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u1学案学生版

2024-04-23

m6u1学案学生版(精选6篇)

篇1:m6u1学案学生版

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八册

Module 6 Unit 1 I bought you this book.教学设计

寿光市古城街道罗桥小学:韩欣霞

课题:Module 6Unit1 I bought you this book.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教学目的):

1.Words(单词): baseball 棒球 team 队、组 interesting 有趣的2.Phrases(短语): playing baseball打棒球

give it to you把它给你

baseball team棒球队

looks interesting看起来有趣Main sentence patterns(重点句子):

1)I bought you this book.2)It looks interesting.3)Who gave it to you?

4)Simon’s family gave it to me.Grammar(语法): The form about the past tense.(掌握动词过去时的几种不同构成形式及关键词,并会使用)

Function(功能): Give and receive the presents.Use the task(任务应用):SB Unit1 Part2、3 and 4AB Unit1 Exercises 1-2

Tools(教学工具): tape,word cards,flash 课件,PowerPoint课件

Teaching steps(教学步骤):

Step 1 Warmer and revision(复习导入)

1、greeting(与学生打招呼)

2、幻灯片切入:now.What is she doing? She is flying a kite.Look!What is he doing? He is riding a bike.Listen!What is he doing? He is listening to music.把任务交给学生,通过看动作与回答,复习现在进行时。

3、幻灯片切入:yesterday.What did they do?They watched TV.Last nightWhat did he do?He went to bed.Two days agoWhat did they do? They played basketball.出示过去式图片,导入过去式句型的学习。

(此环节以动作为主表现两种不同时态,使学生在复习动作的同时,切实了解两种时态的表达方法)

4、出示幻灯片:现在进行时

基本结构:

构成:主语+be+动词ing(现在分词)形式。

第一人称+am+动词ing

第二人称+are+动词ing

第三人称+is+动词ing

定义: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或当前一般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有明确的提示语:look!Listen!now

一般过去时

一 构成⑴ be→was—(am, is 的过去式)were—(are 的过去式)

⑵ V.→V-ed(动词过去式)

二 用法 ⑴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通常会有明确的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yesterday.last night.Three years ago...(此环节将两种时态的具体用法与要求规则明朗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两种时态的用法有更为清晰的了解,符合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总结)

5、Today, we’ll learn a new sport, look at the blackboard:幻灯片导入:baseball(棒球),baseball cap(棒球帽), baseball team(棒球队)教师讲解并出示相关知识。Daming从美国回来了,Simon一家会送什么礼物给他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吧。

(此环节导入棒球图片及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并学习了相关单词,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Step2 Presentation(课文教学):

1.播放录音,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分段听录音)

1.What did Daming buy for his mum?

2.Who gave Daming the present of baseball?

3.Whose cap does Daming’s mum wear?

(此环节使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实用性强,同时锻炼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同时用笔勾画出课文中影响他们理解的生词和词组。(underline new words)让学生将不会的词写到黑板上,把不理解的句子在书上标出。请程度好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授其他学生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重点单词:interesting)Write down the main sentence patterns you don’t know:

1)I bought you this book about America.2)It looks interesting.3)It’s for playing baseball.4)Simon’s family gave it to me.5)But you can have this one.(Read together or follow the teacher, then translate)

找出课文中过去式的单词,板书讲解;

Find the words “bought, gave” in the dialogue.Under line the sentences with “bought, gave”.(此环节给学生具体任务听录音,小老师的形式带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也能更准确地发标准音)播放课文录音,逐句停顿,请学生跟读。

(此环节跟读录音可以进一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分小组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由组长带领,分角色朗读,组内学生可相互帮助,互相看口型,纠正发音。

(此环节注重小组合作,完成对话,可以互相带动与练习)请学生完成SB第一单元活动二。将全班分成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分别扮演Daming和Daming’s mum,掌握本节重点句型。

(此环节分角色表演,男女生进行一定的竞争,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表演中运用语言。)

Step3 practice(练习)(Use cap, book, computer game and bike)请学生完成AB第一单元练习一,然后进行集体订正。

(此环节是对课文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巩固,问题更加细化、全面,考察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课件展示活动三图片,教师请学生读出例句,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例句提示进行三人一组口头表达练习。For example: I bought you a book.Thank you.Who gave it to you? Zhang Wei gave it to me.To make the same sentences三人一组上台表演活动三,鼓励学生采用书上没有列出的物品做替换练习,给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此环节使学生在进行表演的同时,不停地运用到本课的重点句型,活学活用,是课本知识融于生活的最佳体现)

