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故乡在何方

2024-04-12

初中作文:故乡在何方(共11篇)

篇1:初中作文:故乡在何方

有时候,我很迷茫,也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在这个浩渺的世界上,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家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故乡。

我时常问自己:我的故乡在何方?

我出生在美国。美国有宽阔的土地,有着悠闲的生活方式和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可是那里似乎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故乡:没有温暖的感觉,没有故乡人的一点特征……当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美国迪斯尼乐园、好莱坞游玩时我很兴奋,但是却毫无自豪或留恋,我明白美国在我的脑海里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的概念。是啊!我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女孩!美国也许是成为我故乡几率最大的国家,我今后会在那里发展留学,我生在那里,我有美国护照。可是我长得一点也不像美国人,我没有美国人的一点习性和特征,因此“故乡”一词用在美国似乎有一种隔膜。不管我是多么喜欢那里的环境,多么熟悉那里的语言,我不可能对别人说:我是一个美国人。

一岁时我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来到了香港。在那里,我生活了七年,可是,那里的语言,那里的风土人情使我感到很陌生。在繁荣忙碌的大街上,周围的人和生疏的环境使我显得格格不入,我说不出一句地道的广东话。当我的同学用流利的广东话交流时,我竟不知道他们在讲些什么,我可笑地问自己:“故乡”的语言你都不懂吗?

对于香港,也许,那只是一种留恋,一种形式上的.故乡,那只是在我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停留时间较长的一座城市,而对于香港——一个国际大都市来说,我只是一个过客。

我从哪里来?哪里属于我?我仍在不断地寻找看……

九岁那年,我又搬到了中国上海。当我带着渴望去寻找辨别着伟大祖国里残留着的我的一点痕迹时,有时候我也曾经找到过,也试着去融入这个城市,去熟悉,去习惯……但是那与我心目中的故乡却相差甚远,虽然我寻找到一点点故乡的痕迹:我会说普通话。但是最终我知道,我错了。我很茫然,我一点也不熟悉上海的道路。面对同学所讲的一家家很有名的店铺,很著名的地方,很熟悉的道路,我浑然不知。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我有一些迷失自己的脚步。站在徐家汇的十字路口,我感觉我失去了方向感,辨别不出东南西北,我只能在别人的带领下走路,一个连路都不认识的地方能称得上故乡吗?

我也说不出任何一句地道的上海话,我不习惯于上海人的性格,也不熟悉上海的任何地方。当同学们一高兴起来讲上海话时,我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心里很想说,很想参与他们的谈话之中,可是我不会说上海话,我和他们搭不到一边,我心里清楚地知道:首先我就是一个在语言上被抛弃的人。我知道:我只是一个上海的居住者。故乡一词,已经离我太远太远。

篇2:初中作文:故乡在何方

我像一个流浪者走到哪里是哪里,走到哪里就去适应,就去生活。

有时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也许我所要的故乡我永远找不到。但是也许不久的将来,故乡已经变得统一化了,我很幸运:我学历史,学习到了中国上下50的文化;学地理,我了解到了中国许许多多的风土人情,我的潜意识里感受到中国就是我的故乡。

篇3:初中作文:故乡在何方

一、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中,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从而喜欢上课, 愿意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教学效益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教学内容时,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理解“基本路线的重要性”这一难点,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剪辑:举国上下欢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场景;“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的场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看完后, 请学生思考: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 学生就会有很多答案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了, 综合国力增强了, 国际地位提高了。这时, 我紧接着问:我们的综合国力之所以能够增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时学生也不难得出答案:因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即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也更加大胆地参与课堂, 与教师进行交流, 更容易理解课本的知识, 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运用趣味性语言,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理论性强, 基本概念和原理多, 并且增加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呆板, 就容易成为平淡乏味的说教, 学生也就很难保持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以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引起学生的注意, 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 我在讲授《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这一教学内容时, 学赵本山的口吻说了一段小品, 学生顿时哄堂大笑, 既激活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合理引入时政热点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学科比其他的学科要特殊, 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发展性。思想政治课能否把握时代的脉搏, 这是该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接触的媒体多, 视野广, 他们普遍对时事、新闻都很关心, 也感兴趣。对于政治教师来说, 一定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形成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这样, 学生不但爱听, 而且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多看报, 关注社会热点, 开展各种形式的搜集学习活动。另外, 还有“课前三分钟的演讲”, 内容多为社会热点、重大新闻或是学生所关心的社会话题。像“感动中国人物”“叙利亚问题”“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成功”“校车安全事件”“微博问政”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生按学号轮流, 提前一天准备。这样的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 因为有了事先的充分准备, 他们不仅有话可说, 而且能在课堂上一显身手, 展示自己的才能。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在生活中学, 在活动中学, 在做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时政热点, 联系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大事, 通过真实感人的事迹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用鲜活的案例为理论知识注入丰富的内涵, 进而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 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初中生容易激动, 自我表现欲强, 所以在课堂上我及时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快速抢答。

