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观察日记

2024-05-01

写景观察日记(通用14篇)

篇1:写景观察日记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银河小队来到了良渚的新湖,去感受春天的绿意盎然,春天的鸟语花香。

一下车,我们立刻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这里环境优美,有山有湖,诗情画意,还特别宁静,大家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新湖有着原生态的美,湖水干净清澈,碧波荡漾,山色葱笼,沿湖盛开了大片的鲜花,有水仙花、郁金香、还有其他不知名的#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www.gkstk.com end#鲜花,在空气中散发着芬芳,大小星星们都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小朋友们就更开心了,他们笑着、跳着、追逐着春天的脚步,累了休闲时他们看着美景还说了有关春天的很多词语。嗯,多亲近自然,也会变得更热爱自然。

这是一次开心有意义的小队活动,孩子们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接受自然的熏陶,锻炼了身体,增强了队友之间的感情。难怪最后孩子们都舍不得离开,还徜徉在这青山绿水间。

篇2:写景观察日记

几棵小草偷偷冒出了芽,柳树换上了一件嫩绿的衣裳,土地踩上去软软的。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蹦啊跳哇,春天就在我们的笑声里。

奶奶在菜园里忙碌着,她说: 别看这菜籽又黑又小,在微风细雨中能长成一园子脆生生的青菜呢。 我明白了,春天就在奶奶种的菜籽里。5篇小学生写景作文--春天观察日记200字5篇爷爷挖了很多野菜 ,他说: 这野菜有春天的味道,吃了长劲! 我吃了两大口,哈哈,春天被我吃到了肚子里!

春天就在我身边,我就在春天的怀抱里。

篇3:写景观察日记

这是一个同研共进、携手前行的学习共同体。在教研组长陈李娟的组织、带领下, “一人一示范”“微课三人行”“教育大家谈”等各种研讨活动常态化进行。

该组近一半成员是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他们凭借前沿的课程视野、扎实的教学技艺致力改革, 率先垂范。在集体智慧的推动下, 组员们的教学水平获得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船长》《爱之链》《草原》《石灰吟》等优秀课例在校级、区级进行了展示交流。除了打造“精品课堂”, 该教研组紧跟时代的步伐, 开展了“微课三人行”活动, 主要针对学生阅读、习作中的难点, 进行小型的专题讨论, 随后“微设计、巧化解”。新鲜出炉的《怎样读好一本书》《读后感的创意写法》 等微课由组内推广到全校, 并参加市级比赛, 获得好评。

编前语

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不是要他们个个成为作家, 而是让他们有意识地自我培养事事留心、处处感受、时时思考的品质与能力。今天, 我们探讨的“休闲观察”“ 深度观察”“ 长线观察”, 为的不只是这次写景习作, 而是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 让观察成为儿童的真品质”。

陈李娟:选入教材的写景文章都是名家名篇, 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好范文。教学时, 我们经常从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汲取精华, 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六年级下册《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每每教完这篇课文, 教师都会指导学生观察一种花, 模仿课文的表达形式写一写。可是曾经的实践发现, 只要一布置“观察”作业, 学生就明白“该写作文”了, 对景物的兴趣就失去了一大半, 真正观察起来也是不情不愿、走马观花。

问题1:如何淡化“观察”的功利色彩, 打破“作前观察”的单一定式, 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呢?

陈钰枢:如果等到写作文时才布置学生去观察, 就会因为目标过于明显、任务过于紧迫而破坏学生的观察兴致, 导致写景时有被动应付之意。所以, 本学期我在教学《广玉兰》 一课之前, 就开始启动“观察”模式。说是“启动”, 其实没有明显的开启仪式, 没有硬性的观察目标, 也没有固定的学习流程, 一切都在“自然无痕”中进行。我将这种状态下的观察称之为“休闲式观察”。

一天带学生跑步时, 突然瞥见围墙外有一树的洁白,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抬头仰望, 几个眼尖的学生立即围过来。“这是不是广玉兰?”一个学生问我。“不是, 书上说广玉兰是五六月份开花。”一个读过课文的学生替我做了回答。这是个很好的预习习惯。可如果我这时明说“你们要好好观察, 以后要仿照课文写花的”, 那多扫兴呀!于是, 我神秘地一笑:“它也是玉兰家族的成员, 和广玉兰到底有啥不同, 你们渐渐会发现的。”说完继续向前跑起来。有时, 老师越是不急着问出答案, 学生越是来了探究的兴趣。他们在我后面叽叽喳喳议论不停。没过几天, 校园里一棵树上也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白, 我在一节体育课结束时, 提出建议:“孩子们, 不急着进教室, 今天阳光这么好, 我们到蕊春园里散散步吧!”“好!”在一阵欢呼中, 学生跑进园中, 开始了轻松的嬉游。来到那棵树身旁时, 我弯腰拾起脚边的一片花瓣, 托在掌心, 轻轻地说一声:“瞧, 花开了, 花落了!”心细的学生马上喊起来:“这是白玉兰, 围墙外的也是白玉兰!”“是的, 它的花没有广玉兰的大, 而且没有绿油油的叶片。”不错, 这孩子还真做了比较研究。“孩子们, 把头凑过来, 看看老师手里的这片花瓣, 你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话音刚落, 一个个脑袋聚过来, 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没凑得过来的, 自己也拾起花瓣观察起来。可是光看花瓣哪够呢, 随后他们就仰起脖子看那树上的花。在这样轻松自然的状态下, 学生睁大了好奇之眼, 敞开了观察之心, 看到了景物之美。

陈李娟:陈老师的引导看似无意, 其实很有心。有心留意观察对象, 有心选择观察时机, 有心设计观察情景, 让学生在“无心”中捕捉到美妙的瞬间。因此, “休闲式观察”要尽量选择儿童情绪好的时候,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亲近自然, 观察事物。如晨读枯燥时, 可以带着孩子们来到园中散步, 呼吸新鲜空气, 倾听鸟儿唱歌;午后暖阳下, 可以让孩子们流连于园中, 哼哼小曲, 聊聊心语;排队回家时, 可以让孩子们在园内驻足片刻, 抛去烦恼, 留住美好……总之, 追求一种“无心而去, 有意而归”的理想状态。下面, 大家继续讨论, 还有哪些办法能调动起学生对景物的观察兴趣?

