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读书心得体会

2024-04-17

《枢纽》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

篇1:《枢纽》读书心得体会

《枢纽》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作者施展试图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寻找历史发展的逻辑,尝试着去回答中国从哪里来?未来将去向哪里?中国的崛起对全球的现有秩序有什么影响?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如何定位自己?《枢纽》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籍,作者从历史、社会、地理、经济、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来解读历史演进的逻辑,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作者在书中讲述历史的演进时,始终一再坚持的一种方法论,就是任何历史的发展不会是单因素所决定的,历史的演进总是在多因素相互影响、作用、长期博弈的结果。我们所习惯的中国历史其实只是中原史,作者则更大视野的将中原,草原,西域绿洲,雪域高原,海洋的历史集合在一起看待,我们看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构造、相互生成、相互依赖的如此之深,以至于脱离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解释彼此。就拿书中提到的草原和中原的互动来说,草原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不具备农耕和城市化的基础,也就决定了一个统一的中央财政的低可能性。草原部落需要的必要物质产品只有通过与中原的互动才能满足,这种互动有两种方式,战争和贸易,显然贸易会是成本更低的选择。但只有在中原分裂为诸侯时,草原与中原的贸易才能达到最优均衡。相反当中原统一为集权帝国时,贸易的成本会大幅增加,战争成了更优选择,草原帝国的出现便成必然。但是草原帝国财政的先天依赖性,决定了草原帝国内部贵族民主制的存续,同时伴随着周期性地继承危机。冷兵器时代帝国的最优选择,在历史的博弈中逐渐形成了草原的军事力量和中原的农耕财富的组合,这也就解释了元、清的相继出现。同时,书中提到普遍帝国的秩序建构,需要激情和理性的共同作用,激情可提供运作的动力,理性则将激情整合为秩序,引导其方向。中原帝国历经多年的吏治统治后,激情已经驯化消磨,每逢其衰朽之际,都必须有新的激情地注入,而这个来源经常是来自草原最自然,最源出的激情。草原之所以有不同于中原的激情,是因为草原文化没有建立在官僚等级的集权秩序下,有一种基于传统的内生秩序来催生出不确定性。但一旦草原-中原二元帝国建立起来,历史又会进入新的循环,等待着新的激情地注入。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内卷化的概念,一个组织如果没有适度的外部扰,就会陷入内卷化的节奏,边际收益递减,劳动生产率降低。要打破这种内卷化,必须从外部引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晚清的八国联军侵入和草原-中原的互动有相同的作用。微观到我们的企业,外部人才的引入、先进技术的使用、充分的市场竞争无疑是防止企业内卷化的必然举措。

书中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结于一系列关键因素的巧合耦合造成的,所以有其特殊的不可复制性。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作者认为是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在进入“后产品过剩时代”后,进入了以创新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的时期,这就意味着大量的生产型外包的出现。这些企业在全球寻找成本洼地,而中国又正值人口红利的释放和1994年税改后土地财政的兴起,恰逢其时的承接了这样的产业转移,也就有了中国制造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我们连同东南亚共同打造出了一个兼具效率和弹性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在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今天,只有这个大东亚供应链体系在专业化分工的效率和模块化组合的弹性间有着全球无可比拟的竞争力。在这个逻辑上我们思考美国提出的制造业回归,似乎不只是税收减免的问题,未来的.竞争是市场快速变化带来的及时响应问题,其中供应链的弹性更为重要,这需要大量的不同专业的人才和企业随时模块化的调用,单一企业重资产的生产线投入风险会越来越高。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为选票服务,不见得会对美国未来有更大的影响。未来高维企业的竞争,将会是创新频率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价值的创造和生产的过程越来越趋向分离。我们想想无印良品、名创优品、小米生态、网易严选等,这些品牌背后的逻辑都是对传统供应链的重塑和整合,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为低价优质的产品。而这样的逻辑,在当下的中国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机遇。

书中结尾,作者提出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全球中的角色,会是连接两个循环的枢纽:一个循环是中国以及东南亚这个供应链体系承载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另一个循环是中国向不发达国家采购原材料输出制成品。这个看似逻辑自洽的双循环,我并不认为会是一种长期的稳态秩序,基于发达国家,创新经济带来的贫富差距越发凸显,美国1%的人口掌握着23%的社会财富,大量的选民会选择制造业回归和反全球化,最近的中美贸易战可见一斑。基于不发达国家,我们所从事的贸易交换,雷同于大英帝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全球战略,不发达国家民众也会在坐享博弈渔利的同时,长期积怨于资源外流和产业发展困境。

最后用作者施展的一句话结束:我们当下毫无疑问正是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你在这种大变革时代,毫无疑问你也是需要一个新的历史观的。通过这种新的历史观才能够帮助你突破现在的某种观念上、思想上、精神上的边界,使得你在遭遇到瓶颈的时候,对于未来充满焦虑的时候,仍然可以做到一转念海阔天空。