每节课前的5分钟, 我把上节课所学到的内容, 编成不同的题目, 由教师提问或者是投影出示, 学生快速抢答, 教师当众表扬答对者, 另外还可以加分奖励。这个分数不仅加到个人, 而且也加到个人所在的学习小组上, 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大胆参与的精神。

2. 组织课堂讨论或辩论。

在课堂上,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讨论的题目, 或者可以利用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小栏目中的问题, 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对那些有辩论性质的题目, 则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让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说话, 并让学生进行评说, 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 或补充反驳, 或纠正评价。这时,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学习有兴趣了, 课堂也真正活了起来。

五、巧用多媒体教学, 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仅可以使政治课堂变得趣味盎然, 优化课堂效率, 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多副优美的大自然风景图, 清澈见底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森林、五光十色的海底世界……正当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时, 画面急转, 播放视频《大气污染严重》和《沙漠化的扩展》。通过这一强烈的对比, 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切身感受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必要性, 顺利导入教学内容。

总之, 教师应该巧用多媒体技术, 以新颖有趣的方式, 去诱导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六、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活动,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课外活动, 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开阔学生的视野,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通过组织课外活动, 使学生将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学习政治课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二年级法律常识的教学内容, 我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开展了“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活动, 受到学生的热烈参与和一致好评。

篇4:作文批改 路在何方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批改;方法

一、传统作文批改存在的误区

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等。这类评语往往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篇作文中,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作文 的成功之处或问题所在,但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要求,僵化教条的语言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发扬优点和修正错误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态的引导和高尚人格的培养。

总之,一句话,作文批改文不对题,千人一面,万人一腔。

二、关于对作文批改的理性思考

(一)颠覆传统的评价模式

1.把百分制和等级制相结合,超越百分制

以往我们对学生作文成绩的评定往往以等级制呈现,在优、良好、合格三个等级间给定一个,这样既缺少了鼓励的作用,也难以准确区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确,等级有“客观评定”“激发动机”的双重功能,但是我们更应重视后者的功能。只要作文有闪光点,就可以给高分甚至满分,用登记制是不能够达到这一效果的。优秀的作文,可经常用“百分+超越分”来评价,如:100+10等。

2.创新评价模式

不必每次作文都打分数,其实老师作为读者一时也难以给出一个客观的分数。我经常用学生之间流行的小印章,如:小星星、卡通像、小动物图案等来标示学生的作文成绩,这些图饰来源于学生,用它来代表学生的成绩,更容易被他们喜欢和接受。

(二)改变批语的“冷漠”面孔,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

1.捕捉闪光点

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优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2.赞扬好文章

对于优秀作文我总是极力赞扬,夸张鼓励,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但必须注意这种鼓励赞扬是发自老师内心的,要不吝溢美之辞,同时也要注意批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话语,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3.委婉提建议

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作文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老师的批语应当尽量避免刺激性,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

三、作文批改路在脚下

(一)为学生作品提供发表机会

作为学生,不仅满足自己的作文被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所认可,更希望被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欣赏。为此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创办班级作文手抄报和作文选;积极向校报、广播电台及各级报刊推荐,以多方展示学生佳作,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对学生作文的赏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热情朗诵学生作品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我利用晨读、鉴赏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时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朗读时,我着力创造一种隆重的氛围。有时,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同学们猜一猜,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