蒋红艳:要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 我觉得观察对象的选择很关键。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 过去在老师的指导下写过不少的景物, 如果年年都写熟悉的景, 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不免有些乏味。因此, 我们不妨选择“陌生化”的观察对象。这里说的“陌生”不一定是完全陌生的事物, 也许是“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 也许是“面孔”熟悉却不知“ 芳名”, 也许是只看轮廓不解细节……总而言之, 要能抓住让学生产生新奇感的“陌生点”。

比如各年级老师都在指导学生观察紫藤胜景时, 我关注到校园中另一抹鲜亮的紫色, 询问路过的孩子、老师, 他们都说不出名字, 最后在科学老师那里得到一个模糊的答案———可能是紫荆花吧!“不会吧, 香港的紫荆花和它的样子可是不太相同的。”我带着疑惑回到教室, 把这个难题抛给了班上的学生:“大家快到阳台上, 谁知道教学楼前面那开着紫色小花的树叫什么名字吗?”“紫藤!哦, 不对不对!紫藤和它颜色不一样。这种花紫中还透着一点红!”“我在人民公园也看到过这种花, 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我敢肯定, 它的名字里也有个‘紫’字。”学生一边看着一边猜测着。显然, 大家对眼前这看似熟悉却不知其名的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趁机布置任务:“请你们这两天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种花, 确定一下它的芳名及习性。”果然, 学生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开这个谜, 有的回家上网专门查找带“ 紫” 字的花名和相关的图片, 有的又到人民公园转悠几圈向路人询问, 有的查阅百科全书等资料, 还有的第二天带来了相机把这紫色的花拍下后向人请教, 而我也拍下照片和网上的几种紫色花进行反复对照, 最终确认是“紫槿”。谁知第三天, 有两个学生拿着《现代汉语词典》 跑到我办公室里指给我看:“老师, 应该叫‘紫堇’, 是没有‘木’字旁的‘jǐn’。”我接过词典仔细读了上面的注释———紫堇, 草本植物, 花紫色。而“木”字旁的“jǐn”出现在“木槿”这种落叶灌木中。由此可见, “陌生化”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带给他们发现的新奇感。

陈李娟:蒋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经常留意那些被忽视的新鲜事物, 即使没有, 也要想办法将熟悉的“陈旧”变为陌生的新鲜, 将意料之中变为意料之外, 这样才能唤醒学生对“新”的敏感, 进而产生欣赏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问题2:在带领学生进行“休闲式观察”的过程中, 老师要不要介入引导呢?该怎样引导呢?

张宏炎:我觉得老师有必要进行适时引导。在“休闲式观察”中, 学生以散步的姿态行走在自然之中, 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身边之景, 一定会有独特的发现, 但是他们的发现通常是碎片式的零散点滴, 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比如当白玉兰绽出第一缕洁白时, 有学生欣喜地向我描述:“老师, 你看那还未开的一朵, 像不像朝着天的毛笔?也许是把天空当成本子, 正在书写春天的赞歌呢!”学生的发现真是独特, 我由衷地赞叹, 但他未必意识到自己是从“形”这个角度在进行着观察。于是, 我适时引导:“这位同学是看着花形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然后有了新奇的发现, 你们再看看花的颜色, 有没有奇妙的想象呢?”有一个学生说:“老师, 我觉得这满树的白玉兰像天上的白云。”马上就有人反对:“不像, 这些白玉兰花多小啊, 白云多大啊!”我打了个圆场:“那一定是白云被风撕碎了, 全都掉落在这棵树上, 不肯离开了。”有学生立刻点头附和:“撕碎不好, 应该是白云被春风一缕一缕、一朵一朵地从天空吹落, 粘在枝头, 与风共舞。”你们看, 在我不经意的引导之下, 学生的观察不仅关注到了颜色的白, 还巧妙地将 “ 色”和“形”结合起来。由此看来, 老师在跟随学生散步嬉游时, 一定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分享交流, 敏锐地捕捉出独特的“童眼发现”, 引导他们将观察和想象的视角扩大, 这样才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陶莹:我和张老师有同样的体会, 学生在观察时会自觉地加以想象, 但是他们的想象显得单调、局限, 比如看到含苞待放的花儿, 就会说“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运用想象之眼去观察, 也不知怎样去观察和想象。所以, 老师的引导很重要。比如一个学生从地上拾到一片白玉兰花瓣, 将它托在手心说像一座桥, 我听见了, 就轻轻问道:“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和你生活中走过的桥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是一座玉雕的桥!”“不错, 质地不一样。”旁边一个学生说:“这座玉桥是一件艺术品, 只能供人观赏!”“看来你们对这花瓣的作用和价值很感兴趣, 那么你们想想谁会爬上这座桥呢?爬上去做什么呢?”于是, 学生的想象进入了纯真的童话世界。在一串美妙的想象之后, 有学生将花瓣调了一个方向, 告诉大家:“你们看, 现在又像一把玉勺, 可以用来舀露水喝呢!”“还像手指摇椅, 昆虫们玩累了可以在上面悠闲地睡午觉。”瞧, 一旦想象具有了发散点, 画上了延长线, 抹上了童话色, 寻常的事物就变得不一般了, 老套的比喻也变成了新鲜的话语。