4、写出动词的过去式:

ride--eat--

is/am--play--

drink--see--

watch--go--

win--

学生可参照活动4的过去式写出不会的单词,然后巩固。

(此环节是对动词过去式的延伸,时间不用很长,让学生熟悉,从而有利于活动四的开展)Step 4 summary1、Read the dialogues in Unit 1.、SB第一单元练习4.Step 5 Homework

访问一下自己的家人,曾经收到过什么样的礼物,谁送给他们的。组织成对话。

(此环节将我们的英语搬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Design:

Module 6 Unit 1 I bought you this book.新单词:过去式:buybought

Baseballgivegave

Baseball cap

Baseball team

interesting

重点句型:

I bought you this book.Thanks.It looks interesting.Who gave it to you?

Simon’s family gave it to me.

篇2:m6u1学案学生版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教师适时补充强调。)作者简介: 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他本人也被称为。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字,号居士,其诗风豪放飘逸,清新自然,素有之称,杜甫称赞李白:“,诗成泣鬼神” 李白杜甫合称“”。

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诵读指导:《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X一XX一X和XX一XX一X一X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2、纠正字音。3、集体再次齐读。

4、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5、请班里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推荐)

6、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之情。“”字。因为全诗表达的是作者的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7、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功业未就的之情。

四、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一)、解题:哪个同学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

。因为本诗表达的感情是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

(二)、揣摩词句研读景情关系。全诗八句四联,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写。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答:,点明。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一个“”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其庙。“柏森森”一词,“森森”是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之情。

2、第二联中“自”、“空”如何理解? 答:第二联写。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感叹。“自”与“空”使

写出祠中的景象和气氛,渗透着作者瞻仰祠堂时的内心感受。寓于,耐人深思。第二部分(后两联,即颈联和尾联):写,是主旨所在。

3、颔联上半句何以写刘备三顾茅庐?是否走题? 解答:这上句实为从诸葛亮的和。下句则是对诸葛亮 的最精辟的概括,赞扬他的的精神。是描写。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句。

4、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的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的份,因此必然会“”。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借歌颂,惋惜,抒发了。

6、总结: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志向,抒发对古人的之情;

②抒发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同情,担忧; ④悲叹,壮志难酬。

篇3:关于我国环评审批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政府生态治理,环评审批,腐败问题

1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自上而下的环境监管仍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然而,这种 “行政主导”的治理模式就使得环境保护的成效在极大程度上受环境行政机关权力运行的影响。当前,各地方环保部门主要通过环评审批和环境监察两种形式发挥其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服务、调控、 管理和监督职能。但是近几年来,环保领域的腐败案件在全国各地频发,地方环保利益链也逐渐显现,其中,环评审批环节成为了腐败案件的“高发地带”。本文从环评审批的腐败形式和危害、环评审批改革的思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落实行政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具有现实可操作的参考建议。

1.1政府治理现代化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中全会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探索与改革的新方向,这一转变不仅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突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因此,政府治理现代化实质就是要求政府转变治理理念,进而科学有效地履行自身职能。

“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逐渐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国政治与行政发展的研究之中。 治理,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讲,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中国各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和问题,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并化解矛盾,以确保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顺利完成。就我国目前政治体系而言,要认识到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仍是政府治理,政府治理现代化是目前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1.2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建立系统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要求,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关切。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政府治理中生态建设维度的重要目标,是政府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子系统之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性变迁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生态治理能力和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又是政府部门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是指要在政府环保部门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方式和体系方面实现现代化,即摒弃传统落后、旧式腐败的治理模式,探寻高效、透明、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治理体系。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供合格的环境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保护环境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近年来我国也已开始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的问题逐渐凸显,环评审批过程中的腐败就是政府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重大困境,也是本文着力去破解的难题。

2我国环评审批中的腐败问题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各级环保部门的行政地位和执法权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2008年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后,在强化了治理权力的同时, 审批权和监察权都大大增强,使得环保部门成为了腐败的“高发地带”,而在诸多环节中,环评审批的腐败最引人注目。