(三)学生习作面批面改

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是背对学生批改作文,而一部分学生则在作文本发了之后,只看看分数,根本不注意教师的批改,不容易“上路”。对学生习作适当进行面批导改,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学生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门”,自己学会自改作文容易“上路”。這样有利于克服教者代劳,无效劳动偏多的弊端,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对面批习作的学生,同时要给他们“自改”习作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锻炼自己,同时也要及时查看实际效果。对自改较成功的习作可以“加分”,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只有在不断的自我修改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调动、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对学生的习作中涌现的优秀作文或好的片断,不仅在班上朗读,还可试着推荐给有关报刊选用。这样,既是对优秀习作者的鼓励,又能给大家美的享受,会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

(四)做好作文现场指导

学生在课堂作草稿时,教师应在教室间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点,“抢”时间面批,力求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巡视时,我们应侧重于抓“大头”,即学生的作文是否紧扣题目中的重点词(题眼),选材是否有利于表达作文的中心。这样,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写法,提高题目分析能力,抓住题眼,同时也为教师批改作文减少了一些“麻烦”。

(五)作文批改抓住要害

面批学生习作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做到面面俱到,要抓住习作中的主要问题去多启发,多“点拨”,多导改。如:有的学生在写日新月异的家乡》时,只知道写只懂得写衣食住行变化,不懂得如何深化主题,没有明确的中心,可这样启发:“家乡以前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使学生明白:写这类题目,要注意反映家乡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好,是改革开放好。还有的学生写完家乡的变化后,没有写自己体会就草草结尾束了。对内容欠具体、重点不突出或结构不完整的,可这样点拨:“你文章不完整,如果是前半部分写了家乡变化的面貌,中间部分写了家乡变化的原因,那么,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想法,不会是无动于衷吧?”这样,既指明了学生作文的写作结构,又指出了学生作文结构的欠缺和不完整,一箭双雕。对状物的记叙文,必要时还可面对面帮助学生观察,认识。让让学生一个个先口述观察的结果,然后,再把观察的结果写出来,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想不提高都艰难。最好的作文方式是鼓励学生先把所想说出来,然后再写出来。

篇5:你在何方,我在故乡抒情散文

当你开始觉得那个想去的地方从模糊到清晰,从兴奋到柔和,它已种在你的内心。当你开始觉得你在的这个地方,从漠然到感激,它已到达别人的远方。当你怀抱着梦想到牵着它一起走,从压抑到坦然,我们都已到达远方。

忘了很久以前听到的一首歌这样唱着“梦,在远方等我,灿烂如烟火,是等待的千个承诺。谁,在认真生活,和我一样的执着。希望每天在我的眼前,古老的从前到今天,越变越远的地平线。”

篇6:敢问路在何方初中作文

我曾经是一只幸福快乐的白鸽,自打会飞后就跟随同伴们遨翔于蓝天之中。那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国家曾是我最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到过那里很多回,追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青青牧草,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原;追寻过鄂尔多斯的千里戈壁,塔克拉玛干的万里平沙;还追寻过那远古的黄河古道,逶迤的长江堤岸……

直到我死的那天,我都在想着:下辈子我还做一只白鸽,继续享受美丽大自然带来的一切。接着,我安静地走了,等待下一个轮回……

上帝可能听到了我的呼唤,让我再一次成为一只白鸽,然而这一次我却后悔当初做出的决定……

我睁开眼睛,看见的一切已和从前不一样了。天空不再蔚蓝,河水不再清澈,森林不再安宁……每天我都在逃亡,我知道一个叫“猎人”的坏家伙要捕杀我们,随着我渐渐长大,年迈的父母已不堪生活的重压快倒下了。妈妈含着泪对我说:“孩子,飞吧!飞得远远的,永远别回来了。飞到一个人类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去。”我含着泪告别了爸妈,刚飞了一会儿,就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黑洞洞的枪正对着我,我慌了,就在此时,远处的爸妈为了救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飞了过来,用他们单薄的身躯保护了我。他们倒下了,树林里传来我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我历经艰辛飞到了我的故乡。我前世的心中最美的地方,不过,我失望了。曾经浩浩荡荡的黄河已经面目全非,两岸植被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黄河断流,最长的断流期竟长达10个月。两岸百姓骑自行车在河道上来来往往。我的心流泪了,每回忆起当初见黄河的景象,想起当时滚滚黄河水义无返顾地奔向大海的壮士情怀,想起千百年黄河水哺育的人们,我虽然只是一只白鸽,但也无比痛心于今日的惨况。可令我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黄河……茫茫苍穹下,我听到这样一段泣告——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请回话!”长江:“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我也是黄河。”一直以来,在我眼里长江应该是明亮的,清澈的,可是残酷的现实把美好的幻想击得粉碎。夏,长江爆发百年不遇的洪水,在洪水的咆哮中人们显得那样无助和渺小,在凄厉的哭喊中骨肉离散。我们动物和人类都应该爱着共同的母亲——地球,她哺育着大地生灵。可人类却永不满足,用他们特有的本领剥削着地球的肉体,狂妄地统治着地球。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睡不着。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未来会怎么样究竟谁会知道?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我发现我的同伴们越来越少,我每天都在被捕杀,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我看见地球光滑的皮肤变粗糙了,青春的容颜苍老了,华丽的衣裳黯然失色了。这就是人类的杰作!