陈李娟:刚才几位老师的做法和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要用智慧带领学生进行“休闲式观察”。首先, 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独特的观察对象;其次要用一颗慧心创设轻松自然的观察氛围;此外, 还要有“ 慧引”的本领, 将学生平常的发现引出新意, 将学生奇特的发现引向深处, 将学生美好的想象引入神奇的天地。但是, 要想全方位捕捉和把握景物的特征, 光“休闲观察”还不够, 还要进行“深度观察”。所谓深度观察, 就是在休闲式观察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的目标, 加入有意识的思考而产生的观察。

问题3:如何将这种“ 目标”和“意识”巧妙地渗透到观察的指导中呢?哪些方法能帮助学生全方位捕捉和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

卞学芬:我觉得可以采用变换观察角度的方法。仍以观察玉兰花为例:从楼上俯视那一树花, 可以获得一种整体上的感受———“一团洁白在一片绿色中尤为显眼”; 来到楼下, 慢慢地靠近它, 又是不一样的感觉———“那白渐渐明朗起来, 朵朵花儿在阳光下显出鲜明的轮廓, 如一树的银星落入人间”;在花下抬头仰望树顶, 蓝天映衬下的花别有一番风姿———“花儿仰起那白里透粉的脸儿, 好奇地望着天空, 似乎在等待什么”……站在不同的地点,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这些“不同”组合在一起就是对观察对象较为全面的把握。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形象地表明了观察时变换角度的重要性, 也揭示了应如何在观察中变换角度。只有经历了多角度的细致观察, 学生才能对观察对象的特征以敏锐的捕捉和整体的把握。

郑江琴:除了变换观察的角度, 我觉得还可以变换观察的时机。深度观察主要是为了动笔构思习作做充分准备的, 所以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比如:有学生想看清玉兰花凋谢后花蕊的样子, 可是高处看不见, 低处还未开, 所以我就让学生边观察边等待良机。果然, 他们先等到了低处的花开放, 看到花蕊吐露芬芳的样子, 后又等到花凋落时, 看到花蕊孕育生命的姿态。如此变换时机, 学生对花蕊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深度观察除了受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限制, 还受观察者自身的因素制约。比如学生情绪不到位、心思不集中或认知准备不足时, 就难以敏锐、准确地捕捉到观察对象的特征。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就要变换时机, 等到学生调整好心态, 充实好认知之后再来进行观察, 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陈钰枢:卞老师和郑老师采用的“变换”方法中, 其实渗透着比较的方法, 如整体和局部的比较, 开放时和凋谢时的时序比较。其实, 当学生观察事物时已经在自觉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了, 比如将含苞待放的花和完全盛开的花进行比较, 将阳光下的花和风雨中的花对比等。然而, 比较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同一事物, 还可以有多种选择:一种是同类事物之间进行比较, 如将紫玉兰和白玉兰进行比较, 或者将园内的玉兰花和园外的比较, 有学生还模仿白居易写了一句“园外玉兰芳菲尽, 园内玉兰正盛开”, 这是因为园内的玉兰树年代久远, 枝干粗壮, 而园外是新栽种的, 所以不及园内旺盛, 很快凋谢了。另一种将观察对象与异类事物进行比较, 如将满树的玉兰花和其余光秃秃的树干进行比较, 能感受到这份洁白带给人们的惊喜和享受。总之, 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较, 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特征有了全面、深入的捕捉与把握, 在构思写作时就有丰富的材料可选用了。

陈李娟:刚才三位老师介绍的几种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深度观察”时有效而全面地捕捉景物的特征, 为学生动笔构思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但是, 观察不能只为这次写景。如果写完文章就把美景搁置一边视而不见, 那么景依旧还是自然的景、纸上的景, 并没有真正地成为心中的景。为了让美景在心中常驻, 成为永远的记忆, 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进行长线观察, 和景物建立深厚的感情, 让情和景在心中融为一体。可是天天看, 有什么看头呢?

问题4:怎样将观察长期进行下去呢?

张宏炎:我觉得要让观察成为儿童的真需要。等到课文学完了, 习作练完了, 许多学生就会关闭“观察之眼”, 对身边的美景熟视无睹, 这是因为他觉得没有观察的必要了, 一旦内在的需要没有了, 兴趣也就无从植根了。所以, 教师要想办法让观察成为学生日常的需要。比如, 放学经过时, 我会让学生放慢匆匆的脚步和玉兰花挥挥手, 就像和老师、同学说再见一样养成习惯;风雨过后, 我会流露出一点担忧:不知有多少花瓣被吹落了。学生听了马上就去探望白玉兰, 回来时一一与我分享, 如同讲述一位老友的近况;有事外出时, 我会叮嘱学生用“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下白玉兰的生长变化, 等我回来时温故知新……如此一来, 观察白玉兰的生长成了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们因能见证白玉兰的生命历程而满怀期待、充满乐趣。

