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菊观察日记

2024-04-20

悬崖菊观察日记(精选4篇)

篇1:悬崖菊观察日记

大舅给我家送来一盆花一悬崖菊。

我望着那长长的低垂着的枝条,不由想起大舅培植这盆花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春天,大舅把花盆倾斜放倒,让长了半尺多高的小菊苗沿着盆沿儿长。尺把高后,用粗铁丝把花茎缠住,给它定型,夏天,是菊花发育的好时节,掐尖、浇水、施肥……秋天,悬崖菊枝叶繁茂,这时,把铁丝撤掉,就成了现在这样了。

大舅告诉我:“这盆花还是黄、白、红二色的呢,开花的时候可漂亮啦!”我仿佛看到绿叶间开放出美丽的花朵,闪烁着耀眼的光华。

篇2:悬崖菊观察日记

近看,红的火红,黄的金黄,层层叠叠的`花瓣聚在一起,像一个个小绒球,花蕊则像一个个小时菇。

白花就另有一番情趣了,单层花瓣,稀稀朗朗,像一片片放大的晶莹的雪花,而那绿色的花蕊好不密集,像许许多多的蚕卵,挨挨挤挤,争夺“地盘”。你瞧,朵朵小花多像棵棵微型向日葵开放在悬崖上呀!

红、白、黄三色花从花盆中垂挂下来,长长的,宽宽的,简直是一条五彩缤纷的花的瀑布,好一派磅礴的气势!

篇3: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收治偏头痛患者70例, 诊断标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制定的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采用病、证结合双重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为普通型偏头痛, 中医辨证为肝阳头痛。病程均>1年, 入选前1个月未服用其他治疗偏头痛药物。可排除高血压、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等脑内器质性病变, 颈椎病、感染性疾病及五官科疾病等所致的头痛。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男21例, 女14例;年龄17~78岁;病程6个月~1年7个月;对照组男14例, 女21例;年龄18~7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方法:

治疗组口服川菊止痛汤1袋/次 (本院提供) , 每天3次;组分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10mg口服, 每天1次。2组治疗期间均禁止服用其他对血管舒缩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及止痛剂, 21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

1.2.2 血浆内皮素ET的测定:

2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 随即置于含10%乙二胺四乙酸 (EDTA) 30μl和抑肽酶40μl试管中混匀, 放入4℃低温离心机中3000rpm离心10min, 然后取血浆放入-30℃冰箱中贮存待测。ET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药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偏头痛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为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为疼痛强度减轻2级, 伴随症状减轻, 或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有效为疼痛强度减轻1级, 或发作时间隔时间延长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2/3;无效为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 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1/3, 或疼痛加重, 持续时间延长。总有效率= (临床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ET水平变化

治疗后, 2组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常见类型, 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认为是由颅内、颅外血管舒缩障碍引起, 认为偏头痛与环境、精神、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递质、免疫因素等引起多方面功能障碍有关, 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1]。偏头痛隶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风的范畴。本病是风、痰、瘀和正虚等多病因所致, 临床上以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气滞血瘀为多见。

川菊止痛汤是传统中药川芎、菊花、石决明、天麻等组方, 按照中医理论进行科学配方而成的汤药。方中川芎气香味辛, 运行十二经, 能上行头目, 为血中之气药, 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为治头痛圣药。菊花能行散开郁、清泄肝火、清利头目而止痛, 诸药配合能达到平肝潜阳、祛风止痛、活络通脉而治疗偏头痛的功效。