非洲大沙漠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良田,人类面临生存危机;南极洲的冰层开始融化,千年后洪水滔天不再是神话。地球毁灭!我不敢想了,妈妈叫我飞到一个没有人类的地方,可是我发现我找不到。我只寻寻觅觅想有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到底算不算高?

人类啊!我和你们同为地球上的生灵,为什么要这样残忍地对待我们,为什么啊!

世界如此之小,我们注定无处可逃,当我尝尽人情冷暖,当你决定为你的理想燃烧,就算我不知道会怎样,但在我临死前还是要提醒你们,不要只图眼前经济利益,而毁坏森林建厂;不要只顾个人的方便而随意向河里倒污水。不要小看地上的一片废纸,不要轻视那未拧紧的水龙头……今天,你的随心所欲将会以血的代价偿还。请保护环境,保护好家园。

篇7:初中优秀作文:路在何方

她独自一人卷缩着身子,双手紧抱着膝盖,依靠在河岸边那块大石上。现在,只剩下那石头让她有所依靠。前面是波涛汹涌的江水,身后是层层茂密的森林。“山重水复疑无路”,她的路在何方?她迷失了。

七八个星闪烁在天外,两三点若雨的泪夺眶而出,她哭了,是无声的泪。泪轻轻划过她冰冷的脸,留下无助的痕迹,毫不留情地落到河边的草丛中。不知泪是有生命的,还是小草是有感情的。一颗泪珠如神话般,闪烁着光彩;如魔术师般,制造着神奇;如彩虹般,飞架在河上;如桥般,连接着两岸。是梦吗?但更可能是心中的渴望,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之桥吗?她不敢走上去,她害怕那只是幻觉,更害怕失望的坠落感。她一动不动,站在岸边,止住了步伐。

桥的魔术在进行着:红色的喜悦,蓝色的怒火,灰色的哀伤,金黄的`欢乐,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结合成一条五光十色的间格桥面。一群性格独特的人物行走在桥上,在优美的景色的变换与配合下,编织出一场场动人的情节,创造着一个个不一样的精彩故事。像一场独特的舞台表演,在桥上进行着。

望着桥,她呆住了,泪停了。风轻轻地吹,吹过她的内心,带来丝丝暖意;吹过夜空,带走层层乌云。圆月泻下的光芒,投照在她身上,柔和恬静的月色拥抱着她。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久违的会心微笑,心中不再留有一丝迷惘,她解脱了,明白路在何方!她深深地知道:桥是通向未来彼岸的通道,梦想中的小说是筑桥的原料,而创作小说的作者就是她自己,她就是筑桥人。

篇8:初中作文:故乡在何方

关键词:中考作文,浙江省中考,作文题型,农村教学

中考作文题就像一面生活的镜子, 忠实地呈现出当下写作教学理念。中考作文题也是创作的平台, 引领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激情。但学生害怕作文, 不想写作文的现实也不得不让我们正视。这种现状让人不由揪心:我们的作文怎么就那么可怕呢?向前走, 怎样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 对近五年来浙江省各地区中考作文题予以全景观察, 并结合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探索思考农村作文教学的出路。

一、近五年浙江省各地区作文题全景观察

(一) 命题形式:标题作文命题 (含全命题和半命题) “春色满园”

近年来, 中考标题式作文凭借它“适度限制”“便于评价操作”的优势, 经过前两年的“完美转身”和“华丽来袭”后, 2014年稳当中考作文花园中的“一枝独秀”, 并继续“引领风骚”。调查显示, 作文命制者更注重统一评分细则, 更重视提高思维含金量, 努力排除由于命题过于开放而带来的评分标准难把握等因素, 减少由于命题过多而出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现象。当这样的作文命题理念成为主流, 我们可以预见, 标题作文命题形式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年的中考。