篇4:写景篇之一:精于观察

精于观察是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关键。我们不少同学对大自然其实并不了解。在他们眼中,大自然是混沌一片的。他们不知道路边的树是国槐还是女贞,是桂树还是香樟,门前的花是海棠还是榆叶梅,是紫荆还是紫薇。所以他们写秋天,只能写出这样的句子:“秋深了,路边树上的叶子落了。”“树”上的叶子落了,什么树呢?不知道。而换一个对树木有所了解的人采写,可能就不一样了。同样的意思,他可能会写成:“秋深了,路边银杏树上的叶子落了。”它们所传达给我们的印象一样吗?显然不一样。前一句是笼统的。后一句是具体的;前一句是平淡的,后一句是深切的。在后一句的基础上,认真观察,我们还可以接着往下写:“西风卷起落叶,像一群群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这样,北国的秋天不是就跃然纸上了吗?所以,一定要对大自然有一些起码的认识,要做到孔夫子所说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观察它们的形态、色彩、气味,进而展示出它们的美。

要认真了解景物的特点和个性,仔细地分辨景物之间的异同。比如,法桐是什么样的,泡桐又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又比如,我们去参观菊展,要充分领略菊花之美,就要认真地观察菊花的不同颜色、花瓣的不同形状。闻一多在他的《忆菊》诗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描写:

镶着金边的绛色的鸡爪菊:/粉红色的碎瓣的绣球菊!/懒慵慵的江西腊哟;/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目葵呢。/长瓣抱心,密瓣平顶的菊花:/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如同美人底蜷着的手爪,/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粟。

菊花的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在这里被展示得琳琅满目、淋漓尽致,足见诗人观察之细。

景物之中也包括我们人类活动的痕迹。例如炊烟,就曾经被很多人描写过,而徐志摩笔下英国乡间的炊烟却与众不同:

朝雾渐渐地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渐渐地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地翳入了天听。

这里先是写了炊烟丝丝缕缕不同的形状,接着写炊烟轻快迟重不同的姿态,再写炊烟浓淡不同的色调,最后用两个“渐渐地”写炊烟上腾、消失的过程,再加上一个关于祈祷的比喻,从而为这种乡间炊烟渲染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异国情调。徐志摩对炊烟的观察确实是精细入微的。

大自然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呈现出来的不同风貌,应该是我们观察的又一个重点。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会带来自然景象的巨大变化,都能极大地丰富自然景物的色彩。追踪这些变化,描述这些新鲜的风貌,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古人在早春发现“草色遥看近却无”、“虫声新透绿窗纱”,在初夏发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深秋发现“霜叶红于二月花”、“满林黄叶雁声多”,在严冬发现“溪深难受雪,霜冻不流云”。这些优美的诗句,无不源于他们对自然界在季节变换中呈现出来的种种景象的精细观察。

老作家宗璞曾经这样描写北方冬日的晴空:

晴时站在未名湖边四顾,天空高处很蓝,愈往边上愈淡,亮亮地发白,枯树枝丫,房屋轮廓显出各种姿态。像是一幅没有着色的钢笔画。

作者从高空写到天际,再写到枯树枝丫房屋轮廓,笔墨很简省,但是传达出的感觉却很真切。北方的冬日,繁华删尽,背景简洁,极目望去,可不就是一幅没有着色的钢笔画!

观察不仅有赖于视觉,而且有赖于听觉、嗅觉、触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班牙诗人希门涅斯的听觉就特别敏锐。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去描绘春花的烂漫,而是精心捕捉到了鸟儿们合唱的春之声:

我走出果园,感谢上帝给我这蔚蓝的一天。千千万万无法抑制的乐曲在清润的喉间流淌!燕子反复的啼啭,缭绕向水井的深处:山鸟向坠落的橘子吹口哨:火灿灿的黄鸟在橡树间饶舌;白鹇鸟打桉树的树梢,纺成细长的笑语;而在大松树上,麻雀们在争吵起哄。

篇5:春天写景的日记

绿色给了田野,羊肠小道旁的小草,在经历了冬天后醒了变得十分翠绿。柳枝发出了新芽,慢慢地垂下了她的柳枝,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梳理着长长的头发。田地里那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被风一吹,不停地左右摇摆,让人沉醉于这浓浓的农家气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那便是我梦中的桃花林。如今就出现在眼前,那淡淡的粉色,让人心动、让人陶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柔情似水的花苞不忍多碰一下,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淡淡的粉色桃花散发着迷人的花香,树下一群蜜蜂“嗡嗡”地闹着……

明媚的阳光慷慨无私地给了大地,春天的阳光,没有夏天的强烈,冬天的微弱,而是带着几分温暖。这可高兴坏了鱼儿们,它们在一个冬天的沉寂后精力十足。是阳光唤醒了它们,它们在池塘中游来游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引来了一大批钓鱼的人,几乎个个兴高采烈而来,快快乐乐而归。提着装鱼的桶,哼着歌往家走,他们心里恐怕早已在想家里的女主人如何做一道丰盛的晚餐吧?

春天的活力传染给了孩子。春天的孩子,不穿夏天的背心,秋天的衬衫,冬天的棉袄,而是适度中等的小外套。这轻便的衣服,唤醒了孩子们的活力。路上的孩子们开始追逐打闹,田野上的孩子们玩着过家家的游戏;尤其是村前的活动室,也变得生机勃勃起来。平时冬日不爱运动的男孩子们在打球,爱干净的女生脱下厚厚的羽绒服,连蹦带跳地玩着皮筋……

篇6:寒假写景日记作文

再往里走,就是清凉池,看着那满池子的泉水,我迫不及待地脱掉鞋子,在池子里玩起了踩泡泡。玩了一会儿,爸爸也加入进来。看着爸爸手中的水枪,我也想了起来,连忙拿起水枪和爸爸一起打水仗。打完水仗,我们高高兴兴地去喝“大碗茶”,爸爸说那是用泉水泡的茶。到了大碗茶茶馆,我们点了三份大碗茶。我们坐在茶馆的亭子里,那是个不错的亭子。过了一会儿,茶来了,我从服务员手中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味道很好,带着一丝甜味。冬天里能喝上这样一碗茶,可真好。

喝完茶,浑身都热了许多。我们接着走进竹林,那儿有成群的竹子,青翠挺拔,像是守卫着整个趵突泉。穿过竹林,就到了观泉桥。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珍珠泉。珍珠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见泉底的沙石,还可以看见泉水泡在往水面上冒,真好玩!接着是右边的趵突泉,趵突泉中心有三个泡泡,只要把硬币投进泡泡中,就会喷水,真美丽。

篇7:写景日记

我在聚亨路小学上学,是个非常美丽的校园,就让我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吧!