近来研究表明, 内皮素是一种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多肽, 主要由血管内皮合成并以管分泌的形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 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2]。偏头痛患者血浆、脑脊液中ET含量较正常明显增高[3,4]。说明血浆ET水平的升高和待续异常共同构成了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在生理情况下, 血管内皮细胞本身也能降解ET, 使其保持低浓度状态。当偏头痛发作时, 使前内皮原基转录, 促进ET的合成和释放, 使血浆中ET水平增高, 导致脑血管收缩, 同时ET又能刺激内皮细胞产生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 (EDRF) 和前列环素 (PGI2) , 以对抗脑血管的收缩作用[5]。川菊止痛胶囊通过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降低血浆ET的产生, 维持内皮细胞降解ET的能力, 调整血管运动, 使血管收缩达到一种稳态, 同时川芎能促进血小板解聚, 抑制血小板释放, 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改善微循环而治疗偏头痛, 其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 治疗组予川菊止痛汤治疗, 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ET) 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2组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菊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血浆ET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血浆内皮素

参考文献

[1]程学铭, 蔡琰, 等.我国六城市居民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0, 1:44.

[2]Yanagisawa M, Kurihara H, Kimura S, et al.A novel potent vasoconstic-tive pepride pro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nal cells[J].Nature, 1998, 331:441.

[3]陈恒年, 王振金, 李冲月, 等.偏头痛患者血浆与脑脊液内皮素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 1994, 16 (2) :65.

[4]Ferrari MD.Biochemistry of head pain[J].Headache, 1998, 28:254.

篇4:养万寿菊观察日记

南方三小五·一班 罗贝尔

梅、兰、竹、菊素有我国“四君子”之称,现在正值秋天,我决定去我外婆家拿几粒菊花种子亲自养一株菊花。

外婆给了我一小包种子,我看了看迟疑了:这么小的种子只比板蓝根颗粒略大一点,这能种出花来吗?我有点不信,可是外婆说这就是万寿菊的种子,我看了看门前的万寿菊又看了看我手中的种子,决定一定要将它养活!

9月27日 星期一 阴

放学后,我赶紧跑到奶奶家把那一小包种子种进花盆里,奶奶帮我松土,而我把那些种子排列成圆形并督促奶奶替我浇水,好好养着它。奶奶也是个“花痴”,马上就同意了。我想它能快点长大,长成一株美丽的万寿菊。

9月28日 星期二 晴

一下课,我就又跑到奶奶家来看我的万寿菊,可是我的真正目的是想给它浇水,奶奶同意了。我拿着瓢子接了半瓢水,奶奶说这水太多了,我只好接了三分之一瓢水,然后小心翼翼地给它浇水。啊,它们居然变大了,一摸还湿漉漉的,我猜测这里面肯定是水所造成的。晚上,我上网查了资料肯定了我的想法。

10月7日 星期四 雨

这是国庆放假最后一天了,在放假期间我没有时间去我奶奶家看我的万寿菊,正好今天中午去奶奶家吃饭,我可以看一看我种的万寿菊了。啊!它的变化真大,小小的种子已经长出了碧绿的嫩芽,芽儿在微风中轻轻地舞动着,好似一群舞女在微风中跳起欢快的舞蹈。接着我又凑近看了看,发现芽儿一周有像锯齿的边,不细看还看不到,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10月14日 星期四 晴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想给我的万寿菊浇一次水,虽然今天回得很晚,可是我依然记得这件事,我兴冲冲地回到了奶奶家,拿起瓢熟练地接了三分之一瓢水后小跑到阳台上时我大吃一惊,发现那一圈的万寿菊全部都长大了。叶子从碧绿变成了深绿,就象人的皮肤变成古铜色一样。叶边的锯齿也更加显眼了,叶子中间长出了嫩茎,虽然茎比较粗,可是妈妈说它还是很脆弱,摸它时一定要轻点,否则可能会被折断。

10月20日星期三 晴

今天,我放学后邀了同学去我奶奶家玩,其实只是想让他们看一看我的万寿菊。我们一回家发现今天的万寿菊和上星期比又变了,花长出了花苞,而且长高了,茎长粗了,叶子长多了,最明显的除了花苞外,叶子的颜色又从深绿变成了墨绿,我一看就知道花快开了,我心里又高兴又激动!

10月23日 星期六 晴

上一篇:运水过河的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