(二) 命题内容:

“关注生活实践”“展现真我个性”“引领价值向上”成为考生的“心灵鸡汤”

中考作文明确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可以记叙说明, 编写故事, 也可以发表议论, 抒发感情”, “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写出真情实感”, 于是命题中“我”“自己”“自我”“家”等字样备受青睐。

命题导向以引领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为主, 引导考生从情感世界中溢出快乐以及励志、向善、唯美的题目, 可圈可点。如2010年宁波《一个微笑》、湖州《温暖, 就这么简单》, 2012年衢州《被爱的感觉》、杭州《一份满意的答案》, 2013年杭州《懂得分享》、嘉兴《歌声嘹亮》, 2014年绍兴《我也是一束阳光》等。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和关注当代学生真实经历以及心理素质并重的命题格局, 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对当今教学提出的要求, 将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亮点。

命题内容引导学生从“平常叙事”到“审美感知”。如2012年温州中考题为《向前走》, 命题意图绝不是让考生写自己实实在在地从牙牙学语到长大的向前走, 而应该从这样的“平常叙事”转向引导考生反观生活经历, 展现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向前成长, 进行“审美体验”。近年来, 命题里这样的审美情趣渐浓。

(三) 评价标准:从“文字唯美”到“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

近年中考作文评价有所变化, 进一步强调“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各地中考命题者纷纷向“假大空”的美文亮剑, 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 语言与价值的和谐凸显。如2014年绍兴中考作文《我也是一束阳光》, 这个命题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 也注重了正能量的宣扬。人间处处温情在, 社会处处有阳光, 它反映了社会的温暖和谐。而“我”也参与了其中, 享受阳光的同时奉献阳光。引用到文中, 结合现实, 就是旨在倡导学生要有爱心, 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能献出爱心, 有自信, 乐于助人。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作文的现状, 我采用了个别谈话、问卷等方式对他们的写作态度、目的、素材和作文的评改等方面进行调查, 汇总情况如下。

可见, 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不容乐观, 作文成了一种思想负担。

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建议

观察与分析浙江省近五年的中考作文, 笔者认为, 命题作文既有利于学生随心发挥, 又有利于学校甄别与选拔。就命题方向而言, 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实的体验感悟, 将成为中考作文的重中之重。挖掘学生内部心灵感悟, 并诉诸外部语言将成为新的写作向标。

透过历年中考作文, 我们看到了作文教学行进的方向。分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我们看到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只要对症下药, 相信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 开展命题作文为主、兼顾其他题型的训练

近五年中考命题作文成为主流, 但其他题型不可忽视。2013年, 材料等其他题型也有涉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 很多省市都考材料作文, 占了作文命题总数的一半。根据以往经验,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与趋势的新变化不久就会渗透影响到中考作文中, 所以我们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平时必须把材料作文训练放到重要地位。2012年绍兴中考材料作文堪称亮点。它为考生提供一则关于“自然界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季节”的材料, 用“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里开放呢?只有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 就会开放得务必绚丽”这一句揭示主旨。考生普遍反映所供材料开放性强, 联想面广, 只要抓住“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等立意, 应该不难。

(二) 辨微去异, 培养学生精准审题的实战能力

如面对2010年义乌中考作文《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2012年台州《我会记得》、湖州《你最珍贵》, 2013年台州《这就够了》或《这还不够》、温州《原来我没懂》, 我们都会发现题目里暗含陷阱。做一个题目比较题:《我不是一个角色》《我记得》《你珍贵》《这够了》《这不够》《我没懂》, 多一个字少一个字, 文章所表达的材料、重点均有差距。所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精准审题的实战能力很重要。其中, “增减字词”“逐字扫描”“比较区别”“抓住题眼”是常用的方法。命题里的那些“也”“最”“还”“竟然”“其实”“更加”“原来”“又”“就在”等关键词和其他暗藏“陷阱”的词语, 会造成创作立意的偏差。我们今后应多进行一些“有无比较”的训练, 以提升学生“辨微去异”的能力。

近几年比喻象征类的“虚”命题也很多, 要求考生具备“虚”中见实、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的能力。如2012年温州《向前走》、杭州《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1年绍兴《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等, 找出“虚”词是关键。