篇2:《枢纽》读书心得体会

1|诸葛亮的士族绞杀行动

天下三分,终归于晋,这背后其实是士族与寒族的漫长较量,而最终,士族大获全胜。刘备入蜀,一边需要任用李严为代表的蜀中旧贵族从而稳定人心,一边要任用诸葛亮为代表的自家兄弟从而制衡蜀中贵族,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的主客矛盾,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借用司马懿之手干掉了原属李严阵营的孟达,造就了“孟达反叛”这一历史奇案。曹操的魏国,士族与寒门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世家大族虽然自东汉以来,就垄断官僚系统和宣传舆论,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发展出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但是乱世之中,光有知识,能以德服人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能够做实事的人,于是很多有才能有抱负的寒族人士脱颖而出,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曹操本人,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部下不仅囊括了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贵族,李典为代表的地方豪强,还包括郭嘉、程昱、满宠等寒门子弟,他的用人观即帮助他战胜了四世三公的袁绍,也威胁到了树大根深的士族。所以,他杀杨修、逼荀彧、诛孔融,但是,最终也没能逆转潮流,曹丕为了称帝,采用“九品中正制”向士族让步,寒族终究还是没落。历史很有意思,曹丕背叛了曹操,向士族妥协,反而是诸葛亮在政治上继承了曹操的传统。

2|彩蛋:司马懿时代的冤冤相报

司马家族、曹氏家族、桓氏家族和诸葛家族之间上百年的恩怨,让人不禁感叹,人世无常,命运轮回,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曹丕称帝后,没过几年就病故了,军政大权交到了曹氏宗亲、司马懿、陈群等托孤重臣的手中,新皇帝曹睿英明神武,却也年纪轻轻,英年早逝,长寿的司马懿,熬死了所有的能压制他的对手。曹氏家族最后与司马懿对决的是远不如父辈的曹爽,曹爽愚蠢得把所有人都推向了司马懿的阵营,于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结果了曹爽等人,从此司马家大权独揽,最终篡位称帝。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曹爽的谋臣桓范一族虽然被诛,但是却有一人逃脱法网,桓氏家族后来又东山再起,在八王之乱后,终结了司马家族的天下。最有意思的是,诸葛家族,他们在魏蜀吴三国都埋下火种,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东吴,诸葛诞在曹魏,却最终助力司马氏问鼎天下。诸葛亮北伐成就了司马懿的军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攻打曹魏,成就了司马师的军功,诸葛诞反叛曹魏,诸葛瞻和诸葛尚死守蜀汉成就了司马昭的军功。这真的应了那句话,敌人不是来灭你的,而是来成就你的。

3|司马家族事业的断崖式下跌

司马氏上台的不正当性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使司马家族的事业出现断崖式下跌,加之气候的变化,胡人的入侵,社会经济的凋零,士族的堕落,终于天下大乱。衰落的司马氏与士族一同南迁,建立了君权与豪族并立的东晋。穷途陌路的东晋王朝,没有撑过多长时间,就被低层士族推翻,历史又进入皇权走马灯般变换的南朝,南朝的君权正统性不断受到挑战,于是,统治者开始扶持佛教对抗儒教。当然,历史不会只呈现悲观的一面,蛮族入侵,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鲜血不会白流,历史总在牺牲和反思中,缓慢进步。

4|五胡乱华的血泪和梦想

记忆中的五胡乱华是汉族人的历史浩劫,看完这一章,才发现,其实历史潮流中的人们根本就没有必要用种族姓氏来区分,每个种族都有苦难中追求幸福生活的原始欲望,也都有着繁华中自甘堕落的`丑陋本质。汉族豪族之间的血腥内斗和颓废虚伪,引来外族入侵,入侵的外族为了能够建立稳定的统治,不停得尝试着各种政治建制,无数次的成功失败的努力融合中,域外民族带来的鲜活和勇气,让本土的汉族终于摆脱颓废之风,找到新的努力方向。这确实是一个浸透着血泪和苦难的时代,这当然也是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时代。

5|鲜卑人如何为隋唐打下基础

篇3:《枢纽》读书心得体会

关键词:IG-541药剂,气体灭火,消防

1 概述

2011年1月13日晚,广西某通信枢纽楼配电间IG-541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启动喷洒;广西南宁帮定人力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现场,通过对气体灭火现场的勘察分析,对火灾报警控制器及气体灭火控制盘的状态进行确认,以及对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得出以下结果。

2011年1月13日21时38分,广西某通信枢纽楼配电间照明灯具器件发生故障引起火情,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启动配电间灭火区域内的气体灭火系统,喷洒气体实施灭火,迅速将配电间区域内的火灾扑灭,达到了灭火目的,同时也证明广西南宁帮定人力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安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气体灭火系统是稳定、可靠、有效的。

广西某通信枢纽楼属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16层,建筑面积为28 978 m2。部分消防安装工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安装工程量有:消防集中报警控制器1台、感烟探测器717只、感温探测器271只、手动报警按钮85个、消火栓报警按钮112个、楼层显示器18个、消防电话分机9个、各类模块255个、各种阻燃电线约21 km。气体灭火系统的主要安装工程量有:设在地下层的配电间、变电所、二层机房、三层档案库,采用管网IG-541气体灭火系统,主要安装工程量包括80L钢瓶87套、1 个钢瓶间、管道铺设长度为580 m,喷嘴46个。

