这幅图,并提出第二个问题:“画面上主要画的是什么?”“根据画面的主要内容,按什么顺序观察,才能把画面上的事情说好?”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思路开阔了,觉得这幅画内容比较丰富,提出了从上到下、从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认识,观察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诱导观察事物的特点

习作三这幅画中有:天空、远山、树林、草地、小溪、野花等。我在指导学生写景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景物,然后抓住景物的特点说,例如,(?摇?摇     )的天空,(?摇?摇     )的小河,(?摇?摇     )的树林,(?摇?摇     )的野花,再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景物连起来说,鼓励学生把几句话连成一段话。

达尔文曾对自己做了如下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在小学看图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浮想联翩

语言有了想象才有文采,生活充满想象才快乐,故事有想象才有趣味。可见孩子的习作也需要“撒谎”,合理的想象能为作文加分。从观察得来的画面,只不过是一个骨架。如何使其形象丰满起来,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满足于观察到的轮廓和表象,还要展开合理想象,联想出画面上所没有的东西。

要引导学生联想,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懂得看图作文的联想是怎么回事。看图作文的联想,就是从画面上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物想到彼物,以点想到面,以现在想到过去和将来的思维活动,简言之,就是要透过画面而浮想联翩。单幅图的联想,也可以认为是补充画面必然有而没画上的事物,想到这幅图的前后还有几幅与之有关联的图画。习作三,我就是采用以观察一副画想出多幅图的联想方式进行引导的。

1.根据画中的白云、远山、树林、草地、小溪、野花,以追溯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出春天或秋天的图景。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出大森林、原野、山谷等美景。

2.习作中要求添几种小动物,仿照例文写写。我以回忆的方式,引导学生想出小动物的样子及活动的情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以观察单幅图,诱导学生再现与之相关的情景,并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既能收到好的效果,又能让学生从中领悟联想的一般规律。

三、顺理成章

观察和联想之后,我们不能立即让学生动笔写文。因为学生对从观察和联想获得的众多的素材还要加以组织、安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即布局谋篇的过程。指导好布局谋篇,学生表达才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增强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根本途径。所以我指导《习作三》时,要求学生把观察和联想的材料罗列出来。接着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材料理成结构提纲。之后,叫一位语文程度中等的学生,详细口述,教师稍加评讲,再让学生下笔。

例如在描写景物这部分时,孩子是这样写的:“春姑娘来了,一缕缕阳光洒向大地,显得那么温暖明媚。微风迎面吹来,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河岸边,青青的小草正探着身子张望地面的春色呢!那颗颗露珠点缀在叶尖上,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出了它的奇光异彩。抬头望去,只见条条发青的嫩枝上有斑点,是红色的露珠,还是未落的果实?不,都不是,那是一个个含苞欲放的桃花花蕾。你看那花蕾顶尖已经裂开一条缝儿,一丝花蕊正使着劲向外钻呢,好像要迫不及待地看看这大千世界。”

又再如描写小动物时,有的孩子这样写道:“小河里,一群小鸭子在水中游玩,瞧,这只小鸭子正在‘洗头’呢!它把头伸进水中,屁股和小鸭蹼翘得老高,好可爱啊!小河边,小羊在散步,它边散步边吃草,显得那么悠闲,有时还闻闻野花散发出的清香,‘咩咩’地叫着,好像在说:‘好香!好香!’”

篇13:放风筝三年级作文300字

公园里鸟语花香、风和日丽。

我们来到公园旁边一块空地,这里放风筝的人很多。一位老爷爷坐在椅子上,一边听着广播,一边握着风筝线很是惬意。他的蝙蝠风筝飞得最高。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快把我们的风筝放上天。我拿着风筝举过头顶,爸爸握着风筝线,我们小跑了一段。爸爸说:“一、二、三,放。”我轻轻地松手,风筝慢慢地飞起来。风筝越飞越高,越来越小。我兴奋地欢呼起来,“爸爸、爸爸,快把线给我!”我刚握住风筝线,天上的风筝就不乖了,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爸爸说:“放风筝讲究张弛相济。线松了,就要收一下;线紧了,就要松一下。”我照做,一会儿,风筝又稳稳地飞在天空中。