(三) 引导学生写熟悉的生活素材, 抒写真情体验

纵观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内容, “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成为考生的自然诉求。生活处处是资源,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 他们只是不知自己拥有一座“天然金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点, 使他们对熟视无睹的作文资源能深入挖掘。教学中, 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物、曾经到达的地方, 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 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 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 将“考试需要”与“生命需要”统一。

农家田园其实是个五彩缤纷的新天地。而且, 农村学生从小“亲密”接触大自然, 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情结感怀, 可使这些田园生活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可惜, 我们的学生漠视了这一切的存在。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笔宝贵的资源, 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四)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评改应注重实效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 学生创作兴趣的激发是关键。在平时训练命题设计上, 我们要尽可能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靠近。在要求上, 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写作的“硬性”束缚, 鼓励自由多元表达, 倡导学生抒写自己的心灵感悟。在实际的操作中, 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语言表达中, 鼓励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观察, 有自己的想象, 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更为重要的一点, 教师评改要注重实效, 要拓宽学生作文的反馈渠道, 让学生真正有所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认真对待, 不懈努力, 扎实教学, 农村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因为, 作文教学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参考文献

[1]学习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写作.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

篇9:作文教学“路”在何方

一、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为学生的知识情感储备提供源头活水

对于生活,也许有人认为太平凡、太琐碎,见到的都是平凡的人、琐碎的事;听到的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所做的都是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没有什么“爆炸性”的新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让我们感动的往往就是这些平凡的人、琐碎的事,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要认为事细事小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经典美文。语文教育家于漪不是捕捉住了童年学习生活琐事,而写成《往事依依》这样的感人之作吗?普里什文不是感触到了森林里小溪的精神,而写出了《林中小溪》这样的典雅美文吗?这些佳作的题材都来自于平凡的生活。

明确了“要观察”还远远不够,还要知道怎样去观察。要知道怎样去观察,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行、体情、会意。

所谓察言,就是要学会聆听周边所有声响。自然的,非自然的;通俗的,高雅的;正面的,反面的……也正是由于学会了聆听,才能涵养性情,旷达胸怀,感受到智慧的灵光和启迪,让思维变得流转自若、鲜活水灵。鲁彦因为学会了聆听,才写出了《听潮》;谢大光因为学会了聆听,才写出了《鼎湖山听泉》。所谓观行,就是要学会留心身边所有风吹草动,让全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的脉搏,感知春夏秋冬的流转。所谓体情,指的是在察“言”观“行”的同时,要力争进入对象的内部,了解其内在情感的运行轨迹。所谓会意,指的是在察“言”观“行”体“情”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情感物化在“言”与“行”上,使对象内化,变为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对此要多引导。著名作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连续不断地去观察一位拉车老人的事例,值得我们思考。

二、加强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储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从理论上讲,阅读是个涵盖极广、枝蔓极复杂的话题,在具体的实践中,必然地需要解决几个矛盾:课内与课外阅读、现行考试与大阅读、集体阅读与个体自由阅读之间的关系等。同时也要思考本身的阅读问题。譬如:为什么要阅读?应该怎样阅读?阅读什么?这不仅有利于阅读行为的实施,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自由自在的阅读生活,为写作积累相应的知识情感。

如果我们把阅读纳入人的生命历程来考察,就不难发现阅读是人生命的一种实践形式。从内在机制上看,阅读是主客双方互动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主体通过阅读,接受人类悠久灿烂文化的营养,再造自我,发展自我;另一方面主体在接受人类文化滋养的同时,对人类文化又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自我加工和创造,进而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人类文化正是在这种阅读互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个体的人也正是借助这种阅读实践得以成长。令人人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学生最缺少的就是这种有生命的阅读,从阅读中学会写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作为中学生,为了内在的知识储备而阅读,在阅读的材料选择方面要有取舍,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在更多的时候应由教师给出一定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这类话题广泛地阅读,并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加以背诵,让其融入自己的血液。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围绕一些话题,选取一些经典材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能背诵。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默写。也许有人说,这是在搞应试作文教学,不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觉得这样的忧虑是多余的。从初中生内在知识情感储备的现状来看,不少学生连一则完整的作文素材也无法准确背出,写起作文来,自然只能瞎胡编乱造,空洞无物。与其让他们胡编乱造、泛泛而谈,不如让其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如果每个月都能让学生背五则经典素材、两篇美文,三年下来,学生积累的素材、美文就相当可观了。当然,在让学生记住的同时,作为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经常去用这些素材。这就涉及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阅读写作指导了。