2 系统说明

当IG-541药剂喷放到房间中,由于它掺入了合适的气体混合物,因此使得人们在缺氧的环境中能呼吸,增加了人体吸收氧气的能力。通常房间中的空气含有21%的氧气和小于1%的二氧化碳,如果氧气浓度降到15%以下,大部分普通可燃物将停止燃烧。IG-541药剂能把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至12.5%,而同时把二氧化碳浓度提升至4%。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加快了人的呼吸速率和人体吸收氧气的能力。简而言之,用二氧化碳来刺激人体更深和更快地呼吸来补偿环境中的较低氧浓度。

2.1 人员的安全

合理的IG-541系统设计要求设计浓度位于限止氧气和二氧化碳两者的最高和最低要求的设计范围内。按照规范设计使用IG-541药剂时,其浓度控制在经常有人场所具有可接受的毒性指标,当设计浓度位于设计范围内时,对人们的呼吸系统不会产生副作用。在此范围以外,人们就需要使用带钢瓶的呼吸器(一般呼吸器在缺氧环境中不能起作用)。由于在实际火灾和灭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燃烧分解产物,因此在进入火场前要求对防护区至少通风15 min是一种良好的安全措施,如果需要消防员马上进入,则要其戴上经认可的带钢瓶的呼吸器。使用带钢瓶的呼吸器时要避免与高压喷放直接接触,避免直接吸入没有稀释的气体。

2.2 系统类型

目前,经过认可的系统类型为全淹没方式。全淹没系统通常由连接到带有把药剂导入封闭防护区内的喷嘴及管网上的固定IG-541供应气源组成。全淹没系统防护区的封围物必须能严密地封围气体,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所要求的IG-541的浓度来扑灭火灾。

2.3 启动方式

IG-541气体灭火系统有3种基本的启动方式:电启动、手动和机械应急。

2.4 电启动

通过认可的控制盘,通过氮气启动钢瓶的电启动器能实现容器阀的自动电启动,用来自探测/控制盘的电信号使氮气启动瓶上的容器阀通电。在使用电启动器时,手动或机械启动装置也能作为第二种启动方法。在使用电启动时,也能提供一种人工释放的方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其中一个保护区由氮气启动钢瓶启动实施灭火后需及时充装氮气,并接好启动线路。

2.5 手动

手动启动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电气方式的手动控制。当防护区发生火灾后,拉动防护区门外的手拉启动器,系统将不经过设定的延时而被直接启动,通过管网和喷嘴喷放IG-541气体,同时关闭防护区内的防火阀等开启装置。

2.6 机械应急

只有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均失灵时,才需要使用应急操作,此时可通过操作设在IG-541钢瓶间内的气体钢瓶容器阀上的紧急机械启动器和区域选择阀上的紧急机械启动器,来开启整个气体灭火系统。

3 系统维护

IG-541气体灭火系统作为消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该系统应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的类型分为3种:日常维护保养、月度维护保养、年度维护保养。

3.1 日常维护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由现场消防管理人员负责对系统进行巡检,检查内容如下:

(1)核查所有防护区的警告标示牌,确认它们都在原来的位置上安装牢固,能够阅读并没有被损坏。

(2)检查控制盘,确认控制盘工作正常。如果控制盘出现故障信号,则根据使用手册进行排障直至控制盘工作正常。

(3)检查手拉启动器、紧急启停按钮、手/自动转换开关是否在原位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检查钢瓶间及钢瓶间设备是否完整,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2 月度维护保养

月度维护保养是每月进行一次的一般性维护保养,除了完成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外,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核查所有保持防护区密封性的设备是否完好无缺,其中防火阀等联动设备需每6个月做一次联动试验。

(2)观察钢瓶间容器阀上的压力表,检查钢瓶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如果指针偏出绿色区域,则表示钢瓶药剂需重新充装。钢瓶的压力每6个月需用测压表测试一次,以校核容器阀上压力表的指示是否正确。

3.3 年度保养

年度保养是对IG-541气体灭火系统的一次彻底的检查,它是系统有效和安全运行的最大保障。年度保养包括彻底检查和修理及再充装或更换零部件。因此,系统的定期保养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指定的代理商来完成。因系统喷放或其他原因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时,在保养前应通知的人员有:业主、保安人员、IG-541灭火系统管理人员、灭火系统保护区域的工作人员。维护保养包括以下内容:

(1)防护区域与原来设计的系统保护区是否相符,在调查时要寻找不同的可燃物,以及检查防护区的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坏。

(2)检查所有喷嘴,确认它们在原来的位置上,减庄装置在原有位置并与原来设计的尺寸、开孔孔径相同。核查喷嘴的腐蚀和损坏情况,并确认喷嘴内外没有被堵塞。检查管网状况,确认管网紧固在支架上,所有的管接件和紧固件连接牢固。