篇14:三年级作文放风筝300字

三月的天空碧空如洗,阳光明媚的周末最适合我们放风筝了。于是哥哥带着妹妹和弟弟在公园的大草坪上放风筝。妹妹满心欢喜地拿着她最喜爱的花蝴蝶风筝笑眯眯地看着哥哥和弟弟,哥哥手紧紧地抓着线,心里想:“我一定要使劲向前跑,让风筝飞起来。”弟弟在背后感觉到风了立刻把手放开。看着风筝飞起来,他们开心地笑了起来,露出了几颗大白牙,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终于把风筝放起来了!”

远处相亲相爱的一家三口,小孩用上吃奶的力气放风筝,喃喃细语:“我好不容易才把你放到天空,你可不要掉下来啊!”爸爸搂着妈妈高兴地说:“看,咱们的儿子终于把风筝放起来了!”

绚丽多彩的风筝好像在跟蓝天问好,小朋友在碧绿的草坪上玩耍,就像在绿油油的地毯上玩耍一样舒服、快乐。

篇15:三年级作文放风筝300字

我拿出风筝,简单地组装好之后,兴致勃勃地出发了。风筝是老鹰图形的,我想,等我的风筝飞上了天,小鸟也会被吓跑吧。

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先一边跑一边放开手里的风筝,同时慢慢地放几圈线,风筝迎风飞起来了。我兴奋地边跑边放线,由于我把线放得太快,这时刚好风又停了,风筝缓缓地掉了下来。妈妈说:“没风的时候就不要一个劲地放线,可以轻轻地往下收一收线,这样风筝就不会掉下来。”接下来轮到妈妈了,妈妈真是个放风筝的高手,三下两下就把风筝放得很高很高了,但她只顾得意地抬着头看风筝飞得多高,没想到手里的线没有了,断线的风筝飞快地飞向空中,我们连忙追着风筝跑了起来。最后,风筝的线碰到了池塘边的一棵大树,风筝慢慢掉进了池塘里。我难过极了,幸亏爷爷想了个好办法,他划着小船去池塘里把风筝拿了回来。

篇16:看图说话记(三)

中华书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是我多年来始终眷爱的一套书,虽未特意清点,但感觉应该差不多是齐全的。事此大业者,都是文史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往往看见名字就觉得很信任,而也果然从中获益匪浅。只是偶尔会因若干注释未以“看图说话”的方式直指诗之物象而不免技痒,诚可谓“不贤识小”者也。

比如唐五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钿筐”与“金粟”。白居易“梳掌金筐蹙”(《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温庭筠“宝梳金钿筐”(《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遗址仅有存者偶成四十韵》)、又“钿筐交胜金粟”(《归国谣》);张泌《思越人》“斗钿花筐”,等等,凡此诸般,都是类同的物象。乐天句,《白居易诗集校注》释曰:“金筐,一种簪饰”(册三,页1137,中华书局2006年);飞卿句,《温庭筠全集校注》云:“筐,犹盒。句似谓华贵的梳子置于用金镶嵌的盒中”(页821,中华书局2007年)。然则“梳掌”竟是何物,下接“金筐”,又如何一个“蹙”字了得。而飞卿句原是为想象中的歌伎画像,所谓“萦盈舞迥雪,宛转歌绕梁;艳带画银络,宝梳金钿筐”,如此情景中,实与置梳于盒之行事了不相干。