林语堂先生说:“所谓阅读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教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趣挤出,使之变得干燥乏味。”近几年的所谓阅读更是如此:阅读欣赏要么就是当堂训练,要么就是课后做题;要么就是预定的程序解剖与构架,要么就是多媒体的狂轰滥炸,还有的甚至将阅读变得“快餐式”的“压缩饼干”进行填充。把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美感扫地出门;把知识的积累、素质的提升、人生的完善拒之门外;把启迪心智、融注精神、认识世界等读书的本意全都扫荡殆尽。说直接一点,长期以来,中学阅读教学的目标过于狭隘,阅读教学一直定位在所谓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上。

阅读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人类先进的文化,启迪心智、融注精神,从而实现学生的文化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在质上的提升,让阅读中的知识情感自觉地诱发写作动机,促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正是由于阅读的错误定位,几乎使中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阅读。所谓的基本阅读能力,对阅读并不十分重要。事实上,由应试派生出来的烦琐的规范与要求,在学生参加完考试以后,便荡然无存。

三、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巩固已有的知识情感储备

在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知识情感储备后,应该有计划、分阶段地指导学生去进行写作实践。但这种指导与以前的指导应有区别。《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其中又特别强调“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宜一味搞作文技法技巧的系统讲解,而应注重让学生“巧嫁接,多实践”,在模仿与实践中感悟写作,得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所谓“巧嫁接,多实践”,就是指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情感储备的催化下,产生写作欲望;在写作欲望的指引下,进行“取材一立意一构思一起草一加工”的过程。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学生挖空心思、东拼西凑,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的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从而变为一种自我愉悦的体情行为。杜甫的“诗史”是唐朝由盛入衰的动荡现实在他心中激起的痛苦的浪花;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他“半世纪亲见亲闻”的封建社会在他心中引发波澜的自然流淌;鲁迅的《阿Q正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种“吃人”社会在他心中留下的伤痕……统观这些大师,他们都是在自己不得不写的基础上才写的。即在已有的知识情感储备的催化下产生的一种自然行为,而非他人强求。

篇10:我的故乡在远方初中作文

浓浓乡愁,荡漾在字里行间,晕成青涩而灵动的光圈,美得沉郁而绚烂。

时常忆起,外公抱着我,一遍又一遍地述说着:“孩子啊,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叫做安福。为什么叫安福呢?那是因为日本鬼子扫荡的时候,差两里路就到这儿了,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吉利的名字。安福呐,就是我们的故乡!故乡呢,有条河,叫泸水河;还有座山,叫蒙岗岭……”

又至秋天,这引起无限忧愁与伤感的季节,我的心正如这淡漠的秋,暗淌着萧索苍凉。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有我从未见过的川流不息的车流,有我从未感受过的寒气彻骨的秋风,有我从未体验过的接踵而来的迷茫。我的故乡,變了么?故乡的山水,还是那样的美么?

两年了!两年前的秋天,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生活了的故乡。别了故乡的漫天星河,来到了这样一个灯光亮过星光的大都市。我钻进风干的记忆中,疯寻着秋瑟中的那一丝温存……

小时候,我经常和伙伴们在河边的草地上大喊大叫,疯跑着,柔和的阳光轻轻地洒下,笼在我们粉嘟嘟的小脸上,又随着我们的节奏跳动着。跑累了,我们坐在岸边的青草地上,脱掉鞋子,小脚丫伸进河里,轻轻地摇晃,看着平静的河面被我们荡起小小的水波纹。这些小小的波纹排成队向我们跑来,我伸出手准备迎接它们,眼看要跑到我的脚下,却又被小筏挽留,只在我们面前绽开朵朵小浪花,转身走了。我失望地嘟着小嘴。接着前面又跑过来整齐的一排。我惊奇地发现,这次的波纹换了装,是太阳给它们披上了金衣。不禁抬头看太阳,却又发现了一团团棉花糖似的云朵。我欢快地叫道:“快看呐!你们快看!是棉花糖!”我们欢笑,指着云朵:“这是我的`!那才是你的!”“不对,这是我的!”我们都认了自己的云,并将童年所有的美好和愿望,告诉了云朵……