(3)检查所有保护区的警告标志牌,确认它们都在原来的位置上安装牢固,能够阅读并没有被损坏。

(4)检查所有钢瓶支架,确认所有的钢瓶牢固地安装在架子上,并核查腐蚀、损坏或遗失的零件。

(5)检查所有的钢瓶的状况,寻找其损坏或腐蚀的迹象,并检查钢瓶上次液压试验的日期。

(6)检查所有钢瓶高压软管的状况,寻找诸如磨损或老化等迹象,确认所有的软管连接可靠、完好无损。

(7)检查电磁阀与控制盘之间的连接线路是否完好,以及连接主动钢瓶容器阀及选择阀上的手动启动器是否能正常运行。

(8)使用压力测试表检查每个钢瓶以确定钢瓶压力是否在标准范围内。使用压力表测试时,首先确认钢瓶固定牢固,接着用逆时针方向转到压力表手轮转不动方向确认导杆完全拧出。把组件连接至钢瓶瓶头上的充气口上,顺时针拧动手轮直到拧不动为止,然后反转1/4周打开充气口,读取钢瓶压力值。读完压力值后逆时针拧动手轮到头来关闭进气口。慢慢拧松接头螺母,从进气口上卸下压力测试表,拆卸时能听到存留在压力表中的压力引起的微小的“滋滋”声,这是正常的现象,但不会延续很长时间。记录钢瓶压力以备下次压力测试时参考。并检查每个瓶头上的压力表的指针位置,确定它是否接近测试值的读数。

(9)采用以下步骤来核查所有启动装置的运行状况:①从启动钢瓶上卸下所有的电磁阀,在完成最后一个保养步骤前不要把它们装到启动钢瓶上;②检查每个手动启动器,确认它们动作时不会受到约束,当完成检查后把它们复位,按照要求用检查封条封上,不要把它们安装到容器阀上;③对丁电磁阀,检查所有的连线是否正确。IG-541气体灭火系统上所有的开关,包括手/自动转换开关、紧急启停按钮、控制盘电源切断开关,在核查完成后确认它们都处于正确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以上的维修保养步骤时,必须确认电磁阀已从启动钢瓶上卸下。否则可能引起药剂的喷放。检查控制盘更改及其腐蚀或损坏情况时,应按照相应的控制盘操作手册来测试控制盘。

4 结语

基于消防系统的特殊性,建议消防设备的维护工作应由熟悉设备性能的原施工安装单位进行,避免误操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相关维护人员应进行专业的上岗培训,让他们能熟练掌握设备检查维修的正确流程,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整个消防系统的使用功能,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建议使用单位平时将火灾报警控制器主机设置于手动状态,气体灭火控制盘设置于自动状态,这样一旦发生火警,由值班人员在现场确认,再实施自动灭火更加合理。

通过此次气体保护喷发,将火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了更大的灾难发生,有效地保护了公民人身、公民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篇4:《枢纽》读书心得体会

新世代终极交通枢纽的秘密: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站上海是西方世界最初进入中国的门户型城市,周边区域的人口膨胀到1千8百万,他们都需要通过以上海为中心的交通网络进行活动。快速增长的人流很快将现有的交通容量推至极限。上海再次领域突破原有思维,将所有的运输方式融合起来,最终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让我们通过《Discovery》频道的镜头共同了解这一“建筑奇观”(注:探索频道纪录片系列名称)。图1 虹桥枢纽鸟瞰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始建于2006年,于2010年启用并成功服务当年的世博会。该交通枢纽位于上海闵行区北部,内有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虹桥铁路车站、长途客车总站、地铁2号线和机场,这足以满足1百万人在七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切换,这项激进的工程背后也面临着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中国1/4的人口居住在上海周边的区域,和其他城市一样,火车站、公交车、地铁站和机场四散在城市周围,要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需要一些革命性的设计——将所有路线都纳入一栋建筑中,也就是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之前的交通布局,搭乘出租车从机场到火车站要耗时1小时,现在则只需步行5分钟,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图2 堆叠式建筑1 如何将立体交通系统融入一栋建筑中?工程师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将其中不同的运输方式规划进一栋建筑内。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该交通枢纽的主体建筑将延伸6公里长,走完全程要花费1个小时,他们给出的方案是——多层堆叠式(图2)。将枢纽站的每个部分拆分开,再根据功能型的不同进行叠加,从地下到地上一共6层,高43米(共72米高),这样就能将整个建筑缩短到2公里。看似简洁的主体建筑大有玄机,其中包含有20条火车线路和5条地铁线,要用去8万吨钢铁(北京鸟巢体育馆用钢量的2倍)。堆叠式建筑的问题是要将很大的重量压在较小的范围上,这对地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雪上加霜的是建筑下面是古代河床,地面潮软并充满了淤泥。解决方法是建造一个巨大的基座,工人们要将桩基打到80米深的地方。工程师发现土壤中水分会对桩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漂浮的建筑物会拉扯桩基,迫使它延伸并降低桩基的强度,加上列车停站时带来的水平力,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每个桩基的柱子中间加入钢圈(图3),钢圈中再加入钢条。在工程师们艰苦的作业下,仅用17个月便完成了车站的主体结构。图3 桩基内部示意图