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树,校园的中央有一棵高耸挺拔的松树,它是我最喜欢的树。学校里面还有一座高高的钟楼。钟楼上面是圆锥形,下面是长方形。圆锥形的四面都有一面钟。校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一年级有五个班,其他的年级都有四个班级。学校里的图书馆有许多我喜欢的书,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七色花》、《安徒生童话》等等。图书馆也有老师爱看的和查资料需要的书。学校的操场两旁有三四个玩具。校园里的门是有遥控器的。学校里有以为老爷爷,是专门打扫学校的,所以校园天天都一尘不染。

啊,这就是我美丽的校园!

篇8:课堂观察日记

地点:新洲小学

授课教师:李玲丽老师

上课内容: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

观察者:郑丽华

今天上午, 在新洲小学六楼的大礼堂里正在进行新洲小学“立足实际, 提高质量”的教学展示暨校长杯教学大赛活动。比赛进行到第二天, 我第二节课观摩了李玲丽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19 课《七颗钻石》, 进行了近距离的观测。这位年轻的女教师虽工作还不满两年, 但综合素质很好, 学历高, 研究生毕业。课上, 她教态亲切而自然, 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得非常顺利, 她的整个教学过程及相关课件的呈现让人眼前一亮。

上课伊始, 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导入环节。李老师通过复习生字词, 激发想象, 引领学生进入课文。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孩子们, 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吗?你能给予真诚的帮助, 献上一份爱心吗?今天, 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生动的童话故事, 去感受人间真情。”接着, 李老师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齐读词语后, 老师亲切地夸奖读得真好。这时, 老师抛出另一个问题:“钻石在你们心目中有什么含义, 代表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纯洁、珍贵、宝贵、晶莹等, 老师随即板书。老师再层层导入:“那么这个故事里的七颗钻石, 又有什么含义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老师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

教学的第二环节是理解课文, 让学生感知想象,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请四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 一边思考: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分别自由说“有趣、感人、神奇”等。老师深入一层问:“接下来水罐还在变, 请同学们拿起笔, 快速浏览, 找到后面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学生找到句子后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后来水罐全部变化的句子, 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神奇的句子。“一起小声地读一读, 读出水罐神奇变化的味道。”逐渐归纳出:变成金的, 由金的变成了七颗钻石和水流, 最后变成了七颗星星。老师逐渐形成板书: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教学的第三环节是感悟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 小组合作交流。

李老师紧接着说:“再次回到课文, 找找水罐发生这些神奇变化的原因?”学生找出第一次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一说。”学生自由地小声地读一读, 找出原因。同桌互相讨论, 交流原因。“小姑娘找到水后, 心情怎么样?” (喜出望外) “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生板书:救妈妈)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姑娘爱妈妈, 有孝心。 (生板书:孝心、孝顺)

接下来是小组合作学习: (1) 找到后面几次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来; (2) 读一读这些句子; (3) 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 (4) 进行汇报: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一一指名上台板书赞美小姑娘的词语; (5) 指导品词品句:请大家一起读读母亲的话, 读出母爱的伟大。母亲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 正当小姑娘要喝的时候, 进来了一个过路人, 小姑娘是怎样做的?小姑娘为什么“咽了一口唾沫”? (她很口渴, 想喝水) 小姑娘把生命之水给了一个陌生的过路人, 你体会到什么?是呀, 这种爱更加无私、更伟大!引导读:水罐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此时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了全面的理解, 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深刻地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的第四环节是扩展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续说故事。孩子们, 有了这股巨大的水流, 大地还会像课文开头见到的那样吗?那会怎么样?学生仿造说第一段话。

教学的第五环节是探究环节。李老师问:故事的题目为什么是《七颗钻石》?通过探究, 学生弄清楚是因为钻石象征着小姑娘纯洁、晶莹剔透的心灵。老师此时总结:孩子们, 这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爱, 因为爱, 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因为爱, 让我们的生活更温暖。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有着钻石般美好心灵的孩子。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交流环节。李老师通过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让学生在这首充满浓浓爱心的乐曲中联系身边的实际, 寻找感人的事例, 让教育主题得到升华。

“在我们生活中, 有没有这样的实例呢?有, 就在这段时间, 我们学校二 (6) 班的吴泽晏不幸患病, 我们全校师生, 还有社会各界人士, 都纷纷为其伸出援手, 让人感受到了一股股的暖流。除了募捐, 生活中还有许多充满爱心的实例, 让我们一起品味感受一下。”有了老师亲历其境的描述, 再通过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课件同时出示一系列的爱心图画, 在歌声的渲染下, 孩子们的内心被一幕幕感人的事例所感动, 在心里思索:打算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 用爱心对待生活。师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结束了这堂课。