所谓“钿筐”、“金筐”,原是唐代金饰一种很有特色的样式。钿,一指金花或日花钿,一指以宝饰器(参希麟《一切经音义》卷五“钿饰”条),作为首饰的花钿,当是兼用两意,即填嵌宝石的金花。六朝歌诗为美人画像,每喜以“金钿”照耀颜色,两晋至南北朝的金钿,也多有实物出土。它在唐五代依然流行,不过此际多为传统的“宝钿”添加“花筐”,即以金粟勾勒边框,内里用金材掐作花朵图案,复以宝石填嵌花朵,西安市东郊唐金乡县主墓(图1)、河南偃师杏园唐李景由墓出土的花钿,便都是颇具代表性的样式(图2)。李景由墓出土的花钿是放在一个银平脱漆奁匣里。前者墓葬年代为开元十二年,后者墓葬年代为开元二十六年。点缀发髻的花钿可以单独为饰,即如唐武惠妃墓石椁线刻画中的美人(图3);它也可以合制为簪或钗,又或装饰梳背、带筠。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唐窦瞰墓出土玉梁金筐宝钿带,带筠是白玉梁中坐着的“金筐”,筐里金粟铺地,窄金片“双钩”草叶和花朵,花叶中填嵌珠宝(图4)。飞卿词“钿筐交胜金粟”,于此正见得真确,“交胜”二字自不必“或解”为“彩胜”(《温庭筠全集校注)),页969),虽然彼言首饰,此为带饰,但工艺实无不同。

如此再来看“宝梳金钿筐”,不必说,这是“金钿筐”装饰的梳子——确切一点儿,是梳背。唐代梳篦的质地比较多样,玉石、琉璃、玳瑁、蚌壳之外,也多有铜和金银制品。通常为起拱或高或矮的半月式梳背,下端或与梳齿连做,有的尺寸很小,因每每插梳满头。

梳齿插于发,梳背露于外,这一部分自然成为装饰的重点。唐代因此常在梳背上面嵌以花钿,元稹“玉梳钿朵香胶解”(《六年春遣怀八首》之四),皮日休“钿铯)雕镂费深功”(《鸳鸯二首》之一),均言以花钿亦即钿朵妆点梳背。敦煌文书《杂集时要用字·花钗部》(斯3227号背)有“钿掌,月掌,牙梳花”,正是唐代梳背几个不同的名称。所谓“钿掌”,便是以花钿为饰的梳篦。半月式,为唐代梳背特色,当然这也是从战国以来的传统式样演变而成。金筐宝钿施用于半月式梳背,即因其形而名之日钿掌,也因此而代指饰以花钿或金钿的梳篦。白居易“梳掌金筐蹙”、温庭筠“宝梳金钿筐”,所咏俱此耳。武威市南营青嘴湾唐墓出土嵌螺钿骨梳一枚,长九点三厘米,宽五点三厘米,它以金银螺钿裁作缠枝花果和蜂蝶,然后填嵌为梳背图案,诗所谓“香胶”和“雕镂”的两般工艺这里都用到,也正可对应于“梳掌”、“钿掌”或“牙梳花”(图5)。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银器窖藏出土金梳背以粗金丝挥洒出缠枝花叶,金粟在边框内蹙聚为果实与花(图6),又恰好同“梳掌金筐蹙”相互发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出土金鸳鸯梳背(图7),高一点七厘米、宽六点七三厘米,粟粒纹的底子上铺散着花朵和花瓣,一对鸳鸯在花朵两边对望。从纹样来看,它该是倒插在发髻上的——双梳对插的形象,也多见于唐代绘画。长沙市桃花仑出土荷花纹金梳一对,尺寸尤小,两枚均高三点一厘米,其一宽四点六厘米,其一宽四点五厘米(图8)。元稹《恨妆成》所云“满头行小梳”,便是这一类。“玉梳钿朵香胶解”之“香胶”,自是黏着剂的美称,所用或有来自域外的紫矿,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紫矿”条:“西国药名也。练木皮及胶煎成,堪胶黏宝钿作,皆从外国来。”

唐代“钿掌”式梳篦到了宋代便不多见,但它也偶或现身在北宋佳人的盈盈笑语中——“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或作北宋僧仲殊]《南歌子》)。此所谓“玉掌梳”,却是不得再以唐代梳篦为对应,因为这时候的梳篦以及梳背俱已变了样式。可知我们的“看图说话”,所“看”者,实不可仅止一幅,而必要面对包孕了“诗”与“物”交相演变的整个历史画卷。

四、“绿袜细缠腰”