2、如何将枢纽站无缝链接城市道路系统?主体结构的完工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地步,工程师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枢纽站无缝融入城市道路系统。拥挤的交通(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早已成为上海市的常态,这也是交通系统工程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道路设计远不敷虹桥枢纽的使用。交通堵塞一般发生在十字路口,传统的应对方式就是信号灯,工程师决定避开这一选择,而是采用单行高架桥(图4)的设计,路面宽度达到50米,并环绕整个枢纽站。道路系统由4条封闭的环形道路构成,1条来自北方,1条来自南方,2条来自西方。图4 视频截图 环形道路工程

3、如何解决枢纽站的拥堵问题?想象一下,2辆车从北方环形道路进入(图5),他们随着目的地不同而分开,1号车前往火车站,2号车前往机场。当车辆离开时,他们再度汇合离开枢纽站。其他方向来的车辆也是按照同样的原理运行。系统的高明之处在于每条环形的道路都是完全独立的,不出意外的话车辆在每条道路的时速可以稳定在50公里。高架桥的桩基总长达到了100米,即便如此整个道路系统预计在使用期间会下沉5毫米,看似不起眼的数字却会给计划中的关键节点带来麻烦。新道路系统需要和枢纽站南段已有9年历史的老公路相连,此道路已达到了下沉距离极限。新老公路交汇后,下沉的新道路会给传统道路带来过多的压力,这将遭到严重破损(图6)。在道路系统完工前,他们必须找到能吸收下沉力量的新路面。新路面需要和传统路面一样的坚硬,但不能像沥青一样容易断裂而是必须能够弯曲。工程师发现传统材料中受限的因素在于黑焦油,纯度为一百的样本在延展机上在5厘米处便被拉断。最终工程师将废旧的橡胶添加进入焦油的混合物中,通过不同的测试配比,工程师终于在4个月后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实验结果显示达到了延展性和强度的双重优点,混合物在30厘米处被拉断。这种能弯曲的超强材料(图7),弹性足以抵消5毫米的高度差,强度也能满足这座超级枢纽站的忙碌交通。图5 两辆车根据目的地的不同从分开到汇合图6 新老道路交汇处图7 视频截图 能弯曲的超强材料

4、飞机跑道和地铁隧道如何同时施工?枢纽站位于上海虹桥机场跑道的附近,设计者为满足新增流量要扩建第二跑道,并新建45个登机门的新航站楼。设计者面临一个艰难的任务,在机场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扩建跑道(图8)。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在夜间工作,在没有任何客机运营的时候开工,整个跑道建设耗时2年半,不过全新的跑道却和枢纽站的其他工程相冲突。与此同时地铁工程师正在机场东边建造地铁10号线,工程的前期都没有问题,直到在连接枢纽站的最后2公里处才出现。地铁线路要在跑道的正下方挖掘隧道,在任何情况下挖隧道都是很冒险的行为,因为上方的地面都或多或少的会下沉,在机场下面挖隧道,危险系数更高。如果机场跑道下沉了只有几厘米,也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隧道专家解释说,一般情况下这种路面预计会下沉40~50毫米,但是他们要保证沉降不超过10毫米。为避免意外发生,工程师使用高精度的仪器随时监控跑道,但是传统的测量工具在这种环境下毫无用武之地,就像拿一根棍子站在每3分钟就有飞机降落的地方。工程师决定采用一部“全测站仪”的测量仪器(图9),这种仪器会向目标发射短的激光,仪器会测量并接受反射所需的时间差再计算距离。仪器同时会测量光束的角度,利用简单的数学原理就能测出垂直高度的改变(图10),精密的仪器足以探测到一张名片厚度的变化,工程师在跑道旁放置两部平行(图11)的这种仪器自动扫描跑道上的监测点。图8 模拟图片 正常运营的跑道下方挖掘地铁隧道图9 模拟图片 工作中的“全测站仪”图10 探测到地面高度变化图11 模拟图片 两部探测仪器同时工作

5、如何挖掘地铁隧道?地上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地下的工程——地铁系统,现在早已不是人工挖掘的时代了,接下来就是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图12)华丽丽的登场了。盾构机每次只能挖一小段隧道,然后在隧道墙上铺设预制的嵌板,不过它会在隧道墙面和水泥套筒间留下3厘米的间隙。如果地面因为填补这个空隙而下沉,上面的跑道就会遭受重创。工程师要加注水泥以填补缝隙,当地恶劣地质的环境又给工程师们带来了麻烦,原有的快干水泥满足不了需求。工程师决定添加特殊材料以应对这种特殊环境。工程师在隧道完工后,又为跑道下沉等待了半年时间。检查系统显示,整个跑道仅下降了6毫米。图12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