课堂诊断报告

李玲丽老师和我是同在四年级组, 同一个办公室的。作为一名高学历的年轻语文教师, 李老师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佩服。在比赛之前, 我亲眼目睹了李老师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备课, 悉心研究教材, 反复请教年级组长胡青青老师和特级教师郑冬梅老师。她最后一次是在我任教的班级试讲, 我听完试讲之后感觉她整个教学流程虽然完成得完整、流畅, 但缺乏一根主心骨, 其教学的重难点没有突破, 旋即给她提出了一些建议。她也特别谦虚好学, 虚心请教, 对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弄懂, 而且当天晚上自己就琢磨到深夜一点多, 努力把课备得更好、更精准。今天她能展现给大家一节这么精彩的比赛课, 使我不得不赞叹她进步的神速。

从这节课的课前准备来看, 李老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包括让学生学习生字词, 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精心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 查找相应的配乐音频, 提前搜集体现学生爱心事迹的一张张真实的照片。课上, 李老师能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 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李老师这节课能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句, 使学生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从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来看: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 三年级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童话, 对童话很感兴趣。根据教材这一特点,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课堂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的全部放到小组中进行, 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李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 学生对课文内容虽容易把握, 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 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这篇童话的情节发展又是出人意料、充满神奇色彩。李老师的导入设计就抓住了本篇童话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说故事神奇在哪里,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抓住本文情节发展的特点。

篇9:写景观察日记

[关键词] 写景作文;观察顺序

笔者在17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谈作文色变”,尤其是对写景作文,他们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写景作文如同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如何用文字描绘出美景呢?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要想写景作文美如画,要靠观察来实现,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如何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写好写景作文的能力?

一、从观察顺序入手,培养学生按顺序写作能力

任何作文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按时间顺序来观察。我们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观察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天,树木抽条,积雪融化;夏天,树木茂盛;秋天,落叶纷飞;冬天,雪花飘舞。作者把观察到的美景按观察顺序记下,就成了一篇条理分明的写景作文。在教学生写《家乡的小河》一文时,学生开始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让学生先去观察家乡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四季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早、中、晚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白天、夜晚的小河。他们把观察到的美景按自己观察的时间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完成了一篇层次分明的写景作文。

2.按空间顺序来观察。何为空间顺序?是指景物的空间结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如老舍的《草原》中第一段景物的描写,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观察顺序,把看到的天空、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一一描写出来,构成了草原初入作者眼中的样子。在教学作文《美丽的校园》时,让学生先选好校园的观察点,按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最后,用文字就能轻松地按观察的顺序表达出观察的景物,习作也就完成了。

3.按游览的顺序来观察。游览顺序就是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叫移步换景法。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游记,他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这一个游览顺序,用文字记叙了自己沿途所看到的美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游中华贤母园》(九江县景点)时,让学生先游览贤母园,确定自己的游览顺序,大部分学生是按“入口(母爱之门)、大道(仁爱台阶)、最高点(中华贤母园主题雕塑)”三个地点来观察,也有部分学生是按四个主题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母范天下主题馆、陶母馆)的顺序来观察,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察顺序当作写作顺序,用文字记下沿途的风景。这样,一篇写景作文也就完成了。

观察是写景作文的第一要素,学会了观察就是学会了搜集素材,观察顺序就是素材的整理顺序,明白了写作顺序可以从观察顺序入手,那么要写写景作文就简单多了。

二、从观察细致入手,培养学生写景鲜活的能力

我们观察景物,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每一部分都观察到,还需要让每一部分景物鲜活起来,如同画家笔下的景物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样。如何让景物鲜活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部分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要从观察细致入手。何为观察细致?是微小细节都能被观察得清清楚楚。如《七月的天山》作者把自己的观察点放在天山脚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他观察得非常细致,在观察雪峰时,看清了雪峰间的云影像是在白缎上绣上了银灰色的花,看清了雪水是从高涧上、峭壁断崖上流下来,溅起时会形成盛开的雪莲。作者在看溪流时,竟然注意到了水底的石子是五彩斑斓的。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最后用形象、鲜活的文字表达出来,让人看了文字就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面的文章是一名学生在观察了凤仙花之后写的:

“风仙花的颜色丰富多彩,我只种了两种颜色——红的、白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仔细观察,我发现凤仙花的颜色与茎的颜色有关,靠近根的茎是红色,它的花也是红色的;靠近根的茎是绿色的,它的花就是白色的。我轻轻地摘下几朵,白色的就是纯白的,而红色的还有一点小规律,越靠近花蕊的颜色就越淡,越靠近花瓣顶端的颜色就越浓。凤仙花的形状像凤凰的尾巴,我想它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吧。最奇特的是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由两片大花瓣和两片小花瓣组成的,最有趣的是有一片小花瓣像漏斗。咦?这花难道没有香味吗?那怎么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呢?我把鼻子凑近一闻,它那淡淡的香味立刻扑鼻而来,它真是一个不骄傲而永远谦虚的花啊!老师告诉我,它是天然的染料,可以用来染指甲和头发,听说古代埃及皇后也用它来染过头发呢。”

凤仙花的颜色我们大家都能一眼看出来,但能发现它的颜色与其茎的颜色有关,这就需要细致观察,他的这一观察让我们看到了凤仙花茎就好像看到它的花一样。在观察红色花时,能发现其颜色有规律的变化。经过小作者细致的观察,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仙花摇曳的身影。

三、从观察感受入手,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能力

写作不是文字的叠加,也不是自然界景物的客观存在,而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写景作文名为写景,实为抒情,即写景是为了抒情。写景时,把你的情感渗透进字里行间,你的喜怒哀乐同景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你的感情。托“景”言“情”的“情”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你观景时的感受入手,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如《山中访友》中,作者初到山中,看到山中的老桥时,第一感受认为它是一位朋友。当得知老桥长年累月、默默为人们无私地奉献,不再感受它是一位普通的朋友,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学生在写《游中华贤母园》一文中,当在岳母馆看到“岳母刺字”的蜡像时,有的学生写出的是“字刺在身上好痛哟,难道岳飞不怕痛吗”,而有的学生却写道“岳飞的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啊,为了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特在其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升华了景物本身的内涵,让人接受到贤母文化的教育。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细致观察是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尤其是写景作文,我们只要学会观察,学会从观察入手,就不会谈文色变,而会下笔如有神的。

篇10:写景日记300字

这一天,爸爸单位放假了,终于可以带小山去郊游了,爸爸和小山收拾完东西后,坐上了车,出发喽!