小文前一篇提到中华书局版《游仙窟校注》,此著以煌煌四十多万字的篇幅为此短篇校理疏证,于语辞部分考订细密,注释详明,多有可称道处。不过我所关心的各种用具,诸如室内陈设、饮食器具、衣冠服饰,校注者的引证疏解,则或觉未能惬怀。比如小说叙及十娘卧处的侍女,道是“姿质天生有,风流本性饶。红衫小撷臂,绿袜细缠腰。时将帛子拂,还捉和香烧”。“绿袜细缠腰”一句,原多异文,校注者辨析妥当,然而注释部分却是解作“意即腰间紧束着绿色的抹胸”,以下胪举书证,如刘缓“袜小称腰身”,隋炀帝“宝袜楚宫腰”,李贺“宝袜菊衣单,蕉花密露寒”等(页363)。

“绿袜细缠腰”之“袜”,自然不是裹足之袜,而是束于腰间之物,由所引书证也见得明白。但它如何可以是抹胸呢——抹胸既非缠在腰间,更不会完全暴露于外,不论传世抑或出土的唐代图像,也都不曾传达这样的信息。自当重新考虑。

关于缠腰之袜,旧注略得其意者,有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袜肚”一条,言袜肚“盖文王所制也,谓之腰巾,但以缯为之。宫女以彩为之,名日腰彩。至汉武帝以四带,名日袜肚。至灵帝赐宫人蹙金丝合胜袜肚,亦名齐裆”。“腰巾”、“腰彩”之释,较为近实,只是所谓“文王所制”,恐难凭信,两汉似也未见此物。它的流行,大约始于南北朝。庾信《梦入堂内》“小衫裁裹臂,缠舷掐抱腰”;《夜听捣衣》“小鬟宜粟填,圆腰运织成”,唐太宗才人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句意更为明确。则庾子山诗所云“抱腰”、“圆腰”,便是“腰巾”、“腰彩”,亦即束于纤腰的“袜肚”,而《游仙窟》中的“红衫小撷臂,绿袜细缠腰”,也正是“小衫裁裹臂,缠舷掐抱腰”之化用。援以图像,则有山西运城万荣县唐薛做墓出土石椁线刻画中的侍女(图9),美人二三,玉立亭亭,个个肩绕帔帛,纤指轻捻花朵,窄袖裹臂的短衫,外系一条率地长裙,长裙之上,有织物紧束楚腰,此即袜肚是也,所谓“小衫裁裹臂,绿袜细缠腰”,皇室群媛的“由来能装束”,适可用作它的图解,无怪唐诗有句“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惟《游仙窟》乃“彩绘”,此则“白描”耳。墓主人薛做是唐睿宗之婿,入葬年代为开元九年(721)。《游仙窟》的创作年代,据校注者考订,约当六八0至六八三年之间。

入宋,女装样式一大变。其余且不论,高束腰是再不曾时兴,因此清人注庾信“缠舷掐抱腰”、“圆腰运织成”之句,虽稍稍近意,却究竟不能觑得亲切(见倪瑶《庾子山集注》)。而我们有条件利用考古材料细细打量历代歌诗中的“时世妆”,如此“既见”之福分,“庶几说怿”乎。

篇17:放风筝三年级看图作文

你看,天上有各式各样的风筝。五彩三角风筝刚刚起飞,在天空中甩动着尾巴。“小金鱼”在云海里游来游去,大嚼特嚼着天上的棉花糖。蜈蚣瞪大了眼睛,说:“我们来比赛看谁飞得快”。老鹰皱起眉头说:“什么!你敢跟我比赛?你输定了!”

远处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放飞着一个橙色的风筝,他的风筝越飞越高,都快要看不见了。旁边他的妈妈正依靠在爸爸身边,温柔地注视着孩子,说:“你瞧,我们儿子放的风筝飞得多高呀,他又长大了。”

近处放风筝的是三个小伙伴。小明在前面拿着风筝线,小刚跟在后面把风筝高举过头顶,他们俩一起往向跑。“三二一,放!”小明喊道。小刚用力把风筝往空中一抛,风筝就随风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小刚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别只顾着你们呀!”小红急了“快来帮帮我呀!”“好的,马上就过来。”很快,小红的蝴蝶风筝也飞上了天。

上一篇:学生四月份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践行弟子规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