6、虹桥枢纽站的环保设备毫无疑义,虹桥交通枢纽将成为上海市的“脸面”工程。如同这座城市,工程的设计师想要他具备国际化的风格和一流的服务体验。上海在夏天的气温能达到35摄氏度,为了能给旅客舒适的环境,枢纽站的工程师建造4部巨大的空调系统,他们能使水冷却并将水送到枢纽站调节温度。这是一种节能的方式,却带来一个成本问题,因为枢纽站过于庞大,系统的运营需要2亿1千8百万升水,这足以填满1百个奥运游泳池,如果水源采自自来水需要耗资150万元。工程师决定寻找更为廉价的水源,流经此地的河水成为选择之一,但是水质污染严重,只能改善水质之后才能使用。工程师决定在陆地和河道中种植数种植物,依靠自然的力量净化水源。他们在每区都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经过10个月的实验,工程师发现在陆地上的植物中净化效果比悬浮在河中的要好(图13)。生长在植物根部的微生物能够有效的分解有机的污染源,根部本身能够吸收氮和磷的污染源,水源经过净化后,一部分送去做冷却水,一部分透过外部的循环回到水源系统中,这也改善了河道的水质。可惜的是,在寒冷的冬季,路上的植物区生长受到抑制,虽然植物本身生长状态不好,但是根部仍能正常工作。工程师将样本带入实验室,加入化学指示剂测试氮和磷的含量,最终的结果显示指数完全达标。图13 用于净化水源的植物

7、枢纽站如何解决智能化照明问题?为了节能环保设计师采用许多玻璃尽可能地采用天然光线,然后加入15万组灯光在光线不佳时工作。西门子成为整个智慧型照明系统的幕后关键,系统中控室控制了机场中的每个灯泡。传统的开关只能在认为的操纵下开灯和关灯,西门系提供的灯光系统更为的智能化。整个灯光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和最新的出入境资讯相连接的照明时刻表,当飞机即将降落或者起飞时,该登机门的灯光会预先亮起并作准备。当光照效果好时,系统的第二部分就开始工作了,建筑中数百个感应器(图14)随着自然光的亮度反应,如果光线充足,即使时刻表显示要灯亮起,灯也不会亮。测试显示这一套灯光系统卓有成效,整个系统价值150万元,令人惊喜的是它6年剩下的钱就能与成本持平了。图14 探测自然光的感测器

篇5:三峡水利枢纽

1.大坝简介:

2008年6月6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和学者评选出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三峡工程名列其中。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2.双线五级船闸:

三峡五级船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头和技术难度最高,它要解决的问题都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船闸。三峡船闸的建成,表明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三峡船闸水头很高,要采用多级船闸解决水力学问题和更好的适应三峡地形的条件。五级船闸的总设计水头为 113米,分成了五级以后,上下级之间最大水头还有45.2米,这个数字仍大大超过世界上最大一级船闸34.5米的水头,所以为解决船闸的水力学问题需要在输水系统布置方面以及廊道的高程和体形方面、阀门的形式等各个方面采取特殊的不同一般船闸的做法。另外,船闸在岩石山体里面开挖兴建三峡的船闸基础条件很好,为了充分利用岩石的优良条件,节省工程量,结构采用了薄衬砌的闸室、闸首和输水隧洞。在两线船闸中间保留了岩体隔墩,要求混凝土结构与岩石共同承受荷载,所以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就要相应地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保证结构和山体安全正常地工作的条件。由于船闸上下游水位落差达113米,修建船闸要在花岗岩山体中切出一道最大开挖深度为176米的高边坡。如何保持高边坡岩体内的稳定和控制边坡的变形,经过多年潜心攻关,长江委提出船闸高边坡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高边坡的稳定和变形控制问题。船闸的闸门最大高度达到38.5米,闸门结构既要满足受力的刚度要求,又要能够适应岩体少量变形时可靠止水。闸门的重量超过800吨,所以闸门的底枢的润滑要采取目前世界上比较新的自润滑技术。除此之外,三峡船闸运行工况复杂,如何保证对船闸实施实施有效监控,以及船闸的安全监测、消防等问题均属技术难题,设计人员均一一破解。

三峡船闸为什么要分五级 三峡船闸为五级船闸,这样船只通过最快也要大约2小时35分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上下游水位落差在几米、十几米左右的一般修筑单级船闸就可以了。落差在20米以上的,以至于像三峡大坝 113米的落差,就要考虑多级船闸。三峡船闸所选定的方案,是根据技术和施工难易、投资多少、运行与管理是否方便等诸多因素,作多种方案的比较后,确定将总设计水头分为五级。

2.为什么说兴建三峡工程首要目标是防洪?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流域水系庞大,水量丰沛,它流经中国11个省市,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大陆面积的18.8%。湖北宜昌以上地区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的地区为长江中游,江西湖口以下地区为长江下游。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因此,治理和开发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洪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全流域型洪水,由全流域范围内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1年、1954年洪水。二是上游型洪水,由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及三峡区间上段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870年洪水。三是中下游型洪水,由三峡区间下段、清江、汉江、澧水的持续暴雨而形成,如1935年洪水。多年的实测资料表明,无论哪种类型的洪水,其洪水主要来自宜昌以上即长江上游,而中游的防洪重点是荆江河段。