所谓环评审批,就是指环保部门对拟建项目进行环评和审批的两个环节。环评,指专业的环评机构依据专业的环评技术导则和标准,针对拟建项目进行的考察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过程;审批,就是在审批机构接收到环评报告之后,对相关项目进行评审的过程,一般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由环评科直接处理,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还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因此,环评审批作为各级环保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涉及相关利益最多的过程,就成为了出现腐败违法现象最多的环节。

环评审批腐败,就是指环保部门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是以环境评估权和项目审批权的运用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社会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具体来讲,就是部分企业为了使得自己的项目能顺利通过环评和审批,为官员和审批专家提供“好处费”的做法。 当官员和专家收取“好处费”之后,就不得不为环评不合格的企业弄虚作假,同时还将对审批过程中偷排漏排、除污不合格的企业免除或减轻处罚力度。正是由于环保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缺乏监督,甚至可以随意调整“执法宽松度”,从而导致了其行政权力的失控,才使得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滋生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观念,权力寻租、以权换钱,从而侵害国家、社会的利益。

在某些地方,以环评审批为手段的环保腐败极其猖獗。全国环保腐败案件近年来也明显增加:如2012年,江苏南通曝出系列环保窝案,共计30余官员落马;同年4月,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督查三处原处长李学智被指控索贿;2013年7月,广东省东莞市环保局原局长袁绍东因收受东莞两家公司老板的贿赂共870万元, 被广州市中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2014年1月,福建环保厅原副厅长王国长因收受巨额贿赂,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年,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环保局原局长陈柏和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被刑事拘留,其“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的说法引发社会热议。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环保系统人数总体呈增长趋势,2012年处分人数较2008年增长30.2%,2013年同比增长60.4%,环保领域腐败蔓延状况可谓触目惊心。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政府不断加大节能环保资金投入。据析, 近年来中央财政资金中节能环保支出的比重显著增大,2014年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1 803.9亿元,今年中央财政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增至2 109.09亿元。国家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投入使得原本被视为“清水衙门”的环保部门地位攀升。但与此同时,在社会各界聚焦下,环保领域存在的一些“痼疾”,特别是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涉嫌贪污、受贿或挪用公款的腐败案件逐渐浮出水面,频频被媒体曝光。

3我国环评审批的改革问题

3.1环评审批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加深,政府的行政审批工作也需不断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要求。但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依然颇具计划经济特征,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各种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事项过于繁琐;审批级别设置过高,环节多;审批的时效性不强,效率低;审批人为设限的现象普遍,滥用审批权力,腐败现象常见等。

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作为行政审批的具体内容之一,其“环节繁琐”“权力滥用”“权力寻租”的缺陷,不仅使国家保护环境的行政手段力度打折,也严重阻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业,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把环评审批的职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危害了国民的健康。因此,推进环评审批改革,不仅能提高环境治理的质量,起到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更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要努力做到把环保部门该管的事管好,市场能办好的事全部交给市场办,环保部门不该管的事坚决还政于市场和社会。

3.2我国环评审批改革的现状分析

2013年底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旨在下放部分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同时还配套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旨在促进环评政府信息公开、 强化环评事中事后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显示,环境保护部总共下放25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主要是基础设施类和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后,将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已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着力推进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要求而提出。文件对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三公开” 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提出公开环评报告书(表)全本、公开政府承诺文件、公开批准和不予批准环评文件的全文、公开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的要求。有利于环保部门在项目审查过程中更充分地征求公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坚持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要求强化环评过程的监管,确保放而不乱。文件针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弄虚作假等环评违法行为,全面提出了加大环评监管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如强调要加强对环评机构、 技术评估单位、从业人员监管,以规范从业行为;强调要在时间上、 质量上保证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可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最优性、环境标准的可达性、环境风险的可控性和公众参与有效性得到充分论证,防止片面强调服务和效率,人为缩减审批时限;要加强公众参与的程序合法性、形式有效性、对象代表性、结果真实性的环评监管,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3.3关于推进环评审批改革的几点建议

3.3.1制定正、负面清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

各地方环保部门可通过制定环评项目正、负面清单来提高环评审批的效率,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环评项目正、负面清单,就是指环保部门依据地方建设特征将环境影响小,或基本不存在环境风险的部分工程,如民生工程、市政工程等,列入正面清单;将重污染工程,如电镀印染等,列入负面清单。列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在办理项目环评时,可直接在环保部门服务窗口进行申报,若资料审核无误,可立即办理许可手续。而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环保部门将不再审批其环评文件。