一路上,爸爸把车开得飞快,想让女儿小山快点看看郊外的美景,小山坐在后座上,头发被风吹得不停飘飞,看着窗外绿色的大树,一下飞过眼前,小山开心地想:“我一定快到郊外了!”

过了好久,终于来到了美丽的郊外,小山戴上了自己最喜欢的绿色的小礼帽,开心地转来转去。红红的太阳刚刚睡醒,清澈流淌的小河旁长着碧绿茂密的树丛,十分搭配,草地上,黄黄的小鸡在抓着地上的青虫子吃,小蝴蝶们快乐的在花丛中跳舞,雪白的兔子安静地看着小山,好像很好奇:这是什么动物?怎么闯入了我们的地盘?

篇11:日记写景作文

今天,妈妈洗完衣服在晒衣服的时候大声对我说:“你可以看看你种的那盆土豆了,说不定它发芽了呢!”我听到妈妈的话后,快速放下正在看的一本书――《好长的冬天》,跑到阳台上,朝花盆看了看,发现土豆和昨天一样,没什么太大的变化,“我的土豆为什么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呢?”我像快哭出来似的说。“你不是说会耐心等它发芽吗?”妈妈连忙安慰我说:“你忘了吗?你昨天才说过哦!”我的脸一下子变得红通通的,像一个大大的红苹果,羞愧地说:“我不应该那么着急,对不起,我没做到我说的话。”

篇12:日记写景作文

下午,吃完午饭后,我走到阳台上看看植物们怎么样了,可是我的土豆没有变化,还是那样,而金枝玉叶却又长出了几片叶子。但是我的土豆和金枝玉叶都很有精神。我把它们放在阳台外放植物的地方,让它们去一起呼吸空气,我又给它们浇了适量的水,我坐在阳台上欣赏美丽的天空,植物们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非常开心。我看着它们在呼吸空气,心里也十分高兴。妈妈也拿了一把椅子坐在我旁边,一起欣赏美丽的天空。吃完晚饭,我把土豆和金枝玉叶拿进来,关好窗,真希望它们的变化能大一点啊!一天又这么快过去了。

篇13:细心观察勤动笔,成功就在日记里

日记是记自己当天的所见所闻。不能把日记当成作文, 太注重形式的完整。要如实写, 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就写什么, 要及时写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而且可以从片段入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

有的同学, 观察得很认真, 很仔细, 在观察中有许多新的发现, 可是由于懒, 没有及时记下来, 到了用时, 又记不清了。脑子里模模糊糊的, 好像有个印象, 写又写不具体, 这就是不记观察日记的坏处。这是个普通而又常见的问题, 许多初学写作文的同学, 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 由于没有记下来, 到写时, 又写不出来了。日记, 日有所记, 记有所得, 得有所悟, 悟有所思, 每日如此, 必定进步!

一、日记方式多。

记日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练习写日记, 应该从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入手。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练习。

1. 写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经常性的细致观察所作的记录, 它可以一日一记, 也可以数日一记;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一样物品、一个活动, 也可以只写一个侧面、一个场景、一个细节;可以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也可以只写一个片段, 没有开头和结尾, 非常灵活。

2. 写剪贴日记。

把自己喜爱的邮票、画片、照片贴在日记本上, 并按图意写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加以说明。这种形式既新鲜又有趣。

3. 写信息日记。

把看到的、听到的最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记下来。

4. 写气象日记。

把每天的天气、温度、风力、风向和新出现的自然物候现象记下来。如这几天下了几场秋雨, 你就可以搜集描写秋雨的词语、句子, 写一篇“秋雨”日记。

5. 写摘录日记。

把看到或读到的名人语录、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物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这样可以丰富你的语言, 增加积累。

6. 写学习日记。

把课本上学到的、课外阅读中读到的, 印象较深的心得体会、联想记下来。

7. 写活动日记。

记下参加的各种活动, 参加一次记一次, 抓住要点叙述。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每次活动之后, 都应写一篇日记。

8. 写实验日记。

如养花、种向日葵或搞科学制作, 把过程、结果写下来。

9. 写思考日记, 也叫心得日记。

就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议论, 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和心理活动、进步成长的过程摘要记下来。比如针对这次考试, 你成功了或失败了, 你就可写一篇题目为《考后感想》的日记, 在日记中分析, 在日记中总结, 在日记中提高。

二、巧妙选内容。

在选择日记的写作内容时, 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社会万象。

描绘社会生活见闻, 清洁工、交通警察、市场上的小商小贩、放学路上的学生、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司售人员, 社区生活情景, 耳闻目睹, 传言评议, 信手拈来, 均可成文。

2. 家庭记事。

记叙家庭生活情景, 为老人过生日、亲友团聚、节日趣事、各类生活风波, 学做家务活等, 凡家庭事务均可作为该类日记写作素材。

3. 校园风采。

描述校园四季景象, 各类活动场景, 捕捉精彩瞬间, 记叙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感人事件等等。