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工程建成后在重庆至宜昌段形成巨大水库,当水位达到海拔175米时,水库可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有效调节和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工程,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和目标。

附:长江部分历史洪灾情况

1931年洪灾,受灾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淹没农田339万公顷,被淹房屋180万间,受灾民众2855万人,被淹死亡者达14.5万人,估计损失13.45亿银元。

1935年洪灾,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区8.9万平方公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份均受灾,淹没农田151万公顷,受灾人口1000万人,被淹死亡者14.2万人,估计损失3.55亿银元。

1949年洪灾,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灾农田181万公顷,受灾人口810万人,被淹死亡者5699人。

1954年灾情,长江中下游共淹农田318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4万人,被淹房屋427.66万间,被淹死亡者33169人,受灾县市123个,京广铁路不能通车达100天。

篇6:《枢纽》读后感作文

我是来交作业的:一种被动的写作。所以,难免思绪万千,文不对题。

首先,要感谢施展先生起了一个好头,可以让我在其引领下,快速地回味一遍中国历史。上一次吃快餐,是读《人类简史》。上上一次吃快餐,是上周四的赛百味,黑胡椒牛肉块。和赛百味一样,施展先生的描述是有主料在里面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基于轴心文明的载体,利用超大规模性的红利,实现草原、平原和海洋的三栖结合,完成第四轮历史大循环整合的后半程。而最后决定口感的,是用了什么样的酱料:思想理念的不断融合。

先生的四轮循环划分历史进程的方法和尤里斯的《人类简史》相似,那里面是“认知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我想这是一种历史学研究的方法:使用大事件,或者是战争、或者是科技发明,来划分历史状态;这样,可以简单扼要地把握历史的进程,理解历史的变迁。然而,不同的人,对历史的理解不一致。所以,在施展先生眼里,中国历史的进程被划分为封建社会、豪族社会、古代平民社会和现代平民社会。从这个视角看进去,主宰历史的力量从中央集权逐渐分散,化入人间;它背后掩藏的是改造社会能力的逐渐进步,以及民族的融合过程中,各种文化通过碰撞冲击,不断地变化与适应。

而我看来,也是人性不断解放的结果。在人类对抗自然、生存能力逐渐适应的过程中,人类更多的通过协作实现生存需求。于是,生存对于个体来说,所产生的压力在慢慢地变小;个体也就有能力发展出更多的自我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也就出现了。所以,在历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创造和需求源于个体,影响历史进程的发酵因素,慢慢地从传统统治结构中的上层,逐步转移到人数众多的底层。越是古老的君王,越可以利用人口的“超大规模性”完成自己的决策。因为越是古老的君王,所面对的人口,越具有鱼群特性;而越是将时间坐标向今天移动,所面对的人口,越具有狼群特性。鱼群是不盲目地、机械地,随着各自的感知进行运动,而每只鱼的感知结果又相差不多。狼群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而且会主动出击的。更重要的是,每一只狼是不同的。以至于,今天的协作发展要求去中心化、区块链。我想,这正是施展先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个性飞扬的`今天,能够构建一个既可以合则聚合成龙,又可以化则无影无踪的社会制度。

在《人类简史》中,我最欣赏的是作者说破人类的进步、协作等等,都是基于一个共同故事的构建。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编造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有一定人数的信服。当信服的人多了,就有“超大规模性”。在故事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是要不断根据需要改变故事的内容以及故事将会锁定的结果的。一个故事的开始,是有局限的;既有认知的局限,又有改造能力的局限。就好像为什么老子说道讲究“无为”,讲究“知雄守雌”呢?我比较赞同吕思勉先生的解释。因为那时人对自然力认识有限,还处于发现规律的阶段,所以要尊重自然,要谦卑地遵从,所以就是要“无为”。而大家都看到了阴阳交合可以产生新的生命,所以就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阴阳而生。这样也就有了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自然而然,《老子》中表现出女性优胜的思想。

同样的,施展先生在梳理出一个法则的过程中,也要从历史中寻根求源,找到一个讲故事的由头,然后在历史的长河里检验故事的逻辑,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个逻辑逐步显露出来,让人接受并信服。那么,能够从繁杂的故事中拎出这个逻辑的人,自然会去试着理解它,并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也就是施展先生想要的答案。只是,今天的生活里信息发达,各种思想和解读,都在飞扬,仿佛随手都能抓来一大把。在先生抛出这样的理念之前,大部分人都有了自主的认识。且不论这些认识是主动获得的,还是被动施加的,它们都会成为一种阻碍新思想接受的障碍。如何突破呢?那应该是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接触的平台。它会面对一些希望改变自己,并且认为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来改变人生轨迹的节点,更重要的是,这些节点有更多的影响力,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惠及周围。施展先生做到了。