小脚丫们荡漾的地方,叫做泸水河。

如今所处的都市,车水马龙,喧闹嘈杂;学校中的激烈竞争,逼迫着我,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想告诉天上的星星,可是苦于它们无奈的隐藏;我想告诉江水,可是苦于它冷冽的拒绝。我只能望着远方,茫然中,眼前浮现那一抹绿……

我漫步于山径之中,伴着牛毛细雨。细雨飘飘,像淡的雾,像薄的烟,把那一片鲜明的绿染得朦朦胧胧,细雨融化了山中满目的绿,把雨幕都染绿了,萦绕着,蔓延着,一片空灵!一片透彻的清新!故乡的山,就像是一缸发酵的酒糟,而这场雨,就是打开缸子的手。到处都弥漫着故乡的气息!我大口大口地吸吮着这乳汁般的空气,我拼命地吸,也伴随着大口大口的呼气,我企图吸尽这清新,却又怎么都吸不光。所有的烦恼,随着这呼吸吐纳,被释放,又被净化。我沐浴着细雨,缓缓地走在石阶上。这石阶,经过雨的这番洗礼,也變得格外分明,脚踏在上面,发出阵阵清脆的声音。树,只是静静地站立在山里的每一个角落,聆听着雨的顽皮,虫的密语,我的脚步,我的释放。这静谧,这祥和,让我痴,让我迷,让我醉,让我后退两步又前进三步。这山,只是静静地躺着,包容着一切……

洗礼心灵的归宿,叫做蒙岗岭。

我在山里大喊:“我要走了!”山里飘荡着我的回声,回声,似乎化成席慕容的诗: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惆怅的模糊

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这诗一落,那回音似乎變成了“我会回来的!”

天边的绿色渐渐消散了,仍然是一幢幢高楼大厦,秋风仍旧暗淌着萧索苍凉,只是那诗,催浓了我的思念,催疾了我的归心,催出了我的思乡泪。又抬头看看天,拭去眼角的泪水,刹那间,我看到了漫天的星光、那河、那山!……那回声,从遥远的故乡飘来,飘进我的心中,就这样回荡着……

我离故乡,很远、很远……

篇11:路在何方作文

思索……

大复习已经逐渐拉开帷幕,充满整个复习阶段的是紧张、激烈。今天,又一次站在青春起跑线上的我已经感觉到军号已经吹响,钢枪正在擦亮和那被期待的分量。中考正向我走来,东方已露出曙光。

然而,我却感到学习真得很苦。初三的复习生活让我切实感受到累的滋味,我很无奈。每天面对着一张张试卷、一道道难题、一篇篇文言文,我感到窒息。有时我会迷失方向,想放弃,因为我找不到前方的路,但每次一想到曾经自己那么努力,付出那么多的汗水和泪水,心中就会有一种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不可以放弃,坚持就是胜利。”既然中考不可避免,为什么不全力以赴拼一下呢?时间,不允许我再犹豫;空间,不允许我再逃避。面对中考,我只有充满自信和乐观,决不能留下遗憾和叹息;面对挑战,无论是输是赢,我都须全身心地投入,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

回眸身后,是希冀与心愿交织的目光;遥望远方,是拼搏与汗水铸就的辉煌!背负着青春成长的使命,我已经准备好了展翅翱翔。就让激情再次涨潮,让奋斗点燃梦想。

路已延伸,心更坚强。

面对中考我不再畏缩,我会勇敢自信地迎接它的到来。困难和挫折算什么,那只不过是生命中的过路者,并不是主宰者,困难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困难的前方就是路的方向。

现在的汗水终将会换来辉煌。当精灵的羽翼滑过花瓣,当蝴蝶的触角轻叩花蕊,蓓蕾的双眸欣然睁开,破茧般发出清脆的声响。听,这是花朵幸福的微笑,是艰辛的努力后迸发的力量。百回千次的跌倒,雄鹰终于历炼出征服天空的翅膀;千山万水的跋涉,小溪终于汇入浩瀚的海洋。

不要怕苦,不要怕累。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不要放弃。未来是美好的,只要找准路的方向。

上一篇:申请质量奖励报告范文下一篇:规下工业调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