3.3.2建立环评信息网络查询平台,推进透明环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着力推进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要求,环保部门应搭建环评信息网络查询平台,将全国环评信息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进行公开,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事项外,其他项目的环评信息都可以通过信息查询平台进行查询,同时,还应该通过公布所有环评机构的基本情况,加强社会对环评官员、技术人员的监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鼓励公众、社会组织对环评机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对环保部门工作状况进行监督。

3.3.3完善环评审批监督制度,强化环评事后监管

近年来,环保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对建设项目实行了环境评价制度,但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问题仍然严重,未能实行全过程监管,造成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投入运营后,又因环境问题引发很多社会矛盾。因此,完善环评审批监督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竣工环保验收和事后运营环节的监管就显得尤为迫切。对施工期环保措施未落实、未按要求开展环境监理、建成运营后环境要求不达标的建设项目要及时调查取证或处罚;对未达到环评批复要求、公众意见集中强烈的建设项目,在整改到位之前一律不予通过环保验收。

3.3.4有区别地选择专家参与评审

篇4:关注学生 预设互动学案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找准教学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我们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只是来自于按教材的编排体系认为学生应该具有,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具有却很少考虑,忽视了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分析学生流于形式。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如学生的实际知识有多少、数学水平有多高、日常生活常识有多少、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等等。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通过了解知道学生已初步认识分数,课始就在黑板上板书1/4,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1/4已知道些什么。然后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让他们用三幅图(一个长方形、16个苹果组成的整体、1米长的线段)分别表示出1/4。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起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换位揣摩学生的思考角度,抓住教学重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设计学案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揣摩学生可能的思考角度、可能的思维方式,进而设想应该怎样相应的给予肯定、补充或纠正、启发,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设计时主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揣摩,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一个一个地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有的可能先求出每相对两个面的面积,再把三组面的面积相加;有的学生可能先从三组面中各抽出一个,先求出这三个面的面积和,再乘2;还有的学生可能从长方体的展开图中受到启发,先求出前、后、左、右四个面组成的一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在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计算方法,找出最佳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教学着眼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预设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经常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做一做,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迎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也能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学生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探讨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备课时要注意:(1)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避免合作交流时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2)讨论内容要有探讨的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防止讨论的“假”与“浮”。

总之,预设学案时,我们必须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充分关注学生的一切,由学习方式决定教学方式,由学法决定教法,把数学课堂真正设计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师生互动生成的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篇5:《逍遥游》导学案(学生版)

三维目标:

1、了解本课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学习重难点:

1、文章的思路。

2、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庄子寓言的特色。

3、积累文言词句。

一、知识链接

1、解题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庄子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预习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2、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3、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4、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三、课堂自主探究:

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的联系:

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以及他的理想境界:

3、课文写作特色

4、联系此文说说作者说的真正的逍遥是什么?

课堂达标练习:

一、填空:

1、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共-----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

3、《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二、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1、2、3、4、5、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三、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课后扩展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B.人之与人之相贼:偷窃?

C.何以易易:改变?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篇6:苏武学案学生版

班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并了解作者和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预习检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学习小组介绍苏武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由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辨认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 ⑥法令亡常 亡: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决:。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

3.辨析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 今义: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 今义: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今义: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

⑦武等实在 古义: 今义: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 今义: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 今义: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诚甘乐之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2)空以身膏草野(3)反欲斗两主(4)单于愈益欲降之(5)何久自苦如此(6)王必欲降武 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

(2)羝乳乃得归(3)杖汉节牧羊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5.特殊句式 辨认下列句式 ①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何以女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5)何以复加。②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三、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1.学生各自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2.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文意。

【参考答案】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五、布置作业 活页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探究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问题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3.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小结

(二)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四、课后作业;

活页作业

[课后延伸]

(一)关于苏武

苏武年轻时凭著父苏建的庇荫,与兄苏嘉、弟苏贤皆为郎,后升为栘中厩监。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苏武出使匈奴略)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上官谋反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刘旦,使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

宣帝时期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于是宣帝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拜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称为“祭酒”。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恭哀皇后父平恩侯许广汉、宣帝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透过平恩侯许广汉向宣帝陈述:“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宣帝许之。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苏武牧羊歌曲的歌词据说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北京一位中学教师所撰写。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

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能使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上一篇:福州大学物流本科考试下一篇:申报先进党支部材料--(井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