篇7:《枢纽》读书心得体会

随着大型交通枢纽的大规模建设, 如何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交通枢纽与枢纽外部道路交通流、合理组织枢纽内部的交通流, 从而保证其内部的车流、人流协调畅通, 方便乘客换乘, 提高交通枢纽的整体运行效率, 是当前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

1 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枢纽首先要考虑换乘协调,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即保证人流在枢纽内换乘的安全性、连续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客运设备的适应性。在交通枢纽内, 各种接驳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要组织好换乘交通, 保证各交通系统间的衔接协调,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换乘过程的连续性; (2) 客运设备的适应性; (3) 客流过程的通畅性; (4) 换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枢纽规划采用的方法主要应包括: (1) 交通分析为主导; (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4) 枢纽规划与远景方案相结合。

2 动物园公交枢纽规划中的问题

动物园公交枢纽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南侧, 主要包括十条线路的公交始发站台, 公交和地铁换乘, 地下汽车库和地下自行车库, 上部空间的商业开发以及部分回迁单位等。

枢纽所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 附近集中存在较多的客流吸引与集散点, 处于重要连接通道处, 具备设置公交枢纽的客流条件。但是由于西直门外大街交通负荷较重, 而西直门外南街为单车道道路, 客观而言, 在这里集中设置始发站与中转站难度较大。

枢纽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站台设计的不足; (2) 换乘距离大; (3) 导向系统有待完善。

此外, 动物园公交枢纽的建设工程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譬如没有下水道, 给清洗车辆带来了诸多不便。

3 动物园公交枢纽的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合周边商业环境从枢纽结构、外部流线设计、内部车流组织分析以及疏解能力匹配方面出发做出相应的改进。

3.1 扩大公交停靠站的吞吐量延长现有公交停靠站的长度, 达

到80米-100左右, 并施划公交停靠站标志线, 禁止行人、其他车辆停靠影响公交车进出站。公交车停靠站区域内, 公交车可以同时开门上下乘客, 以减少等候时间。

在停靠车道方面, 可以考虑设计为三车道, 外侧两车道用于车辆停靠乘降, 中间车道用于车辆停放或错车, 安排两条线路车在一个站台上候车, 以便充分利用站台空间。

3.2 改造人行道针对单禁行线偏少、偏窄的情况, 为了满足公

交枢纽10条通道的通行需求, 应全面改动动物园公交枢纽周边地区交通行驶规则, 重新施划人行横道、设置单禁行线, 具体措施有:

将原有的三至五米宽人行横道扩至八至九米。

在西外南街等主要通道路中心增设护栏, 防止行人横穿马路。

枢纽东西两侧通道及西外南街采取单禁行措施。

调整西外大街辅路的出租车停车位, 以保证西外大街辅路畅通。

将枢纽地下广场设为主要停车场。

3.3 加强枢纽内部交通方式及联络衔接作为换乘和客流疏解

的载体, 枢纽必须针对涉及的交通方式做好联络衔接的设计。目前的动物园枢纽急需改进周边人行道、机动车道等疏解衔接的硬件设施, 同时配合采取有效的软件措施 (如:交通协管等) ;枢纽东西两侧通道及西直门外南街宜采取单行或分时段通行措施。同时, 充分结合周边商业建筑环境和行人需求, 拓宽人行道, 延伸扩展多方向的地下连接通道, 可以使得由枢纽产生的步行人流尽可能直接进入周边建筑, 避免乘客下车后直接在枢纽站台层平面穿行等行为。

3.4 健全信息以及配套设施的服务在动物园公交枢纽改进中,

可以在停车场、换乘通道、换乘站台等地方设置电子信息设备, 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出行信息。另外还要即时更新已经改变的公交线路信息, 防止以前的导向标识对乘客产生误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和管理的统一, 以科学系统的管理, 促进枢纽系统功能的发挥。

4 结束语

动物园公交枢纽虽然建设的出发点很好, 又引进了公交线路站点电子调度系统等先进技术, 有望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但在实际运营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因周边市场过多及自身具备商业功能, 没有体现公交优先。

现在有些枢纽建成之后, 枢纽中的一些配套设施却成为新的人流聚集的地方, 这样对枢纽的作用就会起到冲击的作用。在此问题上, 动物园公交枢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建议在类似公交枢纽的规划设计中对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1) 务必坚持“以乘客为本”的原则; (2) 合理组织交通流; (3) 多方式的换乘问题; (4) 配套设施的配置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超.交通港站与枢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陆锡明.综合交通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姜帆.关于轨道交通需求预测与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关系的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

[5]毛保华, 姜帆, 刘迁等.城市轨道交通[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枢纽》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水利枢纽工程认识心得05-10

枢纽设计05-04

通信枢纽05-10

四平枢纽方案研究04-08

成都铁路枢纽范文05-24

国外交通枢纽案例07-01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07-28

水利枢纽工程05-13

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04-08

枢纽工程施工论文04-15

上一篇: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下一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