4. 自然风光。

或描绘家乡景色的四季变换, 旅游景点见闻感受;或描写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生长过程, 形态特征, 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无论是天上云卷云舒, 还是自然界风霜雨雪, 天空阴晴变化都可作为日记内容。

5. 影视观感, 阅读赏析。

电影电视已不可避免地进入每一个学生的生活, 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 异彩纷呈的画面, 影响着每一个少年儿童。可以以此为素材, 或发表各自看法, 或参与其中, 模仿表演, 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写作素材, 又可逐步提高你明辨是非、欣赏影视作品的能力。

6. 奇思妙想。

小学生思维活跃, 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当他们看到忽飞忽落的小鸟时, 总想自己也有一双翅膀, 在蓝天上翱翔。可以结合一幅画面, 展开想象;可以结合某一种声响或一段乐曲, 展开想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想展开想象, 无论哪一方面的想象都可以, 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即可。

7. 一周小结。

学会自我评价, 自我教育, 自我反省, 结合日记, 让自我评价一番, 比老师反复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8.广泛阅读。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学习写作方法, 汲取知识精华, 扩大视野。或摘抄好词佳句, 或发表评论, 评价优劣, 这是提高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

三、温馨提示。

1. 日记内容要真实。

日记是自己生活的记录, “真实”是日记的生命。所以, 我们要写出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人、事、景、物, 有一说一, 有二说二, 不能胡编乱造, 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 日记的内容、形式、字数没有限制。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你认为有意义, 感受深的都可以写。一句话, 天地有多宽, 日记的内容就有多广。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 刚刚上学的小朋友可以写一句话日记、几句话日记, 中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写一段话日记或者成篇的日记。日记的形式也很多样, 可以记叙、抒情, 也可以直接发表议论等等。

3. 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切忌记成“流水账”。

日记不是一天的生活记录, 不能不加选择地把一天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都记录下来, 形成“流水账”, 而是要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 感受最深的, 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我们每个人都经常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 我们还经常会对周围环境中的人、事、景、物萌生喜爱、赞美、批判、厌恶之情, 继而产生想表达的愿望。因此, 我们的每篇日记都可以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使文章主题鲜明, 内容集中。

4. 写日记要注意一定的格式。

篇14:小白兔观察日记

小怪到我家

今天,我和妈妈去花鸟市场,那边有好多小兔子,我高兴地趴在笼子前看着他们,想选一只最最可爱的小兔子带回家。突然,我看见一只特别奇怪的小兔子,它全身雪白,身上没有一点花纹,只有嘴巴边上长着一块小小的黑色斑点,蹲在那里使劲地吃东西,好可爱哦!我一下子选中了它,还给它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小怪”。老板告诉我,现在兔子太小了,还不能吃青草,也不能喝生水,要给它喝开水,也可以吃一些苹果皮和西瓜。哈哈,我怎么觉得这个小家,伙跟人似的啊!

7月4日 星期三 晴

小怪爱吃西瓜皮

今天,给小怪吃过饲料后,我们切了一快薄薄的西瓜皮给它吃,小怪看起来很喜欢吃西瓜皮,当我把西瓜皮放到小怪眼前,小怪很快就叼住了,开始“喀喀喀”地啃起来,看着它可爱的样子,我们突然想给它拍个照片,于是,我就打开了笼子,让它走出来吃。小怪真不愧是小怪啊,它一离开笼子,居然像人一样笔直地站了起来,急着来吃我手上的西瓜皮,黑珍珠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怕别人把它的西瓜皮占为己有呢!

7月5日 星期四 晴

爱干净的小怪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装了一盘饲料放进它的笼子里,然后就坐在地上看着它吃,可能是因为饿了一个晚上,小怪吃得特别香,嘴巴两边像青蛙一样一鼓一鼓的,还发出“咯咯咯”的声音,一会儿就把一盘饲料给吃完了。我想,它吃了这么多应该很渴了吧,就给它倒了一碟水,它迫不急待地把头伸出来喝,然后把两个前脚伸进水里像人一样开始洗手了,左搓搓右搓搓,好可爱啊!妈妈说,小怪比我还爱干净呢,我要向它学习讲卫生的好习惯1

7月10日 星期二 晴

我和小怪跑步比赛

今天,我和小怪举行了一次跑步比赛。我也像小怪一样趴在地上,用双手和双脚一起爬,小怪开始跑的时候,我也马上开始跟着爬,一开始的时候,我比不过小怪,它跑得好快啊,我怎么也跟不上它,妈妈看得哈哈大笑。后来,小怪跑到了过道上,那儿有一摊它自己弄翻的水,这下它可跑不快了,4只小脚像穿了两双溜冰鞋,一跑就滑,一用力,4只脚就趴向四面八方,我终于抓住机会超过了它。我赶紧宣布,跑步比赛自己得了第一名,哈哈!

7月13日 星期五 雨

小性长大了

小怪到我们家已经有整整10天了。这10天里,小怪长大了很多,圆圆的身子变长了,长长的腿变得有力了,跑步也越来越快,快得让我都抓不住它了。它从一个新客人变成了我最最亲密的好伙伴,我知道了它爱吃西瓜皮,爱干净,爱玩,还特别爱吃香香的饲料。它的胃口也越来越大,第一次买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妈妈又给它买了好多回来,小怪长得好快啊,不知道再过10天,小怪又会长大多少呢,我希望小怪长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可爱。

上一篇:写鸟的叙事作文下一篇:做绅士淑女主题演讲